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景观设计十篇

时间:2023-12-21 17:19:16

道路景观设计

道路景观设计篇1

关键词:道路景观 城市道路 设计

城市道路景观一方面展示城市风貌,另一方面是人们认识城市的重要视觉、感觉场所,是城市综合实力的直接体现者,也是城市发展历程的忠实记录者,它总是及时、直观的反映着城市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总体水平以及城市的特色,代表了城市的形象。因此,如何对城市道路景观进行设计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1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概念

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是指从美学观点出发,在满通功能的同时,充分考虑道路空间的美观、路用者的舒适性,以及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让使用者(驾驶员、乘客以及行人) 感觉安全、舒适、和谐所进行的设计。它是涉及城市规划、环境设计、建筑及空间设计、道路美学、园林学、环境心理学等知识的综合性学科。

2城市道路的景观构成要素

城市道路景观的构成要素是多种多样的,它包括道路本体、道路的植栽(行道树、灌木、树池) 、道路交通设施,沿街的建筑物(商业、办公楼,住宅等) 、结点(广场、公园、小品等) ,远景中的自然要素(山岳、海、湖泊、森林等) 和人工要素(塔、城墙、高楼等) 以及人的活

动(步行者、自行车、汽车等) ,地下部分的交通设施、商业设施、能源、通信设施、排水设施,还有变动因素:季节、气候、时间,将这些因素都融入和考虑在设计中,可增加道路景观的个性化和城市特色。

上述的“道路”和“沿街”两部分是城市道路景观构成的基本要素,而“远景”、“人的活动”、“地下部分”、“变动因素”等几项,是仅次于道路和沿街两项的重要构成要素。

3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

城市道路的景观,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和城市环境,而且还关系到投资环境建设等问题。目前我国城市建设速度突飞猛进,国内的城市道路景观,一定程度上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但总体来说,不论是使用者还是管理者,对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考虑不周、不完善,还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3.1道路景观设计形式过于简单,缺乏特色、创新与活力。城市街道建设在空间上、两侧建筑的色彩、材料及形式等方面缺乏可识别性。设计缺乏整体性。风格不统一,设计思想模糊不清,景观比较凌乱,反映不出时代气息。

3.2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

3.3单纯注重交通功能的实现,道路附属设施不够健全,缺乏例如交通标志、人行天桥、道路地下通道、行人公厕、道路路名及路向标牌、城市交通地图展示牌、果壳箱、公话亭、特殊人群无障碍通道等能使道路更好的为人们提供服务的设施。

3.4城市道路缺少足够的绿地面积。城市道路在规划建设时由于用地紧张,缺少路侧绿化带,不能为市民遮荫避日,营造绿色的环境气氛。另外,对城市道路绿化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交通挤占绿地的现象。道路绿化内容不丰富,缺乏可供行人休闲娱乐的场所。

3.5忽视了绿化与地下管网、架空线路的矛盾。如在埋有地下管网的地段上盲目栽植大型乔木、灌木,结果使树木长势减弱,甚至因根系无法伸展,吸收不到所需养分而死亡。

3.6在树种及草地花卉的配置上,只考虑一时的景观作用,而对季节性的景观变化和昼夜变化因素考虑甚少。

以上问题的存在有历史原因、观念原因、管理不严原因、立法不健全以及各专业学科间分离等,结果造成城市道路景观缺乏统一整体性。虽然如此,但城市建设尤其是“绿化城市”“美化家园”及“亮点工程”建设不会停止。特别是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因为它为居民提供优美及公共的活动空间,它将会得到持续发展,并走上功能完善,景观优美的健康发展道路。

4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

4. 1与城市道路的性质和功能相适应的原则不同性质和功能的道路会产生不同的路网,因此,

城市道路各具特色。另外,由于交通目的不同,对环境中的景观元素的要求也不同,周边建筑的风格、绿地、雕塑以及道路自身设计都必须符合不同道路的特点。

4. 2考虑以人为本的原则

因为道路上的人流、车流都是在动态过程中观赏街景,又由于各自交通目的(上班、购物、旅游等) 和交通手段(步行、骑自行车、乘公交车等) 不同,产生不同的行为规律和视觉特征,应在设计中考虑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4. 3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原则

可持续发展表现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三方面统一在道路景观设计中,要尽量加强自然要素的运用,恢复和创造城市中的生态环境,让城市道路中的硬质景观融入自然并与自然共存。个性化设计指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突出城市自身的形象特性,并考虑时间变量因素,充分展现城市特色。

4. 4考虑综合效应和整体性原则

注重观赏与功能并重,将城市自然景色(地形、山峰、湖泊及绿地等) 、人文景观(古建筑、古桥梁、塔、传统的街巷等) 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把道路与环境作为一个景观整体加以考虑,并作一体化设计,创造既有整体感又有时代感的城市环境[3 ] 。

5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步骤

道路景观设计的对象,分为道路部分和沿街部分两大类。

首先,在第一阶段中的景观主题确定和整体印象确立过程中,应将道路用地部分和沿街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其次,是设计道路基本类型和骨架的阶段。

再次,对交叉点、桥头等道路重要节点处进行探讨。

最后,植栽设计、路面设计、道路景观的修饰都是属于细部设计。但细部设计却对道路的整体印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道路景观设计篇2

通过对长沙市市区主要道路景观进行调查,从道路绿化、道路铺装、道路附属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1)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长沙市道路绿化树种整体选用香樟、海桐、红花继木、杜鹃等长沙常见植物进行美化。长沙道路绿化景观大体采用乔木、灌木、绿篱等形式结合。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是道路景观的重点,既要考虑艺术效果,又要考虑功能效果。在树种的选择上应以适应当地生态环境、无臭味、无飞絮、寿命长为主要依据。在植物配置上,应以乔木为主体,树种力求丰富有变化,实现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适当点缀花草,利用植物本身的形态、色彩、季相等特点,按照反差、对比、渐变等美学原理构成绿化带,形成多层次的道路绿地景观。

(2)道路铺装设计。

长沙市道路铺装色彩繁多、形式比较丰富。长沙道路铺装主要采用方形、条形、弧形等各种形式。城市道路铺装是城市空间的一部分,影响着城市的风景。因此,道路铺装设计在考虑了材料的环保性、排水透气性之后,应注意与周边环境调和,运用有地域特色的铺装材质,丰富地面铺装,有效实现视线的引导,起到地面标识的作用。色彩、形式与质感是道路的表现手段,而这三者也一般是衬托风景的背景,因此在铺装设计时,色彩的选择应是沉稳而不沉闷,鲜明而不俗气;形式上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因场所不同而各有变化,起到点缀装饰的效果;质感以粗糙、坚固、浑厚者为佳。不同的色彩、形式、质感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反应。因此,在铺装设计中,有意识地利用这三者的变化,可以丰富和加强空间的气氛。

