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搐的急救十篇

时间:2023-11-14 17:52:42

儿童抽搐的急救

儿童抽搐的急救篇1

关键词:小儿热性惊厥;中医急救;护理;

儿童发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婴幼儿的发病率非常高。如果不及时治疗,大脑和其他器官将受到影响。争取抢救时间,及时解决,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显着提高治疗效果。当体温在发热的早期阶段(大多数为39°C)突然升高时,超过70%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其他则与皮疹、中耳炎和下呼吸道感染有关。热性惊厥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大多数儿童可以完全治愈,但2%~3%的患者可能有反复发作和脑电图异常,这可能很容易成为癫痫,甚至导致严重的生活残疾[1]。因此,对于热性惊厥儿童的急救和护理对于及时控制抽搐和有效预防复发尤为重要。通常,儿童在发生高热惊厥之前有呼吸道感染和发烧史。高热惊厥发生后,由于脑缺氧,很容易窒息,对儿童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在儿童轻度高热惊厥的情况下,父母通常不重视,也不及时采取急救措施来挽救,往往导致延误疾病治疗。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急救及护理方法,特选择我院920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予以研究,具体内容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7年10月—12月于我院就诊的920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把患儿分为常规急救及护理组和中医急救及护理组,2组患儿各460例。中医急救及护理组460例患儿中,女200例,男260例;年龄4个月至5岁,平均(2.6±0.9)岁;体温38.2~40.5℃,平均(39.2±0.2)℃。首次发病的小儿热性惊厥患儿有201例,再次发病的小儿热性惊厥患儿有259例。常规急救及护理组460例患儿中,女210例,男250例;年龄5个月至5岁,平均(2.8±0.9)岁;体温38.3~40.2℃,平均(39.3±0.2)℃。首次发病的小儿热性惊厥患儿有202例,再次发病的小儿热性惊厥患儿有258例。2组患儿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及护理方法

常规急救及护理组患儿行常规急救与护理,主要有药物降温、擦拭酒精降温、冰敷额头、密切监护病情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指导患儿家属良好配合以及应用镇惊药物等。急救措施包括:(1)解开孩子的贴身衣服,减轻衣物引起的呼吸道压力;(2)用纱布包裹的压舌板置于上下牙齿之间,防止儿童咬舌,禁止在发生抽搐时强行拉动,以防止受伤;(3)当患者侧卧位时,检查口鼻分泌物,及时清理,避免误吸,同时给予吸痰;(4)穴位刺激和药物治疗可以控制孩子的抽搐,使孩子的抽搐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缓解或完全治愈;(5)孩子尽快给予氧疗,通常采用低流量和高浓度氧气模式,以防止儿童因缺氧而损伤脑组织;(6)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鼻导管吸氧,氧气流量设定为1.5L/min;也可以使用面罩氧气,氧气流量设定为3L/min;(7)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和药物治疗方法,及时降低体温;(8)及时建立快速静脉通路,注意输液顺序,确保静脉输送药物迅速送入。护理方面:(1)环境创造:确保医疗环境清洁舒适。卫生人员每天都会安排清洁和清理,避免大声喧哗,确保儿童在安静的环境中休息,接受治疗,正确打开窗户,以确保室内空气清新;(2)饮食护理:抽搐时应禁止进食,等待孩子醒来并对病情进行有效控制,然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清淡可口,同时注意营养,确保营养摄入均衡;(3)心理护理:耐心向家长解释儿童热性惊厥的相关知识,安抚孩子,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使他们能够积极配合治疗;(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包括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率、瞳孔等;详细记录患者的药物,包括给药方式、药物剂量等;(5)出院指导:电话随访,了解孩子病情的恢复情况,经常去医院复查,让家人知道热性惊厥的孩子容易复发,需要定期检查,加强护理。中医急救及护理组患儿在常规急救及护理组基础上应用中医急救以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是:(1)中医急救:当患儿发生热性惊厥症状时要即刻对患儿的百会穴、涌泉穴、水沟穴、合谷穴以及十宣穴等用手指按压,如果按压效果不理想时便对以上穴位予以针刺治疗;斜刺进针,保证适宜针刺深度,进针后予以捻转或提插,保证穴位受到2~3min的持续刺激;予以针刺急救的同时辅以苯巴比妥等抗惊厥药物治疗,依据患儿具体体质量来决定给药方法,如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2)针对性护理干预:为热性惊厥患儿降温时最好选择物理降温法,尽可能避免药物降温,可用30%的医用乙醇擦拭患儿的腋下与手心等部位,将冰袋置于额头处,以此降低脑细胞耗氧量,防止患儿脑组织受损;当患儿出现热性惊厥要马上采取抢救措施,将患儿去枕平卧,把头部偏于一侧,避免呼吸道被分泌物堵塞且有助于排出呕吐物,将患儿衣领解开,维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氧;轻轻钳拉患儿舌部,防止口腔内舌后部出现后坠而堵住呼吸道;出牙患儿要于上下牙间置入牙垫,避免误咬舌部;密切监护患儿血压、瞳孔、心律以及意识等各项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发生异常要马上通知医生处理;加强患儿家属的心理安抚,尽可能缓解其紧张与焦虑等不良情绪;抢救患儿时尽量保持室内安静、光线柔和、空气流通等,尽可能不搬动和刺激患儿;由于患儿存在的高热和惊厥表现,消耗了过度的机体能量,营养严重丢失,所以要告知患儿家属准备富含蛋白质与维生素的易消化的流质饮食,注意水分的补充,以免出现虚脱。

1.3、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儿抽搐至意识清醒的间隔时间、抽搐停止间隔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发症主要包括脑损伤、癫痫以及再发热性惊厥等。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软件统计数据,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以%和(±s)表示,分别来用χ2和t检验;P<0.05时说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中医急救及护理组患儿的抽搐至意识清醒的间隔时间、抽搐停止间隔时间均要明显短于常规急救及护理组(P<0.05)。见表1。

表12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例,±s)

表12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例,±s)

2.2、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中医急救及护理组460例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是0.43%,常规急救及护理组460例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是7.39%,组间对比,中医急救及护理组要显着少于常规急救及护理组(χ2=29.603,P=0.000)。见表2。

表2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表2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讨论

