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教案十篇

时间:2023-03-28 10:18:35

训练教案

训练教案篇1

一、组织领导

为确保此次警察综合素质教育训练活动取得理想效果,真正做到一把手带头,带头学习,带头做笔记,带头训练,切实发挥示范作用,我科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xxx,xxx,xx

成员:供应科全体干警

二、训练目标

通过这一阶段的教育训练,使全科干警真正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稳定意识,坚定理想信念,打牢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真正掌握与监狱工作有关的法律条文并能准确运用,强化法律意识、程序意识、权责意识和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障罪犯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提高管理监狱的基本能力,提高办文办事能力,提高现代化科技应用能力,提高单兵技能和警务实战能力;真正提高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和心里承受能力,促进警察身心健康,培养良好的警姿警容,达到令行禁止,士气高涨,树立监狱和警察队伍崭新形象的目的。

三、训练内容

(一)思想政治教育(二)法纪观念教育

(三)岗位专业技能训练(四)基本体能和队列训练

四、训练方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和法纪观念教育

负责领导:xx,xxX

按照监狱规定的学习教育内容和时间安排,学习方式主要采取集体学习,确保时间、人员、内容、效果四落实;确实不能集中学习的,个人自学。笔记记录要详实、整洁,个人心得体会杜绝东抄西摘,拼凑数量,应付了事。确保学习内容学透彻,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工作中做到融会贯通。自觉接受督导组督促、检查、指导。

(二)岗位专业技能训练

负责领导:xxxxxxx

1、组织全体干警积极参加监狱组织的集中教育。包括队列训练、集中学习、体能训练等。

2、开展岗位技能大比武:比执行党委决策能力;比考察供方综合评价能力;比采购市场分析和预测能力;比综合素质提升速度;比业务员之间分工与协作能力;比服务基层能力。

(三)基本体能训练

负责领导:xxxxx

1、训练内容:以身体素质训练为主,主要包括100米跑、1500跑(男)、800米跑(女)、引体向上、俯卧撑、仰卧起坐(女)、立定跳远等项目的训练。

2、训练方式:通过科室训练、干警自己日常训练,开展干警与干警之间,与战线其他科室之间等形式的体育比赛,加强体能训练。训练告一段落后,逐人接受基本体能测试考核,不达标者,离岗强化培训。

(四)队列训练

负责人:xxxxx

训练内容:警察队列动作单兵训练、队列指挥训练、礼仪规范训练、分列式、阅兵式训练。

1、训练方式:从3月10日起,参加监狱组织的每天17:00至18:00的训练或第二天8:30至10:00的补训外,科室组织利用业余时间增加训练一小时,时间暂时定在每天早上6:30至7:30。

2、对于由于出差、学习或其他不可避免的原因,不能参加训练的,利用每天下午下班后7:30至9:00和周六、周日进行补训。

4、确定队列口号和队列歌曲,以鼓舞士气。

五、时间安排

(一)组织动员阶段:3月10日至3月20日

传达学习《xx监狱警察综合素质教育训练活动实施方案》,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明确目标。

(二)全员教育训练阶段:3月21日至5月31日

按照《xx监狱警察综合素质教育训练活动实施方案》确定的主要内容和要求进行。

(三)强化训练与成果汇报阶段:6月1日至7月31日

高质量完成全狱警察综合素质教育训练活动的内容,总结此次训练的成效,积极参加监狱教育训练成果汇报。

训练教案篇2

一、参训对象

全县教师、学生。

二、训练目标与途径

经过训练达到如下目标:能用钢笔、粉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和通行的行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能用毛笔学写正楷字;语文、美术教师要掌握指导学生写字的主要方法和基本规律。

具体训练途径包括黑板报、板书、书法课等,以黑板报为主。

三、训练要求

书写训练活动以建设美丽校园、书香校园为依托,并落实好督查、考核,建立长效机制。

1、提高思想认识。各学校按照建设美丽校园、书香校园的要求,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把训练活动纳入本校发展规划和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之中,认真部署,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

2、做好专业培训。书写训练以学校为单位进行,各学校要做到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自学自练和活动锻炼相结合,要开展形式多样书写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要指导教师制定个人训练计划,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参与,苦练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质。

3、展示活动成果。黑板报是展示书写训练成果的主要途径,各学校要充分利用黑板报资源,采取教师承包的方式,在黑板报制作上,要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制作出内容丰富、观赏性强、书法艺术性高的黑板报,并组织校级竞赛、展示等活动,检验阶段性学习效果。

4、严格工作考核。各学校要对教师书写训练纳入年度考核,考核要把教师的训练计划、参训时间、阶段自我质量提高、黑板报制作等情况结合起来,不得以偏概全、顾此失彼。

训练教案篇3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全会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和《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教育训练大纲》为依据,坚持为审判工人提供一流警务保障的原则,狠抓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整体素质和服务保障水平。

二、工作思路统筹兼顾、贴近实际,集中教育、集中培训,学以致用、强化服务。以服务保障审判工作为中心,以提高干警素质为基点、以促进队伍建设为主线,加强教育、按纲施训、强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全面履行职能作用,努力开创我院司法警察工作新局面。

三、工作目标一全面落实各项教育训练指标,切实实现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二干警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三队伍作风纪律显著改善;四保障能力明显提高,队伍素质全面加强;五整体战斗力突破性发展,处置突发事件及时有效;六服务保障审判工作的质量、效率显著提高。

四、组织领导为切实抓好我院司法警察教育训练工作,达到各项训练指标,成立由副院长赵瑞平为组长、大队长曾庆贺为副组长、副大队长董焕泉、副政委张晓波、办公室主任贾宝林、政治处副主任高春光、监察室主任刘占林为成员的教育训练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司法警察的教育训练和考核评比工作。

