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市场营销方案十篇

时间:2023-04-10 02:09:28

教育市场营销方案

教育市场营销方案篇1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市场营销专业 学生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目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高职阶段,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培养、完善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以及审美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智慧和个性品质为目的的教育。

根据国家素质教育指导方针和思想并结合专业特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的社会公民,拥有健康体魄掌握,具备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并掌握从事营销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基本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内容体系

(1)思想素质: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立场、观点、态度、信念、理想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健康的价值观;具备家庭伦理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传统美德。本模块支撑知识体系有:自然辩证法、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理论、科学发展观理论、形势与政策等。(2)文化修养:培养学生文学修养、逻辑素养、美学素养、哲学素养、艺术修养、史学修养等。本模块支撑知识体系有国学、文学、艺术、历史、数学、逻辑、科技知识等。(3)职业素养:训练学生良好职业态度、团队合作精神、敬业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形象礼仪素养。该项素养提升主要依靠军训、职业素养、素质拓展训练、就业指导、社会调查与实践等。(4)法纪素质:了解商法知识、建立市场经济法律观念。该模块主要支撑知识内容有思想品德修养、法律基础、法纪意识等。(5)身心健康: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主要通过体育、心理健康课程、竞技比赛等活动实现。

3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实施方案

3.1构建分段化学生素质教育体系

第一阶段为养成教育阶段,时间为大学第1、2学期。在此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建立学生对学校及专业的认同感;强化学生的法纪意识和安全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觉锻炼身体;并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团队合作意识。第二阶段为养成提升阶段,时间为大学第3、4、5学期。在此阶段重点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帮助学生建立对自我职业生涯发展较为清晰的认识,树立明确的人生发展目标;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习惯,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强化专业认知,积极投入到专业实践中去。第三阶段为完善固化阶段,时间为大学第6学期。在此阶段学生已经步入就业实习状态,在此期间企业的环境,领导和同事的态度以及老师的指导会促使学生反思自身在各方面的不足,并意识到自身的优势。

3.2多形式、多途径实施学生素质教育

(1)实施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互补,全方位培养学生。在专业培养方案中明确设置素质教育内容体系,明确限定素质教育学分和学时,并开设相关课程,开展课堂素质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教育工作,把素质教育放在社会实践中去、放在学生社团活动中去,全方位培养学生素质。

(2)举办特色活动,在体验中提升素质。高职学生有极强的表现欲望,把握这个特点,可以举办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提升学生的素质。例如为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可以设置“创业设计大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可以进养老院进行慰问等。通过各种特色活动,让学生去感受并提升自我素质。

(3)举办学术讲座,聆听智慧之声。学术讲座作为高等院校的一种教育方式,是高校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具有陶冶性情、提高境界、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培养健全人格的功能。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去参与听讲座,在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道德素养的提升、科学的知识架构与正确的思维方法的形成、政策水平的掌握、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塑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树立先进榜样,引导学生自我完善。在学生中树立一些先进的典型和榜样,例如“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XX先进个人”等,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追求目标。对表现优秀,并获得重大奖励的个人,如“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得主进行宣传和表彰,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斗志,以进行自我完善。

学生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学生素质教育共同目标的引导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要互相配合,才能整合教育的作用,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适应企业所需,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史宁中,柳海明.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实施路径[J].教育研究,2007(8).

[2] 蒋国良.对开展高职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

教育市场营销方案篇2

关键词:营销课程 分析性案例 教学模式 有效性

这里所说的市场营销课程是指市场营销专业中最基础、最核心的一门课程,在不同的教材中有不同的名称,比如市场营销学、市场营销基础、市场营销原理等等。虽然教材的名称有所差别,但是它们的内容体系大致相同。

一、中等职业教育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传统教学模式

1.中等职业教育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培养以职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这种教育的性质及定位决定了它的教学模式更加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以致用以及面向工作的第一线。在这个层次的教育中,市场营销专业注重于培养既懂营销技能技巧、又能适应营销管理工作的实战性人才。学生毕业后要从事的是与客户打交道的实际工作,需要掌握各种营销方法,同时要学会判断在何种环境下采用何种方法解决问题。因此,充分体现实用性是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目标。

2.中等职业教育市场营销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是:理论知识(主要)+实习实践(少量)。而且基本都是把全部的理论知识讲完之后才安排少量的实习。一些学校提出的2+1或2.5+0.5学制,即在学校学习两年到企业实习一年或半年,是一种很好的学制,但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把全部的理论学完之后再到企业中去实习的时候,已经把学过的理论忘记的差不多了。另外,实习工作往往与专业不相近,学生根本无法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模式不够先进。因此,转变教学方式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共识。对于市场营销课程来说,分析性案例教学是一种很有效的模式。

二、中等职业教育市场营销课程教材现状

目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课程选用的教材都是以理论为主,达不到一体化有效教学的要求。教材内容的编排结构是营销理论+少量描述性案例,与计算机、机电等专业的教材有很多实训内容可以到实验室和操作车间完成相比,市场营销课程的教材明显缺少可操作性,这给教学的有效开展带来了诸多不便。所以很多教师只能就理论讲理论,适当举例证明一下这些理论知识。教师讲起来很抽象,学生听起来很模糊。学生无法置身于案例的环境中参与讨论,缺乏感性体会和理性思考。

三、分析性案例教学的内涵与有效性

1.分析性案例教学的内涵

分析性案例是一种启发性案例。分析性案例教学是指以案例形式详细地介绍实际工作中发生过的营销事件,然后针对案例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置身于案例环境之中,把自己当作案例中的角色,从实际工作的角度分析这些问题所体现的营销知识,并用适当的营销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达到身临其境,活学活用的目的。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再根据案例中所用到的营销理论并结合案例开始讲课。

2.分析性案例教学的有效性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之间的互动,增加教学效果。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知识是单向传递。具体的授课过程主要是:理论知识讲解举例证明理论知识。该模式的缺点在于学生的参与度低,无法真正领会到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分析性案例教学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方式相反的教学模式,授课方法是:学生分析案例扮演情景角色讨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师生共同反馈并修正解决方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充分讨论,通过认真分析案例,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学生之间相互协作,教师给予适当引导,师生热烈互动。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再就这个案例分析中所包含的理论知识开始讲课。讲完理论知识后再对刚才的案例分析进行小结。当然,为上好每一次课,同专业的任课教师应当加强交流,做好上课的充分准备。

