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化设计十篇

时间:2023-10-19 16:05:50

艺术化设计

艺术化设计篇1

一数字化艺术设计的内涵界定及特征分析

1数字化艺术设计的概念界定在数字化艺术设计中,人类的理性思维与艺术灵感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在进行创作时,数字技术是创作的基础,同时还要全面或部分地使用数字手段。但是这种艺术创作与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又有着质的区别,数字化艺术设计虽然是以数字化的应用为目的,但也并非只是以数字化设备作为设计手段,而是以数字化的应用作为了传播介质。所以说,数字化艺术设计应当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以数字化的应用为目的;二是以数字化的涉笔作为传播的介质。由此可见,由计算机辅助的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图等都不属于数字化艺术设计。

2数字化艺术设计的特征分析(1)时代特征。传统艺术形式主要是以有形的媒介作为手段,艺术地描绘时间和空间的永恒性,再现人们的现实生活和传递创作者的感情;数字化艺术设计则是利用虚拟的计算机网络作为创作媒介传递信息。随着网络传播范围的不断扩大,网络传播的内容,也为创作者提供了独特的创作思路。数字化艺术设计成为艺术创作的工具和手段,其数字性同样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特性。与传统艺术形式相比,以计算机为媒介的数字化艺术设计形式的时代性特征极为明显。如数字化艺术设计的创作形式、信息反馈途径以及艺术展示要素与地点等,我们只有认识这些特征,并恰当地运用,才能创作出富有时代特征的艺术作品。(2)技术特征。数字化艺术设计的创作和传播媒介主要是计算机和网络,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信息的数字化创作和传播。与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相比,数字化艺术设计的信息化是没有实体的一种意识形态,这与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同一性,但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相比,数字化艺术设计更容易受到现实物质生活的影响和制约。当前,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的数字化艺术设计进行创作和展示,从而达到和实现人们想要的艺术效果。数字化艺术设计的独特艺术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系统性、交互性、延续性以及多媒体性。数字化艺术设计的第一个独特优势是系统性。高速图形网络设计是数字化艺术设计的必备要求,数字化艺术设计具有系统性,因而,我们既能够从有形产品的众多方面感受到鲜明的时代特征,也能够从无形虚拟的众多方面感受到实在的审美属性。交互性是数字化艺术设计的又一个独特优势,即强调受众者与作品之间存在着时时刻刻的交流互动性。数字化艺术设计作品通过及时传达给受众者信息,从而为受众者提供了视觉上的艺术体验,此时数字化手段就成了一种展示艺术设计的形式。计算机艺术设计能够给人们提供丰富的视觉形式,克服了传统艺术感官上单一的艺术形式,实现了计算机与受众者之间的交互性。数字化艺术设计的延续性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能够对原创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持续改造和创新。一般来说,传统艺术设计作品一旦形成就不存在改造和创新,但数字化艺术设计的作品则存在经常地更新。数字化艺术设计的多媒体性是指在数字化艺术设计时将传统艺术表现手法融入其中,有效地实现了静态与动态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这种多媒体表现手法既保留了传统艺术中的静态语言符号,又融合了数字化艺术中的动态表演艺术元素特点。

二数字化艺术设计的价值

数字化艺术设计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具有较好的包容性、原创性以及互补性,所以从一开始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且数字化艺术设计还具有拷贝、整合和处理等特点和能力,这些都为数字化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

1互动价值数字化艺术设计与传统艺术设计的不同在于其更强调创作者和受众者间的互动性。数字化艺术设计能够通过反馈系统接受受众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帮助创作者确定受众者喜欢的创作内容、类型和风格,并不断地提高创作水平,因而,数字化艺术设计是一门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艺术。传统艺术虽然也强调创作者与受众者之间的互动性,但由于受技术条件限制,受众者的信息反馈无法及时传递给创作者,创作者也就无法准确把握受众者的需求和期待,这样会导致创作者和受众者之间无法进行有效地交流和沟通,这样既影响了艺术创作形式的发展,也影响了创作者创作水平的提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受众者的反馈信息可以通过先进媒体为数字化艺术设计提供极为方便的方式方法,从而加快信息反馈的直接性和便捷性,这对于艺术来说也将产生深远的、重大的影响。

2传承价值与传统艺术相比,数字化艺术设计还具有对整个艺术进行改造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数字化艺术作品则不同,因为数字化艺术具有反复拷贝的特性,所以利用数字化技术,人们就可以对整个艺术作品进行拷贝和改造,这样既可以完整的保存原创作品的形态,还可以根据人们的喜好改造成其它艺术作品,并且,通过网络还可以实现艺术的全球共享。此外,数字化艺术设计手段还能使人类世世代代共享前人留下的艺术,而且还在共享“原创”的基础上为后人留下了继续创作的空间,从而使艺术获得了可持续性的发展。

3实用价值数字化艺术设计的广泛应用使得传统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间以及艺术的数字化与日常环境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传统艺术通过与数字化技术的结合,使得数字化艺术设计的应用更为广泛,作用更为强大,而且数字化艺术设计还为人们提供了新的生产、生活技能,对他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艺术只有立足于现实生活才能获得自己的价值,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数字化艺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我国已进入数字化时代。然而,数字化艺术设计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数字化艺术设计在应用过程中偏重技术层面,忽视了艺术设计创作。数字化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创作,因而,要利用数字化艺术进行设计就必须具备较好的计算机技术。这就容易造成人们对计算机技术的重视,而对于艺术设计创作的重要性则缺乏应有的重视。所以,在应用数字化进行艺术设计时必须将技术操作层面与创作创新层面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两个层面相互贯通。

2数字化艺术设计在应用过程中缺乏深度,方式单一化。当前,我国数字化艺术设计在应用时主要停留在对有形资料的收集和展示上,如在民俗艺术的数字化艺术设计上,应用最多的是对文化遗产的展示和对遗产资料的收集,这对于民俗文化数字化艺术设计平台建设来说是不够的。

3数字化艺术作品中本土化元素缺乏。本土化是一个国家人民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现象的特殊体现。本土化具有传承性和普遍性,然而,在我国的数字化艺术设计中本土化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近年来,许多国外大片在进行数字化艺术设计时都非常注重文化的本土化体现,并以此来获得观众的认同和喜爱。如《功夫熊猫》,虽然是一部美国大片,但在进行数字化艺术设计时却将中国的国宝熊猫作为影片主角,从而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但是,我国的许多影片在进行数字化艺术设计时却忽视了我们的本土化元素。四数字化艺术设计的创作方向展望数字化艺术设计创作的过程是一个构思与物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作者需要具有丰富的心灵感受和创作经验积累。一般来说,创作过程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创作者通过心灵感受构思的过程,构思的过程其实就是创设意象的过程,创设意象除具有审美内容外,还要具有社会文化的相关内容,所以说,构思的过程其实就是意象创设与人们社会文化内容的统一;二是创作者创作经验的积累过程。数字化艺术设计创作的过程还需要创作者具有丰富的创作经验,这样创作者构思的意象才能得到实现。当然,一定的计算机技术也是创作中必不可少的。

