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4 00:26:41

教案设计论文

教案设计论文篇1

关键词:教案;课堂教学;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和发展性,决定了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多重性和纵深性,即:不仅要着眼于全体学生诸多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而且要着力发掘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就多重性而言,通过课堂教学即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让学生获得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还要恰如其分地融德智体美等方面为一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意识品质。可以说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实现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素质教育的成败。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要精心设计备好每一节课是上一节课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地钻研教材、精心地设计教案。在应试教育中,有的教师照搬照抄教学参考书,不结合学生实际,致使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设计问题不得当,启而不发,实际是启不得法,形成师生课堂不和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不过主要是课没备好,教案没设计好。还有少数教师写教案是为了应付学校领导检查,照着书本隔三拉四抄一些应付,讲课时根本不用。总之忽视了教案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精心设计好一节课是教师达到教书育人能力培养的体现,也是学生在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开拓思维时对教师能力的发展。一节精心设计备好的课,学生听得入神,接受就快,效率自然就高,师生配合默契,双方都轻松满意,所以它是教师智慧高度集中的结晶,课堂时间短、任务重,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设计好教案,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吃透教材,深挖精髓

要想把课讲好,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必须驾驭教材,找准教材重点、难点、疑点,并用巧妙的语言概括出来,深入浅出,让学生听得懂、记得住、用得活,要想达到此目的,教师必须反复阅读教材,尽力吃透教材,把所要讲的东西,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把自己的观点阐述出来。

1、明确教学目标

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美育目标。改变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德育、美育目标的实现。用实现德育渗透、美育渗透、学科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渗透。

2、指出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3、整体感知

把所内容进行梳理、整合,指出从整体上讲了哪些内容,各个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讲围绕中心内容展开论述的,在教师心目中有一个整体框架,在讲授时围绕这个框架展开。

二、精心设计师生互动活动

精心设计师生互动活动,对于学生理解问题,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有其重要作用。活动包括以下内容:

1、活动方式。

2、活动安排。

3、活动目的。

三、恰当设计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成功的导入如同打开殿堂大门,引导学生竟相登堂入室,犹如拉开序幕,让学生一眼即睹精美的置景,犹似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导入可采用以下方法:设问,悬念导入法;资料介绍导入法;趣味导入法;利用实物导入法等。

2、新课讲授

做好课堂在新课讲授过程中,除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授外,要注意兴趣激发及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要摆正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以学生为中心。要选择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运用仿真的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利用多媒体教学,关注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发展。

四、做好课堂总结,并扩展所学知识

总结,使学生对一节课的知识形成系统性的认识,从而把握重点、难点。

扩展所学知识,就是要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当前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提高。

五、布置作业

根据所学知识,有目的有计划的设计一些作业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评讲。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体现把握重点,排列有序,整齐美观,使学生容易记笔记,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面以我校中专学生使用的《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课本中的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为例,谈如何设计教案,体现素质教育。

第六章第二节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

一、明确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意义、正确消费观的内容。

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必要性。

运用:运用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消费。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教学,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优良传统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消费观念。

美育目标:

结合讲解中的对比材料,体会不同的消费观念,折射出不同的行为、心灵美,理解生活创造美。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解决这一问题应以讲授为主,实例为辅,最后由学生对不正确的消费观进行课堂讨论,说明其危害性。

难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许多人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他们认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过去的事,现在生活好了,没有必要这样做。解决办法,可从两个方面,首先说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人民的传家宝。其次说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国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三、整体感知

围绕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理解正确合理消费的积极意义,主要从正确消费的内容、作用及要求上去把握本课内容。

a)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i.活动方式,讨论

ii.活动安排

收集正确和错误消费观的案例。

分析不同消费观的作用和危害。

总结。

iii.活动目的

让学生了解树立正确消费观的必要性及正确消费观的内容,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b)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将下列两则材料展示给学生。

某地有个青年农民,从4000元起家,成为拥有几亿资产的个体企业家。面对巨大财富,他并没有拿这些钱去买豪华汽车、吃山珍海味,而是用这些钱去发展生产、支援贫困地区。

南方某市曾发生一起怪事。两“大款”在一高级饭店吃完饭后,大款甲看大款乙给的小费比自己多,于是就当着他的面撕掉一百元大钞,乙也不甘示弱,撕掉五百元,如此往来,两人搞起了撕钞票大赛。

提问:上面两种现象,哪一种值得我们学习呢?

学生回答:青年农民值得学习,因为他有一个正确的消费观。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新课讲授]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举例(略)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举例(略)

既然我们明确了二者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消费呢?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意义

正确消费观的内容

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举例(略)

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相协调;举例(课本第235页事例)

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倡消费的科学性。

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人民的传家宝。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国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总结、扩展

总结。

扩展。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会不会抑制消费。

布置作业

i.选择题

下列现象中不符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的有

1.中专生买手机

2.中专生用电脑

3.中专生出入高级饭店

4.中专生买名牌衣服

ii.辨析题

生产为社会创造财富,消费消耗财富,因此要发展生产而降低消费。

板书设计

消费的重要性——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教案设计论文篇2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高中语文;语文诗歌;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36-01

1.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高。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高中诗歌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不高。根据目前的高中诗歌教学现状来看,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仍然是灌输式教育,这种方式直接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乏味、枯燥,降低了学习学习的积极性。

1.2 学生探究能力较差。根据目前的高中诗歌教学现状来看,很少有学生会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大多数学生比较依赖辅导书和老师,学生极度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1.3 很难实现因材施教。在课堂上老师除了完成每天的教学任务,有时还会处理一些课堂的突发事件,因此一堂课中,老师的任务十分繁重。一般情况下,只能勉强将计划的任务完成,很难再有时间去照顾个别同学,长期下来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同学,会积累越来越的问题。

1.4 协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应用不多。根据目前的高中诗歌教学来看,协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应用不多。基本上一堂课老师会占据五分之四的时间讲解知识点,将主观的知识硬性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生很少能发表自己的讲解。

2.混合式学习理论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设计

就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设计而言,一方面要求教师要设计与开发诗歌课程。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诗歌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发挥自身主体地位。

2.1 系统性原则。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需要从教学方式、教学结构等几个因素出发,系统全面的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作用。并且实现各个因素之间的优势互补,使他们各自发挥自身的作用,进而提高高中诗歌教学质量。

