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的应用十篇

时间:2023-12-06 17:53:16

教学资源的应用

教学资源的应用篇1

关键词 多媒体;信息化教学资源;网络教学模式

从狭义上讲,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各种数字化素材、课件、数字化教学材料、网络课程以及各种认知、情感和交流工具。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和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的出现,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类型也越来越丰富。另外,还可根据实际需求,增加其他类型的资源,如电子图书、工具软件、认知工具和影片等。

我国目前正在实行的新课程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作支持,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变革扩大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需求并为之提供更大的应用空间。如果没有适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就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性

1)处理数字化。数字信号远比模拟信号优越。把媒体类型文件,例如声音、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由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这样,除了增加了清晰度外,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2)存储海量化、管理智能化。信息化教学资源除了图形和文本之外,还有大量的视频和音频文件,这就需要大容量的存储设备。这些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和资料,创设了丰富有效的教学情景,增加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把有些抽象的知识可以简单直观地演示出来,不仅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而且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3)显示多媒体化,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存储、传输、处理多种媒体学习资源。这比传统的单纯用文字或图片处理信息资源的方式要丰富得多。媒体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是连接教育学的桥梁和纽带。媒体可通过将事物由小化大、化快为慢、由远及近、化动为静等方式,帮助学生认知规律。如电影是通过蒙太奇镜头组接手法,将并不连贯的镜头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组合的影片,并通过画面、明暗、色彩、音响“强迫”观众的视觉、听觉器官接受这种“完整的有机组合”。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良好的交互性。这个特点是信息化教学资源最突出的特点,信息化教学资源尤其是对自主学习的资源提供形式多样的人机交互式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按自己的意愿选择相关学习内容,打破了过去学生只能被动服从的单一学习体系,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新特点

1)组织的非线性化。传统的教学信息,其组织结构是线性的,有顺序的,而人的思维、记忆却成网状结构,可以通过联想选择不同的路径来加工信息。因此,传统教育制约了人的智慧与潜能的调动,限制了自由联想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多媒体技术具备综合处理各种多媒体信息的能力和交互特性,为教学信息组织的非线性化创设了条件。

2)传输的网络化。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特别是各级教育网络的建立,使教学信息传递的形式、速度、距离、范围等有了巨大的提升,从而为网络教育、远程教育、虚拟实验室等新的教育形式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教育过程的智能化。多媒体计算机教育系统具有智能模拟教学过程的功能,学生可以通过人机对话,来自主地进行学习、模拟实验、自我测试等,并能够实时地反馈,实现交互,从而为探究型学习创设条件。

4)资源的系列化。随着教学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现代教育环境系统工程的建立,现代教材体系也逐步成套化、系列化、多媒体化,这使得学生能根据不同的条件、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阶段,自主有效地选用相应的学习资源,为教育社会化、终身化提供了保障。

21世纪是一个知识、信息、通信的时代,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重大课程,解决了它,就把人类社会向前推进一步。”虽然我国教育信息化手段与国外相比差距不大,但在技术手段的推广应用和基础设施上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各种教学软件、网站质量不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中运用发展不平衡等,是制约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因素。

3 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原则

1)目标控制原则。教学目标是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指导思想,它不仅规定了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指导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选择和吸收,而且还控制资源类型和资源内容的选择。

2)内容符合原则。学科内容不同,适用的教学资源也不同;即使同一学科,各章节的内容不一样,对教学资源的要求也不一样。对教学资源的选用和设计应符合教学内容为原则。

3)对象适应原则。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识结构有很大差别,教学资源的设计必须与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相适应。

4)最小代价原则。人们总是根据最小代价来选择信息。这就是说,接受者对信息的预期选择率=可能得到的好处÷需要付出的努力。设计的教学资源应该包含较多的信息量,使学生能够利用较少的时间就获得这些知识。

学习生活中,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只要是正在受教育者,都在不知不觉中应用着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学资源信息化已经成了必然的结果。正是由于信息化教学资源含量大,范围广,而且应用教学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更方便快捷等这一系列优点,才使得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要说明的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确能够给教学方式的变革提供比较理想的支持环境,但并不是说其他形态的教学资源就一无是处,更不能说信息技术可以替代其他类型的教学资源。真实实验环境、生活中的课程资源等仍然在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发挥各种形态资源的优势。

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特别是各级教育网络的建立,使教学信息传递的形式、速度、距离、范围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为网络教育、远程教育、虚拟实验室等新的教育形式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正像普通教学资源那样,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则。所以说,教学资源信息化并不是说创造了一种新的资源,而是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以信息平台为媒介,改变了资源传播方式。研究信息化教学资源不应脱离普通教学资源,要与其结合起来对比来看。

随着教学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现代教育环境系统工程的建立,现代教材体系也逐步成套化、系列化、多媒体化,这使得人们能根据不同的条件、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阶段,自主有效地选用相应的学习资源,为教育社会化、终身化提供了保障。新课改如洪水般汹涌澎湃,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信息化教学必将成为改革的利器。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不断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实时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的教育基础设施,为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及应用,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创新网络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而努力。

参考文献

教学资源的应用篇2

【关键词】数学 课堂教学 错误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213-02

错误资源是精彩课堂的催化剂,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是指学生在接收知识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失误,有效的解决方式就是我们用资源的眼光来看这些“美丽”的错误。通过良好的师生沟通,在学生认识错误和教师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有效的保证课堂资源的再更新。英国教育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是不可原谅的。教师抓住时机,错误资源往往能够加深学生记忆成为重难点的突破口,解决错误的过程达到“点石成金”的效果。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转化利用“错误”资源的几点做法:

