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特殊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10-12 17:24:44

孩子特殊教育

孩子特殊教育范文篇1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寄宿管理;探索

一、特殊教育学校寄宿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教师观念存在偏差。在特殊教育过程中,教师观念存在偏差是特殊教育学校寄宿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师普遍认为教育对象存在特殊性,教育对象数量少,影响小,社会覆盖率低,特殊教育工作者不仅工作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还难以获得成就感以及自豪感[1]。致使教师的观念存在偏差,缺乏不断学习,革新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的动力,放松了对自己以及学生的要求,缺乏进取心,不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只要学生不出现事故,能够正常生活就算完成了任务,产生错误的教学观念,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影响了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水平。因此,教学观念存在偏差是特殊教育学校寄宿管理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二)家庭教育不恰当。一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较为急躁,缺乏耐心,由于并不能与孩子有效的沟通,无法理解体谅孩子的真实困难,聋哑孩子由于不能听见不能言语,无法与正常人有效的沟通,生活环境也与正常人不同,存在特殊性,其具体表现为交往圈子小,周围环境不同,具有特殊的性格特征,比如胆小,怯懦,敏感,多疑等,由于聋哑儿童的此种特点,致使家长越发的没有耐心,没有信心,出现急躁情绪,并为孩子定下标签,认为孩子没有出息,影响孩子的发展,使孩子的性格更加极端化。二部分家长认为由于自己的原因导致孩子成为聋哑儿童,存在内疚感以及负罪感,并不能理智的教育孩子,关心孩子,过分溺爱孩子,百般迁就,希望以此种方式。作为补偿,使孩子受到更多的关爱,但此种教育方式并不科学,容易使聋哑儿童更加难以管理,任性妄为,从而导致出现特殊教育学校寄宿管理问题[2]。(三)学校常规教育不科学特殊学校的常规教育与普通学校还是存在极大的差别,聋哑儿童由于身体残疾,在性格特点上难免敏感,自卑,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育,但是当前,特殊教育学校的常规教育不够科学,忽视对聋哑儿童心理的疏导,按照普通学校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导致易出现寄宿管理问题。

二、解决特殊教育学校寄宿出现问题的策略

(一)加强个人管理。特殊教育的个人管理主要表现在卫生,着装,发型,就餐等方面,其中卫生包括自身卫生,生活区卫生以及教学区卫生等卫生的处理,着装要求是不能穿着奇装异服,发型要求是不能留古怪的头发,礼仪需要使用文明用语,就餐需要文明就餐,节约粮食,根据这几方面建立一套标准的制度,并为学生制定一本记录本,做到周周小总结,月月大总结,并在家长会上通报相关情况,做到加强聋哑学生的个人管理。(二)加强生活区管理。加强生活区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生活区的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区域,是最容易出现寄宿管理问题的场所,因此,加强生活区管理至关重要,具有重要的价值。加强生活区管理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按照学校的实际情况自行规定宿舍管理制度,宿舍卫生评比制度进行监督,提高监管力度。二加强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加强生活区管理至关重要,具有重要的意义。(三)加强生活教育。加强生活教育是指家长需要加强家庭教育,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能够急躁缺乏耐心,忽略孩子教育,放任自由以及溺爱孩子,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加强生活教育。加强生活教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家长需要保持较好的耐心以及信心,对聋哑孩子家长需要耐心的教育,体会孩子存在的困难,学习手语,与孩子较好的进行沟通交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使孩子形成健康的性格,以便以后的教育管理。二家长需要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过分溺爱孩子与严厉教育孩子都是不提倡的家庭教育方式,应融合两种教育方式,在孩子出现道德问题以及较严重的问题时必须严厉教育,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帮助孩子纠正问题,使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在孩子脆弱时,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与温暖,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消除自卑。因此,加强生活教育至关重要,具有重要的意义。(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能够提升聋哑儿童的能力,陶冶聋哑儿童的情操,实现聋哑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使聋哑儿童能够回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因此,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十分重要,特殊教育学校可以开展适合各类残疾学生的娱乐活动,如刺绣、篮球、绘画、缝纫、手语歌、下棋等娱乐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由此可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解决特殊教育学校寄宿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特殊教育学校中普遍存在寄宿问题,由于教师观念存在偏差,家庭教育不恰当,学校常规教育不科学等原因致使特殊教育学校寄宿问题管理不当问题的发生,因此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个人管理以及生活区管理至关重要,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石光兴.农村寄宿制学校寄宿学生的安全管理[J].贵州教育,2013(07).

孩子特殊教育范文篇2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人文关怀;家校融合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变革,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特殊教育也不例外。通常而言,特殊教育的学生在生理上或多或少存在缺陷,或是听力障碍,或是语言障碍,或是智力障碍等,这些都给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了难度,不少小学生会因为自身生理缺陷而产生心理扭曲,丧失学习语文的动力。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高度重视对小学生的人文关怀,给予小学生足够的关心和爱护。然而仅仅依靠学校和教师是不够的,家庭方面的关怀具有学校和教师无可比拟的效果。因此,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校与家庭要形成合力,携手共育,重视生理有缺陷的学生的精神教育。

一、正视家校融合教育的必要性

2015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全国家庭教育指导纲要》,对各年龄阶段的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都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全国家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将家庭教育上升至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点出了家庭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但一直以来,在特殊教育学校中,仍有一些学校、教师、家长未能深刻认识到家校共融合教育对于学生教育质量的影响和重要性。一部分校方认为: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教师是专门的教育力量,家长只是配合学校完成任务的附属力量。大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责任,未能深刻认识到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作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乏沟通融合,甚至是存在矛盾与冲突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殊不知,在特殊教育中,精神层面上的教育力量大于知识层面上的教育,家校融合的无声的人文关怀比有声的语言教育更能激发小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社会的期望和生活的热爱,给予他们生活的勇气和信念。

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融合的对策

1.家庭和学校要提高对家校融合的认识。首先,家庭和学校的家校融合认识是保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融合的先决条件。只有两者实现了融合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才能有效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其次,在责任上,学校作为孩子教育的受托方,承担培养孩子成长的责任是无可厚非的,致力将学生培育成才是无可厚非的职业道德;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应意识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让孩子生活在家庭的关爱中,并积极更改“孩子的培养交给学校就好了”的错误观念,杜绝将孩子推托给学校、交付给老师的责任推卸行为,对“无论教师多优秀也无法代替父母的作用”进行责任正视。以彼此树立正确意识为家校沟通奠定良好基础,以相互理解为家校融合提供推动的作用。2.家庭和学校要保持紧密的联系与交流。家庭和学校的紧密联系和交流是实现家校教育融合的基础条件。因此,家庭和学习应积极了解和紧密联系,以科学的教学方法推进孩子的培养进程:(1)保持家校合作的连续性,以家庭教育消除学校无法涉及校外教育的缺陷,保持小学语文教育的连贯性、完整性,强化教学效果;(2)强化教育即时性,以家校融合为基础,利用电脑、手机、平板等科技设备提高学校与家庭的沟通频率实时掌握学生成长信息,此外,还能对孩子的家庭辅导进行一对一在线教学培养概念实现;(3)丰富沟通内容,判定优秀人才的标准不仅是知识成绩的优异,还有身心素质的优异,因此,家长和学校应深刻意识到社会对全面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孩子学习情况以外的性格、意志、心理、道德等方面的情况交流,重视培养孩子“重智重德”的认识。以紧密的家校交流合作,将孩子培养成综合素质和技能掌握俱优的全面型人才。3.家庭和学校要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家庭和学校在教育上保持高度的一致认识是实现家校教育融合的核心条件。在现阶段教育体系中,尤其是特殊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能否保持一致性是决定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只有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撇开成见,保持一致性,才能营造良好的、有效的教育环境,实现优质教育。因此,在家校教育融合沟通时,学校应积极强化家长的以身作则意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古时“孟母三迁”的典故就能知道,生长环境对孩子的积极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对此,学校应向家长强调严格约束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行举止的重要性,给孩子的身心发展方向建立优秀标榜。此外,在家校教育融合沟通时,校方还应积极维持教育方面与家庭方面的一致性,当家长与学校在教育方面的教育逻辑、教育理念及施教手段等教育思维产生分歧时,应遏制孰对孰错的教育争论,灵活找出一个能够家校意见融合的沟通点,致力于保持家校教育方面的意见一致,避免孩子因在学校受到的教育与在家庭受到的理念灌输并不一致而产生思想分歧,最终导致叛逆、迷茫、自闭、猜疑等不良心理特质产生的情境发生,以共通、共识、共向的教育一致性最大限度地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三、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教学体现人文关怀的措施

