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发展现状十篇

时间:2023-10-16 17:37:51

艺术教育发展现状

艺术教育发展现状篇1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发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高速发展,艺术设计在我国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我国的艺术设计要与国际接轨,首先必须要从艺术设计教育着手。我国的艺术设计这一门新的学科在教育范围,对现代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发展和进步,将不可避免地起到推动作用,可是这门新的学科由于它的产生和发展尚在初期阶段,所以对其发展有必要进行适当的分析研究来探求艺术设计教育的更好的发展。因此,在艺术设计教育所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契机下,我们只有深刻理解我国与国外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现状,找到我们的不足,开发更新的思路,用我们新兴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和国外先进教育体系进行比较,把教育与生活相结合,这样才能把艺术设计教育成为我们生活中真实的一片辽阔天空。

1.艺术与设计的本质和特征

艺术这词所包含的基本理念是技术、手段,即包含有某种方法,达到某种目的的意思。然而,艺术在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已全然不同于词源学上的含义,而专指人类运用色彩、形状、线条、声音、运动或其他感觉现象有意识的活动来表达他们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和情感。它是人类活动和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是在美学上了解世界的一种方法。艺术是人类想象和表达情感为基础,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具体来说,它是人们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识、理想、情感、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华美结晶。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为了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求,从而在社会和生活中,尤其是人类精神领域内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艺术设计的启蒙产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其最初的想法是指素描、绘画,接下来的发展,设计的含义变得更加广泛了,还包含了艺术家思维的创造性发展,故有人将设计定义为首先在头脑中酝酿,在想象中已描绘出结果,并能通过实践使之成为现实的视觉现象。

2.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20世纪末我国开始引进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大众化引导下,制造业迅速发展后的今天,对设计人才市场需求量扩大的驱动下,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迅速发展,在进入21世纪后的今天,我国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大国,设计类专业在我国高校发展中已经成为最热门的专业之一。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不同的是,我国的设计教育是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与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因此面临的问题与困难特别突出,而且我国的设计教育至今还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尚未真正定型与成熟。

目前为止,虽然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在历史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面对21世纪的挑战,我们更应正视我国教育水平总体还很低下,办学规模和质量已落后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无法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存在于教育中的种种弊端已经严重影响我国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的培养,造成我国人才结构不合理,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竞争力弱,综合素质不高。不难看出,只有将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与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入关系到教育中,重视教育艺术设计实践,不断调整改善其体系和教育结构,特别是要充分重视对思想教育、设计观念的研究,才能应对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3.世界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状况

现代设计与现代设计教育发展基本同步,各国现代设计教育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促进了国家经济的腾飞。经过四五十年的发展,各国形成了自己的设计教育体系,拥有了自己的设计艺术教育特点。

艺术设计教育在北美体现市场需求。随着时代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在经济上体现设计的需求大幅度增长,艺术设计教育因为市场、社会的需求而发展、变化。设计、设计教育和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国家的发展水平可以从设计和设计教育上看出,经济发展是促进设计教育的必要因素。

4.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方向

4.1 改革教学模式

艺术设计教育以就业为前提,教学模式的改革。应培养多元复合型、人才多能、集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于一身的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

4.2 改革教学方法

更新教育观念,从教学课程设计上要摆脱重技轻文的倾向。教育过程人性化,“教书育人”“因材施教”都是我国很好的传统教育形式,在教育过程中体现人性的关怀,特别是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性,客观地选择教育的方式方法。

4.3 改革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手段具有先进性、主动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对于艺术设计教育尤其重要。在教学手段上,要对原有的教学手段予以更新,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手段必然转变,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要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开发艺术教学软件,创建新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效率。

4.4 对提高教师的综合专业素质的改革

教师必须对专业具有清晰、明确的教育理念,并将其与教学工作的基础相结合,便于学生掌握良好的基础知识。而且专业教师还应具有多元化多层次的知识结构和相应的能力。

结束语:

总之, 以人为本是艺术设计教育的总体出发点,应有大胆的创新精神对现有的教育设计模式和体制进行改革,依据社会的发展需求来确定和培养目标及专业学科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素质修养,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输送更多的高素质、创造性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肖广兴.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分析.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3期

艺术教育发展现状篇2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艺术设计 市场需求 发展方向

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招生与就业问题直接反映学校对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针对近年来职业学校在艺术设计教学方面的现状并结合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对其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作阐述。

一、职业学校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现状

1.招生状况不容乐观。我国艺术设计方面的人才培养主要依托于高等院校,家长和学生们都在追求高学历,把上职业学校视为无奈的选择,因此,职业学校艺术设计类招生状态相比之下不容乐观。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文化基础差,综合素质不是很高,学习主动性比较差。

2.人才培养理念失之偏颇。一些学校艺术设计教育强调“通才”的教育理念,在师资力量、软硬设备条件、课程安排上努力培养“全能”技术人员。这些所谓的“全能”毕业生,毕业离开学校以后却无法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

3.培养目标不是很明确。有关部门没有明确艺术设计专业所培养的目标是什么,例如中式烹饪、西式烹饪、会计电算化、工程预算、施工管理、数控车床加工、机电一体化类等专业,可以培养中、高级厨师、面点师、水电维修工人、预算师、材料员、施工员等技师或技工人员,但艺术设计专业是培养平面绘图员、电脑动画操作员、施工人员、设计师或者其他专业人员吗?培养的方向、定位还很不明确,以致教学方向比较模糊。

4.专业方向性比较模糊。目前一些职业学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基本类似,缺乏地域性特点。无论是教学大纲、专业的设置、课程的内容、教学的方式都与大中专院校相类似,缺乏自己学校应有的优势和特点。没有根据各地区的地域特点,结合某地区企业的所需特点来开设课程,就导致社会中所需各类不同专业的人才无法得到用人单位的满足,同时也增加了相同专业人才的就业竞争压力和人才的过剩。

5.管理方式欠佳。一些学校对在校学生管理不严,教学状况不佳,学生获取的知识量有限。那么,一名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在社会实践中能维持的时间会更少。一些学校在学生实习期间不管学生在单位表现如何,也不去了解学生在单位的实习状况与教学结果是否相关,没有及时与学校和老师交流学生在单位的实习情况,企业的需求也无法反馈到学校。

二、职业学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思考

1.转变观念,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首先,家长、学生及学校首先要改变观念,改变长期以来“重科班,轻培训”的思想观念。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针对社会需求的实用性设计技术操作人员,不是一流的设计师和艺术家。

其次,培养学生的职业感,学会在社会上“如何做人”,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重视职业竞争能力的培养。比如:坚持开学前的军训课程,开展兴趣小组等各项活动,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与创新能力,为走进社会和工作岗位提供良好的基础。

2.适应社会形势变化,加强实用创新性的课程。首先,加强专业课程的融合。社会上一些公司并不要求学生的学历有多高,而是要求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与实操技能。专业方向在现代教学中划分得十分明确,平面设计就是平面设计、室内设计就是室内设计,两者不相关联。学生只学过平面设计并没有学过室内设计知识,所以应聘时屡屡遭拒。于是,某些矛盾便会在社会对人才需求与教学方面凸显出来。因此,要加强专业课程的融合,如把平面设计、室内设计课程融合起来,把Photoshop(平面设计)、CorelDRAW(图形图像处理)、CAD(建筑制图)、3Dmax(制作室内效果图)等软件教学融合起来,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其次,增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趣味性与参与性。过去老师总是在课堂上不停地给学生讲授,生怕学生学到的知识少。其实学生完全能吸收并且消化的知识不超过30%。一节课之内,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高效期和低沉期。因此老师要让自己与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互动的关系,要成为引导学生学会寻求知识、吸收知识、运用知识的组织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取灵活机动的方法与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这样学生才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课堂气氛活跃。

