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超速违法处罚细则十篇

时间:2023-11-06 17:23:31

交通超速违法处罚细则

交通超速违法处罚细则篇1

    公安部10月8日公布了最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新交通规则严格了对驾驶员的管理。最新交通法规扣分细则也更为严格,闯红灯交通违法记分将由3分提高到6分,不挂号牌或遮挡号牌的一次就将扣光12分。

    最新交通法规中关于校车驾驶人管理的内容自之日起施行,其他规定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2013新交通规则提高了违法成本,记分项也由38项增加至52项。

    【文章导航】

    一、交通违法的处理

    二、扣12分的情形

    三、扣6分的情形

    四、扣3分的情形

    五、扣1分的情形

    【相关阅读】2013年薪交通法规调整的内容

    【正文内容】

    新交通法规2013具体扣分细则如下:

    一、交通违法的处理:

    1、闯红灯,记6分,罚100元。

    2、酒驾,5年内不得再考取驾照。

    3、不系安全带,记3分,罚100元。

    4、副驾不系安全带,记1分,罚50元。

    5、行驶途中拨打手机,记3分,罚100元。

    6、行驶途中抽烟,记1分,罚100元。

    7、有意遮挡号牌,记12分,顶额处罚。

    8、超速驾驶,记6分。

    从2012年7月起,7种摄录违法(非现场处罚)罚款+记分:(是摄录罚款)1、闯红灯,罚款200元.。2、不按导向车道行驶,罚款200元。3、违反禁止标线行驶,罚款100元。4、超速行车,罚款200元。5、机动车走非机动车车道,罚款100元。6、逆行,罚款200元。7、违停车,罚款200元。

    二、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一次记12分:

    1、驾驶与准驾车型不符的机动车的;

    2、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

    3、驾驶营运客车(不包括公共汽车)、校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20%以上的;

    4、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5、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未悬挂机动车号牌的,或者故意遮挡、污损、不按规定安装机动车号牌的;

    6、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号牌、行驶证、驾驶证、校车标牌或者使用其他机动车号牌、行驶证的;

    7、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倒车、逆行、穿越中央分隔带掉头的;

    8、驾驶营运客车在高速公路车道内停车的;

    9、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校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20%以上或者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以外的道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上,以及驾驶其他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上的;

    10、连续驾驶中型以上载客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

    11、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驾驶校车的。

    三、下述非现场处罚交通违法记6分:

    1、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上

    2、高速公路行车道停车

    3、机动车在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遇交通拥堵占用应急车道行驶

    四、下述非现场处罚交通违法记3分:

    1、违反交通信号灯通行。

    2、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未达50%。

    3、高速公路上驾驶机动车低于规定最低时速。

    4、禁止驶入高速公路机动车进入高速公路。

    5、违反禁令标志和禁止标线指示。

    6、不按规定超车和让行、逆行。

    五、下述非现场处罚交通违法记1分:

交通超速违法处罚细则篇2

飙车极易引发交通事故,致使车毁人亡,这是不争的事实。对于这种深恶痛绝的行为,欧美等国都制定了严厉打击和处罚的交通法规,很值得我们借鉴。

法国超速50公里以上属于犯罪

法国出台的有关法律规定,凡超速过50公里以上的属犯罪行为。为了更好地加以监管,将超速作为重点打击对象,交通部门在公路上增添了数千台自动雷达测速器;与此同时增加了流动测速点,对车辆进行测速。

对于超速行驶的司机惩罚,也不手软。超速罚款135欧元(15天内缴纳罚款者减为90欧元),并按不同情况扣减记分。超速达40公里至49公里,罚款750欧元。超速50公里以上,罚款1500欧元,吊销驾驶证最长3年。3年中重犯者罚款3750欧元,并判处3个月监禁,甚至可能被没收车辆。若对罚款熟视无睹,将加倍处罚。如果再不理会,法院将发传票。

芬兰超速罚款之多创世界之首

在当今世界上,芬兰的交通法规是最严格的。超速处罚之重实属罕见,罚款数额多少根据程度的轻重和违章者的态度,再结合本人收入的高低,按百分比交纳,而且上不封顶。另外,处理相当及时,当日上午当事人违反了交通法规,下午便会收到一张传票,要求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金。

安西・万约基是芬兰诺基亚董事会副总裁,一天骑着摩托车行驶在赫尔辛基拉乌塔萨里街上,当时的时速为75公里。因为超过了这一地段每小时50公里的限速,所以当场被警察扣留,处以69万芬兰马克(合11.6万欧元)的巨额罚款,创下了芬兰迄今为止违反交通规则被罚款的最高纪录。警察依据的是安西・万约基本人当年的收入,后来他提出上诉表示股票贬值财产减少,罚金降至5894欧元。

不久前,一位来芬兰旅游钓鱼的日本人租赁到一辆日本跑车,上了高速公路后便踩油门开始飙车。警察发现这辆风驰电掣般狂奔的车辆后,立即将其拦截下来。不料违章者蛮横至极,不但不认错,反而强词夺理。值勤的警察公事公办,让他出示身份证。根据身分证号码,上网查到有关资料。发现此人是一位有着上亿家产的富翁。根据有关规定,以他年收入的28%罚款,罚金为1.5万美元。

传票很快地发送到这个日本游客所居住的日本北海道的一个社区,在给警察署的公函中,芬兰的同行这样解释道:“贵国XXXX先生因为违反芬兰的交通法规,受到处罚。根据他违章的性质和事后不愿意配合处理的态度,以他年收入28%计算,罚款为1.5万美元。如果是芬兰籍公民,罚款的数额也许会比这更高一些。”

瑞典国王超速也不轻饶

瑞典政府对1000公里公路进行了双向改建,用铁丝制造的可移动障碍将道路纵向隔开。一方面能够阻碍超车,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迎面撞车和汽车侧面互相刮碰的情况发生。

瑞典的交通按全国统一的法规进行管理,车速标准为高速公路110公里,普通公路70公里,市区街道50公里,幼儿园、学校、市中心等特定地区30公里。

在瑞典,不要以为很少遇上交警,就可以随意飙车。实际上,公路上设置了自动监测器,空中常派直升飞机巡逻,地上有闭路电视。它们组成的立体监管网络,严密注视着来往的车辆,任何违规者都难以漏网。不管是谁,超过限速,一律受罚。超速30公里以下罚款150美元。超速严重者,则交由法院惩处。

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以爱车出名,每天早上自己驾车从郊外住所到王宫上班,下班后又自己驾车回家。与此同时,他还是“飞车一族”,关于高速驾车的新闻出现频率很高。有一次,国王古斯塔夫在丹麦公路上超速狂奔,被警察逮个正着。当时,他驾驶的蓝色“法拉利”时速超过250公里,比车速限制高出一倍多。随后,国王古斯塔夫通过瑞典国营新闻社向本国公民和丹麦人致歉。据说飞车的原因是为了到哥本哈根机场接3名子女,以便一起去王宫为丹麦女王祝寿。

另外,在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一所幼儿园前面的公路上,瑞典前警察总监艾里克松因超速行驶也被警察抓住。他不仅当场被罚款,而是事后又在“执法者应严办”的舆论压力下丢了官。

德国严格规定车速和行车间隔

去年,德国有670万驾车者违规被记录在案,其中因超速被罚款的超过50%,达370万人。在超速违规者中,男性占80%。研究发现,在高速公路上,“斗气型”驾驶肇事事故急剧上升,肇事者主要是男性,大都驾驶中高档以上轿车。他们有的高速飙车,在高速公路上以200公里或200公里以上的时速长时间高速飞驰。高速飙车者在距离前面的车辆数百米处就开始打灯光示意,要求对方让道。如果对方没有发现灯光,躲避较慢,很有可能引发严重车祸。有的更可恨,像胶水一样紧紧粘住前面的车辆,保险杠贴保险杠,对方速度加快,他也加快,对方放慢速度,他也放慢速度,这种“胶水型”驾驶方式十分危险,极易产生恶通事故。

为此,德国《道路交通法规》对不同车速的行车间距加以细化,有严格的规定。车速在80公里至130公里与车速超过130公里规定各不相同。以车速100公里为例,如果与前面车辆的间距小于25米,将被罚款40欧元,并扣1分;如果间距小于20米,罚款50欧元,另外扣2分;间距少于15米,罚75欧元,并扣3分;间距不到10米,罚100欧元,另外扣4分。时速达到130公里以上时,如果不能与前面的车辆保持一定间距,处罚将更加严厉。在德国,违章扣分累计超过8分以上就会得到警告通知,并被建议参加驾驶员补习班学习。

