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十篇

时间:2023-12-29 17:46:00

肠道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

肠道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篇1

摘要:肠道杆菌是肠道内诸多微生物之一,在于其他微生物共同作用下,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对肠道内菌群代谢的影响更为显著。对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有益和有害两个方面对肠道杆菌度人类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对肠道杆菌代谢在研究对象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健康监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肠道杆菌疾病的治疗人体健康 影响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对自身机能的了解提高了人类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将人类健康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21 世纪对人类自身的研究已进入系统生物学的阶段。对肠道微生物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研究证实,在人类的肠道内生存着1000多种微生物,细胞总是人体细胞总和的10倍[1]。肠道微生物对人类健康及疾病的防治受到医学界的重视。研究证实,肠道杆菌对机体的作用绝非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相互利用的关系上,肠道细菌不仅能够完成自身之间的信息和物质交换,同时还能与宿主的其他细胞进行交流,实现与宿主共同进步的目的。也就是说肠道细菌对人体全身的物质代谢,进化,生病,健康均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肠道杆菌的研究对人类的健康及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价值。

1、肠道杆菌代谢对人体的损害

肠道杆菌对人体具有一定的损害作用,在正常状态下,肠道内的细菌与人体的内外环境之间维持一种相对的平衡,一旦真个平衡发生变化,就将出现菌群失调,进而导致患者出现疾病。菌群失调不仅直接导致患者肠道疾病,而且还能影响其它器官,因失调的程度不同而影响的部位及发病机制也存在差异。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临床常见的因菌群失调对人体造成损害的病例,该病患者无过量饮酒史,以此病因与酒精影响无关,在对其病机的研究中发现,该病与代谢、炎症、环境因子等多种基因有关,主要影响因素是饮食,饮食不仅直接导致肝脏的脂肪积累,而且对肠道杆菌的代谢有一定的影响,菌群失调进而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2]。同时医学界还有另一种解释就是肠道杆菌代谢能够产生内生性乙醇,乙醇作用于肝脏,导致脂肪肝的形成。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身体肥胖的小鼠呼出气体中的乙醇浓度较瘦弱的小鼠高,使用新霉素对其进行治疗,之后再次检查发现小鼠呼出气体中的乙醇浓度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研究结果证实,小鼠的内生性乙醇主要由肠道杆菌活动产生。相关研究显示,内生性乙醇不仅可以增加肝脏的甘油三酯累积,诱发脂肪肝,而且对肠道的上皮细胞具有损坏作用,影响肠道的通透性,使肠道内有害菌大量生长,分泌出大量的脂多糖,由血液转至肝脏,从而引发非酒精性脂肪肝。

由此可见,肠道杆菌的代谢对宿主的健康有一定的危害,对部分疾病的发生及转变有不良的影响。这就给临床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指明了新的方向,对提高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肠道杆菌对人类健康的益处

肠道杆菌对人类健康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生存在肠道中的微生物不仅直接参与宿主的代谢过程,促进有害物质的排除体外,同时能够产生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代谢产物,维持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确保机体的健康。

菌群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肠道内微生物种类多样,其自身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人体自身无法产生的酶,可以进一步发酵不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可以肠道上皮细胞分泌粘液,确保了食物的吸收,肠道的畅通,同时对肠道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肠道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多种短链脂肪酸,包括丙酸、乙酸、丁酸等,这些物质对维护宿主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②肠道杆菌能与人体发生共同代谢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药物及外来化合物的代谢过程中,直接影响药物对人体的作用,为人体健康及疾病的治疗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相关研究显示,肠道杆菌中的部分细菌通过自身代谢以及共同代谢可以产生类似于外用药物的物质,对人体的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因此肠道杆菌具有改善人体生理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3]。

3、肠道杆菌代谢研究的运用

现阶段肠道杆菌代谢研究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人体健康的监测、疾病的预防及治疗等几个方面。①人体健康的监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肠道杆菌的认识有了新的进展,临床上已将肠道杆菌的代谢作为人体健康的监测方法。这种监测方法较基因组及蛋白组学有着更大的优势,它涵盖了人体基因组及微生物基因组的所有终产物,所获得信息更接近生物表型。代谢组学研究的内容相对较为广泛,血液、尿液、唾液、活体组织等都可作为监测的样本。肠道杆菌代谢对人类健康监测具有重要的价值;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随着学界对肠道杆菌对人体影响的研究,通过影响肠道微生物的代谢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已成临床医学的重要内容。其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在其他诸多疾病的应用中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4、总 结

肠道杆菌对人体的作用一直是人类健康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医学的不发展,人类对其的认识逐步增加,已经意识到了肠道杆菌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但是这些认识仅停留在初级阶段,对菌群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生物医学的开展,人体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必然会进一步推动人类对肠道杆菌的研究,研究也必然取得更突出的成绩。在现阶段乃至于未来,肠道杆菌与人体健康的研究将成为医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将会给人类健康带来新的福音。

参考文献:

[1]徐凯进,李兰娟,邢卉春.肠道杆菌参与宿主代谢对医疗个性化的影响[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06,33( 2) : 86-89.

