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步骤十篇

时间:2023-12-15 17:32:43

水产养殖步骤

水产养殖步骤篇1

一、目的意义

水产养殖业是我市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全市水产品产量46376吨,产值67897万元,其中养殖产量38437吨,养殖产值50383万元,分别占全市水产品总产量、产值的82.9%、74.2%。随着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水域环境污染、水域生态和种质资源衰退、养殖密度和品种结构不科学、药品和其他投入品使用不规范等现象普遍存在,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大力推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不但对推动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向市场提供安全食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发展目标

以水产健康养殖为前提,调整养殖产业结构和布局,扩大养殖业的规模,提高渔业现代化水平,拓展渔业可持续发展空间,增加优势品种产量,全方位推进水产优势品种健康养殖模式。力争到2012年末全市新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50个,辐射带动作用覆盖全市水产养殖主要区域。

三、工作重点

认真贯彻落实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和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指导各县(区)认真做好示范场的创建工作,加大水产健康养殖的推广力度,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水产健康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1、完善基础设施。对养殖场进行标准化、规模化改造,改善生产条件,增强综合生产能力;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渔用药物,杜绝不合理使用违禁药物行为;倡导养殖用水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善渔业水域环境。

2、健全管理制度。按照《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要求,强化养殖日常的监督管理,完善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努力形成养殖模式有标准、生产过程有记录、质量安全有保障、产品流向可追溯的现代水产养殖管理体系。

3、突出示范推广。各地要充分利用今年示范场创建契机,积极发挥示范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做好对周边养殖户的示范推广工作,带动全市养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四、方法步骤

1、总体步骤。今年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主要分两步进行,各县区先自查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确认后推荐到市农委,市农委根据各县区申报情况进行复核、确认。

2、示范场布局。各县(区)对所辖重点养殖区域提出拟初步推荐申报单位,要求示范场的分布布局合理,基本辐射带动全市水产养殖主要区域。

3、示范场审核。市农委组织专家评审组实地评审确定,公布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名单,颁发相应资质,并择优推荐申报省、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4、经验交流与培训。召开市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经验交流会,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总结示范场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并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培训水产健康养殖技术骨干。

五、保障措施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县区渔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把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纳入重要工作日程,精心组织,抓好落实,明确目标,责任到人。为保证这项工作顺利有序进行,市农委成立由分管主任任组长、市水产局负责人为副组长和有关人员为成员的市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市水产局办公室。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组织,加强领导,专人负责,落实措施,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工作有序健康发展。

2、严格把关,加强监管。各县区渔业主管部门要遵循精心筛选,慎重推荐原则,推荐备选单位。主要检查内容包括生产情况、渔药使用情况、对周边养殖户宣传培训情况等。市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将实行动态管理,对不能按要求开展示范工作和不符合示范场标准,不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单位,市农委将取消其示范场称号。

水产养殖步骤篇2

(东营市海洋与渔业局,山东东营257091)

(收稿日期:2015-01-08)

《河北渔业》2015年第3期(总第255期)环境与资源

作者简介:刘强(1986-)男,汉族,工程师,学士学位,从事渔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jet.163@163.com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5.03.005

摘要:黄河三角洲地区引进刺参,证明在山东省中西部分沿海实施“东参西养”是可行的,水质变化与调控在刺参养殖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概述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刺参养殖水质变化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刺参养殖水质调控和优化措施。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刺参;水质;调控

近几年,刺参以其特有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消费群体不断增多,促进了我国刺参养殖的发展。“东参西养”在东营、滨州、潍坊等黄河三角洲地区推广成功后,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仅东营市2013年底刺参养殖开发面积达到1.7万hm2,养殖水面1.2万hm2,产量1.2万吨。良好的水质可以减少刺参病害发生,是维持刺参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据统计表明,85%以上的养殖病害是由于水环境条件恶化引起的[1]。本文概述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刺参养殖水质变化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初步提出了刺参养殖水质调控和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1水质变化的特点和问题

1.1刺参养殖池塘水质变化特点

1.1.1水温的分层黄河三角洲地区在3月上中旬到5月上旬,气温和水温逐步升高,但气温和水温的回升速度不同步,气温回升快,水温回升慢而有滞后现象,这样在养参池内水的中上层和底层就形成了水温差异,上层水受光照和气温的影响水温较高,底层的水温则偏低。经检测,在水深1.5~2.0m的情况下,表层与底层的水温差为1~2℃[2]。温度高的水体密度小,导致上层水一直在上层,难以和底层水通过上下对流进行交换,导致底层水成了“死水”。

1.1.2溶解氧的分层在养殖水体上层,由于空气中氧的扩散作用,以及上层光线促进了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水中溶解氧较多,而且不能通过水的上下对流输送到底层。刺参活动代谢、有机物分解等都消耗氧气,这样就导致底层的缺氧,当表层溶解氧在5mg/L以上时,底层水可能在3mg/L以下。

1.1.3盐度的分层变化主要发生在暴雨后,如果没有及时排出淡水,会在海水之上形成淡水层,隔断养殖水体与空气交流,容易导致水体缺氧。大量雨水进入养殖水体,养殖池盐度骤降,可能会从30‰陡降至20‰左右,甚至10‰左右,盐度下降速度快、降幅大,超出刺参正常盐度适应范围,严重影响刺参正常生存环境。

1.1.4水质的区位差异养殖刺参池塘内水体流动性较差,水体中不同区位水质往往不同,在池塘死角或粪便堆积的地方水质和底质较差,水流畅通的地方水质较好,刺参移动缓慢,如果栖息地水质较差就容易发病[3]。

1.2刺参养殖水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水质的好坏决定了刺参养殖的成败,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4]。

1.2.1水质监测不到位有的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缺少重要水质指标的监测,溶解氧、水温、盐度等指标不能及时测量,养殖基本靠经验,管理有很大的盲目性。

1.2.2池塘建设不规范,不利于调控水质有的养参池是在原有的虾池基础上改造而成,池底高低不平,水交换不畅,易造成换水死角和污物堆积。有的没有排淡闸门,暴雨时不能及时排出淡水。有的排水闸悬离池底几十厘米,使池塘底部死水难以彻底排出。

1.2.3换水量少,换水方法不合理有的养殖户受设备或自然条件限制,换水量少、水位过浅,遇小潮时甚至数日不能进水,影响了水质。不少养殖户还认为换水量越大、水位越深越好,故不分季节地一有潮汛就大排大灌,使池水过于清瘦。也会因池水环境的不稳定,增加刺参的应激反应。

1.2.4水源受到污染有的养殖池塘水源靠近盐场排污口,污染物随水源进入养参池,造成水质恶化,影响刺参生长。

2刺参养殖水质的影响因素

2.1水温

水温是对刺参养殖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之一,能够影响刺参的摄食强度和生理活动。养成期的生长适宜水温为5~17℃,最适水温为10~15℃,低于5℃摄食量明显减少,身体萎缩,生长缓慢。水温高于17℃时摄食减少,超过20℃时,大个体先开始夏眠。黄河三角洲地区刺参快速生长期一般在每年4月-6月、9月-11月,池塘在12月中下旬-翌年2月上旬结冰,持续2个月左右。夏季该地区养殖水温超过30℃多出现在7月下旬-8月中旬。随着刺参生长,正常生活的适宜水温逐渐下降。稚参生活的适宜水温为23~27℃,体长1 cm以上,生长的适宜水温为7~17℃[5]。

2.2溶解氧

溶解氧是影响刺参育苗养殖水质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他因子对刺参的作用,溶解氧充足,生理活动旺盛,生长发育快,抗逆能力强。在藻类繁殖旺盛时,溶解氧可呈过饱和状态,如生物消耗量太大,水中溶解氧太少时,厌气性细菌繁殖,产生硫化氢等有毒物质,会影响刺参及其饵料生物的生存。试验表明[6],稚幼参培育水体中,当溶解氧降至3.6mg/L以下时,稚幼参开始出现缺氧反应,身体萎缩,附着能力减弱,。当溶解氧降至3.0mg/L时,容易导致稚幼参死亡。养殖水体溶解氧维持在5.0mg/L以上,可以减弱或降低不良因素对刺参的毒害作用,刺参活力好,抗逆能力强,生长快。

2.3盐度

刺参对盐度要求比较严格,适宜生长范围在28‰~34‰,对短时间的低盐度,刺参苗种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长期处于低盐状态,则生长缓慢,成活率低[7]。夏季要防止大量雨水进入养参池,避免盐度骤降,导致刺参抗病能力降低,发生病害。

