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药学专业的理解十篇

时间:2023-12-07 18:03:08

对药学专业的理解

对药学专业的理解篇1

课程《药学导论》已经正式结课,也借这次结课作业的机会,谈谈这段时间的学习感悟和对药学各门课程的的学习体会以及今后在自身的专业如何提升自己的心得。

虽然医药不分家,但是因为是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调剂的药学专业研究生,而且也没有药学相关的从业经验,因此对药学的理解十分有限。准确得说只对药学分支中的药理学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其他的药学分支学科可谓是一窍不通。甚至在入学之初才知道药学有如此多的分支学科,各个学科之间有联系但是也有不少差别,有些学科紧贴临床实践,比如药理学、临床药学;而有些学科更加贴近化学。有些学科偏向于在自然界寻找可以用于制成药物的有效成分;而有些学科偏向于对各类化合物的改造从而制造出全新的化合物用于制药。有些学科注重中药的相关研究;有些学科注重于改善西药的治疗效果。通过此次课程的学习,开拓了一名对跨专业转药学的硕士研究生对药学相关专业的了解,开拓了我未来的科研视野,也让我明白了在今后的研究方向跟着导师做相关研究的时候不应该只局限于自身这个专业学科,更要注重和其他专业的沟通,一人技短,众人技长。取百家之长,拓宽视野才能做好研究,出好成果。

《药学导论》相关课程的授课也是深受同学们的好评,据我观察以及和同学的交流所得,每次课程都是由我们药学院的在相关领域最有成就的专家教授授课。各位专家不仅研究做的硕果累累,讲课更是深入浅出,带领我们领略了药学各个分支学科的魅力,讲述了各自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介绍了各个分支专业各自的特点。当然,我作为临床跨专业来到药学继续学习的研究生,课程中讲述的很多专业学科所用的工作方法不能透彻得理解,很多特别精专的实验方法因为没有接触过而导致不明白。总体而言收获很大,但是也有不少疑惑,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研究中能逐步揭开自己的疑惑和不解,能更加了解各个分支学科之间的联系,能运用各个分支学科的知识解决自身专业遇到的问题,能和其他药学专业甚至其他医药相关专业互通有无、拓展视野和思维。

我个人本科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在本科学习期间,学习过药理学的相关知识,现在临床药学教研室学习,之所以调剂选择了临床药学,主要是出于这几方面。首先是因为临床药学和药理学较为相近,自己也学习过药理学的课程,对这门课和这个专业的内容和研究方向相对其他专业而言更好理解,上手相对熟悉,相关知识只需要简单复习即可;其次是因为临床药学着重于研究药物在临床实验前的动物模型研究和临床相近,临床药学可以说是一门连接临床医学和药学的桥梁学科,不管今后是从事临床相关工作还是药学相关工作都有帮助;最后最重要的也是因为临床药学教研室的领军任务xx主任不管在专业知识还是授课育人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教研室的xx教授更是多年来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员,授课循循善诱,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工作更是一丝不苟尽心尽责。一个专业之所以能吸引同学的加入,不仅是因为该教研室科研实力雄厚,还要有氛围浓厚的学习研究,更重要的是有肯教肯带,知识丰富亲和力强的导师,xx教授和xx主任就是这样的优秀导师。

对药学专业的理解篇2

[关键词] 中药专业;通用人才;《方剂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7-09-02

《方剂学》是中医药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目前高校各专业《方剂学》教学基本沿用中医学专业的教学思路,即以培养处方能力为主。但是,中药专业学生就业岗位主要是担任药师,新药研发和推介等,故需通过《方剂学》获得与中药相关的临床知识而不是处方能力,基于这一需求,对中药专业《方剂学》进行教学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1 中药学各专业的《方剂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近年来全社会对本科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关注,用人单位非常重视毕业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对实用性要求较高,因此中医药教育也要顺应就业需求,考虑学以致用[1]。因此,应调整和创新各学科的教学思路与方法,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这对于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知识向就业实际工作的合理转化有着现实意义。其次,为了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基本理论也不能荒废。因此,通用人才的培养需要知识与能力并重,基本理论和实用知识兼顾。

2 中药学各专业的《方剂学》教学改革的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综合考虑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两方面的要求,在不降低《方剂学》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兼顾就业市场对学生的要求。

从就业出口来看,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工作,而中药学各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是担任药师、新药研发(临床监察)和新药推介(针对临床医生的讲师和医药代表)等工作。这些工作对《方剂学》知识的第一需求并不是获得临床处方的能力,因此若完全按照中医类学科的《方剂学》教学内容、大纲和模式授课,将不能完全适应中药专业学生的知识需求,因此中药专业的《方剂学》教学应具有自己的特色,有专用的教材、教学大纲,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等也应该有所改进。

虽然中药学各专业学生就业出口不在临床一线,但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又离不开临床,所以他们也需要丰富的临床用药知识,而药学各专业课程设置都没有中医临床课,因此《方剂学》在使得中药学各专业学生获得临床用药知识方面就尤为重要。然而,当前多数中医药院校中药专业《方剂学》教学课时设置反而比中医专业少。

