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中队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14 04:07:46

训练中队工作计划

训练中队工作计划篇1

一、思想

政治的管理

排球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

就是对全体队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行为的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要结合运动队的训练,围绕运动训练目标和学校教育目标进行。主要从以下几点加强教育和管理:

(1)加强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中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培养有共产主义理想、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实现学校教育总目标的需要,也是运动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经常性的对队员进行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树立革命的人生观、道德观,提高他们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素质和能力,为祖国、为人民服务。

(2)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对队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培养队员热爱集体,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勇敢顽强,不怕困难等精神品质,有助于队员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行为的形成。经常性地对队员进行中国女排精神的学习和教育,发扬女排的拼搏精神,教育队员不怕苦、不怕累、刻苦训练,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3)培养团结、协作、和谐的教育。排球比赛属于集体项目的体育比赛,除了比技术外,很重要的一条是团结与和谐。集体的力量并非完全取决于个体的素质和技术,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体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与否。如果运动队内部成员之间关系十分融洽,和谐共处,目标一致,齐心协力,就有利于形成集体的内聚力,从而提高训练和比赛的整体效应,增大合力,产生1+1>2的效果。经常性地对队员进行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团结、协作、和谐的思想教育,细致了解队员思想动向,发现有不团结、不和谐的因素和苗头,要及时做好工作,防止不团结、不和谐的因素蔓延,以至于影响正常的训练和比赛。

(4)抓队风队纪教育。良好的队纪队风,既是运动队长期教育、训练的结果,又是思想教育的有力手段。一个运动集体必须有严明的组织纪律,它能促进运动员积极向上,努力拼搏,认真、刻苦地参加训练、比赛,并在活动中自然地克制和改变自己那些不符合规范的行为和作风,陶冶其心灵,提高其思想境界,培养队员顽强拼搏的精神。

因此,排球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正面教育,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结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采取讨论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力和威力。

二、运动训练的管理

运动训练工作的管理主要是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管理。中学业余排球队训练工作的管理,主要包括运动训练工作计划管理和组织管理。

1.计划管理

运动训练工作计划管理是指教练员根据学校领导的要求以及学校规定所要完成的任务,科学地制订训练计划,并有效地组织计划实施,完成训练任务。

(1)全年或阶段训练计划:教练员要根据本队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全年或阶段训练计划,提出具体的训练任务和要求,确定训练的内容和训练的重点以及各项身体素质、技术动作、战术配合所需的时间及训练的比重。使全年训练内容在严密的训练计划指导下得到全面落实。

(2)训练课计划:教练员要根据本队全年训练计划,详细、具体地把训练内容安排在每次训练课中,每堂训练课主要包括课的任务、内容、训练步骤、训练方法、时间分配、训练要求和注意事项等。

2.组织管理

运动训练工作的组织管理,含义和范围相当广泛,这里主要强调有关稳定训练秩序,提高训练水平为保证的组织措施管理。

(1)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稳定的训练秩序,保证运动训练工作的顺利进行。

(2)做好运动训练器材设备、场地管理,不断完善运动训练的物质条件,为提高运动训练水平服务。

(3)不断总结训练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时间与负荷强度,探讨新的训练方法、训练手段和措施,提高运动训练管理水平。

(4)训练时要严格要求,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等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负荷和训练水平,以不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影响第二天的文化学习为前提,切实加强学生的业余运动训练工作。

所以,学校业余排球训练工作只有在严密科学、具体的训练计划管理中加强对排球队的组织管理,才能提高运动训练技术水平,从而达到运动训练工作的管理目标。

三、文化学习的管理

中学排球队训练具有业余性的特点,他们在学校里“以学为主”,参加排球队训练是根据学生自愿原则,利用业余时间,在不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前提下进行的。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应根据自己拟定的训练计划进行科学训练,并加强对学生文化学习的督促和管理,不得让学生因参加训练和比赛而耽误了文化学习。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和管理:

(1)比赛准备期,每周的训练次数不应过多,每次训练时间不宜过长,中学生每周训练以3~4次,每次以1~1.5h为宜;比赛前期,每周早晚加强训练,每次仍以1~1.5h为宜。以免精力投入过多,影响文化学习。

(2)参加比赛也不宜过多,并须及时补上因参加比赛而耽误的文化课。

(3)教练员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训练,还应经常关心学生的文化学习,定期与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思想作风以及文化学习成绩,发现问题,互相配合,及时进行教育。

(4)运动队内部要讲和谐,互帮互学,开展竞赛。要求同班级、同年级的队员,互相关心,互帮互助,并且互相督促,每次考试结束后,队内要进行总结,表扬那些训练刻苦、学习认真、成绩优异的队员。个别学习成绩明显退步的队员暂时让他离队,待学习进步时再恢复其队籍,以促进其他队员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因此,教练员要摆正业余训练的位置,处理好运动训练和学生文化学习的关系,防止片面强调运动训练而忽视学生文化学习的倾向,并经常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业余训练,努力学好文化课,做到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两不误。

训练中队工作计划篇2

一、培养乐队首席

首席是乐团的“第二号人物”或者副指挥,在一定程度上乐团首席是乐队与指挥之间的纽带,他不仅要有良好的音乐表现能力,还应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管弦乐队要想提高组织的效率,就要培养一个优秀的乐队首席。

教师对任务要合理地进行分工,在学习的过程中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使管弦乐队的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学习与进步。

管弦乐队要提高组织的效率,必须在管弦乐队中培养一个优秀的乐队首席和优秀的声部长,可以带领所有学生的力量向着一个方向凝聚,才会使管弦乐队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小学生年龄和技能的关系,管弦乐队的首席一定要有一定的处事能力,并能够组织好学生一同学习。首先,培养乐队首席必须和所有的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友谊,和每一个乐队的学生搞好关系。其次,培养乐队首席进行严格的训练,使乐队首席在演奏的技术上可以得到更多的学生的认可。最后,培养乐队首席指挥的能力,一定要按照教师的合理指导不断地努力练习。对管弦乐队来说,具有一个优秀的民主选举的乐队首席,自身具备超人的技能,并与乐队的每一个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起到学生的核心主导作用,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管弦乐队的工作效率,才能组建出一支优秀的管弦乐队,一支成功的乐队。