3. 职业技能鉴定与职业技术院校教学相结合。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并重的制度,是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职业技术院校改革发展的必需。应先充分考虑和明确毕业生的培训目标,才可以组织实施针对性强、具有实效的就业培训;在对培训合格率和就业率的综合考核的基础上,提高艺术设计人才就业培训的实效。同时,还要根据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企业、公司和社会人员的不同特点,探索不同的鉴定模式,并在艺术设计职业人才领域内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做好毕业生职业技能鉴定的组织和服务工作,在加强基础工作和技术支持方面,要做好各专业教学计划、大纲、课程安排、师资培训、鉴定题库等基础工作,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对毕业设计课程的重视,强化实操训练;还要创新培训形式,在培训和鉴定领域推广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仿真模拟设计课题等先进教学技术方法的应用。

4.建立校企合作、利益共赢的办学机制。校企合作共同建立实习基地,企业为学生提供技术上的引导,学校也在为企业提供各种人才、技术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有关的第一手资料,为课堂教学时提供可供参考的案例,使理论与实操很好地结合。同时学生可以直接在企业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实现了教学和场地的优势互补,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实操能力。通过学校的实训教学与社会企业需求的联系,达到互相协作共同受益的效果,就能使学校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艺术教育发展现状篇3

【关键词】儿童艺术教育;南京市;省级示范园;市级示范园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04-0005-06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已整整十年,其倡导的先进艺术教育理念在幼儿园艺术教育实践中是否已得到体现?十年来,儿童艺术教育实践取得了怎样的进展,还存在哪些问题?只有清楚地了解当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现状,才能更好地总结经验,更好地推动儿童艺术教育的改革。通过文献检索我们发现,已有研究大多是分析儿童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当前已取得的成绩很少涉及;多数研究仅仅局限于某一艺术门类(如美术或音乐),而不是将儿童艺术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另外,已有研究大多是经验总结,量化或质化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采用质化和量化相结合的方法,对当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以考察儿童艺术教育取得的进展,并试着分析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南京的幼儿教育质量包括幼儿艺术教育质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而其中省、市级示范园的艺术教育水平更为突出。但即便如此,我们的研究仍然发现南京市的省、市级示范园的艺术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考察这类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有利于更好地总结近年来我们在艺术教育改革上取得的进展,也有利于发现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以推动儿童艺术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本研究采取目的性抽样方法,以南京市14所省、市级示范园的艺术教育活动为研究素材。研究者先后观察并记录了60个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案例,在深入分析这些活动的基础上,归纳出这些活动所体现出来的儿童艺术教育目标、内容、过程、环境、师幼关系等方面的特点。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儿童艺术教育目标及其实现

教育目标决定着教学的方向。当前教师确立的儿童艺术教育目标涉及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和认知目标等。

通过分析教师撰写的活动方案,我们发现,所有的60个儿童艺术教育活动都有明确的技能目标,此外,有46个活动涉及情感目标,有39个活动涉及认知目标。从中可知,当前的儿童艺术教育已打破了以往单纯以艺术技能技巧训练为目标的局面,逐渐关注起幼儿的审美与体验来。然而,对活动过程的分析则显示,在46个确立了情感目标的活动中,正式实施时只有31个活动真正关注并基本达成了情感目标;而技能目标则大多(60个活动中的51个活动)较好地达成了。可见,尽管不少教师已意识到儿童艺术教育应重视幼儿的审美与体验,但仍把握不好情感目标的实现,有的教师对将观念转化为行为仍感到困难,这其中也有为数不少的教师仍将艺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作为唯一的目标。如,一次“花瓶装饰与设计”活动,教学目标被设计为:(1)能在欣赏过陶瓷花瓶的基础上根据花瓶造型的基本特征画出自己喜欢的花瓶。(2)能用吉祥的图案装饰花瓶,并均匀涂色。很显然,在这个活动设计中,教师更为关注的是艺术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而并不关注幼儿的审美情感、人文素养等的培养。

(二)儿童艺术教育内容

确定艺术教育内容有学科本位和儿童本位两种思路。学科本位即以学科知识、技能技巧等为主要依据来选择内容设计活动。儿童本位则是围绕儿童的生活、经验、兴趣、需要、心理逻辑和发展特点等选择内容设计活动。在我们收集的60个艺术教育活动案例中,有12个活动内容选择完全是学科本位的,占20%;另外48个活动兼顾了学科本位和儿童本位,既考虑了学科知识技能,又考虑了儿童的经验、情感。可见,有关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多数教师能够从儿童的年龄特点、经验、兴趣以及情感等方面出发,结合艺术学科本身的逻辑进行选择,从而设计出适合儿童的艺术教育活动。

通常而言,儿童艺术教育内容的组织方式可分为以欣赏为主、以操作为主以及艺术欣赏与操作相结合三种类型。统计表明,在60个艺术教育活动案例中,以艺术欣赏为主的活动案例有6个,占10%;以操作为主的活动案例有24个,占40%;艺术欣赏与操作相结合的活动案例有30个,占50%。可见,艺术欣赏已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

从内容的综合程度来看,儿童艺术教育活动又可分为分科教育活动和综合艺术教育活动两种类型,其中分科教育活动主要是单纯的音乐或美术教育活动,而综合艺术教育活动则有各艺术门类综合以及艺术和其他领域内容综合两种形式。统计表明(见表1),分科教育活动在当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中仍占主流,综合艺术教育活动也占有一定比例。观察发现,在21例综合艺术教育活动中,有9个活动虽然在设计时顾及各艺术门类的综合或艺术与其他领域内容的综合,但在实施时并没有处理好它们之间共生互补的内在联系,没有达到真正的融合。

(三)儿童艺术教育的实施过程

我们从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师对活动的预设程度等方面对儿童艺术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进行分析。儿童艺术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集体教学,集体教学与小组教学相结合,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三者相结合四种(统计结果见表2)。当前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仍没有脱离以集体教学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但也有部分教师开始关注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等组织形式,尝试将其与集体教学结合起来运用。

儿童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可以归结为两种类型,即以启发、引导为主的方法和以传授为主的方法。在60例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采取启发、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的仅有16例,而采取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的有44例。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教师意识到单向灌输、外在给予、直接告诉、机械训练等方法存在各种弊端,意识到应为幼儿提供体验、探究、表现、创造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理解和想象。然而,仍有部分教师重视灌输训练,忽视幼儿的探究体验,重视模仿,忽视创造。例如,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当幼儿对教师说“我不会画”时,有的教师会直接替幼儿画好,或者扶着幼儿的手帮他画好,或者请其他幼儿帮他画等。

根据教师对活动的设计程度,我们将教学活动分为预成的活动和生成的活动两种类型。预成的活动是由教师事先预设好的;生成的活动则是随着活动的进行随机生成的,教师事先并无预设。理想的教学活动应是预设与生成相互结合、转换和渗透的。然而,在我们观察的60个艺术教育活动中,仅有7个活动是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多数活动的实施都是完全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的,整个活动过程都以教师和教案为主导。可见,仅有少数教师能够考虑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的兴趣、需要,并顺应幼儿的兴趣、需要生成有意义、有价值的活动;不少教师已习惯于按部就班,习惯于对出现在幼儿身上的不符合预设方案要求的语言、行为、理解、想象视而不见,甚至加以制止,无视师幼之间的相互激发及幼儿的兴趣指向、创造,从而错过了许多教育契机。

