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十篇

时间:2023-04-03 08:29:55

教案

教案篇1

【关键词】教案;变;学案On "teaching plan" change "study case"

【Key words】Lesson plan; Variable; Learn case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古以来,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会学生知识,让学生健康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可近几年来,教师迷惑了。在偏僻的乡镇学校,教学质量在直线下降,与城市的距离更远了。这是为什么呢?

一句话,教学方法落后了。那古老的注入式教学法已不适应当前的形势了。

刘国正先生说:“教学方法要求活。怎样才算得活呢?教学活动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我启你发,而是教与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做到融洽的交流。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也推着教师走,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沐春风,双方都欲罢不能,其乐融融。”作为一名执教多年的语文教师,感到确实如此。语文课要求活,只有把课教活了,才有语文课的高效率。为了把课教活,教者就必须注意在教学中开拓联想,时时点拨,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给学生时间、给学生空间、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去展示、去想象、去飞翔、去创新、去成长。

为此,教案变学案就尤为重要。太谷的“以学定教,学案导学”值得借鉴。

众所周知,教师上课要备课,备课要写教案,这个本来起“备忘录”作用的教案,却被教师私秘化了。教师备课时常常根据教材内容单方面为自己怎么上课进行设计,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学生怎么学,而且教学过程养成了死守教案的习惯,何时把教案上设计的程序演练完毕,这堂课就算完成任务。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苦,教案已经化成捆绑教师手脚的绳索,教案不改,教学活动就没有生气和出路。而“学案”则不同,它是针对学生学习需要,特为学生设计的一种学习方案,它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对学生学什么,怎样学都有明确的要求,上课前要求学生按照“学案”上简明扼要的目标提示、教学要求、学法指导,进行预习和自我检测,这样,学生上课就不是只带着两耳去听课,而是带着问题进课堂,有目的、有计划地去交流和解决问题,教学过程费时少,效果好,学有所得,生动活泼,课堂教学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

“学案”具有两重性:既是学生的“学案”,又是教师的教案,是“教与学合一”的方案,这种方案克服了教师单方向的缺陷,也避免了学生单方面学的不足,它将教与学融为—体,可取得教与学的双赢效果。

1教案变学案,教学的立足点变了

立足于教师的教还是立足于学生的学。传统教学观立足于教师的教,视教师为知识的唯一拥有者,课堂教学不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学案教学立足于学生的学,视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想学、能学、会学,为其一生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学案教学给教师的定位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其职责是让学生自己学,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心,教会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破疑解难。

2教案变学案,备课的角度变了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环节。过去备课是教师单方面备教材、备方法、写教案;学案教学备课是教师、学生双方都备。教师备课不是写教案,而是写学案,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方法去设计,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写学案;学生备课是根据学案设计充分预习,为带着问题到课堂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做准备。由此可见,教师备课的着力点是为学生编写—个有用有效的“学案”,学生备课的着力点是如何用好“学案”;教师把“学案”当作学生过河的桥,给学生攀登知识、发展能力铺路搭桥;学生把“学案”当作攀登知识的阶梯,一步一个台阶,由易到难,由无知到有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由低效学习到高效学习,沿着“学案”设计的目标,到达知识的彼岸。

3教案变学案。上课的支撑点变了

教案篇2

关键词:学案 教案 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主体论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已深入人心,并开始促进教学方式的优化。前一段时间,学校全力推广学案教学模式,要求所有教师改变以往的教案教学模式;并作出了详细的计划、具体的要求和严格的督导方案。说心里话,我作为一名参加工作多年的教师早已习惯了过去那种讲义式的教案教学,让我瞬时改变,还真不适应。但是,随着“普及学案教学模式活动”的开展和推进,我逐渐发现“学案”有着“教案”无法相比的功效。我从抵触到认同,从消极服从到积极推广;我反思自己的转变过程,是什么让我对学案教学模式如此青睐?

一、“学案”比“教案”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案是教师一厢情愿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教案只是“华丽的剧本”。这样一来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热情如何调动,学习潜力怎能激发?

