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十篇

时间:2023-12-04 18:01:37

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篇1

关键词 高校素质教育 教学方式 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高校素质教育及新要求

素质是指人在先天遗传的生理条件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的自身认识与社会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和品质。概括地说,其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品质,创新审美,身体素质五大部分。素质教育于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并开始广泛运用。素质教育可以解释为:以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得到发展,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1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指导学生学会做人,这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学会做人”的内涵相当丰富,总的来说就是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的要求,言行举止符合社会的规范。具体来说,应该具有三种意识,两个习惯。其中三种意识首先指爱国主义意识,这是学会做人的最基本要求;其次指公民意识,在享受公民的权利的同时,还要承担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最后是道德品质意识,体现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两个方面。两个习惯是指要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劳动习惯,言行举止文明有礼,并能够珍惜、尊重劳动成果,自觉参加社会实践锻炼。

1.2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当前一项迫切的素质教育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课堂教学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及教学质量。因此,高校要从多方面按实际出发,以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

1.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素质教育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21世纪学校教育的方向。素质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重点,变学生适应发展为创造性发展,造就一批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够独领的杰出人才。创新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是转变教育观念。学校必须确立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素质教育目标,从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

2素质教育中应推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2.1变单一注入式课堂教学方法为灵活多样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1)三段式教学法。即根据认识需要反复深化的客观规律,将每个单元的教学分成泛读、发疑、解疑三个阶段,使学生的认识过程经历三个台阶。教师先扼要地对教学内容作些讲解,提出重点、难点,然后指定相关参考书,让学生课后研究、思考;积极鼓励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相互讨论,充分发挥学生广泛思维的能力;最后总结学习情况,回答学生思而不解的问题,使学生的认识得以深化。

(2)学导式教学法。即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予恰当的指导,把教学重心从教转到学上,重视发挥学生的潜力,变“灌”为导,导为学服务,学导结合,教学相长。

2.2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提升教学水平

2.2.1利用多媒体网络的可控性,教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媒体的可控性,指媒体可在人的控制下,使所需要的内容再现。而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学生对观察的目的越明确,感知就越清晰。现代媒体的可控性,就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在观察中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从而教会学生有目的的观察。

2.2.2利用多媒体网络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运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调动学生观察、思维、联想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都参与,并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2.3利用多媒体网络的表现力,提高学生观察的效率

多媒体网络可满足观察事物的整体,获取对事物的综合印象,而忽视对事物的更为具体、细致的把握。通过动态显示把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达到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活动的效率。这种功效,不但能使学生对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产生成功的心理体验,而且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2.4利用多媒体网络,帮助学生发散思维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又能伴随着图象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思维。

2.3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探索,勇于突破,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有计划、按步骤地训练,使学生逐渐提高独自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中有计划地选取部分章节,让学生自学,教师给予方法上的指导。通过多次这样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信心。

2.4依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帮助和指导,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是每个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承担组织教学的任务,从强调知识的传授转向帮助学生设计学习活动,经常通过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情况,帮助学生找出失败的原因、正确认识和面对失败与挫折。又如,经常通过电子邮件与同学讨论问题,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试行“弹性管理,宽严结合,一手抓、一手放”的作法,给那些能力较强,能自我管理的学生较大的自由度,通过考核,有些同学可以获得“免听课”的权力,有些同学可以获得“免交作业”的权力,让这部分同学自己去选择学习方式,也可锻炼这部分同学自我管理的能力,结果他们将会更加注意严格要求自己;对于能力较低、自觉性较差的学生进行严格管理,经常检查他们出勤情况,完成作业情况,课上还经常提问这些同学,采取严“抓”的办法,同时,经常提醒同学们注意心理健康,对于那些有“问题”的同学,给予热心指导和帮助。

2.5案例教学法及教师讲授与同学讨论相结合教学法并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以案例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以学生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资料,或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为基础,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地搜集、整理教学案例。既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又要力求简明、形象、生动、具体。同时,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可以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问题。

2.6实施实践教育方法

围绕教育教学活动目的而开展的、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实践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始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是学生了解理论知识意义的重要条件,是激励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源泉,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必要途径。

(2)实践教育是切实提高人才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切实需要加强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社会、科研以及生产实践。因此,我们要在重视基础的同时,把实践学习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中,切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3)从世界范围看,加强实践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实践教育的理念和做法,在世界上各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中,已经达成共识,形成了新的比较稳定的教育体系。他们对于实践教育的态度和措施,对于正在迅速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可以提供某些值得借鉴的思考和启示。

总之,在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随着对素质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和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采用新的合理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因此,各高校必须结合实际,科学地利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许华波.借鉴西方先进教育理念与强化素质教育[J].科技信息,2007(3).

[2] 陈莉.地方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新体系及新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07(24).

