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的目的十篇

时间:2023-12-04 17:59:11

儿童保健的目的

儿童保健的目的篇1

发展妇幼卫生事业,做好妇幼保健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人人享有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重要措施。农村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妇女儿童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存在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如今,随着医药体质改革的深化,2010年九大公共卫生项目的实施,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已被列入公共卫生项目的重点人群。笔者就基层卫生院如何开展好公共卫生项目与儿童保健工作,结合近两年的工作体会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1 健全管理组织,完善管理制度

按照公共卫生项目方案的要求,乡镇卫生院成立儿童保健办公室,由妇幼保健人员、儿保医生和乡村医生组成。制定儿童保健管 理制度。高危儿管理制度、新生儿访视制度等。制定儿童保健绩效考核标准,乡镇卫生院设专人负责儿童保健工作,全面规范儿童保健服务。

2 建立儿童健康档案,做好基础材料存档,统计工作

按照国家九大公共卫生项目的要求,在项目的初始阶段,儿童保健办公室人员走村入户为辖区内常住0—6岁儿童建立健康档案。结果,初始阶段的资料统计表明,农村儿童接受儿童保健服务的不足,70%的儿童出生后没有做听力筛查,40%的儿童没有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有50%的儿童一年内没有测定血色素,40%的儿童一年内没有进行健康体检。儿童家长对于保健知识了解较少,70%以上的家长不知道儿童常见病对孩子健康的危害。但是,儿童家长对于儿童健康的期望值很高。

3 加强人员培训,配备相关设备

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儿童保健人员配备不足,专业知识缺乏,设备配备不到位等问题。首先要加强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做好乡,村两级专业人员的知识培训。如:利用妇幼保健例会机会,对乡村两级人员进行儿童保健技术、人际交流技巧等知识培训。购置相应的设备,如配备电子婴儿量床,体重计、电子评价器等。

4 以公共卫生项目为中心,以儿童保健服务的社会需求为目标,将儿童保健融入卫生院卫生服务内容

生院的儿保门诊在提供儿童生长,智力发育监测服务的同时,适时的免疫接种以及对母亲进行科学喂养,早期教育指导,意外伤害预防等。当儿童有病就诊时,除了提供诊疗服务外,也应针对疾病特点提供预防服务。如:呼吸道感染,腹泻的预防等。(2) 提供全程服务:儿童保健是从生命的孕育阶段到生命的结束所提供的全部服务,因此作为儿童保健这一生命准备阶段的服务内容,就要求帮助母亲选择最适当时间的受孕,未来的父母亲避免接触对胎儿有害物质,提供充分的产前保健,合理营养指导,直到健康安全的分娩婴儿,到小孩出生后的系统管理与教育。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命开端。3.健康教育宣传:引导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树立健康观念,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减少疾病,增进健康。针对妇女,儿童身心健康等问题,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宣传。

5.公共卫生项目促进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

5.1 公共卫生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各地政府进一步重视农村儿童保健工作。一是将儿童保健工作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纳入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考核内容。二是在投入上给予倾斜,部分卫生院已经决定从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划拨一部分用于儿童保健工作。三是乡镇卫生院负责人对儿童保健工作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有进一步的认识。

儿童保健的目的篇2

【关键词】社区;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母乳喂养;高危儿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156-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会医疗体系中扮演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了儿童保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为了发现目前社区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社区儿童保健的工作绩效,本文对近年来我社区儿童保健工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社区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参加儿童保健的约3862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18名,女1544名,年龄(0-4)岁。

1.2儿童保健方法:

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社区配置1名具有医师资格的专职儿童保健人员,定期接受相关保健知识的培训。(2)儿保医生为社区内儿童提供医疗保健,每年对社区儿童进行身高、体重、心肺检查等。(3)为儿童家长提供健康咨询服务,教育儿童跟母亲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喂养方法,儿童营养搭配注意事项,儿童日常卫生指导,意外伤害等。(4)配合上级单位工作,对社区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入户调查及电话随访,对社区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预防和监测。为社区0-4岁的儿童建立4-2-1卡,进行系统化管理。(5)不定期召开儿童健康知识讲座和各种形式的亲子活动。(6)对儿童智力进行早期筛查,对高危儿、出生缺陷儿进行专项管理和综合干预。

2结果

各年的建卡率、母乳喂养率和系统管理率均有上升趋势,目前辖区内0-4岁儿童建卡率已为100%,母乳喂养率为85.9%,系统管理率已达90%以上。对中重度贫血、体弱儿、重度肥胖、佝偻病、出生缺陷儿及高危儿的检出人数较前几年明显增加。

3讨论

3.1社区儿童保健的现况分析:

社区儿童保健是对社区范围内的儿童进行持续性、整体化的健康管理,以保证儿童健康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健康保健服务,是整个社会对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要求。社区是儿童生长的主要场所之一,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好坏,与儿童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息息相关[2]。我们为社区儿童提供医疗保健、健康知识教育等多方面的医疗服务,以全科医学的观念指导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从本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儿童保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辖区内0-4岁儿童已建立4-2-1卡,建卡率为100%,定期对儿童进行健康体检,母乳喂养率已达85.9%以上,系统管理率已达90%以上。对中重度贫血,体弱儿,重度肥胖,佝偻病等疾病进行了专案管理,对常见病和先天性疾病的检出人数得到提高,发育异常、高危儿、体弱儿童得到了及时的诊断,每年的智力筛查人数稳定上升,儿童健康状况得到了保证,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说明社区儿童保健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首先,儿童保健人手较少,检查仪器设备受到限制,仅能进行简单的身高、体格检查、心肺听诊、智力筛检等,对儿童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简单的评估。其次是母乳喂养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家长对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认识尚有不足。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有的家长缺乏育儿知识,文化层次较低,也不愿意学习相关知识[3]。另一方面有的母亲即使通过健康教育,知道了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但为了保持产后体形,仍拒绝母乳喂养。因此母乳喂养的宣传力度还有待于加强,宣传重点和方法还有待于改进。再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流动人口的增多,给社区儿童的管理带来了压力。流动人口的住所和联系方式频发更换,限制了儿童保健工作的持续性和系统性。

3.2提高儿童保健工作的成效:

针对以上发现的一些问题,我们认为应积极做好产后访视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母乳喂养的宣传。儿童家长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应从产前健康教育做起,扩大健康教育的范围,使整个家庭对母乳喂养加深了解和认同,形成良好的宣传教育氛围。从医院、疾控中心、社区等多个层面为每位母亲或准母亲提供宣传教育,使其从观念上真正接受母乳喂养[4]。社区儿保人员应促进儿童家长的交流沟通,增加彼此了解和信任。儿保工作应继续将患有中重度贫血、佝偻病等疾病,和体弱儿童,重度肥胖儿童作为社区儿童保健的重点之一,为其提供定期的检查。对每一位儿童每年的健康档案进行统一整理,归纳总结,对儿童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纵向的评估和横向的比较,从而提出符合本社区儿童实际情况的保健干预措施,找准本社区儿保工作的重点,并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体检筛查出有问题的儿童,应及时转诊进行进一步检查。通过与上级单位合作,增加儿童保健的服务范围,开展血微量元素检测等项目的检测。在现有流动人口管理体系下,社区保健医生应增加社区调研次数,了解儿童的去向,更新联系方式,以提高系统管理率。

总之,应充分发挥社区儿童保健的地区性和可及性优势,加强完善社区儿童保健工作,提高社区居民对儿童保健的认识,将儿童保健工作系统化,及时发现儿童的健康问题并加以预防控制,促进儿童健康发育成长[5]。

参考文献

[1] 田爱红.社区儿童保健服务对儿童健康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11):1932-1933.

[2] 蔡虹.社区儿童保健情况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2009,1(5):247.

[3] 赵春然.面向社区走向家庭服务人群[J].中国妇幼保健。1996,1(1):19.

[4] 徐志浩,曾艳红.广州市颐康园社区儿童保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6):36-37.

儿童保健的目的篇3

【关键词】儿童保健;服务模式;举措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433-01

引言

儿童期的健康可以影响人一生的健康,并且儿童保健服务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同样也是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的关键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儿童的预防与保健服务逐渐提高,根据市场的要求我国很多地区成立了城区防保中心,并且这些社区防保中心正在更新服务理念推行多种服务模式,为儿童保健模式的发展与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1 儿童社区保健服务模式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社区内对儿童开展保健工作一直是通过三级妇幼保健网运转来开展的,其中乡村医生是儿童保健工作的主要操作人,乡村儿童医生是村镇保健的主要承担者,这种服务模式为保健事业的发展和普及奠定了基石的基础。随着人们对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建,人们逐渐对保健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再满足于保健的数量而是对保健的知识和服务质量的需求不断增加。在当前进一步提高儿童保健系统质量的要求的保健服务的开展为保健模式的进一步开展为服务模式的拓宽和工作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能,其中对被服务者也是一种服务于主动服务的关系的转换。

但是我国的乡村儿童保健模式的形式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乡镇级卫生院推出的服务保健模式在各项保健工作中实施的服务模式有别于村级的服务模式,乡镇儿童卫生服务院的具体工作主要由乡儿保健医生负责卫生院组织其他防保人员配合,村级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主要是由乡村医生对儿童在每个月需要体检的儿童发放相应的通知,并督促儿童定期到卫生院进行检查。村级保健服务的开展为扩大保健覆盖面建立群众保健意识提供了可能。乡村级保健模式的服务的提高也是儿童保健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方向。

2 儿童保健服务的模式理论思路和运行机制

2.1儿童保健服务模式的理论思路分析

当前我国儿童保健所遵循的原则是儿童保健和全科诊疗相结合试点验证与全面推广相结合。为了全面落实社区儿童健康管理的任务为技术服务提供相应的保证和合理配置工作人员、探索儿童健康规范、连续、系统管理的服务模式是为社区儿童提供更加方便、高效、优质服务的基础。

2.2儿童保健服务模式的运行机制

组建儿童保健管理团队并给这个团队安排儿科医师、妇幼医师、护士工作人员。这个团队中的主治医生具有一定的儿科背景不仅可以实施儿科的保健工作计划,还可以对相应的工作进行组织、实施、评价和总结,同样团队中的其他工作人员要具备能够对儿童进行监看体检、技术指导和监看日常门诊出诊的技能。其中妇幼保健医生还要能够复杂初步评估、疫苗接种、新生婴儿产后观察等方面的上报工作,护士要负责儿童的健康问卷调查、协助儿童健康体检、资料录入和全科护理工作。这种模式开展的基础是预防接种因此每周都需要规定一定的日期为儿童开展预防接种及儿童保健服务。预防接种团队工作人员要根据各自的分工做好本职工作例如妇幼医生要做好产后的观察并且每周安排半天的时间与儿童保健团队成员到社会进行预防接种与健康体检工作的查漏工作,团队中的成员不仅要有明确的分工还有协同合作,这样可以提现医师和护士工作的特点。

3 创建新型儿童保健服务模式的举措分析

3.1优化儿童保健工作的流程

试点前社会卫生中心儿童保健工作主要由计划免疫登记处和预防接种室两部分组成。家长首先要带儿童到计划免疫登记处进行登记并接受健康状况评估,然后再到接种疫苗工作处进行健康体检。在这流程中健康体检需要最后进行,所以初步健康评估中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极少部分儿童健康的特色状况,疫苗接种时就会出现安全隐患。试点后儿童保健工作流程进行了部分改善场所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计划免疫登记处、儿童保健室、预防接种室。具体的操作流程为妇幼医生在计划免疫登记处对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初步的评估,并开出相应的免疫计划和儿童体检处方,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预约下次接种的时间。家长凭体检收费单到儿童保健室,然后儿科医生根据体检状况检查对儿童的发育状况进行相应的评估,健康检查后如果没有其他的疫苗接种禁忌家长就可以带儿童到接种室进行接种,如果医生有必要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则需要报上级医院进行审批。整个流程中可以很好地避免疫苗接种中出现的安全隐患,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保健服务的安全。

3.2增加儿童保健服务的时间

在儿童保健模式中预防接种的当天从以前的每周2 d增加到每周4 d, 健康检查和指导也由试点前平均每人3m in增加到试点后的8~ 12m in。服务时间的增加, 极大地延长了社区儿童的单位保健时间, 儿童保健医师有充裕时间为社区儿童提供个性化服务, 使儿童保健工作能够做得更细、更好。