1.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人性发展和个性需求。在传统的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以程序化教学的授课方式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个体性的影响作用,对学生们缺少针对性教育,让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但在推崇人文关怀的特殊教育中,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们应加强学生个体性的重视,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作为目的,从多方面落实学生个体性与教学引导的教学融合。首先,在授课内容方面,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学生语言障碍、智力障碍、肢体障碍、听觉障碍、心理障碍等身心上的特殊性,根据自身的表述魅力灵活根据学生的短处营造美好的课堂气氛,积极发掘特殊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善美,激发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心态,为学生的良好品格和学习能力打下扎实基础;其次,在授课环节方面,教师应充分认识社会对全面型人才的需求,重视每一位学生的自身优势和心理特性,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长领域拟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向及教学方法,以针对且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优势掌握和心理素质,积极培养出能够发挥自身优势满足社会需求的学生。2.教学语言注重关怀学生的心灵感受和情绪变化。一些小学生往往会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而感到自卑,心思敏感且脆弱,相比同龄的非特殊的学生,他们的自尊心更容易被伤害,相应地,负面情绪更容易引发。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呵护小学生的心灵,注重研究语言的艺术性,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很多时候,教师的情绪能够感染学生,决定学生的学习热情,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影响学生在课堂上自信大胆地表达和交流。比如在请学生回答问题结束后,“其他同学有没有更好的看法?”“其他同学有没有与他看法不同的?”相比前者,后者无形中肯定了学生的观点,又鼓舞了其他学生畅所欲言,前者仿佛是在说“你这个看法不对”,无形中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语文教师要深刻意识到自身每个动作、神态、语言的表达是否恰当,因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伤害。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贯穿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在精神层面上多多给予学生动力,常常肯定、赞扬学生。3.教学评价注重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尊重。在教学评价时,教师应秉持让学生终身受用的理念,积极对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学生赋予正面向的、阳光向的、鼓励向的、尊重向的评价,让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学生们能够在学习中不断增长自信、不断得到肯定、不断认识自我,不断坚定生存树立正向人生观、社会观为目的,为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更坚定的基础。根据第斯多惠曾提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以及鼓舞。”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从三个方面出发:第一个方面,语言唤醒。遵循“人文关怀”的理念,以鼓励性的语言对身心情况特殊的学生们进行“天生我材必有用”等语言评价,唤醒学生被负面心理掩盖的个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第二个方面,情感激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改变成绩重视的偏向,加强对学生学习情感的重视,时刻关注学生学习或校园生活中的情感流露和人格的映现并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情感激励,协助学生正向意志的建立及自身潜能的发掘,使学生的身心能够得到更好发展;第三个方面,行为鼓舞。在教学评价上,教师应重视行为上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在肯定学生优点的同时,教师还应以行动积极向学生证明肯定的确实性。如:在肯定学生写作能力出色时,应在课堂中将其出色的作文作列为标榜,在涉及写作的校园作文比赛之类的活动时,积极鼓励并举荐该生参与活动,在行为上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进一步的肯定。积极以切实的肯定对学生进行鼓舞,使学生的优势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

只有家庭和学校教育二者实现了紧密的沟通融合,才能无暇对接、无暇交流学生的成长状况,形成内外合力,共同保障学生在健康、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里学习、成长,促进小学生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语言审美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初步养成,为今后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超.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9(19):102-103.

[2]甘小红.注重人文关怀回归主体地位———小学语文《小马过河》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18(08):66-67.

[3]李海茹.怎么有效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教学效果[A].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三卷)[C].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8:3.

孩子特殊教育范文篇3

市长贺信:值此两校共庆周年华诞盛举之际,谨向全校师生员工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热烈的祝贺!六秩春秋勤耕耘,教书育人写华章。建校年来,你们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挖掘个性潜能,培育自强精神,掌握一技之长,回归社会主流"的办学宗旨,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和育人环境,逐步形成了自身优势和特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受到特殊培养的特殊孩子走向社会,正常生活。正是大家艰苦创业、无私忘我的奉献,才使我市特殊教育事业不断走向辉煌。喜看今日奋发图强跻身先进行列,展望未来与时俱进再创名校新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希望你们以校庆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激励斗志,继续努力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努力把学校办成残疾学生学习基础文化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摇篮,办成全省一流的现代化特殊教育学校,为我市特殊教育事业、为社会弱势群体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厅长贺信:建校年来,你们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求实奋进,严谨治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各项工作都有了长足进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身残志坚、残而不废、自强自立的有用之才,为全省特殊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殊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门,也是提高残疾人素质的重要途径。希望你们以周年校庆为契机,继承优良办学传统,牢固树立现代特殊教育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发展,再接再厉,让残疾少年儿童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为促进我省特殊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优异的成绩和更大的贡献!

市人大副主任对全市特教事业发展提出三点希望:

(1)加强领导,统筹发展。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贯彻《残疾人保障法》、《义务教育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依法履行工作职责,切实加强对特殊教育事业的领导,统筹规划和发展特殊教育事业,不断完善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康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等特殊教育体系,巩固已经形成的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格局,确保特殊教育事业继续领先全省,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2)加大投入,建设新校。各级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要依法逐步增加特殊教育经费,不断改善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要确保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高于普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要按照政策规定及时发放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的特殊岗位补助津贴,要继续组织发动社会各界为特殊教育办实事办好事。要做大做强我市特殊教育,举全市之力,在朝阳地区新建一所占地90亩、在校学生达人、设施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的全国示范性现代化特殊教育学校。

(3)加强管理,打造品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摸清全市残疾儿童少年底数,动员、组织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收康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全市残疾人教育水平,增强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规范特殊教育管理,指导特殊教育学校认真实施《特殊教育暂行规程》,依法办学;要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特殊教育发展方针,积极开展学前教育,着重发展义务教育,逐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各级特殊教育学校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品牌,办出特色。启音、盲童两校要通过这次校庆,总结经验,开拓创新,提升质量,再铸辉煌。