(3)道路附属设施设计。

长沙市道路附属设施基本上能够满足市民活动的需要,但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就是将各个不同的道路附属设施,通过整体统一的风格定位,创造出与城市整体环境相呼应的新景观。城市道路中的附属设施以其服务人们的工作、生活和供人们欣赏的双重功能,方便人们和美化着城市,同时也传达当地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表现城市的气质与风格。在对附属设施进行设计时,应注重与人的对话,即应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体现人性化、人文化,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同时还应结合设计美学,活跃思维,将形式设计充满情趣化、生活化,要充分体现时代感,蕴含现代的文化氛围。在材质选取上,应采用现代技术合成类材料,体现科技含量,彰显时代风格。

2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应与道路性质和功能相协调,做到人工与自然紧密结合,使“人——城市——自然”三者有机统一起来。

(1)安全性原则

交通安全是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尽量用绿带隔离或利用高差来转换,车行道两侧视线范围应考虑司机的可视度。在车辆转弯处,不宜种植大乔木,以防影响视线,造成交通事故。同时,道路景观设计应考虑消防安全的需要。

(2)功能性原则

城市道路主要给人们提供生活、工作、休闲、车行的需要。在对道路进行设计时,在功能达到的基础上追求装饰性。车行道要求考虑其承重能力。人行道应充分考虑其便捷性。

(3)原真性原则

城市都拥有它独特的历史个性,记载着丰富的历史特征。道路景观设计中要融入每个时代的元素,不能一味地追求创新,保留具有代表性的历史符号,可以将每个时期影响力颇大的人物雕塑布置在道路绿地中,体现不同的个性。例如,长沙望城雷锋大道上某交通岛布置了一处关于雷锋同志的雕塑,将历史性与个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4)整体性原则

道路不是单独存在的景观要素,道路景观设计要结合周围的建筑、植物、小品、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例如,道路的色彩与建筑相协调,道路的尺度满足人流车流的需求,道路的铺装材质与城市历史文化相结合。道路不仅是车行人行的工具,更是与大环境融合的一种景观。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应从多方面考虑。道路的视觉景观要丰富,给疲惫的司机和游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道路的布局应随地形而变,与周边环境风格统一,融为一体。分布在道路上的植物景观也要因地制宜,考虑视线需要,多选择乡土树种,结合道路形式选择适合的种植方式,尽量营造步移景异的景观。道路灯光照明设计要兼顾白天与完善的视觉,同时考虑功能与装饰的融合。公共设施和小品要注重细节设计,统一呼应主题,提升形象,塑造个性。

3结束语

道路景观设计篇3

一、我国道路景观主体因素

一方面,内在因素。将道路景观依据功能进行划分,可以具体划分为实用性、审美性以及视觉性三方面。实用性:主要包括路障以及垃圾桶等,这些景观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具备一定的实用性;审美性:如喷泉等除了这些户外艺术,还包括地面艺术等;视觉性:在道路交叉处等位置,由于需要安放安全标志,因此,为体现道路标志的可识别性,可以选择与环境色有差异的植物进行种植,使其形成更好的对比。另一方面,外在因素。对于道路景观来讲,道路景观背景的建筑物属于外部因素关键所在,通常来讲,选择建筑设计,对景观进行上下分层设计,例如:高楼住户与标准楼层住户的观赏视野不同。就道路两侧来而言,建筑在视觉印象和物质功能等,直接影响着道路的整体特点,所以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应重点考虑建筑颜色和高度等,确保道路具有一定辨识度。

二、对道路绿化的景观设计进行分析

第一,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发展不应以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要坚持遵守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相互结合的原则,实现共同发展目标,在道路设计中,应把自然生态和设计规划进行融合,把破坏环境降至最小。第三,连续性。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这一原则具体表现在视觉和时空两个方面,只有将两个层次中风格和色彩以及自然变化等进行优化设计,才能实现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连续性原则。第二,美观性原则。对于道路景观设计,应实现创新性特点,利用个体植物和整体植物之间的协调步调,使道路环境能够满足植物生长发育的需求。从本质上来讲,关于道路景观设计主要以大色彩、大组团为主,其中人行道设计中,可以对花灌木与乔木进行多层次运用,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为散步人群提供休息空间,还应让人们感受清爽清新的环境。

三、道路绿化中景观设计的应用

1车行道路

在对道路进行绿化设计时,车行道路经常会受到城市用地的限制,结合传统景观设计经验,能避免出现整体环境不和谐的情况。而对建筑进行实际设计时,要重点关注建筑尺寸和快速公路之间的关系,由于快速公路具有交叉口少和形式单一的特点,极易出现单调和乏味的现象,因此,在地标建筑设计中,避免人们出现视觉疲劳,确保整体的和谐性,针对空间较大的车行道路,可以选择自由式图形进行,例如:选择灌木和乔木进行搭配。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过程中,为体现景观错落有致的特点,并适当地对植被的种类进行选择。利用攀援型植被、地被植被之间的混搭方式,在体现不同景观感受的同时,提高道路周围面积的综合利用率。另外,应选择花期不同、欣赏价值高以及适应强、成活率高的植被,降低车辆行驶对环境以及道路的污染。例如:在植被选择中,应选用发芽早、落叶时间晚的植物,避免因秋季发生植物枝叶脱落,为城市的美观而减分。在春季期间,可在道路周围种植丁香花等;夏季期间,可种植凤仙;秋季期间,可种植凤尾兰;冬季期间,可种植腊梅或报春花。

2人车道路

由于人车道路主要是以交通和生活为主,其中交通道路设计景观时,要符合人们在观赏和安全等方面的特点。在对绿化进行实际设计中,可以选择草坪和花坛等形式,并且适当保持树木间的距离,避免行人、车辆受到视线干扰。生活道路主要是以行人为主,并且在建筑场所和活动内容上较为丰富。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道路的功能性,选择花坛和灌木等进行具体绿化,同时结合绿化灯光效果,预防夜间道路过于漆黑。在绿化色彩设计方面,利用色彩的搭配,体现视觉的层次感,选择色彩鲜艳的栽植,从而引导人们视线。在道路中央、两侧的分车带处应用的栽植,主要为矮树和绿灌木为主,将对向车流之间产生的眩光进行有效隔离,但是在对植物栽植进行选择时,禁止使用颜色较为鲜艳的颜色,重点为绿色。

3步行道路

所谓的步行道路主要是指步行街,其主要是对商业娱乐进行展现的街道,所以,在对其进行设计时,要坚持以休闲和娱乐为设计原则,使建筑物的沿街具有一定的色彩和质感,有效改善步行道路的景观个性。为更好展现出步行街所存在的繁华特征,不建议选择高大树木作为材料,并且种植的密度影保持适合,避免影响人们的观赏视野。在行人休息的场所和广场等区域,需要种植能遮阴的树木,这一景观设计,在夏季到来时能起到良好降温效果。结束语:综上所述,道路绿化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还属于道路生态的一项关键举措。而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原则,只有基于持续发展的目标,坚持遵守“以人为本”理念,才能把自然环境、艺术环境进行有效结合,为人们创建更好的生活环境。由于道路属于线性结构的一种,因此,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应重点考虑粗线条和流畅美等之间的融合情况,保证道路绿化整体的自然融合。

作者:尹姝敏 单位:山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参考文献:

[1]魏清洁.探讨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0):193-193.