二、合理分工

管弦乐队要提高组织的效率,就需要教师必须合理地分工,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认同,教师作出安排后要让所有学生都心情愉快地接受。例如,管弦乐队的乐器有很多,比如,短笛、长笛、双簧管、单簧管、高低单簧管、英国管、大管、低音大管、小号、圆号、长号、大号、定音鼓、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等,根据管弦乐队的乐器不同配置特点,管弦乐队可以分成大型乐队:四管编制、三管编制、双管编制;小型乐队:单管编制。这样就需要教师合理地根据乐器的配置以及每个学生的特长来合理地进行分工,达到每个学生都心悦诚服。所谓“团结就是力量”,只有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配合乐队首席进行合作,才能发挥出凝聚在每个学生身上的个人力量,才能发挥出凝聚在一个团队的集体力量,合理分工制度有效地提高了管弦乐队的组织效率。

三、制订合理的训练计划

管弦乐队要提高训练的效率就要从管弦乐队的工作计划及训练的方法这两个方面进行改善,使管弦乐队可以按照正确合理的计划实施,再结合管弦乐队学生严格正确的训练,就一定会得到最佳的工作效率。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事先制订一份工作计划,管弦乐队要想有效地提高训练效率,也要制订一份合理的训练计划。首先是乐队的教师,分析训练学生的个人因素包括身体因素和技能因素,再考察各个训练项目的训练时间、地点后,制订一份最初的工作计划。在试运行的过程中,大家要积极主动地寻找问题,然后共同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大家的反馈,再重新对计划进行修正,形成一个闭环控制系统,最后确定工作计划的可行性,这样就可以引导大家按照工作计划的标准与规定实施。

四、使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

管弦乐队要想有效地提高训练效率,就要按照正确的方式、方法,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进行有效的训练。管弦乐队的训练模式可以分为学生单独训练、学生合作训练、集体演习训练三种。学生单独训练就是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寻找自身的不足之处,严格要求自己的技术水准,自己进行单独的训练模式;学生合作训练,就是在训练过程中,学生之间要相互合作并且相互帮助,共同完成训练项目过程的模式;集体演习训练就是在学生各自训练之后,要将所有学生集合在一起,整体进行模拟演习或演练,使各个乐器项目相互配合,来体现整体的演奏效果过程的模式。不论是哪一种训练都要按照标准的训练方法进行,掌握训练的技巧,在姿势、力度、变化规律以及配合的要求及情感抒发等方面都要做到标准化,在大家不懈的努力下,管弦乐队一定会得到人们的认可与鼓励。

综上所述,通过培养一个优秀的乐队首席,并且教师对乐队任务合理分工的前提下,才能提高管弦乐队的组织效率。同时,通过对管弦乐队运用合理的训练计划,按照正确的训练方法有效地训练,才能使管弦乐队演奏出具有灵魂色彩的交响曲,才能受到所有人们的欢迎与关注,才能在音乐的领域上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训练中队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体育管理;计划网络图;警察体育;构建

计划网络图技术是体育运动竞赛管理特别是大型运动比赛与场馆建设中运用较多的一种现代的有效管理技术。有的称之为关键路线图(要径法)、计划评审技术(柏特法)。它是系统管理思想在体育管理中的运用,是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行之有效且便于推广的先进管理技术手段。

警察体育教育是公安院校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教育,也是公安院校的特色教育。有的人也说警察体育课程是公安院校的“面子工程”,如何有效建设并管理好这个“面子工程”,一直是公安院校警察体育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运用先进的现代管理科学技术与方法,对警察体育的警体教学计划、警体训练与比赛计划、警体科研计划、警体师资教育培训建设等进行系统设计与规划,利用网络图技术,把各部门(教研室)、各分系统、各主题的各项具体工作的先后顺序及相互关系集于一体,通过计算网络图中的有关参数,找出关键图和关键作业(问题),不断改善网络计划,选择最优方案付诸实施,并通过网络图对整个组织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监控,保证最合理的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资源,达到计划目标,获得最佳的管理效益。

一、警体教学计划网络图的制订

警体教学计划是公安院校警体计划最基本的计划,要解决一名合格警察到底应具有哪些主要的警体素质,同时要使各教学与训练计划合乎科学的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达到培养目标,步入社会后成为一名合格警察,是系统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

警体教学计划的制订应按照专业培养的需求和社会(公安实践)的需要来确定教学大纲,按照教学大纲来选择确定教学内容,按照运动生理与运动训练规律、方法,以及各教学内容之间的必然联系,确定各教学内容的先后次序,使前一个内容是后一个内容的基础或条件,后一个内容在前一个内容的支持和辅助下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教学计划的设计同时要考虑各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教学时数,这需要进行实证研究,获取原始数据,不能凭空强加给一场课多少教学内容,最主要的是要考虑教学效果,没有教学效果,计划就不是合理的和科学的。只有充分考虑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并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才能确定各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教学时数。确定好各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教学时数后,才能按照教学时数安排各学期的教学工作。

一个完整的警体教学计划网络图由专科教育五个教学学期或本科教育七个教学学期组成,分三个主要阶段:基础训练阶段、基本技战术训练阶段、技战术提高与实战能力训练阶段。三个训练阶段紧密联系,同时基础训练将贯穿始终。

二、警体训练与比赛计划网络图的制订

警体训练与比赛计划即是学生警体业余训练规划,是警体教学计划的补充和辅助,只有警体教学计划没有警体训练与比赛计划,将使警体教学计划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其教学训练工作也是不完全的。警体训练与比赛计划分统一的训练与比赛计划和组成不同级别训练队的训练与比赛计划。可以设计一周二至三次的统一时问的训练,如下午上完课后与晚饭之间这段时间,或者早操时间,按照运动生理与运动训练规律,不宜每天都早晚安排统一训练。

