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的重要性十篇

时间:2023-11-22 18:01:57

社保基金的重要性

社保基金的重要性篇1

社保基金市场化是指在社保基金的筹集、运营及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尽量缩小政府干预社保基金项目和范围,以提高社保基金的运行效率及其对经济的效率。社保基金市场化在新自由经济理论中得到充分论述,成为指导各国推行社保基金市场化改革的主要理论依据。从社保基金性质来看,社保基金是准公共产品,即社保基金介乎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具有外部利益。因为:首先,社保基金具有排他性。因为它可以通过家庭经济情况调查等方式确定低收入者的收入状况,从而把潜在的保障对象排除在收入供给的范围之外。其次,从社保产生的原因看,社保公共性的产生源于信息不对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政府特有的稳定社会的职能。由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得人寿保险和失业保险极易存在市场失灵,个人的有限理性又造成寿命估计偏差和当前过度消费,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由市场提供保险必然低效,更不可能实现收入再分配。为了克服市场缺陷,使整个社会的收入趋于平衡,由此产生了公共供应的社保基金。社保基金的准公共性为社保基金市场化运行提供了可能性和必然性。因此,可以采取市场化的方法,实现政府和市场的有机结合,以带来更高的回报率和效率。我国社保基金市场化自然性我国社保基金市场化的必然趋势应从我国的社保基金现状及性质两方面去考察。目前我国社保基金基本入不敷出。一方面,下岗、失业人员渐增;离退休人员、老年人逐年增加;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受到削弱;新旧制度转轨中的成本巨大等等,使得社保基金总需求迅猛膨胀,加大其支出。另一方面,社保缴费率和替代率过高、缴费制度弊端重重,企业拖欠保费现象严重;这使得资金筹集严重不足。因此,社保基金应该走市场化道路,在其筹集、运营及管理中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大量吸收社会游资,增加积累,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性和支付、积累能力。社保基金市场化是社保基金的性质所决定的。本文所指的社保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下积累起来的、具有相当流动性的资金。这类基金具有增值性,即基金可以投入营运保值增值。但是,以前没有把其作为资产来运转,也没有充分利用其增值性,仅是把它作为补偿资金用于各类社会保障的支付,存于银行生息;基金的筹集、运营及管理等主要依赖行政手段,而没有将其有效运用,以在流通中获取利润,因而影响了社保基金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保基金只有打破封闭的格局,走向市场,使自身运动适应和符合市场运作客观规律的要求,才能增强筹资能力、营运能力和积累能力。我国社保基金市场化进程展望社保基金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性已逐渐得到决策层的重视,近年来在社会保障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为进一步深化社保基金市场化做了相应准备。但为更好地解决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必须对社保基金进行一系列市场化改革。具体而言如下:完善市场化筹资方式。对于经营性社保基金,应面向市场,根据市场需求,推出不同类型的社保基金产品,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要,吸引更多的资金;其次可以与资本市场相结合,通过金融创新为社保基金能在资本市场融资提供一种可能,来吸收大量的社会游资。放松对社保基金投资的管制。为使社保基金完全市场化运作,以实现有效的保值增值,应在投资项目、投资领域以及投资比例等方面适当放松管制,加大资本市场投资力度。企业年金市场化。在我国,企业年金刚刚起步,其市场化既面临挑战,又具有良好的机遇。因此,今后几年,我国要建立健全税收优惠制度,提高企业员工福利水平,充分认识到企业年金具有基金产品所不能提供和取代的保障功能,抓住我国现阶段具有的良好机遇,推进企业年金市场化。建立私营社保基金管理公司。为提高基金管理效率、充分发挥市场的功能,政府应逐步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鼓励社保基金管理私营化,允许私人股份公司依法成立社保基金管理公司金融机构。使其在国家监控之下,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优胜劣汰竞争基础上生存并发展。

内容摘要:社保基金市场化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是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特殊意义。现阶段,我国社保基金基本入不敷出,资金缺口很大。为防止潜在支付危机,必须进一步加快社保基金市场化。关键词:社保基金市场化改革准公共产品社会保障对市场经济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改革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社保基金市场化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需要,对有效解决社保基金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对社保基金市场化的相关理论和必然性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今后的改革措施安排进行初步探讨。

社保基金的重要性篇2

在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社会保障应用而生,其是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通过社会保障为人民群众提供最低的生命保障,特别是针对当前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利用社会保障方式可以进一步对基本保障进行完善。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社保基金即是通过立法建立起来的专项社会保障基金,为社会保障的实行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社保基金概述

社保基金又称为社会保障基金,其作为一种制度,是通过法律规定建立起来的,其在根据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用于对社会进行救助和社会保险、福利的社会消费基金,在劳动者生育、伤残及死亡等情况下社会保障基金都会给予适当的帮助。社保基金作为简化的概念,其包括几种重要的类型,即社会保险基金、社会统筹基金、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等。

在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发展过程中,以社会保险基金、全面社会保障基金和补充保障基金最为常见,也是最主要的社保基金类型。社保基金具有十分显著的特点,具有共担性、强制性、转款转用性、公益性及保值增值性,同时还要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在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投资运营工作中,可以采取长期投资的方式来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增值,使其能够获取更高的收益。

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相关法律缺失。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管理机构还没有专营的机构来进行运作,这也导致当前在社会基金投资管理工作中,还不能科学、合理预测社保基金的投资效益,而且在具体管理工作中,也缺乏全面、科学的法律来对社保基金进行约束,这就导致社保基金投资过程中存在效率低及较高的道德风险。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需要具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执行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社保基金投资管理方面。当前由于我国债券市场规范较小,股票市场不规范,所以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则需要进一步对法律进行过关,这样才能提高社保基金的收益。

监管有待完善。在社保基金发展过程中,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机制,监管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当前社保基金还没有全部纳入到财政预算中来,也没实现统一管理,而且一些下拨的资金在监督和跟踪方面缺乏有效性和完善性。而且在当前社保基金的监管模式来看,在具体监管工作中,政府部分具有较大的权力,而且存着角色模糊的问题,政企不分,这也合监管的作用不能有效的发挥出来,由于行政监管不力及缺乏独立 笥,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给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投资风险较大。当前我国投资管理人市场主要是基金管理公司为主,而在具体运营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基金管理公司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违规操作问题,由于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从而导致社保基金投资的风险不断加大。另外还存在着资产和负债不匹配的问题,这都是导致投资风险增加的重要原因,所以需要进一步对投资管理人的内部约束机制进行加强,有效的实现对投资风险的控制。

完善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对策

加强法制建设。法律规章制度的完善使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一个基础保障,在当前我国的这一方面的法律体系还没有得到健全,在执行力度上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成效,所以从这些方面进行着手,从而把相关的法律体系得以完善,如此才能够从基础上得以保障,促使以下的工作顺利的开展,把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问题得以有效的解决。同时还要在政府的职责方面得到明确落实,从而更好的进行管理。

完善监管工作。从社保资金的监管方面首先就要从宏观和微观这两个重要的方面进行着手,在社保基金理事会方面要能够把这一领域的工作重点放到基金的托管人以及投资管理人的监督方面,对于资本市场进行整体上的分析,而基金的投资主体也应是监管的重点,同时在受益人权益保护方面以及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及时的披露这些方面也同样要能够收到重视,整体上进行把控,在基金的投资管理人方面自身也要做好监督,从而能够有效的保障社保基金的安全。在运营管理上要做好社会监督,而想要在监督上做好就要从立法这一方面得到有效的加强,在信息的披露方面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监督环节,加强透明度才能够使得监督的效果得以呈现。

控制投资风险。社保基金投资安全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社保基金,由于对其具有保值增值的要求,但还避免不了会受到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冲击,所以需要把社会基金收益放在一个相对较高的位置。在低风险和低收益的投资情况下社保基金的安全性有了较大程度增强,但社保基金也会存在隐性贬值的隐患。所以在想确保社保基金的增值,则城朵等在当的提高高风险及高收益的投资比例。当前大量基金投资公司相继成立,以其专业的知识和投资经验来对社保基金投资进行操作,可以将高风险与知识经验在投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有效的确保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使社保基金投资风险能够得已降低。

社保基金的重要性篇3

一、社保基金预算与社保审计的内在联系

(一)社保审计需要社保基金预算的支持。

社保基金纳入政府预算,有利于强化基金预算约束,确保了基金的来源渠道。如何确保预算基金专款专用,切实有效的堵住对社保基金挪用侵占的漏洞,除了政府应当对社保基金的监管加大力度,社保审计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当然审计工作不能凭空展开,必须依据一定的审计工作平台,这里所说的审计工作平台是指一种对资金可以进行制度性检查的体系,而社会保障预算就是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工作平台。虽然早在1995年预算制度改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就明确提出,“各级政府预算按照复式预算编制,分为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其他预算”。此外,在相关的社保基金管理规定中也提到了社保基金预算的相关方面,但我国在2006年后,才开始对下一年度的社会保障有一些预算支出。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资金预算采用的是“政府一般预算中的社会保障项目预算+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管理”预算管理模式,即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实行预算内管理和预算外管理两种形式,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的社保预算体系。部分地方、部门在实际运作中,由于缺乏明确的文件和细则规定,执行标准及情况不尽一致,社保预算实际上处于一个缺位的境地,社会保障审计的工作平台还未完善,缺乏一定规范,这使得社会保障审计处于一种零散、无体系框架和时轻时重的状态中,只有抓住《意见》出台的机遇,加快建立和完善的社保基金预算体系,才能推动社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社保基金预算的推进需社保审计作为保障。