[2]乔东丽.现代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分析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4(24):238-238.

道路景观设计篇4

交通设施是交通安全畅通的保证。交通设施与景观设计是对立统一的,交通设施布置合理可以增强道路的景观效果,反之则会产生破坏作用。一般情况下,标志、标牌不宜采用门式框架,宜以附着式为主,以增强视觉空间。另外,交通信息标牌可在机非分隔带外侧,靠近机动车,以方便驾驶员及时、清晰地分辨交通标志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城区应强化标线来引导交通流的功能。总之,交通设施的设计需要从引导功能和景观要求两方面综合考虑。

2植物配植与种植方式

根据不同的种植目的,道路绿化可分为景观栽植与功能栽植。(1)景观栽植,不同的植物配置形式会产生不同的整体效果,也会直接景观道路的景观。道路植物的配植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①孤植,指单一树木的栽植;②丛植,指把二至九株树木不等距离地种植在一起或形成整体,一般用于较为宽阔的道路绿地;③群植,以灌木和乔木搭配,组成树木群体,适用于郊区公路旁或较宽的路侧绿带;④林植,种植具有一定密度和群落结构的树林,主要以乔木为视觉中心的树木聚合;⑤列植,以等距离或在一定变化规律下沿直线或曲线的栽植方式。这是运用范围最广的栽植方式,如路侧绿带、行道树、分车带、停车场等处;⑥环植,指在同一视野内明显可见、树木环绕一周的列植形式,常应用于树坛及整形水池的四周;⑦篱植,指行列式密植的类型,根据树种、高度、生物学特性立体布置矮篱、中篱和高篱,多采用常绿、半常绿、落叶以体现四季和谐统一。这种栽植方式多布置于道路分车带、花坛、停车场等处,多为绿地的地缘界定。(2)功能栽植是通过绿化栽植以实现某种预定的功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主要包括:①遮蔽式栽植,其功能体现在遮挡视线,如街道某处景观不好,需要遮挡,以展现更好的一面;②遮荫式栽植,其功能体现在遮挡阳光照射,在我国夏天比较火热的地区,采用树枝茂密,树叶肥大等遮荫效果好的树种,多布置在人行道两侧;③装饰植栽,其功能为界限的标志,防止行人穿过、调节通风、防尘、遮挡视线、日照等,如建筑用地周围或道路绿化带、分隔带两侧作局部的间隔与装饰之用;④地被植栽,种植具有面上扩张能力,能覆盖地面的植物。

3道路节点的景观设计

道路节点位于道路的相交处,是空间特征的视觉焦点,它构成了道路的特征性标志,景观的“突出点”。道路节点的景观要考虑车辆快速通过时的整体效果,也要满足人们停留时的细部效果,另外,节点位置是交通导向的重点,要重于标识性,着重与周围环境协调。节点整体性主要体现在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景观元素,按照一定的尺度、比例色彩、质地、线形、形态、韵律、节奏等基本法则进行空间构图;细部设计主要体现在地形营造、植物配置、景石布置、街景小品、观景路线等方面,力求简明、小巧、别致、富有意境特色,以期对城市道路的景观要素构成补充,而获得更丰富的空间内容。

4结语

道路景观设计篇5

关键词:园林;道路设计;道路布置

1 园林道路的功能

1.1 组织空间,引导游览

在园林中常常是利用地形、建筑、植物,或道路把全园分隔成各种不同功能的景区,同时又通过道路把各个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

1.2 组织交通

园路的布置不仅仅要满足游人的集散、疏导,还要满足园林绿化、建筑维修、养护、管理等工作,同时要完成对安全、防火、职工电话、公共餐厅、小卖部等园务工作的运输任务。

1.3 构成园景

园路优美的曲线,丰富多彩的路面铺装,可以与周围山、水、建筑、花草、树木、石景等景物紧密结合,不仅是“因景设路”,而是“因路保景”,使得园路可行可游、行游统一。

2 园林道路的分类

2.1 园林道路的种类

西方园林追求形式美、建筑美,故园路大都是笔直宽大、轴线对称,成为“规则式”景园。一个园林中道路可大体分为2类:一种是铺砖路,这种道路是既可行车,又可行人。但不用柏油或水泥铺设表面,而是用不起尘埃的淡黄色粗砂,这种材质无强烈发光,辐射热量也较低。另一种是铺草路,这种路面只行人不行车,给人以更亲近自然的机会,同时也提供了游人休憩野餐的场所。

在中国,园林多数以山水为中心,园林也多采用具含蓄、自然的布局。园路要随地形和景物而曲折起伏、若隐若现,“路因景曲,境因曲深”,造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趣,以丰富景观,延长游览路线,增加层次景深,活跃空间气氛。在我国,一个园林中的道路分为:①主干道。可以是双向行车,宽度至少在5m,表面铺装。这种道路是既可以行车,又可行人,在园内起骨干作用,主要入口至主要景点均用主干道联系。②次干道。可供单向行车,宽度至少是3m,路面铺装,也可步行,主要作用是联系主干道和小路。③小路。又称为步行路,宽约1~2m,只供步行,坡度大时可设台阶,但要为乘轮椅的游人考虑,表面设石板、水泥板、卵石花纹或草皮块等材料。

2.2 园林道路的线型

规划中的园路,有自由、曲线的方式,也有规则、直线的方式,形成2种不同的园林风格。当然采用一种方式为主的同时,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补充。不管采取什么式样,园路忌讳断头路、回头路,除非有一个明显的终点景观和建筑。园路并不是对着中轴,两边平行一成不变,园路可以是不对称的。园路也可以根据功能需要采用变断面的型式,如转折处不同宽狭;坐凳、椅处外延边界;路旁的过路亭;还有园路和小广场相结合等。园路的转弯曲折,这在天然条件好的园林用地并不成问题:因地形地貌而迂回曲折,十分自然。它的基本规律是:①建筑物周围用直线道路,既方便又美观;②出入口,桥两端,喷水池等规整景观四周用直线;③尽量避免曲中有直或直中有曲的混乱安排;④从曲变直或由直变曲不能突然生硬,使人愕然。

