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大脑思维记忆力的方法十篇

时间:2023-11-14 17:36:22

训练大脑思维记忆力的方法

训练大脑思维记忆力的方法篇1

1、吃也可以提高记忆力,而且还是科学家们说的,吃一些富含磷脂的食物可以补充大脑记忆所需。

2、好的记忆力都是练出来的,比较有效地训练方法有三个:

(1)速读法:速读法是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训练的,实际上,两者是同时进行也是相互相成的,别以为阅读速度快了记忆就差了,因为这里靠的不是左脑意识的逻辑记忆,而是右脑潜意识的图像记忆,后者比前者强100万倍。通过速读记忆训练的朋友都知道,速度越快记忆越好,详细学习资料你可以到“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网站”学习,下载软件试用。

(2)图像法:图像法也是运用右脑的图像记忆功能,发挥右脑想象力来联结不同图像之间的关系,从而变成一个让人记忆深刻的故事来实现超大容量的记忆,关于联结记忆术,“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也有训练,这个方法是很多记忆大师都在使用的方法。

训练大脑思维记忆力的方法篇2

疾患描述 痴呆是由于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它通常具有慢性或进行性的性质,出现多种高级皮质功能的紊乱,包括记忆、思维、定向、理解、计算、学习能力、语言和判断功能。在老年期出现的痴呆称为老年性痴呆。

病因 变性(如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如梗死性痴呆),神经系统意外损伤(脑外伤后),感染(如脑炎、脑膜炎后),中毒(如酒精依赖性痴呆),占位病灶(如慢性硬膜下血肿),代谢/内分泌(如维生素B12缺乏),其他原因(如正颅压脑积水)。

危险因素 高龄,女性,有家族史,教育水平低,兴趣狭窄,头部外伤、癫痫等脑部疾病,心脏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过多使用铝制品或摄入含铝的食物,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检查、诊断、功能测评

症状和体征 记忆力减退;难以完成熟悉的工作;语言障碍:说话常找不到合适的词,说出来的话无法让人理解;时间和地点定向障碍;判断力受损;抽象思维困难、理解力或合理安排事物的能力下降;将物品放错地方;情绪或行为的改变;人格改变;主动性丧失,兴趣丧失;晚期出现运动障碍。

检查和诊断 全身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甲状腺功能检查、血清维生素B1水平测定;神经心理学检查;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

量表 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划分痴呆标准:文盲≤17,小学程度≤20,中学(包括中专)以上≤24;临床记忆量表;画钟测验;临床痴呆评定表(CDR)。

记忆康复训练

记忆训练 帮助病人记住居住的环境、周围的人、新近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如让病人看电视新闻,然后提问新闻的大概内容,可以经常询问,让病人回答。还可用以下其他类似的训练方法。

图片刺激法 用几张单词组成的系列图片呈现给患者,每个单词占一定时间,之后抽出其中一张,要求患者指出最初此单词出现的顺序号,不断强化和训练患者记忆能力。

滑稽故事联想法 由电脑呈现包含有20个词汇的滑稽故事,然后要求患者记住这个故事,再让患者输入要记住的词汇。若输入有误,则不断提示。

思维及记忆训练 让病人做一些简单的分析、判断、推理或是计算的测试,可以让病人围绕某一个物品或动物,尽量说出一些有关的事,比如,可以问“狗会做哪些事?”还可用以下其他类似的训练方法。

人名联想法 用刺激物是彩色人像照片,照片上的人和患者有过交往,但患者想不起他们的名字,照片上的人名配以视觉联想描述,这些描述是通过人名联想的物体和活动提供一个视觉关联,然后测试和训练患者。

面孔与名字联想法 要求患者首先将要记住的人像外表特征与一个熟人或者名人联系起来。人像由电脑呈现,并由声音读出名字。20分钟以后将这些人像再次呈现给患者,但没有名字,并要求患者输入所看到的人像的名字。若患者输入不正确,应记忆康复训练有提示。

无错学习法 原则是消除学习中的错误。在训练中,受试者从容易辨别的项目开始,并通过逐步增加作业的难度,让其不经历失败,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

语言训练 照料者应让患者多读书看报,多与之交流,可采用让患者读报或者看电视后对报纸和电视的内容进行复述,并就报纸的内容和电视情节和患者交流讨论,让患者记日记等。

游戏 用一些小游戏与患者不断交流和刺激患者,增加患者训练的趣味性。

作业、心理、行为治疗

ADIL训练 用简单的日常和过去习惯的活动项目,明确顺序的一项一项地进行,如洗脸、刷牙、穿衣服等,每天训练可辅以音乐。

睡眠训练 病人常有日夜颠倒现象,白天瞌睡,而夜里又不能入睡。针对这种情况,照料者应帮助病人改善这种习惯,白天多安排病人感兴趣的活动,减少白天睡眠的时间,晚上临睡前减少不良刺激,不喝浓茶或咖啡,做些睡前按摩,或热水泡脚,有助于入睡。

日记训练 让患者通过每天记日记日常活动训练,促进生活自理能力和改善记忆力。

心理治疗及健康教育 早期患者症状较轻,多数人尚有一定的自知力。此时应把疾病的性质、治疗和预后告诉病人,帮助病人认识自己病情。指导ADIL及进行记忆训练。同时告知患者应放弃做需紧张用脑和易出现危险的事情(如驾驶汽车、游泳等)。

中期患者症状已经严重,此时可开展怀旧治疗和音乐治疗。讲述以往难忘的美好回忆,看老照片,能改善病人心情,平和激越行为,提高残存的记忆力,另外,反复地给予定向和记忆强化(如反复强调时间、空间和人物的训练),与病人闲谈其感兴趣的书报杂志,让病人参加简单的智力游戏(如简单的拼图游戏)。

晚期患者大多数已经不能自理,记忆力大部丧失。除对患者生活照顾和躯体功能训练外,照料者应多同患者接触,态度要好,尽量满足其要求,以防止其产生“被遗弃”的想法。另外,本病在病程中常出现情绪抑郁、幻觉、妄想、兴奋躁动等精神症状。对有严重消极、伤人、暴力行为及明显幻觉、妄想等危险行为的患者,如照顾困难,应及时住院并加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晚期病人,应建议住老年护理院。

行为调节 如定时排尿,有助于减少尿失禁。

药物治疗、饮食治疗

药物治疗 脑血管性痴呆应首选脑血管扩张剂、改善脑循环和增加血氧含量的药,同时合用脑代谢复活剂和降低血黏度药物。而对脑细胞萎缩的阿尔茨海默病病人,应首选胆碱能药,同时合用脑血管扩张剂及神经肽类等药物。

胆碱酯酶抑制剂 可提高脑内乙酰胆碱的浓度,从而提高患者的学习与记忆能力。

脑血管扩张剂 这类药具有松弛小动脉血管壁平滑肌作用,促使血管舒张和增加脑的血流,提高脑皮质细胞的供血供氧。如氟桂利嗪(西比灵),5~10 mg,每晚口服。尼莫地平,剂量为120~180 mg/日。

脑代谢复活药物 常用的有双氢麦角碱(喜得镇)、尼麦角林(脑通)、吡拉西坦(脑复康)、茴拉西坦(三乐喜)、吡硫醇(脑复新)等。

银杏叶提取物 如百路达、脑恩、斯泰隆、天保宁等,有一定的改善认知能力和神经保护作用。

训练大脑思维记忆力的方法篇3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功能会下降,这些严重地影响到了老年人的身体素质,而且记忆力下降,对老年人的生活不利,平时大家需要注意一些改善脑部健康的方法。那么应该怎么提高老人的大脑思维能力呢?下面小编为你整理提高老人大脑思维能力的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提高老人思维能力的方法1、健身益脑法多动脑筋能让头脑保持强健。从事有氧运动能使更多血液输送到脑部,带进更多的氧和葡萄糖,可以增强脑功能。身体健康状况不佳或是疾病的原因,往往会导致记忆力下降。

