金融科技的实质十篇

时间:2023-12-29 17:46:00

金融科技的实质

金融科技的实质篇1

关键词:科技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融资模式;无形资产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2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限制了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一些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迅速,伴随着新兴技术革命成果,逐渐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新的动力。然而,在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金融支撑不力成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增强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加快技术创新和金融支撑的完美结合,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和创新成果的商品化、市场化和产业化,是我国加快发展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关键。

二、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融资屏障

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往往较为强烈,但由于质押水平较低,融资风险较高,金融机构的投资杠杆难以平衡,造成了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一)科技型小微企业资本需求旺盛

有效的金融支撑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金融资本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本来源,合理有效的金融支撑能够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其次,科技型小微企业对金融资本的依赖性较强,一方面,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过程较为复杂,创新投入相对较大,对资本的需求往往是一种非线性动态模式,而且具有一定的创新风险性。与此同时,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周期性节奏较快,对金融资本需求规模呈现出阶段性差异,但创新资本应用时间往往较长,从要素积累到创新成果产业化都需要创新资金的支撑。从发展情况来看,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性显著,发展潜力大,能够通过对金融资本的有效利用创造产值,在推动自我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金融机构的资本收益。

(二)科技型小微企业投资风险较高

从国家到地方都将科技型小微企业作为经济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制定了多项金融扶持政策加快科技型小微企业培育。各类金融机构相继将科技型小微企业作为投资结构调整的重点拓展领域,加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前瞻性投资分析,逐步制定和细化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撑政策,不断完善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撑体系。但同时,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撑出现了一些不平衡现象。从金融机构角度来看,一方面,由于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潜力明显,金融机构希望选择优势明显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作为投资对象,以实现投资收益;另一方面,较成熟型企业相比,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更高,这给金融机构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风险压力,如何减小投资风险,尽可能避免不投资就成了金融机构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三)融资需求和投资风险的不平衡

从科技型小微企业自身角度来看,首先,虽然金融投资规模总量不断增长,但依然无法满足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需求,资金短缺依然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严重瓶颈。其次,银行发行了大量科技型小微企业政策性信贷,这些政策性信贷由于利率较低,甚至免息,成为企业竞相争夺的金融资本,但政策性信贷往往对贷款企业要求较高,能够获得政策性信贷的企业多是重资产企业,难以惠及贷款需求更为迫切的轻资产中小型创新企业。再者,科技型小微企业信贷多为三年期以内的中短期信贷,而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周期较长,一些关键技术从创新到应用可能耗时五至十年,因此短期信贷对一些技术创新周期较长的科技型小微企业难以起到必要的信贷支持。最后,商业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往往较高,而科技型小微企业在技术创新期内发展较慢,因而难以承受过高的融资成本;但在成长期,科技型小微企业具备了一定的盈利能力,能够支撑较高的融资成本。这就造成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和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规避的不平衡性,限

三、知识产权质押带动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

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资产轻、科技重的特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能够在金融机构和科技型小微企业之间搭建一条资本流通通道,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

(一)知识产业质押基础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科技型小微企业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创造、开发、运用、保护和管理工作,有力激发了企业层面的创新活力。从近年来的专利权统计来看,专利申请量和授予量均大幅增长。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统计,2012年专利三项中最大比例的发明专利申请超过40万件,同比增长速度超过20%,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同比增长接近30%,增速同比超过10%,占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比重上升至70%,约为国外来华发明专利申请量的3倍。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发明专利接近15万件,同比增长超过5%。由此来看,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提升和科技实力的增长,企业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价值,一些高价值的知识产权甚至超过了企业的有形资产价值。这预示着知识产权资产正日渐成为衡量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和价值尺度的重要因素,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积累了重要基础。

(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创新

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而言,知识产权质押能够加快企业创新成果与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质押标实质上是知识产权资产预期的未来收益,而不仅仅是知识产权资产的现值。知识产权质押后,知识产权权力企业仍可保有和管理其所有的知识产权,这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从投资方的角度来看,科技型小微企业拥有高价值的知识产权,具有传统企业难以比拟的科技创新性和增长潜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的引擎,这使得投资科技型小微企业具有广阔的收益空间和市场前景。如果金融机构能够建立知识产权质押机制,将有效降低金融机构的投资风险,这是传统硬资产抵押融资方式所不具备的优点。以科技型小微企业为突破,适时开展知识产权质押,既配合国家关于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经济的战略部署,加快科技型小微企业快速成长,能够有力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内生化。

(三)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优势

科技型小微企业具有不同于一般成熟企业的特点,即突破式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先导和知识资本密集、先导性、高成长性和动态性等特征,因而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对融资渠道的选择及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尤其是起步创新阶段,固定资产规模往往较小,有形资产价值偏低,可用于担保或抵押的硬质资产少,通过常规的金融机构融资贷款难度较大。而知识产权质押打破了以往传统的实物抵押贷款模式,对于拥有新兴创新技术,但是又缺乏实物担保物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能很好地解决融资贷款抵押障碍,实现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创新。

对于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创新风险,以及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投资风险,可以根据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周期的不同阶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最优融资策略组合。孕育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处于技术创新的“萌芽”阶段,创新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筹资金、民间资本、科技贷款、股权抵押和政府财政扶持资金等。成长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随着创新技术应用的逐渐成熟以及产品销售逐渐市场化,创新风险和市场风险逐渐消失,融资渠道逐渐丰富,VC(风险投资)、知识产权证券化、抵押贷款、担保融资、一级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等都成为发展期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有效融资渠道。成熟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市场化水平逐渐稳定、资产规模逐渐增大、无形资产价值不断提高,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产权质押、知识产权担保贷款更为有效,有可能成为科技型小微企业重要的融资方式。

四、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体系构建

以知识产权质押为基础,构建企业、政府、金融机构三者联立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支持体系,实现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突破。

(一)企业层级

从企业层面来看,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体系构建应着力于提升知识产权开发、利用和综合能力提升建设。目前,我国知识产权相关体制有待完善,科技创新对我国GDP的贡献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提升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一是要提高企业研发投入,为知识产权质押提供基础保障;二是要注重专利申报和管理,避免由于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造成知识产权权益损害;三是增加知识产权融资信息披露,方便金融机构提供价值评估。为了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当前财务情况以及可能说明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重大事件,保护投资机构的合法权益,企业应适当及时披露知识产权融资状况,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比例、研发投入水平、新产品的市场应用情况、专利申报及授权情况、知识产权的有效时间、竞争技术发展情况,无形资产信托、知识产权证券化等相关信息。只有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经营管理水平,才能逐步实现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创新。

(二)政府层级

立足政府层面,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创新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政策支持体系。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给予科技型小微企业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倾斜,以科技型小微企业振兴金融危机后的本国经济。当前,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处于生命周期中的孕育发展阶段,缺乏有效的创新成果价值转化机制,科技成果市场化水平较低。政府要加大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制定积极的政府采购导向,有必要采取政府担保贷款和弟媳贷款政策等措施,为科技型小微企业解决融资压难题。同时,我国知识产权申报、利用和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完善,知识产权融资的相关环境有待优化,要结合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和金融资本市场运行特征,结合知识产权质押、无形资产信托、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及证券化的发展趋势,制定知识产权质押的相关的管理办法,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融资提供法律保障。

(三)金融机构层级

从金融机构层面来看,要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评估,知识产权质押和无形资产信托等金融衍生产品创新,并在各级政府引导下发展多元化的资本市场融合。以“企业主导,政府引导,金融推动”为方针,推动知识产权金融投资的发展空间。通过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和质押,积极扶持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完善中小板、创业板和场外交易等创新金融资本市场培育;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在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完善场外交易市场的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加快地方性股权交易市场建设,提供多角度的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撑;探索科技型小微企业企业债券,扩张债券市场渠道,健全债券评级制度,鼓励不同层次市场之间的升级、转板机制,逐步实现各层次资本市场之间的过渡和衔接,真正实现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价值化、金融市场自由化。

五、结语

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而言,知识产权价值化是知识产权质押的基础,科技创新能够保证技术的先进性以及后续的技术维护与发展,使自主知识产权顺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升科技型小微企业核心资源的内在价值,保证质押的知识产权资产的有效性、稳定性和增值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实现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的重要突破,一方面有效缓解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推进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的有机融合,加快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反过来,在实现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同时,促进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转化积极性,提高了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技术创新——资本融合——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陈江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及其政策表现[J].改革,2010(12).

[2]陈荣生,刘敏.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模式创新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8).

[3]斯蒂格利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4]陈红川.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新路径研究[J].南方金融,2013(8).

[5]温军,冯根福,刘志勇.异质债务、企业规模与R&D投入[J].金融研究,2011(1).

[6]钟明,郭文伟,宋光辉.企业异质性、融资模式与科技型小微企业信用[J].中国科技论坛,2013(11).

[7]李春涛,宋敏.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活动:所有制和CEO激励的作用[J].经济研究,2010(5).

[8]杨晨,陶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的政府政策配置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3).

[9]宋伟,胡海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分散机制研究[J].知识产权,2009(112).

