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概念十篇

时间:2023-11-21 17:53:38

多媒体教学概念

多媒体教学概念篇1

一、妙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引入

概念的引出是进行概念教学的第一步,这一步走得如何,将影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学习。而初中数学教材展现给学生的往往是“由概念到定理、由定理到公式、由公式到例题”的三部曲,这一过程掩盖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因此,教学中教师不应只简单地给出定义,而应加强对概念的引出,使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加深对新概念的印象。妙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

例如绝对值的概念,绝对值既是重要的概念又是难学内容,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绝对值符号的抽象性,绝对值概念的复杂性,字母表示数的不确定性以及绝对值逆向运用答案的不唯一样性。为了突破绝对值概念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揭示绝对值的发生过程,逐步去理解它、掌握它。首先通过多媒体复习有理数的组成以及在数轴上的相应位置;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如下问题,最后引入绝对值的概念时,我们用多媒体展示测量两点间距离时,不论从甲杆量到乙杆,还是从乙杆量到甲杆,都得到同一个数值(距离),这个数与方向(正负)无关,一律为非负的。通过以上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绝对值是怎样产生的,绝对值的产生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有着多媒体展示的现实背景,同时可以使他们初步理解绝对值的含义,再去学习绝对值就容易掌握了。

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数学概念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促进了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使概念教学变成了师生互动的情景教学,学生在问题情境的教学中经历了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真正体现了数学化。

二 、妙用多媒体激发兴趣,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源动力,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会在头脑中形成最优的兴奋中心,利用电教媒体以图、声、色、文等物质材料构成多种激人心扉的具体形象作用于学生感知器官,产生课堂的直观性的良好效应,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其思维。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概念时,利用电教媒体动态地演示“蜻蜓、蝴蝶、树叶的轴对称”伴随着美妙音乐把“轴对称”这一抽象理性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内容,很适合学生从直观的形象思维过渡的思维特点,积极调动学生耳,眼,脑等器官投入学习。因此,电教媒体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抽象概念形象化,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 、妙用多媒体静中求动,对比出概念的异同

数学概念是静止的,抽象的,很多概念有相近之处,有的只是一字之差,很容易混淆,如果理解掌握得不好,学生就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如“直线、线段、射线”这三个概念,教师可设计能动能静的课件,让学生主动,形象地获取知识。先将一条弯曲的橡皮筋映在屏幕上,然后拉紧,以曲衬直,强调直线是“直的”接着把拉直的橡皮筋又向外延长,显示“延伸”的动态过程,一直拉到屏幕显示不出来为止,以说明直线是“无限长”的,进而使学生获得“直线无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的认识。教学射线时,可将一端拉直,一端不动,使学生获得“有一个端点,一端无限延伸”的认识。而教学“线段”时,则只将弯曲的橡皮筋拉直,则不能延伸的演示,这样,学生将易混的静止的概念,通过媒体形象静中求动的演示,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准确更深刻了。

四、妙用多媒体,抓住数学概念的重点,揭示概念的本质,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概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但有些概念只要教师利用媒体抓住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就会让学生将概括性的知识具体化。如教学“三角形”这一概念时,如何理解“线段首尾相接”的意思,利用电教媒体展示,第一条线段的尾与第二条线段的首相接,第二条线段的尾与第三条线段的首相接,第四条线段的尾与第一条线段的首相接,由此得出“三角形”是封闭的图形这一概念,加强了对概念的理解。在讲授“等腰三角形”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等腰直角三角形,钝角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多种不同类型的等腰三角形。使学生紧紧地抓住它的本质,就是“有两条边相等”,这也是等腰三角形的关键。至于这个三角形的大小、形状、位置等都是非本质属性,是无关要紧的问题。在讲授新概念时,务必要使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概念。

五、妙用多媒体注重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概念的获得是由个别到一般,概念的运用则是从一般到个别。学生掌握概念不是静止的,而是主动在头脑中进行积极思维的过程。它不仅能使已有知识再一次形象化和具体化,而且能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多媒体教学概念篇2

一、概念的重要性

小学生概念学习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只有让小学生更好的了解概念才能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而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结构中的基本材料,也是数学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使小学生正确掌握数学概念是理解掌握数学原理、形成基本技能的关键,也是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把它放在小学数学教学的首要的地位。我们都知道,学生的思维运算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只能对当时情景中的具体事物的性质和各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而小学生接触事物少,理解能力薄弱,我们在讲解概念时,只能从他们熟悉的物体或场景上引入。这是他们的记忆方法是处于机械性记忆法。但是她们思维活跃,敢于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他们对抽象的新概念的理解基本上依赖于感性直观材料,判断常常带有具体性和片面性,但整体来看,思维是处于具体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所以在上概念课时,我们要注意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内容,只有让富有争议及吸引力的问题,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觉时间流逝的非常快。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因小学生的思维具有随意性和片面性,会造成语言表达的不准确性、不科学,相对的也会影响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二、从生活中引入概念

