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的现状十篇

时间:2023-10-18 17:38:41

艺术教育的现状

艺术教育的现状篇1

体育运动不仅内容广泛,内涵丰富,而且形式多样,它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到处可见,从盛大隆重和欢快热烈的开、闭幕式,到激动人心、起伏跌宕的各项竞赛,无不传递着美的信息,让人感受着体育艺术的魅力。因此,我们在鉴赏时要认真观察、细心领悟体育运动的各种艺术形式。

一、我校体育艺术教育现状

 

2010年我校由小学过度初中,学校面临教学设施不齐,教学场地不足,师资队伍较弱,学生流失严重等等诸多不利因素,学校面临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在短时间内改变学校现状是摆在学校领导班子面前的重要难题。经过周密论证研究,我校大胆开创了体育艺术特色的办学模式,通过几年的运行,充分证明了体育艺术教育特色之路是符合我校实际的,且成绩斐然。

 

1、开齐开足了课时,严格组织管理。实施体育艺术教学之初,我校体育艺术工作由校长亲自负责,下设由主管副校长和各艺术组组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的安排和实施。开齐开足了体育艺术课时,并把体育艺术活动在学校工作计划中做了细致认真的安排,并得以落实,组织领导与管理体制健全。

 

2、因地制宜开展活动,竞技成绩、艺术成果喜人。我校积极开展了“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保证了学生每天有2.5小时的体育训练时间。每周一周四下午50分钟、周二周三下午1.5小时的音乐、舞蹈和美术教育活动。学校“两操”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经典诵读,有校园广场舞。做到有时间保障,有训练内容、方法,有训练记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体育艺术教育的多样化。

 

我校体育艺术兴趣小组及运动队训练达95%,体育艺术教学营造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集体的温馨和情感的愉悦。坚持春秋两季的田径运动会和球类运动会,开展体育艺术活动,如球类比赛、广播操比赛、拔河、歌咏比赛、美术作品展等小型多样的比赛活动,在参加各级田径、国际跤、柔道、举重等体育赛事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从2010年至今,我校每年培养的体育和艺术中考考生100%升入高中,设施虽然简陋,但成果喜人。

 

3、体育艺术教师队伍稳定,素质高。我校积极向县局申请协调体育艺术教育教师,现我校体育艺术教育教师6名,并积极响应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先后组织体育艺术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培训,积极创造条件为体育艺术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创建平台,2011年田径教练参加全国教练员海南提高班的培训,2012年教练参加陕西省骨干培训,使我校体育艺术教育教师各方面素质的到大幅度提高,落实体育教师服装等有关待遇,并在评先晋级中优先考虑,真正提高体育艺术教师地位和待遇。

 

二、我校体育艺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体育训练教练员和艺术教育教师编制不足。按我校实际情况,所开设的体育和艺术项目需要体育艺术教师10名,目前体育艺术教师5人,编制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特别是体育训练师资严重不足,部分体育艺术教师转岗,造成体育艺术教师队伍不够稳定。

 

2、资金投入不足,场地器材无法保证。义务教育经费虽然逐年有所增加,但由于我校承担双重任务,体育艺术经费严重不足,学校用于音乐教学的器材短缺,美术教学使用的画板、画架、石裔模型基本是空白,严重阻碍了艺术教育的开展。学校建筑面积较小,没有艺术课的专用教室,部分体育艺术设施无法安装或使用,存在着极大的浪费现象,很大程度影响了学校体育艺术活动的顺利开展。

 

3、体育艺术后备人才奇缺,且质量不高。由于我县人口基数少,大多数学生处在农村,受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制约,体育艺术素养较低,加之家长对体育艺术教育的不了解以及体育艺术生出路较小,因此不能积极的支持子女从事体育艺术训练,使我校体育艺术选材面窄,学生自身条件达不到要求,体育艺术教育开展举步维艰。

 

三、促进我校体育艺术教育持续、均衡发展的对策

 

1、进一步端正体育艺术教育思想,摆正体育艺术教育位置。从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入手,真正使家长和师生认识体育艺术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及体育艺术教育与德育、智育等各方面的重要性,使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大力支持子女进行体育艺术教育,同时创造一种尊重艺术教育的良好氛围,为体育艺术生创造更好更宽的出路,以促进体育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师资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体育艺术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师的质量决定着学生的质量,教师的水平决定着学生的水平。因此,我们在积极与教育主管部门申请调入优秀体育艺术教师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体育艺术教师的业务培训力度,把体育艺术教师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定期举办体育艺术教师进修班、研讨班,派出部分体育艺术教师到专业院校进行培训和函授,利用名校孵化工程,加强校际之间体育艺术教师相互交流,促进体育艺术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大幅提高。

 

3、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我校将不断加大对学校体育艺术经费的投入,同时积极加大增资力度,多方争取资金,迅速改变学校体育艺术资金短缺的现状,不断完善学校体育艺术活动场地和器材设施的配置。从条件上保证学校体育艺术工作的正常运行,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现代化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健康成长。

 

4、重视校园体育艺术文化氛围形成。我校在体育艺术教育中不仅重视体育艺术课程教学,而且重视开展内容丰亩形式多样的群体活动,积极组织重大节庆活动师生体宵比赛及艺术汇演等活动。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班与班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校际之间的“体肓与艺术”主题活动,构建学校体育艺术教肓的新体系。

 

总之,课程改革以来,为体宵艺术教肓发展创造了机通,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对初中体宵艺术教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最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管理、硬件,还是教师的综合艺术素养、教学能力都要有显著的转变和提高。我校将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教育政策,顺应社会发展,努力提高我校体育艺术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我县的教育体育事业发展再创佳绩。

艺术教育的现状篇2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现状与对策

我的家乡在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这里地处黄土高原,经济条件较差,是国定贫困县。今年暑假,因为抗洪抢险,所以学校都没有放假,我有机会,深入到学校就我所关心的中小学艺术学科的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

我先后调查了延长县小学、延长县七里村小学、延长县黑家堡中学等 10所学校,走访教师86人,走访家长、学生366人。通过调查我了解到以下信息。

一、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

1、学校领导普遍认为艺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小学艺术教育仍是整个学校教育最薄弱的环节,确实有待加强。

2、学生绝大多数喜欢艺术学科及其相关活动。有97%的孩子喜欢画画、唱歌,并喜欢与此相关的剪纸、捏泥巴、书法等活动,也理所当然地喜欢上了艺术学科。

3、教师观念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艺术学科与其他所有学科地位平等。但事实上农村中小学的好多艺术课,被看成是副课,本身排的课时就少,还常常被挤占,用来辅导语文、数学、英语等所谓的主课。

4、艺术专业教师缺乏、专业素质较差。

(1)农村中小学,70%以上的美术教师都是由其他学科的任课教师兼任,这部分师资的素质良莠不齐,还有一部分是快要退休的老教师凑合。

(2)目前,高等师范艺术院校毕业生,约有70%的不愿意到农村及贫困地区工作,另有20%的学生不愿意到中小学去任教,直接影响了这些学校艺术教育人才队伍壮大的渠道。

5、家长对艺术教育认识不足。 家长们对“孩子升学”方面的功利性要求远远高于艺术教育方面的要求,家长们普遍认为,只有学好了语数外等考试科目,才能的好成绩,才能进入好学校,将来考上好的学,好找工作,至于美术学科,无关紧要。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对策

1、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艺术教育。

(1)通过家长会向广大家长宣传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另外,为了让宣传更贴近人心,还可以在家长中聘请一部分素质较高的人担任学校的义务宣传员,让他们站在家长的角度,把自己的实际经验、切身感受向其他的家长“现场说法”。