学案一般在上课之前一天左右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学习。它使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有备而来,避免学习的被动和盲目,为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供了前提。

学案教学模式与教案教学模式的内涵不同。前者着眼于教师应该如何教,后者则是侧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学案会促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学生在运用学案遇到困难时会主动去自学课本或请教教师。于是,学习变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在这种动机支配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成就感油然而生,激励学生更主动地学习。

二、“学案”比“教案”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

与教案教学模式相比,学案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有更强的启发性,更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使用学案的主要任务,问题探究能“以问拓思,因问造势”。学生会根据学案要求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在课堂上获得了归纳新知、揭示规律的参与权。从而,学生可以总结重点内容、规律和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脉络。教师的任务只是把易错、易漏、易混的知识点突出讲解,引起学生重视即可。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找到了主动学习的方式,学会了规律发现的方法,享受了独立思考的喜悦。由此获取的知识定比“学来的”理解起来更通透,掌握起来更牢固。

三、“学案”比“教案”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由于学案在上课之前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可以根据学案自主学习,对本节内容有个大体的认识,对本节的基础知识有个初步的掌握,并且学生了解到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这样学生在课堂中有“轻车熟路”的感觉,而且会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和掌握知识要点之中,从而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大部分学生会在课堂内对所学知识消化理解、巩固提高,减轻了课业负担。

教案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案备学;教案备课;真正内涵;实施策略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普及,使得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组织形式层出不穷。这一背景下,“教案备课,学案备学”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那么,“教案备课,学案备学”这一教学组织形式的真正内涵是什么?教师又当通过何种教学策略才能真正做到这两者的交互整合呢?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累积的教学感悟,试就“教案备课,学案备学”这一教学组织形式进行细致的分析与探讨。

一、“教案备课,学案备学”教学组织形式的真正内涵

“教案备课,学案备学”教学组织形式具体包括两个方面:教案以及学案。因此,要想真正把握其内涵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深入剖析与研究。

所谓教案,是指教师以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为主要对象的教学准备方案,只要编写好教案,教师只需在课堂上依次落实就可以。其实质是教师在课前对于真实课堂的虚拟排演。教师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对课堂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预想,因此能有效避免一些突发事件或者情况的出现;但是不少教师习惯于在课堂上完全照抄、照搬教案,对学生实施“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而这无疑严重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水平与能力的发展和进步。

学案,又称导学案,是指教师在综合考虑学生学习基础、认知水平以及实践能力的基础之上,为学生特意编写的自主学习方案。其宗旨在于让学生以“学案”为载体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着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及科学探究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与发展。

虽然教案备课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学案备学有着极大的优势,但是教学过程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决定了不能随意抛弃两者中的任意一方,而必须在有效结合两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之上,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优化教育资源和课堂教学结构。

二、实施“教案备课,学案备学”这一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

“教案备课,学案备学”教学模式的精髓在于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其表现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是实现师生双方平等互动、有效交流、真正提高学生各项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讲,教师要想更好地落实“教案备课,学案备学”这一先进教学理念,必须格外重视这两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入与交互整合,如此方能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相辅相成。

⒈发挥“导学案”备学的积极力量

“导学案”,“导”是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有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预习与探究活动,并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的形式,最终完成导学案上所布置的学习任务与目标,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有据可依。

如在编写司马迁《鸿门宴》这篇课文的导学案中,我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字、词、句等知识点之外,更将几个问题有效融入了其中:

(1)在你看来,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缺乏谋略和视野,不具备政治家的基本素质?还是有着远大抱负和理想,不屑于视刘邦为敌人?并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2)如果你是项羽,你心目中处理刘邦最理想的方式是什么?请大胆发挥想象,为历史故事编写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

之后,我便要求学生自主预习并与小组其他成员共同探讨和交流。如此一来,既真正尊重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进行了显著的培养与锻炼,真正发挥了“学案备学”的积极力量。

2.尽量避免“教案备课”的弊端,最大限度上发挥其优势作用

提倡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放弃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职责。相反,更应要求教师牢牢掌握自主学习活动的大致方向及最终任务。而这,显然离不开教师的“教案备课”。因此,我个人认为,教师要想实现“教案备课”与“学案备学”的有效结合,除了要尽量避免“教案备课”存在的明显缺陷之外,更要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力量与作用。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从中体会与收获学习带来的愉悦感受与无限乐趣。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上仅为我个人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关于学案备学与教案备课交互整合的几点粗浅认识,希望能为广大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灵活运用“教案备课,学案备学”这一教学模式提供些许实质性的指导与帮助,从而最大限度上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切实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以及质量。

参考文献:

[1]谢良.新课程下整合“教案、学案”的语文教学实践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08(04).