(2)有助于训练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能力。中等职业学校都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其中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证明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有的地方还把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与市场营销专业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有营销师证书,该职业资格分为五个级别,学生可选择相应级别报考。在职业资格考试中要考查学生的营销技能,具体来说就是要考查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因此分析性案例教学对于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和通过职业资格考试,是非常有效的。

四、分析性案例教学的要求与实施过程

1.分析性案例教学的要求

(1)教师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营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必须弄懂教材,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教师要学会选用教学案例,剪切案例,编写案例。其次教师要有很强的案例分析能力,能准确和全面地提炼出案例中所需的营销原理、方法和技巧。第三,教师应该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验,要经常与企业界接触,适时到企业学习,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2)学生的学习态度。案例分析课要讲得好,光靠教师的准备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任课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2.分析性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分析性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把全班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5~10人,每个组员都要参与组内案例讨论,每个小组设立一名组长,负责小组内分工和管理。每次上课前教师先把案例发给学生,每个案例后设置一个或几个问题供学生分析。这些问题要用到的营销原理就是上课要讲的教材内容,据此要求学生提前阅读相应的教材内容。

(2)每次课90分钟,用45分钟时间供学生进行案例讨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选一名代表(代表轮流当)用PPT课件展示本小组的分析结论,每小组的时间10分钟以内,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分析结论进行简要点评。每次案例分析的评分都作为学生平时成绩。

(3)教师结合案例和教材内容,开始45分钟新课的讲授,并且在讲授营销理论的过程中详细剖析案例,进行本次案例分析的总结。

教育市场营销方案篇3

一、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与高等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教学理念缺乏

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是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因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实施的困难较多,难度较大等原因,导致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理论课教学时数偏多,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时数较少,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只懂理论,不懂实务操作,更不会从事具体的营销实践活动,难以达到让学生既懂理论又会实际操作的效果,致使课程学习达不到教学目的。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型实用人才,只有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甚至把教室就设在实训场地,实行一体化教学,工学结合,使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才能有利于使学生迅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二)与市场营销学科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手段缺乏

市场营销是离市场和社会最近的学科之一,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时代知识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对市场营销的相关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需要大量的市场营销的实战型应用人才,然而在市场营销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手段相对比较缺乏,一些学校在实践教学对时下市场上的市场模拟软件情有独钟,然而影响市场营销的不定性因素很多,其职业能力是很难靠软件的模拟来实现的。

(三)缺乏适应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目前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受传统影响较大,课程教学重知识,轻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而市场营销职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销创新能力高低。很多营销手段在别人运用的时候效果明显,而当自己照搬照抄的时候其效果却大打折扣,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在学习别人成功的营销手段的同时,没有创新,市场营销的原理是一致的,但具体的方法手段则必须具有创新。

二、改革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一)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熟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明确指出: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首先,高等职业教育首先是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种类别;其次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一个层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在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属性基础上,市场营销课程教师必须注重市场营销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探索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新途径,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离不开实践,市场营销更是一门实战性很强的学科,更需要实践教学作为支撑。高职院校必须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新途径,注重学生市场营销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生参与市场营销活动一线工作的实践,首先使学生把握市场营销的工作方式与方法,为学生储备今后胜任职业工作的核心本领;其次,通过学生的角色转变,使学生形成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使他们在给定工作任务后,能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去;第三,能够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工作和生活的能力,从而积极应对变化的未来世界。

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市场营销实践活动,构建师生一体的职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在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换。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相对独立地学习,教师从昔日的给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治理者,由于主要的教学目标变成了为学生开发今后工作中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不再是一个演讲者,而必须是操作示范者、建议者、指导者、考评员。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明确职业目标,为学生能力培养提供指导,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不断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三、提高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具体设想

(一)模拟实践方法

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理论教学完成后,安排一周甚至两周的集中实践教学时间,让学生通过模拟实践,真正地把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到实际操作当中。

1.第一阶段:制定方案

把学生分成几个实践小组,“学校”是各个小组要开发的市场,各小组利用所学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制定出一套具体的营销方案。具体步骤如下:一是对“学校”这一市场进行调研;二是进行市场营销宏观与微观环境分析;三是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四是制定STP营销战略。对“学校”这一市场进行细分,选择出目标市场并进行市场定位;五是制定4PS策略。选择适合的产品,制定适当的价格,进入“学校”这一市场,并通过选择适当的销售地点,制定相应的促销手段,为各小组赚取利润。

2.第二阶段:实施方案

方案制定完毕,接下来就是真正的实务操作阶段。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货、销货。通过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来为小组赚取利润。

3.第三阶段:实践总结

在有限的实践教学时间内,学生通过对小组营销方案的实施,既可以把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巩固,还可以总结出营销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营销方案进行修正与补充。

(二)需注意的问题

1.经费。要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市场营销的实务操作过程,小组进行采购产品、选择渠道、促销手段的选择时,需要一定的费用。可按照统一标准,为每个小组提供所需经费。

当然要考虑在实践过程当中的风险,在提供经费的同时,给各小组一定的压力,要求每个小组在课程实践结束后交回一定百分比的经费。如果小组的营销方案效果明显,那么该组除了把额定经费上交外,还可以有一定的“余额”。这样既能降低学院教学成本,又能刺激学生们的积极性。

2.相关政策支持。每个小组要在“学校”这个市场上进行课程实践,就必须要得到学校的一些政策支持,允许学生们在学校进行经营活动。

[2]郭英红.市场营销课程改革的设想与建议[期刊论文].现代企业教育,2007(26)

教育市场营销方案篇4

关键词: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法实施策略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研究市场运营规律、消费者行为及企业营销管理的应用学科。要把这门课程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既能牢牢掌握理论,又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激发创新意识的教学目的,就要求市场营销学教师不断摸索与总结、设计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如何把“案例教学法”运用到市场营销学的教学中,对提高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意义

研究“案例教学法”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和教育评价方法,探索适应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目前各个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实验验证“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可以普遍适用。“案例教学法”有以下特色:一是直观生动,深化认知。“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使学生如临其境,由感性认识,通过分析、研究、讨论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二是真实可信,说服力强。运用案例阐述理论,让事实说话,避免了单纯空洞的理论说教:三是学生参与,提高能力。“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学生在分析、讨论过程中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师生相促,教学相长。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的同时,还要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特点及职能,掌握购买行为分析的技术,市场调查、预测、决策方法与技术,以及市场营销策略的理论。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要适应时展的需要,不断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市场营销学”课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对“案例教学法”教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完成“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的更新。即由传统封闭型向现代开放型转变,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同步协调发展。可以促进市场营销学课程与企业对营销技能人才需求的有机结合。由于“案例教学法”的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内外通过诸多教学环节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故“案例教学法”可以更好的在教学在突出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因而能够充分体现以获取“知识”为基础,以调动“情感”为纽带,以培养“能力”为结晶的大学生自身学习需求。

