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组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16:41:36

训练组

训练组范文篇1

一、培训形式

对各村、乡直各单位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方式为集体授课、座谈。

二、培训内容

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学习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学习相关应急预案内容和处置程序,提高各类应急管理干部和专业干部的思想认识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掌握开展应急管理必备的知识与技能,深入研讨加强应急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培训对象

各村、乡直各单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从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各两至三名。

四、培训时间

年4月14日-18日。

五、培训地点

政府文化站三楼会议室。

六、有关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村、乡直各单位要切实提高对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端正态度,认真组织参加培训。

训练组范文篇2

[关键词]组合训练;体育舞蹈;教学实践;应用

少儿体育舞蹈以其观赏价值和丰富的艺术性、竞技性特点正在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为广大家长和少儿舞蹈教师所青睐,少儿体育舞蹈的训练一方面可以提升幼儿的整体气质,使幼儿内外兼修,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幼儿的体魄,塑造幼儿形体,其本身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也可以作为幼儿自身发展的方向,因此,许多幼儿园开展了体育舞蹈课教学,家长和幼儿的参与热情高涨,“组合训练”是体育舞蹈训练的训练方式之一,这一方式对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以及组合舞蹈的技能、创编舞蹈的能力锻炼都大有裨益。笔者就组合训练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发表了一些看法,讨论了组合训练的基本形式及训练效果等问题,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体育舞蹈中的组合训练内涵

体育舞蹈实际上就是国际标准交谊舞,简称国标舞,国标舞最早源自于各国的民间舞蹈,在此基础上发展演变,形成了一套对舞姿、舞步要求非常严格的舞蹈体系,当今社会,体育舞蹈在各国都非常流行,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速度也很迅猛,尤其是在少儿舞蹈教学中,体育舞蹈以其矫健的步伐、华丽的装扮、动感的音乐、对形体动作的严格要求,成为一种时尚感很强的舞蹈形式,而被广大舞蹈教师以及家长、幼儿所喜爱。体育舞蹈的表演和竞技观赏性较强,令人忍俊不禁,但教学和训练过程却是漫长而艰苦的,没有一定的舞蹈功底和身体协调能力、平衡能力以及充足的体力,是无法成功地演绎一段体育舞蹈的,而“组合训练”正是基于体育舞蹈的这些要求而产生的一种训练方式,即把体育舞蹈中的典型动作组合在一起,或者是单一地组合重复,或者是几个动作的联合编排,进行反复练习,例如,伦巴舞中的典型动作四分之一转、八分之一转等,再如恰恰舞中的左右旋转、后退缩步等都可以通过组合训练方式反复练习进而更好地完成整套动作。

二、组合训练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训练方式

组合训练的主要形式有三种:基本步伐的训练、组合步伐的训练、创编步伐的训练。基本步伐的训练即单一的国标舞步伐训练,国标舞的基本步伐看上去很容易学会,但真正做到位却很难,这种训练旨在打好学生的舞蹈功底,弊端是训练过程比较单调,因此,教师在训练时可以与另外两种方式交替使用。组合步伐的训练是在基本步伐训练的基础上将若干动作组合在一起,进行有节奏的练习的方式,例如探戈中的常步、行进旁步、侧行并步,就可以组合为一个单独的小节,在节奏的配合下一气呵成,这一练习有助于加强学生动作的流畅程度;创编步伐是在前两种练习的前提下,将基本动作通过自己的创编组合在一起练习的过程,这种形式比较自由,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需要教师进行比较多的参与和指导。三种训练形式都有其特点和弊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考虑教学实际需要,灵活运用。

三、组合训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以下问题是在进行组合训练时教师要注意的:(1)训练过程循序渐进,组合训练的三种训练方式有一定的层次性,教师在进行训练时可以按照由易到难的步骤,逐层展开,这样学生更能感受到从不会到会,从低难度到高难度的成就感,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训练要考虑体能和技能两个方面的因素,两者交互进行,体育舞蹈对体能和技能的要求同等重要,如果训练过程中顾此失彼,偏重于其中一个方面,最终的结果是学生练习综合性舞蹈的时候力不从心,因此,必须兼顾体能与技能。(3)适当把握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保证训练量可以锻炼动作的娴熟程度,保证训练强度可以锻炼运动的持久性,教师应注意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同时兼顾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合理安排,保证训练实效性的同时,又要照顾到幼儿的身体承受能力,注意劳逸结合,合理适度地安排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以推动教学过程顺利开展。

四、结语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组合训练”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训练模式,可以有效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通过组合训练,能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少儿体育舞蹈教学成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东方,东伟新.论体育舞蹈音乐的作用及美感的要素[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3):103-105.

[2]田波.浅析组合训练在体育舞蹈运动训练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4(2).

训练组范文篇3

[关键词]多媒体情境口语训练

21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传播的时代,善于迅速捕捉信息,及时传达信息将变得越来越重要。能言善辩能使那些优秀学子在激烈竞争中如虎添翼,而内向木讷者或许会因不善言辞而错失诸多良机,因此说出色的口才是现代社会交际必备的能力。而以培养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为目标的口语教学正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

新课标指出:“学生在入学之前已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小学阶段应在此基础上,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依据小学认知特点,利用教材优势,抓住课堂这一阵地,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近几年来,电教媒体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它借助声、像、图、文等资料,为学生创设了视听结合、形象生动的教学环境。既适应了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语文口语训练中有效地运用电教媒体手段,能够使教学达到最优化,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充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口语交际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欲望上好口语交际课

新课标强调,口语训练“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新教材还要求每学期还应配合口语交际教材内容安排专门的口语训练课。“口语交际教材,主要培养学生日常交际能力。学习即席发言、演讲、交谈采访、讨论、表演(对白)、辩论等几种口语样式,掌握必要的口语交际技巧。”根据教材内容,采用多媒体辅助口语交际教学,通过创设特定的言语情境以及和谐民主宽松的氛围,使学生能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参与交流,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权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让学生以特定的身份、饱满的激情参与到口语交际活动中去,将会取得卓越的训练效果。

1、引领入门爱好口语交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对什么事物都感到既新鲜又陌生,需要我们去悉心引导与培养。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进行语言训练。我曾作过一次尝试,将学校的校史资料制作成课件供学生欣赏,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就读的新学校,产生自豪感。在观赏完后,学生已经是跃跃欲试,迫切地想发表演说了。这时,老师作自我介绍,与大家交朋友,并结合“入学教育”的图画,创设情境与学生对话,与学生模拟练习。还可带学生看看校园,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此时的学生无拘无束,会提出很多问题,教师应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不要轻易放过一个问题。这样的训练,不仅激发了学生说话的兴趣,也将观察方法、思维训练隐含其中。

