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抑郁心理的疏导方法十篇

时间:2023-10-13 17:37:50

孩子抑郁心理的疏导方法

孩子抑郁心理的疏导方法篇1

家庭及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十分重要。研究表明,抑郁症与遗传因素有关,家长,尤其是母亲抑郁程度比较重者,可以遗传给自己的子女。调查资料证明,母亲患有抑郁症的孩子,比母亲没有患抑郁症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发生抑郁症的也较多见。

父母生育孩子时的年龄与抑郁症有一定的关系。据统计,父母在23岁前生育的孩子,患抑郁症者及严重程度都高于父母在23岁以后生育的子女。女性在30岁左右生育孩子,其子女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最低。原因是此时女性发育比较成熟,生理状态比较稳定,对婚姻准备相对充分,有一定稳定的经济收入,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等。过早生育,则孩子的父母亲在生活方面经验少,不能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长久下来,必然影响孩子的精神健康。

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如果不能较好地加以处理,也会使孩子患抑郁症。如搬家、父母失业、亲人的离逝、自然灾害等。一个家庭搬离原居住地后,往往需要孩子转学,此时,青少年要重新适应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而那些难以面对现实或处理问题不好者,会使他们有一种失败感而产生抑郁。父母失业会使家庭的经济状况受到影响,一些孩子会由此产生不稳定与不安全的感觉,情绪出现低落、抑郁。亲人的离逝和自然灾害的发生,使一些少年儿童感觉到人生的无常与无助,抑郁随之而来。还有,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时,如果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不能正确指导或疏导孩子,会促使孩子抑郁症的发生。

家庭在社会上的地位、父母之间的矛盾及婚姻的破裂等,都会对孩子造成不利影响。研究表明,夫妻一方抑郁会对另一方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可使其产生抑郁。处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更容易使其发生抑郁。

孩子抑郁心理的疏导方法篇2

【摘要】目的 探讨农村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及影响因素,为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充分重视围产期及产褥期保健,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宣教,对抑郁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结果 农村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经护理干预后明显减少。结论 加强围产期保健及产后抑郁症宣传教育,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心理疏导,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农村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关键词】农村产妇;产后抑郁症;护理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一般在产后6周内第一次发病,表现为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惹、烦躁,重者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精神紊乱。其发病率国内外报道有差异,西方国家报道为10%~20%,国内为5 .36%~11. 09%[1]。但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对该病认识的提高,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产妇及婴儿的身心健康。我院地处基层收治农村产妇约占76%,在农村孕产妇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及护理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报道如下。

1 农村产妇产后抑郁症常见的原因

1.1 生理因素妊娠期体内激素水平显著提高。分娩后,这些激素迅速下降,导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儿茶酚胺减少,从而诱发抑郁。农村产妇围产期保健意识差,常伴有营养不良和妊高症等高危因素,易发生母婴疾病,易诱发产后抑郁。

1.2 心理因素农村孕妇受传统思想及不良生育观的影响,注重新生儿的性别,心理压力大。农村产妇性格内向者易焦虑,性格外向者心理容易产生不平衡。

1.3 社会因素部分农村信息闭塞,观念落后封建思想严重,有些对妊娠的传说恐怖怪异,特别是产后禁忌很多,卫生条件差,农村女孩受教育程度低,家庭经济差,丈夫长期在外务工,婆媳关系不和睦等易诱发产后抑郁症。患产后抑郁症后认为是“神鬼附体”,得不到科学救治,而酿成悲剧的也有发生。

2 农村产妇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和护理

2.1加强围产期保健和健康教育日本曾有学者报道,产前健康教育可使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下降。帮助孕妇了解有关妊娠、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等知识,进行优生优育的教育以及产后保健、育婴知识的宣教,指导孕妇合理的营养和活动锻炼。对有并发症的孕妇应积极帮助其调整心态,使其树立信心,消除紧张与恐惧心理。

2.2积极开展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应注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与产妇的接触过程中要亲切,温和,友善表达出自己的关怀,使产妇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积极配合医务人员顺利完成分娩。在分娩全程中鼓励并帮助孕妇进食、进水,保持足够的营养和能量,严格掌握剖宫产措施,积极处理孕期异常情况。分娩时可根据产妇需求安排丈夫在场,以减少产妇的恐惧和不安。尽量清除不良的躯体和精神刺激,使其处于一个良好的身心适应状态。医学 教育网搜2.3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产妇由于分娩的疲劳,会阴切口的疼痛,剖宫产术后伤口的疼痛及子宫收缩痛等。都更需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过度的劳累会直接影响产妇的情绪。尽量给产妇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探视。产后是产妇情绪最不稳定的时期,各种精神刺激都易激怒,尤其是敏感的话题,如:产妇的身材恢复,婴儿的性别及经济问题等,都应该尽量避免。应加强护理工作效率,治疗和护理时间要尽量集中。减少不必要的打扰。

2.4控制和防止局部或全身感染,做好院内感染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教会产妇卫生知识和自我护理方法,摒弃农村“坐月子"中的陈规陋习。

2.5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除在生活上关心体贴产妇外,要倾听产妇的倾诉。帮助产妇从心理上树立信心,及时调整孕妇的一些不良心态,消除心里的烦闷。仔细观察产妇的日常表现、心理状态,一旦发现抑郁的蛛丝马迹,早预防早调整。当产妇有悲观厌世情绪时要安排持续陪伴者。以产妇为中心原则尊重她自己的调节情绪的方式,比如有的产妇就是控制不住想流泪,容易发脾气,甚至对家人和照顾帮助她们的人比较苛刻,其实也是她调节情绪的方式,要相信她们有能力顺利应对产后抑郁,多鼓励多肯定她的细节表现、让她感到有信心、有能力度过人生的特殊时期。除了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外,在她需要时也要适当保持身体上的亲密和亲热,别只亲热孩子而冷落了新做母亲的人。

2.6 帮助产妇认同母亲角色,做好母乳喂养指导主动与产妇交流,关心她们,倾听她们的想法和感受,指导产妇尽快适应母亲的角色,介绍有关母乳喂养及育婴的常识,教会她们护理孩子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帮助照料新生儿。宣教新生儿护理知识及有关新生儿生理现象知识,如新生儿黄疸,假月经,溢奶等现象。指导产妇的饮食和营养搭配,保证孕妇营养和能量。鼓励产妇多与家人朋友沟通,可以减轻其焦虑情绪,鼓励产妇积极有效地锻炼身体,保持充足的睡眠,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看一些产褥期保健知识及育儿方面的书籍。教育产妇学会照顾自己和婴儿,顺利进行角色转换[2]。

