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十篇

时间:2023-11-03 17:27:38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篇1

一、深入贯彻学习,提高认识

为充分提高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损失,我办充分利用每周星期一政治和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机关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和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以及全国、省、成都市和*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突发性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精神,安排布置应急管理工作目标任务,广泛宣传,提高认识,确保我办应急管理工作不折不扣落到实处,确保在突发事件面前能沉着应对。

二、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为切实加强对我办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根据市上有关文件精神,经办党组和主任办公会研究,成立了*市人民政府移民办公室处理移民突性领导小组,由办党组书记、主任蒲良全任组长,全面负责各项突发性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副主任赵新天、宋海燕,调研员王其林、范开明、王志福任副组长,分别负责我市河东、河西片移民安置乡镇和移民搬迁乡镇的移民突发性的应急管理工作及其它公共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具体协调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对口联系乡镇,配合乡镇移民办搞好移民政策的落实和稳定工作,开展应急演练,协同做好突发性事件的处置工作。

三、科学编制预案,确保应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为确保我办应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保障我市*铺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和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顺利进行,充分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根据《*市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的相关要求,结合实际,今年初,我办制定了《处理移民突发性群体性上访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明确了各自工作职责和具体要求,并根据可能会出现的移民突发性,制定了相应的处置应对措施,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认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实战能力

为了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提高应急救援能力,规范处置程序,提高实战能力,结合《应急预案》,上半年,我办组织了*次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演练。在演练过程中,领导小组沉着应战、果断指挥;各科室紧密配合,互相协调,组织干部职工立即停止工作,并迅速关闭电源,抢救重要资料,然后有序疏散到安全地带,成功应对了突发事件。通过实战演练,达到模拟运行应急机制、管理体制,调整、充实预案的内容,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解决在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与不足,进一步完善了应急救援机制。下半年,我办还将组织*次应对移民突发性群体性上访事件演练活动。

今年5月12日下午两点二十八分,当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来临时,我办立即组织干部职工疏散救生,并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开展救援工作。由于平时认真演练,措施恰当,此次地震中我单位人员无一受伤,所有移民档案资料均完好无损。

五、组织教育培训,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为保证应急预案科学、规范、合理,使预案真正能够在突发事件中发挥应有作用,我办聘请了市上有关部门有经验的同志对本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专门的培训。内容包括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可能造成的后果、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及其组成单位、组成人员、责任分工、事故报告的程序、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采取的行动和措施、应急预案编制、管理的措施和要求等。

六、认真排查隐患,防止移民不稳定事件发生

由于移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稍有处理不当,就容易引发移民群体性上访。针对此,我办对容易引起移民突性群体性上访事件的问题和可能会进京上访人员逐一进行清理,彻底清查危险源,并将危险源的事由、涉及人员、形成原因、可能会出现的后果及应对措施等相关资料建立数据库,重点加以解决和应对。同时,组织包乡干部对自己所负责的乡镇每月进行一次不稳定因素排查,排查结果由科汇总后上报市上有关部门和成都市移民办,如遇重大问题立即上报,确保我市移民稳定。

七、加强应急值班,畅通信息渠道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篇2

关键词:高校 突发事件 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a)-0194-02

近年来,突发事件在高校呈现多样化、频发化态势。2008年,上海商学院一女生宿舍发生火灾,致使四人死亡。2009年,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发生甲型H1N1流感,由于笔者所在的沙洲职业工学院,与江苏科技大学同处一个校区,也受到了影响。2010年,全省高校共发生63起非正常死亡事件。2012年,“事件”引发各地高校学生参与“9.18”反日游行活动,有的地方甚至发生事件。高校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严重影响到校园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威胁到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给校园的安全稳定带来了巨大冲击。

为切实做好校园安全工作,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切实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1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界定

1.1 高校突发事件的定义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在高校内,或虽未发生在高校,却与高校中的人或事有相当联系,事前难以预测、作用广泛且对高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生态环境影响以及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科研、各项管理及师生员工生活秩序,甚至波及社会和国家安全稳定局面的事件。

界定高校突发事件的5个要件:突发性、破坏性、紧迫性、不确定性和敏感性。

1.2 高校应急管理的定义

高校应急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之中和之后,高校及其主管部门为预防突发事件或减轻、减缓突发事件的影响和损失,恢复自身正常运行秩序所采取的具体行动和措施。

2 高校突发事件的分类

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原因、机理、过程和性质,高校突发事件主要分为七大类。

(1)自然灾害类。由自然因素直接所致,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等。

(2)事故灾难类。由师生员工无视规则的行为所致,包括学校楼堂馆舍等发生火灾、拥挤踩踏等重大安全事故;校园重大交通安全事故;校园水面、冰面溺水事故;大型群体活动发生的公共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供水、电、气、热、油等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

(3)公共卫生类。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所致,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食品安全,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类。由一定的社会问题诱发,包括校园内外发生的大规模学生非法聚集、游行事件以及罢课、罢餐、集体上访等;针对师生的各类恐怖袭击事件;师生非正常死亡等可能引发群体性反应事件。

(5)网络和信息安全类。包括利用校园网络发送有害信息,进行危害国家安全、色情、迷信等非法宣传活动;窃取国家及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保密信息,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各种破坏校园网络安全运行的事件等。

(6)学生心理问题类。指个别学生因家庭贫富差距、就业压力、情感恋爱等问题心理失衡,以极端方式发泄不满,导致校园悲剧发生。

(7)考试安全类。教育部门组织的国家或省级考试中,在命题管理和试卷印刷、运送、保管等环节出现泄漏事件,及在考试实施、评卷组织管理过程中发生的违规事件。

3 高校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基础比较薄弱,体制、机制、法制尚不完善,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如下。

3.1 对应急预案认识不足

一些高校领导缺乏危机意识,对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认识不足,抱有侥幸心理,对防范和控制重特大事故发生重视不够,片面的理解应急管理工作就是成立一个挂名的领导小组。因而,应急准备和快速响应工作不能落到实处,没有建立完善的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体系。

3.2 应急防范体系不健全

人防、物防、技防、制度防是安全防范的重要手段,四者有机结合是高校防范突发事件的有力保障。但是一些高校领导缺乏“预防为主”观念,应急体系建设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忽视人防队伍建设,只依赖人员有限的校卫队,未能有效调动全校各方面力量,尚未形成群防群治的工作局面;二是缺少高科技、智能化的安防监控设备,技防水平落后,信息化程度低;三是人防、物防、技防各自为战,未能有效结合形成联防联动格局,制度防不能有得到有效贯彻,大大降低了应急防范能力。