一般50欧元左右比较大额度的超速罚单,通知书会附上“电子警察”拍下来的正面照片,作为证明。如果没有照片,会提供目击警察或其他证人的信息。如果当事人没有异议,则通过通知书附带的银行转账单,在2周内支付罚金。

美国可把超速者送进监狱

在美国,联邦政府有专门的交通法,各州也制订了本地的交通法规,前提是不能与联邦政府的相抵触。相比较而言,各州的交通法规更贴近实际,丝毫没有放宽。以伊利诺伊州为例,不久前颁布的有关青少年驾车的规定将成为美国对青少年驾车限制最严格的法规之一。根据这项法律,在街头飙车造成严重伤害的可能面临最高12年的监禁,16岁至17岁司机搭载乘客人数及夜间驾驶将面临更多限制,如青少年驾驶员卷入交通肇事案件,其父母必须旁听庭审。

交通超速违法处罚细则篇3

我国现行内河海事管理所依据的是国务院2002年颁布实施的《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以该条例为依据由交通部于2004年公布施行的《内河海事行政处罚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法律位阶的高低确定法的效力的高低,条例是国务院行政法规,其效力低于宪法、基本法、一般法律。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其权威性、稳定性超过行政法规。现行内河海事立法是行政法规,其效力低于法律,权威性、稳定性也不及法律。是时候修改这部海事行政法规了。 

第一,内河海事行政法规位阶低,权威性差。我国于1986年曾经颁布过一部《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旧条例),2002年,国务院再度颁布一部《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旧条例宣告废止。新条例条文数量为95条,用专章即第十章法律责任一章详细规定了应受处罚的行为,并对每种行为都作了一定的处罚幅度的规定。虽然在内容上比旧条例充实了许多,但是,效力等级却没有发生改变,依然只是一部行政法规。这部条例颁布迄今已有十多年了,由于权威性较差,对于该法规的执行保障很难到位,实践中,执法效果打了折扣,执法保障性较差。 

第二,同为规范交通安全管理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交法)的位阶比条例高。他们都是规范交通安全的立法,区别是条例是规范内河交通的,而道路交通安全法是规范陆路交通的。从法律层次来讲,二者应当居于同样层次,作用也同样重要,内河交通的状况甚至更为复杂。后者于2003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同年5月开始施行。历经2007年和2011年两次修正。因为是法律,其规范性层次就高,权威性也高。《道路交通安全法》自2003年颁布以来,已经历经两次修改,而早于它颁布的条例,十多年后一字未改。 

第三,根据《立法法》规定的法律保留事项,涉及财政、金融、税收、海关、外贸的基本制度,应当制定法律进行规范。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内河海事管理中的涉外因素越来越多,海事执法中必须适用一些管理手段,这些手段(除了人身自由罚外)是只能由法律提供的其他制度来设定的。而现行条例是行政法规,是无法提供这些制度的,因此,条例应当尽快上升为法律。 

第四,条例上升为法律的条件日益成熟。首先,该法规已经颁布十多年了,在执法过程中,我们已经发现、总结了很多的不足,成为我们立法的借鉴。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内河运输快速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管理经验,对于立法具有指导性意义。再次,这也是加强内河运输管理的需要。内河航运迅速发展,对内河海事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为了更好地维护国家的形象和法律权威,我们应当提升规范的位阶,这对于加强规范的权威性、稳定性,加大执法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二、从《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的原则和规定及《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有关规定来看条例立法的不足 

从《行政处罚法》的原则和规定来看,条例有些规定不符合它的要求。《行政处罚法》作为一部关于行政处罚的行政法律,其地位是居于行政法规之上的。其立法原则、理念、规定都是行政法规的立法依据。《行政处罚法》有特别重要的一项原则即过罚相当原则,即处罚要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相当,重责重罚,轻责轻罚。条例关于违法责任的有关规定,与《行政处罚法》的原则不太相符。对某种违法行为的处罚,条例只作了概括的规定,并未就违法的情形进行轻重的区分,只要有此类行为,罚款额度起点就是1万元,这就无法体现过罚相当原则。如果相对人态度较好,立即改正,或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也要如此处罚,那就显得不够人性化,反而有损法律的威严。 

《行政处罚法》还有一项重要原则,就是合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要求,行政处罚的设定应当合理。处罚的合理性至少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处罚的数额是否与相对人的现实经济状况相适应,其二是是否对被处罚的相对人进行了不同情形的区分,如内河上航行的有大型船舶,还有小型私有家庭船舶等。因为船舶不同,处罚的数额应当有所区别。现行条例在合理性原则上显然有所欠缺。一是对处罚的规定起点过高,常常导致相对人交不起罚款,二是没有区分内河航行的船舶类型,一律处以相同的处罚标准。 

《行政处罚法》特别规定了处罚的简易程序。第三十三条至三十五条专门对此进行了规定,而且第四十八条明确指出: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行政机关及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这说明,简易程序其实最适合于水上执法。它可以节省执法成本,并且最快地对相对人实施处罚,但是条件是数额很少。条例完全可以引入简易程序,对于那些违法情节轻微、后果不严重的行为,可以降低处罚数额,通过简易程序进行处罚,特别是对那些难以控制的船舶,这种处罚方式显然更为科学和现实。 

作为《行政处罚法》的姊妹法的《行政强制法》,也是行政法规的上位法。其基本原则也是强制与教育相结合原则。该行政法律的原则和规定也是行政法规制定的依据,行政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不得与之相违背。《行政强制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实在无履行能力的,可以中止履行,对社会没有明显危害,当事人确无能力履行,中止履行满三年的,行政机关不再执行。这样的规定实际上凸显了行政强制的人性化,这种人性化的执法理念应当反映在条例中,而条例中缺少这样的规定。 

2004年国务院《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于促进各级政府、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纲要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和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对于现行内河海事立法及执法活动,具有重大指导作用。从目前海事处罚立法的内容来看,对于提高海事执法活动的效能、降低执法成本,还不能起到完全正面的效果;对于管理方式的创新,就更加弱化了。条例可以说没有得到全面实施,特别是在海事行政处罚方面,经常是大打折扣。如上所述,条例还没有完全符合上位法的原则要求,配套规章等也还没有完全制定齐备。

三、海事处罚罚款数额不宜一律高额化,应当根据船舶不同而不同 

为什么说处罚数额起点过高?其实是一个区别船舶状况的问题。对于大型公用船舶,这样的处罚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小型私有船舶,这种处罚额度就值得商榷了。在法律责任一章里,共有28条处罚规定,其中,罚款下限为一千元的有两条,罚款下限为两千元的有两条,罚款下限为五千元的有两条,其余的下限全部为一万元,上限通常为五万甚至十万元,个别条款的上限甚至高达二十万元,执行起来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衡量罚款的额度高或低,以该行业人均年均收入为参照值比较科学。按照2013年湖北省分行业在岗职工人均年平均工资收入状况,交通运输业为40456元,其中包括内河航运业,居于中间地位,比教育、金融、科技等许多行业的人均收入要低。湖北省属于中等偏高收入省份,这个数据应该能够代表整个内河航运业平均收入水平。内河航运本来就多在内地非沿海省份,我国经济发展的格局是沿海优于内地,中部优于西部。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的内河航运业可能会低于这个水平。 

从营运船舶的构成来看,许多船舶属于船民个人所有,这些船舶大多吨位小,配置差,存在的缺陷多,安全隐患大。这些船民以船为家,全家人的收入依靠一条船。由于以上原因,经济效益也很低。如果对这样的船舶进行处罚,难度是非常大的,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交不起罚款。这样的船只数量众多,而且船民很多都是乡亲,如果对他们强制执法力度过大,可能带来群体性抗拒执法后果,将造成执法人员的生命伤亡或严重阻碍水上交通的畅通,危及其他船只的通航安全。 

从营运船舶的违法构成状况来看,以超载、违法载运危险品为常见行为。根据条例的规定,对此类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恰恰又是比较大,罚款数额比较高的。如第七十一条规定,从事危险货物装卸,运输、过驳等,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再如,第八十二条规定,船舶不具备安全条件从事货物、旅客运输,或超载运输货物、旅客的,由海事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假设我们把船舶换成陆地上行驶的机动车,如果机动车超载运输旅客或货物,该怎样处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二条规定:公路客运车辆载客超过额定乘员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超过额定乘员百分之二十或者违反规定载货的,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货运机动车超过核定载质量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超过核定载质量百分之三十或者违反规定载客的,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同样是交通工具的超载,海事罚款为什么设定这么高?虽然水上环境更加复杂,造成的后果可能会更加严重,但最严重的结果也大致相同,即车毁人亡或船沉人亡,处罚数额起点却相去一百倍?或许,立法者的本意是努力遏制内河上的违法行为,强调用重罚遏制。但是,单纯的重罚并不是真正遏制违法的利器。 

