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的案例十篇

时间:2023-10-13 17:37:50

挫折教育的案例

挫折教育的案例篇1

【关键词】幼儿;挫折教育;坚强

一、案例背景

当今世界,无处不存在竞争,要竞争,就要有克服困难的意识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如何让幼儿远离胆小、脆弱,拥有坚强的意志面对挫折,同时培养幼儿的一些抗挫能力,是我们幼儿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案例描述

情境(一)

蒙蒙小朋友是本学期从别的幼儿园转过来的,长得浓眉大眼,个子高高,很懂礼貌,一来就让老师和小伙伴们都很喜欢。可蒙蒙爸爸却悄悄告诉老师,孩子脾气有时很怪,特别是遇到有困难的时候,哪怕是一点儿小小的困难,都不愿意继续再进行下去。

学期刚开始,小朋友们学习新的早操和韵律操动作。大多数幼儿都兴致勃勃地跟着老师认真学,即使不感兴趣的也会跟在后面有一搭没一搭地做着动作,只有蒙蒙一动不动,不论老师怎样诱导,总是眼睛看着别人做,自己就不动。可几次下来,蒙蒙依然自顾自,有时干脆坐到地上。于是与蒙蒙进行有意识地谈话交流,想了解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没想到蒙蒙在憋了半天没开口后,对老师说:“这个操太难了,我不想做。”。

情境(二)

蒙蒙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平时活动游戏中经常抢着告诉老师自己的表现,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老师也常常对他说:“你真棒!”可是后来发现,蒙蒙特别不能接受失败,一输就哭。在玩“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中,所有孩子都知道只是游戏,跑慢了被“老狼”抓住也没关系,停玩一次就可以继续游戏了,只有蒙蒙接受不了,没被“老狼”抓住还好,一旦跑慢了被老狼抓住,那可不得了,又哭又闹,哭得很伤心,非说“老狼”怎么怎么不对,不应该抓到自己,自己跑得是最快的,弄得大家的游戏兴致大大减退。

情境(三)

发小红花是每周五下午必行之事,现在开始老师决定适应期告一段落,根据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地发放小红花了。蒙蒙因为午餐时故意洒饭和排队故意推挤小朋友以致跌倒等原因没发到小红花,嘴巴一直蹶得老高,头埋得很低很低。于是老师就与其进行谈话交流分析原因,进行适当鼓励,激励其下周努力,可是效果不大,蒙蒙依然沉迷于“没有得到小红花”的这个打击中,对老师的分析,鼓励丝毫没有听进去,晚上蒙蒙妈妈打电话告诉老师,孩子到家就睡到床上一直哭,也不愿吃饭,最喜欢的动画片也不看了,边哭边嚷嚷不上幼儿园了。

三、案例分析

经过具体观察了解,我认为培养蒙蒙的抗挫折能力差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原因:

(1)大人过分的溺爱和保护,家长对孩子百般迁就,时刻都是家里的主角,说什么就是什么,很少得到否定的回答,压抑了孩子意志的发展,养成过分依赖心理。

(2)过分的“赏识”教育。包括家长和老师,一味地“赏识”,不论孩子有无真正的进步,进步的大小,都以夸赞、表扬来对待孩子,让孩子的头脑中只有良好的顺利的影子。

(3)缺乏及时合理的抗挫教育引导。

针对蒙蒙的问题所在,我通过幼儿园和家庭两方面进行一些教育措施的尝试:

(1)保护和促进孩子的身体健康,进行体质磨练,身体健康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一个身体不适的幼儿容易情绪低落,因而抵抗挫折的能力就弱,通过体质磨练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孩子独立、吃苦耐劳的性格意志。

(2)给孩子接受挫折的机会,及时予以心理教育,在幼儿园注意不让孩子过度沉迷于老师的“赏识”之中,实事求是,客观事情客观对待,明确孩子的是非观念。

(3)教师引导孩子正确自我评价。孩子的自我评价来自成人的引导和评价。教师的榜样作用尤其重要,教育者时刻要以自己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感染孩子。

(4)家园配合,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让家庭教育也渗透进抗挫教育。让家长们处理好教育孩子和疼爱孩子的关系,有理智地爱,不迁就不放纵,认真对待孩子的错误,使孩子认识到错误,有勇于接受批评的勇气。

一个学期快过去了,蒙蒙有了很大的转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脸上的笑容更多了,有时还能帮助别人。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蒙蒙的抗挫能力逐渐增强了。活动中再也看不到蒙蒙因为失败而大发脾气或哭闹的现象。

四、案例反思

挫折教育应该真实化、生活化。简单说就是以身边做起,抓住一切教育契机,给孩子以最真实的体验“挫折”。如有的家长为了锻炼孩子,纷纷将孩子送进“吃苦夏令营”,“野外生存训练等”,而锻炼结果却往往收效甚微。真正的挫折教育,我想应该在平时,随时准备面对出现的挫折,进行及时应对。

参考文献:

挫折教育的案例篇2

一、案例

案例一:今年上半年,某学校一名初三学生,临近中考,给父母留下一张“不要找我”的纸条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案例二:某校一位初二女生,学习成绩优秀,父母为了使她更优秀,就给她报了几个培优班,连过生日那天也要去上课,她不堪重负,选择了跳楼。

案例三:2009年3月24日,郴州九中初一女生徐远方不堪忍受写一份千字检讨书而跳楼自杀身亡。

案例四:2009年4月4日中午,厦门市五年级学生小洋在湖明路某花园8楼顶要跳楼,僵持4个小时,最终被劝下。

据中国优生优育协会2008年6月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青少年约有3000万人,绝大多数孩子的心理问题是由于家庭、学校教育不当造成的。这个数据不一定精确,但是现实中有不少孩子因为被老师父母批评、被同学朋友错怪、读书不好或者厌学、没有受到重视等而产生自杀念头,突显其心理问题。

深刻反思: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实例让人痛心不已。十六七岁人生的花季雨季,为什么会这样呢?哪个家庭能承受起这样的打击?痛心之余,我们不能不仔细想想,应该怎样教育和培养孩子,让他们勇敢地迎接生活中的风风雨雨,迎接时代的选拔和社会的挑战。

心理专家分析:乖孩子心理脆弱,缺点易被忽视,问题一旦在他的心中膨胀,容易产生过激行为。教育专家呼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使孩子在挫折中变得坚强。特别要在家庭和班级中进行挫折教育。

二、原因分析

1.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顾孩子的智能、体能、年龄特征等实际情况,盲目攀比,任意拔高,强迫孩子完成过量的作业,上各种培训班。家长也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一旦不如意,就指责、叹气,造成孩子学习负担过重,思想压力过大。

