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水产养殖池塘养殖技术十篇

时间:2023-12-15 17:33:34

淡水水产养殖池塘养殖技术

淡水水产养殖池塘养殖技术篇1

关键词:淡水池塘 养殖 环境问题 解决途径

目前,淡水养殖业是我国渔业发展中的重点,其产量在水产养殖中逐年呈上升比率,淡水养殖作为水产养殖中的重点,过去传统的密集型养殖方式暴露了诸多弊端,限制了淡水养殖产业的升级,因此,分析和解决目前淡水池塘养殖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寻求更好的解决措施吗,推进淡水池塘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是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下面我们针对传统淡水养殖中的环境问题略作分析,并结合最近产业研究成果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来分析下其解决之道。

1.淡水吃糖养殖环境问题分析

从目前淡水养殖的局面来看,传统养殖的高密集型所造成的弊端与水体富营养化、氮失衡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三大主凶之一。

传统淡水养殖采用高密度、高投饵率、高换水率进行养殖,对于环境的危害是巨大的,同时近年因饲料投放问题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也是限制淡水池塘养殖行业发展的瓶颈。虽然养殖水平随着技术研究的突破不断提升,单位水体的鱼载力也在提升,但是鱼类代谢与饲料投放的力度也在增加,养殖的高换水率必然会导致污染加重,最终限制行业本身的深入发展。我国以围网养殖和围栏养殖为主要方式对于水体环境的污染是很严重的,近些年来国家一直在不断加强对水体环境污染的治理,实施“退鱼还湖”等政策,这些必然会继续加重淡水池塘养殖的比率,按照池塘养殖在我国淡水养殖业中的比重来看,这种潜在的对环境的污染风险是巨大的,因此,做好淡水池塘养殖问题的环境污染治理,保护好水体资源与鱼类资源,也是淡水池塘养殖业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作为池塘养殖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一,氮失衡已经成为了限制池塘养殖发展的瓶颈。目前,淡水池塘水体中的含氮量与含磷量都已经超出了警戒线指标,但是能够支持初级生物循环的有效磷含量却极低,以上两种富营养化的物质无法溶解于水体,只能吸附在淤泥或被重金属络合,这将加重水体负担,加重污染,尤其是现在池塘饲养饵料多使用含氮量较高的有机肥,因此,氮失衡已经成为了必须面对的重要池塘环境问题。氮失衡所带来的危害是内外两个层面的。在内部污染方面,会造成鱼类体内排泄系统和代谢系统失衡,造成过量活动或失去平衡,极易发生昏迷或死亡现象,这对于依靠产量取胜的淡水池塘养殖来说可谓是致命打击。在外部污染上,由于高换水率所排放出来的富营养化水体和氮失衡水体,排放到江河湖海中将会加剧大范围内的水体污染,成为大环境内环境污染的主因,同时对于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长期的恶劣影响。因此面对以上这些淡水池塘养殖环境问题,养殖环境生态修复技术成为了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与重点。

2.淡水池塘养殖问题解决之道

目前,关于淡水池塘生态环境的修复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分别是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原位修复技术也成成为立体修复,主要是通过在水体环境中营造立体养殖空间实现对超积累物质的吸收和净化,加强淡水池塘环境内的硝化作用,通过水生植物、蔬菜与细菌的立体分布和作用优化水体内的生物循环,同时还能有实现对多种资源的优化利用,达到产业升级,降低排污系数的目的。异位修复技术的重点主要是对养殖水体的净化处理,提升水体利用和循环率,降低污染。

淡水水产养殖池塘养殖技术篇2

【论文关键词】小龙虾;池塘养殖;种植水草;苗种放养;科学饲喂;日常管理

小龙虾原产于北美洲,是美国淡水虾类养殖的重要品种,1938年传入我国,现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成为我国淡水虾类的重要资源品种。小龙虾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它不仅是城乡居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同时也是我国大量出口的淡水水产品。安徽省2009年小龙虾价格达到12~22元/kg,超过了常规鱼类的市场价格。近年来,小龙虾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工养殖小龙虾不但可以解决市场供求矛盾,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笔者于2009年进行了小龙虾的池塘养殖,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其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1池塘选择与清整

池塘净水面积1 866.67 m2,坡比1∶3,水深1.2 m,长方形,宽度为40 m,池塘四周为浅水水域,宽度为1.5 m。池塘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透明度30~50 cm,ph值6.8~8.5。进排水方便,配增氧机1台。冬季排干池水,挖除池底过多淤泥,加高加宽塘埂,沿塘埂四周埋设网片80 cm,网片上端缝挂20 cm塑料板。进排水管均用60~80目筛绢过滤,防止小杂鱼卵和敌害生物进入[1]。池塘进水保持水深10 cm,用生石灰1 200 kg/hm2溶化后均匀泼洒于池中,7 d后用发酵过的猪粪6 000 kg/hm2撒于池底,5~7 d后将池塘水深加至50~70 cm。

2种植水草

小龙虾食性杂,摄食的水草有眼子菜、轮叶黑藻、凤眼莲、水浮莲和水花生等,沿池塘四周浅水处10%~20%面积种植轮叶黑藻和水花生,供小龙虾摄食,同时为小龙虾提供隐蔽、栖息的场所[2-4]。“虾多少,看水草”,水草多的池塘养虾成活率高,但也不能过多,种植水草面积以不超过池塘总面积的1/5为宜。此外,池塘底部用水草扎成草堆,每堆5~10 kg水草,沉于水底,放450 堆/hm2,用绳子系住草堆,绳子另一端漂浮于水面。小龙虾养殖池栽植水草,不仅是小龙虾重要的天然饵料来源,而且也是小龙虾栖息、隐蔽的场所,但是当水草生长过于旺盛时,应捞出一部分水草,以免影响小龙虾的生长。

3苗种消毒与放养

小龙虾能与不同的鱼类混养,放养模式可以春季、秋季放养幼虾,也可以夏季放养种虾。小龙虾种苗从野外河沟捕捞,虾苗要求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附肢完整[5-6]。从野外捕捞或收购小龙虾苗时,应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的虾苗,不能购买离水时间过长或用药捕获的虾苗,否则成活率不高。放养前经严格消毒,鲢鳙鱼种从附近渔场购买。小龙虾苗和鲢鳙鱼种均用4%食盐水浸洗10 min,以杀灭体表细菌和寄生虫,放养时间在3月。小龙虾规格为3 cm,放养30万只/hm2;鲢鱼规格为25 cm,放养3 107尾/hm2;鳙鱼规格为26 cm,放养1 018尾/hm2。

4科学饲喂

小龙虾食性杂,以水体中有机碎屑、水生植物和动物尸体为食,喜食人工投喂的各种饲料。饲料采用鲤鱼配合饲料,粗蛋白质含量35%左右。每天投喂2次,8∶30—9∶30投喂1次,16∶00—17∶00投喂1次。投喂饲料“四定四看”(即定时、定量、定质、定位,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龙虾摄食情况),一般日投喂量以池塘存虾总量的3%~5%调整。此外,每周投放水草2 250 kg/hm2,投喂切碎的鸡肠子等动物性饲料15~30 kg/hm2。

5日常管理

小龙虾幼苗放养后,为了提高池塘水温,初期保持水深50 cm,后期随气温升高应逐渐加深池水,通过调节水深来控制水温,使水温保持在20 ℃以上[7-8]。根据池塘水色、天气情况、虾的活动及摄食情况,调节加水和施肥,一般每15~20 d换水1次,每次换水1/3左右;每20 d泼洒1次生石灰,每次用量为75~150 kg/hm2。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0~40 cm,溶氧量4 mg/l以上,ph值7.0~8.5。7—8月高温季节,根据天气和池塘溶氧情况适时开启增氧机。小龙虾对环境适应性较强,病害少,能在湖泊、河流、池塘、稻田等各种水体中生长

6收获

小龙虾在池塘能够自然繁殖,10月发现有龙虾苗活动后用拉网把成虾全部捕捞出售,利用原池培育小龙虾苗种,以解决翌年生产所需苗种问题。

7参考文献

[1] 张桂芝.浅谈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要点[j].渔业致富指南,2008(6):55-56.