一、以宽容的心态,善待学生的错误

错误是学生最直接的思想呈现,是学生知识经验最真实的暴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错误是正常的,课堂上随时可能发生错误的学情信息。教师如何对待这些错误资源,是欣赏还是责怪?是理解还是纵容?是丢弃还是利用?哲学家黑格尔先生说得好“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在学习过程中,作为老师,要善于捕捉到这转瞬即逝的机会,机智的判断、提炼,这是一个老师应该有的教学态度。在面对错误时,老师要善于利用,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都在课堂上得到展示。但是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只有教师有这种心态,学生才能接受错误并改正。因为每个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接收知识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错误偏差。这时老师不能高声斥责,也不能弃之不顾。而应该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并找出错误的原因,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们。

二、 善待“错误”,让“错误”放出光彩

在教学中,我进行过一节错误探讨分析课,本节课主要任务就是搜集学生练习中的错误习题,作为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先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查找错题的原因,针对这些错误再进行分层次巩固练习,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查缺补漏。我举了一个例题:两个工程队修公路,甲工程队独自修完需要10天,乙工程队独自修完需要15天。两队合修多少天完工?大部分学生列式:30÷(30÷10+30÷15),可有一位女同学却列出了这样的算式:30÷(1÷10+1÷15),这种错误解法具有典型性。在这种情况下,我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思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这里让学生明白错误是怎么出现的,在教师组织下,引导学生把错误变成正确。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不能有效地发现相关的教育资源,不能有效利用身边的点滴事物。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及时发现并利用身边的有效资源,应该积极对待在每一堂课中出现的教育资源,即便是错误资源,也要转化成有效资源,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敢于纠错,让“错误”有效利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小学生也有自身的需要,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把自己当做发现者、探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通过学生的自身实践和体验才可以实现。

例如,在教学认知平面图形的面积时,由于我课前准备不充分,在揭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少了“除以2”这一步[1]。面对这个错误,我和学生共同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注重了学生的反思意识。教师这个不经意的错误,引出了学生对于面积公式探究的兴趣。所以错不本身并不可怕,它能引导师生从错误中生成有效的新的资源。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教育技巧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教师可以找到避免死记硬背公式的方法,才能把握此时此地情况的特点,从而找到适当的手段并且正确地加以运用。”对老师来说这是一种机遇,对学生来说是一次飞跃。在课堂中利用好错误资源,让这些资源成为对教学有利的新资源。

四、对比“错误”,让知识拓展延伸

在一次听评课活动中,讲课老师出示了这样一个例题:父子两人合作种200棵树,儿子每天种3棵,爸爸每天种7棵,如果父子同时种几天可以加工种完?请列出综合算式。学生们列出200÷3+200÷7与200÷( 3+7)这两种式子,哪一种是正确的呢?学生回答都是对的。老师没有立即纠正,而是让学生们计算出结果。学生们在计算过程中发现了,除法是不能利用分配率的。这种情况下,老师没有直接指出而是顺势引导放手让他们自己找到疑点。这样让学生在自己的解答中,发现错误所在并改正,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获得的信息就更加牢固,教师通过处理错误资源,也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知识面[2]。

总而言之,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水平在错误和正确交错下提升和发展。教师对于学生在学习认知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尊重他们,要正确的处理并充分运用这一特殊的教育资源,借力于“错误”提高课堂的有效化。

参考文献:

教学资源的应用篇3

论文关键词:远程教育资源,有效应用,教学环节

 

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起来的新型教育形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具有开放性、灵活性、普及性、学习的终身性四个特点。在远程教育这个环境下,教学资源得到了极大丰富。 在教学中,远程教育资源具有三个优势:

1、不受地域限制,便于交流。

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教育教学情况是不相同的,但是所有地区的教师都可以通过网络查找远程教育资源,通过远程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和保障教学质量及内容。

2、丰富多彩,减轻了教师备课负担。

过去教师的备课方式主要是查阅大量资料寻找素材有效应用,这样的方式工作量大耗时长并且不一定找到合适素材论文开题报告范例。现在,网上资源十分丰富,教学资源从简单的文字信息到声情并茂的多媒体信息,教师坐在办公室电脑前,轻轻点几下鼠标,便可以找到满意的教案范例、精彩课件、图象、视频等备课素材,大大节省了备课时间。

3、激活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通过观看动画课件、模拟演示、播放影视片段等方法,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思维集中,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真正的喜欢学习。

就课堂教学的具体环节而言,远程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更加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下面就通过实例从不同的教学环节上进行分析:

1、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导入课题

例如在《Photoshop图像处理》的第一节课上,怎样导入课题才能吸引学生有效应用,使其受到感染有想学并学好这门课的激情呢?首先我们可以展示模特的原照和修饰后的照片、破损的老照片和修复后的照片、现实的外景婚纱照和虚幻后的婚纱照、水果和扮鬼脸的水果、gif图片的合成、逼真的人像绘画以及海报招贴、宣传展板、演示文稿设计、网页设计等,让学生了解Photoshop这个软件功能的强大,这些内容都是来源于生活,掌握软件操作后学生也都可以做的,在展现形式上有图片有视频,颜色鲜艳多彩、直观明了,充分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创设课堂情境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那些直观的形象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及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播放一个动画片,呈现一幅作品,听一首音乐,浏览一个网站等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方法创造与渲染气氛,使他们尽快地进入情境,展开想象和联想。如教学《观潮》这一课时,学生都没有看见过钱塘江大潮,只凭朗读课文,很难唤起学生对这一天下奇观的向往和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所以教师可以播放大潮的实况录像有效应用,学生听着岸上人声鼎沸,江上闷雷滚动,而后变成如同山崩地裂的巨响;看着一条白线横贯江面,继而又如同千军万马,齐头并进的磅礴气势。学生们陶醉、震撼于这动人心魄的在潮之中,他们不但在兴趣盎然中整体感知了课文大意,而且对新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自己有效地学习奠定了基础。

3、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在一些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课堂中,用实验演示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但由于实验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影响,因而总有许多力不从心之处。例如网络工程师的课程中关于大规模网络布线的内容,受到空间影响,学生无法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可以先采用动画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并在课程准备的时候利用多媒体制作工具做一个小程序,模拟大型企业或公司的场景,让学生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中进行练习,既直观解决了传统讲授中解释不清的问题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深了学生印象。还有许多现象及应用我们在课堂上无法做的实验;我们也可参照类似做法。当然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增加学生讨论的机会,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有效应用,使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教学活动,从多角度认识事物,从而更好地解决教学重点和教材难点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4、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培养创新精神

例如制作一个多媒体广告的任务提出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IE浏览器、Photoshop等软件和工具,给学生创设一个创作环境,让学生在信息丰富,资源多样的互联网上浏览查询资料,教师多鼓励,少评论,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少量以前学生设计的作品供他们观摩,同时提醒学生不要简单模仿、重复创意,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寻求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设计。最后进行作品展示、经验交流,让学生在进一步的学习中不断完善和提高,甚至可能产生新的任务,使学习成为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

5、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品质素养

有高度情感因素的内容,学生最容易记住。因此教师在挖掘媒体资源时,应重视内容中体现真、善、美的价值成分。例如介绍我国航空技术发展情况时有效应用,通过视频图片网页等介绍神六的发射、为祖国航天事业默默无闻奉献的航天设计师、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的航天员,营造喜悦、满足、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热情。

总之,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中实施应用以来,以它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的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集中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教师在使用中应具有创新意识,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特点、自身的教学风格及实际的信息化环境等因素,精心筛选、重组、整合远程教育资源,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张尧学.现代远程教育:挑战不容回避[J]. 中国教育报,2004-11-5

[2]chinaxiaoxue.com/Article/shuxue/200807/16565.html

[3]jiaoyan.cn/e/DoPrint/?classid=71&id=4432

教学资源的应用篇4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中学物理课程既有趣,也富有思辨性,是学生了解物理世界的一扇窗,让学生感受物理世界的多彩与奇妙。想要让物理课程的教学更好地得以展开,让学生对各种物理现象、物理景观以及物理原理有更好的理解与感知,就必须以更为灵活与多样的模式展开教学。作为一名致力于城镇教育事业的中学物理教师,在近十载的教学生涯中我既看到了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也逐渐感受到城镇教育事业与大城市教学相比发展的滞后性,这让我很直观地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上存在的各种局限。

在很多大中城市内,网络教学已经得到了普及和应用,很多课堂教学中网络教学都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网络资源的加入不仅让课堂教学更为直观、高效,而且也让学生从多方面获取了各类信息。同时,既让课堂教学得以延伸与拓宽,也让学生的视野更为广阔。然而,这一切在城镇地区却很难得以实现。

大部分城镇地区的中学网络教学都还在试验中,很多教师都想尝试在课堂中引入网络资源,尤其是物理课程的教学。网络资源的利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课堂教学,但是鉴于网络化程度在城镇中学的普及程度不高,且大部分城镇教师对于网络资源的应用还不够熟练,使得网络化在课堂教学中一直没有很好地得以实现。城镇地区的很多中学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课堂教学大部分时间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提不起兴趣,对于课堂的参与性也不高,这些都是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直接原因。

二、网络资源在物理课堂中的应用

为了让城镇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以改善,通过对网络资源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断进行研究与探索,我终于将网络资源引入了中学物理课堂教学。

以《流体的力现象》的教学过程为例,在展开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我充分借助了网络资源的优越性。在教学前,我首先进行了课堂导入:“现在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个故事,然后思考问题。”随后我让学生观看我事先准备好的视频资料,画面上播放了我用Flas制作的关于1912年一艘小的铁甲巡洋舰“豪克”号的船头撞在当时世界上最大远洋轮“奥林匹克”号的船舷上,酿成一件重大海难事故的故事。学生被这个悲惨故事给震撼了,同时心里也产生了很多疑惑,不少学生问道:“小小的船怎么会自动撞上大船呢?”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好奇心更强烈了,都在积极地讨论、猜想,对于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也油然而生。看到学生热烈的反应,我立刻感受到网络资源带给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改变。

随后,在一段段精彩的视频和Flas的播放和我的引导中,学生通过讨论,认识了伯努利及他的原理,知道了什么是升力,进一步了解了鸟是怎样翱翔的。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是飞机,在播放不同年代飞机的发展历程做成的动画时,学生被图、文、声、像并茂的画面给深深地吸引住了,不少学生已经开始憧憬着有朝一日成为航天员。网络化资源的利用不仅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给予他们更多思考与想象的空间,这些都给物理课程的教育很大的推动。

