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质量问题处罚制度十篇

时间:2023-11-01 17:24:56

供应商质量问题处罚制度

供应商质量问题处罚制度篇1

一、工作职责及处罚办法

1、物料采购合同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物料名称、规格、数量、质量、到货日期、付款方式其期限、违约责任等,(采购订单是合同的组成部分),其中每缺少一项,罚款5元;所有合同(订单)都要编号保存,按季整理归档,没如期归档的罚款10元。

2、对新供应商要进行资质材料的收集,包括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生产(经营)许可证、特殊行业资质证明、供应商基本情况调查表等,每缺少一项罚款5元,收集的材料交质保部确认、归档,没归档的每项罚款10元。

在业务往来中要建立供应商台帐,对供应商物料名称、数量、规格、单价、到货日期、资金往来等均有详细记录,其中每缺少一项,罚款5元,未建立台帐每月罚款10元。

3、凡质检部以书面通知的质量问题都要建立物料质量台帐,对其基本情况作好详细记录,包括物料名称、规格、数量、是什么问题,物料供应商,发生日期、处理意见等,其中每缺少一项,罚款5元;对处理的问题要以书面形式反馈给供应商,并限期回复,未反馈给供应商的,每项罚款10元。

4、所有合同(订单)发票都要正确输入ERP系统,合同(订单)在签订一周内要输入,逾期每项罚款5元。发票在作好收料单后一周内要输入,逾期每项罚款5元。

5、经查是因物料采购合同或计划未及时下达延误供货的,导致停产半天,每次罚款200元,一天罚款400元,以此类推。

6、因违反工作流程和工作疏忽导致物料出现异常情况而影响生产,停产半天,每次罚款200元,一天罚款400元,以此类推。 7、物料采购是公司对外的一个窗口,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和职业道德,严禁利用工作之便向供应商索取钱物,一经发现除追缴所得钱物外,并视情况按公司规定严肃处理。

二、考核的内容主要是个人德、勤、能、绩四个方面。其中:

“德”主要是指敬业精神、事业心和责任感及行为规范。

“勤”主要是指工作态度,是主动型还是被动型等等。

“能”主要是指工作能力,完成任务的效率,完成任务的质量、出差错率的高低等。

“绩”主要是指工作成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量的多少,能否开展创造性的工作等等。

三、考核的目的:

供应商质量问题处罚制度篇2

关键词:工程质量责任;项目管理机制;责任处罚;解决办法

施工单位项目部:一个建设项目在完成招投标后、选定施工单位,由施工单位或承建商组建项目部,确立职能分管,引进劳务分包,确定材料供应,项目开工实施,直至竣工交验。最终形成质量合格的工程产品。

一、我国目前施工班子组成

我国目前的施工班子主要由两大块组成,即项目部和劳务分包单位。

1.项目部由项目经理、技术、材料供应及相关财务劳资等部门组成,他们是建设任务的具体组织者和管理者。

2.劳务分包单位:建设任务的具体落实者和执行者。

二、建筑工程质量的实现

正常情况:项目部接到设计文件经过图纸交底,领会设计意图,落实疑问事项,技术部门组织现场测量放线。劳务分包在技术质量安全交底后,完成具体施工。施工过程中由项目部质检人员完成“三检”,保证报验工程质量。但实际项目部往往弱化了项目技术方面的工作力度,而把大部分工作交给劳务队去做,甚至包括“三检”制度的落实,测量放线的校核。给监理的报验时,项目部的质量、技术人员就成为传话筒,建设工程质量的好坏,实际由劳务队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的,项目部怎样能落实质量目标呢?

三、项目部人员的工程质量责任

项目经理往往违反正常的工序安排,抢功冒进,材料以次充好,他们更多的应承担安全、违反施工程序,材料投入不足及错误指示造成的责任。

项目部技术质量负责人工作不细致,走马观花,不能发现实际存在的许多问题。劳务队到场后发现问题,他们才着手解决。劳务队因能力所限,未能发现的问题就会遗患。由此造成技术质量方面的事故。

劳务队的责任,体现在不认真按照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进行施工,随意操作,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及能力参差不齐,对工程质量方面无认识或要求不高,认为规范要求是书上的东西,现实中达不到,从而造成质量事故。

目前对于工程质量责任的处罚,往往是先处理项目经理,再到技术、质量、安全主管负责人,余下一般不承担责任。处罚无法触及到具体操作者。这种处罚和工程的形成恰恰本末倒置,使质量管理的落实不到位,因此很难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四、如何解决问题

解决建筑质量的问题,应从根本上着手,从形成建筑工程质量的各环节上想办法;在建筑质量事故责任的处罚方面应考虑“谁受益,谁担责”和“谁授意,谁担责”的原则执行。也就是说,谁受益最大,谁担责最多。谁授意指示造成质量问题,谁承担完全责任。

1、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项目经理作为第一责任人,自然责无旁贷。但项目经理对工程施工具体的管理却比较少。他们更多的精力放在外部关系协调方面。项目经理的参与仅限于工期目标,材料到场时间,施工人员的调配,部分合同的商定。对工作疏于细节落实而仅注重节约成本。

项目部分管技术、质量、质检,的人员,应该是有能力的,但这些人是聘任来的,彼此的关系松散,对工作的责任心有限,对质量更多的是宏观掌控。项目部的组成是临时的,完成一个项目,就又各奔东西。很难形成一个有凝聚力、向心力、稳定的团队。这部分人员如果认真工作会得罪不少人,讨人嫌。所以他们也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林姑娘进大观园,决不多走一步路,多说一句话。主动性、积极性乏善可陈。他们在技术上花的心思有限,更多的在争取甲方签证、变更上,为单位争取更大的效益。

在市场经济情况下,劳务队的工人,大部分处于流动状态,工人与单位之间的唯一粘合剂就是“钱”。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干好干坏影响不大。工地数人头,区别只是大工多少钱,小工多少钱。而大小工的能力没有人去衡量考核,就是大锅饭,不利于工人技术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2、责任处罚

责任处罚的划分除执行目前法律法规外,还应考虑形成质量事故的所有成因。原则是谁造成的谁承担,不处罚具体的人,责任不能一追到底,处罚就无效果。因此责任应细分。例如一个砌砖施工造成的质量事故,假若小工按比例足量拌合砂浆,按时供料;大工按线砌墙,按程序施工,按规矩留洞、砂浆饱满、墙角方正,出现事故就与他们无关。参与工程的单位、个人在自己职责范围内完成本职工作,就不应承担责任。同时当事人对已经发现的问题、应发现的问题有向上级报告的义务。否则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项目部的质量技术部门除指导正常施工,还应落实“三检”制度。对于未验收,验收未通过的质量安全隐患,造成事故,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项目经理听命于承建商或单位负责人,往往不是真正的责任人。若项目经理已尽到告知义务,则应考虑项目经理不承担或少承担责任,而由承建商或单位负责人来承担主要部分或全部责任。

承建商和施工单位的负责人的责任也不应笼统处理,这部分人虽不参与施工,但他们却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关键。因为是他们确定项目的班子,供货商,劳务队,从而也就决定着工程质量的优劣。因此对同一承建商或施工单位屡犯不改的,应加重处罚,而不能仅限于事故本身造成的损失。

3、解决的方法

A、加强工人就业前的岗位培训。

我国现在的教育培训制度在项目经理及技术、质量、安全岗位方面是比较健全,但针对工人的教育培训制度则未全面建立起来。工人大部分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放下锄头进城就成为建筑大军中的一员。他们部分人的技术是师傅传授,部分人的技术则是实践经验和自我总结。对国家有关建筑质量规范标准知之甚少。所以这部分人员的教育培训就急需完成。

国家应实行技术等级制度。同样的工种分为不同的等级,工人依据不同的等级承担相应的责任。雇主依据不同的等级付给相应的报酬。这样工人就有上升的空间,有利于造就高水平的技术劳动力。

国家应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各技术工种实行资质审核。符合资质从事与资质相应的工作。首次进入工地的人员均应由施工单位组织,在有关专业院校或社会专业技术认证机构进行培训和考核,根据考核的情况颁发相应的资质等级证书。这些执证人员参照国家现行的再教育制度,定期进行再教育和考核,以使他们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与社会同步,淘汰不合格的技术工人。

通过培训,劳务人员明确自己应担负的职责。改变责任仅是上级管理人员的想法。责任就能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人身上。

B落实质量责任登记备档制。

供应商质量问题处罚制度篇3

共9页 第1页 f) 在结构树编制过程中,若出现错误,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给予100元处罚。 4.1.2 工艺室 a) 产品的工艺、工装、辅具等必须能满足产品的质量要求,若因设计失误造成生产加工装配等环节中,使产品质量出现不合格,每发生一例,对责任者要分别给予100元处罚。 b) 工艺必须对主要的加工、操作、包装等指导到位。若因漏缺工艺规定,出现产品质量损失,每发生一起,对责任者给予200元处罚。 c) 车间工艺员要严格监督工艺执行情况,若有明确工艺规定,长期不执行而得不到纠正,每发生一例,对责任者给予200元处罚。 d) 工艺管理人员应经常对车间工艺装备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车间提出的技术问题,原则上当天要给予答复,特殊情况三天内提出处理方案。若工作不负责任,互相推诿致使发生质量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对责任者给予200元或300元处罚。 e) 在编制各类工艺规程和技术标准中,必须编入相应的检验规程和检验标准,若因漏、缺检验规定,出现无章可循或发生质量损失,每发生一起,对责任者给予100元或200元处罚。 4.1.3检测实验室 a) 计量员要按周期,对通用检具进行检定,保证计量准确、可靠,并要及时修理失准通用检具;若出现一次(一把)按周期漏检,对责任者给予100元处罚;若出现因计量失误造成产品质量事故,对责任者给予200元以上处罚。 b) 计量员要保证在用计量设备、仪器的完好。每年接受县、市技术监督局的检定,出现不合格,要及时提出处理意见,若因责任心不够,出现影响生产、检验质量问题,对责任者给予100元以上处罚。 c) 要管理好计量标准、档案、资料、台帐、原始记录等。通用检具要求总帐、分帐、卡物相符,总帐不得变更,设备、仪器要求帐物相符。若出现上述规定中的管理混乱,对责任者给予100元处罚;造成损失,按损失价值的30%赔偿。 d) 化验、金相检验员要严格按技术标准进行检验分析。若出现错检,对责任者给予100元处罚;造成损失,按损失的30%给予赔偿。 e) 化验、金相检验员要努力为一线服务,在接到报检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出具检验结果,若责任心不够影响生产,对责任者给予200元以上处罚