因此,我们重点研究了如何适当调整中药学院的《方剂学》教学方法、内容及与之适应的教学大纲,使中药专业学

生在掌握《方剂学》基本知识的同时,兼顾与本专业特点有关的《方剂学》相关知识,又能拓展与就业有关的实用的知识面,在应用能力上有提升,即保证学生在《方剂学》有限的学时里获得最佳的知识结构。在保证学生毕业时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实力,又不缺少持续发展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方面,充分发挥《方剂学》课程应有的作用。

3 教学改革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我们认为,中药学各专业的《方剂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将《方剂学》核心知识与中药学院学生的特殊需求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在《方剂学》有限的课时内获得最佳的知识结构。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较少的课时内完成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在保证核心知识、基本知识讲授的基础上适当兼顾专业需求。

4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使中药学院的学生通过《方剂学》有限的学时获得最佳的知识结构,为了既保证在有限的课时内适当兼顾就业市场对中药专业学生的特殊要求,又保证学生能系统掌握《方剂学》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核心知识,我们采用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进行了以下内容的研究。

4.1 教学中必须保证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授课内容

我们认为《方剂学》的基本知识和核心知识对于各专业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各专业《方剂学》学时设置不同,学生将来要进入的行业也不同,因此对基本知识和核心知识的讲授,其深度和广度方面又有差别。为保证研究结论准确和严谨,有必要通过文献研究和经验总结等方法再次确认《方剂学》教学中必须保证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授课内容。首先,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提炼出《方剂学》的基本知识和核心知识:纵向方面,研究建国以来各版《方剂学》教材,了解《方剂学》内容的变化情况;横向方面,研究国内知名中医药大学针对各专业《方剂学》的教学大纲,了解各学校各专业都重视的《方剂学》教学内容。其次,进一步访问教学管理部门对《方剂学》课程设置的建议,访问资深的《方剂学》教师以了解前贤和同仁在《方剂学》教学中总结的经验及发现的问题。再次,总结作者个人多年的经验。其对方剂学的知识体系和对中药专业学生的知识需求都有切身的体会。通过以上方法确定了《方剂学》必须讲授的核心基础知识。

4.2 学生所需知识的特点以及与《方剂学》的相关性

(1)调查研究中药学各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以及《方剂学》在各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比重,并调查中药学各专业在校学生对《方剂学》学习的需求和教改建议。(2)了解中药学院各专业的就业出口,调查已毕业学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对已学《方剂学》知识的应用情况及所需补充的相关知识。(3)调查用人单位对中药学各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需求,并分析确认其中哪些是《方剂学》教学能够给予学生的。

4.3 中药专业《方剂学》的最佳知识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案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将各种研究方法得到的结论进行归纳和总结,将《方剂学》必须讲授的核心基础知识与中药学院各专业学生对《方剂学》的特殊需求有机地结合,得到适当调整《方剂学》教学内容的方案,制定了适合中药专业的教学大纲。

5 本研究的结论

5.1 《方剂学》核心知识和基本授课内容

比较建国以来历版《方剂学》教材,发现各版教材的章节设置基本一致。比较我国比较知名的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发现基本内容一致但是细节有差异。

结合总结个人《方剂学》教学经验,我们认为《方剂学》教学内容的核心是相同的,中药专业也不例外[2-3]。当然,中药专业《方剂学》的课时较少,而且中药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与中医专业确实有所不同,因此中药专业《方剂学》的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确实也需要有自己的特色。

一般说来,《方剂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总论中包括方剂学发展史、方剂与治法、方剂的组成变化、剂型和用法,各论是经典方剂讲解。

5.2 中药专业《方剂学》课程总论教学的特点

药学生出口不论是药师,药品推介还是医药研发企业等,都是通过药与临床密切相关,因此任何一专业和行业都必须掌握方剂学基本知识,理法方药缺一不可,因此总论中方剂的组成变化,也就是组方配伍理论和法度,是方剂学教学重点,是必保的核心知识。

考虑到中药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特点,从剂型与成药关系密切角度考虑,总论中除治法和组成变化外,还应该重视剂型的讲解,应把剂型讲解提到一个高度。

中药专业的《方剂学》课程通常在三年级开设,在此前的两年中,中药专业学生基本都是在学习与中药相关的课程,如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等,因此中药专业学生对单味药的理解和记忆比较深刻。然而临床等应用领域中,中药的治疗作用是以方剂的形式实现的,所以《方剂学》总论的教学中还应该强调中药和方剂的联系与区别,以理法方药方剂配伍思路为重点,讲解其用药知识,这对于中药专业毕业生将来开发新成药或者作为药品推介师向临床医师讲解宣传自己的产品都是很有好处的。

5.3 中药专业《方剂学》课程各论中的选方原则

考虑到中药专业《方剂学》课时相对较少,各论中所能选择的经典方剂的数目相对就少,必须采用少而精的选方原则,主要是注重方剂对治法的体现:“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以法为纲,以纲为目,纲举目张”。

