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养殖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12-06 17:18:12

淡水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淡水鱼;生态理念;养殖技术

在淡水鱼养殖的过程中,有些问题会影响淡水鱼养殖质量,如:自然环境污染严重、淡水鱼养殖业发展缓慢、养殖技术科技含量较低。面对这些问题,养殖人员要从淡水鱼养殖的生产过程入手,严格控制养殖技术操作行为,引进大量的先进技术,提升养殖技术含量,为淡水鱼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提升淡水鱼产品品质。

1传统模式下淡水鱼养殖问题

首先,我国自然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自然环境中的水资源生态环境恶化,野生水产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且淡水养殖与水资源、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剧。在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淡水鱼养殖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引发了较多的环境污染问题,养殖废弃物的排放影响了当地水资源环境,进一步阻碍了地区淡水鱼养殖业的发展,不利于淡水鱼养殖经济的提升[1]。其次,淡水鱼养殖在我国农业养殖业体系中占有的比例较小,其养殖商户数量较少,主要为小农养殖形式,且以家庭联产责任制为主要形式,是每家商户自己负责养殖、生产、经营。相较于其他养殖行业,淡水鱼养殖的规模化发展水平较低,还没有实现统一管理,且养殖机械技术应用率较低,发展速度缓慢,行业整体技术含量不高。最后,虽然我国是当今世界各国家中最早开始进行淡水鱼养殖的国家,且养殖历史悠久,发展时间较长,经验相对丰富。但是,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的淡水鱼养殖技术水平较低,养殖方式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淡水鱼养殖模式,没有引进大量的淡水鱼养殖技术,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2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要点分析

2.1树立科学饲喂理念,强化淡水鱼机体能力。饲喂管理是淡水鱼养殖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淡水鱼产品品质具有重要影响,技术人员要形成科学的饲喂理念,结合地区自然气候情况、淡水鱼养殖品种、养殖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殖饲喂计划,且严格管理饲料。技术人员要选择营养丰富、成分良好的优质饵料,还要在不同的季节调整饲料投喂数量与时间,保证淡水鱼能够获取到充足的养分,促进淡水鱼的生长,促使淡水鱼体质强壮、体型较大、生存能力较强[2]。2.2严格控制水质,营造良好生存环境。水体环境是淡水鱼的生存空间,是淡水鱼生存的必要因素,水质管理是淡水鱼养殖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养殖人员要重视水质问题,考虑到水质与淡水鱼之间的密切联系,定期换水,改善水质。在换水过程中,养殖人员可以先将鱼池中的水换掉50%,要采取“先排后灌”的换水方式,将养殖废水排到池外;间隔7天左右后,再进行第二次换水,有效改善淡水鱼的生存环境,提高水体的溶氧量,改善水体能见度较低、杂质较多的情况,为淡水鱼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2.3精心调节水温,避免出现应激性刺激。水温是保证淡水鱼生存状态良好的重要因素,水温控制是淡水鱼养殖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养殖人员要注意控制鱼池的水温,尤其是在夏季降雨量较多的时期,若在短时间内大量的雨水进入鱼池,则容易引发鱼池水温降低,对淡水鱼造成刺激;此时养殖人员要注意疏通排水,避免雨水灌进鱼池。在水温控制过程中,养殖人员要时刻监控鱼池的水温,引进先进的恒温器与温度检测仪,精准获取鱼池内的水温,保证水温的稳定性,避免水温变化引发鱼感冒,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淡水鱼的生存状态。

3淡水鱼养殖的生态理念发展策略

3.1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建立完善的生态养殖机制。养殖人员要认识到淡水鱼养殖对地区水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分析引发不良影响的本质原因,从环保的角度出发,调整淡水鱼的养殖结构,建立较为完善的淡水鱼养殖机制。养殖人员要将市场需求作为核心目标,形成发展型养殖理念,引进多元化的生态养殖模式,实现养殖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地区淡水鱼养殖经济的良性发展。3.2明确生态养殖目标,实现淡水鱼生态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当下的淡水鱼养殖问题,养殖人员要明确淡水鱼生态养殖目标,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养殖道路,调整地区内部淡水鱼养殖种类及养殖规模,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灵活利用自动化淡水鱼养殖设备,实现地区淡水鱼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3]。3.3引进先进科学技术,提升淡水鱼养殖水平。养殖人员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学习国外成功的淡水鱼养殖案例,将现代技术与传统养殖技术相结合,形成能够适应地区情况的全新养殖技术体系;还可以积极培育淡水鱼新品种,促进地区淡水鱼养殖行业的发展。养殖人员还要针对淡水鱼育种、淡水鱼病害防治、淡水鱼用药等工作进行研究,提升本地区淡水鱼养殖水平。3.4大力建设养殖基础设施,提高地区养殖能力。养殖人员还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积极开展市场调研,了解我国淡水鱼养殖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区情况的淡水鱼养殖行业发展计划;还要大量引进设施与设备,改造鱼池,提升鱼池建设标准,保证淡水鱼养殖总量,提升淡水鱼养殖的综合能力。此外,还要强化淡水鱼养殖管理,结合淡水鱼生态系统的养殖理论,根据地区相关养殖标准,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针对淡水鱼的水环境管理、水温管理、饲喂管理及养殖废物管理等进行调整,促进淡水鱼养殖的标准化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淡水鱼养殖是我国目前水产行业的主要存在形式之一,是为我国人民提供优质水产食品产品的重要环节。针对现阶段淡水鱼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养殖人员要树立科学饲喂理念、严格控制水质、精心调节水温,全面掌握淡水鱼养殖技术,营造良好淡水鱼生存环境,提升淡水鱼养殖效率。此外,养殖人员要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明确生态养殖目标;还要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大力建设养殖基础设施,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推动我国淡水鱼养殖行业的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华.淡水鱼生态养殖需注意的技术细节[J].养殖与饲料,2019(3):39-41.

[2]李威.淡水鱼生态健康养殖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9(3):155.