2、辩论赛场,激发表现欲望

辩论,就是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见解,揭露对方的缺陷,以使自己的观点有立足之地。辩论是小学语文口语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它可以帮助学生灵活地运用学习方法,避免学生考虑问题的单一性,克服思维定势,发展自己的交际能力。在辩论赛中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精心筛选,严密组织语句,锻炼了自己的听、说、读的能力。如《有了电脑还要不要练字》一课,在教学中,我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用一段精彩的辩论录相导入,营造课堂辩论的气氛。辩论的观点上“有了电脑之后,我们要不要练字?”正方和反方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还可以使用课前自己查找到的相关资料。这样,整堂课从一开始就显得非常热闹激烈,学生们的表现都非常精彩,言辞犀利,很有“辩论”的味道。教师没有任何暗示性的语言偏袒某一方,课堂上,教师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学生不再感到发言是一种痛苦,一种无奈,一种负担,而是自己用智慧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语言的魅力,去品味成功的喜悦。整个课堂也在心灵的对话中活力四射。

二、再现情境张扬个性融入课堂教学

实践证明,语文课堂是实施口语训练的最直接有效的渠道。教师如果借助课本教材,利用多媒体,精心设计教学步骤,可以最大限度地使口语教学立足课堂,落到实处。

1、制作图片练习说词说句

好新、好奇、好仿是低年级学生显著的心理特点,因此,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时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画来激发学生看图的兴趣和说词组句的积极性。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指导学生看图说词、组句。如第一册教材拼音部分,每个字母都配有图画,在进行拼音教学的同时,把图片制作成动态画面,启发学生看图说词说句,进行语言基础训练。

2、演示课件品评人物形象

现行采用的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人物特点,教学中抓住文中关键的重点句,利用多媒体课件分析人物形象,评论人物品质。

例如,在教学《王二小》一课时,我以CAI课件为教学辅助手段,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选择了关键句“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进行分析理解。当学生说出句子中“装着”、“顺从”两个词的大意后,我并不以此为满足,而是进一步启发思考:“装着顺从的样子”是个什么样子?王二小为什么要“装着顺从的样子”?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我适时把制作的王二小给敌人带路的CAI课件情节片段演示给学生看,多媒体的声、光、形、色的优势特征,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接着我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问题迎刃而解。在全班交流时,有的说,不装着顺从的样子敌人会怀疑他;有的说,装着顺从的样子是王二小的计谋……,可见,学生凭借课件演示,从不同角度体会到了王二小此时的复杂心理活动,水到渠成。我乘势提问:“从‘装着顺从的样子’可以看出王二小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这一问题紧扣中心,王二小不怕牺牲、机智、勇敢的高大形象,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赏析词句的训练在学生心中得到凸现,情感得到了升华。

3、实物投影训练口头作文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课的目的是培养接受能力和发表能力”。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如果我们在进行口头作文训练时能精心设计一些多媒体辅助教学步骤,创设出有仿真效果的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有话想说、不吐不快的表达冲动。

在讲授《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分析完课文的说明顺序后,我把苹果、香蕉等水果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要求学生仿文叙说。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幅幅清晰鲜润、色泽诱人的图像,学生们很快就组织好一段段有条有理的语言描述了桔子的结构、特征,尤其在描述其口感时,让人垂涎。

三、延伸情境亲身实践塔建口语训练“大舞台”

口语交际是一项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的活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锻炼,除了完成教材内容外,还要针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延伸拓展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文本表演体会角色语言

《将相和》中的三个故事虽然脸炙人口,但是距离学生已经有几千年了,当时的情节如果能在课堂上表现出来,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所以,课前我上网查找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资料以及《将相和》的历史片段,并制作为多媒体课件播放给学生看。故事的内容不再需要教师精心讲解,于是我设计了"课本剧"的表演一环,小小的教室变成了小小的舞台,学生在精彩表演的同时还配上了自己的语言。廉颇:“我心胸狭窄,为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上卿心胸宽广,顾全大局,真是大丈夫所为。请上卿责罚我吧。”蔺相如:“将军不必过谦,将军身经百战,有勇有谋,功劳不可同日而语。你我携手,定可使赵国江山稳坐。”历史故事的回放,“课本剧”的表演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参与交际的热情。他们尽力使自己的口语表达更符合角色特点。

2、发挥想象编说精彩故事

训练组范文篇4

“训练组”的教学,主要是以重点训练项目为主线,贯穿“训练组”内各部分的内容,彼此密切联系,形成一个“大”的教学过程,各部分内容又相对独立地形成一个“斜的教学过程,“大”的教学过程制约“斜的教学过程,“斜的教学过程要服从于“大”的教学过程,以实现整组教学训练的整体性。

1、坚持整体性,注意突出训练重点每个“训练组”以重点训练项目为核心,形成了相对独立又比较集中的知识点和训练点,并以“读写例话”的形式具体讲述知识要点和能力形成的一般过程。教学时,要联系本组课文反复体会,务求甚解,切莫只限于对“读写例话”中几个要点的简单记忆。切实抓住重点训练项目,将其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训练组”教学的全部内容。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发展和听说读写训练方面“成龙配套”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敢于取舍,突出重点,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使重点训练项目渗透到各类教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去。教师在点上导读、导练,学生在面上自读、自练,并将导读过程中学到的技能,迁移运用于自读中。这样将“知识点”形成“知识链”和“知识块”,实现教学上档次,增效益的目标。

2、坚持综合性,处理好重点训练与一般训练的关系就一个“训练组”的教学来说,各部分教学内容在各自显示其教学独立性的基础上,则更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因此我们在训练过程中,既要坚持综合性,又要处理好重点训练与一般训练的关系。“训练组”的教学,无论以哪方面的训练为重点,都不可能是孤立地进行的。要努力体现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综合性,始终以“训练组”为基础,以课例为突破口,抓住训练点,揭示其内在联系。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突出训练重点的同时,全面的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注意每课突出一项或读或写的能力训练,同时兼顾一两项或听或说的能力训练,力求“一课一练”,“一课一得”。例如:教学《少年闰土》一课,着重进行指导写人的训练,在精读描写少年闰土外貌一段的基础上,领会作者怎样抓住人物特点写,然后写一位老师或同学的外貌、形态、穿着的片断,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这样先读后写,先说后评,从读学写,以写促读,体现了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3、坚持系统性,要加强纵横联系一个“训练组”的各部分教学内容互为整体,又相互联系。“训练组”教材的组合在内容或形式上都具有内在的联系,教学时要注意给每个“训练组”定位。即每个“训练组”是在什么基础上发展来的,又是向着什么方向发展的,使本“训练组”成为整个训练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从而使一册书、一个年级或一个学段互为整体,从而实现不同阶段教学内容的阶段性和连贯性的统一。“训练组”中的每篇课文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我们要抓住训练重点,找出每部分内容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弄清知识的联系点,加强纵向横向联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训练组”这个“教学块”中零星、分散的知识,连成一体,成为系统而全面的知识。

4、坚持完整性,注重体现训练过程从一组教材的“导读”开始到“基础训练”的作文结束,要作为“一个教学过程”来进行教学设计,以体现完整的训练过程,具体地讲为:

①“导读”——感知发现,明确任务。根据“训练组”的“导读”及课文课型特点的共性,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自读“导读”内容。让学生自己发现本组学习的重点、本组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训练项目。目的是使教学双方对整组教材有个大体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②“课例”——领悟、实践,培养技能。“讲读课例”教学要根据课型特点和学生实际,主要采劝扶读”的方法。教给学生有关读、写的方法。阅读课文主要采劝引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学到的学习方法迁移自学,疑难处,教师加以点拨引导。对于《自读课本》主要采劝放读”方法,让学生自读,教师适当指导。重点课文可采用“读”、“思”、“导”、“练”的步骤进行教学。篇幅较长的课文采劝中间切入法”,重点突破;有的可采取由果到因的“逆推式”教学法训练学生的立体思维;有的采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跳跃法”,从学生的疑点、难点入手,以点带面;有的采劝纵横交错法”分析文章的思路和篇章结构等。通过多种教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训练组范文篇5

“训练组”的教学,主要是以重点训练项目为主线,贯穿“训练组”内各部分的内容,彼此密切联系,形成一个“大”的教学过程,各部分内容又相对独立地形成一个“斜的教学过程,“大”的教学过程制约“斜的教学过程,“斜的教学过程要服从于“大”的教学过程,以实现整组教学训练的整体性。

1、坚持整体性,注意突出训练重点每个“训练组”以重点训练项目为核心,形成了相对独立又比较集中的知识点和训练点,并以“读写例话”的形式具体讲述知识要点和能力形成的一般过程。教学时,要联系本组课文反复体会,务求甚解,切莫只限于对“读写例话”中几个要点的简单记忆。切实抓住重点训练项目,将其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训练组”教学的全部内容。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发展和听说读写训练方面“成龙配套”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敢于取舍,突出重点,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使重点训练项目渗透到各类教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去。教师在点上导读、导练,学生在面上自读、自练,并将导读过程中学到的技能,迁移运用于自读中。这样将“知识点”形成“知识链”和“知识块”,实现教学上档次,增效益的目标。

2、坚持综合性,处理好重点训练与一般训练的关系就一个“训练组”的教学来说,各部分教学内容在各自显示其教学独立性的基础上,则更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因此我们在训练过程中,既要坚持综合性,又要处理好重点训练与一般训练的关系。“训练组”的教学,无论以哪方面的训练为重点,都不可能是孤立地进行的。要努力体现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综合性,始终以“训练组”为基础,以课例为突破口,抓住训练点,揭示其内在联系。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突出训练重点的同时,全面的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注意每课突出一项或读或写的能力训练,同时兼顾一两项或听或说的能力训练,力求“一课一练”,“一课一得”。例如:教学《少年闰土》一课,着重进行指导写人的训练,在精读描写少年闰土外貌一段的基础上,领会作者怎样抓住人物特点写,然后写一位老师或同学的外貌、形态、穿着的片断,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这样先读后写,先说后评,从读学写,以写促读,体现了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3、坚持系统性,要加强纵横联系一个“训练组”的各部分教学内容互为整体,又相互联系。“训练组”教材的组合在内容或形式上都具有内在的联系,教学时要注意给每个“训练组”定位。即每个“训练组”是在什么基础上发展来的,又是向着什么方向发展的,使本“训练组”成为整个训练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从而使一册书、一个年级或一个学段互为整体,从而实现不同阶段教学内容的阶段性和连贯性的统一。“训练组”中的每篇课文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我们要抓住训练重点,找出每部分内容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弄清知识的联系点,加强纵向横向联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训练组”这个“教学块”中零星、分散的知识,连成一体,成为系统而全面的知识。

4、坚持完整性,注重体现训练过程从一组教材的“导读”开始到“基础训练”的作文结束,要作为“一个教学过程”来进行教学设计,以体现完整的训练过程,具体地讲为:

①“导读”——感知发现,明确任务。根据“训练组”的“导读”及课文课型特点的共性,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自读“导读”内容。让学生自己发现本组学习的重点、本组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训练项目。目的是使教学双方对整组教材有个大体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②“课例”——领悟、实践,培养技能。“讲读课例”教学要根据课型特点和学生实际,主要采劝扶读”的方法。教给学生有关读、写的方法。阅读课文主要采劝引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学到的学习方法迁移自学,疑难处,教师加以点拨引导。对于《自读课本》主要采劝放读”方法,让学生自读,教师适当指导。重点课文可采用“读”、“思”、“导”、“练”的步骤进行教学。篇幅较长的课文采劝中间切入法”,重点突破;有的可采取由果到因的“逆推式”教学法训练学生的立体思维;有的采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跳跃法”,从学生的疑点、难点入手,以点带面;有的采劝纵横交错法”分析文章的思路和篇章结构等。通过多种教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训练组范文篇6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练习;组织策略

一、整合训练资源,培养生本实践思维

科学学科教学课堂训练设计时,教师要对教材内容做深度发掘分析,搜集更多训练素材内容,为课堂训练设计提供更多参数。学生对课堂训练内容有不同期待,教师在具体整合处理时,对制约因素做综合考量。首先是学科教学内容分析时,要关注学生生活对接点,找到训练设计的新切点。其次是学生训练兴趣取向的调查,这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学生学力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对训练难度有不同要求,教师要做好分层设计,给学生提供适合的训练契机。训练资源信息极为丰富,教师不仅要对内容进行科学选择,还要提升训练适合性,针对学生训练需要作出对应设计,让学生顺利进入到训练环节,并在深度对接中形成学科认知基础。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水的三态变化》,教师在训练内容选择时,深入教材之中,展开广泛研究和分析,逐渐找到一些设计线索,给学生准备了训练内容:其一,根据生活经验,说说水的三态之间是如何变化的。如:水在什么情况下结成冰?其二,设计实验:冰点温度是多少,可以用实验加以验证。小组为单位,设计操作实验,准备参与方案选择活动,确定方案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看哪一个小组组织更为成功。其三,列举生活中水三态变化的现象,在小组内进行展示交流。任务下达后,教师对相关内容进行引导和解读,要求学生展开深刻思考,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对一些实验操作活动进行具体探索,以便建立学科认知基础。学生对相关训练任务有不同感知体验,其训练热情高涨,教师适时作出训练调整,及时补充一些训练内容,对学生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确保课堂训练顺利展开。学生对课堂训练内容有较强敏感性,教师需要对训练内容进行整合处理,以提升教学适配性。课堂训练内容丰富多元,给学生带来的更全面的学习体验,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需要作出选择设计,及时作出训练提示,让训练顺利展开。科学学科训练带有实验性,这是学科特点决定的,学生对实验也有更高认同感,教师需要做好对接处理,让学生顺利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二、推出训练活动,培养生本直感思维

科学训练活动众多,教师需要做好筛选和推新处理,让学生顺利进入到训练环节。特别是实践性训练活动任务,对学生有更强调动力,教师要针对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积极推出训练内容,让训练成为学生主动成长的重要手段。科学实验、游戏竞赛、手工操作、生活观察、社会调查等,都属于课堂训练形式范畴,教师要作出对应设计,给学生提供适合的训练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成长直感思维。学生对灵动性、交互性、操作性训练活动有特殊感知兴趣,教师需要做好组织,以有效提升操作品质。学生都有生活认知基础,教师不妨对接学生生活进行训练设计,以便提升学生训练品质,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成长学科能力。在教学《热胀冷缩》时,教师给学生设计的课堂训练任务是:其一,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现象能够显示液体也会热胀冷缩?其二,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液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准备参与班级展示评选活动。学生领受任务后,开始对相关内容进行互动讨论。关于第一个问题,学生都能够列举众多生活案例进行验证。如开水溢出来,温度计里液体柱随温度上升等,都能够显示液体也会热胀冷缩。关于第二个任务,学生给出的实验方案呈现个性化特点。有学生建议用饮料、酱油、奶茶等液体做实验,证明其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教师给学生推出思考问题、设计比赛活动,成功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热情。学生思考问题时,要进行广泛互动交流,这是讨论活动。在实验方案设计时,需要集体讨论和研究,还要对实验方案进行反复推敲验证,这属于操作活动。教师利用不同形式推开训练程序,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感知和体验。学生对课堂训练活动有选择性,教师针对性作出设计和组织,可以给学生提供最佳选项。