“老师,快跟我们讲讲飞机为什么会飞。”通过前面的教学导入和视频的观看,学生已经对教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借助网络化资源我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我进一步向学生展示了多组飞机机翼剖面图和飞机飞行的视频资料,并且在学生观看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为了促进学生对这些物理现象有更好的理解,我用吹纸张、吹乒乓球等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学会对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究,最后结合多媒体画面进行分析,学生终于弄懂了升力在飞机飞行过程中的作用,最后也理解了流体的力现象。

三、应用网络资源的注意事项

教学资源的应用篇5

1中学教学资源平台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搭建教学平台的方式也应运而生。这对于强化中学教学,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具有重要作用,推进了计算机技术在中学课程建设中的运用,为中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对于中学教学来说可以说是一次巨大的飞跃。中学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必须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软硬结合、突出应用”为指导思想进行建设,建设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的平台,不断提高和改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中学教学中计算机技术平台建设重要性

2.1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第一驱动力,若中学生对学习有所兴趣,这是保证其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前提。在中学课堂中,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搭建教学课堂进行教学,能为学习创设形象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改变以往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枯燥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比如说,在地质构造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演示地质发生过程,将文字转化为动态图像,易于学生理解掌握,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插入相关视频或音频,营造轻松环境,调动其学习兴趣。

2.2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作,为中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式方法途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大容量、强交互性都能为中学生提供多方位的信息渠道和真实的视听体验,这为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提供了条件。通过声音、图像、文字等的结合,从听觉、视觉等多感官上刺激学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和分析更多的信息资源,提高学生自主分析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45分钟的课堂,如果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难以集中精力授课和听讲,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而运用计算机信息方式来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容量,教学效果将是显而易见的。

2.3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资源

计算机信息技术有利于中学课程教学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教师通过网络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贴近生活和时代、内容健康向上的教学资源。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资源的获得更为便捷和容易,但是网上资源泛滥,教师要对资源进行筛选,提取那些能为课堂需要的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加工,使之与课堂主题贴切,在课堂上展现给学生。

3中学教学中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3.1加强网络硬软件建设

中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必须要完善校园网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平台建设,满足师生对于教学资源的需求,为师生用户提供统一、灵活的信息接入端口,赋予师生多种选择,如教学资源库、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公共信息与查询等的应用。师生“一卡通”应增加其应用,其应能满足用户食物购买、书籍借阅、校内存取款等多重需求,方便师生生活和学习。中学应提高互联网和教育网的出口带宽,根据需要更新存储设备、核心交换机、服务器、防火墙等关键设备,提升网络服务的安全可靠稳定性能,提升用户体验满意度。此外,还应将强校内网络安全系统建设,如系统管理和监控、网络数据存储和备份等等,建立集配置、监测、采集、统计、分析、决策、处理于一身的控制中心,为用户提供足够的系统支撑。并对内网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控制,采取安全有效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和防攻击防范措施。

3.2建设数字化校园平台

中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必须建立统一的门户平台,这指的是校内用户访问数字化校园应拥有唯一的门户平台,通过统一访问入口、资源导航和访问权限控制,为校内师生提供全面而安全的管理和服务,校内不同用户通过统一的身份认证可以享受学校提供的服务。校园数字化平台建设是综合要求访问者提供身份认证和接受授权控制,对用户的访问权限和访问方式进行了规定,每一个校园用户在校内网中有固定的身份,依据其身份享有不同的服务权限。校园化数字化平台应统一数据资源平台,合理规整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技术路线形成覆盖全校的网络运用中心,统一全局的数据资源形成统一数据平台,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为信息查询和决策提供支持。

3.3建设多媒体教学平台

中学教学资源平台的应用也体现在多媒体教学平台上,具体来说包括:精品课程录播系统、网络视频直播系统、多媒体监控系统和精品课程开发系统四个部分。课程录播系统应实现课程自动跟踪和自动切换,实现全自动录播功能,实行分级别管理,支持自动断线重连功能。网络视频直播系统主要用于远程教学和培训、会议等方面。多媒体监控系统应以建立一个高智能、使用方便为目标。精品课程开发系统可以为专业教师制作优良课件提供支持,运用操作简单易学的软件,整合教材资源,加强数字教材制作意愿度。

教学资源的应用篇6

关键词:体育教学;远程教育;资源

随着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普及,教育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家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远程教育已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课堂,深入到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工作中。对于这一发展趋势,从当前的情况看,远程教育资源多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中被广泛应用,而在体育教学中却很少用。其实,只要我们改变观念,利用好远程教育资源,对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还是很有益处的。

一、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体育课,教师只是让学生明确要求,按照老师的讲解、示范逐一完成练习。结果是学生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兴趣不高,学生掌握动作的准确程度不一。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必须打破,要建构开放式、发展型的教学模式。利用远程教育资源,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无法实现的限制,使得体育运动中的动静态变化随心所欲,便于教师讲解。