(2)充分利用社会和家长在艺术方面的教育资源。把身边默默无闻的民间艺术引入课堂,让他们参与艺术教育的监督、管理与指导等工作,使他们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中坚力量。

2、营造美术教育的良好环境。

(1)投资到位,保证时间。由于艺术学科的特殊性,要求学校在美术教学方面的投入要有一定程度的倾斜,必须保证教学所用各项设备落实。

(2)学校要积极落实艺术兴趣小组,按时开展活动,积极吸引孩子参加,不断培养孩子的兴趣 ,培养他们的专长,成为他们的技能。

(3)对于好的苗子,学校要积极推荐给专业部门,专业学校,专门的活动中心等加大培养力度,多给孩子成才的机会。

3、全面提升美术专业教师的素质。

(1)培养艺术教师的敬业精神。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首先要热爱孩子,热爱教育事业,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把它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追求。

(2)努力提高艺术教师的专业素质。首先是提高自身在艺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如:基本功;其次是提高自身在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理论修养,加强教学实践方面的研究,多掌握一些儿童(少年)在美术学习中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再是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尤其是审美修养。

(3)学校为艺术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 学校要经常了解每位艺术教师的工作状况、思想动态,尽可能多地为教师创造学习的机会、提高的机会、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从而真正做到把自己的生命与艺术教育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4、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农村中小学设施普遍简陋,没有专门的艺术教室,更谈不上艺术器材的配置。教育行政部门应从每年的教育费附加中拔出一定的经费,给农村中小学校逐步建立各种功能室,配置音、美教学器材,让学校的音、美器材配备上规模、上档次,以便顺利地实施新教材的艺术教育,也可以和城市学校联系,将其不用的一些器具进行维修使用。

5、加强艺术教学研究。

(1)开展艺术教学研究活动。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也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主阵地。学校要定期组织艺术术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相互取长补短;组内人员要相互听课、评课,交流教学心得,撰写反思笔记;还可请其他学科教师深入美术教学课堂,从不同的角度对艺术教学提出合理化的

建议。

艺术教育的现状篇3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制度代替应试教育制度之后,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一些学校开始增加艺术课的课时,并通过讲座、艺术节、戏剧节等各种各样的途径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但现阶段的艺术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文章从学科融合、成果交流、多媒介运用等方面对改善艺术教育现状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学校、家长、社会对艺术教育的投入逐渐增多,艺术教育成为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中职的艺术教育仍在摸索中前进,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地位有时也显得有些尴尬。笔者拟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改善中职艺术教育的现状。

一、艺术教育要注重从单学科摸索到多学科融合转向

艺术教育的单学科研究会让视野变得狭窄,许多教师囿于

技法的教学,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提高,经常出现一位教师教出来的学生画风完全一样的情况,学生的作品缺乏个

性和活力。多学科的交流有利于拓宽教师的视野,能从别的学科中得到启示,从而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例如艺术教育的教师如果能增加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他会更有效地对学生的创作加以引导。

二、重视人才评价体制转变

人才评价体制变了,人才选拔标准、师资、课程设置等才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人们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就会变。刚开始的时候或许只是浅层次的认识会变,只是富有功利心的

认识上的转变,但当足够长的时间之后,当人们看到了艺术教育给人的发展创造的价值时,便会相信艺术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了。当然,人才评价体质的转变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如今,虽然我国实行的是素质教育,但实际上大部分人还是以高考的成败去评定一个人,而要在高考中取得成功,就必须在文化课考试中拿到高分,所以艺术教育的次要地位本质上是没有改变的。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研究有什么样的体制既可以培养出有利于的社会发展的全面型、创新型人才,又能选拔出相对更优秀的人才。例如,近几年来,很多地区取消文理分科,在高考中加艺术特长分,很多人又在研究高考改革方案。因此可以说中国人才评价体制研究从未中断,只是成果还不鲜明。而与中国目前的人才选拔中对艺术的不重视相反,美国哈佛大学录取新生时考核的却是综合素质。它除了要求satl400分以上的成绩外,还有另外六项考核内容。其中一项就是业余爱好与特长,如音乐、绘画、舞蹈、外语,所以在美国没有接受良好的艺术教育就没有进入一流高校的希望。

现在中国教育界也在人才评价体制上加强了对综合素质的教育,例如2009年高考中,山东省为了强化学生对综合素质的重视,在临沂师范学院、山东政法学院两所本科院校部分专业开展试点,按1:1.2的比例进行投档后,由高校教授组成的专家组对考生的电子档案和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审阅,最后决定是否录取考生,结果因为“综合素质低”而被退档的考生有十几个之多。这无疑给考生、家长、学校敲响了警钟,告诫他们不能只关注学生文化课的学习,而应该在关注其学习的同时,对其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但这样的评价机制却也是有漏洞的,因为对于综合素质的高低的评定有可能会失去客观公正,从而让一些在投档

线稍偏下的考生钻了空子。但无论怎样,这是对人才评价体制做出的一次重大挑战,这样的趋势之下,教育部门会逐渐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其密切相关的艺术教育的改革也指日可待。

三、不断进行国内外最新成果的交流

中国自古就懂得相互学习的重要性,“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永远都不会过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以及诸多国家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艺术教育的理论也不断

出现新的研究成果,艺术教育的研究不再局限在单学科内部,而是增强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合,诸如脑科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理论在很多方面给予了艺术教育研究以新的思路,以及新的科学根据。由于各国艺术教育的发展程度不同,以及各学科新近的研究成果也不一样,因此各国在理论研究上出

现了不平衡。所以要改善艺术教育就必须加强国际间的成果交流,学习借鉴其它国家的最新研究成果,然后再结合本国的国情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艺术教育方案,将艺术教育的功能最大化。

四、运用多种媒介、多种途径进行艺术教育

媒介和途径的多样性及灵活性能让艺术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艺术教育无处不在,家庭中、学校中、社会中,我们不能仅仅通过一种媒介进行艺术教育,电视、课堂、音乐会、剧院、美术馆、博物馆等都为艺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渠道,但在这多种途径和媒介的运用之下,引导式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霍华德·加德纳曾说过:“孤独的儿童艺术家是永远无法实现自身潜能的……年幼的儿童,即使表现出大有前途的潜质,在没有更加博学的成年人强有力的指导和主动干预下也会一事无成。”所以一线的艺术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等都要对孩子进行引导式的教育,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艺术教育提升孩子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对审美认识的提高和对心态的优化,让他们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艺术教育的现状篇4

[关键词]艺术类研究生;创业教育

一、我国的创业教育现状

虽然我国在研究生创新创业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一大步,在国内有了广泛的影响。但是,我国艺术类研究生的创新创业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依然面对很多困境与难题。我国的创业教育现状是: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创业教育的专业化还没有达标,实践创业的途径还很是单一,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也是非常片面的。所以,培养研究生的创业意识与志向,教导理论学习,使创业教育专业化,多方面实践创业,深入贯彻落实创业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使艺术类研究生具备创业能力与精神,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与自主研发能力,让更多的研究生创新创业是目前教育的首要目标。

二、艺术类研究生存在片面的创业意识

近年来,很多高校都相继开展了创业教育,但针对艺术类的创业教育还存在着比较片面的创业意识。首先是对创业的理解不到位,太肤浅。很多研究生认为创业仅仅就是创办公司,或者是勤工助学等一系列的活动。导致这种创业志向不是很能激起兴趣。然后就是他们总认为自己没有资金就没有办法创业,不知道其实一些高新技术或者创新型的产品其实对资金的要求很少。最后就是自己的目标不是很明确,抗打压能力也很弱,管理知识储备不全,希望一蹴而就,不是很踏实。