3.3 应急服务意识不强

非典和甲流疫情的发生,使得高校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意识有明显提高,但部分高校对应急管理的理解和认识还很不全面。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停留在口头上,相关部门缺乏对师生主动服务、应急服务的意识,对师生学习、工作、生活中碰到的矛盾纠纷,存在信息不掌握、服务不到位、处置不及时、解决不彻底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师生的情绪,直接关系到校园的安全稳定。

3.4 应急演练不到位

应急演练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而按照应急预案进行的练习,是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措施。但是大多数高校编制应急预案后,没有组织和实施应急演练,仅是学校的一份红头文件而已。即使有演练,往往也是搞形式,走过场,甚至纸上谈兵,没有根据演练情况,及时修改、完善应急预案,直接导致部分预案的实用性、操作性不强。

4 沙洲职业工学院应急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经历了2009年H1N1甲流疫情事件后,学院意识到应急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多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应急管理工作,近几年学院未发生大的安全事故。

4.1 提高应急意识

学院领导牢固树立和不断强化“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观念,危机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显著提高,成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切实把应急管理摆上学院工作的重要位置,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和应急工作机制,健全领导问责制度。学院每年跟各部门负责人签订《校园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和《防火安全责任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新格局。

4.2 编制应急预案

学院从H1N1甲流疫情等突发事件中吸取教训,根据国务院、教育部、省市政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结合高校实际,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充分咨询有关专家的意见,拟定预案编制工作计划,搜集整理相关信息,按照科学性、实用性、权威性的编制要求,制定并颁布《沙洲职业工学院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红头文件,全面形成以总体预案为核心、专项预案为支撑的预案体系。其中包括:预案制定宗旨、指导思想、适用范围、工作方针、坚持原则、管理机构设立和职责,预测预警机制,响应处置,应急保障,后期处置,培训演练,尤其设立了相关应急处置工作组,明确了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预防措施和处置办法。

4.3 建立应急平台

学院设立校园110应急中心,建立集视频监控、消防报警、综合服务于一体的应急平台,开通24小时校内报警求助服务热线―56730011。中心人员认真履行“有警必接、有险必救、有难必帮、有求必应”的工作宗旨,为师生提供全方位的报警、求助、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的安全需求,将各类苗头性事件及时解决在校园内、解决在萌芽状态,有力保障了校园的安全稳定,深化了平安校园建设。

4.4 宣传应急知识

学院领导班子和各部门负责人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应急培训班,增强应对影响校园安全稳定事件所具备的必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

学院后勤保卫处充分利用校内广播、校园网、宣传橱窗等渠道,向师生员工宣传突发事件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

学院组建治安消防、医疗救助、物业服务三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与消防、医院等单位开展合作共建,加强相关专业培训,有力提高队伍综合应急能力和实战能力。

学院各部门共同努力增强师生员工防范意识,组织学习应急预案,掌握应急基本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突发事件的处置要求。

4.5 开展应急演练

广泛开展师生应急演练,重点对学生进行学生宿舍等公共场所的火灾逃生疏散演练。为有效避免人员密集场所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学生宿舍的消防疏散演练是校园应急演练最重要的内容,学院将此项工作列入年度重要工作要点。

学院后勤保卫处每年组织新生开展模拟火场的扑救演练和逃生疏散应急演练,提高学生火灾逃生自救和互救能力,使每一位学生在校期间都经历一次火灾逃生疏散演练。

5 结语

随着平安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面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新要求,高校安全管理工作者必须准确把握高校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创新高校应急管理新模式,加强校园安全风险评估,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破解突发事件难预测、难控制、难处置的“三难”问题,使高校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进入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张勇.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1.

[2] 芮鸿岩.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J].扬州大学学报,2010(4):11-13.

[3] 韩红根.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演练的实施[J].学校安全管理,2011(1):27-30.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篇3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是充分论证,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在完善和修订预案过程中,紧紧围绕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认真研究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充分借周边兄弟镇的成功做法,注意吸取以往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经验教训,加强调研,广泛听取专家、管理部门和一线工作同志的意见,不断提高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我镇对各类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完善。要求各村(居)委按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理办法,并切实开展预案演练、评估工作。

二是分级负责,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建设。为了确保有效控制和依法、及时、有序、妥善地处置好辖区内的突发公共事件,消除突发公共事件的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我镇对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严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重新进行了梳理,并根据人事变动情况调整了组织领导,镇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一把手亲自负责,各分管镇长任副组长,各镇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任组员。加强对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了应急机制建设的领导责任制、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三是强化监督,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作用,努力加强对各村应急管理工作的督查和指导。坚持值班制度,认真做好日常值守应急和信息汇总工作。近年来,我镇针对各个时期有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组织了有关领导、干部和应急专业人员开展了相应的应急教育培训工作和预案演练(共组织演练防火演练2次,学校安全演练1次、食品安全演练1次),同时按照这些应急预案的要求,积极做好有关人员、物资准备工作,为这些应急预案在一旦发生相关突发公共事件时得到迅速起动实施做好充分准备。同时,我镇认真做好重要节日、重大事件期间的值守应急工作,特别是在6月底因连日暴雨造成洪涝灾害时,各级、各部门在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应急预案全面启动,抢险人员冒雨施工,全力以赴将暴雨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全镇未发生因雨情引发的伤亡事故,农户、居民情绪稳定,日常生活迅速恢复正常。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篇4

[关键词]和谐社会 提高 应急管理

事实表明,我国已进入一个突发公共事件的频发期。突发公共事件的频发使得人民群众生命受到威胁,经济遭受重大损失,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遭到破坏,造成社会的局部动荡和混乱,给人们心理造成无法衡量的负面效应。因此,建立完备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政府应急管理水平已成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

一、建立统一协调的指挥中心,发挥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中的主导作用

能否科学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考验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随着我国已经进入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期,政府必须确立严格的信息上报制度,防止瞒报缓报,这有利于快速反应,果断出击,防止事态的扩大。2006年1月8日,国务院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该预案的出台,对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均有重要作用。

预案中规定,国务院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最高行政领导机构。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家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必要时,派出国务院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国务院办公厅设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职责,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同时,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这样就形成了“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联动体系,可以使日常预防和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常态和非常态有机结合,从而减少运行环节,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发挥政府在社会危机预警中的主导作用。

二、提供完备的应急法律保障

法律法规是防范、处置突发事件的依据,为此,需要依法赋予有关部门必要的控制权和控制手段。例如对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防洪法》、《防沙治沙法》、《防震减灾法》、《气象法》等;对事故灾害类突发事件,国家出台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建筑法》、《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对公共卫生事件类突发事件,国家出台了《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食品卫生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国境卫生检疫法》、《植物检疫条例》等;对社会安全事件类突发事件,国家出台了《国家安全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法》、《人民警察法》、《行政区域边界争议处理条例》、《集会游行示威法》、《监狱法》等。