淡水养殖技术范文篇2

1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概述

当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水产品基本上都来自于淡水养殖,然而在传统人工水产养殖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相应的不足,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1)将养殖工作的侧重点放在了水产品养殖规模和数量上,对于水产品养殖质量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2)水产品传统养殖模式的实际生产效率较低,且容易产生病害,会对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在淡水养殖领域中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普及。绿色生态养殖技术主要是通过对水产品野外生存水体环境的高度还原,以确保水产品能够健康、稳定成长。采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能够实现对传统人工水产品养殖模式的创新发展,降低病害的产生,提高水产品养殖的产量及质量,对于我国淡水养殖领域的进步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2-3]。

2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

2.1选择养殖环境。对于淡水养殖而言,目前最为常见的养殖环境就是池塘,但池塘本身的天然环境无法满足淡水产品的实际生长需求,所以养殖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构建相应的养殖环境。需要注意的是,要尽可能运用天然因素对养殖条件进行合理优化,在此过程中,还要提高对天然饲料的重视程度,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池塘自身的环境承载能力,防止养殖工作出现超负荷的情况,避免最终产出的水产品与预期存在较大差异。2.2选择养殖物种。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养殖物种,降低养殖物种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以此降低在保护养殖环境方面不必要的成本投入。与此同时,还可利用物种之间的稳定、和谐性进行养殖,如在当前的淡水养殖工作中,存在淡水养殖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情况,即利用稻田环境来养殖螃蟹、泥鳅等物种。但此类养殖方式对农业生产与养殖都有着明确的要求,只有在满足相应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农业与养殖业的共同发展。除此之外,在对物种进行选择时,还要考虑物种的实际生长要求和存活率,在满足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选择易于生长、存活率高的物种进行养殖[4]。2.3选择养殖菌类。为了使实际的养殖环境与天然环境的相似程度更高,在实际养殖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添加合适的菌类,以促进水产品的养殖和生长。要严格按照水产品的实际生产需求,在明确养殖环境的基础上,选择应用适宜的菌类对养殖环境进行调整和优化。此外,由于菌种个体的差异,其对养殖环境的优化效果也会略显不同,养殖人员应在明确菌类性质及功能的基础上,对其实际应用情况开展模拟试验。在其实际的运用效果得到有效证明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投放工作。在对淡水产品进行养殖时,养殖环境的变化会对水产品的实际生长情况产生严重影响,因此要增强对养殖环境的重视程度。2.4调节水质。相较于天然环境,养殖池塘的环境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平衡这种差异,除了凭借池塘内部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外,养殖人员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养殖池塘的水质进行合理调节。水产品生长的实际情况与水质变化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养殖过程中对水质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让水质可以满足水产品的生长需求,从而提高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3绿色生态养殖中的疫病防治

对于淡水产品而言,在实际养殖过程中需要重视疫病防治,积极运用科学手段,根据池塘中生物的实际情况,开展防治工作。淡水养殖中,实际养殖水产品的类别如果较为单一,那么疫病产生的概率就会增加;如果水产品的类别较多,各种鱼类能够共同生长,那么养殖环境中的生态系统就会愈加完善,疫病的产生率就会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可采用多品种混养的方式来开展养殖活动,如将草鱼、鲤鱼、螂鱼、大口鳃、花白鳃等品种放在一个池塘中共同养殖,这些品种存在一定的食物链关联,鲤、螂鱼会通过掘池底来觅食,可以对病原体的滋生环境进行有效破坏;如果鱼发病就会导致自身的行动较为缓慢,从而沦为肉食性鱼类的食物,这就有效切断了病原体的传播方式,从而发挥生态系统自身的价值与功能,实现自动防病的良好效果,以此降低池塘中疫病的产生率。有关此方面的养殖系统构成要根据实际的养殖情况进行综合性比对和分析[5-6]。

4结语

综上所述,淡水产品在实际养殖的过程中,应合理选择养殖环境、物种以及菌种,并对水质进行科学调节,以促进淡水养殖的绿色生态性。此外,还应采用合理的多品种混养方式,构建稳定且完善的淡水养殖生态系统,减少水产养殖过程中疫病的发生率,进而提高水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减少施药带来的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李颖.论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20):179-180.

[2]纪元.探究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7(21):75.

[3]明天利.试论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5):117.

[4]朱宝斌.无公害淡水养殖中的病害防治技术[J].乡村科技,2017(20):72-73.

[5]念好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八字诀”加快推进生态健康养殖技术集成及模式创新——于康震副部长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会议暨生态健康养殖技术集成现场会上讲话(摘要)[J].中国水产,2017(8):4-9.

淡水养殖技术范文篇3

关键词:淡水养殖;绿色生态;养殖技术

随着环境保护理念的不断深入,在淡水养殖中对环境保护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传统养殖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及要求,因而在实际养殖中需要应用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合理应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不但能够提升养殖效益,还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满足现代养殖要求,从而促使淡水养殖实现更好的发展。

1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概述

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市场上大多数水产品均来自于淡水养殖,因而积极发展淡水养殖、创新淡水养殖新模式也就十分必要。相关调查研究显示,传统人工养殖模式中有很多问题存在,1)在养殖过程中对于水产品质量的提升缺乏重视,仅仅单纯注重水产品数量及规模。2)传统人工养殖模式效率较低,对于出现的传统病害缺乏较强的控制力度,对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十分不利。在当前技术改革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养殖业也逐渐实现改革,在确保人们对绿色食品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确保水产养殖行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得以出现,并且实现较快发展,在淡水养殖中逐渐有着越来越广泛应用。具体而言,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是指模拟水产品野外生存环境,使传统人工养殖模式得以改变,从而促使水产品能够更好地生长。在淡水养殖中利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可对养殖业实现科学管理,降低水产疾病发生率,从而培育出无公害自然产品,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可促使水产养殖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更优质水产品[1]。