三、解决创业问题提出的对策

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创业教育的发展历史比较悠久,创业教育的质量也被广泛认可,创新创业的教育体系也是非常的完善。所以,基于发达国家的经验,针对我国的创业教育现状与研究生存在的片面的创业意识,借鉴美国的研究生创业教育的经验,并衡量我国的目前的现状与教育能力的实践,提出了基于政府,社会,高校的三个方面的建议与对策。

1、政府要帮助开展研究生创业教育

美国的硅谷奇迹使得美国政府开始对创业教育格外重视起来。他们鼓励高校开展创业学与创业教育学,然后制定法律强制实施;他们制定一系列政策保护以研究生为领导的中小型企业创立发展;他们还形成创业教育网络,成立创业教育资金,支持研究生企业的开办。我国应该借鉴美国的经验,推行相关的政策法律与管理制度,创办教育基金,建立公平竞争的平台,为推动研究生走向社会提供有利的依靠与支持。

2、社会要支持开展研究生创业教育

美国每年都会举办创业基金会或者奖学金等商业形式的奖金来支持研究生的创业教育。一些主流的杂志像《美国新闻》、《创业者》等也体现了他们对创业教育的关注。截至到现在,美国的创业教育资金已经超过了44亿美元。相比之下,我国的社会对此的关注度明显小于美国,并且主要在于经济的影响,我国的创业意识与创业环境也大大落后于美国。所以,我国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环境已经迫在眉睫。

3、高校是开展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关键

在政府与社会的共同努力与帮助下,接下来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高校的大力倡导与发扬。高校要给研究生的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氛围,提供可靠的支持与保障,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究生的创业教育。

(1)加强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一个团队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管理与师资建设,想要开展好创业教育,师资建设是创业教育最根本的基础。美国在这方面做的就非常好,从事教育创业的教师占总教师的三分之一,而且包括很多专家学者与创业者,企业家,具备很多雄厚的资源,极大丰富教学内容。相比之下,中国还在起步阶段,创业教育由于师资的不足被抑制了增长。所以,想要解决这种现状,必须聘请大量专业的老师,或者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来提高创业水平与质量。

(2)加强创业教育的学科建设

创业教育已经在全球广泛开展起来了,美国在创业的学科建设方面已经作出了突破,有着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例如创建了创业学专业,并且有对应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创立了专门的创业中心,创业课程,创业小组。中国也应该以此为目标,发展自己的特色,成立专门的院系与教学研究团队,建立起教育学理论。逐步起步探索甚至赶超美国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学科体系,促进课程的综合化,使创业教育更具有生命力,创造性。

(3)加强创业教育的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的工作的任何一个教育都必须具备的条件。任何教育想要持久发展也根本离不开创业教育。创办大量的学术期刊,发表最新的研究成果,使得美国始终处于创新创业的学术研究的领先地位,并吸引大量的外国的优秀学者去学习去做研究。通过学习美国的成功的发展创业教育的经验,中国也应该把增加学术期刊的事宜提到日程上来,并对研究生进行创业教育兴趣激发,丰富他们的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弥补他们在理论知识与实际实践上的不足。是中国也可以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吸引外国学者。

(4)加强研究生的创业实践

高校应该针对艺术类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开放的不同于一般常规课程的实践创业教学。美国就非常重视这方面,例如举办各种商业计划与创业大赛。而且,许多大公司的创业计划也由此产生了灵感。当然不止这些,美国还会定期提供资金来举办一些创业的实践体验活动,以模拟经营的方式来增加学生的实践体验。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们的创业体验与意识,还大大的强化了创业技能。而我国在这方面就更逊色了。所以我国应该重视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创业体验的机会。对学生的各种有关创业的实践环节的问题能够及时的解答。

四、文化创业教育联盟的组织构架与战略构思

艺术类研究生的创业形式主要就是文化创业,文化创业的前景取决于文化环境和他的组织架构。和谐的社会才能弘扬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神与魅力,才能带来创业的机遇。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的创业教育在世界文化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没有真正的把创业教育融入到课程之中,不失为一个遗憾。我们既要保护与传承我们的传统的优良民族文化,又要结合现代科技发展现代艺术。只有抓两面才能使得艺术类研究生有一个人才培养与创业的平台,使得艺术类研究生可以更好地发展。

艺术教育的现状篇5

艺术教育;师资队伍;教学模式;学科融合

中国艺术教育在1949年建国后发生了根本变革,经历了建国初期的艰苦探索和“”、“”的挫折及动荡后,在改革开放后开始恢复和振兴。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在多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艺术教育也彰显出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反推作用。但我国的高校艺术教育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1.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来,我国在高校艺术课程的开设、各类职业艺术教育院建设、艺术教育设施完善、艺术教育师资力量及人才培养的充实及艺术教育制度的完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依然存在着如下问题:

对高校艺术教育重视不足,在定位上有偏差。高校艺术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构建、思维模式的培养及审美能力的锻炼都大有裨益,对高校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有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很多高校依然将其看作是辅、益智性的学科,将其等同于或附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仅仅将其看做是德育的一种媒介,对其经费的投入与政策保障也十分有限,这也成为长期困扰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理论及实践的一个难题。而早在1996年国家教委在其印发的《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校的艺术教育是要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高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开阔视野、拓展思维,使其心身都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1]这是对高校艺术教育职能的准确定位。但在执行过程之中,很多高校教育者对艺术本质产生了片面理解,仅仅重视或认识到其“辅”的片面功能,而忽视艺术教育的审美性、艺术性的本质特性和艺术教育的审美享受、健全人格、提高境界的教育职能。这一问题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高校空有艺术教育之名,而无艺术教育的真正本质。

高校艺术教育过于偏重技能教育,对人文性教育重视不足。目前,仍有很多高校管理者对艺术教育的理解缺乏科学性和完整性,他们将艺术教育完全等同于技术教育,这一理解偏差直接导致了艺术教育实践的盲目性,而将人文教育弃之门外。艺术教育本身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中包含了音乐、美术、摄影、舞蹈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艺术,能够净化大学生的心灵和提高其精神境界,对大学生的智育、德育、美育等有着重要作用,其人文教育功能不言而喻。“当前科学技术话语的急剧膨胀和审美的市场化、世俗化趋势对大学艺术教育领域的侵入和挤压才是造成高校艺术教育人文性缺席的根本原因。”[2]这种对艺术教育的狭隘的理解反映出教育者对于科学技术话语的应对不足,这也是“科学技术教育至上”的错误教育理念的作祟,将艺术教育与人文教育割裂开来,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艺术教育管理体制及教学管理体制亟待完善。我国的高校艺术教育的理论课程一般由教务处来负责,而艺术教育则由高校团委主管,以“艺术教育中心”或“艺术教研室”等形式存在,其职能包括学校艺术课程的教学、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和课程、学校外的艺术教育活动等。将课程教育与建设管理一分为二,即你负责你的课程教育,我负责我的艺术活动管理,这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高校艺术教育和教学过程的无序管理。而在课程、教材、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方面也多处于“散乱性、暂时性、应对性、浅层性、经验性”[3]的状态,与国家和艺术教育本身的要求都有很大差距。高校艺术教育管理体制及教学管理体制的无序极大地制约着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校艺术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及教育方法有待改善。在高校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方面,很多高校的做法较为单一,即仅仅设置相关课程,进行简单的艺术教育,以统概全,无法彰显出针对性与特殊性。而在具体的艺术门类课程方面,仅仅将诸如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看成孤立的艺术子系统,忽视对其他学科的渗透与借鉴,这就使得学生的艺术思维被割裂。教学仅注重在课堂上课本知识的简单说教和灌输,只对学生进行技能性的知识教育,忽视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育和艺术能力的启发,使学生只知道一些简单的艺术知识,而对艺术的本质毫无所知。又有高校对某些学科理解有误差,脱离了课程的本真,如在鉴赏课上只播放一些影片,将鉴赏与简单欣赏等同起来。这都有悖于艺术教育的本质。