社会保障的公共性质决定了与广大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我国社保审计体制因其审计地位的独立性对其他经济监督部门再监督能力和社保监管体制中的协商作用体现了其第三方监督的本质,社保审计要保证社保基金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抓住社保基金中的主要矛盾,促进社保制度的完善,而社保基金预算的缺位就是当前社保基金问题的关键所在。

由于社保基金预算的缺位以及我国的社保制度、公共财政预算制度与其他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造成了社保保障中若干责任和关系未理清,从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1.政府各部门间社会保障职责尚未理清。社保基金的管理目前是板块状分部管理,采用政府、企业、个人统筹的方式进行,征缴分隔在税收和社保两个部门,全国有17个省(区)和两个计划单列市由税务机关,其余省(区)是由社保部门征缴。这种制度也给社保基金管理造成一定的混乱,监管出现了一些漏洞。

2.中央和地方政府责任划分不清。我国社保基金绝大部份仍实行地市级统筹,掌控权实际处于地市级政权手中,这大大影响了社保基金的使用效率,违反了保险学的“大数法则”,降低了社保基金的抗风险能力,同时为社保基金的违规使用提供了制度上的便利,也造成了社会保险关系异地转移的困难。

3.社保资金使用效益低下。近年来,随着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国的社会保险基金收支规模快速增长,据《2008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5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369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 884亿元,增长率为26.7%。基金支出合计9 925亿元,比上年增长2 037亿元,增长率为25.8%。巨额社保基金的安全和增值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目前审计署公布的全国五项基本保险基金年平均收效率不到2%。

到2020年,我国的社会保障发展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保保障体系,其总方针是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要实现上述目标只有加强社保审计,从宏观上和制度上揭露问题,积极完善社保审计体制,通过社保审计推动全面完整的社会保障预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从而将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和使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以强化基金管理的计划性和约束力,从制度层面更好地解决问题。

二、社保预算审计实施的对策和建议

(一)准确定位社保审计目标。

社保资金审计是社保体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但社会保障审计一定程度上还游离于社会保障管理体系之外,其社保审计目标还未明晰,如何从预算角度确定社保审计目标?社保审计目标应当对社保审计工作具有宏观指导性、整体覆盖性,操作的可行性。社保预算的建立对社保审计来说,既是目标也是基础。只有依托社保预算,审计人员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同时通过社保预算也可引导和规范社保审计工作。社保预算和一般财政预算有很大区别,社保资金要求专款专用,它的使用具有递延性、滞后性,对这部分资金不仅要使其保值,而且还要使其增值。从这一角度出发,社保审计必须在思维观念和工作方法等方面加快转型,从重点关注资金安全、查错纠弊向更多地关注制度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转变,以效能审计为总揽,从宏观上把握问题将检讨社保制度的缺陷、评价现行社保政策运行效果和基金运营绩效当作重要内容,促进社会保障审计工作走向成熟、规范。从另一个角度说,社保预算建立完善的过程,就是促使社保资金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过程,这也是社保审计的目标。

(二)将社保审计计划和社保预算相结合。

根据《意见》要求,目前只有五项社保基金纳入了预算,有一半以上的社会保障资金尚未在预算范围内,然而随着社保外部环境的变化,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保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内容更加丰富。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速,农村社会养老、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等制度的新建和重建;社会福利的大社保体系不断健全,各种贫弱群体的社保援助制度不断丰富,要求社保审计不仅要继续关注以养老、医疗、失业等为主的社会保险工作,而且要更加关注最低社会保障、就业援助、医疗救助、住房保障和伤残军人、社会残疾人、孤残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救助和福利问题。因此,社保审计工作必须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其计划的制定应与社保预算相结合,从微观入手、宏观着眼,实现对社保资金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决算全过程审计,在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时,既要从总体上了解和掌握各项社会保障资金的收支情况,又应掌握本级预算执行中对社保资金的投入力度、增减变化情况、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及资金的支撑能力、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提高基金透明度和使用效率,为推动建立完整社保预算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促进社会保障资金全面纳入预算。

(三)创新优化审计方式,提高审计覆盖面。

一是横向联合,创新优化审计项目组合。横向联合就是积极探索社会保障基金审计与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企业审计、行政事业审计捆绑开展,将社保基金审计作为公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重要内容,把社保基金等民生政策执行的审计纳入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评价和审计范畴,充分利用现有审计力量,形成社会保障基金审计合力。

二是点面结合,保证覆盖面,突出审计重点。在审计中,注重全面审查预算执行、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完整性的同时,强化对重点单位、重点资金、重点预算项目的审计,查明重点预算项目预算的编制及执行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由面到点紧密结合,互为补充,才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防范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同时,也应把审计、审计调查和科研有效地结合起来,放宽工作视野,分析问题的性质,采取措施不同方法解决社保预算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三是上下联动,提高审计效果。为提高社保预算执行审计的效果,审计人员将审上与审下有机结合、上下联动,分别向一、二级单位项目预算编制和执行结果的两头延伸,通过审查项目支出的实际情况,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制度缺陷和管理漏洞,提出意见和建议。另外,由于社保制度管理层次多、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审计机关应整合各级审计机关的资源,开展有选择性、行业性、专题性的审计和审计调查。可采用“同级审”和“上审下”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整体效能。

四是工作重心应根据社保预算的规范相应调整。随着社保制度的外延和内涵的不断丰富,社保预算的也将不断规范。由于社保统筹层次的不断提高,资金管理将逐步和上集中,社保预算审计的重心将上移,而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保项目逐步推进,农村社保体系的建立,财政资金将向农村增大投入,社保预算审计的工作重心也应随之下沉,更有利于加强对社保预算收支的资金审计,提供有价值的审计成果。

社保基金的重要性篇4

(一)社保基金的筹集与拨付管理

社保基金的筹集管理是指专职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对各种基金的筹措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是社保基金财务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基础;社保基金的拨付管理是指社保基金管理机构按照国家的规定对社保基金的分配和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是社会保障职能的重要体现。社保基金的筹集与拨付都需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标准以及相应的统筹范围来实行,不得以任何借口来改变筹集渠道、支出的项目或拨付标准。

(二)社保基金的预算编制管理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根据国家社会保险和预算管理法律法规编制、反映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的年度计划,是我国预算编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综合考虑统筹地区上年度基金预算执行情况、本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社会保险政策和财政补助政策等因素,对社保基金收支项目分别进行测算,按照“收支平衡、略有有结余”的原则,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完整,提高社会保险基金运行效益。

(三)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管理

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管理是指对筹集到的社保基金在保值增值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在当前经济形势对我国社保基金的积累性和支出增长的刚性要求不断提高的前提下,财政部门需及时与人社部门对接,根据社保基金财政专户内每月的收支以及基金结余情况,在预留保障资金支出的前提下,确定合理的的基金投资运营方式,并对于投入到资本市场上的社保基金运营情况进行监管,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安全。此外还包括协商专户所在银行按照协定存款利率等方式进行定、活期存款,保证社保基金收支户的收益,并分险种计息。

(四)社保基金财务的会计核算管理

社保基金的财务的会计核算主要包括开设银行财政专户、设置各大险种会计科目、编制原始凭证、依法登记账簿,完成社保基金财务报表编制等,在财务核算过程中,首先确保实现社保基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其次保证会计凭证编制遵守真实、合法的原则,另外还要对会计凭证保管人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社保基金的财务管理人员要根据职责分工和程序核对银行账单等财务报表,同时根据统筹地区社保基金收支情况,定期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确保账单、账表余额一致。

二、当前基层社保基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社保基金预算编制质量不高

部分基层社保机构忽视了社保基金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为社保基金管理是基础会计工作,只需要简单的做好缴费、报销等基础业务就可以了,不需要严格执行预算编制制度。比如,基层社保基金预算编制大多在每年的11月份进行,编制时间比较短,业务科室没有充足的时间更好地对各年度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对,不能对缴费基数增减、基金收支增幅做出更好的预测,更无法做到零基预算,只能根据预算审核的要求以及往年经验估算增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保基金预算编制的质量。

(二)社保基金的投资风险管理较薄弱

目前在实际操作中,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风险还是较大,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机构对社保基金投资的风险管理能力较弱。一方面对于风险管理的认识较为浅薄和片面且缺少客观上的判断。另一方面监管机构尚不具备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所必须的技术平台,对风险的评估仍旧停留在定性化、经验化的阶段,无法运用数理统计模型来识别、测量、评估和检测风险,评估结果也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社保基金风险管理机构不够完善,对投资的重大决策缺乏监督和制衡机,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之间不能相互制衡[1]。

(三)社保基金会计核算基础存在局限性

现阶段社保基金财务管理贯彻执行“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已经较为彻底,通过实行财政专户集中化的管理模式将收入管理囊括到财政管理中,这种管理方法对于基层社保基金的财务管理质量有很大的提升。但当前社保基金会计制度的基础为收付实现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用当期实际收到数作为收入的确认数,以实际支出数作为支出的确认数,没有对应付未付或者应缴未缴的社保基金作信息确认。这种过于简单化的财务管理基础核算模式无法充分反映社保基金的欠缴情况,不能很好的通过会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继而影响着基层社保基金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2]。