[3] 张宇明.新时期中国高校素质教育论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篇2

关键词:文科应用本科: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改革

不断完善和创新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达到地方高校面向地方经济工作的一线岗位培养文科应用型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开展教学。

一、文科应用型本科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评析

(一)文科应用型本科常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师向学生传授并指导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技能的整个课堂教学实施过程。

1、讲授式。限于现阶段教学任务繁重及教学条件有限的条件限制,这种方法仍然是大量的基础课和相当数量的专业课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师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和主导,其优点在于能系统的将知识介绍和传授给学生,并清晰地体现教师对知识的分析逻辑。因此有利于学生学习基础理论,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但由于客观上较强地受到任课教师个人的知识素养、表达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可能限制学生的知识视野,无法保证活跃研究思维、激发创新思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2、启发式。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各种直观教具或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直观感性材料。通过提出有价值的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独立地去思考、去发现相应的命题和法则。在实践中,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和引导思维的能力对教学效果影响较大,并且需要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它要求学生具有必要的知识基础以及发展和辩证的分析观点,因此多适用于高年级的专业课程教学。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先提供直观材料再进行理性认识的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其缺点在于不适合体现基础理论和逻辑分析性的教学内容,不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3、案例式。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选取典型案例或再现特定事件发生的真实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开展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也要求学生具有必要的知识基础和初步的分析能力,多适用于高年级的专业课程教学。这一教学方法能将相对而言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以具体案例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展示,并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一个案例分析往往涉及到课程内多个知识点的内容。甚至多门课程的内容。这有助于学生将从案例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新知识与其原有的知识、能力进行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但这一特点也造成课堂具体教学内容的弱化,并且生动、活跃的课堂形式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4、讨论式。讨论式教学是围绕某一问题或社会现象的某一方面,设计一系列互相联系而又不断深化的问题,引导和组织学生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的教学方法。它为学习创造了一个多向信息交流的平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种每个学生的发言都可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其缺点在于这种学习方式中知识点通过讨论的形式零碎的、跳跃式的展现,因而系统性较差,并且不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文科应用型专业教学中常见的现代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贯穿在教学方法的实施之中,历来是随着社会科技和生产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发展的。

1、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借助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延伸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的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增加课堂教学密度,能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对多媒体教学内容印象深刻。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对于教学内容中抽象的以及逻辑分析和推演过程较为复杂的知识点,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无法发挥。并且,多媒体展示大量、快速的教学信息容易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抓不住重点和难点。

2、网络教学。网络教学将网络技术引入教学过程,为围绕问题开展主动学习提供现代化学习手段。网络教学的开放性和交互性,能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及时地更新学生的知识内容,并能将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以外,有助于建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这一教学手段的优点在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加强。并且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是,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教学、控制节奏、引导思考的难度较大;学生容易迷失在丰富的信息中,甚至跑题,这为教师引导其准确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外,由于网络技术的使用,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与老师交流,虽然便捷了很多,但不如面对面的交流那么直接和透彻。

3、实训(实验)教学。现代的实训(实验)教学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进行独立操作,观察事物发生和变化的过程,探求事物规律。获得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手段的优点在于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具体的实践工作环节,具有“实战演习”的性质,这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途径。但在现实中,由于文科类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薄弱以及实践教学形式的单一等问题,文科实训(实验)教学手段的效果还未能充分展示。另外,传统的教学考核和评估机制也不利于激励教师与学生对这一教学手段的利用。

二、文科应用教学中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和优化

(一)以“有助于能力培养”作为教学方法和手段选择的标准

文科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理念的重要特点是它将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社会办学,为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种培养面向工作岗位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决定了其以教学为主导,强调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要完成文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任务,具体来说就是要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基础平台,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并引导其实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帮助学生掌握开展自学的基础

知识和先进的学习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索与创造合理有效的实践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过程中,应将有助于上述3方面能力培养作为选择和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标准。

(二)制定以讲授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助的多元化教学方案

一方面。要坚持教学中讲授法的主体地位。首先。从目前地方高校文科应用型本科的培养条件来看,师生比例较高所导致的教学任务繁重、教学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较为普遍,因此以讲授法为主,配合其他教学方法,应当是相当长时期内的主要方案。其次,低年级学生尚未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并且面临从高中学习模式向大学学习转化的问题,帮助他们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掌握必要的分析判断方法,是人才培养的必要前提。因此逐渐减少他们所容易接受的讲授式方法是必须遵循的规律。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参与式、案例式教学等方法在运用中,也必须通过讲授法进行必要的知识准备和结论归纳。另一方面,讲授法需要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辅助。如前述分析,讲授法自身的局限性使它无法独立完成对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全面培养。必须通过使用案例、讨论和实验等方法予以辅助。

(三)合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加强课堂教学效果,拓展课堂教学范围

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教学活动的组织,提高教学效率。第一,多媒体教学手段适合与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配合讲授法能大大增加课堂信息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当配合案例法、讨论法等时,多媒体手段还可以通过模拟、再现将案例、数据等生动的展示,增强教学效果。第二,网络教学适用于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利用网络精品课程资源。有助于学习资源的共享,方便师生互动、交流。

三、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必要保障

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除了要深入研究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特点外,还需要为其创造和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

(一)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中要注重教师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

教师在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恰当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将两者有机的结合以完成人才培养目标,这实际上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教师不只是一位学者、专家,而且是一位教师,其发展的内涵既包含学科专业水平。也包含教师职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中,大学教师需要从以下3方面不断培养和提高。第一,需要教师切实掌握所授课程的性质,熟悉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即教师除了研究学问,更新知识,还要努力掌握和探索各种教学方法,及时掌握现代教学手段,不断加强将自身拥有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所能掌握的知识、技术的能力。第二,教学中需要教师运用本人的科研成果和实践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需要一批复合型理论人才和能够指导实践的“双师型”教师。第三,教学方式和手段最终体现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这种交流不只是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还有情感方面的,尤其是教师的人格魅力给学生的影响是无法比拟的。这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修养、高尚的师德。使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以自身的修养、情感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和实施要注重面向所有的学生