高校艺术教育师资匮乏,科研和交流能力不足。“根据现代系统论的观点,教育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的整体系统。在诸种要素中,学生和教师是其中最基本的要素。”[5]高校艺术教师在艺术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一些高校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师资配备还不到位,没有一支比较稳定的艺术教师队伍,难以有计划地开设艺术教育课”[6]成为阻碍我国艺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因素。由于从事艺术教育的人数本身就有限,加之高校改革后高校数量激增导致了师资队伍的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现代教育注重学生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多学科渗透的教学模式,这也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由于艺术教育本身的特殊性,很多教师过于注重技能的训练而忽视科研能力的提高,艺术教育者科研能力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我国艺术教育理论的发展。

2.对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思考

根据我国艺术教育存在的上述不足,我们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针对性的解决,以促进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加强对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视,对高校艺术教育进行正确定位。

高校艺术教育既具有“辅德性、益智性、健体性”的特性[6],对大学生具有净化心灵和丰富精神境界的作用,还可以对丰富高校校园文化和构建和谐校园有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高校领导者须从思想上强化对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视,摈弃以往对高校艺术教育片面化的狭隘理解,秉承艺术教育专业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办学理念、人文性与专业性结合学科本色、普及性和学科交叉辅助艺术教育特色,还原艺术教育的真正本质,加大对高校艺术教育事业的经费投入和政策保障,发挥其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对高校艺术教育的定位上,要将其着眼于“提高全民艺术素养,促进民族文明发展”的目标之上,这既是艺术教育的核心目标也是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完成的神圣使命。既要重视对本民族优秀艺术的继承,同时也要大胆借鉴国外文明艺术,将继承和借鉴结合起来,更好的促进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和创新。而在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中,要注重艺术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采取多种手段使得高校艺术教育处于“平等、共享、普及、开放、全员参与”的模式中,使之能更好地完成教育目标。

人才培养定位于专业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人才培养方面,既要加大力度强化大学生对艺术的专业技能掌握,又要注重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方面的教育,将专业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起来。首先,在专业技能教育方面要侧重于“精专”和有的放矢。一方面要求大学生对艺术技能刻苦学习,认真掌握,做到精通和专业,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分门别类的教育,对专业艺术教育、师范艺术教育、职业艺术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区别对待,针对不同的需求和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和教育;其次,在人文教育方面,“当前高等艺术教育的办学理念必须在培养优秀的艺术人才的同时,有更高的人文性要求。应该让学生明确,人文科学是以观察、分析及批判来探讨人类情感、道德和理智的学科,这是艺术技能学习的深层次意义。”[7]人文教育注重对学生情感、道德和美育方面的培育,使学生在精神层面有着丰富的感受,可以更好地促进自身艺术技能的掌握。因此,将人文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使技术性的艺术技能与人文性的精神感受相结合,相互融摄和促进,共同发展。

课程设置避免单一化,注重渗透和综合。在艺术教育课程设置方面,要力求各学科、各专业的渗透和综合,避免单一化。首先,艺术教育课程要更新高等艺术教育自身理念,对艺术教育本身的特殊性进行定位,设置诸如音乐艺术教育、美术艺术教育、设计艺术教育、影视艺术教育、戏剧艺术教育、戏曲艺术教育、舞蹈艺术教育等专业;其次,艺术教育课程要注重艺术教育的专业性方面,突出高等艺术教育的具体要求,满足艺术教育的教学和发展的基本需求。艺术教育要根据自身学科的专业要求,制定符合大学生自身特点和专业技能本身需求的课程;第三,由于对艺术教育进行了专业、师范、职业艺术教育等分类,也要求教育者对不同的门类教育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设置,避免同一;最后,艺术教育课程要体现教育知识的人文性、学科的交融性的结合。艺术教育本身并非单一的学科,其综合性和社会性的特征要求其要注重学科间的交融和渗透,将艺术教育与哲学、美学、社会学等有机结合。艺术教育还要注意各艺术间的综合,将歌剧、舞剧、音乐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实行融合和渗透,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改进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首先,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传统的艺术教育方法是采取教师主导,学生被动的控制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完全受制于教师。在现代艺术教育中,需要摈弃这种接受者完全受制于授课者的模式,而采取个性化教育和合作式教育。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同时注重师生间的合作,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都具有个人意志,而双方也都可以去帮助别人或获得自我经验,双方通过主体间的平等交流而共同获得成长和发展,而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其次,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教学手段进行丰富和发展,达到艺术教育手段的多样化和技术化。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所提供的便利,将科技应用于艺术教育之中,“在教学实践中应当科学合理地使用先进的视听教学设备与电脑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通过视、听、触等多种感官的综合作用,促进艺术教育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促使信息技术和艺术课程的整合。”[8]将二者实现资源的整合,这样既可以增加艺术教育的趣味性,又可以大幅提升艺术教育的质量。

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在对高校艺术教育的师资建设上,首先,要保证艺术教育的教师数量。前已论及,由于高校扩招和高校发展带来的影响,我国艺术教师较为缺乏,无法保证艺术教育的正常开展,因此要注重对艺术教师的培养和引入,做到“量”上有保证;其次,高校艺术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要求。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包括业务技能的学习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要注意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强化自己的理论建设;第三,高校要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稳定工作。要给高校艺术教师提供较好的工作条件,关心其生活,同时在评定职称、评先表彰、外出培训等方面,要做到艺术教师与其他教师一视同仁,提高艺术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经过了曲折的发展之路,所取得的成绩实属不易。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其存在的不足并积极探求解决之策。尤其要注意的是在新时期,由于社会分工的更加精细化和全球化的刺激,艺术教育既要从“精细”和交融方面努力,又要注重其社会化功能的实现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这也对我国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高校艺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方面,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1]杨贵仁主编,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编.21世纪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全书[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1

[2]程 军.当前高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J].艺术百家,2005.05

[3]梁 玖.心润之策——论中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学[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5

[4]孙俊三,雷小波主编.教育原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5]王建平.对高校艺术教育现状与发展的思考[J].艺术探索,2010.02

[6]傅有明.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全面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3.01

艺术教育的现状篇6

高等艺术院校对通识教育的探索晚于普通院校,是近四五年的事。其主要问题表现为分类指导、分层教学等教育理念没有充分体现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高http://等艺术院校的教学设置和教学指导之中;学生人文素质起点低,对通识教育的学习效果较差;艺术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人为冲突严重;通识课程教学队伍及教学条件的建设长期处于边缘化的状态;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面受到制约等。解决问题的对策在于,切实把握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加强通识教育;以学生为本,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艺术学科与非艺术学科的相互合作与促进;培养集音乐家、教育家于一身的双誉型艺术专业师资队伍等。