3.3推出儿童保健服务的系统管理模式

根据技术服务规范的要求,儿童保健服务试点前的管理模式是4:2:1方式改革后的试点变为了9:3:2的管理方式。其中对1岁以内的儿童健康体检检查9次、1-2岁的儿童健康体检3次、2-3岁的儿童体检2次。健康体检次数的大幅度增加,一部分家长可以接受新型的儿童健康管理方式,这点充分说明了儿童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儿童保健服务意识逐渐受到了家长的重视。

3.4扩大儿童保健服务的范围和项目

根据儿童的不同层次的保健需求,应该对常规服务项目进行增加并对一些具有选择性的项目进行更改和删减。改革后的常规项目检查主要包括计划免疫、生长发育检测、母乳喂养和营养指导、抚触教育、神经心理发育评估、贫血筛查、意外伤害预防指导等。选择性项目主要包括听力筛选、微量元素检测和康复训练等项目。试点前儿童保健服务的常规项目开展的比较少,主要包括预防接种及简单的健康检查,家长普遍感觉简单的健康体检意义不是很大所以很少有家长愿意参加体检。试点后儿童的保健服务工作内容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有针对特殊人群的服务项目例如听力筛选而且服务质量明显提高。这些都使家长感觉到儿童保健医生的保健能力大大提高,所以很多家长主动接受健康体检。

3.5强化体弱婴儿的专案管理

儿童保健工作质量的体现主要是通过对体弱婴儿的管理来体现的,并且也是试点验证中心儿童保健管理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所以,社会儿童保健服务模式的改建要对体弱儿构建新型的专门档案并及时通知家长带儿童到社会康复中心进行健康检查,从而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意见。同时加强双向转诊工作,这样可以使体弱儿童得到连续的更好的健康照顾。

3.6完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

新型儿童保健服务模式中的主要工作人员除了要由团队的队长的负责督导外儿童保健团队还需要统计每天的工作量,并于第二天早晨交接班时汇报工作情况并做好周报和月报。并通过内部监督的方式做好儿童保健工作的多重监督工作,从而为儿童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证。

3.7改善服务环境

根据疾病预防和控制理念疾病诊治和预防保健的工作场所必须严格分开用以减少健康人群的交叉感染。医院要与社区的有关部门做好协调沟通,争取能够为社区开设专门的保健用房专门为儿童的保健服务工作使用。同时科室在设置上要注意人性化的特点,在预防接种室和儿童保健室之间留有一定的等候区,有条件的社区还可以增添儿童娱乐设施营造温馨的服务环境。

4 结语

儿童保健服务模式是保证儿童健康的重要医疗条件,因此各级行政部门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和状况做好调研工作,把新型服务模式的改善工作落实到实处,从而提高儿童的保健水平。

参考文献

[1]陆远强.开展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推广项目培训的思考[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9.

儿童保健的目的篇4

妇女儿童是社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儿童的健康事关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和民族素质的整体提高,是重大的国计民生问题。保护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是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职责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为此,根据市政府下发的《天津市妇女儿童健康行动计划(20__-20__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结合我县实际,制定《xx县妇女儿童健康行动计划(20__-20__年)》。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__-20__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__-20__年)》,以保障母婴安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为目的,以农村妇女儿童和特殊人群为重点,坚持政府主导,加强多部门合作,进一步健全妇女儿童卫生服务体系,推动我县妇女儿童健康事业的发展。

二、总体目标

(一)建立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的妇女儿童健康事业的长效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建立妇女儿童健康保障制度,形成良好的筹资机制,促进妇女儿童健康事业科学、持续地发展。

(三)建立能够满足妇女儿童健康需求的三个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控制孕产妇、婴儿死亡率,保障母婴安全;控制和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解决妇女儿童健康突出问题,改善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到20__年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四)采取"稳步推进、确保重点"的工作原则,在五年时间内,全面提高我县妇女儿童保健水平。一是确保我县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0/10万、6‰和7‰以内;二是重点保障出生缺陷发生率到20__年控制在2%以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以控制出生缺陷为主要目的的三级筛查工作,确保救助工作的落实;三是积极开展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普查普治,提高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到20__年我县的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三、行动措施和工作目标

(一)控制孕产妇、婴儿死亡率,保障母婴安全

1.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实行部门领导承诺,逐级落实责任,实施有效评估。

2.加强助产技术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合理规划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建立我县危重孕产妇、婴儿抢救应急指挥系统,完善危重孕产妇和婴儿抢救绿色通道,保障母婴安全,住院分娩率达到100%。

3.加强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的系统管理,全面推广使用"天津市母儿保健手册",孕产妇产前医学检查率达99%,儿童保健覆盖率达98%;加强高危孕妇的专项管理,高危孕妇管理率达100%。

4.加强执法监督,打击和取缔非法开展助产技术和计划生育技术的行为。

5.加强对外来人口孕产妇和儿童的系统管理与保健服务。

(二)控制和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1.充分利用"孕前检查"工作平台,进一步加强出生缺陷一级预防。

(1)做好孕前传染病检查,检查率达到90%。

(2)启动孕前叶酸增补项目,发放率达90%。

(3)启动孕前健康教育项目,普及率达90%。

2.突出重点人群管理,进一步做好出生缺陷二级预防。

(1)继续做好产前筛查,筛查率达90%。

(2)启动出生缺陷高危孕妇综合管理项目,干预率达95%。

(3)加强孕期保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3.扩大儿童先天疾病筛查和干预范围,有效减少儿童智残、听残、视残、肢体残和儿童死亡,提高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功效。

(1)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筛查率达95%;对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患儿救助率达100%。

(2)启动新生儿听力筛查项目,筛查率达95%;同时在聋儿佩戴助听器救助的基础上,开展人工耳蜗手术救助项目,救助感音神经性聋儿,救助率达100%。

(3)启动新生儿白内障筛查干预项目,20__年达到90%,病患儿童干预率达100%。

(4)启动新生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筛查干预项目,到20__年筛查率力争达90%,干预率达100%。

(5)启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项目,筛查率达90%。

(三)解决妇女儿童健康突出问题,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1.启动控制剖宫产项目,剖宫产率下降到40%以下。

2.启动育龄人群和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项目,覆盖率达到90%;加强生殖健康服务能力建设,青少年生殖保健服务的可及率达到95%,人工流产后保健服务的覆盖率达到85%,人工流产下降1/4。