共9页 第2页 f) 化验、金相检验员要管理好原始记录和存样,以备复查。若出现一次记录,存档混乱、遗失,对责任者给予100元处罚。 g) 计量、化验、金相人员,要管理好自己所用的材料。对于试剂、药品、配件、器具的使用,要提前两个月报出需用计划。若因计划不够,造成影响检验,对责任者给予100元处罚。 4.1.4 标准化资料室 a) 对新产品的产品图纸,工艺图纸要及时进行标准化审查,若因审查不仔细或延误时间,造成影响的,对责任者给予200元以上处罚。 b) 试制和成熟产品的工艺、工模夹具图纸以及技术更改通知单等,发放要及时,若因发放不及时或错、漏发,造成影响的,对责任者给予200元以上处罚。造成经济损失,按损失额30%赔偿。 c) 要做好公司产品标准、验收标准、产品说明书、包装标准等资料的保密工作,若因管理不当,造成泄密的,对责任者给予500元以上处罚。 d) 要妥善管理图书、期刊等资料,若有遗失或损坏的,对责任者给予100元以上处罚。 4.1.5 其他人员 a) 技术中心内部日常管理,对外协调联系人员要搞好中心办公室卫生、会议组织、绩效考核等事务性工作,若因工作责任心不够,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责任者100元以上处罚。 b) 网络管理人员要妥善管理微机信息库资料,进行分类备份;防止网络出现故障,并要有防错措施。若因工作责任心不够,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责任者100元以上处罚。 c) 新产品试装人员要及时将试装情况反馈产品设计人员,若因工作责任心不够,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责任者100元以上处罚。 4.2 质量部 a) 秉公执章、严肃认真、作风正派、办事公正是质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违背上述职业规范的行为,一次给予责任者300元以上处罚。 b) 质管员要认真贯彻执行检验标准及各种检验指导书,如有擅自违背标准或违背检验程序的行为,对责任者给予200元处罚。 c) 质管员要有高度责任感,不出差错,若没有尽到验证责任,发生质量问题,无论问题发生在加工、装配工序,还是发生在用户,只要从数量上达到5%,或者从数量上不

共9页 第3页 足5%但直接损失超过千元,均属于错检、漏检事故,经济损失千元以下的给予责任者200元级以下处罚。经济损失千元以者给予300元以上处罚。 d) 验证工作要做到准确、及时,工序检验随时检查,在报检三日内要出具检验结果,若因检验不及时影响生产或因检验不及时出现不合格,给予责任者100元处罚。 e) 质管人员要做好检验状态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对本辖区检验的合格、待检、检后待处理、不合格要及时督促操作工做好标记和隔离,并做好质量跟踪、负责到底,若因质量责任心不够,出现上述原因造成的质量事故,对责任者给予100元以上处罚。 f) 对于首批供货的外协外购件,验证时必须得到分承包方的ISIR(样件检验)报告,确保质量审核可靠。违反上述规定,责任者给予100元处罚。 g) 外检员要对责任内的配套厂,做好每批次验证产品的标记记录,使产品质量有追溯性。上述规定管理混乱,造成质量责任无法追溯情况,对责任给予200元处罚。 h) 质管人员要严格做好抽查记录,使质量凭证能够满足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若出现没有记录、没有归档、没有保管,没有保管到期限等情况,对责任者给予200元处罚。 i) 质量部要对责任内的配套厂建立质量档案、记录主要配套件的批次情况、不合格情况及不合格原因。并做好质量信息反馈记录,缺少一个厂商的质量档案,对责任者给予200元处罚。 4.3 物资采购部 4.3.1 采购物资必须坚持定点采购的审批原则,未经审批乱采购,对于责任者给予处罚;未经审批乱采购,造成损失,按损失价值的30%给予处罚。 4.3.2 采购员采购物资,凡是用于重型桥、悬架桥等产品上的,必须及时报检。对于不报检者,一次给予200元处法,造成经济损失,按损失额的30%给予处罚。进货物资进公司后,必须在四小时内报检,生产急需立即报检,对于首批供货的厂家、品种须向质量部说明;报检时要求准确定明厂商、名称、型号、数量。若因报检不及时、不准确,出现混乱引起质量问题,对责任者给予100元处罚。 4.3.3 对于报检物资,办理财务入帐时,必须依凭配套件报验单。对弄虚作假者,一次给予300元以上处罚。 4.3.4 采购物资进公司,必须具备质量证明,如合格证或相应的检验资料(检验单、材质单、探伤单等)。 4.3.5 对于外协、外购不合格产品,本市区的要在30天内退出库房。违反上述规定,每

共9页 第4页 起对责任者给予100元处罚。 4.3.6 物资采购人员对于配套件的技术修改通知要及时送达配套厂商。本市区内的要在三日内送达;本市区外的要求在七日内送达,违反上述规定,每起对责任者给予100元以上处罚。 4.3.7 对于有明确材质要求的外购件,如有特殊情况,配套厂要改用材料,物资采购部必须事先向技术部门提出代用材料申请。不经申请审批,采购代用材料配套件,对责任者给予200元处罚。 4.3.8 配套件经检验不合格,由于生产急需用件,需修复后使用,须向质量部提出书面回用申请。由质管员填报不合格项次情况,质量部部长签字,然后由申请部门提请技术部门及主管领导审批,对于不执行审批回用程序,每出一次对责任者给予200元处罚。 4.3.9 在检验过程和生产过程中,发现并退回仓库的个别外协外购件不合格品,责任部门要及时退回配套厂。要求每季度清理一次,若出现超季度存放,没有向配套厂退换的,对责任者给予100元以上处罚。 4.3.10 采购部门有责任向服务组提供必须的三包备件。对于服务组提出的三包备件计划,最多30天内要提供备件。达不到上述要求,对责任者给予200元处罚。 4.3.11 进货物资在顾客中出现质量问题,我方决定要求配套厂前往顾客三包服务时,采购部门要在二十四小时之内指定配套厂执行我方决定。没有完成上述要求,对责任者给予200元处罚。 4.3.12 采购部门要建立配套厂商的档案,存有供货能力综合调查表、合格分承包方名单、配套件采购(定做)合同等,(质量保证协议书由质量部存档、零部件采购技术协议由标准化资料室存档,服务协议由营销公司服务组存档。)缺少一个厂商的档案,对责任者给予100元处罚。 4.3.13 采购部门应有重要进货物资的使用质量信息反馈记录和统计分析资料,缺少一个厂商的记录,对责任者给予100元处罚。 4.4 营销公司 4.4.1 营销公司对于销售计划,必须明确用户的技术、质量要求。如果因要求不明确,出现生产产品满足不了顾客,造成损失,对责任者给予100元以上处罚,并承担损失额的30%的赔偿责任。 4.4.2 雨雪天发桥,运输必须有防雨雪措施,否则营销公司拒绝发货。违反上述规定对责任者给予100元处罚。

共9页 第5页 4.4.3 营销公司要建立发桥台帐,记录每批发出厂家、数量、型号、生产日期。违反上述规定,每起对责任者给予100元以上处罚。 4.4.4 售后服务人员对责任范围内的质量问题要积极、及时搞好服务。若因服务工作不主动、不及时,受到顾客投诉,对责任者给予200元以上的处罚。 4.4.5 售后服务人员要及时反馈质量信息,对于重要的质量问题,要完整反馈以下内容;生产日期、左右位置、零部件特征、比例、原因分析、工位号等。如果反馈信息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而影响公司处理质量问题,每起对责任者给予100元以上处罚。 4.4.6 售后服务人员为夸大自己的工作量,弄虚作假,夸大质量问题,给公司造成混乱,一经查实,对责任者给予300元以上处罚。 4.5仓库 4.5.1 自制半成品件、成品件及外协外购件,必须坚持凭检验合格单入库的原则,没有检验合格单坚决不得投用。违反上述规定,对责任者给予200元以上处罚;造成经济损失给予300元以上处罚。 4.5.2 入库产品,因需要改型、改制、返修出库的,如果重新返回仓库,必须依凭检验合格单。违反上述规定,对责任者给予200元以上处罚;造成经济损失给予300元以上处罚。 4.5.3 严格执行不合格品隔离制度,不合格品在退出仓库前,必须挂牌提示,提示牌应标明名称、型号、数量、厂商、违反上述规定,对责任者给予100元处罚。 4.5.4 入库合格产品,因在加工、装配或者顾客中发现质量问题,质量部书面报有关部门,进行善后处理和追究有关责任。违反上述规定,对责任者给予200元以上处罚;造成经济损失给予300元以上处罚。 4.5.5 库内物资应定期保养,摆放整齐,以保证不锈蚀、不霉变、不损坏。违反上述规定,出现质量问题对责任者给予50元以上处罚。 4.5.6 库内物资应严格执行“分批存放”、“先进先出”的投放原则,特别是橡胶件,避免货物超期积压造成质量隐患。违反上述规定,对责任者给予100元以上处罚。 4.5.7 对于轴承、齿轮、扭杆等配对件,必须十分严格按投放一个批量保持一个厂商的原则,并要向车间领料员说明,防止混装造成质量问题。如果出现库存件一个厂商不够一个批量,必须通知物资采购部和质量部,违反上述规定,对责任者给予200元处罚;造成经济损失给予200元以上处罚。 4.5.8 仓库保管员投发料中,出现规格、型号的错误,以及不合格的混入,均属错发、混