(四)基层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升

部分基层管理单位中的财务人员受历史及教育条件等原因影响,只具备最基础的会计业务能力,在??际的社保基金管理环节中仅能够完成记账、收集原始凭证等基础会计工作,不能胜任深层次的预决算编制或数据研究分析等财务管理工作,无法将第一手的现实资料提炼到理论层次,制约了基层社保基金工作的开展。此外,部分基层社保基金管理机构不重视对现有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造成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知识老化甚至脱节,加之部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较低,在实际的工作环节中出现造假账、报假表,利用管理漏洞和内控不足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基层社保基金财务管理质量[3]。

(五)社保基金财务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

从目前基层社保基金财务管理现状来看,一些政府部门的管理手段和意识固化老旧,没有对社保基金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交流。同时社会保险在不同险种的工作方式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在社保机构条线式的工作方法中,获得的一些重要信息无法通过有效的渠道进行资源共享,从而造成骗保、逃避缴费以及收入核实虚化等问题频繁发生,造成巨大的管理漏洞。

三、完善基层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关建议

(一)坚强基层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并完善评估、监督和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对基层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时性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制度在运行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从而针对性的解决发现的问题;建立并完善内部管理机构的责任制,完善会计岗位责任制,落实财务管理机构各部门责任,加强对社保基金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促进第一责任人带头遵守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相关的信息披露制度,及时掌握社保基金运营公司公布的社保基金资产、收益、现金流量等财务状况,并做好信息核查工作,保证披露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完整性,提高社保基金运营的透明度,消除道德风险。

(二)提高社保基金预算编制水平

充分认识到完善社保基金预算编制的重大意义,编制社保基金预算时充分考虑影响统筹区域内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的各类因素,合理把握社保基金的收支规模,对于涉及的各项基金预算严格遵循有关法律法规的收支内容、标准和范围,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或挪作他用。另外还应注重工作绩效,实现社保基金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的深度吻合,科学测算社保基金中长期收支趋势,综合分析人员、政策等影响支出变动因素,在真实反映社保基金运行情况的基础上,适时引入基金收支绩效评价机制,有效激励各级各部门提高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计划性,切实发挥预算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保基金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的良好衔接。

(三)改善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

对于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正视收付实现制与社保基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矛盾,打破以往会计制度上的缺陷,引入权责发生制。社保基金会计核算时,不论基金是否在当期实际发生收入或者支出,都以会计年度内应收应付数作为的社保基金收入、支出?俗肌T鹑ǚ⑸?制的使用,可以有效防比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可以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但同时仍要保持社保基金的收付实现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应用,以实现这两种制度结合的新型会计核算机制。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可以更为实时准确的反应社保基金在运行中体现的问题,宏观上也为政府进行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与福利体系提供决策依据。

(四)树立正确的社保基金财务管理意识

一方面基层工作人员应不断通过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同时将自身业务活动和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相结合,对社保基金财务活动进行整体分析,从而编制出较为系统化、全面化的社保基金财务分析报告。另一方面要提高基层领导对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定期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基层领导人员的知识水平,从而能科学地依据社保基金财务分析报告进行相关的财务决策制定。此外,加强各类财务管理人员和财务主要负责人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建设,也是提高基层社保基金财务管理质量,推动我国财务管理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

(五)加快建立社会保险基金信息共享机制

基层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单位应积极构建系统化的资源共享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社保资源交换平台,将涉及到财政、卫生以及民政部门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化整合,在网络共享平台中进行资源信息交换,实现社保基金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及时发现、纠正重复参保、杜绝违规冒领等现象发生。通过对网络系统中已有的相关数据,能更为准确的预测社保基金收支情况,有利于监管制度的顺利实施,也能提高社保基金财务管理效率,对于社保基金预算编制的科学化和精细化也提供了数据支持。

社保基金的重要性篇5

一、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的重要性

社会保险基金是指为了保障保险对象的社会保险待遇,依据《社会保险法》及相关法规,由单位和个人按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缴纳以及通过其他合法方式筹集并交给专业的机构管理,实现保值增值的专项资金。因此,缴费单位和个人成为委托人,法律赋予管理权限的专业机构成为人,社保基金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发生了分离,投保人和社保管理机构之间产生了受托经济责任关系。

基于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构建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社保基金绩效审计无论是从审计发展的外在动力,还是从社会保障体系正常运行的内在需求来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社保基金不断成长,增加了大量的管理成本和运营风险,审计署2012年第34号审计结果公告显示,社保基金累计结余资金30303.72亿元,比2005年底增长4.34倍,其安全问题和保值增值问题不但关系到国泰民安,影响社保体系的健康发展,亦成为人民群众聚焦的热点。因此,社会呼吁独立审计机构,如政府审计部门发挥监督管理的功能,对社保基金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做出独立评价,提出宏观性和可行性的意见。另一方面,随着国家财经法规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日益健全、公众法制意识的普遍增强,传统的真实合法性审计发挥作用的空间大大缩减,绩效审计日益成为审计研究的重要课题。这其中,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关键的审计工具,运用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是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

二、构建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

所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在一个系统目标的统领下,由相互关联的子项目或尺度构成,各有着明显的特征,可以从不同角度评价社保基金运营和管理的绩效水平。

(一)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搭建

本文站在政府审计监督的角度,以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为理论基础,从三个层面搭建社保基金绩效评价指标框架,分别是公共管理层面、内部控制层面和可持续发展层面。

1.公共管理的层面。社保基金管理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完成公共受托责任。公共受托责任是联系社保基金管理的效率效果、内部控制和可持续发展这三个层面的纽带。

(1)经济性是指组织在经营活动过程中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成果时所耗费的资源最少,主要关注的是资源投入和使用过程中成本节约的水平和程度及资源使用的合理性。

(2)效率性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分析社保基金的效率性要关注缴费比例和支出范围的调节给社保基金收支平衡带来的影响,社保基金专业管理机构是否采用了适当的管理程序而避免了重复工作、资源闲置和人员过剩等。

(3)效果性是指社会保障目标完成情况,社保资金的投入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是否获得了理想的绩效成果。该项评价体现其保民生、保增长的特点,是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的重点。

(4)公平性。公平性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根本属性,社会保障以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为目标,面向全体公民,着力于维护特殊群体、困难群体及优抚群体的最起码的生活诉求和基本权益,保证人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壮有所为、残有所济”, 体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5)公众参与度。公众参与度是责任政府的一项重要属性。责任政府表现为对公民与社会的需求能迅速且有效地回应,具有良好的公共需求导向的公共服务能力。

2.内部控制层面。内部控制通常指管理控制,包括被审计单位为达到控制目标采用的方法和程序,同时还包括评价、报告和监控项目绩效的体系,被看作是保护资产、预防和发现错误的第一道防线。如果一个组织的内部控制机制设计得科学合理,那么它就能实现自我控制、自我约束,有效预防浪费和违法违纪的问题的发生;反之,体内的“顽症”随时会爆发,带来更大的损失和危害。

3.可持续发展层面。有别于上述两个静态评价的层面,可持续性评价是一个动态描绘的层面。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管理者为追求当前利益或目前的政绩而忽视甚至牺牲长远利益。因此,绩效评价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放长远目光,注重长期绩效分析,维护社保基金可持续发展水平。

(二)社保基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设计

评价指标体系所设置的具体指标是否科学,直接影响评价结果。鉴于社保基金管理内容纷繁复杂,涉及面广,本文在三个层面搭建社保基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说明。

1.反映经济性的指标。(1)社会保险支出占GDP的比率=财政资金对社会保险的支出/国民经济生产总值。(2)基金管理成本:指基金正常运行的管理费用,可通过当期管理费用占社保基金总额的比率来衡量。(3)社会保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率=财政资金对社会保险的支出/财政资金总额。(4)医疗保险统筹费率=医疗保险统筹费用/总医疗费支出,该比例的相对稳定是对医疗保险精算的一个有效的检验。

2.反映效率性的指标。(1)社会保险支出效益=当期社会保险收益/当期社会保险成本。(2)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当期社保基金收益/基金资金总额。(3)风险系数,指在社保基金投资过程中,造成投资收益率不确定性发生的概率。该指标越小说明资本市场发育程度越高,市场运作的规范程度越好,社保基金投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就越强。(4)社保基金投资损失率=社保基金投资损失金额/社保基金投资总额。

3.反映效果性的指标。(1)实征率=(社保基金实际征集额/社保基金计划征集额)×100%,这是衡量社保机构工作成绩最主要的考核指标,如果大于100%,说明社保基金超额征收。(2)企业参保率=实际参保企业数量/应参保险企业数量。(3)职工参保率=实际参加社保职工数/应参加社保职工数。(4)社保基金收缴率=本期社保基金实收数/本期社保基金应收数。(5)社保金实支率=社会保险金实际支付额/社会保险金计划支付额。

4.反映公平性的指标。(1)社会保险覆盖率=参保人数/一定地区常住居民人数。(2)社保对象的真实合法性,是指领取社会保险金的人员是否符合享受条件,是否存在冒领骗领社保金的行为。(3)社保待遇一致性,指支付社保费时是否按照统一的标准,有无任意扩大或缩小开支范围,有无多领保险金的行为。(4)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即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金平均水平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以2011年全国平均数据为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金平均水平1516.68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每月1817.50元),该水平为60-80%较为合理。