2.2 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知识的主动获得者,因此在高中诗歌教学中,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出发,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在高中诗歌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活动的平台,给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空间,教师则在课堂中起着引导和督促的作用。

2.3 参与性原则。在高中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即整个学习过程要由学生自己完成。在高中诗歌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使学生可以亲自体验学习,进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3.混合式学习理论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案例分析

《短歌行》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知识类型:概念性、事实性知识。

对教材的分析:高中诗歌《短歌行》,其作者是曹操。诗歌所表达的意思是曹操希望能够有贤能之任,助自己实现宏图大愿。

对学生的分析:高中生时期的学生,内心对任何事物都有着极强的好奇心理。因此老师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适当对他们进行引导。让学生首先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而理解诗人内心的雄图大志。

教学目标:通过诗歌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诗歌中描绘的意境;使学生掌握诗歌中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以用于以后的文章创作中;使学生能够体会诗人内心的雄图大志,进而产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内心的雄图大志;理解诗歌中作者内心的政治情怀。

课前准备:老师安排学生在课下收集有关诗人的资料和故事;通过网络方式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感受诗人创作诗歌时内心的情怀。

安排课时:一课时(五十分钟)

教学方式:课堂讲解(学生阅读、老师讲解、学生之间交流、解决问题);教学媒体的运用(选择适合诗歌朗诵的音频文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视频资料)。

案例分析:《短歌行》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音频播放进行朗读、观看幻灯片解决讲解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吸引了学生学习诗歌的注意力;学生通过对幻灯片的观看,非常直观的了解了诗歌的知识点;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充分激发了学习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圆满的完成了诗歌《短歌行》的教学任务。

教案设计论文篇3

①提出问题

A.能够独立提出问题,且问题具有进行科学探究的价值;B.能在老师同学协助下提出适合进行科学探究的问题;C.能够提出问题,但问题没有太大科学探究的价值。

②问题猜想与探究结果的符合程度

A.完全符合;B.不完全符合;C.不是很符合。

③实验过程

A.实验方案新颖,能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能如实记录数据,能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处理;B.能够制定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基本正确,数据记录基本符合要求,能够分析处理数据;C.实验方案不成熟,实验操作不熟练,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粗心大意。④科学探究方法A.完全掌握;B.基本掌握;C.没有掌握。【评价标准】将四项的分加起来,A为5分,B为3分,C为2分。总分>15分,为优;11分≤总分≤15分,为良;8分≤总分<11分,为差。

(2)小组评价

①参与热情

A.积极配合分工,认真完成任务,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建议;B.服从工作分配,完成任务,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C.在组员的提醒督促下基本完成任务,但不肯参加小组讨论。

②学习态度

A.善于动脑,提出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B.能在组员提示下或借助辅导书解决问题;C.不善于动脑,遇到问题总想依赖别人。

③合作意识

A.协调分工,坚持原则,尊重他人,善于与组员交流;B.能接受他人提出的合作要求,并完成自己的任务,不善于交流;C.只是完成分配的任务,不愿多做,也不愿和小组交流。【评价标准】将三项的分加起来,A为8分,B为6分,C为4分。总分>20分,为优;14分≤总分≤20分,为良;12分≤总分<14分,为差。

(3)教师评价

①提出问题

A.能认真思考,能提出适合探究的问题;B.能在老师的启发下提出问题;C.提出的问题不具有科学探究价值。

②猜想与假设

A.能对问题的解决方式与实验结果提出合理的假设;B.对问题的解决方式提出假设,但不能合理预测实验结果;C.对问题解决方式的假设与实验结果的预测不合理。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A.能制定合理的探究计划,设计的探究方案新颖,能有目的地选择探究活动所需的器材;B.能在老师或组员的帮助下制定探究计划,设计探究过程,选择探究活动所需要的器材;C.照搬别人的探究计划与探究过程,不能合理选择探究活动所需要的器材。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A.能按器材说明书进行操作,多次反复测量如实地记录实验数据;B.实验操作基本正确,数据记录基本符合要求,但实验做得不够精确;C.实验操作不熟练,记录数据不够完整,有时会编造数据。

⑤分析与论证

A.能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能够正确解释与描述探究的结果;B.能够分析处理数据得出结论,能基本解释和描述实验结果;C.误差较大,实验的结果有些牵强,不能正确解释与描述实验结果。

⑥评估

A.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问题,不断改进探究方案,能写出详细的探究报告;B.能发现一些新问题,但不能及时改进方案,探究报告不够详细;C.很少发现新问题,探究方案改进不足,探究报告写得太过简单。

⑦交流与合作

A.在小组合作探究时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发挥团队精神;B.基本上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能接受他人的合作要求,能听取他人的意见;C.不愿和他人合作与交流,固执己见。【评价标准】将七项的分加起来,A为8分,B为6分,C为4分。总分>48分,为优;40分≤总分≤48分,为良;28分≤总分<40分,为差。

(4)综合评定

教案设计论文篇4

关键词:室内设计;操作教学;设计理论

在实际室内设计教学中,设计理论教学始终是个教学中的难点,不仅学生不感兴趣,教师也觉得吃力不讨好。传统认知中,许多教师与学生都把设计看成动手能力很强的行业,千说万说不如动手制作,实际上造成我们室内设计水平无法突破的局面。室内设计涉及范围很广,我们大体把它分为硬装和软装、技术与艺术等几部分。室内设计课程要讲述的理论知识点无疑是非常丰富与广阔的,一种行业的规律与特点的理论总结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与迫切的。学生愿意听还是不愿意听,听得懂还是听不懂,效果好还是效果不好,取决于室内设计理论能否联系实际,课程能否围绕实际的设计案例进行。同时,还要分析如何对设计案例进行讲解,传统的室内设计教学一般是以室内效果图片资料加理论分析与总结的方式,但显然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首先我们要知道高职设计类学生的基本情况:第一,进入门槛低,文化基础较弱,审美观念淡薄。第二,文理兼收,抽象思维不适应,理解与悟性迟钝。第三,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毅力与持续性。第四,好奇、新鲜,追求即学即用的实用主义,不注重设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其次是我们室内设计专业目前的市场教材情况:第一,过于注重室内设计专业理论知识的章节性介绍,形式呆板,套路陈旧。第二,设计理论概念笼统、琐碎、繁杂,云山雾海,往往让人不知所云。第三,设计理论所配参考图片不严谨,不具有代表性,甚至牛头不对马嘴,往往让人产生歧义。第四,针对性的设计练习缺乏,理论与实践难以统一,容易学了就忘。第五,缺乏设计理论的案例动态演示过程介绍,理论处于全静态的状态,难以唤起学习热情。再次是我们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状态:第一,教师过于强调设计专业和其他学科的差异性,过于强调教师的教学个性及与学生的师徒相授关系,教学仍处于散漫的教学状态中。第二,轻视室内设计理论教学,理论教学简单、草率不严谨,教学流于形式,迷信专业学习中的自我悟性。第三,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过于注重课堂设计练习,学生为练习而练习,效果缓慢,学习积极性不高。通过对学生学习心理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对通过技术手段所达到的结果充满好奇,并对于环环相扣的渐进式效果分解过程讲解有着浓厚的兴趣。综合以上现实情况,迫使我们改变以往的就理论讲理论的板书模式,或理论加案例图片多媒体讲解的简单模式。室内设计理论讲述必须进入一切以高职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为中心的案例软件操作讲解模式中,让学生始终在虚拟空间练习与操作中去体会室内设计理论的直观与形象。设计理论讲解模式有两种形式,一个是以教师案例操作讲解模式,一个是以学生案例操作练习模式,两种形式互为补充,互为整体。毎一个理论知识点讲解完毕,学生立即练习感受,当场理解、当场消化。

