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陶瓷艺术十篇

时间:2023-12-11 17:23:03

传统陶瓷艺术

传统陶瓷艺术篇1

丁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瓷器这样的运用彻底改写了我们之前对瓷器的理解。原来的生活用品,某个器皿,因为艺术家的创作,而变成了建筑的一部分。陶瓷变成了跨艺术的存在。同时,瓷器也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朱老师作品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国际的平台上来显示中国陶瓷的魅力。另外,在这些作品中,艺术家的风格语言是非常鲜明的。可以说,艺术家把陶瓷艺术的概念改写了,而且这个改写的过程几乎展示了一种无限的可能性。

当代艺术有两个概念,一个是从时间上解读,是区分现代之前的,这是特别广义的。另外还有相对比较狭义的概念,是反传统的、前卫的、先锋的概念。如果是以这两种概念来定义朱老师的作品,我觉得都不完全能够定义,特别是后面一种方式,说它反传统吗?它不反传统,它充满了东方传统的意味,有很多是技艺上的、手头上的东西。并不能以他做的方式鉴定它是不是当代的属性。今天说的当代艺术,更重要的维度是国际的共享的一种文化形象,这大概是最重要的。

尤其是在今天的中国。一个国家强大的本身伴随着一种文化的自信。这个文化自信的确证,就是我们的作品能够在超出本土以外的地方赢得大家的承认与赞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朱老师的艺术是走到了这一步的。

杨会来(《中国美术》主编):作者把陶瓷应用到建筑空间中,让我很震撼。尤其是看到韩国的音乐厅里的那个作品,把陶瓷应用到音乐厅那么恢弘的一个建筑空间,完全已经超越了观赏的功能,包括到了视听的环境里去了。这可说是一个创举。其次,朱老师的陶瓷作品从表现形式到展示方式,都是非常现代的。他的艺术形式是跨界的。

传统陶瓷艺术篇2

【关键词】中国传统书法;陶瓷文化;艺术创作

1、景德镇陶瓷书法现状分析

景德镇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对世界陶瓷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经过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传统艺术陶瓷仍占据着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主流地位,这已不能满足现代审美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审美有更高的需求,陶瓷书法越来越受到关注。陶瓷书法是以当代陶瓷为载体,以书法为主要表现形式,是工艺和造型相结合的一种新兴艺术,逐渐成为当代陶瓷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陶瓷书法作为一门新兴艺术尚在起步阶段,主要停留在装饰的范畴,以摹写古人为主,自由创作还远远不够,投入创新研究的人力、物力资源也十分有限,对陶瓷书法的系统性理论研究也很少,所以只能通过走访、调查、收集等方式,才能找到一些相关资料。

2、书法介入陶瓷艺术创作研究的意义

书法是几千年来中国文化的精髓。陶瓷见证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将中国传统书法元素融入当代陶瓷的意义在于:(1)完善书法抽象艺术理论将中国传统书法元素抽象化,是以汉字符号图形作为创作元素的现代抽象艺术,从本质上保留了书法的特征。这是中国独一无二抽象艺术特征,是中国现代艺术的一种独特样式。探索“抽象书法”的贡献在于使书法创作独立于汉字之外,迈向其艺术的本质,追求它在更高的审美层次上表现艺术家的感受和情绪。(2)促进当代陶瓷书法发展陶瓷书法是将陶瓷、书法糅合创新,以传统的书法元素为基础,通过抽象的手法,丰富陶瓷书法的内涵和外延。突破陶瓷书法的传统观念,解放思想,摆脱束缚,着重探索陶瓷书法艺术的理论和创作,具有开拓意义。(3)丰富当代陶瓷文化内涵陶瓷书法是当代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陶瓷书法,能开拓陶瓷文化的新领域,形成解读陶瓷文化的新视角,展现陶瓷文化的多元化魅力,为这古老的陶瓷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提升江西在全国的文化地位,乃至世界文化的影响。

3、书法融入陶瓷艺术创作的内涵

陶瓷书法的主要构架及组成元素,陶瓷书法的理论研究。中国传统书法元素是中国特有的符号。传统艺术陶瓷仍占据着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主流地位,这已不能满足现代审美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审美有更高的需求,陶瓷书法越来越受到关注。陶瓷书法是以当代陶瓷为载体,以陶瓷书法元素为主要表现形式,是工艺和造型相结合的一种新兴艺术,逐渐成为当代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陶瓷书法字非字为案例,根据陶瓷器物的不同,将书法元素介入到陶瓷造型当中去,从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1)中国传统书法元素抽象化研究中国传统书法包括汉字的字形字义,间架结构,书体的不同特征、书写的章法要领都必须符合传统审美规范。历代书论及书家,对书法的认识与追求虽有差异,但总体审美原则是无可动摇的。在这个多元文化冲击和碰撞的时代背景下,开放、自由的抽象艺术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和接受。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抽象艺术已成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成了当代审美追求。将中国传统书法元素抽象化,就是用现代或当代的审美眼光发展与延伸传统书法,其中对字型的结构,章法的结构变化,书写内容的表现总体是尊崇传统审美。抽象书法主要在于艺术视觉的表达,追求有意味的艺术形式与笔墨结构的探索。(2)陶瓷书法的概念陶瓷书法是以陶瓷为载体,以书法为主要表现形式,是工艺和造型相结合的一种新兴艺术,它与陶瓷雕塑、陶瓷绘画等是姊妹艺术,都属于陶瓷工艺美术的范畴。(3)陶瓷书法的艺术特征陶瓷是泥与火的艺术,书法是笔与墨的艺术。两者之间不乏契合。陶瓷书法正是建立在对两门艺术的解读和深掘,通过传承和创新,从而达到融合和升华。首先,两者都是造型艺术。书法是以线条的流动来表现作者的情感心绪和品格修养。陶瓷造型通过各种线型和体面结合变化,空间的虚实、体量大小关系、轮廓的起伏等,构成陶瓷的造型美。其次,从审美特征来看,两者都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状物与抒情相统一的艺术。书法无色而具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来自自然形象而又远离了自然形象。书写者将自己的精神意蕴、生命情丝、审美趣味化为或纵或收、或枯或润、或粗或细、或刚或柔的线条,并通过这些笔墨线条的枯润、浓淡的个性因素,反映出人的审美经验。汉代的杨雄在《法言》中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唐代孙过庭认为书法艺术可以看出书法艺术家的情感,即“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清代刘熙载更是一语道明:“写字者,写志也”、“书法,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中国作陶的祖先似乎一开始就赋予了陶瓷以艺术和精神文化的涵义。“陶者,淘也,依山取土,以水滤土,和水成型”,一个“陶”字竟是思想的象征,于是有了“陶冶”、“陶铸”等由“陶”字而生的人文意味,也有了陶瓷作品作为精神与文化象征的本质。在窑炉面前,每一个陶瓷艺术家都充满了希冀和期待。他们在用泥加火的特殊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灵魂。陶瓷艺术家在陶瓷创造过程中把精神与语言统一起来,从精神层面出发,寻求语言的自然表现,创造富有文化内涵和个性特征的作品。他们追求的不再是表面的形式趣味,而是与自己心灵、情感相对应的语言形态;他们关注的不再是空洞的作品主题,而是自己的思想寄托。再次,从表现特征来看,陶瓷与书法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具有共同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们都不适宜于表现持续性的情节性的事件,而长于表现一动作瞬间,并在动作瞬间内创造出颇富生命力和表现力以及想象力的艺术形象。另一方面,书法艺术与陶瓷艺术两者都讲究和强调变化。清人陈介祺在其《习字诀》中主张“练字不如练气”,正是受到陶文与金文布局结构的启发。因为有些陶文、铭刻的书法多是随同器形装饰上的需要而自然变化,并不拘泥于行列的整齐;字体大小也不规矩一致,如此反而使人感到迭宕多姿、妙趣横生。我们知道“秦砖汉瓦”这一脍炙人口的成语,其所表达的含义,不仅表明当时的制陶工艺已臻上乘,更主要的是说明了“秦砖汉瓦”的创造性和富于变化性。陶上的图案、文字既表现了淳朴的时代风格,又富有天然的艺术情趣。刻的无论篆书或隶书,多在圆形或方形、云形轮廓内变化其形体,介乎文字与图案之间,别有一种圆浑典雅的神韵,令人百看不厌。总之,对陶瓷艺术和书法艺术两者特征的深入、完整的理解,有助于在创造过程中加强陶瓷的表现性和抒情性,从而创作出更加有审美力度和审美价值的作品。(4)当代陶瓷书法的创新与探索秉承传统,立足创新,不断向更高审美层次追求探索,努力寻找“真我”,通过作品表达出自己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内心感受,摆脱了传统书法的束缚,抽象化汉字,把文字从理性和逻辑中释放出来,似字非字,形减而神不减,再结合陶瓷这一古老载体,自由奔放地宣泄作者的情感,表达心灵深处的碰撞,将陶瓷书法创作和个人情感表达相结合,敢于展现自己,表达自己,创作出更具时代特征和审美情趣的陶瓷书法作品。