3 园林道路的铺砖设计

中国园林在园路面层设计上形成了特有的风格:①寓意性。中国园林强调“寓情于景”,在面层设计时,有意识地根据不同主题的环境,采用不同的纹样、材料来加强意境。②装饰性。园路既是园景的一部分,应根据景的需要作出设计,路面或朴素、粗犷;或舒展、自然、古拙、端庄;或明快、活泼、生动。

4 现代园林道路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园路因地形地貌而迂回曲折,十分自然。而现今,园林道路的设计除了要满足组织交通、运输,还有其景观上要求:组织游览线路、提供休憩地面,园路、广场的铺装、线型、色彩等本身也是园林景观一部分。

4.1 现代园林道路设计的风向标

创造生态型景观道路,把园林景观与生态保健相结合,充分利用具有调节生态环境功能的植物来提高环境质量,杀菌和净化空气,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

道路景观设计篇6

关键词:道路景观;线形控制;横断面;纵断面;协调

城市道路网是组织城市各部分的“骨架”,也是城市景观的窗口,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路网规划更需体现城市建设风格。在城市道路网规划设计时。必须充分理解它的功能和作用,充分考虑路网在城市区域中的位置、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等影响因素,在满足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要求的前提下,重视道路网规划与城市景观的关系。

1 道路景观的组成

构成道路的景观主要有道路本身、沿街、远景、人的活动、地下部分、变动因素等。

道路本身包括:路面、行道树、标志、标线、地上杆线、公交站台等。沿街包括:道路两侧建筑物、广告牌、公园、河流等。

远景包括自然要素(山、海、湖、森林等)、人工要素(塔、城墙、纪念碑等)。人的活动包括自行车、汽车、行人等。地下部分包括交通设施、商业设施、各种市政管线设施等。变动因素包括季节、气候、时间等。

2 线形控制与道路景观关系

2.1 我市路网规划不论是主干路、次于路均以直线线形居多,且距离较长。这样的线形,道路顺直,视线好、方向感强,但对道路两侧建筑物的规划建设要求较高,顺直的道路两侧,若是建筑物密度过高(居住为主)、缺少绿化用地空间的话,街道便会感觉到硬直、单调,沿街无景观可言。在直线形道路两侧若配置大型公建、公园、广场、中心绿地、写字楼等,虽然道路单调。但移步换景,也不失为良好的线形选择。

像我市的胜利路、朝阳路、涂山路这些主干路,道路线形顺直。直线距离很长。经过多年建设,胜利路两侧进行了办公楼、公园等开放空间型建筑改造、建筑密度在减小,街景略有改观。但反观朝阳路、涂山路道路两侧,居民楼林立、外立面陈旧、沿线单位围墙耸立,给人一种重复复制的感觉,更无街景可言。

2.2 路网转折点控制在交叉路口,且均没有设置平曲线,线形生硬。我市道路施工图设计时,因道路红线控制所限,均没有设置有利于行车的平面曲线,线形变化突兀、生硬,道路不能起到视线诱导的作用。这种现象在道路交角小的情况下尤为突出,对道路景观影响较大。

2.3 线形曲线半径偏小,且道路红线控制没有预留出设置缓和曲线设置的空间。直线路段与小半径圆曲直接相接,一是行车不舒适,乘客能感受到明显的离心作用;二是在视觉上有突变感觉。而缓和曲线的设置可以改善行车舒适性,使道路线形连续圆滑,增加道路美感。

我市现有路网控制中的平曲线半径普遍偏小。一般为200~500m,道路网规划红线时只考虑半径的设置,没有考虑相应的缓和曲线设置要求,后期实施后均没有设置缓和曲线。对道路线形影响较大,影响道路景观。

2.4 对城市道路网规划中平面线形的控制设想:

2.4.1 对快速路、主干路这样城的主要道路,承担城市快速、远距离交通的干道,在选线控制时,应加大线形指标控制;充分利用地形、河流、湖泊、山体等设置平曲线,预控制缓和曲线范围;在道路直线段偏长的路段,人为设置平曲线,改变道路线形,营造变化的沿街街景;在道路交叉路口尽量控制交角,使其接近正交,把道路转折点设置在路段上。使人的视线聚焦于道路曲线位置处的建筑物。

2.4.2 支路的设置要利于行人容易识别道路方向。增强方向感。线形宜采用直线布置,同时也有利于两侧地块的开发利用。

2.4.3 滨湖傍水的道路,应顺应湖岸线、自然沟河设置道路平面线形,以道路线形溶入自然岸线为宜,不宜生硬的选取长直线或简单的圆曲线相连,与自然景观冲突较大。

2.4.4 对城市山体、塔、重要的建筑物、纪念碑等在路网规划中应作为重要控制点,选线时应以直线线形正对为宜。为了突出道路景观,表现一种气势和远景的需要,把当地的主要山体、塔等重要建筑物作为焦点,道路线形在接近建筑物视力范围内应以直线为主,在接近建筑物后绕道避开建筑物。在该直线路段上不应设置立叉、天桥等地上设施,以免破坏远景的效果。

3 道路横断面设置与道路景观的关系

道路横断面控制也是路网规划中主要控制指标,道路横断面的选择不能千遍一律,应结合道路功能、道路所处区域等统筹考虑。

我市主干路道路横断面多为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断面,次干路多为单幅路断面。在设置过程中突出问题是:

3.1 中间分隔带密植高大乔木林,影响道路沿街景观

在中间分隔带密植高大的乔木林,人的视线受到影响,看不到两侧街景,且不能体现道路的宽敞效果,对道路景观影响较大。

3.2 旧路改造时,片面追求车行道宽度,断面统一而毁损行道树等,对道路景观破坏较大。

3.3 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建议:

3.3.1 对中间分隔带绿化景观设计时,应以低矮灌木造型为主.营造通透的街景和宽敞的道路,特别是直通控制性建筑物的道路更应严禁采用高大乔木。

3.3.2 旧路改造时,应综合考虑,合理设置道路断面,可以把现状行道树设置成绿化分隔带,在外侧空间再布置其它车道或人行道。

3.3.3 在城市中心区,绿化尽可布置在道路内侧,利于沿街景观的显现及店铺门面的利用。可采用二幅路、四幅路形式。

4 道路纵断面与道路景观的关系

道路景观设计篇7

关键词:现代城市;市政道路;景观设计

Abstract: urban road is the urban structure skeleton, is where the city's vitality, it is the place of the most concentrated crowd activities. And municipal road landscape is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urban traffic traffic space form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so, municipal road landscape in the urban landscape occupies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This paper that modern city of municipal road landscape design was discussed.