五、年度教育训练任务一政治教育内容包括:“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八荣八耻、科学发展观、法院系统先进典型及反而警示案例。二业务训练业务训练主要包括:值庭、押解、看管、安检、警卫、强制措施、参与执行、执行死刑、突发事件的处置。三技术训练擒敌技术、警械具的使用、轻武器射击、汽车驾驶等。四共同科目队列训练。五年度训练时间分配年度教育训练为期一周。具体计划见教育培训计划表。教育培训全部采取集中方式进行。六考核政治教育及业务理论考核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进行,满分为100分。业务素质考核采取实际考核的形式进行,考核内容包括队列、警械具使用、实弹射击。队伍及警械具使用的考核采取训练领导小组成员打分的形式,实弹射击考核采取记录射击成绩的形式。满分为100分。两项考核结束后,取两项考核的平均成绩为最后成绩,60分为合格。考核不合格的,正式干警进行补训直至合格,合同法警一律辞退。教育培训工作结束后,按照考核成绩和日常训练情况,评选教育训练先进个人若干名,并给予一定奖励。

六、训练器材及经费保障

1、教育训练所需的教材、器材、经费、场地等由我院自行筹措。

2、为确保培训到位,要求每名参训干警交纳教育培训费200元。

训练教案篇4

教学目标:让学生尽快进行自我调整,明确奋斗目标,进入的学习状态。

教学内容:课堂常规训练。

教学重难点:课堂常规训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上学啦!背上小书包,我们一起上学吧!我们要做到上课端正坐,听讲好习惯、下课不打闹,作业完成好! 二、课堂教学常规训练:

(一)课前准备

1.文具的摆放。建议文具越简单越好,一支笔,一块橡皮。以免学生在拿文具时玩文具盒。

2.课本的摆放。课前准备好课本,摆放在统一的位置(教师示范)

3.下课后把课本放回书包,并准备好下一堂课需要的课本和文具。

(二)课前候课:预备铃响后,立即有序地进入教室到自己座位上坐好,双手放在课桌上,左脸贴左手背,闭上眼,面向右开始桌睡,等待老师来上课。

(三)上课:

师生问好:上课铃声响起:教师走进教室,值日生喊,“起立”,金休学生向外跨出步立正站好,双手下垂,两中指贴于裤缝,目视老师,齐声向老师问好,老师也向学生问好后,端正坐下。

1.听到上课铃声,停止说话和活动,快步走进教室,安静地坐好,等待老师来上课。

2.教师进教室,班长喊“起立”,师生相互问好。指导“师生问好”的方法:起立时迅速、安静,保持立正姿势,与老师问好时声音响亮、不拖拉。(与学生一起演练)“老师,您好!(鞠躬)”立正。

3.迟到要叫“报告”,得到老师允许才可以进教室

(四)听课:

学生坐姿:头正、身直、肩平、臂开、足安。

1.学生的坐姿:抬头、挺胸、两眼注视前方,两臂胸前平屈放在桌面。(教师示范)

2.不做小动作,不想其他事,要专心听讲(眼睛看老师,耳朵听老师讲)

3.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要仔细听,如有不同看法,等同学讲完举手发言。

4.用心听讲,边听边思考,不懂的地方等老师讲完可以举手问。

(五)发言:

举手发言:要发言或向老师提问时,要举右手(要求:左手屈肘平放桌面,左手手心向下,手背向上:右手手肘轻放在左手手背上,两手均不离开桌面)、待老师同意后,起立发言或向老师提问,回答完毕后要说“谢谢”、

1.举手回答问题的姿势:保持正确的坐的姿势,右手臂前臂垂直放于桌面,五指并拢。(教师示范)

2.要发言先举手,得到允许站起来说。没有请到,就放下手,认真听别人讲。这是对老师、同学尊重和有礼貌的表现。

3.回答问题一律使用普通话,说话时要站直,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说错了不要怕,发言完毕老师允许再坐下。

4.不能嘲笑在课堂上讲错的同学,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5.老师讲课或同学发言时不能打断别人的说话,有意见等别人说完了再举手发言。

(六)读书:读书姿势:坐着读书时,两手分别握住书本的左右下角,将书斜放在课桌上,书面与桌面成45度角。如果背诵课文或识记内容时,应把课本平放在课桌上、坐姿要端正。站着读书时应立正站好,双手拿书,左手握住课本下边中间,大拇指和小指在正面分别压住书的两页,其余三指在书的背面,右手拿住书的右下角。《读书歌》:头要正,肩要平,身坐直,脚放稳。双手拿书向外斜,声音响亮词连续。

1.读书时保证三个一,身体要坐直,眼睛离书一尺。

2.读书时,书要拿在手里,眼睛要看书,读出表情。

3.学生单独读书时,要拿起书,声音要响亮,读出语气来。

4.齐读时也注意和大家保持一致的速度和节奏。

(七)书写:明确正确写字姿势:两脚放平,身子坐正,腰背挺直,头抬高。

写字姿势:学写字、要牢记,头正肩平脚着地,“三个一”要牢记,手离笔尖一寸、身离桌子一拳、眼离桌面一尺。

(八)上交及分发作业

收发作业:发:以纵队为小组,从前一个依次后传:收:从后一个依次向前传,不得错位,30秒内完成。

1.指导传接本子的动作: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从前往后或是从后往前的顺序,依次传递,传递时保持安静,坐着转身传递(向走廊空的一侧转身)。可以传到桌面也可以直接传到下一个同学手中。

2.逐步训练小组长分发作业。

(八)下课:下课问好:待下课铃声响后,教师喊下课,班长喊起立,全体起立。

1.下课铃响后,教师宣布下课,师生互礼后才能下课,学生才可离开座位。

2.把上节课的学习用品整理起来,准备好下节课的用具,如果下节课是离开教室的就要把桌面收拾干净。

3.进出教室不要拥挤,请老师先走,同学之间要互让。

四、诵读儿歌《学好样》

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

不能学那小螃蟹,横冲直撞真糟糕。

坐着要学小白鹅,挺起胸膛精神好;

不要学那大青虾,驼着背儿弯着腰。

唱歌要学百灵鸟,迎着春风多美妙;

不要学那小乌鸦,张开嘴巴哇哇叫。

训练教案篇5

芭蕾基础训练—地面训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舞蹈概念及芭蕾舞有一定的理解

2.掌握勾绷脚、地面压前腿、地面压旁腿的动作要领

重点勾绷脚、地面压前腿、地面压旁腿

难点掌握勾绷脚、地面压前腿地面压旁腿训练的动作要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示范法,练习法

1.导入

问:同学们对舞蹈有什么样子的认识呢?

