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十篇

时间:2023-12-28 17:48:53

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

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篇1

关键词:实验;药理学;地位和作用

中专卫校药理学实验可分为学生操作、教师演示#种方式。通过实验,可使学生学会认识药物作用从何而来的科学方法,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通过实验,还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发展学生智力起着重要作用。

一、药理学实验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专卫校的学生,是从初级中学过渡而来,他们在初中阶段学到了不少自然科学知识,有了对自然界粗浅的认识,并充满神奇的遐想和对知识的渴望,而对医学这门科学,尽管日常接触的不少,但真正了解的却不多。大多数学生对化学、物理感兴趣,而对生理、生物不感兴趣,对医学更是陌生。由于年龄的特征,他们的学习兴趣易激发也易转移,有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失去学习兴趣。教师要把握好“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构成学习动机的一种动力的时机,除了正面教育外,直观有趣的药理学实验更能激发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苯巴比妥抗惊厥作用》这一实验,同批号同样的药物———尼可刹米,按,3分别对只相同体重的小白鼠行腹腔注射,结果是",分钟前给了苯巴比妥的一只安然无恙,而没给苯巴比妥的另一只却惊厥死亡,学生看到了苯巴比妥的作用,也感受到了药物作用的神奇力量。又如:病理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讲这一内容时,正逢雨天,气候较冷,感冒的学生不少,找一位由于感冒体温升高了的学生,和一位正常体温的学生,分别服用同等剂量的复方阿司匹林片剂,结果是感冒发烧的学生通过药物的作用出了汗降了温,另一位正常体温的学生却无任何感觉和反应,这使学生感到进行药理学实验很有趣味。

二、药理学实验能够加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提高学习效果

理论来自实践,实践可以再次验证理论,药理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有助于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如大剂量的阿托品能扩张外周及内脏血管,解除小血管痉挛这一概念,讲完后学生总是似懂非懂,半信半疑,因为从理论上推理,阿托品阻断4受体后,血管平滑肌至少不收缩,但也不能扩张。如进行一次这项实验,让学生亲眼看一看,然后再指出阿托品对血管的特殊作用,学生就容易理解,而且印象深刻,牢记不忘。

三、药理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积极思维,就必须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只有积极自觉地观察,才能获取正确信息,发展思维,获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认识药物的规律。如《有机磷酸酯类的中毒解救》,在这一实验时,学生可以明显地观察到,实验家兔中毒后:烦躁不安;大小便失禁,唾液腺分泌增加;瞳孔缩小;肌肉震颤;呼吸困难。解救时,每班个实验小组,分别用不同的方法,第"组不给任何药物解救,实验家兔会由烦燥不安转入抑制状态,并且呼吸困难越来越严重,最终死亡。第#组给阿托品解救,其它症状很快消失,但有反复情况,而且肌肉震颤一直存在。第’组用解磷定解救,所有症状均可消失,但作用出现得很慢。第%组既用阿托品又用解磷定,大小便失禁、唾液腺分泌增多的现象很快消除,尤其瞳孔看着往大散,肌震颤、烦躁不安也逐渐减轻。分析这些观察到的不同现象,联系学过的理论知识,学生就会总结出有机磷中毒时,什么情况下该选什么药物,将学到的知识灵活地用于临床。

四、药理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演示实验结果是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基础。

教师进行操作,其目的是让学生观察、领悟、模仿,但是如果只让学生看实验,听讲实验,模仿实验,或者观看录像上进行的实验,还是远远不够的,不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要提高学生独立操作的技能,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体会看到实验结果时的心情。新晨

操作技能是指一系列实验动作的合理、完善、协调的活动能力,它必须在具体活动中形成、体现、发展。药理实验按部颁计划要求,共开设个,学生亲自做这些实验,不仅可掌握动物的捉拿法,仪器设备的使用法,各种途径的给药法,还可为今后的临床课学习,以至于临床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例如:反复练习小白鼠尾静脉注射法和家兔耳静脉注射法,就可提高学生静脉注射的实际操作技能。

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篇2

药理学是医学与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与多种学科密切相联,尤其与临床用药关系密切。面对药理学教材中繁多的药物名称,复杂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禁忌症等,学生们多感难学、难记。笔者就如何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进行多方面的摸索与探讨,根据我院学生的专业特点,结合个人体会及学生意见和建议,在此就药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并就此提出关于提高药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和想法。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1理论课学习吃力药理学是一门与多学科相关的学科,既需要有一定的医学基础(包括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化物、病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1]),又需要有一定的药学基础。中药学专业学生,医学基础相对薄弱,药学基础也是少之甚少。教材中繁多的药名、各种与现代医学相关的名词术语、复杂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对于中药学专业学生来讲都是新鲜而有难度的。因此,教学中往往有学生反映药理学难,不好记,容易混淆等。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改善学生学习吃力的现状,我们通过课前导入、课后提问、与学生沟通等方式,在充分了解每一章节学生的相关基础及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程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针对学生医学基础薄弱的特点,适当穿插对医学知识尤其是生理学知识的扩展,学生接受起来容易许多,同时提高了学习兴趣。

1.2实验课动手积极性不高中药学专业的药理学实验属基础药理学,即以动物为实验对象。常用动物主要有小鼠、大鼠和家兔。很多学生往往惧怕动物,尤其是大鼠,不愿动手操作。结果导致一个实验班只有几个同学在做实验,其他大部分同学都处于观看状态。这种实验状态,会让学生有压力、有负担,甚至有惧怕心理,非但不能起到很好的实践教学效果,反而会让部分学生对药理学产生厌恶心理。从历年考研情况也不难看出,报考药理学的研究生并不占多数。由于实验手段不方便改动,为了达到更好的实践教学效果,我们在理论教学中适当穿插了实验介绍,首先告诉学生药理实验有四大水平,本科实验教学一般只进行动物实验,它是基本的,也是药物临床前实验所必需的。让学生明白药理实验的重要性,从而加以重视。同时,为了让更多的同学熟悉整个实验过程,我们采用视频与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远比教师试教要看得清晰,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还可以随时打开、暂停视频,不愿动手的同学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和同学操作熟知整个实验过程,大大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2关于提高药理学教学效果的一些建议和想法

2.1注重理论教学与临床实际相结合药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单纯理论课教学,有些枯燥乏味,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记忆起来也有难度、易混淆、不牢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融入个人科研经验和见解,使科研能为教学服务,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比如,在讲心绞痛时,书中没有很形象的病情描述,老师可以根据自己对患者的观察,结合实际描述给学生。学生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发现原来自己也曾在现实中或电视上见过这样的患者。然后再讲述硝酸甘油等药物的使用,学生接受起来会比较容易,也乐于接受。同时,适当介绍目前临床常用药物及中药制剂,如速效救心丸等,更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又如,在讲青霉素过敏反应情况时,如果只按书中描述,说明青霉素的过敏反应,学生接受起来虽然容易,但记牢却很难。加入实例说明,如笔者教学中把自己临床中所遇见的过敏实际病例讲给学生,学生都听的很认真,像听故事一样,很轻松记住,且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2.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专业素质首先,教师应根据药理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提炼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归纳整理能力。引导学生掌握记忆技巧以获取新知识的办法。例如,在讲拟肾上腺素类药物时,代表药肾上腺素的β效应可归纳为“强心扩管”,强心即兴奋心脏,扩管即扩张支气管,舒张平滑肌;在讲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时,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可以归纳为“四三二一”,即四抗—抗炎、抗内毒素、抗休克、抗免疫;三多—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增多,即影响血液与造血系统;二少—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也是影响血液与造血系统;一退即退热作用。诸如此类,尽量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法和比较法发现药物之间的共性与特性,从而对新知识掌握更容易、更扎实。其次,中药学专业学生学习药理学的主要目的是开展社会药学服务,即提供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书中提到肾上腺素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但为什么选用肾上腺素,这就需要综合过敏性休克的发病特征、药物作用特点,抢救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明确为什么用肾上腺素而不用去甲肾上腺素或异丙肾上腺素等其他药物。通过提问学生、让学生思考并回答,然后加以总结说明,既可以使学生明白在了解病因病机的基础上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又能方便学生的记忆。

2.3进行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教学效果的体现,不仅要看教师教的水平,更要看学生学的水平。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进行教师的自我评价、同事评价和学生评价等。首先,自我评价是教师自我检查、自我评估的有效手段,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师可针对评价表进行“教学准备”、“课堂授课”和“课后评价”进行打分,找到自己的不足,及时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其次,同事的评价有利于教师尤其是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教师顾及面子会精心准备,另一方面,老教师有着多年从教经验和相关专业基础,能够提出中肯的建议和意见,指出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例如,本院设有教学督导组,针对中青年教师不定期进行教学督察,促进教师积极备课,非常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第三,学生评价是教学效果的最直接体现。教师授课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方法。如本院某教师讲课很不错,但授课内容过深,学生该专业基础又不好,因此听起来非常吃力,教学效果很不好。而这个效果却是教师本人和同事不易觉察的。因此,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沟通,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此,本院不定期组织开展学生座谈会,让学生给任课教师提意见,然后将意见反馈给任课教师,教师需根据学生意见对教学方法加以改进。院教学督导组负责监督。此方法行之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p#分页标题#e#