[2] 王建国.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要点[j].齐鲁渔业,2008,25(2):46.

[3] 耿俊.稻田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1):224.

[4] 任红艳.小龙虾养殖技术[j].农村新技术,2007(12):21-22.

[5] 徐海强,轩子群,周嗣泉.淡水小龙虾池塘养殖技术[j].河北渔业,2009(11):23-24.

[6] 周文宗,李洪涛.小龙虾生态养殖技术[j].河南水产,2007(4):43-46.

淡水水产养殖池塘养殖技术篇3

关键词:淡水;养殖;无公害;病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94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07.039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卫生安全的认识逐渐深入,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人们对食品的基本要求。无公害食品生产地、产品、加工等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我国对无公害食品需求量巨大,无公害食品已经成为未来农业生产的主要发展方向。淡水养殖不同于海产品养殖,淡水养殖需要利用湖泊、水库、江河等内陆水域进行水产动物饲养与繁殖,常见的淡水养殖产品包括鱼类、虾类、蟹类等,目前,我国淡水养殖面积居全球首位。淡水养殖具有一定局限性,内陆水域的流动性较差,导致水质更换速度慢,加大了淡水养殖的病害防治难度,本文结合实际调研分析无公害淡水养殖中的病害防控技术。

1 养殖水域设计与建造

在筹建淡水养殖场时需要提前对附近的水源进行勘测,保证水源达到养殖标准,一方面水源不能带有有毒物质与病原体;另一方面水源的水质情况必须满足产品的生存标准,保证水源可以不受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关于水产品水质的要求可以参照国家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在涉及淡水养殖场时需要综合考虑养殖场地的面积,为养殖场地设置完整的进、排水系统,每一个养殖池塘都具有独立的进、出水口,引进水源之前先对水进行消毒,可以将水引入蓄水池暴晒数天,如果引入的是地下水源,则需要保证水温与氧溶量达到相关标准。

2 病原体控制与消灭

内陆地区的水域流动性较差,需要对养殖场进行定期消毒,保证清理池塘的药物可以杀灭病原体,除此之外,还要对池塘的水质进行改善,可以利用生石灰、漂白粉等改善池塘水质。另外在引进苗种之前必须对苗种进行检疫,水产苗种的检疫可以参照《水产苗种管理办法》,一方面必须保证繁殖的亲本来源于良种场;另一方面必须保证苗种生产条件与设施符合生产标准。同时必须加强养殖场的日常消毒工作,从苗种、饵料、场地、工具、水质等五个方面控制疾病传播。

3 无公害渔药的使用

无公害渔药指的是渔药中的成分对水产品与其他生物无毒副作用,且在环境中的滞留时间较短,不对环境造成破坏,无公害农药必须符合国家规定。无公害农药的使用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防预为主,提前预防池塘中的病毒与害虫,注重防治结合,尽量使用生态友好型的生物制剂,避免对水池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二是安全性原则,淡水养殖场必须保证要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渔药中的成分不危害人类健康。

4 季节性疾病的防控

水产品的疾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这些疾病受气候的影响较大,养殖场应该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常见的预防措施包括外用药物、饵料预防以及中草药预防,外用药物是在养殖场附近悬挂药用竹篓,或者直接将药物进行全池泼洒,这种方法适用于鱼类鱼鳍、体表的疾病防治,常用的药物包括漂白粉、硫酸亚铁与硫酸铜的合剂等,饵料预防主要针对鱼类的肠炎疾病,常用的药物包括大蒜素等,中草药预防是我国所特有的养殖技术,流苏子等药物可以防治草鱼细菌性皮肤病,地锦草可以防止甲鱼温病,乌剑梅可以防治白头白嘴病。

5 提高水产品抗病力

除了外界的防治措施外,还需要加强水产品的自身抗病能力。一是科学放养,在放养前选择合适的品种,在同一池塘尽量放养同一种类、同一规格的苗种,避免混养造成的疾病感染,北方地区可以实行冬放;二是科学投饵,在使用饵料前需要对池塘的养殖情况进行调查,保证天气、水温、水质等外界环境符合投饵要求,同时提倡绿色饲料,根据实际情况添加多酶制剂、天然矿物质等;三是调节水质,随着水产品的体积增大,池塘中的水产品单位空间更小,每隔15天向池塘中灌注10厘米左右的新鲜水源。

6 标准化的生产技术

淡水养殖场管理部门应该根据淡水养殖产品的特点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与标准化的操作流程,管理体系的内容包括日常维护、疾病预防、苗种引进、渔药投放、饲料喂养等,通过建立全程管理体系严格监控水产品质量的每一个环节,同时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定向控制,保证无公害水产品的安全生产。除此之外,淡水养殖场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员工培训,保证养殖场每一位员工都能掌握水产品疾病防治的相关技术,提高工作人员对水产品病害防治的意识,保证每一个环节具有标准化的参照资料,实现水产品生产标准化操作。

综上所述,无公害淡水养殖的病害防治技术具有多维性,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严格控制,本文从养殖场的日常管理、水质净化、苗种引进、渔药使用等多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水产品病害防治技术,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我国无公害淡水养殖技术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蒋高中.20世纪中国淡水养殖技术发展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

[2]孔江红,刘襄河.鳗鲡无公害健康养殖及主要病害防治技术[J].河北渔业,2009(10):32-35.

淡水水产养殖池塘养殖技术篇4

关键词: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S9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29059

前言

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繁殖技术主要分为水泥池人工繁殖技术、水泥池鱼苗培育以及鱼种培育,以下将具体地进行说明,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应如何养成,本文将详细的予以叙述。

1 淡水石斑鱼生活习性

淡水石斑鱼是一种亚热带鱼类,对水温的要求较为苛刻,通常生活水温在17~35℃之间,最适宜的水温是25~30℃,当生活水温低于18℃时就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当水温降到15℃时只需要持续5~7d石斑鱼就会死亡。此种鱼类个体较大,体型扁,嘴比较大,性情懒惰,喜好群居以及群体活动,人工饲养的一般只吃眼前的食物,很少会去追逐食物,食量大、贪食,当进食到一定的程度会出现吐食的现象。当性腺发育成熟以后,在排卵期会有配对占区行为,若是配对成功以后,当其他的鱼类距离产卵区1m左右的时候,已经配对的2条鱼会主动的攻击入侵领地的鱼类。此外,在配对成功后亲鱼会出现食欲下降的情况,并会一直守候在产卵区的附近,一边防止其他鱼类入侵,一边清理产卵区,直到鱼卵孵化几天后才会离开回到鱼群。并且,由于产卵石斑鱼不能够辨别同种鱼类的仔鱼,当食物不充足的时候,会出现产卵石斑鱼吞食仔鱼的情况,因此。人工养殖的一定要为产卵后的石斑鱼提供充足的食物。

2 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繁殖技术

生态养殖指的是选用科学的技术方法,通过对生态系统里不同的生物之间共生互利的原理进行应用,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使植物、动物、微生物在同一环境下和谐且平衡共生的养殖模式。通过利用生态技术,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及生态间的和谐统一。以下将详细对常见的几项技术进行说明。