小儿热性惊厥是儿科较为多见的惊厥性疾病类型,婴幼儿较为常发,主要是由于小儿非中枢系统因被感染而引起机体体温在38℃以上的发热症状,同时并有惊厥症状,若未给予及时救治可能引发癫痫、影响智力以及威胁生命安全等。临床上,热性惊厥是指三个月至六岁之间的婴儿和幼儿突然发作的情况,在严重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口腔痉挛和起泡。临床上,通常认为该疾病与婴幼儿神经鞘的不完全发育、未成熟的大脑发育以及促进未成熟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感染密切相关。热性惊厥的发作通常会导致孩子窒息,从而导致脑缺氧现象。在急救治疗过程中,关键是要以最快的速度有效控制孩子的高烧和抽搐。热性惊厥的发作是急性的,发病率很高。如果抽搐过长或反复,脑细胞可能会受损,影响智力发育,转变为癫痫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癫痫发作期间及时和适当的治疗和护理尤为重要。在西医常规护理中需要注意:(1)发热和抽搐的儿童发病时常引起窒息和脑缺氧,在其紧急治疗程序中,保持呼吸道畅通,进行氧疗,并迅速控制抽搐和高烧是关键。(2)为了赢得救援时间,护理人员应熟练应对医生的急救,熟练掌握抽搐的急救程序,各种急救药品、物品和设备应齐全,准确实施医疗嘱,每一秒都很重要。(3)积极做好热性惊厥儿童健康警示的处理工作,使儿童家长全面系统地掌握疾病知识,对预防热性惊厥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热性惊厥状态下的小儿脑部神经元会异常放电,使得神经递质合成与释放显着增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到影响,以此诱发痉挛与抽搐等症。该疾病具有发病急骤、起病快速、常见性、多发性以及易反复等特征,各年龄段儿童均有可能发病,但是婴幼儿最为多发,若未能给予及时救治和有效护理,患儿的脑细胞可能受到缺氧性损伤,会对小儿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中医学表示,引发小儿热性惊厥的病因主要是热邪侵入与热毒炽盛所致,热毒侵入会上扰神明,从而出现惊厥。苯巴比妥抗惊厥药物会有效抑制脑内病灶细胞膜的兴奋度,通过辅以中药急救和针对性护理干预,用手指或针刺患儿水沟、合谷等穴位,能够达到活络、平肝熄风的目的,同时结合密切观察病情、心理疏导、降温护理、体位护理、呼吸道护理以及环境护理等护理干预方法,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急救效果。闫琦等[2]研究分析了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急救与护理,结果显示中医急救及护理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常规急救及护理组;中医急救及护理组家长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急救及护理组(P<0.05)。可见应用中医急救与护理方案,可有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且家长满意度较高。李晓叶[3]的研究显示,经中医急救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后,中医急救及护理组患儿抽搐症状停止间隔时间以及抽搐至意识清醒间隔时间明显更短,平均住院时间更短,患儿脑损伤、癫痫以及热性惊厥再发作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与常规急救及护理组患儿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开展中医针刺与护理干预方案可有效缓解小儿热性惊厥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儿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丁姚[4]的研究显示,中医急救及护理组患者在抽搐至停止时间、抽搐至恢复意识时间指标上均短于常规急救及护理组,同时中医急救及护理组还具有住院时间短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小儿热性惊厥中医急救及护理干预可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适用于小儿热性惊厥患者。

此次研究随机抽取2017年10月—12月于我院就诊的920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把患儿分为常规急救及护理组和中医急救及护理组,2组患儿各460例,常规急救及护理组行常规急救与护理,中医急救及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急救与针对性护理干预,2组护理效果对比。结果显示,中医急救及护理组患儿的抽搐至意识清醒的间隔时间、抽搐停止间隔时间均要明显短于常规急救及护理组(P<0.05);中医急救及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是0.43%,常规急救及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是7.39%,组间对比有显着差异(P<0.05)。可见,加强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急救与针对性护理能够获得显着临床效果。

儿童抽搐的急救篇2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均系接诊后或住院过程中确诊,共37例。其中男16例,女21例,年龄1―12岁,其中―3岁12例,―7岁17例,―13岁8例。农村儿童28例,城市儿童9例。进食与出现症状的时间:―1h 6例,―2h 26例,―3h 4例,― 4h1例。所有患儿均在误食后5h内送入我科就诊,均有在野外误食马桑果病史。

1.2临床表现恶心、呕吐34例(91.89%)多为首发症状。少则3-4次,多则十几次,25例呕吐物中能见到紫红色马桑果汁或微红色果渣水;抽搐28例(占75.67%),轻者1-3次,重者10余次,表现为唇周发泔,神智不清,四肢抽动;流涎20例(占54.05%);腹痛15例(40.54%);精神萎靡12例(32.43%);烦躁不安10例(27.03%);昏迷8例(21.62%);发热13例(35.14%);头昏、头痛14例(37.84%)。体格检查:呼吸增快12例(32.43%),双侧瞳孔缩小10例(27.03%),扩大7例(16%),双肺可闻及干湿音5例(13.5%),腱反射亢进3例(8.1%),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5例(13.5%)。

1.3辅助检查 全部患儿做血、尿、便常规检查。血常规异常2例(54.05%),WBC(10-21.3)×109/L;4例尿中有红细胞及蛋白,便检均正常。全部病例均做肝、肾功检查,5例ALT升高100u/L;2例BUN升高。测电解质20例,低钠10例(50%),低钾5例(25%),低氯4例(20%)。

1.4抢救治疗均用生理盐水彻底洗胃,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输液,能量合剂,维生素C,适当地应用利尿剂,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抽搐患儿给予地西泮0.3-0.5mg/kg静脉缓推,并肌注笨巴比妥钠7-10mg/kg,24h后用5mg/kg•d,连用3天左右。吸氧、保持呼吸道畅通,有脑水肿者加用20%甘露醇降颅内压,地塞米松0.5-1mg/(kg•d),每12小时静注1次,用2-3d。根据具体情况应用细胞营养药物,保肝治疗,支持及抗生素预防感染等综合治疗。

1.5结果 全部患儿均在5d内临床症状消失,住院3-7d,平均住院5d,痊愈出院,出院后未发生后遗症。

2讨论

马桑果为桑科植物,豌豆大小,每年5-6月份成熟,味甜略涩,有剧毒。其果实内有毒成分主要为羟基马桑毒素、氢化马桑果毒素等。可刺激大脑皮层引起兴奋、痉挛、呕吐等一系列中毒症状,毒理作用与印防已毒相似,且更剧烈和迅速,但作用时间短。

急性马桑果中毒以呕吐、抽搐为主要表现。反复呕吐及抽搐可引起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脑水肿及呼吸衰竭而危及患儿生命。在治疗中清除毒物,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控制抽搐,防止脑水肿是抢救急性马桑果中毒的关键。印防已毒的作用机制为解除中枢的r―氨基丁酸的抑制作用,它可治疗笨巴比妥类中毒。因此可用苯巴比妥钠以对抗马桑果中毒所致的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烦躁不安往往是抽搐的先兆,需对烦躁不安或者抽搐的患儿尽早使用苯巴比妥[1,2]。