金融科技的实质篇2

现在,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海外的金融科技都呈现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它们的边界不断与传统金融的发生冲撞,由此产生如何平衡创新与合法合规的监管难题。

在中国,仅仅三年时间里,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就经历了从监管真空期、舆论一边倒的“软法监管”到14部委联合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以致不少海外人士认为,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实践对金融科技的监管方法论提供了绝好的启示与参考。的确,中国互联网金融的跃进式实验所产生的经验与教训,为世界各国制定金融科技的监管政策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研究样本。

监管启示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对金融科技的监管,至少有以下三点启示:

一是科技驱动金融发展不是金融科技或者互联网金融的“专利”,监管理念不应发生跳跃式波动。以唯物史观看,互联网金融经历了互联网技术在传统金融体内孕育、验证、发展、成熟进而外溢到互联网公司等非金融机构的连续演变,那么监管理念的变化也应连续,针对传统金融部门的监管理念既不应照搬到金融科技上,也不会完全与金融科技的实际脱节,这对矛盾是对立统一的,不会产生谁颠覆谁的结果。

二是科技再“炫”,也会不改变金融科技或者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中介的事实,监管部门应有定力。金融科技也好,互联网金融也罢,其从事的活动都是金融中介,发挥的功能都是金融功能,“科技”、“互联网”只是表象,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是问题的实质。诸如国内学者、媒体与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一起鼓吹的“软法监管”就是典型的避实就虚,严重影响了监管部门的监管定力。

三是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往往从“小而无视”直接到“大而不倒”,监管与市场应持续有效沟通。“余额宝”在不到9个月时间里,就从籍籍无名的小型货币型基金迅猛发展成数千亿规模的大型公募基金,这种指数级别增长的能力表明,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能够实现超常规发展,其规模从初创时期的被监管部门“小而无视”直接变成“大而不倒”,监管部门则经历了“看不起”、“看不懂”到“看不住”的尴尬过程。

监管挑战

“轻资产”对现有的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体系提出了根本挑战,凡是那些实质承担信用、市场、操作风险暴露的金融科技,理应保有一定的自有资本,否则由此产生的道德风险会由全社会承担(中国的P2P跑路就是很好的教训)。但是,如对金融科技提出与银行、证券、保险等一样的监管资本要求,则会很大程度上抹杀金融科技的创新能力。

其次,“高创新”对现有的金融创新评价机制带来了挑战,会增加无谓的监管成本。金融科技的创新机制与频次均完全不同于传统金融,现有的产品及业务创新评价方法、流程是否还适用于金融科技,取决于监管部门投入的监管成本有多大,但金融科技创新的高失败特征,就会导致监管部门为此投入的监管成本多成为沉没成本,本质还是由全社会埋单。

再次,“上规模”即是直接从“小而无视”到“大而不倒”,对金融稳定、市场竞争、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带来了全局性影响。特别是网络经济中的竞争性垄断特征,即金融科技巨头的垄断源于技术垄断、生态垄断,这类垄断具有脆弱性与暂时性的特点,一旦破坏性创新技术出现,原有的垄断力量就会消失,市场将暂时失序,直到新的垄断者出现时市场才能恢复秩序。

这一特征在我国的第三方支付市场表现最为明显。除了支付宝、财付通等少数几家支付机构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外,上百家支付机构生存艰难,违规现象严重,市场几乎失序。故而,监管既要保证公平竞争,还要适度容忍垄断,既防止“赢者通吃”,还要维持“赢者吃大头”。

最后,由于金融科技公司追求快速通过网络效应的“临界值”而导致的“低利润率”,是免费金融服务、赔本赚吆喝的金融“异象”的根源,这会直接驱使金融科技公司“重规模”、“轻风险”、“抢先跑”,使得金融领域蕴含巨大的未知风险。这需要监管部门从机构监管转向功能监管与行为监管相结合,从现场监管为主转向非现场监管为主,提高金融监管的科技实力。

用科技监管金融科技

要应对上述的监管挑战,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改进监管的同时加强科技监管的力量。正如英格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Andy Haldance所言,随着金融服务产业越来越多的使用科技,监管部门也获得了机会以评价之前无法测量的金融风险,并使得风险管理全局化、全体系化成为可能。

的确,金融服务业大规模的使用科技是“道高一尺”,监管部门也必须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才能实现“魔高一丈”。

事实上,全球的金融监管部门都在达成这种共识并在行动。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委员会已经成为香港政府FinTech领导小组的成员(FinTech Steering Group);澳大利亚证券投资委员会(ASIC)推出了与初创型科技金融公司联合办公的“Innovation Hub”计划;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计划投资2.25亿新元用于FinTech研究。中国也召开了数字货币座谈会,成立了数字货币研究小组。英美等主要发达国家的监管部门提出了监管科技(RegTech)的构想,主要是监管部门的技术系统直连每个金融机构的后台系统,实时获取监管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技术手段完成监管的报告(reporting)、建模与合规等工作。

具体而言,监管科技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是监管资料的数字化。即将与监管工作相关的全部资料,包括影像、音频、图片、文字等进行数字化处理与存储。

二是预测编码(Predictive coding)。即将被监管对象的一系列非正常行为数字化标记后,视作一串离散信号,利用前面或多个信号预测下一个信号,然后对实际值和预测值的差进行编码,这适用于监管部门遇到一些缺损数据,如影像、音频等,辅助判断是否要对被监管对象进行关注。

三是模式分析与机器智能(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即运用模式识别与智能化的研究成果,将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图像和视频处理,视频跟踪和监控,鲁棒统计学和模型拟合等先进技术运用于判别、抓取、分析监管对象的非正常行为。

四是“大数据”分析。即要消除监管与被监管之间的“信息孤岛”,运用先进算法、网络科学等方法侦测范围更加广泛的全网络中的可疑金融交易与行为,并进行追溯,找到可疑的被监管对象。同时还能分析整个金融网络的特征,以修补网络的脆弱性。

金融科技的实质篇3

关键词:科技金融;机制;对策建议

基金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软科学项目(项目编号:2012ZYS322)资助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0月29日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而金融创新既决定了企业投资的动力,也决定了居民消费的动力,对财富创造及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由于宁夏金融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且发展进程相对滞后,金融对支撑科技发展作用未能体现出来,因而推动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工作是宁夏经济发展的现实所需。

一、科技金融体系

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造性安排,是由向科学与技术创新活动提供金融资源的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主体及其在科技创新融资过程中的行为活动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金融系统包含了科技创新主体、金融机构、科技金融中介机构和政府多个方面参与者,健全的科技金融体系,就是以金融为手段,促进科技发展为目的,发挥好科技主体、三类市场、四类机制以及政府方面功能。

(一)三类市场配置经济资源。知识产权市场主导科技资源配置,主要功能包括知识产权交易、知识产权认证及知识产权评估;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畅通科技融资,主要有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两种方式;科技保险市场兜底创新风险,转移科技企业研发投入风险,激发创新活力。

(二)四种机制打通市场脉络。科技金融的资源配置机制首先表现为资金的配置,金融发展提高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和比例,科技创新企业或项目因此可以吸引到更多的资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风险分散机制,它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融资的同时,也降低和分散了投资者和企业家各自所面临的风险,从而促进了科技金融的融合,推动了科技进步。信息处理机制,金融体系利用自身在获取投资项目信息和监督企业方面具有规模经济效应,能够大幅降低信息成本并判断哪些科技成果最具有市场价值,从而帮助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促使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激励监督机制,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出现,能够通过发挥各自优势,对所投资的项目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监督,从而解决委托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三)外部环境、政府的支出和政策。通常,市场起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但不同国家地区资源禀赋条件不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会产生路径依赖、价值链低端困境等市场失灵问题,不能由市场自身解决。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支持、政策引导等方式,在市场失灵时对金融科技发展做好引导和支撑。社会其他公益性组织,通过筹集社会资金形成基金,作为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补充,也能够产生积极的外部性影响。

二、宁夏科技金融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财政科技支持情况。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财政科技拨款投入力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2012年宁夏地方财政科技拨款96,084万元,比2006年增长近5倍,年均增长率为30.5%,宁夏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6年的1.01%上升到2012年的1.12%。(图1)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2012年,我所研究调查宁夏科技型中小企业需资状况,宁夏的19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共有融资需求314,097万元,其中94%以上的企业是通过厂房、房屋等固定资产抵押、企业之间相互联保等方式从银行进行贷款,且贷款利率与基准利率相比上浮30%~60%,只有不到6%的企业是通过股权投入的方式进行融资。总体有三方面特征:一是资金来源单一,以银行贷款为主,很少有企业通过担保公司或融资公司贷款,主要原因是贷款担保抵押难、时效差;二是融资难普遍存在,多数企业认为当前向银行贷款比早些年困难,并且认为银行贷款不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三是资产负债率低,仅有一成多规模以下中小企业资产负债率在40%以上,资产负债率为20%以下的企业过三成。

(三)宁夏推进科技金融结合工作的主要做法。近年来,宁夏积极开展科技和金融结合工作,以贷款贴息、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方式带动金融资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科技金融政策环境不断完善。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尤其是2013年党委、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为宁夏科技金融结合工作指出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和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为推动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有效对接、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是筹集资金用于支持科技金融结合工作。从2012年起,自治区科技、财政厅在没有专项资金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用于科技金融贷款贴息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费用补助等,连年来共筹集资金2,070万元对13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11亿多元贷款给予了利息补助、担保费用补贴等支持。出台了《自治区科技金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了科技金融专项资金使用管理。

三是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库。在对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库,入库项目达到160多家,融资需求30多亿元。定期与合作银行共同召开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对接洽谈会并进行了推介,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更好地了解银行的金融产品搭建了平台。

四是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2013年,科技厅分别与工行宁夏分行等4家银行、宁夏担保集团、宁夏科技资源与产权交易所、北京市经纬律师事务所签订科技和金融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框架协议中,4家签约银行承诺以基准利率给宁夏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承诺贷款额度近30亿元。

五是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建立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合作服务平台,将第三方评估系统引入宁夏的融资平台,既解决了宁夏知识产权评估人才缺乏、机制不全的问题,又解决了以往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不能融资的问题,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引入宁夏科技资源与产权交易所,为中小企业权益融资和创业资金进入与退出提供有形的市场,满足其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

(四)宁夏科技金融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宁夏在推动科技金融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其他省份相比,尚有很大的差距。

一是政府引导基金尚未建立,创业投资发展滞后。近年来,宁夏虽然建立了文投基金、清真产业基金等几只基金,但这些基金的投资目标基本锁定在成长期或上市前企业,而针对初创型企业的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机构缺乏,相关的引导基金还没有建立,创业投资人才才严重不足。

二是科技金融体系尚不完善,融资环境相对落后。没有健全的长效扶持机制,科技金融普遍存在的“科技链”咬不住“资金链”情况,还不能为科技企业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方案。在股权、债券、基金、票据等方面的管理和运作能力较差;金融创新滞后于科技创新,不能满足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尚未有完善的评估无形资产技术标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开展存在价值评估难、价值实现难等障碍;科技保险服务比较缺乏,科技保险明显不足。

三是科技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滞后,能力和质量有待提升。缺乏专门、专业服务于科技型企业的财务咨询机构,无法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专业合理的财务报表增级服务,银行因报表问题拒绝为企业融资;缺乏专业的科技人才顾问中介机构,银行难以判断其科技含量、成果转化、市场潜力,使得实际中通过专利权质押融资的企业和专利数量较少;缺乏科学规范的资产评估中介服务体系,对无形资产价值的计量和评估认定不一。

