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相关课题十篇

时间:2023-11-23 17:52:02

老年护理相关课题

老年护理相关课题篇1

关键词:护理教育;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计

0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逐渐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逐渐加重,再加上我国的人口总数相对于其他国家较多,导致了大多数老年患者看病难、就医难[1]。而且我国医疗事业相比其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老年病人的专业护理更没有固定的模式。所以在本科护理教育中开设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计在当前的医疗发展形势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

1老年护理教育现存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中老年人群是患有疾病最多的群体,而且多数为慢性疾病,这就会使老年人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也进一步加重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况且现在大多数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都相对缺乏,对于前来医院就诊治疗的患者不能完全的照顾周到,更不用说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为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对于护理人员的缺乏是目前老年患者护理教育的主要问题[3]。

2老年护理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目前的医疗现状,存在看病难、就医难等诸多问题,再加上各大医院设施的科室相对较多,一般包括儿科、妇科、急、门诊、口腔科、内科、外科等,这些科室都需要大量的护理工作人员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等工作内容,所以护理人员的缺乏是医院存在的重要问题。因此,各大医科专业院校应增设关于护理专业的选修课程,尤其是老年护理专业课程,重点培养更多的专业护理人才,以满足各个医院医疗事业得以顺利开展的要求[4]。

3老年护理专业设置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基础医学、护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的学习与临床护理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热爱老年护理事业,尊老、敬老、爱老,具有对老龄人群实施整体护理、长期照护、临终关怀及社区健康服务基本能力能够胜任医疗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工作的高级实用型护理专业人才。

4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置

4.1授课对象

护理专业全日制本科生。

4.2开课时间

4.2.1全部本科在校学生在大一期间完成主修专业课程之后,并且期末考试成绩合格,没有其它选修课程的,都可以主动报名选修开设的老年护理专业课程[5]。

4.2.2老年护理辅修专业采用学分制管理,辅修专业需修3~4门课程,总学分为8~10分。每门课程学时控制在30~50学时之间,并有一定的实践课或综合论文。授课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周末。

4.2.3为保证学生有计划修读课程和保证开课质量,凡申请辅修老年护理专业的学生人数在30人(含30人)以上时,单独编班组织教学。

5教学模式

5.1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展团队式、小组式学习。培养学生整体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

5.2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理论讲授与小组讨论、小讲课、多媒体、角色扮演、临床情景剧表演等相结合。

5.3课程内容安排:具体内容详见表1、2。

6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前景广阔

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冲击。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老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各种养老机构,如福利院及老年护理院等应运而生,赡养老人由家庭模式向机构养老模式的转化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需求的迫切程度在日益加重[7]。任何一项专业教育如果没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就没有前途。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根据社会需要而诞生,并拥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将大有发展前途。培养合格的老年护理人才,积极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满足老龄社会的护理人才需求,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志丽,杨淑臻.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的前景预测[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1):156-157.

[2]施永兴.以老年护理为突破口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3,14(1):39.

[3]殷磊.老年护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9):644-645.

[4]WolfJL,StarfieldB,AndersonG.Prevalence,expenditures,andcomplicationsofmultiplechronicconditionsintheelderly[J].JAMA,2002,162(20):2269-2276.

[5]高文荣、李春瑛,李彩福.我国老年护理教育现状与展望[J].科技资讯,2011(36):235.

[6]杜丹丹,柯永红,陈靖.护理专科毕业生从事老年护理意向的调查分析[J].现代护理,2004,10(9):867-868.

老年护理相关课题篇2

摘要:目的:在老年护理专业本科教育中,对老年护理实训课程的设置进行探索性实践。方法: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实训课程的内容、结构、课程标准等,并以校企双方作为共同师资,在具备一定硬件条件的基础上对老年护理实训课程进行实施。结果:在前期准备工作较为充分的前提下,老年护理实训课程得以成功运行。结论:老年护理实训课程能够使学生的护理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尊老爱老的人文修养得以提升,是老年护理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亦存在诸多需要改进之处。

关键词 :校企共建;老年护理;实训课程;老龄化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6.071

Study on the undergraduate practical course of elderly care under the model of cooperation of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HU Yan,WANG Yan

(Nursing college of Tianj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Tianjin300193)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course of elderly nursing in the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direction.Methods:Measure Under the model of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both sides worked out the content,structure,and curriculum standard together.As common teachers,both sides carried out the practical course under given conditions.Results:Outcome The practical course of elderly nursing had been implemented successfully based on the good preparations.

Conclusion:From the practical course,the practical abilities of nursing students were exercised,and their humanistic aptitude on respecting and loving the old could be improved.So the practical course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whole curriculum system.However,it also exists some improvements.

Key wordsCooperation of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Elderly nursing;Practical course;Aging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目前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我国于1999年迈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其进程不断加快,对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需求迅速增加。此背景之下,我校护理学院经过周密筹备,于2010年正式开设了“老年护理专业方向”,采取“校企共建”的模式培养老年护理方向本科生,学制四年。三年来,对专业建设的各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其中课程设置是专业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关系着教学的活动方向和学生的培养质量。而老年护理本身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的护理操作技能,还需要学习与老年护理相关的操作技能。因此,设计并实施老年护理实训课程既是老年护理专业方向建设的创新之处,亦是老年护理专业方向的一大特色。在本专业方向的《社区及老年护理学》课程中,结合理论知识,与校外养老机构共同设计开发了以老年护理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实训课程,旨在使学生不仅学习掌握一定的老年护理技能,而且能在对老年人护理的过程中培养尊老、爱老、敬老的职业美德,增强社会责任感,感悟传统的中华孝道文化并将之发扬传承。

1老年护理实训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置是教学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基本要素,教学正是按照课程所提出的计划而展开的各种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课程所规定的的各项教学目标[1]。老年护理实训课程的设计包括内容和结构两方面。

1.1实训课程的主要内容老年护理实训课程是《社区及老年护理学》课程的实践部分,是与其理论内容相互呼应的,因此实训内容应按照理论知识的讲授内容来选择。在理论部分涉及到的内容包括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用药护理、常见症状护理、意外伤害处理等。这些均为对社区居家老人及住院老人最常实施的护理项目。因此,在实训课的内容设置上,设计了“老年人清洁卫生护理”“老年人基础护理”“与疾病相关的护理”3个版块的内容。其中“老年人清洁卫生”版块包括了洗脸、梳头、剪指甲、洗脚,假牙护理、穿脱衣裤(更换纸尿裤)、床上擦浴、尿壶和便器的使用(男、女),大便失禁、便秘的处理等,注重生活护理的内容;在“老年人基础护理”版块,设计了喂食、翻身、叩背、压疮的评估与护理、辅助器具的使用、老年人移位等内容,与《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相关操作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更加体现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在老年人群中应用的特点;在“与疾病相关的护理”版块,主要教授针对坠床、跌倒、误吸等老年人常见意外伤害的紧急处理,以及鼻、眼、耳滴药操作,骨折护理,偏瘫体验,尸体料理等,这部分主要侧重于老年人罹患疾病时的常见护理操作内容,特别是对突发意外事故的急救处理措施,无论在居家老年人还是在养老机构中,都是养老护理工作者必须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1.2实训课程的结构课程结构指的是按一定标准选择和组织起来的课程内容所具有的各种内部关系,主要包括各类课程的比重,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配合和相互渗透,以及课程内容的排列顺序等。针对老年护理实训课程而言,其结构为3个版块各自的比重、之间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3者的授课顺序等方面。

《社区及老年护理学》是我校老年护理专业方向的特色之一,它不是将以往的“社区护理学”与“老年护理学”简单叠加,而是立足于我国养老事业的现实国情与政策,将居家养老、社区为老服务的特色凸显出来,以老年人群为重点研究对象,将老年护理学融合到社区护理的知识体系中。因此比之以往的《社区护理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加贴合社会发展。本门课学时总数为81,其中理论讲授为60学时,实践部分为21学时。实践部分又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见习两部分,其中校内实训为9学时,校外见习占12学时。本文探讨的即是校内9学时的实训部分。