5.3.1 体现法度的方剂 依据“方从法出,依法统方”的理念,选方和授课时注重以方表法,重点是能表达配伍法度的方剂尤其是一方多法的方剂,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并不强调对每一张方剂面面俱到。如麻黄汤,麻黄配杏仁,表达了宣降相因的理肺法度,对肺系疾病的处方和肺系新药配方的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5.3.2 目前临床常用的中成药药方 药学专业培养目的不是临床医师,通过方剂学学习侧重的不是培养其处方能力,而是实际应用能力,中成药的使用不可忽视,因此在正方和附方的选择中尽量选择一些已经具有中成药剂型而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中成药的方剂,这一特点特别适合于药店的药师。

5.3.3 近年新开发成功的药方(适合于制药企业的药师) 近年来,新药研发人员将一些经典方剂剂型加以改革,成功开出新的中成药,这些成药成功的走向市场,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为制药企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如由安宫牛黄丸研发为清开灵就是一个剂型改革的成功案例;又如逍遥散是疏肝解郁,健脾养血的传统名方,今人在此基础上去生姜加香附、丹皮、栀子增强方剂疏肝解郁的作用,又可治疗肝郁化热,成功的开发出中成药舒肝颗粒,舒肝颗粒疗效稳定,使用安全,价格便宜,已纳入非处方中成药目录。这是一个方剂配伍改革的成功案例。因此,为培养学生在药品开发企业的就业竞争和长足发展的能力,应多选对古方剂型改革获配伍调整取得明显成功的案例,并重点说明其成功的原因和关键点。

5.3.4 《方剂学》教学的实践环节 中药专业的《方剂学》教学还应该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实践环节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实用能力的培养,如模拟药店药师、药品推介师和住院药师的工作场景,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方剂学知识撰写求职报告病进行模拟求职答辩等,通过以上环节的讲解和点评,使方剂学理论知识实用化。实践环节可以再教学课时内进行,也可以在课外进行。

[参考文献]

[1] 王璞.中医药通才教育的几点看法[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5,13(2):51-52.

[2] 谢鸣.临证选方配伍及其规律[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 (4):2-5.

对药学专业的理解篇3

【关键词】药剂专业;课程体系;调整

专业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原已形成的“学训结合、技能为本,随岗提高”“2+1”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兼顾了知识与技能的一体化,但在课程建设中,没有很好地体现职业方向,与专业培养定位有一定偏差。通过对原人才培养模式的研讨,结合培养定位确定“学岗融通、项目训练、顶岗实习”“2+1”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调研结果,确立药剂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就业领域及工作任务。通过研讨、分析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改革目前涉及面宽,针对性不强的课程体系,构建“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能力结构为核心”新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一、药剂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及培养定位

1.药剂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

中职药剂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范围主要涉及医院(乡镇卫生院)药房及药剂科、医药公司、社会药房、药检机构等;核心就业岗位有药品调剂、药品制剂生产、药品检验、药品营销等。

2.药剂专业学生的专业培养定位

药剂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掌握药剂专业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药卫生机构和行业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检验和药学服务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高素质劳动者。

二、药剂专业学生完成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1.专业基础知识与能力要求

①具有药用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疾病概要等基本知识与技能;②具有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物制剂技术、药事管理学、药品营销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③具有药物开发、生产及药动学、药效学的基本理论及药物的专业知识,并了解最新进展;④熟悉国家关于药物的生产标准、质量控制、药品营销等方面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⑤具有职业资格考试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⑥具有药剂专业所需要的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能力。

2.专业方向知识与能力的要求

药学服务方向:①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在各级各类医药卫生单位能开展用药指导和宣教工作;②具有一定的药剂知识,在职业药师的指导下,能开展相应的药学服务工作。

药物制剂方向:①熟悉一般原料药、常用制剂的基本生产过程,了解常用设备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使用技术;②具有常用制剂、药物合成反应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常用制药设备的特点及使用方法;③熟悉药事管理知识,具有了解国内外新药进展信息的初步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学知识、协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了解国内各类药品市场信息的初步能力;④了解GMP的相关知识和质量检验方法等。

药品检验方向:①掌握药物检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检验能力;②具有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在食品、药品等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开发与应用、管理和质量检验等工作。

药品营销方向:①了解我国药品市场运作的特点,熟悉药品销售的基本程序;②具有药品流通企业的采购、销售、质量检验、仓储管理、物流等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③具备在药品营销部门开展用药咨询、进行合理用药指导的能力,在执业药师的指导下,开展社区药剂服务等工作。

3.素质要求

①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勇于创新;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②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

③具有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体魄健康、行为文明。

④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三、药剂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

1.药剂专业课程的增设及删减

为了适应学生就业及发展的宽口径,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将原来执行的医院制剂方向的课程体系拓展为药剂服务方向、药物制剂方向、药品检验方向和药品营销方向。相应地增设职业方向课程,调整拓展课程,删减针对性不强的课程等,如增加“药品营销综合技能训练”,删减“药用植物学基础”,开设“社交礼仪”等。在选择课程时,既要考虑学生就业需求,又要考虑职业生涯发展因素,还要考虑学校教师、实训等具体条件及组织教学实施的可能性。