高等艺术教育通识教育现状与未来

一、高等艺术教育中通识教育的努力和成就

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第一次将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其现实需要是基于对当时大学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的教育弊端的忧虑。20世纪,通识教育已广泛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20世纪90年代中期,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开始受到我国学界的关注。通过中国知网(cnki),以“通识教育”为关键词查询得知,1980年1月1日至1995年1月1日共有文章10篇,其中较早的以通识教育为题的两篇文章(《加强通识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论新体制下高等教育供给模式的选择 》)发表于1994年;1995年1月1日至1995年12月31日共有文章14篇,这一年的文章数量超过了前十六年的总和;199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共有文章4279篇,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始于1994年前后的对通识教育的这种关注,其教育背景是对我国应试教育弊端的批评和对素质教育的呼吁,其社会背景是对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期盼。20世纪90年代末实行招生并轨和大学生自主择业政策后,由于大学生自主择业的需要,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程度及社会适应程度就成为日益突出的尖锐问题。可以说,通识教育是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教育领域的呼唤形式和表现形式。学界有人将通识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对应概念的定义是可取的,即通识教育是指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曾任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的赫钦斯说:“如果没有通识教育,我们就决不能办好一所大学。”①可见,对通识教育的关注更多的不是基于一种对学术的热爱而是基于现实的需要。

高等艺术教育即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专业艺术教育。根据教育部2011年公布的最新数据得知,目前我国内地有普通本科艺术院校34所、高职艺术院校43所、艺术独立学院2所、经国家审定的分校艺术办学点2个,另有非艺术院校下设的二级艺术院系若干。②由此可见,解决好艺术院校中相关的一些通识教育的共性问题,不仅影响面广,而且现实性强、意义重大。近10余年来,在普通高校实行通识教育的理念已基本达成共识,有的高校已经开始了通识教育的实践探索。但在艺术院校,情况就有所不同了。由于有的艺术院校太过强调专业教育而使通识教育被弱化甚至被边缘化的情况比普通院校要严重。目前,在艺术院校是否要开展通识教育的问题比怎样开展通识教育的问题更为突出,有的艺术院校对通识教育还未予以应有的关注。同时,艺术院校要开展通识教育的要求事实上比普通院校还要迫切得多,因为一些艺术专业学生通识知识和能力的起点或毕业时所达到的程度比普通院校的学生要低一些,此种状况既影响了艺术专业学生就业的社会适应性,又影响了其艺术生命的纵深发展。

艺术院校对通识教育的探索,在时间上比普通院校要晚一些。通过中国知网以“艺术类院校、通识教育”为关键词查询得知,198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共有文章8篇,其中较早的以通识教育为题的文章

转贴于 http://

(《谈构建艺术类院校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发表于2007年。就目前而言,艺术院校通识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主要体现在按照教育部关于高校课程设置的要求而开设的公共必修课之中,而依据学校和学生特点自主设置的特色通识课程方面的探索尚未开始。在扩招背景下,为了保证和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在高等艺术教育中的通识教育http://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及高等艺术院校仍采取了一些富有成效的措施,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如比较完整地开设了教育部要求开设的公共必修通识课程、通识教育教学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满足教学需要、通识教学部门及队伍的自身建设越来越规范、整个学校对学生学习通识教育的引导和效果越来越好、学生走上社会时的非艺术适应面和适应能力越来越广、越来越强等。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并取得了一些成就,从而提升了艺术专业学生艺术学习和艺术创作所需要的一些基础素质和能力,进而促进了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

二、高等艺术教育中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现有高等艺术教育中的通识教育方面,也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第一,分类指导、分层教学等教育理念没有充分体现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学设置和教学指导之中。其一,艺术院校通识教育的特殊性未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各艺术院校的足够重视,常常以对整个大学生的共性研究和教育来取代对艺术院校大学生的个性研究和教育,无论是通识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确定,还是教学难易度的把握,都表现出全国大一统的单一性,忽视了艺术类与文科类、理科类的区别。其二,艺术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学和研究队伍不强,投入不够。很多人都不愿意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也不愿意加入这支研究队伍,因为起点低、基础差、成果难发表。其三,研究成果数量不多,深度不够。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查阅得知,与其他方面研究成果的数量相比,关于艺术院校如何加强通识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数量太少,并且读后发现已有的成果深度也不够,没有抓住关键问题,更没有解决关键问题,有的研究甚至不太切合艺术院校的实际。其四,由于理论研究的不足,导致了实践上的无为,艺术院校大学生的通识教育一直处于弱化和边缘化的状态,通识教育效果不佳。

第二,高等艺术院校学生人文素质起点相对较低,思想品德认知的偏差相对也要大一些,对通识教育的学习效果相对也要差一点。以2008年广东省招生录取为例,第一批本科院校文科类最低录取控制线为570分,而与文科类同一考卷的音乐艺术类最低录取控制线则为337分,后者比前者低233分,只占前者总分的59.12%。美术类学生的高考也与文科类同题,但前者的录取分数比后者也少240分,只占后者的57.89%。

从对学习通识课程的态度来看,艺术院校的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如普通院校的学生。艺术院校的一些学生高考前为了学专业就不太重视通识课程的学习,而进入大学后就更容易不重视通识课程的学习。调查表明,对学校开设的人文社科课程不感兴趣的,普通院校为8.95%,而音乐艺术学生为12.77%,高出3.82个百分点。

与普通院校相比,艺术院校的一些学生在思维特征、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氛围等方面也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影响到了他们对人生必备通识知识的学习效果。对普通院校、普通院校的二级音乐院系、专业音乐院校的四个年级的本科生所做的《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现状》的对比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对同一人文素质调查问卷,普通院校学生的答题正确率为72%,普通院校的二级音乐院系为52.4%,专业音乐院校为51.2%,呈现出明显的递减趋势。普通院校二级音乐院系的学生与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之间差距较小,而二者与普通院校的学生相比则差距就大了。转贴于 http://

这一状况导致了艺术专业学生的两个不适应,一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的不适应,人文素质相对偏低,又对人文知识不感兴趣,此状态极大地制约了他们对艺术专业知识的理解力、表达力、创造力及其身心和谐程度的进一步的提高。二是对未来全面社会生活的不适应。他们在校时参与社会活动或毕业后真正走入社会生活时,在通识知识与能力、工作适应http://、人际协调等方面都表现出一些不足。

第三,艺术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人为冲突严重。据调查,这种人为冲突在宏观层面表现为:一些学校在课程建设、经费保障、课题立项、成果评奖、职称评聘等方面对通识课程的不怎么管、不怎么问和不怎么睬的认知和态度;一些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对通识课程的轻视;在课程体系上总会有意或无意挤压和删减通识课程或课时;在执行过程中,不怕冲挤通识课程和在必须冲挤一些课程时首先冲挤通识课程;有些院校的研究生的通识课程教学,几乎没有按教育部的要求开设课程和确定课时,等等。

在微观层面,这种人为冲突表现为:艺术专业的一些教师对通识课程的漠视,他们常常教育学生说,“上什么文化课,学好专业就行了”;艺术专业的一些教师对通识课程几乎是任意冲挤;艺术专业的一些教师对通识课程课堂的学生几乎是任意抽调,当他们安排艺术专业活动时,几乎不与通识课程教师打招呼,任意调走将要上课或者正在上课的学生;艺术专业的一些教师对通识课程教师采取嗤之以鼻的态度,这种态度进而直接导致了一些学生对通识课程的认知态度。另外,无论是学校管理层还是艺术专业教师,大都对严格要求学生的通识课程教师以及有学生因为通识课程不及格而拿不到毕业证的情况特别恼火。