教师案例讲解操作模式的几个特点:第一,教师的理论讲述以一个实际或虚拟室内设计案例为讲述形式,要求案例吻合室内设计理论知识点,并且要有典型与针对性,并适应学生的理解能力。第二,教师的理论讲述必须是一个完整的设计案例创建与制作过程,每一过程步骤都清晰明白地展示给学生,事实上对过程的了解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设计中的实际运用。第三,教师的理论讲述必须和教师的设计案例效果制作相结合,边讲边作,理论联系实际,清晰易懂,并适时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理论认识。第四,教师的理论讲述为段落式讲述,每次理论课程分为若干个知识点,每一理论知识点讲述之间留下一段学生的练习时间,练习时间根据理论知识点和软件操作的难易来决定。学生案例理论操作练习模式的几个特点:第一,学生案例理论练习以课堂电脑绘图软件操作为主要形式,方便、快捷,便于修改,以实际的设计工作状态和设计工作手段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二,学生案例理论练习以教师操作示范内容为主要学习内容,加深印象、巩固所学内容。适当让学生思考不同的形式变化,锻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举一反三的能力。第三,学生案例理论练习必须要有充足的图形素材,除了学生自己准备以外,教师还要提供一些素材文件给学生练习使用。第四,学生案例理论练习过程必须要得到教师的关注、提醒、辅导和点评,并对理论知识之外的软件操作技巧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室内设计教、学、作一体化模式的核心就是操作教学,不仅学生要操作练习,教师也要在操作演示中讲解设计理论的精髓,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教师必须掌握与精通主要的二维与三维绘图软件。从CAD工程图纸的制作到二维导入3DMAX或SketchUP建模、材质、渲染,再到后期PS的处理。任何脱离设计工作实际过程的理论讲解都缺乏生动性,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与关注。第二,教师必须提前准备好一些素材或制作好室内案例原始图纸与模型,避免时间耗费在基本形体的制作中,快速、高效,始终抓住室内设计理论讲解的主线。弄清主次关系,才能使绘图软件成为剖析与讲解室内设计理论的一个很好的工具。第三,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好案例理论教学的整体框架结构,处理好案例设计与案例设计理论的逻辑关系,设计好每次案例设计理论的重点与难点,从整体到局部,由简入繁、由浅入深,清晰易懂。室内设计案例操作理论教学模式的优点:第一,设计理论不再抽象而变得具体、生动,不再琐碎而变得整体、深刻。解决设计理论长期简单、机械讲述的传统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第二,学生始终沉浸在真实或虚拟的空间环境中,充满好奇与探索,激发了主动学习的欲望,提升了学习热情与氛围。第三,操作练习不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效果表现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明白,好的设计创意必须要有好的效果表达,设计思维与设计表达互为整体,缺一不可。室内设计教学以学生能有效地理解、吸收室内设计知识为中心,研究市场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和新时期高职学生特点,结合教育心理学,创造行之有效、化繁为简、形象生动的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案例操作模式以学生直观、明白的操作过程为教学基本框架,既吻合室内设计的动手能力特征,又赋予设计理论在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夏万爽,欧亚丽.室内设计基础与实务[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教案设计论文篇5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案例教学;教学设计

一、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对计算机文化有一定程序性的认识;二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对常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能够熟练操作;三是让学生掌握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提取、分析和,让学生毕业时能够胜任信息化社会的基本工作要求。

二、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1.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章节的教学目标,以案例为主线,首先呈现教学案例,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再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来进一步剖析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实践,对教学内容深入了解;最后可以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心得或者小组讨论得出总结,和教师共同对案例进行总结,掌握教学内容。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主要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因此针对三种不同能力,在教学设计时有所区别。

(1)夯实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理论。在教学设计时可采用案例呈现——案例讨论——案例分析——案例总结的方式。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都会疑惑: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有什么用?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通过呈现理论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案例,让学生明白基础理论知识的作用。如在学习“计算机基本组成”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进行案例呈现——“不同的软、硬件配置对于计算机使用的影响”。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如分析计算机分成哪些部分?主要的计算机硬件有哪些?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软件有哪些,各自的作用有何不同?最后通过案例总结,归纳出计算机基本组成的所有理论知识。

(2)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在教学设计时采用案例呈现——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例讲解)——案例实践——实例总结的形式组织教学。在每个章节呈现案例时,展示利用相应软件制作的综合作品,教师对操作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分析完成作品中所使用的操作技术有哪些。学生进行案例实践过程中也可分组,由小组长(基础相对较好的同学担任)指导全组同学进行操作,教师对组长也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指导。在学生完成案例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管理,对普遍出现的问题可进行集中讲解和辅导。最后抽检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

(3)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这部分内容有些是纯理论的,有些是理论加实践的,教师可根据实验情况进行教学。如“网络信息安全”这章节内容,在案例呈现中可播放目前由于网络应用中出现的网银信息被盗、电脑信息通过网络泄露或手机上网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视频,激发学生进一步提出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网络信息不安全问题,组织学生针对不同的问题分析讨论,如出现的原因、如何避免,最后归纳网络信息安全包括的领域以及相关理论和操作要求。案例教学法是目前教育界普遍使用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把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一定要注意对整个教学环节中的细节进行个性化设计,既要注重优秀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提升,也要注重全体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养,让所有大学生通过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都能成为信息化社会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石敏力.计算机基础案例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教案设计论文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网页设计教学;应用研究

