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媒体的特点十篇

时间:2023-11-16 17:27:19

教学媒体的特点

教学媒体的特点篇1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特点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4.140

多媒体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媒体技术,在当前教学领域内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属于多媒体教学得以实现的基础,在当前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作为新时代教师,为能够科学利用多媒体技术真正实现多媒体教学,必须要将多媒体技术及多媒体教学特点掌握,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保证对在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技术合理运用,使多媒体教学能够真正得以实现,促进现代教学进一步发展。

1 多媒体技术及其特点分析

1.1 多媒体技术概念分析

多媒体技术属于一门综合性技术,其主要就是综合电视、计算机及通信等相关技术而形成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计算机系统中多种信息媒体综合为一体,主要包括图形、数据、文字以及动画、声音与图像等,从而实行编排处理,从而使一种全新媒体技术得以构成,也就是说多媒体技术能够对两个以上不同信息进行处理及采集。对于多媒体系统而言,其组成通常包括多媒体数字化外部设备、多媒体主机硬件系统以及多媒体主机软件系统,具有较强交互性。对于在不同方面所应用的多媒体系统而言,其系统配置在存在一定差异,相对比较完善的硬件配置主要包括输入设备及输出设备、大容量外设及多媒体卡,此外还包括高速大容量微机。对于多媒体技术而言,其包括很多方面内容,主要有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多媒体图像数据压缩技术以及多媒体通信技术。

1.2 多媒体技术特点

首先,多媒体技术具有较强表现力。当前社会上信息不断包括声音、文字及视频影像,此外还包括一些新型信息载体,即图像MIDI音乐及动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多媒体进行运用,可使特殊性学习方法形成,并且能够使学生与学习内容更加接近。另外,利用多媒体课件可重复进行练习,对学生记忆具有很好促进作用。此外,多媒体课件能够提供反馈信息,具有较好引导及强化作用。

其次,多媒体技术具有较强交互性。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传统信息接收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需求,人们对接收信息的个性化及创新性具有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多媒体可提供多种人机交互方式,使人们需求得到满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依据自身兴趣、爱好及志愿,主动对信息有选择地加工,从而使信息交互得以更好实现[1-2]。

2 多媒体教学特点分析

2.1 多媒体教学可得到良好视听效果

人们在接收外界信息方面所选择的主要渠道就是听觉及视觉,这两种方式所或者信息也能够达到最大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对信息传递十分有利,并且对学生接收及储存信息也十分有利,由于其具备独特优势,在教学中可强烈刺激学生,使学生能够加强注意力。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注意,则其感知也就无法有较强烈观察力产生,而观察力的形成是以感知为基础的,缺乏感知,也就缺乏观察能力。而通过应用多媒体教学,使可学生注意力不断提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2.2 多媒体教学可增加课堂内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可使很多课外资料得以补充,尤其是比较前沿的一些学术观点及研究成果,可使学生视野及知识面更加开阔。对于相关的一些文字表述,可通过图片进行展示,从而使学生能够对一些理论知识更好进行理解,使课堂教学能够更加生动形象。这样一来,可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疲劳感及紧张感得到一定程度消除,可使学生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以促进其发展。

2.3 多媒体教学可突破实践及空间限制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涉及一些宏观自然现象及以往景色,由于在时间及空间方面所存在限制,无法使学生看到;另外,对于一些微观事物及微小变化,也无法利用相关仪器设备使学生进行观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均属于重点及难点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将内容丰富、形象生动以及具有较强感染力且比较直观具体的认知材料提供给学生,可使学生对事物运动、发展及变化进行观察,可通过真实感受替代凭空想象,使一些难题得到较好解决。另外,通过多媒体教学还能够使学生对抽象教学内容更好感知,与学生由抽象到具体的认知规律比较符合,可使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得到有效保证。

2.4 多媒体教学可实现自主学习

多媒体教学是以学生主动参与及自主控制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种方法及途径为学生创造开放式教学环境,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学生可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从而自主进行学习。对于这种以多媒体网络环境为基础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属于比较高级的一种主动教学活动形式,可使学生个性需求得到满足,并且能够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从而使个性化教学能够得以真正实现,对教学发展十分有利[2-3]。

3 结语

在当前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及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实现已经成为必要任务,同时也是促进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当对多媒体技术充分了解,掌握特点,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充分掌握多媒体教学特点,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及多媒体教学方式科学合理利用,从而使多媒体教学能够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想,刘俊强.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综述[J].继续教育研究,2011(04).

[2]徐有平,潘彩霞.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软件导刊,2011(12).

教学媒体的特点篇2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在远程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并对远程教学模式的变革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多媒体计算机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计算机;远程教育;教学方式

近年来,世界向着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使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和视频的能力,它以形象丰富的声、文、图信息和方便的交互性,改变了人们使用计算机的方式,从而为多媒体计算机进入远程教育打开了方便之门,并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 多媒体计算机

多媒体计算机(multimedia computing)技术是指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音频、动画和视频,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与传统的计算机技术相比,多媒体计算机具有如下特点:

1、媒体信息的多样性

多媒体计算机处理的媒体信息呈现出多样性。不仅除了能够处理文本和数字外,而且还能处理与空间相关的图形、图像、与时间相关的声音信息,与空间和时间都有关联的视频动画等。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中,教学的多样性不仅能给出结论,而且还能演示其变化的过程,即可以使抽象的和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又能使虚幻的形象变得更为具体,这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媒体和设备的集成性

多媒体计算机的集成性是指以计算机为中心综合处理多种信息媒体,它包括媒体的集成和处理这些媒体设备的集成两方面,媒体的集成包括信息的多通道统一获取、多媒体信息的统一组织和存储、多媒体信息表现合成等方面。对于多媒体设备的集成,是指代表许多先进计算机技术的软硬件设备在多媒体系统中的集成。

3.交互性

所谓交互性是指人的行为与计算机的行为互为因果关系,通过技术使得二者进行交互性沟通,这也正是它和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多媒体的交互性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控制和使用信息的手段,可以增加对信息的注意和理解。延长信息保留的时间。

二、 多媒体计算机的远程教学特点

计算机多媒体与以往任何一种教育媒体相比,在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方面所起的作用都有独到之处,计算机多媒体的教学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多种感官参与交互活动

人类的感知形式主要是视觉、听觉与触觉这三种不同的形态,多种感官参与交互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心理学实验表明:人类的记忆与感官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关系:人们一般可以记住自己阅读到的10%,自己听到的20%,自己看到的30%,自己看到和听到的50%,交谈时自己所说的70%。对同样的学习材料,单用听觉,3小时后能保持所获得知识的70%,3天后则下降为10%;单用视觉,3小时后能保持72%,3天后则下降为20%;如果视觉、听觉并用,3小时后能保持85%,3天后可保持65%。所以,在学习过程中,综合使用人类的多种感官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多种感官,能够明显地提高学习效率和增进记忆,计算机多媒体就可以提供这样一种环境,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功能,例如,计算机多媒体提供的、以超级链接形式组织起来的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解说、背景音乐等,可同时刺激视听觉器官;尤其是提供给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交互式操作(键盘输入、语音输入、手写输入等),能有效地发挥人的眼、耳、手等器官的协同作用,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超文本与超媒体