2.4石油类

石油及其炼制品在开采、炼制、运输、使用过程中进入海洋环境会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石油污染物会干扰生物的摄食、繁殖等基本生命活动,对水生生物产生急性或慢性中毒,使其胚胎和幼体发育异常、生长迟缓,还会使一些动物致病。黄河三角洲沿海石油化工企业众多,要加强水质监测,减少石油类污染对养殖生产的影响。

3刺参养殖水质调控目标及措施

3.1水质调控目标

刺参养殖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指标的调控[8]:一是水温夏季不超过28℃,冬季维持在5℃以上;二是溶氧保持在5mg/L以上,即使在阴雨天底层溶氧也不应低于4mg/L;三是适宜盐度为27‰~35‰,汛期短时间内也不应低于22‰;四是pH7.5~8.6;五是非离子氨(NH3-N)不超过0.02mg/L,阴雨天底层水也应低于0.1mg/L;六是亚硝酸盐不超过0.1mg/L。

3.2水质调控的措施

3.2.1合理换水要根据池水水质情况决定合理的换水量。换水前首先要检测外海水源盐度、pH等指标,符合养殖要求才能进水。初春冰层融化后换水要慎重,暴雨过后外海水源盐度会下降,换水也要注意。随着水温的升高,换水应少量多次进行,每次换水以总水体的10%~15%为宜。然后逐渐将日换水量升至20%左右。进水时最好选择在睛天中午或下午进行。夏季高温时,要加大池水交换量,日换水量一般控制在20~30cm,同时保持池塘较深水位,水位应保持在1.5m以上。

3.2.2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能分解残饵、粪便等有机污染物,消除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增加溶解氧,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起到改良底质、优化水质的作用。有的品种还可直接作刺参饵料,能提高刺参机体的免疫力,从而减少渔药用量,避免了大量使用化学药物对池水的污染。可根据水质情况不定期泼洒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海洋酵母等有益微生物,可有效防止因换水少而引发的一些疾病。

3.2.3多雨期水质调控措施进入多雨期,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如果预报有暴雨,应提前做好防范措施:整修活动闸板、铺设临时排淡管道、暂时停止排水、加深水位等。暴雨来临时,活动闸板全部打开,将池塘内上层淡水尽快排出。雨后及时开启增氧机,尽快消除海、淡水分层现象,确保底部水体溶解氧含量短时间内达到3mg/L以上,防止底部缺氧。还要做好底质调节,可投放微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复合芽胞杆菌、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改善底部环境,并及时清除池中腐败的杂藻,减少有害细菌繁殖。

3.2.4越冬期水质调控措施进入冬季,刺参抵抗力下降,良好的水质条件对刺参安全越冬至关重要。黄河三角洲地区冬季池塘一般在每年12月中下旬-翌年2月上旬结冰,时间持续2个月左右[9]。除要保持高水位外,池水结冰时应及时打冰眼,清除冰面积雪,以改善池水光照条件,利于冰下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氧。冬末初春池内冰开始溶化时,要特别注意池水因上下层盐度分层造成的池底缺氧,还要注意盐度骤降对刺参的不利影响。此时换水要慎重,切忌大排大灌,进水时需监测海水的各种理化指标包括水温、盐度等,避免养参池水环境发生骤变。

参考文献:

[1]

邹积波,高广斌,姜洪亮,等.分析刺参养殖发病原因、研讨对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J].水产科学,2003,25(1):53-54

[2]王连华,丁常义,王新军.黄河口地区海参养殖常见问题及关键点控制措施[J].齐鲁渔业,2014,31(1):32-34

[3]于东祥,燕敬平,孙慧玲,等.刺参养殖水质的变化特点和调控[J].齐鲁渔业,2008,25(3):1-7

[4]王印庚,荣小军.我国刺参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疾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J].齐鲁渔业,2004(10):25-27

[5]隋锡林.刺参人工育苗及增养殖技术[J].水产科学,2003,22(5):13-15

[6]张硕.不同物理环境下人工礁对刺参行为及聚集效果影响的基础研究[D].大连:大连水产学院,2003

[7]于东祥,孙慧玲,陈四清,等.海参健康养殖技术[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213-214

水产养殖步骤篇3

【关键词】水库;风险;水质污染;跨流域引水;对策建议

1 概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性工程。水库不仅为防汛抗洪调度、确保一方平安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兼顾灌溉、发电、供水的重任,因此,确保水库的安全稳定运行就尤为重要。但在水库实际运行中,往往会面临着很多风险,这些风险一旦没有得到有效和及时的处理,将直接威胁着水库的安全,可能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对水库管理者而言,面对水库运行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确保水库的安全稳定运行。

2 水库运行中面临的主要风险

(1)在水库内修堤筑坝,形成库内库,侵占水电站发电库容和调洪库容,也对水库的水质产生影响。库区围垦一旦形成规模,将导致水库有效库容和防洪库容减少,降低水库发电

(2)向水库库区弃土弃渣:水库周边建筑工程(如修建公路、修建工业区、旅游区等)往水库倒土、抛弃建筑垃圾等,导致水库有效库容减少和坝前淤积速率加快。

(3)跨流域引水:在水库流域末端挖渠打洞,将流域内部分水源引向另一流域,导致水库入库径流量减少,降低电站发电能力。此类现象一般发生在水库流域较大,特别是流域跨越两个县及以上时。

(4)库区集雨区域保护林被大面积砍伐或在流域内大范围取土挖砂、开荒等,导致降雨汇流时间缩短,水库汇流时间减短,洪水洪峰提前和增大,洪水预报不准确。同时降雨时造成流域内水土流失,加速水库淤积速度,严重的危及库周山体稳定。

(5)水库水质发生污染。

导致水库水质污染的原因有:水库周边养殖户向水库排放污物、丢弃动物尸体以及库周规模化的畜禽养殖污染;流域上游工厂向水库排弃工业污水污物。

(6)坝前、进水口周边捕鱼。在坝前捕鱼、内赶鱼,可能引发船只撞击大坝、进水口,造成大坝损害以及渔网堵塞进水口,影响正常发电。

(7)库内养殖。大部分水库内都有养殖,分为网箱养殖和库内放养两种。在大洪水、水库大流量泄洪时,网箱可能被漂走或拦网被冲断,造成养殖户损失,怪罪电站调度方式。

(8)淹没线复垦、回迁。对于多年调节水库,在连续数年枯水年后,由于水库连续数年未蓄满,库周居民在库内种植农作物或盖临时房子等。

3 法律赋予水库库区管理的义务、责任和权力

水库库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地方性条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规定》等。

《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大坝及其设施受国家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毁坏。大坝管理单位应当加强大坝的安全保卫工作。第十五条禁止在大坝集水区域内进行乱伐林木、陡坡开荒等导致水库淤积的活动。禁止在库区内围垦和进行采石、取土等危及山体的活动。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为维护水利、水电工程效能,禁止在水库库区任意围垦、在水库等水域倾倒垃圾、废渣、尾矿矿渣,堆置杂物。

4 水库库区管理的日常工作

水电站水库库区管理的目的是保护库区正常运行、及时发现、解决库区存在隐患和问题。

4.1 做好库区管理宣传

每年向水库库区周边居民发放一次库区管理宣传册,宣传册内容包含水库和大坝管理的法律法规摘要、水库的主要特性和功能、水电站所属的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禁止在库区和流域内进行的活动类型、在水库旅游、划船、钓鱼等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相关案例等。宣传小册子发放到主要村庄和部分村民,发放过程应拍照并做好回执签收。必要时与政府部门联合召开有乡、村和库边居民参加的库区管理座谈会,宣讲水库的特性、权属、在库内围垦的违法责任和相关处理案例,从而使库周居民由不懂法转为了解法律,由藐视法律变为畏惧法律、遵守法律。

4.2 做好当地政府的协调与沟通工作

日常加强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镇政府、水务局、市三防办、水政监察、安全生产局、林业局、旅游局、水产局、公安局等)领导和主要人员的联系,每年召开联合协调会议,通报、协商库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以期库区管理工作取得他们的最大支持。

4.3 做好库区巡查工作

(1)每年汛前组织对库区进行调查,掌握坍岸、滑坡及其它不利于水库大坝安全的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水库巡查:水库库面巡查是发现库区围垦、防护林状况、库容是否变化等的必要手段之一。水库水位年变幅在10m以内的,每季度进行一次;年变幅在10m以上的,水位每变动5m安排一次,每年不少于4次。巡查的主要内容有:是否有发生围垦、违规建筑;水库淤积变化情况;水库是否有坍岸、滑坡现象;水库库面第一重山森林是否存在滥砍滥伐现象。