市教育局局长对全市特教事业发展提出三点希望:

(1)希望两校以周年华诞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省第次党代会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省市领导的要求,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优良作风,一心一意谋发展,尽职尽责抓质量,创出精品,办出特色,为我市特殊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孩子特殊教育范文篇4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指标体系

2017年7月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制定《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这是先前成果和进一步提高残疾人教育水平的必然要求。随着国家和社会对特殊教育的不断关注,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质量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特殊教育教学是促进特殊儿童康复发展的重要手段,尽管融合教育被日益提上日程,然而,特殊儿童的大部分教育来自特殊教育学校,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个残疾儿童的身心发展,影响着残疾儿童父母的期待值。目前,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估的研究较少。

一、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一)符合当前国家教育形式的需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指出:“加强督导检查。省级人民政府组织开展对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情况的专项督导检查。各地要建立督导检查和问责机制,将提升计划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考核体系。”足以见得构建专门的特殊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加强对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估是对各项法规政策的积极落实也是特殊教育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二)符合家长教育期待的需要。几十年前,大多数特殊儿童,特别是智障儿童,在家中封闭,与外界没有交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特殊教育的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特殊孩子的父母,自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当地的特殊教育学校就学,反映出这些家长意识到了让自己的孩子学习知识的重要性。随之,家长也自然会产生教育期待,期待自己孩子功能的改善、能力的提高,因此加强对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估是满足家长需求的重要方式。(三)推进教育公平的需要。虽然特殊教育被放置于从未有过的高度然而在实际的发展中仍存在:特殊教育发展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的特殊教育水平几乎与国际水平接近,而西部偏远地区特殊教育发展较为缓慢、水平较低的现象。目前中国有些偏远地区仍旧没有建立相应的特殊教育学校,导致大量特殊儿童无法入学。因此加强对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估是吸引国家和社会关注特殊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二、当前特殊教育学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独立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估体系。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估通常与普通学校的质量评估有关,然而特殊教育课堂与学生学习的成果与普通学校存在很大的差异,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更加的简单,并且每一类学生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存在较大差异。普通学校质量评估所属的特殊教育办学质量缺乏评估伦理,没有分析评估目标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对特殊教育学校和学生的尊重程度不够[1]。(二)评估过程特殊教育研究人员参与度低。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估主要依据政府监督,这样失去了评估的真正意义,进而缺乏对下一步工作的指导性。只有那些深入教学一线的特殊教育教师和长期的特殊教育研究者才能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发展状况,把握特殊教育的脉络,指导学校的发展。当下这种以政府督导为主的学校质量评估方式,学校的自我评估往往只是形式,特殊教育研究者参与度几乎为零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学校的发展。(三)评估指标缺乏性。对西方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评估是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估重要依据。由于其程序的复杂性和系统性,我们的特殊教育学校没有有效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缺少“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发展情况”的档案袋[2]。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忽视了学校间、学生间的差异,办学质量评估以硬性指标为主,缺乏弹性。

三、改进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估体系的建议

(一)提升评估指标的科学性。特殊教育学校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同一班级学生,有脑瘫、自闭症甚至多重障碍的学生,他们病情不同,各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评估指标的科学性就是要将普遍性与差异性结合起来,将评估工具做到适用于各地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估,尊重特殊儿童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和个体特征。(二)提高评估方式的灵活性。学校办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应注重促进特殊儿童的发展,以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为目标,保障教师合法权益,提高社会满意度,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深入一线的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对教学做出相应的评估,特殊教育的研究者能够从相应的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办学质量做出评估。因此提高评估方式的灵活性,增加学校自我评价的评估力度,必要时邀请专业人员的参与可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董艳艳.试论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估———基于普通学校办学质量评估研究的反思[J].郑州师范教育,2015(5):22.

孩子特殊教育范文篇5

目前,英国特殊教育服务体系涵盖学校行动计划(SchoolActionPlan,简称SA)、学校行动加强计划(SchoolActionPlusPlan,简称SA+)和特殊教育需求声明(SpecialEd⁃ucationNeedStatement),它们在层次上依次递进(详见图1)。[3]若主流学校教师或特殊教育需求协调员(SpecialEducationalCoordinator,简称SENCO)发现有学生存在学习困难、理解力差的现象,并在学习中没有获得进步,就可征求家长同意启用SA,从而为这些具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师资、特殊教学方法、特殊教育教学评价等支持。但如果SA不能帮助学生获得进步、满足他们的发展要求,学校则可以启动SA+。在学校加强计划中,学生可以从地方教育当局、地方服务机构以及卫生机构获得额外帮助。若SA和SA+都不能帮助这些具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取得进步,或者不能满足他们的发展要求,地方教育当局就会对这些学生进行评估,并征求家长的意见是否做出特殊教育需求声明。声明包括:儿童的基本信息、所需的特殊教育服务、如何获得服务支持等。在家长收到特殊教育需求声明后,如果不满意,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负责特殊教育服务的官员说明,也可以向特殊教育需求和残障法庭(SpecialEducationalNeedsandDisabilityTribunal,简称SENDIST)上诉。[4]英国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虽然已经形成了包括SA、SA+以及特殊教育需求声明在内的三级服务体系,并可以根据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程度选择服务体系,但在这个体系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

第一,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制度不完善,特殊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偏低。由于工党政府倾向融合教育,即将具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纳入主流学校(mainstreamschool),导致许多主流学校乘机挪用特殊教育经费,造成特殊教育发展缓慢。

第二,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各自分离,影响效率。1978年的《沃诺克报告》(TheWarnockReport)基于古利佛(Gulliford)的特殊教育观念指出,只要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不能取得学习进步,则表明该学生具有特殊教育需求,用这种评估来代替原来的医学检查,或者残疾人分类,[5]这就割裂了教育与医疗健康的关系。2011年3月,英国政府的《咨询提案》进一步分析了目前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服务体系过于复杂,各种服务机构过于分离,造成与特殊教育有关的教育、健康、照顾三大服务机构缺乏整合。

第三,主流学校的教师、课程、评价体系对特殊教育需求学生考虑不足。2001年11月,英国教育与技能部出台法定指导框架《全纳教育——具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InclusiveSchooling:ChildrenwithSpecialEducationalNeeds),明确要求开发新的教育系统,将具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纳入主流学校,[6]这给主流学校的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由此受到了主流学校部分教师的抵制。导致出现抵制的原因在于,在课程设置和评价上,课程内容缺少对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考虑,不能根据不同的需求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也无法根据不同的要求对不同类型特殊教育学生做出恰当的评价。

第四,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存在官僚主义作风,家长和具有特殊教育需求儿童的意愿与要求未充分得到尊重。[7]家长对孩子的特殊需求最明了,如果能重视家长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将可以帮助特殊教育决策部门制定合适的特殊教育计划,从而为具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恰当的特殊教育服务。但在目前的特殊教育体系中,由于特殊教育服务体系的官僚主义作风严重,无论是在特殊教育经费分配,还是在家长申诉的过程中,家长的要求往往被忽视。