共9页 第6页 发。出现上述问题,对责任者给予100元以上处罚;造成经济损失给予200元以上处罚。 在加工、装配中发现的个别不合格品(应有标识),经责任质管员出具检验证明的,保管员应予以退换,将其存入不合格品区。并通过生产部门或外协购部门及时处理。违反上述规定,造成经济损失的,对责任者给予100元以上处罚。 4.5.9 为使产品质量有追溯性,外协外购件投发必须建立原始记录,即记录每批次投发料的产品厂商,以备查证。因没有记录,造成混乱或损失的,对责任者给予100元以上处罚。 4.5.10 保管员要妥善保管检验单等质量原始凭证,保管期三年,以备查证。保管不善,无据可查,对责任者给予100元以上处罚。 4.5.11 成品库内车桥要妥善保管,防止磕碰损坏和锈蚀,如果违反上述规定,每起对责任者给予100元处罚。 4.5.12 车桥成品必须凭检验单入库,违反上述规定对责任者给予100元以上处罚。 车桥出入库时要轻抬轻放,仓库保管员对野蛮装卸行为要坚决制止,若视而不见,对责任者给予50元以上处罚。 4.6 制造部 4.6.1 要依照工艺路线和工艺条件进行生产作业计划和组织,未经技术部门批准,在不具备工艺路线和工艺条件下组织生产,对责任者给予100元处罚;造成质量事故,按损失额的30%赔偿。 4.6.2 搞好现场质量,工位器具、物料摆放有序,是质量保证的需要,由于现场质量不善,出现质量问题,除追究生产车间的责任外,对生产责任者给予200元以上的处罚。 4.6.3 要保证工装、模具完好,使工装、模具能够满足产品的质量要求。出现问题要及时进行修正。如因工装、模具出现质量问题,并得不到及时修正,对责任者给予200元以上处罚。 4.6.4 要管理监督文明生产,坚决制止“野蛮加工、野蛮装配、野蛮转序、野蛮装卸”行为,发生以上行为,除追究责任者外,对责任者给予100元以上处罚。 4.6.5 从仓库向车间转序,必须准确,如果没有经过保管员认证,发生物料错误,如型号不对等,对责任者给予100元以上处罚;造成经济损失按损失额的30%赔偿。 4.6.6 车间之间的转序必须准确,如果没有经保管员认证,发生物料错误或者未完工检验,如型号不对,或缺序或没检验,对责任者给予100元以上处罚;造成经济损失,按损失额的30%赔偿。

供应商质量问题处罚制度篇4

随着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对其质量及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消费者投诉量在智能手机领域的爆发式增长是消费电子等领域消费诉求的一个缩影。面对人们的这些变化,消保局的工作做了哪些调整?杨红灿局长给出了答案。

《消费电子》:近期,消费纠纷具有哪些新的特点?

杨红灿:在商品消费领域,以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为代表的“通讯器材”相关投诉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已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焦点。这也反映了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的急剧扩张,从而带来了其质量及其服务等的问题大幅增加。在服务消费领域,与网络购物、电视购物密切相关的“非现场购物”、“互联网服务”投诉数量增长迅猛,已成为当前新的投诉热点和维权难点。

《消费电子》:除了“通讯器材”,还有哪些类别的商品消费维权比较集中?

杨红灿:消费维权集中的除了以“通讯器材”为代表的家用电子电器产品,社会普遍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还有装饰装修材料、服装鞋帽、交通工具等方面的商品;其次,大家对儿童用品也非常关注。

《消费电子》:对这些反映强烈的商品类别应如何对待?

杨红灿:工商行政部门部署了各地对儿童用品、消防产品等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强化监测数据综合分析利用,及时退市不合格商品,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和不合格商品违法行为。进一步深化商品和服务市场监管执法效能建设,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检查,切实维护了商品市场秩序,维护消费安全、促进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另外,对媒体报道的瘦身钢筋、黄金首饰掺杂掺假等问题,及时组织依法开展市场清查和线索排查,有针对性地加强商品质量监督检查。在儿童用品质量专项整治中,全国工商系统共查处销售假冒伪劣和不合格儿童用品案件722件,案值313.40万元。

《消费电子》:面对这些纠纷的新焦点,工商行政部门的工作做了哪些相应调整?

杨红灿:针对新变化,工商行政部门深入推进12315行政执法体系“四个平台”建设,12315服务消费者、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新成绩;同时积极开设互联网、短信息等受理平台,进一步畅通消费者诉求渠道,以应对新出现的问题。继续在12315消费维权窗口开展“岗位学雷锋、履职提效能”主题实践活动。开发建设《12315消费维权知识库》,进一步提升全国工商系统12315维权服务水平。积极推进12315“五进”工作,大力加强基层消费维权网络建设,努力使消费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解在企业。

《消费电子》:运用新的工作策略,工商行政机关取得了哪些工作成果?

杨红灿:比如在2013年,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托12315网络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01.64万件,同比增加12.37万件,增幅为13.85%,处理96.90万件,办结率为95.34%,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3.42亿元,切实保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中,商品消费投诉65.14万件,同比增长13.69%;服务消费投诉36.50万件,同比增长14.14%。

新《消法》中亮点闪现

即将实施的新《消法》牵动着各行各业人士的心,作为维护消费者利益一方的代表,杨红灿对新《消法》感慨良多。在他眼中,这不仅仅是一部法律那么简单,通过新《消法》大家感受到的是20年间中国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是经济发展的缩影,是国家对于维权之路的探索。新《消法》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一款新“武器”,以知己知彼的精准性投入到更需要自己的“战场”。

《消费电子》:您认为新《消法》符合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吗?

杨红灿:和修改前的《消法》相比,新《消法》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完善。应当说,新《消法》的修改适应了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符合广大消费者的期待,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有着深远而积极的意义。

《消费电子》:具体来说,您认为新《消法》具备哪些特点?

杨红灿:新《消法》变动较大,特点也比较多。一是加强了社会诚信建设。新消法在第五十六条中要求,经营者有规定的违法情形的,除按照规定予以处罚外,处罚机关应当记入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布。这个规定有利于加强信用监管,促进诚信经营。

二是在消费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倡导理性消费。修订后的消法在总则中明确提出“国家倡导文明、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反对浪费”。

三是进一步明确消法调整领域,扩大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范围。新消法虽然在总则中并未对涉及消法调整范围的条款作任何修改,但通过第十八条对银行、机场等经营场所的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的规定和第二十八条提供证券、保险、银行等金融服务的经营者的信息告知义务的规定,回应了社会关于金融等领域是否适用消法的争论,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明确了消法的保护范围。

四是细化消费者权益,加大了对消费者保护力度。新消法针对科技发展带来的日益严重的擅自泄露和非法提供消费者个人信息问题,明确了个人信息依法受保护的权利,并对应明确了经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原则和具体要求;将强化退货、更换、修理的规定作为促使保证商品和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完善“三包”规定,将七日内退货规则扩大到所有商品;顺应社会期盼,将惩罚性赔偿由原来的一倍提高到三倍,并设定了最低加倍赔偿金额,对于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明确了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加大了对消费者的保护力度。

五是强化了经营者的义务与责任,着力解决消费者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新消法明确了经营者的场所安全保障义务和缺陷商品召回义务;规定了经营者对机动车、计算机、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等耐用商品或者装饰装修等服务有关瑕疵的举证责任;强化广告经营者、者以及广告相关方的法律责任;加大了对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

六是规范网络购物等新的消费方式,这是本次消法修订的另一大亮点。新消法明确了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的信息告知义务,规定了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的法律责任,赋予了消费者七日内单方解除合同的权利,并在消费者权利与经营者利益间做出了恰当的平衡。

七是重视发挥消费者协会作用,强化消费维权社会监督。新消法明确了消费者协会的“社会组织”性质和职责的公益性,并增加规定消费者协会的职能,特别是赋予中国消费者协会以及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消费者协会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利,相信会对消费者协会的发展乃至消费维权事业的进步产生深远影响。

八是强化行政机关的监管职责,提高消费维权实效。新消法要求行政部门在收到消费者投诉书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予以处理并告知消费者,并规定有关部门应当对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进行抽查检验,对发现并认定存在缺陷的商品或者服务立即责令经营者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危险,丰富了监管执法手段,严格监管职责和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消费维权实效提供了法律支撑。

《消费电子》:新消法的实施将会对工商部门的工作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

杨红灿:将于今年3月15日起正式施行的新《消法》,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秉持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需要,针对消费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进行了重要完善,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新时期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新《消法》进一步强化了行政部门的监管职责和执法手段,为工商部门推进职能转变、加强市场监管、强化消费维权提供了重要法律支撑。工商部门要以新《消法》贯彻实施为契机,不断完善配套法规规章和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机制,按要求处理好消费争议,切实加大行政监管执法力度,特别是对商品和服务的抽查检验,进一步提高消费维权工作水平,让消费维权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盼。

处罚与教育相结合

新《消法》以其对违法违规经营者比较严厉的政策受到了很多人一致欢迎,不少人认为严厉的惩处才可能肃清夹杂欺诈蒙骗的市场,才能警戒那些试图搞小动作的经营者,恰如绕着消费者画了一个圈,防止“妖魔鬼怪”的侵袭。而在杨红灿局长看来,一定的处罚是必要的,但并不是一味地处罚,处罚要与教育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

《消费电子》:据了解,有些人认为国家对于造假售假等违法经营者的惩罚力度过弱,导致假冒伪劣产品以及网上的虚假宣传信息泛滥,您怎么看对经营者的处罚力度的问题?