(3)流域巡查:了解流域植被情况、水库库面第一重山森林是否存在滥砍滥伐现象;了解水库上游小水电开况,分析小电站对洪水预报的影响和防洪影响。是否存在跨流域引水问题。

5 对防范各类风险的对策和建议

5.1 对库区围垦、库中库的处理方式

5.1.1 对已有围垦的处理方式

对于已存在的水库围垦,若多次协调后未能拆除,预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无法解决的水库库区围垦,应进行以下各项工作:

(1)对围垦数量、位置进行统计。

(2)对围垦规模(面积、占用库容与防洪库容、顶高程、底高程)等进行测量。

(3)进行围垦对电站发电影响和洪水调度影响分析。重点分析围垦占用防洪库容情况、对调洪的影响。当发现因围垦使水库的防洪等级降低时,应制订应急预案。

(4)每年向县级或以上人民政府、同级政府水利监察部门、防汛部门、安全生产监察部门行文报告。

5.1.2 新建围垦的处理方式

发现库区内正在围垦的处置方案:

(1)现场了解围垦的业主、围垦用途、规模。

(2)现场向业主发放禁止围垦和有关水库管理的法律法规小册子并要求签字。

(3)立即向县级或以上水利监察部门、防汛部门报告,要求立即制止并拆除已建建筑物。

(4)会同政府的水利监察部门、防汛部门一起到围垦现场制止,要求政府部门下达拆除已建工程令。

(5)跟踪现场围垦等拆除情况。

5.2 跨流域引水处置步骤

当发现跨流域引水的情况时,应采取以下处理步骤:

(1)现场了解被引水的区间面积、引水方式、业主、取水审批部门,并进行拍照等资料收集。

(2)要求业主立即停止施工并拆除已建建筑物。向业主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资源法》等,发放时全程拍照。

(3)向水电站企业所在地、引水点所在地、引水业主所在地县级以上水利监察部门报告,请求协调解决。

(4)向引水点下游水电站通报事件情况,共同制止该类行为。

(5)连续跟踪事态进展,直至引水建筑物全部拆除。

5.3 库区防护林被滥砍滥伐处理步骤

(1)现场了解情况,调查森林砍伐范围、业主、是否有砍伐许可证等。

(2)向地方林业部门、库区林场报告,要求制止。

(3)向地方防汛部门报告,要求协调制止。

5.4 库区养殖与近坝区养殖出现问题处理步骤

(1)水库养殖权属于水库的,应与养殖户签订协议,明确双方安全责任。

(2)水库养殖权不属于水库的,每年汛前告知养殖户水库调度的特点、洪水调度方式、可能存在的风险等。提醒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

(3)严禁进入水库、内捕鱼,确需进入捕鱼,应提前2d向电站申请,经同意后并向电站企业提交承诺,保证听从电站人员指挥、安全责任自负并在电站工作人员监视下适当进入,该类现象每年不得超过2次。

(4)窄长型水库禁止采用网箱养殖。

5.5 淹没线以下复垦、回迁处理步骤

发现在水库淹没线以下出现复垦、回迁现象时,应书面告知复耕户、回迁户水库的性能、特点和可能出现的后果,并要求签收,同时将该告示发放到复耕户、回迁户的村、乡(镇),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行文报告,要求采取措施立即制止。

5.6 向水库弃土、弃渣处理步骤

(1)现场拍照,收集证据;

(2)了解向水库弃土、弃渣的单位、原因;

(3)在弃土、弃渣点设置告示牌;

(4)向地方政府行文报告,阐明电厂受损害的理由、可能引起的后果,请求制止;

(5)增加对库边巡查次数,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6 结语

综上所述,水库在运行中面临的风险因素较多,其中人为的风险因素为主要的。风险是威胁水库的安全稳定运行的一枚“定时炸弹”,为了防范风险的发生,作为水库管理者,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处理方案,以降低风险出现的几率和减少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水产养殖步骤篇4

关键词:马铃薯;高寒:山区;体系:步骤:方法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208-1

马铃薯富含高品质淀粉和人体极易吸收的蛋白质,它是集粮食、蔬菜、饲料和工业加工原料为一体的多用途农产品。因其适应性广,食用价值高,增产潜力大,被全世界作为重要的农作物之一进行大规模发展,也是汉中市仅次于水稻、油菜、玉米、小麦之后的第五大作物,常年种植面积为60万亩左右。近年来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生产上急需大量脱毒种薯,但目前主要靠外地调进,质量差,成本高,为了保证汉中生产用种和促进我市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自2008年以来,我们与省市科研单位合作,在略阳高海拔高寒山区进行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探索与示范,组装完成了一套适宜陕南高海拔地区脱毒马铃薯种薯三级繁育技术体系,为我地脱毒马铃薯种薯规模化繁育与推广提供经验和技术支撑。

1 脱毒马铃薯种薯三级繁育基地建设概况

略阳县是以中高山为主的山区县,土地多分布在海拔1000m以上的地带,个别地方海拔1700m左右。这一地区土地肥沃,气候冷凉,能满足马铃薯生长的环境条件,适宜脱毒马铃薯的生产,更适宜脱毒马铃薯原种繁育。2008年我们在县内选定4个海拔在1400-1800m之间的示范基地,春播繁殖脱毒马铃薯原种56亩。2009年繁殖原原种5万粒约10亩,繁殖原种300亩,到2010年四个高寒山区原种繁育基地累计生产脱毒马铃薯栽培种450000kg。

2 脱毒马铃薯种薯三级繁育体系建立

从2008年开始探讨建立脱毒马铃薯种薯三级繁育体系:一是与汉中市农科所脱毒马铃薯研究中心合作,进行茎尖剥离培养试管苗和微型种薯生产;二是用微型种薯在17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繁育原种,为就近繁育提供种源;三是在1400m以上的高寒地区进行生产种繁殖。初步建立了脱毒马铃薯种薯三级繁育体系,为脱毒马铃薯种薯在陕南山区的繁殖总结了经验

3 脱毒马铃薯种薯三级繁育步骤及方法

3.1茎尖剥离培养及微型种薯生产

选定适宜汉中种植的品种早大白、8002,经过消毒处理,催芽后,在40倍解剖镜下进行剥离、培养,获得试管苗后通过病毒检测,把不带任何病毒的健壮脱毒苗经过快繁,到无菌网棚移栽,最后生产出合格的原原种(微型种)。

3.2原种生产

3月上旬在海拔1700m以上地区网箱种植微型种薯,亩密度5000-5500穴,按1m播幅开施肥沟,在施肥沟内每亩施优质农家肥1500kg和40%的薯类专用肥25kg。沿施肥沟两侧播种两行微型种,小行距30cm,株距25cm,起鱼脊垄,垄高20cm以上,并覆盖地膜。5月中旬开始药剂预防晚疫病和蚜虫,连防三次,间隔7d。

3.3栽培种生产

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海拔1400m以上地区地膜种植原种,亩密度5500 6000穴,按1m播幅开施肥沟,在施肥沟内每亩施优质农家肥2000kg和40%的薯类专用肥25kg。沿施肥沟两侧播种两行切好的薯块,薯块必须保证有1至2个以上健康的芽眼,小行距30cm,株距22-25cm,起20cm高的鱼背垄,并覆盖地膜。初花期(5月中旬至下旬)开始药剂预防晚疫病和蚜虫,连防三至四次,间隔7-10d。

4 脱毒马铃薯种薯三级繁育应注意的关键技术环节

4.1严格控制海拔高度,降低病毒的积累和增殖。

海拔高度是脱毒马铃薯繁殖的关键环节,汉中良种繁殖海拔高度必须在1400m以上的高寒山区,土层深厚肥沃、土壤以疏松砂壤土为主,气候春季温湿、夏季凉爽,有利于马铃薯苗期生长和花期薯块膨大,不利于病毒积累和增殖,才能保证繁殖种薯的质量。

4.2适时提早播种时间,加快生长发育进程。

通过地膜覆盖,尽最大可能的提早播种时间,使高寒山区马铃薯的播期由3月15至20日提早到2月底和3月初,同时也加快了马铃薯生长发育进度,使块茎生长期提早了10d以上,充分利用了高寒山区初夏的凉爽天气,躲过夏季高温及风雨天气。既能降低病毒的积累和增殖率,提高种性,又能使块茎膨大期避免晚疫病、病毒病等的发生为害。