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教学软件采用超文本结构来组织教学信息,从而构成了超媒体。超文本(hypertext)是一种新型的信息管理技术,它以节点为单位组织信息,在节点与节点之间通过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链加以连接,构成表达特定内容的信息网络。超文本与传统文本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文本,无论是普通书籍还是计算机的文本文件,都是用线性方式加以组织的,学生在阅读时,必须按照一页一页的顺序阅读,而超文本是一个非线性的网状结构,学生在阅读时不必像读一般教材那样按顺序阅读,可以根据需要,利用超文本机制提供的联想式查询能力,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有关信息。而允许超文本的信息节点存储多媒体信息,并使用与超文本类似的机制进行组织和管理,就构成了超媒体。超媒体的非线性结构为学生提供了适合人的思维特征的联想式的信息组织形式,超媒体的多维信息空间还可以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到知识间的结构上,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更广泛的情景中,借助情景的前后关系,去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超媒体对远程教育的影响主要有:(1)便于存储和使用信息,可以使用某些方法对超媒体信息进行压缩,这就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存储的效率和使用的便利性,这种信息结构也使得查询、阅读和使用信息变得非常容易。(2)开阔思维的工具。超媒体的信息结构形式给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这种思维方式是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学习的能力。(3)个别化学习的工具。超媒体化的学习资源则像一个“教育大超市”,通过对各种媒体形式的教育素材进行整合,从而为学生提供多选择的、多功能的、多层次的、全方位的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学习系统。

3、信息量大,传输快,存储量大,教学应用范围广

计算机多媒体的特点是信息量大,传输快,教学应用范围广。计算机多媒体信息多使用CD-ROM作为存储介质,一片薄薄的,直经120mm的CD-ROM的存储量高达650MB,这意味着它可以存储A4纸文本65000页,或高分辨静止图像10000张。而DVD(digital video disc)这种光盘存储介质,其存储容量比CD盘大得多,最高可达到17GB。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先进的声音与图像压缩处理技术,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存储、传输、提取或呈现大量图、文、声并茂的教学信息的任务。由于计算机多媒体的信息存储与处理过程都是数字化的,所以就保证了高质量地实现原始图像与声音的再现、编辑和特技处理,使真实图像、原始声音、三维动画以及特技效果的一体化达到实用、优化的程度。

三、多媒体计算机在远程教育中的发展前景

随着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虚拟现实和语音输入等多媒体技术将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在远程教育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1.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包括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音翻译、图像识别与理解、语音和文字之间的转换、手写笔输入识别技术等。在开放教育中文字的输入方法对使用计算机有着重要的影响,自从计算机发明以来,人们总是希望用声音来控制计算机的操作,以实现人机的语音交流。如IBM公司推出的中文语音识别系统—ViaVoice听写系统,IBM ViaVoice 是 IBM 公司开发的高性能的语音识别系统。它由语音板、口音适应程序、IBM ViaVoice 属性、麦克风设置向导程序、词汇管理器及联机参考手册等6个部分组成。这个语音识别系统充分应用了在语音识别、模糊处理、人工智能方面的最新成果,能够自动识别不同人的连续声音,并转化为计算机的文字信息,这样就提高了汉字输入速度,使人们在表达字、词之间不需要停顿,只需要在适当的节奏中清楚的说出每个字就可以了。如果口音较重使识别灵感度降低,可在口音适应窗进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了。

2.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或称虚拟环境(virtual environment,VE)是由计算机生成的,具有临场感觉的环境,它是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系统。虚拟现实技术本质上说是一种高度逼真地模拟人在现实生活中视觉、听觉、动作等行为的交互技术,它是通过计算机生成一个逼真的现实世界,人可与该虚拟现实环境进行交互,如虚拟教室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新型的学习环境,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建立各种虚拟实验室,在“实验室”里,学生可以做各种实验,在虚拟的大学物理实验室里,学生可以做重力、惯性等实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在虚拟的地理实验室里,可以做地震波传播、火山喷发等实验。在虚拟的生物实验室里,可以做各种解剖实验。由于这种接受信息的方式与真实环境极其相似,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到的知识。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了人工智能、多媒体、计算机动画等多种技术并以其自身强大的教学优势和潜力,会逐渐受到远程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将最终在远程教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四、结束语

在多样化的教育发展格局中,远程开放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实力,今天远程开放教育之所以引人注目,不仅仅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因为它是“个性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的实践者,它还是终生学习,构建学习化社会的推进者。而多媒体技术为远程开放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质量保障,并将在我国的远程开放教育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华东,多媒体技术原理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曹勇刚,金茂忠,实用多媒体技术与工具[M].北京:北京航空大学出版社,2002

[3]李竺,崔炜,多媒体技术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教学媒体的特点篇3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教学手段逐渐衍生、发展为中小学语文课堂中一项重要的辅教学手段,它能够轻易、便捷地汇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多角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情绪和注意力。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基石的多媒体工具的广泛应用,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具有直观、生动、高效的特点,它在新课程改革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声、形、色具备的特质,创设和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1.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特点

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综合地处理文字、语言、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的系统技术。它的基本工作原理即是把语言、图像处理技术和视听技术集结在一起,并通过对音频、视频信号的模数转换和数据压缩、解压等过程,实现计算机对不同媒体信息的存储、传递、加工、变换和检索。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学习可表现出如下特点:

(1)集成性。多媒体技术将多种媒体对信息的呈现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信息呈现形式的多样化;(2)交互性。多媒体技术具有便捷的人机交互特点,利用多媒体网络可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适时快捷地交流;(3)信息组织的大容量和非线性。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大容量的知识库,可容纳非常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其信息组织形式也具有非线性、网络化特点。

2.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国外在最初的时候曾将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式命名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即CAI)。由这个名称我们可以看出:在语文教育中运用的多媒体技术及平台,只是一个辅的手段。但是它却具有我们传统语文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

2.1 大容量,高密度,多渠道。语文教学所要传播的知识是系统性的,囊括了文字、语音、语法、文学和文化艺术的诸多元素,内容杂而泛,语文基础知识的教授既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多媒体教学工具本身具有信息量大,传输快,清晰度高的特点,用它来扩展知识,开阔视野,极具优势。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语文课堂上往往需要讲解固定不变、需要学生能够记忆、背诵而掌握的知识点,如一些名家、名人的名篇名作,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就比教师一笔一划的板书来得省时。多媒体由于其图文声并茂、形象直观生动,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动态的传播,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声、图、文,颜色、光彩、视听"并举,多渠道多方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2.2 有助于创设崭新的审美时空。《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部分总目标第一点就提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新课标指出,语文要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在审美中进行文化的陶冶,真正回到"人文"精神状态,是一线语文教师需要破解的难题。中学语文课本里有很多诗歌,而诗里面的情感美、意境美是单纯的文字难以展现的,如果借助音乐、图像、影视这样的手段则能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其中的美,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互动的"情景教学"。