4、总结

陶瓷书法应自觉充当传承文明发展的载体,表现社会主流文化的美学精神以及审美诉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必须走创新发展之路才会踏上光明的大道,陶瓷书法家应以此作为创作出发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兼顾,高雅和通俗共存的和谐局面。

【参考文献】

传统陶瓷艺术篇3

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一路走来,从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历经早期的黑陶,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的彩陶文化,秦代的陶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青瓷,唐代的唐三彩,宋代的“六大窑系”,元青花与清代的珐琅彩等。不同朝代的陶瓷艺术风格迥异并大放异彩,在中国传统文化别是传统工艺美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不但在传统文化上为中国添彩,在经济上也是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丝绸之路”的主要贸易货物。

二、传统陶瓷的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陶瓷的艺术形式主要表现在陶瓷的造型样式和装饰纹样两方面。中国传统陶瓷有着自身独特的整体风貌和各个历史时期及地区的风格特点,有着新颖的形式和特定的艺术内涵,在世界陶瓷艺术发展史上拥有一致的赞誉和高度的评价。陶瓷艺术的本质特征体现在陶瓷造型和陶瓷装饰上,二者完整地展现了陶瓷艺术的审美价值。

1.陶瓷造型陶瓷造型的“造型”一词主要指陶瓷器物的形态和样式,与广义的“造型”有所区别,特指具有一定抽象特征的陶瓷器型。在中国传统陶瓷中,各种不同的造型因时代、地域以及生活需要而形成。它们包含着生活美学、生活意蕴、生活习俗,渗透着创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适应,并“物化”为具体的陶瓷造型形态。正因为如此,陶瓷造型是制陶人的艺术思想和文化修养的载体,也是某一时期文化特征的载体,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中国传统陶瓷造型从模拟开始,进而发展为象形取意的方法,通过长期延续和演变创造了许多优秀的陶瓷造型。象形取意的造型方法的长处在于能够借助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形态以及人工的各种器物形态和样式的启发,发挥想象、开展构思,创造有别于“原型”的优美的陶瓷造型,甚至比“原型”更为美好、更为动人、更具特点;在完成造型的象形取意过程中不受“原型”的限制,而是根据所创造的陶瓷器物的特点,充分发挥作者的创造性,把个人对“原型”的观察、理解、感受、爱好表现出来。象形取意的造型方法在我国传统陶瓷艺术发展的很长时期内一直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方法,贯穿于各个不同时期的陶瓷艺术制作中。虽然在某些时候会有所调整和突破,但基本制作方法离不开象形取意这一制作理念。象形取意首当其冲的是汉字,中国汉字是最具代表的象形文字,制陶者在制陶过程中会将陶瓷器型与汉字匹配,以此区别其形态特点。如“由”字形的天球瓶、油锤瓶、玉壶春式瓶等,“甲”字形的梅瓶、鸡腿坛等,“申”字形的橄榄尊、柳叶瓶、莱菔尊、链子观音瓶等,大都是根据造型的大致轮廓、主体部分所处的位置与某字形相像而加以区分的。如果从深层的造型观念来分析,汉字的造字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与陶瓷的造型方法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存在所谓的“通而同之”的造型意识。中国传统陶瓷造型的名称更明确地反映着这种象形取意的造型意识,如蒲锤瓶、石榴尊、葫芦瓶、马蹄尊、蒜头瓶、纸锤瓶、灯笼罐、角篓罐等陶瓷造型样式,都是以自然形态或者其他器物造型为基础加以概括、变形、转化而形成的。象形取意的造型方法是优秀的传统,与国外陶瓷造型相比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含蓄、丰富,更富于情感表现,展示的是诗意的韵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陶瓷纹样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几何印纹陶,常见的纹样有水波纹、米字纹、回字纹、方格纹、编织纹、云雷纹等几十种。商代有饕餮纹、方格纹、回纹等。战国时期有云纹、花瓣纹、鸟兽纹。六朝有铺首纹、联珠纹、莲花纹、忍冬纹等。宋代陶瓷的装饰方法多种多样,有刻花、印花、绣花、画花等多种,刻花、印花是传统方法,绣花则是用针刺出花纹,画花则为后来的绘瓷开创了新纪元;宋瓷的装饰题材喜用折枝花以及飞鸟虫鱼,纹样秀丽、线条流畅,规矩的几何纹很少,体现了清新、典雅的艺术特色。明代,我国陶瓷工艺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果说在明代以前我国陶瓷的釉色是以青瓷为主,明代以后则主要是白瓷。白瓷的发展为陶瓷工艺的装饰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唐宋时期普遍采用的刻花、划花、印花等方法已经逐渐衰落;画花的装饰方法主要是青花、五彩等,成了陶瓷的主要装饰方法。

三、在现代海报设计中应用传统陶瓷造型和纹样的实例

1.陈幼坚先生与他的罗汉式瓷碗陈幼坚先生设计的海报作品《民以食为天》,其作品元素选自中国传统饮食工具筷子和端庄的罗汉式瓷碗造型。设计表现形式采用正负形构成,为了更好地凸显罗汉式瓷碗这一传统造型而将筷子密集化处理,密集的中国筷子款式多样,不但有传统木筷、竹筷,还有现代的不锈钢筷子等。围绕着一口碗,留白的处理手法一下子抓住了所有观众的眼睛,把所有的视线都集中于一口瓷碗上,而这一空碗形象很好地体现了设计师的设计意图,深化了主题“民以食为天”。密集多样的筷子正映射出中国现实社会中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对于一个现代社会问题,陈幼坚先生采用几千年来一直沿用的传统材料,利用现代设计手法精彩地展现出来。碗的选择更加说明设计师对传统文化要有深度的学习和了解,如此才能恰如其分地在现代设计中发挥传统素材所蕴含的传统人文精神。