(一)改变以“死记”为“活用”的学习现状

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是课堂教师讲理论,课后学生做练习、巩固提高的仅仅是现有的书本知识。其结果是学生通过死记硬背,记住了市场营销的概念、内容、策略和方法等,但一遇到实际问题往往不知所措。而采用案例教学法则可改变这种现状。以现实生活中的生动案例呈现给学生,学生有针对性地运用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去思考和讨论案例,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加深对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的理解,拓展思维,提高兴趣。

(二)改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取的学习习惯

传统的教学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知识单向流动,学生被动接受。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改变了授课中“自我说教式”的讲解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注意师生间的密切沟通、双向交流,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又由于案例本身是有一定情节的典型事例,有很强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改变了被动接受学习的习惯,为主动进取创设了条件。

(三)改变固定思维模式为创新思维模式

由于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不是单纯去帮助学生去寻找正确答案,而是让学生在案例的学习中激发思维,努力创设思考的空间,激发想象,以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非正确的答案。而事实上市场营销案例的答案本身就不一定是惟一的,因为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答案自然就不会相同。所以应重视是让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的过程和分析的具体思路正确于否,而非答案的唯一。这样学生将从中受到多方面的启迪和锻炼,从而学会求知、做事、思维、创新。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1、运用案例分析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把营销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处理后引入课堂,让学生根据案例提供的背景资料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案例教学法给学生提供一个逼真的练兵场,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经历一系列管理事件和问题,接触各种各样的组织场景,通过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感觉能力和反应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培养企业营销人才过程中,案例分析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这种方法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企业营销实践中已经做过或应用做的事情上,从而巩固和加深学员对所学市场营销课程理论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营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还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可提供一个开发和锻炼对企业经营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的机会。

此外,案例分析还可让学生通过扮演企业总经理、部门经理或其他各种重要角色承担企业组织中营销岗位的责任,学习运用市场营销方法和技术、设身处地地考虑企业经营中各方面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担任企业营销管理者的能力。“市场营销学”教学案例是根据企业营销实例加工而成,案例本身无疑是向学生提供和介绍营销人员的宝贵经验,学生在对案例进行讨论和探索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吸收了经验,接受了培训,掌握运用所学到的理论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案例教学以当事人观点“进入角色”,站在案例中所设立的主要角色的立场去观察与思考,设身处地地去体验,才能有真实感、压迫感与紧迫感,从而达到真正掌握案例内涵之目的,避免以个人的“一孔之见”,造成错误的判断。一定要避免以“裁判员”的身份来评价案例和案例中的人物。如从销售经理的角度出发去分析企业综合性营销案例,就需要更好地思考涉及企业全局的问题,从而提高案例分析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营销实践能力,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CAI多媒体教学,构筑教学创新模式

传统的“市场营销学”教学中,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造成教学活动单调、乏味,学生被动接受,难以激发学习的兴趣。作为“市场营销学”教育者,特别是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育,更要积极进行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多媒体传播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综合功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索能力。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现代化水平,可以用十分丰富的手段吸引学生,提高课程科学性和可信度,很多学生就是因为老师使用了现代多媒体技术和手段,而相信课程和老师,同时使课程建设和其他课程处于同一发展水平。

3、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探索市场营销学“三个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

“三个课堂结合”教学模式即第一课堂是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是围绕“市场营销学”课理论教学,组织开展的多种活动和第三课堂是社会实践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第一课堂即课堂教学,是“市场营销学”课程理论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为第二、第三课堂提供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论上指导。在“市场营销学”课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成效。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如启发式、咨询式和讨论式的方法,提高“市场营销学”教学质量。第二课堂是围绕“市场营销学”课理论教学,组织开展的多种活动。在第二课堂上,注重建立和使用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市场营销学”模拟实验室以企业整个生命周期内各阶段基本活动为主线,通过设置模拟市场营销模块,使学生进入模拟市场营销的现实活动场景之中,进行“实战式”训练,使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第三课堂是社会实践,是第一、第二课堂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第三课堂重在“二要”。一要建立好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较稳定的场所,以确保实习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实习作为“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实习,让学生参与企业的实际营销活动,可以综合运用和融会贯通所学的市场营销知识,使学生成为实用型营销人才。二要教师和学生承担课题。从实践论的层面上教学生坚持以“市场营销学”课程理论为指导,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科研课题,推动“市场营销学”的学科建设。

三、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实施的行动方案

1、精选案例<BR>教师要根据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精心选择适当的案例,结合理论予以分析。在案例选择上要求目标明确、描述客观、虚构合理、典型示范、现实新颖,重在要有利于学生思考、讨论和参与。不能选择有歧义或模糊的案例参与讨论,否则会适得其反,到时造成的尴尬局面。好的案例要给学生以充分的想象空间,以及有可讨论的着眼点。

2、精心设计讨论的话题

讨论话题的充分准备是市场营销案例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没有充分的准备会出现秩序的混乱。为此首先精心挑选案例,拟订思考题,确定组织形式和方法。其次为学生思考创设知识储备的提示范围和加强事先预习。针对可能出现的怪答案、完全不正确的答案思路设计一套解决的方案。

3、案例讨论的实施<BR>针对所收集的资料与学生事先学习的知识,进行现场案例的论述和分析讨论。可根据不同情况分为几个小组,并通过小组代表阐述观念和论证依据,这样可节省时间,同时也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4、总结评价

教育市场营销方案篇5

体育旅游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应以培养应用型营销人才为目标。现阶段的体育旅游市场营销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践环节、考核方式等方面,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存在需改进之处,对此提出相应的课程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体育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

随着大众旅游的深入发展,中国的旅游业出现了新的格局和发展态势,即旅游者开始追求和参与到以体育为首要目的或与体育相关的旅游活动中来。在体育旅游活动中旅游者不仅获得了传统旅游的观光赏景,而且登山、滑雪、穿越、潜水、观赛等体育活动也使旅游者获得了自我满足和成就感,而且强壮了身体,体育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为了适应和促进体育旅游的发展,需要大量具有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应用型体育旅游人才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更好地为体育旅游者服务,而体育旅游市场营销学是培养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重要基础性课程,它知识涉及面广;实用性强,能够直接服务于旅游业,深入掌握和正确运用对体育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大有裨益。