3.做好传染病母婴垂直传播阻断工作,降低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率。妊娠妇女乙肝、梅毒、hiv的检测率达90%以上,梅毒检查阳性的妊娠妇女的治疗和随访率达95%,感染梅毒产妇的新生儿治疗和随访率达95%,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小于0.5%。

4.启动已婚育龄妇女妇科病普查项目,控制妇女生殖道感染,降低乳腺癌和宫颈癌的死亡率,到20__年妇科病普查率达80%。

5.启动儿童六龄齿窝沟封闭预防龋齿项目,干预率达90%。

6.启动儿童肥胖和高血压健康促进干预项目,将血压列为儿童体检常规项目,对肥胖和高血压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干预率达90%。

7.启动儿童心理行为干预项目。

8.启动儿童视力保护项目。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xx县《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由副县长杨霞同志任组长、县卫生局局长杨百成、县

妇联主席田淑敏、县国动委综合办秘书陈军同志任副组长,宣传部、妇儿工委、卫生、财政、计生委、教育、民政、公安、广电、物价、残联、劳动、工会、红十字会、体育及乡镇主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卫生局,由卫生局副局长董志源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成员单位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责把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明确工作目标与责任,明确具体领导和有关科室负责此项工作,做好组织实施与绩效评估,推动各项工作开展,确保《行动计划》相关工作指标的完成。县政府将妇女儿童保健工作纳入乡镇政府和各职能委局主要领导的任期目标考核,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1.县委宣传部负责组织指导新闻媒体,针对妇女儿童健康问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宣传报道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妇女儿童卫生工作的成果、经验及重大活动的相关信息。

2.县妇儿工委负责《行动计划》的社会宣传、组织发动、项目评估工作,研究制定有关宣传教育规划、健康促进和年度计划,负责成员单位间的沟通和协调,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负责有关宣传材料的编制和印发。

3.县卫生局负责实施《行动计划》项目,为有关部门提供相关技术支持,进行质量控制和工作总结,协助制定宣传文稿,参与宣传活动。

4.县财政局负责制定相关财政政策、做好资金保障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督查管理工作。

5.县人口和计生委负责做好出生缺陷高危孕妇综合管理工作,广泛开展育龄人群、青少年的孕期和生殖健康教育,做好孕妇信息搜集和反馈工作,依法开展计划生育服务,协助卫生部门做好叶酸增补工作。

6.县教育局负责在校学生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活动,配合卫生部门落实托幼机构及在校儿童的项目检查,改善儿童健康状况。

7.县民政局负责配合卫生部门开展孕前保健以及孕前传染病检查工作,对婚姻登记人员开展叶酸增补工作的宣传,并做好相关救助工作。

8.县广播电视局负责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行动计划》的社会宣传和妇女儿童保健知识的普及工作。

9.公安xx分局负责提供我县常住和外来人口资料,维持稳定的医疗及公共卫生环境。

10.县物价局负责对助产技术收费标准严格监管,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涨价。

11.县红十字会负责为妇女儿童健康提供募捐支持,参与妇女儿童健康教育活动。

12.县残联负责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缺陷儿童的救助、相关干预和儿童致残疾病筛查的相关支持。

13.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做好医疗保险(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有关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完善生育保险制度,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权益。

14.县总工会负责协助有关部门落实女职工健康体检工作。在女职工中开展相关健康教育。

15.县体育局负责根据妇女儿童生理和年龄特点,开展适合妇女儿童的健身体育活动,提高、改善广大妇女的健康水平,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16.乡镇政府要体现政府主导,负责辖区《行动计划》各项工作落实的组织、发动、协调等工作。

(二)技术保障

加强妇女儿童卫生体系建设。一是要加强妇女儿童保健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二是要加强医疗及预防保健单位职能科室建设,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功能;三是要加强妇女儿童保健网络建设,形成以妇幼保健所为管理中心,以县 医院、中医院为技术支撑,以乡镇医院、卫生院!为枢纽,以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依托的县、乡、村三级妇女儿童保健网络。

(三)经费保障

县、乡人民政府将妇女儿童保健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不断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制定持续增长的财政支持政策,逐步加大对妇女儿童保健工作的经费投入。

五、建立妇女儿童健康工作联席会制度每半年由妇儿工委组织召开一次由领导小组成员参加的工作联席会,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及时了解各单位工作情况,随时解决存在问题。

儿童保健的目的篇5

【关键词】 乡村卫生服务;儿童保健服务

儿童保健事业不仅事关医学的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强盛。当前,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儿童保健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儿童服务水平和儿童健康状况与发达地区仍存在着较大差距。河池市地处广西西北部,属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地理环境恶劣,文化、经济落后,儿童保健事业的发展相对滞后。通过对本市2006~2007年儿童卫生保健年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差距,提出干预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河池市2006~2007年11个县(市、区)妇幼卫生年报表。报表由村、乡(街)逐级上报到县(市、区)、市妇幼保健机构,经严格质量控制、计算机数据录入、逻辑检查后汇总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 表1显示,2006年与2007年相比,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率为5.35%。

2.2 5岁以下儿童死亡构成比 从表2看,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79.41%,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63.10%。可见要进一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关键是要降低婴儿死亡率;而要降低婴儿死亡率,关键是要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因此,妇幼保健工作重点要放在围生期和新生儿期。

表1 2006~200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略)

表2 5岁以下儿童死亡构成比(略)

2.3 儿童保健有关疾病指标情况 2006~2007年比较,住院分娩出生缺陷发生率上升了6.98%,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上升了60.32%,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下降了4.77%,见表3。可见加强出生缺陷和先天性畸形防治,减少低出生体重儿,是今后妇幼保健工作重点。

表3 出生缺陷、低出生体重、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情况(略)

2.3 儿童保健服务情况 两年来新生儿访视率相对保持在较高水平,年平均上升率为5.26%,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变化不大,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见表4。提示本市有半数以上的儿童未能进行体检和得到保健指导。

表4 儿童保健服务情况(略)

3 讨论

3.1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儿童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指标之一[1]。近年来,我市的儿童保健事业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实现了《2001~201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在2000年基础上(2000年全市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28.79‰,34.08‰)下降1/5的目标要求。但由于本市大部分县(市、区)均为农业贫困县,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地方财政困难,妇幼卫生经费投入不足,给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2007年全市婴儿、5岁以下儿童平均死亡率仍处于较高水平,高于广西2006年报告指标(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9.68‰、12.60‰),且农村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区。因此,要进一步降低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