5.反映公众参与度的指标。(1)公众满意度或满意人群比例。(2)公众投诉率=投诉人次/参加社会保险人数。(3)社保信息系统点击率,一定期间登录社保服务信息系统的人次。(4)咨询窗口服务次数,一定期间咨询窗口解决社保疑难问题的次数。此类指标多用于环比或趋势比较。

6.反映内部控制科学性及有效性的指标。(1)纠错率=社会保险监督体系自查纠正错误的次数。(2)资金纠错率=自行纠正错误资金总额/社保基金总额。(3)投资(使用)违规率=基金投资(使用)违规金额/社保基金投资总额。此类指标多用于环比或纵向比较。

7.反映可持续发展性的指标。(1)社保基金结余率指社保基金历年滚存结余额占当年社会保障基金支出的比率,反映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状况。(2)社保基金收入增长系数=(当期社保基金收入量-基期社保基金收入量)/基期社保基金收入量,体现社保基金发展速度。(3)社保基金支出增长系数=(当期社保基金支出量-基期社保基金支出量)/基期社保基金支出量。此类指标多用于定基比较。

(三)权重系数的赋值

在多指标评价体系中,科学确定权重系数非常重要,它体现决策者的引导目标和价值观念,起到突出重点的作用。各个评价指标间的权重数值相互制约,权重系数发生微小的变化,都会引起重要性顺序的变动及评价项目的优劣,从而影响了决策过程和结果。

实际操作中,指标体系权重系数的确定主要有主观赋值法和客观评价法等。主观赋值法是评估主体按照指标的重要性而赋予权重或比例的方法,有灰色关联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AHP)等。客观评价法是根据指标自身的作用和影响确定权重的方法,有主成分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多元分析方法等。

三、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评价指标体系设置没有权威的操作准则和实务指南可供参考,本文作者在实践中发现还有几个问题有待研究。

1.如何建立评价体系的动态模型。这是通过建立模型动态跟踪和分析经济效益发展趋向及变化规律,反映社保基金管理过程和成果绩效的分析方法,大都采用定基比和环比两种计算方法。目前,有的社保部门正在探索的基金收支预警模型,依据GDP指标、财政收支、通货膨胀率、居民消费水平、失业率、一定区域年龄结构及基金保值增值率等指标建立预警系统,随时公布财务预警信息。如何借鉴并建立动态的分析模型,对社保基金的管理绩效和保值增值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审计是令人深思的问题。

2.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何为绩效管理服务。绩效审计必须与绩效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有成效,脱离绩效管理的绩效审计是没有生命力和可持续性的。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战略管理、预算管理、运营管理等领域,评价指标体系须考虑以上领域。其次,要明确绩效评价起点是行业战略规划。最后,绩效审计必须贯通整个管理过程。当前我国的绩效审计多为事后评价,设计审计评价指标时应考虑对社保基金的实时监控、如何为绩效管理服务的新模式。

3.如何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充分利用是现代审计的重要标志,它促使审计思路和组织方式发生演变。社保基金运行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业务数据量不断扩充和膨胀,如2011年全国社保基金的收支金额达到45264亿元。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实现海量数据的核对分析功能,为此,要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不仅深入财务系统,还要探究业务数据系统,通过多系统数据对碰或关联来分析比较,揭示趋势性、风险性的问题,探索联网跟踪审计的新路子。

4.如何建立评价的标准体系。绩效审计评价的标准体系是评价的依据,是衡量绩效高低的“尺子”。目前审计标准不确定,社保基金的管理涉及人保、地税、财政等部门,如何判断绩效高低或优劣,每个管理部门都没有统一的说法,目前主要运用经验赋值法,但缺乏客观性和可比性。因此,在总结绩效审计经验的基础上,兼顾各种评价依据的互补性,建立一套符合国情的社保基金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审计署2012年第34号审计结果公告.

[2]蔡春,刘学华等.绩效审计论[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3]郭士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4]喻婷.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学硕士学位论文.

社保基金的重要性篇6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随后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到,“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和监督,推进基金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为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宋明岷,2012),我国开始逐步接受和推行社会保障基金的信托管理模式,如《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第4条规定:“社保基金资产是独立于理事会、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社保基金托管人的资产”,《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第8条规定:“企业年金基金财产独立于委托人、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和其他为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提供服务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固有财产及其管理的其他财产”。

然而,立足于我国当下社会保障基金信托管理的实践(郭晋晖,2014),如何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近两年来,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状况明显好转:2011年基金投资收益率0.84%;2012年基金投资收益率7.01%;2013年基金投资收益率6.29%),社会保障基金信托管理模式到底应如何构建、如何发展?本文将对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信托模式、权益关系、忠实义务、谨慎义务等进行分析,从而试图提出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信托管理的规范化进路。

二、 基本模式:社会保障基金与信托的双重契合

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权之实现,社会保障基金与信托原理之间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国家作为社会保障基金法律名义上的所有人,社会保障基金体现出一种双重信托的性质:一是,社会保障基金的本身,即劳动者或其雇主基于对国家的信任而依照社会保障的相关法律条款而缴纳社会保障费用,从而形成社会保障基金;二是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政府作为社会保障基金的受托人,将按照市场规则去选择专业的受托人,以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与增值。

1.社会保障基金的第一层信托关系--缴费主体与国家。在社会保障基金的第一层信托关系中,公民是委托人,国家作为受托人,公民基于对国家的信赖,依法缴纳社会保障费用,从而集合而成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障基金体现出一种私益和公益相混合、自益与他益相并存的信托模式。具体而言,社会成员一般是为了自身私益而让渡自身部分财产(缴纳社会保险费),但是由于社会保障之性质,决定了社会保障基金的信托之目在追求私益的同时又带有公益。同时,由于社会保障基金的委托人和受益人相重合,即缴费的私人主体本身就是社会保障基金的受益人,从而社会保障基金是一种自益信托。但是,作为负有缴费义务的社会成员所在单位,并非受益人,用人单位只是出于法律的强制性和社会责任分担而缴纳社会保障费用,在这一层角度上社会保障基金又是一种他益信托(杨燕绥,2012)。

2. 社会保障基金的第二层信托关系――国家与市场主体。在社会保障基金的第二层信托关系中,国家作为社会保障基的委托人,为了更好的管理社会保障基金,将按照法律规则去选定专业化的受托人,受托人将基于信托合同去规范化地运营社会保障基金,来达到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和增值。根据信托的基本性质,国家与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托带有公益性和他益性的属性。国家是委托人,受益人是全体社会成员,从信托目的来看构成一种公益信托,同时由于信托利益的归属不是委托人本人,那么社会保障基金属于他益信托。第二层信托设立后,被选任的受托人应履行亲自管理的义务。在这一层信托关系中,为了防范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的风险,信托监管制度的构建将极为重要,它将接受委托人、受益人、相关行政机关以及专门监管机关的严格监督。

三、 核心机制:社会保障基金信托管理的权义关系

社会保障金信托管理的权义关系,是指由法律所调整的在信托当事人之间形成的、以信托财产(社会保障基金)为中心的权利义务关系(朱大旗,2007)。基于社会保障基金的独立性原则,来厘定社会保障基金信托的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的权利义务关系,这样有助于社会保障基金信托管理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1. 社会保障基金信托之委托人的权义关系。信托之特别成立的关键条件之一是信托财产的转移,即委托人将财产转移给受托人。委托人一旦将信托财产移转给受托人,原则上即不得越俎代庖,而行使受托人之权限,且为保护受益人的利益,原则上也不再赋予委托人任何权利。在社会保障基金信托中,无论是社会保障基金的委托人,还是社会保障基金信托的委托人,除了依照法律规定交付信托财产之外,即承担交付移转财产的义务,亦无需承担其他任何经济上的义务。

在第一层的信托关系中,第一层信托关系的委托人――缴费主体,一旦完成社会保障费用的缴纳,他就基本上退出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过程。在第二层的信托关系中,第二层信托关系的委托人--政府,它的这重身份源于第一层信托关系的受托人地位,政府除了按照法律规定严格选择合格的受托人之外,还应对社会保障基金信托的活动进行一种宏观审慎性的监督。例如,委托人有权查阅、抄录以及复制与社会保障基金信托事务有关的账目及其他文件,当受托人对信托财产的管理存在不当行为或违约行为时,委托人有权要求弥补损失。社会保障基金信托设立后,在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活动中,若因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出现盈亏或产生第三人的债务关系,委托人――政府也无需为此承担法律上的偿债义务。

同时,应予以注意的是,当前各国的社会保障法(或社会保险法)都明确规定了政府在社会保障活动中承担法定的出资义务,但是这种出资义务并非基于上述委托人的角色,不应将其与信托中委托人的义务关系进行混同。这种出资义务乃是基于政府的基本职能,政府在社会保障过程中必须承担的财政补贴或资金补助的法定责任。

2. 社会保障基金信托之受托人的权义关系。信托之特别成立的第二要素是应依信托契约之内容管理或处分信托财产,即受托人接受委托人的委托而对信托财产负有为他人利益进行管理和处分的义务。对于受托人,一方面负有行使信托财产管理和处分之权利,另一方面又承担着不得违背职务或逾越权限之义务(王文宇,2008)。