马桑果中毒不仅损害神经系统,还可引起肝、肾功能损害,导致转氨酶升高及尿素氮升高。因此综合治疗不容忽视。只要早期发现,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儿童抽搐的急救篇3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 急救 护理 浅析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147-01

凡由小儿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所致38℃以上发热时出现的惊厥称为小儿高热惊厥,。属儿科常见急症,发病率为3%~5%,复发率为30%~40%[1],临床表现是先有发热,随后发生惊厥,惊厥出现的时间多在发热开始后12h内,在体温骤升之时,突然出现短暂的全身性惊厥发作,伴有意识丧失,此时应及时进行抢救并加强护理。现结合本人在临床实际病例的处理过程,对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简单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病例常发生于年龄为7个月~6岁的小儿,一般初始体温为39.1℃~41.5℃,病因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

2 急救与护理方法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惊厥发作时即刻松开衣领,患儿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造成窒息。必要时吸痰,动作轻柔,以防损伤呼吸道黏膜及减少惊厥的发生。

2.2 迅速控制惊厥 反复的惊厥会导致脑细胞的损伤。因此,需早选用抗惊厥药物进行控制,减轻惊厥对脑细胞的损害,首选药物为苯巴比妥,每次8-10mg/kg,肌内注射[1]。

2.3 中医药、针灸配合治疗 中医药及针灸疗法在小儿高热惊厥的治疗过程中能很好的起到巨大的作用。中医药首选安宫牛黄丸、羚角钩藤汤进行治疗。针灸部位选择:人中、合谷、太冲、手十二井、十宣、大椎等穴位[2]。

2.4 配合吸氧 惊厥时氧的需要量增加,及时吸氧可提高患儿血氧浓度,对改善脑细胞的缺氧状况以及婴儿后期康复十分重要。

2.5 物理降温 过高的温度会加重惊厥的发生,及时松解患儿衣被,降低环境温度,避免直吹对流风,同时予以物理降温,如头额部冷湿敷、头枕冰袋、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小婴儿禁用),使超高热尽快降至惊厥阈以下,保护脑细胞,使缺氧缺血得以改善。

2.6 注意婴幼儿安全防护 抽搐发作时,注意防止碰伤及坠床,四肢适当约束,抽搐牙关紧闭时,用纱布包裹压舌板或开口器,放于上、下臼齿之间,防止舌及口唇咬伤。病室保持安静,室内光线不宜过强,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刺激,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轻柔敏捷。

2.7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详细记录抽搐的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发作类型、程度、伴随症状及停止后的精神状况。注意T、P、R以及心率的变化,降温后30min测体温并记录。

2.8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建立静脉通路可以保证及时、正确用药,尽量使用留置针,防止抽搐时针头滑脱。对持续而频繁抽搐,使用20%甘露醇时,注意输入速度,应在30min内滴完,同时防止药液外渗。

2.9 恢复期加强营养,做好基础护理 患儿清醒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于营养的饮食,同时做好口腔护理2次/d。保持病室空气清新,环境整洁,适宜的温度、湿度,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平整,及时更换污染的衣被,婴幼儿大小便后及时清洗并更换尿布。

3 出院指导

出院后嘱患儿家属做好高热惊厥的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平日需加强患儿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减少疾病;避免时邪感染;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避免跌仆惊骇;对湿温、疫毒疠的患儿,要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惊厥反复发作。

4 病案分析

案例:患儿张某,女,6个月。因发热、抽搐半月,突发1小时入院。

患儿于半月前高烧达41℃,呕吐,抽搐。今日再次突发,来诊。入院时查体可见:体温:41.5℃,神志不清,双眼上翻,上下肢阵发抽搐,面色潮红。查血钙:2.4mmol/l,碱性磷酸酶:12U/l,白细胞:12X10 9/L,胸透检查可见双肺纹理增强。入院后立即予以苯巴比妥针肌注,同时配合针灸、中药琥珀抱龙丸温水送服,同时予以低流量吸氧,酒精擦身,物理降温。患儿抽搐症状缓解,体温在1小时内,下降至38.6℃,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三天,并每日继续予以苯巴比妥针、针灸及穴位按摩3次以后,患儿生命体征平稳:体温:37.6℃,呼吸正常,面色红润,反应尚可,未及抽搐,复查血液及胸透检查正常。出院后嘱患儿家长,继续予以穴位按摩,中药香砂六君子汤以促正气恢复,防止后遗症发生。其后本院追踪观察3年,未发现患儿再次发病。

5 讨论

高热惊厥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根据统计,3%~4%的儿童至少生过一次高热惊厥。小儿惊厥的发生率是成人的大脑发育不完善,刺激的分析鉴别能力差,弱的刺激就可使大脑运动神经元异常放,引起惊厥。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急重病症,在治疗的过程中,首先应该积极控制急症,之后予以中药、针灸方面进行康复治疗,以确保病情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儿童抽搐的急救篇4

高热惊厥是临床上小儿常见的急症, 好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 临床常表现为小儿突然丧失意识, 体温可达39℃以上, 出现全身对称性、强制性、痉挛性面部以及四肢肌肉抽搐, 可伴有两眼上翻、斜视、屏气、发绀以及大小便失禁[1]。若小儿高热惊厥时间长, 或者反复发作, 容易损伤脑部甚至危及生命[2]。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于控制高热惊厥症状及改善患儿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为此本院选取2011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80例,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80例, 其中男53例, 女27例, 年龄6个月~6岁, 其中69例6个月~3岁, 11例3~6岁;体温38~41℃, 其中18例38~39℃, 57例39~40℃, 5例>40℃。

1. 2 方法 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析患儿发生高热惊厥的原发疾病, 并总结急救与护理对策。

2 结果

2. 1 原发疾病 小儿高热惊厥的原发疾病中上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最高, 可达53.75%。见表1。

2. 2 预后分析 所有患儿均给予退热、止惊等方法治疗原发疾病, 并给予相应护理, 惊厥发作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经3~7 d治疗后均痊愈出院。随访1年, 16例患儿复发, 给予有效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

3 讨论

3. 1 急救与护理对策

3. 1. 1 维持呼吸道通畅 患儿惊厥发作时应立即使其平卧, 解开其衣领, 使其头偏向一侧, 以免呕吐物或者唾液吸入气管导致窒息, 必要时可行气管插管, 保持其呼吸道通畅。若患儿频繁抽搐, 可放置牙垫以避免咬伤舌头[3]。