3 讨 论

由于农民及基层医务工作者对生理疾病较重视,而对心理疾病则较疏忽,因此产后抑郁症的患者虽然非常多,但仍未引起广泛的注意。很多卫生医疗书籍对此也探讨很少,使得一般家属无从取得相关资讯,而认定是患者无理取闹,不知适时给予情感支持,最终导致病情的恶化。从而不仅影响产妇和新生儿的身心健康,还影响婚姻、家庭和社会。护士应密切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准确评估她们的心理状态,并针对不同的问题实施护理。护士充分重视围产期及产褥期的心理保健和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宣教,对抑郁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可预防和控制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促进康复。

总之,针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特定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积极的情感支持。能够控制病情的发展,减轻症状,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孩子抑郁心理的疏导方法篇3

【关键词】青春期抑郁;家庭;响因素

在青春期大多数人都有着不同的心理反应,而有一部分青少年在度过这个令人头疼的阶段被时就此搁浅,产生了或轻或重的抑郁情绪。在心理学或精神病学角度抑郁是忧郁情绪、精力下降、感到绝望等一系列症状的总称。抑郁的产生可导致长期的生理、情绪及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在青春期抑郁症发生率最高。抑郁的情绪来源广泛,尤其家庭这个环境是青少年产生抑郁最不可忽视的重要场所。

一、家庭基本情况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

(1)父母的婚姻对孩子抑郁的影响。

父母的婚姻情况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孩子表现出抑郁症状更多的出现在离异家庭。父母关系不和谐,有家庭暴力行为,童年生活不愉快都是造成抑郁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单亲家庭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较多出现心理问题,容易出现行为上的偏差、不正确的家庭观念,并且不愿与同龄人交往,甚至出现性取向转变。而父母因遭遇婚姻的挫折,在此阶段无法及时处理孩子的心理影响,导致孩子容易出现抑郁。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孩子内心发育尚未健全,如果父母离异,孩子内心压抑更不懂得发泄,于是将心里的不满一直积压,并通过自己的思维对客观世界不断地判断产生否定心理,严重者开始排斥父母及家庭。

(2)父母的生育年龄对孩子抑郁的影响

早婚早育的夫妇,自己本身还未很成熟,对孩子的抚养也欠缺一定经验。据统计,在23岁之前生育的父母比在23岁之后生育的父母,其孩子出现抑郁的感觉和指征要多。女性在30岁左右生育的,其孩子的抑郁的发生率最低。推迟生育时间对心理有积极的影响,其原因包括:首次婚姻推迟、获得更好的教育、在就业方面风险较低、缺钱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风险降低、目前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但如果女性过度推迟首次生育则会因为健康状况的下降而限制其在养育子女中情感的收益。

(3)父母抑郁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的心理健康和孩子的心理、行为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大量的研究显示家长抑郁比非抑郁的家长孕育出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缺陷,使其孩子抑郁的风险大幅度提升。研究显示男孩抑和母亲无显著的关系,而女孩抑郁则与母亲有显著关联。并发现青少年抑郁和家庭的社会地位以及父母的矛盾、婚姻的不和谐等事件有着显著的相连。也就是说母亲的抑郁以间接的方式和孩子的抑郁产生的影响。在婚姻中,如果一方患有抑郁,将会影响整个家庭的氛围。这样的家庭气氛会影响到孩子,使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夜更容易患上抑郁。

(4)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抑郁的影响

孩子的成长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很大的联系。在青少年时期,如果父母给青少年严厉的灌输式教育,对重青少年的心理产生压力负担,容易产生抑郁。尤其强权教育,不仅对青少年自由有所限制,还掌控孩子所有想法,更是不利于青春期孩子的成长,更容易产生心理反抗、行为偏差、抑郁等现象。但过度的溺爱也将是对青少年成长有消极影响的,在以后的成长生活中或遇到挫折相对同辈群体更容易陷入抑郁。

研究表明只有父母的关心、冷淡这个维度与孩子的抑郁分数相关,而自治和过度保护则没有明显的预测效应。而缺乏父母的关心是抑郁的最主要的因素,而受到批评或父母的干涉的控制排第二。研究者认为中国人是关系取向的,在家庭成员里中国人强调维持爱的或者情感的联系,而来自父母的过度干涉不太可能导致问题 ,但父母和孩子的过度的距离感会导致抑郁。

二、青少年抑郁的家庭干预

通过改变家庭成员围绕症状所表现出来的交往方式,从而达到治疗症状的一种治疗理论称之为家庭治疗。在家庭的系统内,所有的成员所表现出的行为,都会受到家庭、系统内其他成员的影响,个人影响系统,系统也影响个人。这种连锁反应,可导致所谓病态家庭的现象;而一个人的病态行为,也常因配合其他成员的心理需要而被维持。所以,要改变这种现象或行为,不能单从治疗个人着手,而应以整个家庭为对象。其特点是不去注重个人的内在心理状态,而把焦点放在整个家庭上。改善了家庭内的人际关系,就达到了治疗目的。

(1)缓解家庭冲突,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家庭冲突对其成员的心理影响很大,一个人的心情的好坏跟家庭的气氛是否融洽有这直接的关系,尤其对于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孩子,和谐的家庭关系,更容易塑造一个积极乐观健康的人格。可以采取相互沟通的方式,使各成员之间增进相互的理解。使孩子减轻对父母的抵触心理,从而积极地改善家庭中的人际关系。父母一定要了解并处理好自己的焦虑行为,给孩子做出榜样。只有父母能够处理好自己的不当行为,使整个家庭和睦,才能减轻孩子精神上的压力。当面对家庭矛盾时,父母应尽量减少冲突,避免暴力,通过积极方式进行沟通来缓解矛盾。

(2)转变养育方式,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父母应转变养育方式,不能溺爱纵容,也不能过分严厉苛刻,更不能忽视、漠不关心,应当采取民主的养育方式。父母应该多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多鼓励孩子“勇气行为”,使其对生活充满信心,增强心理承受力,减少无助感。父母应给孩子创造一个温暖、安全的环境,允许孩子自由表达各种情感,及时、合理地疏导和排解孩子的消极情感。

三、结论

形成青少年抑郁症的原因还有很多,这些影响因素之间也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比如,社会竞争的激烈使得父母的期望造成了孩子的认知偏差。中国现代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作为社会人承受的压力逐渐增加,无形无影中压力也会转嫁到正处于成长易变的青少年身上。

家庭心理治疗作为治疗青少年抑郁的一种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对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适当合理的家庭治疗有利于家庭人员之间的理解和支持,有利于化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更有利于抑郁症的青少年患者的心理康复。虽然这种家庭心理治疗在我国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在临床实践上都才刚刚起步,但在国外家庭治疗发展概况上看,这种新兴的治疗理念正焕发出强大的科学生命力。此外,如果在运用家庭心理治疗的同时再注重与药物治疗以及合理的治疗方法结合起来,各取所长,这将会使治疗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冯正直,张大均.中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病学特征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2):103-105.