组建运动队应当进行梯队管理,尽量做到每个专业区队组建一个队,平时训练可由优秀学生或同专业高年级训练水平高的学生带队训练,各系可组成一个系级队,在此基础上,全校组建两个以上的校级队,由教师带队训练,女生可单独组建校级队或各自在自己专业区队的队训练。这样,校级的训练队有广大的基层训练队做基础。两个以上的训练队有利于竞争机制的形成,更好的带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热烈氛围。

比赛计划分教学比赛和单项比赛,教学比赛是就教学内容进行团体性质的比赛,教学比赛一般一个学期举行一次,宜安排在所有教学内容结束后的学期末前二至三周进行,使之集中精力进行完教学比赛后即可全心转入复习迎接期末考试;单项比赛一般是个人比赛,比个人的技术与战术,如格斗比赛、射击比赛、田径比赛、警察体能比赛等等,个人比赛一学年或一学期举行一次。在比赛计划的规划中,应当把各类比赛循环举行,使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至少经历过所有比赛一次。

警体训练与比赛计划应当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建立以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发展学生健康观,牢牢把握素质教育为主线的训练体系,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能力,贯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的“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

三、警体科研计划网络图的制订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研究工作同时是一个高等学府应有的基本功能。有效的科学研究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警体科研计划是研究与警察体育学科发展有关的研究工作,具体包括警体教材建设、警体科研近期和长远规划、警体课程体系建设、警体课题规划与管理等。

警体科研计划网络图应当根据本校教师的科研实力合理制订,如果实际工作所急需、紧迫的问题,而本校教师不具有这方面的科研能力或者科研水平不够,应当进行横向的或纵向的联合研究,横向的联合研究一般是理论体系问题,与各科研机构或体育院系就警察体育学科中出现的重大理论问题联合研究,借助科研机构的科研力量和在学科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及文化底蕴,来夯实和完善警察体育学科建设;纵向的联合研究指与实际工作部门的联合研究,就理论与实际的关联展开,警察体育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技能教育,它首先是为职业所需要,应当为职业需要服务,如果不能为职业需要所用,就是理论与实际的脱节,这种理论就无法指导实践。因此,纵向的联合研究是必要的,应当列入警体科研规划之中。

警体科研计划网络图就警体教材建设、警体科研近期和长远规划、警体课程体系建设、警体课题规划与管理等分别制订不同时段的计划,根据本校教师的科研实力来确定年限,同时各计划要协调进行,互为因果,在计划网络图的路径和作业点的计算中,各种因素应全盘考量,精准规划。各计划共同形成警体科研计划网络图。

四、警体师资教育培训计划网络图的制订

训练中队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 业余体育训练队 教练员 科学选材

学校业余体育训练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克服困难和顽强拼搏精神,而且肩负着为上级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艰巨任务,对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我就如何开展中学业余体育训练队工作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科学选材

1.宣传发动和了解观察。一方面以“报名须知”的形式把宣传资料下发到各个班级,由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训练项目。另一方面教练员要深入观察了解学生情况。通过平时体育课观察,每年校运动会比赛选拔,以及家长、班主任的介绍,全面了解每个预选队员的年龄、身体状况、体育基础、文化课成绩、平时表现等。

2.科学的数据测量与测试。在学生自发报名和教练挑选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做好有关数据测量与测试工作,主要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心理素质等。最后根据测量和测试的结果和前期的观察确定运动员名单。

二、做好经费筹集和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经费和场地器材是否充足,是能否搞好中学业余体育训练队工作的关键。教练员一方面要做好经费筹集工作,主要包括教练员的训练经费、服装费、外出比赛费用等,而这些费用主要来源于学校,教练员事先要做好预算,努力争取学校支持。另一方面要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根据训练项目对场地器材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并对检查情况进行整理,以书面材料形式上报学校,由学校予以解决。

三、做好训练工作

1.加强运动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运动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决定了他们的训练态度,训练态度又最终决定了训练水平。运动训练往往是高强度和大运动量练习,运动员要承受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而现在中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生活条件优越,娇生惯养,许多学生由于经不起高强度和大运动量训练的考验而半途而废。因此,在训练中要加强运动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2.合理安排训练时间。中学业余体育训练不仅是为国家选拔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材,而且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特长、育人的过程。如果因为参加业余训练而影响学习,使学生成绩下降,那么,这样的业余训练是违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和教练员紧密配合,摸清每个队员的思想、学习、训练等情况,帮助他们制订个人计划,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在尽量不占用运动员学习时间的前提下,使他们既能保质保量完成训练任务,又能实现文化课的学习奋斗目标。

3.制订严格、翔实、周密的训练计划。运动员从最初训练到出成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过程,教练员要根据参加比赛的时间和目标制订好各类训练计划,如年度训练计划、学期训练计划、单元训练计划等。在制订计划时要注意全面性、专项性、渐进性、反复性、周期性等,确保计划的可行性。

4.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随着社会进步,人类身体素质在逐步提高,要将人体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必须在遵循人体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从古自今训练方法很多,但许多已经陈旧过时,不适应新时代训练项目的要求,教练员要不断地研究和探讨,找出最适合、最有效的训练方法以适应训练项目的需要。

5.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要适中。在运动训练时,如果强度和量太小,就达不到训练的效果;如果强度和量太大,就会产生运动疲劳,甚至产生运动损伤。因此,教练员在制定运动强度和量的时候,既要面向全体,又要考虑因性别、年龄、身体素质等的差异而有所区别。

四、做好训练队的后勤管理工作

1.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训练队也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所约束,保证训练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如:不能迟到、早退、旷课等。

