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重要性十篇

时间:2023-12-18 17:56:45

阅读教学重要性

阅读教学重要性篇1

一、在博览中获得积累

增加阅读量能够帮助小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健全美德,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提升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增长智力。这既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更有益于学生的智力开发。

语言的累积是学好语文的重要过程,积累的内容是一般的基础知识和文学常识,如文字、词汇、造句、段落、篇章、修辞、语法等,而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学习和阅读课本上的文章是远远不足以满足文学积累的需要的。因此,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增加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是语言积累的必然要求。课外阅读是一种积累和沉淀。只有增加学生阅读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学生才能够积累下丰富的知识,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

二、在阅读中学会思考

阅读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阅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提升语文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随着我国全面实行减负,学生拥有比以前更加充裕的课余时间,而却很少有学生将课余时间运用在课外阅读上。因此我们应该在做好语文课堂阅读教务工作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行为。为了让从分发挥课外阅读对于课堂阅读的辅助作用,加深学生对课文基本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小学教师应该在进行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向学生推荐与教学相关的书籍或文章。这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也能提升教学效率。

三、学而能用之

阅读对于写作具有辅助作用。我们今天看到的每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通过长时间的阅读积累,并对这些积累进行理解和归纳,结合自己的想法和观念,通过文学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小学生,由于生活空间和阅历等因素的限制,并不能拥有很好的视野和能力来获取写作素材。写作素材累积的稀少,导致小学生作文总是内容空泛、平淡无味。学生在写作方面无法得到成就感,对写作的兴趣就会下降。针对小学生写作难、不爱写的问题,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跟培养学生的写作经验。而单纯依靠课堂阅读是远远不能完成这项工作的,因此,应该引导学生参与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较为广泛地阅读各种类型的课外书籍,为学生提供文学素材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着重推荐中外名著名篇,使学生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精华的阅读,更加有效地进行积累。学生通过对名篇的阅读和鉴赏,可以开阔视野,获得文学素养的提升,感受到语文的巨大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同时由于阅读量的增大,创作素材不断累积,解决了学生写作难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品格、陶冶学生的情操。不同的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审美格局是有差异,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有目的性的阅读可以对学生文学视野、文学感悟、意识形态、道德品行起到针对性的培养和提升。学生通过有选择性的文学名著阅读和鉴赏,可以接触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和流派的文学作品,养成对不同文学作品表现出的差异性的尊重、理解和接纳。学会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不同作品中表现出是非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是学生理解文学作品内涵、作品人物性格特点,了解作品的审美格局、感受作品文学魅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在对名著进行阅读鉴赏行为的过程中,也能促进学生对想象力、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阅读教学重要性篇2

一、 数学阅读的概述

数学阅读是指个体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调动潜在的思维灵性,通过阅读数学教材、书本提供的文字信息和图片音像资料、个体积累的素材及课外数学读物等相关材料,用数学的方法和观点来认知、理解、汲取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活动。

二、 数学阅读的分类

(一)阅读教材:(1)阅读前言,新教材的前言描述了各个章节的重点,以及各个章节对生活实际的用处。(2)阅读概念,要正确的理解概念中的字、词、句、数学符合。能正确进行文字语言,图像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互译。要弄明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对纵向的和横向的类似的概念进行区分,(3)阅读定理,要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会探究定理的证明方法,要注意联系类似定理,进行分析比较、掌握其应用,还要思考定理是否可以逆用、推广引伸变用。(4)阅读公式,要弄明白公式的来龙去脉,推导过程,并观察其特征把它记住,了解公式应用的条件,才能进一步对公式运用、逆用、变用。(5)阅读例题,先要认真审题,试着自己解题,然后与课本上的解题过程进行对比,还要对照注意自己的书写格式,进一步探索新的解题途径。

三、 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

叶圣陶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实现,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1)让数学阅读走进课堂,很多学生只是把课本当做习题集,老师让做作业才把课本打开,缺乏数学阅读的习惯,这样老师很多时候代替了学生思考,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阻碍学生“数学语言”发展,使其数学智力和接受能力也得不到发展,因为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阅读材料,所以数学阅读必须和思考相结合,不是简单的识记内容,重视数学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符合现代教育的思想理念,有助于个别化学习,终身化学习。比如,我在“绝对值”一课中,我让学生阅读绝对值的定义,通过阅读加深学生对重点词“距离”理解,从而绝对值的认识也就更加透切。(2)老师要给于一定的阅读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数学阅读往往需付出艰苦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很少有学生会把读数学书当作一件快乐的事,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和兴趣,指导学生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循序渐进,使学生从愿读转变到会读,最后上升为快乐的读.