三、宁夏科技金融结合工作对策建议

(一)积极培育和发展创业投资。加快设立科技企业发展种子基金和科技孵化基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设立科技孵化基金,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等加大对孵化体系投入。充分发挥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带动作用,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引导机制。研究制定财政投入、风险补偿、人才引进等政策机制,引导创业投资机构投资科技型企业,积极举办创业投资机构和区内科技型企业对接合作活动,进一步发挥国有创业投资机构政策性引导作用。

(二)广泛引导发展科技信贷。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科技型企业贷款模式、产品和服务,支持地市形成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科技型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促进新型科技金融机构发展,创新科技银行支行、科技小额贷款、科技担保公司等机构的模式和服务,设立风险准备金、风险池资金或专项补贴资金。推动科技保险产品创新和科技担保业务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园区设立科技保险补贴、担保补偿专项资金。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贴息扶持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以知识产权组合为基础的资产管理、信托等业务。

(三)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推动科技型企业上市,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的预辅导,鼓励已上市的科技企业通过增发股份、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加快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发展。鼓励科技型企业发行区域集优融资模式下的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创新企业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鼓励银行、证券公司等发展承销业务。建立健全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技术产权交易信息平台等服务体系,完善政策扶持,探索开展科技产品金融化试点。

(四)不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民间及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民营科技园,推动土地资本、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深度融合。以银川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为载体,集成土地、资金、政策、服务等优势资源,深入开展科技金融试点示范工作。加强科技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对科技型企业、科技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的社会信用进行规范管理。建立服务功能较完善、服务水平较高的全区性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和会展平台,强化科技金融交易和服务功能。鼓励引导高科技人才、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投入农业、文化等产业,促进科技和金融与农业、文化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主要参考文献:

[1]Rin M D,Nicodano G,Sembenelli A.Pub1ic po1icy and the creation of active venture capital markets[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6.8.

金融科技的实质篇4

金恒科技坚定不移地立足科技创新,潜心产品技术研发,注重产品品质和诚信服务,汇集了一批专业技术领域的优秀人才。金恒科技现有员工近500人,本科以上比例75%,其中中钢协特聘专家2人,ORACLE顶级数据库大师(OCM)1人,国际项目管理专家(IPMP)5人,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20人,系统集成项目工程师10人。

金恒科技是江苏省软件企业,具有全国首批两化融合贯标咨询服务资质,CMMI ML4资质,建筑智能化三级资质,通过ISO9001认证等;拥有软件著作权21个,软件产品12个。金恒科技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促进南钢两化融合深度发展,探索钢铁及制造业整体ICT解决方案,助力南钢成为省市“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头批“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金恒科技还先后获得“2014年中国钢铁行业杰出软件企业”、“2015年江苏省最具成长性互联网+企业”、“江苏省高科技高成长30强”等荣誉。

金恒科技凭借多年的经验和技术积累,不断提升专业技术和综合实力,致力于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工业智能等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提供大数据分析、移动应用等IT新兴技术服务模式,持续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与用户共同成长。金恒科技在咨询服务、信息系统研发、自动化集成等多领域形成一体化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解决在两化融合发展中的管理与技术的融合难点,促进企业在信息化环境下,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

金恒科技IT咨询服务范围:咨询服务,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实施咨询、大数据应用咨询、电子商务咨询、云计算应用咨询、移动应用咨询、IT治理咨询;信息规划,信息化战略规划设计、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实施、集成服务范围:信息化实施,信息化实施方案设计、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信息系统辅助选型、信息化项目监理、信息化实施评估标准设计、信息化系统持续改善;企业信息集成,集团管控模式设计、信息管理机制设计、信息集成平台设计、信息分析模型设计、信息风险控制体系设计;企业模型设计,网络架构设计、硬件架构设计、应用架构设计、技术架构设计。

金恒科技取得全国首批两化融合咨询服务资质以来,已为多家企业开展咨询服务。

金恒科技作为南钢的全资子公司,多年从事企业两化融合工作,2014年8月份开始启动南钢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服务工作。11月份,进入体系实施阶段,形成了调研评估诊断报告、体系策划报告,管理手册、控制程序文件编撰完成并。12月份,完成体系内审和管理评审,形成相关记录和报告。2015年2月,顺利通过专家现场认定。

两化融合贯标工作启动会上,金恒科技邀请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信息化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联合工作组主要成员周剑博士,对南钢进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专题培训。

工业和信息化部从全国首批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定的200家企业中遴选了40家优秀企业,南钢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在40家优秀企业中优选7家企业参加两化融合贯标成果展,南钢作为钢企唯一代表、江苏省三家企业之一参展,金恒科技咨询顾问现场介绍南钢两化融合贯标做法,得到工有关部门领导高度肯定。

金恒科技帮助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恩华药业)建立了符合标准要求和企业管理需要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经过3个多月试运行,于2015年12月通过第二阶段评估认定。

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于2015年8月,与金恒科技签订两化融合贯标及IT规划咨询服务合同,打造贯标新模式。目前,该企业已完成两化融合现状调研评估诊断、IT规划,正在进行IT治理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编写工作。

钛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11月与金恒科技签订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服务合同,12月底正式开始执行合同。目前,该项目处于内审和管理评审阶段。

金桥丰益氯碱(连云港)有限公司于2016年6月与金恒科技签订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服务合同,6月初正式开始执行合同。目前,该合同正处于体系文件编写阶段。

金融科技的实质篇5

贵阳市作为全省工业发展尤其是新型工业化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火车头”和“发动机”,面对转与赶的挑战和机遇,积极实施“科技金融”行动计划,多方整合资源搭建科技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构建科技风险投资和科技贷款体系,初步形成了科技投融资服务新机制。

贵阳市科技金融的探索与实践,引起了有关国家部委、研究机构及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近日,由中共贵州省委当代贵州杂志社(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财经学院联合主办,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协办,贵阳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承办,贵州省委政研室、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省科技厅等12家单位共同支持的“科技金融创新与新型工业化”贵阳研讨会在金阳新区举行。

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欣悉此次研讨会召开,分别寄语表示祝贺。在寄语中对贵阳市的科技金融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这“对壮大全市科技实力,推动高新技术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希望参会有关部门和同志“通过与学界专家、业界专家的求教、交流,进一步开阔思路、提高水平,为促进更多的科技资源、金融资源汇集贵州,使贵州早日崛起为新一轮产业创新的高地作出应有的贡献”。

赵克志省长在寄语中认为贵阳市“着力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形成了银行、创投机构、担保机构、保险机构、企业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这是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有益探索和创新实践,值得认真总结”。希望研讨会“立足贵州,放眼全国,为科技金融创新助推我省新型工业化多提好思路、多出好点子,让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活动、创新的人才充分活跃起来,让一切科技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为全省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作出更大贡献。”

来自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中国创业投资专委会、贵州省科技厅、省金融办、贵阳市政府等有关单位的60余名领导、专家、学者及贵阳市有关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创投机构代表认为,贵阳市的探索实践,不仅为加快区域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而且为全省有效发挥科技对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点燃了加速“引擎”。

科技与金融互动“联姻”“量身”打造科技贷款平台

一边是迫在眉睫的技改和新产品开发,另一边却是1000多万元启动资金缺口,就在贵州中泉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为此一筹莫展之时,贵阳银行白云支行主动向其伸出了援手,提供了1300万元的无抵押贷款。

据了解,大多数科技型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因产权不够清晰、财务不够规范、缺少固定抵押物,而知识产权、股权、订单等软资产又难以成为银行贷款抵(质)押物,长期处于“告债无门”的困难境地。一些成长性高、收益性好的企业难以做强做大,甚至因资金周转不灵而倒在发展,半路上。贷款难已成为科技型企业尤其中小企业发展路上最大的“拦路虎”。

为此,2011年3月以来,贵阳市科技局通过积极沟通协调,与贵阳银行、重庆银行贵阳分行、浦发银行贵阳分行、中信银行贵阳分行、招商银行贵阳分行、中国银行贵州省分行先后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搭建起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贷款合作平台,并与贵阳银行开展了4家“科技支行”试点。截止11月底,贷款合作平台对贵阳科技企业授信总额共35亿元,为20余家科技企业提供贷款近7亿元,有力地促进了贵阳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同时,贵阳市科技局与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联合有关商业银行、评级机构、担保公司共同实施“贵阳市星级信用科技企业培育计划”。该计划实行“五星级”动态管理,即在满足“星级信用科技企业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对第一次参与培育计划的企业,评定为“一星信用科技企业”,以后每完成一个贷款周期的按时履约,则增加一个星级,最高可达到“五星信用科技企业”。企业星级越高,获得信贷和政策扶持力度越大。

“科技成果转化也好、科技引领支撑产业发展也罢,如果没有有效的资金支持,‘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贵阳市分管科技工作的副市长翟彦认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科技引领和支撑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只有切实搭建平台,为其提供行之有效的资金扶持,使其迅速发展壮大,才能使更多的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不断孵化出更多的“绿色产业”,加速推进贵阳市乃至全省的新型工业化进程。

聚合资源构建“创投链”创新方式编织“担保网”

“在科技基础、金融基础相对发达地区还比较薄弱的情况下,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在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上走出一条新路,尽快取得突破。”贵阳市科技局局长胡永佳认为,在省、市领导多次强调科技创新要为“两加一推”和调结构、转方式提供有力支撑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有限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整合科技与金融资源,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到推动科技进步的事业中来,具有很大的必要性、紧迫性和政策环境的可操作性。

近年来,贵阳市将目光锁定到建立健全科技创业投资机构及服务体系上。市科技局成立了贵阳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同时每年投入1500万元,加大对省市共建的贵州省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的支持和培育力度。截止2011年11月,依托省风险投资公司、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引进省内外社会资金4.8亿元,共同组建了12家科技金融服务机构,累计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金额近18亿元。

2011年4月份,按照省领导关于设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快引进和培育创投机构的重要指示,贵阳市快速行动,设立总规模为2亿元的贵阳市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创业投资机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贵阳设立或管理创业投资基金。目前已与北京富汇创新投资公司共同设立规模为1亿元的贵阳市科富创业投资中心,这是我省第一支有限合伙制创投基金;与深圳中嘉兴投资公司发起成立的贵阳市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规模为5亿元,为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吸引省内外优秀成果到贵阳进行转化和产业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科技“创投链”及服务体系逐步成型的同时,科技贷款担保创新也在加速推进。据了解,贵阳市科技局正在加快科技担保公司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的组建步伐,天信科技担保公司、贵阳高新万融科技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已正式挂牌,火炬科技担保公司、火炬小额贷款公司以10%左右的国有资本投入,吸引和带动了90%左右的社会资本参与,目前即将完成审批程