2.赵清先生与他的青花瓷赵清先生的海报作品《在中国》很直白地给人留下“中国”的概念。同样的正负形构成处理,同样的传统陶瓷器物,赵清先生选用的“申”字形青花瓷,且不考虑与青花瓷里负形“CHINA”一词有何隐喻,就曲线优美的“申”字形瓷器造型加上以制作精良著称的青花瓷,直观上就为观者展示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美和令人着迷的传统文化精神。赵清先生的作品又一次把“陶瓷”推上了当代文化的海报设计前沿。

3.何见平先生的《中国》何见平先生的《中国》拥有传统书法造型和中国风景画的设计元素,其中同样离不开蕴含大量传统文化精神的陶瓷。圆润的笔触内含青花的云气纹,使作者的设计意图传达得更含蓄。作品中国画梅花的意味或许更多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委婉的视觉传达。这是一件优秀的后现代设计作品,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提醒我们在当下的现代社会生活中面对中国传统文化问题时需要谨慎处理。

4.杭春晖先生的《苹果电脑标志》2003年靳埭强先生就任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一职后大力倡导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特别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问题努力探究,因此就有了2004年的“靳埭强全球华人大学生平面设计大赛”这一隆重赛事,此赛事后来成为中国大学生平面设计的重要大赛之一,是一个有益于整个华人设计界的教育和学习平台,而这一年的主题恰恰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此赛事最高奖项“未来设计师大奖”由当时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的杭春晖先生的海报作品《苹果电脑标志》获得。这件烙印明显的后现代作品表达是现代科技在成为主流文化的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融合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新思考,或许也更想说明现代科技文明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新形式的继承和发展。用苹果电脑公司标志作为主要图案在图形处理上没有什么新颖独特的手法,只不过把标志主体部分换成了代表我国璀璨传统文化的青花瓷图案,那片蓝色的叶子最耐人寻味。作品最终传达出的是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年深厚传统文化的国家在现代科技面前正生发出新的嫩叶,完美地演绎了此次大赛的主题思想,获得“未来设计师大奖”当之无愧。

四、结语

传统陶瓷艺术篇4

关键词:中国传统绘画;陶瓷工艺;影响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陶瓷工艺都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一部分,传承了中国传统艺术文明,而两者的融合,可以有效的让各自发挥出更丰富的表现形式与传播范围。中国传统绘画运用在陶瓷工艺品中,可以扩宽绘画艺术传播范围,提高人们对传统绘画的认识水平,而对于陶瓷工艺而言,传统绘画艺术会提升陶瓷工艺美感和艺术特性,因此两者可以相互影响,共同提升。

一、中国传统绘画多样性表现文化

在中国绘画历史发展中,民国之前的传统绘画属于古画范畴,在中国古代,传统绘画没有统一且明确的称谓,一般情况下俗称丹青,主要是人们运用宣纸、帛与绢等材料上表现的装饰作用的卷轴画。在近年来,由于与外国画相区别,因此对中国传统绘画称为中国画,同时可以简称为国画。国画主要是通过水墨、毛笔、颜料与宣纸的表现材料来作画,依照其表现手法与材料,可以分类为白描、水墨画与写意;依照题材划分可以分为花鸟画、人物画与山水画。国画画幅种类繁多,例如折扇、斗方、长卷、册页、条幅与横批等,形态各样。国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文化发展与审美水平,表现了人们生活、文化、经济、政治与宗教方面的信息,表现了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国画在形象塑造、观察认识和表现手法上都充分表现了中华传统哲学与审美态度。在观察认识上,主要运用以小窥大的方法,在观察认识活动中是直接参与的方式,而不是单纯的采用局外观察的角度,其中充分表现了个人的社会意识,同时具有较强的社会教育意义。

二、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对陶瓷工艺美术的影响

海上丝绸之路有力的刺激了陶瓷业的扩展,陶瓷工艺制作规模也在当时情况下得到迅猛扩展,中国大量的陶瓷制品进人到国际市场,具有较大的流通量。在相对应时代的打捞瓷器中,大量的福建德化窑青白瓷、磁灶窑瓷器、浙江龙泉青瓷、景德镇影青瓷等都表明了当时陶瓷工艺中大量运用了传统绘画。在国画中,山水与花鸟等自然元素观察中,充分的注重了社会意识与审美情绪的融合,通过借物抒情、借景抒情的方式展开,同时深刻表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国画的创作中,较为注重构思,强调动笔之前先有意的形态思维观念,强调艺术形象在主客观上达到统一,造型上不能拘泥于表层的形似,而要讲求神似的深厚意蕴,要充分的蕴含物象神韵以及作者本人的情感。在构图上,国画并不局限在固定空间与时间,采用灵活方式进行时空范围的突破,依照画家自身的感情与作画法则做建构,从而达到画家自身所需的时空状态,不同时空的景物可以充分融合在一个表现作品中。在笔墨技巧上,通过点、线与面的组合来表现对象的外形与神韵,笔墨技巧既可以表形,也可以传情达意,是物象的载体,同时也是神韵意蕴的形式表达,表现了国画的独特审美趣味。为了追求形似,可以采用全墨的水墨处理,也可以将墨色与彩色做结合。而这些,在陶瓷工艺美术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陶瓷艺术属于一种意识形态的物化表现文化,具有一定审美特性,传承而来优秀的艺术韵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宗教、文化、经济、政治等情况,同时也表明了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中国传统绘画可以有效的表现对应时代下的文化特点与主旋律题材内容,让陶瓷工艺品有了更加有形的意蕴和内容表达,反应了时展特点。陶瓷工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而陶瓷业的发展也彰显了时代文明的发展壮大。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传统绘画在陶瓷工艺美术上的效果,需要充分的尊重生活基础。需要让陶瓷工艺美术更好的贴近生活与回归自然,陶瓷工艺需要从实用性角度出发,让陶瓷工艺在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下,在卫生、洗涤与使用方面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也要满足当代人审美态度与情感表达,此外要较好的对传统绘画有效传承,满足实用与精神需求。要充分尊重和表现自然,而这一点在传统绘画中较为突出的重视,创作中需要充分的对自然美和自然材料表示尊重与充分利用,充分的发挥其中的美感并保留。例如景德镇影青瓷则运用了福建特有土壤制作而成,这种方式就是充分尊重自然材料,承接了传统文化。同时在制作中需要充分的保证陶瓷品便于保存、使用,同时要采用单纯且自由的心境开展创作,让心灵层面上得到满足与达到审美境界,让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真正的通过陶瓷工艺美术回归到人们的生活中和心灵层面上。

三、结束语

中国传统绘画可以充分的运用在陶瓷工艺美术操作中,其绘画所表现的意蕴和表现方式都可以充分转化到陶瓷工艺美术中,陶瓷工艺美术在一定程度上基于传统绘画艺术发展而来。两者之间又相互影响与促进,中国传统绘画提升了陶瓷工艺的美感,扩宽了陶瓷品形式与意蕴的表达,而陶瓷工艺又促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扩展,提升了中国传统绘画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在陶瓷工艺美术中要充分的传承中国传统绘画精髓,表现出绘画物象的神韵,彰显中华文化天人合一与和谐的文化精髓。为了达到这一点,陶瓷工艺者要充分的学习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特点与意蕴,同时在现代文化的融合下不断地创新发展陶瓷工艺美术,让陶瓷工艺艺术能够发挥出新的活力与生机,促进陶瓷工艺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振清,孙忠良.陶瓷绘画内涵分析I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1,09(:2)60一62.