2.家长溺爱孩子,一切包办代替,产生依赖性。独生子女,小皇帝,家长的关照无微不至,只要搞学习,其他的事一律大包大揽,削铅笔、装书包……正是这种关照,使孩子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对家长产生了依赖。自己不自觉、不自信。

3.教师和家长只重视文化成绩,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家长唯分至上,只要成绩好,其他方面的教育可以省略,孩子的缺点和错误也可以宽容和迁就。使孩子优越感极强,滋生娇骄二气,一旦自我需要得不到满足,就容易走向极端,更加高傲、自私、无礼。

4.生活的道路上缺少挫折,耐挫折力不强。家长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很好,受到很多的表扬和鼓励,稍微受到一点批评和挫折,就承受不起。没有艰苦的磨炼,缺少坚强的意志。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逃避,或者怨天尤人。

三、正确认识人生道路上的挫折

挫折就是指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或障碍,遭受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其表现为:焦虑,任性,孤独,脆弱,自负等。

孩子受到挫折时的表现,家长和教师该怎么做?当孩子拿着考试卷让家长签字时;当他向你提出要求,遭到拒绝时;学习上、生活上遇到困难时等。对这一问题应该剥茧抽丝,深入分析,清楚意识到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是当前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面临挫折问题,反映出当前挫折教育、生命教育的严重缺失,应以此为警醒,立刻行动起来。

挫折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通过多种机动灵活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四、用坚强来战胜挫折

挫折教育是针对青少年适应能力差,耐挫折能力低的现象而创设一定的挫折环境,让他们受到艰难困苦的磨炼,受点挫折乃至失败,从而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以及不怕吃苦、奋发进取的精神。

怎样在家庭和班级中进行挫折教育呢?

1.教育孩子正确对待困难,培养迎难而上的精神。告诉孩子:困难像弹簧,你弱他就强。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逃避。

2.教育孩子正确对待失败,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让孩子知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是成功之母。勇者不惧。

3.教育孩子正确对待逆境,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告诫学生: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苦难是财富。

4.教育孩子正确对待打击,培养勇往直前的精神。思想引导: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风雨、彩虹、泥泞,曲折不可避免……

具体方法:

1.期望合理,正确评价。家长对孩子,孩子对自己,凡事做两方面的心理准备。

2.家庭氛围,民主和谐。平等尊重、交流沟通、互相关心、真诚坦率。

3.正视挫折,从容镇定。教师带头冷静分析、沉着应战,忌空洞说教、不理不睬。

4.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家长以身作则做表率,找名人或身边的人做榜样。

对于每一个父母、老师来说,孩子教育任重而道远,不应只是教给孩子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健康、独立人格,使其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圣贤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为了孩子的成才,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都来重视对孩子的挫折教育吧!

挫折教育的案例篇3

关键词: 大学生挫折教育

挫折是以一定的障碍的方式,使人们在人生道路上处于逆境状态之中。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在所要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所受到的障碍和因无法克服这种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人生千差万别,各自选择的道路和在生活中的收获千姿百态,有的人一生辉煌,有的人平凡普通,有的人先甜后苦,等等。然而,千差万别的人生历程却有着某种共同的可能性,即都可能在一定阶段身处逆境当中,经受人生的挫折。我们都祈求能处于顺境之中,自己的愿望和目标可以得到满足和实现。正如人们所说的,顺境和逆境、成功与失败、幸福与不幸、生与死等构成了矛盾的两个方面,在实际生活当中,这两个方面总是相对而言才有意义。而在这两个方面中,后者都是某个层面、某个角度、某种程度上的人生挫折。如何认识、对待人生的挫折,如何与挫折进行百折不饶的斗争,直接影响到人一生的成败与发展。为了有效地应对挫折,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应该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事实上就是教育者有目的地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正确认识挫折,有意识地防范挫折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在挫折面前适时进行调整,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乐观、坦然地面对自身的遭遇,从而为愿望和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等院校作为大学成长的摇篮,教育工作尤显重要。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了解最多的辅导员在教育学生积极应对挫折,培养他们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良好品质上起到关键作用。以下为我在大学辅导员工作的工作案例。

【案例背景】

王某,女,19岁,为我系某年级学生。王某入学时的成绩比较好,性格比较外向。开学不久,王某曾向辅导员老师透露其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希望能够得到学校的帮助。由于王某比较胆小害羞,在参加各种社团竞选活动中屡屡受挫,很是失落。以前在中学因为成绩很好,深得老师器重和同学们的信任。进入大学后看着其他同学积极的表现,对自己的能力和信心产生了怀疑,再加上家庭经济状况较差,所带来的压力和挫折导致王某不能在校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有时甚至会产生幻觉。

班里的同学尤其同宿舍的同学感觉到了她的变化,几位关系较好的同学积极开导王某,但是见效不大。王某由于经常情绪不稳定,导致身体状况出现问题,几次晕倒在教室和宿舍楼道,送往医院并作了全面的检查,但结果显示王某身体上没有出现异常,被医生诊断为癔症。得知王某的心理上出现了问题,我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开导他。

【案例过程】

1.积极与王某谈心,给予其更多的关注。

我经常通过宿舍走访、面谈、聊天的方式与王某谈心,耐心地与她交流,倾听王某诉说心事。在交谈过程中,王某渐渐对我产生了信任,建立起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后来王某与我无话不谈。通过交谈,我发现:王某家人身患重病,医药费用高昂;父母打零工很辛苦,自己很想减轻家庭负担,但发现自己却无能为力,因此非常痛苦、郁闷。同时,王某对自己在各方面的要求很高,看到同学们极强的表现力,觉得自己很失败但又不甘心。双重压力导致她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我了解情况后适时开导王某,鼓励她要自强自立,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坎,一切困难都是暂时的。在生活上,我从身边的小事关心王某,积极帮助她找兼职和勤工助学岗位、申请生活补助金,以减轻其在经济上的负担。

2.联系心理辅导老师,寻求专业辅导。

我积极主动与心理辅导中心专业老师取得联系,并将王某的情况反馈给咨询中心,给他们预约会谈时间。心理辅导老师热情地接待了王某,其热情打动了王某并取得了她的信任,王某将自己的心事和顾虑和盘托出。心理辅导老师认真倾听其苦衷,并从专业的角度对王某进行开导。每次和心理辅导老师交流之后王某的精神面貌都有所改观。

3.帮助王某树立信心,转移注意力,端正学习态度。

我积极关注王某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表现。根据她唱歌方面的特长,让她担任班里的文娱委员,使她能够重拾自信。同时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交流和沟通,请专业课老师在课堂上给予王某更多的关注,时时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重建她学习的信心。