Key words: the modern city; Municipal road;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U412.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在城市发展中,交通道路建设是一个必不可少得元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道路建设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对道路绿化也越来越重视。建设一个既满通功能要求,又生态美观的绿化景观道路,会给人们带来整洁清新的感觉,也给城市建设注入了无限生机,它既是城市景观的网路,又能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使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

一、现代城市市政道路景观的功能

分析道路景观要从道路景观的功能入手,对于城市道路而言,其功能主要有 3个方面:交通功能、城市景观功能和环境功能。在传统的城市道路照明中,比较重视道路的交通功能,而忽视了景观环境功能。而景观的主要功能又主要是指其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景观的生产功能主要指景观的物质生产能力,不同景观,其物质生产能力表现的形式不同,但共同的特征是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的物质保证。景观的生产功能主要包括自然景观的生产功能和农业景观的生产功能两部分。景观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为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保持景观的稳定性,其具体表现在景观与流的相互作用上。当水、风、土流、冰川、火及人工形成的人流、物流穿越景观时,景观有传输和阻碍两种功能。城市道路所能达到的使用路者达到空间转移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用路者在穿越景观。景观的美学功能主要包括自然景观的美学功能和文化景观的美学功能两个方面。景观作为城市道路的重要附属部分,为了使城市道路的功能达到最优,景观的生态功能和美学功能就成为其主要的功能。

二、现代城市市政道路与景观的相互作用

道路建设对景观的影响有正反两个方面。一方面,道路建设时对原有道路无法避免的填或挖,以及一些不合理的或是不够美观的道路和桥隧设计等将影响和破坏固有的天然景观;另一方面,合理的设计和修饰也可能为原有景观增色,甚至形成新的人工风景点。同样,景观对城市道路的影响也是如此,合理景观的设计不仅可以使道路使用者感到赏心悦目,而且可以增加行车的安全感;与之相反,不良的景观设计无法减轻道路使用者的疲劳,从而无法增强行车的安全感,甚至造成交通隐患。总之,道路与景观的作用是相互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三、景观要素分析

景观要素是构成景观的各组成因素。细分起来城市道路景观的构成要素是多种多样的,它包括道路本身、道路的植栽、道路交通设施,沿街的建筑物、结点,远景中的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以及人的活动,地下部分的交通设施、商业设施、能源、通信设施、排水设施,还有变动因素:季节、气候、时间,将这些因素都融入和考虑在设计中,可增加道路景观的个性化和城市特色。上述的“道路”和“沿街”两部分是城市道路景观构成的基本要素,而“远景”、“人的活动”“、地下部分”、“变动因素”等几项是仅次于“道路”和“沿街”两项的重要构成要素。不同的景观要素在道路的景观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3.1视觉分析

方面从视觉心理出发,对道路的空间线形、道路与周围环境及自然景观的协调所进行的分析研究结果,能满足视觉的连续性,以及舒适和安全感的综合设计,就称为视觉分析。在视觉方面,道路景观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道路自身的一些因素:路线布局的三维空间线形、道路几何尺寸的线形变化、道路结构物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

3.2 交通心理方面

从道路使用者的感官出发,对道路使用的便利性、通畅性以及和谐感出发进行分析研究,使道路景观的设计满足方便行人行走,驾驶员行车,且景观的设计能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辅助用路者完成自己的出行目的,并且能使出行愉快通畅,把原来认为只是枯燥简单的出行转化成为一种享受,在实现地点转移的同时还能充分利用中途的时间享受街道上的风景。在交通心理方面,除了影响道路使用的关键性线形因素外,还有结构物的设置、行道树的植栽、路边绿化等。道路的植栽,可以丰富道路沿途景观,增进道路和沿途景观的协调,提高行车的舒适性,使包括道路在内的整个区域风景更加美丽;改善行车条件,引导视线、遮光,减轻行车的紧张状态,消除视觉疲劳,确保交通安全;减轻交通造成的危害,改善沿线环境。

3.3 文化氛围方面

文化因素与设计者有关,设计者的文化背景不同,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对同一客体的设计不会是完全相同的。他们对色彩、线形及建筑物构造的喜好,以及对名胜古迹的态度等,都将对设计结构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道路景观要素中文化方面的要素主要指构造物的色彩、造型、名胜古迹、广告等。由于部分城市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城市风格,那么其道路的风格也应该与之协调,现代气息十足的城市在色彩上会更加时尚和艳丽,古城里则不适合安放大型的广告画等。

四、现代城市市政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与城市市政道路的性质和功能相适应

由于城市布局、地形、气候、地质、水文及交通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性质和功能的道路组成会产生不同的路网。大城市有快速道路系统、交通干道系统等,由于交通目的的不同,不同环境中的景观元素要求也不同,路旁建筑、绿地、雕塑以及道路自身设计都必须符合不同道路的特点。

4.1 考虑道路使用者的行为规律与视觉特性

道路上的人流、车流都是在动态过程中观赏街景,又由于各自交通目的(上班、购物、旅游等)和交通手段(步行、骑自行车、乘公交车等)不同,产生不同的行为规律和视觉特性, 设计中要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

4.2 考虑综合效应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不仅要求各个景观元素组成的街景统一协调,而且与城市自然景色(地形、山峰、湖泊及绿地等)、历史文物(古建筑、古桥梁、古塔、传统的街巷等)以及现代建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把道路与环境作为一个景观整体加以考虑, 并作一体化设计、创造有特色又有时代感的城市环境。

道路景观设计篇8

【关键词】城市;道路;动态景观;园林景观;主景植物;设计要点

1 城市道路动态园林景观特点与设计原则

1.1 城市道路动态园林景观的特点

城市道路景观不同于公园景观,公园景观是一种静态景观,而道路景观则是动态景观。城市道路动态园林景观是以园林植物为载体,把植物在绿化带内进行有序列的动态韵律设计配置,从而形成整条道路线型的相对动态景观带,给人以动态视觉美感,也就是说,公园景观的静态景观不适宜城市道路景观。

1.2 城市道路动态园林景观设计基本原则

作为道路景观的一部分,城市道路动态景观也有着自已的设计原则。

1.2.1 以人身安全为导向原则

园林植物的绿化设计与配置应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有效的削弱汽车眩光,减少司机驾驶疲劳度等,创建安全和谐的道路环境,保障人身安全。

1.2.2 动态美学原则

动态景观是人类视觉运动变化中的景观,后者是前者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人类视觉变化的速度决定动态景观的变化尺度。