以上种种现象,一方面弱化了对学生的通识教育,误导了学生;另一方面又特别伤害通识课程教师的上进心,以及教学的积极性、敬业心。

第四,通识课程教学队伍及教学条件的建设长期处于边缘化的状态。艺术院校的扩招,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艺术教育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而走向“批量生产”,艺术教师在把主要精力用于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之后,能用于引导学生进行通识修养的时间就愈加少了,此时就要充分利用和依靠专门的通识课程教师,艺术院校学生通识素质培养的重任也就越来越多地落到了通识课程教师的肩上。但在艺术院校,实际情况是,中层、高层管理者所重视的多是艺术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及教学条件的改善,而通识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及教学条件的改善几乎是被遗忘的死角。长期处于边缘化的通识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及教学条件的改善举步维艰。据调查,有的艺术院校,通识课程专任教师配置不到位,甚至在整个通识课程教学队伍中没有一个教授、一个博士、一项省级课题、一门校级精品课程;教学的编制常常是两个班、三个班一起合上,人数多达200人甚至更多;教学经费经常被削减。

第五,学生的通识知识和能力较差,极大地制约了艺术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面。艺术院校的毕业生,不一定能全部走上纯音乐的工作岗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需要在非纯音乐的工作岗位上就业。此时,艺术院校的毕业生与非艺术院校的毕业生,优劣势相互转换,音乐知识和能力与非音乐知识和能力的双重竞争成为必然。据中国社科院的2009年《社会蓝皮书》所知,艺术类大学生是就业率最低的几类大学生之一。③在2010届大学生的就业中,截至5月14日,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38.6%,而就业率不到10%的大都集中在艺术类高校。④艺术类学生就业竞争力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一些学生的非音乐知识和能力偏低。又据中央电视台200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2004、2005年的艺术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不足30%,70%的艺术毕业生为了生存而改行,成为中国知名明星的几率为0.003%。⑤改行后的艺术类学生,非音乐知识和能力偏低的问题就暴露得更加明显。

三、高等艺术教育中通识教育的未来

面对未来,高等艺术教育中的通识教育应在以下几方面继续加强。

第一,切实把握好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完善教育理念,将通识教育纳入高等艺术教育的重要议题之中。通识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育趋势,在欧美、日本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通识教育都已经取得了许多成熟的经验并形成了一些成熟的教育模式。在我国内地,也有许多高校已经成为了通识教育的先行者。2000年北京大学正式建立了通识教育选修课体系。北京师范大学贯彻“博学与精专相统一的个性化素质教育”思想,把通识教育分解成哲学社会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自然科学与技术素养、美学艺术素养、实践能力素养五大模块。2008年5月“大学通识教育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高等艺术院校更应从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出发,从艺术纵深发展的基础和后劲出发,从学生的不足和未来出发,在课程设置、队伍建设、经费投入、通识教育环境的改善、巩固已有通识教育的成果、拓展新的通识教育途径等方面,切实完善教育理念,改进和加强通识教育并形成自身的通识教育特色。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谁把握和顺应了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谁就会赢得艺术发展的未来。

第二,适应社会生活全面性的需要,以学生为本,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生活的全面性,导致了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导致教育的全面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是一种逻辑的假设,而是一种现实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转贴于 http://

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主题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形成正确的学生观,即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在艺术院校,一些专业课教师看到的更多的是学生的专业优点而很少甚至很难看到学生通识修养的不足。而与此相反,通识课教师却很少看到学生的专业优点,所看到的几乎都是学生通识修养的不足。其实,无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通识课教师,二者对学生的评价都容易有所偏失。由于这种偏失的存在,不利于我们正确、全面地引导和培养学生,也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抛开“单一艺术学科论”的认知偏失,树立多学科意识,加强艺术学科与非艺术学科的相互合作与促进。艺术学原属文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2011年已成为独立的学科门类。对艺术院校而言,艺术学科当然是主流学科,但又不是唯一的学科。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6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附件5的列表,高校现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属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和思想品德课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属一级学科“历史学”及二级学科“历史学类”;大学英语课程属一级学科“文学”及二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类”;大学语文课程属一级学科“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类”;计算机基础课程(文科)属一级学科“理学”及二级学科“电子信息科学类”;大学体育课程属一级学科“教育学”及二级学科“体育学类”。

艺术教育的现状篇7

一、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艺术教育被忽视

一些学校只重视少数尖子生、忽视面向全体;重视比赛、忽视教学。仅仅把艺术教育的外显成果作为响应素质教育的举措。以音乐课、美术课为主的艺术课的开设不正常,不少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仍然把音乐课、美术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杂课”。即使在课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课时量和美术课时量,但在执行中,有的被敷衍了事,成了唱歌课、图画课,有的被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占用,更有的干脆让学生自习。个别学校甚至取消了音乐课、美术课,使学生不能接受应有的艺术教育。安排在课表中的音乐课、美术课形同虚设。教师备课照抄“专家教案”,“负责”的抄教材、抄备课资料,不“负责”的上期抄下期,下期抄上期,一次备好,几年享用。

二、专业师资严重匮乏

师资队伍短缺,业务素质低下,这是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受过艺术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少之又少,有的专业不对口,个别观念陈旧,思想封闭,对音乐、美术等艺术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在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严重不足,音乐课美术课完全由其它课教师兼教,而且现有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与艺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没有建立艺术教育的评价、测试体系,以致于教师的教学无压力,无动力,应付了事。

三、艺术教学设备严重短缺,现有的设备使用不当

目前,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学设备的配置,虽然在“普九”工作中得到了改善,但有的学校管理不善,使用不当,导致艺术教学设备损坏、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个别学校甚至既没有师资,又没有设备,艺术教学无从谈起。还有的学校将设备存进库房,多年不用,键盘类的乐器簧片因潮湿而生锈发不了音,弦乐器一般存在弦断码子倒的现象,教者不会用将设备闲置而报废。有的学校有管理而无验收,开学初将艺术设备发放给任课教师,学末收回来,过程管理不严,有的教师将设备拿回自己家中孩子玩或者借给他人使用,造成资源流失或者损坏。

四、学生家长认识不够

在农村,学生家长的思想封闭,观念陈旧,文化素质低,知识面窄。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只关心孩子语数外等“主课”的成绩,认为自己的子女既不是歌唱家的“料”,也不是画家的“料”,音乐和美术,孩子学与不学,教师教与不教,没有多大关系,以至轻视甚至阻碍孩子学习音乐和美术。

还有这样一个原因: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给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提供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对艺术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部分艺术教师原有学历的知识结构及教育教学思想严重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探索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是当前艺术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

五、总结

1.选用和培训师资是首要任务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音、体、美教师和特长教师的选用和培训,采用脱产专职培训和自学成才、业余进修、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加强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一方面,可以通过严格的考试和面试,从中小学中选拔一些思想政治素质好,并具备一定音美知识的年轻教师到师范院校进行专业学习培训,充实音、美教学力量;另一方面,对边远山区、人员较紧张的学校采用假期集中培训,聘请一些有水平的教育专家授课,使教师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较系统、较实用的专业知识。

2.加强硬件建设

抓住巩固“普九”成果的契机,进一步促进学校的硬件建设,利用有限的教育资金,购置各类音、美教学器材,使学校的音、美器材配备上规模、上档次。在教育资金相对困难的情况下,要努力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因地制宜,积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帮助学校购置艺术教育设备;另一方面,尽量依靠自力更生和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条件,自制部分教学用具和器材。如简易的画夹、画架、画板等,鼓励学生自带或自购一些民间乐器,如二胡、笛子、葫芦丝、巴乌等。