2.药剂专业课程内容的选取

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及学生发展所需的知识、能力,选择《药剂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学》为三门专业核心课程,参照国家职业药师考试和医药行业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及就业岗位上岗证要求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全程德育渗透。要求毕业生除获得中职毕业证外,毕业前还需通过考试获得以下其中一种资格证书。

表1:岗位及资格证书

3.药剂专业的四个课程模块

根据培养方向及能力结构,对所开设课程进行重新归整。将人文社科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医学相关课程整合为职业基础课程模块;根据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以对应典型工作任务为原则,形成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按照药剂服务、药物制剂、药品检验、药品营销四个职业方向能力要求,整合为职业方向课程模块;围绕职业活动这条主线,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增强学生职业意识,设置顶岗实习模块,形成“融知识、技能,理论、实践于一体,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能力结构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框架。

表2:药剂专业课程体系框架

4.药剂专业课程教学时数的调整

根据市场对药剂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结合职业生涯发展能力培养及学生基础素质,对课程教学时数进行调整。适当减少社科类课程教学时数,增加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教学时数,加大实践课时比例,使实验、实训课时接近60%,顶岗实习达1800学时。

5.药剂专业课程开设的顺序

根据知识的连续性和递进性,第一、二学期开设职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第三、四学期,开设专业核心课程,加设职业方向课程,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技能;第五、六学期全部安排在行业一线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接受锻炼,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意识与职业能力,实现毕业后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对药学专业的理解篇4

【关键词】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改革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药理学教学内容丰富,理论性强,涉及面广,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被普遍认为是一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如何提高药理学教学的实效性、实用性,尽快地调动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是每一位药理学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课题。近年来我们致力于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改革,探讨药理学教学,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根据学生对药学专业相关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社会用人单位对药学专业人才的要求以及药学专业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药理学改革,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又好又快地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

1 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基本上沿袭传统的教育模式,学生普遍反映药理学枯燥无味,难学、难记,即使花了很大功夫学习,也未必收到好的效果,没有专业特色,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无法适应将来的药学工作需要。根据药学专业的就业取向,突出专业特色,努力增强药理学课堂中的兴趣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除了抓好药理学基础教学外,讲授的内容尽可能结合药学就业岗位实际需要,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让学生到药店、网络了解解热镇痛药的一些复方制剂、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概念及非处方药专有标识等,用形象生动的例子解释难以理解的问题,用生动有趣的药学故事开阔学生的视野,如青霉素被发现的故事、胰岛素成功合成对人类的贡献等,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用精彩的开场白和简短的结束语,起到振奋精神和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还要注意收集和补充医药新信息、新知识,并在相关章节的教学中进行介绍,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

2 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药理学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背景。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而且还要熟悉临床医学,了解相关的药学知识,适当插入药物相关知识。教师应有职业敏感性,经常到医院、药店进行调查,了解用药动态,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还可将《药品管理法》、《特殊药品管理办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等相关的药事法规内容渗透到药理学教学中,更好地保证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只有这样才能对重点、难点内容做到了如指掌、胸有成竹,才能自信地走上讲台,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使教学双方处于互相信任、配合与支持的心理状态,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员对学好药理学课程产生信心,也只有这样才具有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药理学教师应经常与临床保持接触,应具备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地搜寻和关注药理学领域最新发展方向及动态,紧密联系临床实际,适当补充老药新用知识,及时补充介绍新药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和拓展学生的药理学知识面。把科研前沿知识、新进展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不仅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也感到有更多科研成果的积累,在教学时会觉得素材取之不尽,学生的反应更为热烈,思想更为活跃,教学更为得心应手。

作为一名药理学教师应该具备医学、药学、临床实践经验这三方面的背景知识。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大学教学不是简单地把已有或固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更要强调科学态度的培养,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应根据所传递知识的性质和学生的特点将有关知识加以提炼并转化为教学内容,以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促进学生发展。要盛满一桶水绝非易事,这是教师知识水平、科研能力、教学艺术等综合提高的过程。药理学教学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丰富。

3 根据专业岗位定位,更新教学内容

有些药作为传统药或代表药,要花大量时间去讲这些内容,医院、药店很少有,而书上没有的药,药店、医院很多,所以教学内容不要局限于教材,要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补充和完善。在制订药理学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时,可根据药学专业毕业生主渠道,对教学内容做适当调整。目前学生就业主渠道主要是药品营销工作(医药公司、社会药店),而这些企业销售的主要是OTC类药物(非处方药),如维生素与矿物质、感冒用药、消化系统用药、呼吸系统用药、利胆药和肝病辅助药等。药理学教学不重视这类药物的学习,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就业岗位上很少接触到的一些处方药物上,例如传出神经系统药、镇静催眠药、镇痛药、抗精神病药、抗心律失常药、抗心力衰竭药等,学生在药品零售岗位不可能接触到这些药物。前两类分别是和品,药品零售企业无权经营;后两类药需在医院医护人员监护下才可应用。而对于接触最多的OTC类药,所学有限,难以满足指导顾客购药和用药的需要,往往不能令顾客满意。抗感冒药、抗溃疡病药、止咳药、健胃消食药多为一些复方制剂,而教学多不讲复方制剂,只分散地在各个章节介绍单一的药物知识,缺乏连贯性、针对性。因此加强OTC类药物及复方制剂的学习,才能增强指导合理用药能力。