对于社会保障基金信托的受托人,在第一层的信托关系中受托人为政府;在第二层的信托关系中,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人即为社会保障基金信托的受托人,受托人除了能按照法律的规定或信托契约的约定能获取信托报酬之外,不存在其他相关的利益分配。对于社会保障基金信托的受托人,其固有财产和信托财产不能混同,应实现账户与管理上的双重分离。受托人一旦在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过程中,导致社会保障基金的损失,受托人一般不需承担法律上的赔偿责任,除非受托人违反的法律上或信托契约的事先规定或承诺。

3. 社会保障基金信托之受益人的权义关系。社会保障基金信托的受益人指因受托人管理、处分信托财产(社会保障基金)而享受信托利益的人(所有社会成员)。按照信托的基本原理,当受托人违反善良管理人之注意义务、分别管理义务、直接管理义务以及忠实义务之时,信托关系的受益人是权益的直接受影响者,故在逻辑上受益人应站在监督受托人的第一线,从而提高监督的有效性和正当性。因此,受益人一般享有比较广泛的信托权利,除了有权查阅、抄录以及复制与社会保障基金信托事务有关的账目及其他文件,还能要求受托人对解释所进行的信托投资事由等。但是在社会保障基金信托中,由于受益人是一个极为分散的群体,难以对社会保障基金信托的运营形成有效的监督,对此仍应强化多元并举的监管体系。

在社会保障基金信托的双层信托结构中,受益人始终保持不变――社会成员。社会保障基金信托中受益人的受益权之取得,虽不是等价付费但也是一种有偿取得,只要社会成员或其雇主首先依照相关法律缴纳了社会保障的费用,受益人才有权享受社会保障的基本待遇。同时,受益人只有达到法律规定的一些条件(如基本年限、具体情形),才能享受请求给付社会保障的待遇。同于社会保障基金信托的委托人,受益人亦无需因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盈亏而产生的第三人债务而承担任何法律上的责任。

四、 关键制度:社会保障基金信托管理的忠实义务和谨慎义务

1. 社会保障基金信托管理的忠实义务。忠实义务又被概括为“利益冲突防范原则”,即受托人对受益人负有唯一地为受益人利益而管理信托事务,严禁在信托管理中为自己或第三人谋利。它主要划分为三个层面:一是禁止受托人利用其信托管理地位而获益;二是禁止以自有资金购入信托财产和以信托资金来购买自有资产;三是禁止与受益人交易,受托人须保证交易的绝对公平与公开透明(周小明,1996)。鉴于社会保障基金信托的性质,社会保障基金信托管理应禁止为自己和第三人谋取利益,它的忠实义务可引申为分类投资和信息披露的两个要求。

对于社会保障基金信托管理的分类投资,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基金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基金(用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领域)、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压力而建立的储备基金)、补充保障基金(即企业年金)和其他保障基金。对于社会保险基金,因其以现收现付为主,除了留存必要的备用金,一般应以年度平衡为标准,不应出现大量剩余。对于一个年度内,应限定于投资于风险小、周期短的金融产品,如货币型基金;对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由于其规模过大,为避免给国内经济制度带来负面效应,主要应限定于投资海外资本市场;对于企业年金,因其具有明确的个人所有权,应当由完全的市场化经营(王显勇,2012)。

对于社会保障基金信托管理的信息披露,信息披露是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受托人定期且及时地向社会披露具体的运营状况,以防止受托人的违法违规操作,提高社会保障基金信托管理的安全性。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一般都通过健全的法律规定对社会保障基金信托管理的信息披露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例如,美国自1941年开始,就每年一个“信托人报告”,到2004年起,从第一份报告开始的每一年度的报告都能在网络上找到(王洪春、卢海元,2006)。鉴于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基金信托管理的状况,应建立定期信息披露和临时信息披露相统一的披露体系,定期信息披露主要公布基金投资的成本与收益等,临时信息披露主要是针对可能影响社会保障基金信托正常存续的重大事件,此时社会保障基金信托的受托人应当承担强制性的信息披露义务。同时,应大力开展社会保障基金的信息化建设,以形成社会保障、财政税收、企业、银行之间的信息共享系统,并要求社会保障基金信托管理的各个环节都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只要不涉及法律规定不予公开的信息,都应向社会及时准确的公布。

2. 社会保障基金信托管理的谨慎义务。谨慎义务,受托人在信托管理中负有运用通常谨慎的人在处理自己财产时所应有的谨慎和技巧之义务(徐孟洲,2006)。对于社会保障基金信托管理的谨慎义务之标准,由于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原则,受托人应承担高于一般受托人谨慎义务的专家注意义务,即社会保障基金信托管理的受托人应在投资过程中具有最高程度的谨慎。其实由于对于社会保障基金信托的受托人的选拔具有严格的准入要求,因此社会保障基金信托的受托人应该具备良好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受托人也能对社会保障基金信托投资对象的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进行更高级别的监测、判断与调查。

我国《信托法》第25条第2款规定:“受托人管理信托财产,必须恪尽职守,履行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管理的义务”。不难得知,对于受托人谨慎义务的条款规定得极为抽象,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从法律技术的手段而言,这便决定了我国对于社会保障基金信托管理的谨慎义务应进行专门的规定。对此美国的经验值得借鉴,1974年美国《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第404条第1项,对受托人的谨慎义务进行了细化性的规定――“谨慎人的谨慎标准”――“受托人在将有关的联邦雇员养老金基金资产进行信托投资的过程中,应当”运用充分的注意、技能、谨慎与勤勉,即在相同的情况下一个具有同等能力和对事物具有同样的熟悉程度的人在处理相同性质与相同目的的事务时通过会运用的注意、技能、谨慎与勤勉。“1995年美国《统一谨慎投资人法》第2条第3款更是对受托人谨慎投资义务的具体要求进行了列举性规定(具体列举了8项受托人在管理信托财产和将该项财产运用于投资时所应当考虑的因素。如整体经济条件、通货膨胀或紧缩可能造成的影响,由投资决策和策略产生的预期的税收负担等),这为受托人对谨慎投资义务的承担提供了更具可操作性的标准和依据。

基于上述简析,对于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信托管理的谨慎义务,至少应包括以下三点:第一,受托人必须行使充分的注意、技能、谨慎和勤勉的义务;第二,受托人在投资时应进行多项目的科学投资组合,并对投资的资产类别、投资比例等应进行直接的数量限制,以最大程度地规避投资的风险和保障基金的安全;第三,受托人必须严格控制成本,并确保投资收益不低于法定的最低收益率。对此有学者提出了双重性的硬性指标,社会保障基金信托投资的年收益率不应低于同年度的通货膨胀率再加三个百分点,并且应超过当年的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20%以上(汪泓,2008)。

五、 结论

社保基金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投资工具;法律监管

世界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在实行完全累积制的国家,社会保障机构都积累着一笔备用的资金。无论其规模的大小,如果积累的资金不能进行有偿运营,便会遭遇贬值的风险,这种贬值主要是由通货膨胀造成的。在现代社会,通货膨胀是市场经济中的客观现象,往往随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社会保障基金,特别是实行完全积累制的国家,由于养老保险基金要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支付,通货膨胀对其实际购买力构成极大威胁。因此,各国都日益重视社会保障基金的有偿运营,社会保障基金与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已经成为中外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重要而不可逆转的趋势。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一方面有利于抵御通货膨胀的冲击,增强社会保障给付能力,保障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有利于减轻政府、企业和参保人的负担;此外,还可以带来社会总产出的增长,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社保基金

在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分为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以及生育保险基金。其中,养老保险基金是为我国的养老保险失业而储备的专项基金,主要是用于退出社会劳动后的老年人基本生活,数额最大,在整个社会保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医疗保险基金是国家为保障职工的基本医疗而向各单位和个人筹集用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专项基金。失业保险基金是是依照国家法律由企业按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的,为失业职工提供生活救助及促进失业职工再就业而筹集的专项基金。工伤保险基金是为了建立工伤保险制度使工伤职工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和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而筹集的资金。生育保险基金是依据国家法律专门为生育职工支付有关待遇而筹集的款项。

从各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实践情况来看,可选择的投资工具包括金融股投资和实业投资两类。金融投资工具包括储蓄存款、债券、公司股票、贷款、以资产为基础的证券、衍生证券等。储蓄存款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投资风险相对较低,在社会保障基金刚进入资本市场时,储蓄存款所占比例较高,随着投资工具选择的多样化,比重逐步降低,只用来做短期投资工具,以满足流动性需要。债券有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两种,许多国家鼓励把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政府债券,由于企业债券的风险程度因企业的资信程度而不同,各国政府通常对于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企业债券等级有所限制,以防止过高的投资风险。股票一般具有较高的收益率,但风险也大,多数国家都允许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股票市场但限制其投资比例。实业投资包括房地产、基础设施等不动产,不动产投资在经济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可以保证有较高的盈利率,安全性也有保证,能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同伙膨胀风险,但其投资周期长、流动性也较差。其中房地产市场受经济周期影响有较大风险。