多媒体教学则声、像、文并用,打破了课堂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古今中外,上下数千年,沟通现实,引发想象,化静为动,虚实结合,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这种融声、光、色于一体的形象刺激,能迅速地集合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思维指向,拉近学生和文章的距离,唤起他们的生活体验与情感体验,从而获得对文章的视觉感知与听觉感知,同时既陶冶学生的情操,又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3.1 声――利用录音强化听说教学。录音是借助电、声、音响来传输教学信息的方式。在语文教学的朗读能力训练中,利用录音可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较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朗读材料是专业工作者经过认真揣摩、反复练习后制作的优秀作品,它用响亮、清晰的语言转换了书面的文字语言,恰到好处地再现了文章的语言、节奏、格调和作品蕴藏的情趣、意味,能给学生提供语音、节奏、语气、语调等方面的示范。同时,录音教材还具有可重复的特点,因而运用录音教材进行听说、朗读训练,效果颇佳。乡村地区的学生基础较差,一些篇幅较长的文言文以及一些在朗读上对节奏、语气、语调等方面要求较高的文章,他们很难掌握。这时候可以通过跟读录音教材,迅速地感知内容,还能利用录音教材训练学生的朗读,使学生学有标准,学有兴趣,能够较快地掌握方法和技巧。

3.2 乐――利用音乐艺术,优化语文审美教学。音乐是能够启发人的想象力的特殊语言艺术。将听觉语言艺术移植到以语言学习为主的语文课堂,能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到新课学习的心理状态,运用多种知觉体悟出课文语言的特有魅力。当然,音乐在审美教学中的作用绝不是孤立施加的。所以,音乐所具有的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渗透力,应该综合认识和运用,关键是如何和文章内容有机结合,使之水融,浑然一体。因此,以音乐来创设课堂情境,在引导学生及早进入作品氛围、产生情感共鸣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音乐还有利于活跃思维,增强记忆。

4.强化氛围,进入情境

利用多媒体,再现情境,强化氛围,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突破难点,完成语文教学的重点,使学生在感情上掀起一个高潮。如课文《月亮上的足迹》中宇航员打开登月舱,踏上月球,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插上美国国旗,在月球上行走等场景都是课文的重点,也是理解的难点。如何让学生来理解和想象宇航员的行动,并理解登月的重大意义呢?教学这一课时,可播放视频再现当时的情境,并辅以语言解释。学生在亲眼目睹之后,都目不转睛地发出啧啧的赞叹,真正理解了"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学生在听得见、看得到过程中突破了理解上的难点,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全方位地提高了自己的听、读、观察、理解、想象等综合素质。

教学媒体的特点篇4

关键词:声乐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应用特点;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1-0080-01

一、声乐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的应用特点

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与幻灯机、录像机、VCD、电影等传统媒体辅助教学技术相比,具有着相同之处也具有着明显差异。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不仅具备着传统媒体辅助教学技术所具有的辅助教学功能,同时也具有着更大的资源容量和交互性、证实性、直观性、灵活性等特点,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可以丰富声乐教学内容,并让声乐教学具有更加多样和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

二、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应用多媒体呈现歌唱发声原理

学生对歌唱发声原理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声乐专业能力具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发声原理教学却受到了非直观性特点的制约,然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的应用却可以很好的弥补传统教学的这一缺陷。首先,在声乐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可以利用图片直观的呈现出歌唱过程中的器官影响。通过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对教材中的歌唱器官解剖图进行扫描来呈现在屏幕中,也可以使用医用腔体模型图片以及影响来呈现在屏幕中,这些画面清晰且具有直观性的内容呈现方式方便教师对歌唱器官生理反应做出讲解,当然,这也对教师所具有的课件素材收集以及课件制作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通过这种教学,学生能够对歌唱过程中人体的整体器官以及局部器官做出良好的观察,从而了解器官在歌唱中随着发音差异而产生的变化;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技术对歌唱发声原理进行动画演示。在声乐技术教学中,演唱技能教学中经常需要使用到演示法,这种教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对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度和观察度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歌唱过程中的器官变化还是发声原理,都可以使用Flash等动画技术来进行展现,这种手段相对于传统教学以及以上所提到的图片展现而言能够让发声原理更加的明了和简单化,有助于学生对这些内容作出深入理解。

(二)利用高保真录音来纠正学生歌唱效果偏差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歌唱效果来指出学生在歌唱方面的问题并引导学生纠正,对于提升学生的声乐表现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学生对教师所指出的问题具有模糊的认识,从而无法有针对性的对自身歌唱能力进行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中的录音功能对学生的歌唱过程进行录音,同时要求让学生对自身歌唱器官发声状态的感受来记忆自身的主观听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播放录音并要求学生将录音与自身的主观听觉记忆向比较,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主观听觉与客观听觉的差异,同时指出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引导学生通过录音来自主发现问题,并要求学生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并掌握避免音差干扰的影响。这种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对学生演唱效果偏差进行指出与纠正的方法,远比传统教学中教师单方面的指出学生演唱错误并强制要求学生进行改进而言具有更好的信服度与说服力,并且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提升能力的扩展,这对于提高声乐教学质量而言具有着重要意义。

(三)通过多媒体辅助技术来培养学生声乐表演气质

在学生声乐表演气质的培养中,使学生掌握良好的歌唱表情和歌唱姿势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在传统声乐教学中,歌唱表情以及歌唱姿势的培养虽然能够通过要求学生面对镜子来对自身面部表情和姿势做出调整以推动学生表情和姿势的规范性,但是在这种培养方式中,学生往往会陷入紧张、尴尬和窘境,他们会关注自身的面肌是否得到放松、肩膀是否抬去、喉型是否稳定等问题,而越是关注,这些表现就越是难以令人满意。而通过多媒体辅助技术来培养学生声乐表演气质,教师可以设置摄像头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录制,并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录像来认识到自身在面部表情以及歌唱姿势方面的欠缺,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关注自身在声乐表演方面的感情传达以及对声乐作品已经的融入,这有利于推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展现出良好的歌唱状态以及放松歌唱心理,相对于传统的歌唱表情和姿势教学而言,这种培养方式能够取得更加令教师和学生满意的效果。在学生对录像进行观看和对自身不足做出寻找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参与共同观察,并对学生在歌唱中表现做出认证的分析与评价,从而使学生更加准确的认识到自身在歌唱表情和歌唱姿势方面的问题,并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

参考文献:

[1] 彭勇军.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1).

[2] 王华.声乐教学中教师情感战略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必要性[J].乐府新声, 2011(04).