引发学生回答种种认识和理解,比如图片、看到过的舞蹈演出等等……

归纳总结——舞蹈是什么?从而引入新课的学习。

2. 新课教授

(1)学习舞蹈,首先要了解舞蹈是什么。

①舞蹈诗一种经过提炼、加工、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表演艺术,、,它是一种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艺术。

舞蹈又分为古典舞、现代舞、民族民间舞和芭蕾舞多种风格。

芭蕾舞是从法语“ballet”音译过来的,15世纪出现于意大利,成形与法国。鼎盛于俄国;它源于西方的一种宫廷舞蹈,以开、绷、直、立为动作要求,轻、准、稳、美为审美标准,具有一定的程式化。规范化。

②通过芭蕾舞基本功训练这门课程,我们来进行对芭蕾舞的学习。

学习芭蕾舞,需要学生个人具有一定的软开度和能力才可以完成应有的动作质量,达到相应动作效果。

所以,我们首先进行地面基础训练。

(2)地面基础训练

活动部分:压脚背、压小胯、压大胯、开肩、甩肩

地面训练:①坐姿(勾脚、绷脚)、勾绷脚组合

动作要领:后背立直,双腿绷直,膝盖下压,脚背发力带动脚背的勾起和绷直。

勾绷脚时膝盖的绷直状态要保持住。

②地面压前腿、地面压旁腿,双手三位手

动作要领:在坐姿基础上上身长长的向前或者旁下压,向前压是腹部发力,向旁压旁腰发力。

双腿的绷直、后背的挺拔和直立要保持住。

③地面踢前腿、地面踢旁腿

注:全身的收紧绷直状态保持住。

3、巩固练习:

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老师进行指导、规范动作;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再次体会动作要求,逐步掌握动作要领。

训练教案篇6

本课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后,而对于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该如何做呢?因而必须要全都是小数或全都是分数,这样才能进行计算. 这节课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以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也让学生总结并掌握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能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这样就为今后学习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通过习题练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极探索分数与小数互化的规律.

设计理念

根据本节教材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学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通过“明确学习目标,根据目标自学,全班汇报交流”等环节,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流程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小数化分数的方法,能正确地将小数化成分数,并形成约分的习惯.

2. 掌握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将分数化成小数. 3. 能正确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是一节课学生通过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必须在一节课的开始就让学生明确,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要怎么学. 所以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简明、扼要. ]

二、自学指导

(一)自学课本97页例1

1. 一位小数可以化成分母是( )的分数,0.1 = ( ),0.3 = ( ),0.6 = ( ) = ( ).

2. 两位小数可以化成分母是( )的分数,0.03 = ( ),0.25 = ( ) = ( ).

3. 三位小数可以化成分母是( )的分数,0.001 = ( ).

4. 我发现:小数表示的就是( ),( ),( ),…的数,所以就可以将小数化成分母是( ),( ),( ),…的分数,再化成( )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例1进一步感知小数和分数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知道小数化分数是根据小数的意义,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 通过抢答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二)自学课本98页例2

1. 分数和小数混合在一起,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哪种方法更简便一些?

2. 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化成( )位小数,=( );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化成( )位小数, = ( ).

3.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利用( )的关系化成小数,=( )÷( )=( ).

4. 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要根据需要按( )法保留几位小数, =( ) ÷( ) ≈ ( ).

5. 因为原来的这组数是0.7,= ( ),0.25, = ( ), = ( ), = ( ),

所以( )﹤( )﹤( )﹤( )﹤( )﹤( ).

[设计意图:逐步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由易到难,学生较易接受. 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碰到困难再解决,使学生印象较深刻. 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学. 但是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引导,这如同汽车进入高架公路,如没有引桥,就上不去;如没有路标,就可能走错路. 教师就要当“引桥”、当“路标”. ]

三、自学检测

1. 把下列小数化成分数.

0.4 = 0.05 = 0.013 = 0.45 =

2. 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 (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保留两位小数)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暴露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方法一般以练习板演为主,上台板演的学生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3个人,这样既便于安排,又便于讲解归纳. 检测题实际上就是例题的变形,其题型难度应与例题相当,题量不宜过大,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既要有利于了解学情,又要便于教师由个别到一般总结归纳. 在对出现的问题矫正时应该是对所有学生自学后都已懂得的问题,原则上不教;对显而易见的错误,运用“兵教兵”的方法矫正;对于只有部分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再由教师补充、更正、点评;对于没有学生能够解答的问题,可在典型启发的前提下进行精讲. ]

四、当堂训练

1. 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 (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保留三位小数)

2. 把下列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设计意图:“当堂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 教师对检测当中发现的问题,出有价值、高质量的题. 对于教师来说,可以通过批改学生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了解哪些学生已经达到了目标,哪些学生课后还需要单独进行辅导,并针对学生作业当中出现的问题,作出相应处理. ]

教师需要补充、更正和点评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训练教案篇7

关键词:教师技能训练;课程体系;设计;实施

一、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技能训练课程体系的设计

(一)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技能训练课程体系设计的依据

1.理论依据:

面向21世纪的国家教育振兴计划,把培养卓越教师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为此,2011年教育部颁布《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标”)。这个“课标”明确了广义的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应该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类课程;其中教育类课程即为狭义的教师教育课程,解读其三个课程目标领域和六个学习领域的相关规定,可知教师教育类课程应该由一般教育理论课程、学科教育理论课程、教育实践课程等三类课程构成;其中,教育实践课程又包括本科课堂的教师技能训练课程和实习基地学校的现场教育实习课程。因此,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技能训练课程必须严格遵循国家关于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要求设计。

2.实践依据:

承担高师汉语言文学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师群体,主要来源于师范类大学建校以来沉淀下来的语文学科教学法专职教师。这些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都不同程度地积累并传承了较丰富的关于教师实践技能训练的经验和做法,将他们的宝贵实践经过研讨论证、整合提升,最后形成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较有特色的教师技能训练课程体系,一定是建立在较扎实的实践反思基础上的,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二)建构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五模块”的语文教师技能训练课程体系

1.重构“一体五模块”的语文学科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框架:

依据国家“课标”关于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的要求,优化整合语文学科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内容后,重构“一体五模块”的语文学科教师教育类课程框架。即以学科教育理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为核心主体课程,架构起与之紧密联系并相适应的五个语文教师技能训练模块课程———语文教师口语、三笔书法、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语文教学技能训练、语文命题与解题研究。

2.语文教师技能训练的“五模块”课程体系:

依据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理论内容体系的建构逻辑,五门教师技能训练课程的设置顺序如下:第一学期开设语文教师口语;第二学期开设三笔书法;第五学期开设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第六学期开设教学技能训练、语文命题与解题研究。

3.对“一体五模块”课程体系的学理分析:

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将来所要从事的基础教育学校语文教师职业,对教师素质提出了特殊的专业化要求。第一,必须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具体来说就是,具备敏锐的语感、丰富的语言积累、良好的思维力、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和良好的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能正确运用汉语言文字,具有较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具有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也是中小学生学习语文应该修炼的基本语文素养。第二,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语文教学技能。具体来说就是,写一手规范美观的汉字;说一口标准流畅的普通话;会独立书写常用文体文章和各种文类的教案;能独立依据课标、考试说明、教材设计一套标准化试卷;会讲课,能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会说课,能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等。第三,必须具有现代先进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修养。这是语文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基础,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核心思想所在。学生将这一基本理论学习与基本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就会获得相得益彰的最大学习效能。因此,在大一课程中,先行设置了最基本层面的语文教师技能素养课程,即写字训练和语文教师口语训练模块课程。从规范三笔字书写、普通话、片段教学口语训练开始,并由此课引领将书写能力和教学口语能力训练贯穿始终。在大三课程中,在开设核心专业理论课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同时,集中设置了较高层面的语文教师技能素养课程,即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训练、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和语文命题与解题训练模块课程。通过这三个模块课程的训练,试图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全面地掌握当下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所需要的基本技能要领,并能不断结合理论课程内容学习,评价伙伴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训练行为。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五模块”的教师技能训练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一)案例引领,理论先行

五个训练模块课程,都由技术理论和实践操作两个内容系统构成,课时比例为1∶2或1∶3。精讲技术理论要领是训练课程改进的基本要求,其最好策略就是实施案例教学。例如,语文教师口语课程,在导入语设计与表达要领的学习中,授课教师就在PPT中展示六个典型案例,教师通过对其中两个案例的分析归纳出要领,其他案例学生就可以自行讨论发现要领。这些所谓“要领”即“技术理论”,在以往的教学中,一般运用演绎的逻辑,教师先把理论传授出来,再举例说明。在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则采取归纳的逻辑,教师通过展示典型案例,师生共同讨论,引领学生去主动“发现理论”,那么,学生对于这些导入语设计要领理论的获得就具有“建构”的教育意义。而这六个案例的筛选一般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展示语文名师案例;二是展示一线普通语文教师优秀案例;三是展示上一届学生实训案例,目的是先从前两类案例中发现导语设计要领,再从第三类案例中发现学生在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并研讨如何改进。接下来的设计导语和片段口语表达训练也就顺理成章。由此可见,案例教学在语文教师技能训练课程的实施中,一方面,发挥了引领学生主动发现理论并即时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积极教育功效;另一方面,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后促进了学生进入对知识学习的积极主动自我建构状态中,而这种学习状态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最佳状态。

(二)大班训练,解剖麻雀

语文教学技术要领的掌握必须在操作过程中不断呈现才能实现,这是技术理论的一般特点。所以,面向全体学生的大班训练就是一次具有解剖麻雀意义的呈现,教学效果颇佳。具体做法就是:教师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获得对技术要领的基本理解后,给2-3名有愿望在全班展示训练的学生布置任务、目标并进行指导,学生课下准备,下节课在全班展示;师生针对学生自己的“案例”再展开课堂讨论,肯定优点找出不足。在课堂研讨过程中,教师时刻引导学生结合相关理论去说明理由,努力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若干语文教师技能训练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这种训练方式在五个训练模块中都适用。这是因为,同学大班训练所提供给大家的案例较之教师展示的案例,因接近学生实际而更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进一步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为改进自己的实践提供良好的借鉴,所以对学生提升语文教师教学技能更富启发性,也更能引起学生的有效注意。

(三)单兵训练,人人过关

经过大班展示训练后,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得到公开纠正,借此所有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训练的目标要求,规避了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于是可以进入独立的带有创意的单兵实践训练中。单兵训练以小组形式进行,每人10-15分钟展示,然后小组评议,教师参与评论并综合大家所评给出成绩,并予以公布。这是人人过关训练,不合格者重新训练,由教师亲自把关验收,直至合格。这种训练方式贯穿于五个训练模块中,从而实现语文教师各项技能训练人人过关的目标。例如,在语文教学技能训练课程中,主讲教师首先将学生分成10人小组,并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单兵训练活动。首先是15分钟高中现代文教学,然后是15分钟的高中文言文教学。这两个层次训练的教学内容都由教师提前一周分配指定并覆盖人教版必修教材。最后是单兵综合技能验收训练,具体操作如下:先抽签确定教学篇目,篇目来自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然后是150分钟备课并完成一份规范的简案,这个过程是在独立封闭没有任何备课资料的电脑前完成;最后是提交教案并进行10分钟讲课展示。笔者发现,在10人小组的单兵循环训练中,不断呈现优秀的成果,这些成果在被大家首肯并分享的过程就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借鉴并修正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学生的语文教师技能不断提升,这种提升来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实践。