四、数学阅读的方法

阅读教学重要性篇3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 重要性

知识需要积累,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人类社会的灿烂文明,就是一个在学习,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开发,不断进取,周而复始的过程,而学习与继承的手段,基本都是通过阅读前人留下的文件、书籍,让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可以说,如果前人的历史沉淀堆积成巨人的肩膀,那阅读就是我们通向巨人肩膀的阶梯。

无论何种知识领域的阅读,均需要有扎实的文字基础,而文字基础的打造,必须经过长期的语文学习。学生时代语文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只是占漫漫人生的一粟,人类拥有的知识,更多是课外阅读学习到的。可以说,阅读与语文学习是相互相成,紧密联系,不可或缺的。

1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阅读学习的内在能量将被调动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勇气也会极大地激发出来,这样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学习质量。

教师在教课时可以注意精心设计导语,从而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别具艺术魅力的导语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乃至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现在信息时代,很多社会热点和新闻,教师可以作为课堂导入语设计,教师对课程资源和形式的积极开发也正体现在课堂导入语的设计之中。

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审时度势,按步骤开展阅读教学。当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教师可以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主动点拨,让学生豁然开朗;当学生不愿意思考问题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从而集中学生对阅读教学内容的注意力。

2 重视读,读出味道

古人说:熟读成诵。“读”是最好的阅读方法。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读的形式很多:朗读、默读、教师范读、学生领读、全班齐读、分组赛读、分角色表演读等等。但是,在课堂上,教师为了追求效果,为了让课堂活跃,往往重视有声朗读而轻视默读;往往重视表演而忽视记录。殊不知同一种读的形式即使再完美,久之,也会让学生发腻,从而减弱读的效果。以此,在阅读文本时,要针对文本,有选择性的加强阅读,给予辅导,让学生读出语感,读出喜怒哀乐,读出人生感悟,达到背诵的目的,使形象与感情自然交融,产生内心视像,这样才能真切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如小学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凡卡》一文,由于文本太长,课内时间有限,要从头至尾朗读一遍,理解文意的时间太少,这就适宜默读和选择其中的精彩片断来朗读。又如在教学篇幅短的文本,又最适宜诵读。剧本《奴隶英雄》等文本中人物对话,又宜分角色朗读。

3 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像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渎,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4 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此外,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楚等。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另外,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在讲授新课文之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使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5 引导学生充分想像,丰富体验,树立拓展性阅读教学观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为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落实这些基本理念,《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要扩大阅读面的要求,在“大语文”教育观下,阅读教学要立足于课本但决不能禁锢于课本。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树立拓展性阅读教学观,加速学生的拓展阅读,能迅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的人文底蕴加宽加厚。

阅读教学重要性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课外阅读

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难度较大的一个方面,为了较好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注重课外阅读的有效应用是比较关键的手段,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关注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阅读,进而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做出应有贡献,这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的关键任务所在。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分析

(一)积累素材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小学生的写作素材较少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也是教学工作的难点所在,为了较好丰富小学生的写作素材,通过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积累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式,这也是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价值。因为小学生自身学习生活的局限性,其接触到的实际写作素材往往比较少,不利于小学生自身的积累,课外阅读也就成为了比较重要的辅助手段。

(二)培养写作兴趣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小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成为比较重要的手段,小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阅读素材的具体呈现方式以及呈现内容,如此也就可以在提升小学生对于语文兴趣度的基础上,更好激发写作兴趣,课外阅读素材扮演了重要的榜样作用。相对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枯燥性特点,课外阅读往往表现出了更强的趣味性,也更加能够引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也就可以逐步培养其对于小学语文以及阅读、写作的爱好。