一、体育旅游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分析

体育旅游市场营销学在使学生对体育旅游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体系、营销观念、营销基本技能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三种类型的应用型人才。第一,体育旅游产品企划型人才。企划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在体育旅游产品市场需求状况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经营实际,进行体育旅游产品的设计,包括体育旅游线路的规划、体育旅游活动项目及场地的选取、食住行游购娱各环节的安排等;体育旅游产品和线路的报价;分销渠道规划、产品经销商的选取;宣传促销决策等,如高级营销师就属于企划型人才。第二,体育旅游产品推销型人才。推销型人才是在销售第一线或销售现场按照企划型人才设计的营销计划、方案,通过运用各种推销技巧和方法把体育旅游产品或服务推销给体育旅游者的人才,他们主要从事具体的销售实践活动,如旅游推销员、旅行社前台接待员等。第三,体育旅游产品销售型人才。销售型人才是介于企划型人才和推销型人才之间的一种人才。销售型人才也处于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但他们不是具体的操作者,而是从事管理、服务等实践活动以及技术指导工作的人才,如销售经理、广告经理、公关经理、销售督导等。

二、高校旅游市场营销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现阶段国内绝大多数综合性大学、一些专业性大学和职业教育学校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或体育专业,但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的体育旅游管理专业和休闲专业却较少,目前沈阳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和天津体育学院开设有体育旅游管理专业。因此,体育旅游的营销课程开设得也较少,但体育旅游市场营销课程在培养设计、营销体育旅游产品、体育旅游线路的专业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传统的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在培养应用型的体育旅游营销人才方面存在一些缺陷,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完善。

(一)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重理论、轻实际

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强调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强调理论知识的输入和获得,而忽视体育旅游的实际需要,忽视了获得知识的同时学生专业实际应用能力的锻炼和培养,缺乏实用性。

(二)在课堂教学方法上,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探究和体验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课为主,以教师为主体,以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获取为目的。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接受填鸭式的教育,而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就很难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三)课堂内外实践教育缺失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旅游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大纲中对实践环节的任务要求不明确,甚至没有要求,或者实践环节安排的学时不足。一些教师由于自身缺乏企业营销实战经验,在教学实际中,或对实践重视不够,或受自身实践能力限制,使得该课程的实践环节形式较单一,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要求不严格,流于形式,不够深入。

(四)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

现阶段,大多数学校的旅游市场营销学的课程考试采用单一的闭卷笔试成绩,而试卷的内容又大多集中在对老师所讲的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上,对实践部分和应用能力的考核较少,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单一、片面,高分低能的现象,不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体育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目标,体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随着体育旅游的深入发展,对复合型、应用型体育旅游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体现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应在课内和课外都“以人为本、以能为先、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重点,将培养目标分解成不同的能力知识模块,课程以实现模块能力标准为目标,以锻炼学生的日后工作应用能力,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参与性的学习过程。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内实践、课外实训、考核方式等多种方法和手段,构建应用型的体育旅游营销的教学模式。

(二)在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中,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地位

体育旅游市场营销学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显著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通过对体育旅游市场营销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有效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体育旅游市场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联系体育旅游活动中的实际案例来教学。在案例的选编上要凸显体育的特色,合理地设计和组织实施体育旅游营销案例教学方案,并在教学实践中对案例教学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是运用案例教学法取得成功的关键。此外,可以在课堂上多采用情景模拟教学,它寓教于乐,以学生为中心,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它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和谈判能力,如产品销售和商务谈判的情景模拟教学,有助于应用型营销人才的培养。情景模拟教学法从操作过程来看,可以分为情景设置、情景分析、仿真表演、评委会评议、教师总结评价五个步骤。

(三)借助实验室和营销软件,增强学生的旅游企业营销实战体验

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给旅游企业营销带来了新的机遇。情境模拟营销是运用电脑网络、电子游戏、计算机数据库等模拟企业的营销环境,强化企业与顾客的双向信息交流,加强企业对顾客消费心理的了解,实现营销目的的一种营销手段。在体育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也应体现最先进的营销工作实际,沈阳体育学院建有体育旅游虚拟体验实验室和市场营销综合模拟实验室,借助实验室的软硬件设施和三维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企业营销实务的直观认识和应用能力。例如,利用体育旅游虚拟体验实验室的情境模拟软件进行旅游企业体育旅游新产品的开发和销售为内容的电子游戏模拟操作。

1.体育旅游线路、体育旅游活动项目、休闲度假区等的体育旅游新产品推广游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旅游企业设计体育旅游新产品,将所设计新产品的特点、价格、活动项目、线路安排,相关景点、度假区的介绍等制作成游戏软件,让消费者在娱乐的过程中,充分了解产品,旅游新产品推广游戏有利于激发消费者的占有欲,对产品发生浓厚的兴趣。待到新产品投入市场时,对于顾客来讲,它不再是新面孔,有助于顺利打开市场。

2.产品改进游戏在接下来的产品改进游戏中,软件主要为参与者提供一个操作平台,使其能够按自己的需求和意图对其他小组同学设计的新产品进行重新设计。并借助记录自动存贮系统,使研发者掌握消费者对产品进行的全部改进和设计。再根据游戏软件中的记录,获得“重新设计”信息,不断改进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此外,还可以利于实验室的计算机软件模拟现实的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在仿真的市场环境下完成市场调查、商业计划书撰写、旅游产品开发、营销方案设计、产品定价、渠道建设和广告设计、促销活动、模拟销售等流程,体会市场营销活动的各个环节。

(四)增加课外实训,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为了培养应用型的体育旅游营销人才,还应当多带领学生“走出去”,对与体育旅游相关的旅游景区、场地,体育旅游线路和活动项目等进行实地的实训考察。由教师或体育旅游相关企业事前布置实训的任务,学生带着问题、任务实地调研和考察,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或体育旅游相关企业的员工给与指导和答疑解惑,结束后学生撰写实训报告,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或提供建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更充分地结合旅游实际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注重应用能力培养的考核方式

改变传统的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做法,课程的成绩评定由平时成绩、实训成绩和理论成绩三部分构成,加大课堂实践环节和课外实训环节的分值比重。平时成绩根据学生课堂案例分析讨论、情景模拟、实验室虚拟经营的表现等打分;实训成绩根据撰写考察日记、综合实训报告、见习考察过程的表现与创新情况打分;期末的理论考试中,减少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加大灵活运用理论知识阐述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的考核。

作者:刘华芝 单位:沈阳体育学院体育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朴勇慧.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现代管理,2006,(12):212.