提高老人思维能力的方法2、生活悠闲法日常生活中多一点悠闲,多关心家人与朋友,多培养几种爱好,热爱生活,积极生活,自然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美好而值得记忆的事。这些都对增强记忆力有好处。若是长期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大脑可能不再如愿。还是把生活节奏放慢些,可使思维清晰很多。因为,处理新的信息时如果让自己放松些,记忆障碍一般就不会发生。

提高老人思维能力的方法3、双手共用法为了增强记忆,习惯用右手的人,到了中老年时不妨改用左手写字或做生活琐事,让另一半大脑的传导束完成它并不熟悉的工作,这样对增强记忆也很有效。

提高老人思维能力的方法4、调剂饮食法正常的饮食标准,必须保证每一天的充足营养,这会有助于记忆。全谷类食物、豆类、花生、芝麻、水果、蔬菜及海产品,都含丰富的葡萄糖和脑黄金,能给大脑提供所需能量。豆类与绿色蔬菜富含叶酸,因为叶酸对记忆有帮助。据说银杏(白果)也有助于增强记忆,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银杏含白果酸、白果粉,别称“抗衰老素”,可促进脑细胞再生。人处于低血糖时,记忆力会受损。

提高老人思维能力的方法5、睡眠休息法研究结果表明:睡眠可提高记忆力。那些在学习以后睡一个好觉的人,第二天再学习时的记忆力无疑优于那些通宵熬夜学习的人。晚上睡觉使得第一晚的记忆得到巩固,大脑会把某些信息定期地进行清除,除非你想把这些信息固定下来。适当的休息对学习非常必要。睡眠可让大脑有时间去为记忆编码,也可以抒解精神压力。

提高老人思维能力的方法6、应激记忆法就短期而言,精神压力能促进记忆,因为这是一种生存机制。但精神压力持续数小时之后,海马状突起耗用葡萄糖的量就减少四分之一,大脑可用来储存记忆的能量也相应减少。研究记忆应激效果发现了在那些记忆力萎缩的老年人大脑中的神经原需要维持相对较高浓度的应激激素。

长期处在紧张状态下可导致大脑的永久性变化。老年健忘,基因起一定作用,记忆力减退是不良基因和艰苦的生活相互结合导致的后果。

提高老人思维能力的方法7、集中一事法把注意力集中在想要记住的事情上,然后赋予它的意义。我们如果曾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件事情上,那么,无论我们是否想记住这件事,都必定能记得住。比如我们容易记住广告歌诀,它总是伴随喧闹的广告播出,还运用了押韵与音乐,有助于记忆。把枯燥无味的事物简单地组织起来能帮助记忆;又如杂乱无章的货单,可将其内容分门别类,设法减少须记事项的数目。

提高老人思维能力的方法8、记忆训练法把人名、面孔、事件等,按一定的思考模式编码。平时设立一个“毋忘我区”;编写“须做事项清单”;把要支付的账单放在大门附近等。

训练大脑思维记忆力的方法篇4

关键词:初中生;英语听力;影响因素;解决策略

传统的英语教学以阅读教学为主,而对于听力教学往往重视不够。学生听力理解的效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观点以为这些因素包括:陌生的单词、复杂的句子结构、对于听力材料的熟悉程度、朗读的语速、语调的变化和背景杂音等。而这些都是表层的干扰因素。如果从学习策略的深层角度分析,学生听力理解能力受到以下七个方面的因素影响:

一、学生掌握的词汇量

一般观点认为,要增强听力理解能力,必须多听。不可否认,多听的确可以提高听力理解能力。但这只是概括了一个方面。听力能力除了收听的次数、听的内容、难易程度的影响外,还受学生的英语词汇量的限制。词汇量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听力语篇由句子组成,句子由词或短语组成。在学生听的过程中,可以模仿听到的发音,但如果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做基础,便无法将听到的语音与其所代表的语音符号——单词联系起来,当然也就无法听懂材料中表述了什么内容。

因此可以说,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听力理解的程度。

二、母语听读与英语听读的差异性

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学英语多年,但真正听懂别人说的英语的人很少。但是同样的内容,如果把书面材料给他们,即使有生词也能大致看懂。这是为什么呢?

中国人在学习汉语时,听说先于读写,是先学说话再去认字读书,在“听说”的基础上才进展到“读写”。最初先在大脑中建立客观实物与语音相对应的图式,然后才建立客观实物与字符相对应的图式。

而在英语环境中,听读的心理活动过程不同:

1.学会母语再去学习外语的人,学外语的顺序是:由“字母”到“词句”再组合成“篇章”,与此同时,还要完成语音图式的建立,比如音素、音标、语流、节奏、语调等,可以说字符与语音的对应与构建是同时的。

2.由于受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英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在实际操作中不可能做到同步发展。比如,学生阅读训练的机会多,但听力训练的时间安排毕竟有限。况且,在阅读中又以默读的方法为主,这就导致听觉和视觉发展的不平衡。学生通过视觉辨认单词的能力往往大于用听觉辨识的能力。

三、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听的能力。对初中学生来说,阅读是一种大量的外部语言的输入来源,它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语言,丰富他们英语民族的社会文化知识,而且在大量的阅读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词汇量和背景知识储备。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总是在有意识或潜意识地重复或强化着已学语言,并接受着新的语言知识。数量的积累一定会产生质的飞跃。由此看来,学生的阅读数量越大,质量越高,其英语素养和水平也越高,而学生的听力水平,基本上可以全面体现一个人的英语水平。

四、瞬时记忆、短时记忆的水平

学生对听力材料或口语交际中的“听”,不是一种单纯的解码语言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积极主动地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心理过程。

声音信号从外部的听觉接收到内部的听觉理解,基本经历了以下三个步骤:

1.辨认。耳朵听到外部的连续音流后,有所感知并不自觉地进行重新分切,即能够辨认出这一段音流中的各个片段、层次、短语、句子等成分。

2.关联。由瞬间记忆转化为短时记忆,自觉将这些辨认出的句子或片段在大脑中有所保持,并在不间断的语音与流动冲击中,迅速与下文中的其他片段相关联,并构成一定的句法关系。

3.转化。将前两步中处理过的内容形成文段大意并转化为长时记忆。这时,一个听力文段的理解才算基本完成。

从这一过程看,听力理解与大脑的记忆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听力训练中,大脑对语言信号做出反应,此时产生的记忆短时记忆,痕迹印象比较肤浅,保持的数量少、时间短。在心理学中被称为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此时,人脑与刚刚获得的语言信号之间产生了某种联系,而人的大脑正是凭着这种联系对语言信号进行辨认和分析,之后,大脑经过一系列的复杂活动,把获得的信号用文字反映出来,从而达到理解的目标。

实验表明:瞬时记忆的保持时间仅为0.25~2秒,即使是短时记忆,也最多不超过60秒,正因为太短的时间,给听力理解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听力理解的难度。

五、母语的某种固定思维方式

在听力训练过程中,学生会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去弥补听力信息链上所缺的某些环节,有时还会通过已知去判断、分析、推理某些未知事物。这固然很好,可以锻炼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去判断、推理的能力。但是,学生总会受到某种约定俗成的思维定势的干扰,即用汉语的思维方式去考虑和判断,这自然会对语言信号的解码产生理解上的障碍。

六、以训练语言形式为主的操练模式

传统的英语教学,会在课堂上渗透听力训练。课堂教学是围绕句型和课文内容的综合性活动。而听力训练往往侧重于语言形式方面的听记;以课文内容为目的的听力理解活动安排得相对很少。真正的听,不是围绕句型等语言形式而进行。

在人与人的交际中,人们通过听的活动,接受对方的口头信息并进行解码。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谈话的内容,而较少注意说话人的表达形式。也只有注意了谈话的内容,才能有效地把握交际的信息。因此,以理解语篇内容为目的的语言输入,才是形成交际性听力的关键,也是决定整个语言学习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七、学生听力训练时的情绪状态