例如,小班美术活动“美美相框”,教师的设计是让幼儿利用不同颜色的纽扣探索如何便捷地用间隔式的图案来装饰相框。在活动前,教师在相框上贴了双面胶,活动中,幼儿只需把纽扣粘贴上去即可。教师一一请幼儿上来尝试,看看用什么方法可使装饰速度又快、又有规律。她一连请了4名幼儿却发现他们都是把纽扣一个一个贴上去的,都想不出其他“又快又有规律”的办法。教师于是提示:“这边有相同颜色的纽扣,可以一起怎么样?”但没有幼儿能回答上来,教师只好自己回答:“可以先把一种颜色的纽扣找出来一起摆上去,然后再摆另一种颜色的纽扣。如果是二二间隔,就先空出两个纽扣的距离……”教师边说边示范操作起来。在这一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显然是严格按照活动设计方案组织活动的,在出现意料之外的困境时,她并没有反思自己的设计是否合理或适宜,也没有运用教育机智及时调整策略,以启发幼儿继续思考和尝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教师恪守活动设计方案,坚持原先的设计思路,使教学活动陷入了“死胡同”,也使原本的探索和发现演变成了模仿和练习。

(四)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人际关系

师幼关系是幼儿园人际关系的核心。我们根据教师对幼儿的控制程度,将师幼关系分为三种类型:教师控制程度很高,教师有一定的控制,教师与幼儿平等对话。由表3可见,在儿童艺术教育活动中,多数教师采取高控制的手段,以全面掌控整个活动过程;少数教师对幼儿有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同时能为幼儿提供一些自由表现的机会;只有极少数教师能真正做到与幼儿平等对话。

下面是音乐活动“玛丽摘香蕉”的一个片段。

教师:(带着小老虎手偶,向幼儿挥手。)看看是谁来了?

幼儿:小老虎!

(教师给幼儿讲“玛丽摘香蕉”的故事。)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段音乐,描绘的也是“玛丽摘香蕉”的故事。

(教师播放音乐,在音乐伴随下用手偶做动作。)

教师:有没有听不懂的地方?

幼儿:(摇头,不明白教师所问是什么。)

教师:等下我们听到“Hailaidei”(歌词中重复的一部分)就一起拍手为小老虎加油。

这一活动片段内容看起来很丰富,既有故事,又有音乐,师幼之间也有互动,可是,仔细推敲后,我们不难发现,基本上整个活动过程是教师的独白,见不到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更无从谈起。教师即使有提问,但要么所提问题太容易,要么问得幼儿不知所云,这种问答自然谈不上是“平等对话”。

在师幼关系中,教师如何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是关键。在教师控制程度很高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更多地会将自己定位为教育者、管理者、组织者、领导者、控制者;在教师控制程度稍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育者、领导者等角色意识有所弱化,而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帮助者、研究者、记录者、观察者和倾听者等角色意识会有所显现;在师幼平等对话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导者、合作者等角色意识更加凸显。当前,“非对称相倚型”〔1〕仍是师幼互动行为的主导型态,在艺术教育活动中亦是如此,教师更多地将自己定位为教育者、管理者、组织者等。尽管许多教师在观念上有所改变,但要将观念转变为自觉的行为仍有待于进一步的努力。

(五)儿童艺术教育环境

儿童艺术教育环境既指精神环境也指物质环境,本研究主要考察儿童艺术教育的物质环境,即教师为幼儿所提供或创设的艺术教育材料、设备及活动空间等。基于对60个艺术教育活动案例的现场观察与分析,我们发现,美术教育活动提供的材料主要有各式各样的图片、纸(如卡纸、蜡光纸、皱纹纸)、笔(如油画棒、水彩笔、勾线笔、毛笔)、油泥、颜料以及各种自然材料(如石头、树叶、木头、竹筒)和废旧材料(如玻璃瓶、纸盒);音乐教育活动的材料主要有各种音乐磁带或光盘、头饰、玩偶、图片以及乐器(如铃鼓、铃铛、教师自制的乐器)。在60个艺术教育活动案例中,有26个运用了多媒体,占总数的43.3%。多媒体主要用于展示图片、美术作品,播放音乐、视频以及演示文稿等。在60个艺术教育活动案例中,只有6个活动提供的材料不甚充分。

活动室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环境。在我们所观察的60个活动案例中,有12个活动提供的场地较小,空间比较拥挤,9个活动提供的材料或设备不太适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自由发挥。有研究表明,师幼之间的空间关系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园的人际关系。例如,座位编排方式就暗含着教师的教育观念或价值取向,暗含着教师所期待的与幼儿的交往方式。根据我们的观察,艺术教育活动的座位编排方式多数是“月牙形”或“马蹄形”,少数是圆形。在多数情况下,采用“月牙形”或“马蹄形”的座位编排方式时,幼儿必须面向教师,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它体现的仍是“教师中心”思想,它暗示的是幼儿必须“坐着静静地听讲”。相比之下,“圆桌型”和自由组合方式所体现出来的师幼关系更有利于幼儿的主动学习和交往。

我们所观察的60个艺术教育活动都是在室内进行的,可以说当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空间基本局限于室内。此外,在艺术教育活动中,班级之间很少有相互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更不用说让幼儿走出幼儿园,去园外交流学习了。可以说,幼儿的艺术活动空间相对封闭,社区、家庭资源等也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

综上所述,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南京市的省、市级示范园的儿童艺术教育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打破了以往完全由艺术技能训练为主导的局面,教师渐渐重视幼儿的审美与体验,关注幼儿的经验、兴趣和需要,注重加强艺术学科内部各艺术门类之间以及艺术领域与其他领域之间的有机融合,创设条件让幼儿感受、欣赏、参与、体验,启发幼儿探究、交往、表现、创造,尽量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等。然而,当前儿童艺术教育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具体表现为教育目标仍在一定程度上偏重知识技能,教育内容缺乏有机整合,教育过程忽视幼儿的探究体验,师幼关系尚不够民主平等,环境相对单一封闭等。

四、讨论与建议

(一)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目标

在传统艺术教育中,艺术方法和技巧的学习经常被认为是主要目标,然而,儿童艺术教育虽说并不排斥技能技巧的学习,但不应将其作为首要或主要目标。〔2〕儿童艺术教育有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儿童发展取向与艺术知识和技能取向,若能将两者有机整合,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幼儿阶段的艺术教育侧重点应放在充分地保护幼儿的艺术天性,保持其艺术兴趣,激发其创作欲望,鼓励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愿望充分、大胆地进行自我表达上,不以技能学习为主要目的。〔3〕当前,许多教师在确立儿童艺术教育目标时已能够考虑到情感目标,但实现效果并不理想。例如,有的教师急于要求幼儿掌握艺术知识和技能,因而忽略了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审美愉悦;有的教师所确立的情感目标不合适,无法通过相应的教育内容加以实现;也有的教师由于对先进的儿童艺术教育理念理解不够深入,在实施时仍然不自觉地受传统的儿童艺术教育观念支配。当然,教育体制、社会舆论等因素也制约着教师的教育行为。然而,儿童艺术教育重在对儿童进行情感和审美教育,只重视艺术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儿童艺术教育是“短视”的教育,只有知识和技能与审美情感并重的儿童艺术教育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才能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二)选择有机融合的教育内容

人类最初的艺术其实是综合性的,后来才逐渐分化出各种艺术门类。根据人类艺术发生发展以及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早期儿童艺术教育宜更多地以综合的方式进行。20世纪下半叶以来,综合的儿童艺术教育思想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它反映的不只是课程组织方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教育价值观的变革。它体现的是一种以儿童的整体发展为目标的价值取向,旨在促使儿童各种艺术感觉、经验、知识、智能的相互衔接、融会贯通,并据此形成积极探索、表现和创造的能力。〔4〕综合艺术教育主张各艺术门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仅要实现艺术学科内部各艺术门类的综合,而且要实现艺术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我国的儿童艺术教育思想也因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教师在选择教育内容时已能够考虑各艺术门类的综合或者艺术与其他领域的综合,但在实践中存在着将各艺术门类或各领域生硬相加、简单拼凑的现象。有的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综合,以为在一个艺术教育活动中既有美术活动内容又有音乐活动内容,或者既有艺术活动又有科学活动等就是综合;有的教师虽然了解综合的涵义,可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实践智慧而无法实现真正的综合;有的教师则处于传统观念与先进理念的矛盾和冲突之中,因过分强调艺术学科本身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在实践中又回到传统观念去了。