艺术化设计篇2

关键词:工艺美术 艺术设计 教学 优化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美术高考热”不断升温,每年报考艺术类院校的考生日趋增加,艺术设计学科逐渐成为热门的学科,全国各大专科院校也纷纷增设艺术设计专业,如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工艺美术通常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的突出特点是物质生产与美的创造相结合,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并具有审美特性造型艺术之一。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故通常具有双重性质: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精神方面的审美性。

传统工艺美术相对于当代艺术设计在美学上,实质就是手工技术的装饰美与机械技术的功能美的比较。手工技术的美常带有个人的情趣,贯穿着个人的精神,保持着经验、感性的特征,以装饰为美。而机械技术的功能美是建立在流水线基础上的,以实用功能为最终目的,反映的是大批量、标准化的和谐、统一和理性的技术美特征。功能美与技术美是当今艺术设计美学中的主要内容。如果说工艺美术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那么艺术设计就是以科学和艺术作为结合体。工艺美术是与传统农业、手工业生产方式和价值模式契合的原生艺术,而艺术设计是与工业化信息时代相适应的复合艺术。作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艺术设计比工艺美术更能体现当代文化和人性的多元化,集成性和跨学科性是它的时代特征。

现代艺术设计是以统筹、规划、集体性运作为主的,而工艺美术则是以个人的实践和操作为主的,现代化艺术设计与工艺美术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设计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才能形成作品,否则,设计就是一纸空谈,而技术也必须建立在设计的基础上,以设计为依据制造出来的产品可以称之为艺术成品。因此,工艺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只有通过技术才能更好的将其体现出来。然而,在利益的驱使下,设计院校的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没有经过相应的市场调研就对产品进行设计,或是在设计中不追求艺术价值,而是为一些经济而进行相应的设计。在这种现象的影响下,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也形成了这种风气,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将相应的设计理念给学生作深刻的阐述或解析,学生没有深刻理解设计理念,以致学生仅仅只是对这种设计风格的简单模仿而已,高校教学对工艺美术教学的忽视,就是对艺术设计文化的忽视,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非常不利,对人才的培养也是不利的。

二、工艺美术对艺术设计教学的优化

(1)工艺美术思想为艺术设计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悠久,工艺美术的思想和文化包含了我国几千年的艺术设计的精髓,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重视工艺美术思想和文化的学习,学习中国几千年来优秀的设计思想,形成自己丰厚的文化积淀,厚积而薄发,可使学生对艺术设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对设计师做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有很大的帮助。设计无论是作为艺术还是商品,它都是文化的产物,是一种具有独特品质的文化。中国有自己的文化,也需要有自己的设计文化。立足于本国文化,设计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文化的艺术品,对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工艺美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观念。以前人们的物质生活并不如今天这样丰富,但精神生活并不贫乏。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设施、日常用具往往都体现了他们对朴素自然的追求。现代的艺术家都善于从原始艺术、民间艺术、甚至异国美术中吸取营养,从而寻找到创新的突破点。工艺美术中的一系列绘画观念、艺术形式能给艺术设计以借鉴。学生在创作时敢于突破形体拘束,大胆地运用夸张、变形手法塑造形体,以多角度形态刻画,把多种形象进行融合。学生在创作时可以自由的表达,情感也得以自由流露,激发设计灵感。

(3)工艺美术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设计理念的领悟。工艺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相比,更强调的是个人实践操作。现在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则更多的是重视设计理念的学习,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不做高要求,这导致很多学生忽视了在艺术设计中的设计技术含量,也影响了学生对设计艺术性的认识。实际上,设计与操作都是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内容,设计与操作的有机统一,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学生。所以高校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要重视工艺美术中所强调的个人实践操作,在不断地实践操作中,让学生对设计理念有更深的领悟。

(4)工艺美术有利于提高艺术设计的学习效果。多学科的融会贯通,不仅有利于促进本学科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已经成为广大教育者的共识。美术为绘画、设计等专业的美术,提供无穷尽的资源与启发,而且它还为美术以外的其它学科的学习提供帮助。工艺美术作品中,许多艺术品本身就是当时生产力进步的表现,是先进生产者的用具。这样民间美术就可以让学生建立起学科相通的意识,以生动活泼的美术学习带动艺术设计的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电脑辅助的工艺美术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设计思想。传统工艺美术教学在技术表现能力上的要求较高,很多学生很难达到技术上的设计要求,因此,对学生而言,好的构思、好的设计理念却不代表好的设计作品,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不利影响。而电脑辅助的工艺美术基础教学则解决了这一问题。艺术设计教学中,电脑美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传统工艺美术基础教学的好帮手。电脑美术冲击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为推进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手段,必将给人们带来新的观念,新的思维,以及新的设计思想。学生可利用电脑方便的制作出各种复杂的图案,极大的丰富了设计语言,实现自己的创意构想。

总之,工艺美术中蕴含丰富的思想和文化,将之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先进的设计理念的同时,掌握渊博的工艺美术知识和文化,以丰厚的知识文化指导艺术设计,从而使艺术设计教学得到极大的优化与完善。

参考文献

艺术化设计篇3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设计,片面性,整体化

 

一 环境艺术的构成

环境艺术并不简单等同于环境加艺术品,或者环境加装饰。它是综合运用各种艺术和技术手段,使人们生活所处时空环境不仅满足物质条件和心理需要,而且具有一定艺术气氛乃至艺术意境的整体艺术。当代许多著名艺术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从不同角度进一步阐述了环境艺术的本质和创作规律。英国杰出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专家F·吉伯德在《市镇设计》一书中称环境艺术为“整体的艺术”,认为环境诸多要素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时,会产生比这些要素简单之更多的东西。论文大全。

由此可见,环境艺术的构成因素之复杂多样,表现形态之丰富多彩,使任何一种传统艺术门类所难以企及的。

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建筑制图、绘画、立体构成、色彩构成、人体工程学、结构物理等。相关应用学科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化、植物学、结构工程学、电气工程学、材料学、光学、声学、气候学、地质学、生态科学等。相关设计理论包括:哲学、美学、社会学、经济学、艺术、民族文化、社会法规、心理学等。