[2]宋寰.试论陶瓷工笔人物画得的创新与发展[Jl.大众文艺,2012,(4):63.

[3]马诗维,王珠霞.浅谈景德镇新彩瓷器的传承与创新I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5):41一41.

传统陶瓷艺术篇5

关键词:传统装饰艺术 陶瓷装饰艺术 结合一、传统陶瓷装饰的特色

中国的传统装饰艺术就像一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这样一个漫长的时空中我们也只能是艺海撷贝。

宋瓷的发展,深受宋文化审美的影响,在其装饰风格上,和宋画一样追求一种细节的真实和诗意的“灵气”,画面多为飘逸潇洒,一气呵成。在宋的五大名窑中,以磁州窑、耀州窑的装饰为上品,折枝莲花、花叶、卷草、缠枝、牡丹、莲瓣飞鸟衔草、凤穿牡丹等等,题材内容广泛,造型饱满,构图生动,尤其称道“刻划法”的装饰手段,它集装饰、工具材料的美为一体,在瓷土上行刀自如,腕力顿挫抑扬,最后的一层青釉把装饰美与工艺美完美无瑕地结合体现了出来。瓶、碗、盆边脚在连续纹样装饰上,此时也达到了一个顶峰,它既衬托了主纹饰又丰满了器皿的整个造型。此外,民窑在装饰风格上的较为随意,从而坯体刻划装饰形式,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它不但追求质地之美,还体现材料间交合之美,釉与坯体、坯体与装饰的划痕迹美。它们都体现了这一时期的美学特征,对这一时期装饰艺术的推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龙泉窑绿而晶润的梅子青,耀州窑的葱绿,磁州窑的黑白化妆土等,都是坯体装饰与表釉结合的经典代表。

传统装饰艺术虽历经千年的衍变,确未在变迁中暗然失色,反而愈加有东方民族的特色,历经时间长河的冲刷,更显出其独有的魅力。科技革命已经把人类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空间中,生活的多元化、意识的宽泛化,使艺术的传承薪火相传。

陶瓷艺术发展过程中的继承性,是一个历史的扬弃与发展的过程,从装饰题材到内容和形式,从创造方法到技巧,我们今天无一不是在继承了前人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优秀的装饰纹样如“牡丹纹”、“莲花纹”、“卷草纹”等等在继承和改良的基础上,仍然被今人认为是极具民族特色的装饰纹样而广泛地运用,正是这种历史的积淀使这些“纹饰”大受欢迎。具有民族性,也就是具有世界性,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在经历了千年之后,仍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艺术在时代的变革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容纳百川,囊括经典,汇成了变异多彩的艺术长河,在流淌过程中,产生了继承性和统一性。

我们今天的陶瓷装饰艺术行为,无不是站在古人的肩上,在先人已奠定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在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乖凉”的基础上继承与借鉴其有益的东西上发展起来的。

二、传统陶瓷装饰在现代陶瓷中的运用

在现代陶瓷装饰上,追求艺术上的独创性和鲜明的个性风格,是中国陶瓷艺术家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各个地区的不同窑场,甚至各个窑场不同作坊,在保持传统形式、民族风格的基础上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创造和发展自己艺术个性,使得现代陶瓷艺术百花齐放。

1.民族风格在现代陶瓷装饰上的反映

在陶瓷装饰方面,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艺术宝库。现代的陶瓷艺术家在继承民族优秀的陶瓷装饰经验的同时,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先进工艺创造出许多装饰上具鲜明时代特征,意蕴美好的陶瓷艺术作品。

既有传统特色,又有时代新意。现代陶瓷艺术家在注重传统的同时,力求作品完美的艺术效果,永恒的艺术魅力。例如,景德镇巴德伟设计制作的“楚乐”台灯,就是作者运用了多年积累的有关历史、文学、书画等方面的知识及各种专业技能,在造型上借助了青铜编钟古朴、深厚、气度恢宏的民族风格,在装饰上主体画面采用三面汉砖刻画像:收获、弋射、导车,画面填上青花色科,用刻刀剔去空白部分,任其自然斑驳的痕迹,刻刀留下的凹凸不平的涩胎与青花形成色调与光泽的对比,画面之间竖直凹起部分,采用阳文篆刻书:“致广大,尽精微,融古今”,围绕房篆刻阴文书“读书破万卷,落笔超群英”,并填上珑釉,画面的上下绿边饰以乳钉,其它部分帽粘上一层细碎的泥颗粒,从而增强了整个装饰的粗犷、质朴风格,通体施青釉,使青花色料在青绿釉下显得格外沉着、庄重,达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又例如瓷板画“冬”,它是以景德镇传统刷花工艺来表现的,装饰内容以表现自然界冬天雪景的气氛,展现出的是一幅宁静舒展和秀美的乡村雪景图画。作者在表现形式上,把现代人们的审美趣味与爱好通过色彩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使传统刷花技术得到充分的发挥,也使传统刷花艺术重新展示了新的精神风貌。

2.传统艺术在现代陶瓷装饰上的具体体现

一般来说,民间艺术最富有传统色彩,各民族艺术家往往都是从民间艺术中吸取营养,就好像孩子吸取乳汁一样。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剪纸、年画、泥塑、木雕、蜡染等等。我国当今陶瓷装饰巧妙的吸收和借鉴了流行了两千多年的民间剪纸艺术。传统的剪纸其表现内容极为丰富,花鸟虫鱼,山水树石,人物走兽等应有尽有。题材也相当广泛,有寓意吉祥的,有借喻长命、富贵的,有企盼招财进宝等等。民间剪纸在装饰上的简炼、流畅、连续、概括性和表现形式上的多样性等特点,也形成了剪纸作品从创作构思到制作成品之速度快、时间短的特色。因此,它应用起来很灵活,适应性强。出于上述的种种因素,剪纸被陶瓷装饰吸收与借鉴,并得到广泛应用,这不仅增添了器物的美,同是也表达了现代陶艺术家们的崇尚美、向往美的纯真、善良的情感。色釉综合装饰“京剧脸谱”就是作者采用民间剪纸的形式在瓷瓶上表现京剧脸谱的上乘之作,作者运用剪纸的形式,使脸谱的面块和线条用色块根据艺术构思加以组合,并辅之以名贵的色釉装饰,更加突出了脸谱的色彩感和立体感,这种集剪纸艺术、脸谱艺术和现代陶瓷艺术于一体的艺术作品,进一步表现了浓郁的传统审美情趣。

三、小结

现代陶瓷装饰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要立足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成就,另一方面要善于融汇吸收外来文化中的有益营养,发展自身的现代陶瓷装饰。吸收外来文化,不是照搬,更不是消失自己的艺术特征,相反是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和优秀传统。

只有认真研究传统装饰艺术、总结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这一份珍贵遗产,应用并吸收、融汇现代科技技术的新成就、新工艺,充分发挥现代陶瓷装饰善于表现传统审美情趣之特长,才能使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在世界艺术中重放异彩,在世界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杨永善.说陶艺论.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秦锡麟.中国陶瓷.江西美术出版社.