将3个版块的授课内容安排到9学时中,平均每个版块为3学时。授课时间与理论课相关内容的讲授基本同步,以保证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时效性。3个部分的授课顺序为“老年人清洁卫生护理”“老年人基础护理”“与疾病相关的护理”。先从最基本的生活护理开始,在学习为老人梳头、洗脸洗脚、床上擦浴、大小便护理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与老人沟通、取得老人的信任,如何对老人的整体生活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观察,对老年群体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进而再学习基础的老年护理操作,如喂食、压疮评估护理、扶抱搬移、辅助器具使用等,掌握带有一定技术性的技能操作;最后学习与老年常见疾病和意外伤害有关的护理措施,如药物使用、跌倒与噎食的预防、偏瘫病人的体验及尸体的护理等,这一部分技术性进一步增强,培养学生独立护理老人及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对逝去老人尸体的护理中对学生进行尊重逝者、关爱生命的生死观教育。3个版块的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理论与实操结合,技能与情感并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2老年护理实训课程的前期准备

2.1校企合作的师资队伍我校在创办“老年护理专业方向”之初就采用“校企共建”的模式,即护理学院与养老机构合作办学。由于本专业方向是立足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国内鲜有可借鉴的经验,因此在起步阶段需要相关行业的指导与帮助,同时行业的介入能够提供时效性信息,及时了解社会需求与市场动态,为专业发展引领方向,更好地促进专业建设[2]。基于此,在整体师资建设上吸纳了养老服务领域的行业专家与学校专职教师共同组建老年护理师资队伍,其中3位来自养老机构护理管理岗位的护理专家作为老年护理实训课程的合作师资与我校专职教师共同开发设计实训课程,参与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标准的修订以及实训课程的教授等工作。

2.2制定老年护理实训课程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即以往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这个术语是从前苏联教育中引进的,实际上并不符合现代汉语的使用习惯。“教学大纲”往往跟教师讲课的提纲相混淆,因此,现在我国的教育系统主张用“学科课程标准”这个名称来代替“教学大纲”。学科课程标准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从整体上规定本学科的性质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教学目的和任务、内容范围、编排内容的顺序、安排教学时数、作业和测验、考试等,提出运用教学方法、教学参考书和指导等。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指南。

针对老年护理实训课程而言,课程标准除了要包括以上各方面外,在制定课程标准之前还需要考虑到:国内外(主要是国内)老年护理的水平,包括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需要吸收借鉴哪些新知识、新技能;社会对老年护理的思想观念、价值观、态度;学生的心理准备和心理特点,找寻本课程的逻辑顺序与学生学习的心理顺序之间的最佳结合方式;研究实训课与理论课之间的关系和最佳的结合方式;研究理论与实际联系的基本途径;根据《社区及老年护理学》的总课程标准,分析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是否与总标准相符;最后要对各版块的教学活动作出统筹安排。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校企双方共同研究制定了“老年护理实训课程标准”。在总的说明部分中阐述了该课程的名称、学时总数、各版块名称及其学时安排等内容;在文本部分将3个实训版块逐一介绍,分别说明了每个版块的名称、目的与要求、实训内容、教学方法、实训用物及注意要点等内容;在课程标准最后罗列出了教学参考书目。

教学方法有播放视频资料、教师示教、学生分组练习等。实训用物包括毛巾、梳子、剪指甲刀、假牙、床刷、纸尿裤、脸盆、尿壶、便器、治疗车等。在课程中要注意要点态度认真,动作轻柔简捷,姿势正确、节力,保证老人安全、舒适。

2.3实训室硬件建设我校自2010年正式开设“老年护理专业方向”,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扶持下,硬件建设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斥巨资先后购置了数批技术先进、质量完备的老年实训器具,涉及生活护理、运动康复等方面,建立起了一个高水平的老年护理实训室,为实训课程的开设提供了成熟的硬件条件。老年护理实训教学建设发展的规划是在“十二五”期间建立部级老年护理实训示范中心,成为全国甚至海内外地区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中心与人才培养基地。

3老年护理实训课程的组织实施

3.1备课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相应的版块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对涉及的相关概念、知识理论、工作原理和技能操作训练,校企双方师资共同进行系统地归纳和整理,这是对教学过程进行的精心设计与安排[3]。备课时授课的前提,特别是针对“校企合作”的模式,双方教师必须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做好充分沟通与准备,在授课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效果。

3.2讲授理论与示范操作实训课程虽然以操作技能的学习为主要内容,但在实操的背后是正确、科学理论知识作为支撑,是对理论知识的实践与验证,因此,实训课程的开展实际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一体化的过程。

在教授护理操作技能以前,教师先将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重点难点进行宏观介绍,而后再对将要进行讲授的第一项技能进行理论讲解,详细阐述相关概念、具体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常见错误等,理论联系真实案例,语言注意生动活泼,逻辑清楚,并注意新旧知识的连接[4]。在学生对该项技能有了整体认识后,教师(或另一名示范教师)开始向学生进行正确的示范操作,边示范边讲解操作要领;对于复杂的护理操作技能,教师应先整体示范一遍,再将动作分解,逐一向同学展示,对于容易出错的地方则应多重复几遍,让学生加深记忆,最后再完整地重复操作一遍。整个流程要讲、做一致,规范、有条理,省时节力。

另外,在示范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设计出在操作程序和方法上经常出现的问题和不规范动作来让学生质疑,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对操作程序提出不同的改进方法,这样能达到很快掌握动作要领的目的。

3.3技能形成根据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形成的规律,技能的形成是从掌握局部动作到达到协调、熟练的过程,是心理上从陌生到熟悉,从局部注意到整体掌控的过程[5]。这个过程需要在学生在聆听完理论讲解和观看完操作演示后及时进行,以免遗忘;而且还要在动作规范、方法科学、程序合理的前提下反复练习。在指导学生分解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逐项检查纠正,待基本正确后,让学生自己将整套操作动作完整地串联起来。教师及时巡回指导并做记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总之,“理论讲解-动作示范-技能形成”是学习和掌握一项操作技能的基本步骤,待一项技能完成以上步骤后,教师再进行下一项操作技能的教授,同时还要结合授课时间和学习重点来统筹安排。

3.4点评点评是实训课程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教学劳动成果的评判,也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其主要任务是检查本次课教学目标落实的情况,分析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建议和意见。

一次实训课结束后,由教师根据巡回指导时所做的记录和实际观察中掌握的学生的操作情况,总结学生在哪些方面达到了既定要求,哪些方面还存在差距,点评和建议要中肯,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表扬鼓励为主,鞭策为辅,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善于捕捉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体会到个人价值。

除了教师方面的点评外,计划在下一轮实训课上将加入学生的点评环节。即在操作练习完成之后,随机让一组同学演示本次课所讲授的操作技能,让其他同学给予点评;或者将学生练习时的情景录制成视频资料,播放给全班同学观看,让全体同学一起参与到点评的环节。最后再由教师统一整理和点评。此种点评形式经协和医学院护理系实践证明,对学生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加深印象有更好的效果,因此值得借鉴。

4老年护理实训课程设计的不足

老年护理实训课程目前只开展了一轮,还存在诸多需要改进之处。如课程的考核评价办法亟待建立,还未有相应的实训教材。只有建立健全评价方式,制定出具体的考核办法,并且有配套的实训教材,课程的建设才算完整。目前实训教材正在编写之中,考核评价办法亦在建设之中。此外,课程选择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增加更多种类的老年护理内容,贴近社会需要。如对失能失智老人的智力体能康复锻炼、心理干预等;将国外的先进护理技术加以引入和介绍,开阔学生视野等等。这些工作均需要校企双方继续合作,共同完成。

总之,对老年护理实训课程的建设乃至整个老年护理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的设置研究还任重道远,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陈香娟,武跃明.护理实训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J].重庆医学,2012,41(34):3673-3674.

[2]蔡小红.基于工作任务的成人护理实训课程设计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30):146-147.

[3]郭红霞,陈红.仿真模拟教学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2013,27(9B):2939-2941.

[4]陈照坤,戚林,陈清波,等.程序教学法在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5C):1428-1429.

[5]朱修文,王薇.护理实训教学改革对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3):2132-2134.