三、变通训练形式,培养生本发散思维

变通训练形式,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同的训练感知体验,教师要围绕学生发散思维展开教学设计,利用多变的形式推动训练进程,让学生在多重训练体验中成长学科认知。课堂训练形式没有固定格式,即便是科学实验,也有不同呈现方式,教师要在实验操作中做好组织,对实验操作形式做变通处理,以成功调动学生参与实验操作的主动性。课堂训练不能局限在书面书写上,要从更多角度展开设计和思考,让学生有充分交流、展示、操作、实践的机会,这样才能给学生传递更丰富学习信息,自然建立起学科认知基础。教师适时引入一些实践操作性训练内容,对学生会形成重要冲击。学生大多喜欢做探索性实验,特别是比较有趣味性的实践行动,能够对学生提供更多体验认知。在教学《阳光下的影子》相关内容时,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对古人利用太阳计时方法进行重点梳理,然后给学生设计了制作太阳钟的任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行制作太阳钟,相关材料会下发到小组,成员要集体研究制作方案,然后协作操作,进行调试和操作。学生听说有集体制作活动,都表现出更高参与兴趣。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操作情况做观察,给予必要的监督和指导。在太阳钟使用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作出观察研究,将相关操作情况做好记录,以便进行课堂交流讨论。制作太阳钟可以使用的材料有很多,教师鼓励学生做创新设计,借助更多身边材料进行实践操作,给学生提供更多训练动机。教师推出制作性训练内容,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体验,学生参与热情很高,其认知体验也更为丰富。特别是要求学生自行寻找身边材料做实验探索,对学生形成一定心理冲击。课堂训练没有固定格式需要遵循,教师要求学生因地制宜地展开训练操作,可以给学生更多启示,帮助学生顺利进入到训练环节,在不断探索中形成内化认知。学生对灵动性训练形式有特殊敏感性,教师需要作出对应设计,以提升训练效率。

四、创新训练实践,培养生本反省思维

课堂训练不能局限在课堂有限空间之中,需要有对接意识,课内课外结合,让学生进入生活状态,展开科学观察、比较、提炼、归结,以便建立训练认知基础,教师要在训练设计、训练组织、训练调度、训练评价等环节作出积极探索,以有效提升其训练品质。特别是生活对接设计,能够促使学生展开学习反思,对学科内容进行深度发掘,培养良好学习意识和习惯,在更广阔空间展开训练实践。科学课堂训练有其学科特点,教师需要做科学分析,对接学生学习认知展开实践操作,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训练设计要体现动态性,要多推出一些操作性内容,让学生在广泛互动中建立学科认知,教师要对训练进程展开延伸设计,促进课内课外对接和融合,以便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意识。如教学《地球的运动》,教师先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认真观察,然后推出实验性训练任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实验。将乒乓球做地球,用手电筒当太阳照射乒乓球,在“太阳”照亮的一面属于什么时间?没有照到的一面是什么时间?在“地球上贴一个小纸人,如何体现昼夜表现现象?运用实验进行验证操作。”学生接受这个实验任务后,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对实验设计方案进行研究,对实验要求做互动交流,在实际操作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确保实验顺利展开。在观察过程中,教师深入学习小组进行对应指导,让学生自然找到观察切点,并在具体分析解读中建立训练认知。在训练结束后,教师留下课外训练任务:借助网络查询相关信息,看看科学家是如何研究这个结论的,要将相关材料进行搜集整合,传输到网络交互平台上。教师利用实验推出训练任务,成功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主动性。学生对实验操作活动有特殊参与兴趣,能够快速行动起来,参与到互动交流之中,逐渐达成学习共识,自然建立学科认知基础。特别是课外信息搜集任务,给学生提供上网的机会,这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小学生对搜集网络信息有特殊情结,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设计,自然能够获得丰富信息回馈。教师深潜教材之中,对教学内容做深度解析,推出适合的训练内容,对训练形式做创新设计,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性训练活动,都能够给学生带来更深刻的学习体验,对学科教学形成重要支撑。特别是训练形式的创新,能够对学生形成感官冲击,其调动效果会更为突出,教师要做好必要的调动,为学生提供更直接的训练体验。课堂训练是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师要重视训练设计和组织,为学生提供丰富训练机会,在学法上给予更多支持,都可以获得丰富教学促进动力。

【参考文献】

[1]孔令书.小学科学实验课突显创新能力的质疑策略分析[J].安徽教育科研,2021(01).

[2]包燕萍.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10).

[3]潘小军.小学科学课“思维有痕”的教学策略—以“加快溶解”一课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20(16).

训练组范文篇7

关键词:小学体育;小组合作训练;应用方法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体育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体能,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其对抗疾病的能力,同时,适当地进行体育活动能够放松学生的身心,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良好性格。目前,许多小学体育的教学中都存在着问题,比如,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完全以自身为主体,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释放,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的兴趣不高,而有些教师则对学生太过放任,导致教学秩序混乱,无法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对此,应用小组合作训练的方式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当合理科学地将小组合作训练的方式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去,既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一、合理建设训练小组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训练的方式,合理地建设学习小组是重要的前提条件。有些教师忽略了这一点,在划分时没有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独特性,以至于小组内成员之间的能力特长、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都存在着较大差距,小组之间的综合能力也参差不齐,这种不合理的小组构成难以发挥小组合作训练的优势,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建设小组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和水平,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合理地划分。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统一的体测,为小组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例如,在进行立定跳远学习的时候,有些教师进行简单的分组后,就组织学生开始学习,对所有的学生都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这种方式是不合理的。小学生的身体发展速度和时期之间各不相同,同年级的学生在身体素质上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身体条件进行合理的划分,并为每个小组制定不同的标准和要求,这样能够使身体发展较快的学生有继续努力的目标和动力,让身体发展较慢的学生也在自己的努力下,达到目标,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逐渐形成对体育的学习热情。

二、加强兴趣小组合作

在小学阶段,学生有着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对体育的兴趣点不一样。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主动地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把兴趣相同的学生分到同一个组内,然后,让组员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自主地开展感兴趣的活动。这种方式能够满足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心理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发地参与进来,在合作训练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水平。例如,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全面地了解一下大体的内容,比如,有体操、跳绳、小篮球、小足球等等。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项目,教师按照学生的选择进行合作小组的建设。然后,教师要对不同的小组分别训练引导,以明确教学的目标,充分发挥合作训练的优势。如,在体操小组中,教师可以指导组长带领学生进行基本动作的练习;在小篮球组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投篮的练习,投中最多的学生可以获得奖励;在小足球组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型的比赛,提高学生的足球水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教师通过这种兴趣小组训练的方式,能够营造出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体育的动力,激发学生的竞争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积极进行教学评价