3. 1. 2 吸氧 患儿惊厥发作时很容易导致呼吸不畅和组织缺氧, 若脑组织发生缺氧很容易引发脑水肿, 因此应及时给予吸氧, 通过鼻导管吸氧0.5~1.5 L/min, 面罩吸氧2~3 L/min, 可快速改善患儿脑组织的缺氧状态。

3. 1. 3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 由于多数高热惊厥患儿因发生抽搐急诊而来, 应快速且准确地建立静脉通道, 及时给予退热、止惊等急救药品, 建立静脉通道应选择患儿粗、直且便于固定的静脉, 同时确保静脉通畅。

3. 1. 4 用药护理 首选安定作为治疗药物, 剂量为0.2~0.5 mg/(kg?次), 缓慢静脉滴注, 若症状没有得到缓解可于15~20 min后进行重复给药。由于该药具有抑制呼吸、心跳以及降低血压的缺点, 因此需要密切观察其呼吸和血压的变化情况, 若患儿持续并频繁发生抽搐, 可给予静脉滴注20%甘露醇, 控制好静脉滴注的速度, 需要在30 min内滴完, 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的尿量变化情况[4]。

3. 1. 5 高热护理 由于高热可加重患儿的抽搐和痉挛, 使脑组织缺氧, 从而引发脑水肿, 因此应积极控制患儿的体温, 主要采用头部物理降温, 使用30%的乙醇或者给予包裹冰块的薄巾冷敷在患儿的额头上, 放置时间应

儿童抽搐的急救篇5

【关键词】 高热惊厥;抽搐;治疗护理原则

高热惊厥又称之热性惊厥,是儿科临床常见病症,习惯生称为:“小儿抽风”,各年龄均可发生,尤以婴幼儿(6个月-3岁)较多见。病症也是儿童中枢性器质性病变及功能行异常而产生为重后果的症状。临床界定为体温值标准为:体温超过38、5度以上,发热时,出现中枢兴奋性增高,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全身抽搐,可诊断为小儿高热惊厥。要快速诊断,早期治疗,延误治疗时机,会可造成小儿惊厥时间过久,脑细胞缺氧性损害而危及生命,要给予积极组织抢救,同时给予护理干预尤为重要,现将我院儿科门诊及治疗室内出现的56例高热惊厥患儿急救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6例惊厥患儿中,男患32例,女患儿24例,年龄6-7个月,其中年龄6个月-12个月30例,13个月——2岁15例,3岁-5岁11例。出现高热惊厥患儿体温在38.5-40℃,42例患儿出现四肢抽搐及不同程度的意识朦胧,发作时间5s-10min;14例患儿出现突然发作的意识丧失、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性或阵挛性抽动,口唇紫绀、牙关紧闭,发作时间4-13min,其中3例患儿伴小便失禁。第一次发生惊厥患者46例,有既往惊厥病史患者10例。56例患儿经控制惊厥等治疗后均痊愈出。

1.2 诊断标准 ①婴幼儿期体温骤然升高39-40℃以上并有惊厥发作,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②起病年龄6个月-3岁多见,5岁以上少见,有遗传史;③惊厥出现时间多在发热开始后12h内,在体温骤升时(38.5度)以上,突然出现短暂性的全身痉挛性发作,意识短暂丧失,多在10分钟内缓解。缓解后意识清楚。少数人可持续半小时或更长时间。同一次患病发热中抽一次,很少抽2次以上。

2 急救护及救治原则

惊厥急救处理的目的,是预防惊厥时间长引起颅内高压,使脑细胞损伤,减少后遗症。救治原则:及早明确诊断,治疗原发疾病,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以防惊厥,减轻患儿病痛。

2.1 保持呼吸畅通惊厥 发作时立即松解衣领及腰带,清除口鼻部呼吸道分泌物,侧位和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备好急救用品,如开口器,吸痰机,气管插管用具等,痰多时给予吸痰,并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以防窒息,痰多时给予吸痰,注意吸痰时动作轻柔,以免损伤呼吸道。应立即调节氧流量给予患儿吸氧,降低惊厥缺氧对脑细胞的损伤,以防止脑损伤的发生。

2.2 控制惊厥 控制惊厥除针刺合谷、百会、内关、涌泉穴外,要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首选地西泮原液剂量为0.3-0.5mg/(kg次)最大剂量不可超过10mg,无效时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以上药物可交替使用。对于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高热惊厥可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3 降低体温 退热首选药物适当配合物理降温,使用药物降温,遵医嘱适当使用退热剂,但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尽量不用退热药,以物理降温为主。采取物理降温,脱去患儿外衣外裤,让患儿头和背部睡在4-8℃的水枕上,四肢用熱水袋保暖,以免引起寒战,体温将于38℃以下撤下水枕,或用温水或30-50%进行擦浴,擦浴中药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降温后30分钟测量体温。

2.4 迅速止痉 控制痉挛是救治患儿的关键,快速建立静脉,有效准确的使用镇静止惊剂,使患儿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停止或减轻抽搐。要求护士提高穿刺技能,做到时穿刺准确率100%,并选择粗直易固定的静脉,以利于急救治疗。

2.5 脱水剂护理 患儿持续、发作惊厥频率高,常并发脑水肿,护理人员应根据医嘱给降低颅内压药物,常用有速尿、高渗葡萄糖、20%甘露醇等,注意输速,建议30min内滴完。使用中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出,有渗漏者及时更换穿刺部位,必要时加用利尿剂。

2.6 护理 患儿高热期间,忌食高热量食物,应以素食流质为主。病情好转后,适当酌加富有营养的食品,如鸡蛋、牛奶、藕粉等。根据季节变化,夏季时给予西瓜汁、番茄汁口举汁,冬季可饮鲜橘水、苹果泥。痰多时可予白萝卜汁,或荸荠汁。并鼓励多饮水、应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饮食补充营养。

2.7 加强患儿生命体征的监护 密切观察体生命体征,做好监测:如,体温、脉搏、血压,呼吸、意识状态,特别是对于患儿抽搐的时间及相隔时间,并其特点及次数,做好病情记录,特别要注意观察惊厥后神志的恢复情况及呕吐情况,采取有效急救措施的准备。

3 结果

经过及时有效地急救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以及生命体征,及时控制抽搐及降温、吸氧等护理,56例患儿进行病情观察,给予一系列护理措施后,呼吸道通畅,末出现脑损害及后遗症,治愈出院。

4 讨论

患儿高热惊厥属于急发病症,若出现反复高热可转化为小儿癫痫后遗症,积极救治是控制疾病发展的重要环节。

小儿高热惊厥的主要急救措施:①快速控制惊厥;②控制高温;③及时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针对高热惊厥的发病原因有效治疗,给予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药物,从而预防呼吸道感染,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救治小儿高热惊厥患儿起着关键作用。

小儿高热惊厥,属于儿科常见症状,发病率为3%-5%,复发率为40%-50%,发病急,常导致窒息而造成脑损害。因此护理人员及患儿家属有预见性护理意识,无论是候诊患儿和家庭患儿,每遇高热患儿,要测量体温,尽早降温,镇静治疗。如出现

惊厥按压人中、合谷穴进行缓解惊厥,避免高热惊厥发作,在其急救程序中,迅速控制惊厥和高热是关键,可提高疾病治愈率,减少后遗症。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主编.褚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56.