4.联系家长,取得家庭的支持。

我积极与王某家长取得联系,与家长交流王某在校情况,希望家长能从家庭的角度对王某进行开导。这样有利于减少了王某对家庭负担的过度忧虑,能够坦然面对家庭环境的困扰。

经过两个月的耐心辅导,王某的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积极参加班级和系里组织的多项活动,并且在某些方面小有成就;学习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气色,上课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学期末考试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在生活上热心关心同学,对有困难的同学积极伸出援助之手。

【案例思考】

通过本次案例,我深有感触。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心理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的时期,他们面临着角色的转换、环境的适应、学业的竞争、社会的挑战、人际关系的困惑等问题,在理想与现实、独立与依赖、自尊与自卑、自由与纪律等诸多矛盾和冲突面前,往往表现出心理承受能力弱,耐挫折能力差的弱点。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对待挫折,稍不如意就怨天尤人,情绪波动较为普遍;有的学生受到挫折后,精神上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产生情感失控,造成心理疾病,甚至做出破坏性的举动。因此,做好大学生遭受挫折后的教育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针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看法。

1.认真分析受挫折的原因,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挫折。

我们要教育大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冷静地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及时找出症结所在。从个人的实际条件出发,用切实的行动改变挫折情境,使其成为成功道路上的垫脚石,而非绊脚石。同时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树立起正确的挫折观。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越是能够获得与挫折事件相关的信息,就越能够有效地处理它;越是积极地面对挫折情景,就越能够有效地处理这种情境。可见,个体对挫折的反应和承受能力不仅取决于挫折情境本身,而且取决于其对挫折的认识。

2.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机会,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许多大学生属于理想主义者,缺乏社会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历,增长其见识。大学生之所以心理承受能力弱,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社会实践的锻炼,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阅历越深,容忍力越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就越强。因此,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提供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会宽容、理解和忍耐,能自我控制、释放、转移和升华内心的挫折,以达到自我调适、内心平衡,使他们在走向社会之前,能有充分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挫折的挑战。

3.加强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给学生提供心理宣泄机会。

心理咨询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首先,它可以起到预防作用,通过调整学生心理来增强其挫折能力,降低挫折感;其次,它可以帮助求助者提高对待自身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能力,促进人格的重建和发展。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中心,通过在报刊杂志、黑板报、广播、宣传栏上开辟专栏、现场咨询、校园网、热线电话等形式,加强理论咨询,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扰,从而提高心理调节和耐挫折能力。

4.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加强心理知识学习和培训。

辅导员自身的素质高低对于工作成效起着关键的作用。“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如果辅导员自身素质不高,认识不全面,帮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就会不知所措。因此,辅导员在开导学生时必须运用系统的、科学的心理知识和观点来解决问题。这就对辅导员自身提出了要求。我们只有不断地通过加强学习,才能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高校应多组织辅导员参加心理知识方面的培训,系统地进行学习才有利于构建、完善辅导员的知识框架。

总之,挫折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长期的共同努力才能收到实际效果。同时,挫折教育应该从真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倡导学生自主发展的愿望出发,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为切入点,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引导学生从容应对挫折,在实践中培养自强、自立、自信的人格与品质。

参考文献:

[1]荆爱珍,申小军.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探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5).

[2]王骁骅.抗挫折能力: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J].职业时空,2007,(21).

挫折教育的案例篇4

关键词:挫折教育;幼儿教育;挫折

任何人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受到多种形式和不计其数的挫折与失败。倘若一个人没有冷静应对挫折和从容面对失败的勇气,即便获得成功,也无法保持正确的心态。因此,对于人的挫折教育必须从幼儿时期抓起。笔者根据自己的教育经验和工作分析,对挫折教育进行了相关研究,归纳了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挫折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意义

不难发现,有关儿童因为生活或学习的压力、失败、挫折而导致其消极倦怠甚至走上极端的案例在近几年呈现出上升趋势。甚至一些大学生和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都会因为无法承受挫折和困难而自暴自弃,甚至走上无法挽回的道路。如今,大多数青少年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便接受来自家庭的溺爱,家长对其生活和成长也是百依百顺,无往不利。长此以往,必然导致这些孩子的心理变得脆弱,难以面对失败和挫折。

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幼儿时期进行挫折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包括抗压能力、适应能力在内的多种心理素质,也有助于树立他们的生命意识和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培养其坚毅、果敢、顽强和勇往直前的品质,从而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形成提供必要的保障。

二、挫折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1.帮助幼儿认识挫折

实现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就是消除幼儿的依赖性。幼儿由于年龄、经验和阅历的限制,自理和学习能力较弱。但是在上文所述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家长一味地大包大揽,把帮助幼儿学习和成长的工作变成了代替。不知不觉中,幼儿极易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对此,幼儿教师在进行挫折教育时,需要让幼儿在学习、生活和接触外界事物的过程中进行独立的感知与体验,尤其是进行一些在个别家长眼中的“危险”行为时更是如此,让他们对事物拥有真正的体验。比如,拿小刀裁纸、打扫卫生、跑步等。如果发生困难或失败,比如小刀割到手、打扫时弄脏衣服、跑步摔倒,教师就要引导他们正确面对这些问题并想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另外,教师还要告诉幼儿遭遇挫折和失败对名人的成功带来的帮助以及价值,让他们懂得事物发展的过程绝非坦途,并认识到挫折在生活中的普遍性以及错误和失败对自己的积极作用。这样,可以让幼儿更好地对挫折拥有心理上的感性认知,为面对挫折提供精神的保证。

2.创设情境直面挫折

拥有了对挫折的初步认知,教师就应当利用生活和学习中的实例引导幼儿直面挫折。除了在幼儿园时偶然发生的问题之外,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创设困难情境,让幼儿面对挫折和失败,从而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到光线昏暗的房间中拿上课需要的材料,让幼儿克服因为黑暗、孤独而产生的恐惧和挫败感。如果幼儿无法完成既定的要求,教师应当对其进行引导,一同分析失败的原因并鼓励其再次进行尝试;一旦幼儿成功取回材料,教师应当及时鼓励和肯定幼儿的行为,从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并培养他们直面挫折,克服困难,勇夺成功的品质。

3.借助榜样应对挫折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挫折教育时,应当为幼儿树立榜样。由于教师、家长和伙伴在幼儿的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教师和家长更是如此,因此幼儿会有意模仿他们的日常言行。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应当和家长一起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举例而言,在遇到困难时沉着冷静、遭遇失败时不轻言放弃,都会让幼儿在耳濡目染中学习和模仿这些行为,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直面挫折、不怕失败的品质。不仅如此,教师的榜样选择对象还可以是幼儿身边的同龄人,让幼儿在亲眼所见中树立挫折意识。诸如,在学习时肯刻苦用功、比赛时坚持拼搏、受伤时坚强勇敢的幼儿,都可以作为其他人的学习榜样,教师在鼓励并将其良好品质进行宣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树立该幼儿的自信心和坚强意志,对于其他幼儿也会有积极的影响。