从主观因素的角度分析学生听力训练时的情绪状态,对听力理解的效果也有很大影响。具体地说,学习动机适合(不过强也不过弱)、情绪积极饱满、自信心较强、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听力训练的效果就好,否则,这一主观因素会对听的过程形成干扰。

通过对上述影响因素的探究,我以为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重视语言形式训练的同时,也应注重语篇内容的听力训练。听力材料尽量选择体裁灵活、易于理解、交际性强的内容。

2.排除母语思维“负迁移”的干扰。由于历史、文化、地域等的差异,说汉语的中国人在学习英语时,受母语思维方式的影响,有时会在学习中进行“负迁移”。因此,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及社会知识必须有所了解,并能够在听的过程中灵活运用,这必将提高听力理解的效果和记忆的效果。

3.增加学生的词汇量、阅读量。在掌握充分的语言语法知识的基础上,听力能力自然随之提升。

4.训练学生的瞬时记忆能力,以确保语音与大脑建立的瞬间联系在复杂转码过程中没有中断,确保听得完整、准确和高效。

训练大脑思维记忆力的方法篇5

关键词:音乐教学;形象思维;记忆力;创造力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具有创造性才能的人,他既要有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又要有高度的形象思维能力,而这两种能力正是人的左、右脑所分别具有的优势功能。在过去的教育中,由于受到形象思维是低级思维、抽象思维是高级思维的这种片面观点的影响,对形象思维的研究很不够。即使像音乐这样一门主要开发右脑功能的学科,也忽视了形象思维的训练。音乐是兼有表情性和造型性的艺术,又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在培养情感和联想、想象力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过去的音乐教育忽略了这方面的培养,过多地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限制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根据形象思维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培养直觉能力、情感、联想和想象、音乐记忆力、创造力五个方面进行形象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一、丰富音乐的表象积累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

人们对各种事物的感知能力是形象思维的基础,只有丰富的表象积累才能为形象思维提供广阔的天地。音乐是培养听觉的重要手段,有较强的听觉能力对提高直觉能力有根大帮助,可以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音乐的表象积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二是对各种音乐作品的表象积累。音乐语言是由音乐的各种要素组成的,如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把音乐课简单地认作教歌的过程是片面的,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就要注意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例如我在教授《小纸船的梦》时不仅要让学生会唱,还要学生通过唱这首歌感到旋律的优美、节奏的舒展、力度的变化,以及伴奏中琵音的效果等。

二、通过音乐培养丰富的情感形象

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情感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同人们平静的心境是吻合的,激烈、快速和强的音乐同人们激动时的心情是相似的,而下行的旋律造成的压抑的感觉又同人们悲伤时的心情一样,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在强烈的音乐感情因素影响下,形象思维则得到更大的发展。

通过音乐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运用一切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要鼓励学生运用音乐表现自己的情感。演唱和演奏的过程就是内心情感抒发的过程,是内心情感更深层的流露,也是感情的一次升华。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流亡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总要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表达对沦陷的家乡的怀念和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

三、培养联想和想象力发展形象思维

联想和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作曲家创作音乐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过程,无论是从生活中提取的题材还是从文艺作品中提取的题材,无论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还是从某种艺术中萌发灵感而成,总之都是在他头脑中最先出现感兴趣的形象,然后运用音乐语言和音乐表现技巧创作而成。当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也必然要沿着作曲家为我们创作的音乐形象出发,去探寻作曲家创作时的形象原型。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1.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这是引起联想和想象的必要条件

如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像鸟呜,定音鼓的轮击好象雷声等等。

2.积累约定成俗的曲调,它可以使人产生对某一特定地区风土人情或特定历史背景的联想

如听到《信天游》就可以联想起黄土高原的景象,听到《茉莉花》就好象见到了秀丽的江南水乡。

3.鼓励学生在特定情感基础上的“瞎想”

过去的观点总是避免学生在欣赏音乐中编故事,如果在正确感受音乐情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发展形象思维也是大有益处的。

4.经常进行选择性想象训练

教师首先提供一个想象的范围,由学生选择适合的音乐。例如,教师提出一个田园的景象,学生可以选择《森吉德玛》、《田园》、《龟兔赛跑》等音乐。

5.丰富学生各方面的感受,增加想象的深度和广度

四、加强音乐记忆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发展

形象记忆是右脑的功能之一,加强记忆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形象思维发展。思维是非常依赖于记忆的,由于音乐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因此追踪和理解音乐就必须依靠记忆去完成。记忆的方式概括起来有两种,一种是抽象记忆,另一种是形象记忆,即把记忆同某种形象联系起来。凡是记忆力强的人,他们的形象记忆能力都很强。如一个高段的棋手能够不看棋盘与人对弈,实际上在他的头脑里有一个棋盘的形象,一幅图胜似千言万语。音乐家的记忆一般都很强,莫扎特能够凭记忆把多声部的《赞美歌》记录下来,门德尔松能把遗失的管弦乐总谱凭记忆再写出来。在音乐教学中加强记忆力的培养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做法:1.听记旋律,学生模唱;2.旋律听记填空;3.记忆主题,提高音乐的记忆力;4.默读乐谱,训练内心音乐感,加强记忆;5.反复欣赏。