二、利于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在以往的体育课教学中,动作的重点、难点都要由教师反复示范,着重指出,一堂体育课中要重复多次。遇到复杂、迅速的动作,不利于学生观察和仔细了解每一个动作细节。例如:在前滚翻的教学中,学生初学时,年龄比较小,教师的讲解,学生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对动作的了解多数依赖于观察,但是此项动作迅速连贯,不容易让学生看清楚,分解教学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认识,形成分解做动作的习惯,忽视了迅速连贯的特点。如果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授课,就会避免上述存在的问题。教学时教师的动作讲解、示范,直接播放给学生观看,学会的同学可以进行练习,不会的同学可使用控制按钮重复播放动作的讲解、示范。并且教学的重难点的体现也十分明显,用特定的声音、图标显示,提醒学生注意,反复演示,结合教师的直接指导,形象地解决了重点、难点,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地掌握动作,充分理解运动特点,确切掌握动作要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利于教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要不断地吸取现代化科学知识,使自己所用的教材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但是,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体育课堂教学中,利用远程教育资源,采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的实在太少,这是由于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课件与自己的思路不一样,或是教学风格不一样,而自己制作又要花很多时间,或是对计算机知识知之甚少。当然,利用远程教育资源,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只是辅助体育课教学的,它作为奇妙的教学工具,为师“教”生“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不能忽视对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教学资源的应用篇7

    一、为教师的备课提供素材

    要上好一堂课,课前的备课尤为重要。备课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教材内容相关的辅助信息。这在过去很容易,对一名中学教师来说,是一件比较容易做到的事,因为过去的科技发展还没有那么快,信息的传播也没有那么迅速,书本上的知识可能已讲了很多遍,而现在不同了,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教师必须千方百计的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源来支持备课,否则,一不小心,在课堂上就被学生难住。毫无疑问,要取得大量的及时信息,教师除了要熟悉课本上和教参上的内容外,还是想办法从其他途径去获取更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而借助网络支持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在熟悉课本和教参上的内容后,通过对教材和参考书的分析,正确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本课在整个中学化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是构思,考虑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怎样组织整个课堂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从网上下载电子教案,经典课例等内容进行参考,当然网上的教案仅提供一种教学思考,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修改加工,以适于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必须围绕课程的目标、重点和难点等内容,同时考虑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层次的水平和实际的接受能力,对电子教案进行深度的加工。

    二、创设丰富生动的学习情景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编写的初中化学新教材中,融入了相当多的与社会、科技相关的内容,如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二章第四节的《自然界中的水》、第四章第三节的《化石燃料的应用》、第五章的《金属与矿物》、第八章的《食品中的有机物》、第九章的《化学与社会发展》等等。对这些课程内容的教学,涉及到大量的生产、生活、社会等的信息资源,如不借助广泛的信息技术,就难以达到课程标准所预期的效果。如: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第一章为《开启化学之门》,我们可以看出正确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未来是多么的重要。为此,我们在第一节中通常需要用多姿多彩的化学变化来吸引学生的目光,但除了镁条燃烧等几个有限的实验课堂上可以演示外,其他的要么在课堂中不便展示要么达不到预期效果,这就需要借助图片、图标、徽标、矢量图片、音效、背景音乐、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课件素材。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感受化学的种种神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课的教学过程中,信息资源的合理运用,不仅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还使学生领会到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对化学产生美的感受,以强烈的印象留在学生的脑海中。

    三、提供多样的练习

    化学是一门理科课程,在讲解完相应的知识点后,需要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记忆,而是理解。让学生理解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习题让学生学会应用这些知识点进行解题,这就需要教师收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练习。信息资源在这时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可在网上搜索各章节的难点、重点问题的解答和有经验的教师针对学生经常犯的错误所做的分析,给学生的学生经验,以及各种类型的练习题,可以包括高考题、会考题、中考题、单元练习和各种模拟题等。

教学资源的应用篇8

关键词:网络文学;高职语文;应用

网络文学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各种网络文学也得到长足发展,逐渐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文学力量。尤其在近年来,大量优秀网络文学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进一步扩展了网络文学的影响力。在这个过程中,网络文学的受众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年轻一代对网络文学的接受程度非常高。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与普通本科的语文教学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在于它们的目的不同。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在于服务学生自身专业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语言应用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就业以及工作提供必要帮助。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对于通俗易懂的网络文学往往具有强烈兴趣。经过调查发现,阅读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众多高职院校学生的一个爱好和习惯。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将网络文学加入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就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我们将网络文学引入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有两个目的:一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对相关语言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

一、开拓视野,提升兴趣

网络文学具有的娱乐性、可读性。此外,近年来,众多的网络文学作品被改编为风行一时的影视作品,这就进一步提高了网络文学的接受度。基于此,我们将网络文学引入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能够有效补充已有的教学资料,还能够弥补现有教学资料存在的不足。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激发出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网络文学的具体内容与教学需要进行有机结合。比如,在学生学习星宿知识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司命星君,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研究。我们还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作业。又如,教师安排学生在其他网络文学作品中找出与星宿知识相关的内容。这样就可以促使学生带着目的和乐趣去阅读相关的网络文学作品。一方面,能够给学生带来乐趣;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知识面。