(三)提升写作能力

小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还能够较好提升自身写作能力,这也是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目标所在。小学生课外阅读对于自身写作能力的提升是多方面的,上述写作素材的积累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在此基础上,小学生还能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具体写作的规则,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对于遣词造句同样也可以表现出较强的积极作用,进而也就可以促使小学生的作文越来越贴合于课外阅读作品,对于自身写作能力的提升具备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效果却比较突出。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外阅读

(一)提供合理阅读素材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参与较为关键,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外阅读的作用价值,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首先为小学生提供较为适宜的课外阅读素材,避免小学生自行选择课外阅读读物很难发挥榜样作用。在课外阅读素材的提供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首先参考相对成熟的一些推荐目录,结合小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制定较为合理的课外阅读计划,确保课外阅读能够具备更强的价值效益。当然,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素材提供中还需要重点体现丰富性特点,避免对于小学生形成较为明显的限制。

(二)培养课外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价值往往还需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因为课外阅读的作用效果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仅仅靠阅读一本或者两本的课外阅读素材很难达到较为理想的上述作用价值,需要小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能够在日常学习中多读多看。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为小学生制定较为合理的课外阅读计划,要求小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课外阅读量,努力争取小学生家长的配合,让小学生家长可以晚上陪伴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此也就可以逐步养成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对于写作素材的积累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发挥突出价值。

(三)注重课外阅读和写作的结合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合理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还需要注重将课外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促使小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从课外阅读到写作应用的过渡,更好发挥课外阅读的最大作用价值。比如在小学生课外阅读完成一本书目后,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要求小学生根据阅读状况进行写作,可以运用课外阅读书目中的素材,也可以模仿写作手法,达到读以致用的目的,这也是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重要性篇5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达方法,发展阅读能力与形成阅读习惯的过程,也是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彼此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每篇文章都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1.1阅读有利于理解和巩固学习。理解力是通过学生认读文字符号的基础上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经过比较、联想、分析、概括判断等思维活动,领会词句含义,把握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能力是衡量学生阅读能力的最基本标准。传统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完全是割裂开来的两大版块,两个版块的效率极具低下。阅读课中只有机械的字、词、句、段、层次的分析,真正用于阅读理解的时间无法保障。试想阅读中没有理解,没有思考,学生又能掌握多少内容呢?

1.2阅读有利于培养表达能力。培养表达能力,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环节,有经验的教师常常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口头解词、释句,概括段意及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采用讨论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而表达能力着重表现在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

1.2.1以口语训练为突破口,促进学生自觉主动阅读。口语训练对阅读训练的积极作用是很明显的。说词造句等更多的是从阅读中获得,有时甚至说的内容也从阅读中来(如口头问答,课文复述,读的感想、体会等),所以,没有良好的阅读基础,不可能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而加强口语训练方法促使学生有效的阅读,调动他们向书本寻求说话材料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意地通过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阅读的欲望,这是很有效果的。在教学中,除了要用以上的方法,还可以采用如辩论、演讲等,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1.2.2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有效的提高阅读能力。学生眼中的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被他们感知,经过情感而储存在记忆的仓库里。作为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观察,不断地储存语言材料。这就使得学生在写各类作文时,不再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进而提高他们书面表达的能力。另外,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等,也可促进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

1.3阅读有利于综合性学习能力的提高。

1.3.1解除束缚,有助于自学能力的提高。学让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教师讲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必须时时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阅读、写作中,学生如遇到疑难的词句,应引导学生通过查相关资料来解决。其次,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内容,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还应使学生学会查阅资料,如查阅描写同类风景的文章、视频等,开阔学生的视野。

1.3.2观察顺序,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阅读教学要注意学生智力的开发,已为语文教师所重视。能力的基础是知识,然而它的核心是思维。不经过思维,知识不可能被吸收,更不可能转化为能力。

2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现实情况是:老师用了大量的时间上阅读课,学生也学习了不少课文,可是他们仍然不会阅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加以指导。