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内河海事执法难,罚款难以到位,船民时常与执法人员对峙,甚至引发冲突。因此,修改时有必要考虑适当降低海事罚款的数额。从法理学上讲,法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这是法的本质属性之一,法必须符合社会生活的实际,才能真正起到调节社会关系的作用。 

四、条例的内容相对单薄,对有关事项的规定过于粗陋 

条例虽然规定了大量的海事管理规则,并且对于违法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还有些违法行为不在其中,缺乏有效的法律规制。有些船只为了躲避检查而集体冲关,有些船只超期服役,有些船民跳河躲避检查等。条例对这些及类似违法行为缺乏有效的防范措施,在处罚问题上也就更是空白了。还有个别义务性规范没有相应的法律责任条款,如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三款“船舶停泊,应当留有足以保证船舶安全的船员值班”,但在法律责任中没有对应的处罚条款,还有条例第三十三条、第四十三条,都是这种情况。实践中执法人员无法可依,发生这些行为时,有的束手无策,有的无可奈何。相比之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就成熟得多,完善得多。纵观条例的内容,其所规定的方面比《道路交通安全法》更多,但每一个方面的内容都相对简单、稀疏,从法律内容来讲,《道路交通安全法》规范的内容要细致完善很多,整部法律条文数量是八章一百二十四条,按照章节排列,而条例有十一章九十五条,只按章排列,可见,后者的规定更加细密,实践中可操作性更强。一般来说,法律规范条文愈多,它就愈详备愈细密,规范力就愈强,可操作性就愈强。反之,法律规定涵盖的面宽,但条文内容不多,说明它对每一个方面的规定都比较稀疏、单薄,其实无法规范实践中发生的很多问题,这就有些类似于“梳子”原理。条例应当尽可能地涵盖需要调整的各种关系,包括应当受到处罚的各种行为。 

此外,条例实施的配套法规、规章还未完善,许多配套立法还缺位,这是不利于条例的实际执行的。 

交通超速违法处罚细则篇4

对于新手来说,对交规及其标志不够熟悉,会造成无意识的违章。小可回来忙不迭地上网了解相关知识,并请教了一些老司机,开始对交规盲区补做功课,望日后能少交些冤枉钱。

停车讲究入位

城市中停车位一向紧张,莫要以为空旷的地方就能停车。新手上路,需要注意的哪些方面呢?

看清标识 凡没有P标志的地段,即使有充足的空间,也不是安全的停车地点。马路两侧停车位一般会以白线标识车位。而盲道上决不能停车,否则会被贴违章条。

逆向不可停 在马路两旁的停车位停车,需要顺向进入车位,否则会因逆向停车被贴条。

避开紧急停车带 紧急停车带仅为汽车出现故障时,提供暂时的避难所。如果在此停车上下人,因其他车速极快,停车带较窄,极其危险。最好出主路到附路靠边停车上下。

行车要瞻前顾后

对新手来说,开车系安全带、禁止逆行和酒后开车这些大的原则势必谨记在心,还要关注易忽略的细节。

注意电子眼 电子眼一般安装在过街天桥和立交桥上方及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并列处,因为新手驾车往往注意力过于集中,常发觉不到它的存在,车行至这些地方要格外小心,记得不要超速,变更车道时。严格按指示线行驶,切不可有侥幸心理。因为一旦被拍摄下来,车主便无回天之力,只得遵从挨罚,且罚款一般比交警拦下开罚单的数额大。有一次小可的一位朋友早上驾车拐弯压了实线,撞上了交警,开罚单时,念及朋友认错态度好,给打了5折,罚款100元。两个月后,同样是这位朋友,行车压线违章,被电了眼拍摄,记录上却是白纸黑字罚款200元整。

最近有朋友还提醒小可,有些高层建筑物上也安装了电子眼,极为隐蔽,所以要时时处处有交规意识。

线遭要选好 注意单行道标志,如遇单行道,应该想办法绕行而不要强行进入逆行。在主路出口处的实线和三角带上不要行车。

大城市的交通道路网络极为复杂,往往并行的车道有四五条,分为调头、左转、直行、右转和左转等待线,要提前选正确选择,否则在路口就造成不必要的拥堵。若不小心选错了,宁可将错就错,绕路返回,也不可冒违章之险强行通过。

一般在没有禁调标志的路口均可调头,大多会有“注意交通安全”的字样。礼让也是交规,比如拐弯让直行车,斑马道让行人等。

谨记公交时段 一般公交道的禁行时段为7~9时,16~19时,如需拐弯并入公交道,应该等公交线由黄变为白色后在并入;一些特殊路段则在7~19时均禁行,且有电子眼监控,应格外注意。

交通超速违法处罚细则篇5

交警根据工作经验发现,晚间常易发生超速违法行为,尤其是晚上12时至次日凌晨4时之间。城市道路大多限时速60公里,晚上车少时,很多人能开到100公里。夜间易发生超速违法行为,主要与驾驶员交通安全及法规意识不强有关。

另一项统计显示,今年1—8月,高速交警十堰大队录入机动车高速路超速违法行为近2万起。其中既有外省车辆超速,也有本省车辆超速。高速交警提醒,在视野开阔、平直的路面,驾驶员持续踩油门极易超速,此时驾驶员应注意观察仪表盘速度,严格按高速公路限定时速行驶。

(陈敬明)

避让轿车中巴车撞上货车

8月30日中午11时20分,一辆从石塘开往太平的中巴车行驶至浙江省81省道林石线温岭市松门镇南塘二村时,为避让右侧同方向驶过的一辆轿车,与迎面开过来的一辆厢式货车发生了碰撞,造成两人受伤。

在现场,中巴车横在公路上,车头撞向厢式货车车厢后严重变形。在马路上,钢化玻璃碎片散落一地。坐在大货车副驾驶室的叶先生讲述了事发经过:“当时这辆车开过来,我看到驾驶员急踩刹车,但因为车轮打滑,右侧又有一辆轿车驶过,中巴车发生了90度飘移。驾驶员还算好的,在发生碰撞的一瞬间,猛打了方向盘,避开了与我们这辆车的车头相撞,减少了损失。”

在发生碰撞的一刹那,由于车速过快,撞击猛烈,中巴车车头严重变形,驾驶员被卡在车内不能动弹,腿部鲜血直流,生命危在旦夕,大货车则被撞移了一米多远,驾驶员肩膀部位受了点轻伤。经过数十分钟的紧急施救,中巴车驾驶员被成功救出。

(江文辉)

小货车弯道超速失控翻车

8月4日13时许,在安徽省S258省道线六安市白塔寺处发生一起道路交通事故,一辆小货车因在弯道处超速行驶翻车,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当时驾驶人王某驾驶小货车沿省道S258线行驶,当行驶到白塔寺处一弯道时,为避让迎面的客车,王某采取紧急刹车措施,但由于车辆速度太快,避让没有成功,造成小货车的前轮剐到了客车后轮上,小货车的车轮被撞爆,车辆失控冲出几十米后撞到了路边的警示道桩和树上,然后侧翻到路下。

六安市交警三大队民警接到报案后,立即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勘察认定。据目击者介绍,事发当时,两车处在弯道位置,小货车速度比较快,两车在交汇时,由于小货车前车轮被客车的后车轮剐破导致失控,所幸没有撞上客车,事发当时客车上坐满了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民警提醒广大驾驶人在行车遇到弯道时,应降低车速,保持会车的安全车距,遇情况提前采取制动、减速措施,避免紧急制动、紧急转向,以防车辆侧滑发生危险。

(刘容海、杨孝松)

路口不相让的悲剧

8月11日11时40分许,在宁夏平罗县三喜路和头石路的路口处,一辆中型货车与一辆小轿车相撞,事故造成3人受伤,其中1人因伤势严重救治无效死亡。

经调查:当日事发前,现年28岁的马某,驾驶轿车(乘4人),沿平罗县三喜路由南向北行驶至与头石路T型交叉路口处左转弯时,与沿头石路由西向东行驶谭某驾驶的货车相撞,造成马某、田某、田某某受伤,车辆损坏的道路交通事故,后田某某经抢救无效死亡。据知情人讲,马某开轿车转弯时速度快,不让直行车辆,谭某经过路口时速度不减。

交警提示,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明文规定:驾驶车辆经过路口时要提前减速,仔细观察路面,转弯车辆要停车让直行车辆先行。切不可心存侥幸,开霸道车酿成悲剧。

(卢海波)