数学来自于现实生活,小学生生活周围处处有数学,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概念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小学生从瓣手指到简单的运用计算机,都是在生活中不断总结而学习获得的。要从生活实际出发,深化小学生的概念基础,就必须熟悉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如在学习比较数值大小时,“2”和“3”的大小,可以把“2颗棒棒糖”和“3颗棒棒糖”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选择,当学生选择3颗棒棒糖时,可以问为什么会选择“3”,这样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真正体会到比较大小的概念。我们也还可利用小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比较熟悉的一些知识, 概括出新的概念。例如: 在引入平行四边形概念时, 先出示两组不同长度的四根小木棒, 教师进行演示, 让学生观察后, 然后把这四根小棒钉成一个长方形。又让学生观察这个长方形, 然后, 教师又进行演示, 把它向其中一头拉斜, 让学生观察教师演示后的形状, 引导学生说说这时的长方形变形后有什么特点。 这时学生可以说出:两组对边的木条长度相等, 但四个角又不是直角,因此这样就在小学生思维中形成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三、从正反两方面讲解概念形成

数学教材中的概念是分阶段陆续出现的。在日常教学中,概念也往往是一个个分散出现的,教学到了一定阶段,让学生边复习边找出概念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组成概念系统,穿线结网,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概念认知结构,这种系统的认知结构不仅有利于概念的巩固、深化,也有利于知识的检索、提取和运用,促使学生知识的迁移,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反之,我们运用反例来深化概念的有效手段。小学数学中的有些概念的结构较为复杂,条件结论交错,通常采用正面阐述的形式,而学生常常会对一些关键词认识不足,对所给条件理解不全。这是合适的反例就能起到强化概念的作用。反例强化概念,能使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消除歧义,克服片面认识,对概念理解得更加确切和清晰。例如,学习了循环小数后,让学生辨析:6.5454、3.14159、3.14159……等是否为循环小数,从而从本质上掌握循环小数的特征。

四、概念讲解要形象具体

多媒体教学概念篇3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 应用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21世纪学科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对课程实施的建议提出: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目前中学生普遍对物理学缺乏兴趣,感到难学。而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和认识新事物的最重要最持久的动力。为了唤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应不断采取多种手段和形式,包括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过程,学生能够真正进入视觉、听觉与触觉等感官并用的境地,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融为一体,使之变为共同参与学习进程的多维动态方式,使一些深奥的理论、复杂的结构和情景通过模拟仿真的手段呈现出来,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功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而且能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其创造能力。

一、物理概念教学的特点及现状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它是物理学最重要的基石,是教学的关键,是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形成、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认识过程,概括地说,是学生经过感知而获得的物理表象在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转化为头脑中的抽象的规定。它是通过分类、概括、抽象等思维加工活动完成的。学生形成物理概念,一般要经历认知定向、找出共同特征、抓住本质属性和深入理解概念这样一个大致的过程。

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出现的问题主要有:(1)经验的形成受不正确、不科学的观念的干扰。例如认为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物体受力才会运动,等等。(2)感性认识不足或已有概念不清。如:如果没有足够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电磁感应现象,就很难使学生形成电磁感应这一概念。(3)抽象思维能力不足,有些概念难以理解。某些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学生要理解它们,需要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如:电场强度的建立过程。(4)忽视了量度公式的物理意义。如:有的学生由速度的定义式v=s/t,把速度理解为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而忽视了“速度表示运动快慢和方向”这一物理意义。(5)概念间的混淆。学生在学习概念的过程中,对于一些本质不同,但表面相似的概念很容易混淆。如:对于温度、热量、内能这三个概念,有的学生就容易混淆。(6)不会正确运用概念来分析、解决问题。所以在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利用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抓新旧知识的逻辑展开,为学生的概念学习创设学习环境,在给他们以足够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按照物理学中建立概念的方法,引导他们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进而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使他们形成概念。

二、物理概念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应用

为了适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在课件创意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我们认为应侧重研究物理学习的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课件的创意必须遵循科学的认知规律,并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课件创意的核心是研究建构思维的过程。物理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在内容上有三个方面:1.提供物理事实,创设物理情境;2.转化模型,形成表象,认识重要的概念和规律;3.提供应用物理知识的典型示例和练习。从认知角度来看,就是三个过程:1.感知,激发认知冲突,提供思维素材――这是启动思维建构的阶段;2.形成认知表象,转化物理模型,形成物理图景,通过科学思维形成概念和规律――这是形成认知结构的阶段;3.返回具体,还原模型和图景,解决物理问题――这是活化和扩展认知结构的阶段。下面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一)质点概念的课件

质点模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模型之一。它是一种理想化的方法,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扩展对它的认识。把一个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习质点模型离不开对具体的物理对象及其运动背景的分析,为此,课件中可以创设一系列的质点模型“组块”以引导学生思维和理解。例如:

(1)动画:火车在原野上行驶。能否把它当作质点来看待?因为没有背景信息,不置可否。

(2)动画:把镜头推进到火车的驱动轮。研究火车车轮的运动,能否把火车车轮当作质点处理?

(3)动画:火车过桥,从车头上桥到车尾出桥。研究火车走完全程需要的时间,此时能否把火车当作质点来处理?