孩子抑郁心理的疏导方法篇4

别让偏见压垮:

抑郁症不是神经病

当青少年患上抑郁症时,往往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几种症状。其一是长吁短叹,闷闷不乐,其二则是遇到刺激他的事物时候会突然怒气爆发,其三则是会莫名其妙地一个人哈哈发笑。和病名相符的症状往往不容易引起家长的重视,而后两种表现,却容易被认为是“神经病”。

但是“神经病”指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的器质性病变,并可以通过医疗仪器找到病变的位置。

而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抑郁症大多数都是肝胆发生的问题。所以,不论是家长还是青少年患者,首要的就是要卸下心理包袱。抑郁症根本不是什么神经病,只是肝胆的问题。

管道的毛病:

从中医的角度看抑郁症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其实是指出了肝胆的特性。

东方可以理解为方位,也可以理解为时辰,比如春天。春天到了,生机就会起来。风生木,就是生机起来后,阳气会带动物质的生长。(胆是甲木,所以主生发),木生酸则是在生发的同时,也有疏泄(肝是乙木属于阴,主疏泄),这种生发加疏泄的特性就构成了肝胆的功能;肝生筋则是说,有进有出,有张有弛,就为血的输布构成了通道。

如果肝胆出了问题,血的动力循环系统就会出现问题。

睡觉的学问:

自然对人体的充电

那么,提到肝胆的问题,就要提到睡觉。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觉睡不好,体力难恢复。

有的时候,人就好比电池一样。白天就在放电,晚上就在充电。而《黄帝内经》说,凡十一脏,取决于胆。就好比说,胆经是火车头,只有它有动力了,其他的脏腑才有动力跑。

而需要注意的是,胆是属于少阳系统的,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也是相表里的。三焦通百脉,都在作气的文章。足厥阴肝经和手厥阴心包也是一个体系的,他们都是在做血的文章。

这里有几个很重要的时刻。晚上19:00~21:00手厥阴心包经,21:00~23:00,手少阳三焦经,23:00~1:00足少阳胆经,1:00~3:00足厥阴肝经。

所以整个晚上,几乎都是少阳和厥阴在充电的时间,为什么?因为它们是人体的动力管道系统。所以人的十一脏才取决于胆。

损胆气易抑郁:

看清人体的反应

得抑郁症的青少年患者,基本上有两大原因。一种是处于青春期的,由于全部的身体都用于身体的“升级”所以难免动力系统过分运作,充电赶不上放电,很容易患上肝炎、肝病毒潜伏,这类的青少年家长需要通过饮食、中药等方式细心调理。一种是熬夜等作息,饮食不规律引起的。

肝胆是相互为表里的,看不见的气长期受损后,物质方面的肝也会受到损伤,这会导致脂肪肝这样的毛病。

而青少年情绪抑郁的时候,遇到刺激他的事物时候会突然怒气爆发,这是因为青少年阳气较足,容易发脾气。遇到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做好听众,让孩子把苦水倒干净了,该发的脾气全发出来,可能就解决了气血淤积的大半问题了。

如果孩子会莫名其妙的一个人哈哈发笑,绝对不是有问题,而是人体的自救,在肝的疏泄功能发挥不出来的时候,人体会自己寻找解决的办法。木生火,木直接舒展不了,就会形成郁火,火的情志为笑。同样的道理,人心里着急上火,会背着手走来走来,就是通过下游土(脾主四肢)来泄掉心火。

顺应人体治疗:

三分药七分导

我一个朋友因为打工倒班很辛苦,要换岗位又被老板拒绝,找其他的工作又不好找,就郁郁不得志,后来便出现了上述症状,被医生确定为“抑郁症”却又无良方。便建议他第一个月服用“加味逍遥丸”。《金匮要略》说,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就是说肝的正气虚了之后,邪气就会乘虚而入。增强脾胃功能,然后加强疏泄作用,恢复肝的功能,病情逐渐缓解。

此后他辞去工作,恢复正常的作息,保证在每天21:00~3:00之间睡觉,白天可以做些体力活,加强身体的运化能力。3个月后,他已经基本上恢复常态。

孩子抑郁心理的疏导方法篇5

“啪!啪!”屋里传出清晰的巴掌声和女人撕心裂肺的哭叫声:“吴强,你还是个人吗?这么小的孩子你也舍得打,我和你拼了!……”邻居被惊扰了,吓得赶紧去敲门“救火”。这家人自妻子分娩后就争吵不休,今天更闹得不可开交,可别折腾出人命来!

一进屋,大家愣住了,一向斯文的男主人目光呆滞地坐在床边,女主人搂着儿子哽咽着,怀里婴儿的脊背上印着两个通红的巴掌印。一邻居忍不住嘟囔:“这孩子还没两个月,做爸爸的怎么下得了手?”

吴强茫然地望着儿子,心里说不上是心痛还是厌弃,如果没有这个小生命,也许生活还是一如既往地安宁吧?

