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科技创新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09 17:53: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加强科技创新的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加强科技创新的措施

篇1

关键词: 大学生 科技创新 激励机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责,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激励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增加,并且采取了一定的激励措施。虽然每所学校的具体措施略有不同,但本质上大同小异,这些激励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有效的作用,但是现有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激励机制还并不完善,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的问题分析

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激励的日益重视,以及一些激励手段与措施的实施,确实对激励大学生科技创新有一些成效。2005年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立项资助课题申报总数只有204项,2009年课题申报总数达到608项,增加了近2倍,这与学校及各学院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视与激励是密切相关的。但是现有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并不完善,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学校层面的问题

1.学校所采取的激励措施比较分散,激励效果不明显。

在肯定我校采取的激励大学生科技创新措施获得成效的同时,不能忽视这些措施比较分散,不够深入,激励效果不明显问题。

扬州大学的调查数据显示,虽然每年参与科技创新各项竞赛和基金项目的总数在增加,即便是申报项目数最多的2011年,741项申报课题中参与的大学生总数约2000人,但是参加的人数在我校学生总人数中所占比例增加的幅度依然很小,被立项的只有409项,最后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所支持的这项科技创新活动中参与的人数只有1000多人。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课题是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主渠道,这一“主渠道”的参与状况如此,那么其他各项有关科技创新的竞赛参与度就可见一斑了。

2.忽略了隐性课程在激励大学生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杰克逊在专著《课堂生活》中指出,隐性课程是通过隐蔽的、潜在的、渗透的方式对学生的态度、动机、价值观等产生影响的。以扬州大学为例,学校对隐性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尤其是其在激励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作用还没有足够重视。学校重视的是学生的显性课程,显性课程的实施较偏重于教科书,偏重于对知识的“灌输”,偏重于对学生的“训练”。

3.激励机制与保障机制、评价机制等其他相关机制相互配合效果不佳。

长久以来,虽然各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越来越重视,并且通过各种方法和措施调动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但是这些措施和方法没有形成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有显著激励作用的科学合理、相互协调配合的长效机制。

(1)激励机制的实施需要保障机制提供制度保障及物质保障。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激励机制缺乏制度保障。以我校为例,现在成文的有关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管理制度只有《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办法(试行)》一项,但是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只是激励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一项措施,其他相关措施及相对应的组织机构、活动内容、保障制度、考核制度、评价制度、奖励制度等都没有形成明确的制度体系,这给激励机制的实施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另一方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激励机制缺乏物质保障。在我校中,许多学院,特别是文科类学院往往没有充足的经费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2)高校对大学生的评价机制与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不配套。首先,高校以往的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基本上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工作的唯一标准的。其次,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评价机制过于死板,不利于激励大学生科技创新。以扬州大学为例,《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不符合要求的、超过规定时限的申报课题,或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题,校基金办不予受理。但是,科技创新活动是有风险的,不可能每一次创新都能成功。如果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失败不能容忍,学生就必须自己面对和承担创新失败的风险和压力,这样不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这与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二)学生层面的问题

1.学生学业压力大,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度不够,创新意识不强。

据统计,有近86.2%的学生把课余的学习时间都用在复习功课上,只有7.5%的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或者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各种课外科技创新活动。①大学生学业压力比较大,把主要精力放在课程上,没有更多时间涉猎各种知识领域,没有时间尝试各种锻炼自身素质的活动,对科技创新不够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难以提高。

2.学生科技创新的目标模糊。

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目标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内在目标,一类在外在目标。内在目标是自觉自愿的,发自内心深处的“我要做”,来源于对科技创新的深刻认识。外在目标是被动的、消极的“要我做”。许多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到底为什么要科技创新,有时只是一时兴起或者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更有甚者为了追逐名利而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这类人开始时可能全力创新,但当自己的科技创新毫无结果时,他们就会犹豫不前;当看到别人创新发明获得成功、名利双收时,他们又急于求成。

二、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有助于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完善学校多形式激励机制

1.依据激励理论,完善现有激励措施,制定科技创新制度,构建完整的激励体系。

(1)制定科技创新制度,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优良环境。为了给大学生科技创新提供一个适合的科技创新环境,使其更好地取得成功,学校有责任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宽容和谐的校园环境,制定完善的科技创新制度,营造和保持一种自主与协作、信任与开放并存的科技创新环境。

(2)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表彰奖励体系,强化角色和责任意识。依据双因素理论、成就激励理论等相关激励理论,将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相结合,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制定大学生科技创新表彰奖励制度,将大学生科技创新表彰奖励体系化、正式化。

2.重视隐性课程,充分发挥其在激励大学生科技创新方面的影响力。

杰克逊在专著《课堂生活》中认为,隐性课程是通过隐蔽的、潜在的、渗透的方式对学生的态度、动机、价值观等产生影响的。从心理学的理论看,隐性课程这种隐蔽的、潜在的、渗透的方式如果运用得当,就能够对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在隐性课程中灌输科技创新的思想,能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科技创新的向往,这种作用力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所产生的影响效果比物质奖励所产生的效果更强劲、更持久。那么,如何发挥隐性课程在激励大学生科技创新方面的影响力呢?

(1)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并将科技创新精神的弘扬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校园文化作为隐性课程的重要部分,对大学生内在的影响是巨大的。美国著名教育理论家柯尔伯格指出,校园文化作为教育中的隐性课程,比正规课程更加有力。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因此,要形成能有效激励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制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运用各种手段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起来,建立一种以科技创新为特征的校园文化,在高等学校内部形成鼓励创新的氛围和环境,保障高等学校科技创新目标的实现,提高高等学校科技创新的效率。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教师在隐性课程中对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影响。教书只是显性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在隐性课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对于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③尤其是教师对事业的责任感和对学生的关爱,对学生的耳濡目染更是不可多得的教育元素。因此,教师除了传授知识以外,还要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兴趣,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3.在完善激励机制的同时,对保障机制、评价机制等相关机制进行相应的更改。

在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的同时,要看它与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等相关机制的运行情况。这其中除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完善的政策和制度的制定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硬件条件,硬件条件是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物质保证。以我校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做法为例,学院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并给予了经费和师资支持,形成了良好的科技创新运行体系,这种做法值得各学院依据自身特色加以借鉴。

如上图所示,我校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建立向学生开放的科技创新实验室,在保证正常教学的同时,向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放,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这一平台在激励大学生科技创新上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值得其他学院依据自身的专业特色加以借鉴。