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篇3

当前,不少医院正以各种形式试行药品托管(即委托经营),尽管经营形式不同,但都涉及到财务管理问题。

药品委托经营的目的是减少药品经营中的流通环节,让药品价格降下来,确实解决老百姓看不起病的难题。

医药分开是当前国内医院面临的一项改革课题,它是国家为解决以药养医问题提出的一项解决办法。

“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办法的出台,以及医疗需求的新变化,客观上要求拓展与深化、规范与严格医院的经营管理。

一、药房托管是现实选择看病难、看病贵不是今天才出现的问题,这涉及到现行的医疗卫生体制、药品流通体制以及医疗保险制度,以药养医是现行医药体制中不争的事实。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最新研究课题《药房托管与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研究》中说:据卫生部统计,2005年全国的卫生总费用是8600亿,其中政府预算卫生支出仅占17%左右。从医院的情况看,政府投入与医院的支出缺口很大,2000年以来,政府投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重大致在6%左右。

在药品流通领域,环节过长,利益链上“寄生虫”太多。一些药品需要经过总经销、地区一级、二级、三级、医药代表等等10多个环节才能到达医院和患者手中,每一个环节都在加价。医疗保障是保障效率低下,投量投向投效严重失衡,而药品买单者处于弱势,到医院看病,除了挂号权是你的,其他都没有了。信息不对称,医生开什么药,病人就要吃什么药,付相应的钱。

这样就带来了三个“化”:第一个“化”是虚高药价、虚夸疗效合法化;第二个“化”是“公权、法权”私权化;第三个“化”是伪市场化伪公益化。正是这三个问题导致了目前看病贵的现状,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全部解决,以药养医也还将存在。

那么能不能找到既能保证医院利益以弥补政府投入不足,又能保证患者利益有效降低药价的途径呢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药房托管,就是在医疗体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创新药品流通微观机制,缩短流通环节,挤压灰色地带,重构价值链,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现实选择。药房托管坚持政府主导,遵循市场规则,鼓励社会参与,实现有条件的医药分开,符合医改大方向。

二、药房托管的重要作用公民应该有知情权、表达权、经济权和健康权,但是患者到了医院这四个权就受到侵害。按理,患者跟医生之间是民事关系,是患者将自己的经济权、健康权委托给医生,医生不能侵害患者的权利。但是医生往往在违背患者的意志和意愿,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开高价药,损害的不仅是患者的经济权,更重要的是健康权。俗话说“是药三分毒”,2006年,据官方网站统计,因药物不良反应在院死亡人数达16.2万人。

药房托管能有效保护百姓“四权”,有力的武器是“采购包”和“处方集”,这在美国已经普遍实行。在我国,南京医药所以能托管成功,有效降低采购价格并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其核心就是实行了“采购包”和“处方集”。

“采购包”包含国家2000个医保基本用药在内的5000个药品,药品全是通用名。根据医院订单需求,采用集成化供应链的方法确定通用名药物,到了医院就没有厂家,只有药。过去医院采购的是药品的商品名,现在商品名没了,这就从制度上切断了医院和药厂的联系、医生和药代的联系,给药价虚高釜底抽薪。

“处方集”是医保专家、药物学家、医学专家、药学专家和企业共同参与的针对不同医院和病种制定的协定处方。这个处方是药品的解决方案,包含了药物经济学的概念,医学的概念、药学的概念,医疗保险的概念。患者看病,都可以在医生那里得到一本。有了处方集,患者就有了知情权、表达权,也就能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和健康权。 三、实行药品托管后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因此,医院财务管理在药品托管后,不仅要管好医院财产、物资、设备、资金与人员,还应注意几个问题:

.在医疗保险制度下,医院的财务管理,应从往重外延的扩大,转变到内涵挖掘潜力为主的发展模式上来,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应借鉴托管方财务管理的新理念。

.财务管理范围要拓宽,使经济运行控制拓展到影响医院收益的各个环节中,贯穿在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渗透到医院决策、医疗业务、技改科研、基本建设、后勤服务等各方面,贯穿决策、执行、监督等运行的各个环节,还应把握和托管方在账务处理方面的协调和报表的衔接问题。

.构建财审管理新机制,促进基本职责的落实,明确医院财审部门执行经费监督检查方法和内容。

.财务管理与运营方式的转换,使医院财务管理在内控制度的基础上,要重新定位,加强管理,建立内部经济运行控制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发挥监督督察的职责,在进行托管药房核算的同时,还应把握财务清楚、归口到位。

.从偏重收入管理,转向注重支出管理,要着力控制与压缩不合理的开支,减少资源的消耗与浪费,降低医院运行成本。

.从注重对物、钱的经营管理,转变到“以人为本”,着力抓好人员素质的培训与提高上来。

.逐步完善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医院科室核算的作用,完善科室核算的对策。

四、落实药品托管的原则药品托管应遵循“金额管理,数量统计,实耗实销”的原则。以前医院实行的“数量统计出库报销,月末盘点作消耗”不能真实地反映医院资产的情况造成了资产的流失。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和医院会计制度的出台,医院应实行“金额管理,数量统计,实耗实销”的管理办法。药品托管后,药房为记录药品的收发结存情况,必须制定一整套账表单据如库存药品明细账、本月药品销耗汇总表、本月领用药品汇总表、盘点清册等,月底对全部库存药品进行盘点,看与账面金额是否相符,这将改变以往以领代报,以存代销的局面,真实地反映药品进、销、存的动态情况,真实地反映药品托管后的结存、销售情况。

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篇4

关键词: 《药品生物检定技术》 教学对象 教学条件 教学方法 归纳和总结

《药品生物检定技术》是药检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也是一门专业课。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药厂化验室从事药品的生物安全检验工作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药品生物安全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无菌操作、正确进行菌检、正确进行培养基配制等的实践动手能力,初步具有药品生物测定和进行药品药理毒理试验的能力。要想上好这门课程,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认清教学对象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高职学生,高职所培养的人才既不是研究型人才,也不是简单岗位操作工,而是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专门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学过程中既不能将本门课作为本科教学的压缩版,也不能将中专教学盲目扩充,应该注意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够用、实用”为度。

二、完善或改进实验教学条件

《药品生物检定技术》主要内容包括药品的生物活性检定、抗生素效价的微生物检定、药品的有害物质(安全)检查、药品卫生学(无菌与控制菌)检查、基因工程药物检验等。由此不难看出开设该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具备药品生物测定和进行药品药理、毒理试验的能力。因此,实验实践课不仅能很好地促进这门课理论内容的消化和理解,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想让实践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就必须根据主要检查项目的要求,进行实验室改造,将基本仪器设施配备完整。由于部分检验要求实验条件较高,可以考虑带学生去药厂车间或药检所参观、见习等,或者将药检所的标准操作的示范片以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学习。总之,要以各种方式加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以加强学生的技能学习。

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1.上好第一堂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教师上课也不例外。几乎每门课程第一章都是绪论,而对于绪论,许多学生认为是最没有意思的一章,因此,能不能使他们对这门课产生兴趣,关键就在于能不能在讲绪论时吊足他们的胃口。所以,我在讲第一次课的时候,并没有仅仅按照课本上的知识讲解,而是通过介绍一些发展较迅速的生物制品,以及进行生物检验的必要性,联系到我们这门课程,让他们初步产生学好药品生物检定技术的愿望,并了解今后的学习方法。

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多媒体、图片、板书交替使用)。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是上好一堂课的必要条件。传统教学的“一支笔、一本书”现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上课的需要了,采用图片、多媒体等多种方式教学给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这门课增添了生机。比如,在药品的无菌检查和微生物限度检查等操作性极强的章节,我先将理论内容按照操作流程方式进行理论讲解,然后找来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操作规范片给学生观看。由于学生们在理论上已经有所了解,再加上他们一边看、我一边讲解,因此他们看过之后印象深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由于该书理论性很强,不容易接受,所以我在讲解每章节试验的操作方法时,通常会将其制作成流程图的形式,这样看起来一目了然,便于学生识记和加深印象。