吴强是一家IT公司的工程师,妻子小叶在房产公司做销售。小叶怀孕4个月时正值美国次贷危机拉着中国楼市往下坠,一连两月,小叶都没拿着订单,收入少了一大半。吴强动员妻子流产,走到医院门口,小两口一犹豫又折回了家。毕竟是自己的孩子,谁都狠不下心。

那两个月,吴强天天看电视财经新闻,眼看股市楼市一块跌,心里就像坠了一块大石。除了生活,小两口还背负着自己和岳父母家的房贷,要是老婆的收入保不住,这个家还怎么撑啊。

怕什么来什么,没几个月小叶的公司因业务萧条裁员,小叶身怀六甲,首当其冲。吴强得知妻子失业,顿时像兜头浇了桶冰水,一阵发憷。小叶更委屈,自下岗后眼泪就没干过。伤心触动了胎气,小叶提前20天进了产房。

小叶生了个儿子。看孩子长得浓眉大眼,全家人煞是喜兴。可惜,孩子生下两天就闹生理性腹泻,整整拉了28天。小叶奶水又不足,吴强下班回家,要给妻子煲汤煨药、喂哺孩子、洗涮,忙得自己衣服脏了都没时间换。待妻子坐完月子,吴强已疲倦得连走路都打飘。

吴强一算开销,更吓了一跳:自己的薪水扣除房贷和儿子开销,剩下的钱勉强够小两口吃饭,小两口的父母也都不宽裕,若再有个风吹草动,想借钱都找不着地方。他心里一烦,看天都不亮了。

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令小两口吵得沸反盈天。孩子刚满月,小叶就在网上投求职简历。吴强想,只要妻子能再就业,家庭经济就能复苏。不料,几十份简历投出去都如石沉大海,一个月过去毫无音信。他不死心,亲自去跑人才市场。人家一听是为女士求职,家里还有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没看履历表就直摇头。

连着几处碰壁,吴强窝着一肚子火。回来看孩子哭闹,不由分说上去就给两巴掌,嘴里还狠狠地骂:“哭!哭死你个讨债鬼!什么时候不能生,偏这会来添乱!”小叶被他骂得心惊,护着孩子和他对峙。

来劝架的邻居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素来自恃的吴强窘得无地自容,心里的愧疚、失落纠结在一起,沉甸甸地坠得他心发痛。自此,他像变了个人,非但不再和妻子吵架,连话也懒得说了。

沉默的丈夫并不让小叶省心。自孩子出生后,吴强经常失眠,半夜坐起来发呆。小叶让他顺便照料一下儿子,他总是心神恍惚:不是把冲好的牛奶倒入洗碗池,就是把换下的尿布随手乱扔。小叶纳闷的是,对家务漫不经心的丈夫,在单位却以照顾妻儿为名,多次请假赖在家里,有时说去上班,走到一半又满面阴郁地折回家。一次,小叶购物回家,竟发现吴强恐惧地躲在沙发后面,看见是妻子才放下心来,说:“我还以为,是……是银行收房来了……”

丈夫的反常让小叶心急如焚,她陪吴强到医院,内科、神经科查了个遍也没个说法。有朋友提醒她:“你老公怕是有‘心病’,不如请心理师疏导疏导,兴许有用。”

在妻子督促下,吴强来看心理门诊。听他满脸沮丧地说完心里的积郁,我对他说:“你这是患了‘产后抑郁症’。”他愕然,看着我吃惊地问:“男人,怎么也会有‘产后抑郁’?”

我向他一一解释。妇女由于分娩后荷尔蒙水平改变、过度紧张和疲惫,在无人关心的情况下,常会引发产后抑郁症。分娩后一年内,会有焦虑、易怒甚至绝望等情绪波动,严重者还会出现虐婴、杀婴、自杀等行为。但产后抑郁症并不是产妇的专利,“产夫”也会出现抑郁;不同的是,男人产后抑郁完全是因精神压力过大所致。

吴强听了低声喃喃:“自从宝宝出世,我没睡过一天好觉,闭上眼睛就会做噩梦。不是溺水就是坠崖,连路都找不到。”他说着,眼里隐隐有了泪光。我理解地给他递去纸巾。产后抑郁症属于反应性抑郁,是遭遇不良生活事件后,外界压力超过个体心理承受能力时出现的心理障碍。吴强的噩梦,形象地表达了他“走投无路”的焦虑感。

说着说着,吴强突然亢奋起来,高声说:“孩子不是我要的,房子也不是我一人住。凭什么所有的压力都要我承担!我工作这么辛苦,请几天假休息,老婆都叨叨个没完。你说,我到底为谁辛苦为谁忙?这个家真让我烦透了!”他狠狠地搓着手,眼里满是无奈和怨怼。

吴强感到委屈毫不意外,反应性抑郁症者往往因为对突发事件消极逃避,怨天尤人,才会造成认知上的扭曲和情绪大起大落。要使吴强摆脱“产后抑郁”,只有从其产生的原因寻找缺口,才能彻底解决。

吴强说他幼时学过画画,我让他先静下心来画一幅“屋――树――人”图。房子代表家,树代表自己,人代表家人。不大一会儿,吴强就完成了一幅画。画面上,棕色的小房子后是一株枝丫歪斜的老树,一个窈窕女人背对大树,低头紧抱着襁褓中的婴儿。吴强指着“她”略带怅惘地告诉我:“小叶没分娩前就这样,那时我们感情挺好。”

我细细端详着画:房子是从树的根部长出来的,这种“零距离”昭示了吴强对家庭无法分割的依恋;代表昔日美好的妻抱紧儿子背树而立,表明夫妻之间因孩子造成了交流隔膜;画上吴强把年近而立的自己描绘成一棵老树,说明他对生活的重压感到不堪重负。

看完画,我心里有了底,吴强说厌弃家庭,实则是对“欲速不达”感到愤懑。他畏惧生活的压力,又为自己不能养家糊口内疚。因为心中怯懦和内疚纠结,他焦虑不安,只想通过谴责他人来推诿责任。夫妻俩如果能有效沟通,同心协力应对生活困难,眼前未必无路可走,摆脱“产后抑郁”也指日可待。

我问他:“为什么不把树挪远点,这样更有发展空间。”他皱眉摇头说:“那,房子就要塌了。”我说:“修房建房夫妻有责,一起努力就是。”他摇头长叹:“我和小叶说不通,她总抱怨我不关心孩子。我失眠,连觉都睡不着,她关心过我吗?”