肠道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篇2

常言道:“病从口入”,大部分病菌都是从嘴里吃进去的,并且细菌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就是肠道。肠道不仅是消化器官,更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因人体70%的免疫功能配置在肠道。肠道如果健康,受益的可不仅是肠道而已,更会惠及全身。反之,如果肠道不够健康,整个人也会处在免疫力低下的非正常状态。可以说肠道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风向标。

肠道健康对宝宝有多重要

肠道健康对于婴幼儿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它对于营养吸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身体其他系统的发育,甚至婴幼儿以后的生长和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肠道健康问题绝对不能小觑。

1.促进营养吸收 出生后第一年是宝宝生长发育最快速的时期,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支持,而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都依赖于健康的肠道功能,可谓是宝宝健康的“奠基石”。

2.平衡肠道菌群 肠道内的有益菌、有害菌和中间菌之间存在着一个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有害菌就会大量生长,导致肠道功能失调引发疾病。因此,保持肠道菌群平衡对于肠道功能至关重要。

3.肠道免疫,减少疾病发生 正常的肠道免疫功能是阻止有害菌和毒素进入体内的重要防线。

肠道“报警”之腹泻

肠道不好,消化不好,身体自然就不好。便秘、腹泻等往往是宝宝患肠道疾病的信号。便秘时宝宝大便干硬,便时有疼痛感,相邻两次大便的间隔有时会达4天以上。而腹泻则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症。引起孩子腹泻有两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和感染性因素。

非感染性因素比较简单,比如喝了凉水,吃了凉的食物,或者是对某些食物不耐受,最常见的就是新生儿乳糖不耐受、消化不良等引起的腹泻,这类腹泻大便检查不会出现炎症表现。

感染性因素相对复杂,如细菌性肠炎,大便内可以检测到红细胞、白细胞或脓细胞,而病毒性肠炎可能会检测到特别的病毒,如轮状病毒等。

大便偏稀不一定是腹泻

很多母乳喂养儿大便偏稀,次数相对多,但不一定是腹泻。母乳喂养的正常婴儿可能每天排便5~6次。如果婴儿进食正常、生长正常、大便化验正常,他的排便就属于正常。因为母乳中含有可溶性纤维素——低聚糖,具有“轻泻”作用,再加上母乳喂养儿的肠道中以双歧杆菌占优势,所以母乳喂养儿大都大便偏稀,次数偏多。但这绝不是母乳的缺点,母乳不仅可保证婴儿肠道健康发育,还可以保证婴儿免疫系统成熟。

如何判断宝宝腹泻

1.量体温 宝宝腹泻时多会出现发烧,可能早于腹泻或在腹泻初起时。体温大多在38.5℃左右,这常见于由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痢疾杆菌、轮状病毒等引起的腹泻。

2.看宝宝精神状态 观察宝宝是否有不爱玩、不愿吃东西、磨人、哭闹等表现。

3.看大便形状 宝宝腹泻一般常见的是稀便、水样便、蛋花样便、黄绿色便或便中有少量黏液。

什么情况需要看医生

腹泻很容易引起孩子脱水,所以孩子腹泻时,建议喝一些富含电解质的水,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因腹泻引起的脱水和电解质失衡。

但是,宝宝腹泻时出现以下两种情况必须看医生:

1.病情非常严重,如高热、精神状况非常差、呕吐严重等。

2.腹泻导致孩子出现了脱水症状。如连续4个小时没有排尿,口腔黏膜比较干燥,哭的时候没有眼泪等,这些都是脱水的早期表现。遇此情况,必须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补液治疗,否则有可能使病情加重。

构建健康肠道,益生菌帮你忙

宝宝在母体子宫内的时候,肠道内通常是无菌的。但在出生数小时后,婴儿的肠道中已能检出大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棒状杆菌、酵母菌等多种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在人体肠道内,栖息着500余种细菌,主要为厌氧菌。双歧杆菌、类杆菌、乳酸杆菌等对人体有益的细菌占绝对优势,具潜在致病性的梭状芽孢杆菌和葡萄球菌仅占少数。肠道内的有益菌和少量有害菌共同生存,维持着人体的生态平衡。

通常,我们将对人体有益的细菌称为益生菌,它们具有抑制有害致病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肠道免疫力等诸多功效。人在摄食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一些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被感染。这与肠道表面有益生菌形成的保护膜抑制致病菌也不无关系。可以说,想要构建健康的肠道,益生菌可以帮大忙。

种养结合,增强肠道免疫

要让宝宝肠道益生菌数量增加,既可以“种”,也可以“养”。种养结合,肠道就能更快地恢复活力。种菌——就是直接口服益生菌(如小培菲康等),让活的益生菌在肠内“安家落户、发展壮大”。养菌——即提供益生菌喜欢的食物,为其创造好的营养环境,让它们快速繁殖,“压”过有害菌的势力。最常见的是补充含寡糖、膳食纤维类食物,它们可以提供肠道益生菌繁殖的营养,寡糖存在于豆类、洋葱、大蒜、牛蒡、芦笋等天然食物中,多吃这些食物可帮助益生菌增多,有助肠道健康。

肠道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健康教育;整体护理;传染病;传染病护理;效果评价

传染病是临床中特殊的病种,而传染病患者的护理对于传染病的治疗和预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健康教育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取得一定的显著效果,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它的作用及影响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与认可[1]。以收集肠道传染病患者病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如下研究,以探讨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笔者共接触并收集肠道传染病患者资料87例,以此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4例,女33例,平均年龄(30.25±4.43)岁。所有患者的体征和症状符合肠道传染病常规诊断标准,大多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头痛、发热、肢体酸痛、全身中毒症状[2]。

1.2  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对照研究法,在开展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调查研究对象对于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以评价护理健康教育的临床意义。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作为数据录入软件,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在开展健康教育之前,研究对象对于肠道传染病的健康保健知识认知率普遍偏低,而在开展健康教育之后,认知率明显提高,且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健康教育前后肠道传染病患者相关知识认知率(%)

知识内容教育前教育后P值肠道传染病主要包括有哪些?43.3389.93>0.05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肠道传染病?32.9290.44>0.05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21.1391.27>0.05肠道传染病预后效果如何?23.4693.31>0.05肠道传染病的常备治疗药物有哪些?31.7492.29>0.053 讨论

近年来,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受到重视。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健康教育后使患者了解更多的与健康相关的知识,并且使其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传染病患者的特殊性决定了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整体护理中的重要角色,因此在面对传染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过程中,不能只局限在护理工作中,而应在整个传染病的预防以及控制过程之中坚持。健康教育实施的好坏不仅是影响治疗预后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整体护理及评价质量的重要指标[3-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开展健康教育后,传染病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率明显提高,提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临床意义。因此,在护理的整个过程中,必须有效开展健康教育。并且要注意将护理程序贯穿于健康教育中,通过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不断完善和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充分体现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及时性和全面性。针对传染病的特殊性,要注意把握护理的重点环节,综合考虑影响传染病发生与流行的诸多因素,围绕传染病的防治为中心,确定健康教育的对象、内容、方法、时机等,开展符合人群需求的健康教育。

总之,健康教育作为护理中的“一个干预过程”,有助于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预后及预防等相关内容,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4 参考文献

[1] 李立明.流行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9.