五、把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发展形象思维结合起来

训练大脑思维记忆力的方法篇6

数学是重要的工具性学科,高度的抽象逻辑性是其基本特点。同时,对数学的学习离不开记忆数学知识,记忆对数学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着重论述了学习高中数学的一些常用的记忆办法,以期为数学教学研究提供参考。数学教学记忆法应用一、引言记忆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具有高度的思维训练意义。培根曾经谈到:“一切知识的获得都是记忆,记忆是一切智力的基础”。唯有记忆才能把人类改造自然的知识储存下来,才能把知识作为经验传承下去,才能使人类具有改造世界的能力。记忆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人类又总是通性地去遗忘知识和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总是会受到遗忘的困扰,可以说,知识的获得过程正是知识的遗忘过程。记忆在任何学习活动过程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前提性作用。人们获取自然知识的效果及程度如何,习得知识的多少,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都与人的记忆能力有着直接的联系。人类天生就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记忆力也是与生俱来的,然而记忆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又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超前,有些人却滞后。研究表明,人类的记忆思维能力是能够以模式训练方式进行训练从而得以改进的,本质上来讲,这是对于思维方式的训练。另一方面,人类与生俱来的记忆能力,也就是死记硬背法,固然对知识的记忆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对于抽象性的数学学科来讲是没有什么作用的,这就需要一定的记忆方法、记忆策略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事半功倍。正确的数学记忆方法的训练对于改善人的数学思维方式具有极端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笔者平时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常用且有效的数学记忆方法,以期为业内同仁提供参考。二、高中数学思维方法的类型及应用1.深度理解法理解是记忆的基础,深入理解可以提高记忆的效果。所谓理解,其本质就是在新知识和知识体系中原有旧知识之间建立起一种内在的有意义的联系。高中阶段的知识不同于初中阶段,逻辑性更严密,知识更纷繁复杂。这种情况要求学生对于全部知识都要深度理解,唯有印象深刻才能记忆准确。理解是需要条件的。第一,理解新知识首先要对新事物进行一些感性阶段的认识;第二,要找到将新旧知识体系有机结合起来的连接点;第三,要有习惯性的思考方法。在实践学习过程中,笔者总结了几条有助于理解记忆的方法:2.自我问答法通过自己对自己提问的办法,对数学的一些基本定理、推论等进行重新考证,从而加强对既定定理的深度理解:(1)相应对比法。指采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想方法对知识上相近或相似的概念进行比较。所谓同中求异,是指将事物间相似的方面保留下来,着重把相异的方面加以区分。反之,就是异中求同。采用这种比较的办法对知识进行深度加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2)感性升华法。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是客观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无规律性到发现和利用规律。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对新知识提前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这个新知识有前期的感性认识,从而在深度学习后,能从感性材料中总结升华为理性知识,从而发现规律,这样就真正理解了相关知识了。(3)自例枚举法。对一个新概念的学习,掌握到什么程度可以算是掌握到位了呢,这就需要一个检验的标准,来看是否达标。检验的基本方法就是看自已能否自发地推出一些和新知识类似的例子,如果学生能够正确给出的话,那就说明已经很好地掌握了知识。3.极值记忆法根据唯物辩证法原理可知,一般性存在于特殊性当中。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当中,很多学生发现在对数学定理的表述中,有很多相似程度较高的高频词汇使用较多,对知识的记忆产生严重干扰,极易混淆。面对此种情况,一般采用“极值记忆法”,指的是针对上述情况,罗列出简单的特殊情况,一般是极值情况,根据这样的特殊情况,又能得到具有一般性的结论,同时加强了形象记忆,增强学习效果。比方说,两个正数,当和一定时,两数相等时其乘积最大。当积一定,两个数相等时和最小。在记忆这个规律时,可以按要求举出特殊值的实例,记住了特殊值的例子,表现出了该规律的普遍适用性,那么这个规律本身也就自然而然地记牢了。4.关联记忆法 利用识别与记忆研究对象与客观现实的关系、材料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联以及未知与已知之间的联系来进行记忆,这种方法叫做关联记忆。例如,在进行数学有理数的相关学习中,可以将数及它的概念与数轴这个形联系起来,用来记忆数轴与其相关概念。把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相互联系起来,把绝对值、互为相反数与有理化的大小比较等相关概念直观化。在应用中应该首先明确数轴的三个要素:原点、正方向与单位长度。其中,原点这个概念相当于温度计的零点,取向右为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确定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划分。其中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总是大于左边的。5.通感记忆法 所谓通感记忆,就是把动作、视觉与听觉等等结合起来,同时应用来帮助记忆一些内容。人们通常会有这种感觉:以前学过的与溜冰、画画、舞蹈之类的与动作相关的内容最不容易忘记;然而与歌曲、诗词等吟唱的内容次之;对于仅仅通过眼睛观看的报纸、书籍等内容是最容易忘记的。在进行外语的学习时,对于只看不读、不写的单词,那些通过既看又读、书写同时应用的单词更不容易忘记。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因为他们属于不同的记忆。需要进行特别强调的事情是,如果能够通过实验、制作等实际操作过程,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增强对其的感性认识,提高记忆的效果,同时由于经常进行手指活动,能够帮助大脑沟回的增多与加深,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提升智力,防治或者延缓大脑的衰老。大脑控制整个躯干的脑细胞数量仅仅是控制双手的脑细胞数量的1/4。在大脑的运动中枢,与一个拇指相对应的大脑皮层面积是与一条大腿相对应的大脑皮层面积的10倍。特别是如果让左手多多参与实验或者制作等,会非常有利于右脑的开发,培养创造能力。例如,在空间几何体的初步教学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柱、锥、台和球的模型后,要求他们动手制作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多面体或旋转体。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感,更好地记忆各种几何体的特征性质。三、结语当下全国各地教师都在课程改革的方针指导下,热切地探讨着能够使学生受益终生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中学数学教师,本文着重讨论了数学科学记忆法的相关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1]许立东.学习的浪潮[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22-24.

[2]魏书生.学生实用学习法[M].辽宁:沈阳出版社,1999.32-33.

训练大脑思维记忆力的方法篇7

关键词 旋律听写、心理机制、不良心理

旋律听写一直以来是视唱练耳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快速、准确地完成听写是音乐各专业的学生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目前,各高等音乐院校的视口昌练耳课中听写方面的训练主要包括单音、双音、和弦、和声、单声部及多声部旋律等几个方面,由于旋律听写的训练综合了音准、节奏、节拍、和声等各音乐要素,因此,培养学生快速而准确的旋律听写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由于听写本身所要求的精确性与音乐记忆力、记谱法和内在音感的积累密切相关,它是音乐再现能力准确、牢固、持久的标志。因此其水平与难度比其他环节要更严更高。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特点、本质、机制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包括感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才能、性格等。这些心理现象几乎与视唱练耳技能训练的反方面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听辨、听觉分析、记忆、内心听觉、联想等。因此,对视唱练耳教学的深入研究,就必须建立在学习和通晓心理学的基础上。旋律听写正是要求学生通过听辨、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将感受到的旋律用记谱的形式固定下来,将听觉所接受到的音乐形象以书面、视觉的形式再现。下文将就旋律听写的心理机制进行论述,并结合实际指出旋律听写训练中应克服的不良心理,以期提高旋律听写的能力。

一、旋律听写的心理机制

视唱练耳旋律听写的过程,同时也是感知、记忆、思维等的心理活动过程,因为这一过程的心理实际上包括听写前和听写中的心理准备――注意,信息接收的基础――感知,对信息的进一步加工整合――思维,整个过程的核心关键――记忆以及听写的目的结果――表达。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事物的集中和指向,任何音乐心理过程的开端,总表现为将注意指向当时音乐心理过程所反映的事物。在音乐心理活动开始之后,注意并不会消失,它会伴随着音乐心理活动的全过程,以保证音乐心理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如果没有注意的参与,旋律听写这一音乐心理活动将无法进行。

感知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基础,它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在旋律听写过程中,声音作用于听觉器官,感觉即产生,感觉信息通过器官传到大脑,知觉也就随之产生。感知会受到各种因寨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识经验和思维定势。

思维是对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反映,是一种理性认识。在旋律听写的过程中,思维就是对大脑所感知的旋律中各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处理,探索音准、节奏、节拍等各要素的联系、特征及其规律,最终确定“这是什么”的问题。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音乐记忆就是将听觉所获得的感知到的对音乐音响、音乐形象信息及其结构形式的完整映像和总体感觉长时间地保留、贮存在意识中。并将其反映与再现。依据保持时间的长短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旋律听写的记忆属于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是“组块”,对音乐记忆而言,初学者的“组块”可能是旋律乐汇,而在接受过长期训练之后的“组块”则可能是包容和声及配器在内的乐句。水平不同,短时记忆的能力也就不同水平越高,短时记忆能力就越强。

旋律听写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表达,即要落实在书面上,表达错误将导致整个听写过程失败。因此不仅要听得准,还要写得对,同时要有快捷的书写速度。在提高书写速度上,教师可采取设计编排常用节奏型编码等方法来确保听写任务的完成。

二、旋律听写应克服的不良心理

影响视唱练耳旋律听写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心理状态好坏直接影响听写的效果。心理状态好,就能正常发挥,心理状态不好,则反之。下面将具体论述困扰旋律听写的几种不良心理,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一)克服消极被动的心理

许多学生认为旋律听写是捉摸不定、看不见摸不着的,在产生这种想法的同时就产生了消极、被动的心理。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但音乐并非是不可知的。若能消除被动心理,代之以积极主动的心理,通过系统的听写训练,集中注意力,是能够听好的。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觉水平,应该重视平时心理素质的训练。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把平时的训练当作考试来对待,这样既可以避免松懈的情绪出现,又可以让学生在真正面对考试时情绪稳定。此外,学生也可以用自我暗示的方法来调节消极情绪。

(二)克服注意力分散的现象

19世纪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注意是唯一的窗户,只有经过这个窗户,外在世界的印象才能在心里引起感觉来。旋律听写的过程要求学生首先要产生听觉注意,排除无关的心理活动和外在影响,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将整个身心都溶入到音乐中去。实验证明,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并且保持长久,是完成旋律听写的条件和前提。教师只有让学生明确这一点,他们才能够积极主动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听写训练中去。

(三)解决记忆抑制问题

训练大脑思维记忆力的方法篇8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现在的儿童是跨世纪的新一代,它肩负着祖国的伟大使命。因此提高儿童的整体素质显得十分重要。