3.开齐、开足、开好艺术课

各校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在统一使用的教材的情况下,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特点,落实课程计划。并本着“先专职,后兼职”的原则,安排好音、美教师。与此同时,要把重视艺术教育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的一项指标,作为每学期教师教学常规工作检查的重要内容,并经常检查督导,以保证音、美等艺术课教学落到实处。要大力加强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在艺术课中的运用,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直观。

艺术教育的现状篇8

论文摘要:文章从艺术教育价值观谈起,剖析了社会环境中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及原因,列举了相关的成功经验;进而联系上海市行政管理学校艺术教研室(简称我校,下文同)的艺术教育状况,探讨了取得的成就和获得的经验,并指出了尚待努力的方面。 

 

一、外部环境中的艺术教育观 

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认为,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他以《音乐·艺术·人生》为题的讲座,先后在全国的高校开设近40余场,聆听讲座的师生遍及几百所高校,约10万人。他在讲座中列举了李四光、钱学森、杨振宁、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丰富生动的事例,说明音乐对于激发人的创造灵感,创新思维,提高修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李岚清提倡青年要培养欣赏经典音乐的能力。他说好的音乐不但给人带来欢快愉悦,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还能激励人们去追求自身的高尚,培养广阔的胸襟。2000年李岚清访问爱尔兰,在参观他们的理工大学时,李岚清发现大学有一个专门的音乐中心,主要任务就是在大学里传播音乐,形成音乐氛围,因为良好的音乐修养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开发。由此,笔者想到美国哈佛大学的教育方式,哈佛的教育者反对“死读书,苦读书”,强调“全面发展”。 1993年起哈佛大学开始了一年一度,规模巨大的艺术节。艺术节期间上演200多场的文艺节目——有音乐类的合唱、通俗音乐、摇滚乐、民族音乐、鼓乐等;还有舞蹈类的芭蕾、伦巴、爵士舞、现代舞以及戏剧等。演员全都是哈佛大学的师生。除此之外,还有雕塑、陶瓷、图片、文学作品展示。这些形成了哈佛大学特有的艺术教育内容和形式。哈佛强调的是艺术在生活和教育中的重要性,鼓励全体师生积极参与,目的是通过师生的亲身感受,从而激发师生的审美需求,提高审美趣味、品位。 

二、我校的艺术教育现状 

笔者感到,作为国家的重点中专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近几年我校的艺术教育在领导的重视下,确有起色。比如,2002级西藏舞蹈班的成功充分证明,我校在艺术教育工作中做出了贡献。除此之外,学艺活动的开展,各类艺术团队的建立以及在市区镇频频获奖,使我们在培养人才的观念上有了新的突破。近年来,我校顺利获得“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称号,也获得了市级、部级重大奖项。在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提高学生艺术鉴赏水平以及对艺术美的感受过程中,我们做了许多的探索和努力。我们深知,学生只有切身体验与参与,才能更进一步地了解艺术,才能领略到艺术的魅力。与此同时,我们也深知,艺术教育的价值决不仅仅是要建立几个艺术团队和获得几个奖项的问题,而是要通过艺术教育这一特殊教育手段,让每一位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素质得到提高,人格得到完善。 

现在的中专生不是不喜欢美的东西,而是不懂、不会。2005年下半年,我校成立了打击乐队。从这支鼓乐队的成长过程看,我们的学生是好样的,他们细心揣摩,反复锤炼,从看不懂乐谱逐步演变为乐在其中地演绎乐谱。在艺术实践中,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尤其是情绪记忆力、形象记忆力和动作记忆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这些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艺术活动不是简单的音符,节奏型的连结。比如在练习鼓乐《滚核桃》时,学生除了学会协作、配合外,还深入了解了相关人文方面的知识。这样在演奏时,学生内心就有了丰富的想象:秋收时的黄土高原上,农民喜摘新鲜核桃,将它置于瓦房顶晾晒,随着演奏的变化,核桃干熟之后,风吹自落。学生在再创作的过程中,不仅给自己也给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听着情趣盎然,饶有风味的演奏,笔者坚信,这些能力的培养让参加演奏的同学终身受益。 

艺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尤其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人人平等,这是我校艺术教育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目标。为此,我们做了如下的努力:首先我们艺术教师要有较强的敬业精神、业务素质,要用自己的教学成果来证明艺术教育带来的影响,从而赢得领导的支持和广大教职工的认同。 

其次,联合工会以及教工团支部,举办各类艺术活动提高教职工的艺术品位和审美层次。教务部门为积极参加学艺活动和在各类比赛中获奖的同学加学分,并给予特殊的奖励。如今年五月校艺术节期间,全校师生同跳一支《校园华尔兹》集体舞,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关系更亲密了。 

除此之外,学校的舞蹈团、合唱团、打击乐团、戏剧社等等团队,这些曾获得过市级、部级大奖的团队,在校园里起着示范作用,使得校园文化更锦上添花。一个学校文化氛围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这个学校的风气。风气正了,才能为学校培养学生提供有力的保证。 

三、结语 

近些年来,各个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一次笔者参加市里中职教研活动,活动主题是“走进合唱艺术,提升职业素养”。主讲人讲到一桩真实的事情:某校学生合唱团正在演出,恰巧这天某大公司来招聘员工,当公司老总路过演出现场,被歌声吸引住了:和谐的声部,优美的音色,严谨的分工,整齐的服装,极富朝气的表演,让他们感到,合唱队的表现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企业精神的体现。老总当即拍板:“这些合唱队的学生我都要了”!陪同的校领导介绍说:“他们还有一年才毕业”。不料老总说:“我预定!”这句“我预定”就是给艺术教育最高的评价和肯定。 

上个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兄弟学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闭幕式,为《同一首歌》做合唱指挥。那天的万体馆内,一派节日景象。师生们为演出紧张有序地忙碌,全场演出气氛热烈,各类节目精彩纷呈,台上绚丽多姿,台下观众热情高涨,师生们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最让笔者感动的是,老师和同学们同台演出,师生同演一个节目,他们同样认真、投入,平等融洽的师生氛围、相互默契的配合赢得了阵阵掌声。这个场面让笔者久久不能平静。在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期待着这样的场面。然而相对来看,我们的艺术团队仿佛只为各类比赛而准备,面对的还是少数人。艺术类教学活动与其它学科相比,有时得不到理解,处在夹缝中,诸如排练场所飘忽不定此类的问题影响着师生的积极性。从艺术教育规律来看,无论哪个门类艺术的成长都需稳定、长期的磨练和积累,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发生质的变化。 

无数的成功事例和经验告诉我们,艺术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情感的陶冶、智能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价值。放眼未来,我们现在努力进行对每个学生的艺术教育,就是对社会文明乃至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提升做出贡献。笔者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参与到艺术教育活动中来,共同让艺术教育之树常青,开满绚丽的花朵,结出累累的果实。 

 

参考文献: 

[1]叶朗.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是时代的要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 

[2]邢煦寰.艺术掌握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 

[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4]刘丽霞,王岗峰.重新认识美育的“独立价值”——当前学校美育状况调查的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5]宣琳.高职生美育实践初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1). 

[6]林绿茂.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教育探索,2005,(2). 