[2] 肖贵轩,杨  坤,刘武垣,等.健康教育对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管理,2008,24(4):423.

[3] 苏晓婷,姜  戈.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11):722.

肠道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健康教育;肠道门诊;重要性

儿童肠道疾病有很多种,以内科肠道疾病为常见,如肠炎,肠炎多由病毒(如轮状病毒、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等)引起,也可能是有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菌、耶尔森菌等)引起,或是由寄生虫(如鞭毛虫、球虫、弓形虫、蛔虫、钩虫等)引起。久而久之会患儿会出现便血、腹涨、腹泻、呕吐、脱水,部分患儿会有发热现象[1],严重影响了患儿的身体健康,由于多数患儿家长对这些常见疾病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且欠缺科学的育儿知识,致使患儿病情延误,本院针对患儿这些常见的肠道疾病,对患儿监护人进行健康教育的加强,并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4月本院收治的肠道疾病患儿106例,实验前对患儿进行全面的检查,排出其他疾病的干扰,其中男61例,女45例;患儿年龄1.2~5岁,平均年龄(3.4±0.7)岁;病毒性肠道疾病患儿34例,细菌性肠道疾病患儿47例,寄生虫性疾病患儿25例;患儿的监护人均受过高中以上的教育,且无精神疾病史。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3例,保证两组患儿在性别组成,年龄及病情等方面上无显著性差异,即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护理人员向对照组患儿监护人简单介绍患儿情况,并根据患儿情况给予护理。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对患儿监护人的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①通过多种渠道详细了解患儿的家庭环境、经济情况、监护人的文化水平及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度,以便于医护人员用最好的方法取得患儿监护人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②对患儿的身体进行全面的评估,向监护人详细介绍患儿的情况,并普及相关疾病的知识,让他们对患儿的病情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调整好心理状态,以便于配合医护人员积极治疗疾病,避免监护人过于紧张患儿,导致心理疾病,或是过于忽视疾病知识病情延误。③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除直接与患者沟通外,还可以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开展健康教育课程,利用光盘视频等方法对疾病的细节进行讲解,如如何保证饮食卫生,如何减少患儿接触病原体的几率。④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对肠道知识的掌握情况,观察患儿的病情,并根据患儿的情况调整监护人的护理方法。并积极反馈监护人在护理方面的问题,做到有问必答,有错必纠[2]。

1.3评价标准

1.3.1 2个月后,根据国际通用焦虑自评表对两组患儿的监护人进行评分,分值为0~100分,分值越高,焦虑越重;再对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评价他们对肠道健康知识的掌握度与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分值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对肠道健康知识的掌握度及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越高[3]。

1.3.2将病情恢复情况分为3等:①治愈:患儿的腹痛、腹胀、腹泻、发热等症状完全消失;②好转:患儿的腹痛、腹胀、腹泻、发热等症状略有好转,但并未完全消失;③无效:患儿的病情并未有好转,甚至加重。有效率=(治愈+好转)/n×100%[4]。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7.0软件对两组的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双侧检验),检验两组实验数据是否具有差异,以P

2结果

2.1两组患儿监护人的焦虑值、健康知识的掌握度与满意度比较 根据1.3.1项的疗效评价标准对两组患儿监护人的焦虑值、健康知识的掌握度与满意度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监护人的焦虑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健康知识得分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

2.2两组患儿的病情恢复情况比较 根据1.3.2项的疗效评价标准对两组患儿的病情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患儿的病情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肠道疾病是儿童常见的疾病,肠炎是多发的内科肠道疾病,多由病毒、细菌、寄生虫引起;发作时常伴有腹部的阵发性绞痛、便血、腹涨、腹泻、发热、呕吐、脱水,甚至是休克等症状,这些疾病都严重影响了患儿的身体健康,由于部分家长不讲究饮食卫生,或是文化程度较低,健康意识薄弱,容易导致患儿病情的延误[5-6]。本院通过加强对监护人的健康教育,来提高临床护理疗效,主要方法总结如下:①首先详细了解患儿的家庭情况,做好与患儿监护人的沟通,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②向患儿监护人详细介绍患儿的情况,并指导监护人对患儿进行日常家庭护理;③采用多种形式帮助监护人更好的掌握健康育儿知识;④做好随访工作,并积极反馈监护人的疑问。

本实验证明了,做好患儿监护人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帮助监护人了解患儿肠道疾病的情况,学习家庭护理知识,并做到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提高医院的临床护理疗效,值得对广大家长宣传推广。

参考文献:

[1]陈雪梅,夏霞.普定县某医院儿科门诊儿童肠道寄生虫病感染调查[J].医学动物防制,2010,26(4):341-343.

[2]黎艳.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应用的护理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3):124-125.

[3]肖贵轩,杨坤,刘武垣,等.健康教育对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24(4):423-426.

[4]陕丽萍.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J].药物与人 2014,7(27):209.