环境艺术设计应用范围可以归纳为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两大类型。室内空间包括家具设计、酒店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展示设计、娱乐空间设计等。室外空间设计包括城市环境设计、广场设计、街道设计、园林设计、景观设计、建筑立面、建筑照明等。

现如今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出现是环境艺术有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以及更加明确的特征和主题,更高的物质和精神品质。

二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

(一)国外现代设计

1.赖特(Frank Lioyd Wright)胆识非凡的设计了山林别墅(即“流水别墅”)。是20世纪的建筑艺术精神,没有一座建筑能以完全相同的方式与之比拟。论文大全。如果没有好的工程技巧,方法和材料,景色壮丽的自然环境就不可能建成这座建筑。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整体设计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以及建筑大师赖特对空间、材料和结构的意识。赖特曾说过,流水别墅是他设计的第一座“流线型的”建筑,并断言,如果没有就地形进行有趣的遐想,就会使用完全不适合这座建筑的流行的建筑语言。

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坐落在巴黎中心地带的一块重要的基地上,是一项特色非常明显的城市项目。本建筑通过艺术、科学和现代技术方面的信息交流,增进对阿拉伯世界文化的了解。就装饰而言,面向南侧巨大建筑外墙漆外观具有更为明显的伊斯兰风格称为“威尼斯式百叶窗”安装于透空金属边框和尺寸多样的金属磨片组成,是一种具有惊人独创性的(光电控制的)视觉装置。

(二)国内现代设计

1.国内近几年环境艺术设计有很大的发展。如广州市南部番禺地区的长隆酒店,是在野生动物园建造的五星级酒店,本酒店要有一般酒店的功能又要和园区产生互动关系,风格上吻合功能上互补。酒店含概了环境与建筑,人与环境,动物与人,科技与自然的整体设计。论文大全。

这个庭院是供白老虎居住和活动的。人造瀑布、树木、岩石、气氛幽静,创造了很独特的野生环境。自然绿化,造成内外相连的室内环境。火烈鸟园这庭院的设计强调热带气氛,具有很高观赏价值。集美组的设计是确定了设计的出发点市场因素,环境因素和审美因素三个方面。

2.深圳何香凝美术馆设计极具匠心,馆内结构设计和外部景观整体化。环境艺术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重视自然环境,人们普遍希望交流和对话,已经不仅仅限于物质的丰富,追求深层心理的满足,感情的交流和陶冶。在建筑方面增加了建筑与人的对话,人与环境的对话。

三 古典园林环境艺术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表现出独特的“诗情画意”“发思古之幽情”,强调天、地、人三者和谐统一的艺术表现手法。借诗意的联想,将环境空间的人文精神凸现出来。

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有一个很大的区别,西方园林是规整对称

式。中国园林更多是参差自然式。苏州园林之所以甲江南,甲天下。首先就由于它们以大自然的山水风景为范本撷取其美的精华,融进了人的情感。浓缩于小小的园林天地之内,使人们能从参差自然和其他美学特征中见出无限来。和参差自然一样,曲径通幽也是苏州园林的一个美学原则。在苏州园林里,可谓无径不曲无处不幽。另一特点,藏露互补。藏与露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对范畴。讲究藏与露的辩证和结合。

园林里的建筑,不但数量多,而且形式多。即使是同一类建筑物,也有种种不同。其形式,结构,地理环境的不同。建筑物的存在,离不开周围环境,环境与建筑要相统一的原则。苏州园林不但以建筑、山水、花树等精巧配置的艺术处理得称赞,而且还在精神性领域中洋溢着诗情画意,渗透着人文气息。匾额、对联的书法,门楼的雕刻,室内家具的工艺美术,微型园林的盆景,寝室的音乐,戏厅的戏曲。

作为综合艺术的苏州园林它那丰富的文化意蕴和人文气息,离不开各种艺术门类的交融和烘托。

四 结论

环境艺术设计具有联系多专业的纽带作用,它虽然不可能取代各门类的专业设计(如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等)。但其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将改善生活环境质量,使人与环境彼此建立和谐均衡的整体关系。

所以我们在学习时,在基础设计训练阶段,以命题方式在特定的相对宽松的设计条件下运用设计原理,概念进行环境空间创意设计,对环境空间的功能、形式、材料、技术手段、构造方法、照明方式、色彩、肌理等方面进行建构性探索、分析、寻找设计规律。一方面从设计操作层面,对抽象的设计原理,概念进行空间演绎。借此加深对设计理论的认识、理解、提高审美能力与思辩能力。另一方面从理论的角度对历史现代的设计方法,空间形态进行剖析,探究据具原创性的设计形态、观念。教育如不激发首创精神,那么必然是错误的教育。

重技能训练,轻理论探求,一但面对解决复杂问题的设计实践更显得力不从心理论素养的不足,也只能依赖“随类赋形”这种办法,将“装饰”僭越于设计学问之上,只剩下干瘪的“形”而无实质性的文化内涵,意蕴。就无法在真正意义上体现出设计的整体化。因此,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将技能训练与理论探求紧密地结合,提高人文素养使之成为全面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英]丹尼斯·夏普著.《20世纪世界建筑》.胡正凡 ,林玉莲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2003

[2] 马克辛,吴成槐主编.《环境艺术设计手册》.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9

[3] 林红著.《环境艺术工学》. 贵州科技出版社. 2001

[4] 谢孝思 主编 《苏州园林品赏录》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8

艺术化设计篇4

回顾20世纪初,为了适应工业社会的需要,基本上把教育看成是人力投资,是为科技发展和大工业生产提供后备人才的手段。教育追求技术的、经济的实际目标,忽视人的心灵变化和人格的培养;重视实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忽视人的精神和价值的实现;重继承而忽视创新。到了21世纪,教育必须是完整的教育,即教育不仅要为受教育者未来的实际物质生活做准备,还要进行精神陶冶,达到人格的升华。这体现在应关注人才培养的三个方面:K(Knowledge)知识、A(Ability)能力、Q(Quality)素质;要处理好学知识(toknow)、学做事(todo)和学做人(tobe)的关系。

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体制中,教师讲授,学生听课,在学习和练习等环节上,学生往往是被动的。学生自入学以后,就被大量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压得喘不过气来,每周需应付大量的作业,每位任课教师都想把本门知识尽数传授给学生,每堂课的内容都安排得很多、很全面,学生穷于应付,没有时间去吸收和理解。结果是平时抄袭作业,练习中马马虎虎,事后还给尊师。一方面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素质和技能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也没有真正掌握所学的科学知识,达不到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另一方面社会和企业需要大量的有用人才去开创未来和开发市场。这就造成了毕业生找工作难,不能很快适应社会的现象。