2.1 水泥池人工繁殖技术

淡水石斑鱼一般在长到150g左右,鱼龄在1a左右,即可发育到性成熟。在野外自然的条件下,亲鱼与罗非鱼的产卵方式相同,都会在水底的淤泥里挖穴产卵。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亲鱼的产卵更多的是受到过多的人为干涉,例如,在大小15~20m2的水泥池中,可选取250g~400g重量的亲鱼150~200尾投放,让石斑鱼来自行,配对成功的亲鱼一般都会在池子的角落产卵,并在产卵前将池子角落进行一定的清理,同时,需注意水泥池的水温要保持在20℃以上。在产卵后的几天内亲鱼都会在产卵区附近徘徊,既防止其他鱼类入侵,还要清理产卵区的卫生。受精卵一般是呈现出黄绿色,不透明黏性,均匀的排列在产卵穴内,基本不会出现重叠的情况。成熟的亲鱼在产卵3次后进入夏季育肥期,一次产卵2000~3000颗。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食物充足,水温保持在26~28℃情况下,每25~30d产卵1次,在水温25~27℃情况下,大约经过72h孵出仔鱼,刚孵出的仔鱼体长大约0.5~0.6cm,聚集在水底,通常不会到处游动。到孵化出的5~6d时卵黄就会消失,这时仔鱼会游到中上层,在这个时期,6~8d就要拉1次网,目的是将仔鱼都转移到专门的培育池中,并根据仔鱼的批次和大小M行分池培养,避免出现因仔鱼大小不同而出现互相残食以及产卵亲鱼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也会吞食仔鱼的情况。

2.2 水泥池鱼苗培育

人工饲养条件下鱼苗培育池的大小一般为10~15m2,

并在水底安装5~6个氧气头,始终保持水中的含氧量在≥

5mg/L。在鱼苗投入前要对培育池进行全面的消毒清理,注入的新水要进行过滤、暴晒、沉淀、消毒,并保持水温始终在25~27℃。鉴于,仔鱼的口裂较大,可选用丰年虫或者无节幼虫来进行投喂,具体的投喂量根据仔鱼的摄入量来定,通常为1d 4次。在仔鱼的培育期要注意保持池塘有良好的水质,在7~10d换水1次,换水量为池塘水量的30%~50%。在培育池中培育30~35d左右,仔鱼的体长生长到1.5~2.0cm时,即可将仔鱼转移到水池中进行鱼种培育。

2.3 鱼种培育

鱼种培育池的相关要求与仔鱼培育池基本相同,要对池塘进行全面消毒,所用水源要进行消毒,确保水质良好无污染,还要检测池塘是否存在漏水、渗水的情况,并且池塘尽量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在池塘消毒后的7~10d往池塘中注水,并使用40网目的过滤网进行过滤,防止池内进入其它鱼类或者敌害生物,蓄水量以0.8m为宜。蓄水完毕后要向池中施规定数量的发酵肥料进行生物饵料的培养,培养3~4d后,使用白脸盆进行检测,当具有一定的微生物饵料后,即可投放鱼苗,还要注意肥水时间与投放时间要配套,这样有利于鱼苗有较高的成活率。此外,对于所投放的鱼苗要经过筛选体形大小要尽量一致,最好是同一批次的鱼苗,还要确保健康有活力,以防止因个体差异较大导致出现互相残食的情况。刚下塘的鱼苗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物,前期可适当投喂豆浆,以便于浮游生物的快速繁殖,确保鱼苗有充足的饵料,此外,还应注意池塘的透明度要保持在25cm左右为宜。当鱼苗体长达到4cm左右即可投喂鱼糜或者水蚯蚓等饵料,7d以后可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并相应的减少生物饵料的投喂量,直到全部改为人工饲料喂养。

3 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养成

在渔业养殖过程中,应该优化生产的结构,采取多种措施做好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的养殖工作,具体步骤如下。

3.1 池塘准备

淡水石斑鱼的成鱼养殖池塘面积一般为2000~6670m2,

水深为1.5~2.0m为宜,要选在距离水源地距离近,便于池塘排灌,交通方便的地方。在成鱼投放前,要对池塘进行清理消毒,使用生石灰按照75~100kg/667m2 的标准进行泼洒,7~10d后注入新水,并准备成鱼投放。

3.2 放养密度

对于成鱼的放养密度,由池塘的面积大小、饲养管理水平、饲养技术水平、饲料的质量和数量等因素来决定。此外,成鱼的体形大小、健康状况、生长空间等因素也对放养密度产生一定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成鱼的放养密度如下表1。

3.3 饵料投喂

3.3.1 饲料

淡水石斑鱼属于比较凶猛的肉食性鱼类,投放饲料要保持35%的蛋白质含量,可选择使用浮性膨化饲料。

3.3.2 驯食及进食状态观察

石斑鱼具有贪食的特性,对于食物非常的灵敏,可采取驯食的方法对其进食时间和区域进行固定。具体方法是,可在池塘的长边中部位置,使用竹竿搭建一个约5~10m2的投喂区,在这个位置不仅可以清楚观察石斑鱼的进食情况,还确保了饲料不会被大风刮走,开始投喂时,可少量投放吸引鱼群进入投喂区,然后在大量的投喂,如此反复驯食约1周左右,即可养成石斑鱼定时定点的进食习惯。在石斑鱼进食形成习惯后,投放饲料时鱼群会出现蜂拥抢食的现象,随着不断地投喂,鱼群渐渐的吃饱了就会散去。若是在投喂时,鱼群反应不够激烈,动作缓慢,食欲不高,则有可能是水质不良、饲料变质、鱼群生病、气候原因等因素造成的,要及时进行详细分析,尽快找出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

3.4 养殖管理

水质调控:淡水石斑鱼对水质要求较高,透明度通常为35~40cm,在养殖前期,换水不宜过频繁,可每25d换1次水,一次换水量为池塘水量的20~40cm之g。而在夏季时,温度高池塘内的饲料及粪便分解的速度很快,水质很容易变坏、泛酸,若不及时进行更换会加重水质恶化,不仅影响石斑鱼生长,还会导致鱼群生病,因此,在石斑鱼生长的中后期或者夏季高温时要加大池塘换水的频率及换水量,确保石斑鱼的生长能够有良好的水质环境。

鱼病防治:淡水石斑鱼是养殖新品种,并且养殖的数量还未形成一定的规模,目前还未发现针对石斑鱼的相关病症,虽然如此,也不能疏于对石斑鱼发病的防范,要切实做好饲养管理工作,提高饲养技术水平,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来进行养殖,从根本上降低石斑鱼发病的几率。

4 结语

本文对淡水石斑鱼的生活习性进行了叙述,了解了石斑鱼的各方面的习性。深入地对淡水石斑鱼的生态健康养殖技术进行研究,明确了怎样才能养殖好淡水石斑鱼。从池塘准备、放养密度、饵料投喂以及养殖管理等方面详细的对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养成进行了阐述,希望对读者有多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林秀,黄启健.石斑鱼养殖将成为广西潜力产业――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开展石斑鱼产业发展情况调研工作[J].农家之友,2013(12):11-12.

[2]林河军.闽南内陆山区淡水石斑鱼健康养殖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3(23):36-38.

[3]李燕,骆志强,刘晓东,王笠平.吊挂式蔬菜种植温棚中淡水石斑鱼养殖模式的研究[J].渔业信息与战略,2015(02):137-141.

[4]孙晓飞.棕点石斑鱼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的筛选及其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效果研究[D].海南大学,2014.

[5]杨俊江.三个生长阶段斜带石斑鱼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需要量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3.

[6]朱泽州,孙浩然,王涛,孙学亮.饲料中不同蛋白质、脂肪含量对淡水石斑鱼生长性能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J].饲料工业,2015(22):24-28.