另外,随着改革发展进程的加快,因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群众观念价值取向的变化,诸多领域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得不到及时妥善解决而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日益呈现上升趋势,已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政府更应改构建起科学、长效的效能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举报群体突发事件监管能力,预防、减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维护好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

三、加强防范意识,抓紧日常演练和培训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未雨绸缪的政策和措施是必要且至关重要的。政府各部门应做到以下几点:一要思想认识到位。当今世界以史无前例的速度飞速发展,其负面效应也以前所未有的广度骤然产生。

近年来,因经济、环境、能源、人口、民族及恐怖犯罪等问题带来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各国的稳定、发展与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严重暴力犯罪、重大疫情、重大治安灾害事故等突发公共事件,也给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危害。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政府各部门应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牢固树立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审时度势,居安思危,把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真正摆上重要日程,不断深化认识,形成共识。二要组织领导到位。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是积极预防、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关键环节。各个部门都要层层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真正把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任务纳入“一把手工程”,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内容。三要预案准备到位。加强预案体系建设,针对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自上而下地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总预案和分预案,为依法、及时、果断处置各种突发公共事件,提供组织、法律、装备、队伍保障。四要训练演练到位。政府应“使用少量的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的钱治疗。”国内外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表明,是否经过演练和培训,结果大不一样。突发公共事件往往复杂多变,为切实提高应变和处置能力,本着“平战结合”的原则,经常组织举行处理突发事件的训练和演练,以提高指挥调度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综合作战能力、警务保障能力作为演练的目标,以练指挥、练协同、练战术、练心理为演练的重点,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情况为标准,以提高单兵作战能力为保证,切实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

参考文献: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篇5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市卫生局坚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规为主要内容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建立和完善了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及应急预案,切实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为保障我市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我市卫生应急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统筹兼顾,健全卫生应急组织体系

    健全的组织体系是做好应急工作的组织保障。我市对卫生应急工作高度重视,将其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强化了组织领导。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负责对我市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其他中毒、不明原因疾病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进行决策部署,组织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和其他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涉及卫生问题的应急处置;组建了卫生应急处理办公室,组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动队,每个机动队明确带队领导,下设信息检测组、传染病控制与消杀组、污染中毒处理组、医疗救治组、健康教育组、后勤保障组;对每个队员配置了应急箱,准备了应急物资。同时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要求相应建立了本单位、本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机动队,为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锻造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应急队。

 二、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最大程度地减少或减轻突发事件对公众健康带来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强化防控措施,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规范指导我市卫生应急工作。认真落实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及零报告制度,并明确了各网络直报单位责任人、工作职责、规章制度,每年均组织了相关业务培训。同时,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发生疫情后及时进行网络监控,并及时上报;实现了传染病报告的动态性、实时性和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评估、预警、反应机制,提高了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了检测能力。

    三、加强培训,全面提升专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为提高专业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我局狠抓专业人员的强化培训,围绕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不明原因肺炎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制定了相应培训计划;按照关口前移、培训乡村、整体提高的培训思路,对各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乡村医生进行卫生应急知识培训。通过培训强化了业务人员的卫生应急意识、补充更新了卫生应急知识,提高了专业人员的应急处置综合能力。

    四、保证应急物资储备

    根据《山东省卫生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意见》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本着一专多用、专兼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在市疾控中心新建、改建应急处置“八室一库”,即应急处置指挥室、疫情室、资料室、办公室、学习室、值班室、消毒室、准备室和物资储备仓库。配备应急处置宣教专用电视、音响、电脑、多媒体播放器等工作设备;为应急队员配备个人专用值班用具、个人防护设备、采样设备、取证设备和应急救治箱、应急采样箱;配备应急处置专用车辆。人员、车辆24小时待命,保证随时可以出发处置突发疫情。按照标准储备一定数量的各类防护用品、消杀药械、检验试剂即耗材、季节性疫苗、应急药械、检测设备等,作为卫生应急处置专用,确保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立即启用。

为确保全市卫生应急工作系统化、制度化,编制《卫生应急工作制度汇编》,涵盖了应急报告、信息公布、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等工作制度29个,制定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和标准,合理确定物资储备种类、方式和数量,配合经信部门制定卫生应急物资储备计划,对储备物资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对重大传染病、职业中毒救治、群体性伤亡灾害事故等所需药品、器械的储备,实时跟踪国内公共安全的形势和疫情防控形势需要,增加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药物储备。应急物资储备由专人负责,设有专门的物资储备库并标有明显标识,并按照相关制度要求严格管理储备物资,应急物资调用有序并及时补充。此外,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实现各类应急物资综合动态管理和资源共享。

五、开展演练,增强卫生应急综合处理能力

为有效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一步加强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现场处置能力,做好应对突发事件时的组织、技术、程序、装备物资等方面的准备,我市积极组织开展了应急处置演练。组织开展了模拟“不明原因肺炎应急处置演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等应急处置演练。按照拟订的演练方案,从接报疫情后→迅速启动应急机动队→做好装备工作→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核实诊断、确定疫情→划定疫点→采取措施(传染源管理、易感人群保护、疫点消毒、采样检测)→完成调查处理报告等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了演练操作,应急机动队成员在演练中按规定程序认真操作。通过演练,进一步验证了我市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疫情报告程序、应急指挥能力、现场防护措施、流行病学调查、疫区消毒隔离、医疗救治水平、突发事件应急检测、应急储备物资调动等能力,机动队成员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相关知识及实践能力。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篇6

一、充分论证,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在完善和修订预案过程中,紧紧围绕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认真研究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充分借周边兄弟镇的成功做法,注意吸取以往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经验教训,加强调研,广泛听取专家、管理部门和一线工作同志的意见,不断提高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我镇先后制定了《XX镇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X镇防灾减灾避灾应急预案》、《XX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XX镇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XX镇扑救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等一系列应急预案。要求各村(居)委按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理办法,并切实开展预案演练、评估工作。

二、分级负责,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建设

为了确保有效控制和依法、及时、有序、妥善地处置好辖区内的突发公共事件,消除突发公共事件的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我镇对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严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指挥下,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分别制定了一系列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为了使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切实负起领导责任,成立了桂圩镇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亲自负责,分别任正副组长,各镇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任组员。加强对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了应急机制建设的领导责任制、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我镇针对各个时期有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组织了有关领导、干部和应急专业人员开展了相应的应急教育培训工作和预案演练,同时按照这些应急预案的要求,积极做好有关人员、物资准备工作,为这些应急预案在一旦发生相关突发公共事件时得到迅速起动实施做好充分准备。这一系列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落实,构成了我镇应急管理预案体系,为我社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做到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依法、及时、有序、有效地开展提供了保障。同时,我镇认真做好重要节日、重大事件期间的值守应急工作,国庆60周年大庆期间,严格执行值守制度,实行领导带班,安排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同志值守,妥善处置各种矛盾纠纷,有效地确保了辖区在重要节日、重大事件的社会稳定。