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实施过程中,都可能会出现自身能力较强学生踊跃参与使能力更强,而自身能力较弱的学生羞于参与或不愿参与,使能力更弱的现象,为保证教学过程参与对象的全面性,要尽量设法避免这一问题,以保证教学效果。这要求在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时,除了考虑教学内容,还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调整和设计。要了解和关注所有的学生,选择和设计符合多数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那些羞于参与或不愿参与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并创造更多的机会有意识地进行培养训练。

参考文献:

1、徐兆仁,新世纪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6(17)、

2、杨宪立,赵喜来,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教育与职业,2008(9),

3、吴援明,肖华,“分组讨论式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论坛,2008(6)

4、陈忻华,阿什比关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观点及其启示[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28)

5、韩煦。冯国华,关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7(4)

6、崔婷,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高等院校教学中应用研究[D],暨南大学,2008

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篇3

[关键词]现代化教育 教学手段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7-0256-01

1.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必要性

跨入新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日趋成熟,教育也开始了面向现代化的进程。在课堂教学中,单靠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已经开始走进课堂。在教学中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使学生学习更加趣味化、自然化、人性化。

2.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教学手段也从最原始的课本板书,逐渐加入了声电教学,然后出现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现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也已融入到多媒体教学中。

2.1 声电教学

声电教学主要包括幻灯教学、电影教学、广播电视教学等各种教学手段。在计算机出现之前,与单调的板书教学相比,声电教学无疑是教学手段的一次飞跃。教师可以通过幻灯、广播、电影、录像等媒体,向学生传授知识,使表达更加清晰、准确,易于形成知识体系。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时候可以先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循序渐进地进行理解,印象更加深刻。这种教学手段改变了板书教学时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更易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2.2 多媒体教学

从20 世纪90 年代起,多媒体和计算机领域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也随之发展起来。多媒体教学是以计算机为基础,将文本、图像、动画和声言等信息集成在一起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手段的又一次飞跃。多媒体教学完善了声电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手段的向前发展。

2.3 网络教学

20 世纪90 年代后期,随着网络的出现,计算机的功能也变得更加强大,不但可以处理信息,还能够进行信息交流。多媒体教学也因此得到了发展,多媒体与网络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既继承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又打破了多媒体教学的单机局限,实现了远距离的实时对话和交流。网络是开放的,学习者可以自由地访问,获取知识,网络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3.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

3.1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

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了以往单调的板书教学,教师可以提前将要讲授的知识做成课件,既节省了书写板书的时间,又可以将知识罗列得更具体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2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化教学以计算机为基础,将文本、图像、动画和声言等信息集成在一起,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手段的向前发展。随着多媒体计算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为创设“启发式”教学所需要的学习环境打开了广阔空间, 实行了真正意义上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3.3 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现代教育已经不仅是使受教育者继承现成知识,更重要是让学生自己学会去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创造。为此,学校必须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寻求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第一现代教育技术能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它使传统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 使抽象变具体,由静变为动,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的认识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第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能为学生独立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手段,能创设一种身临其境、完全真实的学习环境,学生置身其中,通过教师的指导,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把学习的支配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真实的回归,网上教学排除了时间、空间及人为因素的限制,学生可能随时随地使用计算机调取网上的信息、检索资料,在自己合适的时间点播自己想要学习的课程,还可以通过网络与他人讨论交流,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多媒体技术在职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例1:在教学7 B Unit1 Dream Homes 第一课时,我给学生展示了几张国外的著名建筑或风景区图片,让他们猜猜它们的所在国,首都分别是哪个城市,该国人主要讲何种语言,学生们都跃跃欲试,然后让他们相互探讨自己更喜欢哪个城市以及理由。整个课堂气氛很活跃,既让学生开阔了视野,又拓展了他们的口语能力,教学效果较好。

思考1:多媒体集图、文、音、像、画等功能于一体,成为我们优化教学、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制作课件时不能片面追求视觉效果,过度渲染屏幕,把整个屏幕弄得花里胡哨,装饰的内容的吸引程度大大超过了教学内容,冲淡了中心内容,使得学生把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了艳丽的画面和精彩的动画上,对学生产生了干扰,影响了学习效果。

例2:把事先做好的一段flash 动画给学生播放,画面呈现的是某个朋友和他的家人在昨晚的一系列活动。学生被有趣的动画吸引住了,于是我开始提问:What was my friend Tom doing at six o’clock last night? ,接着我提问动画中其他人物的活动并在黑板上呈现例句,再由学生用替换的时间状语来对人物进行问答(pair work),最后过渡到同学间询问昨晚各自的活动。从用多种方式来进行大量操练到后来的语法讲解归纳,整个过程学生都兴致盎然,抽象的语法难点也就被迎刃而解了。