杨红灿:这次修改《消法》,应当说在考虑过罚相当的原则下,还是加大了对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打击力度。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一是加重惩罚性赔偿,从原来的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增加到三倍,并且设立了最低赔偿金为五百元。罚款的最高限也从一万元增加到五十万元。这些都体现了国家对消费者权益的有力保护。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是必要的,任何时候处罚绝对都不是万能的。正是这样,我们在考虑处罚的同时,也要与教育相结合,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侵害消费者的违法行为,形成良好的消费市场环境。

《消费电子》:您所说的教育是指什么方面?相关部门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

杨红灿:除了展开对经营者各方面的教育和引导,还可以从引导消费者方面入手。比如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国外有一些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开展对商品和服务的比较试验,或者体验,并且编写刊物,教育和引导消费者消费,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监督,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值得我们借鉴。这次修改消法,在消费者组织一章里明确了消费者协会性质,规定消费者协会是依法成立的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组织,明确消费者协会履行的是公益性职能,明确要求消协组织参与对商品和服务的监督、检查,增加和修改了消费者协会引导文明、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参与制定有关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等职能,特别是增加了消费者协会提起公益诉讼的职能。这些新规定,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的新特征。

供应商质量问题处罚制度篇5

【关键词】食品安全 法律体系 优化与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升,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然而在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下,假燕窝、假鱼翅层出不穷,甚至连最普通的馒头都成了威胁生命的“罪魁祸首”。这些问题的不断恶化,引起了社会以及政府的广泛关注。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力度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尽管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为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行为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监管机构的执法效果,然而,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国内食品安全相关法律规定

食品安全相关的民法保护。民法对食品安全的保护主要体现在:借助契约关系,保障食品交易安全,进而实现对食品安全的保护。其责任追究的对象主要是从事食品生产以及销售的违规的经营者。如在“毒豆芽”事件中,经营者明知道所售产品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还执意要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致使很多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受到危害。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就可以根据《侵权责任法》的第四十七条对经营者进行,并要求其进行经济赔偿。但这一条中并没有规定赔偿金额的具体计算方式,致使赔偿数额划定较为模糊。

食品安全相关的刑法保护。刑法是食品安全法律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仅仅依靠经济处罚或者行政手段,是很难对违法者起到威慑作用的。食品安全的相关刑法主要包括:非法经营罪、销售有害食品罪等。《刑法修正案(八)》中有关条例规定,将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掺入到食品的生产与销售过程中,将会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予以重罚;当这种行为造成了消费者的严重身心伤害,将处以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对其进行罚款。

食品安全相关的行政法保护。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餐桌安全”,行政机关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行政机关出台了多项法规。其中主要包括:《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盐加碘防止地方性甲状腺肿条例》、《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这些法规在食品安全管理上发挥出重大作用。

行政主体的行政责任主要表现在:对法定职责进行履行以及具体行政行为被判决变更及撤销的赔偿责任等。大部分的行政责任都是借助有关法规得以体现的,例如,《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只有一部分是通过对主要负责人进行行政处分体现出来的。

国内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存在的不足之处

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情况下,为了有效地保障人民的食品安全,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我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有效地打击了食品安全犯罪行为。但是,随着犯罪分子狡猾程度的不断提高,加之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现存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逐渐表现出一定的不足之处。

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第一,食品安全定义不明确。食品法律法规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前提,其定义的准确程度对食品安全管理质量影响巨大,所以,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在制定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精准,否则在监管部门执法时,就会因为有关定义用词模糊而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导致食品安全事件处理不当。在《食品安全法》中规定,农业初级产品的相应质量管理工作应该遵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对应的管理条例进行处理。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第二条则规定,本部安全法中所指的“农产品”,主要是指出自于农业的初级产品,也就是指在农业活动中获取的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等产品。这条规定看似全面但过于抽象,并没有对农产品的类别进行明确说明,很容易产生歧义。在“毒豆芽”事故中,就是因无法对其是否应归属于农业初级产品而引发各界的争议,严重地影响了执法的公正性,导致社会的不满情绪上涨。

第二,缺乏协调性。在食品安全立法方面,由于对应的主体有所不同,导致不同的法律法规之间存在一些矛盾情况,以至于这些冲突之处成为了部分食品安全犯罪分子的“可乘之机”。例如,《食品安全法》和《动物防疫法》中对贩卖检疫不合格的肉类制品的经营者都给出了处罚规定,但是,在处罚主体和程度上却差异过大,以至于违法者常常千方百计“避重就轻”,逃脱法律的公平审判。

第三,可操作性不强。目前,国内的食品安全法律在制定上,非常注重原则性的问题。在内容上,全面而宽泛,细节之处有待加强。而且,内容的制定上常常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很多内容都已经无法解决当前形势多变的社会发展问题,导致在实际的监管过程中,监管人员无法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例如:《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生猪屠宰行业的具体管理工作由国务院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但是,其中亦是规定了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该商品流通部门应同卫生行政以及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进行协同管理,按照各自的职责以及分工,对生产者、销售者进行依法处理。这些规定使得在执行过程中,常常出现责任划分不明等问题,以至于实际的执行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食品安全犯罪的处罚力度有待加强。为了严格控制食品安全,西欧等国对食品安全违规经营者的惩罚力度往往是非常大的,如果是违规严重者,很可能被罚得“债台高筑”,甚至是“身陷囹圄”。例如,在英国,一般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则予以五千英镑的罚金,或者判其三个月内的监禁。在严格的执行情况下,这些国家的食品经营者很少会以身犯险。而在我国,由于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过小,并且,常常存在很多漏洞可钻,在暴利的诱惑下,很多人都不惜“以身试法”。尽管《食品安全法》中大幅度提高了违法经营者的违法成本,但是,对国内猖獗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来讲,并不会起到足够的震慑作用。由此可见,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惩罚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食品安全执法体系的监管制度存在弊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的不满情绪日益加深。这使得政府的监管部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主体并不唯一,而是由若干个监管部门根据有关法律共同执行监管工作,其中主要包括:农业行政、卫生行政以及工商行政等监管部门。分段监管尽管有其合理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由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而且,执法的衔接度更高。但是,在实际的监管过程中,常常出现权责不明、衔接处存在“真空地带”等状况。在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很多时候,监管过程成为了利益争抢过程。当出现问题时,各部门“扯皮”问题频发,不仅影响监管效率,更会影响政府的执法形象。例如:一个消费者去菜市场买鸭蛋,结果到家发现鸭蛋变质了,消费者将商贩举报到工商管理部门,而工商管理部门称“鸭蛋”属于农产品,应该先由农业部门鉴定。农业部鉴定后,认定存在质量问题,并认定食品生产管理应归质监部门管。如此,在反复地推来推去中,消费者的权益并没有得到有效维护。而且,因为这些事情都需要消费者“亲力亲为”,致使其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正是因为如此,很多消费者都不愿意在这些事情上做“无用功”。

未能给予社会监督组织应有的权利。随着食品安全管理程度的日趋复杂,单纯地依靠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与管理,并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食品安全管理效果。由于目前实行的《食品安全法》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并没有太多的本质性变动,所以,其中的很多规定都与实际需求相脱离,以至于可操作性不强。如此,政府的监督体制构建亦是缺乏完善性。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食品安全法》中,并没有为社会监管组织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同时,在对群众的监管激励方面也有待加强。在这两方面的影响下,广大的食品消费者监管积极性不高,并且,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网络媒体甚至成为了食品安全违法者的反宣传工具。

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更新与完善

一是进行法律资源整合,促进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法》施行以来,相关的执行部门以及地方政府根据该法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行政法制定了各类规章制度。但是,在对基层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时,各部门关于法律法规的解释常常无法达成统一,所以,基层人员在执行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由此可见,《食品安全法》中存在的一些定义模糊问题应该通过明确的、权威的和及时的立法解释加以补充说明,进而制定出全方位、多层次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与此同时,在对法律法规进行更新与完善时,应尽量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实现问题,并给予消费者适当的监督与管理权力,从而增强社会的监督、管理力度,促进食品安全管理质量提高。另外,食品安全问责机制能够有效地促进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提升,提高管理的公平与公正性,所以,应该予以法律确认。

二是食品安全事件法律追究机制进一步完善。第一,完善政府执法人员违反法规所负的法律责任追究机制。依法对权利监督力度进行加强,对食品安全产生危害的各类违法行政行为及时、有效地加以纠正并撤销。构建食品安全事后问责机制,当事故发生之后,有关部门以及对应的领导要对其负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第二,对监管主体的违规行为进行严惩。为了追求超额利润,企业违背法律以及道德原则,制作各类伪劣产品欺骗群众。当违法所得远远超出违法成本时,很多伪劣产品制造商会“前仆后继”地踏上这条“不归路”。所以,为了真正起到打击犯罪的目的,务必要大幅度增加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使其认识到违规造假的严重法律后果。

三是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确保分工明确、统一协调。首先,我国的各级政府都应该建立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领导责任机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都应该做到协调统一,分工明确,进而构建出高效运转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并且,还应该将食品安全委员会设定为常设机构,进而加强委员会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其次,对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加强监管。将食品灾害的风险防治用作“问题食品”召回制度的实施前提。再次,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关于食品安全监管的执行力度,及时、有效地将食品安全监管漏洞“堵住”。最后,对食品安全的信息服务系统进行完善。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信息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问题,所以,要构建关于食品安全的信息收集以及机制,并确保信息的公平与公正,对食品的生产与消费产生积极地正向引导作用。