教学媒体的特点篇5

关键词:网络资源;情感教育;动机;自信心;自主学习能力;个性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286-02

一、利用网络资源的交互性,倡导“主导―主体”教学理念

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交互性、系统性及开放性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创造了良好的互动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学通过校园网以及互联网建构起一个立体的学习环境,这是一个生动活泼、充满生机的学习和交流空间,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更加顺畅地进行交流与合作,营造了一种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氛围[1],使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成信息的组织者、编制者与参与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因此,在教学中应倡导“主导―主体”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与现代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有机结合,使之优势互补,逐步趋于完善。

二、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培养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习源动力

培养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源动力是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多媒体网络环境促进了学生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多媒体形象性、直观性、大容量的特点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用计算机创设的与现实生活相仿的情景形象逼真、生动有趣,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和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学习情感得以发挥。如此丰富生动的语言学习环境能保证学生兴趣持久旺盛,学习内容经久不衰。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拓宽了英语教学的教材、教参的内容,而且也有利于创设语言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三、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性,消除焦虑和紧张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因特网以其资源的广泛性、传递的灵活性、变化的自由性、结构的复杂性以及查询的快捷性等特点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库。网络中众多的英语国家报纸、电台、网站等都是获取第二语言课堂资料的绝佳途径。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免费的交流平台。如,(1)英文文献;(2)多媒体试听材料;(3)教学参考资料;(4)多媒体教材等。很多网站为人们提供最新的考试动态、试题库、教学辅导等栏目方便了教师备课和查阅资料。多媒体网络语言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被动学习局面,学生成了学习和设备的主人,学生根据实际从多个层面从容自主的选择内容广泛的语言材料,自主确定学习起点、学习目标,学习进度,选择相应的学习方式,自行决定处理收集的信息,并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加工,使知识系统化,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及时检查学习效果,从而建立起自信心,消除焦虑和紧张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利用网络资源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多媒体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语言学习和使用环境。它以教育智慧为核心,构建新型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情境,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创造让学生最大限度接触信息技术的条件,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促进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探索、协作式学习,最终达到改善学生学习的目的 [2]。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学习者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利用网络资源的灵活性,学生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提供的弹性学习环境,随时随地自主学习,下载或输出所需材料,从而实现网络资源的提供者和接受者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交流,使学习者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及时地得到解答和讨论。通过人机协作和师生、生生的协商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共享智慧成果,达到真正意义的知识建构,并在综合运用各种语言技能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使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拓展。

五、利用网络资源的交互性,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以及互动性评价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情感、思维、价值观的变化,有利于激活常态的思维,使得创新精神得以落实 [3]。利用网络资源的开放性和交互的自由性,学生在网络学习中以小组为单位,通过BBS、聊天室、电子邮件、ICQ、INTERNET PHONE等方式进行讨论,通过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开展小组合作探索、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协商讨论、相互分享信息,交流心得及研究成果,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互助合作,共同协作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方式即能获得有效的学习效果,也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在更高的认知层次上达到对知识的真正掌握。

六、利用网络资源的开放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网络环境的开放性,资源的丰富性,资源易获性等特征使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更大突出了教学活动的外部促进作用,如网络的互动交流、真诚对话、情感交流、信任互换等。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满足学生个性化4A学习的要求。由于语言学习者无论是在个性、环境还是学习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网络信息资源为教学个性化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网络教学课件的开发者们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个性差异,在课件的内容设计上尽量提供详尽的课文讲解,中英文译文,语言点的活学活用,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课文结构的分析和总结以及“同步自测”“阶段测试”的内容,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网络课程中一对一师生交流平台和小组协作机制,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增大了学生的语言输入,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语言学习环境,有了更多的超越传统课堂的师生间交互和学生间交互以及人机交互,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同时使个性化学习程度得以提高 [4]。

七、利用网络资源的平等性,创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创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基础。在网络时代,网络所具有的共享性、快捷性、实效性,使得教师和学生获取信息具有同步性和平等性。丰富的网络资源充实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提供了获取英语信息和练习实践的机会。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丰富和深化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提高自己搜索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还可以通过E-mail交流学习心得,和学生平等地交流、共同探讨学术问题,发表学术见解,拓展知识领域。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八、利用网络教学的时效性,构建良好的反馈平台和评价方式

多媒体网络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反馈平台。在这种环境中,每个学生都可以评价他人,也可以被他人评价。更重要的是,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这种良好的反馈环境,引导学生将以教师为主导的外部反馈转化为学生对自己的内部反馈,逐渐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1]。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对不足进行正确归因,使学生感到努力就有希望,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从而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同时,在课前、课后通过局域网与学生进行互动,定期收集回馈信息,以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完善与提高。

参考文献:

[1]何志波.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讨[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9):77-78.

[2]叶海智.信息技术与情感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38-50.

教学媒体的特点篇6

关键词 教学媒体;教育教学;个性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8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5-0018-03

教学媒体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不同发展阶段其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也大为迥异。

1 教学媒体的概念

媒体是英文media的译名,意指信息的载体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学媒体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传递教育信息的载体和中介。教学媒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专指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像、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和黑板、教科书、图片等传统教学工具;广义的教学媒体还包括讲授、参观、实验和讨论在内。教学媒体还包括硬件和软件两种形态:硬件指各种教学机器,包括幻灯机、投影机、电视机、电影机、摄像机、计算机、视盘机、放像机、录音机、语言实验室等;软件指各种教学片、带、盘等,包括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带、计算机磁盘、视盘等。

2 教学媒体的发展演变

根据教学发展的历史线索,可以把教学媒体的发展划分为传统教学媒体阶段和现代教学媒体阶段。

2.1 传统教学媒体阶段

这一阶段又分为原始教学媒体阶段和古代教学媒体阶段。1)在原始教学媒体阶段,教学媒体包括人体各部分的器官、生产生活用具和各种事物以及口头语言,新的教学媒体——文字也处于萌芽状态,但仍谈不上真正的应用。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教学媒体,形象直观是它们的最大特点,其局限性是这些媒体依赖于具体的生产和生活过程,离不开人类的亲身传授,不能超越时间和空间传递教学信息,因而效率很低。2)古代教学媒体阶段从人类进入古代阶级社会一直到19世纪末。在这一时期,文字书本的出现及其在教学上的应用是教学媒体的一大进步。文字书本突破了信息传递的时空限制,克服了口头语言不能脱离传授者的局限,并且书本由于具有信息量大、便于携带和保存的特点而成为教学中的主要媒体。但由于文字较抽象,与客观世界存在一定的差距,再加上常年不变的单一教学方式,容易造成教学枯燥、僵化、乏味并脱离生产、生活实际。

2.2 现代教学媒体阶段

这一阶段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在这一时期,电教媒体被逐步引入教学,教育媒体开始出现电子化和现代化的特征,有关的理论研究逐步加强。19世纪末,幻灯进入教育领域;进入20世纪后,电子科学技术发展突出,电子化媒体亦频频问世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推动教育媒体由视觉媒体、听觉媒体向视听结合媒体发展。先是幻灯、投影、留声机、广播,接着就是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从而掀起视听教育的热潮。作为这一时期的核心媒体的电影,由于具有视听结合、直观、形象、生动、感染性强等特点,在20世纪40年代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设备昂贵、影片制作成本高、制作周期长等局限,使得它在电视、录像这些更为经济、方便的媒体出现之后便退出教学领域。同时,由于视听媒体被大量引入教学领域,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媒体的使用方法及效果等问题也进行了研究,从而总结了一系列的视听教学法,并提出相应的理论依据,如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

第二个时期为20世纪50年代至今。在这一时期,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飞速发展,现代教学设备不断完善,教学媒体由视听结合媒体发展到多媒体综合运用,由单项传递发展到交互作用,并结合计算机向高智能、大容量、快速度、多功能等方向发展。20世纪40年代末,电视机和计算机问世,但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直到五六十年代,电视机和程序教学机才进入教学领域。90年代以后,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化教育正改变教学的方方面面,出现了电子空间学校、多媒体网络教室、计算机远程教学等教学形式。在理论方面,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被引入教学领域,并吸收了心理学、传播学、美学、教育学等领域的新成果,通过对比试验和理论论证,从多角度分析、探索了教学媒体的优化组合、表现形式、适用条件和适用效果。