本监测资料显示,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婴儿死亡占79.41%,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63.10%,前3位死因依次为早产和低出生体重、肺炎、出生窒息。要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关键是降低新生儿、婴儿死亡率。要充分以降消项目为契机,强化产科、儿科人员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技术水平,切实提高产科工作质量;积极预防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有效措施。

资料还显示,2007年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3.03%,较2006年1.89%上升了60.32%。低出生体重儿不仅存活率低,而且对其以后的生长发育、智能发育也有非常明显的长期的消极影响[3],关系到今后的出生人口素质。妊高征、多胎妊娠、孕期营养、环境因素是造成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下的主要原因[3]。因此,借助降消项目宣教平台进行优生优育知识的教育,提高育龄妇女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孕产妇系统管理过程中,加强高危孕妇的筛查、监测,加强对孕期的科学营养指导,避免因孕期疾病或不良因素刺激造成的早产,减少本市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

儿童保健服务的利用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健康。年报反映3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儿童保健覆盖率两项服务指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儿童保健覆盖率距2001~201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要求的60%以上相差甚远。目前,随着本市农村合作医疗的普及,儿童疾病防治工作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但在基层重临床轻保健现象较为突出,儿童保健设备陈旧落后、保健专业人员缺乏,服务模式单一已远远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服务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受地理环境、经济文化落后等因素影响,居住在贫困山区居民保健意识还很低,主动要求健康体检的热情不高。因此,要改变现状,必须要重视儿童保健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加强贫困地区儿童保健基础建设,注重儿童保健专业人才培养,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保健意识和利用医疗保健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林良明.儿童保健评价指标[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3(4):193-194.

[2] 静进,杨斌让.儿童保健医学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6):343.

儿童保健的目的篇6

【关键词】健康教育;儿童保健;预防接种;临床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311-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人们对医疗保健意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对于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的关注也越来越大。一般来说,健康教育的主要的目的在于对健康保健的相关知识进行研究和传播,从而对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消除,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的发生 [1]。根据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对儿童实施健康保健和预防接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儿童的免疫能力,从而能有效地预防、控制并且消灭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最终能有效地提高儿童保健以及预防接种的质量,提高儿童的免疫水平,确保儿童的身体健康及身心发展。因此,本文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9月我院实施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的260例儿童家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其中对实验组儿童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儿童不采取任何健康教育,对两组儿童家长对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9月我院实施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的260例儿童家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实验组儿童家长男58例,女72例;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36.74±11.22)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8名(29.2%),高中及中专44名(33.8%),大专及以上48名(36.9%)。对照组儿童家长男55例,女75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38.45±10.26)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3名(25.4%),高中及中专42名(32.3%),大专及以上55名(42.3%)。两组儿童家长的性别、年龄以及文化程度等一般情况差异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一般方法

其中对实验组儿童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儿童不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如下:

1.2.1 健康教育形式

选择我院医务人员对儿童及家属进行讲座、PPT演示、宣传栏以及发放健康教育的宣传手册等多种方式,为儿童及家长详细地讲解计划免疫预防接种以及儿童保健方面的知识教育,并且在此基础上为其讲授儿童保健以及预防接种的过程中相关的常识及注意事项 [2]。

1.2.2 实施过程

设计儿童保健以及预防接种等方面内容对儿童家长进行调查,分别调查两组儿童家长,填写后当场交卷。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所收集到的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率(%)来表示,组间率之间的比较采用X2进行检验;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方差( )表示;两组之间的差异以P

2 结果

2.1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知识掌握情况

实验组儿童家长对保健知识、预防接种、定期保健以及接受免疫规划疫苗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2.2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家长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

实验组儿童家长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为98.5%,对照组儿童家长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为86.9%,实验组儿童家长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健康教育的主要的目的在于对健康保健的相关知识进行研

究和传播,从而对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消除,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的发生[3]。健康教育通过多种类型的活动让人们充分地认识到儿童保健及预防接种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儿童的身体健康,尽可能地避免疾病的发生。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儿童家长对保健知识、预防接种、定期保健以及接受免疫规划疫苗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儿童家长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为98.5%,对照组为86.9%,实验组儿童家长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知识的掌握率,并且有效地提高了儿童家长的满意度,值得大量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万小琴.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5,23(11):16-17.

[2]徐志浩,曾艳红,徐彩文等.在社区开展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6):49-50.

儿童保健的目的篇7

关键词:儿童保健;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324-02

我国成为儿童权利公约的签约国后,儿童优先、生存、保护以及发展策略便成为了我国政府对儿童的承诺,同时也成为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的目标及策略。我国在儿童保健工作基本策略主要包括两个,其一为控制儿童高死亡率为主,其二为实施保护及促进儿童发展为主策略。

1 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的挑战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儿童保健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和效果,但我国儿童保健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还面临许多挑战,主要包括:①我国婴幼儿的死亡率存在较为显著的地区性差异,其中婴幼儿死亡率最高的地区为农村以及较为边远的地区;②我国还存在一部分地区缺乏与之相对应的儿童医疗保健服务设置、技术以及专业水平,与发达地区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③由于我国儿童医疗保障的体制的采刚刚创立,因此儿童医疗的保障水平以及覆盖率还有所欠缺,从而导致我国还有很大一部分儿童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得不到较为及时和有效治疗;④我国儿童重大疾病的防控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缺乏与之相对应的财政、政策以及社会的支持。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儿童保健工作中继续支持及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降低我国婴幼儿的死亡率。

1.1 儿童疾病谱的变化

近年来我国儿童的疾病谱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其中影响我国婴幼儿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包括意外伤害、新生儿、先天性、呼吸道以及神经系统疾病,这些因素占我国婴幼儿死亡率的90%左右。除此之外,在年龄为1-14岁儿童中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于先天性畸形、意外损伤、肿瘤、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这些因素占我国婴幼儿死亡率的80%以上。并且,新发以及再发传染病对我国婴幼儿死亡造成的威胁仍然存在,而儿童疾病谱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对疾病的防治,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制定新的策略及措施。

1.2 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判断儿童健康的一个重要领域便是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明显地改善了我国儿童的营养状况以及体格发育状况。我们对年龄在0-7岁儿童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除了新生儿组外其它年龄组儿童的体重及身高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增长。这些资料可以充分地表明,我国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在总体上呈现的是较为快速的增长趋势,但我国儿童在营养状况以及生长发育情况上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城乡及地区差别。农村及边远地区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如何改善儿童的营养状况,并且要进一步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而对于我国较为发达的地区来说,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儿童的营养、运动以及肥胖问题等。