2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

2.1科学合理选择养殖环境。在淡水养殖过程中,水产品生长环境对水产品经济效益会产生直接影响,因而合理选择养殖环境也就十分必要。在当前淡水养殖中,通常都是选择池塘当作养殖环境,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过程中,养殖人员应对水产品养殖环境加强重视,不要选择存在严重污染的区域当作养殖环境,且应当对水产品保鲜加强重视,因而对于养殖地理环境,尽量选择交通比较便利的一些区域。另外,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应当模拟自然环境,种植水草,从而实现绿色养殖效果,应当注意的一点是,在水草种植中应避免出现大面积种植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在大面积种植水草情况下,往往会导致池塘内含氧量降低,从而对水产品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在水产养殖环境中,应保证其内部益生菌种类及数量,从而确保水产品生长过程中对于水生浮游物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为使这一目的得以较好实现,在必要情况下可适当应用现代生物技术。2.2合理选择水产养殖种类及菌种。在应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进行淡水养殖过程中,合理选择养殖种类及菌种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在选择养殖种类时,首先应对其原生环境与模拟生态环境实行对比,判断其是否相似,这一点在绿色生态养殖实现方面属于基础内容,在此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生态养殖效益,促使水产品能够健康快速生长。在选择品种时,应注意优先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能力且易存活的相关品种,从而减少管理成本,降低养殖成本。除需要对养殖种类进行合理选择外,还应当合理选择菌种。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可选择自然界天然水域中相关菌种,这一点在生态环境模拟方面属于必要条件,但应注意合理控制菌种数量,若菌种数量过多反而会导致有副作用产生。另外,也可依据养殖水产品特性,适当投放相关种菌,从而促使有益菌实现较好生长,这些菌类对水产品较好生长具有良好促进作用。此外,在购买种菌时,应选择正规途径来源相关种菌,并且保证种菌在经过试验之后能够得到理想的效果,从而为水产品生长提供数量充足有益菌。2.3合理调节水质及应用饲料。在利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实施淡水养殖过程中,有效调节水质可使水产品养殖数量及养殖质量得到一定程度保证,因而在实际养殖中应注重水质调节。在水质调节过程中,应尽可能运用生物工程有关技术,从而使水质调节有效性得到较好保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将适量活性酵母及沸石粉等生物制剂投入水体中,从而使水质得以净化,同时可培植有机物,从而使水质综合治理得以较好实现,还能够有效控制水体内细菌规模。从而在淡水养殖中营造良好绿色生态环境。此外,在淡水养殖中,饲料也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对养殖质量及养殖规模均会产生一定影响,因而合理选择饲料也就具有重要作用及意义。在所选择的饲料中,应当保证不会有抗生素或者激素出现,从而使绿色生态养殖能够真正得以实现。另外,为使水产品最终品质得到较好保障,也可将一些腐植酸及甜菜碱投入,从而提升水产品肉质,确保水产品养殖得到理想效果。2.4科学合理防治水产品疾病。在淡水养殖中,水产品疾病的发生对养殖效益及养殖产量会产生严重影响,这也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因而科学合理防治水产品疾病也就十分必要。在当前水产品疾病防治方面,比较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1)选择水产品与植物共生方法。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在养殖环境中通常情况下均为植物及养殖水产品共同生产,并且大多数水生植物在水产品抵抗病害方面均能够起到积极作用。水产品病害的发生主要就由于粪便中有很多致病因子存在,导致水产品发病率增加,而植物能够对这些致病因子充分吸收,不但能够通过光合作用使水环境氧气含量增加,并且可使水产品抗病能力大大增加。2)选择混养法预防疾病。在淡水养殖过程中,选择混养模式可使疾病发生率降低,这主要是因为选择混养模式可使养殖水体中生物多样化增加,从而可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这对于养殖水产品发生率降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同时选择混养模式可使养殖水产品数量增加,对养殖效益的提升十分有利,同时这也符合绿色生态养殖要求及特点[2-3]。

3结语

在当前淡水养殖过程中,传统人工养殖模式及养殖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会对养殖效益的提升及养殖行业发展产生阻碍。因此,在现代淡水养殖中应当结合绿色环保理念应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从而使淡水养殖效益得以提升,为促进水产养殖行业得以更好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提供更好保障。

参考文献:

[1]纪元.探究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7(21):75.

[2]葛彩霞.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J].渔业致富指南,2016(23):35-36.

淡水养殖技术范文篇4

一、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基本概述

我国大多水产品都来自淡水养殖,传统人工水产品养殖模式只注重水产品养殖规模和数量,对水产品养殖品质不重视,还有就是传统人工水产品养殖模式效率不高,水产品容易受到病害,严重制约水产养殖行业的持续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绿色生态养殖技术为主的新技术逐渐应用到淡水养殖中,通过模拟水产品野外生存环境,促进水产品获得更好的成长,有效的降低病害对水产品养殖造成的不良影响,推动水产品淡水养殖行业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生态养殖对技术应用