在小学体育的教学中,许多教师都不注重教学评价的环节。教学评价是对于教学活动的分析和反思,有利于教师从过去的教学活动当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小学体育教师要认识到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并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深入透彻地对已有的教学活动进行研究,对其中的优点要继续贯彻下去,对其中的问题和不足要及时地解决和弥补。例如,在体育课下课前十分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评价这节课的整体效果,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比如,在上述的兴趣小组训练中,有的学生觉得兴趣小组能够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希望老师能够坚持下去,有的学生说有的小组人数过多,以至于每个人的参与时间都很短,希望老师能想办法解决。听取了学生的意见后,我对教学方式进行了改善,将人数较多的篮球小组拆分成了两个小组,让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机会得到锻炼。

四、小结

在小学阶段,体育是小学课程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训练的方式,能够强化体育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合理地将小组合作训练的方式运用到教学中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松涛.浅谈合作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7(02):260.

训练组范文篇8

【关键词】中学生;乐团;音乐

中学生乐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但是受多方面因素限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学生乐团的组建工作并不是那么顺利,所以音乐教师就需要制订明确的计划,利用科学合理的手段组建乐团并开展训练。

一、中学生乐团组建

中学生乐团组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明确选拔机制、建立规章制度,这是因为乐团本身就是一个群体,如果不能规范选拔机制、建立规章制度,就无法对中学生形成约束,一旦学生缺乏约束,那么即便乐团顺利组建,也无法在之后的训练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明确选拔机制,制订选拔方案

明确选拔机制是组建中学生乐团必要的前提工作,因为并非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参与乐团,在组建乐团的过程中,如果乐团内部不进行选拔,那么在训练的时候,部分学生就可能因为自身的原因影响整个乐团的训练节奏,最终阻碍整个乐团的发展。所以,音乐教师在组建乐团的时候想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就需要制订明确的选拔机制,以正确的选拔方案为乐团的组建吸纳人才,这样才能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同时,在合理的选拔方案下,乐团所招纳的学生往往都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这会为乐团未来开展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下面的中学生乐团选拔方案为参考案例[1]。1.以班级为单位海选,选择具备音乐素养的学生音乐教师可以通过音乐课堂的教学反馈了解不同班级学生的音乐素养,然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海选,这样就可以选择出具备一定音乐素养的学生,然后教师再征集这部分学生参与乐团的意愿,选择其中拥有强烈参与欲望的学生,确保乐团在组建之初就可以拥有一定实力,为之后的乐团训练做好准备。2.举办校园音乐比赛,吸纳优胜者参与中学生乐团音乐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观察存在局限性,很有可能疏漏部分具有较强音乐素养的学生,如果在组建乐团的时候可以引入这部分学生,就能够增强乐团的整体实力。因此,音乐教师就可以基于这一背景举办校园音乐比赛,评选比赛中的优胜者,然后再从优胜者中选取具有参与乐团组建意愿的一部分人,这样就可以快速壮大乐团,让中学生乐团拥有一定基础[2]。3.引导主动参与报名,筛选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中学生乐团不能只吸纳拥有一定音乐素养的学生,还需要考虑学生自身对音乐的兴趣,因此音乐教师可以与班主任合作,从班级中筛选出对乐团活动感兴趣的学生,这部分学生虽然可能缺乏音乐素养,但是他们可以保证乐团的凝聚力,为中学生乐团持续注入活力。

(二)建立规章制度,促进团队组建

规章制度是对乐团成员最基本的约束规则,如果忽视规章制度,那么乐团内部的凝聚力就会降低,这样就没有办法保证乐团的基本训练,而合理的规章制度不仅可以增加乐团的凝聚力,还可以构建团队积极的面貌,让整个乐团有序组建与运营。在建立规章制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定时训练在建立中学生乐团规章制度的时候,首先需要明确定时训练的制度,因为如果无法做到定时训练,乐团成员的团体意识就会逐渐淡化,甚至会在后期出现成员退出学生乐团的情况,这很有可能影响乐团其他成员的情绪,导致整个乐团成员情绪低迷。所以音乐教师在建立规章制度的时候需要注重定时训练,这样才能提高乐团成员的整体情绪,培养中学生的团队意识。2.定期活动与定时训练一样,定期活动是建立规章制度中的重点内容。定期活动与定时训练虽然有些相似,但是作用与目的完全不同。在训练的过程当中,音乐教师与学生往往是从师生的角度去沟通;在活动当中,音乐教师与学生往往是以平等的角度沟通交流,这对增强中学生对乐团的归属感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例如,教师可以每周末组织学生活动,活动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乐团中的学习成果,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感受,通过这样的形式拉近彼此的距离。通过定期活动,音乐教师还可以培养乐团成员之间的默契,这对乐团的稳步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3]。

二、中学生乐团训练

训练是中学生乐团不断进步的源泉,如果缺乏训练,即便是学生拥有良好的音乐素养,在演奏的时候也很难形成默契,因此音乐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推进乐团的训练。

(一)聘请专业教师,展开专业教学

在中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当中,部分音乐教师虽然擅长专业音乐知识教学,但是对于组建乐团,开展乐团音乐训练则毫无经验,虽然凭借深厚理论知识也可以促进乐团成员音乐水平的提升,但是同样也会因为音乐教师缺乏组织乐团训练的经验,而对乐团的发展带来一定限制。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学校就需要聘请专业教师,展开专业教学,这样中学生乐团的音乐水平才能得到稳定提升。例如,学校可以聘请具备组建学生乐团经验的专业教师开展训练,然后专业教师就会对乐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就可以促进乐团成员音乐水平的提升,校内音乐教师也可以在乐团训练的时候旁听,以此积累乐团训练的经验。

(二)开发校本课程,展开针对训练

不同学校的情况不同,如果只是使用统一的音乐教材进行教学,那么就很难对学校内乐团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与解决。因此,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对中学生乐团的具体情况作出具体分析,然后以此为基础开发校本课程。因为校本课程本身就是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开发,所以在对乐团成员开展校本课程训练的时候,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校本课程的优势展开针对性的训练,这样就可以弥补乐团存在的缺点,从而使乐团的音乐水平得到不断提升[4]。

(三)进行线上指导,提高个人技能

传统的线下课程在训练中学生乐团的时候存在一些问题,因为乐团的人数过多,音乐教师无法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指导,再加上部分乐团成员可能较为内向,即便在训练的时候出现问题也不会主动请教音乐教师,这种情况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乐团的发展。因此,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音乐教师就需要根据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线上指导,鼓励学生通过线上课程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请教音乐老师,这样音乐教师就可以更全面地照顾到乐团当中的每个成员。例如,音乐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软件创建班级群,然后课余时间在班级群中对乐团成员展开线上指导。内向的学生在线上聊天的过程中也可以敞开心扉,将自己在音乐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与音乐教师分享,音乐教师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就能有效掌握每一个乐团成员的训练状况,并以此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线上指导,综合提升乐团成员的个人音乐素养。