儿童抽搐的急救篇6

一、临床资料

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3—7岁,本组9例均有烦躁不安,4例昏睡,5例昏迷伴抽搐,其原因均为过量饮酒所致。

二、典型病例

例1:男,3岁,随父至饭店喝白酒加汽水三匙后,即耳赤面红,烦躁不安,诉说头痛,腹痛等症状,全身皮肤发红,尿失禁,接着人事不省,全身强直性抽搐而入院。查体:体温39℃(肛),脉搏150次/分,呼吸24次/分,面色苍白,牙关紧闭,深昏迷,瞳孔等大,对光反应迟钝,两肺呼吸音粗,巴氏征右侧阳性。经吸氧,止痉,降低颅内压及支持等治疗和护理后,约6小时后神志转清,8天后痊愈出院。例2:患儿女性,6岁,因偷食烧酒杨梅2 0粒后即恶心呕吐,伴昏睡,呕吐物呈咖啡色,大便隐血试验弱阳性。查体:体温36℃(肛),脉搏12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0.7/8k p a,面色苍白,心律齐。经吸氧、止血、输液等处理后,五天后痊愈出院。

三、护理观察

小儿急性乙醇中毒的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也不一致,大剂量乙醇吸收后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中枢神经系统高度抑制并扩散到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神经元,导致生命中枢受抑制而昏迷,脑组织缺氧,酸性物质蓄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并发脑水肿。因此,对这类患儿降低颅内压是关键,同时,精心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亦至关重要。

(一)呼吸道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儿头侧向一侧,呕吐物及痰液要及时清理,深部的痰液要用吸引器吸出,动作要轻。

2、牙关紧闭时,用纱布包裹的小儿压舌板放在上下齿之间,防止舌咬伤。

(二)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护理

1、意识障碍深浅度的观察。首先确定入院时的昏迷程度,然后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神志的改变,对痛觉的刺激,观察瞳孔及角膜反射等,并详细记录。

2、呼吸的观察。文献报道,乙醇中毒昏迷时,呼吸浅而慢,应观察患儿的呼吸频率、性质、幅度的改变,并保证气道通畅。

3、体温的观察与护理。由于乙醇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发生障碍,引起发热,应每4小时测体温1次,必要时加测,体温高达39.5℃(肛)时,采用物理或药物降温。高热患儿热退时常出汗多,应勤换内衣,但应防着凉。

4、血压的观察。乙醇对胃肠道的刺激是,胃粘液分泌增加,胃粘膜充血,严重者粘膜糜烂或溃疡引起出血。急性乙醇中毒并发消化道出血临床上并不多见。例2患儿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考虑为消化道出血,此患儿应测脉搏、血压,观察呕血便血量及性质,及时送验大便标本。

(三)烦躁的观察与护理

通过4例昏迷患儿的观察,我们认识到:若治疗及时,乙醇中毒病人从昏迷到神志转清的时间并不长,但其中有一个躁动期,烦躁不致有以下几种:(1)经治疗后,患儿两侧瞳孔对光反射灵敏,呼吸由浅慢而转入均匀,血压正常,病人开始从小躁动变为大躁动,这是患儿神志清醒的先兆,此时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a、用布制带约束患儿四肢,但要注意四肢末端血循环。b、一般忌用镇静剂,因为使用镇静剂可能使患儿大脑皮层中枢及网状结构再度受抑制,预后不良。(2)经输液、降压、利尿后,使尿量增多,膀胱充盈,患儿出现烦躁,应检查膀胱,检查小腹,使尿液排出。(3)脉搏细速,呼吸由浅慢呈衰竭状态,两侧瞳孔大小不等,患儿由大躁至停止躁动,显示病情恶化,应做好抢救准备。

儿童抽搐的急救篇7

突发高烧

据医生统计,发高烧占宝宝半夜急诊的80%左右,而引起发烧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感冒。其实,只要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在短期内让宝宝退烧是不成问题的。

专家告诉你:

1.宝宝第一次发烧,通常是宝宝急疹。没有其他症状,突然发烧,可能会高烧(根据体质来定,有的宝宝容易发高烧,有的宝宝不容易),一般会烧两三天,烧退即疹出。宝宝急疹引起的发烧没有特效药,千万不要用抗生素,只需在家好好护理。

2.发烧是身体启动自我保护机制的体现,是好事。有的妈妈害怕宝宝烧坏脑子,其实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大部分病毒、细菌需要39℃以上的温度才能杀死,所以不要急于服用退烧药。

3.如果宝宝温度接近40℃,为了防止宝宝高热惊厥,有必要吃退烧药。

4.发烧去医院通常要求先验血。如果白细胞高或C反应蛋白升高,则说明有细菌感染;如果白细胞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超过范围,则是病毒感染。有细菌感染需用抗生素,病毒感染则不需要。

Tips:紧急就医指南

1.39.5℃以上物理降温后,体温并不下降。

2.宝宝未满2个月且发热38℃以上。

3.无意识。

4.出现抽搐痉挛现象。

咳嗽

据统计,每天就诊儿童中有70%~80%是以发热伴咳嗽或单纯咳嗽为主诉就诊。针对宝宝咳嗽,各种治疗方法常常难以奏效,约有12%的宝宝会导致并发症,24%的宝宝需要复诊。

专家告诉你:

1.如果咳嗽剧烈,如有医生给的药,吃一些是必要的。凡是咳嗽药,不外含有两种成分:一种是祛痰药,使痰稀化易于排出;另一种是镇咳药,用以麻醉气管黏膜,抑制咳嗽,两者配合适当才能使咳嗽逐渐平息下来。

2.当发生呼吸困难并且每次出气时都伴有笛鸣音者,便是哮喘。此时最重要的是缓解呼吸困难。可让患儿取前屈坐位,拍打背部,这样大都可以缓解。若有医生给的药,应立即让患儿服下,严重者应立即去医院。