三、强化监督,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

(一)加强对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应急机制建设的领导责任制、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和完善了村级各部门特别是村级的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不断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共青团和民兵等队伍在应急工作中的骨干作用。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要求,抓好专业队伍建设,做好 五、提高认识,加强应急管理宣教和培训体系建设

(一)强化管理,加强演练。一是积极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各年级每学期开展不少于5个课时的应急知识宣传活动,各中小学每周一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安全教育讲座,做到警钟长鸣。二是演练突发事件处置办法,各中小学每学期组织不少于2次的地震、火灾等突发的自然灾害疏散、撤离、安置的演练。三是加强了对安全隐患的排查与预防,各中小学每周由该校突发事件应急领导组织人员对学校食堂、小店、宿舍进行全面的检查一次,发现隐患及时解决,限时定人,强化责任,确保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消除。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具体 (一)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要进一步扩大应急预案覆盖面,社区、村庄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基层应急预案要符合实际,职责清晰,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并根据需要不断修订完善。要加强对基层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指导,制订编制指南,明确预案编制的组织要求、内容要求和审批程序;加强基层应急预案编制、衔接、备案、修订等管理工作;要针对本辖区常发突发公共事件,组织开展群众参与度高、应急联动性强、形式多样、节约高效的应急预案演练。

(二)加强基层综合应急队伍建设。

要组织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志愿者等,建立基层应急队伍;居(村)委会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可根据有关要求和实际情况,做好应急队伍组建工作。要充分发挥卫生、城建、国土、农业、林业等基层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有相关救援经验人员的作用。基层应急队伍平时加强防范,险时要立即集结到位,开展先期处置。要加强应急队伍的建设和管理,配备必要装备,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严明组织纪律,强化协调联动,提高综合应对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抓应急保障基础性工作

加强基层安全基础设施建设。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好村镇规划,合理避让隐患区域;加强抗御本辖区常发突发公共事件的基础设备、设施及避难场所建设,提高乡村自身防灾抗灾能力;加强公用卫生设备设施建设,防止农村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各村(居)委会、各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配备必要装备,强化队伍训练,提高综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教育,使这支队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关键时候能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篇7

各乡镇、街道年内要全部成立或明确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相应调整充实工作人员,严格做到有领导管事、有机构办事、有人员干事、有经费保障。乡镇和街道的党政办公室可加挂应急办牌子,确定相关责任人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要成立社区、村应急管理办公室,落实应急管理工作责任人。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接受属地政府的统一领导。

二、加强基层应急预案编制管理

首先,扩大预案覆盖面。到年底,所有街道、社区、乡村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基本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实现应急预案全覆盖。其次,提高预案质量。努力做好职责清晰、简明扼要、便于操作,注重征求群众意见,让群众参与编制。第三,加强预案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办法,科学规范应急预案制定、审批、备案、修订程序,明确关联单位预案之间的关系、衔接、配套工作。

三、加强应急预案日常演练工作

各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原则上每年要演练一次,能够实战演练的要实战演练,不能实战的要进行桌面推演。各单位预案3年左右要修订一次,特别是消防、卫生、安全等涉及民生问题的预案,应不断调整充实新的内容和手段。各预案牵头部门要将演练计划及时报区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区应急办负责做好督查推进工作。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组织好、落实好应急演练,在演练中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教育群众。同时,根据应急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增强基层预案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

四、加强基层风险防范建设

一要开展隐患排查。对各类危险源、危险区域、危险因素以及矛盾纠纷定期进行全面排查,不留死角,不留空白,切实掌握各类隐患情况,并实行分类管理。二要切实加强整改。坚持边查边改,短期内能整改的,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情况复杂短期难以完成的,要制订可行方案限期整改;自身难以完成整改的,要及时向上级政府或有关部门报告。三要加强监管力度。各基层组织和单位要认真履行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对重点部位特别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危险品仓库、“城中村”、“棚户区”以及“多合一”建筑等,要加强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问题,及早消除风险隐患。四要加强信息报告和预警。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基层单位要按要求及时向上级政府、有关单位和救援机构报告。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要建立和完善24小时值班制度,居(村)委员会及社区物业管理企业要加强值班工作,确保信息报送送渠道畅通。要建立完善预警信息通报与制度,构建覆盖全面的预警信息网络,及时预警信息。

五、加强应急处置和善后工作

基层组织和单位作为突发事件的第一处置者,要着力抓好三个关键环节工作。一是抓好先期处置,做到快速高效。突发事件发生后,基层组织和单位要立即组织应急队伍,以营救遇险人员为重点,开展先期处置工作。见事早、行动快,做好先期处置,将事件解决在萌芽状态,为整个事件的成功处置赢得宝贵时间,从而控制事态发展,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二是抓好协助处置,做到配合有力。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时,基层组织和单位要组织好自身应急队伍和群众,在现场指挥部领导下,积极配合专业救援队伍做好协助处置工作。基层要发挥人熟地熟的优势,帮助做好现场取证、道路引领、后勤保障、秩序维护等大量力所能及的工作。三是做好突发事件后的新闻宣传工作,统一扎口,规范报道程序。四是抓好恢复重建,做到秩序井然。应急处置结束后,基层组织和单位要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协助有关方面做好物资发放、救助抚恤、心理疏导、环境整治、保险理赔、事件调查和重建规划等善后处置工作。在遭受较大灾害后,要组织群众自力更生、重建家园。

六、加强基层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搞好村镇规划,合理避让隐患区域,做好病险水库及河堤海堤的除险加固,加强抗御本地区常发突发事件的基础设施、设备及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在社区,要重点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在学校,重点做好教室宿舍等安全加固和疏散通道畅通工作,确保食堂、宿舍等设施达到安全和卫生要求。二是加强基层综合应急队伍建设。整合现有力量,以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物业保安和企事业单位应急队伍为主要依托,吸收卫生、城建、国土、水利、林业管理等基层人员和有救援经验的志愿者参加,组建基层综合应急队伍,配备必要装备,强化培训演练,提高综合应对能力。三是加快推进技术平台建设。通过公用通信网络推进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向街道、社区、乡村延伸,努力构建全覆盖的应急管理信息网络。进一步完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为及时开展应急处置提供信息支持。四是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建设。按照“先急后缓、注重实用、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互为补充良性互动的应急装备投入机制,切实提高我区应急救援装备水平。公安、消防、农林水、卫生等队伍作为我区应急救援的主要力量,要根据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抢险救援设备建设,全面提高我区急救救援工作水平。