教案篇4

《有教无类》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选修课本《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第六课,本篇课文为选读材料,意在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能够把握材料即可。

经过本月的名著阅读《论语》,学生们已对孔子的生平有了详细的了解,收集和整理了不少孔子的教育理论语录,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加之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其中包含了一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所以学生可结合自己学习经验去理解与感悟孔子教育理念的博大精神。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学习和掌握本文的重要词汇,如语、进、退、罔、殆。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论语》原典阅读,收集有关孔子教育理念的资料,引导学生掌握孔子的相关教育理念(包括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在探讨后人“尊孔”之原因,及孔子的教育理念从何而来之时,拓宽学生们的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弘扬儒家“仁”之思想,学习并传承孔子那种敢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

3、【教学重点】

通过《论语》原典阅读,收集有关孔子教育理念的资料,引导学生掌握孔子的相关教育理念。

4、【教学难点】

在探讨后人“尊孔”之原因,及孔子的教育理念从何而来之时,拓宽学生们的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弘扬儒家“仁”之思想,学习并传承孔子那种敢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

5、【教法分析】

(1)制作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2)点拨法。

6、【学法指导】

(1)名著阅读。了解孔子的生平,尤其是创办私学的目的与实践过程,收集整理有关孔子教育理念的语录

(2)预习法。在理清和掌握本课重要词汇的基础上,结合导学案预习课文。

(3)诵读法。诵读课文,理清各则语录的内容,把握孔子教学理念的相关内容。

教案篇5

一、坚持主体性原则,放手让学生感知课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学生自主学习不仅会给学习活动提供动力,调控学习的方向和过程,而且会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应坚持主体性原则,放手让学生感知课文,即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创设自由的思维活动空间,设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发展自我,开拓创新。如在导入教学《社戏》一文中,我问学生:“大家看过戏没有?”学生都说看过。我因势利导:“当演员演戏十分投入,观众们也非常热情时,演员和观众会从哪些表现中传递出信息?”在学生自读感知课文内容后,我请了一些同学来介绍社戏精彩的表演、观众们的反应,以及看戏途中景象描写的作用,并让大家评一评谁说得好。这样,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主动执着地去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索,并有创造性地转述课文,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形象思维能力。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大胆质疑,放胆给学生一个自由空间

学贵有疑,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学生质疑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学生围绕课文提问,正是他们阅读的开始。例如,在教学《小橘灯》一文时,我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鼓励学生提问。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有难懂的词语、句子;有关于深入理解课文的,如“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这第一次的相貌、衣着描写,传递出小姑娘的哪些信息?文末连续出现“好了”,是不是有重复了?从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问题,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探求意识。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决不可拘泥于固定的教学模式,而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灵活多变的课堂结构——有讲读式的新授课,有问答式的讨论课,有争鸣式的辩论课,有艺术型的欣赏课,有涉猎型的阅读课等,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大胆质疑。

三、师生共同商定教学目标,创设开放式的语文阅读教学环境

只有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才能让全体学生达到自觉与、主动感悟的境界,才能让学生主动地“接触”语文。我认为要让学生接触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该由师生共同商定。例如,在教学《散步》一文时,我整理了学生质疑的问题,将与课文相关接近教学目标的问题列出,确定为教学目标:1、文章以“散步”为线索,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对材料进行了精心取舍,作者主要写了哪些事?2、文章四、五段一段描写春天的景色,一段写孩子的新发现,这与散步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3、文章为什么要在这次散步中设置一个选择走大路小路的矛盾?作者为什么用了大段的心理描写?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享彼此的经验和体验

教案篇6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优点 基本环节

案例教学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采用的“问答式”教学法可以看做是案例教学的雏形。案例教学法最先运用于法学界和医学界,其后运用于管理学界,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运用于教育界。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讲授法相对立的。具体来说,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专业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进入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结合点和相互的联系。案例教学法着眼点在于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的主要优点如下。

1.能让学生得到内化了的知识,并逐步掌握疑难问题的处理。实际上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使学生从经验与活动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这些知识、才干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逐渐成为学生知识与才能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原有的知识、能力加以整合。

2.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与交流技能,充分展示自身能力及增加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有较大的自,他们的讨论与交流是教学过程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老师主要起主导作用。

3.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能从所处场景出发场景出发,分析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出并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案,为未来走上积累了工作经验,培养了处理能力。

4.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两难问题,培养反思意识与能力。学生从书本上了解到的有关内容,常常以“分析”的面目出现,难以有切身的体会,案例就把“两难”状况真实地反映出来了。