大学生科技创新评价机制的配套完善能使高校的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发挥导向作用。大学生应该达到对知识和技能的双重掌握,技能的培养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应当看到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的存在,对大学生的评价实行评估内容开放化、评估标准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鼓励大学生创新发展。通过多种考试考核形式,促使学生开放个性,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构建这样的评估体系,有利于发挥积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有助于形成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所必需的宽松环境和自由空间。

(二)建立学生内在激励机制

1.设立科技创新学分,提高学生对科技创新的重视。

近几年来,国内有些高校在尝试实施“创新学分”制度,但是我校没有在这方面进行尝试。设立科技创新学分,将学生的发明、制作、设计、论文、著作、竞赛等创新成果用学分纳入考核标准,这是对大学生评价体系的一个补充。

2.打造科技创新队伍,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打造优秀的科技创新队伍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功的关键。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要多出创新性的成果,离不开加强学生科技骨干队伍的建设,可以将科技类的社团作为学生科技骨干队伍建设的核心,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项目研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队意识。

3.注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层次性。

在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激励时,必须考虑和重视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所带来的影响。大学四年,学生所处的年级不同,掌握的知识深度也不同,所以,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应该体现层次性,这样才能营造宽松的适合大学生个性发展的科技创新环境。我校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层次体系方面走在了前面,构建了具有本院特色的金字塔形的学生科技活动梯队,如(下图二)。

我校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依据自身情况,采取了具有本院特色的金字塔型的学生科技活动梯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0年,我校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参与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的本科生更是达95%以上,获得立项资助21项。这样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提供了不同层次的科技创新平台,也正体现了人本主义理念,以大学生的成长为出发点,使大学生的人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彰显与发展,激发了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

注释:

①崔彬、谢伟.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09,(2).

②吕军,侯俊东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1).

③尹磊昌,杨鲁宁,朱婷婷,刘中合.论大学生科技创新长效机制建设[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

参考文献:

[1]王祚桥,周培松,孟三爱.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2):52-54..

[2]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272-285.

[3]王平祥,唐铁军.着力构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体系[J].高等理科教育,2006,(1).

[4]崔彬、谢伟.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09,(2).

[5]吕军,侯俊东.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1).

[6]尹磊昌,杨鲁宁,朱婷婷,刘中合.论大学生科技创新长效机制建设[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

[7]左颖,学分制下高校创新学分初探[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8).

[8]李明江,田丽.新时期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

篇2

一、加强宣传,提高对饲料行业科技创新工作的认识

为全面落实市饲料工业办公室《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全市饲料行业科技进步会议精神的通知》精神,提高对饲料行业科技创新工作的认识,我们将组织召开饲料企业科技进步座谈会,与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要求饲料企业“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养殖业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饲料产品,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为人民群众提供更放心的动物性食品”,把“改善和提高动物性食品的品质和风味”作为行业发展的新的目标;并深入饲料和养殖企业内部与技术人员进行探讨,探索饲料行业科技创新的方式及高科技含量的添加剂在畜牧养殖实践中应用的有效途径,以有效启动饲料行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加快饲料行业科技创新的步伐。

二、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科技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扎实开展饲料行业科技创新工作,形成强有力的支持调控体系和横向、纵向相互协调的工作体系,市畜牧局成立由分管局长为组长,饲料兽药科科长为副组长,科技骨干为成员的饲料行业科技创新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本市饲料行业科技创新工作方案的制定、科技创新的宣传、组织协调、高科技含量添加剂的推广应用及科技创新工作的监督、检查。同时要求辖区内的大型饲料、养殖企业组建由专人负责的科技创新技术小组,制订企业的年度科技创新、改进产品和应用高科技含量添加剂的具体措施和步骤,明确时间和要求,把科技创新工作制度化、经常化,指导实施本企业的饲料科技创新工作。

三、整合饲料行业智力资源,组建全市饲料行业科技人才库

市拥有统一饲料、希望饲料、爱基饲料等大中型和新型饲料、养殖企业,聚集了一批著名的畜牧、水产饲料及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他们是开展饲料行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关键因素,直接决定着科技创新的成败,为此,我们将对全市的饲料生产企业和畜牧养殖企业的饲料营养、养殖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进行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各企业饲料营养、养殖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才详细情况,筛选二十名专家和技术人员组建市饲料行业科技人才库,建立档案,搭建平台,定期组织召开科技人才库专家和技术人员会议,共同制定措施,探讨、交流科技创新工作经验,充分发挥群体智力资源的作用,全面推动饲料行业科技创新工作。

许多专业技术人才来源于正规的农业院校,以人才为纽带,辐射性横向拓展和加强与大专院校,研究院、所的联系,积极拓展业务合作,在研究与生产之间架起桥梁,为企业直接吸收先进技术,实现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四、提高企业科技素质,引导企业积极进行科技创新

为进一步推动饲料行业科技创新工作,提高饲料企业的科技素养,畜牧局将依托饲料行业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定期邀请资深的专家教授为市饲料行业科技人才库的专家、技术人员及饲料、养殖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举办讲座和学术报告,利用各种方式推广、介绍饲料科技进步成果,了解饲料科技发展动态。

鼓励引导企业开发应用科技含量高的新饲料产品。市饲料科技创新领导小组为饲料企业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引导饲料企业改进产品、开发高科技、高效益的饲料产品;积极引导畜牧养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海洋酶、共轭亚油酸、乐能肽、杜仲素等高科技含量添加剂,及时提供服务并做好应用对比效果跟踪,取得明显成效后在全市的肉鸡、生猪、蛋鸡等畜牧生产中进行大力推广,促进畜牧产品质量和风味的提高。

五、实施科技创新,创立名优品牌

通过科技创新,实现饲料和养殖企业的双赢,一方面饲料企业通过创新和改进产品,扩大企业的影响,提高市场占有率,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养殖企业通过使用高科技饲料产品和饲料添加剂,生产出高附加值的畜产品,创出畜产品的名优品牌,为饲料创新发展提供驱动力,推动饲料产品的更新换代。大力推广万家镇陈家顶陈氏兄弟蛋鸡场(10万只蛋鸡规模)使用共轭亚油酸代替普通脂肪酸生产共轭亚油酸鸡蛋,实现了品牌、效益双赢的成功经验。该共轭亚油酸鸡蛋的胆固醇含量低,提高鸡蛋附加值,给群众提供保健鸡蛋产品,目前该品牌鸡蛋成功打入沃尔玛、佳世客等超市,成为大型超市的鸡蛋供应商,鸡蛋供不应求。饲料科技创新推动养殖企业发展,开创畜牧行业发展新局面。