1.3 精神卫生及心理健康

临床上对儿童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的因素在不断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地增加了儿童精神卫生及心理问题。

1.4 成人疾病的儿童期预防

相关的研究资料表明一些成人疾病,如高血压、心脑血管、单纯性肥胖以及呼吸系统等疾病在儿童期、甚至胎儿期均能找到一定的诱因。

1.5 缺乏对需要特殊照顾儿童的关注

我国对需要特殊照顾儿童的关注仍然缺乏,这些儿童主要包括:①离异家庭;②经济困难家庭;③流浪儿童;④残疾儿童或家庭;⑤遭受虐待儿童;⑥留守儿童或流动人口家庭。

1.6 环境因素

对我国婴幼儿健康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其中自然环境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的恶化,工业及生活污染,气候恶化,大气层的破坏,居住条件改变,饮食卫生问题以及学校条件等;而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生活方式、文化、学习压力以及饮食方式等内容的改变。除此之外,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等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婴幼儿健康成长。

2 儿童保健工作的具体策略和措施

2.1加强对儿童保健事业的重视及参与

我国各级政府以及实施儿童保健工作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儿童健康和发展的重视和参与,加强自身的责任感。除此之外,还需要不断地鼓励并动员全社会、家庭以及社区均参与到儿童保健事业中,提高对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视程度。

2.2 加强环境因素的影响

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除了需要针对各种生物学的因素进行实施,更需要对周围环境、社会以及生活方式及行为等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关注和重视。

2.3 健康服务

对我国儿童保健工作开展的健康服务不仅需要诊断及治疗患病儿童,也需要加强儿童体格、心理状况以及社会能力的发展状况进行关注。我国在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上明确地提出了未来我国儿童发展的目标、任务以及相关的措施,而卫生部也针对此纲要和计划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保障及促进儿童发展的工作计划。比如,在我国的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及队伍中创建主要目的在于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以及彻底消灭新生儿破伤风的计划。除此之外,还包括创建爱婴医院的行动计划,预防胎儿的出生缺陷,对婴幼儿喂养提出相应的策略和行动,并且对儿童疾病进行综合管理,严格地筛查新生儿疾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监测等。

总结

儿童保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地消除疾病及致病因素,保障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为儿童的健康及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儿童保健工作,需要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以及多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尤其是卫生、教育、计生以及社保等部门之间的合作。还要不断地动员全社会的参与和关注,加强对儿童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不断地提高人们对儿童保健工作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汪鸿,徐海青,赵职卫等.婴幼儿喂养问题早期评估和综合干预探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3):210-212.

[2]戴琼,徐海青,汪鸿等.婴幼儿喂养问题影响因素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13,31(2):166-169.

儿童保健的目的篇8

关键词: 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 龋齿;

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和龋齿是影响0~6岁儿童健康状况的常见问题。为促进儿童健康生长发育,了解我县0~6岁儿童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通过分析查找儿童健康变化因素,更好指导儿保工作,现将宜宾县2011~2014年儿童营养监测项目乡镇观音、隆兴、安边、泥溪8000名儿童保健数据统计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2011~2014年宜宾县儿童营养监测项目乡镇观音、隆兴、安边、泥溪8000名儿童健康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男童4851例(60.64%),女童3149例(39.36%)。

1.2 诊断标准

按照WHO推荐的0~6岁儿童性别、身高、体重参考值及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参考《儿科学》(第八版)和《儿童保健学》疾病诊断标准。

1.3 统计分析

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小于0.05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统计显示,营养不良患病率由2011年的4.92%逐渐降低为2014年的1.69%;儿童贫血患病率由2011年的10.52%逐渐降低为2014年的8.69%。儿童佝偻病患病率已处于我省较低水平。龋齿患病率由2011年的51.92%上升至由2011年的64.92%,。

2011-2014年营养监测乡镇儿童健康状况

3 讨论

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和龋齿是影响0~6岁儿童健康状况的常见问题。营养不良包括体重低下、生长迟缓和消瘦,调查发现我县0~6岁儿童各类营养不良患病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充分说明经济条件的改善是提高生活水平,增强儿童营养,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育的保证。

儿童是贫血的高危人群, 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显示中国5 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为18.8%[1]。贫血可导致儿童生长发育减慢,智力发育落后,行为偏异,免疫能力低下,尤其对婴幼儿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智力损害。由于铁是合成血红素的必要原料,如机体缺铁,则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而造成缺铁性贫血,直接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而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与年龄、喂养方式、辅食添加情况等因素有关[2]。

本调查发现宜宾县0~6岁儿童贫血检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按照WHO公共卫生分级标准属轻微水平,故做好儿童保健工作,首先要给予合理平衡膳食,特别是让儿童多吃富含血红素铁的食品,如动物肝脏、血制品、瘦肉,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以获取充足的维生素,方可有效地防治缺铁性贫血,从而提高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水平。

儿童佝偻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调查显示我县0~6岁儿童佝偻病的患病率居我国偏下水平[3],说明家庭经济状况好,生活费用充足,儿童饮食及营养结构较为合理,家长对子女的照料较好。既往的研究表明,儿童佝偻病的患病率一般随着家庭经济水平的升高呈逐渐降低趋势。本次调查结果与此结论相一致。

调查显示我县0~6岁儿童龋齿患病率与全国龋齿患病率相符[4]。解决儿童龋齿问题的有效措施是加强预防和早期治疗。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龋齿患病率亦迅速增长,这可能与农村地区经济水平提高、生活改善,但家长缺少科学育儿知识、摄入甜食增多、口腔卫生差等因素有关[7]。

虽然近年来本县儿童的营养状况明显改善,但婴幼儿龋齿患病率呈增加趋势,说明儿童口腔保健是今后工作的重点,故要加强对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人员的健康教育,提高对小儿常见病防治水平,降低儿童常见疾病的发生率。儿保工作应以婴幼儿为重点防治人群,指导家长科学育儿,避免甜食增多、口腔卫生差和营养素缺乏,培养儿童健康生活方式,不断改善儿童的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李贤芬,田 军,陈 稀,等.学龄前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5,20(18):2 397-2 399.