5.案例作为沟通现实世界与学习世界的桥梁,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即使是结构性较强的知识,运用案例教学法,也可使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和运用,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兴趣。

二、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推广较晚。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教育教学模式主要是应试教育模式,其主要表现为脱离实际的教条式的学科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在这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中,案例教学是没有地位的。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案例教学法的功效已渐渐被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高职院校认同。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环节包括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

1.课前准备

分为教师的准备和学生的准备。教师的准备主要是指课程设计方面的,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只有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教学材料才能有机地组合起来,确定目标以后,再进行案例的选择。一般来说,教师首先要注意到不同的案例形式,然后从中选出与教学目标相应的案例来。比如,案例中包括说明性案例、历史案例、诊断性案例、决策案例,等等。教师在头脑中要有关于各种各样案例的概念框架,并掌握运用不同案例的方法。另外,就课堂本身而言,教师的准备主要包括内容的掌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的组织。学生的准备大致可分为个人分析和小组讨论。个人分析要求学生对案例进行仔细的阅读与思考;小组讨论是学生准备阶段的第二种水平,是学生准备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小组讨论提出的种种认识,常常超越个人的局限。由于集中了集体的智慧,在讨论中会涉及案例中各种问题与认识,使课前准备更有效。

2.课堂教学过程

包括课前准备、案例讨论前的“热身”、案例讨论和结论。这里的课前准备主要是指不迟到,不占用课堂时间做课前的准备工作,比如可以按照案例要求重新布置课桌椅,准备提示板或其他设备,也可以和其他学生进行交谈,了解班级状况,了解学生对案例的准备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等。

案例讨论前的“热身”是指教师一上课并不是马上投入教学,而是运用与学生打招呼、讲故事、介绍本次课的安排或用其他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热身活动一般可分为宣布上课、讨论事先布置的阅读材料和案例引入三部分。

典型的案例讨论一般讨论以下类似问题:

(1)案例中的疑难问题是什么?

(2)哪些信息至关重要?

(3)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

(4)作出决策的标准是什么?

(5)什么样的决策是最适宜的?

(6)应制订怎样的实施计划?

(7)什么时候将计划付诸行动及如何付诸?

(8)如何进行整体评价?

在许多案例讨论中,核心是解决案例中所包含的疑难问题或是作出具体的决定,所以案例讨论又可分为四个阶段:开始;讨论疑难问题;提供备择方案;讨论如何实施。

结论阶段就是通过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做准备。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作总结,也可以由教师自己作总结,说明案例中的关键点及该案例讨论中发现的长处和存在的不足,让学生课后进行思考。