我说:“夫妻沟通是双向的,特别是产后抑郁者要解脱困境,首先要取得家人的谅解和支持。”我让他回去好好思考一下对家庭的要求和

对妻子的不满,一周后再来商讨夫妻沟通的办法;同时针对他的症状,开了些相应的药。为帮助他安眠,我让他睡前用适合的色彩把当天的情绪涂抹在纸上,比如暴躁用黑色,兴奋用红色,涂完就把纸撕碎丢弃;教他清除情绪垃圾后,闭目想象自己置身于一个阳光明媚的绿岛,正在恬静的心态中入睡。

吴强走后,我将他的“心病”用电话告诉小叶,失眠、倦怠是“抑郁”的通症,希望她配合咨询治疗,对丈夫多加宽容体贴,“但凡有关家庭建设的大事,尽量为丈夫着想,帮助丈夫尽快走出‘抑郁’的泥沼”。

再来咨询时,吴强神色已缓和不少,见房间里一把椅子上搁着两本熟悉的影集,他不觉一愣。我告诉他,影集是我向小叶借的。“现在就当这椅子上坐着你妻子,你可以尽情倾吐心里的委屈。要是忘了什么,你们的合影可以提醒你。”影集很厚,浓缩了吴强和小叶从相恋到成家的六年时光。

我打算用空椅疗法引导他宣泄内心的积郁,再通过改善他的婚姻关系,帮助他夫妻俩共同对抗抑郁。吴强似乎不习惯这样的表达方式,怔了一会,信手拿起影集翻看。第一页是他俩相恋时的合影,两人依偎着笑得很甜。他淡漠的脸上浮上一抹笑意。他再一翻,竟掉出一张信纸,上写――

老公:

得知你为家里的事愁出了“病”,我真心痛。这几个月我只顾着做妈妈,却忘了家里还有一个“大男孩”也需要我关照体贴,作为妻子,这是我失职了。你的画我看了,因为咱俩都不愿面对面交流,才会造成今天“背对背”的疏离和冷漠。老公,现在我想转过身来对你说“有难同当”,你接受吗?

朋友给我找了份兼职的会计活,下周上班。每月钱虽不多,买奶粉够了。我爸妈说,只要你愿意,他们可以从城郊搬来和我们一起住,空下的房子出租还贷,父母还能帮我们照顾宝宝。本想告诉你,看你吃药睡了,写在这里,算是个惊喜吧!

妻小叶

吴强看了好几遍,颤抖着手把信交给我,像问我又像问自己:“我们的困难解决了?”继而又兴奋地重复。“我们的困难解决了!”我看完信才明白,原来他的生活压力解除了。小叶的喜讯就像“冲击治疗”,使丈夫的外源性“抑郁”迎刃而解。

吴强百感交集,感慨道:“如果不是金融危机,小叶就不会失业,我们仍会过着顺意的生活,这一切都不会发生。”我不以为然。反应性抑郁症者大多与内向、依赖的个性有关。吴强如不改变自己逃避现实的态度和怯懦感,以后再有类似情况,仍会陷入“抑郁”的泥沼。

孩子抑郁心理的疏导方法篇6

【中图分类号】R74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9-00-01

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身心健康及婚姻家庭,对母婴关系、婴幼儿的情绪、行为、智力、认知能力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严重者有伤害婴儿甚至自杀的倾向,还可对婴幼儿的情感、智力发育和行为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不同程度产后抑郁患者及时有效地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极为重要,并且需要家庭和全社会的帮助和配合。

1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2月至2010年6月我院观察和护理的36例较典型的产后抑郁症患者,年龄21~35岁,孕期37~41周,排除智力障碍、神经精神病、内分泌系统及其他躯体疾病,其中轻度抑郁患者28例,表现为产后情绪低落、忧郁、哭泣、饮食不佳、易怒;中度抑郁患者6例,表现为自卑、内疚或厌恶婴儿。2例为重度产后抑郁症,表现为严重的精神方面症状。

(2)方法根据不同程度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原因和临床表现,主要采用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在得到患者和家属充分信任的基础上,通过关心、体贴、帮助产妇,运用语言沟通、表情和行为暗示等疗法及提供相关资料和宣教画面等直接影响和改变产妇不正确的认识、情感障碍和异常行为,改变患者心理状态,达到纠正、改善、控制和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目的。

2 护理措施

2.1加强围产期保健和健康教育

建立孕妇学校由专业工作人员讲解妊娠、分娩的知识,自我照顾的方法,特别介绍产后抑郁症的相关知识什么是产后抑郁症,其发病机理、原因,如何预防,如何处理等等。指导孕妇练习产前运动;与产妇讨论心理因素对分娩的影响,指导孕妇的饮食和营养搭配。帮助孕妇了解分娩过程,并对有并发症的孕妇积极帮助其调整心态使其树立信心`减轻紧张与恐惧心理。

2.2 在分娩过程中给予产妇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

分娩过程中产妇有恐惧心理,工作人员态度热情,向病人介绍环境,主管医生和护士。分娩时的疼痛影响进食,消耗增加产妇处于疲乏劳累状态,生理上的不适应会导致产妇出现烦燥不安、焦虑、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应在全程持续给以产妇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鼓励并帮助产妇进食、进水,保持足够的营养和体力。医护人员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语言是信息传递最好的媒介。用亲切、友善的语言指导产妇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完成分娩 。通过沟通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她们处于良好的身心适应状态,减少分娩方式及产时并发症给产妇带来的心理负担。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积极处理孕妇异常情况,尽量消除不良的躯体和精神刺激。分娩时可根据产妇需求安排其丈夫在场,以减少产妇的恐惧与不安。胎儿娩出后,热情恭贺产妇成为母亲,进行早接触,建立母子感情。通过新生儿的吸允反射,刺激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并为母乳喂养的成功奠定基础。

2.3 创造安静

舒适的环境给产妇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可以使产妇心情舒畅。产妇经历阵痛、分娩、体力和精力消耗巨大,产后需要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应加强护理工作的效率,治疗、护理时间要相对集中,减少不必要的打扰;落实陪伴制度。过度的困乏是产妇精神状态最不稳定的时期,各种精神刺激都易激若,尤其是敏感问题,比如婴儿的性别、产后体型的恢复、孩子将加重经济负担等,应尽可能避免。

2.4 帮助产妇认同母亲角色,做好母乳喂养的宣教

初为人母,对如何喂养好自己的孩子,如何正确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气质,往往感到十分困难,这时应积极主动与产妇交流,用心倾听她们的想法和感受,表现出同情心,主动关心她们,鼓励她们积极有效地锻炼身体。常向家人及朋友特别是丈夫倾诉,多与其他新妈妈聊天谈谈各自感受。保持愉快心情,教会她们护理孩子的一般知识和技能,消除产妇自认为无能的心态,运用母亲角色,关心、爱护、触摸婴儿,与她们进行情感交流,及时进行母乳喂养的指导,讲述母乳喂养的优点,提倡母乳喂养好。