思考2:首先,一定要在充分了解所要教授内容和方法的基础上,要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来使用计算机,并不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媒体或网络技术就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也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用多媒体来展示。其次,有些教师将书本上的文字、图片扫描进入电脑,然后逐一呈现,整堂教学完全被课件捆绑,教师成了课件的放映者,这样的多媒体课件很难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5.结语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教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成为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革命。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服务,为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 作为一名老师教师,应该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地发挥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优势,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为社会培养训练有素的、能适应时代要求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篇4

关键词:C语言;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150-02

一、引言

目前关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教学策略方面所做的探索与改革不少,而在教学策略的整体结构设计和教学策略的内涵研究方面略显不足。目前,在C语言课程的教学策略设计、使用和研究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特性不匹配。在教学策略的设计中,对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必须要考虑学科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但是在高校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特点、基本操作程序及使用条件了解不足,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单一性,导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脱节。

2.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特性的不匹配。传统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三种教学手段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无法用某一个完全替代另一个。同样的教学内容采用何种教学手段虽然没有严格规定,但简单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段而不考虑教学内容是否适应所带来不理想的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C语言课程的主要特点

C语言课程做为程序设计语言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无论从课程内容还是教学思维上都有其自身特点,分析与把握这些特点是教学策略优化设计的基础。

1.程序结构类型和概念多。C语言课程教学内容按照其描述和作用特点分为多种类型,而且涉及到的概念众多,包含大量的定义、语法、概念、语句,每一章都是以某种程序结构和相应语法规则为主线来进行描述。

2.操作应用性强,思维转换要求高。要达到培养学生具有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这个目标,就不能仅局限于单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而是要注重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讲授中引导学生从自然思维考虑问题转换为从计算机思维考虑问题,也就是要按照计算机求解问题的基本方式去考虑问题的求解,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法,构建出相应程序等的能力。

三、C语言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策略设计宗旨。教学策略优化设计的宗旨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这四个教学活动的构成要件,进行科学的选择与组合而构建起“立体式教学策略”。其中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如何相匹配是教学策略能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如何相匹配是能否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

2.立体式教学策略设计基础。立体式教学策略设计首先要完成以下两项基础工作。

(1)教学内容属性分析。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组织者,应该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属性有清晰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重视和了解教学内容的分类,对于教师帮助学生获得与生成知识和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教学内容的分类属性:C语言的教学内容可以归纳为为概念型、原理型、描述型、推导型、类比型、操作型等类型。比如,概念型是指反应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的符号;操作型是指关于如何做事、如何完成一项工作的知识,通常为一系列动作、行为程序,或者完成任务所需的步骤等。例如,概念型:反应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的符号,如函数定义、函数的分类。操作型:是关于如何做事、如何完成一项工作的知识,通常为一系列动作、行为程序,或者完成任务所需的步骤,如函数调用。推导型:是由某些已知因素依据定理、公理等逐步推到获得结论的知识,如函数嵌套调用。策略型:为有效的实施战略或更好地达到某一特定目标而采取的特殊措施。

(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特征分析。结合教学内容的属性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其运用于教学中就会显示不同的效果。依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作用与特点,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特征进行了分型和归类。①教学方法分类。教学方法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主导类、主体类和双主兼容类,进一步细分又有概念获得式、探究式、抛锚式、范例式、自学-辅导式、自主学习式等等。②教学手段分类。教学手段主要分为传统的口述+黑板的形式、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教学手段。其中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使用文字、图形、动画、声音等以动态的方式呈现每个知识点,极大地增加了信息量,使得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知识。

3.立体式教学策略设计步骤。分两步对教学策略的教学要件进行组合,设计C语言课程的立体式教学策略。①建立教学要件标识表。建立教学方法特征标识表。建立教学手段特征标识表。建立教学内容特征标识表。②建立组合匹配关系。针对教学要件确定如下组合原则:对于概念型等的易于发挥教师主动施教作用的教学内容可采取实施传递―接受式、概念获得式等教学方法。对于操作型等的强调发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作为学习主体的教学内容,可采用探究式、抛锚式等教学方法。对于研究型的教学内容,可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基础上,采用探究式或自学―辅导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采用探究式、自学―辅导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程序思维能力,更多采用多媒体技术的特有手段,如图形、动画、链接等。③设计C语言课程立体式教学策略。C语言课程立体式教学策略的设计结构举例如下:A内容属性为事实型,知识点如什么是函数、指针变量的含义,教学方法可采用传递─接受式,教学手段使用板书+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内容属性为概念型,知识点如输入输出函数、选择结构定义、循环结构定义、函数的定义、初始化及指针的运算、一维、二维数组的基本概念等,教学方法可采用概念获得式、抛锚式式范例式等,教学手段使用板书+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B内容属性为操作型,知识点如输入输出函数、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掌握函数的调用及参数的传递方式、函数语法规则,指针的运算、指针与变量的关系、指针作为函数的参数,教学方法采用抛锚式、探究式、自主学习式等,教学手段可采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网络资源。④制定教学策略课堂实施方案。在C语言立体式教学策略的基础上,针对课程的每个章节教学内容,即可制定出立体式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方案与相应的多媒体课件。

四、结束语

立体式教学策略的设计与使用,通过解决以下三个具体教学问题,提高了C语言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

1.强化了教学方案设计的科学性。立体式教学策略兼具稳定操作性和动态层次性,既科学规范了课堂教学活动,也提供了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主动性的弹性空间,克服了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的随意性和不合理性,强化了教学方案设计的科学性。

2.保证了教学方法使用的针对性。依据教学内容的属性特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的组织形式变“线性式教学设计”为“拓扑式教学设计”,克服了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中存在的盲目性和单一性,保证了教学方法使用的针对性。

3.提升了多媒体课堂的教学效果。根据教学内容的属性特点,参考教学方法的运行程式,结合多媒体技术的表现力、接触面、参与性等因素,通过教学要件的恰当组合,克服了多媒体课件的“简单演示化”、“照搬书本化”等缺点,提升了多媒体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敏,郑盛娜.基于学生认知风格的教学策略设计[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6).