3.教学的评价与反馈

教案篇7

作者:余红伟 魏徴 李瑜 王源升 单位:海军工程大学 四川大学

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实践

第一个案例提出问题,通过演示实验揭示腐蚀现象发生的本质和原理,然后让学生分析、解决第二个案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一:18世纪,英国皇家海军为了解决木质舰船船体附着生长海生物问题,特意建造了“阿拉姆”号驱逐舰。将铜皮用铁质铆钉包覆在船壳外,很好地解决了海生物附着问题,大大提高了舰艇航速。遗憾的是,“阿拉姆”号下海航行不久,铜皮大面积脱落,舰船几乎解体,完全丧失战斗力!问题1:“阿拉姆”号驱逐舰为什么会解体?分析:“阿拉姆”号驱逐舰与其他舰艇相比有哪些异同?回答:相同点是均为木质舰艇,均以铁质铆钉固定。不同点是“阿拉姆”号驱逐舰外面包覆铜皮,用铁质铆钉固定。问题2:是否是因为“阿拉姆”号驱逐舰外面包覆铜皮用铁质铆钉固定,也就是铁钉和铜皮紧密接触导致舰艇解体呢?可以通过实验模拟“阿拉姆”号舰艇在海水中的情况。模拟实验一:将生活中常用的铁钉穿过一块10mm×10mm×1mm的铜皮,之后放置于海水中,海水中滴加酚酞和赤血盐溶液。实验现象:大约放置30min后,铁钉周围出现了蓝色沉淀,铜皮周围出现了红色。现象解释:利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很容易就可以判断,铁钉周围出现了蓝色沉淀,说明有Fe2+生成,也就是铁钉被腐蚀了。铜皮周围出现红色,说明有OH-生成。初步结论:铁钉与铜皮在海水这个电解质中接触,铁是比较活泼的、电极电势较低金属,被腐蚀了。那么,是否铁与其他金属在电解质中接触时都被腐蚀呢?问题3:铁与其他金属在电解质中接触时哪种金属被腐蚀呢?模拟实验二:将生活中常用的铁钉穿过一块10mm×10mm×1mm的锌皮,之后放置于海水中,海水中滴加酚酞和赤血盐溶液。实验现象:大约放置30min后,铁钉周围出现了红色,溶液中没有蓝色沉淀出现。现象解释:利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可以判断,铁钉周围未出现蓝色沉淀,说明没有Fe2+生成,也就是铁钉未被腐蚀。铁钉周围出现红色,说明有OH-生成。初步结论:铁钉与锌皮在海水这个电解质中接触,锌是比较活泼的、电极电势较低金属,被腐蚀了。铁没有被腐蚀。结论:通过两个模拟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两种不同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接触时会形成腐蚀电池,也就是异种金属接触腐蚀电池。较活泼的金属、电极电势较低的金属被腐蚀,做腐蚀电池的阳极。案例二:格林太太是一位漂亮、富有、开朗的女人,当她开怀大笑的时候,人们发现她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中有两颗假牙。其中一颗是黄金的,这是她富有的标志;另外一颗是不锈钢的,这是一次车祸给她留下的印记。格林太太镶上不锈钢牙齿后经常头疼、失眠、心情烦躁,医生想尽办法也无济于事,格林太太的病情没有丝毫好转的迹象。问题4:格林太太的病情我们能否可以通过电化学知识进行诊断呢?实际上,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对格林太太的病情进行诊断。不锈钢的假牙和黄金假牙在口腔接触,口腔分泌的唾液是电解质,于是形成了异种金属接触腐蚀电池。形成电池后产生微小电流,刺激格林太太的脑部神经,导致她头疼、失眠、心情烦躁,并会引起她的假牙腐蚀。处理方案就是换掉其中的一颗假牙。这样,我们在讲授异种金属接触腐蚀电池时,用案例教学法,对问题进行抽丝剥茧的挖掘和研究,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对结合实际的问题的剖析又可以引导、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案例教学是通过解决来自实际的一个具体问题作为案例,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活动中灵活多样地运用案例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第一,采用案例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说,工科学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素质就是在实际中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运用典型案例,将实际问题和相关理论有机结合,通过抽丝剥茧的讲授,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启发、引导作用。第二,采用案例教学,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案例教学中,枯燥的理论知识能够和生动活泼的案例很好地结合起来,实现辩证统一。经过选择的案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趣味性,讲授中能够使学生感同身受,可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第三,采用案例教学,能够增进课堂教学互动,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随着案例展开,教师事先设计的问题不断推出,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良好的互动氛围中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领会学习的理论知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案篇8

教学目标

*复习地名

*掌握表示天气情况的词语

*能够谈论天气,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向导

目标语言

语言结构

语言功能

Howistheweather?

It’sraining/windy/cloudy/sunny/snowing/cold/hot.

现在进行时

Whatareyoudoing?I’mwatchingTV.

Whatishe/shedoing?

He/Sheisplayingbasketball.

Whataretheydoing?

They’restudying.

谈论天气

重点词汇

学习策略与技巧

跨学科知识

Windycloudyrainsnowsunnycoldcoolwarmhumidwinterweather

Pairwork

Groupwork

其他国家、城市名称

地理方位

教学过程设计:

Steps

Teacher’sactivity

Students’activity

Preparation

Brainstorm

Showsomepicturesandguesstheplaces

Lookatthepicturesandgivetheanswers

Picturesorppt.

TaskIpairwork:talkabouttheplacesandtheweather

Aim

Familiarwiththenewwords

1

Lookatthepicturesandknowthenameoftheplaces

Read

Ppt.

2

Readthenewwordsin1aandexplainthemeaning

Readandremember

3

Usethesentence‘howistheweatherinBeijing?’

Answerthequestionsandlearn

4

Makeasample:questionandanswer;letSsdoit

Preparetheirconversations

5

Movearoundtheroomandgivesupportasneeded

Talktoeachother

6

Asksomepairstoshowtheirconversations

Givetheirworksormoreexpressions

Moresentencestructures

TaskII:listeningcomprehensions:whataretheydoing?