生活不可能只有鲜花和阳光,每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会遇到荆棘和坎坷。幼儿在未来的人生发展过程中,如何用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观念面对每一次风雨和艰辛,需要幼儿教师通过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挫折教育来对他们进行培养,让每个幼儿都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淞⒆孕牛培养良好品质和直面挫折的担当,从而在今后的人生中收获精彩,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挫折教育的案例篇5

纵观中国的教育,我们不难分析小学生抗挫折能力差的原因。正如我们前面看到的两组镜头一样.中国父母是世界上最“宠爱”孩子的父母。在中国家庭里.父母希望把世上的一切幸福和欢乐都给孩子,把一切不幸和痛苦都揽到自己身上,不让孩子经历失败,看到失政。殊不知,恰恰是这样的环境使这些“小树”畸形地生长,甚至过早地夭折了。

父母的庇护不但没能使孩子茁壮成长,反而让孩子芷面临困难时束手无策,无所适从,经受不起挫折的打击和考验。精心呵护养出来的小树耐挫折能力差.是社会有识之士更是我们教育者所忧心的。如何提高小学生抗挫折的能力,是我们教育者的当务之急。

一、设置困难处境,磨练学生意志。“呵护的小对”长期接受赞扬、宽容等养分的滋养,以至手不能面对别人一丁点儿的指责。从小养成惟我独尊、倔强好强、骄傲自满的性格特点。“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夸少伟男。”要提高孩子的耐挫能力,我们应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创造艰苦磨炼和提高耐挫能力的条牛,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如开展晨跑、登山、军训等活动,让学生在奔跑攀登中磨砺意志,提高竞争意识,锻炼抗挫折的能力。如果学生喜欢下棋、打球、跳黾等活动,我们也可以与学生比一比、赛一赛,若赢了,就可以挫挫学生的锐气,让学生明白“一山更比一山高”;若输了,我们也要给学生树立一个自强不息、知难而进的良好榜样,让学生明白我们要“越挫越勇”,这样才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耐挫能力。只有让学生从呵户中走出来,敢于经受风雨,自我锤炼、自我适应、自理生活,他们才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正视挫折,给予鼓励。美国学者拜伦说:“逆境是到达真理的一条道路。”前苏联作家别林斯基说:“不幸是最好的大学。”可见,挫折在人生道路上不仅是不可能避免的,而且是使个性能够得到充分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面对挫折与失败,我们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半途而废;另一种则是百折不挠。前者可以少碰钉子,但成功的机会也会因此而减少许多;后者会多碰钉子,但成功的机会却会大大地增加。也就是说,挫折会对人产生消极的心理作用,也能对人产生积极的心理作用。消极的心理可以把人压得粉碎,意志消沉;积极的心理则可以把一个人百炼成钢.增强人对消极情绪的控制力,锻炼顽强的毅力,变得无比坚强。

三、多渠道地教育、熏陶,加强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挫折教育在提高挫折耐力的同时,要强化学生对抗挫折的能力。我在平时的教育中教给学生对抗挫折的方法,抗挫折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这对小学生养成抗挫折的心理素质极为重要。如何施教.如何挖掘教材中的抗挫因素去引导学生敢于克服困难,使他们慢慢地形成坚强的意志力、顽强的拼搏精神,是培养小学生抗挫心理素质的主要环节。如选择性忽视、选择性重视…降低心里愿望等,在班会活动中给学生们讲伟人或名人们是如何对待挫折的,让学生看世界名著如《鲁宾孙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轮椅上的梦》等,从名著中学习如何对待挫折,唱励志歌曲《少年壮志不言愁》、《真心英雄》等,通过音乐的熏陶,使学生明白挫折并不可怕。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会给人打击,带来悲伤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变得坚强起来。

挫折教育的案例篇6

【内容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的“一案到底”是指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利用“一案”创设多个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讨论、分析材料的过程中,自主构建知识,提高多方面能力的教学方法。在“一案到底”教学模式的引领下,可以使基于核心素养时代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思路更加清晰灵动,更有利于达成课程追求目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一案到底;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必然要强化学科的价值和核心素养的培育,而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基本保障,新课程的改革带来了道德与法治课堂许多可喜的变化,给道德与法治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使道德与法治教师不断致力于新的教学方法研究。其中案例教学法就是被道德与法治课堂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但是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落实知识目标而搜索大量案例,在一堂课上全部抛出,一个知识点一个案例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做使得学生将大量的精力花在不断阅读各种案例上,课堂最重视的情感目标得不到很好的落实,违背了案例教学法的初衷。“一案到底”教学法不再是一个个知识点的讲解,而是通过一个鲜活的案例引起学生运用课本中的诸多知识加以解决,使得教学内容整合凸显逻辑美、简约体现设计美、创新彰显独特美。

一、“一案到底”整合凸显逻辑美

道德与法治的每一课的教材,一般情况下都会有几个知识点,知识点之间既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又相互独立。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需要使用不同的案例或者故事,将知识点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容易被割裂,变成单个知识点的讲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整体和全面理解。教师在精心研读教材、有效把握教材的前提下,利用“一案到底”的设计重新整合教材内容,把教材内容科学合理、严密有效地安排到各个环节之中。

一节好课的结构,既要搭配合理,又要排列有序,给人一种逻辑美。例如在上九年级上册《凝聚法治共识》这框内容时,通过研读教材,我们将教材中的“法治政府”“厉行法治”两个知识点的内容重新整合编排,利用“浙江金华小伙扶人被讹”这一案例贯穿课堂,把教材重新编排为“全员守法齐天下”“政府依法民心聚”两个板块,并力求设计有梯度、有深度、富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养成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习惯,以提高学科素养。在“全员守法齐天下”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观看“浙江金华小伙扶人被讹”的视频,让学生讨论该案件主要涉及哪些人物,如何看待这个人物的言行,从而使学生理解法治社会中,各主体要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才能真正厉行法治。在“政府依法民心聚”这一环节中,继续挖掘“浙江金华小伙扶人被讹”这个案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视频中的交警要那么认真负责地调查事实真相,从而引出政府的工作宗旨、政府依法行政等知识内容,让法治政府的形象通过这样具体的方式跃然在学生们眼前。最后设计“感悟入心我来抒”的环节,请学生结合“浙江金华小伙扶人被讹”案例谈谈感想和启示,在分析整个案件的来龙去脉、各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到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在情感上树立学法、知法、懂法的意识。

实践证明,诸如《凝聚法治共识》这样相对抽象、枯燥的章节上,教师在课堂上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并将这个案例带入到整个教学情境中,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灵动、变杂乱为有序。这一设计,着眼于学生深层思考和价值观生产,注重培养学生的动脑协作能力,着力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和学科核心素养。