[2]常素英,何 武,贾凤梅,等.中国儿童营养状况15年变化分析―5 岁以下儿童贫血状况[J].卫生研究,2007,36(2):210-212.

[3]何晓芸,余 静,吴晓季,等.绵阳市城区0~6岁儿童佝偻病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2003,18(4):245-246.

儿童保健的目的篇9

[摘要] 对婴幼儿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是促进儿童保健实施的关键。医护人员应利用各种机会,对婴幼儿家长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宣传儿童保健知识,传授儿童保健技术。通过对婴幼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可大大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的重视,从而减少儿童患病率,降低死亡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 儿童保健;家长;健康教育;关键

[中图分类号] R1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8(a)-236-02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消除危害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1]。随着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儿童是21世纪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他们的健康水平,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我院始终把0~3岁婴幼儿的保健工作放在首位,遵循“以保健为主、临床为辅”的方针,大力开展对婴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使他们了解婴幼儿保健的重要性,从被动接受婴幼儿健康体检,到主动带婴幼儿到医院做健康体检。现将我院的具体教育措施报道如下:

1 健康教育步骤

1.1 新生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1.1.1 向新生儿家长讲解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必要性、重要性。主要包括:眼部检查、口腔检查、听力筛查、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苯丙酮尿症的检查。若新生儿有先天性疾病,可早发现、早治疗。

1.1.2 新生儿家长在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时,向家长发放婴幼儿营养指导书、儿童保健手册(卡),嘱其满月时到本院儿童保健科为婴幼儿体检及预防接种,使家长对儿童保健有初步的认识。

1.2 满月婴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1.2.1医生查看婴儿有无黄疸,对黄疸未退婴儿,要进行黄疸指数检测,若指数偏高,应延缓预防接种,积极治疗黄疸。告诉家长黄疸可影响婴儿大脑和智力发育,嘱其母亲暂停母乳喂养,给婴儿口服妈咪爱,3次/d,1支/次,5 d为一疗程。待黄疸消退后,再到医院预防接种。

1.2.2 对婴儿进行常规生长、体重、头围、前囟、心肺等检查,并为婴儿建立健康档案,将体检结果打印出来,并附本次体检的评价标准、儿童保健指导,主要包括:动作方面、语言方面、对周围环境方面、平衡膳食指南。这样家长可一目了然地知道婴儿的健康情况,并可根据其上各个方面的知道内容,在家训练婴儿,进行早期教育。

1.2.3 为了预防儿童佝偻病发生,常规指导家长给婴儿口服小儿五味赖氨酸糖浆,2次/d,2.5 ml/次;维生素AD滴剂,每晚3滴。嘱家长经常带婴儿进行户外活动,进行空气浴、日光浴和被动体操,以增强体质。

1.3 3~11个月婴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1.3.1 此期保健重点:合理喂养、加强日常护理和早期教养、预防疾病和意外、按计划免疫程序完成基础免疫、定期进行健康和体格检查,以促进生长发育[3]。

1.3.2 对满3个月的婴儿常规进行智力检测,向家长介绍智力检测是对婴儿智力发展指数以及运动发展指数的检测,达标分数是90分以上,若在90分以下则再做进一步检查。到儿童保健科早教训练基地做Vojta测定,标准是7项合格,若有3项不合格,则怀疑此婴儿有中枢性协调障碍,建议家长对婴儿进行早期干预治疗,越早越好。

1.3.3 常规对婴儿进行骨密度检查。向家长宣传它是一种无痛、在婴儿左腿胫骨处进行的骨B超检查,主要检测骨中钙的情况。如Z值在-1.0以上,则表明此婴儿缺钙,建议家长为婴儿补钙,以预防儿童佝偻病的发生。

1.3.4 3~6个月内的婴儿提倡母乳喂养,到第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为断奶作准备。嘱家长合理添加辅食,正确选择和制作食物,如先添加米糊,再添加蛋黄、水果、蔬菜。遵循从少量到多量,从稀到稠,从一种食物到多种食物的原则,循序渐进,使婴幼儿渐渐适应。

1.3.5 督促家长在婴儿1岁以前,每个月或每隔3个月对婴儿进行生长发育检查,查看生长曲线是否正常,若体重、生长未达标,应及时向家长指出,了解是喂养不当,还是血中微量元素缺乏、血铅偏高等,这些都可影响小儿食欲,导致小儿生长发育迟缓。

1.4 1~3岁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1.4.1 此期的保健重点是保证均衡的营养、合理安排小儿生活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和意外、进行生长发育系统监测、完成计划免疫[4]。

1.4.2 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医院应经常开展大型婴幼儿营养咨询活动、儿童营养专家讲课,帮助家长了解儿童进食特点,现场示范指导家长掌握食物的搭配、合理的喂养方法和技巧,教育家长自己要注意不挑食、不偏食,为儿童树立好榜样。

1.4.3 幼儿期是小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及时教会小儿说话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因而家长要多和小儿说话,认真回答小儿提出的问题。对于不喜欢说话的小儿,建议家长带其到我院早教基地,由专业早教老师来训练小儿说话,效果理想。

1.4.4 教育家长定期带幼儿进行口腔检查。可用软毛牙刷刷牙,尽量少吃糖果,以预防龋齿。

2 健康教育方式

2.1语言教育

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与婴幼儿家长面对面交流、沟通。医护人员对于婴幼儿家长提出的儿童保健方面的知识,要一一耐心地进行解答,使家长了解婴幼儿保健的重要性,并习惯性、经常性地进行儿童保健。另外,我院坚持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同步进行,婴幼儿到医院接受预防接种时,应先接受医生的健康检查,发现生长发育不良时,及时向家长提出,做到有病早发现、早治疗。

2.2书面教育

向家长发放儿童保健手册(卡),其上有儿童保健的项目介绍,可提醒家长带婴幼儿进行儿童保健。在显眼的地方放置健康教育处方笺,向家长宣传通俗易懂的儿童保健知识,如“新生儿疾病筛查须知”,“重视孩子就餐环境、培养良好进食习惯”,“积极行动预防儿童铅中毒”等,这样家长在婴幼儿日常生活中可依照书面说明去做。