肠道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放射性肠炎;下消化道出血;人性化护理;健康指导

[中图分类号]R574;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01(2009)15-160-01

放射性肠炎是腹腔、盆腔、肠腔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性治疗后引起小肠或大肠的肠壁发生炎症性疾病,是腹腔肿瘤放射性治疗常见并发症,其中放射性肠炎并发急慢性下消化道出血更为多见,良好的健康教育指导及护理是治疗的关键。

1 资料与方法

60例放射性肠炎并下消化道出血病人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3~81岁,平均56.4岁。全部病例符合放射性肠炎的诊断标准。其中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40例,高中以下20例。通过精心治疗及护理,病人的症状能缓解而出院。

2 护理

2.1 尊重和理解病人

放射性肠炎是腹腔肿瘤放射性治疗常见并发症,病人多伴不同程度下消化道出血,以便血、大便次数增多、下腹胀痛及贫血等症状为主。放射性治疗时间长,在治疗期或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病人易出现焦虑、恐惧、悲观绝望的心理,如何帮助病人正确面对放射治疗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接受长时间治疗的现实非常重要。通过关心病人、细心照顾病人、以亲切的语言表达对病人的关怀、理解和问候,使病人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同时应关注家属的心理状况,争取做到对病人的尊重和理解,对病人的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2.2 做好康复指导

健康教育是人性化服务在护理中的具体应用,要根据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以及对知识接受能力的不同进行宣教。

2.3 健康教育方式

对于出血量较大的病人,人院时护士要迅速给病人建立静脉通道,配合医生抢救,给病人以心理安慰,从而得到病人及家属的认可,为以后的护患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待病情稳定后由当班护士采取一对一的方法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作息时间、探视制度,之后由责任护士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放射性肠炎及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治疗。告知其饮食、休息的重要性,并及时对病人进行心理指导。每2周举行1次集中教育,由护士长组织,科主任、主治医师、责任护士、病人及家属参加,地点在病区宣教室。由医护人员给病人讲解相关知识;也可由病人介绍自己的治疗经验,使学习者获取及分享知识,加深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及了解,以刺激其态度或行为的改变。出院前1~2d对病人进行出院指导。责任护士每天评估病人对教育的接受程度,对病人未掌握的部分给予强化。

3 健康教育内容

3.1 病因及诱因指导

下消化道出血及大便性状的改变是放射性肠炎常见的并发症,予以患者说明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当出现腹部不适、腹胀、肠鸣音亢进等症状时,应预见有便血可能,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对出血活动期病人应嘱其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床上大小便。

3.2 心理及饮食指导

病人出现下消化道出血时对消化道出血及肠镜检查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此时护士应保持镇静,用温和的语言给病人以安慰。过重的心理负担和不良的精神刺激常成为消化道出血的复发因素,因此病人应保持心态平和,鼓励病人把担心的事情说出来以减轻焦虑程度。出血急性期病人绝对禁食,配合补液补充电解质,行营养支持治疗。无活动性出血时可进食温凉流质食物。应选用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忌刺激性食物。不食生冷或易引起肠道敏感的食物,从而减轻肠道不适等。

4 体会

放射性肠炎多发生于放射治疗结束后6个月,近期肠道反应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多能缓解。远期肠道反应常规口服或静脉给药效果不佳,病人治疗时间长、症状反复,如何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对治疗效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理解尊重病人,了解其紧张及恐惧的心理负担,以人性化护理,舒缓病人的心理压力,让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和希望,配合饮食指导、药物治疗,从而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在护理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一切从病人的需要出发,给病^全方位的照顾和关怀。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各方面的需求,以体贴的言语、热情的服务、精湛的技术,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昆田,利国威,何智纯,等,中药灌肠预防放射性肠炎[J],癌症,1991,10(2):132

肠道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篇6

肠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肠道堪称身体最劳累的器官,每天不停地消化、吸收食物,以提供足够的养分,肠道还是人体内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共有400多种菌群,100兆的细菌生活在其中,掌管着人体70%以上的免疫功能,成为维护人体健康的天然屏障。

肠道老化是衰老的元凶

肠道年龄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科学家提出的肠道年龄新概念,是指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对肠道内菌群分布变化的阶段反映,也是一种反映体质状况的健康数据。日本学者调查发现,10~20岁的青少年肠道年龄即开始呈现明显老化趋势,而老年人尤为显著。这种现象与人们不良的饮食习惯等生活因素密切相关。有些公司职员,因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肠道生理功能紊乱,肠道内微生态环境失衡,进而造成肠道老化。肠道老化的后果不容忽视,轻者导致肠功能紊乱、营养吸收差、钙铁锌及维生素缺乏、机体免疫力下降,重者会因肠道的提前衰老而过早死亡。科学家形象地将此类现象称为“肠道沙漠化”。最近研究还发现,肠道菌群结构紊乱与许多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等都有关。

保护肠道从健康饮食开始

微生态学家指出,保持肠道“年轻”的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保持肠道清洁,大便畅通。研究表明,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并使粪便软化,加快粪便排出,抑制肠道内有害细菌的活动,加速胆固醇和中性脂肪的排泄,有利于肠内微生态环境平衡。

要有意识地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多吃粗粮,全谷类食物所含膳食纤维量是所有食物中最高的,包括米、大麦、玉米、燕麦、小麦、荞麦、裸麦(青稞)等。但也不要以为吃粗粮越多越好,应该粗细搭配着吃。研究发现,饮食中以六分粗粮、四分细粮最为适宜;正常人吃粗粮的频率以每两天一次为宜。

肠道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篇7

黑木耳:肠清洁“钟点工”

黑木耳是肠道减龄最出色的“钟点工”,其中所含有的植物胶质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吸附残留于肠道内的不健康物质,比如灰尘与疾病,并将其集中起来排出体外,起到清洁血液和“洗涤”肠道的作用。

最佳吃法:凉拌,把泡发好的黑木耳手撕成小片,并将青红椒和胡萝卜切丝,与黑木耳一起焯熟,晾凉后依照个人口味均匀搅拌即可。

海带:肠蠕动“加速器”

中医专家指出,海带属于碱性食物,富含的碘可促进血液中三酸甘油酯的代谢,并防止血液酸化,有助于润肠通便,而且热量很低,膳食纤维丰富,能加速肠道的运动。另外,海带中还含有褐藻酸,可降低肠道吸收放射性元素锶的能力,并将其排出体外,在健肠的同时,起到预防白血病的作用,一举两得。

最佳吃法:把海带切成大片,将猪肉馅儿加入其中,并卷成长卷。放入锅中蒸熟后,切成适合入口的小段即可享用。这样不会破坏海带中的矿物质,有效增加肠蠕动。

苹果:肠排毒“仪表”

苹果对于健康最显而易见的效果是:促进肠道排毒――所含有的半乳糖醛酸、果胶,将肠道中的毒素降至最低;其中的可溶性纤维素,可有效增加宿便的排出能力,让你告别“小腹婆”,保证肠道循环正常运转。

最佳吃法:苹果皮中含有很多丰富的抗氧化活性物质,能降低肠道老化的速度。为此,请一定要带皮吃苹果哦!