[2]吴文胜,盛群力.论有效教学策略的设计[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09).

[3]斯彩英.浅谈多媒体条件下的课堂教学策略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04,(09).

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篇5

论文摘要:目的比较多谋体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对药理学教学效果。方法在学期末收集学生的试卷及考试成绩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与单独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前者使学生的药理学成绩有显著提高。结论合理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药理学成绩有帮助,值得推广。

药理学是以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学科为基础,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的一门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基础与临床、药学与医学间的桥梁学科。药理学教学内容丰富,理论性强,涉及面广,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随着药理学的发展,药理学目前已经发展到了分子水平,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描述这一层面,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传统的课堂注人新的生机与活力,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教学手段,但是,它并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以,把传统的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是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

1、资料与方法

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我们在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及2008级高级护理专业、口腔专业、麻醉专业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讲授;在期末考试后用以上专业同学的药理学成绩与2006级相同专业学生的药理学成绩做统计学分析。

2、结果

采用两个样本以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药理学考试成绩与2007级作比较;及2007级口腔专业药理学考试成绩与2008级作比较。

3、讨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各种媒体信息如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CAI ),以优越的性能和生动、直观、新颖、有趣的教学环境成为许多高校用以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向传统的课堂注人新的生机与活力,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是一种模拟性强、启发性高的教学手段,由于它不仅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还能打破空间、实践上的限制,让学生更清楚的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因此,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较好的作用。

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篇6

一、 数码音乐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对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我国师范院校主要是为基层教育培养师资。在音乐教育中,九年制义务教育除了要让中、小学生学习掌握部分音乐技能外,更重要是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音乐审美感,而这道德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音乐审美感以及音乐表达力。长期以来,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及师资不足等问题对师生间的音乐语言沟通影响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师生间“教”与“学”的能动性,例如在“一对一”的钢琴教学中,学生可能因为近距离地接触造成紧张而影响发挥,使授课教师在情绪受到影响,从而无法进行良好的音乐传达;再者,师范院校的学生专业技术远低于音乐院校的学生,很多教师因着眼于技术教育而忽视了对音乐理解、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不能够在将来进行良好的音乐表达。如果在音乐教学中使用数码音乐教学手段,情况下能大不相同了。首先,数码音乐教学模式上大多采用“一对多”的方式,它通过高科技的设备手段进行“一教一”的教学,使师生间避免了过近距离的接触,“教”与“学”的双方都能够自由地进行交流,阻碍交流的障碍几乎没有;其次,数码音乐教学手段在教学时,学生已不是传统教学方式中那种完全被动的对象,占有很大主动性,这种使教学中的客体能积极发挥其主动性并表现出来,使教师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教学对象的学习情况,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再者,数码音乐教学手段能够让教学的主、客体双方尤其是客体方面直接进行复杂的音乐制作,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音乐创造力。

二、 数码音乐教学对于学生良好的音乐感觉培养,大大领先于传统的音乐教学手段

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数码音乐教学的最大优点体现在实时便捷性和可延续性这两点上。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下课后,也就意味着教师主导作用的结束,学生在课后只能凭自己的记忆和理解来延续学习,这种延续的学习过程很难保证学生不走“弯路”;而数码音乐教学手段则不同,学生可用磁盘方式全面、如实地记录教师的授课,可把教师的课堂授课延续到课后任何一时间,学生课后的练习可完全建立在教师授课的基础上,保证了学生不致于在课后练习中走过多的“弯路”,使得学生的学习效力大幅度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能够得到保证。

在音乐感觉的培养上,传统音乐教学方式和数字化的音乐教学方式无法比拟。传统音乐教学对于音乐感觉的培养基本是由教师讲或示范,学生则模拟练习,必须至少有两人来完成此项工作。而数字化音乐教学由学生一人就可完成对此项的学习,如对于在声乐教学中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因某一段音乐处理的需要,一个固定时值的音符需略作延长或缩短,教师往往用划拍的方式反复演示或强调,收到的效果却不大,或是在课堂上作到了而课下又走了“弯路”,大多数学生对此抽象的东西很难一次把握住。而在数码音乐教学中,学生可参照教师指导,通过制作MIDI样本,并在钢琴卷帘窗中对旋律音符进行拖拽或是修改音符的解析度,然后通过审听的方式来找出音符处理的最佳位置;又如,在器乐或欣赏教学中,常提到“音头”、“连音”等问题,如何让学生在课后自我参照呢?在数码教学中很简单,去控制窗口中修改、调整音符的力度、音头等参数即可,学生也可进行数码录音,通过对音频修改来达到这一目的。值得一提的是,在MIDI文件中,对乐句表情参数的修改可大大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感觉。由此可见,数码音乐教学手段具有镜子的作用,学生不要通过其他对象,即可找出正确的音乐感觉。