传统陶瓷艺术篇6

1、练扎实的绘画功底

中国花鸟画和陶瓷艺术装饰同样都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二者一脉相承。花卉、禽鸟作为自然的象征,无论在绘画领域,还是在工艺美术领域,都是长盛不衰的题材,陶瓷装饰艺术也是如此,在陶瓷艺术装饰中,通过对传统花鸟的学习有一个良好的文化底蕴与绘画技巧,对自己今后的艺术创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陶瓷艺术装饰中,花鸟画装饰手段以其自由洒脱、自然,不拘一格的独特艺术魅力在陶瓷装饰中独树一帜,其鲜明的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

中国艺术文化中,国画写意花鸟与陶瓷装饰借鉴继承着中国传统绘画、雕塑及其它艺术宝贵经验,并以创造意蕴深邃的装饰艺术为目标。原始陶瓷花鸟装饰曾产生和促进了绘画传统花鸟的生成与发展。花鸟画成熟后,其引导陶瓷花鸟装饰走向了繁荣。可见花鸟画与陶瓷装饰艺术历来是相互相承、共同发展的。

2、提高传统文化底蕴

学习传统花鸟对自己了解中国的花鸟文化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比如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墨客艺术创作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共同特点是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一直以来都为中国历代画家所爱,清代郑板桥对竹的喜爱可谓众所周知,郑板桥正是偏爱其精神,所以在其作品中通过竹来表达自己坚强人生意志及品质。另有花鸟画中的飞鸟走兽。王恩怀的《春在自然中》,通过对牡丹的深刻了解,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世界。但凡能在中国花鸟画上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画家都是通过对花鸟的赞美而把画家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大自然的飞鸟走兽中,从而表达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寄情于物。再如中国已故的陶瓷艺术大师胡献雅,他在其艺术生涯中以画会友,广结翰墨之缘,与潘天寿、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等过从甚密,成为事业上的知己。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中,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积学致远,终于跻身于大家行列。观胡献雅作品犹如见其真人,作者正是由于对传统的中国文化底蕴的了解才能在艺术创作时得心应手。

3、丰富表现手法

传统花鸟在陶瓷绘画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成功的陶瓷画家必须学好传统花鸟才能使自己的创作不乏单一。如果在创作的时候发觉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正是由于在传统花鸟上下的功夫不够深。随着时代的转变,现代陶瓷画家更新了自己的创作观念,拓宽了创作题材,榕树、杂花、田野、蔬菜、水果、珊瑚等在传统绘画中不曾出现的对象也成了创作的题材。还有一些画家从自己画面装饰性的要求出发,大胆夸张变形,不受物象自然形态的束缚,但这都必须在具备扎实功底的前提下,才能游刃有余地创作出各种体裁。使内容更加丰富。

现代陶瓷画家已努力避免陶瓷创作中的模式化,更新了“随类赋彩”的观念,改变了以“分染”、“罩染”为基本手段的“三矾九染”的过程,开始吸收西洋画的用色方法,以统一色调处理画面,注意黑白、色相、冷暖对比等关系,使画面丰富又不失统一。与传统工笔画家不同的是,现代的陶瓷画家大多都经过美术院校的学习,汲取了许多西方的绘画营养,有着坚实的造型基础和色彩修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写实再现能力,提高了陶瓷绘画创作汲取现实生活的视觉能力。再加上对色彩的感悟,促使陶瓷绘画创作的色彩向现展。

由于现代陶瓷花鸟画创作在题材内容、表现手法以及工具材料等方面的拓展,使得新的审美境界逐渐形成。以扩展空间来扩大花鸟画的感染力与表现力,变小情趣为新意境,通过画面内容触动心灵,提升观者的艺术感染力,传达现代人的审美趣味。例如,景德镇陶瓷学院副教授罗晓聪先生首创的青花剃花工艺,将如梦如幻的中国乡村景象表现得生动自然,却又不乏意境,其作品近年来深得广大陶瓷收藏家的亲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下,在代代相传的艺术实践中,陶瓷绘画创作的花鸟画取像单纯,多为主体描写。多具诗情化,借助联想构筑充满感彩的诗境,以求“画外有情”。在追求“似”与“真”的前提下,表现对象的生命与特质,令其栩栩如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菊生教授被业界所认知,除了他创作的典型风格外,更重要的是他在陶瓷界首创的“高温颜色釉装饰工艺”为艺术陶瓷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李菊生就投入到对高温颜色釉新技术的研发创作中。20年来,从未停止过创新的步伐。由于失败率极高,为了攻克这个难题,使五彩斑斓的高温颜色釉装饰的艺术作品展现给大众,他不惜将不完美的试制作品砸碎,变为一堆堆五颜六色的瓦砾。这种技术大大地丰富了陶瓷艺术的装饰语汇和表现手段,使艺术陶瓷的装饰效果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花鸟画与陶瓷装饰艺术共同发展,相互促 进。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审美欣赏水平越来越高,对写意花鸟画与陶瓷艺术作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工笔花鸟画的语言形式在近几年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增长,在各国与我国文化艺 术的频繁交流中已不可避免的受到西洋绘画的冲击。如何较好地与中国传统绘画结合,吸取优良传统又发展自己的独立个性已经成为了现代画家们努力和创新的首要目标。画家们不仅要延续古代优秀传统,也要对这一画种进行创新与开拓,赋予其色彩与形式的独立审美价值和表现。这些问题使得现代工笔花鸟画画家,在对传统的继承突破中形成了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多元素,为以后陶瓷装饰画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石。

传统陶瓷艺术篇7

摘要:文化发展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唐山陶瓷艺术将迎来创新发展的众多机遇。唐山陶瓷艺术要发扬传统陶瓷艺术,发挥现有资源优势,开拓创新使之焕发新光彩;从具体的文化资源和现有的产业发展优势入手,谋求更大的发展,加强陶瓷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陶瓷艺术的革新创造。

关键词:陶瓷艺术;表现;文化;创新;发展

陶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唐山被誉为中国“北方瓷都”。唐山陶瓷艺术是艺术性和技术性的完美结合,呈现出独特的艺术及文化形象,对于实现唐山科技艺术的当代转型和推动唐山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文化发展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唐山陶瓷艺术将迎来创新发展的众多机遇。唐山陶瓷艺术张力的体现和创新发展,要从具体的文化资源和现有的产业发展优势入手,谋求更大的发展。

一、唐山陶瓷艺术发展历史

陶瓷作为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艺术形态,可以说她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单纯和最简洁的。唐山陶瓷作为古老的传统制瓷技艺,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开始生产陶壶、陶具,至明朝的永乐年间,唐山陶瓷已有一定规模。据清代撰写的《滦州志》风俗篇中记载:明朝永乐年间“惟唐山多缸窑能制陶器罂瓮盆盎之属”[1]。上世纪初,随着生产不断发展,外资的进入和开滦煤矿的建成,到30年代末,机器和电力较普遍地应用在陶瓷制造生产中,唐山陶瓷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