珠心算教学是在珠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长期口、脑、手、眼等多种感官并用的一项智力活动,它能及早开发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一、利用珠心算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喜自爱中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奇,好动,求知欲旺盛,尤其他们的手爱动,注意力不集中,大脑容易疲劳。而珠心算教学是以算盘为学具,通过一系列多变的新奇的形式使抽象复杂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东西,对学生来说,算盘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拨得响的玩具。尤其是当他们发现手指在算盘上拨几下就能报出一连串的数据时,感到神奇,同时又很欣喜,于是对珠心算的学习产生了兴趣。学生打算盘既是学习,又是游戏,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学生具有了求知欲,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观看算盘的形状,摸摸算珠,了解珠算的历史,产生民族自豪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当学生形成心算时,他们会有成就感、相信自己的能力,这种动力会促使学生其它方面不断进步。学生通过珠心算表演,展示了自己,有助于进一步刻苦训练。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学习兴趣高涨,使学生的学习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利用珠心算教学,开发学生右脑的发展

脑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有两半球,抽象思维是大脑左半球的功能,形象思维是大脑右半球的功能。大脑两半球对人的双手呈交叉支配状,右脑支配左手,左脑支配右手。” 但长久以来,人们对左手的训练不够,使学生的形象思维以及视觉、表象、记忆等功能不能很好的开发、利用,影响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珠心算教学采用双手联合拨珠法,学生左手的活动增强,还强调了左右手要相互协调,不仅促进右脑的开发,而且使左右脑均衡发展,更加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三、利用珠心算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有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思维与双手精细、灵巧的动作结合,就能激发这些创造性的区域,使其积极、活跃起来”。珠心算的学习以算珠为工具,通过使用双手拨珠,完成一个开始于感知,终结于动作的反应过程。例如:在教学7+5时,要靠教师空讲,学生很难理解算理,不能准确应用。而借助算盘在个位上拨入7,再加上5怎么办?此时可借助算盘讲清十位进1,个位减5的道理(本档不够加,进一减补)。通过动手拨珠操作,易于讲清算理,这种教学过程简易,具有直观形象操作与思维活动相结合的特点,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在算盘这一具体形象的学具的帮助下,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简单的逻辑思维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利用珠心算教学,促进学生记忆力的发展

在珠心算训练时,特别是在听数、看数、写数、拨数、清盘等方面不能有半点马虎,否则就不能报出正确的计算结果。例如:在算题报数的过程中,老师数一报完(报数是快速的,数字一般在15个以上),学生的答案就出来了,尤其是在心算时,每一步都要把前边两个数计算后的结果记在脑子里,边记边加,最后写出结果,这样就要求学生仔细认真、一丝不苟。一些平时“调皮捣蛋,爱说话”的学生,一旦进入训练状态,不管外面有多少干扰,他们总能全神贯注,表现出很强的竞争意识,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长期的这样训练,学生的记忆力也就有了明显的提高。实践证明:学习过珠心算的学生,其记忆力超过一般学生至少1/3,本人也可提高20—40%。还可将记忆的方法用到别的学科上,达到共同提高。

它不但对正常人是这样,对弱智儿童也是如此。据了解:浙江省杭州市健康小学的弱智儿童,经过珠心算的训练由智商只有40而提高到70以上。可见学习珠心算能充分发挥少儿潜在能力。

五、利用珠心算教学,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训练大脑思维记忆力的方法篇9

关键词: 现代文 快速阅读 阅读方法

一、快速阅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类面临三大挑战:无限增L的知识对有限时间的挑战;呈几何级数增长的信息对接受能力的挑战;大量新知识对人脑理解能力的挑战。在以知识为经济基础和经济支柱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爆炸,信息激增已成为显著特征。当代中学生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更多的知识,这就要求中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适应时代的需要和社会的要求,成为快速阅读的高手。

(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阅读速度对学生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目前中学生的课业负担普遍偏重,若不能很好地掌握快速阅读技巧,学习负担就会加重。学生阅读速度慢,读得吃力,就会认为读书是一件苦事,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同时,书读得少,知识面就窄,其思维能力的敏捷性就会受到影响。同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生一年内课外自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三)应试的需要

莘莘学子十年寒窗,成功者必须越过无数考试关。未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唯有具备能力者方能从容应对。2016年3份全国新课标高考试卷,其试卷均为9500字左右。其中全国新课标高考Ⅰ卷为9615个字。论述类文本阅读含题目为1797字,文学类文本阅读含题目为2142字,实用类文本阅读含题目为2093字。学生要在短短的150分钟内读完整份试卷,还要书写近1200字(按考试中心给定的参考答案计算),没有快速阅读的能力是很难完成的,况且高考语文试卷的考查有逐年增加分量的趋势。

二、快速阅读原理

快速阅读是一种纯粹运用视觉的阅读,它更讲求效率,更符合人的思维特征,更节省视力和脑力,更有利于记忆。快速阅读将人们自身就具有的对图像的识别能力运用到文字的阅读中,从而改变人们多年来所养成的传统阅读习惯。

传统的阅读是目光在每一个字间跳跃的点式阅读,大脑对信息的反映受制于目光移动的速度。阅读时眼在字的停留时间为1/10秒~3/10秒,移在字间的跳跃仅占5%左右。而且从阅读到理解要经过视觉、语言、听觉三个中枢处理信息过程才能完成。

快速阅读是根本改变点式阅读为整行文字的线式阅读,这种方法使目光不在单字上停留,而是在整行的文字上停留,眼球接受文字信号的速度为10倍以上,达到与大脑的思维速度同步。

传统阅读模式图:眼睛――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听觉中枢――理解记忆。

快速阅读模式图:眼睛――视觉中枢――理解记忆。

快速阅读的理论基础如下:

(一)阅读现象

大脑中潜在的发音现象称“内部言语”,也可称“内部音读”,“内部音读”总是伴随着思维活动而出现,“内部音读”不能克服,把“突破音读”作为快速阅读的主导理论会使训练者产生一定的心理困扰。因此,快速阅读训练应从改变视觉感知的方式入手,通过改变视觉感知的广度和节奏提高阅读速度。对于“音读”,我们要克服的是“逐字音读”,在阅读过程中自然产生的跳跃式的“音读”,我们应顺其自然,不宜采取抗拒的态度。

(二)阅读过程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阅读包括四个环节:

第一,信息感知。这是阅读的起始阶段,是人通过眼睛捕捉文字的过程。

第二,信息加工。信息被感知后被传输到大脑“加工器”中进行加工。只有通过“加工”,文字符号才能变为一定的意义,被我们理解。

第三,长时记忆。

第四,信息的输出。将信息用于思考或交流。

(三)阅读速度慢的原因

没有经过训练的阅读者阅读速度大都在每分钟300字左右,这些阅读者在阅读时存在感知范围小(逐字或逐词注视)、感知速度慢(在某一处注视时间过长,眼睛死盯一处)、视点回跳等习惯,这些习惯大大降低感知效率,形成制约阅读效率的“瓶颈”。

(四)提高阅读速度的基本策略

要提高阅读效率,必须改变以上习惯,扩大感知范围,加知节奏,杜绝回跳。

三、快速阅读训练方法

(一)心理素质训练

我国语文对阅读的传统观念是咬文嚼字、慢咀细嚼,这种观念是科学、合理的,但已不太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资料统计表明,人类文明发展的前5000年的文献资料,还不如如今一年出版得多:英国的《世界文学著作目录》,有754卷,577200页,两吨重,而人80%的知识是通过阅读获得的,传统的逐字阅读方式已无法适应知识量的增加。阅读的观念,应该更注重信息的获取与整理,还重效率。

要注重培养良好的速读心态。良好的“速读心态”,指的是两种意识(求快意识、竞争意识),三个设法(设法快读、设法理解一切、设法记住一切)。有了这种“心态”,快速阅读就能专心致志,全身心地投入,读得快、理解深、记忆牢。