要改变这种状况,应注意专业建设不要脱离社会、脱离市场、脱离实际,同时应着重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

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就是拓宽与现代企业经营、大众消费文化相关能力的培养,增设如材料与色彩、纺织面料、电影摄影、交流理论等等与本专业有关的课程。同时教学内容应随社会与经济发展而及时调整,进行更新与补充,以新观念、新内容来充实教学。这样可以使教学与社会接轨,并将学生就业的信息反馈,作为教学内容调整的依据之一。

从事电脑艺术设计工作的人都会用到多种相关的软件,往往会有人问:“你用的是什么软件?”“用什么软件制作电脑效果图最好?”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其实用什么软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品的质量如何。虽然好的软件工具也是不可缺少,合理运用能事半功倍,但人的创意思想、人的艺术素养、人运用软件工具的水平,即人的综合素质是制作成功作品的关键。同样一支笔,在画家手中可以描绘出锦绣山河,而在其他人手中或许只能画鬼涂鸦。

我们不能成为软件工具的奴隶,不要被一两种软件工具所限制,要让工具服务于我们。然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并不容易,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来实现。

二、艺术设计高考的素质化

中小学应解决好知识与素质的基础教育,进入大学要处理基本知识、技能、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要为他们今后继续深造和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本科教育是以专业教育为主要特征的,这表现在大学生要接受一定的专业教育,学习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一定的社会实践预备训练,为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基础。大学阶段是青年人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其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国家的发展,决定于人才的集结与构成,人才的关键决定于高素质的基因与体现,高素质的产生又取决于一个国家教育的普及水准与质量,教育质量又取决于每一个高等院校的师资情况,有了优秀的师资队伍,最终还需要合格的优秀生源。

艺术设计高考是决定我们用什么样的网,去捕获什么样的鱼!不是没分晓的一网尽起,而是选拔最适宜于设计事业的生源与人才,我们应该及早编织设计选拔之网。数十年来大众的观念是:“设计即画画,能画就能设计。”希望通过艺术设计高考的改革,深刻广泛地传播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艺术设计人才的思想!我们不是美术院校招收纯艺术类人才,我们要造就的是能发展中国艺术设计事业的人才!

高考应当说主要考核学生的能力,以及从能力透析出来的素质。能力泛指记忆力、理解力、表现力、创造力、感知力、注意力、概括力、想象力、鉴别力等。我们所需考核的能力应当分作一般因子的考核,具体地说应该是艺术设计基础的:表现力+创造力+综合能力。这三个方面已经概括了艺术设计考生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而从战略角度宏观构想(长远发展构想),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高考改革考核:艺术设计基本技巧考核(表现力),视觉感知力考核(艺术设计基本的形式及美学的感知表达能力),理性综合解析能力考核(理性的类几何学数学运筹的能力),创造意识、创造能力考核(从技巧进入思想开创时代),综合能力,包括动手能力的考核(电脑应用是一种进步,同时是一种倒退与误区,动手能力越来越重要)。

三、艺术设计的素质化实践教学

我们的教学模式往往采取:造型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设计三段式的教学形式。课程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不能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缺少综合技能的训练,学生不能掌握系统的艺术设计方法和程序,所谓的基础课不能为专业设计提供依托。没有明确的提纲和标准,缺少融会、贯通。所以说没有综合性的艺术设计实践是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设计师的,艺术设计创造力必定是建立在一种高度综合性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之上的。

艺术化设计篇5

20世纪以来我国经历了巨大的历史变迁,同时也经历了空前的文化转折,改革开放使中国艺术设计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呈现出崭新的面貌,融合世界设计潮流,新理念层出不穷。随着思想的逐渐解放、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价值的恢复,人的个性受到尊重,艺术创作获得了空前的自由,像是意识流、自我表现艺术等得以畅通无阻。

今天,面对数字技术的发展,许多新技术被引入了艺术中,于是艺术又引来了新的挑战。21世纪,计算机技术发展到此,已经无所不能,传统的纯艺术再度陷入手工劳动技艺的危机;而信息大爆炸可能使艺术家和设计师成为巨量图像和资料的奴隶,工作创新可能变得更难了。而艺术设计呢?在20世纪前期,包豪斯发展调和了现代艺术和实用技术之间的关系,现代的设计艺术特别是存在于公共空间,面对大众的公共艺术,把美的艺术与实用的艺术通过设计做出来,融美的艺术、科技和实用艺术为一体,给未来的设计师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未来的设计师应在艺术、科技和应用工程方面造就自己,完善自己的只是结构;而纯艺术家除要面对现代复制技术的挑战外,还要处理好艺术消费市场和艺术创作自由的关系。

当代的社会特征是一个设计的社会,设计无处不在,从小的空间布局到大的环境艺术设计等都诠释了设计的智慧。设计伴随文化的发展而发展,设计是文化的产物,同时不断孕育着新的文化。从城市规划到建筑,从日常起居到生活用具,从工作学习到人生成长,设计已经改变人们的生活、环境、思维理念等方面。当代的设计充分考虑人及社会的现实需要,不断加强与现代艺术和科学之间的联系,加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如今,中国设计已经融入了广阔的全球化潮流,中国风和中国气派渐趋成熟。

现代设计是现代生活的重要存在因素。在我看来,设计颇有些像社会和文化变迁的风向标,设计并非设计师个人品味或偏爱的体现,设计的方向更多表现了社会演变及文化流向,并反映出特定的社会形态和文化观念。始终要把设计和科学技术结合,立足于当代人文,从人的本质性物质和精神需求出发,满足于当代人和社会的需求。未来设计的发展会朝着更广的方向发展,与更多的学科相互融合,立足于解决人类存在的社会和环境问题等。未来设计的发展会使人类的生活更加艺术化,设计将会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设计是人为了自己的生活及生活的舒适、优美创造出的一种工具或方法。设计是面向大众消费者的,设计需要被人接受与理解,大众的审美需求是设计的第一要素。我国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需求也逐渐从固定化向个性化发展,充满联想、新锐的创意更能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因此,个性化设计需求要与时代审美需求同步。另外,消费者作为个体,必然有个性化心里需求,消费者的性格特征、文化层次、个人修养、审美倾向、消费心里等必然导致创意的诉求方式提出更具针对性的要求,大众审美心里的差别促使设计必须时时以不同的姿态进行演变,寻找个性的生命力。