七、切实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涉及众多部门,任务艰巨,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一要建立奖惩严明的工作责任制。各乡镇、街道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全面负责辖区内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应对工作,整合应急资源,明确应急管理各个环节的主管部门、协作部门、参与单位职责,真正实现预案、队伍、信息、物资、防范处置“五联动”。要建立奖惩严明的工作责任制,制定科学规范的评价评估指标体系,加强督查考核。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篇8

1、扎实做好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应急管理机构建设,落实应急管理专(兼)职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强化应急管理。

2、深入推进应急管理“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工作,在村(居)委会、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一线建立应急办事机构,明确应急管理负责人和信息报告员,推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化。

3、加强隐患排查,加大对各类危险源、危险区域和因素调查力度,进行风险评估,落实防范措施,防止或减少事故发生。

4、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完善乡镇和部门应急预案及专项应急预案,加强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和重大活动等应急预案的编制,努力实现应急预案体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预案编制责任单位要及时将修订好的应急预案报送至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并将应急预案制作成简易明了、实用易行的流程予以公开,方便群众理解、掌握和运用。

二、提升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

5、全力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不断加强协调沟通,优化整合应急资源,形成应对工作合力。进一步强化对公共安全形势的分析预判,提出针对性措施和解决办法,不断提升处置各类突发事件能力。切实加大对县政府领导批示、指示、交办事项等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力度,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6、着力实施应急演练。针对突发事件的种类和特点,以现场演练为主,提高应急队伍快速反应、协同处置能力,增强群众防灾避灾、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县政府有关部门要分别组织实施社会安全事件、地质灾害等专项应急演练。相关责任单位要加强商场、市场、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高危行业、高层建筑的消防应急演练。各乡镇要开展实战性强、群众广泛参与的综合性应急演练。

7、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社会安全事件预防、处置与分析研判,及时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8、抓好应急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建设,推进消防、医疗卫生、防汛抗旱、地质灾害、危险化学品、地震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升救援能力。

9、加强应急物资装备管理建设。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要按照应急预案规定的责任,认真做好应急救援装备和应急物资保障工作,努力提高应急救援装备水平。要继续加强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实物储备、信息储备等工作,形成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10、加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和建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相关标准,依托广场、公园、绿地、学校操场等公共设施,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完善相关措施,落实管理责任。

三、推进应急管理宣传教育

11、丰富应急科普宣教形式。以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为载体,大力宣传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科普宣教工作长效机制,以“安全生产月”、“5.12防灾减灾日”、《突发事件应对法》知识竞赛和防灾避灾知识讲座为着力点,抓好应急知识普及,提高公众法制意识、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12、扩大培训范围。教育部门要将应急知识列入学校教学内容;安全监督等部门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培训,加强高危行业领域从业人员的岗前、岗中教育培训,切实提高群众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13、实施以点带面。以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为契机,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在企业、学校、乡镇和村(居)进行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对机构建设、预案制定、培训演练、队伍建设、物资储备等方面进行指导和规范,带动其他基层单位全面加强和改进应急管理工作。

四、做好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

14、做好应急值守。各乡镇和各相关部门要设置24小时值班电话,配齐配强值班人员,增添设施设备,严肃值守纪律,确保机构、人员、设施、责任四到位。认真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通讯畅通。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篇9

 

防洪防汛应急预案演练方案1

 

一、目的和任务

 

通过开展综合应急演练,检验防汛及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处置能力;提高干部及群众的应急反应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应对能力和防灾避灾意识,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防汛及山洪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演练科目及时间

 

本次演练科目为幸福村突遇泥石流灾害,应急人员正确引导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本次演练活动有序推进,顺利完成,成立以镇长为组长的演练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由办公室主任,负责此次演练的筹备工作。

 

四、现场组织分工

 

成立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应急演练现场指挥部,统筹指挥:

 

①信息保障组

 

②抢险救援组

 

③物资保障组

 

④卫生救护组

 

⑤治安防护组

 

⑥电力供应组

 

⑦人员安置组。

 

由镇长任现场指挥长,人大副主席任副指挥长。现场各任务组成员及工作职责如下:

 

(一)信息保障组

 

组长:镇党委副书记。负责做好现场指挥部的信息收集,照相和录像。通讯设备维护,确保现场指挥部的通讯畅通。

 

(二)抢险救援组

 

组长:党委委员、副镇长、武装部部长。负责组织基干民兵及自愿者组成抢险救援队,对受灾群众进行疏散、引导转移。负责临时安置点帐篷搭建及重要物质的搬运转移工作。

 

(三)人员安置组

 

组长:党委委员、副镇长,负责受灾群众转移后的安置工作,召集党员突击队、社区青年志愿者为受灾群众的服务工作,负责受灾群众的'安置工作。

 

(四)物资保障组

 

组长:副镇长,负责临时安置点的救援物资管理和发放。

 

(五)卫生救护组

 

组长:卫生院院长。负责受伤人员及受灾群众的医疗救治工作,负责临时安置点的卫生防疫和灾后卫生防疫工作。负责食品卫生及营养搭配的指导和监督工作。

 

(六)治安防护组

 

组长:派出所所长。负责维护群众秩序,做好治安防治工作。

 

(六)电力供应组

 

组长:供电所所长。负责临时安置点的电力供应。确保指挥部的通讯器材和医疗救护点的电力供应。

 

五、参演部门筹备工作及职责

 

1、人民政府镇长;负责演练的指挥、组织和实施;2、党委副书记;负责做好现场指挥部的信息维护工作,确保现场指挥部的通讯畅通。

 

3、民政办,负责防汛及山洪灾害救灾安置所需的帐篷3顶、床2张、棉被2床。

 

4、财政所;负责协助民政办和武装部做好临时安置点的物资发放工作。

 

5、村主任,负责上报监测数据,负责对辖区干部进行分工落实水、雨情监测、险情预警播报广播、手摇报警器、敲鼓、鸣锣、吹号,以及疏散、转移引导、指挥等工作。

 

6、武装部,负责组织基干民兵20人,负责按指挥部指令,对防汛及山洪灾害危险区域人员进行施救,及时疏散、转移受灾群众;负责协助民政办搬运、搭建、回收帐篷以及安置点生活救助物资的搬运工作;负责灾后协助群众有序返回和恢复工作。

 

7、卫生院,负责组织卫生院、社区医疗点做好医疗、救护人员及救护车、床、担架和其他相关救护设施、器材、药品的准备工作;开展现场安置点人员的医疗、卫生防疫和灾后消毒杀菌等工作。