二、英国特殊教育服务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改革特殊教育经费投入体制

2011年3月的《咨询提案》明确提出要赋予家长制定个人预算的权利,旨在改革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制度的弊端,比如投入预算没有考虑具有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个体差异。政府希望家长能够根据孩子的实际需求制定个人预算,并控制预算经费的使用权,以期最迟到2014年,实现家长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制定个人预算,从而增强经费使用的灵活性,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为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投入体制,英国教育部于2012年3月出台《学校经费投入改革:朝向更加公平的投入体制》(SchoolFundingReform:NextStepsTowardsaFairerSystem),其目的是建立一个高效、公平、透明的基础教育投入体制。[8]其中涉及特殊教育领域的经费投入体制改革,规定将专项拨款(DedicatedGrant)划分为学前教育区、学校区、高需求区三个部分,其中高需求区就包含特殊教育儿童。政府注重在特殊教育领域针对特殊教育需求群体,建立一个支持对象涵盖从出生到25岁的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制度。

(二)整合地方特殊教育支持体系

一方面,由于英国特殊教育一线的专业人士认为目前的特殊教育体制过于科层化,阻碍了他们工作;另一方面,家长期望通过整合地方教育支持体系,按孩子的实际需求提供特殊教育服务,取代学校先前通过经验提供服务的方式。所以,英国政府希望通过体制创新和整合服务机构来简化特殊教育相关程序,让专业人士和相关服务机构更好地为儿童、青年和家庭服务。为了改变复杂的特殊教育支持体系,减少科层化的不利影响,并加强地方服务部门间的合作,英国政府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改革:第一,拟定单一的法定评价程序,整合教育、健康和照顾服务体系。到2014年,年龄在25岁以内的有特殊教育需求声明或者学习困难声明的学生都将采用这个单一评价标准,而“教育、健康和照顾计划”将整合这三个服务部门,识别学生的特殊教育类型,并提供相应的需求支持。[9]第二,制定国家经费投入绑定框架。在2011年3月的《咨询提案》中,教育部宣布将和地方政府一起探索国家绑定框架,既保证提高具有特殊教育需求儿童和青年、残疾儿童经费投入的透明性,又能兼顾地方政府在经费投入上的灵活性。第三,更好地发挥社区部门的服务功能。2011年11月,英国政府宣布要发挥社区服务部门的作用,为那些能为学生离校后提供独立生活培训的组织予以600万英镑的资金支持,投入期限为两年。这些组织项目包括:早期语言发展(TheEarlyLanguageDevelopmentPro⁃gram)、早期支持和关键工作(EarlySupportandKeyWorking)、家长参与(ParentPartici⁃pation)、为成人做准备(PreparationforAdulthood)等。[10]

(三)提升主流学校特殊教育的服务质量

英国政府在《咨询提案》中明确表示,所有的儿童和青年都应当获得额外的支持,从而保证他们获得令人满意的学习水平。学校作为特殊教育的前沿,为这些具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目前,英国主流学校主要从教师培训、课程设置、教学评价三个主要方面着手改革,以适应特殊教育学生的特殊需求。第一,通过培训提高主流学校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在提高学校特殊教育服务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已经成为提升特殊教育服务质量的重要方式。《咨询提案》规定教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必须通过培训掌握识别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处理不良行为的能力、有效教学的能力、尽早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11]第二,改善特殊教育课程设置。2008年的报告《特殊教育需求和全纳:反思与革新》(SpecialEducationNeedsandInclusion:ReflectionandRenewal)中,分析了课程设置的三大原则,即在课程中设置一定的难度,满足学生的多样需求,克服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学习困难。第三,改善特殊教育评价方式。针对特殊教育评价,注重效率的学校通常采用目标—设定(target-setting)的方式评价课程和其他方面的发展。比如在英国的梨树学校(PearTreeSchool),课程协调员通过分析这所特殊学校写作水平低下的原因,通过制定新的政策,提供合适的支持,在每堂课都关注写作,并做出评价,通过对比以前的状况测量学生的进步,进一步设置教学目标。[12]

(四)赋予家长和儿童在特殊教育中的权利

2008年3月,特殊教育联合会主席布莱恩•蓝姆(BrianLamb)发起了一项调查,被称为“蓝姆调查”(LambInquiry)。其主要目的是调查具有特殊教育需求儿童的家长对特殊教育服务体系的信心度,并向儿童、学校与家庭部国务大臣提出了如何提高特殊教育需求儿童学习水平的建议。在这个调查报告的基础上,英国儿童、学校与家庭部于2010年了《改善家长获得特殊教育信息的实施计划》,为那些具有特殊教育需求儿童的家长专门设立热线电话和网上服务。[13]2011年3月的《咨询提案》再次强调了家长参与的重要性,并让家长参与到特殊教育体系的决策中去。到2014年,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家长可以获得以下权利:制定个人预算,控制自己孩子的特殊教育服务;获得资金使用信息;选择学校,包括所有公立学校(maintainedschool)、学院(academy)和自由学校(freeschool)。这次特殊教育改革不仅强调了家长的权利,同时也提出了要尊重特殊教育儿童的需求。《咨询提案》的反馈者强烈支持赋予儿童上诉的权利,尤其是对于那些伤残的儿童、需要照顾的儿童。这些儿童很少能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赋予他们直接向法院提起上诉的权利,将有助于改善他们的不利地位。

三、英国特殊教育服务体系改革的主要经验

(一)统一的需求评估方式

英国特殊教育需求评估体系经历了多次改革,其评价方式也随之调整。在1978年《沃诺克报告》以前,特殊教育需求评估主要由医疗机构进行,根据儿童的伤残类型建议与之相适应的学校。但《沃诺克报告》以后,特殊教育需求定义得更加宽泛,只要存在学习困难问题就可以声明自己具有特殊教育需求。但在特殊教育需求评估上却变得十分复杂,医疗机构和学校脱节,造成多头评价,效率低下。由此,2011年的《咨询提案》建议统一健康、教育与服务机构,采用统一的需求评估方式。将健康、教育与服务机构有机统一,以解决多方评估造成的评估效率低下、费时耗力的问题。健康机构与教育机构的有机衔接将大大消除不科学的评估行为,在医疗检查的同时还能够获得医生的及时建议,如学生是适合在主流学校,还是适合在特殊学校就读。

(二)连贯的经费投入体制

自2011年3月英国教育部出台《咨询提案》绿皮书以来,英国就致力于建立一个连贯一致的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标准。2012年3月,英国教育部出台《学校经费投入改革:朝向更加公平的投入体制》,目的是改革以前以16岁为分水岭的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标准,新的标准将涵盖从出生到25岁,做到前后连贯一致。将16-18岁特殊教育需求固定拨款、学习者附加支持资金、特别安置预算资金整合为一种资金支持,从而统一资金分配。新的经费投入标准将减少由于经费断层给特殊教育需求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协商性的家长参与机制

以往家长在特殊教育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根据家长在特殊教育服务体系中的参与程度可以将家长参与模式分为:专家模式、移植模式、消费者模式、协商模式。[14]专家模式完全忽视家长的作用和要求,家长只负责提供孩子的信息;移植模式开始考虑家长的需求;消费者模式赋予家长选择学校的权利;协商模式则更加强调家长的作用,学生遇到问题,教师就需要和家长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一致,教师还需要通过问题解决策略与家长继续协商,减少分歧。家长对孩子的身心状况最为了解,通过家长参与,学校可以获得更准确的学生信息,从而为学生提供匹配的教育服务。这次的改革同样强调了家长参与,家长可以自由选择学校,控制特殊教育资助,并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需求制定个性化的个人预算。