(四)课堂讨论,共同提高

无论是案例引领还是大班训练、单兵训练,以课堂讨论形式展开对典型有代表性的案例的学理分析,是五个训练模块课程教学过程中最令人难忘的。这个讨论没有预设,都是在训练过程中随机生成的课程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眼光发现学生实践行为中最具典型性的地方,并在此停留,提出让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也可以由学生评论,在评论中沉淀重要问题引起师生思考。总之,针对典型学生个案的讨论活动,让我们的课堂在弥漫着民主自由的空气中变得开放而有活力,师生也在辩论中提升着自己对教师技能的理性解读能力,这就是最高境界的教学实践反思能力,更是“标准”中十分强调的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新课程对新教师的新诉求。

(五)记录过程,灵活评价

教师技能训练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实施一样,也要进行评价,但这类课程的评价采取终结式和书面闭卷式评价显然不合适。为了能全面、真实、自然地反映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表现,我们采取形成性过程评价方式。具体做法是:对每一位学生的训练过程做出记录,一个学期下来,记录的信息就可形成这个学生训练的行为轨迹,再通过量化手段对所记录的信息进行整合性描述,最后得出这个学生在这门训练课程中的最后成绩。“五模块”课程在实施形成性过程评价后,笔者发现,学生获得的最后成绩的正态分布图十分标准。这充分说明,在训练目标适中的前提下,通过记录并量化累计所得成绩与平时参与技能训练的真实状态吻合度很高。由此可见,实施此评价方式具有科学性。

三、问题与思考

(一)训练“一刀切”

学生群体在进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学习一段时期后,在职业选择上又出现了分化,一部分学生改变了从师的初衷,甚至重新选择在其他专业领域里发展自己。这部分学生在被动地接受教师技能的系统化训练中效果肯定不佳,且给其他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建议这部分学生在进入大三前重新选择专业或在学院分类培养。

(二)案例库建设滞后

学生在各项教师技能训练过程中,随机生成的典型案例,特别是代表共性问题的案例和特别有创意的案例,都应该成为我们训练课程的资源被积累下来,为以后的课堂案例教学使用。建议按照20人一组成立标准化微格实验室,由专业教师把关录制剪辑资料,建设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技能训练案例库。优良而丰富的案例库,将作为未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技能训练课程体系中最重要、最具实用价值、最具特色的、可开发的校本课程内容资源而存在。这也必将成为本课程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S].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3.

[3][美]罗伯特•K•殷.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训练教案篇8

关键词:精细动作训练;运动发育迟缓;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241-02

儿童运动发育迟缓,又称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常用来描述运动或智力技能的落后,达不到正常发育所要求的内容。儿童多由脑损伤引起[1]。常见的原因有:由围生期脑损伤引起;由先天缺陷所引致;由遗传疾病所引致;周围神经损伤或肌肉系统病变引起;染色体病:如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遗传性代谢缺陷病等。手部精细动作就是儿童运用手特别是手指训练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本质就是手、眼、脑的协调能力。近年来,儿童手部精细动作训练越发受重视[2]。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正常儿童手部精细动作研究方面,对运动发育迟缓儿童手部精细动作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从训练方法入手展开研究,以期为运动发育迟缓儿童的康复工作者及家长提供帮助。

一、研究对象

小艺,6岁,女,运动发展迟缓儿童。个子矮小并伴有智力低下、肢体及言语等多重障碍、手部肌肉损伤程度2级,肌张力1级,2015年9月入贵州某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接受教育康复训练。入校时,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经过近一年的训练,基本学会如厕等生活自理能力,但其手部的肌力仍比较弱,主要表现在:(1)手腕关节活动僵硬。(2)对伸、屈、抓、握、捏比较困难。(3)手指很难分开等方面。

二、研究方法

1.访谈法。此次采用了家庭访谈与班主任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家人和老师以书面填写的方式了解案例的基本情况、家庭环境以及障碍程度做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评估测量法。本次测量采用《手部关节活动度测量表》用量角器对个案进行测量,康复前测量结果如表1。

3.手部精细动作训练法。本研究采用手部精细动作训练法为个案进行精细动作方面的测评与训练。通过康复教具的使用,锻炼个案的手指功能的训练方法。

三、研究目标

1.短期目标。腕部关节的背伸、掌前臂旋前、旋后能力改善;掌指和指间关节的屈、伸、屈、抓、握、捏改善;手指分指,合指弯指的灵活性改善。

2.长期目标。手指的内收和外展,拇指屈伸,拇指外展和内收能力改善;能完成拇指与其他指的对指,拇指屈伸;增强患儿自信心。

四、研究训练教具

此次研究所运用的康复方法为手部精细动作训练法,教具有:(1)彩红按摩球(7.5M),主要用来对手指屈伸肌肉进行训练,也对手掌肌肉进行训练,增加手部血液循环。(2)握手棒(插孔训练),主要是对肱二头肌,手掌、手指、手腕的肌力训练,加强外在肌和内在肌训练。(3)剪刀(剪纸训练),使用剪刀重点是拇指和食指的用力配合,而拇指、食指在整个手指抓、握、拿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五、研究训练过程

该训练每天训练一次,每次为30分钟,一个月30天为一个训练疗程。每天30分钟的训练过程如表2。

六、研究结果

通过对个案实施为期一个月的手部精细动作训练。个案的手部关节活动度有所改善,具体改善程度如表3。

从表3可以看出,个案通过为期一个月的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左右手关节的活动度在屈曲、伸展、内收、外展方面所有了很大的改善。左手屈曲由原来的30度变为50度,右手屈曲有原来的20度变为45度。左手的伸展有原来的6度变为10度,右手的伸展由原来的5度变为8度。左手的内收由原来的4度变为10度,右手的内收由原来的4度变为15度。左手的外展由原来的3度变为15度,右手的外展由原来的6度变为10度。总体来看,左右手通过此康复训练在功能上均有所提高。并且左手的功能恢复比右手的功能恢复更好一些。

通过为期一个月的手部精细动作训练,该案例的手部关节各项活动度改善明显,其心理和智力也有明显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循序渐进的手部精细动作训练能对发展迟缓儿童的手功能、心理、智力等多方面产生影响。这为我们的特殊教育教师和发展迟缓儿童的父母提供了训练的方向,当然,在以后的教育康复训练中,建议增加手部精细动作训练的活动内容,例如:拨算盘训练、拧旋训练、挟物训练等,以激发患儿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唐乐群.唐氏综合征儿童精细动作训练的个案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4,(11).