Aim

Familiarwiththenewstructure

1

Lookatthepicturesin2aandknowtheiractivities

Look

2

Listentothetapefortwotimesandfillintheblanks

Listenandgivetheanswers

Tape

3

Movearoundtheroomandgivesomesupport

Writetheanswers

4

Checktheanswerandpointoutthefocus

Check

5

Pairworkstopractice:what’shedoing?Andanswerit

Makethepairwork

TaskIII:groupwork:Isheplayingsoccer?

Aim

Familiarwiththesentences

1

Guess:whatishedoing?

Ishe…..?

How’stheweather?

Listentotherulesofthisgame

2

Givesometimeandletthempreparetoact

Talkabouthowtoact

3

Movearoundtheroomandgivesupport

Talkingroups

4

Askonetoact,othergroupguess,thewinnergroupgets1point;

Actandguess

5

Evaluatethebestgroupintheclass

Choosethebestgroupandthebestactor

Homework

Callyourfriendandaskhim/herwhathisfamilymembersaredoing,writeadiary.

教学反思:本单元主要谈论天气,可以结合地理方位,国家名称来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在活动的选取方面,注重结合目标语言的机械操练及任务型的情景练习,使学生多方位的理解现在进行时的用法。让学生使用所学过的句型,可以巩固以前的知识。老师在任务中的指导地位是很重要的,要仔细设计好任务的各个环节,还要更加充分的备课、准备资料。

教案篇9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让老师通过剖析会计案例,把复杂枯燥的理论通俗、形象地表达出来,然后根据所学的基本理论进行详细的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渴望,对知识学习的记忆更牢靠。同时,通过对案例情节的分析,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判断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进入案例事件中,并对案例事件中每一个“角色”进行分析,提出看法并设法解决它,从中找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源。因而能弥补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讲”、学生“听”注入式教学的不足。会计教学由于去本身知识点比较分散,涉及到的知识点都和现实案例结合紧密。因此,在会计教学上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应用上具有优势。

二、案例教学法案例选择

教师选用或自行设计的教学案例,一般应符合以下特征。

1.目标性明确

案例教学是实现预期目的的手段,它本身不是教学的目的。因此,不能为了举例而举例。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并不意味着案例运用得越多越好,这样会把会计课上成“故事会”课,学生会迷失方向,只顾听案例而忽视了案例所反映的会计基础知识。因此,教学中所引的案例应有的放矢,应该与知识点紧密结合,而不能只停留在事例的简单堆砌上,要让学生在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

2.注重方向性

选用案例应以严格按照会计教学大纲进行编排,不能随意将案例拿来用,不同的案例所反映的知识点都不同,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应该放置合适的案例,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有方向性的对案例进行分析。学生也能够采取现有的知识储备对所遇到的会计案例进行分析。

3.要有实效性和启发性

案例选择必须具有时效性,会计准则,尤其是国际上刚出的会计案列,才能够更贴近教学,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会计案例教学的步骤

1.准备案例

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案例的选择,既要典型又要贴近生产实际。尤其是新会计准则下的典型会计案例,应该不断更新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角,教师在前一阶段的课程,将所需要的知识点,尽可能的教授给学生,然后再讲准备好的案例告知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先去了解案例内容,并准备必要的资料

2.讲解讨论案例

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教师应设法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引导学员紧紧围绕案例展开讨论,可以是全班一起讨论,也可以划分成小组讨论。可以适当地应用一些最新的视频播放和展示技术,让学生更加有身历其境的感受,在会计基本准则学习中,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仿真模拟会计事故发生的经过,给学员还原事件,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3.总结案例

教案篇10

关键词:学案;编写;使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心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在学案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充满生机与活力,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开放性课堂,才能真正吸引学生,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学生学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子。”

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很多人提出了我国中学教学中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问题,有些在教学实践中还做了有益的尝试。写教案历来是教师最为繁重的工作任务之一。为写教案,花去了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使教师难得有精力进行业务学习和相关的课题研究,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手脚,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的发展。而且,教案仅仅是教师上课前对教学的设计方案,是教师一厢情愿写出来的,它使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接受教师所授知识,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潜力。笔者认为,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应是统一的,不能只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外一个方面,更不能用一个方面来代替另外一个方面,否则任何一种转变都是不可能做到的。wwW.133229.cOm

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要改变传统做法,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编写学案,此法犹如架起了一座师生共同发展的桥梁,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学案的编写