序。

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未来收益权质押、其他权益抵(质)押等贷款担保方式,鼓励民间资本进人科技担保领域。2011年12月,贵阳市科技局委托贵阳火炬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中心联合贵州技术产权交易所、贵州阳光产权交易所等共同出资成立贵阳科技成果评估交易中心,为各类科技成果、技术产(股)权、知识产(股)权的转让交易提供服务。

投入“以小搏大”激发多方合作动力

2011年3月,贵阳市科技局与财政局联合出台了《贵阳市科技金融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截止到12月,共为19家企业、金融机构发放专项补助资金606万元,在科技企业和各类投融资服务机构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有效地激发了多方互动、合力助推“科技金融”计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胡永佳表示,此举是为了有效引导创投机构、有关金融机构、具有投资功能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向科技企业开展投融资和上市辅导等服务,引导合作银行对科技型企业贷款提供优惠利率和开通“绿色通道”,鼓励各类担保机构给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根据相关规定及标准,市科技局对提供科技贷款的银行,给予贷款金额1%的风险准备金补助,对接受科技企业以知识产权、股权、订单、应收账单等作为质押提供贷款的银行,给予贷款金额2%的补助,每家银行每年补助总额不超过100万元。白云支行行长助理李松芸认为:“这笔资金对于银行来说是一份‘额外的奖励’,激发了银行主动与科技企业发生业务往来的动力,增强了银行贷款扶持科技企业发展壮大的信心。”

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获得贵阳市科技金融计划投资保障补助的首家企业。公司总经理黄国宏感慨地说:“科技部门不仅给予我们重大科技专项支持,而且还兑现了50万元的投资保障补助,加上其他部门的支持,对我们降低上市财务成本很有意义,充分体现了政府服务职能转变和扶持科技企业做大做强的决心。”

在启动实施科技金融专项补助的背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方式特别是科技资金使用方式也发生了重大转变。贵阳市科技局科研条件与财务处处长杨小宁分析说:“科技金融新机制不仅发挥了财政投入的引导和放大作用,带动了大量民间资本投入高新技术产业领域,而且,由于创投资本选项目、银行贷款选项目都是市场化机制,其选优扶强效果比过去单纯采用专家评审项目、财政无偿扶持的方式要好很多,对企业的帮助也要大得多、切实得多。”

对于银行、创投、担保等金融机构来说,政府搭建平台引导其与科技企业发生业务往来,解决了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长期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解决了资金长期找不到好项目的难题;对于科技企业来说,“科技金融”既解决了其融资无门之难、担保抵押之困、疲于奔波之累,又节约了其融资的直接和间接成本。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呈现出“共舞多赢”的格局。

申报国家试点“科技金融”创新

据了解,目前贵阳市正积极申报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拟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以“五公司、一中心”为引领,“五平台、一通道”为支撑,“五补助、一补充”为保障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服务体系。

在此基础上,不断构造及完善包含种子期、初创期、成熟期各成长阶段的科技企业,覆盖从创业到上市全过程,跨越资本市场和资金市场,统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综合性投融资服务供应链,力争把贵阳建成中国西部地区科技企业家创业的摇篮、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重要基地。

金融科技的实质篇6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基础条件

近年来,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科技整体实力不断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日益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截至底,全市经重新认定的部级高新技术企业107家,占全省总数的70%,科技型中小微型企业近2000家。在金融基础方面,“引银入黔”、“引金入筑”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市金融体系日益健全,金融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金融服务环境不断优化,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大幅增长,直接融资占比不断提升。以来,市启动实施科技金融计划,出台了《市科技金融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市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在搭建科技贷款合作平台、健全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这些,都为深入开展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指导思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需要金融的支持,同时也为金融体系健康发展拓展了空间。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是支撑和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着力点。“十二五”期间,我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按照“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的总要求,紧紧围绕我市“工业强市”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为目标,积极探索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对接的新机制,充分发挥财政性资金“杠杆效应”,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搭建起有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面壮大我市科技实力,把建成中国西部地区科技企业家创业的摇篮、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重要基地。

(三)基本原则

1.发挥比较优势。根据资源禀赋、产业特征、区位优势、发展水平等基础条件,有针对性地搭建高端装备制造、磷煤精细化工、铝精深加工、食品医药、电子信息等特色优势产业贷款合作平台及组建专业性创业投资基金,充分利用优良的生态、气候资源和宜居、宜游、宜业环境,吸引科技领军人才带技术、带资金、带项目到创业发展。

2.整合各方资源。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放大作用,有效整合各级各部门的科技资源、项目资源、财政资源和金融资源,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投入实体经济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共建共享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各类载体和平台,尽快健全科技投融资体系,做大科技投融资总量。

3.着力制度创新。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要求,积极借鉴发达地区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先进经验,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和特点,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努力创新金融工具、金融产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提供可靠、便捷的融资渠道。同时,加强科技金融运行的监测和监管,建立健全风险防控管理的体制机制。

4.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科技金融顶层设计,建立和完善科技部门与金融管理部门、财税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机构的科技金融协调机制,加强对有关区(市、县)的指导和扶持,广泛宣传和动员企业积极参与,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的探索、实践,建立健全以“五公司、一中心”(“五公司”即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科技担保公司、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科技企业信用服务公司、科技成果评估交易公司,“一中心”即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为引领,“五平台、一通道”(“五平台”即天使资金平台、股权投资平台、贷款合作平台、信用服务平台、产权交易平台,“一通道”即推动科技型企业进入上市融资和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等场外市场挂牌的通道)为支撑,“五补助、一补充”(“五补助”即投资风险补助、投资保障补助、科技贷款补助、科技担保补助、科技保险补助,“一补充”即银行、担保机构、保险机构风险准备金补充)为保障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服务体系,构造包含种子期、初创期、成熟期各类科技型企业,覆盖从创业到上市全过程,跨越资本市场和资金市场,统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综合性投融资服务供应链,使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微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得到有效解决,银行、创投机构、担保机构、保险机构、企业的共赢局面基本形成,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使市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中西部地区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创新示范区域。

(二)具体目标

1.科技实力大幅提升,培育和吸引一批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分院、分所、重点实验室分支机构、研发中心在我市聚集,新建部级重点实验室或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2—3个、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个,建成现代药业研究院、工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

2.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年均增幅达到30%以上,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以上。

3.完善创业风险投资体系,力争政府引导性基金规模达到5亿元以上,聚集和带动社会资本30亿元以上。积极引进省外天使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进入我市,新成立10支左右创业投资基金或子基金。

4.引导和促进企业通过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进行直接融资,力争发行企业20家以上,募集资金100亿元以上。

5.加快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力争5家以上企业到创业板或中小板上市,20家左右的企业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

6.构筑8—10个“科技部门、银行、企业、担保机构、评级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科技贷款合作平台,重点打造现代药业、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合同能源管理、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专业贷款平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金融服务。

7.通过不断创新融资模式,累计为我市科技企业提供融资300亿元以上,帮助300家左右的企业快速成长。

8.全市科技金融计划财政投入资金(含中央、省级、市级和区县级投入),力争5年累计达到5亿元以上。其中,市级财政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中安排科技金融财政专项资金,并逐年增长。

三、工作内容

(一)大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机构

加快培育壮大省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科富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依托省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火炬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中心、高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机构建立科技投融资服务战略合作联盟,共同搭建科技投融资服务平台。进一步做大市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建立开放式创业投资市场,积极引进省外优秀科技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参与我市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实施投资风险补助,吸引民间资本与引导基金在筑合作设立创投机构(基金)、创投管理机构,新成立10支左右创业投资基金或子基金。加快组建市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和市天使投资基金,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和科技成果评估交易机构,完善成果转化财政奖补政策,运用创业投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二)搭建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贷款合作平台

积极协调有关金融机构,共同搭建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贷款合作平台。重点打造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现代药业、节能环保等专业贷款平台,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为企业量身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建立科技贷款评审专家库,积极推荐科技专家参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项目评审工作,为银行信贷提供专业咨询意见。建立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不断扩大市科技金融专项补助资金规模,对符合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项目贷款进行贴息补助,对提供科技贷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给予风险准备金等补助补贴,对获得科技贷款的项目在无偿研发资金上给予倾斜支持,引导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市科技型企业贷款提供优惠利率和开通“绿色通道”,积极支持国家、省、市科技重大专项、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大力发展科技信贷专营机构,力争设立3—5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建立相关激励机制促进小额贷款机构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探索开展10家左右科技支行试点。通过搭建贷款合作平台,形成多方参与、互惠共赢的合作模式,支持传统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做大做强。

(三)创新和完善科技担保服务体系

鼓励国有担保公司及其他担保机构为科技型企业及企业创新活动开展融资担保业务,通过补贴或奖励,引导银行和担保机构接受知识产权质押或知识产权的反担保。加快组建2—3个科技担保公司,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未来收益权质押、其他权益抵(质)押、金融租赁等多种担保方式,逐步扩大信用担保,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支持。鼓励民间资本设立科技担保机构,集成现有各级担保机构的资源优势,形成面向科技型企业的科技担保网络。鼓励创业投资机构投资参股科技担保公司,促进科技担保与创业投资协同发展。积极探索和逐步完善科技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实现担保机构与科技企业互利共赢。

(四)培育和支持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

培育和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启动实施“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计划”,积极开展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资源调查和分析,推动有潜力的企业进入上市企业资源储备库,加快企业直接融资步伐;推动制定《关于支持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股份报价转让系统配套扶持政策》,支持高新区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力争推动5家科技型企业进入创业板或中小板上市,推动20家企业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或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启动实施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发行工作,择优选取、优先支持有融资需求的优秀科技型企业发行集合票据和集合债券,对参与发行集合票据和集合债券的科技型企业,市科技金融专项补助资金给予“投资保障补助”。探索利用信托工具拓宽融资渠道,筛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和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行信托计划,并与银行贷款、股权投资、融资租赁等形成组合和优势互补。

(五)积极开展科技保险工作

鼓励保险公司开展科技保险业务,支持保险公司开发和创新科技保险产品,支持开展自主创新首台(套)产品的推广应用、科技企业融资以及科技人员保障类保险,加大对科技领军人才、科技企业核心高管人员的保险服务力度。进一步完善科技保险财政支持政策,对科技企业保险费用支出进行补助。提高保险中介服务质量,大力拓宽科技保险服务领域。建立科技保险风险准备金制度,逐步完善风险共担机制,提高保险机构发展科技保险的积极性和持续性。