艺术教育的现状篇9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高职高专的美术教育专业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僵化单一,缺乏多样性,教学手段滞后,以往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本文针对该专业的现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的美术教育专业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僵化单一,缺乏多样性,教学手段滞后,当代高职学生的特点是:他们大多数为80后90后,不喜欢沉浸和满足于文字的阅读,尤其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教学必须符合大学生的特点,同时,教学内容还应向学生就业倾斜,对于高职专业学生的要求是毕业后能够完全胜任岗位需求因此,该专业教学应改变以传授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传统教学观念,必须从实际出发,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改革,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岗位技术教育,培养具有极强适应性的一专多能人才。 

在高职高专美术艺术教育的改进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创造性学习动机,及时引导启发,促进创新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开发尤其重要创造力是创造者根据一定的目地在创造动机和创造意识的支配下,运用一切已知信息,通过创造思维和创造方法,产生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的能力创造力是人类个体潜在的素质,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现阶段美术教学的重点。 

教师在主导教学时应努力营造出一种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这种民主温馨平等的环境下,将非常有利于创造意识的培养,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完善其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现代美术学习,恰当的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生动形象直观地把课堂知识展示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创新,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又是视觉艺术,美术课的教材中有大量的教学内容需要通过直观的图片资料来进行,而多媒体是可以把文字图形图象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在屏幕上将多种媒体的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教学主要能够产生以下两点教学效果。 

(一)优美的图文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往的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课堂的气氛有些枯燥无味,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不可能有创新意识因此,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占主体地位,要给予学生独立观察的机会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例如,在美术欣赏课中,可应用多媒体技术将音乐融入课堂,有利于诱发良好的情绪和唤起学生的情感相对于美术作品而言,音乐更容易打动人,引起情感共鸣,在优雅的音乐声中,再加上教师语言的描述,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作品中所表现的事物的本质真理。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多媒体集文本图形动画和声音于一体,形象生动的信息资源能刺激人的听觉视觉,有利于创设情景,设计问题,易于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作为教师,应当发挥课堂的优势,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交流,大家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在交流中共同提高,在交流中发展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美术教学中,应充分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和培养某一种技能,还要张扬学生的个性,成为学生人生观自信心创新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者和引路人美术教师也担负着培养各类人才的职责,而美术这门艺术学科,在张扬学生个性,开发创造性思维,促进人生观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我们在课程训练的开始就应把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培育学生的具性思维模式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挥,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个性化教育过程中,师生间的情感联络和交流得到加强,学生能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作用,从而增强自学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综上所述,高职美术教育专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学不能面面俱到,学生要在学习中学到方法和技能,教育者就应重视教学方法;要培养出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生,教师就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大胆引入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已成为教师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艺术教育的现状篇10

【关键词】高校 数字媒体 艺术教育 现状 改革策略

由IT和CG技术当作中心的数字媒体行业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多个行业之间的相互融合以及快速发展,逐渐对于人们生活以及工作模式造成影响,已经成为了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新的产业,有着极大的发展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我国数字媒体这个行业最近几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因此,下面将进一步分析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现状和改革策略。

一、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实际情况

(一)教学体系不健全。由于进入新的数字时代,以往教学方式明显无法满足教学方面提出的需要。部分高校在参考国外办学经验的过程中,在课程构造和设置以及教学形式这些方面实施了变革,获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因为数字媒体艺术属于一门新兴的艺术模式,当前还不具备相应的理论沉淀,我国针对这方面的教学明显不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且这门课程属于文科和理科以及艺术和技术集一身的综合学科,必须要相关学科知识当作理论根据,实施艺术创作。而高校过度重视对于软件的学习,大部分高效设置的数字媒体艺术课程其实包含很多软件操作类的课程,仅仅停留在技术方面,没有重视艺术方面的创作,数字媒体艺术没有对应的理论知识,完全成为了软件实践类的学科。

(二)师资力量不足。由于我国很多高校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教育这个专业,专业教师匮乏这一问题逐渐凸显。目前这个专业的教师,通常均是别的专业转型到这个领域当中,不管是理论还是技术方面均存在大量的问题。我国大部分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条件还停滞在之前的基础上,不具备要求数量和质量的专业设计教师以及设施,促使大量的教师被一人多用,有些甚至超过自身擅长探索的艺术领域,这也是当前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方式以及设备不完善。数字媒体艺术这个专业属于艺术性和技术性融合极强的学科,这就对于教学内容和方式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必须要摒弃以往艺术教学的方式。另外,还要具备相应的新设施当作支持和保证。新的思想和创意以及技术不断加快发展,不断开发出新的软件,教学设施的持续更新换代直接引发一场数字艺术行业的变革。而高校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大量教学方式以及理念和技术设施问题,因为很多因素无法解决,导致其难以真正落实到教学当中。

二、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改革策略

(一)重视学科整合改进体系强化沟通。数字媒体艺术这门课程属于一门跨学科和多学科融合的综合型学科,培养出不仅懂得艺术设计特点,同时还掌握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并且能够操作有关应用以及后期制作软件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数字艺术设计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对于数字媒体设计人才方面的需求属于多样化的,要求其教育必须要走不一样学科和专业的交叉和整合这个发展道路,全面的专业课程,对于培养现代人才多种素养以及思维能力,还有组织和沟通以及实践能力等一系列的能力十分有利。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的新媒体艺术教育,一定要体现其总体观点以及全面思想。针对学科交叉结合的理念,击破同一个校园当中不一样院系之间的界限,以及高校之间的界限,每个学院和系部均能够相互合作和促进,进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设计艺术人才。

(二)强化专业师资力量。数字媒体设计课程教学实施改革,课程构造和师资团队的构建起到决定性的影响。第一个,作为新媒体艺术教育教师,必须要进一步扩展视野,更新理念和知识,特别是数字媒体艺术这门复合型新兴艺术学科,要求教育必须要不断充实自身的理论知识,及时的获取和掌握新媒体艺术发展情况,可以站在某个高度抓住最新和最尖端的信息。新媒体艺术属于一门综合性极强,并且发展速度极快的艺术模式,所以,必须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和信息,持续优化自身知识系统。并且,高校还要尽可能的完善当前教师培训制度,可以给大量年轻教师提供更加深入学习的机会,进而强化专业师资力量。

(三)提升实践环节。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当中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要求高校必须要给予社会实践高度的重视,由创新文化行业加快发展当作契机,加强产和学以及研的融合。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必须要给文化创新行业发展提供服务。在有关发展纲要当中明确表示,我国必须主要发展就中类型的文化行业。而苏子媒体艺术几乎大部门均和文化行业相关。经过具体项目的研究和开发以及制作,增强高校艺术教育和社会之间的衔接,提升学生实践设计和制作的能力,对于总体行业系统良好的循环十分有利。当前在我国开展艺术设计教育当中,不具备相应的设计时间,这也是影响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数字媒体教育专业的师生一定要主动寻求并且制造条件,把专业教学和实践联系在一起,进而确保学生能够拥有极强的社会适应以及竞争能力。并且还要最大限度发挥社会实践基地具有的桥梁功能,充分利用高校科技和教育以及人才资源,和企业以及地方发展要求结合,研究并建设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场地,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束语:通过本文对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现状以及改革策略的进一步分析和阐述,使我们了解到当前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现状不是十分乐观,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限制了培养人才的水平。通过采取重视学科整合改进体系强化沟通,强化专业师资力量,提升实践环节等改革策略,能够有效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推动数字媒体艺术行业的发展。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进而给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加快该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东雨.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现状与思考初探[J].现代装饰(理论),2013,02:83-84.

[2]张文,殷俊.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改革创新研究[J].艺术教育,2016,06: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