篇3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8-0078-02

目前,许多高等学校围绕着素质教育这一主题,把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更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是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培养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也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一,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的需要。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基地,就必须努力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要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自己重要的工作目标,为创新人才创造更为宽松的成长环境[1]。第二,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迎接知识经济和新科技革命的需要。要发展知识经济,推动新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依靠创新人才、依靠创新教育。因此高等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有其特殊的历史使命,必须站在未来发展竞争的新的战略高度来审视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思路,解决好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动力和可持续问题,以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第三,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建设社全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当代大学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生力军,高等教育必须尽快担负起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历史责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而对于肩负振兴中华历史使命的当代大学生来讲也更是如此,只有培养高度的科技创新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大胆创新,才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探索

1.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是前提条件。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制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学校先后出台了有关管理办法和具体措施,从制度上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这些规范的制度包括:“关于深入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意见”、“学生社团管理条例”、“大学生科技作品立项管理规定”、“关于鼓励大学生申报专利和发表学术论文资助奖励措施”等十余个文件。这些文件对于建立合理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更大程度激发指导教师的热情和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保证科技创新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教师的引导是关键。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全面进行创新教育的关键和基本保证,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2]。同时,也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励学生创造的渴望。教师的示范性、民主性和启发性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极大的,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尝试,对学生任何创新尝试都要抱积极指导、引导、鼓励的态度,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早期研究性调查及前瞻性课题研究、社会实践中,应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教师“背着走”为学生“自己走”,努力从多层次、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

3.学生参与实践是中心环节。学生参与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企业是高校学生的实践基地。首先是教学实习。学生进校以后,要对自己的专业有所了解,学校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就应安排学生到工厂参观考察教学内容,安排一定的学时到与该校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去,使学生对社会企业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而为巩固专业思想打下基础。其次是生产实习。大学生除了以上所述的三大实习外,学校还应该开展一系列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调查研究,使学生从中得到实践的锻炼,并提高实践能力。

4.科技创新经费落实是保障。经费是制约活动开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落实科技创新经费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保障。学校应单独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专项基金,专款专用,保证经费足额按时到位,并制定专门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经费管理制度》,指定由学校学工处或学校团委负责“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具体实施,确保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

5.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是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一个鼓励创新的校园氛围是对学生大胆创新实践的肯定和鼓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文化环境。对此,高校应积极开展大学生学术科技节等活动,努力营造创新氛围。首先,在舆论上宣传创新教育的意义,通过报刊、电视、广播、讲座、网络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宣传大学生创新教育活动,如发放大学生创新教育系列宣传册、读书宣传册及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教育手册、科技图片展、科技知识讲座等。

三、进一步加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思考

1.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高校的重要职责。今天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仍有某些与教育规律不相适应的地方,这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形成。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正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注意发展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重视教育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有意识地将教育目标内化为学生自得自求的过程[3]。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和新科技革命的挑战,大学必须实施创新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面树立教育创新思维,树立教育质量意识。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其本身就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要积极营造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环境和氛围。首先,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应该成为大学校园文化的主旋律,把大学塑造成创新人才的精神乐园。高校应继续推进第二课堂学分制,设立创新学分,以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大力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定期地进行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交流、评选和展示,对成绩突出的进行表彰、奖励,在这一方面有些高校已取得了一些经验,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建议通过建立校外创新实践基地,设立学生创新基金等办法,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利的条件 [4]。同时,还要积极支持学生社团活动,鼓励学生社团增大科技文化含量,在培育科技创新的精品社团上下功夫;要大力支持和奖励学生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参加教师的科学研究,并为之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在学术活动中受到创新思想的启迪和熏陶,增强创新意识。其次,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一定的环境,需要有意识、有指导地去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

3.要积极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鉴于以往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和引导不够,使活动无法深入持久的开展的现实,积极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立一套较为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运作机制显得尤为必要[5]。一要建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成立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由分管学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直接牵头此事,具体常务工作归口管理,相关职能部门及学院具体落实,以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组织。可重点以各类科技型学生杜团为依托开展活动,制定出一整套管理细则,如学生社团管理细则、学生科研基金管理办法、开放实验室管理细则等。二要确定指导老师,鼓励立题申报。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必须要有教师的指导,否则效果不易发挥到最大。作为教师来讲,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也是教书育人的延伸,这与采取导师制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在确立课题方面也是一个关键,课题必须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和现有知识水平,课题申报由指导老师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不断让学生在学习、实验和查阅资料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三要完成评审结题,实现成果转化。要形成从立项、申报、实验写作、评审结题到成果转化等一系列运作程序和规范管理。专门成立学生课题评审小组,除了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挑战杯”、论文报告会之外,学校还要定期单独组织评选,并及时向有关杂志、刊物推荐,这对学生来说也是最好的鼓励和回报。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将好的成果向社会企业及地方政府推荐,实现成果转化,让学生也做到“产学研”相结合。四要推出激励措施,营造研究氛围。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激励机制,通过广泛发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生科技成果转让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并把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情况同学生的德育考核、学生奖学金的评比等挂钩,逐步形成完善的激励措施,营造良好的科技氛围,从而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对指导教师也要出台一系列的激励措施,把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情况与教师岗位聘任,年终考核等挂钩。

参考文献:

[1] 洪辉煌.浅谈地方高校教育创新的基本途径[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1).

篇4

科技创新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各个国家都将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政府采购是一项市场经济国家约束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运用市场竞争机制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以实现公共职能的基本制度。政府采购具有公共政策的功能,要求政府在采购活动中调节宏观经济的供求关系,承担起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责任。由于政府采购的巨大金额是任何企业无法比拟的,所以政府往往是市场上最大的单一消费者,它对新产品初期市场的培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建立较为完善的政府采购制度,开展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活动,有力地推动了自主创新。20世纪90年代,日本也已将政府采购作为科技创新立国十大措施中的第三项措施。

国外关于政府采购和科技创新关系的研究很多,如Scherer、Schmookler、Mayers和Brouwer等人。由于我国开展政府采购的时间较晚,尤其缺乏技术采购的实践经验,国内关于政府采购和科技创新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仍然停留在对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借鉴层面上,如张鹏以美国、日本、加拿大和印度为例,列举了各国政府采购促进科技创新的成功做法,高昌林通过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技术采购政策的比较分析,认为技术采购对创新活动的促进作用更加突出。