[2]刘振寰.儿童运动发育迟缓康复训练图谱[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

A Case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Hand Fine Motor Training i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or Children with Motor Delays

LU Yan,XING Ming-ming

(Tongren University,Tongren,Guizhou 554300,China)

训练教案篇9

关键词 警务执法行为 限制空间环境 安全意识

中图分类号:D92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6.076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limited space which limits the police law enforcement behavior in the present .The research of police law enforcement behavior will strengthen the police tactics and related teaching technique and teaching research,raise the level of police training.And it has a profound significance and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on improving the level of the police actual combat.

Key words The police law enforcement behavior; limited space; safety awareness

1 研究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各级公安机关正在大力开展警务实战技战术教学研究工作和大练兵活动,不断推进公安工作和公安教育的深化改革,特别是在条件作战状况下的警务技战术运用教学训练研究,这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警务实战理论的研究和发展。而提高警务技战术理论与实践,改进教学方法、丰富训练手段是提高警训质量,保证警务实战技能训练的关键。但警务技战术研究与相关教学课程在全国公安战线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因此,重视和加强警察在各种执法环境过程中的典型状态的研究,并在教学训练中大力开展战例教学、实战模拟教学、条件对抗教学、限制空间环境对抗教学等,是改进和完善当前训练模式,在实战中达到防暴制暴、减少伤亡的一个重要内容。特别是在限制空间下的防卫与控制技战术教学训练研究,由于其环境、案件性质等的特殊性,当前发案的高频性,场景的普遍性,一般的防卫与控制技战术难以施展等特点,警务执法人员顾虑太多,既要考虑人员安全,又要保证一定的环境安全,就必须运用更加合理、有效、适时适用的战术,采取快速、有效、简单、直接的格斗、擒拿技术,制服犯罪嫌疑人,控制环境,才能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对国际、国内警务技战术研究资料和限制空间中的案件情况进行了解、对比、分析。以警察法学、警察体育学、警察指挥与战术、警察心理行为学的知识和技术为基础,借鉴体育学和军事体育学、军事战术学、公安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公安工作和警务技战术的特殊性,进行参考与提炼。对各公安院校和警察训练基地、公安实战一线的警务技战术训练情况和在限制空间中的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

(2)找到在限制空间中的案件发生的一般原因、过程。了解在限制空间中的案件环境规律、现场物品位置摆放规律、空间结构规律、人员分布规律。寻找到在限制空间环境下的案件从发生、发展到结束的过程、性质、暴力程度等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归纳犯罪分子、警务执法人员、受威胁人员和其他人员在限制空间的环境下,案件过程中的心理、行为、精神、情绪等的状态变化规律。

(3)总结在限制空间环境下的执法理念、安全理念、防卫理念、控制理念、战术理念。

(4)探索警察在限制空间的环境下的武力使用原则、方法、限制和有效途径,技术的运用与革新。警械武器在限制空间环境下使用的法律权限、现场限制、使用原则、方法、可能性与使用的后果,创新型使用技术的探讨和论证。

(5)在限制空间环境下的现场控制的途径、规律和有效性,各种战术运用的可能性规律和造成的后果规律,创新战术的研讨、设计、论证。探索防卫与控制技战术在限制空间环境下的综合运用和实战效果探讨的理论、方法。

(6)推动警察在限制空间中的警务执法行为训练与研究,丰富警察技战术理论体系,促进警务技战术训练理论的不断创新,提高其训练质量、训练效果,形成更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警察训练方法和理论。

3 研究方法

(1)对国际、国内警务执法行为研究资料和限制空间中的案件资料进行了解、整理、对比、分析。深入调查了解各公安院校和警察训练基地、公安实战一线的警务技战术训练情况和在限制空间中的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论证。广泛汲取经验,搜集相关材料,寻找师生、干警访谈,请教专家、学者、一线实战教官。

(2)对限制空间中的案件和警务执法人员所用技战术,根据案件性质不同、案件元素不同、场景不同、暴力程度不同、目的不同等情况,分别作分类对比研究;对典型案件和场景作实验对比研究。统计材料,深入归纳分析,总结在限制空间中的环境元素、空间元素、人员元素、案件元素,汲取犯罪分子、警务执法人员、受威胁人员和其他人员在各种限制空间的环境下,案件过程中的心理、行为、精神、情绪等的状态变化规律。

(3)以警察法学、警察体育学、警察指挥与战术、警察心理行为学的知识和技术为基础,借鉴体育学和军事体育学、军事战术学、公安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公安工作和警务技战术的特殊性,进行参考与提炼。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加以科学分析和论证,总结经验与教训,提出较科学的警察在限制空间中的技战术基本理论。

(4)根据人体运动规律、心理行为规律、案件发生发展规律、环境控制规律,掌握警察在限制空间环境下的武力使用和警械武器使用的法律权限、现场限制,使用原则、方法,使用的可能性、有效途径与使用的后果,防控技术的运用与革新、探讨与论证。在限制空间环境下的现场控制的途径、规律和有效性,各种战术运用的可能性规律和造成的后果规律,创新战术的研讨、设计、论证。

(5)探索警务技战术在限制空间环境下的综合运用和实战效果探讨的理论、方法。总结在限制空间环境下的执法理念、安全理念、防卫理念、控制理念、战术理念。通过探索研究,为警察警务技战术训练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支持,推动警察在限制空间中的警务技战术训练与研究,丰富警察技战术理论体系,促进警务技战术训练理论的不断创新,提高其训练质量、训练效果,形成更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警察训练方法和理论。