四是依法提高权力监督,完善消费者的保护机制。第一,构建食品安全的问责机制。目前存在的问责机制中并没有高效的“失职行为责任追究制度”。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的执行者常常与食品生产企业存在着一定的共同利益。这就会很容易影响到执法者的执法力度。而缺乏严格的执法过程,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也就不足为奇。要想真正地将“问责机制”落到实处,并收到理想效果,就必须构建独立的问责机构。并对各个职能部门的监管范围进行明确划分,有效缩小监管空白区域。同时,政府官员应该加强《食品安全法》的学习,明确自身职责。而且,需要在短时间内构建出具有强制性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第二,充分发挥消费者的制衡功能。因为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很多信息不对称的地方,所以,在消费市场中,消费者常常是对不确定的产品予以抛弃,或者假定“市场无好货”。这就导致商品市场中“鱼龙混杂”,而且,消费者的心是“价低者得”,从而使得高质量商品市场份额逐年下降。所以,构建健全的消费者奖励举报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建立健全消费者奖励举报制度,可以使许多执法人员没有发现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通过消费者的举报而浮出水面,从而扩大了食品违法行为的打击面。这样既可以弥补没有公益诉讼制度的缺陷,也可以有效地遏制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

第三,加强对消费者的保护力度,降低消费者的维权难度。根据《食品安全法(征求意见稿)》第九十条规定,消费者不再需要对经营者的欺骗行为进行有效举证,这无疑是降低了消费者的维权难度。但是,这一亮点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出实际的功效。因为《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规定已将这一亮点彻底。第九十六条规定表面上看,确实是有效地维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可以获得生产者超过产品价值十倍的赔偿金,但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需要消费者提供生产者进行违规欺骗行为的有力证据,这一要求对于消费者来讲无疑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只有从法律的编制上对此进行明确规定,才能够有效地保证消费者的维权行为顺利进行,真正实现消费者的维权行为有法可依、有理可循,进而更好地打击食品安全的违规行为,确保市场上的食品安全。

第四,对食品违法企业采用“双罚制”。目前,国内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主要是采用行政单罚制,其中,主要包括财产罚以及能力罚等。也就是说,当企业进行了食品安全违规操作,只是法人受到一定的行政处罚,而相关的法定代表人以及其他的行为责任人并不承担法律责任。《食品安全法》的行政处罚倾向于财产罚,主要表现为没收违规行为的违规所得。这种处罚办法,并不能真正地起到遏制企业违规行为的发生效果。所以,应该在《食品安全法》中,积极推行“双罚制”,加大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并将惩治对象范围扩大,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谓“双罚制”,是指食品安全执法主体为保证食品安全,依照法律法规对食品违法企业,根据其违法程度,既对法人又对其法定代表人及主要责任人员,同时给予经济处罚与资格处罚的一种制度。

第五,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要想真正地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就必须在各种法律、法规构建之外,广泛地借助广大食品消费者的监督作用。然而,相对来讲,消费者具有过高的分散度,单凭个人或者某些小团体,是很难真正起到监督作用的。所以,相对独立的各类媒体监督部门便成为了消费者最好的食品监督代言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关部门需要对媒体监督部门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使得其中的食品安全相关报道真实、全面,能够将消费者引到正向监督方向。这样,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将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真实地反映出来,还有利于相关监管部门更深入了解违法行为,加速执法效率,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质量。

供应商质量问题处罚制度篇6

面对厂商或者是销售商打出的“质量有问题的,以一罚十”的口号,当消费者发现产品的却有质量问题,要求主张自己的权利的时候,却不知道自己应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第四十九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来主张自己的权益呢?还是应该以厂商或者销售商打出的口号为依据要求“十倍”赔偿?

赞成前者的认为应该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来处理,理由是厂商或者销售商所打出的“质量有问题的,以一罚十”的口号,只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从而引起消费兴趣。即使是合同的要约,也不是真实的意思表示,而《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中的关于显失公平的法律行为及合同是可变更或者可撤消的。赞成后者的认为这种口号是一种真实的要约,当消费者购买商品后消费合同就已经合法的成立。因此当消费者发现商品的质量有问题的时候,就应该依据“质量有问题的,以一罚十”的合同条款来主张自己的权益。西安和北京两地的法院面对消费者提出的“以一罚十”的诉求,是以驳回请求,按照消法进行双倍赔偿。面对法院的判决,有人认为“消法”已经不是在保护“消费者”了,而是保护了“厂商或者销售商”。我对此问题有一些想法如下:

如果我们将这两种观点的对立看做是《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冲突的话,按照基本的法理或者是基本的解决法律冲突的规则,即特别优于普通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应该是特别法,而《合同法》应该是普通法。因此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双倍”赔偿的规定。但是笔者认为“特别法优于普通法”这条规则有几个前提:几个相互冲突的法律必须都是现实有效的;特别法的制定时间或者生效时间是后于普通法的,(比如《合同法》是《民法通则》的特别法,我国的《合同法》是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99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五号公布也就是说特别法是在普通法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而《民法通则》是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七号公布的,因此当他们发生冲突的时候适用‘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规则)之所以要普通法之后另行制定特别法,无非是因为特别法调整的是一种特别的法律关系,需要作出特别的规定。(比如消费合同相对与其他的合同来说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对它的制度设置应该更加的注重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因此当特别法的制定时间或者生效时间在普通法之前,那么“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规则应该是不适用的。而应该适用制定或生效在后的普通法。(如果以上的论述成立的话)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一号公布,明显晚于《合同法》,因此当他们相互冲突的时候,不应该适用“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规则。而应该普通法优先适用。因此对于上述问题应该适用《合同法》的规定处理。

但是是否按照《合同法》规定处理就是要按照“以一罚十”的约定来惩罚厂商或者销售商呢?笔者认为厂商或者销售商做出的“以一罚十”,我们应该推定他是完全的真实的意思表示,因此是一种真实合法的要约,但是“以一罚十”明显是不公平的,因此消费合同是可以撤消或者变更的,但是这是由于厂商或者销售商的原因所造成的。因此厂商或者销售商应该承担缔约过失责任,而非“”以一罚十“。

供应商质量问题处罚制度篇7

第一条为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用户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产品质量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市范围内从事产品生产、销售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

建设工程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市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市技术监督局”)是本市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全市的产品质量监督工作。

区、县技术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在市技术监督局的指导下做好产品质量监督工作。

工商、商检、卫生等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产品质量监督工作。

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本系统的产品质量管理工作。

第四条鼓励推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鼓励企业产品质量达到并且超过国内外先进标准。对产品质量管理先进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行政监督

第五条积极推行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

企业可以根据自愿原则,按照《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向有关认证机构申请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

第六条本市对未列入国家生产许可证目录的重要产品和涉及人身安全、健康的产品,可以实行准产证制度。

实行准产证制度的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七条本市对产品质量实行监督抽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以监督抽查为主,并定期公告检查结果的监督检查制度。

法律、法规对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八条全市性产品质量监督检查计划,由市技术监督局统一编制、下达。

区、县技术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编制本行政区所属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检查计划,报市技术监督局备案。

第九条产品质量检验的依据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

被检验的产品无前款所规定标准的,按该产品明示的质量标准进行检验。

产品数量达不到国家抽样规定数量的,按市技术监督局规定的抽样原则抽取实物检验。

第十条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后,应当将检查结果告知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

市技术监督局应当定期对产品质量检查结果予以公告。

第十一条承担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的机构,必须具备必要的检测条件和能力,并经市技术监督局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产品质量检验工作。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检验,不得伪造检验数据和检验结论,并对其出具的检验报告负法律责任。

法律、法规对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监督抽查所需的费用由同级财政拨款,不得向被抽查者收取。

定期检查所需费用,按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监督抽查和定期检查费用包括检验费和检查结果公告费。

第十三条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在进行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查阅和复制有关的发票、凭证、帐册、广告、商务函电和其他有关资料;

(二)进入生产场地、产品仓库或者存放地;

(三)封存或者扣押可能有严重质量问题的产品,并在规定的时限内作出处理决定。

第三章生产者、销售者的责任和义务

第十四条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

产品质量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应当符合该标准;

(二)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但对产品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作出说明的除外;

(三)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

第十五条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二)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

(三)根据产品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产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称和含量的,有相应的标明;

(四)限期使用的产品,有标明的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

(五)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六)实施生产许可证或者准产证的,有许可证或者准产证证号。

裸装的食品和其他根据产品的特点难以附加标识的裸装产品,可以不附加产品标识。

第十六条机器设备、仪器仪表、结构复杂的耐用消费品,应当附有安装、使用、维修和保养的说明书。

第十七条剧毒、危险、易碎、储运中不能倒置以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产品,其包装必须符合相应要求,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标明储运注意事项。

第十八条销售者销售的进口产品,应当用中文标明产品名称、产地以及进口商或者总经销者名称、地址;关系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或者对使用、维护有特殊要求的产品,应当附有中文说明书;限期使用的产品,应当有中文注明的失效日期;用进口散件组装或者分装的产品,应当在产品或者包装上用中文注明组装或者分装厂的厂名、厂址。

第十九条销售者应当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其他标识。

销售者应当根据产品特点采取必要的保管措施,保持所销售产品的质量。

第二十条生产者、销售者不得生产或者销售下列产品:

(一)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

(二)失效、变质的产品;

(三)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产品;

(四)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的产品;

(五)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的产品。

第二十一条销售者对其售出产品的质量实行先行负责。

售出的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给用户、消费者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一)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说明的;

(二)不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的;

(三)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

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品的其他销售者(以下简称供货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供货者追偿。