2.1注重阅读体验。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语言文字探究过程的体验,通过角色扮演、角色置换、观察、想象等体验性活动,将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使学生感受生动的问题情境,丰富他们的人生和经历。获得大量的鲜活的阅读信息,从而正获得阅读体验。在身临其境中,学会从体验中认识世界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2学会多种读法。新课程下,倡导多种多样的阅读方式,因为阅读的目的、读物内容、体裁以及阅读条件均不相同,阅读的方法自然而然也应做出相应的改变。让学生自主选择,对不同年段应有不同的读书方法,包括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浏览等。

新课标还建议:“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2.3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鲁迅曾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学生的家庭背景、社会接触面、兴趣爱好等知识结构体系均不相同,所以对作品的理解、感悟和体会也不一样”。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拓宽理论视野,在这里,教师的“导”和学生的“读”就显得非常重要。

阅读教学重要性篇6

关键词:写作 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 教学 重要性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阅读能力不仅仅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验,同时它还牵涉到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信息的接受能力。在当下的生活中,人们往往需要通过阅读去获得一些信息和内容。例如在看新闻的时候,在和别人签合同的时候,都需要阅读做支撑。所以,在当下的生活中,阅读能力十分重要。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语文教师需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当下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教育的质量和过程受到了普遍关注,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的方向。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升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十分有必要,它对于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帮助。当下我国的小学语文课外读物品种繁多,内容有趣,能够贴近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更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投入到课外阅读当中,可以打开一扇更为新奇的大门,让其体会在更浩瀚无垠的世界里。那么引导小学生投入于课外阅读就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了,鼓励教师从小学生的兴趣出发,推荐一些具有教育意味的读物,让学生感兴趣,且能够让学生有所启发,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就能够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了。

二、提升小学生的素材积累能力

在小学生写语文作文时,需要有大量的语言材料作为支撑。而语言材料就是从小学生日常的积累中获取的。一方面,要通过阅读去获得,另一方面要从生活中获得,二者缺一不可。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在每天的午间实践,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然后做一些读书笔记。然后定期组织评议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单单看学生累积的数量,还要重视学生做笔记的质量。为了敦促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把评定的结果和学生最后的期末成绩挂钩。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还能够敦促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升。

三、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以往的认知中,往往人们会觉得课外阅读和学生的成绩并没有什么关系,事实上这种观念是十分狭隘的,阅读对于一个人的影响非常深远,从语文的角度来看,写作就是一个被影响的亮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培养阅读能力。情境创设的方法有很多,如创设导入情境,创设多媒体辅助教学情境、创设音乐情境等。建立融洽的课堂氛围,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完善教学。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兴趣,让学生拥有大量的写作素材,同时还能够扩散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语文写作中,学生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再加上对文字的运用,让学生拥有更加优秀的作文水平。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地融入课外阅读,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素质教育不断被普及的今天,敦促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了诸多教育学科的任务之一。在语文作为教学中积极融入课外阅读,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阅读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项教育工作,它和生活是分不开的。阅读是让人们和世界深度接轨必不可少的工具。首先,教师可以以兴趣激励法来鼓舞学生去投入阅读,例如戏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们在角色中体验文本。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诗歌朗诵比赛,增强诗歌宣扬力度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去挖掘诗歌中的美感。通过不同题材、风格诗歌的朗诵,学生会在其中一点一点地爱上诗歌,品位其魅力。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意识等方面,都可能受到阅读有关的影响。[3]学生在阅读《三毛流浪记》时,会好奇三毛的生活,感慨三毛生活的不易,也会更加珍惜自己眼前的生活。例如在读一些科普类书籍时,学生可以探究到更多关于世界的秘密,帮助其发散思维,了解更多这个世界的神奇与美好。种种此类的书籍和阅读方式,都能够影响到学生的个人发展,优化学生的行为。