1.环境的选择。而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就需要从池塘环境的挑选开始。一个良好的养殖环境,需要保障的是周边环境的无污染,同时也需要注意交通的便利性和充足的水资源,这样才能确保水产更好的生长同时也能够方便水产的运输。众所周知,绿色生态养殖中需要对养殖种类的自然生长环境进行模拟,因此一定要将水体和水草处理得更加自然化。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池塘内种植一些养殖种类自然生长环境中常见的水草,之所以要如此看重水草环境,是因为大部分淡水水产都喜欢在水草间游窜。当然,水草的种植面要适量,绝对不能太大,否则就会影响到水体中的含氧量,从而影响到水产的健康生长。从笔者所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合适的水草应当为池塘一半面积。最后,在进行水体处理过程中,需要保障水体不受到任何有害物质的污染,同时还需要保持水体中含有不同的有益菌类和微生物。这样做的优势在于,微生物和有益菌类不仅可以促进水产的生长,同时对于抑制水体中有害病菌的滋生也有着巨大帮助。2.养殖种类的选择。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中,养殖种类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合适的养殖种类首先需要观察的就是该种类是否能够有效适应模拟的生态环境。同时,在挑选品种的时候还应当挑选抗病能力强、易存活的品种,这样才能让水产更好的生长,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传统的养殖品种包括了鲶鱼、鳙鱼、草鱼、青鱼、鲤鱼、鲫鱼、鲂鱼、鳊鱼和鳕鱼等。除此之外还包括部分水生经济生物,分别是鳖、虾、蟹等。而在进行养殖种类的挑选时,可以进行科学合理的混养,注重不同物种之间的比例,这样才能提高水产品质量,帮助养殖户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3.菌类的选择。在淡水养殖过程中,有很多适宜淡水水产生长的有益菌类,不过在养殖过程中仍然需要重视菌类的选择工作。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进行三方面的工作。首先,就是要挑选自然界水域中的菌类,这一类菌类不仅能够帮助水产的健康生长,同时也是模拟养殖种类成长的生态环境的重要条件,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菌类的释放也需要注重数量,如果数量过多反而会引发负面效果。其次,就是要根据养殖种类的特性来投放合适的种菌,通过这些种菌可以促进菌类更好的生长,以此保障水产的健康生长。最后,就是在采购种菌时,一定要确保采购渠道的规范性,并且经过一些试验确认种菌能够实现良好的效果才能真正投入使用。常用的有益菌包括了光合细菌、芽孢、EM、乳酸菌、酵母菌和蛭弧菌。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不同养殖种类来挑选合适的有益菌。4.合理调节水质及应用饲料。在利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实施淡水养殖过程中,有效调节水质可使水产品养殖数量及养殖质量得到一定程度保证,因而在实际养殖中应注重水质调节。在水质调节过程中,应尽可能运用生物工程有关技术,从而使水质调节有效性得到较好保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将适量活性酵母及沸石粉等生物制剂投入水体中,从而使水质得以净化,同时可培植有机物,从而使水质综合治理得以较好实现,还能够有效控制水体内细菌规模。从而在淡水养殖中营造良好绿色生态环境。此外,在淡水养殖中,饲料也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对养殖质量及养殖规模均会产生一定影响,因而合理选择饲料也就具有重要作用及意义。在所选择的饲料中,应当保证不会有抗生素或者激素出现,从而使绿色生态养殖能够真正得以实现。5.水产品疾病的防治。(1)共生原则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当中,要想更有效的提高水产品的疾病预防能力,那么就需要遵循共生原则,也就是养殖种类与植物的共生。这是因为,在自然界当中,任何一种养殖种类都与植物有着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因此,通过共生关系也能够有效提高水产品的疾病预防能力。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当前淡水养殖种类当中,较为常见的致病因子是细菌。而细菌主要是由残留的食物残渣或者是鱼类粪便滋生。而在生态自然环境中,植物能够将这些物质作为养分进行分解吸收,从而为水产的生长提供更加洁净的环境,有效抑制细菌的滋生。除此之外,植物还可以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大量的氧气,这样一来就能够增加水体中的含氧量,让水产在生长过程中有充足的养分,从而帮助水产的生长。(2)混养原则要想更好的进行疾病预防工作,除了要遵循共生关系以外还需要注重混养原则。通过传统淡水养殖的经验来看,水产的发病率和品种是成反比,因此在池塘中如果适当饲养部分天敌,不仅不会影响水产产量的提高,反而会提高水产的存活率。从生态角度来说,这是因为通过优胜劣汰的原理,提高水产的疾病抵抗力和活力。同时,从另一方面来说,部分已经患病的水产,由于缺乏较强的能力,因此会被天敌捕食,从而有效阻止了疾病的预防,同时也为水产的天敌提供了食物。

作者:李文涛 单位:哈尔滨市阿城区双丰街道办事处

淡水养殖技术范文篇5

关键词:绿色生态;淡水养殖;养殖技术

我国水产品的产出来源主要分为养殖和捕捞2种,但是捕捞的水产品产量并不稳定而且捕捞的水产品种类和质量均不可控,因此,增加养殖的水产品投入,将养殖作为主要的产品来源,能够保障人们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下的饮食健康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饮食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水产品逐渐成为一种新的主要的消费选择。因此,如何保证水产品在产出数量巨大的同时质量不受影响,已经成为广大民众所关注的问题,提高养殖技术,增强养殖工作效率和质量,不仅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还能满足现代人绿色健康的需求。

1绿色生态养殖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水产品大多数都是淡水养殖产出的产品,而淡水养殖绝大多数仍在使用传统的养殖技术。传统的养殖技术存在很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传统养殖技术的生产效率低下,生产出的水产品数量十分有限,只能依靠扩大规模的方式来增加产出;传统养殖技术由于更多地追求规模和数量,导致大多养殖户都忽略了对产品质量的把控,甚至容易产生病害,并且一旦传播开来,就会对整个养殖业产生危害。而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2大难题,不仅能够提高生产率,节省人力等成本,还能够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所利用的原理是对所养殖的产品的生长环境进行高度还原,使其尽可能地接近野外的生存环境,使得水产品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绿色养殖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一次革新,也是对生产力的一次解放,更是我国淡水养殖技术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进步。

2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

2.1环境的选择。目前的淡水养殖,通常情况下都会选择池塘作为养殖地点,既方便又经济。但是,池塘本身并不具备最佳的养殖环境及条件,无法完全满足水产品在淡水中的生长要求,因此,工作人员还应该依据不同种类水产品的实际需求,适当地改善养殖环境。在优化过程中,需要尽量运用天然的环境和条件对现有的条件进行改造,更重要的是要保证环境的承受能力,如果过于追求经济效益,而超出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就会适得其反。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养殖环境的污染问题,这样不仅能够保证产出的水产品的质量,还能够保证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2养殖种类的选择。不同的物种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不一样,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因此,因地制宜地合理选择养殖品种,也是能够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选择做得好,还可以使养殖成本有所降低,尤其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在对物种进行选择的时候,需要考虑的是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尽量选择一些市场需求量大的产品,这是保证经济效益的首要原则;要考虑到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所选择的物种的存活率的问题,尽量满足经济要求的基础上选择一些易于养殖、生长要求较低的物种来进行养殖。2.3菌类的选择。实际的养殖环境毕竟是人工制造出来的,要想与真正的野生环境达到高度一致是十分困难的,在此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菌类的养殖。适量的菌类可以促进水产品更好的成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要严格按照水产品实际的需求,合理地利用菌类种531植对养殖环境进行优化和调整,对养殖环境做进一步的明确。菌类的选择也是需要注意的,因为菌类的种类不同,选择时也应该因地制宜,以此来达到最佳的调整效果。明确各种菌类的作用和性质之后,首先应该进行对实际情况的模拟试验,如果试验能够证明此种菌类对环境具有积极作用,可以被用于养殖环境的改造和优化,就可以将试验进行推广,应用到实际的养殖环境中。在养殖菌类过程中,还要随时关注各方的生长情况,防止养殖环境发生变化。2.4水质的调节。在池塘进行养殖工作时,除了模拟野生环境之外,还应该注意养殖池塘与天然环境的水质差异。池塘自身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是如果只靠池塘的自身调节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养殖人员要时刻关注池塘的水质是否发生变化,对水质进行一定的干预和调节。水是水产品生存的直接环境,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产品的生存情况,所以,对水质进行科学、合理的改善,必要时进行科学、严谨的试验,以保证水质能达到水产品的生存要求,从而使水产品的质量或产量得到提升。2.5科学选用饲料。使用什么样的饲料进行喂养会影响水产品的产出以及品质的好坏。目前市场上售卖的饲料大多数都是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合成的,化学物质本身就不具有环保性,因此,如果一直使用这种化学饲料进行喂养,就很可能会造成水质的污染,从而进一步造成水产品的生活环境被改变,这样不仅对水产品的养殖十分不利,还会加重环境压力,甚至会使池塘周边的环境都受到影响。所以,在选择饲料时,应尽量选择绿色环保无污染的天然饲料,或者选择不含激素、化学成分较少的饲料进行喂养,可以进一步提升水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3绿色生态养殖的新方法