3.如果咳嗽发出“空、空”的声音,像狗叫似的,说明已有喉炎,严重的可发生呼吸困难,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4.咳嗽剧烈时,要怀疑是肺炎,即使不大发烧,也最好去医院诊治。

Tips:紧急就医指南

1.突然咳得很严重,呼吸困难时,可能有异物堵住了气管。

2.咳嗽又伴随发烧、脸色不好、呼吸痛苦时,则可能是肺炎或支气管炎。

腹泻

急性胃肠炎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儿童的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列为第2位,在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宝宝尤为突出,全世界每年发生30~50亿例病例,其中500~1000万例死亡。

专家告诉你:

宝宝急性胃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婴幼儿胃肠道功能比较差,对外界感染的抵抗力低,稍有不适就容易发病。

急性胃肠炎如果引起的是轻型腹泻,一般状况良好,每天大便在10次以下,为黄色或黄绿色,少量黏液或白色皂块,粪质不多,有时大便呈“蛋花汤样”。急性胃肠炎也可以引起较重的腹泻,每天大便数次至数十次。大量水样便,少量黏液,恶心呕吐,食欲低下,有时呕吐出咖啡样物。如出现低血钾,可有腹胀,有全身中毒症状;如不规律低烧或高烧,烦躁不安进而精神不振,意识朦胧,甚至昏迷。

Tips:紧急就医指南

1.一天腹泻或呕吐超过5次。

2.小便量大幅减少,且颜色加深。

3.嘴唇很干,皮肤弹性很差,哭的时候没有泪水。

4.不像平常般玩闹,精神活力变差很多。

哮喘病急性发作

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全世界约有1.5亿儿童患者,发病率增长很快。根据国内部分地区的调查显示,我国儿童哮喘患病率为0.5%~3.33%,个别地区则高达5%。哮喘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是大多数患者的发病年龄在5岁之前, 3岁以前发病的小患者占50%。

专家告诉你:

典型的哮喘每次发作均很突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作,发病前多有吸入花粉、螨尘、冷空气或刺激性气体等,发病时先出现鼻痒、流涕、打喷嚏、干咳,继而出现胸闷、喘息、呼吸困难,双肺可以听到哮鸣音,严重者常常被迫取端坐位,两肩耸起,头向前俯,用力喘息,全身出汗,发作可持续几十分钟或数小时,轻者可自行缓解,重者需给氧、雾化等综合治疗方可缓解,缓解后可能无任何症状,如同常人。

Tips:紧急就医指南

患儿夜晚发作如表现呼吸困难、面部及口唇青紫,大汗淋淋,应立即送附近医院抢救,不可耽误病情。

腹痛

腹痛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而且引起腹痛的原因非常复杂,不同年龄宝宝的腹痛病因有一定差异,如新生儿期,可见到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所致的肠梗阻及胎粪性腹膜炎;婴儿期则以肠炎、肠套叠为多见;幼儿期则以寄生虫、肠炎、阑尾炎、溃疡病多见。

专家告诉你:

在患儿腹痛的同时,多伴有啼哭、烦躁不安、表情痛苦,在阵发性加剧时患儿大声啼哭、坐卧不安、或在床上打滚、紧按腹部或热敷后腹痛减轻或缓解者,可能为肠管、胆管等管状器官痉挛;肠道阻塞或泌尿系结石多为阵发性腹痛;而发作极不规律者,多属内科疾病,如肠蛔虫症、急性肠炎等;持续性腹痛,变动时加剧,腹痛拒按者,常为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的表现。起病即有发热,提示为炎症性疾病;如病初无发热、以后才发热者,多为继发感染。

Tips:紧急就医指南

1.腹痛剧烈,一时不能缓解。

2.腹痛的同时伴有发热。

3.婴儿腹痛后出现果酱样大便、柏油样大便或鲜红血便。

4.宝宝腹痛时触摸腹部有腹肌紧张、反跳痛或腹部摸到肿块。

抽搐

儿科急诊中,最让家长紧张,需紧急处理的,非抽搐莫属!宝宝出现抽搐现象,并不能将它和癫痫划上等号,家长不必过于担心。

专家告诉你:

高热惊厥多发于6个月至4岁之间的宝宝,发病率约30%~50%。6个月以下或6岁以上很少发生,由于婴幼儿正处在旺盛的生长发育阶段,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还很不完善,大脑皮层控制能力较差,抑制过程薄弱,兴奋过程占相对优势,兴奋易于扩散,而发热可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高,因此,发热、尤其高热时,宝宝容易出现抽搐。发热时,一般体温在38℃~39℃之间。当体温超过39℃时,患儿会出现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幻觉甚至手足抽搐等现象,重者表现为全身强直,眼球突然上翻,牙关紧闭,神志不清。

Tips:紧急就医指南

1.四肢抽动、紧咬牙关,甚至昏迷。

儿童抽搐的急救篇8

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我国有八九百万癫痫患者,其中半数以上是儿童。患儿的各种癫痫发作困扰着数百万个家庭。然而由于人们对癫痫病的偏见和无知,致使许多癫痫患儿得不到很好的呵护,尤其在癫痫发作的时候,患儿往往得不到家属的合理救护,有时还会因此而受到伤害。下面的事例,就是因为家长缺乏救护知识而导致的。

这天下午,一对夫妇抱着一个男孩闯进了急诊室,边跑边大喊:“大夫,孩子抽得快不行了,快救救孩子吧!”只见患儿不省人事,呼吸急促,口周血肉模糊,不时有血沫喷出,四肢还不规律地抽动着。孩子的妈妈说,男孩叫柱子,今年6岁,十多分钟前突然昏倒,四肢抽搐,全身僵硬,牙关紧闭,喘不上气来。他爸爸见孩子这样,一着急就用铁匙把孩子的嘴里,欲将其嘴巴撬开,可没想到这嘴巴是撬开了,却把孩子的牙齿撬掉了两颗。但由于大量的痰液堵住了孩子的喉咙,孩子的呼吸仍然不畅通.于是患儿的爸爸又把手指伸进孩子的嘴里去抠,结果孩子把爸爸的手指也咬破了。夫妻俩一看处理不了,就把孩子送到了医院。医生边听家长介绍患儿的情况,边给患儿做了一个脑电图检查。根据脑电图的检查结果,确诊柱子患的是癫痫,这次是癫痫大发作。几分钟后,患儿的抽搐基本停止了。医生问道:“孩子被掰掉的牙齿能找到吗?”孩子的爸爸说:“我们只找到一颗,另一颗没找到,是不是让孩子吞到肚子里去了?”为了追寻那颗牙齿的下落,医生又给患儿做了一个透视,发现另一颗牙齿在他的胃里。医生舒缓了一口气,说:“还好,没有进入孩子的呼吸道,真是万幸,不然就危险了。”然后,医生给患儿开了药,并嘱咐患儿的家属说,以后患儿的癫痫再发作时,千万不可这样处理。这次如果患儿被掰掉的牙齿被孩子误吸到气管里,就会导致孩子窒息甚至死亡。