(六)建立健全技术产权交易市场

加快组建科技成果评估交易机构,完善科技成果定价、转移、转让机制,推动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建立健全技术产权交易制度和规则,为重大专利及非专利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搭建平台,为金融资本、技术成果拥有人搭建合作桥梁,加快促进我市自主创新成果及省外、国外引进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建立有利于技术产权流转的监管服务机制,充分利用产权交易所,依法规范开展产权交易,为科技企业产权转让特别是知识产权质押物流转、处置等提供服务。

(七)完善科技企业信用体系

以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和科技贷款合作平台为抓手,加快建立健全科技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搭建科技企业征信平台,逐步建立和完善科技企业信用信息档案系统;引入或组建专业信用评级机构,开展重点科技企业信用评级工作,推动建立科技企业信用报告制度;启动实施“市星级信用科技企业培育计划”,利用信用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企业诚信发展;推动科技型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更新投融资观念,为深入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打牢微观基础。

(八)建立健全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

积极探索科技金融服务公司化发展道路,完善科技金融服务的各项功能。成立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市科技资产控股公司,作为科技金融政府引导资金的出资主体和财政性科技资产资本运营主体。在现有火炬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基础上,鼓励设立新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新的管理咨询、投资咨询等公司,不断培育壮大我市科技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发挥好中介服务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进行项目、资本对接,开展企业融资咨询、融资讲座及银企洽谈会、重点项目推荐会等活动,切实推动银企、银保、银创、投证合作。建立完善科技企业、科技成果数据库,做好科技项目的储备和筛选工作。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重大科技平台、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市级以上重点科技项目、科技政策法规、科技金融产品等科技信息收集、统计、制度,逐步形成集信息共享、风险投资、银行贷款、担保、培训、产权交易、专业中介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四、计划进度和阶段目标

(一)全面启动阶段

1.启动实施科技计划与项目管理改革,增设科技金融计划,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中单列科技金融专项资金,制定科技金融补助政策,针对科技型企业广泛开展科技金融宣传和培训。

2.制定出台《市科技金融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市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市星级信用科技企业培育管理办法》、《市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计划》等政策文件。

3.加强科技金融机构建设和基础制度建设,“五公司一中心”、“五平台一通道”、“五补助一补充”的科技投融资服务体系初具雏形,两年累计为我市科技企业提供融资50亿元以上。

4.引导省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和火炬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中心参股组建2—3支创业投资基金或子基金。

5.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加大对大学生(含硕士、博士生)创业的支持力度,为高新开发区大学生创业园等孵化器内的初创期企业提供“种子资金”;启动实施“1020”计划,加大对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的支持力度。

6.力争推动1—2家科技型企业到创业板、中小板上市。

7.与有关合作银行、担保机构搭建3—5个贷款合作平台,力争为科技企业提供贷款融资30亿元以上。

8.设立1—2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1家科技担保公司,开展4家左右科技支行试点。

(二)纵深推进阶段(2013—2014年)

1.基本完成科技计划与项目管理改革,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逐年提升,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财政投入占财政科技投入的比例大幅提升。

2.调整完善科技金融各项政策和制度,“五公司一中心”基本实现规范有序、运转高效的目标,“五平台一通道”搭建完毕,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五补助一补充”杠杆和放大效应明显体现,两年累计为我市科技企业提供融资150亿元以上。

3.力争推动2—3家科技型企业到创业板或中小板上市,推动5—10家企业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

4.新组建3—4支创业投资基金或子基金。

5.新搭建3—4个贷款合作平台,力争两年累计为科技企业提供贷款融资80亿元以上。

6.设立1—2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1—2家科技担保公司,设立5家左右科技支行。

7.建立科技企业项目库及科技成果库,搭建高新技术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形成科技金融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5年)

1.完全形成以“五公司、一中心”为引领,“五平台、一通道”为支撑,“五补助、一补充”为保障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服务体系,当年累计为我市科技企业提供融资100亿元以上。

2.全市(含各区、市、县)科技金融政府引导性基金规模达到5亿元以上,聚集和带动社会资本累计30亿元以上。

3.力争推动2—3家科技型企业到创业板或中小板上市,推动5—10家企业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

4.新组建2—3支创业投资基金或子基金。

5.新搭建2—3个贷款合作平台,力争为科技企业提供贷款融资70亿元以上。

6.设立1—2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1—2家科技担保公司,累计设立7—8家科技支行。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科技金融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科技金融结合工作的领导,在适当时候成立市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保障,创造政策环境。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邀请省直相关部门、监管部门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共同召开促进市科技和金融结合工作联席会议,研究和解决科技金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形成领导有力、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工作体系。切实发挥政府对科技金融的规划引导、政策保障、风险管控作用和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市科技局与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要建立经常性的沟通协作机制,加强对各区(市、县)科技金融工作的指导和支持,逐步形成有效的目标管理、督促检查和激励约束机制。

(二)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

严格执行国家科技法律法规,落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实现科技金融引导资金投入占科技经费比例逐年增长,力争全市市域范围内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财政投入5年累计达到5亿元以上。深化科技计划和科技经费管理制度改革,综合运用无偿资助、偿还性资助、创业投资引导、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以及后补助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加大科技投入、支持科技创新。

金融科技的实质篇7

【关键词】科技 企业 银行 信息 平台

一、引言

近年来,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但由于资产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弱、银企信息不对称等原因,科技型中小企业很难获得信贷资本的支持,融资难已成为制约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决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实现银行与企业的双向信息交流,进一步提高银企对接效率,四川银监局与四川省科技厅共同搭建了“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银科对接信息服务平台”。 银科平台以四川省科技金融数据库系统为基础,通过定期信息报送与交换制度,实现企业申报、专家评价推荐、政府监控、银行独立调查与信贷审核反馈等各项功能,有效帮助企业打通资金瓶颈,促进信贷资金向优质企业流动,实现企业腾飞。

二、银科平台建设背景

融资难问题一直是阻碍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首先,科技型中小企业轻资产少抵押,在整个商务链当中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其次,我国目前多元化的融资机构体系尚未健全,信息渠道不畅通,贷款融资提供方主要还是大中商业银行,而这些商业银行业务更多偏向大客户,少有积极性去做中小企业。从中国目前融资市场的状况来看,银行的贷款融资仍然是整个社会融资总量的主体。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2011年新增社会融资总量是12.83万亿,最大的占比是贷款。清科公布的私募投资每年在250亿美元左右,直接融资从IPO加上私募股权大概只有6000亿人民币,占整个社会融资结构当中不到5%。从公开市场直接发行的融资和向信贷机构借款的比例来看,公开市场的企业融资余额不到5万亿人民币,银行贷款60万亿人民币。因此,如何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沟通与银行信贷的融资通道,从而获得更多的造血和发展资金,成为科技部门和银行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2009年5月,科技厅与四川银监局经过多次沟通,决定共同搭建“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银科对接信息服务平台”,加强科技与金融的结合,进一步提高银企对接效率,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向银行机构的快速融资。银科平台是省科技厅与四川银监局为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个创新举措,它不单是一个数据系统平台,更是一个科技金融的综合服务平台。

三、银科平台的操作流程与运行机制

银科平台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了系统的实用性、稳定性、灵活性、扩展性与保密性,因此,保证了项目建设的先进性。

(一)银科平台两大系统

银科平台由“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系统”和“四川省银行金融机构信息服务系统”两部分组成。

1.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系统。该系统(见图1)由四川省科技厅委托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中心负责研发和运行管理。系统包括:四川科技型中小企业数据库、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库、风险投资机构数据库、四川省创业投资补助资金申报评审数据库、中介服务机构数据库、中国(西部)高新技术企业与风险投资对接推进会申报项目数据库等6个相关数据库,汇集了全省优质科技型企业信息,拥有强大的企业、机构基础数据资源和关联信息。系统通过数据库信息和企业在线申报形式,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银行机构连接起来,将系统内有融资需求的优质企业通过服务平台对接渠道向银行金融机构服务系统推荐,实现企业融资需求向银行金融机构的传递。

图1 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系统

2.四川省银行金融机构信息服务系统。该系统(见图2)由银监局负责研发并配置到各银行金融机构终端。系统提供了银行用户管理、银行放贷数据查询、统计分析和银行放贷信息反馈等功能,包括了银监局的监督系统和银行信息服务系统。

银企服务平台不断更新企业信息、政策咨询和银行创新金融产品介绍,同时,还向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在线查询服务,有利于银行金融机构挖掘潜在信贷客户资源和项目资源,实现信息的双向沟通。

银企服务平台的重点项目推荐功能,解决了银行金融机构海量筛选项目的难度和成本。定期报送的统计分析报告制度为政府各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跟踪企业成长情况和信贷资金投放情况提供了决策参考。

图2 四川省银行金融机构信息服务系统

(二)银科平台的操作运行

首先,依托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系统6大数据库资源,对数据库企业和项目进行定期、专业的深度挖掘,包括对创新性、行业地位、管理团队、商业模式、盈利性和运营评价、现金及财务状况、发展的合规合法性等代表企业发展现状及潜力的综合指标进行全面筛选与评价。其次,银科平台将挖掘后的数据分别提供给银行金融机构信息服务系统的端口银行,以及与金融服务中心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的风险投资机构和相关中介服务机构,为他们提供广泛、可靠的企业信息,同时,银行金融机构、风投机构和相关中介服务机构也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最后,通过银科服务平台,实现政府、企业、机构的信息对称和高效对接,完成从政策咨询、投融资对接、辅导培训、项目申报、个性化服务的全方位服务功能。

银科平台服务流程和操作程序如下:

1.企业首先访问四川科技金融网(),在网站主页通过“会员登陆”窗口进行注册,登陆窗口提示企业填写机构代码证号及企业全称、密码、验证码,提示注册成功。

2.企业登陆后,点击“我的资料”,可填写、更新和修改本企业的数据库基础信息及登陆密码。

3.如果企业要申请银行贷款,点击“银行贷款”“企业申请贷款”,选择申请贷款的银行(可单选,也可多选)后填写贷款说明表,并提交,完成企业贷款申请。银行服务系统得到企业申请信息后,进行审核,达不到银行审核标准的,必须向企业说明原因,以指导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大可能地向银行靠拢。有信贷可能的,银行机构将进行尽职调查。系统内企业可在自己的界面查看、修改贷款信息及银行反馈信息。