(二)生理机能训练

生理机能训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注意力的集中、转移与分配的训练;(2)右脑图式认识功能与记忆功能的开掘;(3)视觉机能的训练。

(三)速读的基本功训练

基本功的训练主要是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速读的各种技能技巧:(1)养成默读的习惯,提高默读的速度。(2)扩大视读野,提高整体认读的能力。(3)减少回视、准确扫视,提高读速。(4)掌握理解技巧,尤其是文体阅读技巧,保证读速和理解率同步上升。(5)运用定势理论,形成阅读的固定程序,加快阅读速度。

(四)综合能力训练

训练的直接目标是培养“一目十行、双目识页”的速读综合能力。点式阅读,以字、词为认知单位;线式阅读,以句或句群为认知单位;面式阅读,以数行或整个页幅为认知单位,前两者的视线运行方向由左而右或由上而下沿着书页的中线作垂直运动。

(五)具体训练方法举隅:快速阅读三级训练法

1.第一级:调整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的调节是成功进行快速阅读的前提和必经之路。快速阅读需要放松性警觉的状态,即身心放松、注意力高度集中、准备接收信息的状态。

如何进入这种状态?以下是几种常用方法:

(1)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可以向大脑输送大量氧气,使大脑得以充电,提高大脑功率。另外,平和悠长的腹式呼吸还可以使我们排解心理压力、放松身心,使大脑脑波呈现最有利于学习的状态。

腹式呼吸的操作要领:端坐或平躺,像嗅花一样缓慢均匀地把新鲜的空气往下送,使其达到肚脐以下三寸左右的丹田部位;屏住气息三五秒,然后小腹微收,将气缓慢向外吐,呼吸的频率越慢越好,吸气和呼气的时间比为1:2,比如,吸气用5秒,呼气就用10秒,用鼻子进行。

(2)增强信心。

在遇到困难与障碍时,不要产生畏难甚至退缩的念头,这是缺乏信心的表现。如果在日常训练中不断地进行自信心训练,就可以避免产生畏缩心理,切实提高快速阅读训练的成效,真正掌握并运用快速阅读。我们可以用积极暗示的方法增强信心。具体做法是平躺或端坐,全身放松,在放松的背景下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我能行……

我感觉一天比一天好

我一定能学会快速阅读

我的感知力、记忆力越来越强

(3)集中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是脑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注意力影响思维、想象、记忆的效率。注意力可以通过训练提高,在快速阅读训练中最常见的方法是定点凝视。操作要领:(1)直背端坐,两手持图,放在距离眼睛40cm左右的正前方。(2)注视图中黑点,暗示自己:黑点渐渐扩大了,且清晰入目。(3)维持1分钟~10分钟(尽量延长时间),尽量不眨眼。

(4)明确阅读目的。

阅读时要带着一定的问题读书,这样可以在人的神经系统中形成一种兴奋中心,从而提高阅读活动效率。

2.第二级:训练你的眼睛。

感知是阅读活动的发端,视觉感知的效率决定阅读活动的效率,要提高阅读效率,必须训练人的感知机能。感知机能训练的主要作用在于:

(1)增强人的眼睛运动的`活性,加快人眼感知文字信息的速度。原来1秒钟看几个字,现在要做到1秒钟最少看一行字(32开本)。

(2)扩大阅读的视野,即阅读时眼睛的感知范围。如,假如原来每一眼看两个字,训练后要扩大为最少五六个字。

视点左右移动训练:①两手持图,距眼睛40cm左右,让鼻尖对准图的中心。保持宽阔视野,面对图表的中心也能清晰地看到所有方框。②快速左右移动视点(由一个方框跳到另一个方框),当视点跳到某一方框时,要看清方框中的符号。③只许眼动,头部不要摆动,保持丹田呼吸,时间为一分钟。

视点上下移动训练:①两手持图,距眼睛40cm左右,让鼻尖对准图的中心。保持宽阔视野,面对图表的中心也能清晰地看到所有方框。②快速上下移动视点(由一个方框移到另一个方框),当视点移到某一方框时,要看清方框中的符号。③只许眼动,头部不要摆动,保持丹田呼吸,时间为一分钟。

视点对角线移动训练:①直背端坐,双手持图,眼图相距40厘米,鼻梁对准图中央。②从图的左上开始,按箭头所示的方向,飞快地移动视点,作对角线运动。③头部不要左右、上下摇动,训练时间为1分钟。

视点圆形移动训练:①直背端坐,双手持图,眼图相距40厘米,鼻梁对准图中央。②视点从图中的黑点开始,视点按顺时针方向移动,训练时间为10秒钟。③从黑点开始,逆时针方向移动视点。训练时间仍为10秒钟。④闭上双眼,让头脑中浮现图形,按上面的方法,闭目作视点移动训练。训练时间为30秒钟。

3.快速阅读训练第三级:阅读实战训练。

快读模式一(三目一行)训练程序:(1)方框图训练。方框图训练是快速阅读训练的关键,方框图训练和下文的记号训练的作用都在于矫正,都是为了改变长期养成的逐字“音读”、阅读视野狭小、眼睛死盯一处等不良习惯,同时引导训练者养成宽视野、快节奏阅读的习惯。具体方法是调整身心,眼睛注视第一个方框片刻,然后以一定的节奏(注意:节奏是快速阅读的生命)轻快地移动视点,由第一个方框跳到第二个方框,然后由第二个方框跳到第三个方框,以此类推。跳到某个方框时,要看清那里的符号。注意体会训练时视野的宽度、视点跳动的感觉和换行的角度,头部不要来回摆动。(2)记号训练。记号训练是进一步的快速阅读模拟,要求阅读者在没有方框的前提下把握视野的宽度和视点移动的节奏。

快读模式二:(一目一行)训练程序:视点沿着书面的中心线由上向下移动,移动时在感知中间文字的同时,要尽可能地感知两边的文字。这种阅读方法改变了横行阅读的习惯,使人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边缘视觉(即余光)接收信息。垂直阅读法是一种很有用的阅读法,特别适用于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为目的的阅读。训练初期,视线总是沿着书面的中心线由上向下移动,练习一定时间以后,视线会忽左忽右,以便清晰地感知关键词和基本概念。

四、不同文体的快速阅读方法

(一)论述类文本快速阅读方法

论述类文章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主要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表达目的。

论述类文本快速阅读,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1.阅读全文,勾画文中信息要点。

(1)勾画出文中重要词语。

①表述中心论点的词语,即往往在文中多次出现的词语。

②体现陈述对象转换的词语,即往往体现了论证的思路的词语。抓住这一点有助于理清文章的层次及整体思路。

a.因果。如:因为、因此、……原因在于、因而、由于、从而,等等。

b.转折。如: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等等。

c.并列或递进。如:也、又、不是……而是……、不仅……还……,等等。

d.分类分层。如:第一……第二……、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此外,等等。阅读时抓住这样一些表示层次结构的语言标志词,对我们梳理文章思路会有帮助。

e.举例子。如:例如、如,等等。

③修饰、限制性词语。

a.年代(时间多次依序出现)。

b.程度。如:最、基本、根本、十分、非常,等等。

c.范围。如:部分、全部、总共、所有、都、全、少量、多数、几乎、仅仅,等等。

d.数量(具体数据、比例等)。

e.已然未然。如:目前为止、迄今为止、假如、可能、如果、一定、必然、将、正在、或,等等。

f.代词。如:这、那、它、其、此,等等。

④表情态的词语。如:可能、也许、必须、绝对,等等。

(2)勾画出文中重要句子。

①统摄全篇的句子――论点句、中心句、总结句。高考选文,一般一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文本都围绕这个论点展开议论。论点的提出,有的在开头,有的在结尾,有的是文章标题。