[2]赵士德,潘泽沦.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4,(16):109.

教育市场营销方案篇6

关键词: 技工学校 市场营销 课程教学

引言

技工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主要倾向于毕业后在社会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工作中快速融入及适应岗位角色,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注重教学效果。市场营销课程是根据实践经验、市场营销在社会上的具体应用来设置的一门课程,对学生社会能力的提高及实践性的增强有较大的作用。技工学校应以学生能利用学校所学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进入社会后可以快速应用及实践为基本教学思路,而当前技工学校的市场营销教学联系实际的偏少,实践教学偏弱,因此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1.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1.1课堂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以课堂讲授为主,通过多媒体的连续播放或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把市场营销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通过单纯的课堂听讲,将学习的知识点或营销方法在脑海里机械记忆下来,在课程考试结束后,学过的知识基本遗忘。这种教学模式不能使学生对市场营销有很深的印象,脱离市场的实际,成为纸上谈兵式的教育,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不到市场的检验,实际营销能力得不到提高。

1.2学生学习方式被动

对于学生知识掌握上的不同,市场营销课程教师没有区别对待,不能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模式。学生对市场的了解程度不尽相同,教师如果采取统一的教学模式,则学生对营销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尽相同,大部分没有市场经验的学生难以持续接受纯理论式的教育,只能通过抄笔记、硬记、背书等方式通过课堂测试,课堂学习效率低,难以真正理解市场营销方法及思路,社会应用能力得不到提高。

1.3市场营销教材更新较慢

在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时代,市场营销方法及内容都要日新月异,市场营销教材出版更新较快,而技工学校的市场营销课程应用的教材更新却较慢,知识点及内容跟不上市场变化,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掌握的方法都与市场同步,在市场中的应用难以跟上步伐。同时技工学校使用的教材大多为理论的讲解,对于案例的应用较少不利于学生对市场营销的了解与掌握。

2.技工学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技工学校市场营销课程存在的上述问题及现状,提出以下几种适合技工学校学生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方式。

2.1结合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也称实例或个案教学,是在教师的案例介绍下,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把教材中相关知识点通过实际案例反馈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及总结,从中学到市场营销的知识,提高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了解学习内容的实际应用情况。比如,教师在讲解市场定位知识点时,可以在课前准备符合内容的实际案例,采用移动通信公司在2003年推出的动感地带业务,该业务主要针对市场中15岁~30岁的年轻人,提供较为时尚、娱乐、探索的移动通信服务,从而为广大年轻消费者提供特殊的移动服务。利用这一案例进行市场定位教学,不仅能反映知识的含义,还能体现市场定位对市场营销取得成功及推广作用。通过例子,教师可以避免教学中的空洞或纯理论式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度[1]。

2.2配合实习教学

市场营销可以结合学生在校园或周边的实践行动展开教学,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及理解水平。例如,在学校成立营销协会,教师在课堂教学后,安排学生对一些普遍的书籍、日用品等实际用品进行实践操作,营销协会的人员分组实施,并对营销效果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反映市场营销中相关的内容及知识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建立市场营销中相关知识的实际概念,把理论应用于实际,通过实际检验所学理论。同时学生在市场营销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2.3讨论式教学

教师在市场营销课堂上提出相关知识点的问题,组织学生分组或统一讨论,采用所学知识分析、探索、寻求问题中的相关知识点、学习问题中反映的市场营销内容,让学生对内容更熟悉,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最后教师通过课堂讨论点评、指导学生在知识点了解上的偏差,总结讨论成果,不断巩固理解的内容。例如,在教学市场营销中的市场环境分析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家乐福在香港营销失败的案例,提前查找相关资料,介绍案例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对失败案例进行讨论,对市场环境分析在营销中的地位进行实例思考,从而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加深对市场营销内容的学习及理解。

2.4研究性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相关专题,让学生主动了解专题中的相关市场营销知识,通过资料的查找、市场的实践、内容的探索等方式研究市场营销相关内容。技工学校在学生的实践上需要更侧重,教师可以通过这种研究性学习推动学生实践的进行,选择专题规定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市场实践研究出相关专题中的内容。例如,在讲解市场调研的知识点时,可以安排对学校饭堂或学校超市等市场进行实践调查研究。从实践中掌握课程内容,提高自身实践能力[2]。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技工学校市场营销课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现状,研究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及方法,通过案例教学、配合实习教学、讨论教学及研究教学等探讨市场营销教学的实施方法。

参考文献:

教育市场营销方案篇7

关键词:高职教材;思路;特色

目前,人才市场上高职营销专业毕业生求职屡屡受挫,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在系统学习了《市场营销学》理论之后,却很难写出完整、切实可行的营销方案,学生只会纸上谈兵。这一现象反映了营销学理论知识与具体方案策划、实施操作之间的脱节。因此,为了就业的需要,近几年来,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增设了一门必修课程——《营销策划》,它是实际工作中应用《市场营销学》理论最多的一个环节,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撰写营销方案、企划书的能力。

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依据。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时间较晚,《营销策划》课程的设置更是刚刚开始,这些不利因素导致教材的编写跟不上高职教育实践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实际需要。因此,编写具有高职特色的符合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营销策划》教材就成为高职院校营销专业教师迫在眉睫的责任。我院拟与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合作编写高职院校专用的《营销策划》教材,现将编写思路阐述如下:

现有高职《营销策划》教材存在的问题

市场上《营销策划》教材种类很少,适合高职教育的教材更是少之又少。虽然一些新编的高职高专学生专用教材已经脱离了大专(甚至本科)教材的蓝本,形式上大体接近高职教材的要求,增加了“实训”的内容,减少了部分理论内容,但距离真正有助于学生掌握技能的要求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教材编写者对高职教育的研究不够深入绝大多数版本高职《营销策划》教材的主编者都是本科院校的教授,他们是否能够完全“理解”高职教育的思想、观念以及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不得而知。主编者的思想将会决定整本教材的编写基调,有什么样的“理解”就会有什么样的教材编写思路。所谓“术业有专攻”,对高职教育知之甚少的“专家”又如何能够统帅优秀高职教材的编写呢?在这些“重理论、重基础”的专家思想指导下编写出来的教材必定难以完全跳出传统本科教材的框架。这点在笔者所在高职院校所选用的某大学出版社编写的教材上就可见一斑。其主编为本科院校的营销学教授,该教材除了在第一章添加了部分有关策划理论的内容外,其余内容都是《市场营销学》的翻版,学生看到教材的第一反应就是“还要学营销学啊?”教师面对这样一本缺乏新意和参考价值的教材无从用起。