老年护理相关课题篇3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老年护理学;服务性学习;课程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18)04-0012-04

我國老龄化形势严峻,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引发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导致社会对老年专科护理的需求大大增加。现阶段护理专业本科生对于从事老年护理的职业认同感不高[1-2]。因此,在老年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强化培养学生为老年人群提供护理服务的情感态度、知识和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为老年人服务的情感态度问题;二是对于一些老年护理的基本技能训练不足,学生缺少实际应用机会;三是部分老年常见疾病的教学内容与前期成人护理学的内容有一定交叉重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

服务性学习(service-learning,SL)起源于美国,目前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开展。课程中的服务性学习是指通过教育机构与社区等合作,构建由学习和提供服务的双重目标组成的课程,课程中,学生通过为目标人群提供服务,完成学习和服务目标,并且在服务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积极反思[3-4]。上海杉达学院护理系将服务性学习模式引入了老年护理课程教学中,现将学生对本课程的满意度及评价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于2015年1月选取上海杉达学院护理系2012级本科三年级全部学生共145人进行满意度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

1.2研究方法

1.2.1课程教学模式

老年护理学课程共40学时,采用由王志红、詹琳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老年护理学》(第二版)作为理论课程教材[5]。

2012级老年护理学课程包括体验式教学4学时、理论课6学时、服务反思讨论课15学时、服务实践课15学时。其中服务实践课与服务反思讨论课交替进行。实践课在养老院内完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3~5人一组负责3~4位老年人。在教师的监督下,学生应用体格检查、评估量表等对老年人现存和潜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依据护理程序为老年人制定个体化的护理策略并实施评价(包括饮食指导、休息运动、用药指导、教授测血压、测血糖、测脉搏、预防便秘及跌倒的方法等内容);服务反思讨论课由学生汇报服务对象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再由教师进行指导与答疑(表1)。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年护理学课程包括体验式教学4学时、理论课24学时,实践课12学时(于实训室内完成)。

1.2.2研究工具

(1)《老年护理学》课程满意度调查表

自行设计教学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内容由7个维度、17个条目组成,分为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5个等级。

(2)半结构式访谈

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30~60min的半结构式访谈,以访谈基本涵盖到所有的观点和内容为止。

访谈提纲:①您觉得参加本次课程学习有什么收获,请举例说明;②请您谈谈参加老年护理学课程前后的感受,请举例说明;③您对本课程的其他意见与建议。

访谈结果采用Colaizzi现象学七步研究法进行分析[6],具体步骤如下:①仔细阅读原始资料;②析出有重要意义的表述;③对这些有重要意义的表述进行编码;④将编码归类,形成主题;⑤整合所得结果,对研究对象进行详细的描述;⑥辨别出相似的观点,形成结构框架;⑦返回研究对象处求证。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学生基本资料

护理本科生的年龄在19~2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47±0.76)岁,学生的构成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详见表2。

2.2學生对《老年护理学》课程的满意度

将“非常同意”和“同意”的数据合并为“同意”项,“非常不同意”和“不同意”的数据合并为“不同意”项。调查结果显示,约88.0%的学生认同老年护理服务性学习课程模式,其中137名学生认为学习的服务内容与课程内容联系紧密;135名学生认为能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143名学生认为可以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135名学生认为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表3)。

2.3学生参与课程的体验

2.3.1课前学生心态

(1)焦虑心理。部分同学对于新的课程模式产生焦虑心理,主要源于对了解服务性学习以及与老年人进行接触。学生25:“刚开始听到服务性学习时觉得很陌生,这是我以前都没有碰到过的学习方式,因此对这种学习方式心存疑虑,内心感到焦虑”。学生6:“我平时很少跟老年人打交道,不知道要跟他们说些什么,一想到要去养老院,就会感到焦虑,怕和老年人相处不来”。学生9:“这个课程让我感到有些紧张和焦虑,不知道在养老院会发生什么,老人会不会喜欢我们去,会不会相信我们的健康指导”。

(2)担忧与期待。也有部分同学对于新的课程模式抱有期待。学生1:“老年护理学的服务性学习更侧重于实践与理论密切结合,一开始,对于这种陌生的教学方式会存在质疑,但更多的是充满新鲜感”。学生10:“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种上课模式,我不确定自己会不会表现的很好,但是又很希望我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能够帮助到养老院的爷爷奶奶们”。学生15:“我很期待,但是说实话也有yulu.cc担心,希望能跟他们相处愉快”。

2.3.2课后学生评价

(1)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7:“我觉得能更好的结合书本,因为有鲜活的案例,学起来就觉得能记得住了,不是死记硬背的感觉”。学生11:“课本上本来死板的东西,去养老院可以结合老人的情况知道的更多一些”。学生15:“不像原来上课时就光讲理论或者由老师举例,我们实际去接触了,就能够知道原来罹患糖尿病的奶奶真的很喜欢吃东西,真的是停不下来啊”。

(2)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1:“自己去查一些东西,因为奶奶他们会有各种各样的病嘛,有一些你不知道,回去就要自己学习”。学生8:“通过自己去跟老人沟通,了解老人身上的疾病,不知道的话就会去查,而不是老师讲述的你去背,自己去查找比较容易学会”。

(3)增强了团队合作的能力。学生9:“这种学习方式挺好的,一个组团队合作,从搜集资料到整合,大家都出力,呈现自己小组的想法”。学生12:“这样的学习方式无疑是一次可以让我们迅速成长的机会,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让我们更加注重团体间的合作,更好的互相交流,分享信息,共同处理问题”。

(4)增加了学习兴趣。学生7:“这次的老年服务性学习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体验,这种学习方式让老年护理这门课变得不再那么无聊与无趣,大大增加了我对这门课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拉近了我们与老人的距离”。学生13:“这一学习方法在之前的学习中是不曾遇到的,更多地以我们为主导,这种形式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种新颖的形式、一种需要用心学习的课程、一个收获颇多的服务性学习,不仅仅是这门老年护理学,我希望能在更多的课程进行一个多样化的设置,让我们真正学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3讨论

3.1改善传统老年护理课程教学的不足

3.1.1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次研究显示,88.0%的学生认同《老年护理学》服务性学习课程模式,认为这种学习模式将课程的服务内容与学习内容结合紧密,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老年护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加学生学习老年护理的兴趣。服务性学习模式改变了原有的以课堂讲授和实验室操作为主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为老年人服务的真实情境,弥补了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缺陷,改变了老年护理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

3.1.2强化学生对于老年护理基本技能的掌握

老年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非常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老年护理技能也是《老年护理学》服务性学习课程模式的课程目标,学生在服务过程中为老年人提供护理评估、生活照顾、健康教育、教授护理技能等。学生表示,通过服务性学习模式,提高了沟通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文献检索能力等。学生在真实的老年人服务情境中,实现了老年护理技能的应用(沟通交流、健康教育、生活照顾),培养了解决老年护理问题的能力,充分挖掘了学生学习的潜力,突出了能力素质培养的核心。因此,《老年护理学》服务性学习课程模式更好地保证了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3.2顺应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需求

我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养老服务需求的急剧增长。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有利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应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7]。在强调大力加强养老机构建设的同时也要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一方面,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社区服务、养老服务人员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另一方面,对未来养老服务主力军的培养也提出了挑战,应当加强高等院校老年医学、康复、护理等专业的人才培养。

为适应和满足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需求,应大力发展养老服务本科教育,提升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受教育水平和职业能力,推动老年护理学科教育向更加先进、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并清晰的认识到老年护理在老年人健康维持和促进中的巨大功能和价值。教育部门应鼓励和支持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方式、师资队伍等重点环节进行改革,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8]。本研究认为《老年护理学》服务性学习课程模式重新定位了老年护理学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改革了教学方式和手段,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尹乔莉, 张先庚, 林琳. 在校护生从事老年照护意愿的质性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27): 1-3. 

[2] 唐凤平. 老年保健服务意识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强化[J]. 现代护理, 2006, 12(6): 583-584. 

[3] 闫保华. 美国中小学“服务性学习研究”[D].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3. 

[4] 王湘, 邓瑞姣. 服务性学习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 2005, 20(10): 47-49. 

[5] 王志红, 詹琳. 老年护理学[M]. 2版.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6] 李全磊, 颜美琼, 林岑, 等. 肿瘤患者選择留置PICC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J]. 护理学杂志, 2012, 27(3): 40-42. 