艺术化设计篇6

(1)促进了艺术创作的大众化

艺术创造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繁缛的传统艺术设计所耗费的时间之长、训练过程之艰苦都是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人所难以接受的,以高技术代替大量传统技法训练的数字化艺术设计只需要很短时间的培训就可以进行简单的艺术设计,大大缩短了艺术创作的过程,这对追求简易快捷的现代人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同时,在数字化环境中,各种绘图软件为创作多样化的设计效果提供了方便,人们可以从各种预存的“素材库”中寻找自己需要的形象,进行色彩调配、重新组合表现新的感觉;而应用软件中画笔、数位板等数字绘画技法的设计为人们随心所欲的展现自己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可能性,这种便捷的表现形式不仅更贴近大众,为人们独立实现自己的想法、展现自己的艺术构思和艺术设计提供了平台。美国学者在谈到数字化艺术设计作品时说到:对于专业人员来说,数字化技术不仅能证明计算机分析现存技术或规则的潜力,帮助艺术家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而且还能证明普通人的创造能力,使人们从中获得创作的乐趣。

(2)为设计师表达设计意图提供了新的平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成为数码图形制作的重要手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越来越适合处理高质量图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已成为艺术设计表现的主流。设计人员可以运用数字化绘图和数字化三维动态手段等辅助电脑设计的诸多软件将复杂的四维空间形象绘制在二维空间,反映空间状态、构造和装饰材料的质感,尤其是在艺术设计的后期制作中数字化绘图软件更是体现出明显的优势:数字化图形技术的发展不仅丰富了设计的表现手法,提升了设计的艺术效果、优化设计方案,而且还能较好地反映空间的视觉效果、写实地模拟真实的空间环境、装饰材料的光影等,从休闲到工作、从娱乐到学习、从欣赏到创造改变着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习惯,为人们的预期判断提供了更加可信的依据;而数字化图形技术还可以对效果图进行造型、色彩、灯光等进行反复修改,有助于多角度展示设计的构思和表达。

(3)改变了视觉设计

以传统艺术设计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数字化技术设计摆脱了传统艺术环境单一化、表态化的视觉传达形式,实现了视觉传达的综合化、动态化和瞬间化,加强了艺术设计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影响着人们的感官和思想。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印章的设计不仅让全世界从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艺术魅力,而且还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数字化技术对视觉艺术的影响不仅造成了人们对艺术品个性化创意的忽视,也非常容易将艺术设计带入发展的死胡同,这显然与技术发展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艺术化设计篇7

 

关 键 词 :数字化 艺术教育 创新教育

电脑的普及与互联网的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信息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和数字化生存方式的出现必将冲击到设计艺术领域。随着计算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字化设备在艺术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运用多种数字化技术手段驾驭艺术表现形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给我们的设计理念、设计方式带来巨大的革命。海德格尔指出:“倘若我们沉思,我们就要追问现代的世界图像。”数字化技术使人类对世界的把握已经突破语言的抽象概括而更为直观、更为图像化了。体现高科技的数字化艺术手段,将感性的认识理念用严密的数学方法组织起来,并对美术设计要素进行理性化控制的数字化艺术教育必将给人们带来新的观念、新的思维,以及新的设计思想。

一、数字化发展的必然与现状

现代数字化技术所提供的产品使我们的生活以前所未有的真实图像面目呈现在人们面前。首先是信息载体的数字化,书籍印刷,作为几百年来最主要的信息载体,将逐渐被比特运算的方式所取代,即实现知识的数字化。这种变革使知识可以以更简单的方式传播,以更大的容量存取,以更低廉的成本让人们获取知识。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文字、图像、声音的数字化,还可将人类世界的一切物质以数字化的形式表示。其次,通信方式的数字化使信息能够突破国界、文化及时空的限制而任意传播,互联网的开通使世界变为一个地球村。数字化的进程已经在我们面前展开,而这势必导致人类的一切文明都必须转化成批量的资讯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各种新的数字媒体,以数字方式传输。甚至可以这样说,任何不能转化输送的事物都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而作为一名教育者,更应该具备将知识转化为电脑语言的能力,并为人类几千年来沿袭的教育加入新的概念及内涵。

二、数字化带来的影响

从设计工具的变革到新的设计形态的产生,数字媒体的作用已日趋显著,它使设计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数字媒介的应用给艺术设计教育带来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高效的数字化技术工具

设计教育从美术教育中衍生而来,在传统教学中,从概念构思到图形设计或实体建模分成多个层次和阶段,学生的设计水平相应逐步提高。设计学习是在一定的绘画基础、绘画技能及在掌握了有关工具和材料的前提下进行的。在数字化时代,电脑的出现则大大改变了传统的学习行为,大量的手工绘画、制图及模型工具转变为计算机图形设计、制图及建模系统。电脑还替代了学生有关重复计算和公式化、格式化、优化选择等大部分的理性工作,从而使设计的速度大大提高,使学生集中精力更多地致力于概念分析、创意构思、选择评价等方面。当一个构思成熟后就可交由计算机去修饰、扩展、强化或试验。专业化的电脑软件具有准确方便的参数化、变量化的功能,在设计中只要随时存储变化的结果,就能随时回到设计创造过程中的任何一点,对以前的步骤进行修改并反复调试。

2.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的出现

计算机对设计最直接的贡献是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计算机构造物体的方式及图像处理上的特点,使计算机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了新的风格,开辟了设计传达的新领域。传统的手绘技法与电脑设计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它们有本质的区别。运用虚拟的概念而非物质实体进行设计表现,是设计表现领域的一个极为重大的变革。在平面设计中,由于扫描仪及数码相机的出现,使设计者能直接地输入真实图像,通过二维或三维技术的辅助,就能模拟出逼真的虚幻世界。在立体设计中,计算机三维建模及渲染技术使设计师在观察物体时,它能表现出物体的各个侧面及细部,同时也能在空间的视点中对形体进行构筑和修改。艺术设计语言与网页设计语言结合,融入了互动语言和数字符号。新技术的应用开辟了设计传达的新领域,创造出新的美学形态和设计形态。

3.多学科的交融与新学科的兴起

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三大领域的分界越来越模糊,学科交叉性发展、研究已成为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有些专业出现综合、合并,甚至消失的现象;另一方面,各种交叉、综合学科大量出现。

设计师必须掌握日新月异的电脑硬件和软件,灵活把握视觉新语言的表达。这就促使当今的艺术教育必然要融入新的理念,构筑新的教学体系——数码艺术教学。数码图形基础、internet资源及传播应用、网页设计、三维动画、多媒体技术、数码影像处理等都被纳入艺术设计教学中。目前,艺术教育先进的国家已经将艺术设计的教育重心转向多媒体设计,设立了新的专业——传媒艺术设计专业、数码电影特技专业、数码游戏设计专业等。