淡水水产养殖池塘养殖技术篇5

关键词:大规格;河蟹;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6.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074

河蟹营养价值非常高,并且肉质非常细嫩,所以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河蟹的供应量也在逐年增加,在水产市场上,大规格、高品质的河蟹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

1 养殖条件

养殖地址的选择。养殖地址是培育优质河蟹的首要条件,所以要选择适合河蟹生长的环境。一般选址会在水源充足,水质符合养殖标准的淡水水域进行养殖,同时还要保证养殖场地的环境的安静,没有被其他杂物所遮挡,必须保证水源以及环境没有受到工业或者生活的污染。

河蟹池塘的建造。在建造河蟹池塘时要根据河蟹的生活习性进行建造,同时还要满足建造的池塘能够方便人工管理。蟹塘一般是以东西方向的长方形为主,综合以上2个条件,池塘建造的大小一般是在10×667m?为最佳养殖大小。河蟹的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还是非常高的,偏碱性的硬质黏土壤更适合河蟹的生长,在池塘建造完成以后塘深如果是2m的话,往里注入1.5m的水,同时池塘的四周应当挖掘有75cm左右的环沟作为深水区,池塘的中间为主要的养殖区。为了防止幼蟹上岸等状况的发生一般会在池塘的四周坡面上做密眼网贴附。

进排水设备。河蟹的生长环境对水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养殖过程中水质也会受到饲料、排泄物等物质的影响,所以,养殖河蟹的池塘必要安装纱布袋对水进行过滤。

2 养殖准备

清洁消毒。养殖之前要将池塘中的水份全部抽干,去除周边的杂草,池塘底部的废弃物全部清除干净,只留下10cm厚的淤泥,同时对排水管和进水管进行疏通保证水管的畅通,不会在养殖期间出现差错。

N植水草。河蟹养殖中水草是必不可少的,水草既可以成为河河蟹的食物,同时也是生产氧气的重要来源。水草的选择一般是以伊乐藻或者轮叶黑藻等复活型水草为主,在进行种植时东西为行,行间距保持在5m×4m,栽种时还要流出一定的通道,保证池底能够得到充足的光照。

投放肥料。养殖河蟹的肥料一般是以有机肥为主,肥料用水稀释以后,泼洒在池塘中即可,这种措施主要是培育浮游生物,从而能够为河蟹的生长提供食物。当河蟹进入池塘以后一般在4~5d以后追加一次氨基酸肥料,在这之后每10~15d追加1次即可,对肥料的投放应可以加快浮游生物的生长速度,为河蟹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食物,提高河蟹的人工养殖成活率。

3 养殖模式

河蟹放养。对河蟹进行适当的放养可以养殖出优质的河蟹,所以选择比较健壮的、体型完美的、爬行敏捷的河蟹进行放养,降低池塘的压力改善养殖环境,提高河蟹的规格和品质。

“调水”鱼种放养。在池塘中可以适当的放养一些鱼种,比如说鲢鱼等,这种鱼会摄食池塘中的浮游植物或者浮游动物,可以对池塘中的水质进行清洁,使池塘中的肥料密度始终处于合适的范围之内,从而达到调节水质的目的。

“环保”鱼种放养。这种放养模式是放养刮食性的鱼种为主,这种鱼类以池塘中的藻类、植物碎屑等为主要食物,达到净化水质,保护养殖环境的目的。

4 养殖管理

水质管理。河蟹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在对河蟹进行养殖过程中,要始保持水质的质量。对水质的管理上,首先是对水位的控制,在养殖初期水位一般是50cm左右,能够提高河蟹的成活率,放养中期,幼蟹已经成长为大蟹,可以进入大塘中生活,这时候可以适当的提高水位,养殖的后期,水质会比较受到污染,这时候可以将水位提高到最高,这一措施可以有效的稳定池塘中水的温度。

病害管理。在进行养殖河蟹的过程中,只要把握好养殖过程的每1个环节,从蟹种的选择、管理、喂食到对水质的控制等环节,始终将环境保持在河蟹的生长需求之内,可以控制病害的发生。一旦出现生病的现象,应当进行及时的诊断,并针对病因进行药物治疗,在进行治疗时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选择高效、低毒的药物进行治疗。

5 结束语

河蟹的养殖过程是比较繁琐的,同时也是一项长期的养殖工作,在对河蟹进行养殖之前,一定要对河蟹进行充分的了解,对河蟹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所需条件有充分的认识。河蟹的食用价值是非常高的,为了满足市场对大规格河蟹的需求,养殖者应当优化养殖技术,对河蟹进行培育和养殖,在保证河蟹的养殖质量的前期之下,优化养殖手段,提高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唐玉华.大规格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J].基层农技推广,2015(07).

[2]唐玉华,胡宾.池塘大规格河蟹生态养殖技术[J].江西饲料,2015(03).

淡水水产养殖池塘养殖技术篇6

新疆地域广阔,水域生态条件多样,宜渔水面积位居西北首位。“十五”以来,池塘养鱼已成为新疆渔业的主体。渔业水质环境不仅是渔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而且直接关系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涉及到渔业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对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几年,有关新疆渔业水质环境的监测仅仅局限于某些大水域,如博斯腾湖[1]、额尔齐斯河[2]、伊犁河[3]等,此类水域水产品产量比重较小,而对水产品产量比重较大的池塘水质环境监测的研究尚处于空白。在遵循渔业生产全程控制的基础上,必须把源头监管作为重点,强化对新疆主要渔区池塘水质环境监测并对其进行安全评价。本研究以新疆主要渔区池塘水质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无公害淡水养殖水质的各项评价指标,对全疆主要渔区池塘水源水和养殖水的多项参数进行检测,分析新疆主要渔区的池塘水质理化性质和污染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污染指数对池塘水质环境作出评价。

1材料与方法

1.1采样点的布设

综合考虑新疆主要渔区池塘的渔业养殖规模、产量、养殖密度、养殖技术、采样区域的合理布局及新疆水域生态条件的多样性,将乌鲁木齐、昌吉、克拉玛依、伊犁、塔城、哈密、吐鲁番、库尔勒、和田等9个渔区确定为采样区。水样采集依据《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6-2000)进行,采集池塘水源水和养殖水两种类型的水质作为研究对象,共采集水样50个,其中池塘养殖水30个,池塘水源水20个。在20个池塘水源水中包括地下水(井水和泉水)8个,水库水6个,河水5个,湖水1个。全疆池塘养殖面积为10047hm2,池塘养殖产量为64476t[4],采样点所涉及的池塘养殖面积为1578hm2,占全疆池塘养殖面积的15.7%;池塘养殖产量为11870t,占全疆池塘养殖产量的18.4%,以上数据表明本研究的采样点已具备一定的代表性。

1.2水质分析方法

水样的监测参数依据《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确定,测定项目包括总大肠菌群、汞、镉、铅、铬、砷、铜、锌、氟化物、挥发性酚、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乐果、六六六(丙体)、滴滴涕(ο,ρ'-DDT、ρ,ρ'-DDT、ρ,ρ'-DDD、ρ,ρ'-DDE)15项。总大肠菌群采用多管发酵法测定;汞和砷采用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镉、铅、铜、锌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铬采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氟化物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挥发酚采用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乐果、六六六(丙体)、滴滴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

1.3水质评价方法

评价标准依据《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的标准限值。池塘水质评价的方法参照《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6-2000),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对水质监测项目进行评价;采用综合污染指数对采样区域水质环境质量进行整体评价。单项污染指数的计算方法:(公式略)。单项污染指数≤1时,单项污染指数=计算值;当单项污染指数>1时单项污染指数=1.0+5×lg(计算值);Pi>1,指标超标,判定为不合格;Pi≤1,指标合格。综合污染指数的计算方法:(公式略)。根据《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6-2000),我国渔业水质按综合污染指数划分为三级,水质分级标准见表1。