2.在训练的同时,关注文化课学习。首先,督促运动员处理好训练和学习的关系,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其次,配合各科任老师和班主任注意他们的学习动态、行为表现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再次,经常和家长联系,将运动员在校表现、训练情况等及时反馈给家长。最后,根据学生训练情况,抽时间安排运动员补习文化课,特别是在外出参加比赛后,要及时和任课教师协调补习功课事宜。

3.解决好训练后的健康和营养问题。训练结束后,教练员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和了解运动员的即时状态和恢复状态,从而掌握运动员的运动情况,并根据情况对运动强度和量进行必要的调整,以防运动过度而伤害身体。另一方面,由于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要消耗大量能量和有机物,如果运动后不能及时补给,将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身体健康。因此,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向运动员和家长介绍有关营养补给知识,让运动员及时补充营养,体能和机能得到尽快恢复。

总之,中学业余体育训练队是为上一级培养和输送体育后备人才的有效途径,如何开展好这项工作,是每位教练员的共同责任和义务。在实践中,只有努力克服困难,不断探索,采取科学的选材方法、训练方法和后勤管理方法,才能使中学业余体育训练队工作走上正轨,学校体育事业才能蓬勃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毛振明,陈海波.体育教育方法理论与研究案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曲宗湖.几个国家学校体育比较[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7.

[4]刘绍曾.对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现状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84,(4).

训练中队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中学,课余训练,管理模式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20条明确规定:“学校应当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为课余训练的广泛开展提出了明确的指导。作为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基础阶段的的中学课余训练,由于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如果全部按照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模式进行,可行性小。经过多年的摸索与研究,我校田径运动队曾多次获得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团体总分前三名;男女篮球队分获市中学生篮球赛第七;羽毛球队获得中小学生羽毛球赛团体总分第一,女子单打前三名等好成绩。运动队为学校争得荣誉的同时,也为课余训练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运动队的组建有明确目标

运动队的组建工作是整个课余训练的前提和关键点,而运动员选材的好坏是训练管理工作的重点。我校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选拔运动员:1、查看新生入学档案,看是否注明体育特长生,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上是否曾取得名次,对有以上记录的学生,开学后动员其参加校课余运动训练队,成为校队队员。2、从新生中选拔队员,每年新生入学的第二周,体育组举行一周的身体素质测试,如选拔田径运动员的测试项目为:男生:1000米,50米、立定跳远;女生:800米,50米、仰卧起坐,从中挑选一批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成为校运动队的预备队员。3、从春、秋季运动会中选拔,学校每年4、10月底召开春、秋季运动会,这是选拔校队队员的最佳时机。每次比赛结束后,体育组把运动会的成绩统计整理,对单项前六名的运动员进行登记备案,作为预备队员,预备队员跟队训练一段时间后,根据综合表现,最终确定正式队员。4、从体育节中选拔:每年都会举行一系列的比赛,如:篮球赛、羽毛球赛等。在比赛的过程中也能选拔出一批优秀的体育苗子作为校运动队的预备队员。

二、运动队训练的目标管理模式

(一)训练方式

中学段的学生与小学存在不同,前者有中考的压力,学业较重,课余训练能否出成绩,训练时间安排是关键。多数学校不能把学生的学习与训练统筹好,只在赛前集训一段时间,训练效果不明显,不易出成绩。而我校则能保证课余训练全年不间断,如:田径队,每学期开学的第二周就开始训练,并保证每周2-3次的训练时间。课余运动训练时间为下午第7-8节课,平时一周训练3次,赛前一个月每天都训练。为了避免训练时间同其他课的冲突,体育组、班主任、任课教师相互沟通,落下的课要给学生补上,能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保证训练质量,最终提高训练水平。

(二)运动训练的过程模式

1.制定训练计划:在每年开学初,体育组要求训练教师都上交本学年和本学期的训练计划,包括开学初期-期中-年终训练计划三部分。训练计划要依据对运动员现状诊断所掌握的信息来制定,同时要考虑全市竞赛时间安排和我校场地器材现状、课程开设情况等因素,最终制定好训练计划。

2.运动队的初建期:这期间,主要是对运动员运动成绩、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发展潜力等,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了解和测试,以准确掌握运动员的现状,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确定训练指标及预期达到的目标。针对中学段运动员起点低、基础差,缺乏训练经历和比赛经验,在目标的制定上要适合运动员的特点,目标制定的太高,容易让运动员产生畏难情绪;目标太低,易导致运动员给自己现有能力定位不准的结果。因此,制定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采用动态的目标管理模式,在目标实施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原定训练目标,保证运动员的训练目标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最终使运动员的训练目标能达到比赛要求。

3.确定训练指标:在制定训练计划的同时,确定身体素质、运动技术、战术训练的各项具体指标,这些指标在训练过程中必须努力完成,保证训练的最终目标。如:每年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前,负责田径队的教练,要把每个运动员专项各阶段的训练成绩和专项运动成绩等指标都要确定下来。

4.实施计划:这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最具体、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训练计划的完成,指标的达到,目标的实现,都要经过计划的实施去落实。教练员每天要把训练完成的情况详细地记录下来,每周要对训练的情况加以分析,及时地把信息反馈给运动员。每月对学生的训练情况进行总结,而后对下月的计划做相应的调整。

(三)检查评定

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检查性测试,以评定实施计划的实际效果。如:篮球队的队员在比赛前一个月左右,组织和一些兄弟学校的篮球队进行热身赛,找出训练队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给予及时的解决,逐步使训练结果向目标靠近,最终实现训练目标。

三、运动员的目标管理模式

(一)制定严明制度,促进运动员的管理

学校制定了《运动员日常训练管理制度》、《运动员竞赛奖励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运动员的出勤情况由各训练队的教练员负责登记、体育组监督来共同完成。制度规定运动员每周要保证三次的训练,不能无故旷、缺训练课,如遇班级有事,则要持班主任的签字请假条履行请假手续,否则,视为无故旷训,扣除班级考核分。同时,为了提高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每次比赛后,学校对比赛获取名次的同学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在学生评优方面,优秀运动员有相应的加分。在班主任考核方面,有运动员获得名次的班级,相应的班主任给予加分。实践证明,制定的一系列制度,有利于运动员的管理。