4.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电脑实现了设计数据的储存及再利用。各种设计素材、设计草图、效果图、制图、图形艺术、模型等资料都可以以数据来储存,并且可以方便地检索。集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为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网络的出现和远程传输技术的发展,使交流的发生不必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国际互联网络也拓展了艺术设计的存在空间,使艺术设计走向了更广泛的数字化,让受教育者轻易地接触大量艺术设计资讯,有利于学生形成开阔的、前瞻性的视野。

5.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冲击

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受限于繁杂重复的技能示范过程,而限制了设计过程中的偶然性、多变性。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入课堂后,直观丰富的表现方法以及全方位、跨时空的思维方式,让设计的翅膀摆脱了美术基础的制约,简单的操作过程可产生多样性的结果,这才是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核心。

互动式教学更是改变了以往单向线性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并最大限度地支持个性的发展。另外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开设一直感到有必要却没有能力和条件开设的课程。网上通讯可以排除时空及人为因素的限制,使教师和学生能在全球范围内检索信息,开展教学活动和学术交流。教师的教学也从“主讲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辅导者。学生的地位也转变为有机会参与教学、参与操作、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的主动地位。只有完成这几种转变,才能适应数字时代对设计教育提出的要求。

三、艺术教育创新与数字化教学

在数字化离我们越来越近的今天,高校艺术教育如何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美术人才这个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凭借网络可更快地更新艺术观念,更快地创作艺术品,更快地把艺术运用到各个领域。在美术人才的培养上,将从传统的、单一的某一画种或艺术风格的临摹、复制式的教育,发展成为传统手法与电脑数字技术综合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这将对现存的传统艺术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在数字化时代,要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必须强调培养方式的创新。

虽然数字化教学手段已经深入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方面,但是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围绕数字化的教学与学习会不会使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逐步降低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笔者认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降低问题确实存在,但这一问题不能看作是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负面结果。一方面,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降低是社会问题,是社会分配不合理与传统价值取向等各种深层次矛盾反映在大众教育观念中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在积极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重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传统观念中的动手能力并非都是有价值的能力。就像现代绣花工人只需了解绣花的原理、针法,而无需学会手工绣花一样,科技进步总会使一些旧的技能失去意义,进而产生新的技能,使知识与技能达到新的平衡。

此外,数字化技术不仅为艺术类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也给理工科学生插上了艺术创新的翅膀,使设计艺术学科更加显示其艺术学和工学的边缘学科优点。笔者所在院校近几年,已经有部分专业将理工科学生与艺术生同时招收、对照培养,工科生与艺术生的界限变得模糊,美术基础已经不是阻止工科学生从事设计工作的障碍。

结语

我们面对的是崭新的数字化时代,它对我们的冲击可能会改变我们的文化形象,而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也会因此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脑的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高效的数字技术工具,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开辟了新兴的交叉学科,给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带来了动力。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必须强调创新教育,才能造就一批掌握视觉设计、互联网及多媒体设计,具有创意潜能,能牢牢把握艺术创新和设计未来的专门人才,这是艺术设计教育者的职责。

参考文献 :

[1]德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2]王波.数字化时代的美育思考.山东电大学报,2004年第1期.

[3]陈实.数字化时代的艺术设计教育.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1年9月第14卷第3期.

[4]薛生健.数字化时代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河西学院学报,2002年2月第1期.

[5]周发强.数字化时代我国高校综合性美术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7卷第3期.

[6]张耕云.数字媒介与艺术.美术研究,2001(1).

艺术化设计篇8

关键词:中国文化 全球化 艺术设计 中国特色

一、引言

自从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我们生活中讨论的话题就离不开全球化这一问题。全球化对各行各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我们从事的专业和工作。总的来说,艺术的各个领域都在受全球化侵蚀和影响。艺术设计是建立在艺术与文化、技术与科学的基础之上,因此,也同样遭受到了全球化的巨大冲击。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就是,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如何处理好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的关系?

二、全球化的定义

当今,我们对全球化还没有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下面是国外对全球化的定义普遍都接受的两种理解。

在托马斯弗里德的《凌志汽车与橄榄数――理解全球化》和丹尼罗德里《全球话走得太远了吗?》书中,他们的观点是全球化是一种经济现象,是各地区和各国市场的一体化。

在马尔科姆沃特斯的《全球化:关键性思想》书中,他们把全球化当做一进化过程,而人类生活是由诸多过程构成的多面、巨大的复杂体。人们意识到的文化安排和社会安排的地理制约因素,正在全球化的过程中逐渐消逝。

我认为,全球化很难用一两句言语就能给出其精确的定义,它是一个多层次的观念。全球化包涵文化方面的全球化、制度方面的全球化、经济方面的全球化。我们不应该把全球化简单地理解成单一化,然而西方国家所鼓吹的美国化的观点相对来说也是片面的。而具有说服力的全球化的定义应该是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艺术和文化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过程。只有认清问题的实质,我们才能处理好中国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间的问题。

三、民族文化与艺术设计领域的全球化

艺术设计在艺术中,它是一个年轻的科目,设计师们首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在面向时代、面向世界的同时,怎么保持其独特鲜明的民族个性。现在,在艺术设计全球一体化和国际性的文化交流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独特的一元得到世界的认同,这是中国艺术设计首要研究的新的课题。

(一)全球化的冲击给艺术设计领域带来的新问题

现在,艺术设计领域在全球化冲击的进程中,它受到的影响是深厚的。如今在中国的设计师中间已经有了这种倾向,他们认为美国的模式在艺术设计的各个方面都是最好的,如果设计就要按美国的模式来进行。比如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的“拉斯维加斯化”、在影视艺术创作中的“好莱坞化”、城市规划的“曼哈顿化”等等。这些都导致了中国的艺术设计师特别是年轻一代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核的遗忘和特别严重的“同质化”倾向。

问题一:“拉斯维加斯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问题。

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出现了盲目跟风向美国拉斯维加斯学习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最终会导致在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中忽略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而今,国内的设计师和建造师还是一味地、争先恐后地学习“拉斯维加斯化”,[1]设计师们把他们的作品还叫做“后现代化”,这些作品只是单纯地讨好消费者,没有要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文化内核。这种现象是很普遍的,已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问题二:“曼哈顿化”在城市街区设计中的影响。