2结果与分析

2.1池塘水质理化性质及污染特征

表2数据表明,新疆主要渔区池塘水源水水质的15个监测指标中,除总大肠菌群项目在个别地区有超标情况,其它14种项目不超标,均达到无公害养殖用水标准。池塘养殖水水质的15个监测项目中,总大肠菌群、汞、氟化物三个项目在个别地区有超标情况,其它12种项目均达到无公害养殖用水标准。池塘水源水和养殖水水质的共同特征是:不存在有机磷类农药(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乐果)污染,有机氯类农药(滴滴涕、六六六(丙体))对水质的影响也很小;重金属类(汞、镉、铅、铬、锌、砷)虽然有微量检出,但含量低;挥发酚今后在个别地区可能出现点源污染,需跟踪监测;氟化物、总大肠菌群在水中的含量较高。总大肠菌是水体受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在某些条件下,大肠菌群细菌在水中能自行繁殖[5]。总大肠菌群在池塘水源水和养殖水中的均值分别为1902个/L和3405个/L,在池塘水源水和养殖水中都存在超标的情况,超标率分别为15%和20%。总大肠菌群超标,从大环境看,是因为新疆是一个畜牧业大省,牧场牲畜粪便未经处理而进入河道等地表水体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池塘水源水和养殖水中总大肠菌群指标偶有超标。从小环境看,一是因为池塘水的自净能力较弱,微生物易繁殖;二是可能生产过程中投放了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鸡粪等畜禽粪便[6]。氟化物主要集中在鱼体的肝脏和骨骼中。人长期饮用含氟量高于1~1.5mg/L的水时,则易患斑齿病;水中含氟量高于4mg/L时,则可导致氟骨病[7]。氟化物在池塘水源水和养殖水中的均值分别为0.50mg/L和0.73mg/L,整体含量都比较高。这是由于土壤和环境地质的因素,新疆有部分地区为高氟地区,造成水体中背景含量较高[8],导致水体中氟化物指标偶有超标,属正常现象。汞在环境中有多种存在形式,其中甲基汞的毒性最大,在鱼体中的半衰期可长达两年,是鱼体中的主要污染物;甲基汞摄入后90%可被人体吸收,长期食用被汞污染的食品,可引起一系列不可逆神经系统慢性汞中毒[7,9]。汞在池塘水源水和养殖水中的均值分别为0.00001和0.00011mg/L,整体含量都远远低于0.0005mg/L的标准值,说明全疆的池塘水源水和养殖水并不存在普遍性汞污染的问题。该项指标只在1处池塘养殖水中存在超标,测定值为0.0031mg/L,而该项对应的池塘水源水的测定值低于检测限0.0004mg/L,表明此处池塘养殖水汞污染只属点源污染。

2.2池塘水源水分类与评价

新疆主要渔区池塘水源水类型可分为四类:地下水(包括井水和泉水)、水库水、河水、湖水。由于新疆除博斯腾湖等少数湖泊为吞吐性淡水湖泊外,多数湖泊为河川尾闾闭口咸水湖[10],以湖水直接作为池塘水源水的情况较少,以前面三种类型作为池塘水源水情况较多。新疆池塘水源水水质评价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新疆主要渔区池塘水源水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0.54,污染评价为尚清洁,样本合格率为90.0%。不同池塘水源水类型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从低到高的排序为:地下水<湖水<河水<水库水。水库水和河水的污染评价为尚清洁,主要污染因子为总大肠菌群;湖水和地下水的评价为清洁。水库水由于其汇入成分较复杂,工业、农业和生活上未经处理的废、污水往往汇入水库,加上水库水的流动性相对较差,水域环境容量相对较小,水质自净能力弱,导致其综合污染指数均值是四类水源中的最高值。泉水和井水(地下水)取自地下,其受到污染的可能性最小,因此对应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也是四类水源中最低的。而河水、湖水虽为地表水,但其流动性相对较好,水质自净能力较强,导致这两类水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值居中。

2.3新疆各区域渔业水质现状与评价

新疆主要渔区渔业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见表4。由表4数据表明,从全疆范围看,新疆主要渔区池塘水源水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0.54,污染评价为尚清洁,样本合格率为90.0%;新疆主要渔区池塘养殖水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0.92,污染评价为尚清洁,主要污染因子为总大肠菌群和氟化物;样本合格率为70.0%。虽然水源水和养殖水均为尚清洁,但养殖水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值已接近1.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整体养殖水域环境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有必要对全疆主要渔区池塘养殖水做进一步的跟踪监测,确保我区水产品产地水质环境的安全性。从表4中也可以看出,20个水源水中有15处于清洁水平,占整体的75%;30个养殖水中有18处于清洁水平,占整体的60%。这也说明,与我国淡水渔业环境相比较,我区池塘养殖渔业总体上还是拥有水面资源丰富和环境良好的地缘优势[11]。如何将这种地缘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扩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水产品的生产,提高渔业效益,增加渔民收入,也是我区渔业主管部门应积极思索的一个问题。

本研究采样地区涉及北疆的乌鲁木齐、昌吉、克拉玛依、伊犁、塔城;东疆的吐鲁番、哈密;南疆的和田、库尔勒9个地区。不同区域池塘水源水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从低到高的排序为:东疆<北疆<南疆,其中东疆处于清洁水平,北疆和南疆处于尚清洁水平。不同区域池塘养殖水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从低到高的排序为:东疆<南疆<北疆,其中东疆处于清洁水平,南疆处于尚清洁水平,北疆处于污染水平。应加强北疆地区池塘养殖水质环境的监测,并积极探索改善池塘养殖水质的科学方法。北疆和南疆的池塘水源水综合污染指数均值分别为0.56和0.59,两者数据接近,但是池塘养殖水综合污染指数均值北疆为1.0,南疆为0.82,前者大于后者。原因可能是北疆池塘养殖的历史要早于南疆,前者的养殖技术也比后者更加成熟。在经济效益的刺激下,北疆地区的池塘养殖密度更高。

有数据表明,北疆整体平均单产为6075.82kg/hm2,南疆为5005.45kg/hm2,两者存在一定的差距。高的养殖密度,带来高产量的同时也降低了池塘水的自净能力,恶化了水质环境。另外,养殖户为保证高密度下的高成活率,也会采取违规用药等影响水质环境的方式。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如何建立健康的池塘养殖模式,实现渔民和渔业环境的和谐共存,共同发展。

淡水水产养殖池塘养殖技术篇7

试论鹰潭渔业产业化的建设吴早保

加速宜春市特种水产产业化建设之探讨江西水产科技 杨河清

罗氏沼虾生物学研究陈文静,熊国根,邓勇辉,周智勇,裴建明

罗氏沼虾池塘养殖技术裴建明,陈文静,熊国根,周智勇,邓勇辉,胡著国,陈祥如

罗氏沼虾亲虾越冬及产前培育技术熊国根,裴建明,陈文静,周智勇,邓勇辉,胡著国,陈祥如

巴西鲷养殖模式试验初报李有根

成鱼塘套养黄颡鱼高产高效技术探讨柳富荣

斑点叉尾鲴人工繁殖试验康升云,余智杰,傅义龙,许建新,裴菲,熊晓英

斑点叉尾鲴苗种培育试验余智杰,傅义龙,康升云,裴菲,许建新,熊晓英

黄鳝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盛银平,黄江峰,王海华

硫酸铜引起鱼类中毒的原因剖析李达,陈道印,肖秀兰

黄鳝繁养殖技术徐节华

青虾养殖技术(四)吴仕根

特种水产饲料生产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郑斌

调整水产业结构创建蓝色支柱产业官少飞

生物活性添加剂在水产动物和畜禽料中应用效果浅析陈焕铨

提高黄鳝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之雏见黄晓平,汤瑞生

关于提高我省水库立体开发水平的十项技术对策吴明传

汞对草鱼卵子孵化的影响杨再福

江西进贤湖泊浮游动物方春林,王庆平

南美白对虾的生物学特性及繁养殖技术王广军,谢骏,潘得播

湖泊网箱养殖名优鱼高产技术研究柳富荣,肖保生

《网箱养鱼新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技术总结和工作总结江西省网箱养鱼技术研究与推广课题组