老年护理相关课题篇4

【关键词】 一体化组合教学模式; 手术室; 护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2-0105-02

doi:10.14033/ki.cfmr.2015.22.058

手术室承担着对患者进行手术、抢救、检查等一系列重要任务的场所。由于其专科性,实践性强、手术器械种类多、无菌要求高、专业知识涉及面广、工作流程与其它科室差异性大等特点,护生进入手术室实习普遍存在无所适从感[1]。随着护理学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已跟不上现代手术室护理教学的步伐。为了适应手术室现代护理教学的需要,近年来笔者对手术室护理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了不断的探索,2014年笔者将一体化组合教学模式运用到手术室护理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8月-2014年3月进入手术室实习的30名护生为对照组,其中女生25名,男生5名,本科2名,专科28名,年龄18~23岁,平均(20.1±0.78)岁。选取2014年8月-2015年3月进入手术室实习的28名护生为试验组,其中女生24名,男生4名,本科4名,专科24名,年龄18~13岁,平均(20.2±0.89)岁,两组均经过临床护理学专业2~3年理论知的学习,在手术室实习周期为4周,带教老师均由6年及以上临床护理经且具有护理师及以上职称的老师担任。两组护生学历、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入科时对科室规章制度讲解、手术室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论讲课、相关操作项目进行操作示范以及“一对一”教学。

1.2.2 试验组 在对照组教学模式的基础增加一体化组合的教学模式,现介绍如下。

1.2.2.1 阶段目标教学 根据实纲要求结合手术室专科知识及护生实习周期,在护理部总的教学计划指引下由总带教及带教老师制定了见习阶段、熟悉阶段、实践阶段、巩固阶段4个阶段目标,阶段目标的设定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阶段时限设定为1周,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由认知目标和技能目标两方面组成,并对其进行层层细分,将目标细化具体到天,护生入科时将4阶段教学目标发放给每位护生,带教老师根据阶段目标进行带教,于每阶段结束前对护生教学目标掌握情况给予评价打分。

1.2.2.2 多媒体辅助教学 此种教学模式宜选择在实习初期和中期。由于护生对手术室环境、布局、工作流程、性质较陌生,特将手术室环境及相关操作拍摄成图片或视频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资料在护生入科时进行学习,促进护生对手术室的认识,减轻其紧张焦虑情绪[2]。同时准备了常见手术的配合图片、视频,在教学过程中护生可有选择性地学习和人机对话进行复习。多媒体教学通过多感官的直接刺激,提高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护生视野,增强了自我认可度。

1.2.2.3 教学反思日记 教学反思日记模式贯穿于整个手术室教学过程中。护生入科第一日进行岗前培训后由总带教对教学反思日记相关知识的培训,具体内容包括书写反思日记的目的、方法及书写要求。每位护生每周书写2~3篇。要求护生在手术室实习过程中把亲身经历、遇到的问题、实习的体会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查阅教科书或互联网知识平台分析问题的原因、护理措施及其理论依据[3]。带教老师每周定期对反思日记进行批阅、归纳、总结,对日记中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体反馈;对个别问题采用单个反馈。

1.2.2.4 情景模拟教学 适用于实习中期教学查房环节中,此阶段护生对手术室专科理论及操作技能已有一定了解。具体方法:由带教老师给出模拟病例并讲解操作要点、原则及注意事项后,分别由护生扮演患者、护士、患者家属等角色,根据查房要求进行演练,演练过程由带教老师进行引导,演练结束后组织护生互评,带教老师对护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操作技术熟练程度、沟通能力进行点评,对闪光点给予表扬,同时对模拟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予以分析和指正[4]。

1.2.2.5 护生讲小课教学法 护生讲小课一般安排在实习巩固阶段,根据手术室教学计划护生在实习第四周结束前进行护理小讲课,护理小讲课以组为单位,每组3~4名,时间限定为20~30 min。小课要求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题要遵循针对性、实用性和专业性原则。由总代教和实习小组长讨论课件题目,带教老师对课件内容的选择、讲课技巧进行指导。听课对象主要为护士长、总带教及带教老师、手术室低年资护士、手术室实习护生。课后由护士长、带教老师评价护生小讲课的优点、亮点及不足。护生小讲课增强了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同时掌握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综合能力[5]。

1.3 评价指标

护生第四周中期对其进行出科理论、操作技能考核,理论考试内容依照《外科护理学》中的相关知识进行,操作技能考核为外科刷手法、无菌技术操作。出科理论、操作考试均为百分制。第四周末向护生发放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分为满意和不满意2个维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 检验分析,P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入科理论成绩、出科理论、操作技能成绩比较

试验组护生入科学理论成绩跟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科理论成绩、操作技能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护生对教学模式满意率比较

试验组护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现代护理临床教育的发展,传统的带教模式已然有悖于现代的护理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带教老师凭借自己的经验带教等问题,而使临床带教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的特点[6]。阶段目标教学使带教老师及护生明确了每一阶段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使老师与护生根据教学目标指引进行教与学,使教学活动趋向于目标化、规范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独特、内容直观、感官刺激面多、信息输出量多,便于护生更快进入手术室工作角色,减低紧张焦虑等不适感,同时护生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料能更全面的了解不同科别手术的配合内容,提高了护生学习兴趣与自主性;教学反思日记在寻找事件的原因以及实行措施的理论依据的过程中,巩固原有的理论知识,使护生学会了将理论知识指导临床实践、学会运用分析、综合的思维技巧应对复杂的问题,伴随着临床经验的累积,提高了护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情景模拟教学是一种模拟真实场景演练的教学法,为护生提供了一个综合运用知识的平台,学习氛围较为活跃,使以往胆小的护生在演练的过程锻炼了表达与操作的能力,护生在体验各种角色的同时增强了护生的学习动力、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护生讲小课从选题、备课、讲课的各个环节激发了护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了护生收集、整理知识的能力,提高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研究结果显示,一体化组合教学模式组护生的出科理论、出科操作技能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传统的教学模式师生的沟通方式主要表现为“老师负责讲,护生负责听”,其形式单一、死板、缺乏创新性。一体化组合教学模式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带教老师一直和护生保持沟通,老师能随时掌握护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辅导,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其次一体化组合教学模式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和激发了护生的学习热情、使带教老师更尽心的指导护生。再次护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带教老师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带教水平,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从而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从护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一体化组合教学模式在手术学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对手术室的护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实施一体化组合教学模式必须制定各个阶段具体、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目标,教学活动的流程及质量控制标准,各位教学组老师需充分掌握上述内容;其次需要准备内容丰富的课件、手术室相关知识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辅助的教学资料;再次为了情景模拟教学、护生小讲课教学模式更好的开展,最好配备单独的供教学使用的多功能教学室;最后手术室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持续与护生保持沟通、注重护生对教学的反馈,对出现的问题、不足之处应进行及时纠正与调整,使一体化组合教学模式在手术室的护理教学中发挥最大化的效果,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林雅.手术室新带教方法的应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6):858-859.

[2]李英,陈云超,张晖,等.多媒体教学结合PBL 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教学中的效果研[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30-31.

[3]蔡永红,卞春梅,顾冬梅.反思日记带教对手术室本科护生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6):117-118.

[4]赵美琴.情景模拟在静脉输液操作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杂志,2015,32(2):62-64.

[5]王敏玲.以护生为主体的小讲课在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浙江医学教育,2012,11(6):26-27.

老年护理相关课题篇5

【关键词】递进式 模式 老年护理 专业性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250-01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发展,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逐渐走向社会化服务和家庭相结合的模式,为此,护理的工作场所也不断扩大,这就要求学校扩展教育场所,从原来课堂教学和医院临床教学扩大到养老院、社区、家庭等。我院从07级护理专业学生开始开展以老年护理为中心的专业性社会实践系列活动,将社会实践与专业性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构建了递进式的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模式,培养了学生为老服务的意识,体验了老年护理的特点,提升护生的综合素质,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内容

1.1对象

我院护理系07级、08级、09级护生共112名,自愿报名参加,其中07级28名,08级32名,09级52名,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0.59±0.82岁,每组6-8人。社区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社区及养老机构,其中社区22个,国办福利机构4家,社会办养老机构16家,城乡敬老院8家。同一组护生社会实践地点相对固定。活动时间主要利用自修课、双休日和假期。

1.2 “递进式”模式和内容

社会实践活动从大一开始,分为大一、大二、大三三个层次,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在不同年级侧重相应的内容开展活动。从走访慰问老人基础护理活动健康教育救护培训课题研究,随护理专业课程进展而不断深入,实践内容呈循序递进方式,形成多层次、多途径的递进模式。

第一层次,大一学生为参加对象,主要以社团志愿者活动形式,我院依托“共青爱心社”和“健康促进社”两个学生社团,定期开展活动,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探望老人,与老人谈心、聊天,帮助老人打扫卫生,购买物品,重要节假日还开展文娱活动和近距离外出活动。

第二层次,大二学生为参加对象,以基础护理组和健康关怀组的形式,基础护理组主要为半照顾、全照顾老人进行生活护理,包括清洁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对一般照顾老人提供生活护理指导,为老人进行血压的测量。健康关怀组围绕老年人安全问题、疾病监测护理、康复训练指导等开展,采用面对面指导、出展板和宣传窗、编写阅读资料等多种形式。