3.1农作物水产的共同养殖。比起传统养殖技术,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中的基础上引入现代的养殖模式,利用自然规律和生态链的特征对池塘进行管理,利用生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制衡,可以保证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如,在水稻田内放入一些河蟹进行养殖,形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水稻生长的土壤中存在着许多小昆虫和病菌,这些生物可能会使水稻产生病虫害,但却是河蟹的天然饲料,以这些天然饲料喂养河蟹,也可以保证河蟹的品质;水稻本身还可以为河蟹形成一层天然的保护屏障,保证河蟹能够避免天敌的捕捉,安全地生存下去,并且能够净化河蟹生存的水质环境,使水质得到保障,进一步促进河蟹的生长;河蟹的排泄物也增加了土壤的肥力,是水稻的天然肥料。这种将河蟹和水稻相结合的养殖方式,不仅使养殖人员节省人力物力,还可以提高经济收入,一举两得。3.2多种水产品混合养殖。在养殖过程中,选择多种水产品共同养殖的方法,也是遵循了还原野生环境的理论和规律,有利于提高水产品的品质。如果养殖的品种单一,可能会破坏养殖区域内的生态平衡,使池塘范围内的小区域中的生态链被打破,从而导致病虫害等情况的发生,一旦发生生态失衡的情况,就会导致致病率和死亡率的不断攀升。3.3加强病害的预防和治理。在淡水产品的实际养殖过程中,除了需要注意上述问题以外,还应该多注意进行疫病的防治,根据池塘中的实际情况,结合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技术来进行防治工作。如果在淡水养殖中的水产品类别较为单一,就会导致产生疫病的概率有所增加,而如果养殖种类较多的水产品,能够实现多种水产品共同生长,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养殖环境中的生态系统,从而有效地控制疫病产生率。因此,在养殖中可以采取多品种混养的方式将多种品种的鱼类共同养殖,如鲫鱼、花白鳃、草鱼、大口鳃、螂鱼等。在生态系统中,多品种会形成一定的食物链联系,如鲤鱼和螂鱼觅食时会掘池底,破坏掉病原体的生长环境;当鱼发病时,其自身行动会变得更加迟缓,就会变成了肉食性鱼类的食物,从而使得病原体传播方式被有效切断,发挥生态系统自动防病的功能和价值,有效地控制池塘中疫病的发生率。在预防病害时养殖系统的构成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对比,选择最为适宜的配比。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养殖淡水产品的过程中,要对养殖环境、养殖物种以及菌种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并且有效调节水质,使得淡水养殖的绿色生态性得以保障。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多品种混养的方式,选择适宜的种类构建一套稳定的养殖生态系统,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养殖中疫病的发生率,提高水产品的质量以及产量,也能减少由于施药而导致的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李颖.论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20):179-180.

[2]纪元.探究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7(21):75.

[3]明天利.试论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5):117.

淡水养殖技术范文篇6

一、池塘条件

套养中华鳖的池塘全部是“四大家鱼”亲鱼池,面积6~10亩,长方形,东西向,池塘底质为黏壤土,进排水分离,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池塘四周建有厚1.5毫米的铝质防逃板,防逃板高度80厘米,其中埋入地下20厘米。整个养殖场建有三级尾水净化区,尾水排放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二、苗种放养

放养的中华鳖为二冬龄的鳖种,2019年6月26日共放养鳖种5650只、1412千克,平均规格250克/只,详见表1,放养时用5%食盐水浸浴5分钟。鳖种来源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所放苗种全部通过当地水生动物卫生监督所的检验检疫。

三、日常管理

1.饲料投喂亲鱼池根据不同亲本投喂菜粕、豆粕及全价配合饲料,中华鳖以淡水小杂鱼及海水冰鲜鱼为主,也可摄食亲本的残余饵料及池塘内的天然饵料。饲料投喂坚持“四定”“四看”原则。2.水质管理根据不同季节调节水色及水深,春季水位控制在1.5米左右,透明度30厘米,每5~7天加水1次,每次5~10厘米,促进亲本性腺成熟;夏季水位在2米左右,透明度40厘米,每5~7天换水1次,每次10厘米,保持水质肥、活、嫩、爽,有利于亲本恢复及性腺发育,同时提供中华鳖生长优良环境。勤开增氧机,晴天中午开机两小时,阴雨天气傍晚提前开机,持续到第二天上午9时以后,防缺氧浮头。3.病害防控以生态防病为主,因为亲鱼池养殖时间较久,池塘淤泥较深,经常使用EM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高温季节定期使用生物底改及过硫酸氢钾改善池塘底部环境,观察亲本活动情况,如有寄生虫采用敌百虫、硫酸亚铁合剂(5∶2)0.5毫克/升全池泼洒,冬季亲本换池及产卵后入池采用10%浓度的聚维酮碘0.2毫克/升全池泼洒防治细菌性疾病。