2.3 形象化教育

儿童保健科门诊走廊、室内墙上悬挂图文并茂的宣传牌,内容有母乳喂养的优点、预防接种须知、实行早期教育挖掘儿童潜能等,以增加婴幼儿家长的保健知识。

2.4 电化教育

利用电视、VCD在儿童保健科门诊每天按时播放婴幼儿喂养方法、婴儿操和儿童早教节目内容。

2.5 电话教育

在儿童保健科门诊专门设立健康宝贝热线电话,通过电话回答求询者提出的健康知识、卫生保健、心理等问题,由于此方式不受空间、地域的限制[5],在传播儿童保健知识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6 社会性教育

医院经常开展大型婴幼儿营养咨询活动,利用家长带婴幼儿参加活动的机会,宣传儿童保健知识,为婴幼儿进行体检,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7 健康教育大课堂

儿童保健科专家定期为婴幼儿家长讲解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儿童喂养方面的知识,并现场示范,教家长怎样进行食物的搭配,受到婴幼儿家长的欢迎。

3 结果

3.1 家长高度重视

通过对婴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大大提高了家长对婴幼儿保健的重视。据统计,来医院进行儿童保健的婴幼儿,从2002年的60%,上升到2008年的95%。

3.2 拓宽了儿童保健内容

几乎所有在本院出生的婴幼儿,都能在家长的带领下按时到医院做儿童保健。医院的保健项目,由原来的生长发育监测,发展到现在的智力检测、骨密度检查、Vojtai测定、营养指导、婴幼儿早教等。

3.3 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检测起到了早发现、早治疗的作用

如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诊断治疗,儿童营养不良、小儿佝偻病等的预防治疗,减少了儿童患病率,降低了死亡率,促进了儿童健康成长,确保了21世纪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战略目标的实现。

4 讨论

4.1 坚持对婴幼儿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是保证婴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

只有家长的保健意识提高了,才能带婴幼儿到医院儿童保健科接受儿童保健服务,医院的儿童保健项目才能得以实施。

4.2搞好婴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关键是健康教育方法要多样化

医护人员可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宣传儿童保健知识,传授儿童保健技术,特别是医护人员与婴幼儿家长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可达到预期的目的。

4.3 我院始终坚持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同步进行

这样可使家长在节约重复来医院时间的同时,接受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学习保健知识,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进行全面检查,使婴幼儿的一些疾病得到了早发现、早治疗。建议可以在综合性医院推广我院的方法,以确保每位婴幼儿都能接受儿童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

[2]胡伟民.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计划[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0.

[3]崔焱.儿科护理学(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4,36

儿童保健的目的篇10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闵行区0~3岁流动儿童。

1.2方法

查阅门诊个人健康档案获取保健管理信息。按照上海市0~6岁儿童系统健康检查要求[1],儿童满2个月均在相应社区儿保门诊或保健院建立体检卡并开始健康体检[2],规定1周岁内完成4次体检。满6个月时开始验血,此后每半年验血1次;满9个月时听力筛查;满1周岁时智力筛查和尿常规检查,此后每年智力筛查和尿常规检查。

1.3统计学分析

儿童数为统计年度内在闵行区接受免疫接种的0~3岁儿童数;保健管理数为该统计年度内接受1次及以上体格检查的总人数。常住儿童数为统计年度内在闵行区住满1年的0~3岁儿童数;系统管理数为该统计年度内常住儿童按年龄要求完成规定检查项目的总人数。保健覆盖率为保健管理数除以儿童数;系统管理率为系统管理数除以常住儿童数。率的差别比较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分析。

2结果

2.1流动儿童总数

闵行区2008年、2009年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率分别为99.5%和99.7%。流动儿童的总数近似为在计免科进行免疫接种的儿童数。闵行区2008年、2009年0~3岁儿童数分被为38959人和42941人。

2.2流动儿童保健管理情况

2009年闵行区流动儿童保健覆盖率和系统管理率均较2008年有大幅增长(见表1)。表12008年、2009年上海闵行区流动儿童保健管理情况

2.3验血率情况

2009年度内满6个月儿童验血率与满12个月儿童验血率均较2008年度有增长(见表2)。表22008年、2009年上海闵行区流动儿童验血情况

3讨论

3.1流动儿童管理现状

闵行区地处城乡结合部,流动儿童人数多,为户籍儿童的2倍,且流动性大,对儿童保健缺乏认识,保健依从性差[3]。通过信息化建设,闵行区推动了流动儿童管理。2009年流动儿童保健覆盖率94.7%,较2008年明显提高,说明有更多的流动儿童参与到保健管理中来。同时,流动常住儿童的系统管理率为84.9%,满6个月验血率和满12个月验血率分别为88.1%和84.9%,提示保健管理质量也有提升。

3.2信息化建设

2008年1月,闵行区作为“卫生部应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推进居民健康管理信息化试点区”开始了信息化的建设。构建了覆盖卫生局、区域医疗中心、专业站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村卫生室、居(村)委的网络体系[4]。不同于传统的健康档案,eHR具有一点(源)采集,多点综合利用;在线、实时、连续、整体、捷便的特点。2009年初,在完成了前期的规划、试运行后,闵行区儿童保健实施了全面的信息化建设,建立从出生开始的信息为基础的管理流程。区内每个儿童(包括户籍和流动儿童)均建立了“个人电子健康档案(eHR)”。辖区内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妇幼保健院的儿保门诊应用统一的儿童保健信息模块。同时,儿保信息与计划免疫、孕产妇管理、计划生育等部门相互链接,实现资源共享。社区儿保工作者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及时建立儿童保健卡,在区内实行网络化管理。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妇幼保健院网络一体化,区内儿童可以在任何一家单位完成系统保健管理。一旦出现儿童未按照预约时间来进行儿童保健时,系统会及时提供相应的信息,社区基层儿保医生会通过催访等多种形式提供保健服务。

3.3信息化建设对流动儿童管理的推进

个人电子健康档案(eHR)的建立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了便利。儿童保健工作是通过三级妇幼保健网络运转来开展工作的。社区儿保医生作为网底是儿童保健工作的具体操作者,妇幼保健院承担保健网络之间的枢纽功能。这一模式为儿童保健事业的普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口流动更趋便利,给基层儿保工作者带来了诸多的困难。信息化的建设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服务形式,儿保工作者转被动为主动,完善了社区流动儿童系统管理服务模式,建立了疾病、生长发育的科学检测体系。使流动儿童的保健管理覆盖率高、控制效果好、可拓展性强、满意度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