第三层次,大三学生为参加对象,以急救培训组和课题研究组的形式,急救培训组面向老年人、社区工作人员和养老机构护工、养老护理员进行,内容有老年人急诊现场处理、现场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食物梗噎急救等。课题研究组参与指导老师课题进行调查问卷和教育干预,在此基础上申报老年护理相关学生课题。

2.评价方法及结果

采用自编问卷,分两个层面进行调查,一是针对参加老年护理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习、科研兴趣的促进、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和参加为老服务意愿等四大方面,发放问卷112份,回收112份,回收率100%。另一层面针对实践活动基地和部分老年人,发放问卷280,回收250份,回收率89.3%。

3.分析

3.1 “递进式”实践模式提升了护生的综合素质

渐进式实践采用递进的方式构建三个层次的实践内容,符合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特点,形成“理论――实践――认同”的良性循环,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从多个层面锻炼自己、肯定自身的价值,渗透性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和合作能力,提升护生的综合素质。

3.1.1提升了学习老年护理知识的兴趣。

3.1.2有利于培养护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1.3提高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3.2 “递进式”实践模式丰富了专业性社会实践的内容

社会实践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一个过程,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和补充,是以课外形式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该项研究将护理专业的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性护理活动紧密结合,构建了多途径、多层次、递进化社会实践模式,丰富了专业性社会实践的内容,使社会实践活动更贴近社会实际,更能体现专业特色,富有内涵和深度,并能实现实践中的职业素质教育和实践中的专业教育,是培养护生综合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

3.3 “递进式”实践模式体现了高校社会服务的功能

“递进式”实践模式增加了护生和老人之间的沟通频率,融洽了相互之间的感情,老年人更容易接受后续的健康教育、救护培训和课题调研,所以老人感到连续性的活动,不仅得到了亲情,也获得了更多健康保健知识。养老机构管理人员也认为护生近距离服务老年群体,愉悦了老年人的心情,充实老年人的生活,提高了老年人的健康自护能力,同时,通过对社区社会工作者、家庭照护者和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救护培训提高了养老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体现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理念,密切了学校与社区、养老机构的联系,为建立相对固定的医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老年护理相关课题篇6

关键词基层培训;老年护理培训;培训模块;课程评价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受到严重的冲击,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和专业教育迫在眉睫。2015年,我院接受日本笹川医学会专项经费援助,组织了对中国西部地区的基层老年护理培训班。培训班的学员由当地卫生部门推荐具有老年护理相关经验的护理人员。培训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老年护理能力,并在其工作的西部基层地域形成辐射。现将该次老年临床护理培训班的课程设计及效果评价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接受日本笹川医学会专项经费援助的16名西部基层老年护理从业人员。16名学员是来自西部地区的注册护士,全部为女性,年龄26~49岁,平均年龄(34.31±6.00)岁;参加护理工作年限4~31年,平均年限(14.56±7.83)年;16个学员都有老年护理相关经验。其中学历分别为中专1人,大专8人,本科7人;职称为护士1人,护师10人,主管护师4人,副主任护师1人;护士10,护士长6人;医院级别为一级4人,二级12人。

1.2方法

1.2.1培训模块设计本次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1-3],与“培养能够形成地域辐射力的基层老年护理人员”的培训目标相结合,初步形成职业人文、护理管理与研究、老年综合征、老年综合护理、生理平衡与促进、专业技能模块以及护理安全七个模块的课程框架。邀请本院从事老年医学工作的医生、护士和护理管理者共计6人进行专家咨询,结合专家意见,课程模块最后确定为职业人文、护理管理与研究、老年常见病、老年常见病护理、生理平衡与促进、专业技能模块以及护理安全七个模块。1.2.2调查工具本次研究发出问卷16份,回收问卷16份,其中有效问卷16分,有效回收率100%。1.2.2.1一般资料问卷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被调查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以及工作年限、职称、职务、工作医院级别等资料。1.2.2.2培训模块需求评价量表针对培训课程的七个模块设计调差问卷,量化被调查者对培训各模块的需求,按照Likert5级评分赋值(很重要=5分、重要=4分、一般=3分、不重要=2分、非常重要=1分),在培训前进行评价。1.2.2.3培训课程需求评价对全部的30个课程按照Likert5级评分赋值,评价对课程的需求,在培训结束后进行评价。1.2.2.4课程授课效果评价量表对全部的30个课程按照likert5级评分赋值(非常认可=5分、认可=4分、一般=3分、不认可=2分、非常不认可=1分),在培训结束后就课程授课效果进行评价。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的录入与分析。计量指标应用(x—±s)进行描述。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七个模块的需求评价结果

见表1。

2.2课程需求和授课效果评价

见表2。在课程需求评价中,排名在前五位的课程依次为磁性护理文化,压力管理,老年患者皮肤管理,如何预防老年患者误吸,老年人跌倒的管理;排名在后五位的是综述论文的写作,老年骨关节炎的诊断和预防,PICC置管维护,老年慢性疼痛药物的治疗进展,老年人营养管理。在课程效果评价中,排名在前五位的课程依次为磁性护理文化,压力管理,老年患者皮肤管理,如何预防老年患者误吸,老年人跌倒的管理;排名在后五位的是综述论文的写作,老年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老年慢性疼痛药物的治疗进展,老年骨关节炎的诊断和预防,PICC置管维护。

3讨论

3.1老年护理安全的课程需求是热点问题

模块需求评价中老年安全模块是排在第一位,均值(4.82±0.39)分。课程需求和效果评价中:老年患者的皮肤管理、预防老年人误吸、老年人跌倒的管理评分在排名在前五。这与王燕[3]在研究中阐述近十年老年护理文献热点分布是比较一致的。在临床老年护理的实践中,跌倒是造成老人事故伤害的第二大诱因,非致死跌倒所造成的医疗损耗与重大经济成本的损失是相当可观的[4]。压疮也是老年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压疮发生率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5]。护理安全在老年护理中均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于春妮等[6]对270名护理人员对老年安全护理知识自我评价情况结果显示,护理人员自觉老年安全护理知识总体上缺乏。可见,老年护理工作者护理安全意识高,但是安全知识欠缺。所以在培训过程中,设置安全模块讲授老年安全护理的相关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3.2自我压力管理和磁性护理文化培训的需求很大

在整个课程需求评价和效果评价中,得分最高的两个课程是压力管理和磁性护理文化,均值为(4.93±0.26),这样的结果与国内老年护理现状有关。国内老年护理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大、有效工作时间低、工作环境恶劣,导致基层老年护理从业人员的从业压力大、离职愿望高[7]。戴付敏等[8]在一个高年资护士长期从事老年护理的意愿调查结果中也指出高年资护士中仅小部分愿意从事老年长期护理服务(32.8%)。为基层老年护理人员提供磁性的护理管理,有利于把更多的护理人员留在老年护理岗位;同时,提供压力管理的技巧和方法,有助于他们积极应对来自工作中的压力。

3.3基层老年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尚有待加强,科研授课需要因人制宜

本次课程中“护理综述的书写”,所请的专家是知名护理院校的知名科研专家,在我院的多次护理研究培训效果评价都非常高。然而在本次基层老年护理培训班的需求和效果评价该课程得分均为所有课程的最低分。无独有偶,吴园秀[9]、刘宇等[10]亦在文献中提及大多数从事基层老年护理的护士更多关注的是临床护理技能的培养,而对老年护理理论的学习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尚不够重视。可见,在做基层老年护理科研培训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授课对象的科研基础,因人制宜。

3.4PICC等成本高、操作风险大的护理技术在基层老年护理培训中需求较低

老年护理相关课题篇7

培养适应我国老龄化社会发展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系统掌握护理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老年护理学等基础知识,具备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长期照护及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不仅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等工作,还能胜任在养老机构、社区、家庭等领域中进行老年护理及相关工作的高级专业护理人才。