水产养殖步骤篇5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目标,以产业化建设为中心,以促进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以促进全县种猪标准化养殖为重点,建立健全种猪养殖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化技术服务,把养猪业建成资源节约型、生态循环型的优质高效产业。

二、总体目标

到2012年,建立西北种猪养殖基地,标准化种猪养殖企业、场(户)达到200个,种猪饲养量达到2.5万头以上,年提供仔猪60万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100万头,出栏60万头,综合总收入8亿元。

三、实施方法和步骤

(一)实施方法:以兴科牧业有限公司、县益盛源牧业公司为中心示范区,实施“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标准”的农业标准化推广网络,坚持标准化示范和循环经济发展相结合,建设标准化养殖模式(优化品种、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发展生态“四段式”)。

(二)实施步骤:项目建设分四个阶段进行。

1、启动阶段(年元月至12月):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申报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种猪养殖示范区项目;制定示范区实施方案,并在全县组织实施;建立畜牧、质监、农业等部门和龙头企业联合标准化技术工作组,开展研究制(修)订符合本县优势和特色的种猪养殖技术规范标准(包括:种猪精细养殖管理技术、商品猪群生长发育参数、无公害生猪养殖技术规范、标准化猪栏圈建设,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疫病检疫测报,饲料推广应用,猪肉产品质量安全及市场营销等方面形成协调配套的综合标准体系),并实施;明确示范区示范标志,兴科牧业有限公司加挂“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标志牌;开展农业标准化宣传和培训,通过新闻媒体、印发资料、制作电视专题片等形式,向社会各界及生猪养殖企业、农户广泛宣传标准化种猪养殖的目的意义,普及标准化知识,增强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和消费者的标准化意识。

2、全面实施阶段(年元月至12月):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举办农业标准化种猪养殖技术培训班,培训生猪养殖标准化技术推广队伍100名,深入开展科技服务活动,组织实施“科技下乡入户工程”,提高科技推广应用水平;大力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经营,培植和发展一批关联性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场和农户,壮大企业块头,形成集团优势,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发展10个养殖小区,新建一批“150”、“300”养猪模式,扶持人工授精配种站(点)和良种扩繁场建设,鼓励和支持示范龙头企业实施ISO9001、ISO14000、GAP和HACCP等标准体系认证,为争创畜牧标准化养殖大县奠定基础;发展标准化生态养殖,推广“猪-沼-粮”、“猪-沼-鱼”、“猪-沼-菜”、“猪-沼-果”等立体生态健康养殖,把生猪养殖业建成资源节约型、生产环保型的优质高效产业,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水质;加快良种工程建设,在龙头企业、养殖小区和养猪大户中推广大约克、长白、杜洛克外三元杂交,农村饲养条件相对较差的推广地方品种猪与外来良种猪二元杂交,南部高山区推行约荣杂交猪生产;大力推行标准化猪栏圈建设,推广“三位一体”的建栏模式,改善养殖条件,标准化栏圈建设的农户达到70%以上;组织开展科技攻关,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重点研究解决涉及种猪饲养、繁殖、重大疫病防治、污水处理及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以标准化建设为支撑,实行养殖全过程质量监管。

3、巩固提高阶段(2012年元月至9月):大力推进名牌战略,积极培育“标准化农产品”,制订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猪肉产品、加工技术规程;建立健全猪肉产品质量标准,完善检测手段,强化质量管理,推进产品认定、认证和品牌开发,确保猪肉产品符合质量安全标准。加强示范区管理,开展检查、指导工作,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提高示范区建设水平,增强示范效应,充分利用龙头企业营销窗口实施绿色营销,加大品牌宣传和营销力度,完善营销机构,健全信息网络,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猪肉产品标准化市场。

4、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10月至12月):构建及时、准确、高效、权威、便捷的农业标准化管理信息平台,按照《国家农业标准化种猪养殖示范区任务书》和《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验收细则》要求,做好资料的收集归档和呈报工作,迎接国家和省、市的考核验收;向国家标准委申报《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使用标志,在其产品、包装、标签及说明书上使用“标准化农产品”标志,进一步提高示范区产品的知名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项目实施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相关乡镇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建设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领导小组”(人员名单附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建设实施工作。各相关乡镇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机构,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水产养殖步骤篇6

关键词:母鸡产蛋量;下降;原因

中图分类号: S83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02.035

现阶段,养殖业发展日趋规模化,大大拉动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障了人们的生活需求。但是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常会遇到诸多问题,例如母鸡的产蛋量严重下降而导致农户经济效益受到损失,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导致母鸡产蛋量下降的原因很多,其与饲养方式、病害的威胁以及外部环境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若想提高母鸡的产蛋量,应先对母鸡产蛋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进行探究,以此为突破口,提出建设性的应对策略,以促进养殖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1 母鸡产蛋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1.1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导致母鸡产蛋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外部环境对于母鸡本身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光照、湿度、通风、温度等条件。在光照条件方面,若光度强弱经常发生变化,或是将光照的时间缩短,亦或是突发的光照停止现象等都会让母鸡产生恐惧心理;在通风条件控制方面,很多鸡舍在冬季为了达到保温的效果,未及时进行通风换气;在温度控制方面,外部气候条件会对鸡舍的温度产生影响,当出现气温骤降或骤升的情况时,会严重影响母鸡的健康,且极易导致多种疾病的滋生,导致母鸡身体机能不协调;在湿度方面,应保持舍内湿度维持在80%左右,且保持通风。

1.2 疾病问题

疾病直接影响着母鸡的产蛋量,导致产蛋量下降,也会对母鸡本身的体质构成威胁,影响养鸡业的发展。其中传染性疾病是致使产蛋量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急慢性传染病的滋生,会导致母鸡产蛋量骤然下降,且鸡群会呈现规模性的传染,进而导致整体产蛋量下降,甚至死亡。传染性疾病对产蛋量的影响与疾病的类型存在着直接的联系,会根据传染病类型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母鸡的产蛋量下降,具体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传染性疾病对产蛋量的影响

在诸多疾病中,本文以产蛋下降综合征(EDS-76)、鸡痘传染病为例,针对其对母鸡产蛋量的影响进行分析。产蛋下降综合征,简称为EDS-76,该疾病发生时的症状表现为产蛋量下降,产蛋率会下降七成,且出现大量的异常鸡蛋,以薄壳蛋与轻壳蛋为主,甚至还会出现无壳蛋情况;鸡痘传染病是鸡群传染病中的主要疾病类型,若属于良性病症,会诱发禽类败血霉形体发生感染现象,进而会引发呼吸道疾病,对母鸡身体构成严重的威胁,会导致其产蛋量下降。

1.3 饲养问题

饲养与管理是影响母鸡产蛋量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其主要表现在饲料质量和饲养管理方面。在饲料喂养方面,部分养殖户为了降低饲养成本,选择廉价、营养不均衡,甚至是劣质或变霉饲料进行喂养,也有使用变质或受潮的饲料进行喂养的情况,这些都会对母鸡的机体构成威胁,进而影响母鸡的产蛋量。此外,养殖户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由于其饲养的专业知识缺失,对饲料的搅拌不够均匀、配比不当,或是突然更换日粮、饲料中的食盐过多、石粉添加量以及选择生豆饼等,匀会引起母鸡的消化不良及食欲下降等问题,影响母鸡的正常新陈代谢,最终导致母鸡产蛋量下降。

2 母鸡产蛋量下降的防治措施

2.1 加强对环境条件的控制与管理

现阶段,环境问题是制约母鸡产蛋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蛋的产量与质量,应加强对外部环境的改善与控制,为母鸡产蛋营造良好的环境。应注重对温度的调节,保证母鸡产蛋阶段的温度控制在10℃~26℃之间,其中最适合产蛋的温度是14℃~25℃,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蛋的产量与质量;严格控制好湿度,产蛋期间所要求的湿度为55%~70%,最适宜的湿度应控制在62%~65%[1];要控制光照,禁止出现灯泡忽开忽关的现象,为了保证光亮度的一致性与均匀性,应对灯泡进行及时的擦拭。白天若出现阴天下雨或下雪天气时,应开灯进行补光;及时对鸡舍进行通风换气,定期对鸡舍进行清理与消毒。若鸡舍长期密闭,会产生有害气体,会对鸡群产生健康威胁,极易导致呼吸道感染类疾病的滋生。由此可知,要对鸡舍进行通风换气,并选择2种以上的消毒液对鸡舍进行消毒处理,以抑制病菌与细菌的繁殖与传播。