几种新型饲料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郭松林,胡瑞江

小体积网箱与常规网箱养殖效果的比较戴银根

养鱼网箱设计与安装技术戴银根,官少飞

“901”鱼虫净在淡水鱼类病害防治中的应用黄江峰,王海华,盛银平

加州鲈商品鱼养殖技术熊春贤

池塘养蟹技术占家智,羊茜

冷冻黄鳝丝的加工工艺李小勇

商品虾的运输技术杨朱森,周丽彬

增氧机在河蚌育珠生产中的应用李应森,王汝超

青虾养殖技术(二)吴仕根

关于赴浙江、江苏考察特种水产发展情况的报告江西省水产局

试论淡水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对策柳富荣

信江渠化工程建设对我市渔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江西水产科技 吴早保

江西进贤湖泊浮游植物方春林

小网箱养殖荷包红鲤的试验报告汤哲文,黄滨

网箱养殖鳜鱼的试验研究张寿康

湖泊小体积网箱养殖罗非鱼的试验研究曹长荪,徐小秋,程国华,邓方来

水库网箱养殖建鲤、荷包红鲤的试验研究潘张水

河道网箱养鱼技术的试验研究涂德斌,彭富善,李波,刘中惠,邓专家

水库小网箱养殖罗非鱼的试验报告傅剑夫,张长荣

网箱养殖草鱼、团头鲂的进一步试验@蓝显金,薛耀怀

网箱养殖黄鳝的试验研究张福顺,张寿康

江口水库网箱养鲢鳙鱼的技术改进潘张水

氨对甲鱼的危害及防治对策臧素娟,姜增华

鲫鱼80:20养殖试验与应用洪家春

青虾养殖技术(一)吴仕根

萍乡肉红鲫资源调查报告康升云,王启林,余智杰,张忠萍,肖增雪,范鸿潮

饥饿对鱼类生长的影响郑宗林,黄朝芳,彭银宏

斑点叉尾(鱼回)生物学研究康升云,胡智政,傅义龙,余智杰,熊小英

鄱阳湖团头鲂耗氧率及窒息点的初步研究欧阳敏,喻晓,陈道印

池塘网箱养鳝套养鱼种高产技术闵贵金

南美白对虾封闭式循环淡化养殖试验裴建明,邓勇辉,曹义虎,周智勇,陈文静

淡水白鲳网箱养殖高产技术杨学军

指环必克对淡水鱼类指环虫(Dactylogyrusspp.)的杀灭效果与推广应用王海华,黄江峰,盛银平

池塘主养乌鳢技术郑宝成

蓝藻发生与控制方法初探胡川,康升云

黄鳝暂养催肥效益高戴书林,叶永兴

影响罗氏沼虾产量的几个关键因素朱周林

土池单养泥鳅薛志成

革胡子鲶鱼与莲藕和温室大棚三元组合在北方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宫树桥HtTp://

肥水塘养鱼技术要点陈南生

发展休闲渔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胡智政,郑斌

小鱼为何也能掀起大浪花--彭泽鲫良种成功推广之原因分析刘金炉

稚龟越冬管理措施邓厚群

渔业产业化问题的研究李明锋

中华绒螯蟹人工生态育苗技术研究初报熊国根,邓勇辉,周智勇,裴建明,陈文静,熊晓钧

罗氏沼虾生长研究周智勇,熊国根,陈文静,裴建明,邓勇辉

乌鳢养殖高效实用技术探讨柳富荣

池塘主养斑点叉尾(鱼回)试验傅义龙,许建新,康升云,余智杰,裴菲,熊晓英,金秉荣

大段水库加州鲈鱼养殖小结甘昊

北方地区大面积池塘培育鲤鱼种高产高效试验王兴礼,傅廷勇,孟兆生

小山塘套养斑点叉尾(鱼回)养殖试验江西水产科技 熊小英,康升云,金秉荣

浅水池塘主养淡水白鲳试验李振业

莲田青虾养殖试验报告袁晓泉

酸、碱度与淡水养鱼丁芳林,彭书练

蟹池水质调节四法宋长太

池塘养蟹生态防病技术陈永祥

彭泽鲫车轮虫病的治疗金秉荣,胡智政

早熟蟹种的识别与控制李洪进

我省河蟹人工半咸水生态育苗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曹义虎

黄沙泥浆在鱼塘水质处理中的应用李凯,管启军,吴卫峰

二年江西省渔业经济统计分析于向阳

科技创新在鄱阳湖水产资源开发中的应用与研究朱鸿章

鄱阳湖渔业资源开发及其可持续利用熊小英,胡细英

石城渔业发展初探曾柏芳

骆马湖浮游动物生态特性研究葛家春

刺鲃(Barbodescadwelli)肌肉营养成分分析薛喜文,于化泓,叶反帝,赵哲霞

黄颡鱼在控温条件下的繁殖试验徐汪,王卫民

奥尼鱼养殖技术张良尧

吉安市大面积池塘主养技术示范推广总结报告谢义元

提高南美白对虾育苗产量和质量的技术措施侯传宝

鱼种安全越冬技术浅述王文彬

夏秋季节鱼、蟹防治用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陈永祥

水质改良剂对淡水养殖水体水质因子调控的初步研究黄江峰,王海华,盛银平

碘合剂加山茛菪碱尼龙袋充氧浸泡当年夏花草鱼种防治出血病试验罗水才,丁敏,徐国琳

复方菌虫净治疗乌鳢溃疡性综合症(UDS)试验王海华,黄江峰,盛银平,范寿庆

水葫芦对水质改良效果的研究江西水产科技 徐在宽

淡水鱼制作鱼肉高蛋白饼干的工艺研究刘新国

新形势下加快江西水产业发展的若干对策研究官少飞

加入WTO对中国未来淡水养殖业的影响及对策陈道印,肖平

提高萍乡渔业效益之刍议温卓明

江西省2001年渔业经济运行分析与2002年预测于向阳

进贤县河蟹产业化开发初报廖华明

罗氏沼虾人工半咸水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熊国根,邓勇辉,陈文静,周智勇,裴建明,胡著国,熊晓钧

花(鱼骨)人工繁殖试验汤哲文,叶英超,王志兴

河蟹育苗中影响Ⅰ期蚤状幼体到Ⅱ期成活率的原因探讨候传宝

沼肥养鱼实用技术研究郑敏

池塘主养彭泽鲫鱼试验江西水产科技 郑金林

莲田生态养殖罗氏沼虾试验顾冬郎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技术杨保国

池塘养殖双季青虾技术要点杨保国

野生虎纹蛙的繁殖及蝌蚪培育技术黄志华,周淑珍

工厂化快速养鳖PH的变化章晨静

罗氏沼虾常见病及其防治技术邓勇辉,熊国根,周智勇,陈文静,裴建明

三测法养鱼新技术薛志成

淡水水产养殖池塘养殖技术篇8

关键词:淡水鱼 养殖技术 池塘养鱼

所谓健康养殖就是通过对可养殖的经济动物的苗种、饲料、水生态环境进行合理管理,使所养殖的经济动物健康生长,最终生产出对人体无不良影响、符合人类需求的产品的过程。

1.淡水鱼类的栖息环境与食性

1.1栖息环境

鱼的种类繁多,生活习性差异很大。鲢鱼生活在水体上层,性情急躁、活泼,行动敏捷;鳙鱼、鲂鱼和鳊鱼生活在水体中上层,性情温顺,活动迟缓;草鱼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或有水草的池塘边,性情活泼,游泳能力强;青鱼、鲤鱼和鲫鱼则栖息在水体底层,它们喜欢觅食污泥中的螺、蚌、昆虫和水蚯蚓等水生动物。

1.2食性

随着小鱼的生长,开始觅食大型的浮游生物、无节幼体、小型枝角类水生生物。随着鱼体的生长,鱼的食性开始分化。成年鱼类的食性,因鱼的种类不同而异。根据鱼类采食食物对象的不同,可将鱼类分为:1.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来源的鱼类。鲢鱼和鳙鱼即属于此类鱼,其特点是口大,鳃细长、密集。这种特点有助于鱼类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鲢鱼食物以浮游植物为主,以浮游动物为次;鳙鱼食物以浮游动物为主,以浮游植物为次。2.以无脊椎动物为主要食物来源的鱼类。青鱼和鲤鱼即属于此类鱼。青鱼以螺和蚬等软体动物为食,鲤鱼主要以水生昆虫的幼虫和水蚯蚓为食。