作为这一时期核心媒体的电视机和计算机各有自己的优缺点。信息量大、传输效率高是它们的共同特征,计算机由于具有更好的人机交互性、个别化的特征而使其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

总之,在现代教学媒体阶段,教学媒体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教学媒体的种类日益丰富,功能也日趋完善。同时,教学媒体的大发展,也提高了它在教学中的地位,引发了人们进一步具体、深入地探讨教学媒体的有关理论,促进了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3 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学媒体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3.1 传统教学媒体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传统教学媒体使用历史悠久,是无数教育工作者通过开发、实验、积累研究出来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具,具有简便易行,经济实惠的特点,在教学中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具有重大的使用价值。加涅说过:“形象性并不一定是教学的优点,抽象的东西往往才是教学的核心。”传统教学媒体恰恰体现了这一特点:它以语言的形式传达教学信息,有利于提高学生抽象的思维能力;学生通过无声的语言和口头语言接受信息,既用耳又动眼,媒体与教学目标更易灵活匹配;由于教师的教学经验,对教材、板书等的操作得心应手,这也体现了传统教学媒体简便易行的优点。传统教学媒体还具有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如优美的板书,不但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还给学生以美的视觉感受;教师的眼神、表情、手势等无声语言不仅对学生发出导控信息,激发学生动机,打通学生思路,更能默默交流师生情感,创造良好的“现场效应”。许多优秀的教师常常凭借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将信手拈来的工具制作为最佳的教学媒体,学校中琳琅满目的自制教具,其经济实惠不言而喻。

虽然传统教学媒体在教育教学中有其优势的一面,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传统教学媒体在形象性和信息显示方面就存在明显的劣势。受技术程度的限制,传统教学媒体无法为课堂营造出形象生动的情境教学的环境;再有传统教学媒体受时空的限制,能在课堂教学中传播的信息相对较少。语言描述、挂图、板书、图表等一类传统教学媒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显示事物的空间、时间、运动等特性,但其表现力往往不足,而影响学生的感受性。特别作为小学生,感性认识、形象思维仍是其主要认知思维方式,形象性的缺乏和表现力的不足,甚至能直接导致认知和思维的缺陷。就拿小学数学行程问题中的相遇应用题的教学来说,相遇应用题教学的难点在于理解相遇运动中物体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语言描述、挂图和动作演示等一系列传统教学媒体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但这些传统教学媒体所传达的信息是静止的,无法准确地让学生感受到相遇运动的特点,学生只能从这些媒体中了解到所演示的相遇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但对类似应用题却缺乏一个完整的感性认识,大部分学生只能在此后大量的练习中慢慢掌握相遇应用题的特点。

3.2 现代教学媒体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1)辅助师生的教与学。就常规教学来说,使用教学媒体就是为了帮助教师的“教”。当然,正确选择与设计的教学媒体,不但能辅助教师的教,而且能很好地强化和促进学生的学。例如,幻灯、投影、录像是通过声、光、电等多种媒介波产生效应的电化教学手段,它们被用于课堂教学中,可以在短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还可以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加以特写表现出来,小到物质的细微结构,大到生态系统、自然界乃至整个宇宙。再如,多媒体课件提供了包括图文、声像在内的大量信息,课堂上教师只需点击鼠标切换屏幕,而无需拿起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节省了教师在课堂上板书的时间,拓展了课堂信息的传递渠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教学信息的传递容量,大幅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信息的传递效率。另外,多媒体课件具有生动、直观、形象,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运用大量视听信息来扩大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思维兴趣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师可利用这些媒体进行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简单易懂,使那些原先需要许多课时仍讲不清的知识变得一目了然,更容易接受,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2)有利于发现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学媒体有助于在教学中使用“发现式”和“探究式”的学习和教学方法。例如,让学生观看一段资料影片、一个演示实验或一定的网上资源,然后让他们去“探究”和“发现”其中的关系、原理等。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多种媒体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设计适当的情境,可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且学生随时提出问题,相互讨论,对教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具体的学习方式(动手操作计算机、阅读课本、看电子教材、观看CAI课件、访问相关网站等),学会处理个体与集体在时间、进度上的矛盾。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合作学习需要借助一定的学习资源。基于资源的学习方式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学习方法,尤其是利用网络的信息资源有效地获取信息。合作学习以小组讨论、协商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学习群体的智慧,完善和深化学习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有利于个性化教学和教学互动。个性化教学被认为是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教育策略,教学媒体的发展促进了个性化教学的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教学媒体能为所有学生提供适合于他们个人兴趣、能力和经验的学习材料,可以为学生的个别化学习提供便利条件,让他们进行自主的选择,学生可以自己决定学习的进度、时间和地点。当学生直接通过教学媒体进行学习时,教师就有更多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加强个别指导。计算机网络教室等现代教学媒体,输入与输出手段的多样化使其具有很强的交互能力,能实现师生、生生间的教学互动。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媒体来向学生传递信息,也可以利用媒体来分析、解答和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与多个学生就同一问题进行相对封闭式的讨论,或进行一对一的交互式的教学,从而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

总之,教学媒体的不同发展阶段其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各不相同,教学媒体在教学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符合时代需要的教学媒体必将不断涌现,教学媒体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也必将随之产生,教学媒体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力也会愈来愈明显。

参考文献

[1]刘世清,刘珍芳,王冬.论现代教学媒体的本质、发展规律与应用规律[J].电化教育研究,2005(8):14-17.

[2]蔡建东.教学媒体研究的实证传统与历史反思[J].现代教育技术,2007(6):11-13.

教学媒体的特点篇7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与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同样,多媒体技术对教学也产生积极的效应,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教学情景和优化教学环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和学的方式。特别是今天的信息,信息传播技术有了更大的进步,传统教学手段已经脱胎换骨般进入多媒体教学时代。多媒体教学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其优势无可否认,对于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师生们也有着共鸣。但是,多媒体教学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也出现了不少误区,存在不少问题,有必要做深入的分析。

一、实践中验证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课堂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粉笔+黑板”的方式,在多媒体教室配置一定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视频展示台、机、数字投影仪、VCD或DVD、功率放大器、音箱、话筒、无线接受器、大屏幕等),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方式,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实现图文并茂、声画并举,甚至模拟虚拟现实创设课堂教学情景。课堂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文字或简单挂图呈现教学信息的形式转变为多媒体形式,从而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文字呈现信息过于抽象的问题,而以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虚拟情景,把抽象的信息转变为具体的形式再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实现轻松愉快的[1]。对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相关文章论述很多,不同学科,其多媒体教学优势发挥的程度也不一样。大致归纳如下几点:

1、直观形象,克服抽象。(符合人类认知: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2、图文声像并茂,多感官刺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多元认知,多感官接收)

3、动态模拟过程,有效呈现重点、难点。(动态呈现)

4、及时交互,及时反馈,易于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便于交互)

5、虚拟现实,突破视觉局限,再现事物本原。(虚拟再现)

6、无限重复,加强记忆,克服遗忘。(符合人类重复记忆原理)