2.2 保证母鸡饲养的规范性与合理性

提高母鸡产蛋量是养殖户最为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其决定着养鸡业的经济效益,为了保证母鸡的产蛋量,保证母鸡饲养的规范性与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在饲养过程中,应加强对饲料的管理,要保证饲料的干燥性,及时对鸡群的食槽进行清洁与处理,避免母鸡误食变质、过期或残渣的饲料;二是养殖户应根据专家的建议及经验,合理控制鸡群饲料的喂养量,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母鸡产蛋量下降,通常会下降12%左右,应根据鸡的体重与产蛋量数据,进行饲料量的控制;三是在饲养过程中,应控制饮水量与水质,为产蛋鸡提供足够的水源,不可出现断水情况,否则1天出现断水,产蛋率会下降三成[2]。因此,在母鸡产蛋过程中,应及时补充水资源,需要注意的是雏鸡进行转笼时,要控制好饮水量的供应。

2.3 及时做好母鸡的疾病防疫工作

疾病对母鸡产蛋量的影响最大,各类传染类疾病的威胁与病毒的不断传播,将会导致母鸡呈现大规模产蛋量下降的情况。为了有效避免疾病的发生,应及时做好母鸡的疾病防疫工作,对鸡舍的各个部分、死角、器具以及饮水器等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能够有效的防治疫病的发生。若是非饲养员进行鸡舍,必须先换装、戴帽、换鞋,鸡舍的门外也要彻底的消毒,以便维持健康及和谐的养殖环境,是提高母鸡产蛋量的有效途径。

3 结语

综上所述,纵观现代养殖业的发展趋势,旨在满足社会经济体系的发展需求,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所需的农副产品,鸡蛋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经过细致性的分析,了解到导致母鸡产蛋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疾病威胁、饲养方式以及外部环境影响,为了提高母鸡的产蛋量,应严格规范母鸡的饲养方式,保证外部环境的均衡,及时做好疾病防疫等工作,是提高母鸡产蛋量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晓昕,丁光霞,施玉凯,马红丽.母鸡产蛋量下降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当代畜牧,2014,17(17):16-17.

[2] 季爱芳,徐国庆.蛋鸡产蛋下降的原因剖析及防治措施[J].中国兽医杂志,2015,8(08):104-106.

[3]陈茂刚,周庆雨,满永华,陈光伟.鸡群产蛋下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4,(07):46-49.

[4] 周庆雨,陈光伟.鸡群产蛋下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 养禽与禽病防治,2005,(03):46.

[5]黄万国,李一心.夏季母鸡产蛋量下降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J].湖北畜牧兽医,2000,(08):46-47.

水产养殖步骤篇7

[关键词]:水产养殖专业 实验教学 科研 提高

当前,各国都把培养优秀的创新型人才作为教育改革的方向,而我国现行的大学本科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重”理论、“轻”实践能力培养,近日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对于高校教育提出了“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因此,作为应用性很强的水产养殖专业,必须强化实验教学水平,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目前,水产养殖专业的老师都承担着许多部级、省部级以及企业的课题,内容有基础的研究、有应用性研究,如何把这些科研项目和成果转化设计成本科的实验内容和方法,为此本人就依托科研项目来强化水产养殖专业实验教学能力,达到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目的进行探讨。

一、目前水产养殖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形成的一套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思想观念,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实验教学处于从属地位,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水产养殖专业的教学也不例外,因此,这种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特别水产养殖创新人才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目前,水产养殖专业的实验内容主要以验证实验为主,而综合型、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偏少。教学方法是指导教师先讲解具体的方法和步骤,学生按照规定的实验方法与步骤得出结果。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实验结束后,很多学生不会设计实验,也不会观察、分析问题,根本起不到对水产养殖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效果不佳。

2.水产实验教学本身没有建立适应水产养殖需要的教学体系,由于水产养殖品种繁殖和生长发育季节性很强,不同的季节情况是不同的,因此,对于水产实验教学计划中很少做全面、系统、科学的考虑和安排,缺乏完整而又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计划。也造成实验在取材和实验安排上处于被动。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对实验教学很少做全面、系统、科学的考虑和安排,缺乏完整而又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计划。

3.对实验质量和成绩的评价,主要是看结论是否和书本一致,没有一个完整的实验质量、实验效果及实验成绩的评价体系。起不到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4.科研内容和实际生产中存在问题作为实验教学内容和研究内容的实验不多。目前,我院教师承担水产养殖方面的课题较多,工作量都比较大,如何让学生参入到科研中去,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精神。同时,对水产养殖生产中存在实际问题如何以课题的形式发给学生供学生进行研究,以增加对水产养殖行业的接触和兴趣的内容不多。

5.缺乏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指导,目前,具有丰富生产实践能力的教师参与和指导是实验教学的较少。虽然实验的主体是学生,但是实验的开展离不开指导老师的认真指导。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参与指导实践教学的人较少。

6.生产实践氛围不浓,缺乏有效的吸引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个浓厚的学术氛围,不仅为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同时也能激发学生潜在创造力的发挥。因此,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生产实践氛围很重要。缺乏定期聘请知名水产方面的企业家和专业技术专家进行讲企业的发展史和个人的创业史,参观知名企业的生产车间和生产工艺,激发热爱水产养殖专业的吸引力。

二、依托科研提高水产养殖业的实验教学水平

科研项目主要是指经过国家、省市各级部门立项的政府资助纵向科研项目和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横向科研项目。这些科研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要进行科学实验研究或技术创新以解决现实存在的理论问题或者技术难题,具有特定的背景和研究内容,有一定科研经费的保证,需要有创新的思想和实验才能完成科研的目标和任务。加强科研与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发挥科研在实验教学中的潜力,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发挥作用,具体措施如下:

1.将科研成果和科研课题作为实验教学内容

依托科研开展以真实内容为主的专业实验实践教学。这种结合专业科研成果来开展的实践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而且也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动力。《牡蛎三倍体育苗与养殖技术研究》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我们将科研成果分解成不同的实验如“贝类染色体制片及核型分析研究”、“贝类三倍体诱导技术研究”和“贝类三倍体新型诱导剂的研制”作为专业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内容新颖,应用性强,实验极大调动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近几年我们根据课题组教师承担的多项国家、省市项目的课题和成果作为水产养殖专业综合与创新技能实验课程的内容。这些与教师科研和水产养殖密切相关的实验,明显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对目前很多水产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与关键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专业课的学习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较好地实现了科研的依托作用。

2.依托科研开展创新性、研究性实验教学

将实验教学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结合,利用实验室的先进的设备,将教师的科研内容设计成综合创新实验、研究性实验及SRDP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参加,可以建立本科生的创新观念,促进其创新欲望。科研项目的完成过程强调的是科研主体的主动性、创新意识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利于本科生真正地表现出其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结协作精神得到很大提高,真正实现水产养殖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

根据教师的科研课题,选择适当的题目,让学生和教师进行双向选择,实施程序为学生根据需要完成的内容和要求,制定工作计划,自行收集资料;在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交老师审阅;审阅通过后,学生制定实施方案,并按实施方案进行实验研究;分析实验结果,写出实验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并进行验收。

3.依托科研重组实验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实验教材水平

依托科研对以往的实验内容进行了优化、组合,减少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了研究性实验内容,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强化实验教学的能力。同时,根据水产养殖技术更新快的特点,我们及时把教师承担的水产养殖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最新研究内容,及时补充到相关各科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及时补充到实验教材中,丰富实验的方法和实验操作手段,以出版内容新颖、方法先进的新实验教材,提高学生对实验爱好和兴趣,以利于学生特长的发挥及实验能力的培养。

4.依托科研项目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建立了鳌山卫的实践教学基地,作为学生校内实习基地已很好完成了水产养殖专业的生产实习实践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普遍反应效果很好。实习教学环节中,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布置的任务来查阅文献,对实习内容,相关工艺做到心中有数;实习过程中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水产种苗的生产工艺过程,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习报告中,学生普遍认为这样的实习目的明确,能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与生产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提高了查阅、整理资料,撰写报告的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初步具备了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真正学到一些非常实用的实践知识。

5.毕业论文选题与科研密切结合

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应重视结合最新的科研方向和应用性,选题来源于国家、省部级及其他课题占80%以上,保证了选题的质量。这些做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有利于毕业论文成绩的提高,其中有多名学生的毕业论文相关内容已在核心期刊上发表。

6.依托科研改变传统实验教学的考核制度

由于与科研相结合的特殊性,采用传统的实验报告的方式,显然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参与程度,所以一般采用实验报告(或者小论文)加平时表现的评分办法。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以专业水准随时记录反映实验进展的实验日志,包括准备工作、设计思路、流程说明、测试方法以及实验中的数据记录、现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学生提出的实验计划或方案、实验记录的完整性、真实性、科学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此外,鼓励学生积极总结,撰写,目前已有学生的开放性实验内容发表在核心期刊上。

总之,依托科研引导学生求是创新,强化实践教学水平既符合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又切合现代大学教育的目标,为培养复合型的创新型人才做了重要准备,有实事求是的进行实践,高擎创新的旗帜,才能让实践教学在大学校园中花开不败。

参考文献:

[1]靳天玉,吕振肃,加强实验教学建设培养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9):94-95,129.