2.科学饲喂

优质饲料在投喂量过多和投喂技术不当时,可造成饲料系数高,养殖成本高的问题,因此,健康养殖需要掌握科学的投喂技术。所谓的科学投喂,应是根据不同天气、不同品种、不同规格来合理确定饲料品种、规格、投喂量、投喂次数和投喂时间。一般来说投喂做到“4 定”,即定点、定时、定质、定量;投喂的饲料要与鱼体的大小相适应,与生长相适应。饲料的粒径为鱼体口径的 1/2 为好;投喂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为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鱼苗>鱼种>成鱼;投喂量和次数按不同种类、不同规格进行控制。投喂量按鱼的体重计,常为体重的 2%-5%,通常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小型鱼类>中型鱼类>大型鱼类;幼鱼>成鱼。投喂次数为小型鱼3-5次,大、中型鱼 2-4 次;幼鱼 3-5 次,成鱼 2-4 次;投喂前,首先应驯化鱼集群抢食的习惯,在养成习惯后,每次投喂时间上要控制,不宜过长,具体投喂时间,应在黎明后的2h内固定投喂,高温期下午 17 时以后及晚上不喂。投喂速度开始慢,中间快,后期慢,即“慢、快、慢”。投喂面积开始小,中间大,后期小,即“小、大、小”。投喂量开始少,中间多,后期少,Bp,“少、多、少”。当大部分鱼停止吃食,游离食场,剩余鱼抢食速度缓慢时,即可停止投喂。

3.疾病防治

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正确诊断、合理用药、严防药物污染等。坚持每月用消毒药物对全池消毒1 次,并用防细菌性疾病的药饵投喂 1 次。高温季节,每半月对食场消毒1 次。每月在晴天中午鱼类集群摄食时间,用杀体外寄生虫药物对食场泼洒 1 次。当鱼类发病时,首先应捞出病鱼进行体表和体内检查,确定病因后再选用药物,严禁不明病因乱用药物。用药时必须按药物说明使用,不能减量,也不能超量。

4.生态健康养殖

4.1合理调水,强化水质管理

水体不洁是鱼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池塘养殖过程中,由于投饵以及鱼类排泄物的积累,水质极易富营养化,使水体透明度变小、pH 值降低,水色呈深褐色,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增多,水体藻相不好,可被鱼类利用的浮游生物减少,有的水域甚至出现异味。改善水质的主要措施是换水,在夏末或入秋时采用大换水的方法,把池塘水体换去1/2,先排后灌,尽可能排出养殖废水,间隔 1 周再大换水1次,通过连续两次大换水,可使鱼类生长环境得到改善。不少养殖户对大换水不重视,一塘水养到底,使水质老化,影响鱼种生长。此外,适时增氧并施用生石灰、水质改良剂、微生物制剂等改良水质,但这些措施的落实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因增氧不当会引发鱼类气泡病等病害,生石灰使用不当往往引起水体pH值骤变,水质改良剂、微生物制剂使用不当效果不好等,因此,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发挥各项措施的最大成效。

4.2稳定水温,降低应激反应

水温突变是鱼类发生应激,进而产生病害的重要因素。夏秋季节是暴雨频发、雨水较多的季节,雨水温度明显低于池塘水温,如果短时间内雨水集中进入池塘,往往造成池塘水温的突变,从而引发鱼类感冒等症状。因此,在雨水较多的夏秋季节要注意疏导排水渠道,避免雨水大量直接灌入池塘。池塘换水也是水温骤变的因素之一,在池塘大换水时,当外源水水温明显低于池塘水时,换水不可过多,避免池塘水温骤降,引起鱼类的应激反应。如果使用井水等外源水时,要经暴晒、曝气等处理,待水体升温后再进行大换水,使池塘水温保持稳定,降低鱼的应激反应。

4.3加固池埂,随时防洪

防旱鱼类生活的水体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尤其在夏秋季节,养殖池塘受气候因素影响更为明显。汛期往往会突降暴雨,造成洪涝灾害,因此要提前加固池埂,防止洪水冲开池埂造成逃鱼,必要时在池埂处架设围网,防止过高的水位使鱼种逃逸。有涝就有旱,有时甚至旱涝急转,所以夏秋养鱼还要做好抗击干旱准备,要打好水井,以备不时之需。如果有连通于湖泊、水库、江河的排灌设施,对防涝防旱都具有极大意义。旱季还要注重水质调节、减少投喂、确保水产品安全度过干旱季节,为丰水期鱼类健康、快速生长打下基础。夏秋季节农田施药较多,在雨季时农田积水易流入池塘,其中所携带的农药往往会对鱼类造成污染,因此田间池塘要注意加高池埂。汛期河道可能成为一些工厂的排污道,要避免使用污染水源。养殖区要远离居民生活区和垃圾处理厂,防止生活污水、雨后的垃圾过滤水等污水流入池塘,造成污染事故的发生。

4.4加强日常管理

要多注意观察鱼类的吃食情况和缺氧浮头,发现缺氧预兆应及时加注新水和开启增氧机,以免鱼类泛塘。 同时,要注意防逃、防盗。 要及时加固堤坝,雨季要注意巡逻观察堤坝安全,及时修筑加固,防止池塘与外部连通。 防盗主要是养殖后期加强夜间巡逻,另外,最好事先在池中打桩、安装一定的铁丝网,或放置一些枣树枝等杂物防止下挂网。

参考文献:

淡水水产养殖池塘养殖技术篇9

1.坚持清淤改造,改善池塘条件

鱼塘既是养殖鱼类的活动场所,又是生长的环境。如何给鱼类生长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促进鱼类生长,是实现池塘养鱼增产高产的关键。应进行休整池塘,清除池底杂草、杂质、平整池塘。

1.1 清塘消毒

1.1.1土法清塘:即冬季排干水,通过池底冻结、干燥和曝晒来清除敌害。改良底质。

1.1.2药物清塘:可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

1.2 注水和培育水质

池塘消毒后,待药物毒性消失,即可注新水,在鱼种放养前7~10d,投基肥,培育水质。

2.节省饲料费用。

饲料费用一般约占养鱼成本的60%以上,广辟饲料来源,降低饲料成本,节省开支是提高养鱼经济效益的关键

2.1以青代精,利用塘埂、荒地种植牧草、利用沟渠等水域养殖浮萍,或采集嫩草杂草来喂鱼,可以节省精料。夏季可在鱼池距水面20厘米处安装60瓦灯泡诱虫入池,大力推行采用价廉的饼类和糠麸等,替代或少用价高的鱼粉,豆粕等配料,这样可大幅降低饵料成本。实践证明以菜粕、血粉等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油脂、维生素、矿物质配成的饵料,营养物质能达到鱼类的需求量,养鱼效益较好。

2.2饵料中适当加大维生素C添加量。维生素C可阻止有毒物质在鱼体内残留,具有解除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灵敏清除毒性物质的功能。

2.3添加腐殖酸。腐殖酸是养殖动物绿色饲料添加剂。中国农科院水产研究所(1995)用适当浓度腐殖酸水溶液泼撒饲养对虾水池,结果腐殖酸可有效防止铜、铅、镍等重金属对鱼类生长和繁殖的危害,促进鱼类生长加快。

2.4消除药物残留。按国家农业部颁布实施的《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的规定执行,严禁使用磺胺脒、呋喃西林、痢特灵、氯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等抗生素作饵料添加剂或水体防病剂。可使用对致病菌有专一性的土霉素、磺胺嘧啶、新诺明、氟苯尼考等环保抗生素。捕捞出售前一个星期,应停止使用药物性饲料添加剂,可减少药物在鱼体内残留。药物残留消除了,可增加口感,产品的价格自然会提升。