高职教育特色不明显高职教材应以市场需求、企业、行业的需求以及教学、课程动态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为本位,注重理论知识传授与职业能力培养相互协调,既要传授“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又要培养“能说、会做”的职业能力。《营销策划》教材编写的内容应考虑“营销策划人员”职业岗位的现实需要,使学生具备岗位操作能力。人才市场对营销策划人员的要求是既要会“说”——善于沟通交流,又要会“做”——善于策划营销方案,还要会“写”——撰写策划活动方案,但现行教材普遍强调基础而对技术应用知识关注不够。比如对如何运用营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将其做成有效的具体方案,以及如何清晰地传递、沟通等方面的内容就很少涉及。结果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绝大部分营销专业毕业生无法真正从事营销工作而仅仅充当推销员的角色,未能体现高职人才“技术应用型”这一人才目标。

教材内容缺乏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协调规划,一味追求教材内容体系的完整性一是与相关课程之间内容重复过多,如与《市场营销学》之间至少有60%以上的内容雷同,没有实质性的差别,使得学生认为只要了解市场营销就等于学会了策划,以致降低对课程的重视。二是教材内容缺乏针对性,过于宽泛,对技能性内容安排太少,造成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局面。比如渠道策划部分内容,只简单介绍了渠道概述、渠道商设计策划、渠道管理等几个部分,缺乏创新。另外,依然没有涉及如何撰写渠道具体类型的策划方案(如制、特许经营等),而这些又恰恰是企业操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教材编写的思路框架与结构

新编教材结构(见图1),可分为三大模块:策划理论模块、营销方案策划实务模块和综合实训(仿真训练)模块。营销方案策划实务模块按照营销策划方案内容的构成可以分为环境分析模块和方案设计模块,其中方案设计模块包含了产品及价格策划模块、营销网络策划模块、促销策划模块以及整合营销策划模块;综合实训模块则根据营销策划人员实际工作流程划分为方案策划训练模块和方案演示讲解实施训练模块。营销方案策划实务模块中每一子模块对应若干拟培养的策划工作能力(见图2),将抽象的策划理论细化为具体的能力,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点。

图1 教材编写思路框架

图2 教材模块与培养能力对应关系

不同模块对应不同的章节:模块一对应第一、二章(策划理论概述、营销策划导论);模块二对应第三、四、五、六、七、八章(环境分析策划、产品及价格策划、营销网络策划、物流系统能力策划、公关促销策划、广告策划、销售促进策划、整合营销策划);模块三对应第九、十章(营销方案策划综合实训、方案演示实施模拟实训)。

教材编写特色分析

教材编写符合高职教育要求,体现“理论够用、突出实践”的原则在内容的编排上,淡化了学科性,克服理论偏多、偏深的弊端,注重理论在具体运用中的要点、方法和技术操作,通过实际范例的配合,逐层分析、总结,使学生在模仿中掌握策划要领、操作程序、技能要点,章节后的模拟训练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借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创新能力。

在内容的侧重点上,突出实践操作,将教材内容与工作岗位对专业人才的知识要求、技能要求结合起来,将范例教学提升到重要位置,构建“理论”——“范例(模仿)”——“实训(仿真训练)”三位一体的教材组织结构(见图1)。

教材内容创新教材一方面反映了知识更新和营销理论、策划实践发展的最新动态,将新的操作技术、策划精髓、最近发生的策划实例反映到教材中,体现了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紧密联系营销策划工作的实际要求。以往的教材普遍存在案例陈旧,案例选择脱离学生所处市场环境,学生无法理解案例中体现的经验等弊端。鉴于此,《营销策划》教材中所选取的案例或策划书范例基本上取材于国内知名企业的情况和资料,有些案例甚至就发生在学生身边。地域上的无界性与情感习惯上的可接近性增加了教材的亲切感,其内容更易于被学生理解与接受;另一方面,教材内容尽量精简,避免冲突与重复。《营销策划》是市场营销专业11门专业必修课程中的一门,一般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开设,这就涉及与前面开设的课程内容衔接问题。如市场调研策划部分,不论是调查问卷的设计、调研方案的策划还是调研报告的撰写均在《市场调研》课程中作了详细的介绍,在本教材中则不再重复;策划理论依据来自之前开设的《市场营销学》原理,因此,本教材在涉及理论的部分只作了简单概述,力求尽量节省篇幅以增加实践操作内容。

教材结构合理,“模块式”编写模式思路独特“模块式”教材编写方式有助于“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在实际策划工作中,每一个策划方案都被称为一个项目,由参与策划的工作人员共同完成。对照工作程序,建议在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的概念。如将市场分析模块作为一个大项目,为后面的营销活动策划模块奠定基础。任何策划方案都由两部分组成:市场环境分析与具体方案策划;具体营销方案策划为另一大项目,它将项目细化为子项目,内容比较广泛,类似于“软件包”,打开一个“软件包”解决一个问题,获得一种能力。从图1和图2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项目”与“软件包”以及每一个“软件包”所解决“能力”之间的关系。例如方案设计模块包含了“产品价格策划”、“营销网络策划”、“促销策划”、“整合营销策划”四个子项目,“营销网络策划”下属四个“软件包”:“网络策划”、“连锁网络策划”、“特许经营网络策划”、“物流系统策划”,这四个“软件包”分别解决“网络方案策划与撰写能力”、“物流系统策划与方案撰写能力”等四个能力的问题。

创新关于案例的概念,引入“范例”辅助教学案例与范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案例从第三者的角度运用相关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对发生了的营销素材进行剖析研究,揭示各种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本质,加深学生对如何在实际中运用理论的理解,使他们寻求有效的手段、方法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范例则从当事人的角度描述整个策划过程,展示当事人策划方案的样件,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模仿的蓝本。职业教育类似企业中师傅带徒弟的教育方式——手把手教会徒弟使用各种工具,掌握各种技能,范例就起到了师傅的作用。一位策划界的前辈曾经说过“一个优秀的策划人员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即能够将国内外企业、甚至竞争对手的一些好点子加以创新,使其为我所用,并且在此基础上寻找创新的灵感、开发独特的创意。如果学生连模仿都没有学会,又何谈创新呢?