阅读教学重要性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重要性 教学方法

引言

阅读教学占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比重非常大,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学生都离不开阅读,然而现在的高中生对阅读不重视,既没有阅读兴趣,也没有阅读品位和能力,导致学生语文阅读题做不好,理解不上去,考试成绩也无法提高。这种情况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日常的阅读教育有问题,阅读教学不光要教会学生读书,体会文章的人文内涵, 还应当让学生从读学写。因此,阅读教学还兼具指导写作的任务。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技能是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最常用的技能。从狭义上来讲,想要高质量地完成一份考试试卷需要有一个良好的阅读能力的基础。从广义上来讲,无论是与教师、同学、家长进行沟通,还是了解更多的课外信息与知识,每个人做这些事情的第一步都是阅读。然而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重要时间就是高中语文时期,这便成了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之后,理解了书本知识的内涵与精华,并且经过组织讨论之后,相互交换自己的意见,各自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理解与见解。这样一来,学生们汲取的知识都是自己得到的,而不是老师凭空塞给他们的,所以对知识点的记忆会更加长久,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得书本上的知识成为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并且,不仅是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阅读理解的基础,那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一定也会轻松许多。理解便是懂得,再加以学生自己的思想,教学的终极目标也就完成了,这就是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阅读教学现存的问题

教师由于教学时间太紧而占用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的时间。这个问题看似不成问题,但又是实际教学中最现实、最普遍的问题。新的高中语文课程要求在两个半学期内完成五个必修模块的教学任务,每个模块有四个单元的阅读内容,共八十篇课文,与以前的教学内容相比,阅读教学的量增加了,而教学时间却由原来的每周五节课减少到每周四节课,如果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是很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少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不得不压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文本的时间,或是干脆取消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的教学环节,直接进入对文本的分析,学生缺少对文本的初步感知,就没有个性化理解。教师要留给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的时间,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有层次的阅读文本,而不是以自己的讲解取代学生的阅读。有的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一堂课从头到尾唱独角戏,学生无须读课文,只要用耳听、用脑记就可以了。这样的课堂上,只要老师知识渊博,功底过硬,能把文本讲深讲透,讲得深入浅出,讲得生动传神,学生不读课文也能听得明白。但是,学生所得的却仅仅是老师所讲的,自己的感受、见解、质疑就谈不上了。如今,诸如此类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以代替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的现象有很多。尤其是学习文学作品时,教师动辄就播放电影电视剧片段,那些动感十足、色彩艳丽的画面的确能够吸引学生,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但是,这样却会影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应该让学生多亲近文本,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去感受作品的魅力。

三、阅读教学的途径

第一,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力求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课文为例子和凭借,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举一反三,迁移和延伸到课外阅读,提高语文能力。第二,在抓好课内阅读写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读经典名作,多作探究性和创造性的阅读,提倡多角度的、个性化的阅读,除了为高考而读书,适当保留一点自由阅读的空间,让自己的爱好与潜力在更加个性化的相对宽松自由的阅读中发展。反过来,人文素质高了,也是有利于考试拿到好成绩的。多写读书笔记,持之以恒,一直坚持到高考前夕,因为,语文不同于数理化,其结构不是逻辑性、阶梯性的递增,而是潜移默化、循环滚动的,有如水中养鱼,积以时日,方见成效。若能长期保持学生对阅读写作的兴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有了良好的语言积累和语文素养,加上得当的做题训练,高考拿到好成绩不是难事。而语文尖子生的高考成绩的突破也在此举。高一学年进行个好探究性阅读。也就是说,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干涉,即由着学生“性子”选择阅读对象。这种个性兴趣探究性阅读,目的是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其日后深入地自觉地学习语文锤炼基本功。在这一阶段,特别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魄力,即要敢于“放手”,敢于放开。当然,说是由着学生“性子”阅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阅读进度,阅读数量等等都要由教师精心策划,最终要求学生形成读书笔记。只要广大语文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进一步地遵循语文的学与教的基本规律,在语文教学中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阅读教学就能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呈现美好的前景。

四、结语

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高中语文教师在不断思考创新性阅读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应该让学生明白,即使有了阅读的方法,没有阅读量的储备,还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方法的来源是阅读,方法的掌握还是阅读,方法不能替代阅读。因此,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足量的阅读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鲍慧莉.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阅读教学.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2]王世伟.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放型阅读教学.文学教育(中),2013