3.放养大规格鱼种

放养大规格鱼种是池塘养鱼的一项高产措施,大规格鱼种具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生长迅速的特点。在池塘饲养条件下,草鱼一般放养体重0.25K的鱼种,经过120d饲养到秋季可达规格0.5~0.75K;如放养0.5~0.75K的可长到1.0~1.5K。鲢、鳙鱼一般放一龄鱼种。12~18cm的规格,到出塘可过0.5~0.75K。其他鱼如鲤鱼、鲫和团头鲂都放养一龄鱼种,密度偏稀一些,规格为12~14cm左右,经过几个月的饲养,鲤鱼可过规格0.5K,团头鲂150~350g,鲫鱼100g以上。

4.放养密度

将规格、颜色一致的,能摄食颗粒饲料的鱼类(如鲫鱼)的鱼种和规格比较均匀的滤食性鱼种(如鲢鱼)放入已准备好的池塘中,大致分别占总产量的80%和20%。各地使用的放养品种应根据池塘条件因地制宜。对于首次采用80:20池塘养鱼技术的养殖者,收获时主养鱼的重量每667不超过以下的限量:

4.1在增氧受限制、不能冲水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167K;

4.2在增氧受限制、冲水受限制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267K;

4.3在增氧和冲水均不受限制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400K;

4.4连同配养鱼20%的重量,a、b、c三类池塘放养总数量分别为418666尾和800尾。其中主养鱼占80%,配养鱼占20%。

4.5 其它措施

4.5.1以一种营养完全、物理性状好的颗粒饲料,按规定的计划和方法饲喂80%的鱼类。

4.5.2在整个养殖周期中,始终将池塘水质维持在一个不会引起鱼类应激反应的水平。

4.5.3在收获时,主养鱼的个体应大小均匀,达到上市规格。

5.加强鱼病防治

近年来暴发性鱼病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渔业生产的发展。一些养鱼户平时没有提前作好鱼病预防,当鱼病发生后又没有及时对症下药,造成一定的损失,使养鱼效益下降。综合分析鱼病的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实行鱼病综合防治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必要措施。防病的原则是“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及早诊治,严格消毒”。鱼池应彻底用药物清塘;鱼种放养前严格消毒;鱼发病季节定期用药物预防;注意保持水质的清洁,增强鱼体的抵抗力。此外用大黄、五倍子、大蒜、马齿苋等中药对防治鱼病有良效。

淡水水产养殖池塘养殖技术篇10

[关键词] 淡水 螃蟹养殖 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8-0197-01

螃蟹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淡水产品,营养丰富,在现代社会中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它是一种节肢动物,从目前我国的养殖分布状况来看,主要聚集在长江的入海口地区,人工养殖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像苗种的投放、饵料的配置以及后期的放逃工作等,但是,在近些年来,随着养殖技术的普及创新,这种淡水螃蟹养殖技术逐渐得到了推广,越来越多的地区作为经济发展战略大规模发展起来。

1 螃蟹的生活习性及特点分析

1.1 生长环境方面

螃蟹一般是居住在较为潮湿的泥岸洞穴中,但也不排除在水中的石块或水草中。如果是江海湖波,那么它们喜欢生活在水质较为清洁、水草茂盛的区域,如果的池塘的小范围中则是池底的泥草中。它的生活特点一般是昼伏夜出,它的一个基本技能就是挖穴,同时这也是其防御侵害的一种方式,洞穴的挖掘一般是在较为松软的土层中。

1.2 食物摄取方面

由于其属于水生生物,它的食物也大多数是从水中获得,不仅食水草,也会捕食一些腐殖质,也不排除小昆虫、蠕虫、小鱼小虾等。但是主要的还是以水草为主,泥沙的食用只起到辅助消化的作用。

2 淡水螃蟹养殖需要做好的工作

2.1 选择适宜的池塘条件

好的淡水池塘,要具备干净的水质,水源较为充足,池水的进水和排水十分便利,池中的土壤为黏土、沙土或是亚沙土,具有很好的通气性。面积不能太小,水的深度要保持在0.6――1.5m之间,可以塑造几个高过水面的小土墩,也就是所谓的蟹岛,便于其采光,并未其提供挖穴建洞的条件。

2.2 保持池水的干净

如果是新建设的淡水养殖池,在放养螃蟹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药物消毒,一般常用的是漂白粉,这样可以使池水干净卫生,不会给螃蟹带来过多的危害。首先,要把握好整个池子的规模大小,确定实际的体积,然后根据大小来调配合理的漂白粉,经过加水溶解之后,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全池泼洒,通常情况下,清池之后的5-6d就可以放养了。

2.3 培育良好的水池水质

经过上一环节的漂白粉消毒后,待3-4d之后,可以在池塘之内投放大约150kg的有机腐殖质等的肥料,投放几天后池水的颜色会逐渐的变为青绿色,并且要保持池水的干净卫生。

2.4 种植适宜的水草

上述提到,螃蟹的生长习性离不开水草环境,因此,在淡水池养殖螃蟹就要充分的利用这一习性特点,在池子中种植或投放一些适当的水草,塑造预期自然的生长环境相似的氛围。在池中种植水草的另一目的就是起到一种分散的作用,让螃蟹可以分散在池中的不同高度,需要注意的是,水草种植不能过于密集,要留有一定的日照空间。

3 淡水螃蟹的养殖技术分析

3.1 养殖温度调节方面

螃蟹在幼苗阶段,需要的生长温度不宜过高,适中即可,一般是在15℃-30℃之间,最佳的温度是25℃左右。因此,养殖管理人员就要严格的控制好养殖大棚内的池水的温度,保持其始终处于恒定的状态,水温过低就要进行增温。

3.2 养殖的密度方面

螃蟹的生长需要有一个充足的空间区域,如果养殖空间过于狭小密集的话,很容易造成水中供养不足,水质下降等的不利现象,因此,就需要严格的控制好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从大多数的实际养殖经验来看,一般每亩大小的淡水池可以放养500――600只螃蟹,这样的密度是最佳的,可以给螃蟹提供一个充足良好的生长空间。

3.3 日常的饵料喂养方面

由于螃蟹的食物来源较为多样性,因此,对于淡水池的人工养殖来说,在进行事物的喂养时,就可以根据实际采用新鲜的鱼类饲料并添加合适量的食盐,经过高温烧熟之后去骨搅拌成鱼糜,再制作成小团状颗粒,直接抛洒到水池中进行喂养。螃蟹的幼苗在进入到淡水池子中初期阶段,喂养时要控制好时间量,一般是每日3-5次,饵料的不能全部集中一个区域投放,一部分要投放在池边的浅水区域内,另一部分要抛撒在水生植物较为密集的区域。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后,大约6-10个月后,螃蟹的个体逐渐变大,水池的温度增高,对于食物的摄入量加大,特别是在其8-10个月时,螃蟹肥育聚黄,自身重要增加,养殖人员就要增加动物性饲料的喂养。需要注意的是,在喂养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水池的温度、天气条件以及螃蟹的生长状况等进行量的适当变化。

3.4 做好相应的放逃措施

幼苗期的螃蟹还不具备很强的活动能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成长后,它的个体逐渐变大,各方面机能逐渐成熟,活动能力变得更强更活跃,从养殖的长远角度出发,就需要养殖管理者做好其的放逃工作,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一般常见的有在水池的四周竖杆拉网,但最有效的方式还是采用塑料薄膜,或者也可以采用水泥板,限制螃蟹的活动范围,特别是在下雨的雨天,池中水位上涨,更要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具体的采取何种的放逃方法还要依据于养殖的实际状况来有针对性的确定。

4 总结

随着人们的饮食习惯的变化,对于海鲜产品的饮食需求逐渐增多,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工养殖海鲜产品大大增加。螃蟹作为常见的一种水生生物,属于海鲜产品的范畴,对于其的人工淡水养殖技术来说,需要切实的把握其生长环境和习性,有针对性的建造淡水水池,并采取一系列的科学合理的养殖方式,提高其养成率。

参考文献

[1]周小卫,陆长妹.浅谈螃蟹养殖的方法及水质管理[J].中国农业信息,2014,(0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