教材体系的立体化伴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对教材的理解方式受到了质疑。现代意义上的教材应该是多种教材的组合,除教科书外,还应包括教学指导书、学习指导书、习题集、实训指导书等。现代意义上的教材应该是多种媒体一体化的教学资源,既包括纸质教材,也包括多媒体教材、视听音像资料等。另外,还应配合教材出版相应的能够提供电子课件、电子教案、教学指导、题库、策划素材库等教学资源的并且能够支持服务平台的实训指导书及习题集。因此,本教材拟编写成一套使用多种媒体的立体化教材,包括主媒体(文字教材)、强化媒体(影碟教材)、和辅助媒体(CAI课件)。其中文字教材包括纸质教材、习题集及题库、实训指导书等。影碟教材主要搜集一些好的范例组合成方案集,每个范例音像资料包括策划过程现场实景资料片、方案文字性描述材料、多媒体演示文稿、实施过程资料片等,意在强化学习效果,更好地理解策划内容,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感性认识。CAI课件是辅助媒体,其内容模拟某一企业的运营过程,根据环境的变化,结合每一章的内容,要求学生进行模拟策划、实施营销方案,并且经营该企业,期末时,每个学生都能够看到自己一个学期的策划成果,增强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另外,通过这种交互式学习,也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苗红卫,王传永.高职教材建设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中国成人教育,2004年,(8).

[2]缪明聪.高职教育呼唤精品教材[J].交通职业教育,2005,(4).

教育市场营销方案篇8

【关键词】民办高校 市场营销

一、市场营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市场管梢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特色介绍

通过讲授产品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发展动态的讲授和研究,使学生把握市场营销观念及理论的演变和新发展;并对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中的某些新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市场营销实践现状及其案例分析,了解和借鉴市场营销现实,加强感性认识;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已有的案例库资料的基础上追踪典型案例农产品市场营销的新发展,通过对其不断完善筛选形成案例库更新;同时选择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新案例引人课堂。运用音像案例的观摩、文本案例的分析讨论、模拟性案例的操作来进行教学。

初步运用农产品市场营销理论解决企业在农产品营销中的某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调研能力、分析研究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对企业的农产品营销活动进行实际的调查、分析、诊断,并提出农产品市场营销改进方案。

(二)农产品市场营梢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创新性

农产品市场营销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成为既具备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又兼有营销业务能力,既懂营销技术又懂营销管理基本知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使受教学生能够掌握国内外主要产品的供求状况、区域分布以及营销特性,了解国内外营销理论研究中的前沿热点。能够运用市场营销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企业市场营销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成为具有创新性、实践能力以及开拓精神的实用型人才,为未来参加市场营销管理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市场营梢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笔者总结出了一、二、三、四、五的教学模式:一、二、三、四、五的教学模式,即贯穿一条主线、实施两个教学方法、把握三个重点、联系四个实际、抓好五个环节。

(一)贯穿一条主线,着重强调在教学中要强调产品市场营销的思路、观念、思想和理念,特别是强调一个“度”的把握;

(二)实施两个教学方法,一是案例教学,一是互动教学;

(三)把握三个重点,即:营销环境分析、市场调研与预测、4PS的分析;

(四)联系四个实际:国内外实际、企业成功实际、学校实际、个人成功实际;

(五)抓好五个环节:笔记、作业、讨论、论文、演讲。

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式教学:结合国内外最新、最具代表性的市场营销案例进行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激起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尝试热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间题的能力。

互动启发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开启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听课兴趣,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并通过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表达等能力和团队精神。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为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农产品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同时拓展学生的就业面,学校鼓励有条件的在校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创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创新教育,提倡创新精神。

三、市场营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资源特色

(一)以培养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建立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系

在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过程中使整个农产品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内容以这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进行设计。使学生掌握两大基础。一是农产品市场营销基础能力,包括农产品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和职能的掌握,农产品市场营销实践者素质和技能的提升。二是发展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手段的掌握。

培养学生六大关键能力。按照市场营销综合管理的需要,本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六大关键能力,即环境分析能力、市场调研能力、市场预测能力、4PS分析能力、相关农产品市场营销能力、国际市场营销能力。在本课程中,在介绍六大职能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放在农产品市场营销所需的实用技能上。这部分是本课程的主体与重心。

(二)课程建设的主要步赚

1.精品视频资源共享课的要求进行本课程的建设,同时引进、补充新的课程组成,优化课程组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

2.修订和完善配套教材建设,特别是要出版实践性教材,完善教学文件的管理。建立齐全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习题集、讲义、试题库等教学资料,输人计算机进行管理。制作或完善本课程的多媒体课件、资料库、模拟实验等。

3.补充和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在网站中建立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平台,开展在线讨论和教学,并提供大童的课外阅读材料,供学生自学。

总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改变过去“课程单一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融合和知识复合能力,提升学生的知识转换与迁移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营销经营决策能力。按照建立国家、省厅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要求,系统扎实地对市场营销建设课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协调整合,提高学生场营销的实验实践能力。学会用市场营销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企业、产品市场营销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毕业后成功地走上社会参加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侯治富.金祥雷.精品课程建设目标及实现途径的研究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13(1).

教育市场营销方案篇9

一、中等职业教育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传统教学模式

1.中等职业教育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培养以职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这种教育的性质及定位决定了它的教学模式更加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以致用以及面向工作的第一线。在这个层次的教育中,市场营销专业注重于培养既懂营销技能技巧、又能适应营销管理工作的实战性人才。学生毕业后要从事的是与客户打交道的实际工作,需要掌握各种营销方法,同时要学会判断在何种环境下采用何种方法解决问题。因此,充分体现实用性是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目标。

2.中等职业教育市场营销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是:理论知识(主要)+实习实践(少量)。而且基本都是把全部的理论知识讲完之后才安排少量的实习。一些学校提出的2+1或2.5+0.5学制,即在学校学习两年到企业实习一年或半年,是一种很好的学制,但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把全部的理论学完之后再到企业中去实习的时候,已经把学过的理论忘记的差不多了。另外,实习工作往往与专业不相近,学生根本无法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模式不够先进。因此,转变教学方式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共识。对于市场营销课程来说,分析性案例教学是一种很有效的模式。

二、中等职业教育市场营销课程教材现状

目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课程选用的教材都是以理论为主,达不到一体化有效教学的要求。教材内容的编排结构是营销理论+少量描述性案例,与计算机、机电等专业的教材有很多实训内容可以到实验室和操作车间完成相比,市场营销课程的教材明显缺少可操作性,这给教学的有效开展带来了诸多不便。所以很多教师只能就理论讲理论,适当举例证明一下这些理论知识。教师讲起来很抽象,学生听起来很模糊。学生无法置身于案例的环境中参与讨论,缺乏感性体会和理性思考。