安徽宿州两起交通事故造成14人死亡

8月26日,安徽宿州两起交通事故共造成14人死亡。26日16时47分,在310国道砀山文庄段毛堂村附近,一辆大货车和一辆全顺面包车迎面相撞。面包车核载15人,实载15人,此次交通事故造成该车10人死亡,3人重伤,2人轻伤。

此外,当日21时左右,宿州市在三角洲公园附近的人民路与汴阳三路交口南侧,一辆载有6人的出租车与一辆工程车相撞,出租车车头和车顶完全变形,出租车上6人被卡车内。当地消防、交警和急救人员赶赴现场展开救援。事故造成4人当场死亡,2人重伤。

交通超速违法处罚细则篇6

关键词:裁量基准/软法/法律效力

一、问题的缘起与软法视角

现代法治背景下,伴随着行政裁量治理转型而大量涌现的裁量基准,日益成为一种普遍的行政法现象和创新的行政自治制度。它通过对有关裁量权行使范围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加以具体化的解释,以确保裁量权行使的统一性、平等性和公开性。[1]面对裁量基准这一行政法现象,其效力问题已成为实务界和理论界争论的焦点。2007年8月2日,周某驾车行驶至云南省文山县境内省道210线某处时,被县交警拦下,告知其行驶速度为每小时90公里,已超出该路段每小时70公里的限速,并以超速行驶不满50%被处以罚款200元、记3分的处罚。根据云南省公安厅制定了《云南省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罚款处罚标准暂行规定》第9条第31款的规定,“机动车超过规定时速未到50%的,处5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周某据此认为罚款200元的处罚没有充分的法律依据,提起行政诉讼。一审法院经审理后判决变更罚款为80元。文山县交警大队不服提出上诉,认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0条的规定,对超速行驶不满50%的上限处罚为200元罚款,而近年来,文山县的交通事故,主要原因就是超速行驶,鉴于严峻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县交警一直对超速行驶实施该上限处罚。二审法院认为,云南省公安厅制定的内部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低于法律、法规,一审法院适用规范性文件为依据变更上诉人适用法律规定作出的处罚内容于法无据,据此撤销一审判决,驳回被上诉人周某的诉讼请求。[2]

本案中,一、二审判决的结果绝然不同,显然其争议的焦点是如何看待《云南省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罚款处罚标准暂行规定》这一裁量基准的效力问题。一审法院认为该裁量基准具有法律约束力,行政机关行使裁量权应当受此约束,并适用该裁量基准作为审判的依据。二审法院则认为该裁量基准不属于《行政诉讼法》第52条规定的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的审判依据,①而否认了其对行政裁量权的法律约束力,即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裁量权可以不受该裁量基准的约束。

对此,理论界也存在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裁量标准只具有事实上的拘束力,而并无法律拘束力,“裁量标准是行政执法机关对其所执行的行政法律规范的具体化,对该行政执法机关有拘束力的是该行政法律规范本身;上级行政机关以规范性文件形式设定的裁量标准归根结底不过是一种行政内部规定。——这意味着违反上级行政机关以规范性文件形式设定的裁量标准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并不必然导致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3]另一种看法则认为裁量基准具有法律拘束力,“不论裁量基准以什么形式出现,从其实践效力来看,基准一旦制定颁布,便成为执法人员执法的重要依据,具有规范效力和适用效力。这种内部适用效力,又将进一步延伸至行政相对方,因而具有了外部效力。”[4]显然,面对目前裁量基准在我国各级各类行政系统的广泛推行,都不可回避这样一个两难的问题:如果承认裁量基准具有法律拘束力,则很有可能导致适用上的机械、僵化,难以实现裁量的个案正义;如果裁量基准没有强制约束力,那它是否又有存在的必要?对此,也许从软法的视角可以得到较为圆满的解决。软法虽然不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但往往可以借助于硬法或其他制度保障而具有间接的法律效力。将裁量基准纳入软法的范畴,在软法与硬法之间探寻裁量基准效力的合理定位,对于充分发挥裁量基准有效调节和控制裁量权的内在功能,进而解决上述两难问题,应当能够提供一个创新性的研究思路。

二、裁量基准效力的软法性质

软法是相对于硬法而提出一个新的法学范畴。尽管目前关于软法的界定及其与硬法的区别正处于热烈的讨论之中,但是有一点似乎已成为研究者的共识,即认为软法的根本特征是不具有法律效力,欠缺法律上的强制力和约束力。[5]216这里关键是如何理解“法律效力”中的“法律”。显然,无论是软法还是硬法,都应当具有“法律效力”,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法”。只不过软法具有的是软法效力,硬法具有的是硬法效力。其中,硬法的法律效力源自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按照立法程序所赋予,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并能够被法院适用。正如有学者指出的,“能否为法院适用”是判断“该规范性文件是否具备法的一般特征”的一条重要标准。[6]从实质意义上说,只有能够作为法院判决依据即对法院也有拘束力的规范才是法。否则,即使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启动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也只是一种制度(软法)而不是法(硬法)。[7]而软法的“法律效力”则不是被立法主体所赋予,不依赖于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一般也不具有直接的司法适用性。我国《行政诉讼法》第53条并没有规定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必须适用裁量基准这类规范性文件,因而裁量基准只能属于软法的范畴。

从行政裁量的立法授权旨意来看,立法者授予裁量权旨在追求个案的正义,下级行政机关在上级机关已经制定裁量基准时,仍然负有针对具体个案进行审查的义务,而不能机械地、僵硬地适用裁量基准作成具体决定。②也就是说,上级机关已经制定的裁量基准并不能当然地剥夺下级行政机关的裁量权,下级行政机关因考虑个案的特殊情况而逸脱该裁量基准也并不会被诉诸国家强制力来追究其违法责任。可见,该裁量基准并不具有硬法的国家强制力和拘束力。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70条第3项规定,客运经营者在运输途中擅自将旅客移交由他人运输,处罚标准为1000-3000元。某市《交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试行)》将其细化为:初次违规处罚1000元,二次处罚2000元,三次或者以上处罚3000元。然而,该裁罚标准仅按次数处罚,并不能体现个案正义。假设深更半夜在高速公路上将一些老弱病残旅客移交给没有驾照的车辆,与因车辆抛锚被迫移交本公司营运车辆的情节是完全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按照立法授权旨意,具体行使裁量权的行政机关应当也可以逸脱裁量基准的边界,根据个案的特殊情况做出不同于裁量基准的具体决定,以实现个案正义。

然而,软法毕竟是“法”,要充分发挥其调节社会的功能,也必须具有“法律效力”,并且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机制实现这种“法律效力”。只不过这种“法律效力”中的“法律”不是指硬法,这里的“法律效力”也不是指硬法的国家强制力和拘束力,而只是一种“软约束力”。[5]298就裁量基准而言,其对内的拘束力主要是基于行政机关领导权或监督权而产生,并通过行政机关内部激励、评议考核和责任追究等自我约束机制来实现。正如有学者指出,“在行政机关体系中,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领导关系,通过内部的执法质量考评、执法监督检查、行政复议和等机制,通过系统内外的监督合作,足以使裁量基准‘令行禁止’,具有甚至比法律还强的、还有效的拘束力和执行力。”[8]

从目前裁量基准制度推行的实践来看,多数行政机关都建立了相应的内部评议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以保证裁量基准对内的拘束力。如某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实施方案》①第5项专门规定了“建立评议考核制度”。规定按照市政府的依法行政考核办法,结合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由市实施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行政执法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分别制定市政府和各部门(系统)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纳入行政执法责任制及依法行政评议考核。不执行已经规范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的,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行为要记入档案并记分;对主管领导和分管领导,由行政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某市《关于依法行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规定(试行)》②第9条规定,各行政执法机构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情况纳入行政执法责任制内容进行年度考核、考评。对因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不当影响案件办理质量的,追究有关行政执法机构及行政执法人员的过错责任。某市《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③第12条规定,对违反本规定的,应当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此外,从各地的实践来看,有的还专门建立了行政机关内部的责令说明理由制度和审批程序制度。如在某市行政裁量基准实践中,“对试点单位没有依照裁量标准提出处理意见的,责令其说明理由。试点单位无正当理由的,应当由法制部门直接按照裁量标准进行量罚。局领导应当支持法制部门正确的审核意见,对试点单位随意裁量的问题要提出纠正意见并责令其改正。”[8]再如,某市《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则(试行)》④第12条规定,对当事人依法从轻、减轻、从重或者免予行政处罚,相应法定情节必须有充分、有效证据证明。第14、15条规定,逸脱裁量基准的案件在审批程序上要经过:办案机构核审机构分管局长局长办公会议的审查批复。这说明裁量基准的约束力是刚性的,没有适当的理由和有效的证据以及履行逐级报请批准的程序就无法逸脱裁量基准的边界。