本文在分析政府采购和科技创新关系的基础之上,又加入了GDP、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人员全时当量投入,作为影响科技创新的因素,力求实证检验结果更具客观性和合理性。

二 、政府采购促进科技创新的理论分析

无论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完善发达,市场仍存在时滞问题,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出总是面临较大的风险,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的风险更大,这就使得一些领域的技术研发甚至是社会急需的技术研发相对滞后。特别是在科技创新复杂化的今天,某些社会效益极大的创新项目,投资强度大、风险高,导致民间投资犹豫观望。在上述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有必要采取一定措施支持科技创新。经过学者的一系列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政府影响创新最重要的途径是通过政府采购。政府采购对科技创新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采购对科技创新产生需求拉动作用。

市场需求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最重要的因素,利用政府采购创造市场空间,激励科技创新,对本国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育起到了极好的需求拉动作用。这种需求拉动作用,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降低科技创新的市场风险,降低科技创新的技术风险,定向扶持中小企业,推动跨国联盟与技术转移。

第二,政府采购可以减少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分担创新企业的风险。

技术创新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不确定性,使得科技创新的成功率降低,企业承担着巨大的风险,降低了企业对科技创新投入的积极性,同时,科技成果从发明到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之间存在的时滞,导致创新过程的反复、资源的浪费等无效率的产生。然而,政府采购可以对拟采购的技术产品提出明确的技术标准和性能要求,可以给科技创新产品创造一个稳定的市场,使科技创新的私人收益接近于社会收益。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已经变成了确定性。

第三,政府采购可以发挥导向作用,引导整个社会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政府采购作为一定区域内最大的消费者,客观上对不同产业和行业有一定的选择余地,据此可以体现政府不同的政策倾向。有政策倾向的促进科技创新的政府采购,能够引导国际国内的投资规模和方向,提高投资者对这一技术成长的信心,从而有效地引导科技创新沿着政府所鼓励的方向进行。

三、模型构建

本文从宏观经济层面考察政府采购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把科技创新的影响因素分为需求和供给两大类。其中,需求方面包括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和政府采购额度,前者反映了市场需求规模对创新活动的整体促进效果,后者为政府采购定向支出对科技创新的驱动效应;供给因素主要指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从资金和人力资本角度衡量了要素投入对创新的推动作用,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并对其取对数后,可以得到如下模型:

lnIA=lnTDit+lnGPit+lnRDit

+lnRHit (1)

其中,IA代表科技创新能力,由于专利数量作为国家、产业和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衡量指标被学者们广泛采用,尤其是在宏观经济层面,所以,本文也用我国年度专利数量来衡量科技创新能力。专利数量又分为专利授权数和申请数,一般情况下,后者大于前者,本文采用专利授权数来衡量经过审批授权的专利水平。TD为年度政府采购总额,GP为年度GDP,RD和RH分别代表研发部门经费投入和就业人员全时当量。样本选择方面,采用我国1992-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了避免异方差的出现,所有数据都经过对数化处理。

四、实证分析

根据本文构建的模型,通过Eviews6.0软件检验,可以得到如下估计结果:

如上表所示,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945,而且所有参数的系数都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估计结果对模型有很强的解释力。DW值为2.044,说明变量之间并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在1%的置信水平上,政府采购对科技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弹性为2.773,说明政府采购总额提高一个百分比,专利授权数将提高2.773%。从我们的实证结果可以看出,我国政府采购对科技创新确实存在促进作用,而且这个促进作用还产生了乘数效应,政府采购增加1%,给科技创新带来的提高程度将远远大于1%,因此,针对我国目前政府采购制度尚不完善、创新项目针对性不强等局限性,我国应大力发展促进科技创新的政府采购,从而更有利于刺激经济增长。

在10%的置信水平上,科技创新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弹性为0.084,表明GDP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只有更具指向性的政府采购才能促进科技创新;然而不能据此就断言两者没有紧密的联系,实际上很多研究证明,科技创新水平高的地区往往可以推进本地区经济速度的增长,也就是说科技创新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反过来,经济发展水平对科技创新的作用甚微。研发经费支出和就业人员分别在5%和1%的显著性水平上和科技创新正相关,而且二者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也很大,分别为1.377和1.585,表明增加1%的研发经费投入和人员投入,科技创新将增加大于一个百分比。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的产出弹性大于经费投入的产出弹性,这可能是由于在研发经费投入中,即使企业研发活动的经费产出效率较高,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发活动严重与市场脱节,研发成果多以论文等来衡量,其不能或不能及时有效地转化为经济效益或新产品,结果导致总体上研发经费的产出效率不及研发人员的产出效率。另外,研发活动的人力和经费投入是研发产出的投入因素,但相比政府采购,研发支出和就业人员对科技创新的积极作用并没有预期中的那么大,反而是更具针对性和指向性的政府采购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一直以来都被低估了。

五、结论

本文利用我国1992-2008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政府采购与科技创新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如下结论:政府采购能够促进科技创新,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和体系并不完善,这种促进作用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

政府采购对科技创新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由于政府采购要同时面对扶持新的甚至是刚萌芽的技术,常常不易找到更多的有一定实力的竞争对手,因此政府采购常常在发挥扶持、拉动功能时不愿顾及太多技术竞争问题,而导致政府采购与技术供给者之间事实上可能缺乏足够的竞争。竞争不足可能降低技术供给者发挥积极性加速技术进步的必要刺激和动力。(2)由于政府缺乏市场权力,因而在没有其他支持性措施的情况下,它不能有效地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3)可能增加“寻租”空间。尽管政府采购被称为“阳光下的交易”,但在发挥它对重大技术发展的扶持功能时,也容易因技术的复杂性和技术发展路径的某些问题为技术供应者留下“寻租”空间,而这类“寻租”空间常常不易迅速杜绝。

对于现阶段仍不完善的我国政府采购体系而言,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在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力度的同时,应着力加强政府采购对科技创新的额度,提高技术采购效率,并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配套措施;由专门机构组织专业采购人员在国内相关产业中进行试点,规定科技创新成果采购的品种和数量;建立政府技术采购的财政专款制度,明确规定政府各部门应优先购买本国高新技术产品,为本土高新技术企业创造足够的市场空间;保证政府采购对某一创新项目支持的连续性,根据科技产品市场化程度调整政府采购的支持力度,针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技术,在政府采购中设计出较大的竞争空间,促进供应商、承包商或服务提供者之间的有效竞争。