3.采用问题式教学法,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

在授课过程中,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可使他们将已习惯的被动思维的学习方式转换到主动思维,让他们在自己思考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比如第一章中讲解“生物检定”这一概念时,对于概念中提到的生物体、特殊反应等概念,让大家思考它们分别代表的是什么?当他们答出一些相关的内容时,继续让他们解释,最终在经过了一步步的思考后,学生便能很清晰地理解这个概念,而避免了像传统的教学方式那样,把概念直接讲给他们听,然后让他们自己记忆,在这种情况下,高职学生多半是把概念死记硬背。再如,讲解培养基制备过程的注意事项时,有一条为“糖类成分要在所有成分都加完,琼脂熔化后再加入”,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加?作为一道小的思考题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让他们自己思考自己查资料,等下次上课时,有些学生的确花了功夫,查出了答案。虽然有些学生答错了,但是我仍然通过适当的加分给以鼓励。经过多次的这种发问,一向对上各种课不太感兴趣的学生也开始慢慢地听课,有时还会主动想出一些问题来问我。

4.可以将项目教学方法引入其中。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课程比较适合进行项目教学,这门课程能够满足项目教学法实施所应具备的条件:(1)本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丰富,而且都是与实践紧密联系的。(2)本课程进行项目教学,将理论课也搬进实验室。(3)本课程所包含的几个检验项目都有一定的难度,同时需要学习运用新知识才能完成任务。(4)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遇到困难能在教师有限的指导下独自克服处理。(5)该项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可以对最终的成果进行评价。(7)学习结束后,师生共同总结,同时还可以把项目进行延伸,以适应以后的需要。

整个药品生物检定课程按照项目教学内容可以概括为:(1)维生素C注射剂的无菌检查。(2)板蓝根颗粒剂的微生物总数检查。(3)链霉素眼药水的效价测定。(4)葡萄糖注射液的热原检查等试验项目。可以采用主要教学过程:提出任务模块;学生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方案,定稿;进行整个试验过程。

采用项目教学能够突出强调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用工作任务来引领理论讲解,使理论从属于实践,更好地满足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只有当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时,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

四、注重归纳和总结

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篇5

关键词:中医药;创新路径;原始创新;中国学派;全民健康高速公路

1 知识创新的两条路径

通过对中医药的知识性质、自主转型以及未来社会形态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的结论:即从知识的性质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中医药在思想、方法、效用、价值等方面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库,蕴藏着无穷的潜力,而且其本身就是知识社会和未来健康社会“发展的一个正式构成要素”,是建设“知识共享”和“健康共享”目标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基础。从基础着手来规划战略发展,将为发挥中医药的创新潜力铺垫通衢大道。

从笔者阅读过的关于西方学者和中国人自己的著作中,笔者可以作出下面的初步综合判断:以知识的性质作为标准,客观知识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即将过去,应用意会知识主宰未来发展的时代正在到来。随着知识观的变化,人类的精神世界将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通识”将代替“共识”,并以此为基础带动和促进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知识和技术的创新、普及和应用,实现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医药知识通过再认识的转化,将全面实现价值再现。由此我们看到,中医药知识创新的战略路径已经清晰。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我国执行的中医药知识创新路线实际上是按照将意会知识明晰化的路径开展的,其基本特征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开展对中医药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分析和“重建”。从实践结果来看,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具有与生俱来的“知识缺陷”,人们并没有通过这条路径取得根本性的理论和技术创新,反而产生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困惑。

实际上,中医药理论体系中的藏象、经络、精气神以及中药的性气味理论是以宇宙创生的规律为核心构建起来,并对其加以阐释、摹拟和利用的,属于意会知识。 而对这种知识的认识只有通过个人的努力才能贯通,外在工具只能是辅的,也只能是工具。在达到工具的极限之后,人们只能通过自身的创造性思维突破极限而获得新认识,这个创新过程既是意会知识明晰化的过程,在更基础的意义上也说明明晰知识实际上决定于意会知识。因此,对意会知识的认识、教育和应用是把握知识创新规律的关键,而对中医药知识体系来说,这个原理即是本体知识的显现,通过意会而获得关于整体的知识。

中医药知识的特殊之处在于处处和时时不离整体,并一直保持整体知识的性质,其创新路径就是以意会知识为对象的整体创新。这条创新路径与单纯追求明晰化的创新不同,它以保持知识的整体性为特征和特色,知识的进步依然离不开整体原理。这是中医药知识最为令人不可捉摸的地方,也是其作为一种知识体系与客观化知识泾渭分明的地方。一般来说,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在达到整体的境界之后使知识向外在化的方向发展,而中医药知识创新则相反,一直是整体的自我保持和自我区别,从而产生了中医药这个庞大的整体知识体系。由于这个体系具有发展的内在规律,所以它是有选择地吸收其它不同门类的知识进入其中,并不绝对排斥外来知识。不过这个选择吸收的过程表现为明晰知识意会化的过程,不经过这个过程,吸收工作就无法完成。但是,一旦缺少这种创新机制,所谓“开放创新”只是一句空话,这也是多年来中医药知识创新的经验和教训。

当前,关于意会知识的创新规律只是停留在对创造性思维的研究上,人们注重的是一般关于“悟性”和“灵感”思维的特征,尚没有从明晰化的旧习惯中解放出来,并导致了倾向于否定中医药创新的偏弊。旧的习惯不改变,中医药理论创新的任务就不可能完成,中医药知识创新战略就难以实施。相反,加强对中医药知识之意会性质的理解、学习和实践,才能奠定“大医”的基础,从而根本解决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六名”战略,在“名医、名科、名院、名药、名店、名厂”的培育和建设中,“名医”战略处于核心地位。考察历代名医的成长规律,对意会知识的把握和领会是基础。当前全球正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这为中医药现代化及其产业发展提供了新路径,积累了新经验。借助于意会知识的创新规律,我们就能够正确处理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关系,让中医药精神和形象得到真实和没有“缺陷”的表现。

2 中国学派的崛起

从中医药自身的发展历史来看,《黄帝内经》为人们树立了一个以哲学思维建构基础理论并容纳百科知识的范例。所谓其中的哲学思维,我们可以表述为以对整体的认识为特征。在这个思维的基础上,《黄帝内经》积极吸收当时学术的成果,包括道家思想、天道规律、阴阳学说、气象、物候、地理等,与长期积累形成的医学经验相结合而成为中医学的原典。以现代学术的眼光来看待中医学,人们经常抱怨中医学不进步,多少年都是守着原典不肯丢,所以要硬性地与原典割裂,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但是,由于人们没有很好地理解中医药不能离开原典的原因,因此也就做不到对症下药,至今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其现代化。

荀子在分析当时各个学术流派时曾经指出各家的通病:“蔽于一曲而黯于大理”,即家家皆有局限,不能达到对整体的认识和把握,所以要“解蔽”。现在看来,荀子的论述依然具有现实意义。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认为,当前主流知识界的最大弊端在于“知识缺陷”,无论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皆普遍存在,也可以说是科学与人文的割裂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根本缺陷。针对这个缺陷,中医药的现代化已经转变了方向和意义,其自身的现展成为克服“知识缺陷”的一种资源。这样一来,中医药作为一种“通学”,已经具备在开放创新的基础上促进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现实功能,从而使中医药作为知识基础,具有促进全球性知识创新的意义。

虽然这个目标显得非常遥远,但是我们看到,从理论上来看,中医药在科技、文化、经济、卫生、教育、社会等领域已经具备未来学科发展与融合的基础,通过未来社会的知识转型,这个目标将越来越近。问题在于,虽然中医药作为医学的中国学派应当没有疑义,如果我们推而广之,认为这将标志着中国文化医学时代的来临,那么这将引起学术界的广泛质疑。作为一种学术观点,我们在此不再深究,留待以后讨论。这里只是通过一个现象来说明,即中国的现展虽然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并没有在理论上真正解决中国的发展道路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以中国元素为基础的多学科参与的综合创新,即走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发展道路。当前,中国正处于一个发展的机遇期,对于机遇的表述各个不同,在此也不一一举述。我们看到学术界对中国科技、中国经济、中国社会、中国政治等学派的期待已经很久,而这一切都与中国的自主发展相联系。因此,中医药的自主发展必将是其自主创新的基础,而中医药的自主创新也必将引发学科群的创新,从而为中国的自主发展增添动力。从长远来看,中国学派的崛起将是中医药知识创新的最大效应,而中国意识的增强也是中医药知识创新的时代机遇。