三、裁量基准效力的硬法保障

我们看到,作为软法的裁量基准可以通过上述行政机关自我约束的机制而获得一种对内的拘束力,行政机关违反裁量基准有可能受到内部责任追究。问题是,裁量基准能否获得一种对外的法律效力?由于裁量基准不能为法院所适用,因此其并不能直接获得一种对外的法律效力。但是,随着现代行政法治的发展,硬法之外的其他行政规则的功能日益扩大,其外部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从而使得作为行政规则的裁量基准有可能通过某种外部的硬法保障方式或机制而获得一种间接的对外效力。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立法授权旨意要求的说明理由制度而获得一种外部的硬法规制,二是通过裁量基准自身所体现或确立的法律原则而获得一种间接的司法适用。

根据现代法治的要求,任何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或裁量权的行使都必须说明正当的理由,否则构成裁量的恣意或违法。裁量基准的制定源自立法者的授权,只有立法授予裁量权的行政机关才能针对该裁量权的行使制定具体化的基准。从这个意义上看,裁量基准实际上就是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或裁量权行使的依据或理由说明。因此,尽管根据立法授权旨意,具体行使裁量权的行政机关可以逸脱上级行政机关的裁量基准而做出不同于该裁量基准的行政决定,但同时必须存在不同于该裁量基准的其他正当理由,并负有说明义务。这个正当的理由就是个案的特殊情况。也就是说,行政机关只有基于个案的特殊情况才能逸脱裁量基准的边界,否则也构成违反立法授权旨意而被诉诸法院,进而使其获得一种来自于外部的硬法规制。如果行政机关在行使裁量权时不适用裁量基准,则必须说明正当的理由,“不说明理由或理由不成立的行政处理是越权行为”。[9]从确保裁量权的公正行使、平等对待以及信赖保护等原则的要求来看,行政机关要作出与裁量基准不同的判断,也必须具有合理的理由。

如果不能作出充分的说明理由,就有之嫌疑,甚至产生违法的问题。[10]法院据此也就可以撤销该违法的行政决定。反之,如果行政机关在逸脱裁量基准时履行了考虑个别情况的义务,就是合法的,就能够获得法院的支持。在周某诉文山县交警大队案中,交警大队之所以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上限处罚而没有适用《云南省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罚款处罚标准暂行规定》裁量基准50—100元罚款的规定,主要考虑了严峻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和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超速行驶这样一个特殊情况。正是这种正当理由的存在,县交警大队逸脱该裁量基准被认定为是合法的。得到了二审法院的支持,因此,通过说明理由制度,就使得裁量基准获得了一种间接的司法适用力或间接的硬法效力。显然,这种说明理由源自立法授权,是一种外部的硬法规制,不同于通过行政机关内部自我约束机制而获得的一种软法拘束力,也有别于行政机关内部要求的责令说明理由制度。

实际上,行政机关在适用裁量基准时所遵循的说明理由义务,也是正当程序、平等对待以及信赖保护等法律原则的要求。此外,裁量基准还可以在个案的反复适用中直接确立或体现出这些法律原则,通过法院对这些原则的适用而获得一种对外效力的硬法保障。也就是说,尽管裁量基准不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硬法效力),但是可以通过其体现出的法律原则的适用效力来获得一种间接的法律效力。在德国,通行观点认为,“行政规则外部效果的根据是行政惯例和平等原则。行政规则通过稳定的适用确立了同等对待的行政惯例,据此约束行政机关自身。除非具有客观理由,不得同等情况不同等对待(所谓的行政自我约束)。行政机关在具体案件中无正当理由偏离稳定的,为行政规则确立的行政惯例,构成违法平等原则。在这种情况下,公民虽然不能诉称这种行为违反了只具有内部效果的行政规则,但可以诉称行政机关违反了基本法第3条第1款规定的平等原则,因为行政机关在本案中没有遵守已经实行的行政规则。”[11]裁量基准是行政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裁量空间内,根据本地方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和行政执法的经验总结,按照裁量涉及的各种不同事实情节,将法律规范预先规定的裁量范围加以细化而形成的一种相对固定的具体判断标准。如果行政机关据此对类似的个案反复适用,就形成了一种公平裁量的行政惯例,体现出一种“行政自我拘束原则”,[12]对今后遇到相同情形的个案处理具有拘束力。如果行政机关逸脱该裁量基准对相同情形的个案做出处理,则法院可以适用“行政自我拘束原则”认定该处理违法。同时,裁量基准的对外公布实施及其实施过程中形成的行政惯例对相对人还可能产生一种信赖利益,体现为“信赖保护原则”,行政机关在类似的个案处理中必须受到该原则的拘束,而不得逸脱该裁量基准。否则,相对人可以诉诸法院通过对信赖保护原则的适用,使该裁量基准获得一种间接的法律效力。

当然,在承认行政惯例和法律原则具有司法适用效力并作为裁量基准的效力依据的前提下,作为行政规则的裁量基准本身也并不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而仅仅只是行政惯例和法律原则的载体,因此并不直接构成对法院审判具有强制性和拘束力的依据。[13]当裁量基准违法时,法院仅能在其所审理的个案中将依据违法的裁量基准所作出的行政决定撤销,而不能直接宣告该裁量基准无效。但是与法律规范不同,法院有权而且应当审查该裁量基准的合法性,而不是无条件地援引和适用。通过审查,如果认为该裁量基准是合法有效的,就以此作为衡量和判断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标准和尺度,并在判决书中予以引用;如果认为它是不合法的,则不承认其效力,不予适用。在司法审查“裁量基准”的范围上,法院对其制定是否有逾越法律之授权范围、程序是否合法以及有无滥用裁量权等情形都具有审查权,但一般不能及于其实质内容上的适当性审查。

在上海某学校诉某区劳动保障局工伤认定案中,区劳动保障局根据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颁布的《关于特殊劳动关系有关问题的通知》,认定某学校与某老师间存在特殊劳动关系,因此某老师的伤属于工伤。某学校则认为区劳动保障局认定其与某老师存在特殊劳动关系所依据的文件不属于法律、行政法规,对其合法性表示异议,并提起了行政诉讼,要求撤销工伤认定。法院认为,“《关于特殊劳动关系有关问题的通知》是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其行政职权范围内,针对本市劳动力市场的实际状况,为解决实际问题而作的规定。该规范性文件经上海市人民政府审查,符合相关行政法规、规章的基本精神,未创设新的法律关系,不违反法律规定。故对该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及在本案中的适用依法予以确认。”①本案中,法院对《关于特殊劳动关系有关问题的通知》,从制定的权限、依据和程序等方面进行了合法性审查,据此认定该行政规则合法,并作为衡量和判断工伤认定这一行政决定合法性的标准而进行了适用。

交通超速违法处罚细则篇7

中国“新交规”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严格规定“闯黄灯”违规。其实,严管“抢黄灯”,在其他国家的交通规则中比较多见。例如法国、澳大利亚、日本的“交通法规”均对闯黄灯的惩处情况作出了或扣分或罚款的明确规定。不避让行人扣分罚款等细则,也能在其他各国的交通规则中找到先例。在日本,就连雨后驾车将泥水溅到行人身上,都有可能被罚款。

德国:50米之外看到黄灯,要刹车

德国一向以法律完备、严谨有序著称于世。黄灯亮时,司机应根据到路口的距离以及车速进行判断,是刹车还是加速通过。德国的交通法规专家恩斯特・鲍尔担心,司机在黄灯亮时急刹车会造成更多的交通事故。关于黄灯亮时车辆是否应该继续通过,德国早在1959年就进行过讨论。

鲍尔认为,黄灯亮时是否要通过还是一个数学问题。德国的公路被分为联邦级、州级和乡镇级三等,对不同的路段规定有不同的车速限制。通常对联邦公路规定的最高车速为100公里/小时,市区内仅为50公里/小时,因此,如果汽车以时速50公里行驶,看到黄灯的反应时间加上制动时间,汽车停下来需要50米的距离。

所以,如果汽车在路口50米之外看到黄灯,则要刹车;如果在50米之内,则需加速通过。这也是德国驾校通行的教法。德国两家地方法院对因黄灯造成交通事故的判决表明,只有在刹车不影响后车的情况下黄灯才意味着“停车”,如果可能对后车造成事故,则要“加速通过”。

泰国:“抢黄灯”等同“闯红灯”,罚款300泰铢

泰国在4年前对交规进行了修改,明确规定“抢黄灯”等同于闯红灯,罚款300泰铢(约合62元人民币)。以前泰国司机也把黄灯视为警示信号,“抢黄灯”并不违规,所以不少司机看到黄灯亮时就加速通过。十字路口上每个方向都有一条粗的实心白线,在司机看到黄灯亮时,应该逐渐减速,停在线后。如果车辆在黄灯亮起后越过该线故意“抢黄灯”,那么等同于“闯红灯”。如果黄灯亮起时,车辆已经越过实心白线,则可继续通行。