篇5

关键词: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国际竞争;综合国力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3-0006-02

当代国际竞争实质上是一场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核心的整个综合国力的竞争与较量。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国际竞争中,为了从根本上提升本国综合国力,增强自身发展后劲与竞争实力,不少国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科技创新这一最佳捷径,并由此掀起了一场更为汹涌澎湃的国际科技创新浪潮,开创了一条人类经济发展的新道路。面对这一新的生存环境与发展机遇,为了尽快提升本国综合国力及其国际经济地位,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自觉遵循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创新这一人类经济发展的共同道路。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生产力和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是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升降及其综合国力的强弱,最终都取决于一个个企业的发展。然而,在构筑市场经济体制大厦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企业竞争力尤其是国际竞争力却极为有限,整体发展水平不尽人意。虽然企业数量位居世界榜首,但能进入世界前五百强的却寥寥无几。迄今为止,中国综合国力及其整体发展水平仍处于世界第五至八位,远远低于只有8亿多人口的欧盟集团,与美日两大经济强国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可以说,只有企业竞争力增强了,整体素质提高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才有取之不尽的源泉与动力,

综合国力的强盛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看来,一国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对其综合国力及其国际地位的影响确实不可低估,不遗余力地提高中国企业竞争力便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由之路。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观念、体制、就业压力以及经济、技术与历史条件的影响与制约,中国企业发展状况极不理想。企业竞争力尤其是核心竞争力不尽人意,整体发展水平依然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整个经济发展进程及其综合国力的增强由此受到了根本性遏制。

以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钢铁工业为例。20世纪初,中国共有各类钢铁生产企业近1 500多家,其企业数量乃至厂房、设备和职工人数都稳居世界榜首。但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过小,资本实力及其科技创新能力受到严重削弱,不仅企业生产效率十分低下,产品质量一直低水平徘徊,而且消耗高、浪费大、生产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企业整体竞争力与规模效益都无从谈起。从能耗上看,中国吨钢综合能耗虽已降至1.2吨标准燃料,但仍高于美日德法等发达国家20%以上。从整体上看,中国钢铁工业至少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二十年,整个国际竞争力都受到了根本性遏制。作为重要支柱产业的钢铁工业尚且如此,其他部门更不乐观。

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今世界,无论企业竞争力的提高还是综合国力的增强,最终都是一场以技术和人才为核心的整体实力的争夺与较量。在一定意义上说,科技创新的快慢确已成为决定企业发展及其整个综合国力强弱的首要的、决定性因素。战后美日等发达国家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经济奇迹的创造就是建立在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这一物质基础上的。美国微软以及中国海尔、海信以及春兰等一大批新兴的成功崛起就是最为明显的例证。可以说,没有科技创新,任何一个企业和民族都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科技创新是一个世界性的潮流。在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世界,高新技术的竞争与较量已成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基本法宝。我们再以石油工业为例。为了推动自身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各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各大石油公司都加大了企业技术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力度,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企业整体竞争力明显提高。在此推动下,世界石油石化工业都已开始由资本集约型向技术集约型转化,整个国际石油生产的平均综合成本进一步下降。石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及其综合国力的增强都得到了基本保证。

2000年以来,在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推动下,中国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也在进一步降低,企业竞争力及其经济效益不断提高。2008年,中国石油集团销售收入达到10 007亿元,在全国五百强中排名第三,在世界五百强中排名第十三位。在2011年世界上市能源公司五十强排行榜中,中石油名列第二。2010年以来,在《财富》杂志公布的中国五百强企业排行榜中,中石油连续三年位居第二。在此,科技创新的巨大威力可见一斑。

然而,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从整体上来看,中国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刚刚起步,整个技术创新能力仍十分有限,企业竞争力及其终极效益仍不乐观,企业及其整个社会的技术创新乃至综合国力的提高的确还任重而道远。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当今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一场企业科技创新的争夺与较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无论是科技创新的推进、重大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还是综合国力的提高,最终还得依靠一个个企业。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后新的国际环境,为了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为了整个综合国力的增强,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及时采取一系列断然措施,全面加快企业科技创新及其技术进步的历史进程。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力加强企业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快传统生产作业流程及其技术装备的改造工作,推动科技创新的全面开展。面对汹涌澎湃的新技术革命和国际企业技术创新浪潮,为了从根本上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及其整个综合国力的提高,首先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及时认清知识经济的历史洪流与国际竞争的严峻形势,把企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都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为基础的集约化发展道路。其次,从国内外科技、经济发展现状以及自身实际需要出发,在继续加大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力度的同时,不断加强对企业科技创新的物质投入,全面加快企业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进程。最后,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生产经营第一线,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生产作业流程和生产技术装备,重点抓好大型、配套式高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及时淘汰一批低效装备和工艺技术,以此推动科技创新的全面开展,不断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全面增强企业竞争力。

2.加快企业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建立并完善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广泛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大幅度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当前,面对新的经济现实,必须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快企业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全面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首先,必须根据科技创新和生产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改革企业内部科技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有利于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企业内部科技创新体系,把企业技术创新引入正常轨道。其次,通过可行性研究,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企业科技创新及其高新技术发展规划,重点加强与各企业总体发展规化间的协调工作,加快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进程,确保企业技术创新的正常运转。第三,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与特殊手段,不惜重金地吸纳各类优秀人才,形成一支庞大而稳定的高素质的企业科技队伍,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企业技术创新新浪潮,大幅度提高企业整体科技创新能力。