第二十二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属于产品的生产者的责任,产品的销售者赔偿的,产品的销售者有权向产品的生产者或者进口产品的进口商追偿。进口产品的进口商有权依法向提供进口产品者追偿。属于产品的销售者的责任,产品的生产者赔偿的,产品的生产者有权向产品的销售者追偿。

第二十三条为销售者提供场地、设施或者组织展销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不能指明瑕疵、缺陷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或者虽能指明,但用户、消费者难以查找的,应当承担产品质量责任。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生产、销售本条例第二十条所列产品行为者提供场地、设施。场地、设施的提供者发现使用者有违法行为的,应当向有关部门举报,不得纵容、庇护。

第二十四条产品标识的印制者在承印、制作产品标识时,应当查验有关证明,不得印制和提供虚假的产品标识,不得向非委托人提品标识。

第四章社会监督

第二十五条用户、消费者有权就产品质量问题,向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查询,向技术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申诉,生产者、销售者和有关部门应当受理,并负责处理。

第二十六条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社会组织,可以就消费者反映的产品质量问题建议有关部门负责处理;参与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支持消费者对因产品质量造成的损害向人民法院。

第二十七条新闻舆论单位对产品质量实行社会监督,利用舆论工具向用户、消费者介绍产品质量知识,宣传有关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揭露产品生产、销售中的违法行为。

第二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生产、销售本条例第二十条所列产品的,有权向有关部门举报。举报人要求保密的,有关部门应当为其保密。对举报有功的单位和个人,有关部门应当给予奖励。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和销售收入,并处销售收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给予经营者行政处分;对责任人可以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产品的,责令停止销售;产品已经售出的,责令限期追回,予以没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按照前款规定处罚外,没收销售收入,并处销售收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给予经营者行政处分;对责任人可以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直接或者间接参与产品的加工、制作的;

(二)根据职业要求,能够或者应当辨认产品不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

(三)国家或者本市有关部门已经公告有关产品不得销售而继续销售的;

(四)用户、消费者已向销售者反映产品存在或者已经发生危害而继续销售的;

(五)有其他证据证明销售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的。

第三十一条生产、销售国家明令淘汰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和销售收入,并处销售收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对责任人可以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销售失效、变质产品的,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和销售收入,并处销售收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给予经营者行政处分;对责任人可以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销售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质量证明等质量标志的产品的,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和销售收入。

生产者、销售者伪造产品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质量证明等质量标志的,责令公开更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和销售收入,可以并处销售收入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责任人可以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伪造、冒用、涂改生产许可证证号的,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三十四条对违反产品准产证制度的行为,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未经批准,擅自生产实行产品准产证管理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以产品价值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的罚款;

(二)销售实行产品准产证管理而无产品准产证的产品的,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以产品销售收入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的罚款;

(三)转让产品准产证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并吊销产品准产证;

(四)伪造、冒用、涂改产品准产证的,收缴其产品准产证,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产品价值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二十五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产品价值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五)未保持企业质量体系或者未保证产品质量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或者仍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吊销产品准产证。

第三十五条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和销售收入。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没收产品和销售收入,并处销售收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给予经营者行政处分;对责任人可以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以行贿、受贿或者其他非法手段推销、采购本条例第二十条所列产品,尚未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没收非法所得,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产品标识不符合本条例第十五条至第十八条规定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或者拒不改正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可以并处销售收入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的罚款;对责任人可以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标识的印制者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的,责令停止印制和提供,没收非法印制或者提供的产品和销售收入,可以并处销售收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对责任人可以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产品存在瑕疵,但未作说明的,责令改正,可以没收销售收入,并处销售收入一倍以下的罚款;对责任人可以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伪造检验数据或者伪造检验结论的,责令更正,处以所收检验费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责任人可以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取消产品质量检验资格或者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被监督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拒不提供或者隐匿、转移、毁灭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所列资料的,对单位可以处一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责任人可以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被监督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擅自启封或者转移被封存产品的,对单位可以处该产品销售收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对责任人可以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销售者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责令改正,可以处该产品的销售价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场地、设施的提供者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没收其提供场地、设施所取得的非法收入,可以处非法收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对责任人可以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有本条例所列违法行为,无销售收入或者因销售者不如实提供有关资料,致使销售收入难以确认的,可以处一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罚款金额在五百元以下,事实清楚,被处罚人无异议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可以当场处罚。

第四十五条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在对当事人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收缴罚没款时,应当开具市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款收据。罚没款按规定上缴财政。

第四十六条本条例规定的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决定;其他行政处罚,由技术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权范围决定,其中,第三十四条规定的处罚,由市技术监督局决定。法律、法规对行使行政处罚权的机关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对同一违法行为,不得重复处罚。

第四十七条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执法检查时,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行使监督检查权。

第四十八条因产品质量问题发生民事纠纷时,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或者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通过协商、调解解决或者协商、调解解决不成的,可以根据当事人各方的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各方没有达成仲裁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

第四十九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

复议机关应当在接到行政复议申请书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行政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出复议决定的,当事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五十条从事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工作人员,,,包庇违法行为的,由其所在部门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包庇、纵容生产、销售本条例第二十条所列产品的,由所在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供应商质量问题处罚制度篇8

第一章租赁内容、租金及其他费用;

第一条租赁场地;甲方向乙方提供____平方米(包含公摊面积___;

第二条合同期限;自__年__月__日起至__年__月__日止,共;

第三条经营范围;乙方的经营范围为____品牌____系列;

第四条租金及付款方式;

XX家居广场租赁合同(暂定) 甲方:XX家居广场

乙方:

为共同开阔和繁荣长兴家居市场,满足广大消费者对名优家具的消费需求,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签订本合同。

第一章 租赁内容、租金及其他费用

第一条 租赁场地

甲方向乙方提供____平方米(包含公摊面积____平方米)的营业场地,摊位号为__层________号。

第二条 合同期限

自__年__月__日起至__年__月__日止,共计__月。 (租金自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__日起算)

第三条 经营范围

乙方的经营范围为____品牌____系列。乙方须严格按照经营范围从事活动,需要更换产品或品牌,则须报甲方同意。未经甲方同意擅自更换产品或品牌,一律视同超范围经营,甲方有权解除合同。

第四条 租金及付款方式

1、乙方所租场地每平方米月租金标准为人民币__元(每月按三十天计)

2、租赁期内租金总额 元,大写: .

3、乙方于本合同签订之日起三日内,将合同期内全部租金一次付清。

4、优惠条件:乙方在本合同签订后3日内一次性支付全年租金的,若第二年续租的,乙方享有 月免租期。

第五条:履约保证金

乙方在签订本协议时,必须向甲方交纳铺位履约保证金,金额为该铺位壹个月租金,即小写:__________元,大写:__________元。如乙方在本协议期满后提出退场,甲方将如数退还该铺位履约保证金;如乙方协议期间撤场,必须提前两个月书面通知甲方,并经甲方同意,否则,甲方有权扣除该铺位履约保证金。

第六条:质量保证金

为确保甲方向消费者“先行赔付”制度的切实履行,乙方在付首期租金时一次性向甲方交付商品质量保证金__元。当乙方与消费者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就售后服务达成一致时,甲方有权动用乙方的质量保证金对消费者“先行赔付”。乙方质

量保证金少于规定的金额时,乙方必须在接到甲方通知后七日内补齐。乙方撤场后满一年,经甲方核实,所售商品无任何质量问题,甲方将质量保证金无息返还乙方。但乙方对客户承诺的质量保证期超过壹年的,按其承诺的最长期处理退还保证金事宜,从实际退场时起算。

第七条 其他费用

乙方按照商场规定于每月 日前交纳上月电费、电话费及其他费用。

乙方未按照商场规定支付租金等各项费用,甲方有权解除合同。

第二章 装 修

第一条 乙方对承租的摊位必须进行装修,装修必须到位并且符合甲方的统一要求。乙方的装修方案必须提前10天交甲方审批,所用材料必须符合国家防火和环保方面的要求且为甲方认可的材料。

第二条 乙方期满退场时装修应完好的留给甲方,未经甲方同意不得擅自拆除,否则甲方有权扣留乙方的履约保证金和质量保证金。

第三章 甲乙双方责任

第一条 甲方责任

1. 甲方按本协议之规定向乙方收取场地租赁费。

2. 甲方对乙方的员工实行统一着装(费用由乙方承担),统一培训,统一管理,对于违纪情况的,甲方有权对乙方员工实施处罚。

3. 甲方应广泛收集乙方的建议和要求,根据国家政策法规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并依照这些制度对乙方的经营活动统一管理监督。

4. 在租赁期内向乙方有偿提供租赁场地以外的辅助设施及服务,并负责公共部分物业清洁工作。

5. 按时向乙方提供协议约定的经营场地,保证乙方经营活动的开展,负责商场内公共部分照明用电和生活用水。

第二条 乙方责任

1、 1. 乙方有权以自己的名义在本协议规定的核准经营范围内独立从事合法经

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严格遵守税收、工商等规定。由此产生的费用由乙方处理。

2、 4. 乙方必须提供合法的法人资格证明、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注册商标、

产品厂家授权书等有效证明文件,而且产品必须三证齐全,乙方所经营的商品质量,需按国家、省“新三包”规定执行。进场商品必须具有鲜明个性与优良

品质,严禁仿制其他厂家样品,禁止出现相同样品中重复或“克隆”现象,一经发现,甲方有权要求厂家撤换样品。

3、 乙方必须自觉遵守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合法经营,自觉纳税;所售商品必须

使用甲方统一价签,明码标价(详见XX家居价签管理规定),公平交易,严禁欺行霸市,严禁价格欺诈,误导、坑害消费者。乙方违反此规定,甲方有权对乙方进行处罚直至解除合同并没收乙方已缴纳给甲方的各项费用。