3 全民健康高速公路

2006年,科技部启动了《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的研究和制定工作。笔者在参加有关筹备工作的过程中,感到要在全球范围内发挥中医药的作用,真正把握中医药的发展机遇,应当根据其自身的理论潜力,按照“大科学工程”的组织原则,设计出能够惠及人人健康的大型研究计划和推广计划,因此就萌发了构建“全民健康高速公路”的想法。这个想法的提出一方面是受到美国克林顿政府关于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启发, 另一方面则是基于对我国新时期科技发展指导方针的领会。而综合起来看,这个想法仍然是中医药思想的战略显现。2003年11月18~19日,香山科学会议召开了以“中医基础理论的构建与研究方法”为主题的第219次学术讨论会,就我国中医药现状、中医药研究方法和方向、中医药发展目标等问题以及造成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没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原因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剖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举措。作为会议主席之一的邓铁涛教授以“为中医药之发展架设高速公路”为题作了主题评述报告。他回顾了中医理论研究的历史及中医发展的坎坷历程和取得的许多成果,分析了目前中医药所处的时代背景,并提出今后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的战略和策略。随后,邓老又提出以中医药思想为指导发展我国健康产业,建立大保健园的建议,在耄耋之年仍然保持旺盛的思想活力,使人在感慨之余看到了我国老龄化社会的乐观前景。 基于邓老的卓识,在这篇报告的结尾,希望能够尽量表述清楚隐约可见的战略发展前景,以便为确立国家中医药知识创新战略提供可能的基础路径。

在当前我国的知识语境中,借鉴和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成为主流。作为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者,笔者深切感到在最本来的意义上,中医药在理论上既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时又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在西方依然整体上处于强势的大环境下,援外虽然说必要,但是要真正认识和讲清楚中医药的性质,仍然需要进入自己的理论语境。本篇报告之所以以知识论作为基础,是因为依照波兰尼的知识学说,借助于明晰知识难以进入意会知识的语境,而作为意会知识,对中医药知识的把握仍然不能仅仅停留在知道其为意会知识这个阶段,必须通过切身体会才能够跨越知识本身的障碍,进入对本体知识的应用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实际上是对精神的意会,不通过精神本身,人们不可能达到对整体或本体的知识。在这种意义上,当代科学在精神面前仍然显得捉襟见肘,而中医药恰恰相反,在精神世界里极其成熟和优裕。能否理解中医药知识的这种性质是中医药知识创新战略的第一步。

我们通过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考察,认为建设以健康为基础的社会是发挥中医药知识潜力的基础路径。作为知识社会的一种特殊形态,健康社会也是“另一个世界和社会”,通过价值转型而促进社会的整体转型。本来知识社会已经是对信息社会的发展和超越,而健康社会对知识社会的发展实际上是对知识社会的顶层设计和建设。中医药知识的优越之处是一方面弥补了明晰知识的“知识缺陷”,另一方面保证了人人平等参与的机制,从而为促进知识社会的发展奠定了知识和机制的基础,也为人人享有高水平的健康奠定了基础。

中国是中医药的发源地,虽然在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抑制了中医药的发展,但是中医药的根基仍在,一旦觉悟到中医药在国力发展中的重要性,保障中医药的自主发展必然将与中国的自主发展统一起来。为了实现这个统一,我们需要设计出促进统一的方案和路径,而全民健康高速公路则是其中的选择之一。当前我国正在下力气解决人民的基础医疗保障问题,从目前的设想来看,我国还是停留在初级保健方面,对全民健康的高水平保障机制尚没有研究。在理论上,这个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发达国家同样没有解决。责任同时也是机遇,这是中国的历史机遇。

表述这个机遇的最好方式是竞争方式的变化和转型。我们看到,竞争的最后决定因素仍然是内因。由于知识的内源性缺陷,西方知识界在健康方面正逐渐接近中医药的理论语境,但受自身历史的制约,这种接近将是无止境的,除非其彻底实现知识转型,达到科学与人文的统一。这样一来,西方国家在发现自身传统的同时将重新看待中国的传统,而中国的首先觉醒将对未来的全球化发展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主导全球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并非不可能。可以想象,这个主导仍然是“协和万邦”式的主导,其在理论模式上与中医学的“心主神明”理论是一致的。而作为基础和表现之一是中国应当负担起对世界健康的责任,并在更基础的层面上首先使中国人民享有更高水平的健康保障。我们只有做好了自己的工作,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我们才能够使我们的理论、经验和技术与世界共享。

通过《迈向知识社会》,我们看到了信息社会的成功及其局限性,同时也看到了知识社会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实际上是资源的“有限共享”造成的,而要突破这一制约,在理论上应当实现真正的“无限共享”。多年来,我们在研究中医学的基础理论时很少看到它的社会学意义,因此无法做到中医药知识的社会共享。实际上,如果我们不是特别狭隘的话,可以认为不是人人自己不能先天享有,而是后天获得性的知识在阻碍先天能力的发挥。《易经・系辞》认为“不疾而速”,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因此,我们提出全民健康高速公路的设想,就是要人们自觉发挥“看不见的手”的力量,实现健康的个性化。只有个性化的发挥,才能做到“无限共享”。

按照我国目前的发展水平和阶段,全民健康高速公路的建设将是协调解决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科学与人文等诸多矛盾的现实途径,也是中医药对促进中国发展的基础性贡献。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而构建“全球健康高速公路”,为中国的跨越发展铺垫实质性的路径。在理论上我们已经具备了“跨越发展”的可能性,只是战略思维的转变需要一个“知识”的过程。《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对中医药知识创新战略作为国家战略而言,这句话具有根本性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篇6

关键词:药品特殊性;药品责任;药品缺陷;不良反应;

药品具有特殊性,它是一种特殊的产品。药品与公众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药品可"治病", 药品也可"致病",药品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有毒副作用;药理的复杂性使得药品的质量问题至关重要,需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两者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趋利避害。正因为药品的特殊性质,我们应该在立法中给予相应的重视。可惜的是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相对滞后,使得有关药品侵权问题得不到妥善处理,下面就我国的立法情况进行探讨。

一、我国药品责任的法律规定

药品较之于一般产品尽管有其特殊性,但仍属产品。近年来药害事故频频发生,对于因药品质量问题产生的损害赔偿责任,我国没有明确的认定标准和赔偿依据,只能借助参考相关的法律法规。按照特别法优先于一般法的原则,药品侵权案件本应适用《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它们虽是针对药品的法律规范,但主要涉及的是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侧重于药品安全监管层面,而对于民事责任尤其是因药品具有缺陷致人损害的法律责任并没有可适用的法条。我国目前没有针对药品责任进行专门立法,因而药品责任原则上仍得适用产品责任的相关法条。中国产品责任的立法主要见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2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2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侵权责任法》中的相关条文共同组成了适用产品责任的关系。从位阶上看,《民法通则》较之后三者属于一般法与特殊法的关系,在具体领域法律问题上,后三者的适用性要比前者要强。《民法通则》第122条规定了"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运输者、仓储者对此负有责任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有权要求赔偿损失。"该条适用的是无过错原则,其提到的是"产品质量不合格",并没有提及"缺陷"后面的条文也没有出现对"产品质量不合格"的解释或"缺陷"一词。 该条未采用产品缺陷这一法律术语,而是 "质量不合格"这一模糊用语,这就出现:只要药品的质量合格,即使给使用者或消费者造成损害,生产商或销售商也无须承担责任①。合格,有符合标准,符合要求的意思②。只有在配合《产品质量法》第26条 "产品质量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符合该标准;(二)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但是,对产品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作出说明的除外;(三)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质量不合格"含义才比较清晰,即"产品质量不合格"包括瑕疵和缺陷,但单从《民法通则》第122条来看是模糊的。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保护消费者为着眼点,从权利义务两个方面对不同的主体进行规范,其只在第40条提到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商品存在缺陷的情况的,依照《产品质量法》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此看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缺陷方面的规定也是缺乏的。所以在司法实践中,适用《民法通则》第122条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来处理产品缺陷的操作性并不强。

《产品质量法》对产品缺陷的规定比较全面,对缺陷的定义、免责条件、诉讼时效、损害赔偿等都有相关规定。《侵权责任法》在第5章规定了产品责任损害赔偿以及医疗损害责任,再次明确药品侵权责任的分担,其中第41、42、44条很好弥补了"产品质量不合格"与"缺陷"的疑惑:"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销售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运输者、仓储者等第三人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此外,《侵权责任法》第7章"医疗损害责任"首次明确了药品损害的责任原则,随着药品损害赔偿和救济制度的建立,必将对提高药品质量和合理用药起到积极的作用③。两者相比,产品质量法》偏重于产品缺陷的认定标准,如缺陷的概念、抗辩事由、时效等问题,而《侵权责任法》更加注重的是产品缺陷侵权人与被侵权人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产品缺陷损害赔偿问题。两部法律虽有重合的地方,实际上是相互辅证配合和相互补充的,因而在实践中操作性强。

二、药品责任法律的不足

一、缺陷概念的模糊及双重性。

《产品质量法》第 46 条规定:"本法所称缺陷, 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 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 是指不符合该标准"。从该条文前半段来看,缺陷的概念过于抽象,对"不合理危险"并无具体的解释。纵观美国、欧洲相关的法律,在认定产品缺陷往往通过分类细化或考虑其它因素的方式来明确缺陷的概念。美国《统一产品责任示范法》第104条细化了缺陷的分类,分为制造缺陷、设计缺陷和警示缺陷,并且对每一个分类作出了进一步地诠释。《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第6条通过罗列考虑的情况,赋予法官在审理案件中考虑相关因素加以评判的权力。

