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14:42:16

孩子学习

孩子学习范文篇1

孩子的学习涉及的内容实在太多。但仅从家庭教育规律来说,有一句话是一定要强调的这就是想要孩子好好学习,家长更要天天向上,总之。这样才能让孩子的教育得到更好想要孩子学习好,怎样才能学习好?这是家长们一个老话题。现在大多数家长都已明白。最关键的孩子要“学会学习”家长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学会学习”呢?这里有必要提几点建议供家长参考。

养成学习习惯。家长要千方百计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的学习兴趣,一是培养孩子兴趣。往往是从一个问题一门课程逐步扩展的孩子对学习有了兴趣,家长就可乘势引导孩子树立学习观念,让孩子明白他主业、责任就是学习。有了责任意识,这时再引导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而然地会内化为孩子的学习自觉。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学习习惯”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引导,家长一开始就劈头劈脑地要孩子“自觉”学习是很难奏效的

掌握学习方法。与人鱼不如教人渔。孩子自觉了学习就成了平常事,二是启发孩子思考。而且在学习时还会产生新的乐趣。帮助孩子解答学习中遇到所有难题,这不是家长的责任,也不是家长力所能及的而启发孩子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帮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倒是家长应尽力而为的事。什么是良好的思维习惯?简言之,就是学习时能思考,思考每个知识问题的三个方面—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因为这种思考,能帮助孩子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勤于思考并且善于思考的孩子,就会逐步掌握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预习的复习的听课的背记的思考的解题的考试的等)方法。有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孩子的学习就游刃有余了学习也不会成为孩子的难事了

学会使用工具。学习是孩子的工作。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三是辅导帮助孩子。就必须掌握一些学习工具。笔和尺是工具,各种字典词典也是工具,都有一个怎样使用的问题,会用善用,就能促进学习。现在还有电脑、电子教育软件等,这是更高级的学习工具,怎样使用要学习,怎样利用更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安排。家长在这方面,也要通过咨询学习,才能履行辅导帮助孩子掌握这些学习工具的职责。

孩子学习范文篇2

一、以贴近生活的数学,激活兴趣

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依赖课本。这也就鞭策我朝这方面努力,上课时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不能照搬照抄,产生或出现不必要的误解。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二册的“元、角、分”时,这并没有让学生去死亡,去硬背,而是在课前让学生预先准备好各式各样的人民币,在引人提问时,就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我问:哪些小朋友给大人买过东西,用什么去买,你见过哪些钱……从而一步一步引出人民币及它的作用,随后逐一出示日用的人民币(纸币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硬币1分、1角、5角元),又问:你能根据自己想的把它们分一分吗?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轻松地加以回答和操作。

二、以动手操作的数学,激活兴趣

低年级儿童年龄小,生性好动、好奇,自控能力差,怎样让学生在40分钟乐于听讲,又学而有成呢?教师应充分从学生的“好动”下手。例如,在教学“9”的组成,并没有列出表格让学生死记9的几种组成方法,这样学生学得无味,对知识点掌握的牢固程度不高,容易被学生忘记,所以我就这样设计:

(1)说一说。让学生先巩固9的概念,比谁大,大多少,比谁小,小多少,在谁前面,在谁后面,左边是谁,右边是谁等基础知识。

(2)摆一摆。拿出9根小棒,把它分成两堆,看哪位小朋友分得最快,方法最多,并在本子上写出摆法(边摆边写),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并且不知不觉中对9的组成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3)玩一玩。和同桌玩,一个同学伸出几个手指,另一个同学的手指与他相加等于9的数;和老师玩,老师拍几下手,请你拍出相加得9的倍数。让学生在类似游戏活动中巩固对9的组成的认识,轻松自在事半功倍。

三、以富有情趣的数学,激活兴趣

1、学科的整合

纯粹的数学知识难免乏味,特别像一些口算、笔算、混合运算等计算题。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科的整合,在教学“万以内数的写法”中,我就设计了与常识课、音乐课相结合的方法,出示了“万里长城、杨浦大桥、黄山”等风景,写上它们的长度、高度,并配以优美动听的歌声,让学生在一种赏心悦目的情景下,欣赏着优美画面时写出数字,不仅增进了常识知识,而且领略到祖国的雄伟、美丽的风景,培养了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情怀。

2、多种的题目类型

(1)好玩的游戏题。爱玩游戏是学生的本能,尤其是带有童话口味的,充当小人物角色的,县有竞争性的等等。比如“当小医生”、“夺红旗”、“邮递员送信”、“走迷宫”、“给小动物找家”……既活跃了气氛,增进感情,发挥小主人翁的精神,又巩固了知识,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中乐,乐中学”的滋味,何乐而不为呢?