4、 统一管理:乙方应遵守甲方市场的“四统一”及各项管理规定,包括但不限于

营业时间、服务规范、质量“三包”规定、投诉处理方法等;并服从甲方对商品经营布局的调整,乙方不遵循甲方的管理规定,甲方有权对乙方进行处罚直至解除合同并没收乙方已缴纳给甲方的各项费用。

5、 乙方必须按甲方规定的时间营业,不得晚开门、不开门、早关门。乙方

销售员

在营业时间内必须穿甲方统一的工作服(费用乙方承担),佩戴甲方统一的胸卡;违反此规定的,甲方有权对乙方进行处罚直至解除合同并没收乙方已缴纳给甲方的各项费用。

6、 乙方销售员由甲方进行统一管理并工资,乙方必须于每月 日前将销售

人员当月基本工资(不低于 元)交给甲方,由甲方根据标准考评后发放,甲方对销售员的违规行为在扣发工资的同时,还实行罚分办法,当乙方销售员在三个月内累计罚分达 分的,乙方必须更换销售员。

7、 乙方必须执行甲方统一的非质量问题退换货和质量问题“三包”规定(国家或

行业有规定的遵循其规定);乙方违反此规定,甲方有权对乙方进行处罚直至解除合同并没收乙方已缴纳给甲方的各项费用。

8、 乙方必须使用甲方的统一销售合同和销售小票,并且每日上午十点前将前一天

交易的合同和小票的商场联装订、统计后交甲方,由甲方对乙方的销售额进行统计和分析;违反此规定,甲方有权对乙方进行处罚直至解除合同并没收乙方已缴纳给甲方的各项费用。

9、 执行商场末位淘汰制

A、销售末位淘汰制:甲方每半年对同一楼层、经营同一类别的产品商家的平米销售额进行排序,对排序靠后的两家,甲方有权对乙方进行处罚直至解除合同并没收乙方已缴纳给甲方的各项费用。

B、投诉首位淘汰制:甲方每半年将同一楼层、经营同一类别产品商家投诉情况进行分析排队,对排在最前两位商家,甲方有权对乙方进行处罚直至解除合同并没

收乙方已缴纳给甲方的各项费用。

10、为提高商场的整体销售额,乙方在甲方销售的商品价格实行明码标价,且不得高于湖州地区其他市场同一品牌、同一规格、同一材质商品的价格(非处理,特价品);乙方违反此规定,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改正,乙方不执行的,甲方有权对乙方进行处罚直至解除合同并没收乙方已缴纳给甲方的各项费用。

11、当甲方统一对商场进行改造和调整时,在甲方已合理安排乙方货位的情况下,乙方必须服从甲方的统一调整,乙方不服从调整的,甲方有权对乙方进行处罚直至解除合同并没收乙方已缴纳给甲方的各项费用。

12、售后服务和“先行赔付”:为确保消费者合法权益,为提高商场的销售份额,甲方向消费者承诺“先行赔付”乙方必须对所经营的商品、服务内容按相关的行业规范和有关的法律规定保证质量,做好售后服务。当乙方与消费者就商品质量及售后服务发生纠纷在7日以内不得取得一致意见时,乙方应无条件接受甲方的协调处理意见,乙方不接受甲方的协调处理意见,造成甲方按《先行赔付实施细则》向消费者“先行赔付”,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由乙方承担。乙方不承担的,甲方有权向乙方索赔损失,并解除合同并没收乙方已缴纳给甲方的各项费用。

13、为扩大商场知名度,增加商场的销售份额,提高商场的形象,甲方不定期的举行一些促销活动和销售服务方面的专业培训,乙方应予以协助执行;乙方不执行的,甲方有权对乙方进行处罚直至解除合同并没收乙方已缴纳给甲方的各项费用。

14、乙方租赁的场地只允许自己使用,不得以转租、转让、转借等任何形式供他人使用,否则,甲方有权对乙方进行处罚直至解除合同并没收乙方已缴纳给甲方的各项费用。

15、为维护商场的公平交易环境,乙方不得向甲方的工作人员行贿或者以任何不正当的方式获得不正当经济效益。否则,甲方有权对乙方进行处罚直至解除合同并没收乙方已缴纳给甲方的各项费用。

第四章:保险和纳税

第一条:保险

乙方必须办理所租场地的财产保险,甲方可代为乙方办理财产保险。如乙方未办理保险,甲方有权终止合同并没收乙方已缴纳给甲方的各项费用。

第二条:纳税

乙方应按国家规定纳税,乙方不按规定履行纳税义务被有关部门查处的,甲

方一律视同违约并解除合同并没收乙方已缴纳给甲方的各项费用。

第五章:消防安全

第一条:乙方在商场内经营,作为负责人,必须履行安全防火责任(具体安全防火责任条款见附件:XX家居各商家安全防火责任书),否则,甲方有权对乙方进行处罚直至解除合同并没收乙方已缴纳给甲方的各项费用。

第六章:合同解除、终止和续约

第一条:合同的解除

在租赁期内,乙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甲方有权解除协议,由乙方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甲方的实际经济损失。

1、不按时交纳场地租赁费或应当缴纳的其它费用的;

2、违反工商、物价、税务、治安、卫生、消防、技监等法规,受到相关行政机关处理的;

3、因商品质量或服务质量被新闻单位曝光影响甲方声誉的;

4、违反甲方各项管理制度,或造成严重后果的;

5、不妥善使用、维护公共设施,或造成甲方严重财产损失的;

6、乙方经营过程中,产品经常出现质量问题或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经甲方警告,仍不纠正的;

7、与顾客吵架或打架,或者有其他严重侮辱顾客行为影响甲方声誉的。

8、违反本合同其他约定以及跟合同各项附件,情节严重的。

合同终止

本合同期满,甲、乙双方如不再续约,乙方应无条件、完好的将营业场地及设备设施交还甲方。如有损坏,乙方应负损坏赔偿责任。

第二条 合同的终止

甲、乙任何一方非因上述条款载明的违约原因欲提前解除合同,都应由双方友好协商解决。如乙方欲提前解除合同,必须提前1个月书面通知甲方,甲方同意解除合同的,在扣除履约的保证金后将所交租金余额退还给一方。如果乙方未经甲方同意单方面解除合同的,乙方所交款项不退,给甲方造成其他损失的,甲方有权予以追究。甲方欲提前收回场地,必须提前1个月与

乙方书面商议,乙方同意解除合同的,甲方将履约保证金和所交租金余额一并退还给乙方。

第三条 续约

供应商质量问题处罚制度篇9

关键词 电视购物 欺诈 专项立法 监督处罚

中图分类号: F724.2 文献标识码:A

电视购物20世纪中后期起源于美国,90年代初期在我国出现,作为无店铺零售的一种模式,它综合了零售商业的优点和信息时代的特征,被认为是商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一、电视购物在我国的发展

电视购物被引进我国后经历过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但因缺乏相应法律管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一些问题,甚至一度成为“虚假”和“欺诈”的代名词。不但使消费者的权益受损,也严重阻碍了这一新兴商业模式在我国的发展。

由于电视购物是一种在虚拟中进行的交易,这就给缺乏诚信的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早期400和800免费电话尚未推广,一些商家采用声讯台模式大量吸取拨打电话的消费者话费。广告播放环节商家则盲目宣传,将根本无效的产品鼓吹成近乎全能。消费者订购产品后,欺诈则往往体现在邮寄砖块、纸板、产品模型等废品上门,使得已付费的消费者投诉无门。

在几乎经历了一段停滞期后,作为电视广告的监管者,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家工商总局最早出台了相关法律措施来规范电视购物的行业发展,消费者协会也积极地展开了维权行动。2006年8月1日,丰胸、减肥、药品、增高、医疗器械等五类节目被禁播,免费电话的普及也使得电话吸费得到解决。

二、现阶段电视购物存在的问题

监管后电视购物的发展得到一定规制,但新问题也随之而来。目前电视购物行业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夸大其词,宣传虚假。

现在的电视购物大多以家居、厨卫、收藏品为主,不再无中生有的宣传商品功效。由于是在虚拟环境中交易,消费者了解商品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电视语音影像,商家得以利用拍摄技巧和明星代言人信誓旦旦现身说法等方式巧妙地掩盖商品瑕疵,无限扩大功能,从而误导消费者。

(二)价格虚高,质量低劣。

没有实物的欺诈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例如将一些三无产品冒充正规产品,虚抬价格后再加大折扣力度,使消费者因感到“优惠”而产生购买冲动,实际买到的却是质量低劣的地摊货。又比如将根本没有收藏价值的大宗量产“收藏品”抬高价格,大肆宣传其价值,利用目前的收藏热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这样的宣传让消费者既得不到实惠,又难以维权。

(三)责任不明,监管不力。

现阶段的电视购物缺乏严格、统一的市场准入机制,低门槛导致一些资质差的皮包公司得以购买电视频道时段进行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而作为广告的者,本应是堵截虚假广告最后一道关口的电视媒体,却在现实中给了虚假电视购物广告商可乘之机。而商会、消协等看似可以维权的机构却因为责任分工不明确,导致消费者维权出现困难。

三、电视购物发展的法律对策

现阶段电视购物领域的新问题,需要相关的法律对策来规制,这样才能保证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专项立法,建立专门法律制度。

我国在电视购物领域尚无专门立法。对此,应尽快建立关于电视购物的专项立法,在专项立法中明确定义电视购物的概念和经营立意,界定虚假广告,制定电视购物行业标准和行业协会组织规范,完善电视购物经营规范。明确电视购物经销商、生产商、供货商、广告媒体,配送物流公司等单位和广告代言人的责任划分。明确电视购物的责任主管部门,制定统一的处罚原则和处罚标准。从而使电视购物从市场准入到经营,再到售后服务都有法律作为根本保障。