在条文的后半段,引入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有标准的产品可以直接以不符合标准断定产品有缺陷,有利于弥补缺陷模糊定义的不足,为认定如何判断缺陷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标准,对缺乏产品知识的原告来说,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存在的情况下较容易证明缺陷从而获得赔偿。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产品质量法》第 46 条中所说的国家、行业标准也可能成为了食品药品生产商、销售商逃避责任的重要手段。我国《药品管理法》第32条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这一规定明确了《中国药典》的法律地位④。《中国药典》强制性要求合格药品必须符合其制定标准,从而有效保障了药品的质量安全。可是药典标准不能杜绝"不合理的危险"所有情况,如药品龙胆泻肝丸,一方面该药品是质量合格且符合药典规定的强制性标准;另一方面该药因含有马兜铃酸造成患者肾功能衰竭⑤。一个产品符合强制性标准 ,仅仅满足了国家对生产者实施管理的公法上的要求,这仅是对产品安全性能的基本要求,并不意味其一定符合"不合理危险"标准。因为在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范围以外,产品仍有存在不合理危险的可能⑥。从立法本意看,适用国家、行业标准是为了更大范围和有效保护受害者利益。出于对受害者利益保护,立法者应对此条文进行修改或明确其意思,即使药品符合国家标准,如果仍然存在着不合理的危险,照样以缺陷论断。缺陷的认定应以产品具有危险性为前提,国家、行业标准作为补充。

二、我国对于药品所致损害的保护仍然停留在质量不合格所致损害这一层面上,缺乏对药品常见且可预期之外的不良反应所致损害的保护。

药害事件依其发生是否可以避免分为2类,一类是由于药品本身或在使用过程中的缺陷导致的药品致人损害事件;一类是由于不可预测的药品不良反应引发的患者人身损害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报告管理办法》第63条: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药品管理法》71条规定国家建立不良反应制度。可以看得出,我国对于药品的不良反应已有一定的认识,并致力于建立不良反应制度。目前为止,药品的不良反应制度还只限于管理和预防风险方面,对因不良反应所引起的损害责任还是一片空白。从其定义看,它区别于药品瑕疵和药品缺陷,药品是合格的,用法用量都正常,而发生的危害与用药目的无关或类似于意外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是限于目前科学水平的限制,无法排除药物可能存在的毒副作用。目前我国医药界的主流认识是:药品不良反应是伴随药品而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一种医学风险, 药品不良反应是当前水平下科技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药品生产者或经营者只要没有过错,一般不必承担法律责任⑧。从医学上看,这样观点不可厚非,毕竟用药本身是存在风险的,既然各方已经尽最大努力使药品达到最大限度的安全标准,再要求生产者或经营者承担过重的责任不符合常理以及不利于药品的开发和创新。但从法律上看,追究不良反应责任是理所当然的事,有损害就有救济,生命健康权是其他权利的前提,适用无过错责任来免除相关主体的责任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从美国、德国等大多数国家的情况来看,药品不良反应被认定为一种侵权行为,责任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德国把药品不良反应损害定性为药品的设计缺陷,适用严格责任。

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法律责任规定缺位,亦无相应的损害救济制度,受到药品不良反应损害的消费者或其他相关人员因而得不到补偿或赔偿。对于药品不良反应适用何种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或是严格责任?考虑到药品的特殊性,其免责事由是否与一般情况不一样?是否有必要参照国外的做法建立相应的救济基金以最大限度地消除不良反应损害的不利影响等都是值得去关注考虑的,也是法律函需解决的问题。

2010年7月1日《侵权责任法》的正式施行,让我们看到立法者及法律学者对民事侵权责任领域的重视。当一般法无法解决特定法律问题时,而该特定法律问题已经越来越普遍时,特别法的出台就有很大的必要性。2009年专门规范食品安全的《食品安全法》的出台,是否给于我们一个这样的信号,和食品一样对公众的生命健康有重大关系的《药品安全法》是否值得期待,来弥补法律在这一层面的失范。

注释:

①徐蓉,药品责任立法初探, 中国医药报,2006年10月

②baike.省略/view/528639.htm

③唐海英,马传新,从《侵权责任法》谈药品质量缺陷的法律责任,《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22期

④郑键,检察日报,2010-07

⑤省略/shi/52028.htm

⑥顾忠卫,产品缺陷的证明责任--一起药品侵权案引起的思考,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3.10

⑦汤漫、宋民宪、胡明、蒋学华,缺陷药品侵权的分类及其民事责任主体探讨,中国药房,2010.06

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篇7

1 药品“身份证”

当我们看到药品说明书时,就像拿到药品的“身份证”,第一项就是药品名称,这里包括通用名(中文汉字、拼音、英文)、商品名和化学名,就像人有正式名字、外号、笔名一样。接下来就是药品的照片——药品结构式,结构式决定了药物的一切内在性质,结构式不一样就像换了照片,“身份证”就不是本人了。药品也有身份证号——【批准文号】,这可是具有唯一性,可以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的网站上核实,没有批准文号或文号不符,均可作假药投诉。

药品通用名是不同的厂家都必须使用的药品名称。也就是说,市场上同一个通用名的药品,会有多个厂家生产。例如:阿奇霉素片国家批准就有96个厂家生产,注射用阿奇霉素有126个生产厂家,但是商品名各不相同。生活中我们购买非处方药,只看商品名很容易造成重复用药,这就需要仔细对比药品的化学名称和结构式,具有同一化学名称和结构的药品就像“克隆”一样,决定了药品具有同样的药效、药理和毒理作用。

为什么很多同类药品具有类似的通用名称呢?比如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和头孢洛林等,仔细对比结构式,它们拥有一个基本相同的结构,只是在不同支链上有所不同,同宗同族的药品要谨慎服用,避免毒副作用和耐药性增加。

了解了药品的“身份证”,原来看着生僻晦涩的名字和术语是不是好懂了很多,可以给我们很多有益的提醒和警示。

2 患者有必要读懂药品说明书吗?

药品说明书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核准,指导医生和患者选择、使用药品的重要参考,也是保障用药安全的重要依据,具有医学和法律意义的文书。在服药前不看或者看不懂药品说明书,这就会给安全用药带来隐患。看药品说明书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看清药品名称:有时一种药品有多种药名,如通用名、商品名、别名等。药品的通用名称是国家药典采用的法定名称,不论哪个厂家生产的同种药品都只能使用的名称。商品名称是药厂通过注册受法律保护的专有药名。患者只要弄清楚药品的通用名,就能避免重复用药,因为一种药只有一个通用名。

(2)掌握适应症:适应症指药品适用于治疗哪些疾病。一定要注意药品的适应症,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治病的目的。

(3)药物的用法用量很关键:不同的药物分别要求在饭前、饭后或饭时服。饭前指用餐前半小时,饭后指用餐后15~30分钟,饭时服指用餐的同时服,遵照规定服药,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避免不良反应。药物的用量,应根据年龄不同而区别。说明书上的用量大都为成人剂量,60岁以上老人通常用成人剂量的3/4,小儿用药量比成人少,可根据年龄按成人剂量折算,也可按体重或按体表面积计算用药量。

(4)重视说明书中的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5)认真对待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使用说明书上所列的不良反应,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一般发生率很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与很多因素有关,如身体状况、年龄、遗传因素、饮酒等。不要看到说明书上列了一大串不良反应就不敢用药了,在用药时出现不良反应,轻微而又需继续治疗的,可以一边治疗一边观察,同时向医师及药师咨询,较严重的应立即停药到医院就诊。

3 药品说明书如何而来

对于药品来说,药品说明书就如同人的“出生证明”一般,是药品上市时就随身携带的,包涵药品最基本、最主要的信息。教会患者如何更好、更快、更准确地看懂药品说明书,就从这份药品“出生证明”如何产生说起吧。

首先,如同出生医学证明是婴儿的有效法律凭证一样,药品说明书是在药品注册时由申请人(药品生产企业或者研发者)提出,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审核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是上市后药品使用的依据。

1.“起名”

在药品说明书的【药品名称】项下,包括了通用名称、商品名称、英文名称和汉语拼音。通用名称是药品的法定名称,是在全世界都可以通用的名称,商品名称是生产厂家或企业的产品注册商品名(品牌名)。如果将通用名称比作“学名”的话(比如盐酸氟西汀,抗抑郁药),那么商品名称就像是企业给孩子取的爱称(比如商品名“百优解”)。

此外,我们还能通过药品的通用名称,发现药品属性的小秘密,比如以“他汀”为后缀的药物(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属于他汀类药物家族,具有降血脂的作用,但像同一家族的兄弟一样,它们之间又各有差异。