2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核心。老年护理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设置,立足于国家卫生事业和地区养老事业发展水平,并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以“校企共建”为平台,打造以护理学为主体、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融入中医学知识、彰显老年特色的课程体系。具体来说,课程体系可以分为两种描述形式:①按照内容分为公共课程、医学基础课程、护理学专业课程、老年护理方向模块课程4个版块,共计1988学时;老年护理方向模块课程共计285学时,约占到全部学时的14%。②按组织形式分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二者共同构成了整个课程体系。即上述每一个版块中均包括理论和实践2个部分。本文介绍的是其中“护理学专业课程、老年护理方向模块课程”版块中的实践教学部分。可以描述为两种形式:“嵌入式”,即嵌入在相关课程中的实践(校内实训+校外见习)、竞赛、志愿活动等形式;“集中式”,即独立于4个课程版块之外的集中实践,包括临床医院、社区、养老机构的见习和实习。“嵌入式”实践部分共计285学时,“集中式”实践部分有52周(表1)。每一学年都安排相应的专业实践。特别是在第1学年就安排了学生到社区为老人服务的社会实践,此时学生尚未接受专业课的学习,安排社会实践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护理、对老年护理职业、对社会养老事业树立感性的认识,初步形成自己的视角,在实践中产生问题,再回到课堂上接受理论学习,这样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而且打破了以往在二年级学生才开始接触“护理”的传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社会责任感。

3老年护理实践教学的特点

3.1“行动导向”的教学策略

老年护理人才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还要具有跨专业的能力,也称为关键能力。在这种背景下行动导向教学势在必行。行动导向研究者认为,关键能力的培养是在具体的职业活动中,通过解决职业工作任务来实现的,因此主张在教学中要引入行动导向式学习,通过行动导向型教育或培训,才可以使学生获得职业行为能力。“行动导向”教学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与策略,是由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所构成,如工作过程教学、项目教学等。

3.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内容

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对象、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具有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以及要求5个要素,及实现工作过程的6个步骤: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基于此,在校内实践环节设计了“工作过程”导向的老年护理学实训课程。具体为:将真实养老机构护理工作内容改编后引入校内课堂,设计成一个由若干工作情境组成的工作过程,每个情境中均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各情境及其当中的工作任务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当一步步地完成各情境中的工作任务时,也即完成了整个工作过程,举例见表2。以上实例为1个教学单元,加上教师点评环节共计4学时,对象是1个小组的学生(约10名/组)。以上实例满足工作程序的5个要素:对象是患者,工具是护理操作和语言,工作方法是护理程序,劳动组织是1个由3个班次组成的护理团队,要求是护理操作标准及岗位制度。以“工作过程”设计的教学过程与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步骤是一一对应的,力求体现工作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宜安排在三年级进行,一是对以往所学护理理论与单项操作技能的整合与提炼;二则在进入生产实习前开设,有助于学生较早熟悉临床护理工作的基本流程,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护理管理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3.3以“校企共建”为平台的实践教学基础建设

3.3.1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除了传统的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教学医院之外,借助“校企共建”平台,开辟的老年护理实践教学基地目前已有3个,包括公办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民办非盈利慈善组织等不同性质的机构。并于2013年其中1个教学基地挂牌成立了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附属护理院,为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学生的见习、实习与志愿活动提供了广阔平台。

3.3.2“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不仅用来鉴定职业教育队伍中一类教师,而且用来鉴定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不仅是指对职业教育队伍中一类教师素质的个体要求,而且是对整个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要求;不仅指教师个体素质,而且是指教师队伍构成。基于此,一方面建立教师定期到养老机构学习进修制度和临床带教培训制度。通过定期(每年不少于8周)到养老机构进行护理实践、任职、考取护士资格证及养老护理员证书(中级或高级)等途径提高在校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集体备课、专职教师下机构指导、定期交流沟通、师生互评等形式,加强兼职教师的临床带教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聘请养老行业高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科研机构老龄问题研究学者作为兼职教师来校任教、讲座等途径,丰富老年护理教育师资队伍,使其更加多元化。在未来,还将建立专门的老年护理教师教育培训基地,实现“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3.3.3教学资料开发

根据实践教学特点,已编写一系列实践教学资料,包括《“双师型”实训教学导师指导手册》《实践教学计划和大纲》《老年护理实训指导及评分标准》《社区与养老机构见习手册》《老年护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等。以《社区与养老机构见习手册》为例,在其中的“养老机构见习”篇,分为养老机构物理环境、医疗护理环境、护理人员工作制度与内容、常见老年护理操作、养老机构人文环境等几大部分。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见习的认知特点:先从整体的物理环境开始,对养老机构先有感性的整体认识;随着见习的逐步深入,开始接触到医疗护理、工作制度、日常护理操作等内容;在经历了数周的见习之后,开始逐渐体会到养老机构的人文环境,如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孝道氛围等。对学生而言,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从外表到内在,这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另一方面,对带教经验并不丰富的养老机构教师来说,有了手册的指导,厘清了教学思路,有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

4小结

老年护理相关课题篇8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服务提出新的要求,为此国家已经从政策上鼓励老年产业发展,尤其是推进涉老服务业的社会化和标准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不论是从老年群体、及其所在的家庭,还是涉老产业,都需要大量的涉老职业技术人才。有人曾做过一个粗略的统计,全国每年需要的老年社会工作、老年管理、老年养生保健等方面中专以上的专业人才至少在1万人以上(不包括大量的从事老年产品开发的专业人才)。总体上看来,涉老职业技术人才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一是涉老机构管理人员。比如养老院、养老服务中心等机构的管理人员,他们的管理理念、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相关机构的服务质量;二是涉老技术工作人员。他们需要用自己所拥有的科学观念、精湛技术、高超技能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护理、心理沟通、精神慰藉等多方面的服务;三是志愿者队伍。近年来,志愿者队伍成为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往往以热情为先导,以使命感为动力,就近对老年人提供临时性的服务,但他们的工作往往具有临时性。从目前的这些服务队伍来看,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很多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者缺乏养老服务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经验。而目前活跃在养老服务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多为农民工,他们往往将养老服务理解为是简单的生活照料,从观念到技能方面都亟待提高。志愿者队伍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之前往往没有专业的技能准备。由此可见,要更好地服务老年人的需求,必须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技术队伍。但是,我国目前涉老职业技术教育尚不能满足

上述要求,不论是从专业建设、培养体系还是科学科研的水平都尚待提高。到目前为止,只有个别学校在尝试进行涉老职业技术教育,但从职业技术教育的整体水平来看,此类教育尚不成熟。而在发达国家,同类工作起步较早,一些国家已经有体系完备、内容丰富的相关职业教育。早在1976年,美国开设老年学课程的学校就达1275所,其中27%是大学。1980年,美国社区学院中有三分之一至一半开设一门或数门老年学课程。一些发达国家涉老服务人员已占总人口的1%以上,这些人员一般需要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如日本,目前有324所大学设置了介护福祉专业,只有考取了介护员资格证书,才能上岗从事涉老产业工作。因此,基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需求,积极进行职业教育的相关调整,既是建设和谐老龄社会的需要,也是提高我国社会整体幸福感的需要,更是国际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笔者认为,职业技术院校需要着重搞好涉老专业建设、完善涉老职业培训机制、加强涉老课题的科学研究。

二、加强老年学类的职业教育专业建设

1.坚持实用性的专业建设理念与思路

老龄化社会需要大批经过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懂得现代老年养护技术、有较强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职业技术院校需要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和老龄产业发展的需要,适时建立一系列老年学类的职业技术专业,诸如老年服务与管理、老年社会工作、老年体育运动与保健、老年营养与保健、老年休闲旅游等。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应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校政结合、校企结合”的理念。在专业建设时应该坚持的整体思路为:职业技术院校和相关老年学院系要主动与各级老年学学会、养老服务协会等组织,以及民政局、福利院、社区服务中心加强联合,建立与多个涉老行业组织和机构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实施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坚实基础。

2.制定可操作的专业方向培养目标

专业建设的理念和整体思路为老年学专业提供了宏观的方法论,但是老年学类的专业是一个专业群,包括老年社会工作、老年服务与管理等具体专业。各专业建设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总体上说来,在培养目标上都应该达成培养具有敬老爱老美德、专业思想坚定、专业理念先进、专业技能扎实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但各具体=号业方向的特色应该鲜明,在具体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确定针对性强、实用价值大、可操作的专业目标。比如老年社会工作专业的建设,就应该培养具有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和综合素质、现代化的服务意识与创业精神,不怕吃苦、乐于奉献,能在各级社会福利机构、社区、社会组织等部门从事社会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就应该面向基层民政部门、社区、养老机构和老年社团组织第一线,培养具有助人自助社会工作价值观和创业精神,不怕吃苦、乐于奉献,能从事养老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专业技术服:务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老年运动与保健方向的培养目标则应该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运动、养生、康复及管理、社工、护理、营销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胜任社区、大型企业、疗养院、体育健身俱乐部(会所)、高档养老机构、体育与健康产品企业、体育与卫生行政部门等涉及老年运动健身、养生保健领域的研究、指导、推广、组织等工作的全面发展、创业发展、创新发展的一号多能型人才。