1.2.3 因地制宜原则

植物选择要根据城市土壤条件、养护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以本地树种为主,同时引种观赏性、适应性强的树种选择适宜的绿地植物,形成稳定优美的道路景观。

2 城市道路动态园林景观的设计要点

2.1 景观定位

城市道路园林根据市政的作用、功能和设计时速不同,被分为城市景观路、城市快速路和一般道路,城市景观路和城市快速路又被称为主干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对于道路园林进行了整体的景观规划,尤其是城市景观路和主干路的绿化。速度快慢决定动态景观的尺度,设计时速与景观定位相关联,所以景观定位间接地影响动态景观的变化尺度。

城市景观路:城市景观路是城市道路园林系统的重中之重,设计时速小于60km。园林的设计要根据植物的配置与城市环境结合,合理的搭配和设计,这样才能体现一个城市的园林风貌与景观特色。

城市快速路:城市快速路的重点不同于景观路,其设计时速80km左右。所以园林设计要以绿色安全为主导,植物的配置要有大尺度的变化,这样才能使其拥有长期稳定的绿化效果和完美的景观设计。

一般道路:一般的道路在景观设计中要求不高,因其在城市道路中占次要位置,时速设计需求不高,所以园林的设计要侧重于安全与生态方面。

2.2 景观分段

景观分段是实现动态景观的一项有效手段,可以通过不同阶段进行不同景观设计,最终在整体上达到道路景观的协调统一。景观分段中可以利用道路路线较长的特点进行分类设计,在保证动态道路景观协调性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绿化艺术思想,实现道路分段绿化的多样化,从而加强道路景观的动态效果,提高道路动态景观绿化的丰富性。

3 城市道路绿化带动态景观分析

3.1 中间绿化带动态景观

位于动态景观中间位置的中间绿化带是绿化工作的中心,它有削弱汽车眩光的功能,在中间绿化带上种植灌木等枝叶繁茂的常绿植物可以有效地阻挡对面车辆的远光,减少交通事故;除此之外,它还是体现道路景观的重要空间。 中间绿化带的特殊位置使它带有两个观赏面,路面上的双向汽车是绿化带的观赏点,因此有两个观赏面可以观赏中间绿化带。一般来说,中间绿化带主要由各类灌木组成,通过一个个主景植物相连形成主要规模。所以,如何依据美学原则选择好植物种类和将主景植物以不同差异进行配置以形成良好绿色景观是设计者的必须掌握的。

3.2 红线绿化带动态景观

红线绿化带处于道路边缘位置,与人行道相邻,所以与人行道一样是以行人为观赏视点。行人的移动速度较之汽车慢很多,一般时速6~10km,与之对应的动态景观的变化尺度较小。

在红线超过4m标准后,可将绿化带同侧的相似自然植物进行混搭;在超过10m后,绿化植物可形成两层搭配结构,分别为背景林与前景林,背景林可通过种植常绿红乔木组成,前景林要求由开花乔木、灌木组成,从而线绿带大于4m时,同侧绿带相似,乔、灌、地被植物以自然的配置形式混交;当大于10m时,植物配置结构可分解为背景林、前景林,背景林主要由常绿乔木构成,形成绿化植物的混交搭配,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由于前景林的景观可由行人移动产生视觉改变,可在100m的标准段设置多个搭配风格,丰富道路景观。

3.3 侧分隔绿带动态景观

侧绿带是车道两侧的绿化带,它以行驶中的汽车作为观赏视点,但因为它位于均速道,同样以运动的汽车为观赏视点,所以侧绿带尺度变化受景观定位影响比中央绿化带小。两侧的分车绿带有滤减烟尘减少噪音的效果,对于非机动车道的行人也有庇护作用,当侧绿带超过规定长度时,应以自然的配置形式把乔、灌、地被植物复层混交,增加绿色植物数量。

4 现代城市道路园林设计发展趋势

4.1 设计应以强调自然配置的形式为主,突出城市生态景特色

以当前城市道路绿化宽度为基础,将不同的园林植物以自然配置形式合理搭配;运用动态园林景观的方法,在保证城市绿化宽度的同时,将不同景观植物按花期、形态、叶色、花色等自然差异实现有机配合,确保绿化景观的协调美观;此外,还可以凭借动态景观园林设计方式,将乔木、灌木、花草进行混合多层搭配,形成多样化的景观空间结构,通过这些景观结构的高低错落,疏密不同,最终实现城市景观植物的最大生态效益与景观效果。

4.2 保证景观植物选择的多样性,主要选择自然粗放的生长植物

为了确保道路景观设计的观赏效果,景观设计的植物选择多样化是必须实现的重要手段。景观植物中,乔木与灌木的护理与种植都较为简单,但由于小乔与大灌的中低性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扬长避短,根据其自然形态进行护理,发挥其生长茂盛的自然效果,这样既可以节约园林景观的护理成本,又能够遵循景观植物生长的自然形态,保证园林景观的观赏效果与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道路景观设计篇9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已成为最为关注的内容。良好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求我们坚持设计原则,利用发展战略,规划合理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为人们创造一个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1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概述

1.1城市道路

城市的形成产生城市道路,城市道路为人们日常出行提供方便,便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并与城市的外部道路联系[1]。城市道路可分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等,它是城市的骨架,连接城市的各个领域。

1.2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指在道路的两侧、绿化分隔带以内等种植树木、花卉等,达到隔离噪音、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目的[2]。

1.3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意义

城市道路绿化对城市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主要体现在:(1)绿化功能: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提高绿地率。(2)生态功能:城市绿化景观的主要因子是植物,植物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吸取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具有遮阳功能,提高空气湿度,促使城市系统之间的空气流通。(3)美化功能:植物具有丰富的品种和季节变化,能降噪、除尘、空气净化,具有动感效果,提高城市质量。(4)规划功能:植物种植具有分化交通路线的功能,使车辆和行人的安全得到保证[3]。…

2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问题分析

2.1植物品种单一

据调查显示,植物种植单一是普遍现象,特别是行道树一般选择香樟、桂花、栾树,品种单一,植物群落不稳定,缺乏生态效益,同时,观赏性植物缺乏,景观效果差。

2.2盲目选用外来植物品种

外来植物品种可以增添植物的丰富性,但没有经过深入研究而盲目引进外来植物,由于植物不同的生活习性,导致引进植物存活率低,甚至死亡,浪费资源,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2.3缺乏丰富的季相景观

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四季有景是现在植物种植所缺乏的,春天观赏性的花灌木少,秋天观叶的植物少,植物的观赏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没有展现城市的生机活力。