上面事例中的患儿家长,由于缺乏对癫痫的了解和对癫痫发作的救护知识,结果使患儿受到了伤害,还险些使孩子丧命。在现实生活中,因癫痫发作时救护不当而导致患儿受伤的实例还有很多。例如,患儿癫痫发作时,有的家长急于给其做人工呼吸,结果造成患儿的胃内容物反流,使反流出的胃内物被患儿吸入气管,而导致患儿窒息;有的家长在患儿癫痫发作时,强拉患儿的肢体而导致患儿骨折、关节脱位或肌肉撕裂等。本来癫痫发作就会给患儿带来许多的危险和伤害(如跌伤、咬舌、误吸呛出物、窒息、烧烫伤、交通事故等),如果家长再进行盲目无知的救护,就会给患儿增加人为的伤害和痛苦。

由此可见,癫痫患儿的家属非常有必要学习一些救护知识,以使患儿在癫痫发作时能够得到更合理的救护,避免或减少一些伤害。那么,当患儿的癫痫发作时,家长该如何进行救护呢?

一、家长要注意发现患儿癫痫发作的各种预兆

患儿癫痫发作前的预兆包括患儿的前驱症状和先兆症状两部分情况。前驱症状是指患儿在癫痫大发作(即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前的数日或数小时内,可出现全身不适、易激惹、烦躁不安、情绪忧郁、心境不佳、爱挑剔或爱抱怨等情况。先兆症状是指患儿在癫痫大发作前的数秒钟内出现错觉、幻觉、自动症、局部肌肉阵挛或其他特殊感觉等。当患儿出现前驱症状时,预示着其可能在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癫痫大发作。这时家长要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帮助其稳定情绪,并与患儿的医生取得联系,以得到相关的指导,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加大患儿所服抗癫痫药物的剂量,或者加用其他的抗癫痫药物,以预防癫痫的发作。当患儿出现先兆症状时,家长应做好患儿癫痫大发作前的准备,如让患儿立即卧床或就地躺下,或带患儿迅速离开马路、灶台、游泳池、河岸等险地,或把患儿身旁的硬物移开,或将牙垫放在患儿的上牙与下牙之间等等,以避免癫痫发作时患儿受到损害。

有些患儿在癫痫大发作之前会表现出特殊的先兆症状,如突然感觉腹痛或有幻听、幻视、幻嗅等异常感觉等,这种特殊的先兆症状在每次癫痫发作前都会出现,对此,家长应注意观察和留心。如果大一点的孩子能够感知和说出这些先兆症状,家长应启发他们把这些先兆症状都说出来,以便及时做好癫痫发作前的准备。如果家长掌握了患儿癫痫发作的先兆症状,就可以抢在大发作前,排除可能发生的各种险情,确保患儿得到合理的救护和减少意外伤害。

二、当患儿的癫痫突然发作时,家长应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1.移开患儿身旁的硬物,协助患儿侧卧,以利于患儿口涎的流出,保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然后迅速将毛巾、衣服、手帕等柔软的东西垫到患儿的头下,解开其上衣领扣。如果来不及做上述安排,发现患儿要摔倒时,家长应迅速扶住患儿,顺势让其倒下,以防其自己倒地摔伤。

2.如果癫痫发作时患儿的口是张开的,家长应迅速用缠裹纱布的压舌板或筷子垫在患儿嘴巴一侧的上、下牙之间,以防止其咬伤舌头。如患儿已经咬紧牙关,则不能用暴力和坚硬物品强行去撬他的嘴,以免其牙齿脱落,阻塞呼吸道。

3.患儿抽搐停止后,要过几分钟、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才能恢复正常。在这段时间里,家长可给患儿更换被汗液、尿液浸湿的衣裤,并给其换个舒适的环境,让其安静入睡。有一些患儿在这段时间里会处于一种朦胧状态,甚至会出现一些无目的的冲动、自伤、伤人、毁物等狂躁,家长对这些患儿应严格看护。

4.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详细记录患儿病情发作时的情况。当患儿连续数次出现癫痫大发作,并且一直不能恢复神志时,应及时将其送到医院抢救,以免延误病情,发生意外。

需要注意的是,患儿癫痫发作时,家长不要急于给其灌药,以免发生吸入性肺炎或窒息死亡的严重后果。

三、当患儿发生癫痫持续状态时,家长要及时将其送往医院治疗

如果患儿的癫痫大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者患儿的癫痫连续多次发作,或者在癫痫发作的间隙患儿的意识得不到恢复,医学上称之为“癫痫持续状态”。而癫痫持续状态是癫痫中的急危重症,这种状态可持续数小时至数日,如不在1~2小时内及时救治,可造成患儿永久性的脑损害,甚至死亡。因此,家长一旦发现患儿出现癫痫持续状态,应立即将其送往医院。将孩子送往医院之前,家里如果备有苯巴比妥针剂或灌肠剂,可给患儿注射或灌肠,然后再将其送往医院。到医院后要向医生详细介绍患儿的发病过程,及患儿用药的时间及剂量,以利于医生掌握患儿的病情,对其进行合理的救治。

儿童抽搐的急救篇9

关键词 惊厥 病因 小儿

惊厥为儿科常见急症,临床发生率较高约为2% [1] ,若不及时治疗对机体危害较大,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我院于1998年10月~2004年10月共收治小儿惊厥83例,现回顾性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3例,男51例、女32例。男女之比为1.59:1,年龄最小者不足24小时,最大9岁,其中新生儿29例,~6月22例, ~4岁15例,~6岁以上10例, 4岁~7例。

1.2 病因分类 83例小儿惊厥中,低血钙惊厥17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14例、高热惊厥12例、病毒性脑炎10例、化脓性脑膜炎8例、急性中毒7例、癫痫6例、新生儿颅内出血4例、低血糖2例、乙肝相关性肾病、胆红质脑病、脑垂体肿瘤各1例。

1.3 治疗与转归 治疗的首要措施是在应用止惊药物如安定、苯巴比妥钠,10%水合氯醛紧急控制惊厥发作的同时,迅速查明原因,针对病因治疗。对惊厥反复发作者,及时使用脱水剂,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并辅以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等综合措施。