 

8、派出所。负责演练期间转移区域和安置区域的警戒标志、警戒线布置;负责提供演练和安置区域及转移线路沿线的治安保障;协助幸福村完成演练区域群众转移完成后的清场工作。

 

9、供电所。负责做好现场的用电建设和维护。

 

10、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负责按指挥长和副指挥长的要求做好演练时间、地点、路线及参加演练人员、队伍的通知落实,将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和参演人员、队伍名单及分工情况上报副指挥长和指挥长;做好演练所需的场地布置、器材、设施设备和宣传标语、横幅及所有文稿资料等物资,并将各项物资及具体工作筹备任务分别落实到人,确保各项筹备工作准确到位。

 

11、幸福村党支部。负责幸福村八社临时安置点食品的安全,并协助发放食品及其他物质。负责聚集附近青年群众组织20名青年志愿者,协助各部门进行疏散转移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各参演部门各自负责集合参演队伍。演练当天9:00前集结完毕,前往演练等待区域,各部门自行准备演练队伍的交通工具。

 

(二)帐篷、床、棉被、面包、矿泉水等救灾物资筹备;

 

(三)幸福村八社演练点

 

1、八社群众转移临时安置点,镇应急办、武装部、派出所应在正式演练之前做好周边环境整治,确保演练正常、顺利进行。

 

2、负责消毒防疫的医护人员在群众到达之前做好消毒防疫工作;群众到达之后,做好安置点医疗救护工作,负责安置点的食品卫生工作。

 

(四)清场工作

 

1、群众发动工作,由幸福村具体负责,做好群众的宣传动员工作,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演练中来,以丰富群众的应急逃生知识,提升群众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达到本次演练的目的。

 

2、清场工作由幸福村牵头,武装部、派出所、青年志愿者协助。清场工作要做到不漏户、不漏人,确保危险区域内群众全部转移。

 

(五)特写场景和群众演员

 

特写场景的群众演员由组宣委负责安排,并负责群众演员学习脚本,进行彩排等。

 

(六)演练期间的安全保障

 

各演练部门要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各参演部门要对负责的参演项目的安全工作负责,安全实行“一岗多职”;充分检查预防演练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坚决杜绝演练期间的各种安全事故,确保演练安全进行,圆满成功。

 

防洪防汛应急预案演练方案2

 

为了有效防御灾害性洪水,规范防洪防汛程序,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的减轻灾害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规定,结合本工程项目防洪防汛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防洪防汛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1、事故现场总指挥由项目经理部经理***担任;

 

2、伤员营救组由副经理***担任组长,施工队各班组分别抽调作业人员组成;

 

3、物资抢救组由施工队长***担任组长,施工队各班组分别抽调施工人员组成;

 

4、保卫疏导组由后勤人员与施工队各班组分别抽调施工人员组成;

 

5、抢险物资供应组由物资负责人曾德与担任组长、施工队各班组分别抽调施工人员组成;

 

6、后勤供给组由项目部办公室人员组成;

 

7、现场临时医疗组由现场医护人员与施工队各班组分别抽调人员组成;

 

8、防洪防汛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为项目部办公室。

 

二、项目经理部应急组织机构的职能与职责

 

1、事故现场总指挥的职能与职责:

 

a、所有事故现场操作的指挥与协调;

 

b、现场事故评估;

 

c、保证现场人员与公众应急行动的执行;

 

d、控制紧急情况;

 

e、现场应急行动的指挥;

 

f、作好应急救援处理现场指挥权转化后的移交与应急救援处理协助工作;

 

g、做好消防、医疗、交通管制、抢险救灾等各公共救援部门联系工作。

 

2、伤员营救组的职能与职责:

 

a、引导现场作业人员从安全通道疏散;

 

b、对受伤人员进行营救至安全地带。

 

3、物资抢救组的职能与职责:

 

a、抢运可以转移的场区内物资;

 

b、转移可能引起新危险源的物品到安全地带。

 

4、保卫疏导组的职能与职责:

 

a、对场区内外进行有效的隔离工作与维护现场应急救援通道畅通的工作;

 

b、疏散场区外的居民撤出危险地带。

 

5、抢险物资供应组的职能与职责:

 

a、迅速调配抢险物资器材至事故发生点;

 

b、提供与检查抢险人员的装备与安全配备;

 

c、及时提供后续的抢险物资。

 

6、后勤供给组的职能与职责:

 

a、迅速组织后勤必须供给的物品;

 

b、及时输送后勤供给物品到抢险人员手中。

 

7、现场临时医疗组的职能与职责:

 

a、对受伤人员作简易的抢救与包扎工作;

 

b、及时转移重伤人员到医疗机构就医。

 

三、调度值班

 

项目部成立相应的水灾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汛期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

 

在险情发生第一时间及时上报应急救援总指挥,同时上报公司总部领导。

 

四、应急准备

 

1、项目部办公室在防汛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各施工班组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做好准备工作。

 

2、办公室负责做好天气预报信息的收集、跟踪与传递工作,督促各部门落实汛期的值班人员,并做好记录。

 

3、接到项目部施工队各班组按照所在地的有关紧急警报通知后,项目部防汛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全体人员应立即召开会议,并组织作好抗灾准备工作,督促做好各项应急措施,工地现场应加强巡逻检查,配备好抢险器材与物资。

 

4、办公室组织施工队各班组制定水灾事故处理的应急预案措施。

 

5、施工队各班组按防汛区域做好应急措施,使施工现场的排水系统畅通,加固临时用电线路,保证通讯畅通。

 

6、危险品存放应有明显的标志,防止洪水将其搅乱、混杂、流失,造成事故,需要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7、项目部防汛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织应急预案的实施与检查,办公室督促各部门做好检查并记录。

 

五、应急响应

 

1、项目部办公室负责联络防汛应急响应有关事宜,并组织施工队各班组实施应急响应的预案。

 

2、施工队各班组应积极配合办公室工作,并按制定的应急响应预案实施。

 

3、当发生严重意外防汛情况时,防汛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立即报告政府有关部门,以求得援助与指导,并及时向公司领导报告,同时应组织全体抢险人员根据灾害事故情况的特点,实施有效的应急措施,争取短时间内,努力将损失、不利因素降至最小程度或消除。

 

4、当发生一般意外事件时,各部门按应急措施进行事件的处置,及时撤离人员与重要物资,控制与防止事件扩大,努力将损失或不利因素降至最小程度。

 

当确认发生防洪防汛事故时,由现场负责人下令,报告值班室,组织所有现场施工人员将施工机械加以安置保护,现场施工人员由班组长带队全部撤离。被困施工人员来不及撤离的,应选择地势较高地方躲避洪水,进行自我保护,等待组织救援。