药品超市是药理学教学最佳的第二课堂,经常到药品超市有目的逛逛,哪些药教材上有、哪些药教材上没有,了解药物新剂型、新品种,并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做某类药的市场调查,如抗感冒药的市场调查分析。也可以上网络查阅有关资料,扩大知识面,养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习惯,例如查阅抗高血压药的最新进展。

我们还将药理学教学与职业资格证考试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极大地丰富了的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应根据岗位需要学习有关知识,突出应用能力培养,走出课堂,摆脱教材束缚,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性药学人才。

参 考 文 献

对药学专业的理解篇5

高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因专业而不同,即使相近专业培养侧重亦有别。因此,针对不同非医药专业,教学侧重应有区别。比如,针对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中的市场营销专业,主要是培养系统掌握市场营销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备一定的医药知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鉴于此,教师在讲授中药学时,应将中药知识与药物市场营销的关联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一定程度上学好中药学知识可以提高药物的市场营销量,从而激发非医药专业学生对中药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如,针对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中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师若适当侧重对中药传统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和描绘,帮助学生理解中药知识存在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进而可拉近中药学课程与学生的专业距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激发同学们学习中药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再如,针对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中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若适当侧重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对中药发展的影响,并以生动的案例使学生切实体会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广泛渗透并应用到中药多个领域,学好中药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便可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的应用水平。

2授课用语应通俗易懂

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除了中药学(中医方药学•中药学)课程学时少之外,其他中医药相关课程开设时间亦不多甚或不开展,因此非医药专业学生的中医药知识尤其是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药学的学习难度。因此,针对非医药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主,用语做到口语化、形象化,从而使学生容易理解中药学知识,最终学好中药学。

3讲授药物数量不宜多,应突出重点

对药学专业的理解篇6

关键词:输入型教学法;翻译技能培养

党的十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在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本文以制药科学学院各专业学生为授课对象,研究英语翻译教学对药学专业培养实践性应用型人才的策略。

1 医药学专业英语翻译技能培养的意义

医药学学科专业英语词汇涉及化学、临床医学、药理学等,学科的交叉需要学生突破自己的专业,靠英语翻译能力,全面掌握医药相关专业英语词汇才能顺利获取专业信息,因此学习药品英语名称翻译、专业文献阅读和翻译、中药学英语等非常必要。很多制药专业学生会报考本专业硕、博士研究生,这需要扎实的专业外语知识帮助其查阅国外最新文献、撰写科研论文、参加国外学术交流。

2 对医药学专业英语翻译技能的培养

对医药学专业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以输入型教学理论为研究基础。美国语言学家S.D.Krashen认为单纯主张语料输入是不够的,学习者需要"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可理解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定义为i,把语言发展的下一阶段定义为i+1。这里的1就是当前语言知识与下一阶段语言知识之间的距离。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属于i+1水平的语言材料,才能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可理解语言输入是习得语言的关键,学生应接受尽可能多可理解的语料。

以下方面是培养的重点:第一,了解药学英语的词汇特征、句式特征和语篇特征及药学英语翻译对译者的要求;第二,熟悉药学英语翻译的策略及翻译步骤--信息分析、信息转换、重组信息和检验译文;第三,学习药学英语翻译标准,了解关于翻译标准的各家学说;第四,学习英汉语言特点对比对药学英语翻译的影响;第五,学习药学英语翻译技巧,词性与句子成分转换法及具体药学英语的翻译技巧;最后是药学英语语篇翻译实践和常用工具书介绍。