(四)全纳的主流学校发展模式

孩子特殊教育范文篇6

关键词:拉萨;特殊儿童;现状

特殊儿童专指残障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虽然现代文明社会让残疾人平等参与到社会生活当中,但是残障儿童在接受教育和社会保障体系中,可以清楚的感觉到在教育、工作,甚至在日常生活当中,残疾人和非残疾人的不平等待遇,社会对他们的保护也并不能面面俱到,特殊儿童的生活现状和学习现状令人担忧。文章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整理了拉萨市特殊儿童生存现状方面的资料和数据,并从特殊儿童的学习状况、生活状况和家庭情况三个维度来研究,发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着某些问题,就此笔者提出了一些改善的建议。

1特殊儿童的生存现状分析

1.1关于特殊儿童生活的现状分析。1.1.1学校的生活。2000年12月1日,在没有教学经验、教育资金相当紧缺的情况下,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挂牌成立,成为西藏自治区历史上的第一所,也是目前为止惟一的一所公立特殊教育学校。[1]经过17年的发展,学校现有8个聋班,3个视障班,2个培智班,每个班的人数在10人左右。全校共有来自全区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200人左右,学生年龄主要分布在7-18岁。其中农牧民子女占学生总人数的97%,全部都享受了免费教育、助学金以及“三包”政策。2016年,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搬至新校区(教育城),扩大了规模,学校的校园环境和硬件设施设备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老师和学生的配比达到了1:3的比例,配置了15间功能教室,康复器材齐全,但部分设施因为残疾程度和康复课程等原因还未启用。特殊儿童在进入特校之后,他们在生活自理方面有较大的进步。比如聋哑生自我保护和自己物品的管理意识都有明显提高;盲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适应之后,也基本能够自理;但培智班的学生通过学习、互动、交流等方式取得了进步,但仍然不能完全自理。1.1.2家庭的情况。特殊儿童大部分来自偏远的农牧区,只有暑假和寒假期间会回到家中。因此,学生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远没有学校多,而且,本校的大部分家长都来自农牧区,文化水平有限,对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不重视,几乎很少询问学生在校的基本情况,只有每学期的家长会上,才能大致了解到孩子在校时的基本情况。笔者对特殊儿童家庭情况作了大致分析。特殊教育学校共有约200名学生,我们随机抽取了57名(4份问卷因填写不完整作废)学生家长进行了调查,详见表1、表2。由表1可知,特殊儿童家庭人均年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占52.83%,年均收入4000元以下的占75.47%.由表2可知,5.66%的家长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其他主要是农牧民和工人,收入来源不稳定。可见,大部分特殊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并不理想。因此,在特殊儿童身上所花费的费用也并不多。笔者也在调研中发现,有大部分的家长表示,最开始并不知道特殊教育学校这一机构的存在,后来经乡里和朋友的推荐下,才知道这一机构,这说明特殊学校的宣传力度不够。1.1.3社会的眼光。有特殊学校的老师提到过,社会大众的眼光往往会对特殊儿童这一弱势群体造成很大的影响,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别人的歧视,因此结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并不了解特殊儿童目前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有些人甚至对他们有一些误解。譬如,就特殊儿童的心理状态如何这一问题上,大多数人认为他们的心理状态不健康,其实他们的心理状态大多都是偏积极健康的。据了解,超过50%的人认为阻碍人们参加此类公益活动的因素是没有组织者,笔者认为,学校方正是最好的组织者,见表3。1.2关于特殊儿童学习方面的现状分析。在学习上,学校将班级划分为三个类别:聋部、盲部和培智部。聋部主要是听力障碍、语言障碍和肢体障碍的学生,盲部主要是视力障碍的学生,培智部主要是智力障碍的学生。聋部的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强,因为他们的视力和智力方面是正常的,相对来说,老师的教学压力较小,但依然存在手语不能很好地表达的情况。有些来自农牧区的学生,经过在特殊教育学校里的学习之后,回到家乡还能给比自己小的、正常的孩子辅导作业。盲部的学生由于本身视力的缺陷,尤其是全盲的学生,虽然有盲文的存在,但教学上依然存在较大的困难,学生们往往因为概念不清晰而很难理解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譬如一名盲部老师所说的一朵花或者一本书时可以买来让学生通过触摸去感受这个物品的形状,但是对于飞机这种庞然大物或者景色等,却无法拿到他们面前。因此,带来极大的教学困难。每当这种时候就非常苦恼,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如何给学生讲解。可喜的是,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与南京、上海的个别特校有相关合作,每年成绩优异的前五名同学可以到内地去继续完成高中学业,甚至之前还有考上大学的案例。培智班起步较晚,如今第一批学生还未毕业。培智班的学生基本都是脑瘫、唐氏综合症,有认知性障碍,在生活自理上更是有很大的困难。由于师资问题等原因,目前培智班并不能做到一对一教学,所以培智班的学生大部分有家长陪读。在教学上,学习进度十分缓慢,几个汉字都可能会花费一两周的时间才能教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重点也放在了生活自理等方面的引导上。

2基于Logistic模型的实证分析

2.1样本与变量选取。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共有学生200名左右,在全校学生当中,我们随机抽取了57名学生对其家长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调查,其中有53份有效调查问卷,4份因填写不完整作废。根据研究的需要,文章选取对孩子康复上的投入比、家庭年收入、政府补贴金额、家庭子女数四个变量构建Logistic模型,分析家庭年收入、政府补贴金额及家庭子女数量这几个因素对家庭在特殊儿童康复上投入程度的影响。被解释变量为对孩子康复上的投入比,即对孩子康复上的投入与家庭总收入的比值,高投入(比值大于等于8%)=1,低投入(比值小于8%)=0。解释变量是家庭年收入为家庭每年的收入情况,单位为元;政府补贴金额为该家庭每年接受的政府相关补贴或资助金额,单位为元;家庭子女数为该家庭中,特殊儿童的兄弟姐妹数量,单位为个。2.2模型的建立。基于以上解释变量,采用逻辑分布建立度量对孩子康复上投入的Logistic模型。其中,Y为对孩子康复上的投入与家庭总收入的比值,X1为家庭年收入,X2为政府补贴金额,X3为家庭子女数。利用Eviews对Logistic模型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2.3结果分析。根据模型结果显示,X1对Y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X1每增加一个单位,减少5.10E-05个单位。X2对Y呈负向影响,但影响不显著。X3对Y为正向影响,影响显著。X3每增加一个孩子,增加0.267391个单位。经过分析,造成以上结果的原因有以下两个:一方面,与家庭的重视程度有关,家庭年收入越高,在特殊儿童康复的投入比反而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国家的相关政策,大多数家庭在孩子康复上的花费相近,因此,年收入越多,投入比就越小。