1.学案的设计与实施

学案设计的思路——从变通到创新,先找一块可摸到的“石头”,作为启发原型,然后通过借鉴、审视、进行变通。这能让教师感到由教变学是在换角度,并不是换内容,初步体验“好变”的成功、顺路后,教师就可以批判性地吸收,提出自己的设计构想,并达到创新的目的。首先由骨干带头,教师轮流,实现资源共享。由教研组长和本组骨干教师分别带头编写两节课的学案,并提前3~4天组织全组教师讨论,将各个教师的合理意见和提供的相关材料吸收进学案,之后印发给教师和学生。教师在学案的基础上进行各自备课,调整充实后上课。以后,学案的编写则由教研组长主持,教师轮流来写,这样一方面减轻了教师写教案的负担,也实现了资源共享。

2.研训一体,促进教师成长

在教师编写学案和采用学案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使用新课程共同存在的问题,由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主持,每两周一次讨论交流,每次一个主题,全组教师(包括教研组长)都在编写学案的基础上先上课,其他教师听课,课后执教教师做主题发言,大家一起评析、讨论,将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与编写学案结合起来。这种研训一体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案质量,且让每个教师都在编写学案和学案教学中更好地掌握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方法,不断地学习与成长。

3.规范格式,明确目标,增强学案的指导性

参照一些地方和学科的有关做法,我们将学案内容与格式定为:课题名称,设计人,审核人,学习目标(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写出),学习重点(根据课程目标,不设难点,以免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积极暗示),学法指导(参照历年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生预习时反映出的问题,建议学生如何学习),学习过程(设计问题、训练、拓展性测评),评价与反思(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己反思后的心得与体会)。在写学案时,教师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特别是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普遍反映出的问题在学案中有所体现。这样,增强了学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性。

二、学案的使用

学案在上课前1~2天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学案中的学习目标看书,做“自学检测”,了解和初步掌握一节课的基本内容,并思考“问题讨论”中的问题和目的与做法,预测其结果,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与掌握。在课堂上主要进行“观察与思考”、“科学探究”及问题讨论。学生经过课前的准备,通过对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弄清尚不懂的知识,培养自身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适当引导,最后通过“思维训练”达到一节课的目的。

通过“学案”的教学实验,我们感到它有以下优越性:

1.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案”教学将课堂教学中心由“教”转到“学”上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小结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中下学生,他们缺乏兴趣,甚至不知道如何进行预习。而“学案”有效地指导了学生的预习步骤及预习内容,让那些不懂得预习的学生跟着教师的步骤走,逐步掌握预习的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学生通过运用“学案”进行课时的自学,初步掌握了课本内容。上课时气氛活跃,自我表现欲增强,对于所学的知识不但理解透彻,而且印象深刻,达到了目的,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3.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

“学案”的实施,要求教师事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准确把握每一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在授课的过程中一一突破。教师对教材要融会贯通,致力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把握学情,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

4.及时查漏补缺

学生在课后反思把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和学习心得记录下来,以备教师了解学生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做进一步的改进和补充,教学相长。

5.注重学生个体学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学案较大容量的训练体现了教学中“精讲多练”的精神,对于提高常态课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尤为重要。这些训练题不是刻板机械的复制,而是经过精挑细选变式的重组,训练过程也是在学生大面积活动中完成的。

“学案”中的练习难易适度,分层设置,分人人必做的普及题和学生选做的拔高题,较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使得学困生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同样得到锻炼和提高。

“学案”实际是“给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学案”具有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在“学案”中都有表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案”的特点,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坚持预习、独立思考、钻研问题等习惯的培养。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从前一天的预习、自学到第二天课堂上的释疑、巩固,学生产生疑问、探究疑问、解决疑问的全过程都会在“学案”上留下清晰的印记,教师可以据此随时检查、指导和调控。

“学案”的实施,对教师而言,它为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舞台,通过集体备课实现了资源共享,避免了许多无效的重复性劳动;对学生来讲,由于强化课前预习完善了学习环节,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乐于探究和集体合作的能力。

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学案,让学生知道教师的授课意图,让学生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去掉过去学习时的被动与盲目,找到了主动学习的支点,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自学过程中的查阅资料,独立思考获取的知识不仅理解掌握得更好,还有一种成就感、快乐感,因此深受学生欢迎。

与此同时,教师也从忙于各自写教案当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更多的精力用于查阅教育教学资料,对于教学上的问题进行较深入的研讨与交流,大大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