7、针对性强,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8、海量信息,节约空间和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二、应用中发现多媒体教学使用的问题

误区一: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崇拜”现象。,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中,无论是大学、中学、还是小学、甚至幼儿园,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建设多媒体教室,老师更是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试验。学校和老师的这种积极态度我们应该肯定,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并不排除“赶时髦”和“盲目崇拜”的倾向。笔者做过一些调查,也亲自考察过一些高校和中小学,2002年还做过一次关于“湖北省中小学技术实践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在电化教育杂志上发表)。经过分析,发现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教师和学生的崇拜物,所以,有的专业几乎所有的课程、每一节课都排在多媒体教室,学生一天下来少者要听六节课的多媒体教学,多者要听十节课的多媒体教学。这样以来,学生每天眼睛盯着屏幕的时间就是270分钟到450分钟。多媒体教室窗户要遮光,不易透风,再加上屏幕亮度很高,对学生的眼睛刺激很强烈,特别是长时间看着银幕,闷在黑乎乎的教室里,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头脑发昏,学习效率可想而知,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带来一定的不利。所以,过分崇拜和依赖多媒体教学及全盘化的多媒体教学,不但发挥不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误区二: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霸权”现象。现代教学中,比较一致的观点就是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更多主导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几乎都“退居二线”成了被动的教和学。所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更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多媒体是现代教学工具,在教学实践中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把多媒体看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过分的依靠多媒体教学形式,致使学生成了“看戏”者,教师成了“放戏”者,“演戏”的却成了多媒体设备及软件,教师和学生都丢失了自己,而多媒体“霸占”了整个课堂,指挥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作为教师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不能只当“解说员”和“播放”操作者,而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教学实现价值最大化、效率最高化,同时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驶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误区三: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包办”现象。现代教学中,传统媒体有粉笔、黑板、标本、模型、挂图等;媒体有幻灯、投影、电影、电视、计算机等。但在实践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不但替代了粉笔黑板,还替代了其它媒体的地位,“包办”了所有的教学工作。多媒体替代了一切,成了现代课堂教学的全权代表。这种全盘“包办”必然带来问题,如:投影屏幕不能完全替代教师板书。现实中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已经脱开了粉笔和黑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首先是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的动人之处,激发出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却往往无法加到板书中去而产生许多遗憾,如果借助黑板这种“灵感”就会得到充分展示。另外,好的手工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体现教师风格的作用,有无形感化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去使用多媒体,应针对教学内容有选择性的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因为有的教学内容根本就不适合多媒体表现,多媒体不是万能媒体),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发挥各种媒体的各自特长,包括传统媒体,优缺互补,交互使用。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综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误区四: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实验”现象。实验教学最大的特点在其实践性。利用多媒体模拟不能实践的实验和没有条件做的实验是可以的。但绝对不能将所有的实验都企图用多媒体来代替,即有条件完成的实验也采用多媒体模拟,而不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这样用多媒体来代劳实际的实验对老师来说确实轻松了许多,但对学生的实验学习就会打折扣。所以,实验教学不能用多媒体教学完全代替,而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在教学中,用多媒体摸拟实验来进行演示,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获得知识,因为它可以模拟真实地再现变化过程,所以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操作过程与操作技巧,例如摸拟一些不易观察、有危险性、无法或没有条件实现的实验,的确有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它毕竟是“模拟”实验,和真实的实验还是有差别的,它只能让学生在“看”中来学习,而真实的实验可以使学生在“看”、“听”、“做”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学习。因此可以通过实验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再用多媒体摸拟,而是要尽可能采用真实的实验实践教学。

误区五: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花样”现象。实施多媒体教学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使用多媒体为教学注入了许多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过于抽象、死板单调的知识点和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教师在感到惊喜之余,往往对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效果,比如动画、声音、特效等爱不释手,将它们统统都用到教学中去,使自己的电子教案或多媒体课件每次点击鼠标都会发出声音,产生动画,有的动画和声音跟自己的教学内容没有丝毫的关系,学生看的眼花缭乱,听的心里厌烦,这样不但没有起到呈现知识点的作用,反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无关的声音和动画上去。所以,对于多媒体效果有时用得不当和过度,反而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绝对不能华而不实,追求花样,应从心和教育学的基本点出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用好多媒体教学[2]。

三、冷静中思考多媒体教学的

多媒体教学应用之所以出现如此多的,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老师在欣赏和崇拜技术的同时,忘记了学和心的基本知识,没有到足够的教学设计思想来指导自己的多媒体教学。所以,解决多媒体教学应中的问题,最根本方法是系统全面的掌握教学设计思想,的设计自己的多媒体课件,认真的选择多媒体教学策略和方法,理性的实施多媒体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方法一:贯通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形成正确的多媒体教学理念。

课堂多媒体教学是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运用自己设计的多媒体课件或教案来实现教学的一种方法。电子教案或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中的文本教案相比较不是简单化了,而是更加复杂化了。比如,对于传统的文本教案,教师只需要考虑具体的文字表述方式及文字布局;而电子教案或多媒体课件,不仅有文字方面,还有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因素的考虑,还要考虑背景、色调、布局及整体设计等。所以电子教案或多媒体课件要求教师除了熟悉具体的教学内容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美术、、电视技术和机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要能够综合运用它们,设计出来的电子教案或多媒体课件不但要有教育性、科学性的关键性特点,还要有性和技术性的陪衬和烘托。因此,课堂多媒体教学应用不当及产生的一些误区,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具备足够教学设计思想,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3]。所以,多媒体教学应用中必须贯通教学设计的思想,以避免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黑板搬家”、“电灌”、“有肉不吃豆腐”、“血不溶于水”等错误认识。

方法二:科学运用系统思想和方法,重点考虑多媒体教学的过程。

课堂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一样,是涉及师生的活动过程。多媒体教学也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与方法等众多因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综合考虑系统的各个因素。首先把教育、教学本身作为整体考察,因为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是教学过程的实施,这个过程要是一个合理完成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顺序。整个过程中,通过系统学习需求、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确定需要用到什么样的多媒体技术,以形成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基础,再通过策略优化技术(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以及评价调控技术(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性评价)使多媒体教学应用更加科学合理。这样一个系统化的方法加上宏观的思维,在多媒体教学应用过程中就不会以点代面,片面化进入误区,而是要把重心放在多媒体教学应用过程的整体优化上。比如,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文本要规范、大小要适中、色调搭配要合理、布局要整齐等;使用的图形图像要适合主题、吻合内容、处理恰当;使用的声音要真实生动、流畅;使用的视频画面要贴切主题、表达主题、深化主题、符合影视语言的;使用的动画要实事求是、为主题而动画,而不是为动画而动画。

方法三:依据学科特点,创新多媒体教学应用的形式。

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其关键在于根据具体学科内容做到恰当应用。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特点,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也不同。所以,多媒体教学应用就不能生搬硬套某种模式,也没有一种万能的标准模式可行。这就必须依据学科特点,实现具体课程内容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挖掘本学科的多媒体教学特点,探究本学科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创新本学科的多媒体教学形式。目前的大部分课堂多媒体教学中,基本都是一种模式:演示、讲解。多媒体教学形式应该是丰富多样的,更多的要注重操作和互动,依据具体学科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比如文科类、理科类、艺术类、类、实验类等在多媒体教学中就具体的应用形式来说都应该有自己的突出点和特色,而不是大一统的思想和方法覆盖所有的多媒体教学。