糙米:肠疏通“管道工”

糙米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E,能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此外,其中的钾、镁、锌、铁、锰等微量元素,以及大量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有益菌增殖,预防便秘和肠癌。

最佳吃法:将糙米洗净,在清水中浸泡两个小时后,沥干备用。将小排骨、海米、糙米放在锅里,加8杯水同煮成粥,再均匀撒上胡椒粉即可。每星期喝两次,即可保证肠道吸收糙米中含有的润肠素。

蜂蜜:肠表情“养颜液”

蜂蜜可以让肠道的表情“和颜悦色”,这都要归功于它“体内”那些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维生素,促进身体良性循环,对于肠道健康也是一种不错的保护。

最佳吃法:将柠檬薄片放在蜂蜜中浸泡起来,并放在冰箱内储存,每日清晨取出一勺直接泡水饮用就能达到润肠、美容的功效。

低温酸奶:肠动力“添加剂”

益生菌在肠内无声无息地“繁衍”,协助肠道抵抗有害菌。唯有大量补充益生菌,才能筑起维护肠道均衡的天然防线。

最佳吃法:一定要选择低温酸奶食用,这是因为低温可以抑制酸奶中有害菌的快速繁殖,保证酸奶中益生菌不会因为温度升高而降低活性。每日10点或15点喝一杯低温酸奶,补充体内所需肠内菌群,促进肠道消化分解的“效率”。

花生:肠润泽“华容道”

花生对于强健肠道有很好的效果。这是因为花生入脾经,有养胃醒脾、滑肠润燥的作用。而且,其中独有的植酸、植物固醇等特殊物质,也会增加肠道的韧性,使抵抗外界侵扰的能力不断增强。

最佳吃法:健康专家指出,每日吃5~6粒水煮花生,就能强健肠道,因为水煮花生的营养并不会被破坏,吃得安全、便于吸收,是白领为肠龄“瘦身”的最佳选择。

芹菜:肠快乐“兴奋码”

芹菜在经过肠内消化时可以产生木质素,这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有效抑制肠道内产生致癌物,并加快粪便在肠内的运转时间,让肠道“快乐”起来,并保持健康的“运动节奏”。

肠道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 健康教育;溃疡性结肠炎;护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9.16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局限于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近年来, 随着我国人群生活和饮食结构的变化,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 根据Jiang等[1]对国内文献报道的中国1021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综合分析, 10年间诊断的病例数上升3.08倍。目前, 我国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约为11.6/10万[2], 而且其病程缓慢, 迁延难愈, 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伤害。因此, 提高患者认识, 加强患者各方面的健康教育, 对提高治疗疗效, 减少复发有重要意义。现将本科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措施和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04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各102例。观察组男59例, 女43例, 年龄35~72岁, 平均年龄(53.4±6.3)岁, 病程5个月~5年, 平均病程(3.1±1.2)年;对照组男55例, 女47例, 年龄36~74岁, 平均年龄(52.2±7.5)岁, 病程5个月~5年, 平均病程(3.3±1.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1. 2. 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 包括病情观察、心理、饮食、用药等方面。

1. 2. 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①心理方面:向患者讲解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和自我防护知识, 改变患者消极、烦躁的不良心理, 告知其健康的心态是治愈疾病的基础, 树立治愈的信心。②饮食方面: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疾病, 需长期治疗和饮食控制, 告知患者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注意营养调配,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少油、少纤维、高热量、丰富蛋白质为主, 在补充患者营养的同时减少肠道负担, 禁食生冷、咖啡、汽水及辛辣食物, 以免病情加重, 造成肠出血或穿孔。对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要给予无渣流质饮食, 最大限度的减少粪便体积, 必要时可给予肠外营养。③用药方面:用药前先了解药物的治疗作用、用法、不良反应, 用药时叮嘱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并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询问, 患者病情恢复或不需用药时, 及时减少或停止给药,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达到有效治疗周期, 减少复发。④健康宣教:在病房走廊两侧悬挂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病因、治疗、预防、健康等各项知识, 并为患者发放宣传小册子, 供患者及家属阅读, 出院时告知患者精神、饮食、休息、活动的重要性, 保证健康、充足睡眠、精神、饮食, 保持舒畅的心情, 避免过度劳累, 另外注意饮食卫生, 避免肠道感染, 加重病情, 如有不适立即到医院检查。

1. 3 观察指标 患者均出院随访6~14个月, 平均随访(9.4±1.6)个月, 观察患者复发率和满意度。满意度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复发6例、复发率5.9%, 对照组复发23例、复发率22.5%, 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11.617, P

2. 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1%, 高于对照组的75.5%(P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临床研究表明[3], 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细胞免疫异常和感染导致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 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密切相关。急性肠道炎症由于未彻底治愈而导致肠道慢性炎症改变, 反复消炎和过度治疗导致菌群失调、肠功能紊乱是溃疡性结肠炎病情迁延、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

健康教育是现代护理模式下的一种科学的、有效的护理方法, 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教育指导, 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改变人们不良生活行为方式, 自觉接受健康生活, 从而使身体、心理、社会能力处于良好状态, 提高生命生活质量。对本组患者而言, 健康心理, 可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 树立疾病治愈的信心;健康饮食, 可养成患者良好的饮食习惯, 消除诱发疾病的危险因素, 减少复发;健康用药指导, 可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健康宣教, 可增强患者自我保健能力, 养成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对疾病发生起到很好地预防作用。通过对本组患者进行分组护理, 结果显示, 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健康是生存之本, 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各方面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 促使患者进行健康的行为和生活, 对促进疾病康复,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Jiang XL, Cui HF. An analysis of 10218 ulcerative colitis cases in China.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2, 8(1):158-161.