(三)采取支持幼儿探究、体验的教育方式

在儿童艺术教育中,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幼儿探究、体验,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表面看来,教师采取单向灌输、外在给予、直接告诉、机械训练的方式,可以获得显而易见的“效果”,如能让幼儿较好地掌握艺术的知识和技能,幼儿的作品也更符合成人的评价标准等;而引导幼儿探究、体验相对来说花费的时间要长,且幼儿的作品不一定符合成人的评价标准。然而,引导幼儿探究、体验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幼儿在探究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各种材料的性质及使用方法时,可以是独立探索,也可以是与同伴或教师的共同探索。探究、体验使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凸显,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得到发展。探究、体验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因为幼儿正是在思考、行动中,在亲身经历中获得了生命自然而然的成长。与教师的直接告诉相比,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解决问题所获得的体验更加丰富而深刻,原有经验也更易得到提升。

(四)建构平等对话的师幼关系

幼儿与教师一样是有着独立人格的主体,因此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应是平等对话的关系。这种关系可“用瑞吉欧人喜欢的一种隐喻:‘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来形容,其含义即是指教师对幼儿的倾听、关注,并且教师要以真诚的态度与幼儿对话”。〔5〕教师与幼儿彼此是作为独特的个体而相遇的,师幼之间没有地位高低之别。虽然教师与幼儿的社会角色不同,年龄不同,但彼此的人格是平等的。“对话不仅仅是指二者之间的狭隘的语言的谈话,而且是指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是对‘双方’的倾听,是指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6〕对话是双方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接纳、共同分享、共同创造的过程,从而使得双方精神得到提升,生命得到丰润。“真正的对话,是那种建立在平等关系基础上的自由交流,是扫除了一切正规性和严肃性之后的随意性和不拘一格的交谈。”〔7〕如果教师仍然是活动室里的权威,主要扮演教育者、组织者、控制者、管理者等角色,那么教师与幼儿之间进行平等对话是不可能的;教师只有创设了宽松、自由、良好、和谐的心理氛围,善于观察、倾听、支持、帮助幼儿,平等对话才有可能。在当前的艺术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很多是教师“隐性控制”之下的互动,这样的“互动”看似平等,然而却在无形中影响到了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对话应是一条流淌于人们之间的意义溪流,它使所有对话者都能够参与和分享这一意义之溪,并因此能够在群体中萌生新的理解和共识。〔8〕如果教师与幼儿平等对话,那么将会生发出更加丰富的意义,更好地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成长。

(五)创设宽容开放的教育环境

环境是一种隐性课程,教师应努力为幼儿创设宽容开放的艺术教育环境。儿童艺术教育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可资利用的教育资源,如幼儿园、家庭、社区的资源。活动室应是开放的,应提供便于幼儿自由操作或灵活取用的设施和材料,活动室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面墙壁都可以充分利用。而且,儿童艺术教育应走出活动室,与其他班级充分互动或充分利用其他班级的人力、物力资源;同时,应走出幼儿园,以充分利用各种家庭、社区的资源。儿童艺术教育可以利用的资源应是丰富多样的,应为更好地推动儿童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更好地促进儿童的整体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34-235.

〔2〕STEVE SEIDEL,SHARI TISHMAN,ELLEN WINNER,et al.The qualities of quality: Understanding excellence in arts education〔M〕.Bost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9:20-21.

〔3〕边霞.幼儿园美术教育与活动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5-58.

〔4〕易晓明.对综合艺术教育的反思〔J〕.幼儿教育,2003,255(3):8-9.

〔5〕屠美如.向瑞吉欧学什么:《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1.

〔6〕金生 .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130.

艺术教育发展现状篇4

论文摘要: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中国的就业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与深刻的影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大环境,当前地方高校应当立足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有效整合各项资源,切实践行产学研一体化,科学调整高校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一、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一)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招生规模过大 

当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很多大学把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学校创收的专业,没有从自己所在地域的特点、文化特色,学校专业优势等方面来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造成了专业设置上的重复和浪费。近几年来,由于唯生源是图,国内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万人规模的大学。艺术设计教育的这种规模扩张,特别是新办专业的地方院校,由于各种条件限制,难以遵循艺术设计专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这种情况导致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体系结构趋于学科化、同质化:办学层次浅,更趋向学科性。专业教育只限于基本专业理论和基本专业技能的传授,实践教学没有条件也没有能力进行。 

(二)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模式不适应时代当下的要求 

很多地方高校在教育管理上欠缺程序性、规范性。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上课随意性很大,因人设课、盲目增减的情况不同程度的存在。因为短时间内快速膨胀,教师队伍建设不容乐观,科研学术水准参差不齐,更无法说到良好的梯队建设了。 

此外,虽然我国工艺美术高等教育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说,具有现代意义的以工业产品为主体的设计教育却只有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艺术设计教育多从美术教育派生而来并且多从工艺美术专业更名而来,是一种以美术为基础的设计模式,一直不大重视与技术、经济的联系,也不考虑经济对设计的影响,沿袭这种设计模式使得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束缚。 

(三)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空前增大 

数据显示,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随着2009年全国611万人从高校毕业,待就业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这个数字约等同于中国高校扩招之初——1999年全社会所有拥有大学毕业文凭者的总和。那时,全国各类高校待就业毕业生还不到30万。而目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中国青年权益状况报告》显示,中国高校毕业生待业率已达到15%左右,远高于社会平均失业率。 

造成这一现状,最直观的原因便是自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根据2009年11月9日教育部网站的消息,全国普通高校由1998年的1022所增加到2008年的2263所,增长比例超过120%。其中,地方高校由1998年的759所增加到2008年的215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数目则锐减——这是高校大量合并所致。地方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数由1998年的225.8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1850.5万人,增幅达8倍之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的如此庞大的毕业生数量,让社会需求无法消化,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情况成为事实。而地方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尤甚——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的《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部分专业就业率区间分布》显示,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尽管有些学校的部分艺术专业就业率较高,但还有一些艺术类专业的就业率低于60%。 

(四)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师资建设严重滞后 

相当多的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队伍结构比例失衡,其中严格意义上的设计人才比例很小;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也存在明显的不合理: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艺术设计教师队伍在教学中明显与社会、市场、时代的要求相脱离;社会急需的一些新专业(如数字媒体技术等)教师情况堪忧:本专业毕业的教师多数学历职称较低,教学经验不足,非本专业毕业的教师多数为其他艺术专业毕业,而后经短期进修后上岗的,很难说完全胜任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 

   (五)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素质偏低 

囿于历史原因,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一直以来以文科生为主要生源。近年来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受社会需求的影响,功利心过重,片面地要求子女报考艺术设计类专业,造成一窝蜂式的艺考热。很多考生都是考前经过短期填鸭式的专业突击而后报考的。可以想象,这样的生源进入学校后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这些对设计既无兴趣又无天分的学生不具备足够的艺术思维或创造力。此外,近年来大量理工科院校兴办艺术设计专业以及社会对工科人才的需求,使得很多理科学生也能够报考艺术设计专业。很多学生对艺术设计专业并无兴趣,但从就业及收入等方面因素考量,最终选择了艺术设计专业,基础专业知识与人文精神的相对缺失使得艺术设计专业的理工类学生整体艺术修养与专业技能层次相对偏低。 