二、唐山陶瓷艺术的张力

唐山陶瓷艺术在各产品领域彰显着她独有的艺术特色,焕发出勃勃生机。以骨质瓷和白玉瓷为代表的陶瓷特色品种所呈现出来的是骨瓷的瓷质润泽、光灿莹洁、胎质细致,白玉瓷的瓷质细腻、釉面光润、白中泛青,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2]应用到日用瓷中有餐具、茶具、咖啡具、酒具等,都呈现出迷人的艺术光彩。陈设观赏用的瓷板画、花瓶、花插,建筑装饰上的大型瓷砖壁画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例如,唐山鼎旭陶瓷有限公司生产的世界最大的陶瓷壁画手绘产品《清明上河图》,创造了吉尼斯纪录。产品的设计开发中除了不断探索新的造型艺术设计、烧成技巧外,在装饰艺术上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主要的陶瓷装饰艺术技法包括新彩、雕金、釉、釉下彩、喷彩等。首创运用氢氟酸腐蚀的方法形成花纹,然后填描金色的雕金装饰手法以及用喷笔或喷枪绘制而成喷彩装饰。在新彩的装饰艺术上,不再局限于在瓷瓶、瓷板上进行画面的绘制,从表现技法方面看,表现手法变得多种多样。例如,唐山的著名陶瓷艺术大师刘冠伟先生的“铺油点写法”“泼擦法”“铺色点写法”对新彩的创新,就体现了创作者的个性风格。[3]

三、唐山陶瓷艺术的创新

(一)发扬传统陶瓷艺术,发挥现有资源优势,开拓创新使之焕发新光彩

珍惜传统陶瓷艺术,将已有陶瓷艺术发扬下去,这是唐山陶瓷艺术谋求创新所能提供的坚实基础。比如,对传统颜色釉的研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研发新颜色釉艺术语言,学习传统色釉技法,在传统技法上创新,然后最终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要把传统陶瓷艺术融会贯通,认真研习传统陶瓷工艺,为陶瓷艺术的创新道路打好基础。能够有所继承,才能有所创新。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不断健全陶瓷研发体系,提高陶瓷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关键工序环节的技术装备水平,打造自主品牌。传统的唐山陶瓷经过新技术的开发,拥有了一系列的辉煌:中国日用陶瓷第一品牌“红玫瑰”;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卫生瓷的“惠达”;上海APEC会议专用瓷“隆达”,都为唐山陶瓷增添了光彩。[4]

(二)加强陶瓷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陶瓷艺术的革新创造

唐山陶瓷艺术张力的体现和创新发展实施起来要从具体的文化资源和现有的产业发展优势入手。要积极推动文化建设,深入研究、发掘和弘扬唐山陶瓷历史文化,比如唐山陶瓷博物馆和唐山陶瓷文化创意公园的建设。赋予陶瓷产品文化内涵,推动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持续提高产品自身的生命力和更大价值,探寻产品的个性化和差异化,使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得以更好地展现。要想实现陶瓷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需要更为系统地进行唐山陶瓷的保护、传承和研究。

四、结语

陶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唐山陶瓷艺术能够在其中大放异彩原因就在于她所拥有的独特魅力。要跟随时代的进步,实现不断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不断创新。不断地提升陶瓷工艺水平、融入创意文化元素,坚持特色、开放吸收、兼容并包,以谋求更大的发展和更高的艺术成就。

参考文献:

[1]“七大瓷都”介绍之“中国北方瓷都———河北唐山”[EB/OL].

[2]陈晓霞.利用陶瓷文化促进唐山旅游业发展[J].经济论坛,2010(7).

[3]罗娜.陶瓷新彩艺术的发展与创新分析[J].景德镇陶瓷,2015(10).

传统陶瓷艺术篇8

现代手工陶瓷茶具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制度不断完善,人们对艺术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产生的。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极大地丰富,不仅表现在物质上也表现在人民的精神上。人民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也增加了追求不同精神需求的时间和机会[1]。人们积极追求精神上的放松,越来越多的人对茶艺产生兴趣,促进了现代手工陶瓷茶具的市场扩大。

当代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社会中政治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国民生活安定,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人民对手工陶瓷茶具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仅仅是品茶的工具,而是上升到了把手工陶瓷茶具作为艺术收藏品的行列,对手工陶瓷茶具的设计审美有了更高的要求。

当下是数字化的信息时代,是一个世界各地各民族文化相互交织的时代,世界上不同的文化在进行着充足的交流和激烈的碰撞。我国要保持几千年来优良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既需要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提高国家民族文化的时代性,也需要保护传统文化,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文化的交流和碰撞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文化艺术品的交流。这要求手工陶瓷茶具的设计审美必须能够适应现代文化的需要。要求对手工陶瓷茶具的设计不断进行创新,设计出能够符合现代人民文化精神需要,并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手工陶瓷茶具[2]。

二、 现代手工陶瓷的艺术延伸

茶具在中国历史早期是一种普通的器具,与食具、酒具等作为中国普通的饮食用具,之间的具体分类不明显,茶具、酒具和食具有混用现象,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民对茶艺的研究,茶具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饮茶器具。并且和中国传统茶文化一样,茶具也有了文化内涵和艺术延伸。手工陶瓷的茶具又因为手工制作这一体现人类最初智慧的器皿制造方法而有了新的含义[3]。现代手工陶瓷茶具较容易的体现当代文化的特征,是一种良好的文化艺术载体。现代手工陶瓷茶具还能够较为直接的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现代手工陶瓷茶具在外形上随着发展在不断地变化,但是手工陶瓷茶具的制作原料一直都是传统工艺的原料,制作工艺虽有发展也是在传统基础上改进的。所以说现代手工陶瓷茶具依然不是现代社会工业量产的快捷艺术品,而是有着丰富中国文化内涵的精美艺术品。现代手工陶瓷茶具在不同文化冲击的时代中仍是可以体现中国传统思想――人与自然和谐的传统精髓的载体。

可以说现代手工陶瓷茶具是传统艺术的延伸,也是时代气息的集中体现。在现代艺术文化领域[4],仍可以满足现代人对文化艺术的需求,甚至能够在现代人需要的文化艺术水平上有较大的延伸。

三、 现代手工陶瓷茶具的审美取向

(一)现代手工陶瓷茶具与传统文化

茶具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其文化内涵是不断完善的,传统文化在现代手工陶瓷茶具的审美体现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保留下来的绝大多数都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现代手工陶瓷茶具需要结合的重要的文化。目前的世界文化虽然是相互影响和渗透的,人民对现代手工陶瓷茶具的审美取向与传统相比也有了很大的区别。可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是巨大的,造成了人民对现代社会手工陶瓷茶具中的传统文化不能割舍的情结。现代手工陶瓷茶具能够体现的艺术审美要与传统文化精髓结合,并进行一定的改善,可以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对手工陶瓷茶具的需要。现代手工陶瓷茶具设计要进行合理的艺术延伸、艺术创新,还要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族精神。进一步的要求是符合当代社会人民的内心追求。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种传统思想运用到现代手工陶瓷茶具的设计中反映“天人合一”的思想。现代手工陶瓷茶具的设计审美不能脱离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手工陶瓷茶具审美结合,这种审美取向仍会是现代手工陶瓷的重要设计思路。

(二)现代手工陶瓷茶具的时展。

随着人们对手工陶瓷茶具的审美取向在不断变化,手工陶瓷茶具创作艺术特征也随之发生变化。现代手工陶瓷茶具的设计审美取向要求陶瓷茶具设计艺术美感能够与现代建筑及家具和谐搭配,但是现代手工陶瓷茶具不仅是茶艺使用的器皿,还是一种艺术品,人们对艺术品的要求要有个性与新颖性,所以陶瓷茶具不能死板的一致,要体现人们对现代手工陶瓷茶具个性的需要,在茶艺使用手工陶瓷茶具过程中能让使用的人体会到茶具带来的舒缓与宁静。