[2] 王锦华.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复发的诱因分析及护理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6):259-260.

[3] 周婕.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10):160-161.

肠道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篇9

马超锋,韩蕾,申艳星,NAWAZ M1,王娟

【摘要】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拟类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的多样性及其与健康个体的差异,探讨糖尿病与肠道优势菌属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粪样,提取样品中菌群总DNA,利用拟类菌和双歧杆菌16SrRNA种属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将产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离,获得肠道菌群分子指纹图谱,进行多样性和相似性等特征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和健康人组样品DGGE图谱多样性指数范围分别是:拟类菌属0.89(0.75~0.95),0.95(0.89~0.97);双歧杆菌属:0.85(0.75~0.94),0.87(0.73~0.93)。组内成对相似性系数累积曲线分析,拟类菌属:小于0.5的Cs值在糖尿病组占到总Cs值个数的85.83%,而健康人组只占到35.71%;双歧杆菌属:小于0.4的Cs值在糖尿病组占到总Cs值个数的90%,健康人组占到总Cs值个数的60.7%。结论 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肠道拟类菌属和双歧杆菌属指纹图呈现个体特异性,糖尿病患者两种菌属多样性与健康个体无显著差异,而糖尿病患者个体之间的相似性较健康个体之间低。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指纹图谱技术;多样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ersity of Bacteroides and Bifidobacterium in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and its difference from that of healthy inpiduals so a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 between diabetes and gut predominant microbiota. Methods Bacterial DNAs from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and healthy inpiduals were extracted from fecal samples and then characterized by PCR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with genus and groupspecific primers targeting 16S rRNA for Bacteroides and Bifidobacterium. After DGGE profilings was obtained, the persity and similarity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by the number of band, ShannonWeaver (H), cluster analysis and the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curve of similarity. Results The range of ShannonWeaver (H) in diabetes group and healthy group was 0.89(0.75-0.95) and 0.95(0.89-0.97) for Bacteroides; 0.85(0.75-0.94) and 0.87(0.73-0.93) for Bifidobacterium. The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curve of intragroup similarity showed thatthe Dice similarity coefficient (Cs) lower than (or equal to) 0.5 took up 85.83% of the total Cs for Bacteroides in diabetes group and 35.71% in healthy group; the Cs lower than (or equal to) 0.4 constituted 90% of the total Cs for Bifidobacterium in diabetes group and 60.7% in healthy group. Conclusion DGGE profiling has shown inpidual specificity in diabetic group and healthy group for Bacteroides and Bifidobacterium.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stinction in persity of Bacteroides and Bifidobacterium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intragroup similarity of Bacteroides and Bifidobacterium is lower in diabetic group than in healthy group.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gut microbiota;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molecular profiling; persity 肠道菌群对维护人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来,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肠道菌群与肥胖症、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产生了许多新的研究思路和突破性的研究成果[1],为理解代谢性疾病发生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重要线索。

拟类菌(Bacteroides)和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属于肠道的优势菌属,其数量和多样性对于维持肠道菌群之间及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粪便菌群中可培养的细菌拟类菌大约占到30%,B.fragili为主要种型,拟类菌属的结构会在不同个体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23]。CANI等[4]发现双歧杆菌可以改善糖耐量、改善糖诱发胰岛素的分泌,降低毒素血症和血浆脂肪组织的促炎症因子水平,使低浓度炎症好转。目前,调查糖尿病患者肠道拟类菌属、双歧杆菌属结构和多样性特征的研究资料还是很少。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技术自MUYZER等[5]第一次用来分析微生物群落,后得到广泛应用。利用细菌16S rRNA基因进行PCR特异性扩增结合DGGE分析已成为研究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常规方法,可观察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6]。本研究试图以PCRDGGE指纹图技术分析临床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个体肠道菌群,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优势菌属的结构特征,比较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个体肠道拟类菌属和双歧杆菌属多样性的差异,研究糖尿病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收集 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的粪便样品。病例筛选标准为:①患2型糖尿病有1年以上病史;②采样前1月内未使用抗生素、益生菌或者益生元等制品;③近1月内无腹泻、痢疾等胃肠道疾病。患者中男性10名、女性6名,年龄范围52~65岁,共计16例(以下简称糖尿病组)。对所有患者一般情况进行调查,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个人健康情况(急、慢性疾病和血糖水平)、生活习惯(体育锻炼、饮食习惯等)。另从社区收集健康志愿者的粪便样品作为对照,选择标准:①身体状况良好;②采样前1月内未使用抗生素、益生菌或者益生元等制品;③近1月内无腹泻、痢疾等胃肠道疾病。健康人中男性4名、女性4名,年龄范围51~65岁,共计8例(以下简称健康人组)。对入选的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个体还要求有相似的饮食习惯,如以谷类(小麦、稻米)、蔬菜和少量肉食为主,遵守糖尿病患者每日的食量控制,禁食糖类食品等。样品的采集得到当地伦理委员会和本人的知情同意。粪样用洁净的样品杯收集后立即冻存在-80℃。

1.2 主要实验仪器和试剂 Dcod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系统(BioRad,USA),PCR仪(ABI,USA),凝胶成像Gel DocTMXR系统(BioRad,USA)。QIAamp粪便DNA提取试剂盒(Cat.no.51504)、Taq DNA聚合酶(Promage)、dNTP、丙烯酰胺(Acr)、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去离子甲酰胺、尿素、过硫酸钠、四甲基乙二胺(TEMED)、琼脂糖、DNA Marker、溴化乙锭(EB)等试剂均购自陕西众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验所用引物合成购自上海生工生物公司。