方法四:理论联系实际,科学评价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应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是对自己的多媒体课件或电子教案设计的评价,遵照客观事实,按照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等原则进行评价,有助于不断的调整和修改,使自己的设计更趋于完善。其次是对多媒体教学使用过程的评价,使用前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进行诊断性评价;使用过程中,对于使用时间的长短、使用顺序的先后、使用的具体方式等要进行形成性评价,不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使用后,要对使用产生的效果进行总结性评价。再次,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多媒体教学过程的一部分。传统的评价学生的方法是作业和,即主要是在课堂之外的,课内也有,但一般用于鼓励学生。多媒体教学应用中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适时的,既有教师的通过观察了解课堂情况进行评价,也有通过多媒体教学内容本身设计的各种测试形式进行评价,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硬件控制系统对学生的参与和反映等方便进行适时评价和客观分析。这样有助于教师获取学生对自己的多媒体教学从形式、内容及使用方法等方面的反馈信息,从而发现自己设计的不足点和掌握学生的需要点,根据学生的需要来修改和完善自己设计的作品,使其更适合于教学,更符合教学,更能提高教学。

总之,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绝对的意义,关键在于能否合理恰当的应用。多媒体教学应用应该说还有广阔的探索空间,需要教育战线的每一位教师不断分析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总结多媒体教学的经验,探索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多媒体教学应用才会更加科学合理,更能体现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

[1]RobertHeinich,MichaelMolenda&JamesD.Russell.教学媒体与教学新[M].台北:心理出版社,1995.

教学媒体的特点篇8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辅助教学 思维特点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中学物理教育更侧重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再是对枯燥理论知识点的过分追求。而现在大多数教师采用的仍然是板书教育的方式,在初升高的压力下,众多学校仍然对学生采取灌输知识的方法,而不是采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已经几乎普及,其中的办公软件也被众人所熟悉并使用,特别是其中的Powerpoint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大学教育中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然而在中学教育中,特别是初中教育中很少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一般仅在教学竞赛和公开课的场合,才可以看见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身影。

多媒体技术为何没有在初中教学,特别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得到应用,究其原因有多方面。(1)很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教学设备比较缺乏,多媒体教室较少;(2)部分教师安于现状,不愿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手段;(3)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一些老教师。

一、学科特点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特点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是一门严密的应用广泛的基础科学。它和实际的联系非常紧密,很多中学物理知识都可以通过活生生的实例得到说明。通过板书的教学方法展示实际活生生的实例在有些时候显得无力,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多媒体可以接收外部图像、声音、录像及各种媒体信息,经计算机加工处理后以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多种方式输出,实现输入输出方式的多元化。当多媒体手段应用在教学上,可以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达到很好的结合,同时利用声音、文字和图画的完美结合达到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优点

综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可见它们之间能很好结合在一起,再同时结合传统教学手段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实际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它可以达到好的效果。

1.多媒体技术展示板书和实验室实验所不能展示的内容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第13.1节中采用马拉车的实例来说明做功,然而实际实验不可能实现,板书当然更难说明,但是通过多媒体动画可以把整个过程完全的呈现给学生,并可以暂停在该过程中任何状态,从而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加强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如下图1中所示:

图1 马拉车实例分析

2.多媒体技术可以放大物理现象

课堂实验可以很好直观的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点,生活中的实例也可以让学生从中领悟一些知识,但初中物理中总存在一些知识点需要学生的抽象思维才可以理解,特别是一些细化到原子和电子层次的知识,实际实验无法展现,也没有生活实例可以达到展现该现象的可能,但多媒体动画可以放大实验现象,使学生直观的了解该层面上的知识,如九年级物理关于电流一节中电流方向的学习。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而实际中大多数电流的形成都由于带负电的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两者方向相反。

图2 电子移动与电流方向

3.多媒体教学可以拓展知识面并有效利用课堂时间

多媒体在很多场合得到应用,均是由于其可以展示大容量知识的优点,即在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动画的同时,可以结合多媒体展示大量文字性内容的特点,介绍课本外的其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异同

文献检索可以发现,网站和期刊均有关于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各学科教学的论文,但仔细看看几乎都是关于高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问题,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论文几乎没有。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高中物理中应用和在初中物理中应用情况不一样,相信进行过两个阶段物理教学的老师都有体会,中学物理教学和高中物理教学应存在不同,主要体现在这两个阶段学生的情况不同,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理解:

1.注意力特点不同

初中学生相对于小学生有意注意持续时间长,但相对于高中生其有意注意时间短很多,初中生注意力一般最长能坚持20~35分钟,故在40分钟的课堂中,初中生基本上都不会在整节课中集中注意力,教师应根据该特点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动画,图片等缓解学生的有意注意和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2.知识储备不同

众所周知,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八年级的时候将会第一次开设物理课程,初中生从开始上学至今第一次接触物理知识,很多概念现象都是第一次接触,理解学习较为困难,然而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已经经历了两年的初中物理的学习,很多基本概念现象均有所掌握,学习起来较初中学生容易。故在初中多媒体教学中应避免繁多的文字和公式对物理现象的描述,多以生动的图片,动画对物理现象进行阐述。

3.思维特点不同

随着人年龄的增长,每个人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等均在不断成熟,一般的初中生集中在13~16岁之间,该年龄段的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均较差,初中物理中的很多现象都需要通过实际实例和教师的引导才容易理解,高中生一般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已经较为成熟,通过文字的物理现象描述理解较容易。故大量的声音,动画结合的实例有利于初中学生获得直观物理现象的理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关注不同阶段学生思维特点给予相同内容不同角度和方法的展示。

4.接受能力不同

当高中物理教师来听初中物理教师课的时候,总会感觉一节课内容讲的很少,实际对于所有有初中物理教学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初中生的接受能力非常有限,内容多学生反而记不住,最后导致得不偿失,高中生会好很多,不管是从大脑的发育还是其他方面考虑,在40分钟的课堂中均可接受很多知识。多媒体技术的动画,图片效果可以对物理现象进行直观的描述,从而可以既让初中生掌握物理现象,也不必掌握太多文字知识,满足其接受能力不强的特点。虽然多媒体教学有众多好处,但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对于初中生理解物理现象不能完全依赖该方法,对于课堂实验和板书教学不能解决的问题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解决,做到把板书教学、多媒体教学和课堂实验演示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作者单位:

安徽省巢湖市含山县含山

第二中学

教学媒体的特点篇9

关键词:职业教育;多媒体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一块黑板、一本教案的教学模式已逐渐淡出课堂。多媒体教学的出现,改变了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有三个特点:开放、交互和动态。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在于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当前职业教育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却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职业教育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在传统的教学思想下运用多媒体教学

一些中职学校的教师认为,只要使用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就能使教学效果往正面、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站在黑板前讲解,学生在下面看着幻灯片做笔记,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把学生当做机器,向学生的头脑里面灌输知识,学生完全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越学越没兴趣。