(二)重视心理训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当今,竞技体育的高度发展与激烈的竞争,对每一个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高级的全面身体训练水平,而且心理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优秀运动员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教练员特别重视对学生心理训练,采用语言引导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模拟训练等方法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如:为了培养羽毛球学生运动员的自信心,教练员平时就注重给学生看一些比赛实况的录像视频,在集训阶段不定期地组织一些比赛,通过对这些比赛情况的分析,让学生运动员了解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自己的特长所在,对自己的实力有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在心理上做好调整,使自己对比赛的估计切合实际,把比赛计划方案建立在可靠的实力基础上。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为了培养田径运动员坚强的优秀品质,经常用一些优秀运动的案例来激发学生有意识容忍和接受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给他们介绍一些优秀运动员在成功前经历过的各种坎坷和挫折,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挫折和失败其实也是人生的一个必修课。又如篮球队在训练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他们在训和比赛中学会合作, 学会相互接受、相互包容,使团队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奠定比赛取胜的基础。

(三)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中学阶段学生课程比较多,自己支配的时间较少,队员参加课余训练后,对文化学习有一定的冲击。为保证训练和文化学习两不误,体育组的老师们常年关注学生的文化学习,除了每周要请教师集中辅导外,还实行了教师联系制度,即:负责带队的教练员要经常和任课老师联系,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有学习方面的困难,要及时和任课老师交流沟通,帮助解决学生学习上的问题。多年来,我们坚持文化、训练、思想品德一起抓,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理念,关心学生的文化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全面培养人才的目标。

四、教练员的目标管理模式

训练过程是通过教练员和运动员、借助场地、器材的相互配合完成的,教练在训练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同时教练员又是运动队管理的具体实施者,是进行科学化管理,不断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的主要力量,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成绩。因此,抓好教练员的训练工作管理,是课余田径运动员训练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教练,能造就出一支好队伍,坚持以人为本的训练管理模式,不仅能充分调动队员的主观能动性,创设和谐的情感环境,最终能有效地提高训练水平。

(一)教练员的组成

教练员由具有丰富的训练、运动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体育教师组成,目前我校体育组有体育先进教师称号的教师一名,中学一级教师四名,他们都具有丰富的体育教学和训练经验,都承担着运动队的训练工作。

(二)教练员的培训和进修工作

为了不断提高教练员的业务素质能力,我校定期选派教练员到兄弟学校、专业队去听课和学习,或参加大型比赛观摩,开阔教练员的视野,提高他们训练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刚,韩颖,冯圣潭。浅谈大学生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11):137-138

[2]. 张晓燕 陆 霞。浅析运动训练中的心理训练[J], 山西体育科技,2007.( 2):17-20

[3]. 郑建岳,庄永达等。普通高校课余运动训练管理模式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04. ( 2):51-52

[4].旷美云,比较中外学校体育及对我国中小学课余训练的思考[J], 体育教学. 2006.(1):47-48

训练中队工作计划篇6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指导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根本,广泛开展应急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应急队伍政治、业务素质,为我县科学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工作目标。建立健全应急队伍教育培训制度,完善工作机制,落实保障措施,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对全县应急队伍进行系统的教育培训,促进应急队伍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增强应急队伍抢险救援能力。

(三)指导原则。坚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整合教育资源、创新培训方式,规范教学管理、保障教育质量的指导原则,结合实际,统筹规划,有序进行应急队伍教育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和应对处置能力。

二、对象、内容、方式和时间安排

(一)教育培训的对象。教育培训的对象为各乡镇、各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而组建的应急队伍,包括应急管理干部队伍、综合应急队伍、专业应急队伍、应急管理专家队伍、企业和学校应急队伍等。

(二)教育培训的内容。应急队伍教育培训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共同科目、专业训练和战术训练三类。

1.共同科目。共同科目是应急队伍的基本培训内容之一,是确保完成各种应急救援任务的前提基础。共同科目主要进行队列训练、体能训练、自救互救训练等内容,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培训。训练的目的是使应急人员熟悉应急处置的相关知识和一般程序,具备良好的战斗意志和作风,熟练掌握应急基本技能和自救互救常识等。

2.专业训练。即各类应急队伍围绕所担负的应急救援任务开展的专门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关系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是能否顺利执行应急救援任务的关键,也是训练的主要内容。主要进行专业知识教育、设备使用训练、现场应急处置等技术训练。通过训练,应急队伍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救援技能,有效地发挥救援作用。

3.战术训练。主要开展指挥训练、快速集结与机动训练等。战术训练是应急队伍综合训练的重要内容和各项专业技术的综合运用,是强化协同指挥,提高应急队伍实战能力的必要措施。通过训练,使各级指挥员和应急队员具备良好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实际应变能力。

(三)教育培训的方式。各类应急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由各牵头组建单位负责,组建单位具体实施。训练方式可采取自训与互训相结合、岗位训练与脱产训练相结合、分散训练与集中训练相结合的方法。为保证训练效果,在训练前应制定训练计划,训练中应组织考核、验收和评比。

1.授课启发。针对不同的受训对象,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力求授课内容丰富,授课形式多样,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围绕应对突发事件的重点、难点问题认真思考,展开讨论,增强授课效果。联系实际,安排有处置突发事件经验的领导干部或专家进行现身说法,请当事人讲述突发事件发生的过程和应急处置情况,让应急队员从中得到感性认识,增加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

2.案例分析。广泛搜集和编写近年来突发事件案例,开设公共危机管理案例课。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案例,让应急队员从中找出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找到处置突发事件的有效方法,提高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应急演习。组织适度规模的突发事件演习活动,让应急队员充当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不同角色,演练如何应对突发事件,提高实战能力。