虽然各种投资工具均具有风险—收益特征,但由于各国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以及对基金投资风险的管理能力的差异,同种投资工具在不同国家之间的风险—收益特征却有所区别。社会保障基金运营方式可以分为稳健性运营方式、风险型运营方式和组合型运营方式。稳健型运营方式是基金的运营在规避运营风险的前提下获得投资收益,选择的项目投资主要集中于风险较低、收益稳定的银行存款、债券投资、信托理财等项目上;风险型运营方式是基金以追求投资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一种投资方式,选择的投资项目主要是高风险、高收益项目,包括股票、房地产、实业或创建投资基金;组合型运营方式是采用稳健经营与风险经营相结合的组合经营方式,是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方式中最普遍的一种。

二、我国社保基金投资运营存在问题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良好的状态,但是在运营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相关的法律法规滞后,监管监督体系不完善

目前,与我国社会保障投资基金相关的法律法规仍然很滞后,不能给社会保障基金运营带来良好的保证,严重影响着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目标实现。同时,社保基金的监管体系不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投资过程中有些透明度低,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导致基金投资收益率低等现象的发生,有些甚至会损害基金收益人的利益。

(二)我国人口出现老龄化趋势,给我国社保基金的筹集带来了巨大的缺口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出生率长期持续降低,我国的老龄化趋势加速。预计在本世纪40年达后期会形成老龄人口高峰平台,60岁以上达30%,65岁以上达22%,而我国目前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00美元以上,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是比较薄弱的。

(三)社保基金投资工具有限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投资于安全性较高的投资工具,即主要是国债、银行存款等安全性较高的证券,只有一小部分投资于股市。虽然我国对社会保障基金运用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安全性原则但同时也导致了基金运用效率的地下,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社会保障基金有效的增值保值手段。

三、解决我国社保基金问题对策思考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行能力,我认为可以采取如下几点措施:

(一)加强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法律规范力度

2010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经三年四审,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通过,于2011年7月1日开始实施。社会保险法的首次以立法形式确立了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重点对社会保险各个方面,社会保障监督、社会保险的缴纳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在这部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法律中得到了明确的体现,为加快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做出了新的贡献。但是,该法未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方面做出针对性的详细规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仍然是无法可依,而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保值增值的问题规范意义重大。因此,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法律规范力度,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法律条款进行详细化、明确化,这是非常重要的。

(二)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社保基金投资运行的监管体系

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行只有置于阳光下才是真正的保险。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建立有效的公众监督机制,极大地提高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行的透明度,最大限度地赋予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使我国社保基金的投资者等各方获得充分的信息,减少内幕交易或或是因不完全甚至是虚假的、错误的信息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三)调整财政支出、收入结构

中国正在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财政收入,弥补财政支出带来的缺口,这是至关重要的。中央财政部对省级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补贴数量要根据各省在职人员所缴纳的保险费情况来确定,征缴做的好,相应的补贴比率也高,征缴若不力,直接影响着养老金缺口的补贴,所以各部门要加强督促征缴保险金的工作。

(四)社保基金投资工具应多元化但对股票、期货等高风险投资工具要坚持谨慎原则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工具主要集中在安全性较高的投资工具上,如银行存款、国债等,只有一小部分投资于股票市场,致使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阻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因此,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行应该在保证一定安全性的条件下,尽量实现社保基金投资工具的多元化,这样有利于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提高其运营能力,提高其收益能力。比如投资开放式基金、委托银行抵押贷款等等。但是对于高股票以及期货等这些高风险投资工具的投资,要把握谨慎性原则。目前我国的有关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行的法律尚在进一步完善中,而且在其中没有社保基金参与股指期货方面的规定,在此法律的空白期,社会保障基金,作为老百姓的养命钱,社保基金只有慎重地投资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基本利益。

(五)培育优秀人才,降低操作风险,保障基金的收益

国家应加强培育优秀的风险投资型人才,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下,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投资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对于神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因此,要加强对基金投资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知识技能的培训,使其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可以积极选派优秀人才去国外学习或是引进先进的高级人才,丰富增加我国投资管理人的实践经验,为这些人才在实际操作中打下良好的基础,降低操作中带来的可以避免的风险,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增强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

[2]苏明等.改革完善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管理的政策建议[J].中国财政,2012,13.

[3]王争亚等.关于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思考[J].财经视线,2011,18.

[4]王海诚,吕涛.浅析我国社保基金筹措与运营现状[J].金融商务,2012,2.

[5]张红地.国外主要社保基金管理制度和运营模式[J].视点,2012.5.

社保基金的重要性篇8

摘 要 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依法筹集并用于保障国民基本生活福利的专项基金,是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医疗、养老、失业三方面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缺口每年大约为673亿元,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提高,基金不足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因此,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实现保值增值,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基金 投资

一、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现状分析

社会保障基金,是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专门筹集建立起来的专款专用于建立和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资金,是一笔独立的资产。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体系还不够健全和完善,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

我国社保基金主要的来源包括政府财政拨款、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金、国有资产划拨、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等途径。目前我国的社保基金遵循安全至上的基本投资理念,主要投资于银行存款、国债投资和债券投资等低风险投资。资金在投资运营过程中,必然要面临一系列风险。因此,在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和运营中需要遵循几个原则:

1.安全性原则。安全性是社保基金投资运营中首先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社保基金是老百姓的生命线、“活命钱”,在运营管理中,无论收益如何,首先必须坚持安全至上,否则,不仅会使社会中下阶层公民的基本生活失去保障,甚至还会影响经济市场的有序,社会的和谐以及政治的稳定。

2.收益性原则。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创造收益是社会保障基金进行自我积累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衡量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行为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由于受到通货膨胀、利率变化等等因素的影响,社保基金必须要有相当的收益才能保值增值。

3.低风险原则。只要是投资就具有风险,而且风险往往与收益成正比。因此,我国社保基金在投资运营时必须遵循分散投资的原则,考虑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方式,使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实现安全增长。可以将一定的资金在不同的投资工具之间进行配置和优化,重新进行组合投资。按照投资组合最优的理论,将收益率、风险性、流动性均有所区别,甚至相差悬殊的几个品种的投资工具进行组合,优劣互补,以达到降低投资风险的目的。

(二)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范围和投资结构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范围仅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其中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占资产总量的绝大部分,其比例不得低于50%。对于证券投资、股票投资等具有一定风险性的投资工具的比例进行了限定,不得高于40%;规定较高风险和较高收益的企业债、金融债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10%。当前我国社保基金投资中,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占了绝大部分。

(三)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现有规模和投资收益情况

2006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年报显示,截至06年底基金权益净增加815.56亿元,其中全国社保基金权益净增加769.89亿元,包括投资收益转入195.65亿元;个人账户基金权益增加45.67亿元,包括投资收益转入0.15亿元。报告期末,基金权益总额为2769.83亿元,06年我国社保基金已实现收益195.80亿元,即实现收益率9.34%;报告期浮动盈利增加额423.99亿元,经营业绩619.79亿元,以此计算的经营收益率为29.01% 。

2007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年报显示,截至07年底基金资产总额4396.94亿元,其中由社保基金会直接投资资产2327.54亿元,占比52.94%;委托投资资产2069.40亿元,占比47.06%。基金资产市值5161.52亿元,实现收益总额为1453.50亿元,经营收益率达43.19%。

2008年全国社保基金年报显示,截至08年底,基金权益总额为5130.89亿元,其中投资运营中产生的短期负债余额431.36亿元。基金资产总额5623.70亿元,其中社保基金会直接投资资产3057.89亿元,占比54.38%;委托投资资产2565.81亿元,占比45.62%。从投资业绩上看,本报告期,基金权益已实现收益233.62亿元,即实现收益率5.20%,然而,由于国内股票大幅下跌,导致股票资产从浮盈转为浮亏,交易类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627.34亿元,基金权益投资收益额-393.72亿元,投资收益率为-6.79%。

2008年,基金境内股票的缩水远低于同期A股市场的下跌幅度。成立8年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累计投资收益1600亿元,整体年化收益率为8.98%,战胜同期累计年均2.35%的通货膨胀率。

“从历史表现来看,社保基金遵循了价值投资的理念。”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08年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资本市场,都经历了严峻的考验。而社保基金能够远远赢于市场,充分说明其能够把风险控制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国的社保基金主要的投资方向都是存入商业银行和购买国债,政策也允许一部分社保基金进入证券市场。我国的存款利率自1996年以来一直下调,虽然07年12月第六次加息后,存款利率曾达到4.14%,而同期一年期国债票面年利率为3.66%,在这样的环境下,仅仅依靠将社保基金存入商业银行和购买国债所带来的收益,如此低的投资回报率是很难令我国社保基金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的。因此,如何使社保基金做到安全保值、增值已经是非常紧迫的问题。

二、国外社保基金管理的经验借鉴

从国外的经验看,目前国际社会社保基金营运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模式是由由政府部门直接负责社保基金的营运管理,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管理方便,程序简单,政策执行灵活;缺点是收益率低,且基金的营运过程缺乏透明度。另一种模式是由私募的基金管理公司独立负责社保基金的整个营运管理,政府不直接进行干涉,只从宏观政策上对资金运行过程进行一定的制度性规范,主要负责加强监督管理力度而非直接参与管理,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收益高、透明度强,目前是较为普遍的主导模式。

世界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全球范围内,由政府部门管理的养老金收益率普遍比由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养老金收益率低。其主要原因是政府部门机构臃肿,人员繁杂,多头监管,执行力差,导致自身运营效率不高;由政府进行管理的养老金出于多方面原因,往往会受到种种限制,可能被迫购买政府债券甚至向亏损国企贷款,投资质量不高,从而影响收益的实现。因此如果政府适当放权,将社保基金委托给由公平竞争机制选择出来的,专门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也不失为一种明智选择。