二、陶冶情操,升华感情

高职语文教学中网络文学资源的应用分析刘洁絮(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河南省郑州市450008)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除了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还要通过语文教学来提升学生的情操和审美能力。为了达到这一效果,老师就可以有效利用网络文学中的相关内容。网络文学不仅通俗易懂,其中某些段落以及对应的影视作品均能给人以良好的情感熏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和道德情操。比如,教师可以选取网络文学中描写爱情的相关小说,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引导学生对其中的情节、男女主角的内心世界进行分析。这样,一方面,教师能够有效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相关重大的课题进行深入思考,进而提高学生对其的理解和认识。这个过程无疑能够帮助学生对人生、对爱情等问题的认识,促进学生以更加健康、更加成熟的思想和行为对看待生活的一切。这个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思想境界、情感世界、人格魅力方面的成长,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其后续发展打下基础。

三、提升读写能力

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这主要指的是提高学生在阅读相关材料、应用书面语言表达以及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在这方面,传统教学模式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对相关的材料进行机械阅读,或者要求学生对经典文段进行背诵。这种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会让学生感到语文学习是一个负担,因此,最终的教学效果较差。教师将网络文学引入这一环节,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可以选取经典网络文学中的优美句子,组织学生对其进行朗读,随后让学生对其朗诵效果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经典段落进行学习,并要求学生掌握其中的写作方法,并对其中的内涵进行学习。这个过程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具体教学环节,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对应的网络文学作品进行教学。比如,教师可以选择《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何以笙箫默》《琅琊榜》等等。不胜枚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坚持长期的训练和教学,学生将对其中大量的词句进行掌握。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写作能力,提高学生应用语言表达自身的能力。

教学资源的应用篇9

关键字: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管理应用系统

Abstract: With the growth of technology in network and education, tele-education based on Internet is developing rapidly. It is so significant to manage and utilize the teaching resources efficiently sinc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is the core of tele-education.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rudimentary design project of Management of Teaching Resources Application System.

Keywords: Tele-education, Teaching Resources Management Application System

(一)教学资源管理应用系统的重要性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促使知识经济迅速发展,打破了人类活动的时空障碍,使信息领域变得更为广泛,空间与时间的阻隔在国际互联网消失了。克服了时空障碍以后,远程教育打开了新的一页。远程教育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适合远程传输和交互学习的教育软件为教材,建立起一个现代化教育的新模式。

远程教育的核心是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可以分为四个层次:(1)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包括题库,素材库,课件库和案例库;(2)网络课程库建设;(3)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4)通用远程教学系统支持平台的开发。

适于远程教育的教学资源有

(1) 媒体素材:包括文本素材,图象素材,音频素材,视频素材,动画素材;

(2) 题库:按一定学科的知识结构组织起来的试题的集合和相应的统计分析工具;

(3) 网络课件库:按一定知识点组织起来的自成体系又能独立使用,有利与辅助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扩展学生兴趣的参考资料或适于网络运行的课件;

(4) 网络课程库:按学科课程的知识结构组织起来的,涵盖学科课程内容领域的,能自成体系的教学软件。

这些教学资源都要能在标准的浏览器运行,才能符合利用网络的远程教育的需求。

教学资源和相关系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关系如下图:

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需要长期的建设和维护。由于教学资源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使人们对它的理解各不相同,会出现大量不同层次、不同属性的教学资源,所以一个高效的教学资源管理应用系统,是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基础系统。

远程教育中的教学资源管理应用系统要能够将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有层次,有组织,科学地组织起来,并提供一个易用,快捷的应用平台,才能发挥教学资源的长处,让教学资源成为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二)教学资源管理应用系统的设计原则

1. 可靠性

教学资源的高可用性对远程教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加上教学资源的庞大数量,系统必须采用性能优越的,大型商业数据库系统。这样有利于提高大批量数据的吞吐时间,使整个系统管理规范化;而且随着数据库的增大和操作扩展到一天 24 小时、一周 7 天,能够执行备份操作而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转。此外,在灾难性故障发生后能够还原数据库,能在最短时间内还原它,使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得到保障。

2. 灵活性

素材的管理在数据管理方面应具备较大的伸缩性,它可以集中管理远程教育工程中的所有素材,也可以将素材按类型或学科划分开来,单独进行管理。系统还应提供接口,可以把多种渠道收集的教学资源纳入系统的管理之中

3. 开放性

远程教学所涉及的行业范围大,学习者的数量多,教学内容的形态需求复杂,这就要求系统具有完全的开放性,能够容纳各种形态的网上教学内容,不能仅仅限于支持某些专用工具开发的教学内容,不能只是支持某些文件格式。系统要支持开放的文件存储格式,能管理所有能够在网上运行(包括需要插件的文件)的课程内容与文件格式,不对教学资源作限定要求。

系统软件体系结构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的网络模式,系统服务器采用可扩展的分布式多服务器计算模式,采用分模块层次结构,多模块分立,允许系统分布式并行处理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各功能模块是普通的网络程序,建立在开放的网络标准之上,遵循HTTP,FTP,XML等普通网络协议和数据格式进行消息处理和数据交换。

4. 安全性

由于远程教育的应用系统是运行在互联网上的,是远程的,开放的,所以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远程访问会话中传输的信息、分支网络连接中传输的信息,还是内部网络中传输的信息;保护用户信息不被泄漏和限制不同权限用户对各种层次的信息的访问等;提供高效的安全解决方案都是必须的。安全性包括保密、完整性保护、身份验证、授权和预防重播。可以使用网络加密保护,用来帮助尽可能地减少在公用网络和专用网络上传输敏感信息所带有的风险;和权限限制等。

(三)教学资源管理应用系统的功能设计

远程教育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要实现以下功能:

1. 教学资源的搜索

远程教育在互联网上的资源的数量是惊人的,系统必须提供高效的搜索策略和协议,让教师和学生能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方便快捷地搜索到自己想要的资源。系统要提供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课件目录树的生成与动态修改机制,网络课件软件库,教学资源元件库的查询,并且能自动搜寻相关的教育研究站点,扩充搜索数据库;能支持全文检索和多种文档类型的检索。

2. 教学资源的编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要发挥这两个主体的能动性,学生或教师必须能对互联网上下载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进行编著和组织,把任何对教学有帮助的资源收为己用。系统必须能把任何教学资源方便地录入,修改;提供对包括各种文本素材,图象素材,音频素材,视频素材,动画素材等教学元件和题库,网络课程库等的编辑,剪辑,制作,预览等功能。还可以从系统已整理的教学资源中检索出有用的素材,根据需求进行完善提高后,再追加为更新的教学资源。

3. 教学资源的管理

由于互联网克服了时空障碍,因此远程教育中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是无穷无尽的,如果没有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人们就会很快被海量的信息淹没。在接收到大量信息的时候,必须要用合适的方法对得到的各种信息进行过滤、分析、处理,保留有用的,去除无用的。因此,系统必须提供能有效管理大量教学资源管理工具。各种远程的或本地的媒体素材,题库和网络教程等必须按科学的,专业的方法分门别类,统一管理。

4. 教学资源的组织运用

有效运用收集到的教学资源也是教学资源管理应用系统的关键。教师将教学资源运用到教学中,学生将教学资源运用到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备课时在教学资源应用系统中选择出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灵活组织和编排,形成具有教学个性的课件,可以让教师在授课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特点。学生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选出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辅助学习,发挥主动学习的能动性。

(四)教学资源管理应用系统模块设计

系统的功能模块结构图

(1) 资源检索

系统提供一个检索工具,可以检索系统数据库内的资源,可以从多种角度,用多种形式查询,提供模糊查询和精确查询的手段,检索出来的资源可以编辑和添加到应用序列中。并提供一个接口,当用户要在互联网上寻找资源的时候,可以使用互联网上的搜索引擎,本根据需要,将搜索结果扩充到系统的数据库中。

(2) 资源管理

资源的属性有:资源的名称,编号,类型,学科,专业,适用对象,来源,简介,关键字和存放位置。系统会将资源的这些相关属性记录在系统数据库中,并会在使用时按要求动态生成树形目录索引,方便使用。

系统提供了3种方法管理资源:按资源的类型,按资源内容所属的学科,按使用者自定义的主题管理。使用者可以选择一种或使用多种方法来管理收集到的教学资源。

(3) 资源编辑

系统提供了与其他编辑软件的接口,对不同类型的资源调用相关的外部编辑程序,使用者也可以自己选择编辑程序来对资源进行剪辑、制作和修改。

(4) 资源组织

使用者可以按需要将各种的资源组成一定的播放序列,将这个播放序列保存起来,以便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播放这些教学资源。

(5) 资源播放

在浏览器中播放已经编辑组织好的教学资源序列,可以设置播放的次数和播放的形式:连续播放,手动播放等。还可以使用"小黑板"播放方式,方便课堂教学。

(6) 系统管理

对系统相关用户信息的管理。系统提供用户认证功能,用户通过输入相应的口令来验证自己的身份。通过认证的用户才能使用上面的各项功能;不同等级的用户对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料具有相应的浏览、添加、修改和删除功能。

(五)小结

基于以上的设计方案,我们开发了一个这样的系统:

系统建立在HTTP和XML等开放的网络标准之上的,适于运行在互联网Internet或内部网Intranet上的,易于使用的网络应用程序。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使开发出来的系统可以远程使用。在硬件环境和系统软件方面,用户运行环境为支持中文的netscape4.0版本或以上,或IE4.0版本或以上。服务器端采用微软系列平台:microsoft backoffice server ,使用microsoft site server 开发工具。

教学资源的应用篇10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喜欢“天衣无缝”的完美课堂,视学生的错误为猛兽,有时为了片面追求课堂的完美,忽视了学生错误的价值,因而也就失去一种“美丽的精彩”,其实,课堂就是一个让学生出错的地方,当我们把错误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一个教学时机,当作学生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起点,对错误不回避,有时还主动预设错误,让学生在纠错、思错的过程中,对其思维过程做出调整与修正。如果能对错误资源巧妙利用,我们的数学课堂将会变得更加真实、灵动与精彩。在教学中,笔者努力进行一些有效的实践。

一、预设错误,防范未然

凡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教学预设过程中,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错误和易错点都作了充分的估计,故意设置一些“陷阱”,诱导学生犯错。教师对错误的种类及原因的预计,是对教学过程的预先判断,有助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思维的展示。学生在“尝试错误”的活动中比较、思考,可以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精神,进而修正错误,获得真知。

案例一:“年、月、日”一课中,教师出示1993-2012年2月的月历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探究出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即用年份除以4,如果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接着,教师出示了如下的判断题:

判断下列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1949年、1928年、2005年、2100年

学生根据刚才学习的判断方法很快得出结果,1949年是平年,1928年是闰年,2005年是平年,电脑依次对学生的判断给出了正确的评价。当学生根据计算结果判断2100年为闰年时,而电脑给出的判断却是错误,2100年是平年。

此时,学生们的脸上露出了疑惑的表情,“2100可以被4整除,应该是闰年,不可能错啊?”