4.系统的“重点项目推荐”功能将筛选出的重点企业和项目推荐给银行金融机构端口,同时也推荐给风险投资机构和相关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服务中心将与机构共同对重点关注项目进行考察和尽调,实现优质项目的贮备和培育。

5.银科服务平台实行季报制度,对平台内申请贷款企业的贷款金额、授信额度,按行业、地区、资金流向等都将进行统计分析,为政府各部门了解企业成长和信贷动向提供数据支撑,为相关产业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三)银科平台的核心是重点项目推荐

银科平台服务的核心是重点项目推荐。金融服务中心与四川大学科技金融研究中心合作,开发制定出一套科学的“企业成长能力评价体系”软件。系统根据“优质企业成长评选标准”,以创新性、行业地位、管理团队、商业模式、盈利性和运营评价、现金及财务状况、发展的合规合法性等代表企业发展现状及潜力的综合指标对企业进行全面筛选与评价,最终在系统中作出“重点推荐”。银企服务平台的重点项目推荐功能,更科学、更权威、更快捷,解决了银行金融机构海量筛选项目的难度和成本。

(四)银科平台的互利共享机制

银科平台不仅为银行金融机构提供优质企业项目,促进银行信贷资金科学合理的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性投放。同时,银科平台发挥信息资源互动效应及共享效应,加大银行资金对风险资本投入力度的导向功能,实现银行资金与风险资本良好互动。

银科平台的综合服务功能体现在:政府方面,对于取得银行贷款的企业,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补助资金将在担保费和银行利息方面给予补贴;银行方面,对于风险投资机构关注的企业,银行将强力跟进;风险投资方面,银行授信企业一般都是风投机构所关注的对象。政府、企业和机构在这个平台上都能找到合作和互利的空间和机制。

四、银科平台的优势与成效

银科平台打造了国内首创的银企服务模式,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首先,它提供了创新融资模式,搭建了政府、企业、机构宣传交流的公共平台,集成了强大的数据库资源,实现了网上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的多渠道融资模式;第二,平台提供了政策咨询、融资对接、辅导培训、项目申报等全方位、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内容;第三,平台实现了与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结成科技金融战略联盟。

目前,平台已与149家银行金融机构联网,汇集了全省26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1113家高新技术企业信息、580多家风险投资机构信息、100多家中介服务机构信息,可实现在线咨询、互动服务。据四川银监局统计,截止2011年底,先后有1700多家/次企业通过该平台向金融机构提出了信贷资金需求,770多家企业获得银行授信335.3841亿元,实际发放贷款210.817亿元。

2011年,银科平台申请了成果鉴定,鉴定专家认为:该平台是一个国内首创且极具特色的创新性信息服务系统。平台实现了政府、金融机构及企业三位一体对接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平台以经济学、管理学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统计与数据挖掘等定量方法,紧密结合“银科”实际,实现了综合性很强的应用集成创新。平台以用户为导向,架构科学合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鉴定专家一致认为:项目成果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银科对接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被评为2011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五、银科平台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和目标

(一)存在的问题

1.企业资源有待整合。目前,省、市、区以及政府各部门均有相关的数据库系统,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和资源占有,不利于信息资源的集成与整合,同时,企业信息报送的准确性也有待提高。省科技厅将与各市州科技部门积极配合,多渠道广泛征集企业信息,不断发掘和培育优质项目,吸引更多的企业、银行、风投加入到平台中来。

2.平台功能亟待完善。目前,银科平台的网上在线申报功能虽然已初步实现,但尚需完善,企业申报程序应该更加简便快捷,系统的“重点推荐”功能在权威性、专业化和公正性上亟待加强。

3.平台宣传推广尚需扩大。银科平台是一个专业化全方位的增值服务平台,但是运行近两年了,“养在深闺人少知”,企业、银行以及风险投资机构和相关中介服务机构对其功能和作用的认识都有待加强。

(二)发展对策和目标

2011年,国家八部委下发了《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若干意见》(国科发财[2011]540号),《意见》下发后,四川银监局及省科技厅领导高度重视,制定切实可行措施,进一步做好银科对接工作。

一是根据国家八部委下发了《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若干意见》精神,制定我省相关《意见》,进一步营造政策环境,加强政、产、学、研、金“五结合”,借力金融资本,促进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

二是省科技厅协助四川银监局在原有建设银行科技专营支行、成都银行科技专营支行、交通银行科技专营支行3家科技专营支行的基础上新设立了农业银行绵阳高新科技支行、德阳银行高新科技支行、工商银行自贡高新科技支行等3家科技专营支行,专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

三是增加“银科对接信息系统”银行客户端,建立优质科技型中小企业专职客户经理制度,为优质科技型企业量身提供金融服务。除依托科技专营支行外,各大型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将在市(州)及成都、绵阳、德阳、乐山、自贡、宜宾等科技企业聚集区的分支机构增设客户端,以促进基层行利用系统主动挖掘优质科技型企业并为之提供金融服务的积极性。

四是创新银行信贷金融产品,建立银科对接工作成效考核机制。从2012年开始,每年定期在科技企业聚集区,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了解科技型企业的需求,要求相关银行机构在信贷额度及信贷规模方面为科技型企业做出专门安排。同时,对各银行机构支持科技企业信贷情况进行考核,年终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效突出的银行机构进行表彰,提升银行信贷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服务水平。

五是加强宣传推广,积极组织辅导培训和对接活动的开展。2012年平台在全省21个市州分片区组织5~8次培训对接活动,在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加强对系统的工作目标、设计理念、评价体系、推荐流程的培训。同时积极组织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银行金融机构开展现场对接会,希望通过各种成功案例引导企业和机构加强对平台的信任和依赖。

金融科技的实质篇8

一、构建科技金融服务新体系是响应政策引导、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一)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是金融发展的必经阶段,是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必然选择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发展渗透进社会的方方面面,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变革进程。信息技术与金融的结合,催生出金融介质的跨区域、高时效、低成本蜕变,金融的虚拟性得以成倍放大,成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隐性助推器”,显著作用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金融虚拟化的趋势没有将金融游弋于实体经济,反而由于其“两高一低”(高渗透性、高时效性、低失真性)特有属性,使得虚拟与实体的结合更加紧密,成为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彼此联动的有机整体。科技金融是金融发展的高级阶段,是金融虚拟化、信息化在高科技产业的集中体现。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将级数化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甚至催生出新的产业模式,是目前国际上最为通行的科技产业培育方式。在虚拟金融高传染性引致原金融创新模式遭到深度质疑的金融危机背景下,科技金融被视为根植生产力基础、高爆发性、高成长性的必然出路。科技金融相互渗透,将吸收二者各自原有优点,优化资金流向,缩小产业生命周期的震荡幅度,推动社会化大生产的跨越式发展。

(二)构建科技金融服务新体系是提升我国创新实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途径我国较早确定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世纪目标,将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视为世纪战略,并制定了阶段化创新目标,指引我国各项事业的建设进程。科技金融是金融资源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向优化的注入,更提供了鼓励企业创新研发的直接推动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产业层次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强弱,创新又显著影响着产业的转型升级步伐,科技金融更成为支撑创新的直接动力。把握好科技金融的发展便抓住了创新的关键和精髓,直接影响着实现我国成为创新型国家的进程。将科技金融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构造高覆盖性、强辐射性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将高度掌控产业的发展投向,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的分配和供给,形成健康体内循环、良性产业支撑。

(三)构建科技金融服务新体系是落实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在引领经济发展、提升发展质效中的基础作用,于2005年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实施促进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搭建多种形式的科技金融合作平台,政府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民间资金参与科技开发,鼓励金融机构改善和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为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2010年,科技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联合开展“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构造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是深化落实各项政策,提升产业转型张力题中应有之意。部分省市的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更为打造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实践经验,建设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基础条件进一步得以夯实。

二、构建科技金融服务新体系存在的障碍和问题

(一)制度缺位,推动科技金融服务新体系建

设的内生力量较为分散缺乏推动在全国范围内打造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顶层设计,上下贯通的推动机制尚未构建。我国高度重视发挥科技金融整合优势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出台了相关政策建议和指导意见,鼓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各金融机构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支持各类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但到目前为止,对于科技金融的明确概念并未明晰,科技金融管理工作归口不明确,建设完整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制度障碍仍然存在。目前我国对科技金融的探索主要集中在鼓励部分商业银行通过试行局部组织结构创新、支持金融配套机构发展、信贷资源政策针对性倾斜等有限范围创新,践行科技金融的整合发展。更多的助推力来自于商业银行、地方政府及各类金融和非金融机构,是由下而上的,与我国长期形成的制度惯性不相适应。

(二)基础薄弱,构造科技金融服务新体系根基的核心内容尚未完善

1.企业经营管理制度陈旧,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不完善。作为现代社会运作的基础,信用担保制度完善度直接影响着社会运行效率高低。信用担保制度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中承担“中心轴”的重要支撑作用,是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催化剂。小企业带有强烈的“创始人”意志,往往管理者与经营者双重身份叠加,公司经营业绩平稳性与个人经营能力和突发性事件高度挂钩,风险普遍存在。作为中小企业中创新力最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其低资产、重创意、高成长的经营特性与当下我国主流融资渠道差异性较大,往往不能成为金融机构业务合作的理想对象。在信用担保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的背景下,担保和信用带来的资产增值和信用提拉作用被遏制,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门槛相对抬高。

2.风投机构运作亟待改善,科技企业孵化器作用有限。目前在政府的推动下,民间各类风险资本发展较快,对于科技型企业的成长产生了较好的推动作用。但相对于我国庞大的科技企业群,风投的辅导培育功能影响有限,科学合规运作机制亟待进一步优化完善。目前我国风投机构投资运作风格缺失,表现为投资产业高度集中,缺乏独立的价值判断和发现。在资本市场尚未发育完善的大环境下,运作和退出机制发展滞后,存在严重的孵化障碍。

3.风险补偿机制不尽完善,保障制度未有效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是系统工程,依托于对风险的合理防控和制度建设的深度对接。目前较为成熟的局部探索模式是企业、政府、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设定风险划分范围和标准,一旦出现风险则在既定的操作机制下实现风险补偿和划分。但是这种探索只是在举办地区的创新探索,真正的制度保障未根本建立。