三、 数码音乐教育手段对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是传统音乐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作为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很强的教学应用能力。在培养学生这一能力上,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在高科技的数码音乐教学方式面前显得苍白无力,突出表现在对学生的和声感觉、合伴奏能力、范奏能力、配器能力、创作能力等的培养上。我们以作曲为例来对比一下这两种教学手段存在的差距。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作曲是先用笔和纸记录,然后再在钢琴上不断的演奏、修改、一切非常繁重、复杂,特别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工作者来说,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几乎扼杀了他们所有萌动的乐思,因为他们无法用钢琴或请大型乐队来试听、演奏。而使用数字化的音乐教学方式则完全不同,它使作曲简单化,只要具备一定的MIDI知识,任何人都可以随时记录下自己闪过的乐思,然后不断地将它扩展,并可随时加以修改。你再也不用为自己的钢琴演奏技术不好或没有乐队而发愁,因为MIDI的录音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完成创作好的旋律后,你还可发挥你的想象力,为你的乐曲配器,把音乐的内涵完整地表达出来,而在这以前,这项工作需众多人的合作才可完成,几乎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所以说,数码音乐教育手段对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是传统音乐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四、 数码音乐是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未来音乐教育的需要

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篇7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14Q200。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系统不断完善,各高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在不同程度的更新和进步,网络被充分运用到教学的每个角落之中。本文对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下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我国高校教学课程不断跟随社会的脚步而发生改变。我国高校教育课程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岗位分责和教授内容等方面存在缺陷,需要对我国的室内设计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和变更。

【关键词】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设计手段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室内设计教学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改革变化中得到完善,其中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在诸多的教学方法中具不可替代的特点和优势,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从多角度就“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特点和手段进行分析,力争为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改革起到推动作用。

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下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方式与手段的特点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是基于行动体系的课程开发方法,是以培养能力为主线,按工作过程中不同任务的相关性,来实现知识和实践技能整合的“串行”体系,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把循序渐进学习各门课程的过程变成符合或接近企业工作的过程。我国高校室内设计的“工作系统化”专业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具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吸收力强、教学新颖等优秀的特点,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理论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我国高校的室内设计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方式和手段有多方向、活模板和灵活性的特征,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反应新方法、新知识、新工艺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实际,且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现大量的人才。“工作系统化”的专业教学的方法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创意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发展机会。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方式下的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来源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下的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来源于三个方面,分别是:社会、知识和学生。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来源之一是社会因素,社会当中每个工作环节和发展要素都是“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手段的取材因素,社会变化和各种细节都决定了教学的内容和方式。知识是“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方式的汲取物,使得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策略性和实践知识性,大学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方式能够将各种知识元素进行连贯和穿梭,使得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学生的来源是一种全新的解释,将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统一规划,“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为学生打造了在工作中进行课程实验和学习。学生是接受和运用知识的主体,只有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才能够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下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改进方法与手段

(一)使得教学与实践相统一。

在室内设计专业的项目教学中要结合“工作过程系统”的要求,课程教学中的设计方向要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采用德国先进的专业教育中任务驱使、任务需求的教育方法,创造与职场工作相匹配的教学环境和任务目标,开设具有合作意识的设计活动,提升教学中的互动性,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方式的优势,让学生在教学中所学到的设计理念能符合市场的需求。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方案可以采用教学与实践相统一的方式,来扩大课堂知识的应用,使得学生的理论性课程知识得到充分发挥和运用。

(二)使用接收项目的教学方案。

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方法达到企业项目与教学中任务互通的目标,主要流程就是项目承接、项目运作以及最终的完成。项目承接: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方案中,让职场上的设计师与专业设计教师相互讨论制定具体的操作方案,最后教师根据方案的参考,设计出具体实践的教学方案。项目运作:对项目方案的策划上需要教师的带领。学生自行组织团队,根据教师规定的时间对设计的产品进行设计理念以及设计内容的阐述,教师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较为优秀的方案会成为客户的设计作品,如果客户满意就直接设计,否则需要更改。项目完成:对项目的制作完成后要展示最终的设计成果,这样一个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设计教学课程体系就成功的建立了。

结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的教育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本文就此分析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下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对“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和补充。我国高校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手段具有一定优势,这种教学手段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量的合格型人才,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本文对此进行了总结归纳,对“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手段进行了补充,提出了相关的建设性意见,希望能够对高校教学有所帮助。

作者:臧文娇 单位: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吕海雪.谈地方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06).