(四)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中学生乐团是一个团队,想要有效开展乐团训练工作,就需要培养每个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这样才可以从整体的角度提升乐团成员的音乐水平。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可以有效培养乐团成员团队协作意识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引导乐团成员组成不同的小组,然后以此为基础展开音乐训练,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训练中互相合作,实现共同进步,进而培养每一个成员的团队精神。例如,在开展训练之前,音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内均有音乐素养较好的学生和音乐素养一般的学生,这样在训练与合唱的过程中,音乐素养较好的学生就会主动带领音乐素养较一般的学生学习,实现小组的整体进步,还可以有效培养乐团成员的团队协作意识。

(五)开展视听练耳,促进基础生成

视听练耳是音乐教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第一步。在学习的时候,视听练耳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认识乐谱,另一部分则是通过声音感知音乐。在组织乐团训练的时候,部分学生拥有一定的音乐素养,但是这并不能代表整个乐团成员都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因此对乐团成员开展视听练耳基础训练,就可以从整体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促进学生在培养基础能力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最终提升乐团整体的音乐素养。

(六)制订培训计划,促进综合发展

合理的培训计划是促进中学生乐团发展的关键,如果在乐团训练的过程中没有合理的计划,学生就无法将所学的音乐知识构建成体系,进而导致乐团的整体音乐素养无法提升。因此,在日常教学中,音乐教师就需要合理制定培训计划,从基础音乐知识开始,逐渐进阶提升教学难度,这样就可以在夯实基础的同时促进乐团的综合发展。例如,在乐团训练之前,音乐教师可以先根据中学生乐团的组建情况对成员进行声乐训练,引导他们敢于在训练中歌唱,然后再融入默契训练,让乐团成员在合唱的时候可以保持默契,最后再展开音乐理论知识教学,学生在敢于歌唱且拥有一定默契之后,就会更高效地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并以此为基础促进整个乐团的发展。

(七)组织团体表演,提升乐团质量

从乐团组建时起,就注定要面对登台表演,可是登台表演不仅对乐团整体的素养有要求,还对团员的心理素质和表演经验有一定要求,如果贸然登台表演,就会因部分乐团成员没有准备好而出现表演状态不佳的情况,而这并不是提升乐团素养或者学生个人素养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借助情境创设这一教学手段,组织乐团成员进行现场表演,这样才能帮助其积累表演经验,快速提升乐团的整体素养。情境创设是一种以还原场景为核心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以教学内容为核心还原场景,运用实际场景进行训练,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帮助学生积累经验。例如,在组建中学生乐团之后,每日训练结束,音乐教师可以随机挑选一些团员作听众,听众应当不限制群体,教师、学生都可以。教师可以组织乐团进行团队表演,帮助乐团成员积累演出经验。此外,教师还需要在乐团演奏的过程中认真分析乐团的演奏情况,找到乐团在演奏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这样才能给予其针对性的指导,不断弥补乐团的不足,从整体上提升中学生乐团的质量。

(八)展开分层教学,提升学生能力

乐团在组织完毕之后很容易出现学生音乐水平差距较大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乐团就无法有效相互配合完成表演,甚至部分水平较差的学生还会因为在演出中影响乐团表演而产生自卑的情绪,进而对参与演出产生排斥心理。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音乐教师就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能力,避免学生个体能力不足的情况,实现乐团成员整体素养的有效优化。分层教学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教学策略,在应用这种教学策略的过程中,会按照一定标准对学生进行分层,然后教师就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如,音乐教师可以根据中学生乐团的实际情况,将乐团中的学生分成两个层次——音乐素养较好的学生以及音乐素养一般的学生。在完成分层之后,针对这两个层次的学生提供针对性教学。对音乐素养较好的学生,音乐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就需要侧重帮助学生积累表演经验;针对音乐素养一般的学生,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就需要注重技巧性教学。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乐团成员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小,从而形成良好的配合,这对中学声乐团的组建与训练十分有利。

三、结语

中学生乐团的组建与训练对于音乐教师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音乐教师需要在乐团的创立与训练过程中投入大量精力,认真制订乐团的训练规划,这样才能有效提升乐团成员的音乐素养,打造一支优秀的中学生乐团。

【参考文献】

[1]匡志芳.组建高水平中学生交响管乐团模式探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8.

[2]任雯.漫谈中学生民族乐团中弦乐二胡声部的训练要素[J].北方音乐,2019(15):166-167.

[3]侯晓龙.关于对中学生交响管乐团排练的思考[J].北方音乐,2019(20):183-184.

训练组范文篇9

在座的各位都是单位的骨干力量,担负着组织人事工作的繁重任务,只有努力加强自身建设,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今天,我借此机会就组织人事干部的自身建设问题,谈四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坚持终身学习,不断增长才气

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对组织人事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作为组工干部。组织人事干部的素质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还存在着知识老化、知识面窄,知识结构不优的问题。有的同志懂党务但不懂经济,懂业务但不懂理论,这些都会影响组织人事的工作质量,乃至影响工作的全局。现在有一种要求,就是力争不当“新文盲”所谓“新文盲”就是指不懂外语、不熟悉计算机操作、不知晓国际通用标识符号。扫“盲”重点是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经营者。因此,大家必须增强学习的紧迫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把抓好自身学习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也是党的优良传统。每当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转折关头,重视学习、重视教育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重要时刻,党总是把加强学习和教育干部的问题突出地提到全党面前。近些年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强调:全党同志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问题不仅关系到干部个人的成长和进步,而且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作为干部,要肩负起党和人民的重托,跟上时代的步伐,不作群众的尾巴,必须始终重视学习,把加强学习当作自己应尽的职责,作为自己生命的泉源。

知识扩展速度不断加快、知识老化周期不断缩短,确立终身教育观念是时代的要求。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蓬勃兴起的时代。学习不再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教育不再是面向学生的事业,终身教育已经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创建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趋势。尤其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的情况下,要不被竞争所淘汰,要实践“三个代表”要求,必须加强学习,终身学习,学习中求生存,学习中谋发展。

1、要选准内容

就目前形势来讲,复合型、创造型、外向型、协作型人才最吃香。这里所说的复合型人才,实际上指的就是一专多能的人才。因此,我们的学习内容要根据形势的需要和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处理好广博、精深的关系,既要学有所长,又要一专多能。作为组织人事干部,有五类内容一定要学好:一要学理论。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才能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我们的组织人事工作才不会偏离方向。二要学业务。熟悉组织人事工作的大政方针、目标、任务、工作技能和办事章程,使自己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本次培训班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组工人事工作的业务知识,但只是浮光掠影学了一下。希望大家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三要学习哲学、政治学、法学‘历史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知识;四要加强对计算机操作技能、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同时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随时学习反映当代世界的新知识。五要根据县里的统一安排学习相关知识,要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学习发展“三大支柱产业”和“四个经济增长点”的有关知识。