(4)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能否把火车当作质点来处理?动画:地图上的“点”由北京出发向南运动。

上面的课件展示了一组组动态图景,提出了一个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由实到虚的思维活动抽象出质点模型。在课件中,深入地展示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某个问题的认识过程及走过的弯路,对实现学生思维的建构过程有重要的作用。

(二)磁感线课件

磁感线是形象地描绘磁场的一种方法。实际上磁场空间并不存在磁感线。它来源于磁场实际,超越于磁场实际,且能反映磁场的实际。课件的设计应能体现这种思想。

1.为磁感线的形成奠定事实基础。

(1)真实实验:在磁铁的周围放置一根小磁针,磁针偏转,反映有磁场的存在。

(2)真实实验或视频:引入3根小磁针,放在不同的位置,磁针偏转不同,说明各点受力不同,也就是磁场不相同。

(3)视频:在磁铁周围放置相当多的小磁针,可以看到磁针指向的分布呈现某种规律。改变磁铁的方位(缓慢旋转),周围磁针的指向也随之发生变化(可以暂停)。

2.建立磁铁的磁感线概念。

(1)类比联想:动画展示电场线的图示。

(2)动画:描绘曲线,将小磁针指向的分布规律展现出来。定义磁感线,曲线上某一点的切线与小磁针的指向一致,以N极的方向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3)动画:旋转磁铁,展示磁感线的三维空间形状。

(4)动画:展示蹄形磁铁的磁感线。

3.建立电流磁场的磁感线概念。

(1)真实实验或视频:展示直线电流周围空间小磁针的分布情况。

(2)动画:展示直线电流的磁感线。

(3)动画:将通电直导线弯曲,曲线中每一小段近似为一直线,展示若干小段电流磁场的磁感线;使曲线首尾相连形成单股线圈,展示其磁感线。

(4)动画:展示通电螺旋管线圈的磁感线。

(5)动画:解剖立体图形,磁感线的各种平面表示方法。

4.深化磁感线的概念

在学习感应强度概念之后,进一步认识磁感应强度与磁感线的关系,磁通量与磁感线的关系。对于除重点概念以外的其他基本概念,我们只需要“了解”,有的要求“理解”。对这样的物理概念,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模拟场景,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三、结语

本文所论述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是一种教学模式,它仅作为一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传统教学的补充,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将其放在辅助教学位置:实行多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组合教学,一定不能用多媒体代替教师教学,人性化的教育始终应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我们要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使学生的学业水平和人格个性同步发展,就不能过多使用多媒体。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教学过程中最永恒的魅力所在,多媒体的人机交互根本无法替代。

参考文献:

[1]高文.教学模式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汪安圣.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3]凌瑞良.物理概念辨析.国防工业出版社,1992.

[4]宣桂鑫,江兴方.多媒体物理教学软件开发与应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多媒体教学概念篇4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教学妹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资源,教学操体的分类,选择教学探体的方法和原则,设计依据等内容。

教学媒体,所谓教学媒体是以传递教学信息为最终目的的媒体,教学媒体用于教学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指一切可以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教学媒体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资源的概念可大可小,教学设计只关心可以人工设计的资源。有时区分资源和工具。

1教学资源包括人类资源和非人类资源

(1)人类资源是教师,辅导者,学习小组(学习伙伴)。非人类资源有两种。一种是教学材料,另一种是教学环境。教学材料包括教育信息资源(网上资源,电子出版物和印刷品等)和教育教学软件(传统教学媒体、幻灯投影教材、音像教材、多媒体课件,以及学科专题网站等)。

(2)教学环境有两种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包括教育资源环境(图书馆、学习资源中心、电子阅览室、校园网及Internet)和教学传递环境(多媒体环境、网络环境、闭路电视系统,以及各种教室、实验室)。软环境指的是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有基于“教”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和基于“学”的教学模式。

(3)教学煤体在教学中有很大的作用。教学媒体有以下几种类型:①非投影视觉媒体:印刷材料、静止图画、图示材料、实物教具和模。②投影视觉煤体:幻灯机、投影机等,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③听觉媒体:录音机、收音机、电唱机、激光唱机(CD机)等,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④视听觉媒体:电影放映机、电视机、录像机(VCD,DVl)机)等,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⑤综合媒体:多煤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等,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

(4)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

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WilberSchramm)提出的决定媒体选择几率的公式,是选择媒体的最优决策的依据。媒体选择的几率(p)-媒体的功效(V)/需付出的代价(C)。在确定知识点学习目标的基础上,首先确定媒体使用目标。选择媒体类型;确定媒体内容。