阅读教学重要性篇8

关键词:高中阅读教学;评价性学习;重要性

G633.3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进,广大的高中语文教师在无所适从的同时,纷纷尝试着更新自己的语文教学,阅读教学的改革尤其是热点。作为教师,常常能看到当前的语文课堂上,一些貌似新课程阅读教学理念,实则是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高中语文“导-学-评”阅读教学模式便在这一反思中应运而生。

一、评价性学习概述

1.评价性学习的定义

评价性学习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国际基础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型的评价方法,国际许多学者给出了评价性学习的定义,虽各自定义的内容不同,但其内涵基本相同,认同度较高的主要是两个人给出的定义: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研究评价性学习的权威专家布莱克(Paul Black)教授认为:“ 评价性学习指任何其设计和实施的首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

2.评价性学习的核心内容

评价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传统的评价多关注的是学校的硬件设施,如教学楼,课桌椅,多媒体设备等,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主要采用笔试的形式,注重学生的分数,通过分数对学生进行甄别和筛选,评价的对象主要是行政领导、其他教师、教研人员,很少考虑到学生的真正感受。而评价性学习这种新型的评价方式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让教师与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主体,由“被评价者”转变为“评价者”。发掘学生的内部动机,使其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产生学习兴趣,主动学习,它是鼓励性的。

确立有效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标准,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

英国“评价改革小组”指出,要进行有效的学习,学生需要理解他们试图达到的目标,并且愿意达到这一目标。当学生参与到与教师共同确立的学习目标和学业成功的标准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会产生。

评价性学习的对象是教与学的整个过程

实施评价性学习的立足点不是为了促进学生之间残酷的竞争,而是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长期的发展,在平时的学习中,明确学习目标和确立达到学习的标准是进行有效学习必不可少的,不仅仅是注重对学生教学结果的评价,而是要鼓励学生参与进来,了解学生的要求和需要,使其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教与学同时进行的,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景灵活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它注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变动发展的过程,教与学是密不可分的,并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反馈,不断改进,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增加学习效果。

二、评价性学习在高中阅读教学中的必要性

运用科学探究的记录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把探究的结果记录下来,教师有意识地系统地收集学生记录的信息也是掌握学生学习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学生一学期或者一个学年下来记录的科学思维的结果可以成为很好的“成长记录袋” ,充分利用它们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对于那些有错念 ( 即错误观念或观点) 的记录,教师通过它们了解犯错误的原因,从而能了解到学生的思维过程。这对于教师改进教学有极大的帮助;教师给学生反馈了改进意见后,学生能有效地改进学习,提高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信心和成绩。因此,对于学生的错念,教师加以关注实在太重要了。这就是为什么英美等发达国家在课程改革中大力提出学习性评价的原因。

它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充分关注教室中的每一个学生,对不同阅读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探究要求。然而,在现实的阅读教学中,自主阅读显然成了少数学生的事情,主要发言者仍然只是那些性格外向、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而其他那些语文阅读基础较差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课堂上大多数时间是课堂的看客,充当了绝对的绿叶,在课堂上的收获甚微。所以,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建构作以深入的探讨,阐述“导-学-评”阅读教学这一新理念、探讨“导-学-评”阅读教学这一新策略,对指导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的实践,有着深远的意义,其中评价性学习是阅读教学中重要环节。其实施途径有五大环节:阅读目标定向环节,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阅读目标,阅读目标的确定应体现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本、以自读为主的策略;学生自主阅读环节,要贯彻“先读后教”的理念,自读是语文阅读的起点,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自读可分课上自读与课外自读,这就要求教师能有效指导自读,加强“导”的计划性,增强“导”的针对性;师生合作交流环节,即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讨论共同升华课堂境界的环节,讨论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进行深入探究的有效交流方式;阅读成果展示环节,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解决阅读问题的思维过程和结果,阐述自己的最佳解答方案;阅读达标评价环节,即以“同步测评”为检测阅读效果的主要方式,对学生难以掌握的重点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补充性训练,对已掌握的知识或方法,在课上或课后提供适当的拓展性训练。该模式应用的效果在于阅读课堂乱中有序、动中有静、收放自如、目中有人。