2.“内在”与“外貌”

药品生产者需要通过实验确证,在药品说明书【成分】项中注明药品的化学信息、中药中各味中药的组成,特别是在患者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需要关注“成分”信息,可以避免重复用药。而【性状】则描述了药品的“外貌”与“气味”,药品实物与说明书中性状的对照,可作为药品真伪、是否变质的一个判断依据。

3.“性能测试”

药品说明书的【功能主治】/【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相互作用】、【临床试验】、【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等内容是由众多药物学家、药理学家、药化专家、医生等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一系列符合法规、标准和原则的药理学、毒理学、药效学、药物动力学、生物药剂学、药物临床试验,以及药品上市后监测等得到的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科学数据和结论。

【功能主治】/【适应症】告诉我们药品可以用于“做什么”,在治疗哪种疾病或者改善缓解哪些症状方面具有“特长”,而【药理毒理】则向我们解释了药品“为什么”能产生这些作用的机理机制。

【用法用量】说的是“怎么用、用多少”,而【药代动力学】则是提示药品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情况,为药品“为什么”这样用提供更为详细的实验依据。

【不良反应】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就像是一个人不可避免的总会有缺点一样,不良反应是指药品在正确使用的前提下,也可能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禁忌】项是为了避免药物使用给人体带来的损害,明确告诉大家哪些人不能用、哪些事不能做;【注意事项】则是提醒在使用药物过程中我们需要小心注意的内容。

总体上说药品说明书主要包涵了上述内容。写好药品说明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药品说明书是研究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药品说明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必须有科学数据作支撑。其次,药品说明书的“雅”与“俗”是十分难以把握的。写得太专业了,一般患者看不懂;写得太通俗了又往往说不准确。这是一个让全世界的药品研发和监管者都十分头疼的事情。有的采取两个版本,专业版本给医生看,通俗版本给患者看。再次,药品说明书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应不断修订完善。随着我国药品研发水平的提高和药品监管能力的增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积极探索,规范和完善药品说明书的审批和修订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医生和患者。

药品说明书是指导临床正确用药的重要依据,对于安全、合理地使用药品具有重要作用。

4 一药为何有多种名称?

目前在市面流通的药品往往有多种或多个名称,给患者选购药品带来诸多不便。在药品使用说明书【药品名称】项下一般都列出了药品的通用名称、商品名称、英文名称和汉语拼音,在有关的药物手册上还列出了药品的别名。对药品的这些名称,患者在用药前首先要明白其概念,以免糊涂用药。

通用名称:即国际非专利名称,指在全世界都可通用的名称。如阿司匹林、青霉素等。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是由国家药典委员会按照《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组织制定并报食药监管部门备案的药品的中文法定名称,是同一种成分或相同配方组成的药品在中国境内的通用名称。一种药物只有一个通用名称。因此,凡上市流通的药品的标签、说明书或包装上必须要用通用名称。

商品名称:许多生产厂家或企业为了树立自己产品的形象和品牌,除了报批了通用名称之外,往往给自己的产品再注册一个商品名称,以示区别其他企业的产品。一般在商品名称的右上角加注R,说明这个商品名称已被注册,其他厂商不得再使用。同一种药品由于生产厂家不同往往注册不同的商品名称,药品宣传大多使用商品名称。在用药前,要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弄清药品的通用名称和商品名称。因为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种药品,尽管商品名称不一样,但其通用名称是一样的。只要通用名称相同就属同一种药品,不可同时服用,否则会重复用药,后果严重。

别名:由于一定历史原因造成某药曾在一段时间使用过一个名称,后又统一改为现今的通用名称,那个曾使用一段时间、人们已习惯的名称即称为别名。例如雷米封为异烟肼的别名,扑热息痛为对乙酰氨基酚的别名等。

5 服药时决不能忽视的适应症和禁忌证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患者在服用药物前,往往只关注服药剂量,没有注意适应症和禁忌,殊不知药物适应症与禁忌对药品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不遵照说明书规定用药可能会出现不良后果,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适应症:指药品所对应治疗的疾病。在一些中成药的说明书中常用“功能与主治”表示。患者服药一定要在适应症范围内,尤其是非处方药物,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中适应症服用,避免错服、误服,造成不良后果。目前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超说明书中用药越来越多,但患者不可擅自超说明书用药,应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用药。

禁忌:看禁忌时应注意辨别药品说明书中的慎用、禁用。可别小看这个一字之差,里面的含义可大有不同。

1.禁用 是对用药最严厉的警告。“禁用”就是绝对不能使用,因为由此引起的后果可能非常严重。例如:对青霉素有过敏反应的人,就要禁止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18岁以下患者禁用。哺乳期妇女禁用红霉素,因为此药乳汁中浓度较高,会对婴儿的肝脏造成损害。

2.慎用 提醒患者服用该药时要小心谨慎,在服用之后,必须细心观察患者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出现。如有就必须立即停止服用, 如果没有则可以密切观察继续服用。慎用是告诉患者,有些人可能对此种药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并不是说不能使用。例如:高血压患者慎用感冒药,很多感冒药中都含有伪麻黄碱,这种药收缩血管会引起血压的升高,所以高血压患者在使用感冒药时应监测血压。

总之,药品说明书所承载的主要是药品生产者对医生和患者的告知内容,是指导安全、合理使用药品的工具,用药之前一定要仔细认真阅读,判断正确您服用的药物是否符合说明书适应症,是否排除禁忌。

6 为什么不要扔掉药品的包装盒和说明书?

当您去医院或药店取回药品时,切记不要将药品包装盒和药品说明书扔掉。因为在药品包装盒和药品说明书上会标示有大量指导您安全、正确应用药品的信息。

例如药品包装盒上通常会标示该药品的名称、成分、规格、用法、用量、适应症、禁忌证、厂家、批号、有效期、贮藏等。这些都是您在应用或储存该药品时不可不知的内容。其中在包装盒的右上角印制的OTC标示,代表这个药属于非处方药,意指不需要医生开处方就可在药店买到的药品;但同时也告诉我们,药品包装盒上没有OTC标示的药品,不得随意购买和使用,一定要到医院去请医生对您的病情进行诊断后方可开方、取药、使用。

药品说明书更是药品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一方面它是医师、药师、护师和病人治疗用药时的科学依据,另一方面也是药品生产、供应部门向医药卫生人员和人民群众宣传介绍药品特性、指导合理用药和普及医药知识的主要媒介。为了提高药品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在2006年专门颁布了《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要求药品生产企业一定要将该药的药品名称、结构式及分子式(制剂应当附主要成分)、作用与用途、用法与用量(毒剧药品应有极量)、毒副作用、禁忌证、注意事项、包装(规格、含量)、贮藏、有效期、生产企业、批准文号、注册商标等内容仔细标示在药品说明书内,供医师、药师、护师和病人用药时参考。

7 看到“慎用、忌用、禁用”干脆不用了对不对?

为安全使用药品,在其说明书上经常出现“慎用、忌用、禁用”等提示语,一字之差,含义却大不相同,作为患者应正确理解和掌握。

“慎用”是指该药可以谨慎使用,但必须密切观察病人用药情况,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通常需要慎用的大多是指小儿、老人、孕妇以及心脏、肝脏、肾脏功能不好的患者。因为这些人体内药物代谢功能(包括解毒、排毒)较差,所以,机体对某些药物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故不要轻易使用。但慎用并不等于不能使用,家庭遇到慎用药品时,应当咨询医生后使用为好。

“忌用”是指不适宜使用或应避免使用该药。提醒某些患者,服用此类药物可能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不良后果。但有的忌用药品如病情急需,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药理作用类似,不良反应较小的药品代替,如果非使用该药不可,应联合使用其他对抗其副作用的药品,减少不良反应,尽量做到安全。在家庭用药时,凡遇到忌用药品最好不用。

“禁用”是指禁止使用。某些病人如使用该药会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或中毒。如青光眼的病人应禁用阿托品;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就应禁用青霉素,否则将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死亡。所以,凡属禁用的药品,绝不能抱侥幸心理贸然使用。

8 说明书上的药物剂量怎么看

“大夫,这药吃几片啊?‘30mg’是多少?这个我真看不懂。您快帮我写上点儿。”类似这样的问题几乎每天都会有患者提出。确实说明书上写的“mg”“ml”,让人不易理清头绪,看错了会给患者治疗带来许多麻烦或严重后果。现在就让我们理一理这缭乱的头绪。

先让我们学会看药品规格。每一包装的药品都会写规格,如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7片:30mg是每片的剂量,7片是这盒药中的数量。当医师注明您要每次服用30mg,就说明每次应该服用一片硝苯地平控释片。这时您只要谨记“30mg=1片”“60mg=2片”,简单换算就可以了。另外,有的药品并非是整片服用,如: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其规格是25mg×20片。医嘱:12.5mg/次;一日两次。其中12.5mg是25mg的一半,即一次服用半片,一日服用两次(早晚各服一次)。