2媒体设计的心理学依据有注意。知觉,记忆,概念形成

(1)媒体设计的心理学依据一一注意。认知心理学上表明:人对于学习的过程,是从人本身的学习动机和心理来对知识产生注意开始的,而不是从外界的事物来施加一定的压力来开始。所以,学习首先是要对学习知识产生注意,这样才能使得自己开始学。这种心理学上的“注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选择性注意,新异性注意,简洁性注意,适中性注意,期望性注意等几种口选择性注意:即人在接受知识的时候都是本身有选择性的,所以授课应有重点的讲解;新异性注意,即事物的特征,不同于其他的特征,往往在人的学习中会引起注意,所以授课应有突出性的讲解;简洁性注意,即事物的表现越简单,越容易被人记住,所以授课应言简意赅;适中性注意,即难易适中的知识问题,一般能使大多数人引起注意,所以授课应分清主次;期望性注意,即每个人都有求知的欲望,所以授课前应该将本课的教学内容以及重点先提供给大家。

(2)媒体设计的心理学依据一一知觉。认知心理学表明,人的知觉和教学的相关媒体都有一定的联系,特征表现如下:整体性,相对性,对比性。所谓整体性是知觉的一个重要的基木特征,虽然知觉的对象是由很多的个体组成的,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往往学生不会把这些堪称一个个的个体,而是将其统一整体化。任何没有表述的知识都是不会被学习者所加深印象,所以,必须对知识进行一个逻辑关系,因果关系的处理,从而使之联系成为一个独立的整体,这样学习者再学习起来才会轻松易懂,这也是将复杂转化为简单的一个常用模式。相对性,知觉不会对其某一个物质做一个简单的判断,而且要通过其它事物的比较呈现,才可以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但是在画面上如把集成有上百万个门电路的半导体芯片放在手指上呈现,则可以使人们对芯片的集成度大小留下深刻印象。对运动的判断是相对的:画面上,一辆汽车在静止背景上移动或汽车不动而变换背景的位置,均可以被感知为动态。在亮度的呈现上也是相对的:如果一个红色的实物放在太阳光下则会闪烁出晶莹透亮的红色,但是在夜晚的灯光下,则会暗淡许多。对比性:当两种事物的属性谁以区分时,应将它们放在一起呈现,而不是分开。并在画面上用不同的颜色、字体或符号标出它们的不同点;或是将细微的差别加以放大,这些均有利于知觉的对比,从而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辨。

多媒体教学概念篇5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

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就是概念,它是逻辑思维最基本的形式。物理概念属于科学概念的范畴,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是反应物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物理概念不仅具有一般概念的属性,而且还具有自身的特性。物质本身的物理性质或某方面的特征是物理概念的主要反映,它还反映运动的某一状态或过程的物理特征。物理概念的建立是在大量的物理事实和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它反映了物理事实的一种本质的。

中学的物理教学中,学生要真正的学好物理,就要熟练掌握物理概念,只有这样才能够正确的理解物理事实,掌握物理原理和物理规律,提高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物理概念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中心任务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顺利地建立起概念,并逐步理解直到完全掌握,这也是学好物理的基础。在进行相关的概念教学时,老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引入这个概念的目的,为什么要引入这一概念,通过认知的定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求。通过从现实生活总结出来的概念,要用归类的方法找出它的共性;对比较抽象的概念,除了概括出其共性以外,还要挖掘这些共同特征所反映出来的物理本质和物理属性,并用简洁的语言定义出概念的特征或属性。最后,应通过提供充分的概念应用实例来帮助学生了解该概念及之间的相互区别和联系,以达到深入理解概念的目的。结合多媒体去进行物理概念的教学,往往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媒体提供丰富学习资源可促进学生理解与运用物理规律

物体规律是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及本质联系的反映,它包括定理、定律、定则和原理等。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之间是有区别的,其区别在于物理概念是思维形式,物理规律是客观规律,前者是无条件的,后者是有条件的。相关物理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是通过物理规律来反映。物理规律是构建中学生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枢纽,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中心任务之一。物理学研究表明,物理概念的建立和物理规律的发现概括,都需要通过思维进行加工。无论是物理实验学习中的形象思维,还是物理概念学习中的抽象思维,都必须经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和抽象等思维环节,构成物理规律学习最基本的思维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过程――即物理概念的逐渐建立过程。建构主义还认为,建构是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事物。利用多媒体进行中学物理规律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规律的本质。

三、运用多媒体丰富的视听资源扩大物理实验教学

新课程标准将实验分为多种形式,如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设计性实验、探究性实验、调查类实验等。教师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重视课堂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仪器还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演示现象持续时间短、可见度低、使用模型时实验仪器内部各部分的活动情况无法看到等。这些因素的存在会使演示实验的目的打了折扣,同时也对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利。利用数字化的实验平台和演示实验教学仪器等视频设备进行中学物理教学,学生通过观看生活中常见的视频有了感性认识之后,通过投影机还可以观看演示实验现象,进一步通过数字化的实验设备还可以获得理性的认识和分析,准确地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习物理更加容易。

四、利用多媒体整合学习资源促进物理习题教学

多媒体教学概念篇6

关键词:模式教学 概念同化 结构体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040-01

1 创新式教学模式

多元智能体系所指出的是,每一个个体都可能在某一方面具有比较大的优势,而同时其他个体可能在此方面表现一般。而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造成了一种多元化,多元化的智能体系的建立基于较为庞大的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与存在性,这种客观性造就了多元智能体系的成功实施。应用在化学课堂理论教学上,多元智能体系的利用可以为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提供最为有利的保障。