二、“一案到底”简约体现设计美

追求简约是人类的天性,现代人崇尚简约、力避繁琐。课堂教学作为向学生传递人类基本价值理念的平台,理应体现、发扬这一理念。但是笔者认为,“简约”并不是简单的压缩和简化,相反,它是一种更深广的丰富,寓丰富于简单之中。因此我们追求的简约课堂是“简约而又丰富”课堂、是“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境界。“一案到底”教学模式追求的就是简约的境界和高效的目标,它犹如我们身体中的骨骼一样,支撑起整个身躯。教学环节的简约设计、教学过程的适度预设,使一堂课的教学节奏从容自若、张弛有度。

例如七年级上册《增强生命的韧性》这一框,教材内容依次是“生命难免有挫折”和“发掘生命的力量”。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设计,选取相关的素材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依次探究“挫折产生的原因”“挫折的不同影响”“如何发掘生命的力量”,是很难做到一材多用的,课堂教学也容易出现材料堆砌化、讲不清悟不透的现象,难以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化。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笔者跳出教材原有的框架,用《小矶鹬》视频贯穿始终,提炼出三个递进式的教学环节:感受挫折—对待挫折—战胜挫折。课堂导入后第一个环节播放《小矶鹬》视频片段一,让学生感受生命是挫折,引出挫折的含义,并写下自己曾经或现在遇到的挫折,引导学生回到现实,挖掘生活经验,领悟挫折感受挫折。第二个环节播放《小矶鹬》视频片段二,看看小矶鹬是怎样对待挫折的,让学生发挥想象,续编故事,得出对待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接着回到现实选取一个学生典型事例,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参与并体会对待挫折的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让学生明白面对挫折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第三个环节播放《小矶鹬》视频片段三,让学生结合视频围绕实例,讨论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发掘生命的力量,战胜挫折,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最后教师总结,学生感悟,产生情感共鸣,并学以致用,促进道德践行,让核心素养落地。

三、“一案到底”创新彰显独特美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灵动的课堂源自于精巧创新的教学设计。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新内容的呈现方式,最大程度地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脉络和知识脉络,为达成教学目标提供不同的路径和独特的视角。“一案到底”的教学模式应用得当就能创新教学,有意向不到的收获。

例如七年级上册《爱在家人间》这一课中,笔者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只作为一个特约嘉宾的角色出现在课堂。整节课以一个学生(兼主持人)讲述他的家庭故事作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分成三个环节:我爱我家—认识我的家、我爱我家—说说心里话、我爱我家—沟通传递爱。在“我爱我家—认识我的家”环节中,主持人展示一张他的全家福照片,介绍家庭成员并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同时邀请其它同学也来介绍他们的家庭成员及家庭故事。这一情境设置真实、有趣,很好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加深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在“我爱我家—说说心里话”活动中,主持人先分享他在家中的冷暖故事,再邀请其它同学说说在生活中类似的经历,并谈谈当时的感受。这个环节从亲情之爱出发,打开学生心扉,引领学生体味、寻找爱的表现,探究产生爱的冲突的原因,让学生们有话说、愿意说。这个活动中,主持人发现一位女生的异常反应,及时走到她身边,让她来分享自己与家庭的关系。她用一个非常低的声音说出了一个“冷”字,接着她含泪情绪激动地讲述了她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并提出了自己的无奈和困惑。课堂中出现这样的教学意外不得不说是一种惊喜,主持人把问题抛给了学生:你们和家长发生过矛盾和冲突吗?你们是如何处理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呢?接着进入第三个教学环节“我爱我家—沟通传递爱”。主持人先分享自己是怎么处理家庭矛盾的,再聆听其它同学的故事,通过本环节,这个女生获得了心灵上的一些慰藉,让她意识到家庭中存在问题和冲突是很正常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另外也可以帮助他寻找解决自己与父母关系的方法。最后主持人让学生在卡片上写上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并将这些话大声读出来,笔者将每个学生的发言都用手机录音下来发给家长。轮到这位女同学发言的时候,笔者拨通了该女生爸爸的电话……长久以来父女之间的隔阂,在对话中得到一定的消解。

这节课,笔者没有用多个案例、多种材料,而是创新地用一个学生(主持人)的家庭故事串联课堂,把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化繁为简、创新设计,完美演绎了一节有深度、有对话、走心的课堂,为实现心灵深处的对话提供了条件和平台,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当然,笔者认为教学设计的创新是必要但不是必须的。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教师不同于高科技产业,教学设计要面对的不是工厂的产品而是有血有肉的学生,创新在教学设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不能唯创新论。教学设计要面向的是千人千面的学生,教学设计最重要的问题是因材施教,有效提高教学的效果。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案到底”也有其局限性。首先,教学内容本身有其丰富性和复杂性,要求只用一个案例来解读一节课的全部知识点,会导致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存在偏差,一案到底也很难覆盖所有知识点。其次,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中本身提供了丰富有效的教学材料,过分追求“一案到底”的模式,教材本身的优秀材料没有得到有效应用,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最后,“一案到底”还容易让教师为了保持案例的完整性,生拉硬扯,往往会让学生觉得牵强附会,说服力不强,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总的来说,在“一案到底”教学模式的引领下,可以使基于核心素养时代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思路更加清晰,更有利于达成课程追求目标。但是教无定法,所有教学方法都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的历史统一,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只有在自己课堂上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一案到底”教学设计才能更加彰显法治课堂的魅力,让法治课堂“灵动”起来。

参考文献:

[1]徐兰《教学情境创设的课例探讨》,杭州:浙江教学月刊社,2019年1月版。

[2]李先妹《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44期。

挫折教育的案例篇7

所谓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一定的话动中,由于主观或客观因素的阻碍或干扰,致使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而产生的情绪状态。而抗挫能力是指个人在遇到挫折时,能顺利地克服挫折带来的消极心理状态的能力。中学生虽然正在经历心里成熟期,但是还未完全成熟,社会化刚刚开始。激烈的学业竞争,沉重的学习压力,枯燥的学习生活,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不协调,情感受挫等都会导致他们心理上的挫败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心理健康指导和关心,就会难以走出挫折困境,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他们低弱的抗挫折能力,经不起风浪,在遭遇挫折时,便会产生极其痛苦的情绪和消极的处理方式,甚至走向极端。由此可见,中学生的抗挫能力差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而良好的抗挫折力不仅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更是中学生坦然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项挫折、顺利地完成学业、健康生活和学习的保证。因此,认真研究挫折并掌握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对中学生进行抗挫能力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抗挫能力,使其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战胜挫折,既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

二、中学生抗挫能力低下的原因

造成目前中学生抗挫折能力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即有学生自身心理素质的因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一)个体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