以药学词汇翻译为例,专业术语虽然整体比例不高,但数量增长很快,而且不断有新词出现。这个特点在药学英语中尤其突出。药学英语涉及范围广,关联学科多,不仅含有药学领域的专业词汇,还有很多相关领域的术语,包括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例如:neuroleptic(安定药)、glucagon(胰高血糖素)、gonococcus(淋球菌)等。对于翻译者而言,药学英语的专业词汇虽然数量庞大、词义难懂,但是语义固定,绝大部分都能在汉语里找到完全对等的词来表达,只要翻查一下药学英语词典或检索一下药学英语语料库就可以解决问题,一般情况下采用直译即可。如果遇到不能直译的情况,可以采取三种办法:(1)按照英文字根拆分原词,再根据汉语的构词法造出意义对等的新词。例如:glycerol phenylbutyrate译为"苯丁酸甘油酯",因为glycerol是"甘油"的意思,而phenylbutyrate是"丁酸苯酯"的意思,按照汉语习惯将化合物的译名顺序稍加调整则更加通顺;(2)如果在语义上难以造出对应的新词,可以考虑音译法。如hormone(荷尔蒙)、viagra(伟哥)等。(3)意译与音译相结合。例如,carbidopa-levodopa中的levo有"左旋的"的意思,可译为"卡比多巴-左旋多巴"(一种延迟释放制剂)。另外,有一部分专业术语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这是由于药学包含的学科范围广,同一个词在不同学科中可能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lead既可以表示元素"铅",也可以表示作为新药研发起点的"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其次要格外注意医学词汇中较多的两栖词汇,即那些既可用于普通领域,又可用于专业领域的词汇。在药学英语中,很多普通英语词汇被赋予了专业含义,不能机械地按照原义翻译,否则就会句义不通。这时,应结合上下文判断其具体含义,尝试在原义基础上引申转述,如果还不切合语境,就需要参考专业词典或查阅相关资料再进行对译。

3 结语

随着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以及国际医药合作交流的不断深入,医药领域专业翻译需求越来越大。有了理论指导,选用了合适的教材,应用好的实践方法必然会提高医药学专业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培养出医药学专业实践性应用型人才,更好的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龚长华,陈怡华. 药学英语翻译实践教程[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

[2]张超,金朋荪. Krashen的输入假说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J].科技信息,2011(23).

对药学专业的理解篇7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培养方案;中药药理;第二课堂

近年来,一些学者在中药药理的教学中强调了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性[1-2],而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团队精神、实践能力等,在中药药理学的教学中鲜有尝试。因此,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药理教研室拟针对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中药药效及机制等方面所需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论文撰写能力等专业素质的培养,在中药学相关专业同学中进行了中药药理第二课堂的实施,拟通过“理论、实验、临床三结合”的思路,将通过学生专题讲座、课外科研实验、校外调研三方面相结合,从基础到临床了解并学习现代中药药理的相关知识,对第一课堂进行有益的补充,加强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学相关专业本科生,以自愿报名的形式参加。

1.2第二课堂的实施方法

基于从基础到临床的思路,采取了学生专题讲座、课外科研实验、校外调研3种实施形式。1.2.1学生专题讲座学生组成若干个专题小组进行相关课题的调研,通过查寻资料、汇报总结,撰写综述,进行专题讨论与讲座,并模拟专家提问、答辩等,培养学生收集情报资料、立题、表述及回答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中药药理学的学习兴趣及热情。与此同时,在学生专题讲座时,邀请校内外药理学专家进行指导,向同学们介绍中药药理学领域的科研发展动态,开拓学生的眼界,培养其科研的思维方式。1.2.2课外科研课题为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研技能,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将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安插到教研室的有关科研课题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这种做法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得到结合,而且为学生完成毕业专题研究奠定了基础。1.2.3临床药房实地调研为使学生更加理解中药药理学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附属医院的药房进行实地调研,有针对性的对常见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等的中药复方及中成药进行用药治疗的调查及统计分析,并撰写调查报告。查阅文献,就常见病的治疗药物研究现状等交流心得体会,结合调查结果和课堂讲授内容,讨论现代研究对中药现代化的贡献。

2第二课堂的实施结果

2.1学生专题讲座的实施情况

在4个学期中共举办6次学生专题讲座,同学们能够从以学习的基础知识出发,结合自己的兴趣点和临床实际,自行选择相应的方向进行文献查阅、论文撰写和展示汇报。一些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也参与了专题讲座,给予了同学们指导。在学生专题讲座的实施过程中发现,同学们的关注方向在一些药物及疾病中较为集中。见图1。另外,在学生专题讲座的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知识面较窄,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不够。90%以上的选题是从某味中药入手,进行文献查阅,确定所要关注的药理作用机制或对疾病的治疗作用等,而仅有几名同学是从疾病、靶点或某个中药的单体成分入手进行搜索查询。说明同学们对中药的临床应用不够了解,对中药学、中药化学等中药药理学先期课程的知识也没有能够进行很好的知识衔接,存在知识碎片化的问题。

2.2课外科研活动的实施情

两年共有34名本科生进入中药药理学科研实验室参与课外科研活动。同学们2~3个人一组,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项目、重大新药创制等部级课题及部分省部级课题,接触学科前沿,对相关实验技术及大型仪器的使用也进行了学习和实际操作。超过50%参与科研项目的同学在升学毕业的阶段选择了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对科研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远高于学校25%的总考研率[3]。一些同学申请了国外大学及科研院所进行继续深造。

2.3临床药房实践的实施情况

中药药理学第二课堂实施两年中,共组织学生四次到附属医院的药房进行实地调研。通过临床药房的实地调研,使同学们对课堂知识的临床应用有了切身体会。

3第二课堂的效果反馈

对参加第二课堂的部分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1份。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学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调查反馈。表1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明显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增强了对学科前沿的了解,尤其是团队协作能力在科研项目和临床调查中得到了明显加强。