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篇8

成人高校发展电化教育的意义

所谓电化教育,就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幻灯、投影、电视、电影、广播、计算机等,传递教学信息,达到提高和优化教学质量的目的。电化教育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内容。在成人高校教育中,大力发展电化教育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可以大大提高成人高校的教学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革新教学思维。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语言、课本和板书,以单纯说教的方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简单枯燥,缺乏直观性和生动趣味性,不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学效率也较为低下。电化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将这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教育先进技术手段结合起来,将各种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声色光影等多媒体、多形式的方式实现教学过程的生动化、直观化和丰富化,从而达到刺激学生学习热情并达成互动参与的教学效果,这样就可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规模,为成人高校教育的普及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与统招高校教育相比,成人高校具有学生生源较差、师资力量薄弱、学校硬件条件低劣、知名度和权威性较小等弱点。但成人高校也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教育教学方式灵活、招收门槛较低、容易取得学历等,一言以蔽之,容易进,规模大。而成人高校要实现自己的规模效应,离不开现代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化教育教学手段的运用。通过电化教育,成人高校的教育形式可以不受时间、场地甚至是学生数量的影响,直接依靠电视、录音、平面刊物、远程网络教育等形式开展,这就大大延展了学校的教育容量,从而提高教学的规模。

可以更新教育教法,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刚才说到,成人高校的教育模式不受时间、空间甚至是人群的限制,这是因为成人高校的教育方法是比较灵活多变的。例如,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远程网络教育已经非常普遍。只要将PC终端联结到网络上,老师就可以通过视频向不在同一地区的学生上课;而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终端听课,与老师展开互动。并且,作业和考试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学校还可以将教师资源进行整合,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课程、上课时间和老师,真正实现了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教学。

成人高校电化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成人高校的电化教育设施和教育方法不断更新和多样化,但仍然存在诸多的弊病和不足。

“唯机器论”和“唯教师论”两种观点对立,在将教育科学技术和先进的教学思想结合方面做得不够。“唯机器论”片面强调和夸大电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功能,重视教学手段而忽视了教师素质的培养。“唯教师论”则认为教师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唯一因素,只要教师素养高,学识好,教学方法得当,不需要太过于借助先进的电化教育手段,就可以达到教学目标。显而易见,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二则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发挥的是基础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而电化教育手段则是辅助工具,在教学过程中起放大效果的作用;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知识接受度和感知是衡量教学质量好坏的标准。因此,通过好的教师的引导,利用先进合理的电化教育手段,将知识生动地传递给学生,才是一个良性的教学过程,也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成人高校的电化教育硬件的发展和软件的跟进不成比例。许多高校花巨资购进先进的电教设备、布置功能先进的多功能电教室,开发先进的网络远程教育课堂,但利用率却不高,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软件环境没有跟上硬件环境的更新。这里的软件环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师资队伍的壮大和教师素质的提高、相关的软件程序的开发维护、电化教育产品的营销推广等。如果教师队伍的素质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提高,再好的教育设施,再先进的电化教育方式都只是一种形式,无法达到教学质量质的提高;同时,一些电化教育设施需要相关的软件支持,如果开发不及时、不到位,就可能造成这些硬件设计的闲置和浪费,于教育教学没有多大帮助;另外,一些网络教育产品没有先进的营销理念作为支撑,也无法完成电化教育的迅速规模化,那些“看起来很美”的电化教育手段也只是一种摆设。

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篇9

关键词:体验教育 教育体验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模式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问题的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实现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四位一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内化到学生的思想世界中,落实到实际生活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是国家规定的,大专院校必须完成《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教学,教师不可随意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定性,使教师研究这一课程的教学改革,主要解决“怎样教学” 的问题,如何实现教学方法与手段最优化,创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模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在“怎样教学”的研究方面,获得了许多新的成果,突出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提出并实践有:

教学方法方面:第一,注入式与循环式方法。第二,探究式方法。这一方法或者强调通过事例来探究事物的本质,寻求其内在的规律、原理,或者通过一定的原理与概念,让学生用这些知识来接触事实,解释事实,通过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组织活动,以促使学生能在其引导下来发现问题。第三,对抗式方法。第四,案例式方法。第五,启发式方法。

教学手段方面:目前最常采用的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影像等多种媒体,把教学内容编成系列软件,在多媒体教室中实施网上作业、电化教学。它的优势是使严肃、呆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成图、文、声、像俱全的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断研究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结合,采用最现代的教育技术,把课件做得图文并茂,课堂教学是图、文、声、像俱全。

虽然取得很多成果,但教育效果反映都不是非常好,原因何在呢?分析研究:教师研究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结合,只追求结合形式的完美,没有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价值、理念作为主导,缺乏对学生具体实际的思考。

(一)在教学中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结合时,教师仍然是把书中的理论更巧妙地“给”学生,使学生记得更多、更快,实质仍在灌输。教师采用问题式教学,费尽心机、把书中的思想政治理论问题设计得非常巧妙,运用现代界教育技术手段把课件做得图文并茂,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不高,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分析原因是教师的教育价值问题:仅考虑思想政治教育要为国家政治服务,满足国家、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政治要求,没有结合考虑思想政治教育也应满足学生自身成长、思想实际的需要,没有帮助解决学生正在关注的、思考的、困惑的问题,结果教师的讲授让学生听起来很远、很大,与现代教育价值取向 “学习者学习本位”(即以学生的实际要求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完全不符,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也可说教育脱离实际:学生只能听到国家的声音,没有他自己切身关注的问题。

(二)在教学中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结合时,没有解决教学存在双主体的问题。

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还存在很大问题,教师仅依靠理论的“给”“要接受”是达不到教学目标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成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结合一定要有所突破,就必须以学生为本,创建教学新模式。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提出