挫折感是一种心理感受,只有在个体感受到的时候才会对精神产生消极作用。例如,个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把小失败、小挫折看得那么重,所感受到的挫败感就不会那么深,就可以通过自我心理的积极调节而得以化解。消除了挫折感,挫折的存在就会不对个体构成心理威胁。现在的学生普遍心理脆弱,喜欢把小的问题无限放大,而不是积极把问题大而化小、小而化了,这样会增加他们的挫败感。

(二)家庭缺乏足够的精神关怀

独生子女在当代学生中的比例日益增加,他们从小在家里就被家长极度地“呵护”,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上中学,家长和学校都不重视对他们的挫折教育。家长对孩子总是有求必应,孩子在家里可谓“唯我独尊”。这种长期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使他们缺少对社会及他人的沟通与理解,不注意他人的感受,缺乏必要的挫折体验,造就了他们如今脆弱的“玻璃心”。

中国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宠爱往往集中在物质满足方面,而忽略他们内心世界的成长。从小开始,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大包大揽,“造就”了孩子的依赖心理。一旦孩子遇到了问题,要么家长很少坐下来认真聆听他们的内心感受,替他们分担心理的痛苦,及时给予他们心理抚慰,告诉他们如何有效应对,让他们走出挫折带来的消极感受;要么动辄就是怒骂一通,更是让他们的心理雪上加霜。由于没有心理抗挫的经验,学生自己很难找到克服这种消极心理的途径,面对挫折束手无策,久而久之产生抑郁、苦闷等心理问题。由于家长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通带也只能等到孩子的不良情绪在学校引发极端恶性事件后才哭天喊地,那时已于事无补。

(三)学校缺乏应有的心理干预机制

传统的观念认为,去看心理医生、去心理辅导机构的人都是心理有问题的,会歧视他们,导致许多学生明知道自己内心有问题.却不敢去借助心理机构来解决而自己闷在心里,这就很容易使问题越来越严重。加之我国学校心理辅导机制不健全,还有相当一部分心理有问题的人对自己认知不够,相关部门又没有主动因势利导,采取措施去评估学生的心理状况,对有问题的个体给予及时的心理干预,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无法得到解决,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采取消极的态度,甚至走向极端。例如,曾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的枪杀案,就暴露出学校心理机制不够健全的弊端。据说,学生赵承熙在行凶前就已经表现出了极端的暴力幻想,并伴随仇富、的行为特征,而学校和老师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他进行及时的治疗,从而导致惨剧的发生。

三、中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

学生抗挫能力低弱是社会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也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但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教育发挥的作用应更大,教师的责任也更重。笔者认为,教育工作者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在挫折情境中许多不理智的反应、不正确的行动,都是源于缺乏对挫折的正确认识。所以,正视挫折的产生就要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首先,应该认识到挫折的存在,有它的普遍性与必然性。自然界、社会中的万事万物,无一不是在曲折中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挫折是人们认识世界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任何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进一步深刻理解对正确的挫折观的认识,认识到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就能把挫折当作进步的阶石、成功的起点,从而不断取得进步。

其次,应该认识到挫折的存在,有它的双重性。大文豪巴尔扎克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困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挫折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认识到挫折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受到磨练和考验,从而变得坚强起来,并因此而成熟,并因此而增长知识和才干,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挫折向积极方向转化。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建立心理咨询室

中学生正处在心理机能迅速发育成熟的时期,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就是及时地、针对性地施以教育,对症下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从而保持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由于心理问题具有隐蔽性,学校应由学有专长的教师和校医组建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一个宣泄郁闷、倾吐烦恼、寻求理解和慰藉的场所,以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并给予行为上的指导。同时,可以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全面测量学生的心理、性格、爱好、气质等,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到早期预测、早期发现、早期咨询、早期娇治,防患于未然。同时,给学生反馈测试情况,及时给予心理建议;帮助学生正确定位自我,扬长避短,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克服自身存在的弱点,以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挫折教育的案例篇8

案例二:张家口市宣化县的一名少年因“恋爱”受挫,竟丧心病狂地驱车碾轧行人,致使两人命丧车轮、13人受伤。

这类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资料显示,在对全国近10个省市2万多名学生进行的调查中,有17.5%的学生认为自己“经不起挫折”,45.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意志力不坚强”。当前一些家长(特别是独生子女)对孩子确是过分的保护溺爱,唯恐孩子受委屈,受挫折。他们只要求孩子学习成绩好,一切事情都替孩子做选择。而多数教师也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至使学生缺乏生活的锻炼,养成了依赖心理和养尊处优的不良品格,交往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极差,一旦遇到挫折,哪怕是极小的挫折出现在面前时,就会惊恐万状,茫然无措。

因此,培养学生的“心理抗挫”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校在如何有效开展小学生心理抗挫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验和探索。

一、引导小学生面对挫折采取

适当的态度

小学生往往对遭受挫折这一现象没有正确的认识,因而教师就应当利用晨检、班会等适宜的场合,采用适当方法(例如讲故事)渗透这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明白以下道理:

1“人之挫折十之八九。”挫折是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的,所以我们要正视它,勇敢地面对它。

2“塞翁失马,焉之非福。”所有的事都有正反两面,例如,这次考试没考好,但经过努力,下次完全可能取得好成绩;而考好的同学有可能由于骄傲自满反而退步。

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把挫折看成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努力在逆境中奋起。

4“一笑解千愁。”面对挫折,用一笑来化解,以保持心理的平衡。

5“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不论遇上多大的挫折,都会藐视它,视为根本没有发生过一样,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

6“古今多少事,都负笑谈中。”把挫折所带来的不良情绪,通过聊天、做一些适当的运动宣泄出来。

明白了以上道理后,学生便有了面对挫折的心理准备。

二、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一天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教师应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抗挫教育,加深学生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学生内在的上进热情,进而转化为战胜挫折的信心、勇气和动力。

1. 榜样示范法

对于以模仿为天性的儿童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能适时向学生提供可资模仿的、勇于战胜挫折的榜样,将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挫折现象的普遍性决定了榜样的丰富性,例如,语文、社会、思想品德等学科所涉及的古今中外战胜挫折的著名人物:因遭受挫折而奋发成才的爱迪生、法拉第、蒲松龄、华罗庚、童第周等,虽处境维艰但倔然自强的达尔文、牛顿、托尔斯泰、曹雪芹等。此外,品德、语文等学科还涉及了一些同龄人中的英雄模范赖宁、边荣唐(年仅七岁却支撑着一个残破家庭)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能自觉地将这些英雄模范人物的榜样作为测量自己的尺度,久而久之,学生的抗挫能力就会得到加强。

2. 历史回顾法

在小学阶段,这一方法主要运用于社会学科。教师在社会课教学中涉及近代史的不平等条约时,可引导学生形象化、立体化地阅读近现代史,(也可以看有关录像带)从而使他们认识到中国近代的历史充满了辛酸、血泪、写满了挫折。当然更显示了挫折中的抗争,显示了刚毅的中华民族精神。诸如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无不如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意识到中华民族并未被挫折吓倒,而是越挫越勇,越战越强。从而增强学生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勇气。