4讨论

对药学专业的理解篇8

    中医药院校的英语教学主要分为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两部分,专业英语学习建立在公共英语教学的基础上[4]。而对中医药专业英语教师的素质要求应区别于大学英语教师,应提高其中医药知识素养。只有专业教师本身对中医药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才能把备课做到更细更好,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当学生开始面对阴阳五行、数百味中药,数百首方剂及针灸穴位的时候,他们会把大量时间用于记忆和理解,单独留给专业英语的时间相对较少,有的学生对专业英语失去了兴趣、忽视它的重要性,甚至有些同学选择放弃。此时专业英语教师应该用英语的思维方式来解释中医药,使专业英语教学成为对所学知识的又一次巩固和加深。

    2优化英语教学模式

    2.1改进公共英语教学模式

    这两个阶段不是相互独立的。公共英语作为学生掌握基本英语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必修课,是进行专业英语教学前的基础[2]。我国大多数中医院校基本采用大班授课和公共的授课模式。这种模式适用于英语专业学生的课程设计,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中医药院校的学生往往会为了应付期末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而听课,没能给中医药专业英语学习打下语言基础。中医药院校的公共英语课应摆脱以教师单独讲授的“高中式”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课网络教学,比如观看医疗题材的美剧如《HouseM.D》、《Coma》、《cis》和《Grey’sAnatomy》等,将医疗专业知识与美国的社会、人文风情融为一体,实现人机之间的互动式学习;针对性的增加健康、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情景对话与交流,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5]。在情景模式的锻炼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总结在情境中遇到的专业术语,在情景结束后由教师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专业词汇运用能力进行评估,指出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引导其在专业英语学习阶段有针对性的学习,使英语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发现、解决问题的地方。笔者将中医药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归纳于表1。

    2.2优化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专业英语学习属于英语的应用与提高阶段,经过中医药专业知识和英语基础阶段的学习后,专业英语教学就应更具“中医特色”,专业英语教学也应该有“君、臣、佐、使”之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途径,中医药学知识在整个中医药专业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处于“君”的位置,只有对专业知识的充分理解才能做到准确的翻译;专业英文术语则处于“臣”,具有专业术语的英文翻译才能准确表达中医药学知识,更好发挥中医药优势来服务于医疗[6]。因此专业英语的教学应在中医基础理论的科学辨析中引导学生掌握专业英语。中医强调“天人合一”的复杂系统,很难将人体或疾病作为简单的机械性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就可以根据对某一具体病症的描述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中医理论,比如:“肝郁侮脾”的具体病理表现为因生气(anger)或者病毒(virus)因素导致肝功能(liverfunction)受损,从而影响胆汁的分泌(bilification),进而引发消化不良(dyspepsia),患者往往不思饮食(loseappetite)、面色萎黄(sallowcomplexion)、形体消瘦(emaciation)等症状(symptom)表现,在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属木,脾主运化属土,木对土有相克(restriction)的作用,“肝郁侮脾”即是脾土对肝木的反克(anti-restriction)作用。相比单纯的专业词汇记忆和机械的翻译,这种科学辨析的教学模式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思维来理解和解释中医抽象概念。笔者用以下概念图(图1)对该教学模式进行概括性表述:图1.专业英语教学思维模式:

对药学专业的理解篇9

    要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是关键。教师要构建合理的灵活培养教学模式,进一步凸显教学的特色内容。在各种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切忌单一化或照搬某种教学模式。通常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行业、院校以及地区的具体情况有直接的联系,由于实际情况的差异,各种知名模式的套用缺乏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中职中专药学专业的教育教学应该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并根据中职中专药学专业的具体情况,灵活采取合适的学生培养模式,从教学工作的实施入手,全程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一般来说,中职中专要及时安排低年级学生观摩高年级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过程,同时也可以安排药学专业学生在第一学年到医院和药厂等单位参观,使他们能够充分了解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责任以及即将实现的训练内容,进而初步明确自身的就业方向和学习目标,重视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在二年级的时候,学校可以安排学生接受专业的教育教学,并进行实际的操作技能培训,一般可以围绕药品检验、生产与创新等内容开设有关的技能兴趣小组和技能培训大赛等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通常在加强学生操作技能水平的同时,要打破原来的一对一考核模式,进一步增加课堂的教学乐趣。进入提升阶段之后,以提高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主要目的,学校可以组织为期几周综合技能实训。在综合实训过程中,可人为设置若干障碍,训练和考查学生团结协作,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实训产品质量的评价,考查学生药品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通过实训报告与小组总结,训练和考查学生书面概括、口头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