3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文章通过对特殊儿童真实生活的实地调查,深入思考,发现了部分这一弱势群体在生活和教育上的问题,现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与意见。3.1学校的宣传力度不够。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一部分家长并不是一发现孩子的病情就开始送到特殊教育学校或者相关机构,还有一部分家长因为并不知道社会上有相关的机构,之后因为朋友的介绍和推荐才送进了特校。社会大众也认为没有此类公益活动的组织者或宣传力度不足。笔者建议特殊教育学校可以在一定的时期里到医院儿科这一区域发放传单,并设立咨询点,便于有此类病情孩子的家长咨询。在咨询过程中,可以向家长介绍照顾和教育特殊儿童的方式方法,以树立特校良好的公益形象。笔者在去调研的时候发现,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在搬到教育城之后学校外部没有任何标志,不便于寻找。因此,建议在学校附近的路口树立指示牌以方便来访者寻找。3.2学校与家庭的合作程度有待提高。特殊儿童在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基本都是采取住读的方式。在这次的访谈中发现,所有的老师都认为家校合作十分重要。在家庭情况的调查中也有部分家长表示,在和孩子的沟通上存在着困难。可见,家校合作的问题亟待解决。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合作,譬如,学校可以定期召集家长,对家长进行心理疏导、讲述孩子在校期间的情况、商讨更好的教学方式以及孩子在家期间,与孩子沟通的方法技巧等[3]。3.3师资不足导致有些本该一对一教学的班级无法实现。对于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来说,拥有60余名老师(包括生活老师),已基本实现老师和学生1:3的比例。可这样一个并不低的比例在经过学科、类别的分类之后,聋部和盲部或许已经足够,但对于培智班这些残障程度大的学生来说,却远远不够。招聘老师可能会存在多方面问题的限制,笔者认为现在的爱心人士比较多,我们可以)在深化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招募一些志愿者,在对志愿者进行简单的培训之后,分批次、一对一、定期地对孩子奉献爱心。献爱心的方式不仅仅是传统的捐献钱财衣物,而是利用空闲时间亲身投入到特殊教育当中,以助教等方式进行一对一的帮助。这样,既缓解了师资与学生配比之间的冲突,又可以增加社会大众奉献爱心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赵瑛琪.西藏拉萨市特殊(人群)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D].西藏大学,2017.

[2]王子鸣,管淑波.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探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7(01):158-160.

[3]陈全银,杨柳.新加坡特殊儿童家庭照顾者的社会支持及启示[J].绥化学院学报,2017(01):7-11.

孩子特殊教育范文篇7

融合教育是面向全体儿童的教育。1994年的世界特殊教育大会首先重申了《世界人权宣言》提出的“每一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进而通过的《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中规定:“作为全纳性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学生,而不考虑其身体、智力、社会、情感、语言及其他状况。”[3]由此可见,融合教育为特殊儿童提供了可接受教育的机会。1990和1994年国家分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中以法律和法规形式对随班就读予以规定。此后,随班就读成为我国推行融合教育的主要方式。[4]但是融合教育并不仅仅是为特殊儿童提供入学的机会,而且要求保证所提供教育的质量水平。因此,在这种融合教育的背景下,对我国学前特殊教育的挑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幼儿园融合环境的创设。在融合教育的主流背景下,幼儿园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否自觉接纳特殊儿童。这里自觉接纳特殊儿童不只是让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也包括让他们享受和普通幼儿同样的教育,形成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和教育活动,这里的儿童是包括特殊儿童在内的所有儿童。第二,是否创设适合特殊儿童的融合环境。幼儿园的建筑安全性和楼层的高度,占地面积的使用和户外活动区域的规划,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是否满足特殊幼儿的需要。第三,管理方式是否满足特殊儿童的需要。在特殊儿童的安置方式上,根据特殊儿童的障碍类型和障碍程度,是否需要资源教室辅助教学。家长的参与是保障特殊儿童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与家长合作教育?如何让家长参与到特殊儿童个别教育计划?这些都是幼儿园融合教育所要面临的挑战。(二)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特殊儿童被纳入普通幼儿园,幼儿之间的差异就会增大。幼儿教师将会面临如下考验:第一,教师的融合教育观念和态度。特殊儿童作为人,享有人的基本权利和平等的受教育权。已有幼儿教师对融合教育态度和幼儿园融合教育现状等等研究表明,幼儿教师对特殊儿童类型存有差异性的接受态度,幼儿教师较容易接受言语与语言障碍、学习障碍以及肢体障碍的儿童,而较难接受情绪与行为障碍以及多重障碍儿童。第二,教师的融合教育知识结构。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仅停留在普通幼儿的领域,如何了解特殊儿童的身心特征,如何发现并满足特殊儿童的身心需要,以及如何与特殊儿童正常的沟通和交流,如何为特殊儿童设计适合的教学活动,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对教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一定的挑战。第三,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在融合教育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幼儿的身心特点和教学计划,统筹安排学习目标和教学进度,为特殊儿童制定个别教育计划,实施适合于各类儿童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面对不同障碍类型的特殊儿童,也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和沟通技能,比如盲文、手语等。(三)幼儿同伴接纳态度的转变。融合教育既给特殊儿童提供了正常化的学习环境和机会,但是这样的环境也对他们提出了挑战。当今社会对特殊儿童的歧视态度未发生根本性改变,特殊儿童在融入普通学校的环境中仍然承受着被排斥感,甚至拒绝融入普通幼儿园,面对生活中与普通儿童相处学习的处境,就需要他们调节自己的心态,主动适应环境,并不卑不亢地与普通幼儿合作学习,共同处理生活游戏中的困难。而作为普通儿童,融合教育不仅帮助他们认识世界的多样性,也为他们认识人类的差异性提供一个机会。除此之外,对幼儿在学前期道德价值观的形成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因此,融合教育是特殊儿童如何融入普通幼儿园和普通儿童如何接纳特殊儿童共同需要面对的挑战。

二、学前特殊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从目前融合教育视角下学前特殊教育的相关研究中,发现我国以随班就读的学前特殊教育面临着融合理念、资金投入、师资培养、家长支持等方面的诸多困境,影响着学前融合教育的健康发展。(一)融合教育理念缺乏。融合教育在国际上盛行,是基于平等自由、尊重差异、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在此基础上,从人权和平等的角度强调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然而目前,我国在学前特殊教育发展中融合教育理念仍然有所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把特殊儿童视为需要同情和帮扶的弱者。这容易导致有些轻度障碍的特殊儿童产生自卑感,不利于这类特殊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第二,幼儿园缺乏权利意识。通常认识不到特殊儿童享有和普通儿童同等的基本权利,尤其是受教育权,在儿童入学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第三,教师过于注重教学效果的呈现。没有根据特殊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加强对特殊儿童的专门练习,超越特殊儿童身心承受的能力,这样反而会出现反面效果,不利于特殊儿童的生态化成长。(二)教育经费投入比例不平衡。我国财政投入是特殊教育经费的最主要来源,但在学前特殊教育方面却没有得到与之相匹配的特殊教育经费。我国专门服务于学前特殊教育学生的资源教室或资源中心数量有限,而且康复设备设施应用率较低。长期以来我国的幼儿教育财政投入只占整个教育经费投入的1.2%—1.3%,学前教育中特殊儿童教育的资金投入要比普通学前儿童的教育经费要高,然而现在的投入比例在整个教育中比较低,经费投入比例失衡是影响学前特殊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学前特殊教育中的教学设施不足,教学设备配置较低会影响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三)师资培养存在不足。学前特殊教育教师是提高学前特殊教育质量的关键,关系到特殊需要儿童的长远发展,目前,据调查研究显示,学前师范生对特殊幼儿融合教育的态度比较消极,是否学习过融合教育或对特殊教育课程对特殊幼儿的接纳态度有着显著影响。学前特殊教育在职教师队伍中,有部分教师仅是学前教育专业,对特殊教育认识不够,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取和普通幼儿一样的教学方法,可是这样的教学措施并不一定适应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导致出现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实践能力欠缺,主要表现如下:1.缺乏独立的特殊儿童观,不能较好地尊重差异进行个别化教育。2.特殊教育教师职前专业认同感较低、专业知识不够坚实。3.教师不注重自身教学的反思评价,对特殊儿童实施教育评估的能力不足。除此之外,教师性别比有所差异,女性教师居多、男性教师偏少,这对教学安全问题有所影响。由于教师专业能力较弱,教师培训力度又小,师生比例失衡,教师的教学效果往往不能满足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需要。(四)家长的支持力度低。关于特殊儿童家长,一方面,不愿承认孩子的特殊性,以致错过了孩子可以干预康复的关键期,导致残疾幼儿在某些器质性障碍方面,产生器官萎缩、功能丧失。而且认为在普通幼儿园中,孩子会受到同龄人的嘲笑冷落。另一方面,家长把孩子送到融合幼儿园,就把孩子的一切发展都交给幼儿园,家长较少参与幼儿的学习进程中,对儿童的评估测试也没有向老师咨询结果要求解释,造成老师和家长之间对儿童的教育难以达到一致性,影响了特殊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学前特殊教育发展策略的构想