手工陶瓷茶具的创作设计思路和创作手法创新对于手工陶瓷茶具的发展意义巨大。手工陶瓷茶具是工匠通过手工制作的艺术品,陶瓷茶具制作者在陶瓷茶具原材料的创新,对陶瓷茶具功能的体现和审美的表现有重要作用。手工陶瓷茶具创作者要及时了解社会对手工陶瓷茶具的认识和需求,研究新的创作手法,更新设计,体现陶瓷茶具或活泼、或宁静、或粗犷的文化内涵。积极创新在陶瓷茶具创作中加入新鲜的审美观念[5],挑战对称美和完整美等传统审美观念,扩大手工陶瓷茶具的审美范畴。创作理念及时更新,了解时代艺术特征,明确时代艺术大环境下的社会审美取向。对手工陶瓷茶杯、茶壶的材料,数量组合、造型等不同角度进行改善,在传统审美取向下向外延伸,不局限于传统角度,重在体现手工陶瓷茶具的新颖别致,个性突出。符合时代审美要求,在盖钮、壶把、壶嘴等细节方面创新,发展新样式,注重整体。不同的烧制手法也对陶瓷茶具外表形态、壶体品质有重要影响,随科技的发展,新式烧制方法如:熏烧、苏打烧等方法,使手工陶瓷茶具在外形、色泽、光亮度上有了很大的丰富。突破了手工陶瓷茶具的种种局限,增加了手工陶瓷茶具的审美角度。

结语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经济和文化背景,人们对手工陶瓷茶具的审美水平也不一样。社会发展意味着人们对手工陶瓷茶具的审美要求不断增加,越来越重视陶瓷茶具的艺术性。手工陶瓷茶具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和新时代人们需求的双重载体。设计创作仍要坚持传统文化,进行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承,并在材料、工艺、手法上推陈出新,体现当代对手工陶瓷的多层次的审美取向。

参考文献:

[1]戴学锋.利用工艺品手工制作发展文化旅游的设想――北京市崇文区文化旅游的战略选择[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

[2]张琦.品茗方式对我国传统陶瓷茶具形态设计的影响性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

[3]霍帅.现代手工陶瓷茶具设计的审美取向[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0

[4]毛颖颖.茶界泰斗张天福细谈茶经[A];福建省茶叶学会张天福茶学研究分会成立一周年纪念文集[C];2005

传统陶瓷艺术篇9

摘要 中国的传统陶瓷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每个历史时期都有杰出的陶瓷艺术作品出现,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今天,传统的艺术精华已经成为宏大的资源,为当代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滋养。关键词:陶瓷艺术 中国 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陶瓷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出现与人类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世界各地的史前文明都已出现了原始制陶工艺,不同的民族与地域,都选择了泥土――这种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的材质,以实用为目的,经过烘培烧制,成为器皿,满足生活需求,也体现了原始的审美意识。继而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在世界各地形成了众多的陶瓷中心,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且带有不同的文化特征。今天,传统的艺术精华已经成为宏大的资源,为当代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滋养。

一 当代陶艺与传统陶瓷艺术的关系

当代陶艺对传统陶瓷艺术的传承体现在传统材质和工艺的直接运用上。传统的陶瓷材质的广泛运用是艺术家创作的基础。日本的陶艺家八木一夫运用黑陶材质,美国的理查德・诺金运用中国的特有的陶泥――宜兴的紫砂泥为主要材质,法国的让・佛朗索瓦・富尤则善于发挥传统青釉材质特征。

中国的黑陶泥早在龙山文化时期就被制作成陶器使用,并且运用了烟熏的烧制方法将大量的炭渗入坯体,出现了表里墨黑、光亮如漆的黑陶器。直到今天山东淄博一带仍然是以制作黑陶为主的著名陶瓷产区。紫砂是一种陶泥,质地细腻、可塑性好,产于江苏宜兴的丁山镇。由于紫砂泥料可塑性极好、造型细致、细节生动而广泛流行开来。当代陶艺家运用紫砂进行创作,为其注入新的观念,延承了传统工艺。

通过上述几位艺术家的作品,我们很容易看出陶瓷材质的沿用是界定陶艺这门材料艺术的前提条件。尽管随着科技进步,新的材质不断地被发现被运用,但传统材料依然不可取代,由此亦可看出传统陶瓷艺术在今天的延展。

二 当代陶艺与当代艺术的关系

陶艺源于西方,属于当代艺术范畴。当代陶艺的样式在当代艺术中被归为材料学科艺术,材料是陶瓷艺术的主要体现。一部分当代陶艺家以探寻材质形态、突破材质常态为出发点,积极倡导黏土的独特表现力;一部分着眼于形式的创新,充分地运用新的媒介和新的表现形式,使艺术观念在黏土制作的雕塑作品中得以展现。

在当代艺术思潮的涌动下,各门类的艺术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推动。陶瓷艺术的迷人魅力吸引了诸多门类艺术家的参与,这不仅丰富了陶瓷艺术的创作样式,也为现代陶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事绘画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以独特的专业的绘画装饰手法创作陶艺作品,热衷于陶瓷成型与烧制过程的艺术家们为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孜孜不倦地投入了创作实验。各门类艺术家的参与创作的成果,使当代陶艺拥有多元的艺术样式。

艺术观念的传达与表现是多样的,传统的艺术语言诸如绘画、雕刻、音乐、戏剧在今天由于新观念融入其中而呈现出新的面貌:

“文化的全球性迁移带给艺术家们丰富的创作资源,便利的全球通信使艺术家之间交流的信息大大超过以前。现代陶艺家们互相借鉴众多的富有哲理的见解及工作方式,随时随地及取任何富有启发性的知识,由信息带来发展新的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的观念以及当代艺术最新的思潮作为一种启示性的创作动力。在互相观照中造就出成熟的富有生气的新视觉语言。”

这是黑格比的描述,也是世界陶艺发展的现状。

三 中国陶艺创作的现状

中国的陶瓷艺术在今天已经发展成几个分支。首先,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陶瓷得以发展,人们审美需求的提高也促进了工业产品的设计水准不断提升,陶瓷产品的设计日益精美,更加人性化,加之大工业化带来的先进的科技成果,工业陶瓷产品成为现代工业文明的典型。其次,传统手工艺在今天仍然薪火相传,并续写着新的篇章,中国有著名的陶瓷产地景德镇、宜兴、德化等,这些地区的手工艺人保留了原有的生产模式与艺术样式。景德镇是享誉世界的瓷都,陶瓷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只因它盛产的优质青花瓷器出口到全世界,所以景德镇成为世人所晓的著名瓷区。景德镇沿着传统的陶瓷样式与传统工艺发展至今,单今天所取得的艺术成就远远没能超越元明清。但是传统制瓷工艺都很好地保留了下来,以师傅传承给弟子的传统教授方法也延续至今。在瓷区小有名气的娴熟技艺手艺人在作坊或工作室从事工艺美术的创作,延袭着传统。最后,中国现代陶艺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并融入到当代艺术的大环境之中。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利用陶瓷材质创作艺术品,且逐渐受到更广泛的认同。