前言: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社会对于信息技术型人才需要越来越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需求,只有引入新型教学法与新型教学理论才能培养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而案例式教学法以具体案例分析为主,以学生为主体,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网页设计与网页制作能力,是网页设计教学中可以应用L试的一种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概述

案例式教学法在19世纪末期由美国哈弗大学兰德尔教授提出,是一种建立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其以“抛锚式教学”为原型,让学生从真实的案例和事件出发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更加直观的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体验,因此案例式教学法又被称之为“实例式教学法”以及“基于问题教学法”。通常情况下,案例式教学法可以分为两种,即案例讲解法和案例分析法,首先案例讲解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一些针对性很强的案例,教师放弃以往的逻辑性讲解,采用案例直切主题。而案例分析法又被称之为“案例讨论法”在这一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课程参与性,以讨论或者分析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1]。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案例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应用案例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各有不同,如在网络设计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就是进行典型网站设计,让学生对典型网站进行分析规划点评,从而进行创造设计。第二案例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有所不同,案例教学法强调的是案例、理论、案例这一过程,既以案例为出发点又以案例为落脚点,这样学生既可以实现理论知识的提升,也可以实现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这就是案例式教学的特点。

2案例教学法在网页设计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案例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概念,在网页设计教学中应用案例式教学法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首先网页设计教学注重的就是学生的实践操作,以及各种计算机技术的熟练应用,如Photoshop图片制作、Fals、Dreamweaver等小型网站开发,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计算机技术有很多,由此可以看出网页设计教学是一门操作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的学科,为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定会产生各种困难,但若是采用案例式教学法通过一些特殊的网页与案例进行讲解,学生就可以更加直观的去理解这些概念,这就攻克了以往教学中的难题[2]。其次应用案例式教学法可以更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案例教学活动中,学生与教师占有者同等的教学分量,体现出了“教”与“学”的平衡,学生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通过案例抒发自己的意见,这从某种程度上是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所以学生有了更多展示自己的空间,这就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最后案例式教学法打破了以往有条不紊的教学组织模式,整个教学更加突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3案例教学法在网页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合理选取案例内容,发挥案例教学价值

在应用案例式教学法进行网页设计教学时,教师能够选择合理的案例内容,是发挥案例式教学法应用价值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关键。为此笔者认为教师在选择案例内容时,必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首先要具有真实性原则,教师选用的教学案例最好是实际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案例,切记不可使用华而不实的虚拟案例,同时案例的选择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普遍性,能够让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给予自身启迪和收获,如京东、聚美优品的网页设计就是符合以上几点原则的案例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3]。其次要具有关联性,也就是案例内容与学生训练的课程知识具有关联,例如在学习“网页标题栏设计”这节课程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百度网页标题栏,腾讯网页标题栏作为案例,向学生讲解网页标题栏的设计样式与方法,从而达到预期的培训目标,实现良好的培训效果。最后选取的案例内容要具有实时性,网页设计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如果不能让学生时刻学习最新的知识,学生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选择的案例内容也是如此,必须要将现在最新的网页案例与设计方法传授给学生,才能让学生时刻保持创新思维。

3.2明确案例教学步骤,养成思维习惯

通过上文的介绍可以知道,案例式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有着本质的不同,案例式教学法强调案例、理论、案例这一过程,以案例出发又以案例落脚,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很强的严谨性和协调性,因此教师在应用案例式教学法进行网页设计教学时,必须要明确案例教学步骤,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才能为学生良好的网页设计学习思维习惯,具体而言,在进行案例式教学时,整个教学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案例选择、学生收集资料、小组讨论、案例评析,案例教学组织贯穿一条主线,即发生了何种问题、问题因何而起、问题如何解决、日后采取何种对策,这就是案例式教学的实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确案例式教学的这四个步骤,才能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网页设计能力。

3.3注重学生讨论分析,加深知识认知

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谈论为线索,通过学生自身对案例的分析,加深知识认知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分组谈论是案例式教学法应用的一个核心环节,为此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发表意见的机会,并且摇要将案例问题面向全体,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同时由于网页设计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因此教师无法对知识进行逐一解释,为此在进行案例点拨时,教师可以采用聚焦式的启发方式,对案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点拨谈论,然后选派小组代表提出本组的解决策略,其他学生倾听发言者讲解,最后教师在进行适当的补充说明,通过这样的案例式教学训练,不但可以为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

总结:

在网页设计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案例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的正是学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案例式教学法与网页设计教学十分契合,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案例式教学法的运用。

参考文献:

[1]黄丹丹.网页设计教学中激发中职生的创造潜能[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01)

教案设计论文篇7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案例教学 实践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15-02

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科学等为一体的一门交叉性学科。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它为采集、存储、查询、空间分析、表达、输出和应用空间数据提供了技术方法[1]。GIS专业开设“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已掌握的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利用 GIS工具,主要是GIS软件, 解决与本专业相关的经济、社会、文化等与空间信息相关的问题[2]。各大高校的教学方案中虽然开设了大量的GIS实践课程,往往由于教学方法不合理、教学内容没有很好的衔接或者实验实施不足等原因,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为适应GIS学科发展需要,提高GIS人才培养质量,GIS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教学方法设计的研究对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中的不足,本文从GIS课程的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把GIS知识点和实际问题相互结合,在GIS课程实践教学中引入基于网络平台的软件案例教学法[3]。

1.案例设计与规划

案例的设计结合了GIS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以GIS的功能为主线、辅以GIS原理的各个知识点[4]。基本案例和综合案例组成了整个实践课程的案例库,每个案例不仅具有完善的功能,能够覆盖重要知识点,并以实际应用为目标,便于学生理解和操作。

根据课程内容,按照GIS基本功能、涉及的GIS原理知识点、基本案例和综合案例的顺序,由浅入深、从基本到综合的原则,建立了涵盖GIS课程理论体系的教学模式。GIS基本功能包括:GIS的概述、数据获取、数据存储、数据查询、数据分析、数据表达、数据输出。首先设计地图与属性信息交互的案例从宏观上了解GIS;在地图数字化理论基础上,设计地图投影等案例;在数据结构和数据编辑理论的基础上,设计要素编辑等案例;在空间数据库理论的基础上,设计要素闪烁等案例;在空间数据分析理论的基础上,设计缓冲区分析等案例;在空间数据可视化表达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专题图制作等案例;在地图输出理论的基础上,设计图幅整饰等案例。基本案例设计界面如图1。