三、以体制机制创新构建科技金融服务新体系

(一)完善建制,创新改革,打造科技金融制度保障机制

1.完善顶层设计和全局规划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应高度重视科技金融结合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为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其金融配套政策,落实监管部门《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各级政府可通过制定科技金融专项政策,有效指导科技金融的相互结合。要下更大决心将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提升至战略高度,通过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引导和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及创业投资等各类资本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模式,搭建服务平台,实现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的有机结合,为初创期到成熟期各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系统化的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

2.创新科技金融服务组织建设建议考虑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策金融支持体系。参照我国已有三家全国政策性银行建设经验,联合科技部、财政部等职能部门划定统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成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专营服务银行,作为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的核心。该银行可以与我国已经建立和正在建立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协调配合,组成一个富有效率的中小企业支持网络,有力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支持条件成熟的商业银行成立“法人或准法人”科技金融专营子银行,鼓励规模适中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改制为专职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职银行。目前,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在科技金融制度创新上都有进展,下一步可将科技支行、小贷中心的模式在全国复制,支持鼓励更多金融机构投身科技金融创新探索。可参照一站式行政审批中心模式,建设企业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中心。企业科技创新的高风险决定了科技创新需要政府的金融支持,同时创业者存在知识、信息的不对称,更需要政府提供一条龙的配套服务,建议政府建立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中心,引入全新的金融服务理念与模式,汇聚多家金融机构与产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立一站式金融服务中心,提升金融业服务水平与形象,为科技创新金融需求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二)强化指导,完善建设,构造科技金融资源整合机制

1.探索金融创新资源整合范式为充分发挥科技金融结合带来的“外溢”效应,必须要找准两者整合范式,力争以优化的整合模式和顺畅的循环体系,实现科技金融的融合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目前较为成熟的模式是金融机构通过产品创新引入各类金融机构资源实现业务对接,如交通银行在部分地区创设的科技支行等专营机构,这种模式发起者通常是银行,主要在产品设计上引入保险、担保、创投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存在着推动整合力量单一、创新动力不足、时效性较差的缺陷。较为合理的模式是基于各类金融机构的主动对接,以信息流动共享为核心,实现业务深度创新,变“被动”为“主动”,实现科技金融创新的发展合力。政府为中间协调人,通过制度建设、政策倾斜实现顶端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银行、保险、创投、担保各类金融资源主动介入,建设信息存量分类数据库,强化信息共享力度,通过归类汇总企业融资需求,各类金融机构整合提供指导意见,实现真正的“无缝对接”,进一步推动科技与金融结合力度。

2.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认真了解掌握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梳理影响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负面因素,力争通过“查、整、改”活动,有效肃清发展障碍。在优化间接融资市场发展的前提下,进一步开放直接融资市场,通过构建分级直接融资市场,加大企业直接融资占比,并辅之以小企业债、股份代办转让系统、产权交易平台等各类基础工作。进一步注意发挥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组织形态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孵化器功能,通过完善信息披露、强化跟踪监督等途径,缩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价值发现过程,鼓励支持新兴产业高效发展。

3.推动各类科技金融创新主体发展一是着力推进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各省市金融办和科技管理部门要加大组织推动力度,尽快实现在每个部级、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内试点设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的目标。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覆盖范围。鼓励和支持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用好“可贷可投”政策,积极探索贷款和投资相结合的融资方式,并充分发挥“小额、便捷、灵活、优惠”的特点,有效支持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壮大。二是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公司。各省市发改委、金融办、科技管理和财税等部门加强配合,积极扶持和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企业,积极鼓励和引导私募股权基金规范发展,努力建设成为创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企业和私募股权基金的集聚区。三是探索建立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科技创新企业的相关信息和资金需求,为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和社会资本提供投资机会;建立非上市科技创新企业的股权交易机制,拓宽创业投资者退出通道。探索建立做市商制度,活跃融资服务平台交易,促进其平稳健康发展。

4.优化高科技中小企业成长的社会环境通过形象塑造、公共宣传等活动进一步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企业社会形象。强化信用信息监控,进一步强化财务会计质量考核,提高中小企业财务信息质量。鼓励海外人员、高科技研发人员等群体创办各类高科技中小企业,形成科技研发的中坚力量。建立高科技中小企业成长库,通过跟踪企业成立、成长、成熟各阶段,实现企业生命周期的全流程覆盖。进一步注意发挥金融在支撑企业成长中的基础作用,辅之以企业价值发现渠道,通过银企互利共赢,切实缩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缺口”。

金融科技的实质篇9

关键词 金融 人才质量 社会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Positioning Analysis and Safeguard Measures

of Undergraduate Financial Talents

LI Yue[1], ZHAO Yuping[2]

([1]College of Insurance,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engdu, Sichuan 611130)

([2]College of Economics,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Tianjin 300134)

AbstractThere is highlight contradiction between quality, structure of financial talents in university and social requirement, and there is new demand because financial subject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In order to chang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alents quality, prescribe a limit to core curriculum and optimize personnel training scheme; widening professional growing platform and optimize structure of teachers knowledge; practice creativity of class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papillary innovating quality; alert educational idea and develop student mixed ability.

Key wordsfinance; talent quality; social demand

1 高校本科金融人才质量定位分析

1.1 人才质量现状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金融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社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层次发生了明显变化,即不仅需要从事金融理论研究的人才,更需要大量从事实际业务操作的技术人才。这种变化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拟合,导致国内许多高校新设立了与金融经济相关的本科专业以及新成立了许多专门的独立学院。但是由于受传统专业教育思想和人们公认的国内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使我国高校金融专业的设置在表面上看起来有多种层次,但事实上多数高校将培养理论金融人才作为指导思想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门培养金融一线应用人才的学校很少,这种结构性的失调使毕业生难以满足金融部门对高素质、应用型一线人才的需要,尤其缺乏金融新产品开发、风险控制、营销管理、大额资金管理和保险精算等领域的领军人才。另一方面,从近年金融经济相关本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企业虽有需求但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大量毕业生就业不对口。其主要原因是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未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核心指导思想,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缺乏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缺乏满足创新思维训练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表现为学生学校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很少,动手能力不强,创新精神和能力缺乏等,企业对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满意,我国金融专业本科教育与金融企业间已呈现出较为严重的“产品”供需脱节矛盾。

1.2 社会金融经济及学科内涵发展对人才质量标准的影响

1.2.1 金融国际化对我国金融人才质量提出的新要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金融混业经营与集团化程度不断提高,新型金融产品及工具越来越多,这就要求金融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与国际接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即使以我国金融核心上海为例,该领域专业人才占比仅是发达国家金融核心城市的10%,且本土专业骨干与上海金融机构引进的海外人才相比,拥有国际通行专业资格证书的比例低近10%,这就要求高校必须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培养出具有全球视野、熟悉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能够适应国际竞争和我国金融业快速高水平发展对一线技术人才的需求。

金融业一线技术人才需要掌握金融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同时又能将数学、法学、信息技术等知识技能有效应用于金融新产品的开发和运作过程中。由此看来,高校培养的金融人才首先必须具有复合的知识结构,并能将知识创造性地加以应用,其次能够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和学习,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形成理论实践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环,即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金融人才。

1.2.2 学科内涵发展对我国金融人才质量提出的新要求

金融混业经营局面的形成,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使金融从银行、证弧⒈O盏却统金融机构不断向工商企业渗透并与之融合,学科内涵也从狭义的金融向广义金融过度,而建立在学科建设基础上的高校专业建设也必须适应这种发展,调整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把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反映到金融学专业教学中,即打破原有的金融学科“经济学院模式”与“商学院模式”并行发展的格局,使学生学习货币经济学、货币金融学、国际货币与金融经济学、金融市场学和金融中介学等课程,掌握金融理论和解决宏观金融问题需要的基本知识。

2 保障高校本科金融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

高校三大功能的核心是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因此当社会对金融经济人才数量及质量需求发生变化时,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也必须随之调整。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金融学科组曾对49所高校金融学科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65%的被调查者认为明确培养目标是改善金融学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现状的关键,70%的被调查者特别强调“实用性”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另外,金融及其相关专业本科生就业难度加大的事实,也说明在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不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是高校金融及其相关本科教育的主要缺陷。因此,为了达到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的,保证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笔者认为需要抓好如下四方面的工作。

2.1 限定核心课程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过程组织和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教学文件。然而由于历史以及我国金融体系尚不够开放和发达等原因,多数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搬用了西方国家的“商学院模式”或“经济学院模式”,前者注重设置微观金融课程,后者注重设置宏观金融课程,使高校金融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特色不明显、课程设置与金融混业经营和高度集团化的现实不匹配,这样的课程体系很难培养出符合企业用人实际的金融人才。因此以人才质量的企业标准为指导思想,构建人才培养方案,以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所需要的知识整合为核心,优化课程体系结构,以创新思维培养为主线,进行课程内涵建设,使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始终保持科学性、先进性和系统性,使学生能够及时接触到本学科领域的优秀教学成果和先进科研成果,以满足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对金融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新要求。

2.2 拓宽教师职业成长平台,优化教师知识结构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策划和组织者,是学生创新精神和思维培养的引导者,是学生行为和习惯的榜样,因此打造良好的教师职业成长平台,构建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从金融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分析可以看出,复合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是目前毕业生的主要缺陷,所以必须摒弃“教师是理论研究者,知识传授者”的传统观念,并清晰地认识到教师必须既有深厚理论功底,又有广博实践技能,为此一是加强培训,输送教师到国内外相关的高校和研究机构进修学习,充实理论基础;二是融入实践。即通过不同的方式,使教师参与金融业的实际工作,在实践中掌握实际的运作情况,充实教学案例;三是校企合作,搭建研究平台,把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实现互利双赢。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教师能够适时体会和总结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进而运用教育理论和学科理论,围绕学生能力培养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课程教学体系,甚至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分析每一堂课的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关系,使教师的教学学术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从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2.3 打造创造性课堂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创造性是企业最注重的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但也是学校教育最难培养的一种学生能力,对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技艺、敬业精神等方面的要求均比较高,要求教师在长期言传身教的过程中,达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与学生共同分析实际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互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要求学生在跟随教师课堂教学、科学研究、教学研究等专业活动过程中,不仅要学会专业的理论和知识,而且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有能力感悟教师的创新思维、创新手段和创新精神,并能够加以吸收利用,达到不在迷信书本和教师,能够创性的解决实际问题。

金融学专业的创造性课堂教育,一是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模拟期货、模拟股票大赛、保险营销等方式,从风险意识、市场意识、团队意识等方面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二是搭建学生实习基地,建立学生长期实践学习机制;三是建立学生参与教师研究机制,在合作中学习,在研究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

2.4 改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高校在培养学生方面普遍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仅比较死,而且体系也偏窄。所以,可以通过课程调整和教学方式调整,改变培养学生的理念,从只重视专业知识传授改变为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即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适当调整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自主开展相关的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大型学术会议的组织等,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最终实现金融人才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技术知识,而且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交流能力等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爱俭.金融教育改革需要建设金融一级学科[J].中国金融,2010.7.