四、养殖结果

1.中华鳖产量中华鳖经过2019年越冬后,第二年9月开始上市,捕捞采用地笼网,捕上后不论大小全部上市,到2021年1月亲本换池后,继续干池捕捞。经过18个月左右共捕获中华鳖3712只,回捕率65.5%,规格600~1200克/只,产量3219千克。2.效益58亩池生态甲鱼总产值595510元,总效益223650元,亩均增效为3856元。

五、讨论

淡水养殖技术范文篇7

1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1.1环境污染严重

北方现阶段的淡水水产养殖主要实施高换水率、高投饵率、以及高密度等模式进行养殖,虽然可以提升养殖的效率与产品的质量,但给周围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污染,尤其是养殖地附近的水体,恐怕已经无法恢复以前的状态。与此同时,随着养殖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1]。

1.2爆发性疾病

在北方的淡水水产养殖中的繁殖季节,会出现很多爆发性疾病,已经严重阻碍到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北方的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中,爆发性疾病的危害极其严重。爆发性疾病具有治疗困难、类型广泛、以及时间短等特点,因此,这种爆发性疾病一旦出现,立即迅速传播,会导致淡水鱼大面积的死亡。

1.3养殖技术落后

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北方淡水水产养殖的技术比较落后,由于大部分的养殖人员的专业能力较低,对于先进的养殖技术的要领也掌握不住,因此,无法在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中融入先进的养殖技术,致使养殖业的产量低、发展也不稳定[2]。

1.4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中,一直都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造成很多严重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如下:养殖人员的技术得不到提升;养殖人员缺少工作积极性以及科学的管理理念;养殖户与养殖人员技术脱节;养殖户得不到先进的养殖理念与养殖技术;养殖户的环保意识无法与时俱进等。这些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2北方淡水水产养殖的技术应对措施

2.1加强绿色渔业的发展

面对北方淡水水产养殖的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养殖户应加强绿色渔业的发展,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对养殖户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养殖户的无公害意识;相关部门应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不断开发新的鱼类养殖品种,并严禁使用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进行养殖;加强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提高养殖户的积极性,共同进行绿色渔业的发展[3]。

2.2主动学习新技术

对于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中的爆发性疾病,相关部门必须定期组织养殖户进行新技术的学习,并有效掌握与判别各种鱼类的病症特点,并进行追踪记录,可以及时发现鱼类爆发性疾病的规律与原因,沉着应对,可以提前进行保护或预防。与此同时,养殖户还要不断对养殖饲料的选择方面进行深入的学习,以此减少鱼类爆发性疾病的发生。

2.3提高养殖技术水平

对于现阶段的淡水水产养殖户而言,必须提高自身的养殖技术与科学管理理念,可以定期参加一些相关的技术培训或者技术探讨等活动,进而参观一些优秀的养殖产业并学习经验。与此同时,养殖户还要了解当下消费者的特点以及市场行情,在科学技术的指导下,提高渔业的产量,进而增加经济效益[4]。

2.4完善管理机制

对于北方现阶段的淡水水产养殖的发展而言,应在短时间内快速完善水产养殖业的管理制度,确保养殖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可以得到提高。与此同时,还要在各大淡水水产养殖户中加大管理机制的宣传,确保养殖户可以在法律法规的保护下积极地进行淡水水产养殖业,进而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以此促进渔业的健康发展。

3结论

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业若想长期稳定发展,就必须引进新的主动学习新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高现有的养殖技术,以及从本质上完善淡水水产养殖的管理机制,进而可以有效的把握好市场的发展方向,并加强绿色渔业的快发展,才能促进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以此提高经济效益。

作者:何海龙 单位:黑龙江省水生动物资源增殖保护站

参考文献

[1]盖春雨.淡水养殖过程中的环保问题与应对措施初探[J].新西部(理论版),2016(03):23,25.

[2]韩坤煌.我国水产种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福建水产,2015(09):495-501.

淡水养殖技术范文篇8

【论文关键词】小龙虾;池塘养殖;种植水草;苗种放养;科学饲喂;日常管理

小龙虾原产于北美洲,是美国淡水虾类养殖的重要品种,1938年传入我国,现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成为我国淡水虾类的重要资源品种。小龙虾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它不仅是城乡居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同时也是我国大量出口的淡水水产品。安徽省2009年小龙虾价格达到12~22元/kg,超过了常规鱼类的市场价格。近年来,小龙虾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工养殖小龙虾不但可以解决市场供求矛盾,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笔者于2009年进行了小龙虾的池塘养殖,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其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1池塘选择与清整

池塘净水面积1866.67m2,坡比1∶3,水深1.2m,长方形,宽度为40m,池塘四周为浅水水域,宽度为1.5m。池塘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透明度30~50cm,pH值6.8~8.5。进排水方便,配增氧机1台。冬季排干池水,挖除池底过多淤泥,加高加宽塘埂,沿塘埂四周埋设网片80cm,网片上端缝挂20cm塑料板。进排水管均用60~80目筛绢过滤,防止小杂鱼卵和敌害生物进入[1]。池塘进水保持水深10cm,用生石灰1200kg/hm2溶化后均匀泼洒于池中,7d后用发酵过的猪粪6000kg/hm2撒于池底,5~7d后将池塘水深加至50~70cm。

2种植水草

小龙虾食性杂,摄食的水草有眼子菜、轮叶黑藻、凤眼莲、水浮莲和水花生等,沿池塘四周浅水处10%~20%面积种植轮叶黑藻和水花生,供小龙虾摄食,同时为小龙虾提供隐蔽、栖息的场所[2-4]。“虾多少,看水草”,水草多的池塘养虾成活率高,但也不能过多,种植水草面积以不超过池塘总面积的1/5为宜。此外,池塘底部用水草扎成草堆,每堆5~10kg水草,沉于水底,放450堆/hm2,用绳子系住草堆,绳子另一端漂浮于水面。小龙虾养殖池栽植水草,不仅是小龙虾重要的天然饵料来源,而且也是小龙虾栖息、隐蔽的场所,但是当水草生长过于旺盛时,应捞出一部分水草,以免影响小龙虾的生长。