综合案例是以实际问题为驱动,涵盖了基本案例以及GIS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GIS软件操作基础,包括:自动拓扑造区、最短路径分析等案例。综合案例的设计一方面可以对GIS理论知识点的巩固,另一方面可以模拟实际工作过程中GIS软件的操作流程。以实验室选址为例说明。首先,根据需求分析,将实验所用的数据利用MapGIS Server Manager到软件案例教学平台上,涉及多源地图加载、地图基本操作等基本案例;在充分考虑影响实验室选址的因素的基础上,利用缓冲区分析功能确定河流等因素所影响的范围,涉及缓冲区分析案例;利用叠加分析功能进行相减、相交等操作,涉及叠加分析案例;利用查询分析功能查询满足条件的候选地址,涉及查询分析案例;最后根据缓冲区分析结果,结合土地的预计价格,利用地图制图功能将合适的候选地址突出显示出来,涉及地图输出案例。

案例的设计通过“总-分-总”式过程实现,即首先使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形成总体概念和基本理解; 然后使学生熟练掌握GIS的基本案例,具备各单项GIS软件操作的应用能力;最后能够对GIS综合案例灵活运用,针对具体问题制定出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些案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GIS软件的效率,而且还能引发他们对应用GIS理论、技术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考。各个GIS功能、知识点、基本案例、综合案例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图2。

2.案例教学平台构建

软件案例教学平台主要通过建设网站实现,在主页内实现教学案例、相关软件、参考书目等资源的上传和更新[5]。该平台是以国产GIS软件MapGIS的应用实训为基础,从辅助资料、案例资源、实验教学、综合测评、网上交流5个模块为师生提供了开放式的学习交流平台。平台构成如图3。

在软件案例教学平台设计中,各个模块相辅相成。1)辅助资料模块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2)案例资源模块整合了大量的GIS案例,将案例设计为基本案例、综合案例,以满足分层次教学的需要。根据GIS的功能和实践课程的内容,将GIS的基本功能分解制作成若干个基本案例;综合案例是把GIS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融合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种类多样的基本案例资源。3)在各种辅助资料的帮助下,学生对案例的实现过程进行研究探索,通过教师的讲解对案例所涉及的GIS理论作进一步的了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软件的功能和特性。学生可以通过该模块进行自动演播模式学习,让学生在每个操作步骤都可以自助得到指导。4)通过综合测评模块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进度。5)网上交流模块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提供了便利。教师对学生的在线咨询、留言等疑难问题进行反馈,学生之间可以针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和学习。另外,通过该模块组织学生以不记名形式进行评教,根据评教数据分析结果,对课程做出相应的调整,提高教学效率,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

软件案例教学平台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不仅可以从课堂上获取教师讲解的知识,而且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获得全面详细的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6]。

3.案例教学实施与考核

GIS软件案例教学的主要目标有:理解并掌握GIS的基本原理,熟悉GIS软件的结构、功能、熟练掌握GIS软件的操作方法,达到知识向能力的熟练转化[7]。本文利用软件案例教学平台,应用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开展案例教学;按照“准备-实施-调查-结束”循环迭代的过程进行教学实践;采用“分散的、阶段式”的考核方式进行教学评估。

3.1案例的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紧密结合案例实施教学过程。按照“准备-实施-调查-结束”循环迭代的过程进行软件案例的实施,其具体流程如图4。

在准备阶段由教师通过讲解GIS理论逐渐引入基本案例以及综合案例所应用的知识点,让学生对GIS原理、知识点有整体的认识。

在实施阶段根据教学目标,教师通过案例讲解对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学习重点进行介绍,使学生理解教学目标,逐步接受教学情境。然后由教师辅导学生开展案例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基本案例的实训,教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改造拓宽案例。最后教师将综合案例分析分解为多个基本案例后,学生在若干个子问题模式下,由教师引导,逐步完成整个综合案例的实训。

在调查阶段学生对案例实训情况进行总结,教师对学生在案例操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所用的各种解决方案进行总结与归纳,并对学生的实训情况进行评估,及时掌握学生对GIS软件的应用情况。

结束阶段学生对案例的实训情况进行匿名留言,反映案例设计情况,教师根据调查情况发现问题、改进策略,优化案例。

在“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中实施软件案例教学法,可以根据学生课堂实训反映、课后网上讨论等途径获取学生对案例的掌握情况。系列案例的实训可使学生对GIS概念有全面的认识,掌握GIS诸多功能,找到快速学习GIS软件的方法。

3.2案例的考核

传统的一张纸质试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的应用能力,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GIS实践课程的概念多、实践性强的特点,本文采用分散的、阶段式的案例考核方式[8]。

课堂考核方式呈现多样化,包括:1)课堂提交实训成果:将考核评价与课堂案例教学相互融合,按照教学内容和计划,分阶段地考核学生对各个案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综合案例考查:在学期初由教师根据GIS课程实践的内容,布置学生在学期末提交的一个综合案例成果,为了避免抄袭,案例主题、数据、问题设计等尽量不同。这个综合案例将贯穿整个实践课程,不仅杜绝了学生考试突击等情况,也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GIS的能力和案例整合能力。3)优秀作品展示:将优秀的作品在网络平台上展示,不仅是对优秀学生的鼓励,而且能让其他学生有很好的观摩学习机会,共同进步。4)上机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相关概念定义题、简答题、分析题和案例设计题,这种考核方式,既考查了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也强调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无论是课堂提交成果还是贯穿整个学期的综合案例制作的考核方式,都将考核点分散到整个学期中,分阶段的、循序渐进的使学生在实践课程中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这种考核方式既能及时理解学生对软件的掌握情况,又能确保学生在实践课程的每个阶段都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态度。

结束语

本文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GIS课程实践教学中,突出了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的教学思想理念。案例教学平台提供的辅助资料和网上交流模块为案例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通过设计案例库,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GIS理论,把单纯的操作训练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利用GIS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的实施过程中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组织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案例考核充分调动了学生在整个实践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

软件案例教学是以GIS功能为主线,具体问题为驱动,案例实训为重点,交流、考核为辅助。随着基本案例到综合案例的实训,所选案例内容的综合性、软件操作的复杂性逐步增强,可以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将所学知识和技术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改善GIS教学现状,促进学生GIS知识结构的完善,GIS应用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龚健雅.地理信息系统基础[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37-41.