篇6

在这春意盎然、播撒希望的美好日子里,我们在这里召开会议,隆重表彰*市首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获得者。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荣获*市第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的各位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呕心沥血、辛勤工作在青少年科技教育战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科普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把普及青少年科技知识、激发青少年创新热情,作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活动,是市委、市政府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广大青少年参加科技创新构建了新的载体,提供了新的舞台。从今天受到表彰的十位同学身上,从三维获奖代表感人至深的发言中,集中体现了当代青少年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良好精神风貌,是我们深刻感受到*这座英雄城市蕴藏着无限活力和创新潜能,使我们对*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竞争实力核心在于科技的实力、人才的实力。当前,*已进入大发展、大跨越的关键时期,全市上下正在以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总揽,全力实施*湾“四点一带”开发、城市“四大功能区”建设、打造产业链经济等一系列战略重点,着力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加快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和人民群众幸福之都。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人才智力作支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少年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创造性、可塑性强,提高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能力必须从青少年抓起。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三个理念”。一要牢固树立提升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就是夯实长远发展基础的理念。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科技教育是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抓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必将对我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科学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我们要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重要性、紧迫感的认识,牢固树立战略思维和长远意识,切实肩负起教育、引导、服务青少年科技创新的职责,不断把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引向深入。二要牢固树立抓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就是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理念。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我市有50多万青少年学生。他们完成学业以后,绝大部分将回到*工作和发展,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科学素质,将直接决定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步伐,直接关系着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进程。全市上下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让更多的青少年在科技创新的环境中成长为创新型人才,确保我市科技创新事业后继有人,永葆繁荣。三要牢固树立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就是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理念。总书记指出:“要注重从青少年入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改革教育体制和改进教育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正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能力和素养,实现从“读科学、记科学”向“懂科学、用科学”的转变;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求知欲望,增强青少年学习科技知识、参与创新实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可以拓展他们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使学生逐步形成坚忍不拔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谨细致的作风,培养出更多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科技创新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埋头苦干、精益求精,才能摘取科技创新的果实。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希望广大青少年持之以恒、锐意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在科技创新的海洋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借此机会,给广大同学提几点希望:第一,要着力夯实知识基础。就青少年科技创新而言,知识就是基础,执着是动力。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才有参与创新的底气和勇气;只有确立了执着的意志,才有科技创新成功的可能。广大学生一定要把加强学习放在第一位,以锲而不舍得精神、水滴石穿的毅力努力学习,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特点,培养健康有益的个人爱好,不断开阔知识视野,培育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第二,要着力培养创新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新也不例外。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激发丰富的创造灵感,就会有所发明和创造。广大教育工作者,包括整个社会,要顺应青少年成长规律,对青少年的兴趣爱好要加以发掘、鼓励和保护,让孩子树立敢闯敢试意识,敢于提出疑问,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动手创造,在攻克难关中寻求创新的乐趣,在创新中体会知识的重要,从而在全市青少年中激发更加强烈的科技创新热情。第三,要着力强化进取意识。不懈的追求是引导事业走向成功的重要力量。有创新就会有失败,创新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锲而不舍,执着追求。希望你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小树立志向远大的人生追求,把执着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性修养,培养不骄傲自满、不轻言放弃的进取精神,力练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性格品质,为今后成长、成才、成功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第四,要着力在实践中汲取营养。创新离不开社会实践,实践是检验创新成果的根本标准。只有立足于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在实践中探索,创新才有生命力。希望同学们多接触社会,多了解社会,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善于在社会生活的细节中发现创新课题,捕捉创新机会,依靠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勤思考、多实践,积极开展各类科技发明创造活动,并力争形成自己的创新成果。第五,要着力发扬团队精神。在求知、探索、创新的道路上,个人的力量是相当有限的。一个缺乏合作精神的人,即使他再聪明,也很难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有所作为,在一生的事业上有大的建树。从一定意义上讲,每一位发明家无不是善于同他人合作的楷模。每一个重大发现无不是集体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希望同学们牢固树立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精神,互相支持,互相借鉴,互相帮助,把创新的火花汇聚成创新的火焰,共同攻克科技创新的难题。

青少年科技教育是付出在今天、收获在明天的基础性工程。全市各级各单位要站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战略高度,把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以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为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坚强保证。要确保组织领导到位。各级教育部门要把科技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范畴,深入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工程,通过设立科学课、举办科技讲座、组织开展课外科技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等多种形式,不断丰富青少年的科技知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各级科协组织作为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要发挥科普组织的网络优势,突出重点,努力探索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活动的质量。科技、共青团等相关部门要立足职能特点,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主动介入、全力配合,将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良好局面。要确保工作举措到位。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活动与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大造成反映我市青少年综合素质的一项品牌活动,成为培育和造就青少年优秀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工程”,要加快科技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市青少年实践基地为重点、科技特色学校为主体、社区科普示范园为补充的科技教育网络体系。要集中力量抓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把热爱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有一技之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吸引到队伍中来,尽快建立一支由教师和科技工作者组成的科技辅导员队伍。要确保保障机制到位。进一步加大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社会捐赠和资助,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格局,为青少年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评奖机制,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公开、公正、公正开展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审工作。要探索建立有利于活动持续开展、有利于青少年施展科技才华、有利于激发青少年创新激情的长效机制,努力使我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在参选项目范围、参选作品数量、获奖项目档次上有新的突破,力争在全省乃至全国青少年科技竞赛中取得更好成绩。

篇7

加快医院管理创新和增强医院管理创新意识对于医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全面发展医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形势下,医院管理随着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必然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内涵的建设会逐渐取代数量的攀升和规模的扩充,要使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加快医院管理创新势在必行。

2医院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2.1医院管理创新的高级专业人才缺乏

全球化是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条件,也是医院管理创新的基础和条件,科技创新离不开高级专业人才,医院管理创新对高级专业人才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我国的经济发展正与世界接轨,我国医院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医院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医院管理创新道路必须走好,然而,目前大部分医院缺乏医院管理创新的高级专业人才,使医院管理创新工作无法高效能实施,严重影响了现代化管理创新医院的建设进程。

2.2医院管理创新观念缺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突破旧思想、旧观念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有些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观念仍然没有改变。如部分医院仍然坚持传统的管理观念,甚至认为只要医院能为病人看病,能够取得经济效益,医院管理工作就做到位了。并没有意识到医院作为公共社会资源的创新管理的重要作用,没意识到资源优化配置的巨大社会作用,从而使医院这一公共资源不能被社会充分共享,阻碍了医院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3医院管理创新的措施

3.1加强对医院创新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专业和高素质医院管理人才是医院创新管理的重要保障,医院管理者应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强化创新管理意识,并从一些先进的医院学习创新管理的经验及知识,在实际工作运行中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同时引进医院创新管理高级人才,为医院创新管理建言献策。此外,医院应加大中高层干部培训,使他们掌握医院创新管理思路,促使他们作为医院骨干在医院创新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医院管理者的工作起到协助作用,对医院创新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3.2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则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质量的竞争。作为科技密集型的现代医院,创新的尖端科技在体现医院社会价值,实现医院经济效益,使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等多方面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①医院要从资金、政策、设备、人力等多方面鼓励和支持有利于医院发展和建设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形成自上而下的科技创新良好氛围。②医院要特别加大对医疗科技投入的比重,同时,医院要成立专门的专家论证领导小组,负责科技项目在投入实施之前的论证考核,以保证将投入落到实处,实现投入的有效性,使投入真正转化为创新科技,成为医院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力量。③调动全院各级临床医师在医院鼓励和支持创新的大好环境下,在各自的临床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相关领域开拓创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3强化落实管理措施