创新式的化学课堂模式体现在逐渐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发展上,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智力、创新力、理解力等多方面的差异性的特点,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来满足多元化教学秩序的发展。这种体系建立在学生技能的掌握上,即对化学学习技能的掌握程度的不断提高上,能够把握化学课程的学习系统化的理论基础依附于哪种比较灵活的模式。充分发挥教学课堂的集体能动性,发挥个体之间的差异造成的理解上的多样性,由单一的课堂听讲式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从创造性思维模式出发,引导学生在转化教师讲解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向多层次,全方位的扩散思维的发展。

多元化智能体系的表现基于七种智能上的不同表现,对于学习途径的掌握上,不同学生之间表现较大的差异,这需要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细心体察学生的创新式学习方式的进展情况,在设计教学模式上多采用学生较为喜欢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创新式代替固有的教学说教式。在激发学生多项思维发展的同时,能够引导学生组成创新式学习组,以此加强多元化的智能体系的维护。在实际教学积累的教学经验,需要不断的加以总并记录在案,在新的模式的引导下作出较为合理的比较,增加案例式的教学辅助,在求同存异的情况下,适当满足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要求,按照新课程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学模式的大胆尝试,总体框架是围绕着多元化智能体系的理论框架。向多方向、个性化展示的学习效果上靠拢。

2 概念的教学设计

化学概念是比较抽象的东西,是比较难理解的。化学是探寻微观世界的基本组成和变化的自然学科,对于高中生来说,与宏观世界所见的东西有着迥然的差别,学习化学知识,首先从学习化学概念开始,通过对化学概念的学习和理解,将有助于学生对事物的客观看法的极强的改变,加深对概念性东西的理解,有助于在化学学习上做好第一步。

在概念学习设计上,要体现概念的四个部分,包括概念的名称、属性、例证和定义。要求学生在学习这个四部分内容时,充分理解概念的抽象性,把握概念学习的基本特点,采取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两种学习方法,来加强对概念的初步了解。概念的形成是基于客观事物的大量分析总结,而形成的规律性的总结,学生在学习概念时可以提出此类是如何形成的这样的设问,然后由大量的已知的概念或事物的联系来推论新的概念的学习,而概念同化式的学习要求具有同化新概念的结构性思维,对于上位学习和下位学习掌握的比较熟练,对于结构性基础越老牢固的同学,学习新概念同化的效果越好。

通过对概念的正反例证的差别化学习,来辨别新概念的不同之处,发觉抽象思维的强项所在,利用所学到的有关知识来解释新的概念所涉及的知识面。学生在辨别新概念与已知概念的时候,需要对新概念引入新的思维模式,以此加强差异化的学习,对于能引起相互联系的概念,需要分门别类,加以组别式的学习。同一个概念中,可分割多个小概念的大概念,需要学生的理解力和掌握力都非常强,在此情况下,多采用概念同化的学习方式,以此加强部分小概念的理解,并在综合运用上采用概念形成的学习方式,以此加强对整体概念的学习。由此可见,概念同化与概念形成是两种相互结合的学习方法。

从上述的观点来看,化学教学课程设计的实践理论研究点,须符合基本的迹象设计要求:

概念的学习尽量满足多种化学事实的要求,提供尽可能多的数据、模型或者图表等易懂形式来建立学生对概念的基本概况。

对抽象化学的学习,要了解其本质的因素,掌握分析概念之间的异同,针对逻辑性的语言,需要有个适应的过程,尽快的熟悉和习惯和化学语言对概念的表达方式,建立抽象思维模式。通过正反例证加深对概念的全方位理解,加深对概念的基础和外延的基本理解,以此符合概念的学习设计要求。通过对概念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对概念的延伸学习,加强对概念的运用,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3 媒体与课堂结构

3.1 教学媒体

工具或者模型的使用涉及到教学媒体的使用和选择,对于现代教学来说,必不可少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可能。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对媒体的运用的熟知程度,学生在观察、分析和使用媒体过程的思维变化模式,与单一媒体教学模式之间的区别,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先进的教学手段基于媒体的实物性较多,参与到教学当中的标本、投影、计算机等工具,是化学演示模型必不可少的。追求更快的掌握速度,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将学生从单一的学习生活模式中解放出来,更多的参与到对自然的诉求上来,对化学衍生物,对化学基本世界观的研究,都是学生在多媒体教学引导下的良好进步。

3.2 教学过程的结构

确定课堂教学过程的结构是指将前面确定的各个教学要素,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以一定的结构关系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序的流程。简单说就是教学活动顺序的安排,即决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使得教学方案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教师上课、备课和修改,有利于教师把握整体,在头脑中形成比较清晰的教学活动思路。

教学结构是个有序的结构体,参与到教学结构当中的元素需要能够整合整个教学过程,以顺序进行的教学结构中的单元体,使得教学方案能够顺利进行,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在化学教学体系当中,课程设计的基础大纲以教学结构为框架,按照教学结构的主题要求来设计课程。多元化的智能体系教学结构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素质教育,加强对化学本质的认知为任务的根本。强调对学生利用多种优势资源进行学习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张宫开.提高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