[2]田雨,郑文华,卢秀山, 等. “地理信息系统GIS”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改革[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25(11): 1426-1428.

[3]王志恒,胡卓玮,国巧真. GIS设计与开发课程中的组件式开发案例实现[J]. 测绘科学, 2015, 40(7): 164-168.

[4]刘国栋,王政霞. 案例教学法在GIS原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 矿山测量, 2011(2): 90-92+4.

[5]潘少奇,李亚婷.基于Web2.0的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以地理信息系统概论为例[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5, 38(10): 7-9.

[6]刘民士,郑朝贵,何桂芳. “GIS概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J]. 测绘工程, 2012, 21(2): 77-80.

[7]胡卓玮. 基于案例分析的“组件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设计[J]. 测绘通报, 2013(12): 122-125.

[8]尹淑欣,许楠,文春杰. 基于案例教学的《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考核方法探究与实践 [J]. 现代计算机, 2013(21): 37-39.

作者简介:

孙斌(1959-),男,汉族,湖北武汉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GIS研发与应用,空间数据库。

教案设计论文篇8

关键词:程序设计;案例教学法;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8-31761-02

Teaching Method Exploration for Basic Programming Course Based on Unitary Case

XIE Cong-hua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shu 215500,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study efficiency and teaching effect of basic programming, a new unitary case teaching method is presented. This method elaborates a teaching case for all contents of this course, while emphasize unity, affiliation, applicability and practicability in the theory teaching, class discussion and experiment teaching. Teaching experience shows unitary case teaching method has good effect and is worthy of further researching and extending.

Key words:Programming; Case Teaching method; Theory Teaching; Experiment Teaching.

1 引言

《程序设计基础》是高等教育中计算机必修课程之一,是很多后继专业课程的基础,是高等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程序设计基础》对初学者来说难于理解,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比较差。如何让学生学会读程和编程,引起了很多专家和学者的注意。

目前,已经有很多教师和学者为解决此类问题,提出过较好的方法。刘学[1]提出了上课教学应该点线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肖随贵[2]提出要紧扣“程序=数据结构+算法“的核心,孟佳娜等人[3]提出了以任务驱动改进教学方法的思想。他们这些方法是多年教学的心得,给教学工作者很好的启示。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整体案例教学法。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1)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设计;(2)案例分析与讲解,课堂讨论,得出结论;(3)综合实验进行实战演练。案例教学起源于哈佛大学商学院,它是一种与传统教学的“概念――理论――应用”模式完全相反,采用“案例――理论――概念”模式的教学方法。通俗地讲,案例教学是通过对具体实例的演示、讲解,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本文针对《程序设计基础》的内容特征,提出了整体案例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程序设计基础》的主要内容,灵活应用这些知识点进行动手编程。

2 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设计

《程序设计基础》的基本内容有:程序设计的产生发展过程、语言基础(包括数据类型及其定义)、程序设计的基本语句(赋值语句、输入/输出语句、顺序语句、分支语句、循环语句)、数组的定义和使用、程序的调试、文件的定义与使用和过程与函数的定义与使用。

常量、变量、常用函数等。如果呆板地按这样的顺序教学,学生学习的都是纯理论的知识,内容枯燥乏味,抽象不易记忆,缺乏连贯性,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为《程序设计基础》的所有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了一个学生都很熟悉的案例如图1所示。

案例选择学生熟悉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对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规划和进度安排作一个周密的计划,把《程序设计基础》的知识点都体现在里面。由于学生专业的不同,对计算机知识的要求也不同,存在不同层次的需求。为了满足不同人学习的需要,可以在图1中增加或者减少部分功能。把图1的功能用程序设计语言规范地开发出来,基本上按照书的章节分解模块,便于教学。

图1 基于文件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3 案例分析讲解与课堂讨论

案例设计和开发后,先把案例的整体功能及其与教材的章节关系进行分析和讲解,然后分析和讲解单个模块。根据作者的教学经验,总结经验得出以下几个原则。

3.1 生动具体的生活语言与专业术语结合

对于程序初学者来说,有些专业术语听不懂,比如什么叫内存地址,索引,递归,堆,存储变量的赋值,无法理解变量的作用域和生存周期,更是无法理解参数的地址传递和值传递的区别。在整体案例教学中,结合图1中成绩管理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学习和理解语句语法的用法,采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把枯燥沉默的课堂变得活跃有趣。如程序设计语言中的字符、词语、语句的学习,可以把具体的汉语和英语学习经验来类比抽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学习。又如,对于图1中涉及到的交换和排序等算法,可以通过学生表演展示。两个变量的交换,老师在上课时让三个学生上台表演,一个人手里拿5元钱,另一个人拿10元钱,每人只能用1只手拿一张钱,如何才能把他们的钱互换,如果只要2个同学, 那这个结果是什么?关于排序的不同算法,可以让多名身高不等的学生如何按照算法的思想按照学生身高的升序或降序排队。通过这么形象的表演,学生会理解得非常深刻。

3.2 案例与教材章节的整体性与联系性相结合

首先系统分析一下图1中左右图框的对应关系,让学生有一个整体了解。然后具体分析调用相应的模块实现了什么功能,主要用到的了教程的什么知识点,是如何实现的。最后回到教材对一般的语法和规则应该怎么做。这样的案例法可以让学生不再觉得程序设计的枯燥,知道这些知识将有什么具体的作用,所以很容易接受。

分析和阅读程序模块时,把功能模块细分成块:包括数据的输入块,数据处理块和数据输出块。通过分解模块,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以后按照这样的思路和规范写程序。

整体性还体现在前后不同章节的联系,让学生对几章的内容联系起来看问题,而不是孤立的去学习知识点。为什么有单个变量还要定义一组多个变量的数组? 为什么有了变量和数组还要学习文件,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为什么有了顺序语句、分支语句和循环语句还要定义函数和过程,以及的它们的区别是什么?通过回顾总结这些知识点,引入新课内容,为课程做好承前启后的过度。