世界各国已经走出了这一步。美国的社保基金运作模式是:将社保金投入共同基金,以实现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由专业的投资人才对共同基金的营运进行管理,将资金的投资工具进行优化组合,分散投资于债券、股票等各种渠道,使基金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为保证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加拿大成立了专门的投资机构,配备投资专家来专门操作社保基金的运营。为降低风险,先拿出50%的基金委托政府进行投资或购买政府债券,剩下的50%分别投资股票和企业债券,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将社保基金存入银行。英国对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有一定的限制,国家法律规定社保基金的一部分必须按致力于公共设施建设投资,购买政府发行的债券,另一部分用于短期信贷,特别是作为短期用款借给政府。世界银行最近发表的公报显示:以上各国的养老基金回报率分别为美国:9.5%;加拿大:8.3%;英国:11.5%。

三、我国社保基金该如何保值增值

1.借助于基金管理公司。在欧美的经济体系中,社保基金是作为证券市场的重要支撑而存在的,绝大部分开放式基金都由社保基金充实。这一点很值得我国予以借鉴。目前我国已开始发展开放式基金,因此,吸取国际经验,由社保基金充实证券市场极具可能性。开放式基金管理公司的人员往往素质较高,资本市场运作经验丰富,是其他商业银行、社保基金管理公司所不能比拟的。开放式基金的规模不固定,投资者可以随时追加或收回资金,可以很好的满足社保基金流动性的原则。

2.投资渠道的选择。在社保基金必须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在风险严控的要求下,选择什么样的投资工具进行投资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确保社保资金保值增值的关键。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良莠不齐,社保基金对其投资时更应谨慎挑选。挑选的基本标准是选择长期以来表现优良而且预期未将来有发展潜力的公司。主要应看该公司是否属于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行业,是否拥有国家重点支持的产品和国家主要发展的核心技术。同时要认真分析该公司的财务报告,多方面搜集该公司的相关背景资料,甚至到公司进行实地考察,真实的了解各方面运营和发展情况……这些都有助于充分了解上市公司的真实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而要做到这些,离不开基金管理公司的人才和资源帮助。

3.社保基金的入市比例。社保基金入市并不是将所有的资金都投到股票市场,而只能是将部分社保资金投入股市。其他发达国家一般都采取投资组合方式,将一部分资金分散投入资本市场,实行市场化运作, 如政府债券、企业债券、不动产、股票、国外资产等不同途径,且投资比例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而定。一方面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充盈的资金,一方面在分散风险的基础上力求提高投资收益率。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不成熟,投资渠道狭窄,过去大部分资金只投资于银行和国债,现在正逐步增加股票市场的投入,将来在法制、信用等制度的逐步完善下,还应增加企业债券,不动产、国外资产的投入,从而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以减少投资风险。

社保基金作为一个新型的机构投资者,应该倡导理性投资的理念,以获得稳定的长期的收益为目的,特别注重投资的安全性、流动性和长期性,多与国外社保基金管理机构进行沟通和学习,采取多种形式的合作,并利用中国资本市场蕴藏的巨大机会和发展潜力,逐步发展和完善中国的社保基金运作体制。

参考文献:

[1]宋倩.让“活命钱”长起来――当前我国社保基金管理、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3).

[2]郑功成.社会保障学.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3]孙祁祥,郑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4]张问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分析.财会研究.2005(5).

[5]陈少强.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问题的思考.财政研究.2004(1).

[6]万解秋.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7]刘俊霞.论缓解社会保障资金供求矛盾的投资对策.投资研究.2001(7).

[8]聂名华,杨飞虎.全国社保基金海外投资研究.社会科学辑刊.2006(1).

社保基金的重要性篇9

【摘要】审计机关如何确保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主体的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与完整是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核心问题。为了全面保证社保基金的安全完整,需要加大对社保基金的审计监督力量,实施有效的控制手段。文章主要探讨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的重点。

【关键词】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基金;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社会保险基金管理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关键时期,如何确保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主体的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与完整是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核心问题。

一、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的必要性

作为一个转型中的国家,我国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尚存在着社会结构性矛盾、利益冲突、收入差距、失业率、老龄化等问题,为了确保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和协调发展,迫切需要建立起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基金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建立的,由缴费单位和个人分别按照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缴纳以及通过其他合法方式筹集的,用于解决社会成员因退休、医疗、伤残等而提供物质帮助的专项基金,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五种。

社会保险基金一向被老百姓称为“保命钱”,它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有力保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后盾。然而,山西、海南、河北、上海、云南、浙江……近年来,多起涉案金额巨大的社保基金违法违规使用案件的曝光,使得公共基金管理问题屡次成为舆论焦点。统计显示,在1986年至1997年间,全国有上百亿元社会保险基金被违规动用。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全国清理回收挤占挪用基金160多亿元。至2006年底,还有数十亿元没有回收入账。截至“十五”期间,劳动和社保障部接到挤占挪用基金举报案件96件。近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社保基金审计结果也表明,社会保险基金在运行管理中存在内控机制不严密、业务处理不规范、基金受到侵害等严重问题。

造成社保基金的违法违规使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管理体制的“泛行政化”、内部管理和控制不力、外部监督缺位等等,致使社保基金很难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规范的会计审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

为了全面保证社保基金的安全完整,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必须着力加强内部管理,加大对社保基金的审计监督,借助外部监督的力量,施行有效的控制,以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防止社保基金流失。

在目前社保基金管理体制暂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各级审计部门依法对社会保险基金的预决算、基金收支、基金运营管理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的监督检查,能够维护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政策的贯彻执行,保障社会保险基金的正常运行,防范基金管理的各种风险,发挥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通过审计监督,能够有效地制止和纠正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在增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自我约束力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审计署多次表示,今后审计部门将把老百姓关心的医疗、养老保险作为审计的重点。

二、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的重点

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属于国家审计的范畴,具有强制性、互济性和普遍性等特征。笔者认为,为了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与完整,审计部门在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审计时,应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审查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指经办机构根据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计划和任务编制的、经规定程序审批的年度基金财务收支计划。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严格按批准的预算执行,认真分析基金的收支情况,定期向同级财政和劳动保障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审计部门应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其审计内容和审计重点是:

1.基金预算编制是否坚持政策性、全面性、真实性、合理性的原则;

2.经批准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否被严格执行,有无超出预算的问题;

3.预算的调整是否按照法定的程序报经批准,年度预算和决算是否报经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二)审查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

社会保险基金应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按时、足额地进行征收。征收机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可以由税务机关征收,也可以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收。社会保险基金筹集范围包括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灵活就业人员。构成社会保险基金组成内容的,包括社会保险费收入、利息收入、财政补贴收入、转移收入、上级补贴收入、下级上解收入和其他收入。

对社会保险基金筹集的审计内容和重点是:

1.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是否按法定的项目和标准,及时、足额征收社会保险基金、是否存在擅自扩大基金征收范围、任意提高或降低基金征收比例,是否存在对企业实行减收免收社会保险费的现象。

2.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是否将基金的增值收入纳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有无坐支、截留、转移或隐瞒资金收入,私设“小金库”的问题。

3.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有无不按规定收取滞纳金,或未将滞纳金列入收入的情况。

4.社保经办机构是否建立完整的基础数据,是否对参保人群进行有效监督,对在征管过程中发生的漏缴、少缴社会保险费的现象是否进行有效遏制。

5.社会保险基金登记、申报、征缴是否脱节。

6.经办机构征缴的社会保险费是否及时足额缴入收入户,有无不入账,搞“体外循环”或被挤占挪用。

(三)审查社会保险基金的使用

社会保险基金应按社会保险的筹资范围、国家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支出。社会保险基金的支出项目主要包括社会保险费待遇支出、转移支出、补助下级支出、上解上级支出和其他支出。

对社会保险基金使用进行审计的内容和重点是:

1.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部门及社保经办机构是否依法及时、足额支付社会保险基金,有无拖欠、截留和任意扩大或缩小开支范围的情况,如拒绝支付应由社会保险基金支付的项目,或承担不属于社会保险基金开支的项目等问题。

2.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是否按规定编制预算、计划,有无超预算、超计划用款。调剂资金的分配、使用是否做到专款专用、合理合法,资金的调度和用款计划是否按规定的程序报批。

3.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部门及社保经办机构有无违规支付、虚列支出、转移资金和挤占挪用等损害侵蚀社会保险基金的情况。

4.受益人是否存在虚报、冒领和骗取社会保险基金的行为,经办机构是否定期对离退休人员进行必要的生存调查。

5.经办机构是否对参保单位或参保人员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严密的审核,如丧葬抚恤费的支取是否提供火化发票及死亡证明。

6.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部门及社保经办机构对重大资金的支付是否实行集体决策,在社会保险基金支付环节是否设置审核和监督岗位。

7.社会保险基金支付是否严格遵循统筹范围内支付原则、专款专用原则、统一性原则、适度性原则。

(四)审查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

根据《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社会保险基金必须存入财政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共同认定的国有商业银行开设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户、支出户及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也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基金根据国家的要求统一管理,按险种分别建账,分账核算,专款专用,自求平衡,不得相互挤占和调节。基金结余,除根据财政和劳动保障部门商定的、最高不得超过规定预留的支付费用外,应全部购买国家发行的特种定向债券和其他种类的国家债券,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动用保险基金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