泰国国家警察总署发言人比亚少将表示,出台严禁“抢黄灯”的交规主要出于两个目的:一是防止车辆加速通过造成交通事故;二是防止车辆堵在十字路口,影响其他方向车辆的通行。比亚说:“制定合理的交规细则、设置齐备的交通设施都是为确保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日本:形成交通自觉,杜绝“抢黄灯”

日本驾校的教材明确规定,黄灯与红灯一样,都要停车。如果遇到雨雪、道路结冰天气或紧急刹车会导致追尾等特殊情况时,车辆可以在黄灯亮时通过。设置黄灯的初衷就是“缓冲”,这既可保证司机和乘客的安全,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堵车。在日本交规中,闯闪烁的黄灯或绿灯,普通车辆将被罚款7000日元,扣2分。

日本由于国土狭小,汽车众多,交通事故不断。因此,交通法规甚为严格,超速行车三次者,就判刑4个月,更不用说严重事故的肇事者了。日本的市原监狱于1966年日本交通意外死亡率剧增时设立,拘留的不是严重罪犯,而是不负责任的危险驾驶者。

比利时:“抢黄灯”造成事故,保险公司不理赔

比利时的《交通处罚条例》规定,“抢黄灯”一次罚款100欧元。如果因“抢黄灯”造成交通事故,司机还要接受司法处理。在此过程中造成的损失,保险公司不予理赔,汽车保险协议自动作废。“自行车王国”荷兰的情况和比利时相似,在阿姆斯特丹、海牙等地的马路上,往往是电车、自行车与机动车道交叉并行。路口的黄灯时间在4秒左右,也有出租车在黄灯时“钻空子”加速通过,但几率极小。而且,不管是绿灯还是黄灯,只要有行人从机动车前通过,绝对是行人优先。

一位比利时朋友说:“不抢灯、要限速,这是每个成年人都应有的基本素质,是要自觉照做的。为什么要‘抢黄灯’,就差那1秒?怎么能如此轻视生命?”位于布鲁塞尔市中心附近的邦探普思驾校资深教练多米尼克说:“保证司机和行人的安全,靠的不是交通灯,而是人人严格遵守并绝对执行交规的良好习惯。”

韩国:“抢黄灯”,司机被扣15分

韩国交规规定,车辆通过停止线后黄灯才亮的,将不被罚款和扣分;但如果司机在通过停止线前黄灯已经亮起,则必须刹车。司机在黄灯亮时强行通过的,小轿车将被处以6万韩元(约合350元人民币)的罚款,中巴车将被处以7万韩元(约合410元人民币)的罚款,司机被扣15分。司机累计扣分超过40分的将被吊销驾照40天。

据韩国首尔地方警察厅工作人员介绍,在十字路口违反信号灯导致的交通事故较为严重,韩国民众对处罚“抢黄灯”行为表示认同。自从韩国在主要十字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后,违反信号灯的行为大幅减少。韩国大部分司机和行人都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司机在驾车时注意互相礼让。尽管在道路上很少看到有专门的警察执勤,但道路交通井然有序。

俄罗斯:等黄灯,车身越过停止线也要被罚款

俄罗斯交规规定,黄灯与红灯一样均属禁行标志,汽车在黄灯亮时必须停车,否则将被罚款1000卢布(约合200元人民币)。汽车在路口等黄灯时,车身越过停止线也要被罚款。但遇到在必须急刹车才能停车的情况下,汽车可以在黄灯亮时通过。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首都莫斯科很多路口都未安装监控摄像头,同时交警也无法做到实时监控,所以莫斯科的“抢黄灯”现象比较普遍,很多人在“抢黄灯”后并未被罚款或扣分,这也让一些司机存有侥幸心理。民众呼吁交管部门采取切实措施保证行人安全。

莫斯科一家驾校的教练阿利耶夫认为,黄灯禁行很有必要,因为很多司机在黄灯亮时突然加速,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摘编自人民网、网易)

延伸阅读

各国趣味交规

印度,大声“读交规”

印度一些城市的堵车现象是全世界闻名的,交通违章现象让当地警察非常头疼。2005年警察们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如果司机违章了,警察把他叫到一边,不用吊销驾照,不用缴纳高额罚金,警察只是拿出印有交通法规的两页纸,让违章司机在众人面前大声朗读。念完了,还要签上自己的大名,保证下次不会再犯错。

土耳其,随车必带千斤顶

土耳其是一个严谨的国家,如果想在土耳其开车就必须携带急救工具:反光三角路标、急救箱、备用轮胎、千斤顶和灭火器,因为在马路上随时会被交警截停检查,而以上这些都是必查项目。如果被交警发现没带这些东西的话,就会吃到35美元的罚单。

南非,行车必须让鸵鸟

南非的交通法规规定,在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必须给过街的牧人和牛、马、驴、骡子、羊、猪和鸵鸟等动物让路。虽然很多人对于这条规则不屑一顾,但是如果在牧人请求或示意的情况下不停车,司机会被处以高达535美元的罚款。这个处罚力度对于当地不高的收入水平来说,相信没有多少人会故意违反。

德国,进城必备“静电贴”

2010年1月,德国正式实施汽车排放法规规定,机动车只要进入柏林、慕尼黑、科隆和其他30多个德国城市市中心,就必须粘贴车窗静电贴(每片价值7.5美元至30美元),此规定对于过境的外国车辆也不例外,违规者将被罚60美元。

英国,酒驾吊销驾照109年

交通超速违法处罚细则篇8

【关键词】危险驾驶;调研分析;量刑均衡意见建议

为依法严惩醉酒驾驶犯罪,统一法律适用的标准,充分发挥刑罚的功能,以便于有效地遏制醉酒驾车犯罪的多发、高发、频发态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2011年5月1日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八)》新设了危险驾驶罪,并将醉酒驾驶行为归入该罪。对危险驾驶行为的定罪,改变了原来“交通肇事后再处罚”的法律现状,将醉驾、飙车等危险驾驶行为作为犯罪予以法律化,这是治理各种危险驾驶行为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我国对规制危险驾驶行为在刑事立法上的重大进步。但是,危险驾驶作为刑法大家庭中的新成员,其在具体适用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将我院审理危险驾驶罪案件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在量刑均衡上的基本情况及意见建议等方面做如下分析探讨:

一、危险驾驶案件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2011年5月1日至2013年6月15日,潍城法院共审结危险驾驶犯罪案件84件。对审理的上述案件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犯罪主体都是青壮年工人、农民或者无业人员,且文化水平较低。涉案84名被告人的身份分别为农民43人、工人26人、无业人员15人;被告人年龄均在23岁以上50岁以下的82人,未满18岁的2人;大学文化 2人,高中文化9人,初中文化44人,小学文化29人。

二是在涉嫌危险驾驶犯罪同时多伴有无证、无照驾驶等行政违法行为。在涉案的84名被告人中,有14人是在酒后无证、无照驾驶。

三是在涉嫌危险驾驶犯罪同时多伴有交通肇事、寻衅滋事等行为。涉案的被告人中,有12人是在交通肇事后被查获的,5人在酒驾后因寻衅滋事被查获。

四是全部自愿认罪,量刑较轻。涉案人员一般是在治安卡口、事故发生地当场被查获,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所以均自愿认罪悔罪,全部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宣判后无上诉改判。从刑罚上来看,拘役期限一般在一至四个月之间,除对1名未成年被告人适用缓刑之外,其他均无适用缓刑情况。

二、在审理危险驾驶案件过程中遇到的以下问题

一是对于危险驾驶罪并没有规定具体的量刑幅度。目前我国对于“醉驾”的认定并不是根据人的意志状态,而是根据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而定。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但是每个人对于酒精的耐受程度并不一致,仅凭酒精含量并不一定能够证明行为人属于“醉酒”的意识模糊状态。应该以行为人对于酒精的耐受程度作为判定“醉驾”与否的标准之一,在审判中一概将酒精含量作为认定是否犯罪的标准不够全面与科学。危险驾驶罪在量刑过程中,没有宽严幅度,体现不出法律的严肃性,如果不管何种情节都在一个幅度处罚,也与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相违背。什么是情节恶劣,情节恶劣的处罚幅度是什么,应该作出相应的司法解释,对于被告人的犯罪情节、手段、造成的后果,应当分出情节轻微、情节恶劣、后果严重之间的界限,然后再处以不同的刑罚。对于单纯的醉酒驾驶和醉酒驾驶撞人以及多次酒后驾驶的就应该做出不同的量刑幅度,体现罪当其罚的原则,宽严相济,该宽则宽,当严则严。