1.3 方法

1.3.1 粪便细菌总DNA的提取 将粪便标本放在冰上解冻,使用QIAamp粪便DNA提取试剂盒(QIAGEN,Germany),操作步骤按试剂盒说明进行。

1.3.2 PCR扩增 利用拟类菌和双歧杆菌16SrRNA基因种属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拟类菌属特异性引物为:BactF:TCAGTTGTGAAAGTTTGCG,BactR:GCclampaGTRTATCGCMAACAGCGA,扩增产物大小为287bp[3];双歧杆菌属特异性引物为:BifidF:CTCCTGGAAACGGGTGG,BifidR:GCclampaGGTGTTCTTCCCGATATCTACA,扩增产物大小为596bp[7]。每对引物的反向引物5端延伸添加GC夹,有利于产物在DGGE中的分析。PCR反应50μL体系,包括:10×PCR缓冲液5μL,正向引物、反向引物(5μmol/L)各2μL,dNTP(10mmol/L)1μL,MgCl2(2.5mmol/L)5μL,DNA Taq酶(5u/μL)0.4μL,DNA模板4μL,H2O 30.6μL。PCR反应程序如下:预变性95℃ 5min;变性 95℃ 1min,退火55℃和60℃ 1min,延伸 72℃ 1min,30个循环。最终延伸72℃ 7min,4℃保存。PCR产物用NanoPhotometerTM (IMPLEN,Germany)微量核酸/蛋白检测仪测定含量。取10μL PCR产物用20g/L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电泳的电压为6V/cm,采用溴化乙锭(EB)染色20min,后在成像分析系统拍照。

1.3.3 DGGE的分析 应用DCode TM Universal Mutation检测系统(BioRad, Hercules, CA, USA),胶板大小为16cm×10cm×1cm。实验中,不同引物扩增的产物应选择不同变性梯度范围。通过制作0%~100%变性聚丙烯凝胶,来摸索变性梯度范围。预试验已获得拟类菌属和双歧杆菌属扩增产物DGGE分析的变性梯度范围(表1)。

按照仪器使用说明,将凝胶装置在电泳系统中,使用新配制的1×TAE电泳缓冲液,以150V电压预电泳30min,然后取10μL PCR产物与6×上样缓冲液混匀加入到上样孔中,安装好电泳系统后即开始电泳:先以60V电压电泳1h,后以100V电压电泳12h,电泳温度设定为60℃。电泳完毕后,将胶小心的放入EB溶液(0.5mg/L)中染色20min,用凝胶成像系统360nm波长的紫外线激发,获得凝胶上条带图像,并拍照保存。比较不同DGGE凝胶图像时,采用DNA Marker(DL2000)条带作为标准,使用BioNumerics2.5(Applied Maths, St.MartensLatem, Belgium)进行图像匹配。两块胶板在同次实验中进行,减少实验误差[3]。表1 DGGE分析的实验条件

1.3.4 DGGE指纹图的分析 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样本肠道菌群的指纹图分析利用Quantity One软件(BioRad, USA)采集图中条带数目、灰度值,然后用ShannonWeaver(H)指数来分析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肠道菌群细菌类型的多样性[89]。其公式为H=∑pi lnpi, (pi=ni/N),其中ni为单个条带的亮度,N为所有条带的亮度。相似性系数和聚类分析基于Dice相似性系数的UPGMA方法,绘制相似性系数累积分布曲线图分析组内个体相似性[10]。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结果经正态性检验,服从正态分布的资料均以±s表示,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若不服从正态分布,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P25~P75)表示,用非参数U检验,P

2 结 果

2.1 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的拟类菌属的DGGE分析 指纹图谱上条带的数量、电泳位置和灰度值在每个样本泳道中呈现不同,显示了肠道菌群复杂的指纹图谱和个体特异性。多数样本可观察到有3~7条灰度较强条带,不同样本之间大致有3条相同位置的条带(图1A)。

为分析糖尿病组和健康人组拟类菌属的多样性,采用计数图谱中条带数和计算ShannonWeaver(H)指数(表2)。结果可以看出,糖尿病组拟类菌属条带数和H指数与健康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提示糖尿病未明显影响到拟类菌属的多样性。两组组内相似性及条带聚类分析(图1B)可以看出,糖尿病组内个体间平均相似系数为(37.3±15.6)%,而健康人组组内平均相似性系数为(59.7±17.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2.2 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的双歧杆菌属的DGGE分析 特异性引物扩增双歧杆菌属进行DGGE图谱分析(图3A),可以看到样本间带型变化较大,共同条带相对拟类菌属较少。糖尿病组和健康人组双歧杆菌属多样性分析依据条带数和灰度值计算其ShannonWeaver(H)指数表明无显著性差异(表2)。两组组内相似性及条带聚类分析可以看出(图3B),糖尿病组内个体之间平均相似系数为(24.6±14.1)%,健康人组为(34.2±20.4)%,糖尿病患者之间相似性度降低,差异增大(P

3 讨 论

近来,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该方面研究假说认为在饮食因素诱导下,致使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变,产生“不良”的代谢产物进入机体引起“代谢性内毒素血症”,引发机体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抵抗等[11]。但是,到底肠道菌群中哪些种细菌在疾病的发生中起到关键作用,肠道菌群的结构等生态学特征的变化是造成疾病发生的起因,还是疾病发生后表现出来的结果,这些问题目前还无法得到解释。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关于肠道菌群与疾病的相互作用关系将会被逐步揭示。

本研究主要采用非培养的分子生态学方法了解糖尿病患者肠道优势菌属拟类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的多样性和相似性特征,用16SrRNA基因种属特异性引物扩增两种菌属,结合DGGE指纹图技术及分析方法观察2型糖尿病情况下,肠道优势菌属的结构是否发生变化。