4 研究展望

通过对警务执法行为在限制空间环境下的研究探索,旨在寻找限制空间中的案件起因、性质、特点,总结此类案件的发生、发展过程规律,以及案件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动态联系规律,从中发现问题,系统归纳、分析研究,探索警务执法人员在此类执法环境条件下和特殊执法限制下,应对突发、暴力、恐怖、紧急案件的防控战术运用技巧、原则、方法。创新临战警务防控战术方法和理论,完善和弥补警务技战术的技术和理论空白,拓展警务技战术的教学训练研究领域。目前,我国各级公安机关正在大力开展警察警务技战术训练、研究工作,这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警察警务技战术理论的研究、发展、探索。而增强技术含量、促进战术探讨、改进教学方法、丰富训练手段是提高训练质量,保证警察警务技战术训练的关键。加强警察警务技战术与相关教学课程的技术和教学研究,进一步提高对人民警察的训练水平和丰富其训练理论,对提高公安学警察技战术训练的理论水平和实战水平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警务技战术具有高对抗性、高实战性、高危险性的特点,通过研究了解,案件的性质、暴力程度,执法现场的自然气候、环境、场景、武器、装备,人员的心态、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执法人员的能力、理念、方式方法等因素对案件的进程与终止情况均会形成影响因子;案件的后果是无法反复和倒带的,而我国公安如要更加有效的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并尽量减少公安干警伤亡,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公安队伍,这就需要我们从警察的警务技战术研究和教学训练上抓起。目前,我国各个公安院校和警察训练基地的警察警务技战术教学与训练已成为其教学科研的重要课题,警察警务技战术的训练包括警察院校和各种警察训练基地、防暴队、特警队等对公安专业学历教育学生、政法体制改革学员、在职干警培训学员、常备作战警员等的课程教学训练、短期专业培训和常态化训练。在全国公安大练兵、大比武和公安干警大轮训等背景下,四川省公安机关提出了“战训合一、值守四川”的理念,仅每年的各种专业警务培训和常规培训就达到约3万多人次,再加上公安院校学历教育、政法体制改革教育、厅直机关培训和国际维和警察培训、公安部战术培训等约近2万人次,每年四川省警察教育训练量就超过了5万人次。

把总结、整理、调查、实验、分析、研究的警务技战术动作、原则、方法、手段、要求等实践和理论应用于警察教育训练中;丰富警察教育训练内容、方法、手段、理论,使警察教育训练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实用化。促进警察警务技战术的探讨,提高受训人员的技战术能力、临战应对能力、环境控制能力、心理行为掌控能力,增强警察的防卫意识、控制理念,强化安全意识。为警务技战术训练提供新的技术、理论依据和支持,减少执法人员在警务执法实战过程中的伤亡概率,增大执法人员在警务执法实战中的成功处置几率,填补警察实战和警察教育培训中薄弱项目。

本文章系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科研项目:《警察在限制空间中的防控战术研究》课题文章,项目编号:15SB0158

参考文献

[1] 王锶明.论新时期处置的警务战术价值观[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9(1).

[2] 张银福,何杏娜.公安高等院校开设警务战术课程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

[3] 林通.对警务战术教学实践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若干理性思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

训练教案篇10

关键词:网络环境;微格教学;技能训练;师范生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109-03 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实践,二是通过系统的专业教学技能训练,其中微格教学是对师范生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微格教学(Micro teaching)最早由美国斯坦福大学D·Allen和他的同事A·Eve在1963年开发建立的,他们运用录音、录像等传统电教设备,对传统的教学技能培训方式进行了改造,系统训练教师的教学技能,使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快速提高。但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微格教学系统在应用上已经出现了一些缺陷和不足,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提升、改造传统微格教学系统,建立一种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微格教学训练模式,需要人们进一步探索。

一、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特征

所谓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又称微型教学,它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基础,利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依据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分阶段、有目的、系统地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活动。是师范生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对各项教学技能逐一进行学习和训练,从而集中解决某一特定技能的教学行为。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突出表现出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训练课题——微型化。就是把复杂的综合的课堂教学技能分解为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教学技能。如导入、提问、演示、讲解等。对每项教学技能进行逐一研讨并借助先进音像设备、信息技术,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系统培训。

2.技能行为——规范化。对每一单一技能进行训练时,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而且每一技能都有具体的评价标准,依据评价标准进行规范训练,直到达到目标为止。

3.记录过程——声像化。进行技能训练时,对每一训练环节都借助于媒体音像设备和信息技术进行实时记录,为小组讨论和自评提供直观的现场资料,使受训者能够及时看到自己的教学行为,获得真实的、客观的自我反馈信息,收到“旁观者清”的效果,产生“镜像效应”。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指导教师的教学负担,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对学生教学行为进行评价和指导,提高了培训质量和效率。还可利用其存储功能,经过一定阶段后再次视听音像带,对受训人员进行教学技能的再强化,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利用积累的大量教学声像素材,可编辑制作典型的微格教学片,构成微格教学系列教材,用于微格教学实录前的观摩及第二课堂学习。

4.观摩评价——及时化。参加训练的师范生和指导教师可借助于媒体音像设备和信息技术的记录资料,重放录像,及时地进行观摩和评议。

二、网络环境下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的优势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既吸收了传统的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的优点,同时又弥补了时空利用等方面的不足,具有自己其独特的优势。

1.提高了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意识和能力,特别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能力。这种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要求学生既要应用各种常规电教媒体,又要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师范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使他们更充分利用网络为自己的学习服务,有效地提高了校园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为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设计和制作有效的教学资源提供了锻炼的园地。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现代教学意识和现代教学能力效果明显。

2.增强了训练者自主学习的灵活性。网络环境下微格教学技能训练,训练者可以在多媒体教室、办公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学生或教师宿舍等,通过校园网进行点播,随时随地地调用录像资料进行观摩、点评,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也方便了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反思,使得训练者自主学习的灵活性得以增强。

3.提供了训练者交流形式的多样化。传统的微格教学技能训练,都是在微格教学训练室进行,采用的是试讲—录像—重放录像—师生评价的单一模式。而在网络环境下,我们可以把录像资料存储在教学视频点播服务器中,师生可以进行非实时交流与评价。或也可以把录像资料刻录成光盘,随时进行观摩和评价。视频的回放和讨论不再仅仅局限于微格教学训练室,只要有网络连接的地方都可以进行,这样既提高了微格教学训练室的利用率,也给训练者提供了更多的反馈和客观的评价信息。