三、分析性案例教学的内涵与有效性

1.分析性案例教学的内涵

分析性案例是一种启发性案例。分析性案例教学是指以案例形式详细地介绍实际工作中发生过的营销事件,然后针对案例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置身于案例环境之中,把自己当作案例中的角色,从实际工作的角度分析这些问题所体现的营销知识,并用适当的营销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达到身临其境,活学活用的目的。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再根据案例中所用到的营销理论并结合案例开始讲课。

2.分析性案例教学的有效性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之间的互动,增加教学效果。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知识是单向传递。具体的授课过程主要是:理论知识讲解举例证明理论知识。该模式的缺点在于学生的参与度低,无法真正领会到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分析性案例教学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方式相反的教学模式,授课方法是:学生分析案例扮演情景角色讨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师生共同反馈并修正解决方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充分讨论,通过认真分析案例,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学生之间相互协作,教师给予适当引导,师生热烈互动。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再就这个案例分析中所包含的理论知识开始讲课。讲完理论知识后再对刚才的案例分析进行小结。当然,为上好每一次课,同专业的任课教师应当加强交流,做好上课的充分准备。

(2)有助于训练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能力。中等职业学校都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其中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证明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有的地方还把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与市场营销专业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有营销师证书,该职业资格分为五个级别,学生可选择相应级别报考。在职业资格考试中要考查学生的营销技能,具体来说就是要考查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因此分析性案例教学对于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和通过职业资格考试,是非常有效的。

四、分析性案例教学的要求与实施过程

1.分析性案例教学的要求

(1)教师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营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必须弄懂教材,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教师要学会选用教学案例,剪切案例,编写案例。其次教师要有很强的案例分析能力,能准确和全面地提炼出案例中所需的营销原理、方法和技巧。第三,教师应该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验,要经常与企业界接触,适时到企业学习,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2)学生的学习态度。案例分析课要讲得好,光靠教师的准备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任课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2.分析性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分析性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把全班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5~10人,每个组员都要参与组内案例讨论,每个小组设立一名组长,负责小组内分工和管理。每次上课前教师先把案例发给学生,每个案例后设置一个或几个问题供学生分析。这些问题要用到的营销原理就是上课要讲的教材内容,据此要求学生提前阅读相应的教材内容。

(2)每次课90分钟,用45分钟时间供学生进行案例讨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选一名代表(代表轮流当)用PPT课件展示本小组的分析结论,每小组的时间10分钟以内,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分析结论进行简要点评。每次案例分析的评分都作为学生平时成绩。

教育市场营销方案篇10

 

一、市场营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市场管梢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特色介绍

 

通过讲授产品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发展动态的讲授和研究,使学生把握市场营销观念及理论的演变和新发展;并对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中的某些新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市场营销实践现状及其案例分析,了解和借鉴市场营销现实,加强感性认识;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已有的案例库资料的基础上追踪典型案例农产品市场营销的新发展,通过对其不断完善筛选形成案例库更新;同时选择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新案例引人课堂。运用音像案例的观摩、文本案例的分析讨论、模拟性案例的操作来进行教学。

 

初步运用农产品市场营销理论解决企业在农产品营销中的某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调研能力、分析研究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对企业的农产品营销活动进行实际的调查、分析、诊断,并提出农产品市场营销改进方案。

 

(二)农产品市场营梢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创新性

 

农产品市场营销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成为既具备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又兼有营销业务能力,既懂营销技术又懂营销管理基本知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使受教学生能够掌握国内外主要产品的供求状况、区域分布以及营销特性,了解国内外营销理论研究中的前沿热点。能够运用市场营销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企业市场营销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成为具有创新性、实践能力以及开拓精神的实用型人才,为未来参加市场营销管理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市场营梢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笔者总结出了一、二、三、四、五的教学模式:一、二、三、四、五的教学模式,即贯穿一条主线、实施两个教学方法、把握三个重点、联系四个实际、抓好五个环节。

 

(一)贯穿一条主线,着重强调在教学中要强调产品市场营销的思路、观念、思想和理念,特别是强调一个“度”的把握;

 

(二)实施两个教学方法,一是案例教学,一是互动教学;

 

(三)把握三个重点,即:营销环境分析、市场调研与预测、4PS的分析;

 

(四)联系四个实际:国内外实际、企业成功实际、学校实际、个人成功实际;

 

(五)抓好五个环节:笔记、作业、讨论、论文、演讲。

 

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式教学:结合国内外最新、最具代表性的市场营销案例进行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激起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尝试热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间题的能力。

 

互动启发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开启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听课兴趣,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并通过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表达等能力和团队精神。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为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农产品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同时拓展学生的就业面,学校鼓励有条件的在校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创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创新教育,提倡创新精神。

 

三、市场营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资源特色

 

(一)以培养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建立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系

 

在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过程中使整个农产品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内容以这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进行设计。使学生掌握两大基础。一是农产品市场营销基础能力,包括农产品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和职能的掌握,农产品市场营销实践者素质和技能的提升。二是发展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手段的掌握。

 

培养学生六大关键能力。按照市场营销综合管理的需要,本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六大关键能力,即环境分析能力、市场调研能力、市场预测能力、4PS分析能力、相关农产品市场营销能力、国际市场营销能力。在本课程中,在介绍六大职能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放在农产品市场营销所需的实用技能上。这部分是本课程的主体与重心。

 

(二)课程建设的主要步赚

 

1.精品视频资源共享课的要求进行本课程的建设,同时引进、补充新的课程组成,优化课程组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

 

2.修订和完善配套教材建设,特别是要出版实践性教材,完善教学文件的管理。建立齐全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习题集、讲义、试题库等教学资料,输人计算机进行管理。制作或完善本课程的多媒体课件、资料库、模拟实验等。

 

3.补充和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在网站中建立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平台,开展在线讨论和教学,并提供大童的课外阅读材料,供学生自学。

 

总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改变过去“课程单一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融合和知识复合能力,提升学生的知识转换与迁移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营销经营决策能力。按照建立国家、省厅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要求,系统扎实地对市场营销建设课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协调整合,提高学生场营销的实验实践能力。学会用市场营销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企业、产品市场营销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毕业后成功地走上社会参加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