    二、构建专业教师队伍

    对于中职中专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来说,“一专多能”是最终的培养目的。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有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要对行业的运作情况十分了解,同时还要掌握有效的教学规律。在当前的中职中专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就目前来说,我国各个中职学校为了扩大生源,学校大量引进没有经验的刚毕业的教师,而且不断开设新专业。通常教师多在本科学历层次,而硕士毕业或者以上的毕业生少之又少。同时,在教师队伍中普遍缺乏专业理论知识人才和实际操作人才。还有一些学校倾向于向企业聘请专业的药学人员,但是这类人员对于灵活性较强的教学活动并不擅长,虽然自身拥有知识,但是却不能有效地把自身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当前多数中职学校的药学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不够,其培养的专业人才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师资源的匮乏严重阻碍了中职药学教育的发展。除此之外,因行业信息不明、专任教师知识面不广和操作技能不强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中职学校部分兼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松散,缺乏归属感;专兼职教师之间的技术、信息交流不够。在中职中专药学专业的教学中,要重视专任教师的培养,加强兼职教师的引导。如学校应有重点、有计划地组织教学一线的专任教师至医院、药企进行学习和实践;支持专任教师参与医药行业的技术服务工作;为行业中聘请的兼职教师提供教学培训,合理评定其教师系列职称;尽可能让兼职教师参与技能竞赛、学术交流等活动,既有利于提高活动的效果,又能增强兼职教师的归属感;积极倡导专兼职教师共同开展一些关于教学研究、技术开发等方面的研究项目,在合作过程中达到信息共享、共同进步的目的。这样才能真正地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建设一支以专任教师为主导,专兼结合,教学水平高的中职教育教学队伍。

    三、注重实践教学

    在中职中专教育药学专业的教学中,必须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对专业课程的系统体系进行整合,进一步优化中职中专药学教育教学的内容。在中职中专教育药学的发展过程中,课程指导老师的观念里或者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总是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印记存在。通常对于实践教学来说,它从属于理论教学的范围。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办法彻底冲破学科性和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进而对中职中专药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一般来说,实践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药学专业学生的知识技能。同时,只有结合专业实践课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实验操作原理,发现课堂中的问题,分析问题,最后提出问题的各种解决方案,才能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巩固指导。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实现:

    (一)在药学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学校应及时构建以课堂实践教学为核心,以基础理论教学为辅助的教育教学体系。同时还要加强各种扩展药学理念,对行业人才需求的具体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及时掌握社会上关于药学专业人才的各种需求,并针对上述的调查,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根本上保证药学专业理论教学的可靠性和专业性,为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要避免基础课程之间的重复率,针对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及时对现有的药学专业课程进行整合。例如在药学专业的课程选择上,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人体解剖与生理学、有机化学与药物化学、药理学与疾病概要、药剂学与制剂技术等专业课程都有不同程度的内容重复。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尽量减少课程中基础理论知识的重复率,进一步提高药学专业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除此之外,在适当减少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增加专业学生的具体实践课程,进一步满足社会对于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保证专业人才的质量。

对药学专业的理解篇10

一 我国制药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人才需求

近三十年来,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人民生活改善,对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重视,对医药保健品需求也越来越大,加之我国已成为世界原料药的生产大国,促使我国制药业迅速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更是飞速发展,大多数制药企业进行了改造或扩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并通过消化吸收,我国制药行业的技术和装备的整体水平大幅提升。我国已经称为世界第一原料药生产大国,包括专利原料药代替加工生产几乎覆盖了所有主要的原料药,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但是从目前的整体水平看,制药行业的现况仍然与我国的人口大国地位不相称,存在的问题仍相当严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同发达国家相比,人均年医药品消费不足发达国家人均消费水平的30%,同中等发达国家相比不足50%;2.企业规模小,产品落后,自主产品少,产品质量不高,企业研发能力不足;3.资金技术投入有限等。这些问题是制约我国制药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但不是最根本问题。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匮乏才是最根本问题。原因是制药行业的发展首先从制药工程生产效率角度考虑,应以现代工程技术为基础,注重品种开发的连续性,实现高效、低耗、优质的集约化大生产,其次要注重新产品的研制开发与生产。而我国医药工业虽然已经进入世界经济体系,直接参与国际医药市场竞争,但是医药企业并没有通过联合形成规模经济,没能走向增强实力的集团化、现代化生产经营之路。企业要发展壮大,形成规模化生产,企业就应当掌握各种新工艺、新技术、新剂型及生产过程管理和控制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进行老产品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的开发生产,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只懂得药物制剂、生产工艺知识的药学类专业人才已不能适应现代医药生产企业发展的要求,医药生产企业急需的是既懂得药物制剂、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知识,又懂得现代制药工程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高等学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应顺应时展的需要,紧密联系制药企业的实际情况,满足企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求来确定培养目标,为企业输送具有深厚基础,知识面宽,掌握各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二 制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当前我国制药企业规模小、生产效率低、原料能源消耗大、成本高、竞争力弱的最主要原因是专业人才的缺乏,尤其是制药工程人才的少。既懂得药物制剂、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又懂得工程的技术应用复合型人才十分匮乏。为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生物制药、化学制药、中药制药、药物制剂技术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药物生产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具有对药品新资源、新产品、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熟悉国家关于化工与制药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制药工程与制剂方面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能在医药、农药、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等部门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是我国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三 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