2.过度使用多媒体教学冲淡了教学主题

有的教师在上课时离不开多媒体,从开始的教学引入一直到最后的课堂小结,一直在使用幻灯片,没有黑板板书。很多学生有这样的感受:上了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很多,但是很多知识都没记住,不知老师在这节课讲了什么内容。本来该使用板书的地方都忽略了,这样的课堂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呆板机械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多

媒体教学确实有明显的优点,例如,可以使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行为习惯等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但有些教师喜欢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管是平时上课还是公开课都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他们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大多是从网络上下载下来的,因为他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作每一节课的多媒体课件,这显然会导致课件质量的下降。还有些教师下载课件后,只进行简单的修改就直接在课堂上使用,很多课件和教学大纲要求不符,与教材的重难点不一致,这样生搬硬套不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4.教师大多从网上下载课件

制作课件比较耗费时间和精力,职业学校的语文、数学、英语和专业课教师,如果不熟悉计算机软件的使用,自己独立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是非常费时费力的,即使有这个时间和精力,他们有这个能力吗?当然答案是否定的。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像计算机专业教师一样,可以轻松地制作出符合课程需要的多媒体课件。笔者就遇到过很多不会制作幻灯片的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其他专业课教师,他们教龄很长,接受新生事物慢,学习多媒体幻灯片的制作很困难。因此,很多教师都是在上公开课时才请计算机教师帮助制作一个课件或者从网上下载课件,简单修改后直接使用,平常教学时不用多媒体课件。

二、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策略

针对上面提出的四个问题,笔者认为如果能在实际教学中改善一下,或许能使更多的学生愿意学习,而不是厌学,乃至逃学,从而使中职教育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为祖国的建设增砖添瓦。

1.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穿插使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

如果把多媒体教学比喻成楼房,那么传统教学就是它的根基,离开了根基,高楼大厦也会倒下。因此,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黑板、粉笔就像是楼房的砖瓦,多媒体课件就像是水泥和沙子,教师的语言和手势就像建筑工人,这些要素要很好地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的开放性,多引入一些学生感兴趣图片或者视频,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恰当选择课件

学科不同特点也不同,根据学生的年龄、行为习惯、心理特征和已有的知识基础,编写出符合学生特点的课件,这样的课件用于教学的效果是最好的。

3.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教学内容不一样,需要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也不一样,所以课件的制作要考虑到教学大纲的要求,要求熟练掌握的内容一定要突出,如果是了解的内容则可简略,让学生体会到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媒体,以效果的最大化为原则。

4.制作符合学生心理和年龄特点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媒体的特点篇10

关键词 多媒体;小学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1-0123-02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增大并得到普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规律相结合,以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本文将对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1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多媒体技术是指把文字、声音、图形、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通过计算机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并通过计算机以多媒体为手段来存储、传播和处理信息的技术。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领域为了适应市场人才竞争,也相应提高了对教育的要求。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现代高科技为教育领域注入新鲜血液,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就是其中之一。多媒体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小学生有着自身的发育特点,注意力不集中,也不具备抽象逻辑思维。但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抽象的知识,比如数学公式、概念,法则等,导致学生无法理解。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把抽象的知识以图形、动画等方式具体化,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理解并学会知识。从多媒体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来看,其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多媒体教学会使小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小学生的年龄在7~12周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不善于集中注意力,更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知识,这是小学生从无意注意阶段向有意注意阶段的过渡。然而,在小学数学知识中存在一些不易于小学生理解的公式、概念等知识。结合小学生这一成长阶段的特点,应用多媒体教学,把抽象的公式、法则等以图形、声音、动画等方式具体化,不仅会使本来枯燥无味的知识生动具体、形象趣味、易于理解接受,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感兴趣,理解吸收知识内容,以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例如:已知学校的操场长为50米,宽为30米;现在因为要举办运动会,把操场长增加25米,宽增加10米,求增加的面积。教师以多媒体操作进行解答时,可以将操场延长部分与原来操场的大小用不同颜色画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易于解答,学生便会积极主动地给出答案。

多媒体教学能增强小学生的记忆力 首先,处于小学生阶段的儿童有意记忆的能力虽然不断发展,但是大量的知识信息需要进行连接,把学过的知识和新学到的知识进行汇总、积累,这就决定了教学中要把知识链条化;其次,小学生的记忆时间短,这一特点就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积累记忆知识的框架要清晰;第三,小学生的记忆在这一阶段呈复数性,教什么就记住什么,像复读机一样,这就要求知识的内容鲜活,易于理解记忆。小学数学中概念、公式增加,学生的记忆水平直接影响数学的成绩,这时多媒体教学就会发挥重要作用。多媒体课件能够把授课的内容丰富多样化、具有感染力,把大量的课本信息转化成图形、动画、视频等,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这样,学生的记忆对象也就变得清晰,记忆的内容也易于理解和吸收。

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的想象力本来就很丰富,多媒体教学能够直接提供这些感性的资料,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公式的记忆都是学好数学的基础,通过对已有知识的综合、概括,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感性知识的积累和不断迁移就给学生带来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得以形成,且具有灵活性与独特性。

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帮助教师达到教学目的 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教学课件与学生互动相融合,通过教学课件的演示,可以和学生更好地沟通、交流。这样会使教学的组织能力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而学生通过在课堂的学习,学会使用搜索工具进行网上的自我学习,这样的信息综合利用,能高效达到教学目的。

2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利用注意力的规律来设计多媒体教学的方案 数学知识本身逻辑性强,需要集中注意力。针对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应尽量使用课件工具,比如利用不同颜色、不同字体来突出重点,使数学中的概念简洁清晰、图形一目了然。其次,在做多媒体课件时,要把其处理成精髓,运用在关键处,这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易于学生的理解吸收。

利用记忆、思维、情感的规律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置 既然小学生的记忆方式是有迹可循的,根据这一记忆特点,使多媒体课件在对知识的分析总结上更加系统化,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方面与方式,这样就能对知识产生清晰的记忆思路,使之形成结构性记忆。小学生注意集中性较低,集中的深度不足,他们善于对具体的、形象的事物进行观察理解,对于数学中的抽象性思维很难理解,所以培养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和深入思维很重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具体的性质,让学生由形象具体的逻辑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使学生形成结构性思维方式。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良好互动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才能保证学生达到学习目的。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可以适当插入趣味性极强的图片、动画等,就显得很有必要。

提高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课件时的水平 在授课时,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要做到教学任务与学生的实际状况相结合,因材制宜。学校要进行统一的培训学习,教师也要进行自我培训。具体实施上就要求学校定期对教师进行相关工作的培训,制定相关的考核程序,提高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上的水平;同时,教师本人也应该提高自身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意识到运用好多媒体教学软件的重要性。

多媒体课件应该用作突出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做到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件设计、应用上都应按照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认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数学中概念的突出、图形的设计来吸引学生,加强学生的理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中遇到的重点与难点。

3 结论

目前,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它适应小学生这一发展阶段,使小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加强记忆的同时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师把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针对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能够更好地与学生互动交流,创造良好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更感兴趣。这样才能听进去,记住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教学目的才更容易达到。总之,多媒体教学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利用好这一优势,将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慧.小学数学教育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5):100-101.

[2]夏心军.小学生记忆心理及教育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12):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