3.制定立体的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黾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环节。与专业体系相适应,应该建设一整套课程体系,应该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老年社会学、老年政策与法规、老年心理学、老年护理学、老年教育学、老年生理等多方面的通用知识。还要结合各自具体专业建构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比如老年社会工作专业则要掌握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实务、老年心理学、老年护理与保健、老年运动与保健、老年康复训练、老年活动策划与组织、涉老产业经营与管理、社会调查方法等课程的知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则要掌握老年护理与保健、老年运动与保健、老年中医养生、老年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兴趣活动设计、老年政策与法规、老年康复训练、老年营养与膳食等学科的知识。老年运动与保健专业则应该掌握老年护理与保健、老年运动与保健、老年中医养生、中国传统民族体育养生法、老年兴趣活动设计、老年康复评定、老年康复训练、老年营养与膳食等课程知识。

三、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需求的涉老职业培训体系

可以预见,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及其老年产业的发展,涉老学历教育需求上升的同时,社会对林林总总的涉老在职培训的需求将日趋旺盛。一方面是因为在信息社会和学习型社会,没有任何一种职业教育能够让学生形成一劳永逸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社会对老年学人才的定位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要求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工作者,不仅要掌握老年人护理的一般知识、技能,还要掌握老年行为学、老年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但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部分的从业者在从事此项工作之前,不一定有较好的教育准备,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接受补偿教育,要求职业技术院校要提供多方面的培训服务,为此,需要建立好三个体系:

1.建立和完善涉老培训的层次体系涉老工作人员的种类是多样的,因此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必须建立立体的层次体系,服务于多种类型的要求。当前,应该建设好三个层次,一是基础技能培训。面对较早进入社会,基础知识并不牢靠的群体,比如只有初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受众,对他们的培训侧重技能技术的掌握;二是中等职业培训。这类培训的受众为知识程度较高的群体,他们需要掌握系统的职业技能,这类培i~ilN既要重视技术也要重视知识体系;三是涉老产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涉老产业管理人员需要掌握的是老年学的原理性知识、涉老工作人员专业发展的规律、涉老产业发展及其运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这类培i#II~U不应该是技术型的培训,而是层次较高的综合型培训。

2.建立和完善涉老培训的模块体系培训模块是针对涉老产业、行业、机构设计的成型的培训目标与内容的整合。比如针对养老公益事业设计的模块,其目标应该是提高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促使其更加符合标准与规范。为此,需要开设的课程应该包括人际沟通、营养与饮食保健、老年运动保健、老年健康照护、老年心理护理、养老需求评估、康复评定与康复治疗技术、老年常见疾病康复等内容。针对福利协会设计的模块,其目标应该是针对老年福利协会下属养老机构管理人才缺乏而设置,所开课程应该包括老年社会工作、护理人际沟通、老年运动保健、养老机构管理实务、养老机构信息化管理、老年政策与法规、社会管理学、老年活动策划等内容。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涉外养老将成为一种新兴事物,为此还可以设计涉外养老模块,主要是针对有外国人的家庭,有外国人消费的行业组织、机构设计的,所开课程除了养老照护课程之外,还应该新增英语口语、专业英语、老年心理护理、护理多元文化、涉外岗前培训、世界文化及风俗等。当然类似模块还很多,职业培训单位可以随时根据社会需求进行设计、完善和创新。’

3.建立和完善涉老培训的师资队伍体系完备的师资队伍体系应该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职业技术院校优秀的教师。这一部分培训师资需要职业技术院校尽快打造,并针对培训群体尽快形成自己的培训方法,特别是要分析校内学生教学与社会人群教学在方法上的差异;二是来自各高校和研究部门的相关研究人员。这一部分研究人员的优势是他们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能够从思维和方法上启发受众,并为带着问题来参加培训的受众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指导;三是来自一线具有丰富经验的实践型专家。“让实践者走上前台”是目前培训的特色,一线实践型专家的最大优势是实践经验丰富,所掌握的案例丰富,他们能够加强培训的情境性和现实感。这三类培训师资各具优势,职业技术院校应该认真分析区域内的资源,尽快建立起培训师资资源库。

四、加强并促进涉老职业教育研究

1.通过多种形式激励教师进行涉老科研首先,各职业院校应该高度重视涉老职业教育的研究工作,每年拿出一部分经费作为涉老职业教育的专项研究经费,鼓励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申报校级层面的科研课题,这样既能激励年轻教师的科研热情,又能够达到发现好课题、好苗子,为申报更高级别涉老研究课题做准备的目的;其次,应该制定和完善系列“课题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科研奖励办法”。对于公开发表涉老研究的论文、专著及纵向课题立项予以奖励,特别是应该建立学校层面的科研配套政策。目前,很多高校都建立有类似配套措施,比如对纵向部级和部级课题实施一比一配套,对于结题鉴定为优的还有奖励;对于涉老横向课题可以通过减少管理费的形式予以鼓励。这些科研投入必然会激发教师参与涉老科研课题的积极性,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也是巨大的。

老年护理相关课题篇9

【关键词】 养老; 老年护理教学; 护理学; 教学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teaching status of geriatric hursing in our school, to reform the teaching methods, so a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teaching.Method:A questionnaire survey were conducted with 700 cases of three-year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included our school geriatric nursing teachers,teaching materials,teaching conditions,teaching equipment,teaching methods,experimental class satisfaction,trainee satisfaction,whether it could meet the pension services.The situation of teaching nursing students in elderly care in medical colleges were analyzed.Result:There were 291 cases satisfied with teacher resources,324 cases satisfied with teaching material,336 cases satisfied with teaching conditions, 213 cases satisfied with teaching device,187 cases satisfied with teaching methods,169 cases satisfied with the practical training course, 182 cases satisfied with the trainee.Only 126 cases of elderly nursing students agreed geriatric nursing teaching could meet the demand of pension service.Conclusion:At present geriatric nursing education lag,the concept of pension service talent is not unified,teaching resources is not complete,practical teaching conditions can not meet the deman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elderly care,the school and the community institutions can integrate the teaching resources,make full use of community nursing teaching resources, and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practice.

【Key words】 Pension; Geriatric Nursing Education; Nursing; Teaching

First-author’s address:Changsha Vocational College of Health,Changsha 4101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22.043

老年护理教学主要是研究老年人群自身存在及潜在健康问题的学科,维持、恢复并促进老年人的健康,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残疾,发挥老年机体的最佳功能[1]。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要求护理专业的发展也要适应我国国情[2]。为了更好地应对日趋严重的老龄化社会问题,探讨老年护理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本校进行了本次调查,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6月对我校700名3年高职护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年龄17~20岁,平均(18.22±0.97)岁;男42名,女658名。700名学生中,家中有4位老年人231名,有3位老年人173名,有2位老年人105名,1位老年人117名,无老年人74名。116名学生既往均已参观过养老机构,对之有所体会,700名学生均无家属在养老机构中养老。

1.2 方法 对7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量表由本校自制,量表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家庭情况等。第二部分为对我校老年护理教学满意度进行调查,量表采用4级方法,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太满意、不满意,其中以非常满意和满意计算满意度,不太满意和不满意计算不满意度。项目包括:(1)对老年护理教学师资力量是否满意;(2)对老年护理教学使用的教材是否满意;(3)对本校老年护理教学的教学条件是否满意;(4)对老年护理教学教学设备是否满意;(5)对老年护理教学的教学方法是否满意;(6)对老年护理教学的实训课是否满意;(7)对老年护理教学的见习安排是否满意;(8)通过老年护理教学后自己的护理能力是否可以满足目前养老服务。调查前要求学生仔细阅读量表,并根据自己对老年护理教学情况进行调查。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700名学生中,对师资满意291名,教材满意324名,教学条件满意336名,教学设备满意213名,教学方法满意187名,实训课满意169名,见习满意182名。仅126名学生认为通过老年护理教学后能够满足目前养老服务。其中学生满意度最高的是我校教学条件,与其他项目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77.78,P

3 讨论

3.1 老年护理教学的现状 本研究对700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本校学生对老年护理教学的满意度总体较低。其中对教学条件满意度最高,也仅为48.00%,认为通过老年护理教学后能满足养老服务需求的只占18.00%,说明本校老年护理教学急需改革,老年护理教育滞后,对于养老服务人才认识不够统一,教学资源不够完备,实践教学条件尚不能满足需求。