3.3 课堂讨论反馈问题和培养创新。

课堂留下一些时间,让学生讨论案例的算法和功能的不足、基本知识点的疑问、教学方法和手段等问题,可以及时反馈给教师,供其修改教学方案和改正存在的教学问题。

课堂讨论中注意灌输一些计算机算法的思想,不只注意一些语言本身的细节,沿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到算法分析的思路进行分析。对案例中实现的功能,讨论如何去改善算法,以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提出自己的设想,进而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是程序设计的重点与难点知识,通过大家积极思考,集体讨论,让老师和同学会有不同的理解。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 整体案例法的《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教学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一是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二是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能力;五是团队合作的能力。基于整体案例法的《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有以下几个建议和方法。

4.1 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实验

首先,通过调试编好的程序,深刻领会教程的知识点。单步调试可以从本质上理解一个程序的执行顺序和程序设计的概念。给学生提供一些经过调式过的规范程序,让其单步跟踪、各种输出语句等理解程序中词语和语法,变量值的变化过程,深刻领会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然后,实现一些比较容易实现的实验,不至于在实验初期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和抵触心理。随后通过加大难度,补充案例中部分模块的一些语句、过程或函数,学生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最后,通过综合实验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

4.2 实验课培养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由于学生都没有编程和调试的经验,所以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中有很多问题是共性问题。同时学生较多,大班有100-150之多,小班也有30-50人之间,而教师人手有限,所以实验课上往往是老师累得忙不过来,而学生的问题没有都得到及时地解决。为此,整体案例法的实验中把5个人分一组,按照“男女搭配,优差结合”的原则组合成一个“整体”。各个层次的学生相互取长补短,一方面大大地减少了问题的人数,另一方面学生帮助解决问题也是一种能力的提高,可以发现自己没有遇到的问题。

组建团队后,细节问题让小组讨论解决,而老师解决一些共性的问题,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实验课的效率。同时,为了完成大实验作业,让小组团队分工协作,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查阅文献的能力,设计出不同的算法的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

4.3 设计综合实验和考试诱导法,提高综合能力

在课程的后期阶段,要逐渐的加大实验难度,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些综合实验,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项目最好结合整体案例法,设计与之相似的、功能比较全的综合实验。通过小组集体设计和分解模块,制定编程的规范,由小组成员协作开发。

考试诱导发可以避免临时突击, 死记硬背, “高分低能”现象,可以有力地督促学生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考试诱导学生更加注重实验课程、编程规范和过程。这门课程的最后成绩包括理论考试和综合实验成绩,各占一半。其中综合实验的分数评定应根据实验报告的设计书、团队协作和组织情况、编程格式规范、编程流程和实验总结各方面,而不是只注重最后的结果。

5 结束语

本文对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提出了一种整体案例教学法,精心设计和编程实现了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案例,涉及到课程的所有知识点内容。从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实验教学等方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学.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有效方法[M]. 全国第五次程序设计语言发展与教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86-188.

[2]肖随贵. 高校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全国第五次程序设计语言发展与教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M]. 2006:189-190.

[3]孟佳娜,胡潇琨,谭征. 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全国第五次程序设计语言发展与教学学术会议论文集[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177-179.

教案设计论文篇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南阳理工学院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专项研究项目(编号:HXKC20161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6-0023-02

案例教学法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创立的对话法,是以案例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以案例预设的问题为主题进行理解、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实现教学目标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目前,案例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法学、医学、材料等多个学科领域的课程教学中,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发酵工厂设计”是南阳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的专业核心课程,典型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学任务是在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理论、工程技能及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工厂工艺设计的能力,结合后续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完成工程师的综合性基本技能的训练。课程内容安排是以设计新建发酵工厂为主线,主要讲授基本建设程序、厂址选择、工厂总平面设计、工艺流程设计、工艺衡算、设备设计与选型、车间布置设计等7个方面内容,其中工艺流程设计、工艺衡算、设备设计与选型、车间布置设计是重难点知识。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①学生已具备了生物工程专业尤其是发酵工程专业方向的理论知识,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薄弱,习惯于设计已大量生产的、工艺成熟的大宗发酵产品的生产工厂,较少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②“发酵工厂设计”的课程内容比较简单、枯燥和刻板,主要介绍设计规范、标准、基本方法和步骤等,但学生难以掌握,实践能力更是不足,表现出“眼高手低”的特点。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发酵工厂设计”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一、课前精选案例

我国是发酵强国,传统发酵工业生产有机酸、氨基酸、酶制剂和多元醇等多种产品。因此,“发酵工厂设计”课程的案例资源十分丰富,教师筛选的案例需要具有以下特点:①目标性。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选择教学案例,学生在对案例中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②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师筛选的案例是源于实际生产,通过案例引导学生重视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注重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③启发性。教师筛选的案例源于实际生产,又要高于实际情况。通过对实际生产的案例进行预设问题,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笔者所在院校地处河南省南阳市,建有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是国家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拥有国内最大的年产80万吨燃料乙醇生产能力,国际上最大的日产50万m3生物天然气工程,是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因此,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筛选的案例都源于学生熟知的实际生产,题目有年产10万吨燃料乙醇的物料衡算、年产10万吨燃料乙醇的蒸煮糖化车间设计、年产20万吨燃料乙醇的发酵车间设计、年产10万m3生物天然气工程的工艺设计等。在这些案例的基础上,预设的问题有小麦秸秆为原料生产纤维素乙醇,酒精—沼气双发酵偶联工艺设计等等,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二、课堂实施案例教学

课堂实施案例教学的基本步骤:导入案例→呈现案例→讨论案例→总结案例。

1. 导入案例

教师首先介绍本次课程与已学知识的关联,教学目标和要求,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安排。然后导入案例,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对案例产生兴趣。另外,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以问题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模式,许多问题被预设在案例中,建立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介绍工艺流程图的教学内容中,导入的案例是10万吨燃料乙醇的蒸煮糖化车间设计,首先介绍蒸煮糖化车间的工艺流程,然后要求学生学习物料平衡图、物料流程图和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三种不同图样,预设的问题是这些图样的异同点。

2. 呈现案例

根据案例形式和教学目标,呈现案例的方法多样。①讲授法。教师通过讲授法,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案例的相关信息和知识,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理解、分析和思考。②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是用文字、视频、动画等信息载体通过计算机处理和控制来表达信息,集成性高、表现力强和信息量大。通过多媒体教学呈现案例,具有生动性和直观性,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③自主学习法。案例可以在课前发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在课前对案例进行预先学习和思考分析。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采用不同学习方法、过程和形式,积极主动地决定自己的学习内容,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补充。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案例呈现方法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酵工厂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案例通常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和自主学习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呈现,教学效果较好。