二、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研究 

针对当前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必须加大改革力度,转变旧有的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优化课程内容和结构,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教育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构建出我国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科体系,使艺术设计教育办出自己的特色,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一)合理控制招生规模,避免重复专业的设立 

地方高校应避免以往大而全式的跟风浪潮,合理考量自身的专业设置,建立一批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优秀专业,把在校生数量控制在自身师资条件和教学设施条件等综合因素的评估范畴之内,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与毕业生质量。 

(二)改革教学模式,优化培养目标,建立全新的课程体系 

地方高校应该找准自身定位,创建符合地方高校发展长远规划的,重视地域特色及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全新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以往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同时,应该利用地方高校的学科优势,与本地区的经济需要相结合,深化产学研一体化进程,为地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创作良好的运作模式。 

(三)以人为本,重视艺术设计教学的主体,确立人性化的教学理念 

包括依靠和壮大提高教师队伍,逐步提高师资水平和抓紧教学梯队的组织建设;尊重科学的教育规律,完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系等等。 

总之,尽管地方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只要立足自身实际,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用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指导学科建设,用以人为本科的理念应对具体教学,就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壮大和发展地方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理念和实践能力的符合市场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林细莲.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分析及应对措施[j].社科纵横,2009,(5). 

[2]冯建军.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j].江西教育科研,2000,(10). 

[3]王果胜.大众化教育与教育管理制度创新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3,(1). 

艺术教育发展现状篇5

【关键词】口腔修复工艺技术 口腔技工 教育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生活水平也在逐步地提高,日益意识到未来的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要具有精湛的修复技术,同时具备扎实的美学知识,才能做出一幅实用的如工艺品般的义齿。中职教育可以说就是培训实用型人才的教育,在今后的口腔修复工艺技术教育中,应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使将来的口腔修复技工以全新的审美观、价值观,来推动口腔修复工艺技术实践、教学、科研向更高、更快的水平发展,使口腔修复工艺技术教育在新医学模式的背景下,开拓出一个崭新的领域。

一、首先要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教育从招生方面来说,在大部分中职学校暂时还是不容乐观的。从本校几届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班的学生当中了解得知,90%的学生在未来校之前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就读口腔修复工艺技术是可以从事口腔医学工作,可以做口腔医生的,包括一部分家长也是。而到校后发现不同于口腔医学,就有一部分人选择了其他专业,少部分人留了下来。所以,首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要先熟悉这个行业是做什么,怎么做?必须先让他成为本专业的内行人,这样他才可以以内行的身份和这个行业的人交流沟通,否则他无法与你沟通,你跟他讲什么他根本不明白。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他才可以知道和了解这个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才能够真正地了解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也是一门不错的专业,它也有它的优势,它也有它的发展前景。为了加强了解,学校可以与相关的义齿加工厂合作,组织学生到加工厂去参观,去真正了解口腔修复技工是做什么的。

二、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口腔修复工艺技术学生,将来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口腔修复技工,当然要对本行业充满浓厚的兴趣。来到学校后,许多同学都会逐渐地对学习、在学校的学习产生厌恶感,他们认为在学校学的知识很枯燥,没有意思。现在,我们要告诉他们应该转变自己的观念,重新寻找并发现学习中的乐趣,要树立起学习的兴趣。我们在学习时,应该尽量去想有趣的方面,而不是去想枯燥的方面。遇事都去想它的好处,这样就会发现学习以及很多其他事情都是有趣的。学会发现学习中的乐趣,这样就会学得更好。请记住:大千世界,乐趣无处不在。那如何让学生喜欢上口腔修复工艺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想尽办法了。本人已从事口腔修复工艺技术教学十年了,从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观察,学生的兴趣更倾向于实践操作。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教学大纲中一些不合理的安排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让学生能够较多的时间投入到实操训练中,在培养兴趣中同时也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同时,我们老师也可以在本班内定期地开展一些关于口腔技工类的比赛,如雕刻牙齿,全口义齿排牙等,让学生去相互点评,老师总结,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现在我校近两年还加强了与珠三角一些义齿加工厂的合作,这些加工厂每学期会带来一些相关的器械、工作服装赠送给学生,同时会宣传本企业的发展及当代口腔技术的新进展,相应地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当代的中职教育,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突破学科体系的框架,把工作过程知识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把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工作过程中知识的载体,并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构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工学结合,带薪实习,实行在校一年半,实习一年半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生在加工厂的顶岗带薪实习,并允许在不同的岗位轮转,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并能胜任该职务的能力。同时还可与相关企业开展“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的就业,也相应地促进了学生对本专业就业前景的认知度。我校现已实行该模式,在校理论学习一年半,企业实习一年半,实习期间企业给予劳动报酬,毕业后可留在企业工作。从近两年我校实施的情况来看,学生对该模式还是比较认可的,不用担心读书几年找不到工作,也相应地减轻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

四、加强实训设备投入 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学校如果实训设备投入不足,没有完善的实验室,实验器材缺乏,相应地在校学习期间学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技能训练,动手操作能力也会不足,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同时学生进入相关企业临床实习时也会因为在校没学到相应的知识而力不从心,造成不良后果。我校由于处于粤北山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政府没有投入,导致本校的一些实训设备还相对比较落后,有的甚至是已接近于淘汰的产品,从而影响了本校该专业的学生的学习,本校在与珠三角相关的学校对比中,近几年在招生情况、招生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及设备投入、师资等方面都相对落后,所以本校的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的发展还是受到了一定的障碍。

总之,在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国内高质量的口腔相关医疗行业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也必将会成为热门行业,因此,培养适用的、高效的技能性人才也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艺术教育发展现状篇6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途径

深化艺术教育改革,全面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和造就具有相当艺术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高校艺术教育在教育观念、教学管理、教育水平等诸多方面,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还存在着不相适应的方面,特别是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那么,目前高校教师艺术教育现状如何?究竟应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加强对高校教师艺术教育呢?

一、高校教师艺术教育现状如何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文化艺术活动,总体上看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缺乏正规的组织引导和提升,无论是开展艺术活动的规模和水平都不能满足教师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从教师艺术活动本身来看,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人员十分有限,大多是一些原来有一定基础爱好的艺术骨干分子,而且艺术活动的方式单调,层次也不高。从高校组织和方式看,主要是高校工会或者社区依照每年年度工作计划,开展了一些带有提高性质的辅导活动。然而,高校包括高等艺术院校在内的教育机构却很少参与面向社会、面向群体的艺术教育活动。这种状况对于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人格完善以及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是十分不利的。

二、加强对高校教师艺术教育的途径

加强对高校教师艺术教育重点应从提高领导重视程度、运用各类艺术手段的教育效果等几方面入手。

(一)领导要重视

根据目前教师艺术教育的现状,要努力建立一种以高校领导机构为主导,各级管理部门与工会相结合的教师艺术教育机制,促进教师艺术教育事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高校领导机构要从关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教师艺术教育工作,并适当地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财力。从事教师艺术教育的机构要与地方的、社区的群众艺术团体加强联系,通过辅导活动来普及艺术知识,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分子的艺术素质。同时大力发挥学校电视台、校报在开展教师艺术教育,提高教师文化艺术素质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二)运用各类艺术手段的教育效果

艺术教育比照艺术的门类大致划分为语言艺术教育、实用艺术教育、表情艺术教育、造型艺术教育、综合艺术教育等五类。在实施时要考虑到各类艺术教育的特点,取长补短,配合运用,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1.语言文学艺术

任何事物、任何思想,从宇宙之大到细菌之微,从悠久的历史到短暂的瞬间,从行为的表现到心灵的隐秘,都可以用语言来表现,具有超时空的极大自由。因此在进行语言艺术教育时,要引导高校教师体会语言之美,体会美的语言所构成的美的形象,所展现的美的世界,所提示的美的精神,从而也使自己变得更美些。