(二)准确把关,提高商品准入门槛。

国家广电总局作为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最高管理机构,应承担起电视购物节目预审和把关准入门槛的责任,对于将要在电视上播出的电视购物广告,广电总局应建立完善的节目预审机制,对于内容低俗虚假的电视购物广告要坚决予以淘汰。对于以次充好,以知名品牌的低端产品冒充高端产品等现象,要提高准入门槛,要求商家做到商品价格和商品档次相符,禁止低端、过时商品进入,杜绝商家虚报价格追求暴利。

(三)明确责任,加大欺诈处罚力度。

电视购物领域的监督应该是多元的,包括法律监督、行业协会监督、消费者监督和社会监督等,责任也应是多元的,当出现问题时,应及时查清问题环节,根据情况分别追究产、销、送等单位及代言人的责任,必要时追究多方的连带责任。监督和责任主体的多元要求监管的有效协调和统一,在面对电视购物经营问题时,需要工商、质检等多个部门联手,相互配合,明确责任划分。以往对电视购物责任主体的处罚过轻,罚款的金额远远小于一个虚假广告所能带来的收益,这就导致一些电视购物责任主体为了追求暴利铤而走险甚至甘愿受罚,因此对电视购物欺诈的处罚力度应适当加强,对违法违规经营者处以高额罚款或限制准入甚至取缔经营权,重罚之下,一心谋取暴利的商家必然会计算违法结果所带来的巨大成本,从而实现规范经营。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电视购物作为一种便利的商品零售方式,必然会给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带来便利,更是商业发展史的一次重要变革。随着电视购物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健全,随着社会各方面及时有效的监督和努力,电视购物行业必将沿着一条良性发展的轨道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出更多价值。

(作者:辽宁大学法学院 2009级法律硕士)

参考文献:

[1]党项强.论电视购物的法律规制.社会纵横.2009,9.

供应商质量问题处罚制度篇10

北京市工商局为认真贯彻落实总理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关于严格规范执法程序、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指示精神,落实工商总局党组有关规范执法程序的要求,结合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实际,积极创新和实践,推进依法行政和有效地防治腐败,研究开发了行政执法案件管理系统。该系统把工商行政执法的各个环节包括行政处罚程序、立销案件的管理、行政执法裁量权、公物仓管理、案件移送和行政处罚公开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进行整合,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对执法案件从案源、立案、调查、处理、执行、案件回访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并在案件的流程管理、办案文书的规范统一、办案依据的公开透明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方便的数据统计功能。

北京市工商局行政执法案件管理系统的研制和运用,是对当前正在开展的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队伍教育整顿活动成果的巩固和深化,是打造“数字工商”的又一举措,也是推进工商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这一系统的运用,能有效地解决工商行政执法办案中规范行政执法程序的问题,在提高办案效率、降低执法成本、确保案件质量、防范违反执法程序等方面,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现将北京市工商局《关于利用网络科技手段规范行政执法程序的情况报告》转发给你们,供各地参考和借鉴。并请各地将你们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报送总局。

关于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利用网络科技手段

规范行政执法程序的情况报告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为确保行政执法权的正确行使,近年来我局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借助科技手段,围绕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岗位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的建设。通过启用行政执法案件管理系统对执法权限实行分散、分级管理,严格规范每一个执法岗位、每一个执法环节的行为,提高执法工作能力,进一步落实行政处罚程序性规定,促进执法公正。该系统作为首都工商系统“数字工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优化首都发展环境,维护国家、法人、公民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明显成效。现将我局利用科技手段,规范行政执法程序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行政执法案件管理系统是集队伍管理、案源管理、立案审批、制作案卷、核审、审批、结案、业务指导、数据统计报表于一体的“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网络使处罚程序、职权划分、裁量权、案件移送等一系列制度的执行情况在执法办案范围内予以公开。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对行政执法程序进行了规范。

一、规范进入执法程序前的准备工作

为加大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力度,我局的行政执法案件管理系统对进入网络系统人员的资格进行限制,用科技手段加强队伍管理;对案源实行统一管理,将办案人员与案源管理人员分离;在网上提供相应的法规资料、业务指导,供执法人员应用。

(一)严格执法资格管理确保有效行使执法权

行政执法案件管理系统中设定的行政处罚用户管理模式,将拥有公务员资格、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证》,并经本部门领导和局长批准的执法人员,纳入该系统管理,确保有行政执法权的干部使用该系统,进入下一流程。不具有以上资格的人员没有使用该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无权进入行政执法案件管理系统,但有权进入该系统的人员也不能越权使用这一系统。

(二)网上公示案件线索防止瞒案行为的发生

该系统中设定了行政处罚案源管理模式,实现了“案件线索透明、办案人员指定、查案必须立案”的管理目标。办案人员通过巡(检)查、交办、举报等方式取得的案件线索,交由部门法制员统一进行登记,并通过网络在区域范围内公示,案件线索经办案人员进行调查核实,提出立案或者不予立案的申请。经领导审批同意立案后,案件才能进入调查程序。这一做法增加了案源对内的透明度,加强了从发现案件线索到案件立案查处环节的管理。杜绝了由于案源管理松懈导致瞒案不报、案中案被淹等现象,减少了执法人员利用执法权力寻租的机会。

(三)网上查询自由裁量范围促进执法行为公正统一

为规范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减少行政处罚的随意性,我局完善了北京市工商系统《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细化了处罚幅度。为保证《办法》的顺利实施,将其内容纳入网上查询,予以公开,市局、区县局、工商所所有干部可随时在网上浏览、查阅,为执法办案提供便。《办法》把违法金额、违法情节和行政处罚标准分解细化,减少了因自由裁量权过大而产生的执法不公等问题,进一步增强了执法的统一性。

二、规范案件查处过程中的执法程序

行政执法案件管理系统使行政执法工作的各个环节实现了“数字化”管理目标,从立案、办案、收集证据到审案、结案,全部在计算机上进行,保证每一个案件进入系统内循环。不仅提高了行政执法人员自觉执法的意识,克服执法工作中“重实体、轻程序”思想倾向,而且加强了对重点环节、重点岗位权利行使的监督,确保行政处罚的规范性。

(一)办案初始阶段实行统一编号强制案件进入程序

为规范案件立案后的程序化运作,案件管理系统采取由法制员统一登记发放“立案编号”、办案人员网上领取的方式,规范案件立案环节的各项工作,对案件进入行政处罚程序进行制约和管理。办案人员在网络办公系统中领取“立案编号”后,该案件信息内容进入案件管理程序,自动制做立案审批表、询问笔录、调查终结报告、告知文书等系列办案文书,同时将依法取得的证据进行扫描进入案件记录,并登记暂扣或扣押物品信息。使“立案编号”成为执法人员开展案件调查的启动钥匙。只有在完成编号和案件调查工作,形成电子案卷后,方可进入程序所规定的其他阶段。避免了由于立案不透明引发的不履行立案手续、假立案等违反办案程序的行为。

(二)对案件调查进行时限提示促使案件高效运行

该系统设计了行政处罚环节的时限管理。执法人员及审批人员登陆案件管理系统后,系统自动弹出提示框告知当日的工作量、工作内容以及完成工作的时限。对查处违法案件的工作环节和进度实行计算机提示,及时督促执法人员办理案件相关事项,避免了执法人员办案拖沓、效率低下的现象。办案机构在案件办理期限内不能查证属实结案的,由分局主管局长指定其他机构办理,办案期限重新计算;无法在办案期限内结案的,在网上办理销案手续予以销案。

(三)加强案件的核审、审批管理提高案件行政效率

办案人员提交核审后,核审人员即可审阅电子案卷的内容和处罚文书、案件证据、罚没物品等信息。不予通过的,提出意见后驳回,由办案人员进行修改;予以通过的,电子案卷自动进入上一级进行核审,然后进入局长审批程序。通过局长审批后,系统自行发放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网上核审、审批功能减少了基层单位往返向上级单位请示、汇报、修改所造成的人力、物力、时间的浪费,提高了行政效率。

三、规范执法程序完结后的其他工作

行政执法案件管理系统在规范立案管理、案件调查、职权划分的基础上,与相关的工作程序相联系,形成相互衔接和制约的工作机制。对外向社会公示行政处罚结果,对内加强罚没物品管理、加强案件回访工作,通过对执法人员行政行为的监督,有力地遏制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一)网上公示行政处罚结果强化监督、教育功能

我局利用各分局的对外网页,建立了行政处罚决定公开查询界面,在行政处罚案件证据材料公开原则的基础上(但带有密级的行政处罚决定不公开),提供被处罚当事人名称、注册号、处罚文书号、处罚决定文本、处罚机关名称等项的查询服务。并在办案机构设置专门电脑提供此项服务。每年第一季度全面公开上一年度的行政处罚案件。行政处罚结果公示是对经营者遵章守法经营的教育和违法经营的警示,对引导企业廉洁诚信、依法经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对干部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了有效的监督。

(二)加强罚没物品网络管理规范物品的处置行为

为彻底解决罚没物品管理和处置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局制定了《公物仓管理办法》及实施意见,采取市局、区县分局两级建仓,实物仓、计算机虚拟仓两仓共管的方式进行管理。从暂扣或扣押财物的入仓、保管到出仓处置,整个过程纳入计算机管理程序,两仓对应,相互制约,并与行政执法案件管理系统相链接,实现了违法案件查处权、罚没物品保管处置权和监督检查权的有机分离和制约。运用科技手段对罚没财物实施规范化管理,增强了行政执法处罚结果的透明度,确保国家财物的完整,避免了因罚没物品处置渠道不畅而导致的国家财产的损耗及流失,发挥了制度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作用,促进了队伍的廉政勤政建设。

(三)案件回访与系统连接发挥监督制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