[2]邱兆祥.建立与中国金融崛起相适应的高等金融教育[J].西部金融,2010.11.

[3]李峻.金融学的发展趋势及其对金融本科教学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0.2.

[4]王戈.高校金融学专业建设刍议[J].黑龙江金融,2011.2.

[5]潘懋元.教育基本规律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J].江苏教育研究,2009(2A).

[6]王玲.从应对金融危机看特色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9(3-4).

金融科技的实质篇10

“科技型企业没有库存和厂房,能用什么来做抵押?”“想要获得风险投资,怎样才是被资本看上的‘好企业’?”“企业有自己的发明专利,如何才能申请到创新基金?”

这些都是发自科技型中小企业内心的疑问。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我国65%的发明专利和80%的新产品由中小企业创造。而关乎它们融资的问题远不止以上这些。

上海市委、市政府已确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规划,并提出2012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1万亿元的目标,这意味着需要大量满足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的融资。

今年10月份,上海举行科技金融创新论坛,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创投资本等就如何构筑多层次科技创新产业化融资平台方式展开了一场讨论。与会嘉宾达成共识: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换和产业化,提升产业创新活力的必要条件,较高水平的科技创新能力与良好的金融创新和服务,是构筑创新型企业的重要支柱,二者缺一不可。

突破知识产权评估难题

在2009年科技金融创新论坛上,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正式揭牌。作为金融业务的先行创新领域,该交易中心将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供质押物评估、流转等功能平台体系,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开辟新路。

对于企业和评估机构来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最大障碍便是评估难。同一个知识产权,不同的评估机构的评估结果可能截然不同。而上海市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的主要运作内容,包括估价、流转两大方面。一方面,中心参与对可供质押的知识产权进行价值评估的整个过程,联合市场评估机构对专利进行估价;同时,引荐各种资本实体,通过竞价、拍卖等方式实现公开流转,为质押融资提供市场平台支撑。

不久前,上海出台了《关于本市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实施意见》,并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召集的市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联席会议。《实施意见》提出,由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会同其他专业知识产权交易机构建立和培育本市知识产权质押物流转市场体系,提供知识产权质押物转让相关服务,实现知识产权质押物顺利流转。

在多年推动科技和金融结合发展过程中,目前上海产权市场形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链,这一服务链主要包括股权托管、股权质押、融资担保、融资租赁、投资联盟、并购贷款、投资基金、为中小企业改制重组上市提供政策性、权益性和债务性融资服务等服务环节。

技术创新碰撞金融支持

“和其他金融支持不同,科技金融创新是件难事。”在论坛主题演讲的开始,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严义埙如此指出。他表示,从技术创新的价值链起始,由于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和较多的环节,会产生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风险也比较大。这就要求企业、金融机构、政府的当事三方付出更多努力,把风险控制在三方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如果风险太大,哪一方不得利了,这种创新就不能持久。”严义埙说。

严义埙长期从事技术创新管理工作和实践活动,在他看来,由于中小企业将发明创造变为市场上成熟的产品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因而中小企业创建初期的生存相当艰难,很多企业难逃“死亡之谷”的厄运。严义埙认为,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只有具有颠覆性的技术创新成果才有可能开发市场,比如普通电视机到液晶电视机就是一次技术革新,更重要的是赢得了市场。

严义埙还指出,尽管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和科研队伍都越来越大,但由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掌握的核心技术还相当有限,因此,与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要缩短这一差距,严义埙认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就应埋头苦干,积极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不断创新,赢得市场,积累技术和人才。同时,国家应加大支持创新的力度。由于技术创新具有很大的风险,将技术变成商品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涉及到性价比、市场等一系列问题,因而所有的技术创新并非一定能够成功。

“按照国家目前对创新基金绩效的评价标准,对支持的项目或技术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这就使创新基金不敢支持处于技术前沿的创新项目,导致创新基金支持创新力度有所降低。”同时,严义埙呼吁,要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创新基金就必须更加强调创新性。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加大对成功率较小的项目的支持力度。

打造科技投融资体系

“为了加快构筑科技创新产业化融资平台,加强科技金融结合,科技部将从多方面着手,为科技创新产业化提供资金保障,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副司长邓天佐在科技金融创新论坛上作上述表示。

据邓天佐介绍,我国科技创新产业化能力建设体系还未形成,存在功能结构性缺失。而建立科技投融资体系和环境还需多方走多条路。首先,在政府层面支持银行金融创新,切实执行尽职免责的科技信贷制度,如允许其根据风险程度实施浮动利率;其次,将探索服务于科技型企业的营业模式和金融工具,如设立支持科技的专营支行,开办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信用贷款、企业并购贷款等金融创新业务;第三,鼓励科技保险机构创新险种,如探索融资保证保险、信用违约保险等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以及缓解企业融资难的科技保险险种等;第四,鼓励有条件的部级高新区发行科技企业集合债券,以及可创新集合债转股权等金融工具。

此外,探索制定创新型科技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衡量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并以此作为其市场化,推向投资者的重要依据,研究“股份代办转让系统”与创业板的衔接可能性。

“为了加速构筑多层次多形式科技创新产业化融资平台,需要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协调互动,为科技创新产业提供资金保障。”邓天佐称,这其中包括六个方面:建立科技创新引导资金,支持以科技项目形式进行的科技创新活动;建立科技风险投资引导资金,引导风险投资发展;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创新技术供求平台;建立科技创新产业化扶持资金,主要用于高新技术企业贷款贴息,科技保险补助、企业培训等;建立科技创新产业化风险资金,主要用于化解、降低通过银行贷款或者发行科技企业债券等形式融资可能产生的风险。

公司和资本如何“投其所好”

在美国,90%的高技术企业通过创业风险投资模式发展起来,我国的各类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资本也是中小企业成长不可或缺的力量。那么,怎样才是创投资金眼中的“好企业”?

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章苏阳始终坚持着他的“投人”观点:投的是人,而不仅仅是产品和技术。也就是说,企业的领军人物必须要遵循商业规则,有责任感、决断力、创造力、自我依赖和适应性。他表示,好企业必须有良好的业务模式和组织架构,而企业找风险投资基金时也应考虑基金的态度、时间分配、声誉、经验、公平定价等诸多方面。德同中国投资基金主管合伙人田立新则称,高新技术企业获得风险资本的要点是清晰的商业模式和优秀的商业计划书,而节能环保、生物医疗、传统产业升级已成为风险资本投资的热点。

当进入“后危机时代”后,原本捂紧口袋“过冬”的风险投资和私募资金也有了新的投资理念变化。中安信业创业投资公司董事总经理、摩根士丹利亚洲投资公司特约顾问张凤岗教授表示:“在后危机时代,我们鼓励风险投资把投资阶段前移,助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张凤岗教授指出,虽然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在国家银行新增商业贷款达到创纪录的7.37万亿元,其绝大多数贷款被仅占全国企业总数1%的国企拿走,而占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只获得不足10%的贷款总额,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仍未改变。“创投资金进入企业,双方捆绑在一起,共同创业,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是中小企业有效解决融资难问题的优选途径。”张凤岗说。

田立新认为,风险资本和高新技术企业在特质上有着天然的互补性。一方面高新技术企业在初创期往往具有高风险性、高成长性的特质,而风险资本对风险具有天然的偏好,期望通过承担一定的风险获得可观的回报;另一方面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往往具有资产轻,风险大的特征,很难从追求安全性的银行系统获得资金,而风险资本往往比较喜欢轻资产运营模式,追求企业在资金投入后的轻资产、高成长的模式。

转投“债权”求双赢

从去年的“银根缩紧”到今年初金融危机深化,对绝大多数资金紧张的小企业和创业企业而言,银行信贷门槛实际上提高,固定资产又不足以抵押给信托机构,VC、PE受上游LP资金的制约本身已经捉襟见肘。情势所迫,投资机构和企业已经考虑通过“债权”投中小企业融资的方式谋求“双赢”。

以往企业债都是大型企业发行的,一般要求发债规模较大。单个的中小企业一般无力承担发债成本,也不需要这种大笔融资。但是,债券的融资期限较长,这是最具诱惑力的因素。张凤岗教授表示,在现行金融法规和新的投融资政策条件下,中小企业的融资主要是采用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两条通道。

对此,章苏阳表示,“债权型投资方式其实一直都有,只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对于偏重后期项目的PE投资机构而言,采取债权型投资的方式可能会多一些。但对于VC而言,更多的还只是起到一个试金石的作用―――在投资之前先给企业一笔短期贷款作为尝试,如果企业有发展,再决定是否给予股权投资,以图降低投资风险。”

从投资方的角度来看,对本土规模尚小的创投来讲,在目前市场行情不被看好、自身资金量有限,无法与大机构争夺优势项目的情况下,采用债权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做法,不仅能保证一定的收益,同时还能降低投资风险。优势资本(私募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戴敏云在论坛上指出,科技型企业创业过程中,巨大的资金需求需要创业投资机构的股权投资。

金融创新的新机遇

“随着‘后石油时代’的到来,可持续性的清洁环保的新能源产业,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战略的发展方向。”四

川大学副校长赵昌文在科技金融创新论坛上称,产业的发展方向也赋予了中小企业新的机遇。

据赵昌文介绍,中国的新能源产业起步较晚,但近些年得到了更多重视,发展极为迅猛。从1980年到2006年,中国能源结构中,可再生能源与核电的比重从4%提升到7.2%,生物质能发电、地热发电产业等都在积极地研发与发展之中。

赵昌文表示,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严重不足;二是开发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而促进清洁能源产业化的金融措施包括:银行信贷、政府投入、设立清洁能源基金、创业风险投资、股票市场融资、专注于清洁能源的股票交易市场、创设新能源交易市场、创新型的气候债券、成立清洁能源保险组织/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