 

六、组织抢险

 

1、项目部组织施工队各班组及时清点人员,确认有无被困人员,并集结待命,不得私自外出;

 

2、项目部组织抢险突击队,由施工队各班组抽调精壮工人组成,负责安装堆砌砂袋,规范水流方向;

 

3、配备充分照明、救生设备,由项目部组织身体素质好、水性高的工人执行搜索救援活动;

 

4、在发生水灾时,如设备不能撤离到安全位置,应使设备处于动力关闭、加固与适当防护状态,防止设备造成不必要的损坏。

 

5、卫生员做好准备,并视汛情提前与定点医院联系。

 

七、供电与照明

 

1、在洪水可能危及到现场变配电设施时,应果断断电,防止个别线路漏电发生意外;险情排除后,经检查确认安全后可恢复供电;

 

2、启动专用照明线路,保障现场必要的照明需要。

 

八、保安措施

 

1、在发生水灾时,保卫人员应加强巡视,隔离安全地带,禁止闲杂人员围观,禁止一切人员进入危险区域,禁止地方老百姓进入施工现场;

 

2、加强现场看护,未经现场负责人同意不得放入任何人员。

 

九、预防措施

 

1、在现场显著位置配备适当的救生器具,如救生圈、安全绳、长竹竿等;

 

2、对讲机等联系工具保持畅通;

 

3、自备发电机与照明专线保持良好工作状态;

 

4、现场预备砂袋等物,利于堵水与引导水流方向。

 

十、受影响区域的疏散机制

 

在对施工场区周边情况的摸查基础上,应确立事故现场外影响区域的疏散路线与方向,形成行之有效的疏散通道网络。应急状态时,由应急总指挥决定下达应急疏散令。保卫疏导组引领受影响区域的居民从疏散网络通道疏散、撤退。

 

十一、交通管制机制

 

交通管制机制由事故现场警戒与交通管制两部分构成。

 

1、警戒

 

事故发生后,对场区周边必须警戒隔离。其任务与作用是:保护事故现场、维护现场秩序、防止外来干扰、尽力保护事故现场人员的安全等。

 

2、交通管制

 

事故发生后,及时通知交警部门,对事故发生地的周边道路实施有效的管制,其主要目的是为救援工作提供畅通的道路。

 

十二、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本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与演练按《****局集团有限公司应急救援预案》培训与演练的有关要求执行。

 

十三、事故报告及预案的评审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篇10

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全省应对突发事件新闻宣传工作座谈会精神,总结交流经验,研究部署全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深入推进应急管理“进社区、进乡村、进基层单位”。会议开始时,李强副秘书长宣读了王建华书记、刘永忠市长的重要批示,这两个批示对我们做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各县区、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市有关部门、有关县区政府、基层单位作了发言,讲得都很好。刚才,市委宣传部曹佳鸣副部长传达了全省应对突发事件新闻宣传工作座谈会精神,大家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就如何做好当前形势下全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上级决策部署,坚持把应急管理摆上重要位置,加快制订各类应急预案,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应急预案400多件,基本覆盖了常见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通过建立预警系统,开展信息报送,完善应急值守,强化预案演练,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应急保障能力得以进一步增强。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当前我市公共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市地处沂沭泗水系最下游,处于南北气候和陆海过渡带,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洪、涝、旱、潮、风较为频繁,发生自然灾害的几率很大。二是东海、赣榆上百座中小水库密布,许多水库带病运行,多处于城镇上游,设施老化现象严重,一旦垮坝将导致严重后果。三是森林防火任务艰巨,市区25万亩山林除花果山景区建立了森林防火电子监控系统外,其余均采取人工看守,盲区较大。四是我市作为全国交通枢纽和沿海港口城市,境内路网纵横,交通发达,亿吨大港的建设将带来物流业的更快发展,交通事故呈多发态势。加上沿海高速的开通,山东等地危险品运输车辆驶入我市境内时,驾驶员一般都进入疲劳期,交通事故易发多发。五是我市近海有大批渔船作业,过往运输船只进出频繁,受气候条件和部分船只抗风险能力等因素影响,事故灾难也处于易发期。六是我市化工企业较多,产、储、运等环节安全隐患远未消除。七是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多数集中于前店后厂式“多合一”建筑,电器、燃气的大量使用,加上安全意识淡薄,极易引发火灾等事故。

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当前关键是要狠抓基层,固本强基。基层是绝大多数突发事件的第一现场,也是预防、发现和处置的第一道关口。实践表明,多数问题发生在基层,多数问题也要解决在基层,抓住了基层也就抓住了根本。这是前一阶段全国、全省基层应急管理会议的重要精神。与这一要求相比,我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少数地方基层政府对应急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发展大局统筹考虑。许多社区、乡村和基层企事业单位应急管理工作任务不明确,应急力量相当薄弱。在一些偏远乡村应急管理工作“条上够不着、块上管不到”,基本处于不设防状态。同时,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安全保护问题日益突出,给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进一步明确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扎实,坚如磐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时期,年底各级政府要换届,明年北京奥运会将举办,大家一定要绷紧公共安全这根弦,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切实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全力维护连云港和谐有序、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根据中央和省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面奔小康重振连云港”的奋斗目标,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做到“四个坚持”,重抓“五个建立”,推进“六个加强”。“四个坚持”:就是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最大程度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坚持信息先行、快速反应,牢牢掌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主动权;坚持整合资源、强化能力,为有效开展应急管理提供基础条件;坚持统一指挥、协同应对,保证应急处置工作有序高效进行。“五个建立”:就是力争通过两到三年努力,一是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应急预案体系;二是建立切合实际、平战结合、责任明确、实时联动的基层应急管理体制;三是建立政府统筹协调、群众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基层应急工作机制;四是建立拥有信息、队伍、物资、技术支撑的基层应急保障平台;五是建立强化全民公共安全意识,增强群众自救互救能力的基层应急宣教网络。“九个加强”,就是按照上级部署和新时期我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目标要求,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基层应急管理组织建设。县区政府年内要全部成立或明确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常务县区长为分管领导,政府办公室主任兼任应急办主任,相应调整充实工作人员,严格做到有领导管事、有机构办事、有人员干事、有经费保障。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党政办公室可加挂应急办牌子,确定相关责任人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要落实应急管理工作责任人。基层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接受属地政府的统一领导。