医院管理创新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使医院管理创新措施落到实处,避免流于形式,必须加强管理措施的落实。医院要制定管理创新的总体规划,并将总体规划分步骤、分阶段的实施,进行阶段性的考核与评估,并将各个步骤和阶段的实施成效与医院的个人和科室的经济利益挂钩,从而充分调动全院职工积极投入到医院创新管理中来,医院管理创新措施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4结束语

篇8

关键词:科技创新;现代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更加依靠科技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

一、农业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中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的关键时期,建设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十二五”农业发展的核心任务。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迫切需要科技。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近几年,中国粮食生产虽然已经取得“八连增”的巨大成绩,但农业基础设施差,抗风险能力弱、比较效益偏低等问题依然存在。未来随着国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人多、地少、水缺的趋势不可逆转,城乡居民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中国粮食安全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解决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总供需矛盾,确保粮食安全,必须最终依靠科技创新,充分挖掘品种潜力,尽快突破农业生产中的重大技术瓶颈,大幅度提高农业土地生产率,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迫切需要农业科技。近年来,农兽药残留、添加剂、防腐剂问题屡禁不止;“红心鸭蛋”、“多宝鱼”、“三鹿奶粉”等事件的发生又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此外,还有一些转基因食品、动物源性饲料添加剂等由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新问题。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发展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和智能化种养,全面升级农业产业。

确保生态安全迫切需要科技。目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加剧,污染物无害化处理能力低等问题,再加上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剧,资源环境对农业发展的约束日益加重。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急需加强资源环境领域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技术,加快开发清洁生产集成技术,建立实现“低耗、高效、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人口、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确保产业安全迫切需要科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农业领域也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力主要来自于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竞争实质上就是科技竞争,自主创新能力是科技竞争的核心。目前,中国大豆进口量已经达到5000多万吨的水平,随着全球农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中国农产品的进口量仍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要提高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减少国际农产品市场对中国农业的冲击,就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生物质能源和资源环境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产业化,加快农业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有效增加科技储备,引领国际农业科技发展,力争占据农业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全面提升中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面对需求刚性增加,资源日益紧缺的严峻形势,我国农业发展只有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才能确保粮食安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只有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才能改善生产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任务。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空前提高。

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相应措施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要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突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依靠科技创新、科技推广和农民培训“三轮”驱动,发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双轨”运行作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的历史任务艰巨。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改进我国科技管理制度,完善项目申报、经费分配和过程管理办法,突出农业科研的公益性特征,探索新的科研组织模式和有效资助方式,形成有利于农业科研基础研究和公益研究健康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同时必须建立适合国情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做到有破有立,改革是手段,建立是根本,为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着力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需求,以夺取农业科技制高点、增强科技发展后劲,提高农业竞争力为目标,全面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动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等基础性工作。着力提高农业知识创新、生物技术领域、机械化技术领域和信息技术领域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强化公益性农技机构改革,创新农技推广机制。强化农技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定位,积极推行“三权归县”,明确职能任务,合理设置机构,科学核定编制,理顺管理体制,完善改革配套措施,提高工资待遇,全面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加强水利、林业、气象等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以及技术合作组织等,积极发展校市联建、院县共建等多元推广模式,并给予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同等的政策支持。

总之,建立一套适应农业科技创新要求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的机制和制度。加大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大专院校、农广校和科研推广单位的科技教育和人才资源优势,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

参考文献:

[1]蒋康穆,王学林.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的阶段划分及其相关措施[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8).

[2]刘劲松.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主体模式及治理机制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

篇9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093-02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创新的英文“innovate”其注解为“make change”(改革),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式和常规戒律,发现某种独特的、新颖的、有价值的新兴事物及新的思想活动。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激发广大民众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来建设创新型国家。

金陵科技学院树立“需求导向,能力为本,知行合一,重在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有效地加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工作,提升了我校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电子信息类专业包括计算机、通信、电子、光电等一系列热门专业,是21世纪及未来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热门学科之一,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知识发展和更新速度很快,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学生培养过程中,需要在培养过程别注重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有可能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未来的工作中大胆进行科技技术创新,担当起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重任。

金陵科技学院积极响应国家的“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决定的一项重大决策,以人为本;立足于南京软件名城的需求视野,为积极响应江苏省培养软件类卓越工程师及南京市建设“国际软件名城”的重大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造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以南京软件人才培养为特色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

二、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

2016年,学校关于本科专业的人才能力培养修订工作以国家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为指导,提出并强调要大力发展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再次加强了对教学环节中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要求把实践环节体现在教学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加强校企联合和校企共建实验室,树立牢固的终身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教育理念。

电子信息类作为一门实践性要求很高的专业,如何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时需要面临的棘手问题。根据国家科技创新的思想和应用型大学发展方向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特点,学校花费了大量时间加强了电子信息类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和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应用型本科院校科技创新的第一步是要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队伍。教师是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任务的承担者,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所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这方面,金陵科技学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实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一方面,教师的科研项目团队加入了学生的新兴的血液,可以加强科研团队的建设,而且新思想的加入,可以碰撞产生很多新的火花。一部分学生加入科研项目,并在项目中提出独特的创新见解;另外一方面,学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老师的科研项目活动,动手能力和科研兴趣都得以提升,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校还一直开展大学生导师指导制,每年经过严格的选拨工作,选拔出一定数量的优秀科技创新导师加入学生的科技创新工作队伍中。根据大学生人数配置一定比例的科技创新导师,指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提高理解力、想象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通过科技讲座培养学生兴趣。大学生是现代科技创新的承担着,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是科技创新的动力,所以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兴趣也是教育环节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随着《政府工作报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我校发展思路中进一步明确了办应用型大学的目标,鼓励学生开拓创新,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积极投身到学校的事业发展中去。

学校每年一定数量的科普宣传、教授面对面、专业认知实习、科技创新讲座等一系列的活动,活跃校内创新文化氛围,搭建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和科技创新能力。