[2]宋风琴,朱昌平,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8):96-97,140.

[3]于瑞海,王昭萍,温海深等.强化水产创新技能实验,培养水产养殖创新才的探讨[J].现代农业科学,2009,(12):295-296.

[4]于瑞海,王昭萍,温海深等,强化水产养殖专业实验教学水平,培养水产养殖创新人才[J].现代农业科学,2009,(7):273-274.

[5]于瑞海,王昭萍,温海深等.加强水产养殖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合作的有效途径[J].中国海洋大学高教研究,2009,(1):39-42.

[6]郭继强,陈晓艺,李长吾等,以科研促进教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1):76-78.

[7]王伟祖, 郑旭明,建立综合设计实验平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8):74-75.94.

[8]杨晓波,冯冀宁,刘瑞涛,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5(2):47-48.73.

[9] 刘德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大学时代,2006,(04):131-132.

[10]董社英.以科研项目为依托构建多层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2):91-93.97.

[11]李俊,论高校教学与科研之互动关系[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3):80-84.

水产养殖步骤篇8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小型地方高校与地方联系日益紧密。在“立足本地”、“服务地方”的办学思想指导下,这些高校的图书馆可以结合本校专业,把加强地方文献工作作为本馆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通过对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水产养殖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创建及投入使用过程的论述,探讨了这一问题。

中图分类号:G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3)01-0042-02

1问题的提出

我院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开展较晚,馆藏数量少,多为一些地方年鉴、会议记录之类,纯专业学术性尤其不足,远远不能适应师生特别是教学和科研人员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图书馆决定有计划、有步骤地将馆藏中利用率高、有学术价值的地方文献,把网络上、民间和教研室老师手中的分散的相关文献,运用知识管理的工具和技术,组合成一条既是专业的、学术的,又有地方文献特色的文献链,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以丰富馆藏。

我馆把水产养殖专业作为突破口,因为:①这个专业有高水准师资力量。水产养殖师资阵容“少”而“精”,包括辅导员、实习员在内共8人,研究生学历占50%,双师型100%,每年都根据水产行业变化,适时更新教学内容,更新、调整教学大纲,编写讲义。有几门专业技能课讲义已被省内多家学校选为教材。突出了我院以培养实用能力技术人才为宗旨的高职特色,符合高职教学改革的方向。水产养殖业在盘锦地区发展比较普遍,有地方特色。图书馆选取这个专业,有一定的地方资源优势。②以点带面。可以通过水产养殖专业“精品课”的“点”,带动促进其他骨干学科的“面”。

我院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服务于地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按照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制定了《盘锦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其目的是培养地方高质量、实用型人才,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重,整合各教学改革成果,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馆有限的文献资源,使科研和教学紧密结合,建立学院各专业精品课程体系。

我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自成立以来,就以其独特地域性、实用性和良好就业渠道,过硬师资队伍和高度敬业精神备受家长与学生欢迎,建校至今效果显著。2005年,该专业课程被评为“省精品课”。

基于这两个原因,我馆决定在特色学科水产养殖专业创建特色“地方文献水产养殖数据库”。

选取水产养殖专业为突破口,更重要的原因是该专业在本校各专业中地域特点最突出,与地方文献工作的关系最密切。有地域特点、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比较容易产生地方文献,对地方文献的需求也迫切些。

2建立该数据库的途径

2.1以地方文献资源整体布局与规划为依据

根据1999年全国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自愿参加”的协作原则,我馆依靠本院专业文献优势,根据我地区经济发展建设需要,按学科系统性和相关性原则,以重点学科为核心不断调整和充实与地方经济相关的专业文献。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就是我院为了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及人才需求而开办的特色代表性专业。我馆在收集地方文献时,既要考虑图书馆自身建设,针对学科专业现状与未来,又要考虑到本校、本地区其他文献收藏单位的收藏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要与本地区各图书馆地方文献收藏和分布形成统一的、协调优化的整体。

2.2收集要按照加强重点学科,综合布局的思路

图书馆不能只单纯收集某一具体学科地方文献,还应包括交叉、边缘学科的文献资源。具体方式有:①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进行系统调查和跟踪,做到心中有数。②与政府机构、行政事业单位、学术研究机构及自由撰稿人沟通。③与我院被评为AAA级单位的档案室、市档案馆、博物所、党史办公室及与地方文献有关的单位或个人建立联系。④指定专人负责,尽可能用购买、手抄、借抄、互惠交换等方式收集。

2.3与教学科研部门密切合作,注重数据库的实用性

图书馆员深入到水产养殖专业教研室队伍中去,参与课程设置、教材选择与编写、教学计划制定,协助该专业教师实施培训计划,根据具体情况增设弹性的教学活动周等,从他们那里收集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和师生要求,设置几个主要版块。数据库中的许多信息被收入学校教材和其他文献,其中《盘职院水产养殖专业实习手册》极具代表性,读者好评如潮。

目前,《养殖专业技术专业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计划》已结题,并被我院推荐为辽宁省教育教学成果奖提名;由本院教师自编的专业技能教材《虾蟹养殖技术》被评为“精品课”;《海淡水名特优养殖技术》教材收集了一些新兴的、符合盘锦及周边地区养殖要求的、养殖前景好的养殖品种,使学生掌握实用的、较先进的养殖技能,以满足岗位对学生的要求,现已被省内外多所学校采用,被评为辽宁省100种“精品课”之一。

通过我馆“水产养殖地方文献信息库”提供的优质信息服务,促进了水产养殖专业精品课的产生,推动了学院教学工作,增强了学生专业技能。尤其是改写了我地区不能开展河蟹人工育苗的历史。我院毕业学生已陆续补充到全省及盘锦地区多个养殖企业、厂部等从事水产养殖技术工作。在科学、环保、高产的理念下,将所学知识很好地运用于工作实践,促进了我地区蟹产量和出口量。全市河蟹养殖面积已达134万亩。科学养殖,打造品牌,促进了河蟹产业大发展局面的形成。

2.4服务个性化

由我馆精通业务、熟悉学科知识、电脑操作娴熟的骨干负责,开展个性化服务。根据本学科需求,在专科地方文献数据库中,增设若干个小的独立的空间,由学科带头人或课题组提出申请,为水产养殖教研人员单独使用,使之成为他们专用的专业课题研究讨论场所,便于他们在自己空间中收集收藏与本学科有关的各种类型的文献。这些小的独立的空间,相当于一个小的数字图书馆,又相当于一个网上论坛。如:我院的“水产养殖精品课”学科带头人在开展课题研究时,馆里为他建立了数据库链接,并指定专人跟踪提供专门信息服务。

2.5数据库并入校园网

将地方文献专科数据库并入校园网实行全文检索,聘用本专业品学兼优的学生做兼职管理人员,确保地方文献精品数据库有较高的使用率。

3注重数据库之外的图书馆传统文献收集和服务

我馆在开展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时,不放弃其他传统的文献收集和服务。通过我馆架起专业学科与外界联系的桥梁,主动与其他院校水产养殖专业的资深教授、专家联系,把盘锦地区资深水产养殖专家请进图书馆,与学科带头人面对面沟通,由他们推荐、圈定该专业所需文献,以提高文献收藏水平。让院外专家也参与到我院水产养殖课题研究中来,提升“精品课”的知名度及专业水准。