3. 讨论案例

案例在已建立的问题情境基础上展开讨论,讨论过程一般包括开始讨论、对问题的探讨、设计并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讨论实施策略4个部分,其中寻求解决问题方案和实施策略是讨论重点。在讨论案例的过程中,许多不同甚至对立的意见会被提出、讨论甚至互相否定和争论,教师需要对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预测和准备,保证讨论顺利进行,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最大考验,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一个新的讨论往往始于一个沉默甚至沉闷的气氛,在讨论的开始,学生往往不会轻易发言,需要理清思路和组织语言,所以沉默是学生的一种正常反应。②教师主动创造一个民主、宽松的讨论氛围,要做到不偏不倚,热情倾听和积极维护不同的意见,不要轻易讲解或打断学生发言,让学生能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③教师需要正确把握讨论方向、时间和步骤,讨论时需要围绕着案例的问题进行,不要陷入无休止且毫无意义的辩论中。

4. 总结案例

总结案例是对学生的讨论方式、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提升,通常由教师完成,包括三个主要部分:①肯定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以及讨论的优秀表现,激励同学在讨论中踊跃发言,准确表述自己的独特见解。②合理评述学生在分析案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过程中暴露的缺点,如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思维逻辑能力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缺点,从案例教学中得到启发,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③教师对案例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和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和策略,对方案和策略进行再次调整和完善,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评价案例教学效果

“发酵工厂设计”课程内容相对简单,突出实践性和综合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较差,表现在教学内容刻板、枯燥,课堂氛围不活跃,在后续的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中应用该课程的知识时,学生表现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案例教学法相比较于传统教学法,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显著提高,教学内容源于实际生产,又高于实际情况,更加生动和形象,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达到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雅如.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研究——人教版选修3生物科技专题[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2] 臧东娥.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本科教育中的运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8):156-157.

[3] 伍亚舟,易东,张彦琦等.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 基础医学教育,2011,(7):635-638.

[4] 王晓溪,宋美娟,杨峰等.案例教学法在材料成形工艺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9):110-112.

[5] 吴思方.生物工程工厂设计概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6] 罗虎,周勇,俞建良等.我国传统工业生物发酵产业面临的挑战[J].生物产业技术,2016,(2):12-17.

教案设计论文篇10

关键词:平面设计;案例教学法;实践思考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它以教学案例为对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先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解构,然后通过学生探讨和思考,最终达到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案例教学法符合学生教学活动的认知发展规律,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平面设计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是平面设计业发展的需要。

一、目前平面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部分高校对于平面设计专业教育不够重视

一些大学重视其他专业教学,忽视平面设计专业的教育,因为平面设计是近些年才产生的新兴行业,也属于我们常说的冷门,在就业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所很多院校更重视本校重点专业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在平面设计专业投入的资金和政策不够,导致平面设计专业软硬件皆不足,课程设置不科学,课时设计较短,教师专业水平有限。

2、师资力量薄弱,部分教师专业性较低

部分院校教师队伍不够完善,一些教师专业水平较低,学校对于平面设计教师缺乏专业的培训,一些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甚至个别教师是由其他专业转变而来,教师的专业水准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师资力量薄弱是影响平面设计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教师的自主学习意识有待加强。

3、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手段缺乏,案例教学法应用收效甚微

一些学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手法陈旧,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用一台电脑简单的重复一些基础平面设计软件技巧,这是不能达到网络时代对于平面设计人才的需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不够广泛,案例教学法运用不够深入,不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特征分析

1、师生互动性强,教学过程开放

案例教学法的一个特点是师生互动,平面设计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首先要向学生讲解案例并加以解构,使学生对案例有一种明确认知,第二个环节是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案例中的平面设计方案与技巧进行分析和研究,与教师加强有效互动,有利于快速掌握知识和深入理解知识点,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决定了教学效果的深刻性。

2、学生自主性发挥明显

案例教学法另一个特征是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案例分析时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指出案例中可以借鉴的平面设计知识,如果自己担任该案例平面设计师,自己会从那些角度出发进行方案设计,案例设计的优缺点,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可以直接反驳,有利于学生共同提高和进步。

3、理论探究与实践相结合

案例教学法是从实际出发,将现实生活中的平面设计案例真实、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它强调的是平面设计基础知识的应用,案例教学法从问题入手,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应用于案例解构,这也是实践的一种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在平面设计中的有效实践

1、教师对于案例的选择要慎重,案例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教师选择案例要有针对性,指的是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要时时刻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于案例的针对性要把握好,以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水平和情感需要为依据进行案例教学,案例要贴近学生生活,不能脱离生活。案例还要有实用性,主要指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要能够使学生提升设计能力,将案例中提取的知识和技巧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在未来的设计方案中加入一些自己在案例教学中学到的元素。

2、合理的课程设置与有效的案例教学相结合

当前部分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水平还很有限,造成这种情况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平面设计课程设置不合理、不科学,课时设置较少,解决这一问题学校首先要加大对平面设计专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设备投入,完善课程设置,有效的增加课时,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完善的课程设置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能够提升课堂教育的效果,教师要根据时代要求,合理组织教材学习,但不能完全依照教材顺序学习,要自己组织好学习内容,做好课堂教学设计,讲案例教学法充分运用,那些重点知识更适合用案例教学法去展示,那些不适合,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这对于学生平面设计知识的掌握与吸收是有利的。

3、积极组织案例讨论,调动学生积极性

组织案例讨论的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掉案例中不重要的细节,将那些重点信息集合起来,发现案例中的知识与所学的平面设计知识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将专业知识与案例内容相结合,创设轻松自由的讨论环境,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在宏观上把握学生讨论的大方向,允许不同的声音与见解的存在,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的交流,使学生在轻松地环境中得到知识的巩固,例如做一些优秀广告设计的展示,学生讨论设计方案的利弊,进而提高自己的设计综合能力。4、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案例教学法要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才会焕发突出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将案例设计通过图案、声音、视频等形式形象生动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切身体验到平面设计的魅力,增加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与综合素质。

四、结语

在飞速发展的下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于平面设计人才的需求只增不减,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不可或缺,这有赖于学校有效监督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与手段、专业知识、文化修养和创新能力,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学生可以有效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掌握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奠定基础。

作者:李翠翠 单位:河南省轻工业学校

参考文献:

[1]肖煜辉.案例教学法在coreldraw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5(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