(2)动脑的挑战题。有时出于对中、优等生的考虑,就在多余的时间里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题目。“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只是对“包含除、平均分”应用题的练习,为了培养学生的反思维能力,我出了这样的题“王老师、李老师和周老师各拿了5支粉笔,还剩下几支粉笔,原来有几支?”

3、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孩子们都喜欢新鲜事物,整天对着一块黑板,难免有些压抑,到时候老师也应该让他们换换口味,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使用,录音机、投影、实物投影等多媒体的运用,富有动力感,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过程更加清晰,更加直观易记,如“24-8”个位上“4-8”不够减,通过学生讨论操作,多媒体演变过程,便一目了然。如果有必要还可以配以音乐、动画、声音等孩子乐于接受,喜欢的东西,学生爱屋及乌,自然地会更喜欢数学。

孩子学习范文篇3

我们常听到有的家长问孩子:今天学了什么?会写什么字?做了数学?一天到晚就是玩,幼儿园没有教什么内容。其实,我觉得这些家长根本不理解幼儿教育。

孩子进入幼儿园,他们可以很自由地选择玩具和玩伴,这可是幼儿园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让孩子自由融入集体和轻松气氛呢,并在不知不觉间老师教会了他们很多很多的东西。如孩子学会了把玩具放回原处,学会了离开教室的时候,听老师的口令排队,知道自己的座位在哪里,什么时候午餐,什么时候午睡,什么时候吃点心。学会了自控,知道老师讲故事的时候,不能随在教室里走来走去,不能随意打断老师说话。你发现了吗,孩子比在家里听妈妈讲故事的时候乖多了。还有小班的孩子应该说已经有一定的社交经验,幼儿园又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氛围,教会他们同伴之间怎样保持友谊,教他们在没有教师和妈妈帮忙的情况下自己怎样独立解决小伙伴之间产冲突。同时孩子也学会怎样参与别人的活动,看到其他小朋友在玩,他可以上前招呼,你在干什么呀?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默默看别人玩,或者一个人自言自语。这样的社交对于孩子长大之后融入集体大有帮助呢。

别小看幼儿园里那些让孩子们剪剪贴贴的手工,这是最好的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方式。当孩子用剪刀、胶水、橡皮泥制作手工的时候,他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全部开动起来了。小女孩比男孩更喜欢这些手工,专家指出,所有的小朋友都应该重视这样的动作经历,这样孩子将来学习写字会容易得多。还有搭积木对于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概念大有益处。然而,就像小男孩不太喜欢手工课一样,女孩子通常会忽略积木。专家指出,搭积木过程中孩子学会了排序和分类。如果孩子想搭一个高塔,手头又没有长积木,他们会发现两块小积木拼起来可以变成一条长的。这就在无形中为孩子将来学法、分数和几何打下了基础。

当然在幼儿园里,老师不可能像爸爸妈妈一样对这么多小朋友做这样的关照,他们会要求孩子们学会穿衣服,学会自己穿鞋,知道上了厕所之后要洗手。这些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给了孩子相当的自信。

所以,在许多爸爸妈妈看来,幼儿园里就是玩,其实在这玩的过程中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学会很多东西(当然还不止以上这些),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重要的是要加强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让孩子形成活泼,有个性,善良,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孩子学习范文篇4

一、拼音写话,激发写的兴趣

初入学的孩子有着强烈的说话愿望,老师要保护、珍视这种愿望,让学生自由表达,但此时学生只说半截话,表达不太清楚,要时时处处提醒,指导孩子说完整话,把语义表达明白,渐渐地能说一段完整话,这也为将来的写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了这样自由、轻松的学习空间,学生们乐于动笔表现自我的愿望更加强烈。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后,慢慢地把作业换成了只写“一句话”,让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要求只有一个:不会写的字可以写拼音、查字典、问别人。

如我从教学汉语拼音声母“dtnl”一课开始,尝试指导孩子开始写话。当时学了音节词“māmā”、“pápō”,我带着孩子用拼音写了第一句话——“māmāpápō.”,让孩子明白一句话要讲清“谁在干什么”“什么怎么样”。第二天大部分孩子进行了迁移,有的写了“bàbɑpápō.”,有的写了“dìdipápō.”,有的孩子则运用学过的音节写出与众不同的话——“dìdiqímúmǎ”。

根据孩子学习拼音的进度,我不断提高写话的要求:“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地干什么”,循序渐进,在不知不觉中孩子能将一句话写得比较具体。