对于学科精品课研究课题所需文献分别采取全面系统收藏、相关学科选择收藏等方式,核心期刊等连续出版物必须尽快收集齐全,并重视电子出版物的收藏。根据水产养殖学科的特殊性,注意收集《专题文献科学技术革新报告》、学术会议等特种文献,以及内部刊物(口头、实物文献)、灰色文献(如科技报告、政府出台文件、学位论文等非公开发表的出版物)等。

4地方文献工作展望

4.1根据专业需要,完善地方文献工作

目前,我院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开展时间还不长,还没有制定专门的地方文献工作计划,缺乏必要政策支持,缺乏系统、规范的科学管理,所收集地方文献数量少、种类单一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文献资源建设的系统性、完整性还有待提高。

我院用户所需要的信息都具有明确的专指性。图书馆应根据地区地域、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和特产资源以及本地经济发展特点,充分利用高校馆在人才、技术方面得天独厚的条件,对当地这方面文献予以搜集、整理、加工,并进行数据处理,将地方文献数字化,进一步完善已有“水产养殖地方文献数据库”。

对不同载体、不同版本与不同出版发行单位,或没有正式出版发行但利用率高、有学术价值、经济价值和史料价值的文献,要进一步收集、整理。充分利用我院已有馆藏文献资源,分阶段、分步骤地建立各种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从而全面推动我院“精品课”的开展,进一步完善我馆的地方文献工作。“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能为其他专业数据库建设提供经验。

4.2利用网上资源,向用户提供信息产品

依托科技下乡政策,农村科教、水产养殖、政策法律和劳动市场需求等信息,形成网上虚拟图书馆,供我院师生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工作人员查阅,提供对口的信息导航,甚至直通车信息服务。将开启信息大门的钥匙交给广大师生和养殖农户。

4.3编制内部刊物,宣传馆藏地方文献

为扩大馆藏地方文献的传播度,以吸引更多的读者,编目部门可将已有或新购地方文献,编制成不定期刊物,用来介绍馆藏及新入藏的地方文献、编录成果等,还可以登载一些读者对地方文献的研究心得、意见等,此刊物可以内部赠阅,起到较好宣传作用。此刊的内容也可同时制成地方文献专门网页,链入本馆主页。

4.4建立专业队伍,开展地方文献共建、共享

地方文献工作者最后完成的是一件符合用户需求的情报产品,而不是一次文献的简单堆集,在整个工作过程中,通过课题的收集、整理、编辑加工,最终为读者提供一套满意的咨询目标产品。因此,培养一支有知识、有创新、肯钻研、高素质的开发研究专业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4.5增设有利于地方文献工作开发的咨询部门

开展好与公共馆的馆际互借,并通过联机检索、联合编目、协调采购,依托网络服务等方式与本地区公共馆地方文献资源互相补充,实现本地区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参考文献:

[1]郭孟秀.社科院系统图书馆特色与专题数据库建设[J].图书馆建设,1998(4):19-20.

[2]王菁,李东风.高校图书馆建立研究生论文数据库的探讨[J].图书馆建设,1998(5):45.

[3]彭萍.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开发,服务西部地区经济发展[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2).

[4]姚宏伟.网上地方文献信息――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值得关注的领域[J].图书馆杂志,2004(10).

[5]金沛霖.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水产养殖步骤篇9

一、制定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HACCP体系的预备

1. 成立HACCP小组 成立HACCP小组是制定HACCP体系的重要步骤,它能减少风险,避免关键控制点被遗漏或某些操作过程被误解。养殖基地中应成立多个专业的HACCP小组,确保该体系的正常运行。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是个系统生产过程,包括基地建设、养殖生产、饲料和渔药安全、商品鱼销售等环节,其过程较为复杂,HACCP小组需具备较为丰富的养殖知识和经验。

2. 产品描述 HACCP小组应对生产的斑点叉尾鮰进行描述,主要说明商品生产原料、生产流程、产品特性、主要参数以及销售和运输方式等信息。

3. 确定预期用途和消费者 首先要考虑的是该产品面向的范围,是否针对特殊群体;其次要了解消费者是否能正确使用该产品,预计会出现哪些错误的使用方法,可能会带来什么危害等。在斑点叉尾鮰产品生产过程中,如过了休药期后再上市销售、取新鲜健康商品鱼进行鱼片加工等,都是在各环节保障消费者安全的重要途径。

4. 绘制养殖生产流程图 养殖生产过程中,HACCP小组要用简单的方框或符号,清晰、明了地描述从苗种孵化到商品鱼上市的整个生产过程,并记录辅料、渔药等的使用情况,以便进行危害分析和确认。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工艺流程:亲鱼的培育亲鱼的催产人工授精受精卵孵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商品鱼上市,水质监控、饲料供应和疾病防治等日常管理工作贯穿整个生产过程中。

5. 验证养殖生产流程图 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工艺流程图的精确性对危害分析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非常关键,在流程图中列出的步骤必须在生产过程被验证。HACCP小组必须在现场观察或操作,确保流程图与实际生产的一致性,同时做好各项指标的记录工作,包括采取的改进、纠偏措施等,都应完整记录,以便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二、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过程中的危害分析

1. 生物性危害 我国斑点叉尾鮰养殖中生物性危害主要有细菌和病毒。①细菌。斑点叉尾鮰感染细菌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养殖管理不当,二是外来鱼种感染所致。目前较为常见的是革兰氏阴性菌,如爱德华氏菌、嗜水气单胞菌等。②病毒。斑点叉尾鮰感染病毒后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且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只能从预防着手。此外,小瓜虫、车轮虫等寄生虫和水霉菌等微生物,只要注意预防,捕捞运输过程操作细致可有效防止它们对斑点叉尾鮰造成危害,故不作为显著生物危害。

2. 化学性危害 斑点叉尾鮰养殖中化学性危害主要有农药残留、渔药残留、重金属积累以及其他无机或有机化学物质。①农、渔药残留。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水域的农、渔药残留污染程度为:养殖池塘>江湖>近海>远洋,而当前还是以淡水养殖斑点叉尾鮰为主,不可避免受到农、渔药残留危害。在病害防治过程中,抗生素、消毒剂、杀虫剂等药物也会对水体环境产生潜在的影响,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②重金属及其他化学物质。铅、镉、铬、汞、硫化物、氰化物等,通过吸附、吸收或摄食富集在水生生物体内外,并随生物的运动而产生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迁移,或经由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养殖鱼类等构成的食物链而逐级放大,对人类健康危害非常大。

3. 物理性危害 主要是指养殖过程中外来物质对斑点叉尾鮰健康的影响,如玻璃、铁丝、树枝等,但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影响,故不作为显著危害。

三、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关键控制点和措施

1. 养殖场地选择(CCP1) 养殖场的选址必须严格,若选择不当会带来生物和化学污染,影响水体质量,致使鱼体产生病害,从而产生一定经济损失。预防措施:首先科学选址,场地环境应安静、无污染源,水源充足、水质清新、不携带任何病原菌和有毒物质,水的理化性质适合鱼类生存生长;其次养殖场要远离工、农业生产和居民区,以免水质受到影响。养殖场的底泥条件要好,重金属、有害化学元素等含量不得超标。监控措施是经常检查周围是否有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确保无农药、化肥等流入。定期检测周围环境、水质和土壤是否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4-2001)、《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标准。纠正措施是拒绝在有污染的水域养殖,转移养殖鱼类或重新选址。

2. 鱼种来源(CCP2) 鱼种来源不正规或鱼种本身有药物残留、感染病原菌、重金属含量超标,都会直接影响到鱼的体质,使鱼体免疫力低下,抵御疾病能力有限,生长缓慢而无法与外界环境相适应,均为显著危害。预防措施是从正规的良种场引进鱼种,鱼种必须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游动迅速。监控措施是选择符合《无公害食品 斑点叉尾鮰》(NY5286-2004)种质标准的鱼种,必要时查阅鱼种场在育苗过程中的投饵、用药等记录。纠正措施是拒收不符合标准的鱼种,重新选择鱼种进行培育。

3. 水质监控(CCP3)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水质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大,其显著危害是会给鱼类养殖带来不可预期的生物和化学污染。预防措施是通过生物、化学、物理方法调控。生物方法主要有合理搭配放养品种,充分利用残饵,实施鱼、藻、水生植物的共生,提高水体物质循环和能量流通,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化学方法主要有定期进行消毒灭菌,泼洒生石灰、碘制剂、二氧化氯等,保证水体“肥、活、嫩、爽”。物理方法主要有勤冲水、换水、增氧、排污、清底泥等,减少水体中有害物质的积累。监测措施是定期分析水质,检测各生长阶段的水质是否符合《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的标准,是否存在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潜在隐患等。纠正措施是进行水质处理,清除病菌,消除危害。