研究中首要考虑的问题是样本的采集,由于肠道菌群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因素,如年龄、性别、饮食、种族和遗传等,病理因素可因肠道疾病如腹泻、痢疾、肠梗阻等影响到菌群的肠道微环境,进而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和结构。此外,以临床患者为研究对象,某些影响因素很难控制。因此,我们制定同年龄段、饮食结构相似、同地区人群等标准选样,尽量减少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中利用DGGE方法分析了糖尿病患者肠道拟类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的多样性和相似性,并与健康人组进行了比较,尽管个别样本两种菌属图谱条带数和ShannonWeaver(H’)指数较低,其多样性下降,但是统计学分析两组无显著性差异,说明糖尿病对肠道两种菌属多样性影响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糖尿病与肠道菌群平衡整体变化相关,而并非与单一一种细菌或微生物的多样性变化相关。另外,从临床观察来看,糖尿病患者多为中老年性患者,常有便秘的情况,这可造成肠道蠕动减慢、细菌过度的增长,而不会出现像菌群失调那样大幅度菌群多样性的改变。

实验中也分析了糖尿病组和健康人组内个体之间菌属的相似程度,试图了解两组肠道菌群结构自身的特点。通过比较Dice相似性系数可以看到糖尿病个体之间相似度低,个体间菌群差异较大。我们计算并绘制了两组内个体之间的成对相似性系数累积分布曲线图,可以更加明显看到健康个体之间菌群结构趋于相似,而糖尿病组个体之间菌群差别较大。这表明了2型糖尿病影响到两种优势菌属结构的稳定性,细菌属内的种型及数量发生改变,提示糖尿病患者两种菌属结构有所变化。

本实验用DGGE技术从分子水平对糖尿病患者肠道拟类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为了解糖尿病与肠道优势菌属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了资料。

参考文献

[1]CANI PD, DELZENNE NM. The role of the gut microbiota in energy metabolism and metabolic disease [J]. 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 2009, 15(13):15461558.

[2]DORE J, SGHIR A, HANNEQUARTGRAMET G, et al.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a 16S rRNAtargeted oligonucleotide probe for specific detection and quantitation of human faecal Bacteroides populations [J]. Syst Appl Microbiol, 1998, 21(1):6571.

[3]VANHOUTTE T, HUYS G, BRANDT ED, et al. Temporal stability analysis of the microbiota in human feces by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using universal and groupspecific 16S rRNA gene primers [J]. Fems Microbiol Ecol, 2004, 48(3):437446.

[4]CANI PD, NEYRINCK AM, FAVA F, et al. Selective increases of Bifidobacteria in gut microflora improves highfat dietinduced diabetes in mice through a mechanism associated with endotoxemia [J]. Diabetologia, 2007, 50(11):23742383.

[5]MUYZER G, WAAL ED, UITTERLINDEN AG. Profiling of complex microbial populations by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analysis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mplified genes coding for 16S rRNA [J]. Appl Environ Microbiol, 1993, 59(3):695700.

[6]DORIGO U, VOLATIER L, HUMBERT JF. Molecular approaches to the assessment of biopersity in aquatic microbial communities [J]. Water Res, 2005, 39(11):22072218.

[7]LANGENDIJK PS, SCHUT F, JANSEN GJ, et al. Quantitative 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 of Bifidobacterium spp. with genusspecific 16S ribosomalRNAtargeted probe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ecal samples [J]. Appl Environ Microbiol, 1995, 61(8):30693075.

[8]GAFAN GP, LUCAS VS, ROBERTS GJ, et al. Statistical analyses of complex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profiles [J]. J Clin Microbiol, 2005, 43(8):39713978.

[9]LEDDER RG, GILBERT P, HUWS SA, et al. Molecular analysis of the subgingival microbiota in health and disease [J]. Appl Environ Microbiol, 2007, 73(2):516523.

肠道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篇10

科学家提出的“肠道年龄”这个概念,实际上就是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肠道内菌群分布变化的阶段反应,大多数人长到10岁时,双歧杆菌就开始锐减,到成年时期,双歧杆菌所占的比例从40%逐渐下降到10%左右,肠道也开始老化;步入老年期的55~60岁这一年龄段,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群数量再度减少;60岁后,只剩1%~5%;至临终前几乎完全消失,接近于零。因此,将测定肠道内双歧杆菌的数量作为判断肠道年龄的一个重要指标,并成为一种反映体质状况的健康数据。

肠道老化有何危害

不要认为肠道有了有益菌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如果不注意自我养生保健,种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如作息无规律、不爱锻炼、沾染吸烟、吸毒、酗酒等陋习、过重的精神压力等,可使肠道微生态环境失衡,“植被”退化而导致肠都道提前老化,产生众多毒素,这些毒素、毒物被吸收入血液后,会对心、脑、肝、肾、消化道、皮肤等重要脏器造成致命伤害,引发大脑老化、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便秘、慢性肝损伤、消化道癌症、肥胖病、心血管病、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肾功能障碍、痔疮、痤疮等多种疾病,危及人的健康和生命。

怎样让肠道“青春永驻”

一、膳食结构平衡合理。一日三餐的饮食应做到粗细、荤素合理搭配,尤其是要常吃谷类、豆类、蔬菜瓜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此外,还应经常吃些大蒜、洋葱、洋蓟、芦笋、谷类、大豆及其制品,这些食物都含有低聚糖,既促进肠道有益菌群的生长,又能调控脂肪和胆固醇的代谢,减少体脂沉积。

二、养成爱喝水的习惯。每天喝2000~2500毫升白开水,是最自然、最健康、最直接的清肠方式。坚持每天清晨起床后喝一大杯温开水,就等于给肠道洗一次澡,起到冲刷肠道,清除垃圾毒素的作用。

三、摒除陋习。吸烟、吸毒、酗酒、过度安逸、饮食无节、暴饮暴食、喜吃高脂肪食品等陋习,都会使肠道受到伤害而加速老化,引发多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