3. 情境创设法

一个人的心理抗挫能力不是在空洞的说教、抽象的道理面前形成的,而是在不断战胜挫折的过程中逐渐提高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挫折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经历各种障碍、挫折和困难,然后促其战胜克服,从而让这种“经历”成为终生受益的财富。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大纲》要求为基础,以难度和时间为手段,以学生终生受益为目的来模拟创设挫折情境,出示一组难度较大的题目让学生完成,或出示一组难度不同的题目限时完成。语文及其它学科也同样可以创设挫折情境。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学生的心理抗挫能力就会在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

三、通过宣传和分析社会现实来

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我们采取的多是正面教育,因此,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永远是一张宏伟蓝图。而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又缺乏敏锐的观察力,久而久之,在学生的脑海里就会形成“祖国形势一片大好”的美好景象,全然没有一丝阴影,而一旦有某些阴暗面被曝光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他们往往会目瞪口呆,觉得不可思议,最后可能会对以前的教育产生一种不信任感,从而陷入迷茫和挫折中。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应当利用广播、板报等宣传手段开辟一些揭露社会阴暗面的小栏目,从小培养学生的辩证观点,长大后,他们才能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四、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创设挫折情境。以此对学生进行抗挫教育,例如,远足、登山、劳动、军训等,应当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经受锻炼。此外,还可以针对某一现象开展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教育。一次,我校三名同学代表学校参加区科技知识竞赛,他们准备得非常充分,但在比赛中由于不善于使用抢答器而只得了三等奖。因此,三位同学非常懊恼。我马上利用这一事例,开展了抗挫教育主题大队会,让他们汇报比赛过程,分析失败原因,然后,由其他学生帮助他们分析原因。会上,我给他们做了总结并讲了《三国》中关公“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败走麦城”等几个小故事。学生们终于懂得了动机与目标,能力与期望永远存在差距这一道理。他们说,变得心情舒畅了,懂得了凡事应做好迎接逆境,向挫折挑战的准备。

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

进行疏导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观察,如果发现其有心理问题,要及时进行教育疏导进行心理咨询。例如:2009年我所教的班级中,李X学习成绩很优秀,但一次期中考试后,我发现她的试卷几乎有一半没做,成绩是42分。于是,我找她进行了一次谈话。得知她从一年级开始学习就非常优秀,但在考试时,如果遇有一道题不会做,就会马上变得烦躁不安,其他题目没有便信心做了。

了解情况后,我认为李X有轻微的心理问题,这次考试出现的问题正是其心理抗挫能力差的表现,我认为造成其心理抗挫能力差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是环境影响,经了解,我发现李X的家长对她期望很高,家长逢人就夸她学习如何如何好,以致亲属、邻居都知道她是一名好学生。在学校,李X是大队委,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她。这些无疑给她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其二是个性因素,李X是一个“心气很高”的学生,在学校各方面都很出色,无论是学习、生活等方面,李X都很顺利,缺乏挫折的经历和磨炼,因而,她的抗挫能力极其脆弱。

分析原因后,首先,我鼓励其勇敢地面对挫折,告诉她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人生到处有挫折,所有的人都不可能事事顺利。经过几次谈心,她终于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其次,减轻环境带给她的压力。我找到她的父母,告诉他们不要在外人面前过分地夸奖孩子,因为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在班里,我利用班会、晨检等时间告诉同学们,一个成功的人并不是样样精通,陈景润也没有完全揭开“哥达巴赫猜想”之谜。第三,创设情境让她得到锻炼,我经常给她找一些难题做,她不会时,我便给她讲解点拨,或请教办公室其他老师一起讨论(使其感到老师也不是万能的)。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李X心理上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当再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她变得坚强多了、也冷静多了。

挫折教育的案例篇9

纵观中国的教育,我们不难分析小学生抗挫折能力差的原因。中国父母是世界上最“宠爱”孩子的父母。在中国家庭里,父母处处为孩子设置“温室”,他们希望把世上的一切幸福和欢乐都给孩子,把一切不幸和痛苦都揽到自己身上,不让孩子经历失败,看到失败。殊不知,恰恰是这样的环境使这些“小花”们畸形地生长,甚至过早地夭折了。由此可见,父母的过度庇护不但没能使孩子茁壮成长,反而让孩子在面临困难时束手无策,无所适从,经受不起挫折的打击和考验。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呢?

一、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挫折,俗话说就是“碰钉子”。现在的小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在家里受到长辈的溺爱与父母的过度保护,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生活。对贫穷和艰苦的生活状况知之甚少,缺乏对生活的体验。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尊心强。总是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自己做的事永远是对的,听不进逆耳的忠言,不能正确分辨是非。遇到一点小小的困难和阻碍,就承受不了。因此,不管做为家长还是老师,我们要让孩子们认识到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事事并不都能尽如人愿。总会遇到坎坷,就像晴朗的天空会出现乌云,美丽的草原会跑来狼群,平静的海面会掀起巨浪一样。但有挫折是正常的,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挫折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具有不可避免性;挫折可以帮人驱走惰性、促人奋进、使人走向成熟与成功;挫折是一所学校,它可以教我们学会生活。

伟大的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认为,必须让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个“困难”的字眼,这个字眼是跟劳动、流汗、手上磨出老茧分不开的,这样他们长大后才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耐挫折能力。正如《真心英雄》这首歌里所唱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由此可见,要提高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必须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能够正视挫折,从心理上接受挫折。

二、寓挫折教育与日常的教学中

学习和生活的任何一个点滴角落里,都饱含着挫折教育。比如,有些学生各方面都比较出色,或者在某些方面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长处,经常受到表扬,成长比较顺利的青少年,往往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低。他们自身显露出的“光芒”使他们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别人也容易只看到“光芒”而忽视他们的不足。一旦有人指出其缺点或不足,他们往往难以接受,更经不起挫折和磨难的打击。因而,对于显示出这样那样“光芒”的学生,可以故意设置一些挫折,故意不表扬,不肯定某些优点,使其在受挫中得到磨练,以弥补他们心理锻炼上的缺陷。又如,那些学习较差的同学往往比较多地表现出怯懦和自信心不强,在挫折和失败面前往往表现为无所适从。要提高这部分孩子的自信心,必须多一些鼓励和肯定,从而使他们建立起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还有的学生,学习不努力,吃不了苦,稍微有点难的学科就想放弃,觉得自己脑子笨,不是读书的料。这时候,如果老师能鼓励他,帮助他克服一时的困难,也许他能从此树立信心,顺利越过这道坎。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刻意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刻苦精神,让他们明白成功不在一朝一夕,需要长期的艰苦的努力。只要有目标有行动,就会有成功。