4.提高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及客观性。借助校园网络对学生实施评价有两点好处:其一参与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打破了班级界限,师生可以就某个问题即时地在网上进行交流,这种非面对面式的“谈话”,更有益于真实意见的表白,使评价更趋客观;其二被评价者更能接收评价意见,可以冷静地去思考对方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改正自己的不足,而且评价是对照着声像记录结果的,更直观、具体、有针对性,评价结果更客观、符合实际。我们还可以把大量评价数据输入计算机,从而构建评价模型,使评价结果更直观、可靠。

5.扩大了技能训练的规模,提高训练效果。传统微格训练的一个缺陷是训练过程只能局限在固定的专门训练室,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而场地、设备有限,大多数情况下每个学生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在固定教室观看音像资料和自己的教学过程,很难满足师范生技能训练的需求。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微格教学技能训练,训练者不再受时间、地点和人数的限制,可以随时通过校园网观看自己或他人的教学录像进行保存和观摩,从而扩大了训练范围,提高了训练效果。

三、网络环境下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的实施

网络环境下的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是基于校园网环境下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进行训练的活动模式。是以先进的“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依据建立起来的,整个训练过程既强调教师的训练指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各种便利条件。

(一)准备阶段

1.“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主页”的建立。为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扩大训练范围和影响,方便学生自主学习,首先应在学校校园网上专门开设“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主页”。主要栏目包括:参训必备基础知识、精选教案、视频案例库、专家点评、师生互动平台等。

2.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使训练者通过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理解操作规程及要领,掌握技能的结构和程序。在观念上懂得在某种情况下应该怎样做,并且能够举一反三,为实践做好准备。学习的内容有:教学基本理论、微格教学操作流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分类、教材分析、教学技能分类、课堂教学观察方法、教学评价和学习者的特点等。即可以由教师系统讲授,也可以由学生通过校园网自主学习。

3.标准化微格教学实验室设置。微格教学实验室通常由中心控制室、教学训练室和音像资料室或教学视频点播中心组成。微格教学训练室需要有较好的隔音条件,其面积20平方米左右。除配有常规的电教媒体外,还应配有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教师教学控制平台、视频展示台、液晶投影机等数字化教学设备,并与校园网和Internet网联接。为了更好更全面对学生进行现代教学技能训练,可依托学校的网络教学实验室,模拟远程网络教学,以便为未来网络教学的需要提供支持。

(二)实施阶段

1.确定训练目标。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目标主要有导入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演示技能、提问计能、板书技能、媒体使用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等。

2.编写教案。依据训练要求,师范生选取一段10分钟左右的试讲内容编写试讲教案。为了更好地强化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除了编写一般文字教案之外,还要求编写适合于多媒体教学的简易课件,以便在微格训练室使用。

3.观摩学习。训练者在试讲前,先播放几段录像资料,这些录像资料可以是正例,如优秀教师的典范教学录像,或前一届师范生留下的优秀案例等,为师范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也可以是反例,如前一届师范生训练中出现的典型问题等,为师范生即将进行的训练做好预防。在播放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及时点评,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每一项教学技能训练的要领,使学生能自己归纳、选择对应的教学实践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在微格参训视频案例库中自由地查找相应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4.模拟练习。师范生按照训练程序依次登台试讲。参加试讲的人员主要有模拟训练的师范生、训练者的同学及其评议人员。并依据训练目标提供每一单项技能训练的评议表,为评议人员打分提供依据。

5.全程录像。在试讲过程中,中心控制室教师将其试讲过程依次录制下来,并将学生的训练情况上传到校园网,方便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

6.建立微格训练视频案例库。把经过编辑和整理的参训录像存储在微格训练视频案例库中,以易于查询和检索。视频案例库以流媒体方式对学生和教师提供服务,通过校园网可在有网络连接的任何场所自由地下载或在线浏览。案例库中的案例可包括“精选案例”、“名师授课”、“典型范例”、“实况录像”等,每个案例应附有背景介绍、分析说明、教师解说和评论、专家点评、适用对象、参考资料等。通过建立数字化的视频案例库,可以有力地支持微格教学技能训练。

(三)评价反馈阶段

学生试讲录制完成之后,要组织师生进行评议。师生评议可采用两种形式。

1.实时评价。试讲完成之后,电教人员可及时播放该生的教学录像过程,同时进行评议,使被培训者及时、准确地获得反馈信息。也可以在网上进行评议,即参训者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依据自己的时间通过校园网平台与教师或同学进行讨论和评议,以获得更多的建议和经验。

2.非实时评价。由于课时的限制,有时很难做到完全的实时评价,就可以采用非实时评价方式。充分利用“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主页”上师生相互平台,师生均可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参加评议,参评学生在浏览他人的教学技能训练视频录像的过程中,也可以发表自己见解。这种评价打破了班级界限、时间限制,也没有了身份上的差别,更有益于真实意见的提出,使被评价者接纳起来更容易,评价更趋客观和全面,极大地增加了师生交流的灵活性,参训学生得到了一个全方位的评价和反思。

(四)综合技能的形成阶段

每一单项技能训练如果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需要循环进行。通过检查和验收合格之后,则可进入下一单项技能训练。单项技能训练完成后,就可以把各种单项技能训练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技能的训练,通过不断的练习和修正错误,最终形成较完美的教师教学基本功。

总之,网络化境下的微格教学训练是对传统的微格教学训练的提升,有其独到的优势,具体的实施步骤是训练前的准备阶段、训练过程中的实施阶段和评价反馈阶段,以及最终的综合技能的形成阶段。

参考文献:

[1]周剑辉,丁芳.基于网络的微格教学环境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07,(1).

[2]吴全洲.基于校园网的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09,(2).

[3]杨建良.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的设计[J].中国教育的信息化,2010,(1).

[4]武海明,刘瑞儒.网络时代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模式新探索[J].现代情报,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