2.5 保证良好的家庭、社会氛围

丈夫应主动协调好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尽可能多陪伴在产妇身边。家庭、社会及其他有关人员应除在生活上关心、体贴产妇外,还要耐心倾听其倾诉,使其从心理上树立信心,消除苦闷心境,感到自己在社会中、在家庭中及家人心目中的地位。同时,指导产妇注意调整心态,加强产后的生活护理,正确对待和处理产褥期间工作生活的各种变化,尽早融入社会生活中。

2.6 产后放松技巧和产后恢复训练方法

在产后使用放松技巧和产后恢复训练是消除肌肉、精神紧张,缓解疲劳,使身心恢复平静的一种方法,还可以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增强自信心,可以消除产妇的焦虑及烦躁的心境。

3 结论

轻度产后抑郁症不易被发现,更容易被忽视,早期识别产后抑郁症,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认真做好健康宣教,多进行心理安慰,多数患者是可以恢复健康的。我国产后抑郁症虽然只有15%的发病率,但已经严重影响了母婴的健康。采取多途径、分阶段、综合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性措施是有必要的[1]。寻找适合各种类型患者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大力进行宣传和教育,提供多方面信息指导和帮助产妇,以产妇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能给产妇以持续的生理、心理和感情上的支持,能减少产后抑郁症的诱发因素,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孩子抑郁心理的疏导方法篇7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快乐应该是无处不在的。但在我们身边,也有一少部分孩子整天感到烦闷抑郁,甚至还会产生厌学等不良情绪,这不仅会影响其智力的开发和身体健康,还使得他们做任何事都不能安心,整日愁眉苦脸。

抑郁情绪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十分有害,它是一种消极的复合性负面情绪,它使孩子的心理过度敏感,对外部世界采取回避、退缩的态度。导致孩子出现抑郁情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孩子自身气质问题,也有家庭教育因素,因此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缺少了这一环节,将会使孩子走进抑郁的情感世界。

二、协助学生进行心理疏通,更好地调节情绪变化

快乐其实很简单,无论什么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生活,爱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自食其力,认真工作,内心就会时刻充满快乐。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不顺利的事情,都会有心情郁闷的时候,如果让这种心情任意发展下去,将自己囚禁其中,郁闷的程度会越来越厉害,不仅于事无补,还会衍生出新的烦恼。如果你无法改变环境,那就让你的心境去顺应环境,并努力从中找到属于自己希望的。生活告诉我们,要使孩子健康成长,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感到快乐。但孩子的这种抑郁情绪肯定是不会令他们快乐的。不仅如此,孩子的情绪还会给家庭笼罩上一层阴影。其实,孩子有很多的无奈,大部分还是来自父母强加的。只要我们拥有好的情绪,热情真诚地对待他人,可能你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拯救了一个人。

一个人在急于求成的情绪支配下,往往操之过急,不等深思熟虑,也不等准备工作做完就马上开始工作,这样当然很难取得圆满的结果。如,在今年六月延边州小学足球比赛中就有一名五年级的男学生,平时训练中表现的得突出,也是足球队长,全州小学一共参赛队有10支队伍,循环赛就5场,这些足球队员在场上很勇敢,可是由于前两场这位学生没有得到很好的射门机会,就操之过急在场上有了情绪化的反应,等到中场休息的时候,我就从心理教师的角度对他说:“你发挥的不错,一定要带全队有一个好的心态,我们比的就是一个心态和团队精神。我们不是没有机会,在下一场发挥好,赢家一定就是你们,你们有信心吗?”同学一起回答“有。”最后,我校足球队以3:0赢了对方,获得了全州重点校小学足球冠军。因此,训练小学生控制急躁情绪是很有必要的。

三、做情绪的主人,更好的面对人生

俗话说:小孩的脸像六月的天,说变就变。的确,情绪不稳定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也是情绪发展还不成熟的标志。逐步引导小学生做情绪的主人,要逐渐增强调控情绪的能力。千万别受坏心情绪的影响,相信自己一定能从坏情绪的牢狱中解脱出来。

当你身处困境的时候,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你所处的坏境,当你抬头看看阳光,你就会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去改变你的现状。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小学生关心自己的情绪,而且要引导小学生关注别人的情绪;不仅要引导小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而且要引导小学生学会改变他人不良的情绪;在他人遇到情绪问题时,给以积极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因此,青少年应该懂得情绪在保护心理健康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情绪。

孩子抑郁心理的疏导方法篇8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症是孕妇分娩后的常见症状之一,多发生在产后的1个月~1年内,是抑郁症的一种,属情感性精神障碍。对妇女及婴儿健康的都有影响,甚至于影响到婚姻,家庭及社会。它的临床表现与一般抑郁症相同,比较明显的特征是产妇情绪低落,呈心理功能下降或社会功能受损的消极情绪状态,持续时间较长,其主要表现为常感到心情压抑、情感淡漠、沮丧;自我评价低、自暴自弃、自责,与家人关系不协调,或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及戒心;创造性思维受损;经常对生活缺乏信心,感觉生活没有意义。表现为厌食、睡眠障碍,易疲倦; 重者甚至绝望,出现自杀或杀婴倾向,有时限于错乱或昏睡状态[1]。本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2011年2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60例产妇,其中不包括行剖宫产的产妇。所有产妇的年龄均在23~38岁,孕周在36~42w。

1.2方法 所有产妇按有无家人陪护分为两组,有家人陪护的为对照组,无家人陪护的为观察组。我院60例产妇中,对照组38例,观察组22例。这两组的产妇各方面比较均无差异,有可比性。

1.2.1陪护组的方法 ①医院对陪护组的产妇设有单独的病房供其分娩,对产妇家属进行培训,要求其认真学习如何在产妇生产前,生产中及生产后对产妇进行特殊关怀。②医院开设分娩课程,让产妇和其家属共同学习,并与已经生产的产妇交流心得,同时产妇可向医护人员咨询生产知识。③要求陪护的家属要参加产妇的整个生产过程,在情感上给予产妇支持,在精神上给予产妇言语的鼓励,在分娩过程中转换产妇的精神注意力,缓解其在生产时的剧烈疼痛,并与产妇在生产后一起转到母婴室共同照顾新生儿。