在城市街区的规划中,往往都去模仿曼哈顿,认为高楼大厦林立才是现代都市的象征。致使我们的城市中修建了好多摩天大楼,却对城市环境造成了污染和能源的浪费。当然,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但是,如果在设计中只考虑学习美国设计的文化,那么这么发展下去,后果是不堪设想的,青年设计师若干年后将成为建筑界和中国室内设计界的核心力量。他们的设计思想都深受“曼哈顿化”的影响,那时候,我们所有的建筑都是高楼大厦,我们民族文化独特的特性已经丢失,这对我们来说无疑将是一场灾难。

问题三:“好莱坞化”的影视作品。

当今的年轻一代受到了“好莱坞式”大片的影响,它的影响着正在改变着国人的思想,年轻一代不再崇尚革命老一辈无产阶级的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而今,我国的影视界已经开始接受“好莱坞审美标准”,中国的影视界已经被同化,丢失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影视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在浮躁的商业时代,同质化已经成为中国设计界的弊病。

(二)民族文化创新是艺术设计领域全球化的解决之道

如果单纯从艺术设计领域来讨论,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地区的艺术设计思想和作品向外传播,都可以被当做全球化的过程。首先,某一个地区或民族是艺术设计领域全球化起源的开始,经过某些因素,而传播到世界上的,所以可以说先有民族的才有世界的。如果要解决艺术设计领域中的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其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当然,这种创新应该是建立在对民族传统文化充分继承和发展上的。

1.深刻理解地域特色民族文化的内涵

只有深刻理解和掌握了地域特色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才可能达到继承传统文化,才可能掌握其本民族本质、内在的精神,才可以把现代手段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非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如果只是简单把民族文化挪来一用,其内在的思想是不会被真正体现出来的。因此,审视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出崭新的观点就是对其传统的民族文化进行求其精髓、取其精华、结合设计理念来创新出新思维。好的艺术设计能给人们带来思维方式的转变和对新的生活方式的思考。自古以来,人类的设计活动与人类的生活方式的演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设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生活方式的设计,设计方案的优劣在于其是否满足了设计诉求点。总的来说,我们处于“以人为本”的设计时代,生活是设计的源泉,生活方式研究是设计与生活的桥梁。对设计来说,元素是基础,特色是表达元素与元素之间组合的特点,风格彰显特色的升华。“中国特色”的设计就是要求设计师们深刻理解和掌握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把中国的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进行完美融合,探寻符合“中国特色”的设计之路。

2.在充分继承的基础上要有创新

继承与创新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关系对设计师来说要把握好的,就是要他们理解与继承好民族文化和哲学内涵、古代文化中的传统美学思想。首先对传统艺术进行消化,然后再接着对其进行深层次创造,这就要求既不失去民族特性,而且又具有时代感。设计师们只有对其本民族、本地区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领悟,再加上现代西方的各种设计潮流,创造出符合新时代的民族特性的作品,这样才能够被本民族和国际社会同时认同。

传统与本土是两个互相联系的开放体系,本土建立在全球知识体系基础上,全球化的优秀设计作品是根据不同的生活方式进行着本土化的设计,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全球都被生活紧紧连接着。因而,中国特色不应局限于僵化的传统与本土,应以开放的心态创造传统,从本土生活中发现特色。本土设计应保持开放性,设计出符合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产品,在继承民族地域特色传统文化基础的同时进行民族文化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对我国艺术设计领域的影响。

3.融合民族情、时代感、国际观

在西方中心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中国设计文化的虚无感和悲观情绪,现代设计完全参照西方体系,忽略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当然,对祖宗留下的文化符号进行简单的模仿是克服不了全球化给艺术设计领域带来的影响的。设计师们需从传统的设计思想入手,加入现代文化的特色,这就要求他们创作的作品既体现民族性又要具有时代感。就要善于学习西方现代设计的成果和先进的经验。这里所说的学习是要领会到那些优秀作品的“灵魂”和“精髓”,虽然好的外在表现形式重要,但是内在的设计思想和文脉才是当代的设计师们所要掌握的。这些“思想”和“文脉”并不是容易掌握的,它需要设计师们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和国外优秀的作品进行研究、对比和思考。当代,将民族情、时代感、国际观进行融合,兼收并蓄,这才是中国的艺术设计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四、结语

在全球化语境下,我国的艺术设计领域应进一步发掘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价值,中国特色的设计才更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作为一名年轻设计师,应该充分吸取西方国家在艺术设计领域的精髓,绝不能简单地完全照搬照抄。应将中国的地域特色文化与西方的设计精髓相结合,作有情感的设计,作“最”中国的设计,让中国的设计回到自身的文化根源,用设计去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这样才能使中国的设计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杨军,赵煜.现代艺术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J].艺术百家,2008,1(1):10-12.

[2] 殷玉静.论艺术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J].沧桑,2007,6(6):23-24.

[3] 刘承恩.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的设计探讨[J].规划师,2005,2(3):3-4.

艺术化设计篇9

一、引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将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意象融入到环艺设计当中,其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延续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且能够进一步丰富传统文化。二是突破了现代城市建筑的缺陷,通过营造简约的艺术意境给人们更多惬意的感觉。三是传统艺术意象的运用更加强调情感诉求,且基于对人们内心的解放,满足人们在都市快节奏生活下情绪释放的需求。将传统文化引入其中,更多的是设计师的情感表白,而人们在设计师创造的环境当中与其传统的意境产生共鸣,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具体应用

艺术意象作为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具个性化特点,如果单纯从直观角度审视,其能够借助一些媒介,将情感或者生活理念传达出来,形成良好的艺术意象效果。具体来说,对于艺术意象在环艺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形象元素

艺术意象的应用是建立在多个符号组合基础之上,将其中的内涵表达出来。现代空间环境设计理念当中,需要采取针对性方式和方法将“意”更加全面的诠释出来,如图案与材质的组合,最终在立体空间内体现出美好的意境等。而“象”主要是透过“意”而渗透出来,二者相结合才是艺术美感的传达形式。在追求设计效果的同时,还可以借助手工等途径体现自然境界。如北京香山饭店,在具体设计中,引入我国园林概念,不仅能够提升饭店的趣味性,还能增添其民族特色。空间优化配置能够更具目的性的实现对环境的衬托,促使饭店在实现餐饮等功能的过程中,带给人们更多视觉、心灵上的体验,增强人们对该饭店的印象,最终将其打造成为赏心悦目的景点,充分发挥其附加值。对于其他设计来说,可以将园林建筑与民居融合到一起,减少二者之间的过渡带,进而达成整体的艺术效应,产生良好的互相衬托的效果。