2.4忽视城市的安全性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时,没有充分进行现场调查,没有与周边环境进行分析和比较,种植时,植物与电力线路、排水管线发生冲突时,导致植物根系没有伸展之地,导致植物长势慢,甚至是死亡。若在刮风下雨天,有可能导致电线断落,使人们的生命受到威胁[4]。

3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的原则

3.1功能原则

不同等级道路绿化植物的功能有所不同。例如,快速路植物种植以人们的生命安全和保护为前提,绿化带具有适当的分级,建议临路一侧道路绿化带厚度为20~30…m,临边建筑的绿化带厚度为15~20…m,对30…m范围的中间部分,活动场地衔接环道,穿插其中。同时,深入研究道路的现状,创造一个舒适、合理的道路环境。

3.2生态原则

植物的生活特性是进行绿化景观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的,科学挑选植物品种,构成合理的结构。不同的区位环境种植不同的植物,如在医院、疗养院种植具有杀菌和保健功能为主的树木;街道绿化选择易成活,对水、土壤和肥料要求不高,抗烟尘、树干通直、枝叶繁茂健壮的树木;滨水景观选择耐水湿植物,与水景协调等。

3.3以人为本原则

人是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的主体,任何一种景观设计的物理空间形式都不以环境设计为目的,最终它是针对人们的生活,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要充分考虑行人的存在。在以机动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城市,城市道路绿化的人性化设计主要考虑车行的安全感,同时体验与自然零距离的接触,实现“景为人用,人为景迷”的效果。

3.4艺术性原则

艺术性是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所追求的,既能展现绿化的美感,又能通过绿化彰显个性,是文化的象征。城市道路作为一个文化内涵的生态走廊,能让人通过行车、步行了解一个城市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特点,实现“车上的路要走,人在画中游”的完美景观效果。

3.5协调原则

道路绿化的协调原则有2层含义:一是在不同植物之间的协调,如植物之间的颜色、形状、高度和适应性;二是把控道路的基础设施,如排水、燃气、电力等,控制与绿化之间的距离,以免发生冲突。《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5]中主要内容如下。(1)树木与架空线。设置在汽车的架空线,不应在大街绿地。当必须设置时,应确保增长空间不小于树木的生长空间。在架空线路的树冠下,应选择开放的剪切品种。电力线导线与植物最小垂直距离见表1。(2)树木与地下管线外缘最小水平距离见表2。(3)有关树木及其他设施的道路绿化及最低水平距离规定见表3。

3.6整体性与连续性原则

城市中的每一条道路都会有一个共同的历史和文化,它是一种共同的东西,形成城市的整体特征。从整体上看,不断寻求差异,实现统一的景观效果的变化。同时,两边的道路绿化景观将街道周围的景观小品、景观建筑、自然山水等作为一个系统考虑,相互补充,切忌对道路绿地进行隔离封闭的设计。这样,它会产生一个良好的秩序感和整体性,创造标志性景观[6]。

4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发展对策

4.1安全需求是绿化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环节

城市道路绿化以提高植物物种的科学性为主旨,避免使用的物种和现有设施的城市之间的矛盾。同时,可以提高景观的遮光、防眩光、除尘、降低噪音和其他影响。此外,在交叉路口和机动车车道外避免种植超高的植物,以免产生误导和遮挡等。

4.2增加城市景观绿化选用的植物种类,实现

景观季相为了实现城市景观的季节性丰富,增加对街道树种的选择量,例如可以增加观花乔木和灌木树种,使城市道路景观丰富多彩。通过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开花植物的差异,增加景观效果。

4.3对绿化中选用的植物品种进行科学配置

减少城市道路污染,可以选择适宜当地生态环境、抵抗力强、耐修剪的树种,此类树种易于管理,而且有很强的抗辐射和耐灰尘能力。城市绿化景观设计时,根据施工现场环境和城市整体需求,引进外来植物品种进行科学栽植,丰富城市植物品种,为城市增添活力,提高城市的品味。

4.4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原则”是道路绿化设计的核心原则,景观设计首先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结合不同城市的发展特点,不断挖掘城市的地域特征,从而展现城市的多样性与差异性[7]。

5结语

道路景观设计篇10

关键词:城市道路;软景观;绿化;植物

中图分类号:TU985. 18 文献标识码:A

秦皇岛市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沿海城市,素有“京津后花园”的美誉。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产业、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全市常住人口已达到302.16万人。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超出2500万人次,给城市的道路交通、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等方面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也有力的促进了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城市道路软景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软景观一般包括植物景观和水体景观。现以植物所营造的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软质材料植物在城市道路中的运用,不仅为城市中人们的生活提供舒适清爽的生态绿带,更重要的是对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的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1 国外海滨城市道路软景观设计的研究现状

1.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据文献记载,世界上最早的行道树种植于公元前10世纪的喜马拉雅山麓。在连接印度加尔各答和阿富汗的干道中央和两侧种植了三行树木,称作大树路。道路景观设计的发展是随着道路交通发展应运而生的。20世纪30年代,德国高速公路快速发展,道路景观设计受到重视,经验丰富,其线形设计理论最为完善。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汉斯・洛伦茨1970年出版的《公路线形与环境设计》。继德国之后,美国和日本的道路景观快速发展。美国20世纪初汽车开始普及,并较早建成高速路网,在修建风景区道路时开始了对道路景观的专门设计。1965年美国颁布了《公路美化条例》。日本注重高新道路绿化设计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出版《都市高速道路景观与环境设计手册》,观念独特、理念创新。前苏联1974年出版了《公路建筑与景观设计规范》,对空间线形、视线诱导景观设计、道路绿化都做出了规范性要求。目前欧美国家的城市道路软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已经相当成熟,在许多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中都有道路绿化设计的相关规定。

1.2 美国城市道路软景观设计实践

1.2.1 快速路的软景观设计

美国道路设计在线形选择上遵循尊重自然的原则。在城市外缘修建快速路尽量维护沿线原有的地形地貌,以保护植被和自然生态。植物的选择上主要选择乡土植物,首先考虑植物的适应性和生态性,其次考虑美学价值。城市快速路沿线林木茂密,基本用草坪、地被植物、林木等覆盖。与周围山林、田野融为一体,优美协调。基于经济和功能的考虑,美国快速路的中央分车绿带宽度避免过宽,一般在3m左右,设置防护栏。植物选择防眩光、耐粗放管理的植物。防眩树四季常青、低矮缓生、抗逆性强。主要采取全遮光绿篱式和半遮光散栽式两种方式(图1)。

1.2.2 主干路的软景观设计

迈阿密是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沿海城市。市区主干道路分车带宽度在2~4m,采用等距离栽植的乔木结合低矮灌木绿篱的种植形式(图2)。