当代大学生特别是职业类学生,对待学习有明显的功利性、实用性,总是认为政治理论学习对自己未来的就业、工作成效作用不大,所以思想政治素养方面自我要求不高。

体验教育模式(即教师以学生获得某种体验结果为目的的教育实践),是引导学生认识理论教材所涉及的社会发展成果、政策落实现状或道德、行为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切身体会到学习政治理论对自己未来的就业、职业成功的重要性,营造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的 “我要求”、 对政治理论掌握的“我需要”氛围 ,使理论的讲授建立在学生的体验之上,形成新模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模式。

用学生体验教育得到的教育体验整合理论教材的手段,能达到:

(一)营造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产生学习理论的需要。因为教育体验整合教材的手段,是按照教材内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教学环境,规划好方案,让学生先进行教育体验,用获得学生的实践体验信息与教材整合的,学生对课堂讲授的理论内容有了实践中的“认识”,就会“触景生情”, 把政治理论与国家建设、实际生活对接起来,或能很快唤起对中国革命走过的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等等的回忆,学生获得了个体内部环境与学习外部环境的良性互动,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理论最能触动心灵的是与自身体验产生共鸣”,实现 “教育来自受教育者本身”教育理念。

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特点

随着因特网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与高速发展,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绝不是简简单单的教育方式、教学手段的变化,而必将对当代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向、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等教学要素产生深刻影响。

1、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特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由教师借助粉笔和黑板等传统的教学用具来完成一定的知识传输,通过教师耳提面命的讲授完成教学过程。而以信息技术为教学手段则是以计算机为基本设施,通过操作计算机访问信息库和因特网作为信息资源,强调学习的全过程,师生、学生之间相互协作。这种强调学习过程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主动参与、自我认知的学习规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1更新了教学思想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向受教者讲授成熟的理论技能,答疑解惑,要求给学生只留下一个正确的结论。其严重弊病则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而信息技术教学则改变了这个教授模式,树立起“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教育思想。

1.2开辟了新的教育途径和方式

教育效果要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启动、主动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状态。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束缚思想,趣味性低,缺乏参与意识,已难以适应眼前飞速发展的动态现状及由此带来的新理论、新技能。而交互式信息技术教育模式可以彻底摆脱传统教育的缺点,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多媒体技术来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信息传达给学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人——机双向信息交流的信息技术教育就自然成为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

1.3创造了新的手段与方法

课堂式教学虽然还将继续是教学的一种手段,但肯定不会是唯一的手段,更不会再占据主导地位。将来的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必定是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教学,实验内容都会作为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和语音等多种信息综合在一起使用。人们想要学习,获取新知识、新技能,不再仅是去学校、培训班,而是首先想到去信息技术教育网站。在网上虚拟环境的互动学习环境里,随心所欲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使学习者的个性、特长发扬光大,轻松愉快地完成自我塑造。

1.4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育的现代化

信息技术教育科学技术含量高,基本和科学发展同步。不但可以把理论课程作为数据文件传输,就是各种实验、设计课程,也作为数据文件传输。理论课,根据学习者的要求,可以讲授不同的理论体系、不同的水平层次、不同的讲授方式,变换不同的培养方向。

2、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优势

信息技术教学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育思想、目的、途径、方式、手段、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继承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精髓,弥补了其不足。两者相比,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明显具有以下的优势:

2.1教学信息资源的多样性

网络可以传递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软件等多形式的数字化信息,这样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就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学习者可以迅速快捷的获取本校、全国乃至全球的原始、目前直至最前沿的教学、科研发展信息,这必然在形式和内容上极大的丰富教学资源。

2.2信息技术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性

信息技术教学的形式是多样而灵活的,可以是理论、实验、产品设计等课程。从时间上,可以是实时的,同一时间教师和学生异地进行教学活动;也可以是非实时的,教师可以预先将教学内容以及相应的辅助内容放在服务器上,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进度等进行学习。既可以进行独立思考式学习,也可以在网上进行小组的协作学习,本人自主的控制教学方式、进度。

2.3教学方式的交互性

信息技术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双向信息交流,十分简捷,实现了教学过程的良性互动,鼓励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的思考,有利于受教育者个性的发挥及创造力的培养。

2.4教学系统的开放性

信息技术教学的系统开放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时空上的开放性,完全不受时间、区域、地点的限制。其二是教授过程的开放性,每个受教育者所面对的教育途径、信息源是一致的,自主操作,没有限制,所有学生都是公平的。信息技术教育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不用场地、设备、原材料,服务对象将扩展到整个网络用户,可以实现真正的全民的现代化义务教育。

3、信息技术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起步,已使大家认识到它是人类教育史上新出现的最有力的教育工具。虽然它的发展壮大是不容置疑的,但目前有一些不足需要我们注意。

3.1降低师生情感

在信息技术教学条件下,减少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就使得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正面情感降低,有可能使学生在心理上向消极的方向发展,降低师生、同学之间的感情,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

3.2教授内容及手段主次错位

在信息技术教育条件下进行教学由于绚丽的信息技术影响而容易使教学内容的吸引力降低。尽管信息技术教育是先进的科学教育手段,但手段毕竟是为目的服务的,是为了更好的突出主题内容。因此我们在以信息技术为教育手段的时候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不能让信息技术喧宾夺主,影响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