4.电教指导。将应急队伍教育培训项目制成录像带或光盘,通过播放录像的形式进行教育培训,使应急队员受到直观教育。此外,还可以通过电脑提供练习和应对突发事件情景模拟,让受训对象得到训练。

(四)时间安排。各级各类应急队伍要根据所承担任务的特点,合理安排年度训练时间。

各类应急队伍每年用于共同科目训练的时间不少于3个训练日;用于专业训练的时间不少于5个训练日;用于战术训练的时间不少于2个训练日。各类应急队伍每年至少开展1次应急演习或演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各乡镇、各部门应重视教育培训师资的培养,建立相应的教育培训师资档案,为应急队伍教育培训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结合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县人社局、司法局、法制办要将应急知识培训纳入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内容。

(二)编写教育培训教材。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各类突发事件特点和应急队伍建设要求,本着“少而精”、“能管用”的原则,确定应急队伍教育培训课程设置,明确教育培训内容和标准。组织编写相关专业的应急队伍教育培训教材和辅助资料,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应急队伍教育培训教材体系和教育培训案例库。

(三)推进教育培训手段现代化。要充分利用各类培训教育资源和广播、电视、远程教学等手段,尽量依托和整合现有培训资源,加强合作,确保教育培训质量;加强训练场地功能建设,改善教学条件,适应情景模拟、应急演练等教育培训要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手段,积极借鉴各地应急队伍教育培训先进经验做法,拓宽教育培训渠道。

(四)保障培训工作经费投入。要按照政府补助、组建单位自筹、社会捐赠相结合等方式,建立多元化的应急队伍教育培训经费保障渠道。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教育培训经费管理,保障经费投入,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四、组织领导

训练中队工作计划篇7

为进一步提高人防专业队伍应急能力,现就加强我市*年人防专业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做好“反”军事斗争人防应急准备为主线,全面加强人防专业队伍整组、点验、训练和器材装备建设,不断提高我市人防专业队伍整体素质和应急能力。

二、整组要求

1、完善组织机构。今年全市要进行抢险抢修、医疗救护、消防、治安、清爆、防化、防疫、环保、通信、运输、伪装示假、电子对抗(信息网络)等12支人防专业队整组,总人数为3718人,其中市属专业队2250人,全部列为民兵序列(各整组主管单位和人数见附表1);各县(市)、贾汪区专业队1468人(各地整组人数见附表2)。各专业队在原建制基础上要继续健全完善,按照每营下设三个连、每连下设三个排、每排下设三个班的建制整组,配强配齐干部和骨干,做到各级指挥员、队员到位。

2、做好队员退补工作。按省人防应急准备要求,专业队队员40岁以内的比例要达80%,本科以上学历要占50%,获得相关专业技术证书的要达80%。各主管单位要根据队员实际变化情况,严格按照选拔程序和条件调整和补充人员,确保人防专业队员满编,促进人防专业队员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各县(市)、贾汪区应参照市属人防专业队整组要求,根据各类专业队的任务、性质,对口整组,合理编制。

三、抓好点验

根据全省*年人民防空应急准备实施计划,我市人防专业队伍将集中点验,现有12支专业队伍将重新授旗。各主管单位要高度重视,按照国家和省人防办提出的人防专业队伍建设新要求、新标准,精心准备,科学安排,加快形成和提高人防专业队伍的应急和战时清除空袭后果能力,确保集结点验的专业队伍以良好的状态接受检验。

四、强化训练

1、坚持战训一致,突出应急准备训练和协同训练。人防专业队伍训练要与战时任务相适应,注重模拟实战训练,坚持科技练兵,改进训练方法。要从最困难情况设想进行严训,紧贴任务,熟悉方案,有效提高遭敌空袭破坏后消除空袭后果的能力。要紧密结合本部门特点,充分利用科技、信息等优势,认真探索和改进训练方法和手段,走模拟化、基础化、规范化训练之路。积极组织开展集中训练和野外演练活动。各人防专业队集中训练不得少于3天,人防专业队员参训率要达90%;抢险抢修、医疗救护、防化防疫、通信、消防、运输人防专业队组织综合性演练不得少于1次;紧急拉动率达80%,同时要建立所有参训、参演人员训练档案。2、认真开展岗位练兵,以岗促训。人防专业队伍是不脱产的群众性组织,队员都是生产一线骨干,主要训练方式就是通过以工代训、岗位练兵,以此提高人防专业队遂行任务能力。各人防专业队要结合工作任务,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把训练任务与日常工作、军事斗争应急准备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提高人防专业队业务技术和防空救灾能力的目的。各单位要结合本专业队具体实际,因地制宜,在训练内容、时间和方法上区别对待,采取高效、灵活的岗位训练,在职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5天。

五、器材装备配备遂行救援任务所需装备器材、制订各类装备器材补充计划是今年省人防应急准备的新要求。各组建单位要在整组的同时,制定专业队装备器材的补充计划,预先储备重要的装备器材,满足战时救援的需要。各人防专业队在生产和抢险救灾中使用的装备器材和生产工具要登记造册并建档上报。

六、其他要求

1、强化工作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人民政府*军分区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防空专业队伍建设的意见》(徐政发〔*〕63号)和省人民防空应急准备要求,合理设置机构,科学安排训练,配齐队伍骨干,健全档案资料,圆满完成任务。

训练中队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高校 足球 教练员

中图分类号:G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296-01

一、现状

根据黄文宾的研究表明,目前普通高校足球队教练员的现状从总体上看主要表现在,大部分教练员接受的专项训练年限较短,一定程度反映出他们的专项技术一般,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教学和训练能力,绝大多数教练员的执教年限较为短暂,指教经验不够丰富,而且知识结构不完善,绝大多数的教练员认为参加教练员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相当数量的教练员没有机会参加培训。