1.2.2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EPDS) EPDS是应用广泛的自评量表,包括10项内容,根据症状的严重度, 每项内容分4级评分(0 ,1 ,2 ,3分),于产后6 w进行,完成量表评定约需5min。10个项目分值的总和为总分。总分在12~13者可能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性疾病。总分相加≥13分者可诊断为产后抑郁症[2]。

1.3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 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用(x±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总共38例,总分为13分的2例,15分的1例,17分的1例,其余人总分均小于13分,患病率约为10%;观察组总共22例,总分为13分的2例,18分的1例,19分的1例,20分的1例,其余人总分均小于13分,患病率约为22%。

3 讨论

孕产妇在孕产期的情绪是非常敏感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孕产妇的情绪都将受到波动,造成一定的精神压力,因此对孕产妇的心理辅导非常重要,其中包括心理、家庭、饮食、个人等多方面的护理。

3.1家庭护理 何瑛等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430例产后6w产妇进行调查,以13分为界,发生率为23.5%[3]。与本研究的患病率22%相近。由以上两组的患病率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没有家人陪护的产妇发生抑郁症的发生率是有家人陪护的产妇的发生率高的2.2倍。

随着近年来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的逐年上升,社会对产后抑郁的关注,孕期焦虑和抑郁也逐渐受到重视,焦虑和抑郁症状不仅常见于产后,在孕晚期也同样突出。根据多年的临床研究与调查,影响孕妇情绪,致使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高危因素是夫妻感情,丈夫的情感支持能够很大的缓解孕、产妇的精神压力,从而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另一重大因素是我国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担心公婆、丈夫及周围人歧视,孕、产妇对孩子的性别担忧仍是导致其情绪低落的主要原因[4]。

产妇一般多为初产产妇,没有生产经验,对生产具有一定的恐惧感。以及对自身及婴儿安全的担心,和对育儿知识的缺乏,使孕产妇情绪低落、紧张,甚至于恐惧,心理状态的不稳定,容易诱发抑郁情绪。更加之社会的竞争压力,身体、睡眠均不能得到保证,是诱发焦虑、抑郁情绪的重要因素。但是如果在整个过程中有亲人的陪护,特别是来自于丈夫或母亲、婆婆的关怀,而不是由孕产妇肚子面对孕期及产期这一过程,孕产妇的精神压力会适时的得到转移,尤其是在分娩的时候,初产妇对分娩疼痛的恐惧加之精神的压力会给孕产妇留下一定阴影,导致精神状态改变,所以在孕期及产期家人的陪护、关怀、理解及支持对产妇的产后抑郁症有很大的影响。家庭的温暖,尤其是来自于丈夫的陪伴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会让患者感受到爱,不会让她有失去爱护的恐惧。要耐心倾听她的心声,经常和她聊周围及家庭的趣事,帮她及时调整一些不良心态,消除不安的情绪,保持心情的愉快。尤其对于生女孩的产妇,帮助其从心理上树立信心,让她明白无论她生的孩子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她和孩子在家人心目中的地位都是一样的,消除重男轻女思想带来的困惑,使产妇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3.2心理护理 护士应该和患者经常沟通,由于患者处于抑郁的状态,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对未知的生活产生莫名的恐惧,会无助,情绪有时会难以控制。此时医务人员和家人要从心理上疏导患者的情绪,要弄清患者的不安情绪从何而来,针对性的解决问题,让患者的恐惧及不安情绪消失。家人对其的生活要比平时更加注意,医务人员要不厌其烦的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正面、积极的回答,与产妇的接触过程中要亲切、温和、友善,让患者感受到自己的关怀,要视患者为亲人,使患者处于一个良好的身心适应状态,减少产后并发症给产妇带来的心理负担。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部分产妇在住院过程中医务人员特别依赖,若医护人员态度恶劣,会对产妇造成额外的压力。由此可看出运用心理护理,可以减轻焦虑、缩短产程、降低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对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都是有利的[5]。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人和社会的关怀,对自己重拾信心。鼓励患者多和朋友交流,多参加活动,鼓励患者母乳 ,培养母婴感情。让患者明白男孩和女孩都一样,生儿育女是女性实现自我的一种方式,但是不是唯一的方式,除此之外, 还可以通过工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实现自我价值。

3.3个人护理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大多数的原因归结于患者对自己的信心不足,所以产后要提供温暖舒适的环境,加强产妇的生活护理,使患者保持舒适,保持良好心情。坚持让患者自己多做锻炼,多做健美操,尽快恢复体形,让其多照镜子,尽快重拾信心。

参考文献:

[1] 丁彩霞. 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00(6).

[2]邓梅,张学平.15例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8(30):409.

[3] 何瑛,何国平. 430例产妇产后抑郁发生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3):1539-1541.

孩子抑郁心理的疏导方法篇9

【关键词】高龄初产妇;围生期;心理护理

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共收治高龄产妇(年龄大于35周岁)106例。问卷调查显示100%产妇对于分娩或者剖宫产手术存在恐惧、紧张等心理。高龄产妇们往往担心分娩是否会疼痛,孩子是否健康,更有关心男孩或女孩的,还有对于护理人员态度差等问题。我科室就对如上高龄产妇特殊生理和心理问题展开针对性心理护理尝试,收到满意效果,现简要分析如下。

1营造温馨气氛调节饮食

几乎100%的高龄产妇从住进医院的那天起就开始逐渐地紧张。为了能有个全方位的护理,我院已经把产房布置得很温馨,粉红色的墙壁配上适当孕妇须知的画片,让产妇一住进医院就感觉好像自己家里一样。同时粉色可以起到缓解精神紧张的作用。病房要时刻保持空气清新,光线要柔和,台板上摆放一些不易引起过敏的花卉,再加上护理人员和蔼可亲的笑容,这些对于高龄产妇来说就是莫大的安慰,对于缓解她们紧张焦虑的情绪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其实很多时候饮食对于调节孕妇的心理以及情绪也是很有帮助的。很多高龄产妇认为自己只生一个孩子,所以大量的吃东西为了把自己的小孩养的白白胖胖的,其实这样是进入了一个误区。对于高龄产妇来说,在饮食上要一定要注意各类营养要素的平衡摄入。有些水果还可以起到放松心情的作用。加强营养的同时,要控制高脂肪、高糖饮食,避免怀孕期间体重增幅过大,这样容易导致产妇很胖而生出来的婴儿却体重很轻。同时也要注意适当的体力活动,防止胎儿过大不利于分娩。