多媒体教学概念篇7

关键词:多媒体;物理教学;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发展,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中学物理教学中已经有了很多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快速地推动了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从多个角度分析,多媒体技术给物理课堂带来了便利,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物理教学中,能够深入浅出、由浅入深地化解一些知识重难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发现物理规律。下面,我就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使用多媒体,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许多的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对物理课常常是望而生畏,这主要是因为物理学是一门充满逻辑推理而又比较深奥抽象的自然科学。而现代多媒体技术能够集声音、图形、文字、动画和视频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可以将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等转化为比较形象生动的物理画面,这样,不仅使学生对知识的认知难度降低了,而且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我在进行初中物理八年级教材第三章“声音的产生”的教学中,就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课前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音像效果播放各种声音,如波涛澎湃的海浪声、优美的小提琴声、嘈杂的电锯和汽车鸣笛声等。这些声音来自于生活,能很快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在整节课堂过程中,各种声音充满课堂,课间利用多媒体录音功能将学生们的声音录下来播放,激发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40分钟下来,效果超乎我的想象,这是我们常规教学不可能达到的效果。学生一旦对物理产生兴趣,将会克服一切困难,充满信心地学习物理。再如我在进行《电磁感应现象》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把导体作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及磁场的方向跟感应电流的方向之间的关系用多媒体动态地展示出来,不仅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而且还容易建立三个物理量空间的立体关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并且学习效果也很不错。

二、利用多媒体模拟物理实验,化抽象为形象

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利用多媒体可以模拟和实时呈现物理的这一实验过程。通过实验及实验过程,预测实验结论,根据所得的实验结论获得物理概念,这样学生对每个概念的理解不单纯是背概念的层面了,而是对每个现象和实验过程的理解。初中物理很多概念都是自然现象,一个比较好的教学课堂或者是一堂课,应该是让学生多接触或者是模拟实验教学过程。在实验的基础上能提出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这样,我们的教学课堂才会比较活跃,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去主动地学习和体验,反过来再理解课本上的概念时,可以做到把概念和实验相结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总结,对错误的理解进行反馈,再思考,经过这样反复的练习,就可以提升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比较高。

三、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讲解中利用多媒体来呈现,效果比较明显

在我们实际的教学中,有一个很大的感受就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一些教学过程教起来很难,这些物理概念和规律对学生来说确实比较抽象,他们对这些物理概念和规律在短时间内很难理解,我们当老师的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感到有劲没处使,但当我们把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设备引入课堂中后,他们对这些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就相对来说变得容易了。比如,我在进行《摩擦起电》这一课的教学时,由于物理过程进行的太快,学生在用肉眼进行观察时比较困难,但是我可以用比较慢的视频反复来还原这一过程,直到学生能够清楚这一现象和规律为止。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常常是先反复地吃透所要授课的一些物理概念,通过反复研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然后根据具体的内容制作切合实际的课件,下载有用的教学资料,再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这样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如在进行《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这一节课时,教材上所显示的都是平面图,不够形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于是我从网站上下载了Flash视频,并用Flash软件把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的运动趋势模拟出来……这样,学生看起来比较直观,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

四、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借助于大量的图片、动画和影像资料再现于课堂,让学生通过对事物的形状、声音、色彩以及发展、变化的规律进行形象观看,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使学习变得更为容易。初中物理有些内容由于抽象难懂、不易理解而成了教学难点,教师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则这些难点就会变得直观易懂,使教学难点得以突破。物理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总之,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了无限的可能,只要我们用心思考、善于应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发挥它独特的作用,尽显其优势,促进物理教学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邱方军.初中物理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几点体会[J].初中物理,2007(12).

多媒体教学概念篇8

【关键词】现代媒体;高中物理;学习体会

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多媒体硬件与软件技术的发展之下,现代媒体已经成为了辅助学习的重要手段,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证实,要想充分的提升学习效率,就需要积极的利用现代媒体。

高中物理学习的难度较高,知识枯燥,乏味,如果能够科学的将现代媒体应用在该种物理学习中,就可以为高中物理学习注入新的内涵,那么应该如何利用现代媒体来提升高中物理学习的成效呢?

一、利用现代媒体帮助我们理解物理知识的概念

概念是我们逻辑思维最为基本的一种形式,物理学科属于典型的自然科学,物理概念也是科学概念,是反应物质属性的一种思维,物理概念不仅有一般概念共有的属性,还有着独特的特性,物理学科是一门建立在大量物理实验与事实基础上的一门学科,能够深刻的反映出事物的本质。

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只有深刻的理解相关概念,把握好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式,才能够真正的学好物理,因此,在物理学习活动中,我们需要主动建立起一种正确的概念,明确概念的目的,对于较为抽象的概念,可以自己使用概括法来分析这些不同概念的共性,再深入的挖掘出其中蕴含的物理属性,待有所了解之后,再使用实例掌握好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但是,物理学科的概念是抽象的,因此,我们在理解这些概念时,需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目前,现代媒体已经在物理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教师在采用该种教学方式时,我们必须主动的配合,这对于我们的理解十分有益。