目前国内很多高等医学院校已经逐步开展老年护理教学,但是在中等医学职业院校仍有不足,尤其体现在对3年高职的护理教学方面[3]。因此需要更有计划地制定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年护理专业,更好地培养老年护理人才,增设相关课程。目前,大部分老年护理教学多采用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单一落后,导致学生对老年护理教学认识不足,知识掌握较差[4]。目前,我校也缺乏老年护理的专业人才,在老年护理教学中,负责教学的仍为内科教师,导致对老年护理专业学生培养不足。

同时,学生对教学模式等不满意,也凸显出我校老年护理教学课程设置仍缺乏先进性,可能导致护理教学停留在表面,无法吸引学生积极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

3.2 老年护理教学的改革建议

3.2.1 采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老年护理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仅为26.71%。因此,在老年护理教学中,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模拟护理查房、模拟标准化患者、角色扮演、PBL教学、小组讨论等等,并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学的形式进行设计、改革,名如在讲解老年痴呆时,可以使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老年痴呆的常见症状,并针对性地给予护理。如在老年泌尿系统疾病护理方面,采用PBL教学的方法,教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设定案名,并由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讨论问题,最后对各项问题进行总结[5]。如讲解临终护理时,让学生自己去查阅国内外关于临终护理的相关文献、知识,并由5~7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每组学生将查出的内容整合,并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

3.2.2 调整实训课的比名和内容 调查中显示,学生对实训课安排的满意度仅为24.14%,对见习安排的满意度为26.00%。因此,在教学中,应对老年护理课程理实训课比名进行适当调整,增大实训课的比例,增加见习的次数。可将学校与社区养老机构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增加学生去社区养老机构的见习机会,也可将实践地点设置为养老院、老年患者家庭、老干部活动中心,甚至老年人活动较多的场所如公园、广场等[6]。在见习过程中,使学生不但熟悉老年患者的体格检查,常见疾病的健康指导,还要学会如何与老年患者沟通,如何进行心理护理等[7]。让学生尽早、尽可能多接触老年人,了解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患病特点、护理注意事项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8-9]。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根据老年人的身心变化特点,增设实训课的内容,让学生掌握体格检查的方法和内容,学会多与老年患者进行沟通,适时进行心理护理等,从而树立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提高学生护理技能、理论知识掌握能力、人际沟通技巧等,进一步提高老年护理的教学效果[10]。

3.2.3 加大老年护理师资的培训力度 我校从事老年护理教学的绝大多数是内科教师,未经过系统的老年护理知识培训,老年护理专业基础不够扎实。而且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中独生子女比名较高,缺少老龄化的感受和压力,需要教师正确引导[11]。因此,须加大对老年护理师资的培训力度。通过进修、培训学习,使其系统掌握老年护理知识,形成老年保健服务意识,了解老年患者的常见问题,积累临床实践经验,提升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责任感[12-14]。带领学生真正地走入老年人的生活,并鼓励和支持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对老年人的护理工作中,使其感觉到实施各项护理工作对老年人的重要性,感受到老年护理的价值,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老年护理的学习中[15]。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老年护理教育滞后,高校护理专业存在职业定位不够明确,对于养老服务人才认识不够统一,教学资源不够完备,实践教学条件尚不能满足需求。在日后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社区养老机构的教学资源,增加见习、实习课比例等,让学生更多更直接的接触老年人,了解老年人的身心变化特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养老护理的能力。

老年护理相关课题篇10

反思日记法作为评判性思维教学的一种主要手段,是让护理学生在临床实践中以记录日记的方式对所学知识和所获经验进行反思的一种教学方法[1]。反思日记不仅促使护生主动去进行自我了解与自我反思,还是一个与指导教师之间有效沟通的媒介[2]。 1研究对象 整群抽取某医学院二年级某班高职护生144名进行研究,该群体已经过前期的基础理论课程学习,临床见习课程学习阶段从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 2研究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诠释现象学研究法,通过阅读144名见习期间共1724篇高职护生反思日记内容,归类提炼,找出主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按照以下的要求在临床见习中进行反思日记的撰写:反思日记的要求、内容具体如下:①临床见习中发生了什么让你印象深刻、并与学习有关的事情?②通过这件事情,能反映出什么问题?③在此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每篇反思日记记录一件临件,每两周完成一次反思日记。在此期间,教师阅读后给予及时地反馈和相应的指导。 3研究结果 3.1护生在人际沟通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 高职护生在临床见习的过程中,存在程度不一的人际沟通困惑,在322篇反思日记中均提到此问题,如我与患者沟通时不知道如何回答患者的问题,明明知道的问题却解释不清楚……我经常不知如何开口跟患者展开交谈……我跟患者说话时非常不自然,不敢抬头面对患者说话……等,反映出高职护生在人际沟通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 3.2护生认识到护理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积累不足 经过前期基础课程的学习,在临床见习过程中,护生接触到真实的病例,真实的问题。283篇日记中提到当带教老师提问时,或患者及家属询问专业问题时,自己认识到个人基础知识概念模糊,并感到很羞愧,反思自己平时专业知识积累不足,应加强学习。如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知识积累是多么少……我要努力学习基础知识,真是太惭愧了……等。 3.3护生期望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 护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引下,了解专科疾病的护理要点,观察专科护理操作的过程,269篇日记中提到期望带教老师能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在见习过程中,能让她们参与到护理患者的工作中去体验,从而提升实践能力。如我多么希望老师能让我们亲自操作一下啊……我觉得我们平时操练的太少了,到时候真的操作起来不知该怎么应对……我觉得给患者更换床单,这样的事我们可以动手锻炼一下的……等。 3.4护生对护士角色存在困惑 护生在见习过程中看到护士从事的实实在在的护理工作,如生活护理、各种治疗、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标本采集等的实施,护生198篇日记中对护士角色不同程度的存在困惑。我真不知护士应该是什么角色,有时觉得护士像保姆,有时觉得像老师,有时觉得护士像姐姐……我觉得护士的工作似乎太复杂了,什么都要干,这也太难了……到底护士是什么角色?……有时候觉得当护士真不容易,似乎什么都要会,患者的一切都要负责……等。 3.5护生期望获得带教老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护生因其对护理工作和医院环境的不熟悉,常常感到没有归属感,不知所措,期望获得带教老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182篇日记中提到带教老师工作繁忙,反映出有时带教老师无暇顾及护生是否有所收获,是否存在学习方面的问题,有何感受等,她们希望得到带教老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希望带教老师能较好的组织教学,做好教学反馈,及时解决同学们对临床工作存在的疑问。如今天带教老师带我们看完患者后让我们讨论自学,我就感到无所事事……每次进到病房就听老师讲完病例之后就不知干什么了……我希望带教老师能多和我们聊一聊,关注我们多一点……等。 4讨论 4.1应在护理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注重培养护生人际沟通能力 高职护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循序渐进的进行沟通能力的培养。在护理专业课程中注重培养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不仅在课程设置中设置护理人际学这门课程,同时,应该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基础及专业人文课中设计讨论汇报课,学生演讲课,在第二课堂中设计沟通实践活动、辩论赛等。 4.2加强护士职业态度培训,使护生尽快适应护士角色 学生只有在情感上接受并喜爱护理职业,才能对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形成积极的态度。因此,树立正确的护士职业态度非常重要[3]。在护理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将护士职业教育融合到教学中,比如在床上擦浴,口腔护理、导尿等操作中,将护士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教学中,教会护生用正确的护理服务观念对待患者,在临床工作中做好各项护理工作。 4.3推进临床护理教学改革,加强临床教学反馈 目前,临床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在见习活动中缺乏主动性,依赖带教老师的组织来学习,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临床带教方式亟待改革,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不是一味的授之以“鱼”,而要教会他们掌握临床见习的方法,采用多种临床带教法,如启发式教学等,鼓励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寻找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4.4优化课程设置,加大实践课比例,增加课外实践活动 高职护生现行的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较为集中,缺乏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使护理理论及知识仅仅停留在认知水平,并不能在遇到临床问题时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践教学所占比例相对较少,护生接触临床的实践较少,使得护生进入临床见习感到陌生,没有归属感。学生在学校接受了系统化的专业教育,对专业充满憧憬,希望能在临床上学以致用,实现自身价值[4]。#p#分页标题#e# 反思日记为师生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是促进教学反馈、实现“教学相长”的有效方法,使高职护生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有助于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提高,非常值得在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及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