2产前心理疏导和产程的特殊护理

对于高龄产妇来说往往担心自己年龄较大,生育能力降低,有些可能合并其他一些疾病,这样分娩或者剖宫产是否会增加更大的危险。一般来说高龄产妇基本上视自己的胎儿为珍贵儿,胎儿是否健康,能否顺利产下等担忧。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耐心细致地进行产前心理疏导。讲解一下产前的健康教育是必须的。高龄产妇中文化程度较高者为多,她们往往更加敏感多虑,这就需要我们护理上进行亲切坦白的交流。使之知晓整个产程的正常分娩知识。由于高龄产妇分娩动力学的原因,第二产程往往延长,容易引起胎儿宫内窘迫,因此,对于高龄产妇进行有效的分娩指导是很必要的。告知产妇正确的憋气和用力的方法,宫缩间歇适当的为产妇擦汗、喂水等。医护人员保持沉着镇定的情绪,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给产妇信心和安全感。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切勿慌乱,要冷静、果断、迅速处理异常情况。当胎儿娩出异常情况或所生的孩子的结果不合产妇的理想时,暂不告知,待胎盘娩出后加压按摩子宫直到收缩良好后方将实情相告,这样可避免产后大出血。在第二产程鼓励产妇使用腹压等都有利于胎儿产出。如果是要求做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则告知手术室和分娩室一样不必产生恐惧心理,整个手术过程都是在麻醉无痛状态下完成。告知产妇尽量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切记闷闷不乐。保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希望能以最佳的心态迎接小生命的诞生。

3产后心理疏导及护理

孩子抑郁心理的疏导方法篇10

【关键词】 精神卫生;抑郁;焦虑;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3-0264-0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或者到沿海发达地区打工,留守学生群体呈扩大化趋势。由于留守学生长期与父母分离,在特殊的环境中长大,导致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许多农村留守学生因“情感饥饿”而产生了自卑、抑郁、自我封闭、憎恨、仇视等不良心理,这对农村基础教育工作产生了较大冲击,给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埋下了诸多隐患。加强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当前社会、学校、家庭刻不容缓的任务,必须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2006年7-8月笔者对赣南地区乡镇300余名留守学生进行SCL-90问卷调查,并对所得数据统计分析,以期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赣南地区南康唐江镇、于都罗坳镇、赣县江口乡的3所乡镇初级中学共300名留守学生为对象,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55份,有效率为85.0%,其中男生126名,女生129名。

1.2 方法 采用心理测验量表SCL-90,共90道题目,分为F1(躯体化),F2(强迫),F3(人际关系敏感),F4(抑郁),F5(焦虑),F6(敌对),F7(恐怖),F8(偏执),F9(精神病性),F10(其他)等10个因子。每一项因子实行5级评分制度,1分:无症状;2分:轻度;3分:中度;4分:偏重;5分:严重。

采用团体测试的方法,抽样完成后,集中组织,使用统一指导语,按测验的标准程序实测。剔除无效问卷,运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留守学生与国内中学生常模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由表1可知,留守学生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6个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国内中学生常模[1]。提示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较为内向,情绪较不稳定,对外人存在不信任感。

2.2 男女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由表2可知,男女留守学生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留守女学生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得分显著高于留守男学生。说明留守女学生更容易出现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方面的心理问题,表现为焦虑和躯体上的一些不适感,显得忧郁、不信任、悲观、多虑、喜欢独处、缺乏自信。

3 讨论

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中出现的盲区是影响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研究表明,在个体的早期发展中,父母的关爱、支持和鼓励容易使个体建立起初始接触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信任感和安全感的建立保证了子女成年后与他人的顺利交往[2]。而个体信任感和安全感的缺乏,会随着个体的发展逐渐产生一种孤僻、无助的性格,难以与人相处,易产生心理异常,特别是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留守学生的父母长期在外,平时很少联系,只是偶尔打电话回家,忽视了孩子的内心感受,难以与孩子及时沟通交流。因此,留守学生由最初对父母信任感和安全感的缺乏,转向了对外界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从而给他们今后的成长造成了影响。

调查显示,留守学生的代养人多数是祖辈和亲戚,文化程度和知识水平较低,教育观念陈旧,方法简单,对学生的照顾往往局限于生活,难以给学生学习和心理成长上的帮助和疏导。代养人的教育方式也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许多代养人对留守学生的不良表现过于宽容、溺爱,一味迁就,在这种家庭环境的熏陶下,留守学生常表现得固执和倔强,遇事争强好胜,不讲理,不服输,任性,孤僻,内向,骄横,脆弱;或由于不是自己的孩子,在教养过程中有所顾忌,不敢严格管教,放纵学生;或代养人的教育责任心不强,对学生放任自流;有些代养人对学生采取专制的态度,压制学生的个性发展;还有的为了避免学生受伤,限制学生的活动,使学生心理的发展受到影响,如胆小、懦弱、不敢尝试新事物,交往能力差[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留守学生这一群体还正在扩大,留守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现状既是一个家庭问题,也是“三农”问题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关注。为此,笔者建议:(1)代养人转变观念,重视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2)家长与学生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和沟通,在沟通时间上,原则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联系1次,以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3)学校多给留守学生一些关爱,在感情上关怀他们,在心理上疏导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在生活上体贴他们,有针对性地为他们解决思想、心理、学习、生活上的困难[4];(4)学校对“留守学生”的情况开展细致调查[5],对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活动中的表现及健康状况进行登记,并将他们父母的通讯地址、电话、务工地点以及临时监护人身体状况和文化程度等有关资料进行归档,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使其家长或临时监护人员及时了解“留守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5)学校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专设心理教育教师,在课内外教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6-7],学校、代养人、父母应加强沟通与联系,关心学生的心理成长,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中遇到的各种心理烦恼,做好心理疏导和教育工作,使留守学生身心在良好的环境中得以健康、和谐的发展。

4 参考文献

[1] 北京大学.PES Tool Box使用手册.Insight Group,1999:225-228.

[2] 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70-272.

[3] 李庆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的影响.上海教育科研,2002(9):25-26.

[4] 周丽.关注“留守学生”促其健康发展.湖北教育,2003(3):24-26.

[5] 罗定,周得群.关爱“留守少年”.青少年犯罪问题,2001(3):8-9.

[6] 朱科蓉,李春景,周淑琴.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状况分析与建议.教育科学,2002(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