同时,要求本科生每学期参与2次以上的科技创新讲座,本项目结合实例讲解或者分享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分享科技创新的经验和成果,对项目开展、论文写作和专利申请等内容进行指导。在讲座举行后,对科技创新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和老师或者项目负责人继续保持联系并交流,在大学生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大胆的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3.鼓励学生参与竞赛和。组成由以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团队,参加电子信息类科技创新比赛和技能竞赛。每年学校组成都有一定数目的学生获得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省级指导项目资助,在大学生创新创意大赛、互联网+创新创意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中美创客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竞赛和学习过程中,学校还大力注重把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转换为创业能力的培养。在项目开展进行过程中,进行论文指导和专利讲座,指导学生、申报专利(含软件著作权),在国家级期刊,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创业,了解学生学习与创业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

三、经验和不足

在近年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一定的经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定要结合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地布置不同的任务。比如大一的学生重在积累和科研创新工作的启蒙,大二学生重在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提高和科研创新工作练习,大三和大四学生可以结合专业兴趣开展一定的比赛来锻炼自己,大四学生可以面向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培养一定的职业技能训练。在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前提下,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关键技术方面进行重点指导和技术把关。

当然,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为:一是观念的问题,现在高校和老师甚至是学生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得还不够重视,总感觉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去学习。二是现在的大学生比较忙,大二大三学业学习时间比较多,没办法持续投入科技创新工作的时间和精力,部分学生转到卓越班学习后,抽不出时间进行工作,耽误项目的进展。大四学生要实习、考研和找工作,也抽不出时间来进行科技创新工作。三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对科研类高校,实验设施相对缺乏,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不足,希望未来可以有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实验室和科技孵化园。

四、结语

本文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历史发展背景下,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结合我校电子信息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几项重要措施,总结了学校在电子信息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对未来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1):84-91.

[2]陈小虎,雍海龙,黄洋.新兴大学与转型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136-142.

[3]刘德才.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6,(1):81-83.

[4]王强,高婷婷,曹永成.应用技术大学信息工程类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6,(5):21.

[5]包永强,梁瑞宇.电子信息类应用型本科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大学教育,2016,(4):163-164.

篇10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科技创新;重要性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要想抢得发展先机,需要重视科技创新,运用多种措施方法,不断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内部科技创新体系。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面对着出现的各类问题,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发挥出科技创新促进工商管理水平提升的作用。此外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并将成果运用到实际生产中,既可以实现自身的进一步发展,还能推动着整个社会的进步。

一、科技创新在企业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要想占据更多市场份额,需要抓好工商管理,结合市场实际变化情况,不断创新工商管理模式,同时从市场需求出发,尽快制定出与之相应的管理模式。对此企业要重视科技创新,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通过科技创新,除了能够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外,还会让自身内部管理模式得到完善,实现产品与服务质量的提升,有利于更好的拓展市场。

(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通过加强科技创新,转变工商管理模式,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这一点能够在国内很多有科技床的工商管理案例中得到印证,企业在科技创新的工商管理模式下,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科技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处于核心地位1。对此企业应紧跟时展步伐,加强科技创新,避免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让企业的快速发展有充足的动力。

(三)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企业通过开展各项经营活动,主要目的是盈利,而科技创新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利益,是企业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当前社会形势下,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重大科学发现及技术发明逐步转化为生产力,让经济社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国内外企业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中可知,科技创新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工商管理中加强科技创新的对策

(一)以科技创新为企业经营战略思想

在社会发展与进步过程中,企业要尽快转变自己的思想,在企业工商管理过程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对于科技创新认识不充分,在工商管理中缺乏较强的科技创新意识[2]。对此,企业管理者要尽快转变思想观念,以科技创新提升工商管理水平,要积极更新经营理念,增强经营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二)打造素质高、能力强的工商管理队伍

近几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企业公司管理人员也要重视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在当前市场发展形势之下,如何从整体上提升工商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是企业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3。企业要深入市场展开调查,根据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岗位职能要求,有针对性的培养工商管理人员知识与技能,既要完善他们的学科理论体系,还要丰富其实践经验,让工商管理人员掌握更多现代信息技术。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培养出更多素质高、能力强的工商管理队伍,为科技创新奠定人才基础。

三、实例分析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市场很大,企业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多份额,需要真正意识到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近年来科技公司发展速度很快,秘诀就是做好了工商管理,并将科技创新列为了工商管理的重要内容[4]。在销售过程中,以某手机科技公司为例,其采取饥饿销售模式,在同行业之中实现了自身的飞速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并逐步走向国际化,由此可见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第一,公司采取扁平化的管理方式,即相信员工具备较强的自制能力,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员工都有做好产品的愿望;第二,从组织结构上看,公司未进行层次分级,主要包括三级,分别是7个创始人、部门leader和员工。公司内部没有轻重之分,每个员工都非常重要,在其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员工之间不存在利益上的关系,通过紧密的配合完成各项工作。只有公司7个首席创始人拥有职位,其他无明确的职位,都是公司的技术工程师,没有职位晋升,公司领导根据其实际表现决定工资。由于员工之间没有利益关系,员工就会更加安心的工作,不会受到工作以外事情的影响,这样无疑工作效率很高。公司采取这种无层次分级的管理模式,能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工作环节,极大的节省了时间。在2012年815电商大战中,公司在设计、策划、开发以及供应链等环节中,总共花费了不到1天的时间,上线后微博转发量很快便超过10万次,产品销售量超过20万台。公司在销售与宣传过程中,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公司采取电商预定模式,实现了以销定产,这种销售模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是传统零售商无法比拟的。公司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好的销售成绩,与其利用科技创新的工商管理有着必然联系。“为发烧而生”是公司手机产品的设计理念,通过这种理念的驱使,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在每款手机产品中,都采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运用了世界顶级的科技原件;第三,公司注重对产品成果的创新,这也是手机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的主要原因。手机产品性价比很高,与社会进步结合的非常完美,公司在工商管理中狠抓科技创新,同时采饥饿销售模式,从而实现了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中站稳了脚步。公司的产品不直接面向大众消费市场,而是关注部分消费群体,让其作为广告媒介,同时采取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从而取得了今天的成绩。通过分析公司的做法,主要是创新了销售模式,充分反映了企业工商管理中科技创新的重要性[5]。因此,企业要想在激烈市场竞争者占据有利地位,需要切实增强创新意识,积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四、结语

总之,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市场竞争也日益白热化,企业面临的危机与机遇并存。企业在工商管理过程中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在工商管理中加强科技创新,将管理模式与社会发展完美结合起来,对于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要积极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得成功,并逐步建立起适应自身发展的工商管理模式,为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郑晓卉 单位: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关秋丽.工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理念实施[J].企业研究,2013(22):26-27.

[2]王冰.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