4. 饲料供应(CCP4) 饲料的安全性直接影响到养殖水产品的安全性。饲料加工过程中若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违规添加抗生素、激素等物质,则会使斑点叉尾鮰产生应激反应,导致其生长缓慢或致病,此危害一旦发生将是显著危害,所以应从源头杜绝外源危害的进入。预防措施是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优质饲料并合理保管,避免饲料受污染或霉变。监控措施是养殖所用的饲料应符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和《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的要求,日常投喂时将饲料投匀、投足、投好,鲜活饵料消毒后投喂,应避免对水体产生污染。纠正措施是杜绝不合格的饲料,转移养殖品种,延长净化时间。

5. 疾病防治(CCP5) 在斑点叉尾鮰养殖过程中,日常管理不当、滥用药物等,会使有害微生物超标,导致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鱼体内药物残留增加,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预防措施是按照《无公害食品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规范》(NY/T5287-2004)的规定执行,并做好水产养殖生产记录。监控措施是渔药的使用必须按照农业部的《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的规定执行,严禁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生产执行标准的渔药。纠正措施是购买、使用国家或国际标准规定的用药,严格按照推荐剂量使用。病害发生时,应对症用药,不得滥用渔药、盲目增大用量或增加用药次数、延长用药时间,并严格执行休眠期。另外,做好全面、完整、真实的用药记录,对确保斑点叉尾鮰的无公害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四、小结

水产品的安全卫生质量问题已成为当前制约水产养殖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为:①渔业水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②部分药物的滥用和超量使用直接影响水产品的安全;③水产养殖缺少生产操作规范。HACCP体系的建立,可大大改善国内科研机构和养殖企业的管理模式,并做到系统性、针对性和安全性地解决养殖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多问题。特别是由于重视养殖技术,而忽视管理细节导致的问题,可有效通过预防和纠正措施避免各种危害的发生,确保养殖生产的安全稳定。

水产养殖步骤篇10

关键词: 水生生物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1.引言

水生生物学是水产养殖和生物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比较系统和完整地介绍了各类群水生生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生活方式、地理分布与经济意义。重点介绍作为饵料种类、经济种类和作为生物环境的水生生物的个体生物学知识。同时它也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对水生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及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实验。随着教学计划总学时的减少,本门课程课时不足,一些实验内容无法安排,再加之实验设计不合理,教师及学生对教学实习的认识不到位,操作上的不重视,满足不了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要求,如不适时进行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就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而且直接影响到高职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质量。为此,我着重论述了该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些做法与体会,供同行参考。

2.水生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2.1存在着重视理论讲授,轻视实验动手能力培养的现象。实验课没有单独设课,而是依附于理论课中,致使理论课学时远大于实验课学时(总课时64学时,实验课只占20学时),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要求。

2.2实验成绩在整个课程成绩中所占比重过小,只占10%,同时教师对实验成绩的评价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考评只注重学生实验课上的表现及实验的结果,只注重知识的验证,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2.3实验设计不合理,观察性、验证性实验多,探究性、综合性实验少。目前,水生生物学实验教学通常是依赖于理论课教学,教师先把某一类群生物的形态特征、生活方式与分类地位详细讲解,并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药品、仪器设备等,先由教师讲解实验方法、演示实验步骤,之后让学生模拟观察。学生对实验准备过程和实验方法步骤的设立缺乏必要的思考和理解,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未能充分体现,实验在被动中进行。

2.4对水生生物学教学实习重视不够。原先的教学计划中有教学实习的时间和内容,由于教学计划总学时的减少,将为期一周的教学实习取消,实习内容分散到课堂实验中进行,致使综合设计性实验在时间上难以保证,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有效开展,不利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各种实验技能及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2.5受实验室条件及实验思路的限制,实验材料仍依赖于野外采集,致使在实验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不能与大自然实际很好地结合。蓝藻作为比较低等的原核生物被编排在课本的第一章,野外采集到的实验标本大多为冷水性的金藻或黄藻。因为蓝藻的高发期在高温季节,且微型浮游生物很难采到单一种类占绝对优势的标本,每次实验学生总能观察到多次观察过的种类,感觉每次实验都差不多,失去了观察的兴趣,严重影响了实验效果。

2.6学生本人对实验、实习的认识不到位。有些学生仍沿袭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思路,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看书、做练习,认为只要把理论课考好就行了,动手操作等到了工作单位有需要时再学来得及;有些学生实验态度不端正,在高中阶段就没认真做过实验,连显微镜的最基本操作都不会,上课应付了事,实验结果抄袭,实验报告虚假。

3.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构建水生生物学实验教学新体系

3.1加强基础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结合水生生物学课程特点及技能培养要求,观察浮游动植物常见种类形态特征,培养学生观察、解剖各类水生生物的形态特征和鉴别分类地位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熟悉常见和主要的水生生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使学生初步具备鉴别主要水产饵料生物种类的能力。

3.2增加研究性、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实验的能力。

在绿藻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实地采取水绵活体标本,由学生自己在显微镜下观察探究水绵的特征、绿藻门的特征,研究其生态分布等。在枝角类大量繁殖季节,教师带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观察其运动状态、集群方式、色泽变化、分布区域等,然后由学生自己决定采样方式、采样时间和采样区间及深度,自己进行探究性实验,观察总结其形态特征、生态分布特点,以及与其它饵料生物之间的关系,等等。同时开放实验教学空间,将学生带入大自然中进行教学,如水生维管束植物实验教学就是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及特色进行野外实验教学,组织学生到萧山湘湖、杭州西湖观察水生植物的形态及生长状态,正确区分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及沉水植物四大类群,分析植物形态与生长方式及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论应用于实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怀。

3.3利用综合实习机会,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实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基础实验教学基础上,与鱼类学、水化学、生态学等其他相关课程密切合作,开展为期2周的教学实习,以养殖水域渔业资源调查与利用为主要内容,调查研究学校鱼苗繁育场、钱塘江三江口水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组成、密度和生物量,以及与其他生态因子的关系,将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3.4因材施教,为有兴趣的学生开辟“自留地”,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

在基础实验过程中,有些学生不满足于观察现成的标本,更不满意“杂种”标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亲自培养单一种类的纯种标本。为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在实验室、育苗场的温室大棚等地方为学生开辟“自留地”,由学生自己选题,组织成员,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步骤的设计和完成。有些学生选择设计生态养殖玻璃缸;有些学生通过采样、分离、培养单细胞藻类、轮虫或枝角类等。这种做法,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而且在实验中每个成员必须相互配合、相互协作,认真完成每个步骤才能最终保证实验的成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和合作意识。学生对自己培养的成果视若珍宝,观察也特别认真、仔细。最后固定、保存,还为下一届学生提供实验标本,以此展开良性接力。

4.完善考试考核方法,提高学生实验兴趣,保证实验质量

实验课考试单列成绩,成绩包括上课综合表现(20%)、实验报告成绩(30%)和期末考试成绩(50%)三部分。

4.1上课综合表现考核,克服了以往上实验课人到心不到、手不到的弊端。

该项成绩评定主要包括学生有否迟到、早退;能否积极参与实验材料的准备;动手操作的熟练程度;同组成员间的相互合作精神;有否新的实验思路等,是一种定性的考核方法,注意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着眼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4.2改革实验报告的写法和要求,客观上避免了实验报告的抄袭、作假,保证了实验报告成绩的公平、客观。

每次实验都要求学生认真作好实验原始观察记录,要求写出题目、日期、实验目的、材料的来源或培养方法、实验步骤等,实验结果要简明扼要地客观说明、分析讨论,力求客观真实,有理有据。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的能力,从源头上避免了实验结果的抄袭作假,注重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

4.3实验期末考核,有利于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提高实验综合素质。

实验测试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各种能力的培养情况。测试内容包括实验仪器、用品的使用方法,实验步骤的编排创新,动手操作的熟练程度,实验现象的科学分析、实验结果的正确程度等方面,是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5.结语

以上的实践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基本科研作风,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研究创新能力为宗旨,强化了实践育人的观念,充分发挥了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魏为民.改革水生生物学实验教学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J].黑龙江水产,2004,102,(4):30-31.

[2]赵文,刘青,刘焕亮.水生生物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杂志,2003,24,(8A):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