3苗种消毒与放养

小龙虾能与不同的鱼类混养,放养模式可以春季、秋季放养幼虾,也可以夏季放养种虾。小龙虾种苗从野外河沟捕捞,虾苗要求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附肢完整[5-6]。从野外捕捞或收购小龙虾苗时,应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的虾苗,不能购买离水时间过长或用药捕获的虾苗,否则成活率不高。放养前经严格消毒,鲢鳙鱼种从附近渔场购买。小龙虾苗和鲢鳙鱼种均用4%食盐水浸洗10min,以杀灭体表细菌和寄生虫,放养时间在3月。小龙虾规格为3cm,放养30万只/hm2;鲢鱼规格为25cm,放养3107尾/hm2;鳙鱼规格为26cm,放养1018尾/hm2。公务员之家

4科学饲喂

小龙虾食性杂,以水体中有机碎屑、水生植物和动物尸体为食,喜食人工投喂的各种饲料。饲料采用鲤鱼配合饲料,粗蛋白质含量35%左右。每天投喂2次,8∶30—9∶30投喂1次,16∶00—17∶00投喂1次。投喂饲料“四定四看”(即定时、定量、定质、定位,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龙虾摄食情况),一般日投喂量以池塘存虾总量的3%~5%调整。此外,每周投放水草2250kg/hm2,投喂切碎的鸡肠子等动物性饲料15~30kg/hm2。

5日常管理

小龙虾幼苗放养后,为了提高池塘水温,初期保持水深50cm,后期随气温升高应逐渐加深池水,通过调节水深来控制水温,使水温保持在20℃以上[7-8]。根据池塘水色、天气情况、虾的活动及摄食情况,调节加水和施肥,一般每15~20d换水1次,每次换水1/3左右;每20d泼洒1次生石灰,每次用量为75~150kg/hm2。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0~40cm,溶氧量4mg/L以上,pH值7.0~8.5。7—8月高温季节,根据天气和池塘溶氧情况适时开启增氧机。小龙虾对环境适应性较强,病害少,能在湖泊、河流、池塘、稻田等各种水体中生长中国。

6收获

小龙虾在池塘能够自然繁殖,10月发现有龙虾苗活动后用拉网把成虾全部捕捞出售,利用原池培育小龙虾苗种,以解决翌年生产所需苗种问题。

7参考文献

[1]张桂芝.浅谈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要点[J].渔业致富指南,2008(6):55-56.

[2]王建国.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要点[J].齐鲁渔业,2008,25(2):46.

[3]耿俊.稻田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1):224.

[4]任红艳.小龙虾养殖技术[J].农村新技术,2007(12):21-22.

[5]徐海强,轩子群,周嗣泉.淡水小龙虾池塘养殖技术[J].河北渔业,2009(11):23-24.

[6]周文宗,李洪涛.小龙虾生态养殖技术[J].河南水产,2007(4):43-46.

淡水养殖技术范文篇9

关键词:高效淡水渔业;经济发展

淡水渔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气候、养殖技术以及养殖生态环境等等。很多地方的渔业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掌握一定的管理和养殖技术,使得产量预定的目标不达标。如何有效提高淡水渔业的产量是渔业发展需要面临的重要挑战,因此本文从管理和技术两个角度出发,探索了如何提高淡水渔业养殖的高效性。

1淡水渔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淡水渔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第一淡水渔业在发展过程中很多渔业在发展过程中渔业经济发展不明显,局域优势不明显,规模经济没有形成,地方产业特色不明显。第二是在发展渔业过程中对于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使得池塘周围环境发生恶化,造成了泥沙淤积的形成,使得池塘原有的生态环境被破坏。第三是在发展水产养殖过程中,可能受到疾病的影响,使得渔业发展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很多基层养殖技术服务质量不完善,从而使疾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从而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第四,目前我国很多淡水养殖产业大多存在于基层地区,受到技术和资金的限制很难使渔业获得长远的发展。第五,淡水渔业在管理方面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各个养殖的各个环节缺乏有效地管理,既没有降低管理成本,又没有提高水产品的产量。因此如何进行高效管理也是渔业发展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2淡水渔业养殖技术概述

2.1选种方面。提高淡水养殖的前提是需要保障鱼苗的质量和数量,使得鱼苗的类型要适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水质,尽可能给鱼苗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生态发展和水质环境。另外在鱼苗的选择和购买的过程中,需要从池塘生态环境的容量和水质来选择合适的数量和种类。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对于池塘的水质进行相应的检测,使得池塘的水质满足相应的标准,对于饲料的选择过程中不能肆意在饲料中加入各种药物,从而保障养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2水质方面。水质环境是水产养殖的重要场所,优质的水源能够促进鱼苗生长发育。保障水质的各种指标是提高水产产量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养殖户需要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合理控制,使水环境的各项指标满足相应的标准。2.3饲料方面。饲料为鱼苗生长发育提供了必备的营养物质,对于不同类型的鱼苗需要选用不同种类的饲料,对于饲料的投放时间和投放量也需要进行合理地管理,使鱼苗在发育过程中得到充足的营养保障,从而更好地促进鱼苗的发育。