1.2.3 次干路的软景观设计

次干路由于路幅较窄,主要是一板二带式和二板三带式的绿化结构。分车绿带≮1.5m,因为1.5m是种植和养护乔木的最小宽度。美国次干路的绿化栽植采用不同高度的乔木与草坪及地被植物组合,形成有着丰富景观特征的分车带(图3)。

1.2.4 支路的软景观设计

美国注重打造具有创造性和地标性的城市景观,道路的绿化也不例外。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市的“九曲花街”,是当地的一大特色。这段坡度非常陡的街道原本是直线通行的,但考虑到行车安全,特意添加了花坛设计,改变成弯曲迂回的单行车道。巧妙的“Z”字形花坛设计,利用长度换取空间减缓沿线的坡度大小,获得了安全、美观的双重价值。花坛绿化以玫瑰、绣球等花灌木为。两侧人行道种植乔木,居民住宅被藤本植物包围,布满盛开的鲜花,形成生动的立体绿化(图4)。

1.2.5 旅游道路的软景观设计

美国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公路旅游享受沿途风景是美国最常见的休闲方式。因此美国公路建设者非常重视公路景观和环境保护工作。美国一号公路是沿太平洋海滨修建的一条著名的旅游公路,被誉为世界最美的公路。在设计时尽量避免对现有林地、山脉、湿地、村庄的扰动,弱化人工痕迹,让纯净的自然景观成为驾驶体验的一部分。尽量保存现有树木和灌木丛,适当补植,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这与我国一些旅游道路为了绿化而绿化,追求近期景观效果,脱离自然的景观绿化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值得我们反思(图5,图6)。

2 国内海滨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的研究现状

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我国的道路绿化景观规划与设计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最早的道路植物造景出现在周朝,随后各个朝代都出现了不同的道路植物造景形式。迄今为止,国内学术界对城市道路软景观绿化系统研究的专业著作和设计规范尚不多见,《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仅对道路绿化做出了较少的规定。有少数著作对某些方面进行了研究,如熊广忠编著的《公路美学概论》,将道路作为线性设计的对象,对道路美学进行的较为全面的研究,改善行人视觉环境。邱巧玲、张玉竹编著的《城市道路绿化规范与设计》,从城市生态环境方面研究了道路景观绿化设计的模式,等。

2.2 大连城市道路软景观设计实践

大连市城市道路景观绿化在东北地区以及沿海城市中体现出较高的盛誉。

迎宾路是中山区次干路,横断面为一板二带式。路侧绿带植物配置模式:乔木为侧柏、雪松、樱花、龙柏等;灌木为大叶黄杨、丁香、金心桧、紫叶小檗、锦熟黄杨、凤尾兰等;草本地被为串红、草坪等。道路交叉口处,为了安全,不种植遮挡视线的树木,以草坪为主,点缀常绿树和花灌木,适当种植宿根花卉(图7,图8)。

滨海路从东至西将大连众多著名景点串联成线,是驰名中外的滨海景观公路。采用一板两带式的横断面结构,以自然式配置形式为主,较多运用模纹绿篱及模纹花带,穿插造型生动的立体绿化。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乔木为银杏等;灌木为紫叶小檗、金银忍冬、金叶女贞、圆柏球、大叶黄杨、榆叶梅、凤尾兰等;草本地被为四季秋海棠、草坪等。十八盘段是滨海路著名的路段,遵循尊重自然的生态观,沿原有的地形地貌修建,造就了陡峭奇特的十八盘自然景观。尽量保护现有树木和灌木丛,进行适当补植乡土植物(图9,图10)。

3 秦皇岛市城市道路软景观现状分析

3.1秦皇岛城市道路软景观的发展现状

秦皇岛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新、老城区的道路软景观发展不平衡,老城区一些道路植物景观设计缺乏规划,没有保留足够的绿化空间。在旅游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秦皇岛市的道路软景观现状已经不能满足城市迅速发展的需求,建立完善的道路软景观系统迫在眉睫。

5.4 道路两侧环境条件差异较大,不同走向的道路绿化应作具体区分

其一,在北方城市,东西走向道路的南北两侧光照、温度、风速等条件差异较大,北侧的绿地条件较好;其二,濒临河、湖、海的道路,靠近水边一侧有较好的景观条件。根据不同自然因素,道路绿化带进行不同的植物配置,可以有利于植物生长,更好地发挥绿化景观功能。

(1)根据秦皇岛市不同等级的道路,分车带宽度应做具体设计(表1)。在道路绿带中,分车绿带所起的是隔离防护和美化环境的作用,两侧分车带上种植乔木,可以配合行道树,更好地为非机动车道遮荫。设计时应注意:第一,1.5m宽的绿带是种植和养护乔木分车绿带的最小宽度。第二,在2.5m宽度以上的分车绿带上进行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复层混交,可以提高隔离防护作用。第三,主干路交通污染严重,宜采用复层混交的绿化形式,所以主干路上的分车绿带宽度宜≮2.5m。第四,行道树种植和养护管理所需用地的最小宽度为1.5m,因此行道树绿带宽度应≮1.5m。过于宽大的分车绿带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人们对于优美绿化带只能远观而不能近游,且难以实施操作管理,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威胁作业人员人身安全。

表1 秦皇岛市不同等级道路分车带宽度设计

道路分类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旅游道路

车 速km/h 60∼100 40∼60 30∼50 20∼40 <80

中间分车带 m 2 1.5 - - 4∼6

两侧分车带 m 4 3 3 - 2.5

人行道绿带 m 1.5 1.5 1.5 1.5 3

(2)重视人行道的软景观设计,更多的考虑行人的遮荫和休憩功能。对于人行道路幅较窄,生长空间不足的地段可做花箱,花架等作为补充。

(3)做好立交桥、高架桥等的垂直绿化景观,增加城市绿地率,引导植物绿化向纵向发展,把绿地向垂直方向延伸。对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新的绿化形式进行探索。

(4)加强道路景观绿化的后期养护和监护管理机制,保持植物栽植成景后长期的绿化效果。只有进行科学及时的培养与管理,才能达到城市空间美化与经济效益的共赢局面。

6 结束语

城市道软景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息息相关,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一座城市的生活质量。简・雅各布(jane jacobs)在其著作《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写到:“街道有生机,城市也就有生机。反之,如果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显得沉闷。”因此遵循生态学设计原理,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合理设计城市道路软景观,是创造健康生活环境,建设宜人居住城市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王浩,谷糠,孙新旺等.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日]本土协会,道路景观设计[M].章俊华,陆伟,雷芸,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熊广忠.公路美学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

版社,2014-02.

[4] 郑西平.北京城市道路绿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探讨[J].中国园林,2001(1)-0043-03.

[5] 任艳军.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J].山西建筑,2012(26)-0224-02.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