通过以上事例不难看出,在用药剂量上我们首先看清药品的单位,不管他是mg、g还是ml,只要包装单位和医嘱单位上写的一致,我们换算两者的数量倍数,得出该服用的片数即可。当药品为溶液剂型,要用重量单位计算用量时,请您先看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布洛芬混悬液规格是100ml:2g,即:“100ml=2g”,当您要服用0.2g时,服10ml即可。

不同的药物,不同的用量,按照以上方法,相信您可以清晰、准确地换算药品用量。

9 不良反应,请勿过度恐慌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品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一般根据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可划分为:≥10%为很常见;≥1%且<10%为常见;≥0.1%且<1%为少见;≥0.01%且<0.1%为罕见;<0.01%为极罕见。

针对说明书中指出的不良反应,患者需要知道的是:

(1)对一些具有可耐受不良反应的药品,患者应有心理准备。比如硝酸酯类药物使用后由于血管扩张,易引起头痛、面部潮红等症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抗高血压药物会出现干咳症状;钙通道阻滞剂类抗高血压药物由于扩张远端血管,许多患者会出现下肢轻度水肿。一般常见症状如神经系统的头晕、嗜睡,消化系统的口干、恶心、轻微呕吐、腹部不适,循环系统的心悸、心率减缓等。这些不良反应比较轻微,如果患者可以耐受,在用药一段时间后,机体会适应,症状会自然减轻,或配以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继续用药。如果耐受不了,那就应立即停药。一般停药后不作任何处理,不良反应就会消失。

(2)对一些不良反应较多、注意事项比较复杂的药品,患者应该了解选用此药的理由和详细的使用方法。比如心内科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其不良反应涉及到各大系统,除了心血管系统外,特别应注意的是甲状腺功能和肺部疾病。由于临床对此药的再认识、再评价和使用方法的不断优化,使得此药的不良反应降低,半衰期长,到达负荷量后其维持量很低。如果能让患者明白此药的特点,严格按治疗方案服用,则可以将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3)患者应当了解必要的药品不良反应知识,减少恐惧感。药物进入体内的主要代谢途径为肝和肾,因此肝肾受到威胁的可能性最大,但人体的肝肾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特别是肝细胞的再生能力很强,短期内使用对肝肾有一定影响的药品,造成的损害一般都是可逆的,这样解释可以让患者的恐惧感降低。

如果查血确实存在肝、肾功能不佳时,应请医生进行处理。较常见的过敏反应,多表现为各型皮疹、荨麻疹和皮肤瘙痒,轻微者停药后即见缓解,如持续不消失,可以适当服用抗过敏药。最严重的皮肤过敏反应是剥脱性皮炎,表现为病损的皮肤呈片块状脱落,一旦出现了这种可疑的表现,应立即找医生进行治疗。比较突然而难防的是特异质反应,谁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存在某种先天性特异质,总是等到反应出现后才知道。例如呋喃唑酮,只用一次小剂量立即就会使具有特异质的患者发生溶血性贫血,表现为巩膜和皮肤变黄,尿液呈现酱油色,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受到破坏。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停药,尽快请医生给予处理,并且终生牢记任何时候都不要再用此类药物。

10 说明书罗列的不良反应多就不是好药吗?

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篇8

1调查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医院在职的医师和护士共138人,其中临床医师92人,护士46人。

1.2调查方法和内容本次问卷调查于2010年9月在全院23个临床科室中进行。调查分为两部分,一是没有临床药师参加查房的科室,医务人员63人,二是有临床药师参加查房的科室,医务人员75人。采用预先设计的问卷调查表,由被调查者根据个人的主观感受独立填写问卷。问卷内容包括4个方面:对临床药学的了解、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特征、对药物知识的需求以及对临床药师的看法等。

2结果

发出问卷共138份,收回138份,有效问卷138份,有效回收率100%。

2.1基本情况138名被调查者中最高学历为硕士,最长工作年限为36年,学历、专业职称及工作年限分布情况见表1。

2.2医务人员对临床药学工作的认知情况本次调查设计了2个问题以了解医务人员对临床药学的认知情况:(1)您了解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吗;(2)通过怎样的途径了解。具体结果(多选)见表2。

2.3医务人员处理用药问题的方式及对药物知识的需求通过对比临床药师下临床前、后,医务人员获取药物信息和处理用药问题的行为特征,了解临床药学服务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不足。调查设计了2个问题:(1)您通过什么渠道获取药物信息;(2)您在工作中遇到相关的药物问题时的处理方法是什么。具体结果(可多选)见表3。

2.4医务人员对药物知识的需求情况通过对比临床药师下临床前后医务人员对药物知识的需求情况,帮助临床药师找准工作的切入点,以利于工作的深入开展。调查设计了2个问题:(1)您需要了解哪方面的药物相关知识;(2)您希望临床药师能提供怎么样的帮助。具体结果(可多选)见表4。2.5医务人员对药师下临床的态度尽管目前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查房、会诊已经成为一种工作常态,但只有清楚地了解医务人员对临床药学服务的需求及态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服务临床。本次调查设计了3个问题:(1)您希望药师能深入临床用药工作吗;(2)您希望药师能提供药物知识吗;(3)您希望药师能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临床用药工作。具体结果见表5。

3分析与讨论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以及相关管理规定的出台,为医院药师走出药房、走进病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1]。在临床药物治疗中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临床药师可以利用专业优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保证。但是,临床药师要获得临床的信任并非易事。事实上,确实有不少医院的药师目前仍然不能或不敢直接参与临床用药工作。本研究结果表明,有/无临床药师参与的科室对临床药学服务的知晓率存在较大差距,说明各类医务人员对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的了解需要一个过程,只有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工作,医务人员才会对临床药学服务有更深的认识;也说明了通过临床药师的努力,临床药学工作会在医务人员中产生良好的影响。

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篇9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校继续教育;中药药剂学;应用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职业教育形式,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中的受到显著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项规划(2012—2020年)》则提出“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并对现代学徒制的推进提出具体的思路;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出加强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校和企业均是育人主体;实施双导师教学制,即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均承担教学任务;学生具有学校的学生和企业的员工双重身份;学生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学校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合同,即签订两份合同。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进一步完善了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专业与行业结合、实习与就业结合”的目标,适应了现代经济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目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中的研究较多,而在高校继续教育领域中进行的相关改革较少。因此,本文主要以中药药剂学课程为研究对象,采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程改革,为高校继续教育中课程改革方案提供思路,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继续教育院校中药药剂学的教学弊端

高校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支柱,具有高等教育的学术性和继续教育的开放性,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灵活应用性。而目前在中药药剂学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传统培养模式为主,存在着一些显著的问题。

(一)受教育者学习能力略差

高校继续教育的受教育者主要为成人,普遍存在着学习时间少,底子薄弱,知识的分布性不均匀,自学能力略差等一些问题。

(二)教材配套性差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制剂的基本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是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具有工艺学性质和临床实践性质,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目前对于这门专业课程的讲授主要以传统授课方式为主,而中药药剂学知识点繁复、记忆性强,易听难懂难记,加之教材与实际操作岗位结合度较低,让学生无法将前后内容联系起来,导致学生逐步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从而也体现不出其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特点。

(三)“双师型”教师较少

目前高校继续教育院校的中药药剂学教师,大多数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实际操作能力略差,解决生产过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实际职业情景下的互动就越来越少,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学内容,导致学生的知识灵活应用性无法充分体现。

因此,对于高校继续教育院校的学生依然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教学,必然会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性差,无法满足现代制药企业对实用性人才的需要。作为高校继续教育教学工作者,应更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继续教育院校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现代学徒制在中药药剂学教学改革过程

(一)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学校继续教育学院中药制药技术专业2015级1班(55人)和2班(58人)作为对象,实验学期为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两个班级授课教师相同,且均是通过企业和学校考核合格的教师,授课方式不同。

2.研究方法

(1)教材的选用

由学校教师与步长制药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商榷,按照中成药制剂的生产流程,将中药药剂学内容重新调整编排,同时制定课程标准,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授课。授课内容分为基础理论部分、中药制剂的前处理操作过程、固体制剂操作过程、液体制剂操作过程、半固体制剂操作过程、气体制剂操作过程、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中药药剂学实验等。

(2)实验组设计

对照组:以2015级1班为对照组,其中男生29人,女生26人。采取传统授课方法进行授课,多媒体教学辅助,在学校中试实训车间进行实践操作。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实验组:以2015级2班为实验组,其中男生30人,女生28人。采取现代学徒制方法进行授课,多媒体教学辅助,在生产车间进行实践操作。授课采取部分课时在學校进行,部分课时在生产车间进行;师傅根据实际生产项目,讲解要点知识,进行提问讨论,师傅和学生同时参与生产实际问题的解决,最后学生进行总结。