从世界各国陶艺的发展过程来看,中国的当代陶艺发展有着截然不同的现象存在。中国的陶瓷艺术一直沿着传统的发展轨迹,以瓷区为中心发展。随着中国社会的开放,西方的艺术观念影响了中国的当代艺术,中国的当代陶艺也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随着陶艺教育的进步,艺术院校培养了新生代的陶艺家,这样,陶艺的重心慢慢由瓷区转向当代艺术发达的地区,而瓷区依然沿袭传统的艺术形式,并续写着工艺美术的新篇章。同时,由于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辉煌,当代陶艺显得很弱小。与国外发达的陶艺国家相比,中国的当代陶艺受到传统陶瓷艺术的影响远远大于当代艺术形式的影响,这是中国陶艺所特有的状况。

在中国,随着陶艺创作的繁荣,传统艺术资源逐渐受到创作者的关注,传统艺术语言融入了新的时代风貌。所以,传统语言转换既是中国陶艺的发展契机,也是对中国伟大艺术传统的继承,同时也为艺术的创新提供了可能。

参考文献:

[1] 柳宗悦:《工艺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2] 白明编:《世界陶艺家工作室》,河北美术出版社,2005年。

传统陶瓷艺术篇10

论文关键词:陶瓷艺术,学院派,创新精神,否定传统

一、学院派陶瓷艺术的概述

学院派陶瓷艺术的产生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建国瓷”的烧制。以中央美术学院陶瓷艺术家祝大年,高庄等为代表,设计制作了一批即继承传统装饰纹样,又融入西方雕塑造型观念的实用型器物。此后形成了一批专业艺术院校,艺术院校陶瓷专业以及陶瓷艺术研究所等,并影响了一批五六十年代的学生,如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周国桢教授以及中央美术学院的韩美林教授等。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期,学院派的发展经历了与民艺派风格的融合,受西方现代艺术与陶艺的影响,强调创作者的个人感受,不受传统,地域及创作形式的影响,塑造出了一批具有强烈个人色彩的陶艺作品。

二、当代学院派陶瓷艺术现状及个例分析

当今的陶瓷艺术,艺术价值相对较高,有代表性的就是景德镇瓷器,既有继承传统的民间工艺大师的作品,又有一批新生代的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学院派青年作品。学院派的代表例如景德镇陶瓷学院的何炳钦教授,他的早期作品运用了传统的装饰元素,将中国吉祥的花卉图案经过设计组合,通过浅浮雕工艺进行制作,使用素雅柔和的色釉进行装饰,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融入了自我的艺术感觉进行创作,个人风格非常明显;后期作品用色泥镶嵌创作花卉素材的现代陶艺,将色泥组合成花卉,镶嵌在泥片造型作品中,保留了创作中泥土的运动状态,将陶瓷材料美感营造到了极至;近期的创作又加入了青花花卉元素,不仅如此,为了作品的稳定性还花消大量时间研究稳定的釉里红,使用到个人创作中。何炳钦教授将继承来的传统当中的精华元素与自己的艺术感受融合在一起,从花卉样式到器皿造型再到亲自动手镶嵌现代类创作,始终都在探索和研究,甚至利用高科技成型手段进行创作,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都是无前例的。立足本土的传统图案花卉素材在他的思维牵引下走出了传统与现代的,继承与创新的“差异化”。汤正庚的青花山水更是独具一格,由于他长期从事国画山水的教学与创作研,有着雄厚的国画功底,其陶瓷作品以中国水墨绘画为雏形,在继承传统国画中对于笔墨神韵意境追求的同时,加入了自己对于山水画表现力的理解,从形式上打破传统。他的早期作品致力于青花瓷表现的探索,画面敦厚华滋,水色交融,在典雅精致的瓷韵中蕴含着高洁意境,皴法独具一格,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在现代多元艺术语境中有一定的独特性。

在景德镇这片具有极强包容性的陶瓷艺术孕育地上,同时也存在着一批以继承传统为主的民间陶瓷艺术家,他们将优秀的陶瓷制作工艺传承到了极致,例如陶瓷艺术大师彭竟强,他的花鸟可谓将传统的粉彩工艺延续到了极致,他对于中国传统陶瓷艺术有着全新的理解与认识,认为只有先继承好了优秀的传统工艺才能既而加入自己的认知进行个性化创作。经过数十年的探索研究,他真正做到了与创造经典作品的古人进行交流与对话,从古代作品中学习精髓和技术。他为了看傅抱石的用笔专门跑到南京去看原作,感受原作与画册的区别,从绘画大家那里吸取养分,再站在他们的肩膀上重新面对古彩工艺。他将西方现代艺术以及时代给予他的影响运用形式表现出来,对于空间的表现强烈的反映出他的个人艺术修养。

三、当代学院派陶瓷艺术的思考

这两种不同艺术风格的存在,就不免会引起一些矛盾和争议的产生,学院派认为,大师们再怎么做都做不过古代官窑,而能代表当代中国人审美思维特征的现代陶瓷还是需要学院派陶瓷创作者们去创造。他们站在不同层面上,代表着现代陶瓷艺术发展的趋向,他们的创新精神也会引领将来陶瓷艺术的发展。现如今,他们的这种“创新精神”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到底是怎么样一种思想在引领这种“创新精神”呢?不难看出,由于对传统陶瓷艺术的这种排斥,导致现今许多年轻的学院派陶瓷创作者所谓的创新走向了盲目跟风的现状,这股风主要来自日韩和欧美,而完全对我们的传统工艺视而不见,甚至把继承传统看做是可耻的。

艺术需要创新精神,但是创新的理念来源于我们个人的艺术感知力,个人的精神感受,而非流于外在的表现形式。“传统”有两种不完全相同的含义,一种是指已经成为历史的事物,,而另外更深一层的含义是指一种贯穿古今的内在联系,甚至还包孕在未来。艺术创新中的“反传统”,对于“传统”的第一层意义上的否定还是言之有理的,但是换个角度来讲,如果将创新与传统彻底的隔开,彻底地否定传统,是不可能成立的,除非我们回到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而艺术活动也将返回到原始艺术。这种对于传统文化的曲解与排斥也是有历史性原因的,逻辑也很简单,传统的艺术既然产生于过往的封建社会,那理所当然带有落后,封建的影子,因此现在必须否定与弃之。因此由于这种传统艺术的阶级性,使得它的民族性与传承性也受到了否定。尤其是在西方现代艺术的传入以后,加上中国艺术市场的大环境追求所谓的标新立异,许多艺术家们迷失了方向,忽视了艺术创作本身的意义,出现了迎合市场,崇洋媚外的现象,陶瓷艺术界亦是如此。

四、当代学院派陶瓷艺术的发展对策

好的陶瓷艺术的创作应该是个人化的,不论表现形式是融合了传统元素还是现代的表现手法,只要出发点是对于个人精神世界的表达或是对于艺术的一种探究的态度,那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论表现形式是沿袭传统还是借鉴西方的现代艺术。艺术本就是无界线的,更何况工艺性较强的陶瓷艺术。艺术家之所以伟大,往往就是因为他们的不拘一格,因为他们懂得“取其善者而用之”。对于我们年轻的学院派创作者来说,“善者”即是优秀的传统工艺。

每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都有它的必然性,纵观历史上的艺术潮流变革,学院派陶瓷艺术才算刚刚起步,像初生的太阳,既然有了优秀的领路人,只要重视自己的艺术生命,相信我们的路会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 朱良志 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