二、需具备的素质

1、专项训练能力。包括制定和执行训练计划的能力,总结训练和比赛的能力,训练手段和方法运用能力,对队员综合素质的判断能力,运动示范能力。专项训练能力对教练员的执教工作影响最大,同时,指导运动队训练是教练员执教工作的核心。教练员必须根据比赛赛程,本校的学习课程安排,本队队员身体,技战术训练水平等情况,遵循各种训练规律原则,制定出各种科学可行的训练计划,训练计划按其不同的时间性与时效性,可分为长远规划、阶段、年度、周和课训练计划等5种类型。不论哪一种计划,都应当有明确的训练目标。训练和比赛的总结是教练员的重要工作之一,始终如一地做好总结工作,可以发现训练和比赛当中本队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加以改正提高,教练员应做到及时总结。在有限的训练时间内提高训练水平,达到好的训练效果,教练员必须采用合理有效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另外,经常变换训练手段和方法,可以对队员进行全面的锻炼,还可以消除训练中的枯燥感,提高队员的训练积极性。技术动作的示范,战术配合的演练,都对教练员身体活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较好的运动示范能力,还可以有助于教练员树立自己的形象,提高自己的威信。

2、指挥比赛能力。包括临场应变能力,赛前决策能力。教练员的临场应变包括对战局的把握,对对方战术意图、打法的准确判断,以及本队战术打法的及时变化方面。比赛当中,场上情况复杂,变化频繁,争夺激烈。场下双方教练员积极地斗智斗谋。教练员需在极短的时间内审时度势,转化比赛矛盾,克敌制胜。赛前决策能力是指教练员在赛前制定作战计划的能力。赛前决策,是教练员指挥比赛的开始。

3、自我心理控制能力。自我心理控制能力,包括教练员自我心理减压和对情绪的调整两方面。随着现代足球水平的提高,比赛的激烈程度大大提高,在带队参加比赛过程中,教练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教练员应提高自我心理素质,比赛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临危不乱,遇险不惊。

4、教育管理能力。在对运动员实施训练过程中,仅仅依靠纪律约束、奖罚是远远不够的,离不开教练员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教育。教练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加以适宜的表扬和批评,寓情于理,以理服人,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严格管理还体现在教练员对队员的公正与区别对待方面。不偏袒主力队员,搞特殊照顾,还要做到区别对待。

5、认知能力。对足球运动及新理念的认识理解能力与对高校足球特点和任务的认识理解能力。只有当教练员形成了这种对足球运动本质规律的深层次的认识后,才能保证教练员对比赛和训练的运筹,控制建立在一种更强的科学性基础上。高校足球的任务不仅是要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为国家培养后备人才。高校足球有它独特的搞法,这是高校教练员必须搞清楚的。

6、沟通协作能力。与队员建立相互信任关系、与同事协作的能力,是教练员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与队员建立友情关系,取得队员的信任,使这一集体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有利于发挥集体的力量,取得较好的成绩。在日常的训练工作中,教练员必须协教练员还应当具有协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与其他教练组成员齐心协力,顺利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需采取措施促进教练员执教能力的提高

1、应进一步加快全国高校教练员岗位培训步伐,尽快安排和逐步实行高校足球教练员继续培训制度。

2、严格执行教练员持证上岗规定。规定教练员持证上岗,执教高校教练员必须达到一定的岗位等级要求。

3、组织国外优秀的教练员对我国高校教练员授课。中国高校教练员不仅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教练员有着经验上的差距,而且在所学的知识上也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应尽量多组织一些国外优秀的教练员利用集训期间或岗位培训期间对我国的高校足球教练员进行授课,传授先进的足球理念和经验,以促使其训练水平的提高。

四、从自身做起,提高教练员的执教能力

1、认真、刻苦学习体育科学基础知识和足球专业理论知识,为科学化训练和提高训练质量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不断了解和研究当代足球运动发展趋势,结合本队特点,在训练中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使自己所带的队不断进取,不断前进。

3、学会对比赛和训练进行总结,不断提高指挥比赛所具备的各项素质和能力。

4、对运动员要全面负责、全面教育和管理,不仅要抓好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工作,还要管理好他们的思想、学习和日常生活。既要把他们培养成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又要使他们成为有知识的有能力的社会人材。

5、对运动员要一视同仁,不论是老队员还是新队员,不论是主力队员还是替补队员,都要以诚相待,决不能亲一部分,疏一部分。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球队形成一个富有朝气、不断向上的团结、战斗的集体。

6、教练员要严格要求自己,身教重于言教。要求运动员做到的,教练员首先要做到。教练员的威信是靠自己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日常生活中的模范行动建立起来的。

参考文献:

[1]黄文宾.普通高校足球教练员现状分析[J].文史博览·理论, 2006,9

[2]肖玉梅.对影响高校足球教练员执教工作主要能力的因素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

报,2009, 17(5)

训练中队工作计划篇9

为加强本县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强化医务人员卫生应急知识和能力,提升应急处置水平,确保卫生应急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制订本年度卫生应急培训演练计划。

一、职责分工

(一)县卫生局

县卫生局负责县内卫生系统开展卫生应急培训演练的计划和推进实施。做好卫生应急基本理论知识培训的组织工作;负责本县突发事件综合性医学救援演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应急演练的组织工作和辖县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专项应急演练的指导工作;负责对辖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活动开展情况的督导和总结工作。

(二)公共卫生机构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全县疾病预防控制条线卫生应急培训演练活动的计划和指导;做好条线内卫生应急技能培训的组织和指导工作;组织开展条线内突发传染病防控应急演练;本条线活动开展督导、总结工作。

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做好卫生监督条线卫生应急培训演练活动的计划制订、组织和指导工作。做好条线内卫生应急技能培训、突发事件公共卫生应急演练工作;本条线活动开展督导、总结工作。

(三)各级医疗机构(含医疗急救中心)

负责做好本单位卫生应急培训演练活动的工作计划和推进实施。按要求做好应急队员(志愿者)的相关培训、演练;做好活动的总结工作。

二、活动内容

根据文件要求,本次本年度卫生应急培训演练活动主要从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以及应急演练两个方面开展实施。