(3)实验组现代学徒制的课时安排

根据中药药剂学课程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情况、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及学校中试实训条件的要求,合理安排在企业和在校的授课课时,课时安排见表1。

3.考核要求

(1)教学初期考核

在开学第一周,对两组学生所学的中药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化学等理论知识和实践考核进行综合测评,确定分组的合理性。试卷由第三方根据课程标准统一出题,两组学生统一考试、统一流水阅卷。

(2)理论教学考核

在课程结束后,两组学生均返回学校,进行理论考核,考核试卷由第三方根據课程标准统一出题,两组学生统一考试、统一阅卷。

(3)实践教学考核

在实践教学结束后,两组学生均返回学校,依次进入学校中试实训车间进行实训考核。考核试卷由第三方统一出题,主要围绕学生对任务理解力、操作技能、实验纪律、成果检验、实验报告等几方面进行考核。在规定时间内,采用同一考核标准完成实践考核。

4.统计分析

(二)考核结果

1.分组依据

对两组学生进行综合测评,测评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对照组与实验组前期所学知识的平均理论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分组合理。

2.理论成绩考核结果

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理论学习情况进行考察,结果见表3。

从试卷总成绩来看,对照组理论考试的平均成绩为75.42±4.72,实验组理论考试的平均成绩为81.17±5.06,对两组成绩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表明两组成绩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学生对中药药剂学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较好;从试卷考核的各知识点成绩可以看出,两组学生对中药药剂学的基本理论的成绩和新剂型、新技术知识的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其余各知识点成绩均有显著性差异。

3.实践考核成绩结果

在实践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考核,依据实践教学考核要求进行考核,结果见表4。

从考核总体成绩看,两组实践教学考核平均成绩有极显著性差异,且实验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从考核的项目得分可以看出,实验组的操作技能、实验纪律及实验报告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成绩,且有极显著性差异。

三、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应用的优缺点

(一)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更有利于继续教育学院学生的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从表3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强调教师(师傅)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注重知识的传播和信息的灌输,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功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主动寻找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从表4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注重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通过教师(师傅)对实践操作进行示范、指导,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而且还加深了学生的规范化操作过程和安全意识,这对于今后学生进入实际工作岗位大有裨益。由此可知,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既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加深巩固,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了职业教育的质量,促进了校企深度合作的发展,同时还解决学生就业的培训问题,有利于继续教育学院学生的学习。

(二)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存在的缺点

从表3的分析结果中,看到了实验组学生对中药制剂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新剂型、新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对照组学生的成绩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师傅)应加强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及时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更加准确地掌握中药药剂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中药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此外,现代学徒制下相关配套教材的缺乏、双师型教师的不足、质量评价体系还尚未形成标准、相关配套的管理制度与外部保障条件还存在一定缺陷,这均需要校企双方深度的合作,尤其需要是政府、行业的大力支持。

总之,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高校继续教育改革探索的新方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益尝试,从对中药药剂学课程改革情况来看,对于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基于继续教育院校中现代学徒制的课程改革目前处于探究阶段,存在有许多困难,还有待与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黄文伟.现代学徒制项目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 (31). 

[2]杨青.现代学徒制立法的理念、路径和要素[J].教育与职业,2016(22). 

[3]朱阳.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成专脱产学生与开放业余学生的互补学习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台州电大机电专业为例[J].继续教育,2016(6). 

[4]胡志方,李建民.中药药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5]李苏.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6. 

[6]杨劲松.高职院校主导下的“现代学徒制”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5(8). 

[7]陈秀虎,谌俊,刘元江,等.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1). 

[8]张启富.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困境与实践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5 (3). 

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篇10

一、前期我局在破解‘看病难’问题上所做的工作

委办25号、54号文件下发后,局党委根据文件要求,立即成立了局破解‘看病难’领导小组,并组织全局人员对文件进行了学习和发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局先后做了以下工作:

(一)组织了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大型宣传;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医疗质量的高低、看病费用的多少,和药品在临床的合理使用有着必然的联系,而我局前期的调查中发现我市部分医疗机构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等因素,存在着较严重的不合理的用药现象,从而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医疗质量的下降和病人费用的上升,造成了群众的看不好病、看不起病,因此我局在本次破解‘看病难’工作中,将倡导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摆在了重要的位置,9月份我局和市妇联、市团委、××日报、××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单位共同主办了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大型宣传活动,活动得到了××××大药房、××××医药零售有限公司、××××药业等近20家医药企业的响应和协助,在3天时间内先后在××广场、××、××、××等四地巡回进行,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全市群众的广泛关注和欢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政府××副市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政协××*副主席等领导亲自参加活动启动式,市政府××副市长还在活动启动式做了动员讲话,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二)引导了药店的合理布点、合法竞争;当前医疗机构的药品价格由于全省统一招标的原因,我市一时还很难有大的下调动作,因此我局在充分调研后,将我市解决药价虚高,破解‘看病难’的重点转移到药品流通领域,借助今年药品零售企业行政审批权下放到我局的东风,在实施宽进严管、引入竞争机制,推进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上下功夫,今年1——9月我局共新审批零售药店39家,使我市的药店总数达到了124家,并继2006年引进老百姓大药房后,今年我们又引来了一家全国性的大连锁公司——海王星辰健康药房有限公司,以充分的竞争来促进我市药价的不断下调;另外,为了方便群众用药,缓解医疗机构‘看病难’的压力,我局通过积极的前置服务,引导药店进社区、下农村,促进药店的合理布点,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欢迎,××日报、××日报9月先后发表文章并加编者按对此给予了肯定。

(三)加强了药品行业日常监管、稽查的力度;假冒伪劣药品的存在是长期以来影响我市人民群众“看不好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虽然近几年来我局在××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将打击假冒伪劣药品、规范行业行为作为全局工作的焦点,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打假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仍是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为此我局在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破解‘看病难’工作中,依托全省“药品打假在农村”活动,进一步加大了日常监管、稽查的力度,今年三季度我局在既往“规范药房”建设和上半年药品零售企业分级管理等工作的基础上,先后组织了对全市医院、药店、个体诊所、农村卫生室及医药批发公司、连锁公司等药品流通、使用企业的全面现场检查和重点稽查,三个月来共检查医药批发连锁公司4家、零售药店56家、市级医院8家、乡镇卫生院21家、个体诊所农村卫生室130家,检查中共发现大小问题1200多个,31家企业被责令整改,9家企业被立案调查,15家企业受到行政处罚,有力的净化了我市的医药环境,确保了我市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为群众看得好病、用得好药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总之,通过我们各方面不懈的努力,也通过国家政策的扶持,应该说我们××的医药市场在近期是有了一定起色的,现在群众购药越来越方便、药店经营越来越规范、药品质量越来越有保障,药品价格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约15%左右,这为缓解我市“看病难”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二、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各位领导,尽管我局在破解‘看病难’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调研和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也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监管的人力、物力严重不足;我局组建于2006年,从组建到今天,在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上,基本上还是在沿用建局之初的模式,而近4年来我市的医药批发连锁公司增加了200%,零售药店增加了500%,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增加了600%,且当前造假手段越来越高、造假方法越来越隐蔽,因此监管难度可想而之,特别是今年,我局又新增加了食品、保健品、化装品的协调监管职能,所以在人力、物力更显不足了,因此如何增加投入、引进更好的方法、更科学的手段也已经成为我局的当务之急。

(二)是监管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颁布至今已整整4个年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药品管理法在某些方面(如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的监管方面)的不足已逐步显现,如何在国家法律修改前以地方规范性文件的形式来弥补法律法规的不足已成为当前我市另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是各监管机构间的沟通、协调还不能满足监管的要求;药品质量的监管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药监局一家所能完成的,它更需要卫生、工商、技监、广电、公安等部门的通力协作,比如我市当前群众意见较大的违法药品广告问题,它就需要广电、工商等部门通力协作来共同加以制止,但当前我们各部门基本各自为政,还缺乏一个相互沟通、协作的长效机制。

三、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根据我市当前药品的经营、使用及监管工作的现状,我局在下一步将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倡安全、合理用药,保证群众看得好病、看得起病;

下一步,我局将将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宣传的重点转移到各医疗机构,从医生这个源头上来杜绝不合理用药,从而提高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

(二)是进一步促进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引导合法竞争、合理布点,保证群众用药便宜、用药方便;

下一步,我局将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一步落实宽进严管要求、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行政审批门槛,保护合法竞争,从而促进药价的不断下调。

(三)是进一步加大监管、稽查力度,保障合法经营、依法经营,保证群众用药安全、用药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