二是在审判实践中对危险驾驶案件审理时遇到诸多程序性问题。刑法修正案(八)中对危险驾驶罪的最高期限为拘役六个月,而刑诉法中对逮捕的条件规定为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罪犯。故在审判实践中,公安机关一般对醉驾嫌疑人只刑拘,并且在刑拘期限内迅速结案并且向检察机关移送。而检察机关也往往在一、二天之内完成审查的工作,向法院。而案件到了法院,刑拘期限一般已经届满或接近届满。根据刑诉法的规定,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刑事案件必须在书送达被告人十天后开庭,故在刑拘期限内结案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面对此情况法院只有对被告人采取变更强制措施的方法,否则便构成了超期羁押。在被告人没有被收监的情况下,审判机关对案件的审理就会存在诸多的不便,如不能按正常的法定审判程序审理案件、判决后的收监问题,被告人在外串供问题等等。故对于该程序性的问题,还需相关的规定予以完善和解决。

三危险驾驶罪在证据体系上呈现出新的特征。危险驾驶罪系抽象危险犯,故其在证据体系上以“证明行为人驾驶状态”的各种证据为主。其新的特征表现在:其一,鉴定结论、视听证据成为此类案件的主要定案依据。侦查人员对涉嫌“醉驾”的行为人,采用抽取静脉血液并进行酒精含量鉴定的取证方式,以鉴定结论作为认定危险驾驶犯罪事实的依据。其二、证明方法上,证据补强、补正适用扩大。如前所述,此类案件在证据上更多地依靠鉴定结论和视听资料,而该两类证据在证明体系中均需要其他相关证据的说明以及其他材料的佐证。因此对此类案件的证明活动必然会更多地使用证据的补强、补正等规则。

四是危险驾驶罪的执行成本高,导致执行难。现代社会交通之发达、车流量之多,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候。面对数量如此之多的车辆及驾驶人,有限的执法人员只能采取抽查的方式来查处危险驾驶车辆,但实际上这种抽查方式的概率是很低的,肯定有很多危险驾驶人侥幸未被查到。另外,判断是否属于危险驾驶行为,有无造成实害结果的危险,这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危险驾驶行为入罪以后,相对行政处罚方式,刑事诉讼因为要进入立案侦查、审查、审理宣判等司法程序的处理,公检法机关都参与进来,需要更多的程序环节,更加耗费时间和司法资源,显得成本很高。

三、关于量刑均衡问题的基本做法

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根据本条第二款的规定,有危险驾驶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如何准确把握危险驾驶罪的量刑标准?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统一对危险驾驶罪案件的量刑基准,即:以被告人被查获时血液中酒精含量值为基础确定基准刑,酒精含量每增加80mg,基准刑增加一个月,最高不超过六个月。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80mg/100ml的,基准刑为拘役1个月;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160mg/100ml的,基准刑为拘役2个月;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240mg/100ml的,基准刑为拘役3个月;以此类推。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情节进行调节。以被告人被查获时追逐竞驶的最高时速超过当时所在道路允许通行的最高时速的比率确定基准刑。以当时道路上最高时速为80km/h为例,当被告人以104km/h的速度追逐竞驶时(超速百分之三十),确定基准刑为1个月;当被告人以116km/h的速度追逐竞驶时(超速百分之四十五),确定基准刑为2个月;当被告人以128km/h的速度追逐竞驶时(超速百分之六十),确定基准刑为3个月;以此类推。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的情节进行调节。

2、被告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基准刑基础上,对其加重处罚:

(1)在被查获现场逃避或抗拒检查的;

(2)具有其他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情节,如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已过有效期未办理换证手续、驾驶非法改装车辆、驾驶无牌照车辆、驾驶报废车辆、违反交通法规等;

(3)因酒后驾驶被行政处罚、曾因醉酒驾驶被判处刑罚、曾因酒后驾驶发生交通事故的;

(4)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违反相关监督管理规定的;

(5)驾驶营运车辆的;

(6)驾车在城区内繁忙道路上追逐竞驶的;

(7)拒不履行民事赔偿义务的;

(8)认罪态度较差的;

(9)具有其他恶劣情节的。

3.被告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基准刑的基础上,对其酌情减轻处罚:

(1)家人、朋友基于对被告人的安全考虑报案的;

(2)醉酒驾车时距离饮酒结束超过6小时的;

(3)积极赔付轻微交通事故中的被害方损失,并取得对方谅解的;

(4)醉酒驾车但未发生交通事故的;

(5)驾车具有善意的目的,如救助他人等;

(6)醉酒驾车行驶较短距离即被查获的;

四、关于完善审理危险驾驶案件的意见建议

1、进一步明确危险驾驶罪与其它罪名竞合时的定罪标准,保证司法公正。对于危险驾驶罪在量刑阶段应当根据不同的酒精血液浓度进行严格的划分,确定各个标准段的酒精血液浓度应该判处多少个月的拘役,避免罪责刑不相适应的情况发生。当危险驾驶行为导致重大交通事故,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时,应按交通肇事罪论处;危险驾驶者明知醉酒驾车、追逐竞驶会危害公共安全,却无视法律醉酒驾车、追逐竞驶,特别是在肇事后继续驾车冲撞,造成重大伤亡,应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危险驾驶行为造成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实施以上行为的话,应按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论处。

交通超速违法处罚细则篇9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参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交流活动,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工作实际作一简要汇报。

一年多来,通过工作的深入和时间的积累,我接触和了解到了一些交通执法中的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处理起来远比我想象中的要复杂和棘手。我也就此进行了一些梳理,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一汇报。

一是关于人(主体)的问题,在行政相对人(违法主体)的认定方面:如公路治超,是“罚人不罚车”。车主与雇用的驾驶员往往不在一起,按法律规定超限超载违法主体是车辆所有人或经营人,而车辆是长途运输,有时要跨几个省,这些人又不在现场。车主或货主基于时间成本不可能赶到现场接受处罚。执行实践上往往是基于可操作性逮住谁就罚谁,这样做一方面是方便处罚,另一方面也是治超工作的实际需要,但我认为这里面就存在着法律上的风险,因为处罚对象有问题。

比如在港政航政执法方面,是“罚船不罚人”,如船舶在内河航行、停泊或者作业,不遵守航行、避让和信号显示规则的,要对船舶进行处罚,违法主体是表面上看船舶,但实际上却由自然人(船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行使当事人的申请回避权、陈述申辩权、听证权,履行处罚义务比如交纳罚款也由自然人去交纳。交通部有个部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海事行政处罚规定》,对船舶进行警告。而船舶既没有行为能力,也没有主观意识和感知能力。根据《行政处罚法》,行政相对人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也就是说主体要么是单位,要么是个人,那船舶既不是单位也不是个人?

再比如在交通工程质量监督方面,建设、设计、施工单位通常都是大的公司作为合同一方当事人,其总公司不在杭州,但在查处其违法行为时,一般都是由项目部或项目经理接受处罚。其本身不是当事人,但却作为违法主体对其进行处罚。如何解决?

二是关于证据事实的问题。在取证方面运管执法中存在的“孤证”问题。比如非法营运取证难的问题,证据方面一般只有乘客(证人证言),当事人又予以否认,按照“孤证不能定案”的铁律就没法处罚。运管又没有像公安一样的保障执法的强制措施。行政执法也没有独立的证明标准,而且按法律规定要承担举证责任。包括这次“野导”的整治同样存在类似问题。

三是关于执行的问题。在路政执法方面遇到的公路建控区范围内违法建筑的处理,按照《公路法》规定,由交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由交通主管部门拆除。而事实上操作起来难度很大,加之很多都是地方政府违法,《浙江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规定互通立交和特大型桥梁50米、高速公路30米、国道20米、省道15米、县道10米,乡道5米范围内是建筑控制区,而个别地方政府出台会议纪要规定县道8米,直接否定地方性法规的规定,执行起来难度可想而知。申请法院执行也有困难,一是交通本身有强制执行权它不会受理;二是法院自己判决的案件,执行难的问题就一直未能有效解决。极端的例子是当事人街头拍卖判决书。

还有行政处罚的执行。主要是罚款,交通行政罚款一般起点较高。《国道条》对非法营运是处罚3-10万。出租车非法营运,《省道条》规定处罚1-3万。由于起点高罚款很难执行,由此带来非法营运中暂扣车辆的处理。当事人车辆价值还没有罚款数量高,因此不来接受处理,大量的暂扣车辆积压在停车场,停车费等行政成本很高,组织拍卖成本也很高,申请法院执行从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实际操作起来还存在很多障碍。