教师也装作疑惑的样子:“是我们判断错了,还是电脑出了问题?21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呢?让我们通过万年历查寻一下。”(通过验证,万年历显示2100年为平年)“这到底为什么呢?”

学生纷纷露出好奇的表情,探究知识的热情晃常高涨。这时教师适时地给学生讲解了“百年不闰,400年又闰”的原因,为学生解开了心中的疑团。

在上面的教学片断中,教师在学生探究出判断平年和闰年的一般方法后,并没有急于把“百年不闰,400年又闰”这一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学生预设了一个“陷阱”,制造一个“悬念”,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急于获得真知。然后,教师抓住这一教学契机,适时给出新知识,使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样,学生对这一知道一定会记得深刻,而加深记忆的催化剂正是教师预设的那个错误。

二、活用错误,促使生成

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真实想法,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教师应善于活“用”错误,利用错误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分析、评价,让学生从错误中深化认识,领略成功。课堂上,有些错误让人预料不到,但它恰恰是反映了学生的认知冲突,由于这种学习是学生自发产生的,所以经常会出现激情四射的场面,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二:《百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断

其中一位学生收集到姚明罚球命中率为85.6%。

师:这个85.6%表示什么意思?

生:85.6%表示姚明罚了100个球,罚中85.6个球。

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没有回答,而是把目光投向全体学生。

怎么能有0.6个球,应该表示大约进了86个球……

于是教师又追问:姚明是不是只投了100个球?

生:85.6%可以这样认为,姚明投了1000个球,投中了856个球。

孩子们似乎觉得解决了0.6个球的问题。

师再问:要是姚明不是正好投100个或者1000个球,那命中率85.6%不是没有办法得到呢,到底该怎样得到命中率85.6%的数据呢?

生:命中率85.6%是由命中球的个数除以投球的总数得到的,它表示命中球占投球总数的百分比,不表示具体的量,所以不能说投中了85.6个球……

面对课堂上学生收集姚明罚球命中率这条信息,让学生按照以前的思考方式去解释命中率,结果出现一个认知冲突,教师抓住这个错误不放,通过阶梯式的追问,一步步引导学生去争论,让他们产生自悟,最终达成共识――85.6%只表示投中球个数与投球个数比的关系,不表示具体数量。本案例中,教师活用错误资源,促进学生生成,在质疑、解疑过程中,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理解也就水到渠成,课堂教学也收获了一种异样的精彩。

三、反思错误,追查错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概念表述不清,思考不周密,解题依据不足,循环论证,以偏概全、忽略条件等错误,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反思,通过反思了解知识理解是否深刻,解题方法是否创新,解题思路是否合理等,让学生在反思中提升。

案例三:一位教师上“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学生初步感知的 基础上,教师设计了一道判断题“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占 ”。结果学生的回答截然不同,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没有回避,也没有简单否定,而是借题发挥,巧妙利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师问认为对的同学:你为什么认为是正确的?

生: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就可用 表示。

生:不对,是错的。

教师再追问:你们认为呢?

生:她没有把一张圆纸片平均分。

师:那么,你能用手上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吗?

生:我用一张长方形纸片代替一张圆纸片,把它上下对折,也就是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占 。

生:我把一张长方形纸片左右对折也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占 。

生:我把一张长方形纸片,对角对折也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占 。

教师最后问:这三种折法各不相同,凭什么说其中一份都是长方形纸的 呢?

生:这三种方法虽然折法不同,但都把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两份,那每份就一定是它的 。

先前认为对的学生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反思,也明白了必须把一张圆纸片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才是 。

本案例中,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因势利导,紧扣平均分这一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然后让学生用折一折的学习活动,经历一个物体被平均分成两份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和体验了平均分。同时,也使刚才认为这一判断是对的同学,也明白怎样分得到的一份才能用 来表示的道理。通过反思,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一句本身错误的话,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析错、思错、纠错的过程中,逐渐接近问题的本质。

四、捕捉错误,深化理解

错误,不管来自学生还是来自教师,都是很珍贵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善于捕捉,认真分析,有效利用。比如对于个别学生因为学习习惯而产生的问题可以在个体中单独处理,典型的问题也可以对其他学生进行提醒,对于共性的知识层面的错误要及时向全体学生指出,对于思维价值或对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有帮助的错误,教师更应该要有一双慧眼,及时捕捉,选取合适的场合、时机进行灵活的应用,处理得好,则可以激活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案例四:如在教学“较复杂的平均数问题”时,学生会出现如下的错误:一艘轮船比甲地到乙地平均速度为20千米/小时,返回时的平均速度为30千米/小时,求轮船的来回的平均速度。像这类问题,有些学生则不思考条件,简单地以(20+30)÷2=25千米/小时。捕捉这种错误,笔者故意出示一个例题:五(1)班男生平均身高140厘米,女生平均身高为142厘米,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为多少厘米?

生1:(140+142)÷2=141(厘米)

生2:不对,题中没有男女生具体人数,这题不好做。

师:如果要让等式成立,你有什么办法?

有的学生马上指出:“只要在题中增加全班男女生人数一样多”的条件。

接着,笔者让学生假设男女生都是30人来求全班的平均身高,最后又引导学生“如果把男生30人改成20人,不计算,你知道全班的平均身高在什么范围吗?如果把女生30人改为20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