转归:本组83例惊厥的患儿中,治愈61例(占73.49%)、好转12例(占14.46%)、死亡10例(占12.05%)。

2 相关因素分析

2.1 年龄与病因 所有病例中以低血钙惊厥发生率最高,共17例,占20.48%,发病年龄均在6个月以下。新生儿疾病中以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为最多,共14例,新生儿颅内出血4例、新生儿化脑3例、新生儿低血糖2例。6个月~4岁年龄组以高热惊厥为多共10例。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药物中毒等有热无热惊厥无明显年龄规律可循。2.2 惊厥病因与抽搐时间关系 一次抽搐持续最长时间,高热惊厥≤3分钟,仅1例在~10分时间组,占可统计同组病例的25%;低血钙惊厥组≤5分钟共12例、占同组病例的80%,而绝大部分均在3分钟内共10例,占66.7%;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3分钟者11例,占78.6%;癫痫及其它有热惊厥组和其它无热惊厥组无律可循。

2.3 死亡病例与抽搐关系 本组83例资料中死亡10例,占15.9%。分析死亡病例,抽搐均≤4次,其中,1次5例,2次3例,3次、4次各1例;一次抽搐持续最长时间,≤1分者4例,≥10分者2例,4例不能统计。年龄分布为,新生儿5例,28天~4岁3例,6岁以上2例。对本组死亡病例分析结果显示:抽搐次数较少、持续时间短者并非少数,而在年龄分布上无差异。

3 讨论

惊厥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器质或功能异常的紧急症状 [2] ,是由多种疾病或病理变化使脑细胞功能紊乱而引起细胞异常放电所致。本组83例小儿惊厥病因分析,无热惊厥多于有热惊厥。本组无热惊厥中以低血钙惊厥居首,占所有惊厥的20.48%,可能与我院地处郊区,大多以农村病人为多,卫生宣教不到位,喂养不当有关,因此,做好母婴保健,尽早添加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辅食,进行户外活动和日光浴实属必要。低血钙惊厥均发生6个月以内,抽搐次数多、较频繁,持续时间等特点,若发病季节为冬春,发作后一切如常,特别是人工喂养者,对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新生儿以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占首位,共14例。占新生儿惊厥的48.3%,提示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技术,对减少本病的发生十分重要。其①平均年龄≤3天;②抽搐次数相对较少;③惊厥持续时间较短;④产前、产时有严重缺氧窒息史等特点,对我们尽早明确新生儿早期惊厥的病因有重要意义,一旦确诊应尽早及时合理治疗,以避免或减轻后遗效应。

文献报导高热惊厥发病率为3~5%[3]。本组高热惊厥12例,为同期住院病人的0.3%,与文献差异甚大,究其原因可能与我们一般不予将上呼吸道感染所致高热惊厥收入院有关。但其占所有惊厥病人的14.46%与文献相近[4],其特点为①多见于6月~4岁小儿;②抽搐次数较少;③惊厥持续时间较短;④病程经过良好,预后佳。

本组急性中毒7例病例均为来自农村的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占8.4%,以灭鼠药(大多为误服严禁销售的毒鼠强)和农药中毒为常见。其中毒的原因大多为误服毒饵所致,主要为此期的儿童幼年无知,没有辨别毒饵的能力。并且本组急性中毒病例以毒鼠强中毒为居首,提示儿科医生对以突然惊厥或癫痫持续状态为首发症状而无其他明确原因者,应考虑有毒鼠强中毒之可能。呼请有关方面应进一步加大对农药的管理力度,严格控制非法毒药的市场流通渠道和使用,乃是避免或减少小儿急性中毒的关键因素所在。

惊厥的反复发作呈持续状态常提示病情严重,往往导致脑水肿,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而本组10例死亡病例,尽管年龄大小不一,但其抽搐次数较少,持续时间多较短暂等与上述存有差异,故不论何种惊厥均应在结合病因的基础上给予高度关注。

参考文献:

[1] 董声焕.现代危重病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321.

[2] 宋殿宽.儿科危重症的抢救[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55.

儿童抽搐的急救篇10

关键词 手足搐搦 惊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儿重度营养不良等疾患已明显减少,而小儿四病:(佝偻病,小儿肺炎、小儿营养性贫血、小儿腹泻),则成为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也是小儿保健的重要课题。我院于1995年2月~1999年2月,收治了108例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患儿。现对其予以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组108例,男68例,女40例。男∶女=1.7∶1,占同期住院患儿总数的12.8%,仅次于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均系婴幼儿。年龄最小32天,年龄最大3周岁。3个月以下小婴儿24例;城区患儿78例,患儿30例;牛乳喂养者68例,混合喂养者40例,无一例母乳喂养者。发病季节均为冬春两季。以2~4月份为多见。在本组病例中肺炎合并低钙惊厥者19例;有9例患儿低钙惊厥伴发喉痉挛。其中有3例是以喉痉挛为首发症状来院抢救。9例喉痉挛有2例患儿抢救无效死亡。

1.2 临床表现及生化检查 (1)全部患儿均有热惊厥多汗,哭闹不安等神经兴奋症状。查体均可见方颅、枕秃、chvostek、Troussear征阳性。(2)血生化检查:血钙均在1.75mmol/L(7.0mg/dl)以下。最低1例为1.02mmol/L;血磷低于1.3mmol/L以下者78例,余者在1.3~1.9mmol/L,AKP大小30单位者共89例。本组108例患儿中疑诊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有24例伴低镁血症,其中18例做了血镁测定,(采用血清原子光谱吸收法),血镁值均在0.6mmol/L以下。(3)本组患儿惊厥发作有如下几种类型:①小婴儿多突然发病,双眼球上窜,面肌颤动,意识暂时丧失。有的伴面色发绀,持续几秒至1min,自行缓解,过后吸吮正常。认人及微笑正常,发生次数1~10次/日,患儿不发热,前囟不膨满,其中做脑电图检查26例,均为正常脑电图。②10个月以上患儿多表现为一过性肢体抽搐,伴神志不清。二便失禁,每日发作3~10次不等。脑电图正常,化验脑脊液24例均未见异常。③幼儿多表现为手足搐搦,不伴意识丧失。④有9例患儿并发喉痉挛,其中2例以喉痉挛为首发症状入院抢救治疗。患儿呈屏气及窒息状态,全身发绀,肢体抽搐,意识丧失,血钙在1.75mmol/L以下。⑤肺炎并发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除惊厥表现外,还有气急、发绀、三凹征、双肺湿性罗音等表现。

1.3 治疗方法与结果 患儿确诊后均予以下方法积极治疗:(1)迅速止痉:以鲁米钠静注或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2)静脉补充10%葡萄糖酸钙1.5ml/kg/次,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