省厅去年搞了一个《浙江省交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执行标准》,只是对现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处罚幅度进行了一些细化,但执行实践中需要解决的焦点是如何降低处罚标准的问题。由于减轻处罚涉及到突破处罚标准的底线,所以对如何减轻处罚以及减到什么程度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一是由于无权作出规定,二是存在诉讼风险,所以这个问题仍然未能解决。

四是关于执法效率的问题。前段时间我们搞了一个执法检查考核,发现有一个情况,50元的罚款要作一本几十页的案卷,成本费都不止50元,还不包括时间成本。按照行政处罚法,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单位(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的处罚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当场作出处罚决定。但我们的当场作出处罚决定就没有交警那么潇洒,200元的罚款撕一张罚单就OK!而且交警是一个人就可以作出,我们需要二人才行。当然它是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

交通超速违法处罚细则篇10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平安”建设目标,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铁的意志、铁的纪律、铁的措施,集中时间、集中人力、集中精力,坚决有力、务求实效地开展安全生产大宣教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活动,切实减少事故总量,坚决杜绝较大事故发生,促进全县交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整治目标

(一)隐患治理。安全隐患排查覆盖率达100%,一般隐患整改率达100%,重大隐患的治理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和应急预案“五落实”率达100%,重大危险源监控率达100%。

(二)宣传培训。安全宣传教育覆盖面达90%以上,安全监管人员培训率达100%,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企业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率达100%。

(三)指标控制。全县交通领域安全生产“三非”、“三违”、“三超”现象明显减少,一般事故同比下降20%,杜绝一次死亡3人以上交通安全生产事故。

三、整治重点

本次综合整治行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水上交通安全、道路运输安全、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高速公路安全、铁路安全等。

(一)水上交通安全

以渡口渡船、客货运输船、旅游船、砂石船为重点,开展水上交通安全大整治。加强对乡镇渡口渡船的航行监管,指导落实乡镇人民政府的安全管理责任,加强与县农委、水务局、公安局、旅游局等部门配合,打击渔船、农用船、“三无船舶”非法载客行为。加大船载GPS终端使用情况的检查,规范船舶GPS使用行为,充分发挥GPS助航、防撞、预警功能。进一步加强对水上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强化监管。

(二)道路运输安全

以道路客运、危险品运输和客运站场为重点,开展道路运输安全专项行动。

全面排查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将安全生产制度不健全、事故多发、安全隐患较大的运输企业列入“黑名单”,限期整改,逾期仍不改正的,依法吊销其运输经营许可证。

全面排查营运驾驶员档案,督促道路运输企业及时了解营运驾驶员的交通违法和事故记录,责令运输企业对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发生责任交通事故或者存在其他安全隐患的营运驾驶员进行教育与处罚,情节严重的列入“黑名单”予以公告。

全面排查客运车辆和化危品运输车辆的技术档案,对不按《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进行车辆维护和检测的运输企业,要责令限期改正,对车辆安全性能差、破损严重、存在故障的车辆按《道路运输条例》的有关规定收回《道路运输证》,并进行处罚。

全面排查客运站场,严格执行《汽车客运站安全生产规范》,督促客运站场做好行包危险品检查、车辆例检、出站检查工作。严格落实三级(含三级)以上客运站场驻站制。

全面排查营运客车和危险品运输车辆GPS三级监控平台,对不能保证GPS车载终端通讯畅通的车辆,客运班线经营企业应及时通知相关客运站场停止车辆报班经营活动;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要停止其经营活动。

加大对交通违法的营运驾驶员及发生事故的营运车辆所属企业的处罚,发生死亡3人以上事故的,要停业整顿;发生1次死亡10人以上重大责任事故的,要取消该线路经营权。对发生1次重大以上负同等(含同等)以上责任交通事故的驾驶员,要依法吊销或注销其从业资格证,3年内不得驾驶客运车辆;对运输危险化学品出现超载、超速行驶等违法违章行为的驾驶员,要列入“黑名单”,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或注销其从业资格;对不按规定维护和检测车辆,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运输企业,要按《道路运输条例》规定的上限处罚;对不按规定检查出站车辆,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要按《道路运输条例》规定的上限处罚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要降低客运场站资质等级。

(三)公路安全

强化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加大对临水、临崖、急弯、陡坡、高边坡、桥梁、隧道等路段和车辆通行密度较大路段的排查力度。重点排查通行客运车辆的三级以下山区公路,将存在道路交通事故隐患的路段优先纳入公路安保工程实施计划,改善公路安全通行条件。加强公路施工养护管理,按规定设置施工安全警示标志,采取防护措施,保障公路施工养护安全。

各乡镇要加强对乡村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安全监管,彻底整治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占道、占道晒粮食等影响公路安全畅通的行为。

(四)交通建筑工程安全

开展以防范桥隧坍塌、支架坍塌、高边坡坍塌和高速公路施工事故为重点的交通建设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加大公路水运工程项目违反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无证无照、施工现场违章作业和交通建设项目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盲目冒险施工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现场监管力度。

加大对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活动的考核力度,凡是发生一起一人及以上因工死亡责任事故;连续二次被书面责令整改的;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不合格的一律评为当年度为“平安工地”建设不达标单位,纳入公路水运工程诚信考核体系,并与招投标和资质管理挂钩,立即停工整改,采取约谈施工单位法人代表,责令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安全生产强化培训等措施,并视情节轻重给予责任单位、责任人通报及其他处理。

(五)公共聚集场所安全

加强客运站场、码头等公众聚集场所的管理,配合公安、消防等单位进行全面检查,特别要加强疏散通道、消防设施、应急广播和照明以及火源、电源的检查,对排查的火灾隐患,坚持“六个一律”原则,狠抓隐患整治。督促企业增加消防安全投入,改善消防设施和装备,提高抗御火灾风险的能力。

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委属各单位和各企业要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全面、细致、深入的夏季高温和灾后重建、汛期安全大检查、大排查。对查出的事故隐患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落实人员、资金、责任,确保整改效果;对短期内难以彻底整改的,要制定应急救援预案,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加强监控,防止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六)高速公路安全

由高支十四大队牵头,高速公路沿线乡镇人民政府,县综治办、交委、安监局、公安局、教委、民政局、县委宣传部,高速集团东南营运公司等单位配合,集中开展不按规定车道行驶、非紧急情况占用应急车道、危险化学品运输、行人上路、高速公路客运、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高速公路设施设备、安全防护网、路况隐患排查整治等工作。

(七)铁路安全

坚持“铁路无小事”和“抓主动、创平安、保稳定”的工作理念,积极开展路外治安、道口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涉路隐患排查和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认真开展铁路护路活动,有效遏制危害铁路和列车运行安全行为的发生。

四、实施步骤

(一)排查阶段(8月1日至31日)。各相关单位要迅速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工作机构,明确工作目标,落实责任人员,开展全面动员。结合夏季百日安全整治活动要求,开展多形式的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整治氛围,全面开展大宣教、大排查活动。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建立详细的档案,实现动态管理。

(二)集中整治阶段(9月1日至11月30日)。各相关单位要严格按照“辖区负责制”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本行业、本领域内交通安全隐患实施“地毯式排查、铁腕式整治”,对检查发现的安全生产突出问题实行“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不彻底的,实行严管重罚。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宣教、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

(三)巩固提高阶段(12月1日至12月31日)。各相关单位对交通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研究分析,对企业标准化建设分行业攻坚,对重大隐患整治不彻底部位开展联合执法,建立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为确保交通领域综合整治行动收到实效,县委、政府决定成立交通领域安全生产综合整治行动领导小组,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陈爱军任组长,县政府办、交委、经济信息委、城乡建委、公安局、安监局、农委、民政局、教委、质监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国土房管局、商务局、旅游局、水务局、文广新局、市政局、高支十四大队、火车站、支铁办、电视台、报社单位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交委,由县交委副主任洪雪峰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和处理日常事务。领导小组做到人员、装备、经费三落实,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行动取得实效。各乡镇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人员及联系方式,并于8月10日前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各单位要根据统一部署,按照“属地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行政首长安全生产负责制和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严格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要结合实际,按照各自职责,协作配合,联合执法,统一行动,保证综合整治行动达到预期目标。

(三)把握重点,严管重罚。委属各单位要认真分析、把握交通安全生产的规律和特点,结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实际,把握重点,突出抓好以防暑降温、防风防汛、防火防爆、防高处坠落、防触电、防冰雪为重点的交通安全生产工作;要克服形式主义,深入企业、作业现场,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对发现的问题要严管重罚,以罚促改,绝不能罚款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