孩子特殊教育范文篇8

(一)特殊儿童我们都知道的原因,他们生理上或多或少都区别于一般正常儿童。由于他们先天的原因也好或者由于后天人为的原因也好,他们在某些方面都有异于正常儿童。对于普通孩子非常轻松的日常生活能力,对他们来说可能要比较困难。如果比较严重的话,有些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无法得到保障,所以,他们在学习的路上要付出更多,要接受更多身体上的付出,即使这样,都很难达到正常儿童的水平。

(二)特殊儿童思想上的问题要比身体上的问题更突出。要先让每个特殊儿童正确认识自己接受自己本身是最大的挑战,也是特殊学校老师们最应该做的。只有通过爱让他们接受自己从而慢慢的认识到这个社会也是接受他们的,才能把他们心灵最低处的小窗户打开,才能让他们从思想上拉近和我们的距离。思想上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一是好解决,还有的问题根本不用我们关注,可能就迎刃而解了。思想上的问题,需要更多的关爱,关爱让他们思想的翅膀飞翔起来,他们思想的眼界才会更宽广。每个特殊学校的儿童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比一般孩子脆弱的多,他们比一般孩子更敏感。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都会存在一种自卑感,特别是生理上的短缺会直接导致他们心理上自卑,感觉自己不如人。他们更容易失落、更容易敏感,更容易把自己和这个世界隔离开来,更容易放大这个社会的负面的东西,也就意味着他们更不容易释放他们的负面情绪,反而会弱化自己本来的正面的东西,这样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所以说特殊教育学校的儿童们的思想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给予更多关爱的理由。(三)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学习本身的问题。因为他们生理上的某种缺陷,使得他们在学习上会遇到更大的困难,他们要付出的是一般学校普通学生几倍甚至更多的辛苦和汗水,换来的可能是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进步,所以,这种情况对于老师的要求更比较高了,老师们绝对不能以以看待普通学生的眼光看待这些学生们。

二、怎么更大程度的给予他们爱

(一)需要数学老师真正走近学生。特殊学校的学生一般都是采取住校的模式,很少有特殊学校招收走读生,一方面减轻了这些学生家长们的负担,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校老师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每一个特殊学校里的学生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他们需要的最多的是帮助、鼓励和老师对他的爱。特别是,这些学生都比较信任数学老师。因为数学老师和他们接触的时间最久。首先做他们的朋友,对他们的要求要降到最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客观的对待这些孩子。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这些孩子,教育学习知识是第二位,第一位是当他们的守护者,给予他们无尽的爱,让他们不至于对这个社会有炎凉的看法,这样,才能让特他们主动的拥抱社会,才有可能在将来真正的融入到这个社会中。老师们要自习观察每个学生的生活规律,及时捕捉每个学生的生活细节,要及时记录每个学生的特点,过一段时间行程汇总,做这样的分析能够从长时间跨度上分析了解学生,更好的把我学生,这样也才能更好的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关爱。

(二)多从思想上下功夫。数学思想或者思维的建立,有利于他们今后逻辑思维的发展,对于他们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前章已经说明思想的把握对于这些特殊教育学生的重要性。每一个数学老师要勇于做特殊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当他们因为失落在校园里某个角落发呆的时候,当他们因为自惭形秽而自暴自弃的时候,当他们因为别人的冷风热潮而心灰意冷的时候,我们要想想,这些时候,我们的老师在哪里,我们的老师是否已经察觉并采取了措施,我们是否用爱去化解了这些问题,还有,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否有因为我们关心不够导致的。思想上的问题,无声无息,有时会很那觉察到,但是,一旦问题出现,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解决起来还有些棘手。最有效的是从一开始就要给这些孩子们倾注足够的爱,从思想上一些有可能引发问题的小问题消失在萌芽状态。我们还要及时捕捉这些孩子生活中某一方面的特长,及时进行有效有针对性的鼓励。老师们应该有这样一种信念:上帝是公平的,每一个残疾儿童在生理机能上某一方面的残疾,必然会在生理机能的另一方面会有超长发展。而这些超长能力能否被发现,能否获得发展,能否给这些孩子以自信式的鼓励,关键看我们老师能否给予孩子们足够的爱,只要爱达到了,他们的潜力一定能发挥出来。对于这些特殊学校学生心理上的缺陷,老师们也得重视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操炼来促进其健康,只有心理上健康,才能带动他们的思想健康起来。比如,多让学生走出教室,参加一些运动项目,在运动中培养自己慢慢坚强的品质。

三、后记

孩子特殊教育范文篇9

一、爱与教学

爱在本职工作.作为班主任,不管昨天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还是身体有什么不适,但到第二天上课时,我始终保持一个态度,积极向上,阳光、热情的和同学们打招呼,上课,我用这种热情感染着学生,带动学生们以积极的态度来进行这一天的生活与学习,一个人做着自己热爱的事情,是一生的幸福。爱在耐心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有耐心,在我们正常人的生活中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事情,更何况是我们这样的特殊孩子呢!这学期我班调来一位新同学,开学第一天的摸底考察就让我很头疼,这名学生说自己数学成绩不好,直接把自己给否定了,我鼓励他,不要失去信心,你比成绩高的同学的进步空间大,所以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随后我对他制定了一系列的辅困计划,我让他从最简单的题开始做,每做对一道题就发给他一朵小红花,以示鼓励。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这个同学开始喜欢学习数学了,而且他的数学成绩提高的非常快,在第一次数学月考中孙某某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虽然他们是智障孩子,但是他们也有上进心,也有被表扬认可的感觉。现在再看这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我想是他找到了自信吧。

二、爱与生活

生活如一杯淡淡的茶儿,怎样沏好这杯茶儿是门学问,怎样去慢慢的品这杯茶儿却是门很深的艺术。作为老师我们的工作是教书育人,育人是我们老师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生活中我们老师起到模范作用,我们不仅要教授孩子知识,更要教孩子做人的道理,要让孩子懂得文明、感恩、学会生活。随着一天天的变冷,我每天督促孩子增减衣物,需不需要加衣服,穿这些衣服少不少,晚上睡觉时冷不冷等等,就在一天放学的晚上,我走的有些晚,我们班级的住宿生田某看到了我,田某对我说:“老师,你穿的太少了,天这么冷,多穿点,别冻坏了。”这句话如果出自一名正常孩子,我不会有什么感触,这是一位非常淘气的脑瘫患儿对我说的话。当时听了他的话,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校园里我第一次体会到被智障学生关心的感受。