(二)加强基层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基层应急预案要切合实际,真正管用,着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扩大预案覆盖面。力争到20*年底,所有街道、社区、乡村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基本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实现应急预案全覆盖。二是提高预案质量。应急预案要职责清晰、简明扼要,一看就明白做什么、怎么做、谁负责。要越往基层越简单,便于操作。要征求群众意见,让群众参与编制。三是加强预案管理。基层政府和组织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建立健全管理办法,科学规范应急预案制订、审批、备案、修订程序,明确关联单位预案之间的关系,切实把各方面的应急预案衔接好、配套好。

(三)加强应急预案日常演练工作。今年“7.25”汾灌高速苯泄漏事故,虽得到成功处置,未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后果,但也暴露出预案操作性不强、应急演练不足、责任主体不明、个别部门配合不够等问题。最近,市政府办公室专门下发了加强应急预案演练的通知,明确要求,市级各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原则上每年要演练一次,能够实战演练的要实战演练,不能实战的要进行桌面推演。各单位预案3年左右要修订一次,不断调整充实新的内容和手段。重点是消防、卫生、供电、供水、供气、交通等涉及民生问题的预案,各级政府要紧紧抓在手中。各预案牵头部门要将演练计划及时报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市应急办做好督查推进工作。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一定要对应急演练高度重视,切实组织好、落实好,在演练中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教育群众。同时,根据应急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增强基层预案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

(四)加强基层风险防范建设。一要开展隐患排查。对各类危险源、危险区域、危险因素以及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排查,不留死角,不留空白,切实掌握各类隐患情况,并实行分类管理。二要切实加强整改。坚持边查边改,短期内能整改的,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情况复杂短期难以完成的,要制订可行方案限期整改;自身难以完成整改的,要及时向上级政府或有关部门报告。三要加强监管力度。各基层组织和单位要认真履行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对重点部位特别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危险品仓库、“城中村”、“棚户区”以及“多合一”建筑等,要加强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问题,及早消除风险隐患。四要加强信息报告和预警。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基层单位要按要求及时向上级政府、有关单位和救援机构报告。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要建立和完善24小时值班制度,居(村)委员会及社区物业管理企业要加强值班工作,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畅通。要建立完善预警信息通报与制度,构建覆盖全面的预警信息网络,及时预警信息。

(五)加强应急处置和善后工作。基层组织和单位作为突发事件的第一处置者,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是抓好先期处置,做到快速高效。突发事件发生后,基层组织和单位要立即组织应急队伍,以营救遇险人员为重点,开展先期处置工作。基层是突发事件的第一现场,距离近、情况熟。如果能见事早、行动快,做好先期处置,可以将多数事件解决在萌芽状态,为整个事件的成功处置赢得宝贵时间,从而控制事态发展,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二是抓好协助处置,做到配合有力。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时,基层组织和单位要组织好自身应急队伍和群众,在现场指挥部领导下,积极配合专业救援队伍做好协助处置工作。基层要发挥人熟地熟的优势,帮助做好现场取证、道路引领、后勤保障、秩序维护等大量力所能及的工作。三是抓好恢复重建,做到秩序井然。应急处置结束后,基层组织和单位要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协助有关方面做好物资发放、救助抚恤、心理疏导、环境整治、保险理赔、事件调查和重建规划等善后处置工作。在遭受较大灾害后,要组织群众自力更生、重建家园。

(六)加强基层应急保障能力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搞好村镇规划,合理避让隐患区域,做好病险水库及河堤海堤的除险加固,加强抗御本地区常发突发事件的基础设施、设备及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在城市社区,要重点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水、电、气、市政等单位要加快公共设施抗灾和快速恢复能力建设。在学校,重点做好教室宿舍等安全加固和疏散通道畅通工作,确保食堂、宿舍等设施达到安全和卫生要求。二是加强基层综合应急队伍建设。整合现有力量,以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民兵、预备役部队、物业保安和企事业单位应急队伍为主要依托,吸收卫生、城建、国土、水利、林业、渔业管理等基层人员和有救援经验的志愿者参加,组建基层综合应急队伍,配备必要装备,强化培训演练,提高综合应对能力。三是加快推进技术平台建设。通过公用通信网络推进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向街道、社区、乡村延伸,努力构建全覆盖的应急管理信息网络。进一步完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为及时开展应急处置提供信息支持。四是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建设。按照“先急后缓、注重实用、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互为补充良性互动的应急装备投入机制,切实提高我市应急救援装备水平。公安、消防、水利、卫生、海事等队伍作为我市应急救援的主要力量,要根据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抢险救援设备建设。当前,要抓紧配备防化服、防爆泵等急需装备;拟订方案,筹措资金,尽快配置多功能防化洗消车等大型设备,全面提高我市应急救援工作水平。

(七)加强政府对应急管理的资金投入。在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中,居于第一位的就是公共安全,尤其是事关民生的安全问题。公共财政要在保工资、保运转及保证社会保障正常支出的前提下,加大对公共安全投入的倾斜力度。今年市政府在公共安全的投入将突破1个亿,重点是公安、民航和消防3家。在公共安全方面要舍得投入,重点是加强高、精、尖技术设备的装备。到目前为止,我市今年发生的刑事案件,破案率达100%,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技防设施所发挥的辅助作用。

(八)加强突发事件新闻宣传工作。做好突发事件新闻宣传工作,是对我们即时性应急应变能力的考验,反映我们平时工作制度是否规范有序,检验我们各项基础工作是否扎实有效。要注重总结工作经验,尊重新闻规律,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探索建立突发事件新闻宣传工作机制,努力形成系统完整、有效适用的新闻和报道机制。县、乡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要建立健全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提高正确把握新闻舆论的工作水平。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处置指挥机构要尽快安排在第一时间准确、权威信息,正确引导舆论,稳定公众情绪,防止歪曲事实、恶意炒作,消除不良影响。

(九)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责任追究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责任制度和绩效评估制度。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快速反应的要求,严格落实应急值守和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同级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协调机制,定期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强化现场指挥力度,突发事件发生后,各有关部门、单位及事发地政府,要坚决服从事故处置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对征用和调集人、财、物的各项指令要不折不扣地执行,确保政令畅通,维护政府权威。对不服从指挥调度,不履行职责引起事态扩大、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依法追究责任,对预防和处置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

三、切实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涉及众多部门,任务艰巨,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一要建立奖惩严明的工作责任制。各级政府要把基层应急管理摆上重要位置,将其纳入政府工作目标管理和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县区、乡镇政府及其派出机构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全面负责辖区内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应对工作,整合应急资源,明确应急管理各个环节的主管部门、协作部门、参与单位职责,真正实现预案、队伍、信息、物资、防范处置“五联动”。要建立奖惩严明的工作责任制,制定科学规范的评价评估指标体系,加强督查考核。

二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各地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全力救援。当前重点要探索建立应急物资征用补偿制度,切实解决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经费困难,大力支持基层应急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