评价性学习以一种“潜教学”或“潜评价”的方式发挥着价值引领的作用。绝非是一种强制的价值灌输,而是教师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道路上的引路人,把自己的人生感悟、教育理解、价值追求有机地融于教学过程当中,不断丰富和充盈学生的精神世界,引领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认识自己,反思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进而实现自己的价值,提升生命的境界。如果没有评价活动所提供的反馈,教学将成为一个只有执行而无反馈的过程,这样,评价本身所具备的调节功能、激励功能和促进功能就得不到充分发挥。评价性学习评价真正成为促进教学的重要媒介,在“教学――评价――再教学”之间形成有机的良性循环,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不断趋于高效。

参考文献 :

[1]彭小虎.有效教学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倩.高中语文合作阅读教学初探J.教育革新.

阅读教学重要性篇9

关键词:情感 体验 碰撞 共鸣 升华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总目标中第一点就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所以情感体验应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中。

一、激感

人教版小学课本中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内容美,语言美,尤其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情感,不用说记叙文,就是说明文,也耐人寻味,趣味盎然,蕴藏着审美情趣。所以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对于学生理解课文非常关键。

(一)创设情境,激感。现在的教学手段多样,设备先进,多媒体已进入课堂,将录像、电影、图片有机结合,能让赏心悦目的直观形象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学《火烧圆明园》时,我先给学生看了一段录像,那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这个占地347公顷,历时一个世纪才修建而成的“世界园林之王”,融我们古代造园艺术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不仅如此,园中还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录像片中美丽图像,加之我适时的讲解,让学生置身于美的境界之时,画面一切,切换到圆明园遗址图片,俯瞰着残垣断瓦,零乱榛芜,如同一座纪念碑的几根石柱,让学生对英法联军产生极度痛恨之情,这时学习课文,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对祖国强烈的爱,对侵略者强烈的恨,学生为祖国更加强盛努力学习的情感油然而生。

(二)观察联想,激感。孩子们眼中的事物似乎一切都是美的,尤其是小学生,接触的都是下面教育,引导他们观察,进一步想像会让他们对这个世界有新的认识。教学《再见了,亲人》时,前三个自然段结构相同,都是以志愿军战士的口吻与朝鲜亲人告别,而对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没有直接的语言描写,我在教学中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让学生联想,她们此时会对志愿军战士说些什么呢?让学生把原文与想像有机结合,进一步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三)设计问题,激感。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来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所以教学中教师设计一些能漾起学生感情涟漪的提问,来激发学生对人物的满腔热情,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震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让学生设计两个和结尾不同的也有可能发生的结局:一是挖出了孩子,孩子已经停止了呼吸;二是父亲在挖孩子的过程中,发生意外,爆炸身亡。此时学生心中父亲的形象更加高大 ,认为父亲更是“了不起”学生产生了心灵上的震撼,被主人公执着的爱深深地感染了。

二、体验情感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育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识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出高度有效的作用。”

(一)教师范读,产生碰撞。语言作为人们交流情感的重要信息,具有很强的感染性,能进一步产生相同的情绪体验,因此,教师爱憎分明、抑扬顿挫的声调、感情真挚的课文朗读,能叩击学生幼小的心灵,激起学生感情波澜,从而使深刻的道理惨透到学生的心田。教学《梅花魂》时,我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语细如愁”之类的句子,总是声音哽咽,感情饱满,此时的学生能从我的朗读中体会到外祖父思念祖国、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学生不由自主地与我一起高声朗诵起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感情朗读,引起共鸣。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读,能给学生一定的影响,再加以教师适时的指导,更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引起共鸣。教学《给予树》最后一段时,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后,学生纷纷主动起立朗读,每读一次,加上我合时宜的鼓励,都能让孩子有自豪感的同时,我又提出新的要求,力求让孩子们读得更好,学生将自己对金吉娅的好品质的理解全部流露在朗读之中,最后我问同学们,这善良的金吉娅给陌生的小女孩花去了几乎全部的钱,到底是得了还是失了的时候,全班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出了课文的最后一段内容,全课达到高潮,那是对金吉娅行为的肯定声,也是对金吉娅美好心灵的赞扬声,更是自己决心做一个善良可爱的孩子的有力证明。