2.实用艺术教育

实用艺术,属于表现性的空间艺术,如工艺、书法、建筑等。这一类艺术与生活密不可分,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审美价值。

3.表情艺术教育

表情艺术,是表现性的时间艺术,主要有音乐、舞蹈等,它直接抒写人的内心情感,也最能打动高校教师的情感。

4.造型艺术教育

造型艺术属于再现性的空间艺术,主要有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的深厚意蕴经过一定的审美引导,就可以引起高校教师强烈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收到感化心灵、沟通情感的效果。

5.综合艺术教育

综合艺术有戏剧、电影、电视等。由于它吸取了各种艺术手段的长处,并加以综合运用,就能比其他艺术更加灵活地把社会、人生呈现在高校教师的面前,而使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能与剧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引起直接的强烈的感受,其审美教育作用非常广泛。

(三)与专业艺术教育区别对待

高校教师艺术教育毕竟不同于专业艺术教育,它是通过实践和学习对高校教师的审美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它的目标是解决在相当一部分高校教师中,其心理状态、审美状态、审美境界、意志程度、人生态度对专业知识不成正比,束缚和制约着他们向高层次的发展的问题,是要改善高校教师的生存质量的问题。高校教师艺术教育不是培养专业艺术家,不是单纯地训练吹笛子、弹钢琴、画画、书法和跳舞的技术,它是要通过这种技能、知识和修养,提高审美境界。

(四)丰富实践活动

高校教师的审美欣赏能力、创造能力的提高,精神境界的美化,只能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完成。学习艺术基础知识,懂得一些艺术规律,只能指导艺术实践活动,而不能代替这样的实践活动而且,要真正体会艺术精神,也必须通过艺术实践活动。你要领略自然关,就必须投入自然的怀抱你要想认识社会美,就必须置身生活的潮流你要想欣赏艺术美,就必须进入艺术的殿堂。如果不亲身进入这种令人愉悦的实践活动,就无法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也就无法完成艺术教育的审美教育。首先,要做到制度化,保证艺术教育活动经常持久。如举办一年一度的教师文化艺术节,结合“五一”、“十一”、元旦等重大节日举办文艺庆祝活动第二是要形式多样化,吸引教师广泛参与,如举办美术、书法、摄影、工艺作品展,开展演讲、朗诵、歌咏、舞蹈、器乐、体育、健美等表演竞赛,并组织征文等活动,给教师们提供不同的展示舞台。

(五)发挥文化艺术社团的积极作用

高校教师中间不乏文化艺术活动的积极分子和骨干分子,学校要鼓励他们组织诸如音乐协会、绘画协会、摄影协会、书法协会、合唱团等文化艺术社团并在对其进行正确引导的同时在场地、器材、经费上给予支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团活动,通过他们扩大文化艺术骨干队伍,把文化艺术活动的种子扩大到广大教师中来,由此构成高校教师艺术教育的整体氛围。

(六)优化社会美育大环境

艺术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培养高校教师的优良素质,还必须优化社会美育大环境。

1.创设美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整洁的街道、绿地草坪、环境雕塑、宣传报栏、绿树如茵、鲜花盛开、洁净的水面泛舟都给高校教师以美的愉悦和陶冶。

2.加强电视传播媒介、文化读物的制作与管理

高品位的电视节目、艺术情趣,优秀的文化读物能提高高校教师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从而抵制各种消极、不健康的文化垃圾的传播。

3.加强公共场所的文化设施

如多建一些高雅的音乐厅、展览馆,历史、自然、科技博物馆,让高校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接受文化艺术的熏陶。学校广场建立伟人雕像和具有激发人向上的雕塑作品,接触象征着人类文明、民族精神、人生楷模的艺术精品,产生对艺术的崇尚和对美好的追求。

总之,在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物质比较丰裕,高校教师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加强艺术教育在客观上已成为高校教师的精神需要和历史的必然。

参考文献

艺术教育发展现状篇7

浅析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教学的开展

【摘 要】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呼吁关注艺术教育,特别是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问题。努力做好农村小学艺术课程教学工作是每一个艺术教育工作者应重视的问题。文章针对目前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更好地完成艺术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改进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 艺术教育 现状 对策

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呼吁关注艺术教育,特别是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问题。农村小学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艺术教育非常薄弱,艺术教育现状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往往得不到重视,给农村学校的健康发展带来了阻力。农村艺术教育得不到普及和发展,学生的素质就得不到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成为一句空话。下面就相关文献对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状况进行综述。

一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教学的现状

1.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不够

不少学校对艺术教育重视不够,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艺术课可上可不上,随便对待,简单应付。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艺术课,但形同虚设,随意性较强,经常被主课占用,一学期没有上过几节艺术课,使学生不能接受应有的艺术教育,造成大多数的农村孩子缺乏艺术知识和技能,学生的艺术素养低。

2.专业师资队伍紧缺

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师的质量决定着学生的质量,教师的水平决定着学生的水平。艺术课程师资力量严重缺乏是造成现状的原因之一。农村小学,受过艺术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师为数甚少,很多艺术课教师都是半路出家,对音乐、美术等专业知识了解甚少。有的学校艺术课教学基本上是由非艺术学科老师兼任,由于教师水平有限,严重制约了小学艺术课程的发展,使得艺术教育发展不平衡。没有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又怎能实现艺术教育的正常化?

3.条件制约,教学设备短缺

全国政协委员于海曾这样感慨:“我国有50多万所农村中小学校,1.4亿多中小学生,80%以上的学校没有艺术课的专用教室,因为没有艺术教育经费的投入,所以根本没有能力添置艺术教育器材。”学校对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甚少,艺术教学设备简陋、配置不足,有的学校能有电子琴、画夹、颜料等教学用具就不错了,更不用说能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有的学校管理不善、使用不当,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严重阻碍农村艺术教育的开展,更谈不上开展艺术实践活动。

二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教学的对策

针对上述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我认为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效果较好。

1.转变观念,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

学校艺术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普及教育,学校领导和教师应坚定信念,建立起正确对待艺术教育的思想,从思想认识上到位,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地位,尊重艺术,尊重艺术教育,爱护艺术人才,形成良好氛围。 2.保证经费投入,加强教学设施等硬件建设

器材的配置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顺利实施艺术教育的物质基础。多渠道争取艺术教育投入,加大器材设备的配备力度,改善教学条件,为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硬件保障。学校可充分调动艺术教师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自制一些适合自身教学特点的艺术教学用品,补充教学设备的不足,为农村孩子也能走入高雅的艺术殿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配好艺术教育师资,建立相对稳定的、合格的艺术师资队伍。一方面是针对现有艺术教师,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使教师尽快适应学校艺术教育的长远需要;另一方面录用教师时以专业技能为标准,同时兼顾录用人的综合素质。采用多渠道培养方式,壮大艺术教师队伍,建设一支有敬业精神、有较强业务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

4.深化改革,狠抓艺术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依然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与计划要求开足艺术课程,经常检查督导,保证艺术教学落到实处。教师应认真钻研《艺术课程标准》,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明确艺术学科的教学目的,深化艺术教育改革,加强艺术教学研究,积极开展艺术教研活动,相互交流经验,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构建生动活泼的艺术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艺术学科教学质量。

5.活跃校园文化活动,为艺术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需要学校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是有效的途径。学校可成立各种兴趣小组,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相应基础、特长和爱好自愿参加,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定期举行校园艺术节,开展歌唱、舞蹈、绘画、工艺制作等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为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此外,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这些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特长,学生的音乐素质在耳濡目染中得到提高。