树立榜样的力量。以学生感兴趣的名人为例,讲诉那些人的成功经历,以及他们所克服的重重困难。让学生明白,挫折只是一时的,只要坚强的面对,终究会雨过天晴。例:贝多芬、奥斯特洛夫斯基对抗挫折的豪情;张海迪、桑兰身残志坚犹自奋斗不息;歌星刘若英成名前曾在某著名音乐人的制作室被判为:"你的嗓音和你的相貌同样不漂亮,我看你很难在歌坛有所发展。"面对残酷的评判,但她没选择离开,而是默默留下,端茶倒水,替歌手拿演出服。别人问她为什么,她郑重地说:“因为这是离我梦想最近的地方。”一直不放弃,默默地努力,最终让她站上了梦想的舞台……。用事实告诉孩子们,让他们明白:经历挫折犹如站在成功的边上,储蓄能量、积累智慧,终有一天迎来成功。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经历挫折不断成长的过程。

三、学会减轻和释放压力

沉重的压力会导致人们情绪不良,影响人际交往,其实我们人人都能管理好情绪,人人都能从容面对压力,需要做的只是改变一下看问题的角度,学会一些放松自己的方法。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能平稳度过压力和情绪纷扰的难关,让疲惫的心灵从此充满激情与活力。那么,如何减轻和释放学习压力?

1.学会自我调节

有些孩子自尊心强,特别要面子,有什么烦恼喜欢闷在心里,担心别人知道了会笑话自己。加上快节奏的生活规律,很多人都难得找到一个能交心谈心的好朋友。在这种情况下,自我调节尤其重要。因此,要引导孩子学会放松自己。如:听听歌,逛逛街,睡一个大懒觉,让自己处于什么都不想的状态,彻底轻松一把。曾经有些学生,烦恼时就大吃一顿,慰劳慰劳自己。还有些男生,跑一场1500米,或赛一场篮球赛,让自己累的筋疲力尽,没有精力去想烦心的事。

2.向他人倾诉

挫折教育的案例篇10

案例一:在讲授《感受责任》时,我运用了三聚氰胺毒奶粉的案例,展示了很多受害婴儿和受害家长的图片,学生受到很大的震撼,引出了责任问题。有的学生说:等我长大了,我有责任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有的说: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有责任保护国家。有的说:当在街上遇到有困难的人时,我们有责任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有的说:当好朋友犯了错误时,我们有责任去了解和宽容他们……通过这一案例,让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中了解了什么是责任。

案例二:在讲授《我国法律规定的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时,我向学生提出:“作为我们班级的一份子,你将为我们班级的环境卫生做出什么贡献,使我们的环境卫生评比能够在年段评比中脱颖而出、名列前茅?”有的学生回答:“我们可以制定班级卫生公约,大家一起来遵守,从而提高我们的班级卫生评比成绩。”于是我接着说:“如果让你来制订《班级卫生管理办法》,你将会订出哪些规定?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有了很多的想法和看法,都争着回答。有的学生说把班级的垃圾进行分类,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有的学生说,把可回收的垃圾变废为宝,做一些手工艺品;有的学生说成立班级卫生督导队;还有的学生提出建立惩罚制度,对于一些乱扔垃圾的同学进行处罚……在学生一番激烈的辩论后,我及时进行引导:如果让你管理的不是班级的卫生,而是整个国家的卫生,如果要你制定的不是《班级卫生管理办法》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那么,你能想到其中应该有哪些原则吗?学生在刚才讨论的《班级卫生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对于书中提到的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就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并懂得将刚才班级卫生管理办法中的一些规定与之相比较。比如说:我国的最大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所以必须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发展;而学生的最大任务是学习,因此考虑班级的卫生管理时,必须把搞好学习与搞好卫生工作相协调。再如:我国的环境保护原则有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那班级环境卫生管理也有督导原则,而且这个督导不能简单地靠某几个人,应该是轮流督导或者是每个人互相监督等等。这时学生已经对书本上的知识点理解得差不多了,我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这一案例,将这节课的知识能力目标和思想觉悟目标在师生的愉悦互动中很自然地完成了。

案例三:在讲授初一政治《能够承受挫折,勇于开拓进取》时,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学生在学校遇到的麻烦、发生的问题入手。

上课了,我开始检查作业,结果有三个学生没交。我开始有点火了,每次政治作业总是有那么几个没交,而且每次都有各种理由、借口。过去,我总是耐心地教育,可是现在又怎么样呢?我终于明白:教育不是万能的!于是,我决定惩罚学生:A学生马上去请家长,B学生罚抄十遍,C学生不用上政治课了。

听到我的宣布,全班愕然,三个被罚的学生更是满脸通红,额头冒汗,因为他们都坚信,我不会惩罚学生。这时,教室里一片安静,全班同学都紧张地等待着事情的进展……

此时此景,我抓住机会,突然宣布:“刚才只是老师故意对你们受挫的测试。”全班学生一样:“哦——”,虚惊一场,只是三个被罚的学生还没从刚才的情景中回过神来。

“但……”我故意拉长并提高声调,“但这三个同学必须在受到处理,解决的方式由他们课后去想,其他同学也可提出建议。现在,请三个被‘罚’的学生把你们受挫时的想法或心理上的变化写下来,其余同学写下你们看到别人被‘罚’时的心理感受。”A学生一向是好学生,由于粗心,收书时收漏了政治作业。他的心理体验是:“我很害怕,不知道怎样去告诉家长,老师、同学会怎样看我。我没想到,自己的粗心会给自己带来这么大的麻烦,而且也没想到第一次没交政治作业,就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后来,老师改变处理方式,我很感激老师……”讲到最后,A学生哭了,再也没说不下去了。B学生,多次不交作业,班上表现落后,没交作业的理由是“忘了”。他们的心理体验是:有些紧张,但无所谓。反正请家长也没用,家长对我也没办法。只是怕抄作业。问他为什么,他说:“抄作业太累人了,太烦了。”最后问他能抄完十遍作业吗?他说不能。我问:“那你怎么向老师交待?”他想了想说:“再找一个没抄完作业的理由……”我有点无奈,同时感到自己担子的重大。C学生有过没交作业的记录,班上表现一般,没交作业的理由是没做完。他的心理体验是:害怕,紧张,不知道该怎么办。其余间接受挫的学生的心理活动有如下几点:一是老师一向很好,今天怎么不同了,觉得奇怪;二是庆幸自己交作业了,并很同情被罚的同学;三是部分同学只是觉得紧张的气氛很压抑,不舒服,然后就没有什么想法了;四是少许的同学不认为不交作业就应受到惩罚,所以他们不同情被罚的同学,反而感到很公平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