②作论据的句子――论述类文章作论据的材料分为两种:一种是事例论据,即征引的文献资料、事实材料;另一种是事理论据,即人们公认的或权威的道理、名言、法则、定律等。阅读时勾画出这些事例论据和事理论据,并且找出它们与论点的关系,这样可迅速把握文章内容。

③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论证的思路是沿着逻辑思维的过程展开的。段落与段落之间有明显的逻辑关系: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是递进关系,还有的是纵横结合的逻辑关系。这些逻辑关系往往有一些标志性的语句,如“首先、其次”等引出的语句。如果没有这样的语句,就可标记每个自然段的开头句或结尾句,然后提取每一段的主要信息,把握文脉。

(3)简短批注。

对重要词语,对表因果关系的句子,起表明中心、理清结构、区分层次、暗含材料与观点关系等作用的句子,做简短批注,为下一步操作起提示作用。

在际操作中,可将重要词语、重要句子的勾画和简短批注结合起来操作。

2.提取要点,整体把握。

勾画诸多要点是为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作铺垫。

(1)梳思路,明结构。

对勾画内容进行提取、整合,梳理出文章思路。

(2)会文意,释观点。

依据勾画的重点词、句及文章结构,弄清文章论述了什么问题,主要观点和看法是什么,涉及什么内容。

(3)理材料,定意图。

梳理文章中的事例、事理材料,将材料与作者的评述性文字相参照,明确作者引用材料的意图。

(二)实用类文本快速阅读方法

阅读传记,主要是梳理传主的人生经历、事迹贡献、价值地位和个性品质、社会评价等,并分析传主人生、事业等各个方面取得成就或遭遇失败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以及家庭和个人原因。从命题特点看,传记的命题均牵涉全篇。因此,读懂传记的基本要求是从整体把握,按以下步骤梳理、筛选、整合出文本的有关内容:

1.明确写作对象。

明确传记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及其相互关系。

2.理清文本思路。

理清传记的行文思路和线索,梳理出传主的人生经历、人生轨迹。按照传主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依照或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依次将时间、事迹、背景等内容梳理出来,整理出行文思路。

3.梳理传主事迹。

要筛选出“事”,即传主有哪些“事迹”、“行为”、“贡献”、“成就”、“经验”等。记述传主时,典型事件(事迹)是关键,能够反映传主的主要功过,并显示有关的历史进程及特点。梳理事迹事件,可以理清其人生发展轨迹。

4.概析人物特点。

要清楚文本传达了传主什么样的思想、观点、人格等,就要抓住文本中作者或他人的评论性语句,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其对于社会和历史发展的作用,从而明确传主是怎样一个人,具有哪些特点,进一步把握文本的写作意图。

5.把握表现手法。

人物传记以记人为主,通过富有特点的细节描写,更好地把握传主的形象特征,了解其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等,并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感悟,从中获得更多更好的人生教益。另外,传记文本和写人记事类记叙文一样,在结构安排、修辞运用等方面都有特色。因此,结合文本内容,了解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能更好地理解文本。

(三)文学类文本快速阅读方法

小说具有艺术作品间接、隐晦、曲折地反映生活的共性,要快速、准确地获取小说文本的信息,必须有“入”和“出”的过程,完成这一“入”“出”过程的有效、直接有力的方式就是抓文体特征。分五步进行:

1.划分层次,理清情节。

相对于把握小说的典型人物、作品主题这些内在的、隐含的要素,情节是外显的,因而,理清作品的脉络层次,由外而内是从易到难阅读小说的最好突破口。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先概括自然段段意,将概括的内容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切分,这样小说的构架就出来了。

2.依据情节,把握形象(意义)。

塑造人物是在小说的叙述和环境描写中完成的,把握人物形象要依据小说情节(小说中发生的一件件事)概括分析。

3.分析环境,明确作用。

在作品中,环境对表现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有着特殊意义。分析环境,就是要理解环境描写与塑造人物的关系,与表现主题的关系,明确它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4.提炼整合,概括主题。

把握住小说的主题是读懂小说的主要标志,但小说的主题表达不像论述类文本那样直白,也不似散文用抒情议论表达,它往往通过象征、暗示、比拟等手法,让读者借助情节、环境等感悟出来。这就是阅读小说“入”和“出”的过程,是“悟”的过程,要下综合归纳的功夫,除联系小说的三要素看主题外,还可联系小说的标题、题材、有意蕴的段落和语句,这样多方联系综合,才能准确概括小说主题。

5.把握技巧,鉴赏艺术特色。

小说中对人物的描法有肖像、心理、动作(细节)、语言描写。小说中刻画人物时表现手法是灵活多变的,如: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实写和虚写,人物间的对比、映衬等。

鉴赏艺术特色时,要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赏析,才能获得综合审美效果。

五、快速阅读容易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保持注意力集中

快速阅读不只是求速度,还要求达到理解的程度,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就很难保证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够理解内容,更谈不上对内容的记忆和掌握。因此,阅读的速度越快,就越需要读者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对于保证快速阅读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二)提高整体识读的能力

阅读速度的提高与阅读者的整体识读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逐字逐句读书的习惯使注视点增多,眼跳次数增多,势必影响阅读的速度。如果将许多字词、一句或数句甚至一段作为一个整体来识读,就会大大减少注视点和眼跳次数,使每次眼停的阅读视野扩大,阅读速度也会成倍提高。因此,在阅读中注意养成整体识读的习惯,是提高快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正确处理好阅读速度与理解、记忆的关系

快速阅读,是在理解、记忆基础上的阅读。如果抛开了对所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而单纯追求速度,那么速度即使再快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提高阅读的速度,一定要处理好速度与理解、记忆之间的关系。快速阅读必须以一定的理解水平、记忆掌握能力为前提。一般来说,快速阅读的理解率应保持在70%左右的水平。

六、结语

教学实践证明,对高中生进行现代文快速阅读基本技能训练,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培养学生阅读专注性品质;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反应的敏捷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快速阅读训练,对处在成长期的高中生智力、思维的开发具有现实而深远的影响。在“应试教育”仍占高中教育主流的今天,“快速阅读训练”不失为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克里斯蒂安・格吕宁,著.郝,译.快速阅读(新版)[Visual Reading][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5.7.

训练大脑思维记忆力的方法篇10

【关键词】音乐记忆 音乐记忆能力 无意记忆 有意记忆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207-02

引言

谈音乐记忆能力,它必然和人的一般记忆能力分不开。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从信息论角度来讲,就是信息的接受、储存、编码和提取。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以至于进行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它,是极其重要的心理活动,在人类生活中意义极为重要。

众所周知,音乐具有转瞬即逝的流动性特点,而记忆则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时间上得以连续的根本保证,因此,记忆是音乐意象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音乐存在的前提。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感知、记忆、思维这些心理活动构成了音乐学习的基本心理过程。记忆在其中发挥了贮存音乐信息的重要作用,是音乐学习心理过程中承前启后的中间环节。

1.音乐的听觉

从理论上讲,音乐记忆是人们认识音乐现象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过去的、现在的和将来的。众所周知,从事音乐工作的人,都应具有较高的音乐记忆能力,但每个人的记忆力又各有差异。毫无疑问,音乐记忆力的好坏首先取决于音乐知识的广度;其次,取决于音乐记忆锻炼的过程;再次取决于听音乐作品的记忆速度和音乐形象在大脑中的存留时间,当然还有对音乐的理解等等。

音乐记忆的生理机制,是人脑在外界刺激作用下,形成暂时的神经联系并留下一定的痕迹,这些痕迹在复习时经强化而得到巩固,再现时,旧痕迹被激活,过去感知的音乐现象就会得到反映。这种在大脑中再现出来的映象被称为音乐记忆表象。