(一)理论知识及技能培训

1.县卫生局:组织辖县医疗卫生单位卫生应急工作人员和卫生应急队员(志愿者)开展卫生应急基本理论培训。培训包括内容:卫生应急工作基本知识;卫生应急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预案的基本内容;卫生应急信息报告的基本要求和方法等。

2.县公共卫生机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合年度工作,组织本单位和辖县各医疗机构卫生应急工作人员、应急队员(志愿者),开展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应包含以下内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应急处置和信息报告的相关理论与技术;突发事件公共卫生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等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技能;流感、脊灰等突发传染病的防控技术方案要点;突发中毒事件、放射事件应急处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等。

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结合年度工作,组织本单位和辖县各医疗机构卫生应急工作人员、应急队员(志愿者),开展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应包含以下内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和应急处置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等。

3.各级医疗机构(含急救中心)组织卫生应急人员积极参加县卫生局、疾控中心、卫监所开展的卫生应急理论和技能培训;组织本单位医疗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单位紧急医疗救援工作预案(包括事发现场和院内救治)、基本救护技能、专业技术、后勤保障装备使用以及信息收集和报告等方面的培训工作。

(二)应急演练

1.县卫生局组织开展辖县内以应急流程、应急岗位职能为内容,多部门参与的突发事件综合医学救援演练。演练科目包括:事发现场公共卫生调查和应急处置;现场紧急救援和后送;现场应急指挥、专业技术和后勤设备的使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等。

2.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开展突发传染病防控应急演练。演练科目为:突发传染病现场调查和应急处置;现场生物、环境和食物等样本的采集、保存和运送;现场快速检测鉴定程序和方法,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与研判;现场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和受污染人员洗消、疫点消毒;现场应急指挥、专业技术和后勤保障设备的使用;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等。

3.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应急演练。演练科目为:突发事件公共卫生现场调查和应急处置;现场生物、环境和水样本的采购、保存和运送;现场快速检测鉴定程序和方法,检测结果分析与研判;现场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现场应急指挥、专业技术和后勤保障设备的使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等。

4.各综合性医疗机构负责组织开展本单位医疗应急救援队伍(志愿者队伍)的现场应急医疗救援演练和院内批量伤员救治演练。演练科目为:紧急医学救援现场的展开、伤情判断、检伤分诊、医疗救护和后送;院内批量伤员的应急救治工作的启动、展开、接收、分流、处置、信息收集和报告;现场应急指挥、专业技术和后勤保障设备的使用等。

三、工作要求

(一)各单位对本年度卫生应急培训演练活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谋划,制定本单位工作计划。

训练中队工作计划篇10

一、营造适宜环境、培养少年运动员自觉性

众所周知,运动成绩的进展与提高,主要取决于运动员自身的条件、后天的积极进取、教练员的训练水平和训练计划是否落到实处。且这三者必须溶为一体,否则是事倍功半,不但取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造成人才及时间的浪费。对这种浪费现象,在少年训练阶段是比较突出的。常可以看到一个本来比较理想的苗子,基础也很好,但训练一两年后,不但进步不大,反而列入淘汰行列,很是可惜?这种过早淘汰是不正常的,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

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呢!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运动员训练的自觉性,积极性没调动起来,进队后没有明确目的,训练中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执行训练计划马虎,使计划没有很好的落实。其次是教练员的思想工作方法问题,队员进队后,教练员没有及时地作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还有一些客观现实的影响如领导的重视与关心,教练员的积极性等。试想,如果营造出一个各方面都适合于运动训练的理想环境,队员又有明确的目标,训练中自觉性、积极性较高,严格执行训练计划,每次训练课保质保量,又怎么能不出成绩呢!

二、充分了解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特征

培养少年运动员训练的自觉性,首先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而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首先要了解人的思想。人的思想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真实反映,客观世界的多样性和变动性决定着人们思想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也决定了做思想工作必然涉及到心理学领域。而心理学是专门研究人的感觉记忆、表象思维、技能、情感与意志等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规律科学。它与我们要做的思想工作有密切的联系。深入了解少年运动员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掌握其规律,使思想工作有的放矢。

实践告诉我们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开朗、活泼、好胜心、自尊心、模仿能力、接受能力都很强,但思想情绪的稳定性差,易波动,没有持久性,各方面的可塑性差。教练员必须掌握住这些特点,继而对他们进行培养、引导,引导他们以利走弊,取长补短。建立良好的、正确的心理基础。

三、如何培养少年运动员训练积极性、自觉性

我们的训练对象是少年,对于他们的培养需要教练员做出大量的工作。这些工作包括对运动员进行大量的调查了解,无论是思想、技术、素质、生活等方面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充分了解和掌握这些情况后,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特点,制定出科学的、严密的训练计划。计划中必须将运动员的生活管理、思想作风、心理素质、个性特点、健康状况等包括进去。在有完善的计划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和训练。从新队员入队开始,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教练员应促使他们明确自己的目的、任务,并随时掌握其思想动态,根据不同的反应,去做针对性的工作。并经常以优秀运动队、运动员为教育模式和榜样,让他们去学习、去模仿,使他们一开始在思想上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多年来的训练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使自己对这点深有体会,认为正确的引导教育是行之有效的。

另外,教练员应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做好少年运动员的表率。对少年运动员来说,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关系可比做一列火车,教练是车头,运动员是车皮。车头是动力,是方向,动力有了,方相对了,目的一定能够达到。火车是物质的,是一种实体,它客观存在,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精神的,是主客观的关系,这种关系很容易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但是,我们可以抓住少年运动员不定型这一特点,大胆去做我们的工作。用正确的思想去教育,引导他们。我们还可以引用运动训练中条件反射形成动力定型的原理,合理的运用到少年运动员的思想工作上来,经过长期的教育培养他们自觉地,积极的训练作风,使他们从小就建立起正确的思想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