2、要端正学风

学习效果如何,学风端正与否是个关键问题。我们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同志在谈到马克思主义学风时,提出了“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的要求,即:“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于眼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学习中,就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联系形势的发展变化,联系组织人事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学习,勤于思考,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理论和知识素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工作水平。在加强学习的过程中,要坚决克服我们党一贯反对的两种偏向: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不能应付学习,更不能以弄虚作假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六月份以来,组织部在全县组织开展了干部的学历学位证书清理工作,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促使大家端正学风。

3、要讲究方法

搞好学习,不仅要重视学习,还要善于学习。

组织人事干部工作任务繁重,许多同志还是家里的主心骨,忙完工作忙家务,非常辛苦。因此,讲究学习方法,科学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时间显得尤为重要。

要发扬挤的精神,善于利用零星时间学习;

要善于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边学边思,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要善于向同志学,看别人经验提高自身水平。同志说过:“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因此,向实践学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学习是一件苦事,但苦中有乐,只要大家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几年之后回过头来看看,你会发现自己有很大的收获。

二、坚持好的作风,养成浩然正气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并强调要“坚持用好的作用选人,选作风好的人”。组织人事干部直接与广大干部群众打交道,作风和形象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党的看法,对党风廉政建设的信心,因此,加强作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坚持好的作风需要强化几种意识:

必须强化群众意识,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认真执行首问责任制,办事公开制度,坚决防止和克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为群众搞好服务,解决实际问题;要真心诚意地与广大干部群众交朋友,让他们感到组织人事干部是他们的知己、朋友,什么都愿意说,这样,才能听到群众的呼声和建议,更好地改进工作,真正当好党员干部的“娘家人”。

强化责任意识组织人事工作无小事,因此组织上在挑选组织人事干部时都格外慎重。今后,凡组织部门新进人员,都必须先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方可调入。在座的各位能够成为组织人事干部,说明单位领导和同志们对你们是充分信任的。广大组织人事干部要珍惜这份信任,强化责任意识,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对待工作,每一项工作内容和每一个工作环节都严谨慎重地把好关,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地完成好每一项任务,不出纰漏和差错。在考察、识别、评价干部时,要抱着对党对人民事业负责的态度,说真话、听真话、反映真实情况,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看待干部的是非功过,不凭主观好恶论人,坚决反对和自觉抵制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强化纪律意识组织人事工作有着特殊纪律,广大组织人事干部必须严格按程序办事,严格保守工作秘密,做到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看的不看。特别是涉及到干部提拔使用的许多事情,需要终生保密。

强化人梯意识有的同志说,组织人事工作是一种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工作,的确,组织人事干部所做的事情,不论是推荐选拔干部,还是办理工资福利,都是为别人服务的工作,并且都是一些繁琐的工作。有时候办得不好,还要受到群众的误解、同事的埋怨、领导的批评。因此,身为组织人事干部,必须要有奉献精神,强化人梯意识,树立正确的名誉观、地位观和利益观,以工作大局和党的事业为重,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自己,面对同志的升迁不眼红,面对利益的诱惑不动心,做到“宠辱不惊、得失莫念,淡泊名利、无欲则刚”。

强化自律意识市委要求组织部要成为“标杆部”。一是要选出标杆;二是要求我们组工干部自己要成为标杆。这就需要我们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做到廉洁勤政,时时自重、自醒、自警、自厉;处处慎权、慎欲、慎独、慎微。“正人先正己,己不正焉能正人?”•••••

三、坚持改革创新,保持昂扬锐气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是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组织人事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要研究这些新情况,解决这些新问题,促进组织人事工作上层次,上水平,就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始终做到与时俱进。

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我们的组织人事干部,在工作过程中,形成了忠诚老实、办事稳妥、严谨细致、恪尽职守的优良传统,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因循守旧、谨小慎微,求稳怕乱等问题,这些问题在阻碍着组织人事工作的开拓创新。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昂扬锐气,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坚持改革创新,最关键一点就是想事情、看问题,都要以“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比如在对干部的评价标准上,就要用新的思维观念去认识新时期干部的作风表现,做到“德看主流,才重一技”,不求全责备,不因暇掩玉;在如何选人用人问题上,就要改变过去那种一味强调“伯乐识马”,靠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做法,坚持走群众路线,尊重民意,尽量在赛马中选马。

其次,在工作方法上创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增强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分清主次,统筹兼顾,狠抓落实;要加快工作节奏,做到分秒必争,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努力在形势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情况下,把握时间,争取主动;要善于抓住关键环节,集中时间和精力在重点工作上取得新突破,并通过重点工作突破带动其他工作的整体推进;要善于团结协作、互相配合,提高工作的整体效能。

第三,在工作内容上创新。紧紧围绕县委“三三四四”工作思路,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探索组织人事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最佳结合点。比如,围绕县里的三大支柱产业开发,对我县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对人才需要进行科学预测,就如何引进、培养××经济发展所需人才向党委提供参考意见。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单位的竞争上岗工作中,怎样才能既使改革到位又充分发挥干部职工积极性,组织人事干部要积极开动脑筋,多提合理化建议。又比如,入世以后我们的组织人事工作应该怎样进一步规范化,才能跟上国际发展轨道,都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训练组范文篇10

根据今年全区干部培训计划,经区委同意,决定从今天起,分五期对科级后备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建立后备干部库是加强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年2月份以来,区委着眼于加强全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对全区科级后备干部库进行了调整补充。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我区新入库的科级后备干部,也是各部门各单位的骨干力量,也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代表区委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举办这次培训班的主要目的是,强化科学理论学习,搭建交流学习平台,进一步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工作素质能力,开启思路,互相学习提高。今天,借此机会我讲两个问题,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在工作学习中共勉。