(二)寓意元素

就文学领域而言,作家在创作中,会通过各种描述手段给读者展现意象境界,而文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将文学概念与建筑学领域整合到一起,那么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对于“意”与“象”的追求与实践将会更好地展现现代空间领域的中国化特色。具体来说,意是建筑中的艺术内涵,象是通过在前者的基础上体现其内涵,二者互相联系、密不可分,只有将二者融合到一起,才能够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如苏州园林中的“个园”的设计,由于部分设计师喜欢竹子,大量使用竹子布置园林。竹子在我国古典文化当中始终是君子的象征,具有深厚的民族情结。因此通过竹子的使用能够呈现出最佳艺术效果。

(三)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即整体一致性,所谓整体就是意与象二者不可分割,其不能够将世界再现,且难以简单地体现传统文化的基层。因此在设计中,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意象,并在此过程中找到形,将其中的意更好地传达出来,最终让人们感受到其中的“神韵”。要想真正达到这一目标,单纯的模仿难以实现,更多的是需要将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整合,将现代设计理念应用到传统事物之上,赋予其更强的表现力,促使它们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将民族特色完全的展现出来。如湖北电视台的台标“火凤凰”,具有深远的寓意。古代湖北为楚地,在时间推移中积累了深厚的楚文化,同时火凤凰的形象能够展现湖北历史文化内涵。楚人崇火、拜日等,湖北电视台将凤凰为形、用烈火板的桔红色搭配,创造了台标。不仅应用了传统造型的表现形式,且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将湖北的特色的展现的淋漓尽致。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对于环艺设计的审美角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味模仿和效仿的设计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设计师需要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意象,促使创造的环境能够给予人们更多幸福的体验,赋予环境更强的生命力。

艺术化设计篇10

引言

在进入21世纪后,人民生活水平与科学技术水平都在快速提高。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飞速增长,人民不仅仅需满足物质文化需求,同时还更注重生活品质的追求,因而对居室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室内设计的一个主要课题就是如何设计出舒适的居室环境。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准则也逐步过渡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此来要求设计师对室内环境进行科学的设计。人性化设计可以满足人们在心理及生理上的各项需要,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使得人性得以更好的释放与满足,培养人们积极健康的情感需求,从而促进了人与空间的和谐。

一、人性化设计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

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人性化设计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装饰与装修设计。人们在充分利用空间过程中,最基本和最实质性的环境要求便是装饰装修的设计过程。其次,室内的物理环境设计,主要是指调节室内空间环境与温度,包含室内的通风、取暖及温度调节等方面的设计处理。最后,室内陈设设计。对室内的照明灯具、艺术品、家具、相关设备等方面的相关设计。

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人性化处理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处理,主要是建立在人们对室内环境的需求及人们的心理特点基础上的,充分体现了室内环境设计的多样性,同时又将艺术与生活结合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室内环境处理上的理论性这是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自古至今,人们不断提升对居住环境的追求,古代人们早已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理论观点。从本质上,人性化设计在室内环境上的体现也是人与自然实现和谐的结果。人性化也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角度,进而实现以人为本理念与设计美学的完美融合与和谐发展。(2)室内环境的创造性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居住环境的需求,不单单是满足个人的居住及身体健康方面的要求,更是需要一个美观、个性、舒适的空间环境。在室内环境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满足居住环境的各项基本功能,充分地借助自然资源实现艺术效果的表达,同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环境进一步美化改造,充分地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3)室内环境的实用性实用性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这就要求实践功能要与设计能力完美结合。从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设计来讲,不仅要求设计人员要具有专业的、系统的知识素养,还要求设计人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充分考虑用户的特点,进而在设计过程中满足客户的各项需求,确保室内环境设计不但可以满足用户的各项需求,同时也能对空间充分、科学、合理地利用。

三、人性化设计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1.充分利用好自然资源

建筑室内设计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比如建筑物的维护结构、换气次数、形体系数等,必须要综合这些因素,又比如南方温度普高于北方,有些地方长期处于高温,夜间温度也居高不下,温度已经大大降低了舒适性,在建筑装饰设计就要将降温措施考虑进来。总而言之,设计施工过程中,要把当地的自然条件考虑进来,结合具体情况,优化各个因素组合。

2.科学合理布局室内空间

在建筑室内设计中,对室内空间可以采用轻质墙、移动屏风进行整合或分隔,达到节能的效果。夏季的时候可以有效利用他们进行室内通风;冬季也可以达到降低风俗、减少通风的作用,减少室内的热量损失。考虑季节影响,合理安排空间朝向。也可以采用在窗台、阳台等设置绿化带,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保持室内的湿度。

3.墙体

建筑物的主要围护结构就是墙体了,墙体的节能效果与整个建筑物能耗关系密切。要依据墙体相对位置及保温材料的不同,一般有建筑外墙保温和建筑内墙保温两种。在施工过程中,不仅保证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还必须要具有一定美观。墙体的外保温可以设置覆盖防水层等装饰方法来降低太阳辐射对墙体的影响,降低墙体的损害。(4)门窗门窗的传热能力非常强,故在建筑装饰设计施工中必须要应用保温隔热效果显著的玻璃船来达到节能的效果;通过增加玻璃层的数量,并且在玻璃间留出一定的空气层,改善隔热性能;粘贴透明角膜来实现隔热和防治辐射的作用;设置导流翼板,有效控制室内外温差。(5)采暖配电和照明采暖方面的节能设计,可以利用经济环保的水源热泵技术。结合实际条件,选择最科学合理的采暖设备,有效利用热泵原理实现热能的转移。在配电和照明方面,充分考虑经济适用,利用先进而新型的照明设备,如荧光灯、节能灯等。室内可以充分考虑自然采光,室外采用自动亮灭灯具,尽量减少对白炽灯的使用。

四、人性化设计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1.回归自然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室内设计所涉及的各个环节均能够突出自然的主题特点,包括粗糙有趣的石砌墙面,细致入微的造型尽管,都是把这些构件的自然美突出到极致;进而在自然美的基础上,再将其艺术表现力提高到艺术美的层次上,设计观念方向的明确,区域设计立意确定,每一个功能空间有效处理,包括家具方面的设计,都能充分展现一种带有自然原生态气息的高压生活方式。

2.地方氛围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的建筑设计中这一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也就是说建筑设计要满足人们的需求,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考虑当地地域环境与人文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建筑装饰设计,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与当地环境完美融合。此外,还应当注重建筑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协调统一,设计师们要合理选择富有民俗文化特色的建筑构造和建筑形态,尤其是建筑的细部装饰,必须要彰显出当地地域文化的特点,使当地的风土人情与建筑空间相匹配,进而保证建筑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并且还富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