例如,在学习震动的相关概念时,教师就利用现代媒体播放三个实验来提升我们的感性认识,即水平摆动实验、竖直摆动实验与点的摆动实验,播放完鼓励我们积极来实验,此时,我们就要主动的展示自己,在课堂上动手做,在做的同时总结实验的原理与共性,提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概括出几个实验的共同特征,最后再巩固概念,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加深我们对于相关概念的理解,也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二、利用现代媒体丰富我们的学习资源

物体的规律包括原理、定则、定律、定理等等内容,是物理过程、物理现象在一种环境下发生、发展以及变化的一种趋势与联系。物理概念是一种典型的思维形式,而物理规律则是一种客观规律。物理规律是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内容,物理形象思维的建立必须要建立在对物理规律的理解上,要深入的理解这些规律,就需要开展大量的实验,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我们的实验时间是很少的,为此,教师往往会利用现代媒体来弥补这一不足,此时,我们就要努力的从这些资源中掘取出对自己有益的地方。

例如,在“波的干涉”这一课的学习中,虽然可我们自己动手实验,但是实验的效果并不理想;再如,在电磁振荡实验中,我们往往只能够看到电流表的变化,无法观察到其他的现象。这些因素都制约着我们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在开展此类学习时,教师往往会应用现代化的实验学习仪器、视频设备与数字化实验平台来进行演示,丰富我们的感性认识,还可以让我们通过投影机来观察实验过程,这时,我们就要努力观察,多提问,丰富自己的理性认识。

在教师演示的过程中,我们要仔细的进行观察,体会整个实验的流程,思考这一步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方式,下一步怎么做,怎么做能够让实验更加周密;在能够动手演示的条件下,我们需要明确每一个步骤的意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千万不能不懂装懂,如果存在疑惑,就需要及时来寻求教师的指导,带完全明确后,再进行操作。

三、利用现代媒体来整合物理习题的学习

在高中物理中,习题学习占据着半壁江山,特别是高三复习课中,题目难度大、内容多,我们学习起来十分的吃力,因此,教师往往会利用现代媒体帮助我们构建出一个完善的知识网络,再将这种知识网络应用在解题过程中,在学习时,我们要努力跟随教师的脚步,梳理好这种网络。

在课后,我们要积极的利用多媒体学习资源,选择一些典型性的例题来练习,练习完成后与正确答案进行对照,如果存在疑惑,就要及时请求教师的帮助。

例如,在“电磁定律”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会制作出包含相关规律、概念与定律的PPT课件,播放每个知识点的同时引入一道习题让我们来解答,这些习题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既要是我们容易忽视的问题,也需要遵循我们现有的认知水平,在解题时,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法的方式进行,以小组的形式来分析物理状态、物理情景以及物理情景,在我们讨论完成后,教师进行最后的总结,并利用多媒体动画来展示出物理状态、物理过程以及物理情景,这样,我们在学习起来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用,这不仅可以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还能够帮助我们梳理知识,提升物理课堂的学习效益。

大量的学习实践都证实,将现代媒体应用在高中物理学习课堂中可以有效激发出我们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探究式学习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将课堂效益充分的发挥到最大化。在学习时,我们要主动的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的实现物理学习的优势互补,将现代媒体的教育功能发挥到最大化。此外,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分析,主动的来解决问题,坚决拒绝做课堂的旁观者,紧紧跟随教师的思路来完成学习,不懂就要问,只有采取这样的方式才能够有效提升自己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 陶玲曼.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必修课程学习整合的策略探究[J].宁夏大学,2013(04).

多媒体教学概念篇9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有着生动有趣的图片,并伴随有声音和独具特色的图形,把抽象的问题具象化。通过多媒体设计情境模式,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吸引同学的注意力,有助于老师顺利进行教学,取得佳绩。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时代,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以往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仅仅依靠黑板的板书,很难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而现代课堂中,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动画、短片等代替了传统的“黑底白字”,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散,创新的欲望也比较强烈。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完成教学目标

一堂课是否成功,主要看教师课前指定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见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引入多媒体技术,就是为了使教学目标完成,而且是更优秀、更有效率地完成。比如初中数学中的图形旋转,除了利用多媒体课件放映相应的动画之外,还应该设置问题,使学生成为课件的主体,注重课件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有积极探索的欲望。

四、借助多媒体技术,减少学生空间想象的困难

多媒体技术能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某些现象的发生或再现某些事物?r,可以重现事物的再生或发生过程,使学生的认知过程接近自然,提高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把握和认知能力,在操作和观察中去认识事物。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只能在黑板上通过板书、作图来传递知识,而一些动态的数学知识教学,教师不得不借助口头语言、身体语言将动态画面说“动”,而这样抽象的知识学生仍只能够“感受”。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情境,是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的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