音乐记忆表象是音乐记忆的承载者,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三种类别。音乐听觉表象是音乐记忆的核心,即在感知不同音高的基础上,随意地运用反映音高运动的听觉表象。它是在听觉与动觉协同活动中形成起来的心理结构,是构成音乐形象思维的操作工具。音乐专家将其称之为“心耳”。视觉表象是通过心理再现出的视觉映象,这里专指在心理看到的读过的乐谱的形象。运动觉表象主要是指以往练习过的音乐表演动作在大脑中的反映,也就是运动器官所激发的联想,它总是与相应肌肉的微弱收缩联系着的。

音乐记忆是一个反复感知的过程,经历识记、保持、再现三大环节。

识记就是记忆主体接受音乐材料对其产生的刺激的活动,它可以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视唱练耳课中的每个训练项目都需要学生有意地去记忆,这不仅要采取一定的识记方法,还要做出相应的努力。

保持是识记的延续,是把通过识记所获得的音乐材料保留在头脑中的过程。按照材料保持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顺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再现是指记忆主体再次接触曾经识记和保持过的音乐材料时,重新辨认的活动。而回忆则是记忆主体主动重现曾经识记和保持过的音乐材料的活动。在音乐记忆中,再现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

音乐记忆力就是指个体对音乐形象的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的能力,这一能力是通过音乐记忆过程的每一环节体现出的,因此,每个环节在记忆过程中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

2.形象音乐展现画面

音乐记忆能力是有个人差异的。一些大音乐家非凡的记忆力常为人们所羡慕。例如莫扎特在14 岁时, 父亲带他到意大利旅行演出, 在那里表现了他那天才的记忆能力。 当时有一首大型弥撒曲, 只限在教皇宫廷内演唱, 莫扎特在西斯廷教堂听了几次后就把整首乐曲背了来,令人非常吃惊。门德尔松也有着极好的记忆力。一次在巴赫去世后首次排演《圣马太受难曲》时, 没有乐谱, 他竟凭着记忆把全曲排演下来。又一次在演出《仲夏夜之梦序曲》时, 乐谱遗忘在伦敦的出租马车里了, 他凭着记忆, 马上重新写了一份乐谱进行演出。正是具备了非凡的能力(包括记忆力),他们才成为历史上伟大的音乐家, 创作出许多辉煌的作品, 使人类享受音乐所带来的无限崇高的美。

当然,并非人人都具备非凡的记忆力。这种差异对于从事演奏(唱)等一切音乐实践活动的人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倘若, 一位演奏者正在演奏作品, 由于对乐谱理解、记忆不深或其他心理因素, 在演奏过程中乐曲突然中断。对欣赏者来讲, 对于作品不完整、不完美的感受, 实质上破坏了他们对音乐的体验、意象、审美。而对演奏者本身来讲, 这种演释, 也破坏了他对音乐的再创作、想象、意象及审美。从此, 他也许会形成心理上的负担, 惧怕演奏。这种心理因素很可能影响他一生的事业。

其实,常人都具有一定的音乐记忆能力,如生活中有很多歌曲被传唱,歌者绝非都受过专业音乐训练,但是,这些被传唱的歌曲通常都包括单音、双音、和弦、节奏等因素,虽然不会想到上述种种,却足以说明他们具有的这种记忆能力。

我们知道,任何音乐实践活动都要有良好的音乐理解能力,因此,视唱练耳和欣赏教学应该特别加强对音乐理解能力的培养。音乐理解能力的提高取决于音乐记忆能力。在采取某种教学方式时,首先应注意选择音乐特性上相同的类型,应让学生及时注意到材料内容的变化,以及不同材料不同对待,节拍的不同或唱法不一样,让学生知道这些变化,使他们提高对节奏、节拍的敏感性。为了使学生提高音乐理解能力,融入音乐形象当中,教师就应当对上课内容精心策划,因此,选用恰当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

在学习了结构简单的曲调后,就要着手进行较复杂的内容学习了,并且逐步复杂化。一开始可以在节奏上复杂一些,之后在旋律上、调式上逐步复杂化。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进行多声部的音乐教学。先让学生进行单声部的练习,之后教师在钢琴上弹奏其他声部的曲调,让学生先记住低音,然后再听辨出其他声部的曲调,这样让学生逐步了解多声部音响效果。还可以分声部进行练习,直至唱准各个声部。

如果学生唱某一段旋律在节奏、音准上不准确,就必须让他反复练习,同时注意出错的地方。首先教师给学生弹奏这些唱起来较困难的片断,要学生注意听,然后让学生再唱,当所有的学生能够把刚刚唱错的片断唱正确后,再让他们完整地唱完整个旋律。总之,要让学生分唱、单独唱、集体唱都能唱准,特别注意已经纠正过的地方。

训练学生音乐记忆能力的第一个阶段的工作就是提高所听音乐的质量,即速度和准确性,存在两种记忆法: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

在第一种情况下,我们并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所听的音乐作品上,尽管这样我们仍然可以听,而且还能记住一些所听的内容。这种记忆是不知不觉地进行,是消极被动的记忆活动,如:我们在看一场电影,记忆力主要集中在剧情的发展和演员的演技方面,但某种程度上仍然能记住些音乐片段。是的,观众并不具有完整的概念,而在头脑中留下来的只是影片中音乐的一些印象。在视唱课上学生这种无意识经常发生,如外界的吵杂声、琴房音乐声等,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无意记忆中印在心里的只是一些一般的音乐特征。凭无意记忆的某一旋律,经常是唱出开头的两三个音便开始出现错误,最后只得停下来,无法继续演唱下去了。有意记忆是一种自觉的、坚强的、有目的和积极的听觉活动的心理过程,这种记忆目的明确,由于注意力高度集中,音乐形象在头脑中非常明显,音又准确,过后再回忆起听过的作品,只要开个头,就会自然地继续下去,甚至能完整地把它回忆起来,用这种方法记下的东西,如果听到有不准确的地方,我们就可能发现,而且可以指出错在什么地方,这种有意识的音乐记忆,在视唱练耳训练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积累各种音乐素材、开扩视野、丰富经验。因此,必须专门进行这种有意记忆的训练。

有意记忆的另一种就是理解性记忆,没有这种记忆就不可能有内心听觉的训练,这就是为什么理解性记忆只有在专业工作者身上才具备的原因。如果说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是一种本能的话,那么理解记忆就是一种思维活动获取记忆的现象了,它随着学生音乐视野和理论知识的扩展而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必须训练学生对和音的记忆。如音程、三和弦、七和弦等,不训练这种技能就不可能具备良好的内心听觉。首先应从三度音程练起,之后六度音程、二度音程、七度音程、四度音程、五度音程、加入变化音的音程,重点练度、七度音程。听音程时让学生记住低音,要使他们养成这样一种习惯,把和声音程作为具有独特鲜明的音乐形象来理解。促进记忆音程的形式有:二声部歌唱的形式,这种形式能促使学生更好地记忆;凭听觉在钢琴上弹奏某一音程,要求学生注意听并能记住。除了要记住音程的色彩外,还要对三和弦(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增三和弦、减三和弦)及它们的转位进行训练。还有属七和弦、属五六和弦、属三四和弦、属二和弦进行类似的练习。和弦记忆训练,同样从学生认识三和弦的最初阶段开始,如同训练记忆音程一样,教师在介绍三和弦及其转位时,开始就让学生注意听这种和弦的特征,并力争记住它,凭听觉来确定各种音的准确性,这对学生记忆三和弦及其转位是非常有好处的。教师可以单独弹和弦,也可以把学过的音程结合在一起练习。

音乐记忆能力的训练,不论是旋律性的,还是和声性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求进行系统的训练工作,同时,应在视唱练耳教学的每堂课上有规律地进行训练。训练学生音乐的记忆能力,不但要在课堂上进行,而且必须布置一些家庭作业,结合课堂内容进行练习。

3.结论

总之,音乐记忆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只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有益的探索,从音乐本身所具有的内在关系及特点出发,进一步开发、挖掘记忆的潜力,我们的音乐记忆能力就一定会得到提高和发展。它对学习音乐的以及学生们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曹理 , 何工. 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