(三)表演体验,情景交融。获得知识和能力有许多途径,如果能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实践来获得知识,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金色的鱼钩》时,讲到“我”不相信老班长比我们先吃,而悄悄跟着老班长,看到老班长嚼草根、吃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时,我问同学们:“你们谁嚼过草根,吃过鱼骨头?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没吃过,接着,我又问,”那你们猜一猜,好吃吗?”“不好吃”“怎么知道的”“从硬咽下去知道的”。我让同学们边表演,边体会万根钢针扎着喉管的感受,同学们表演的同时,许多同学有了一种想法,那为什么还要吃啊,我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们体会他吃是为了什么,从而体会到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为了保证伤员得以生存就必须保证自己活下去的尴尬处境,也为最后老班长的牺牲的理解埋下了伏笔,更让老班长的精神深深地永存在学生的心目中做了充分的准备。

(四)课堂讨论,感情升华。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也是特定环境中的人际交往,课堂交流的“交”与“流”是课堂学习交往活动的一种形式,通过交流能使内容“增值”,使内容趋于丰富、生动、全面、准确和深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价值。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结合课文第十六自然段内容,我抛出一个讨论题:一个人要获得成功,需要什么力量?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们努力地向前驶去,从而使学生感情升华到“原来爱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上。

由此可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把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景,唤醒学生潜在的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以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阅读教学重要性篇10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活动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极大的提升学生对语文的运用能力,也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不断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作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学生的阅读语感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故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需要教师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措施,不断的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为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一、开展课外阅读的主要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有助于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与此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能够掌握好作文的风格。因此可以@样说,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可以通过其写作表达能力来进行表现。随着我国的教育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小学语文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1]。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予以高度的重视。在语文教学中,要对作文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不断的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要重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的高低,会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故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要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开展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一方面能,够有助于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另一方面,能够有助于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所提升。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其社会经验还不足,这也就使得他们缺乏对事物的认知能力,缺乏对事物的判断力。故此,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在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时,老师要制定好教学目标,以促使教学活动的准确性能够得到保证。

(二)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事物

通过开展课外阅读,能够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课堂的互动性较差,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此也就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极大的影响。另外,由于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也就导致学生对会语文产生偏见,会觉得学习语文知识是枯燥乏味的,这种认知也会影响到他们后期参与到学习中去。课外阅读能够有助于学生对事物有着更好的认识,因为课外阅读刊物能够反应出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2]。因此,通过课外阅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够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事物的认知。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更好的理解文章。此外,通过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也有助于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素材,一方面促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进一步的提升,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三)有助于学生能够不断的积累写作素材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开展课外阅读都教学,能够促使学生不断的积累写作素材,以便运用到今后的作文写作之中。另外,通过课外阅读教学,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而对今后的语文教材的理解也会有所增强。由于小学生的社会经验以及生活经验都不足,他们的知识面还很狭窄,通过课外阅读能够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不断得到积累写作素材。这就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继而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开展课外阅读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语文教师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要求语文教师不断的突破传统的教学,要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作文教学一直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就需要语文教师切实认识到开展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年龄尚小,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的指引[3]。故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就需要老师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更好的激励学生,将学生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通过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对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培养,继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要科学的制定课外阅读教学的计划

在开展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制定一个较为科学的阅读计划,提升课外阅读的应用价值。因此,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老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切实将新课程的思想原则贯彻到教学活动之中,要以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身心发展情况为依据,制定与学生实际情况相契合的教学方案。例如,小学生在这个年龄段,通常都更喜欢看一些漫画书,因此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去课外通过阅读《西游记》或者是《三国演义》等名著的漫画书,通过观看漫画书,一方面能够初步了解名著,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观看漫画书是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的,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老师就可以让他们去观看名著的白话文,这样学生也能够更容易理解,从而提升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结语

综上,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开展课外阅读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有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不断的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而带动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艳.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5,01: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