6.利用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艺术教育

农村的自然环境是宝贵的艺术教育资源,学校应充分利用内部和外部环境所蕴含的艺术功能,切合当地实际,在日常的课堂学习中考虑学生的本体特性,从他们熟悉的艺术形式入手开展有效的艺术教育活动。如:结合当地的风景等进行素描活动。平时可向社会和家长展示艺术教育的成果,宣传艺术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这些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为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

农村艺术教育的起点较低,决定了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之路更艰难。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创造条件,营造良好氛围,着力特长师资队伍的建设,让农村小学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艺术的熏陶,享受优质教育,走在同一起跑线上,让艺术之花开遍农村小学校园。

参考文献

[1]杨立梅.综合艺术课程与教学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艺术教育发展现状篇8

关键词:农村小学  艺术教育  现状  对策

        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呼吁关注艺术教育,特别是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问题。农村小学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艺术教育非常薄弱,艺术教育现状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往往得不到重视,给农村学校的健康发展带来了阻力。农村艺术教育得不到普及和发展,学生的素质就得不到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成为一句空话。下面就相关文献对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状况进行综述。

        一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教学的现状

        1.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不够

        不少学校对艺术教育重视不够,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艺术课可上可不上,随便对待,简单应付。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艺术课,但形同虚设,随意性较强,经常被主课占用,一学期没有上过几节艺术课,使学生不能接受应有的艺术教育,造成大多数的农村孩子缺乏艺术知识和技能,学生的艺术素养低。

        2.专业师资队伍紧缺

        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师的质量决定着学生的质量,教师的水平决定着学生的水平。艺术课程师资力量严重缺乏是造成现状的原因之一。农村小学,受过艺术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师为数甚少,很多艺术课教师都是半路出家,对音乐、美术等专业知识了解甚少。有的学校艺术课教学基本上是由非艺术学科老师兼任,由于教师水平有限,严重制约了小学艺术课程的发展,使得艺术教育发展不平衡。没有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又怎能实现艺术教育的正常化?

        3.条件制约,教学设备短缺

        全国政协委员于海曾这样感慨:“我国有50多万所农村中小学校,1.4亿多中小学生,80%以上的学校没有艺术课的专用教室,因为没有艺术教育经费的投入,所以根本没有能力添置艺术教育器材。”学校对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甚少,艺术教学设备简陋、配置不足,有的学校能有电子琴、画夹、颜料等教学用具就不错了,更不用说能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有的学校管理不善、使用不当,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严重阻碍农村艺术教育的开展,更谈不上开展艺术实践活动。

        二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教学的对策

        针对上述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我认为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效果较好。

        1.转变观念,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

        学校艺术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普及教育,学校领导和教师应坚定信念,建立起正确对待艺术教育的思想,从思想认识上到位,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地位,尊重艺术,尊重艺术教育,爱护艺术人才,形成良好氛围。

   2.保证经费投入,加强教学设施等硬件建设

        器材的配置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顺利实施艺术教育的物质基础。多渠道争取艺术教育投入,加大器材设备的配备力度,改善教学条件,为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硬件保障。学校可充分调动艺术教师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自制一些适合自身

教学特点的艺术教学用品,补充教学设备的不足,为农村孩子也能走入高雅的艺术殿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配好艺术教育师资,建立相对稳定的、合格的艺术师资队伍。一方面是针对现有艺术教师,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使教师尽快适应学校艺术教育的长远需要;另一方面录用教师时以专业技能为标准,同时兼顾录用人的综合素质。采用多渠道培养方式,壮大艺术教师队伍,建设一支有敬业精神、有较强业务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

        4.深化改革,狠抓艺术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依然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与计划要求开足艺术课程,经常检查督导,保证艺术教学落到实处。教师应认真钻研《艺术课程标准》,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明确艺术学科的教学目的,深化艺术教育改革,加强艺术教学研究,积极开展艺术教研活动,相互交流经验,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构建生动活泼的艺术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艺术学科教学质量。

        5.活跃校园文化活动,为艺术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需要学校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是有效的途径。学校可成立各种兴趣小组,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相应基础、特长和爱好自愿参加,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定期举行校园艺术节,开展歌唱、舞蹈、绘画、工艺制作等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为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此外,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这些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特长,学生的音乐素质在耳濡目染中得到提高。

        6.利用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艺术教育

        农村的自然环境是宝贵的艺术教育资源,学校应充分利用内部和外部环境所蕴含的艺术功能,切合当地实际,在日常的课堂学习中考虑学生的本体特性,从他们熟悉的艺术形式入手开展有效的艺术教育活动。如:结合当地的风景等进行素描活动。平时可向社会和家长展示艺术教育的成果,宣传艺术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这些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为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

        农村艺术教育的起点较低,决定了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之路更艰难。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创造条件,营造良好氛围,着力特长师资队伍的建设,让农村小学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艺术的熏陶,享受优质教育,走在同一起跑线上,让艺术之花开遍农村小学校园。

参考文献

[1]杨立梅.综合艺术课程与教学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艺术教育发展现状篇9

关键词:农村小学  艺术教育  现状  对策

        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呼吁关注艺术教育,特别是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问题。农村小学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艺术教育非常薄弱,艺术教育现状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往往得不到重视,给农村学校的健康发展带来了阻力。农村艺术教育得不到普及和发展,学生的素质就得不到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成为一句空话。下面就相关文献对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状况进行综述。

        一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教学的现状

        1.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不够

        不少学校对艺术教育重视不够,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艺术课可上可不上,随便对待,简单应付。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艺术课,但形同虚设,随意性较强,经常被主课占用,一学期没有上过几节艺术课,使学生不能接受应有的艺术教育,造成大多数的农村孩子缺乏艺术知识和技能,学生的艺术素养低。

        2.专业师资队伍紧缺

        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师的质量决定着学生的质量,教师的水平决定着学生的水平。艺术课程师资力量严重缺乏是造成现状的原因之一。农村小学,受过艺术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师为数甚少,很多艺术课教师都是半路出家,对音乐、美术等专业知识了解甚少。有的学校艺术课教学基本上是由非艺术学科老师兼任,由于教师水平有限,严重制约了小学艺术课程的发展,使得艺术教育发展不平衡。没有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又怎能实现艺术教育的正常化?

        3.条件制约,教学设备短缺

        全国政协委员于海曾这样感慨:“我国有50多万所农村中小学校,1.4亿多中小学生,80%以上的学校没有艺术课的专用教室,因为没有艺术教育经费的投入,所以根本没有能力添置艺术教育器材。”学校对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甚少,艺术教学设备简陋、配置不足,有的学校能有电子琴、画夹、颜料等教学用具就不错了,更不用说能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有的学校管理不善、使用不当,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严重阻碍农村艺术教育的开展,更谈不上开展艺术实践活动。

        二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教学的对策

        针对上述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我认为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效果较好。

        1.转变观念,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

        学校艺术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普及教育,学校领导和教师应坚定信念,建立起正确对待艺术教育的思想,从思想认识上到位,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地位,尊重艺术,尊重艺术教育,爱护艺术人才,形成良好氛围。

   2.保证经费投入,加强教学设施等硬件建设

        器材的配置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顺利实施艺术教育的物质基础。多渠道争取艺术教育投入,加大器材设备的配备力度,改善教学条件,为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硬件保障。学校可充分调动艺术教师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自制一些适合自身

[1] [2] 

教学特点的艺术教学用品,补充教学设备的不足,为农村孩子也能走入高雅的艺术殿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配好艺术教育师资,建立相对稳定的、合格的艺术师资队伍。一方面是针对现有艺术教师,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使教师尽快适应学校艺术教育的长远需要;另一方面录用教师时以专业技能为标准,同时兼顾录用人的综合素质。采用多渠道培养方式,壮大艺术教师队伍,建设一支有敬业精神、有较强业务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