一、关于学习培训的问题

1、读书学习是提高干部素质的重要途径。这是当前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对于我来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学习型党组织。建立学习型党组织,首先要从培养干部的学习能力抓起。最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学习也是能力》这是针对我干部队伍思维跟不上形势、不学习、不善于谋事等问题而有所指。学习能力是广大干部的一项基本能力,如果不学习或者不重视学习,就很容易造成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视野狭窄、能力退化,给工作带来失误。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只有学习,才能从政治上得到成熟,从业务上得到提高,从精神上得到慰藉。同志早就讲过: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现在一些部门和单位的工作存在着差距,究其根源是各级干部知识素养的差距、思想观念的差距和思维方式的差距。当今世界,新事物层出不穷,不熟悉、不了解的东西太多,过去熟悉的解的也可能因形势的变化而变成不熟悉、不了解。面对严峻的挑战,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除此之外,没有捷径。学习本是一件苦差事,不可能一劳永逸。工作忙、应酬多,不能成为没有时间学习的借口。一曝十寒、囫囵吞枣”不是学习,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也不算学习。所以说,广大后备干部都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身追求和一种生活习惯,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自觉培养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习惯,倡导良好的学习风气,使读书学习成为充实知识,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成为加强修养、培养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努力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学习型干部,从而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全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干部教育培训是培养干部的重要措施。干部培训是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制定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规划和方案,从资金、人力、物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后备干部的培训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干部,发现干部,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渠道。同时,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干部成长,提高能力素质的内在要求。今天,参加培训的同志全都是经过推荐、考试等环节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发展潜力大,培养前途广,不少同志将来有可能陆续走上领导岗位。因此,我们要有一种不学习就会被社会淘汰,不学习就成就不了事业,不学习就不会成长进步的危机意识,全身心投入到这次培训中来,自觉学习,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将来担当重任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切实把握学习培训的重点。就是说学习是每个社会人尤其是各级干部经常性的一项工作,讲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常态化。仅仅通过举办培训班是不够的也不可能通过一两次的集中培训,就把我能力提高到一个很高的水平,这个要求不客观、也不现实。但是目的要通过举办培训班这一平台,力求每个培训对象都有所学,有所思,有所获。这次培训学习,区委组织部和区委党校进行了认真准备,既有党的基本政策理论,又有当前形势分析、领导艺术及区情区策,培训学习的针对性比较强,希望大家要突出学习重点,增强学习的效果。首先,要加强党的理论学习。没有理论上的清醒,不可能有政治上的坚定和信念上的坚定。党校是培养干部的大熔炉,对干部的教育培训要突出政治理论特色,培训学习中要重点对学员进行科学发展观、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培训,学员对其历史形成、理论体系的核心和丰富内涵,科学理论的基本原理,进行系统全面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进一步转化为开展工作的指导思想,提升贯彻执行科学理论的水平和能力,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注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强化干部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打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其次,要加强区情区策的学习。建设“兰白都市经济圈”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加快市、区重大项目征地拆迁,全面推进城市转型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区今年的工作重心。最近,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要大力支持兰白核心经济区率先发展,加快园区开发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镇廉租房、农村危房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等,为我进一步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资金条件,将成为加快转型发展的又一重大历史机遇,更为转型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这次培训班为了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专门安排了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棚户区”改造和落实惠民政策等专题讲座,目的就是要通过培训,使我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区情区策,更加全面地认识到区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增强信心,围绕本职工作,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服务发展上,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第三,要互相交流学习。眼界开阔才能有新思路、新办法,关起门来搞发展,路子就会越走越窄。要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向周围的同志学习,学习他先进经验,既要走别人走过的捷径,又要避免别人走过的弯路。老同志不要依靠资历,年轻同志不要凭借学历,只有相互学习才能共同提高。这次培训班实际上也是为我相互交流学习搭建一个平台,同志们大多数都来自基层,来自不同的单位和岗位,工作实践中都有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希望大家在培训期间,多交流、多探讨、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二、关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

1、为什么要建立后备干部队伍。党的路线确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永恒的课题,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业后继有人,就必须着眼未来。党中央从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大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力度,后备干部是选拔培养、锻炼、使用干部的人才库,是各级干部的后备力量。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干部培养链,大力选拔经过艰苦复杂环境磨炼、重大斗争考验、实践证明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扎实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区委从贯彻落实选拔培养干部的新思想、新要求出发,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干部队伍建设一个重要举措来抓,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后备干部队伍,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提供充足的干部储备和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这是加强全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全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有利于全区干部队伍自身的成长发展。

2、后备干部如何定位。我觉得,今天这个培训班上有必要给大家讲一下这个问题,定位准确了我们才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是选拨培养、储存干部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措施,后备的目的是有备而用,有重点的进行培养,并不是备了就应该用。所以,我们在座的思想上一定要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不要产生我是后备干部组织就必须提拔使用我的错觉。今天我们在座的都是后备干部,也是我们干部队伍中的优秀人才,自身素质不错、群众基础较好、工作能力比较强,有积极性、有上进心,这是组织和群众对我们的一种肯定和认可,也是新的考验。从实际来看,我们有一部分干部,有的刚一踏进后备干部队伍的门,就准备提拔,看到人家提拔心里就不平衡,患得患失,自己没有提拔使用或晚一些,就不高兴,就闹情绪,说到底,这些现象都是定位不准确,在思想上没有把工作放到第一位,没有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摆错了位置、迷失了方向。领导岗位是工作,基层一线也是工作,所以我希望我们在座的同志,把进入后备库做为促进我们工作能力水平提升、不断追求人格完善、树立良好形象的一个机遇、一种动力,不要把眼睛盯在提拔任用上,要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和世界观改造,始终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体现到各项工作中去。

3、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后备干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突出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做为后备干部人才,除了具备一般干部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外,还应该具备优秀的品德和突出的才能。“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是才的统帅,决定着才的作用的方向;才是德的支撑,影响着德的作用的范围。要以德为先,就是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要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要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这样的干部在德的方面才是过硬的。如果一个干部的品行不好,把他放在重要岗位上,他的破坏力和杀伤力会非常大。强调以德为先,但也决不是忽视才,一个干部如果有德无才,政治上虽然可以信任,但难以托付重任。当前,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为加快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也对干部干事创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干部的“才”,最重要的就是体现在干事上,看他干不干活,也就是要做到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

一要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要敬重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无论是好岗位还是一般岗位,无论是大舞台还是小舞台,作为一名后备干部,都要立足岗位干实事,利用舞台唱好戏,在其位、谋其政,忠其事、尽其责。那种只说不练、多说少干,只高谈阔论、不埋头苦干,只坐而论道、不身体力行的做法与组织的期望和个人的发展是格格不入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干不干事不单纯是个能力和水平问题,而首先是个事业心和责任感的问题。

二要把责任体现在敢干事上。敢干事是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责任心的表现。日报还有一篇评论员文章《干部要干事》,评论中指出,要坚决摒弃“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消极心态,坚决破除“干得好不等于领导印象好、干得少不等于提拔机会少、干得差不等于组织评价差”的功利思想。所以我们还是要提倡有为才有位的思想,不仅想干事,还要敢干事,有所作为,要立足本职,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干工作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阻力和矛盾,必然会经受困难和挫折,有时还要承担责任和风险,甚至受到误解,遭到指责。只有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奋进的信心和勇气,才能战胜困难,推动工作和事业的发展。如果畏首畏尾,怕这怕那,最终一事无成。

三要把能力展现在会干事上。会干事是后备干部理论政策水平、工作业务能力等的综合表现。大凡成就一番事业的干部,都是干出来的,不是跑出来的。跑出来的干部,群众信不过,工作拿不起,将来走不远;干出来的干部,人民信得过,自己立得起,一路走得稳。这些话也是日报评论员文章中的,我觉得说的比较到位,对我们干部的思想和行为大有裨益。干事要得法,要尊重客观规律,严格依法办事,不能办外行事,同时要善于创新,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多渠道解决问题,注重研究新情况,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在工作实践中磨炼意志、锻炼才干。

四要把目标定位在干成事上。干成事是后备干部在完成工作目标和履行岗位职责中实现的工作数量、质量、效率及其社会价值的表现,是干部德才的真实体现。想干、敢干、会干的最终目的是把事干成、办好,要带着责任、带着问题,经常走进群众,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了解社情民意,掌握第一手资料,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扎扎实实地干好每一项工作,同时也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

同志们,这次党校培训时间较短,希望大家一定要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学习期间,无论是科级干部还是一般干部,我们都要以一名普通学员的身份自觉遵守党校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严以律己,静下心来参加培训,真正做到坐得住,学得进,尽量多读一些书,多思考一些问题,确保学有所得,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