三、爱与孩子

爱是最正大无私的奉献,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老师的一个肯定眼神,一句关心的话语都会给孩子带来自信,尊重、热爱学生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要求,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条件。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虽然我们所面对的都是有残疾的孩子,但是,这样的孩子更需要关爱,需要尊重。因此,我在生活上细心爱护他们,在学习上耐心指导、鼓励他们,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诚挚的爱和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让学生从情感上愿意接受我并愉快地接受我的教育。我班的一名学生属于轻度智障,在班里的学习成绩较好,生活自理和劳动上表现很好,可是在双休日的时候趁值班老师不注意拿了老师50元钱,当我知道这件事时并没有马上处理此事,而是相信、尊重学生,直到上课时旁敲侧击的说了此事,并希望拿钱的同学尽快归还老师。我给王同学一天的时间,可是到了放学时他也没有来承认错误,所以我找他单独谈话。起初他并不承认,但最后说出了心里话:“我不是真的要拿老师的钱,可是看到老师的钱放在那里就忍不住去拿了,并且拿完就后悔了。”听到这里,我知道他的心理是矛盾的、纠结的,如果在这时有人能正确的引导他,这孩子是可以改掉坏毛病的。通过此次谈话,我发现孩子很喜欢和老师这样近距离的谈话、交流,渐渐我们班级形成了一个模式,每周一次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谈话活动,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和友谊,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过这样的几次谈话,这个同学不再像以前那么自私了,而是主动的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同学,还把自己的学习用具自愿的借给其他同学使用,并积极地担当起低年段抬水和拖地的工作,而且再也没有拿别人东西,那段时间班级流行一句话,“向王同学学习,看齐”。因为王同学在校各项表现突出,校领导帮助孩子在长春找到了一份工作。

四、爱与家长

孩子特殊教育范文篇10

溧水县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与*这个名字分不开的。他已经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奋斗了半生。当年,他曾是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所带的班级在全乡会考中总是名列前茅。可是,当他看到村里的聋哑儿童因为残疾而不能入学时,他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14年前,当他听说县里决定在柘塘镇筹建聋哑学校的消息时,便毅然报了名,决心当一名聋哑教师。当时许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认为他简直中了邪,老父亲也骂他昏了头。但他想到聋哑儿童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便决心将一生奉献给特殊教育事业。

1986年10月,秦淮源头溧水县有史以来第一所聋哑学校终于在梅山脚下建立起来了。说是学校,其实可怜,总共只有三间不足40平方米的旧平房,三名教师和他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从全县各乡镇召来的18名聋哑学生。入学第一天,一名学生竟将大便拉在了被窝里。他怕被老师发现,硬是捂在被子里不肯起床,*忍着臭味,清洗被污染的衣服被褥。

残疾儿童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有着先天或后天的各种缺陷,在教学上和生活管理上花费的心血不知要比正常儿多多少倍。有的残疾儿童不习惯学校的集体生活,夜里会偷偷跑出去闲逛。*便安排教师24小时值班,随时处理突发事件。一天夜里,一名聋哑儿私自溜出校园。*得知以后推起一辆自行车就冲了出去。时值深秋,夜雾弥漫,*心中着急,只顾埋头蹬车,一不小心,撞到了路边的石头上,手掌和膝盖全都破了,弄了满身的血,天亮了,孩子没有找到。一个上午过去了,孩子还是有找到。中午的时候,*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他的儿子遭遇车祸,正在县医院抢救。*只觉得"嗡"的一声。脑子里一片空白。他家四代单传,儿子是葛家唯一的独苗,如果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向父母交待?他撂下话筒,拨脚便往车站跑。没走出几步,他突然想到:我是校长,失踪的学生还没有找到,我怎么能在这种时侯离开自己的岗位。他竭力镇定下来,继续去寻找失踪的学生。一直到晚上7点多,才找到这名学生的下落。

为了工作,他付出了很多很多。但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残疾儿童能有出息。他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他教育残疾儿童要自尊、自爱、自强、自立。为了使学生能有一技之长,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又开设了缝纫、手工制作、机械修理等课程。办起了纸箱厂,还承包了全县的红领巾制作,也为学校创造了一些经济效益。当一届届学生毕业的时候,许多福利厂主动上门要人,还有的学生己经不满足于县城的小天地,到南京、无锡等地谋求新的发展。

有这样一种人,他把工作当成最大的幸福,把迎接挑战作为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这样的人,他并不满足已有的成绩,建议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兴办培智教育。在原先只有一个聋哑部的基础上增设了培智部和语训部。建立了南京市唯一一所县级特殊教育学校。

从事特殊教育,对于教师来讲,是一次巨大的心理考验,因为面对的毕竟不是一般的儿童,而是有着各种缺陷的残障儿童,有一名外语专业毕业的女教师刚进校的时候整整一个星期都紧绷着脸,不说一句话。这位教师想,我一个姑娘家,天天给孩子洗脸洗脚,这与我心目中教师形象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没有责怪这位教师,而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感化她。他给孩子洗脸穿农,清洗衣物。在课堂上,他用手语跟孩子们交流,还风趣地问孩子们:女老师漂亮呀?喜欢不喜欢?孩子们打着手语说:女老师漂亮!喜欢!这位女教师被感动了,终于安下心来,并在工作中摸索出一套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成为教师队伍中的骨干。蔼华钦不仅在工作和生活上关心年轻教师,还创造机会让他们参加学历进修,选派骨干教师到大专院校深造,使他们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如今,学校从三间破旧的平房发展到已拥有固定资产164万元,建筑面积2468平方米,11个班108名学生32名教职员工,多次赢得国家教委、中残联及省、市、县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个人也被授予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南京市劳动模范、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全国优秀特殊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没有陶醉在鲜花和荣誉中,他更加勤奋,更加严于律己。学校投资上百万元建教学楼,一位老同学摸上门来,想通过拉关系来接工程,要给*百分之五的好处费,,被*拒绝了。他坚持工程招标,在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最后该工程还被评为南京市优质工程。

县教委建教师公离,答应先分给他一套,学校教师以后有条件再解决。他一听,表示宁愿自己不要这套住房,也要设法解决教师的住宅问题,他多方筹资,疏通关系,又发动职工集资,终于使12户无房和租房住的教职工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居。古人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勤俭办学,廉洁奉公,他团结和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十几年栉风沐雨,终于开创出一块特殊教育的新天地,为残障儿童撑起了一片爱的蓝天!

在"六一"儿童节的联欢晚会上,县城影剧院的舞合上出现了一群特殊的小演员,在"爱的奉献"的音乐声中,他们翩翩起舞,还用手语表达内心的情感。当节目演完后,主持人拉住一位10来岁的小演员的手,问他此时此刻有什么感受,小演员看懂了主持人的口型,一字一顿地说:我爱家乡,我也爱你们!全场的观众都听懂了,他们噙着泪花,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