        .深化改革,狠抓艺术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依然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与计划要求开足艺术课程,经常检查督导,保证艺术教学落到实处。教师应认真钻研《艺术课程标准》,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明确艺术学科的教学目的,深化艺术教育改革,加强艺术教学研究,积极开展艺术教研活动,相互交流经验,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构建生动活泼的艺术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艺术学科教学质量。

        .活跃校园文化活动,为艺术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需要学校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是有效的途径。学校可成立各种兴趣小组,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相应基础、特长和爱好自愿参加,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定期举行校园艺术节,开展歌唱、舞蹈、绘画、工艺制作等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为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此外,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这些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特长,学生的音乐素质在耳濡目染中得到提高。

        .利用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艺术教育

        农村的自然环境是宝贵的艺术教育资源,学校应充分利用内部和外部环境所蕴含的艺术功能,切合当地实际,在日常的课堂学习中考虑学生的本体特性,从他们熟悉的艺术形式入手开展有效的艺术教育活动。如:结合当地的风景等进行素描活动。平时可向社会和家长展示艺术教育的成果,宣传艺术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这些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为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

艺术教育发展现状篇10

关 键 词:音乐 教育 发展 研究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开始进行全新的变革,“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目的和任务。1996年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2年教育部又印发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制定了《学校艺术教育规程》。这些举措的出台确立了新世纪音乐教育观。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下发实施以来,有关“决定”和“规程”的宣传和理论研究已有了大量的成果,但是,在探讨如何结合各地方实际情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却相对较为薄弱。因此,探索出一种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又适合甘肃地方实际情况的音乐艺术教育模式,来提高艺术类教师教育水平,推进高校美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对发展甘肃省音乐教育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甘肃省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已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切实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一项迫切任务。学校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①因此,掌握学校音乐教育状况,加快学校音乐教育建设,是落实“规划”实施的保障。

1.音乐人才培养体系的状况

当前甘肃省音乐教育有两大培养体系:一是高校教师教育中的艺术院系;二是普通高校中所设置的艺术院系。这两大块培养体系在人才的培养方向、教育机制、学科设置、教育内容、课目目录等方面应当是有所不同,但是,目前甘肃省这两大培育体系的现状,基本上是大同小异。高师、普高的课程设置没有不断完善的课程标准和规范要求,普遍存在向纯艺术院校靠拢的倾向,造成专业类同、培养目标不明的状况。

2.音乐教育思想认识的状况

我们通过对甘肃高校音乐教师及在职进修的306名各级音乐教师的调查情况(下表)可以看出,虽然“决定”和“规程”以及《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已颁布实施了三年以上,但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多数教师没有重视新教育观的落实。

3.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状况

除对教师的调查问卷外我们还对甘肃高校152名音乐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对152名音乐专业学生进行个人背景、知识结构、音乐运用能力等问卷测试。结果发现音乐专业75.3%学生出现诸如技能单一、综合素质较低等问题。

(2)对甘肃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模式调查:①音乐技巧课:一对一授课形式为主,主要内容为技巧传授。②音乐技能课:集体大课授课形式为主,主要内容为专业知识传授。

(3)学生喜欢的教师类型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喜欢的音乐教师特征集中起来排在前六位的是:教学方法灵活(37.2%),幽默诙谐(36.8%),技巧好(33.6%),知识渊博(31.3%),耐心、平易近人(29.4%)和活跃大方(27.4%)。

(4)对甘肃高校音乐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教法的调查:通过对音乐专业23门专业课教材的内容使用时间及教法的分析,我们发现多数教材内容没有突出音乐教师教育的特点,而偏重于艺术院校教学特征,并且教法存在音乐技巧课与音乐技能课脱节,理论课不能运用于指导实践的问题。

针对甘肃省音乐教育现状,我们认为甘肃省音乐教育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1)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特色不突出;

(2)对美育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3)各级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力度有待加强,学校音乐教育发展不均衡;

(4)专职艺术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教材、教法单一,音乐基础教育薄弱,学生学习观念陈旧,单一学习型观念占主导地位等。

二、甘肃省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对策

1.关于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

通过对甘肃省高校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与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在培养目标方面应有所区别。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需要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方法正、路子正,不仅为自身的深造打下扎实的基础,而且将来能够用正确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同时在课程内容的安排方面,要少而精,抓其脉络,把握概略,求其精华。当然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掌握音乐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使之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基础的、高素质的具备适应中学和其他学校音乐教学工作所需要的理论、知识、能力和素养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则应在掌握音乐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练掌握一门专业并要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适应当代市场经济的需求。

2.关于音乐教育的培养规格

要把高校音乐教育的任务落实好而不流于形式,最核心的问题是素质教育应该给学生教什么、应该补哪些课。调研分析显示,对于音乐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我们认为建构音乐专业学生合理化、优化的知识结构,应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及所学知识应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能反映现代音乐教育的新观念、新思想、新信息、新知识。能适应市场经济对音乐人才的需求,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知识规格。还应该具有人格、道德修养、人文素质、职业素质诸方面知识,具有开阔的知识视野及自然科学、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文化修养。其中,有关人文知识、教育学、哲学、伦理道德、外语、计算机、写作、语言表达、逻辑学、方法论等方面的知识对音乐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

3.关于音乐教育的课程结构

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与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在课程结构方面应有所区别。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要依据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和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方向,对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教育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结合本省、本校的实际,努力创造条件,开设各种艺术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力求必修课程学科化,选修课程类型化,地方和学校课程特色化。在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增加课程类别诸如:音乐审美类课程、音乐表现类课程、音乐创造类课程、音乐与相关文化类课程、音乐教育类等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要重视和加强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的管理和研究,逐步使艺术课教学规范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推出一批质量较高、特色鲜明的艺术课程。基本实现基础教育阶段艺术课教材的现代化、多样化。要重视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材建设,逐步建立高校艺术教材的评审制度,积极推荐一批质量高、特色鲜明、深受学生欢迎的艺术教材。同时根据省情特点,制定一整套标准(以学生标准为主,包括教师、教育管理者、教育技术职业人员标准),对所有参与教育过程的人: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以及教育技术职业人员所必须具备的有关教育技术素养的基本要求和绩效指标做出相应的规定。

4.关于音乐教育发展的设想

根据上述对甘肃省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的考察和分析,结合甘肃经济、文化、教育的实际情况,就甘肃省高校音乐教育发展对策提出六项建议:

(1)大力宣传、贯彻《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注重艺术教育学科研究;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培训基地;

(3)加强课程、教材体系建设,推进素质教育;

(4)注重艺术教育规模、专业层次与市场需求关系;

(5)建立艺术教育专业评估标准,促进艺术教育质量;

(6)调整和完善全省学校艺术教育总体发展规划。

综上所述,无论是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还是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专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学校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对于甘肃省而言,地处西北,对信息、新的知识、新的观念的接受、转化应是当前教育中的重点。要从观念上改变以往音乐技巧课与音乐技能课脱节,理论课不能运用于指导实践的培养方式,突破传统音乐教学法的模式范畴(即只注重传授不注重交融应用),从宏观上探索音乐教育学科的框架结构,既继承传统教学法、教学论的理论积淀,又注意从理论层次来审视、剖析音乐教育行为,总结、阐述音乐教育现象,形成自己的基本理论体系,使教学成为既传授知识又传授智慧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培养全面发展型(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综合型(具备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创新型(具备音乐创造以及通过音乐教学来启发和促进创造精神发展的能力)的音乐人才。总之,深化教育改革,加强音乐教育教学质量构建了突出教师教育特色,探寻适合甘肃省发展状况的高校音乐艺术教育模式,是甘肃省音乐艺术教育面临的重要工作任务。

注释:

①《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中国音乐教育》2002年第12期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艺术与艺术教育网art-edu.com

[2]《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3号

[3]《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教育部办公厅教体艺[2002] 6号

[4]《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