对社保基金管理情况的审查,是整个社保基金审计的重点所在。其审计的内容和重点为:

1.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的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如财务和内部审计机构是否健全,能否发挥核算监督和控制的作用。

2.社会保险基金是否安全、完整,其保值增值是否合法、合规。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社保管理部门、社保经办机构和其他单位、个人有无以各种形式将社会保险基金用于对外投资、经商、办企业,为企业贷款担保、抵押、弥补行政经费和平衡财政预算等情况,是否存在贪污、私分基金等违法行为,是否存在长期挂账,以前挤占挪用基金是否回收。

社保基金的重要性篇10

摘要:全国社保基金自2003年6月入市以来,截至2007年底,资产规模按市值计算突破5000亿元大关,达到5161.82亿元,同比增长近60%,经营收益率超过40%,股票投资超过30%。全国社保基金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机构投资者。近年来中国股市呈现牛熊市交替出现的暴涨暴跌的局面,股票作为社保基金投资工具之一,因此社保基金在股市中的保值增值尤为引人关注。分析了社保基金入市的动因以及存在的风险,提出了防范社保基金入市投资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社保基金;基金管理;投资风险;基金入市

1社保基金入市的动因

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保基金的规模逐渐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累计结余连续大幅增长,结余额从1991年的169.7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4493.4亿元。如何对社保基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如何使其保值增值变得越来越重要。

2001年以前我国社保基金过分强调安全性主要在于银行或国债,导致社保基金的收益率偏低,2001年公布的收益率仅为2.25%,比银行存款利率高不了多少。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银行利率持续走低,再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要实现社保基金的增值保值,必须在政策上放宽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在安全的同时实现盈利。

2000年9月国务院决定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同时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运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以下简称”社保基金“),是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的由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于2003年6月正式入市。

按照《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根据该条款,社保基金目前的投资方式主要有3种:第一,存放银行生利息。自全国社保基金建立以来,银行存款一直在全国社保基金资产规模中占据很大的比重,最高占比曾经达到过75.6%。第二,购买政府发行的一级债券。但是,社保基金投资于国债的收益率基本与通货膨胀率持平,不能很好地起到社保基金保值作用,更谈不上增值了。第三,委托投资。2003年6月,社保基金开始委托基金管理公司进行投资管理,2004年度收益9.15亿元,比上年净增7.5个亿,2005年度收益为10.38亿元。

2社保基金入市的投资风险

2.1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是资本市场的所有参与者都要共同面对的风险,它不受市场参与者个别情况的影响,又被称为一般风险,系统风险主要由一国在某一特殊时期的政治、经济、国际贸易等基本形势所决定,是不能通过投资组合加以分散的。社保基金进入股市,首先将面临绩优蓝筹股少、投资品种可供选择的空间狭窄、市场投机气氛浓厚等因素所造成的系统风险,这将使社保基金在盈利性和安全性的选择上更为艰难。

我国证券市场过高的系统风险能够通过偏高的市场换手率和市盈率反映,过高的市场换手率说明投资者缺乏长期持股的投资理念,市场投机现象严重,造成了我国股市波动频繁、大起大落、投机性强等特征,对社保投资基金的保值增值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我国市盈率偏高的背景是政府主导下发展证券市场,股价的确定并不是由市场价值规律决定的,过高的市盈率表明股票价格偏离其自身价值的趋势严重,证券市场存在泡沫现象。我国股票市场近几十年将持续处于深化改革时期,国有股减持最终必将推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仍任重道远,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股市在很长时期里将受政府政策的影响,在波动上呈现出无规律、难以预测等特点,这进一步加剧了社保基金入市后的系统风险。

2.2非系统风险

非系统风险是资金在自身运作中产生的风险,它可以通过资金投资管理公司的操作进行防范化解。由于我国基金公司成立时间不长、运营机制尚不完善,使得我国社保基金的运营存在投资项目风险,流动性风险、投资管理风险、偿付能力风险等非系统风险。

社保资金的各种风险之间还会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资金收缴风险、资金支付风险、资金投资风险都具有极强的传递性,可能会导致风险集中和风险加剧,对社会保障资金财务收支平衡状况的影响更大,所以对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3社保基金风险的防范

3.1规范发展资本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规范运作是证券市场长期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上市公司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我国社保基金入市投资运营的收益。规范发展资本市场,需要做到:建立健康、有序、合理地证券发行市场,保证上市公司质量,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资本市场监管体系,从严惩处上市公司的内幕交易以及买卖或配合他人买卖公司股票的行为: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应积极借鉴国外股票市场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结合中国具体国情,积极稳妥地解决股权分置问题,降低股票市场系统风险。上市公司要通过产权改革,依法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内在潜质,培植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

不可能等到有了完善的监管体制和没有风险的资本市场才准许社保基金入市,因为完善的监管体制和没有风险的资本市场几乎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出现的,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在推进入市过程中,进行金融体制和社保体制的不断改革创新,推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逐步形成社保基金与资本市场良性双赢互动的局面。

3.2对社保基金进入股票市场的比例限制和组合投资

社保基金进入股市,既有利于拓宽基金的投资渠道,又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但社保基金进入股市具有较大风险,为了防止风险,我国必须对资金的投资领域进行严格的限制,严格实行组合投资,实现投资工具和投资对象的多元化,加快金融工具的创新,并控制高风险投资工具和投资对象在投资组合中的比例,不能将所有的资金投入股市,必须将一部分基金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以保持其偿付能力,不可在某一投资品种的某一类别上投资过大。应严格按照《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的比例不得低于50%,其中银行存款的比例不得低于10%,企业债、金融债券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10%,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40%。社保基金在选择股票进行投资时,应看重投资对象的盈利能力。追求长期稳健增值的社保基金,在非流通股市场不断完善的条件下,应选择一些大盘、绩优、分红率高的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进行长期投资,从而相对减弱对价格偏高、风险较大的A股市场的投资力度。

由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的机制尚不健全,市场中蕴涵较多的投机因素,卖空交易可能导致股票恶性卖空,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投机,所以现阶段,社保基金规避国内系统性风险的一个可行渠道就是通过类似QDII方式,进行海外投资。一方面,海外上市公司派现率比较高,二级市场的波动比国内市场要小,有利于长期投资;另一方面,股价波动时,有较多的金融工具以对冲风险,为社保基金提供了安全保障。

3.3建立健全系统化的社保基金投资监管体系

社保基金入市要达到预期目的,离不开严格的监管。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的社会保险局非法挪用社会保险基金的现象屡屡发生,关键在于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管手段和力度不够。而管理的混乱无疑将加大我国社保基金入市投资的风险。加强监管,首先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体系,依法监管。社会保障基金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储存、投资运营和给付全过程都必须纳入法律监管体系,要从国家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战略高度确保社保基金稳定高效的运行,将政府部门对社保基金的征缴、保管、调拨、投资运营、监控过程、风险控制及保护机制构建等的监督管理通过国家立法予以明确规定,为依法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有效监管奠定制度基础。

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基金的功能,必须严格实施社保基金投资监管制度,强化社保基金管理服务机构的资格审定,执行社保基金的投资原则和投资规则,注重社保基金投资的重量控制和结构限制,限定基金投资的最低收益率水平,注重一般规则监管和对管理人监管相结合的监管原则,在确保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安全性的基础上使社会保障基金达到一定的投资收益水平。

3.4促进我国基金业发展,培养基金管理人才和理性的投资者

作为一个新兴市场,中国证券市场目前仍然是一个散户主宰的市场,它容易对市场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市场呈现非理性化的特点。另外,在极度分散的投资者基础上,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的政策很难贯彻实施。因此,要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是必要的。

在我国加快发展机构投资者的背景下,基金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保基金入市风险的控制能力。由于社保基金的职责重大,所以管理人的选择必须体现稳健性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投资管理机构,同时采用管理人分散的方法,将基金交给多个管理机构投资运营,这样既可以分散风险又可以促进竞争。

为了全面提高我国基金公司的基金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当务之急是要按现代企业要求建立基金公司治理结构,防止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出现。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功能,通过竞争将迫使基金管理公司加强内部管理,重视对投资者的服务,注重自身长期市场形象,获取在市场中的诚信度,也能促进资本市场的完善。此外,外资的介入以及外资管理人员的参与将提高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水平。他们带来的规范的投资理念、先进的管理经验、严格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法将使基金管理公司业务水平全方位得到提高。

当前,中国股票市场短期行为的普遍盛行是不争的事实,短期行为的非理性因素给市场带来了很多隐患。所以要稳定市场,除了在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的同时,还要培育理性的投资者,因为证券市场中的理性投资者是理性市场形成最根本的因素。为此,笔者针对我国证券市场所处的初级阶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利用市场的循环起落,对投资者进一步加强风险教育,帮助投资者改变非理性观念和投资方式;二是改善上市公司质量,推动股票市场的功能向评估企业价值,优化资源配置方向转化;三是建立价格波动的分析体系,引导投资者理性预期。培育理性投资者是规范投资者行为、减少市场风险的根本所在,同时也是减少社保基金入市风险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万解秋,贝政新,黄晓平.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孙建勇.社会保障基金监管[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3闫炘,喻大学.社会保障基金与证券投资基金[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