五、借助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见,听得着,还能动手操作,这种多样性的刺激,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述强得多。同时多媒体技术的丰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动性、可控性、参人性大大强化这种感官刺激,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一)化无形为有形。初中数学理性知识成分太重,传统的教学只片面强调逻辑思维练习,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缺乏供学生探索的环境,只能靠学生的死记和教师的说教了。比如,在初二几何中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就是“点的轨迹”,学生最终会知识“轨迹”是一些直线或射线,但学生对“轨迹”是毫无想象力的。《几何画板》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它显示的“点”的条件,这种动态的有形的图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楚的,它的知识性远远超出老师“把轨迹比喻成流星的尾巴”这种虚幻的比喻。

(二)化抽象为直观。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几乎被动的从教师那里接受数学概念,只有靠强化记忆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初三数学中的“函数”,就是个典型的概念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对“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有一个明晰直观的印象。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特性,分别显示解析式y=x+1,y=2x,《数学用表》的平方表,天气昼夜变化图像,用声音、动画等形式直观地显示“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最后播放长江三峡大坝一期蓄水时的录像,引导学生把水位设为y时间设为x,就形成了y与x的函数关系。不仅引起学生的自豪感,而且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更为透彻。又如,初一几何中《角》的概念。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学生轻松掌握了静态的角、动态的角的概念。

(三)化静止为运动。运动的几何图形更加有效地刺激人脑视觉神经元,产生强烈的印象。初中几何《圆》这一章,各知识点都是动态链接的,许多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图形之间蕴藏的规律和结论是不变的。像“垂径定理”、“圆心角、弦、弧,弦的弦心距关系定理”等等,需要用“翻折”、“平移”、“旋转”等知识证实定理,都可以用《几何画板》动态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些题目,用鼠标移动一个点,图形变了,结论仍然成立。

多媒体教学概念篇10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多媒体 巧妙运用

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可喜局面。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给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生动、形象有趣,将静止的数学图形变得动静自如、活灵活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教学难度,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进而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但并不是每一节数学课都要使用多媒体,也不是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用,要选好时机。

一、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时使用多媒体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无论是数学概念还是数学原理都是比较抽象的,如果仅凭数学教师干巴巴地讲教材内容,势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挖数学知识中的有趣的因素,利用多媒体营造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氛围,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教学“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时,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课件显示小猫和小狗这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物,它们本身并不知道数学原理,但为了争抢一块骨头都是直线奔跑。可爱的小猫和小狗争抢骨头的场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看过动画后,学生自然而然理解了“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道理。又如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课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海上日出”的情景片段,引导学生观察太阳慢慢露出海平面时,感受直线与圆相交的关系;太阳完全露出即将离开海平面时,感受圆与直线相切的关系;太阳离开海平面慢慢升高,感受圆与直线相离的关系。学生看到美丽的日出画面,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这个基础上,鼓励学生用简笔画画出日出时的三种情况,从而感受圆与直线的三种关系。

二、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时运用多媒体

抽象的数学概念往往会抑制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影响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而运用多媒体可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使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学起来轻松而自如。如在教学《正负数的认识》和《绝对值》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温度计的刻度所蕴含的意义,以及演示潜水艇下潜的活动情境,都对学生理解正负数概念的含义和绝对值的概念含义有着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这样运用多媒体播放日常生活与数学问题的有机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很轻松地认识、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又如在教学《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课时,运用多媒体播放蝴蝶、蜻蜓及花朵的图案等视频和画面课件内容,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经常看到的轴对称图形,想象图案或图形中蕴含的轴对称概念,从而认识轴对称。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且提高了学生运用轴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始终保持乐学的状态,轻松有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揭示数形关系时运用多媒体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数学解题中经常用到。运用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具体、生动形象。例如,在教学集合问题、解决函数问题、解决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问题、解决线性规划问题、解决方程与不等式的问题时,运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内容重放、移动、旋转、重合等手段,把原本抽象的数学关系变得直观形象、生动具体,使学生从抽象思维上升为形象思维,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使学生学得轻松,掌握得牢固。又如在教学“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一节内容时,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演示反比例函数图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展示的图像,从图像中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既形象生动,又节约时间,利于学生观察、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通过运用多媒体,使数形结合更加形象直观,有助于发现和归纳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

四、验证和发现数学规律时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具有超强的动态演示和图形处理能力。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在几何教学中使静止的图形变得动态直观、形象逼真,很好地呈现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规律。例如,在验证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或三条中线、或三条高线都分别相交于一点这一规律时,传统教学只能让学生通过画图观察验证得出这一结论。但有的学生在画图时常常不准确,导致三条角平分线、或三条中线、或三条高线不能相交于一点。即使作图准确地交于一点,但有时也会心存疑惑,对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或三条中线、或三条高线都分别相交于一点这一规律含含糊糊,此时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在几何画板中,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用菜单命令画出相应的三线,就能很轻松地观察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然后任意托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验证三线交于一点的规律。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要合情、合理,恰到好处。只有巧妙运用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和优势,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想象力,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直观具体,从而有利于学生归纳和发现数学规律,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哈库拉.多媒体促进数学研究的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邝敏慧.突出新教材的特色,创新数学教学方法[J].湖南教育,2010.11.

[3]董文华.多媒体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7.

[4]沙孟海.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整合的技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