3常见的水产生态养殖模式及其应用分析

3.1坚持市场导向,着力加强市场资源配置。重点建立淡水渔业协会。淡水渔业人工养殖技术的突破,特种水生苗木产量的增加,水产养殖面积和产量的提高,观赏性休闲渔业的快速发展,都对淡水渔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人工养殖、种子养殖、成品养殖、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激烈竞争,导致信息不畅通,市场变化,出现了一些不公平竞争,严重影响了淡水渔业的正常发展。此时人工养殖、种子养殖、成品养殖、销售行业协会。完善行业自律体系,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行政部门的指导下以及水产技术推广部门的支持下,本着自愿的原则,十大龙头企业,十个核心示范领域和五个区域特征部分支持的重点产业将形成一个行业协会或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自律,严格遵循市场机制。按照企业经营的原则,协会内的苗圃、养殖场相互独立、合作,协调养殖、养殖、销售,建立和保持高效、规模化生产淡水渔业的新格局。3.2稻田模式。稻田模式是目前渔业发展比较绿色环保的一种养殖模式,通过对于养殖区域合理的配置从而保证稻田面积和养殖面积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一般推荐的范比例是1:3)。另外在开展稻田模式过程中,对于育苗的时间和管理方式也要进行科学地设置,保障能够将渔业生产效率发挥到最大,从而保障最终渔业生产的效率。同时在稻田模式使用过程中还需要遵循生态学的相关观点,不能刻意破坏周围环境的生态系统,使其更好促进渔业行业的正常发展,从而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首先,必须对稻田进行疏浚和消毒。在疏浚和消毒过程中,要根据培养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消毒。不可用同一种消毒剂对不同类型的培养物进行消毒,否则会破坏培养环境的生态系统。例如,在养殖鱼类时,如果池塘里有很多有机物,如污泥,很容易滋生微生物生长,这很容易导致干旱、缺氧的环境,甚至有毒有害气体和隐藏的细菌。因此,在冬季,有必要加强稻田的疏浚和干燥,并使用石灰水消毒,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第二,关注稻田改造。为了提高产量,最好是挖圆槽,能够有效防止水产品受到稻田干旱的影响。3.3加强淡水渔业发展的管理。淡水渔业发展过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管理过程中进行有效管理,需要降低养殖的各项成本,保障养殖的最大经济效益。因此需要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每一个养殖环节的过程控制,从鱼苗选择、饲养环境的设计、到养殖过程中饲料投放时间和投放量的控制以及疾病的预防都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加强对于各个环节控制,从而保障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微生物来改善淡水养殖的生态系统,促进对于养殖水质的净化和对于分解产生的有机物,从而保障周围生态系统的正常发展。因为在渔业养殖过程中,微生物能够通过呼吸作用来对于有机物进行分解,这样就可以有效杜绝水环境的富营养化的问题,有效维持水环境的生态平衡,从而促进鱼苗的健康成长。二是开展立体生态养殖技术,将水产养殖与畜禽养殖可以高效结合起来,从而建立一个更加多层次的养殖生态系统。例如,可以在水库养鱼,在周围地区饲养家禽,在斜坡上种植果树。这样的生态环境更有利于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第三,注重生态防控技术的应用,一些养殖户常使用农药等化学试剂来除去周围的杂草和抑制一些疾病,但是长期使用这些农药等化学试剂会破坏周围的生态系统平衡,严重的话甚至造成物种入侵。然而,可以通过发展生态养殖技术可以有效避免这个问题,在维护周围生态系统平衡的同时,促进渔业产业的高效发展。3.4建立相应的质量的监督机制。目前,可以选择重点商品的鱼类市场进行鱼类交易,将塘口鱼类的私人交易转变为市场上的公开交易。根据鱼类的原产地、鱼类的品质、鱼类品种的规格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机制。

5小结

在发展淡水渔业的过程中,需要从养殖技术和管理技术两个角度出发,从养殖的各个环节出发,合理控制水环境周围生态环境的平衡,从而促进淡水渔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凤荣.淡水渔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探讨[J].农家参谋,2017(12):103.

[2]王汉玉.淡水渔业养殖的生产现状[J].农民致富之友,2018,583(14):243.

淡水养殖技术范文篇10

关键词:生态养殖技术;水产养殖;应用

1简介水产生态养殖体系

生态养殖是一种新型的养殖方式,主要依据的是不同生物之间的共生互补关系,利用养殖系统内的自然循环体系,能够做到实现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功能。与传统的人工养殖技术相比,生态养殖不需要进行肥料和药物的投放,可以生产出绿色、环保的水产品。水产生态养殖体系,顾名思义,就是在水产养殖中利用生态养殖技术,我国水产生态养殖的模式较多,如淡水生态养殖、海水生态养殖等。常见的稻田养殖与池塘养殖就是属于淡水生态养殖,是基于池塘生态系统与稻田生态系统进行的[2]。

2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的特点分析

2.1为水产养殖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水产生态养殖系统较传统的生产模式拥有“无污染”、“生产效率高”的特点,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生态养殖技术可以建立一个较完整的生态循环,藻类为水生动物提供食物,微生物进行对排泄物的降解工作,大型生物吃小型生物,植物调节水中的氧含量,这些生物可以构建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链。2.2技术人员要优化水产养殖体系。据有关资料分析,不同温度与含氧量的水源对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生长的作用不同,调节合适的水温与水含氧浓度对生物的健康生长有着巨大的作用。在对水氧含量的控制中,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增氧设备的使用,保证氧气的含量,条件较差的可以通过改善水中植物的数量来控制水的氧含量,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自身所处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保证水产生态养殖体系的完善[3]。

3水产生态养殖的实例概述

3.1鱼稻式水产生态养殖技术。鱼稻式水产生态养殖模式是南方较为常见的水产养殖模式,将水稻使用面积与水产养殖面积进行科学化的分配,整体分为4份,养殖水产的水塘占其中之3,养殖稻米的区域为1/4,在进行水产类幼苗的放养过程中,需要分析水稻的生长规律,在进行饲料的喂养时,注重氮、磷肥料的施加。3.2修复生态环境技术。我国的生产养殖事业发展迅速,但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地区的水产养殖事业的发展是以牺牲当地环境为代价的,这就造成了水产养殖区域附近出现生态系统失衡甚至崩溃的情况,利用生态养殖技术可以有效进行生态修复工作。在治理工作的进行中,要对水生性植物进行科学选育,利用选育出的植物进行对生态环境的净化工作,我国目前的主要研究对象为黄河沿岸的水生植物。

4总结

水产生态养殖模式是一种高效、安全、绿色环保、健康的水产养殖模式,在我国已经有了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有效地提高了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绿色发展水平,既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又因为在水产生态养殖模式中药物与饲料的投放较少,为水产养殖行业节省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因此可知,水产生态养殖技术是一门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养殖技术。此外,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要注重研发技术的科学性与简洁性,在保证科技是水产生态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的前提下,适当的进行一些实用性的研究,适当降低水产养殖技术的操作难度,为全国范围内推广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做出贡献,并为规模化的养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天,MaxTroell.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11,29(1):168-176.

[2]关晓玲.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8(0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