学完拼音,有的孩子已经能用拼音写几句话,甚至写100多个音节的话。大部分孩子基本能完整地写好一句话。在写话地过程中孩子品尝着学习语文的乐趣和价值。由此看来,孩子的学力不可低估,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抓住时间,尽早让孩子步入写话的天地。

二、抓好看图说话写话训练

二年级第二学期,我着重指导学生看图说话写话,提高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

1、用好教材

低年级课本中许多课文都附有插图,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些现成的插图对儿童进行说话写话训练。但学生看图往往是看到了很多,却不知从何说起,还有的则是看到什么就说什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反复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说话写话要有条理,逐步懂得应该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2、画画写写

低年级学生从小就喜爱美丽的花草,可爱的动物,爱听有趣的故事。画画对学生来说,有基础有趣味,容易抓住特点,画好后再写写画的意思,用画画的乐趣消除写话的枯燥,长期训练,就能使画画与写话相得益彰、图文并茂。一节语文课上,我在一张大白纸上画上了蓝蓝的大海,然后说:“大海里都有什么你喜欢的宝贝呢?小朋友们能用你们的小巧手画下来,再剪贴在大海里吗?”小朋友们不亦乐乎地忙开了。瞧,大海里贴了“会喷出水柱的鲸鱼”“样子奇特的章鱼”“活蹦乱跳的飞鱼”“笨重的海龟”“各种各样的贝壳”……接着让他们看图说说大海里有哪些宝贝,在干什么?然后老师让他们给这段话加上开头(大海里的鱼儿真多呀)和结尾(鱼儿真快乐,每天能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快活地游来游去。),最后让学生写一段完整的话。这些“绝妙的作品”,充满了童真、童趣、童心、童情,洋溢着儿童纯真、质朴的天性。那是他们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观察所见,自己的生花妙笔。他们能不乐吗?

3、妙用情境图,培养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

一年级新教材,图文并茂,书本中的情境图更是别具匠心,充满童趣,它大大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及注意力,它是学生学习课文的好帮手,同时我还发觉它也是培养学生看图写话的好材料。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接触社会不多,还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看图写话,有目的的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带领、指导学生写话是练习写作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即,我让学生给每幅情境图配上一句话,这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开始时,有些学生从课文中选择句子来写,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用自己的话来给插图配话,如教学a、o、e这一课时,学生能描绘出一个晴朗的早晨,蓝天白云下,大公鸡站在树桩上喔喔叫,小马来到小河边做着早操。这幅图,学生说得有条有理的。为了激发兴趣,我鼓励学生把他的话有感情地念出来,我们叫“配音”,配的有创意的,给予奖励。每图一话,培养了同学们触景生情,看图写话的能力,也让他们养成了注意观察,发挥想象的能力,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淡化文体,激发兴趣,同时也训练了他们朗读的能力。

三、抓住瞬间,即兴写话训练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像夜空中的烟花,瞬间即逝。需要有较敏锐的洞察力,才能捕捉到别人不注意的细节,将斑斓的色彩长留心中。因此,教师要带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捕捉生活。一次上课前,我走进教室,发现黑板没擦,便示意让值日生擦干净,其余的小朋友休息。值日生是个“小调皮”,他擦黑板时,忽左忽右,上窜下跳,动作敏捷灵活。我突然发现,小朋友都认真地看他表演擦黑板的“节目”,有的小朋友还笑得咧开了嘴。目睹一节,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大家把他擦的动作、神态说具体。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感悟力就会得到培养,说写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四、开展活动,创设写话情境

孩子学习范文篇5

我是一名农村教师,我是带着许许多多的困惑,走进武大的。这几天,我快乐地畅游在各位名师智慧的海洋中,他们的气质,思想一次又一次的触动我的心弦,在他们的思想中,我找到了一些解决农村孩子学习现状的方法。

第一,真情投入,用爱开启农村孩子兴趣的大门。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关心学生,走进学生,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与生活,找到他们不愿学的原因,时时激励学生,表扬学生,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第二,要做一名智慧型老师。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每位学生的心理与性格,因材施教,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

孩子学习范文篇6

孩子们都喜欢吃糖果,于是有的父母为了鼓励孩子做功课,努力学习,常用糖果来引诱和激励他们。

我的一个同事曾经跟我讲过他用糖果训练儿子跑步和跳高的趣事。那当然是一切比较贫乏的70年代初期。教师工资不高,因而进口糖果在一般人家也都成了奢侈品。

每天清早,他领着儿子跑步,然后训练他跳高。每跳过一次跳竿,他就赏给儿子一粒糖。经过这样的特殊训练,他儿子在高中毕业时,终于顺利地考人了师范学院的体育系。这件事今天听来虽然有些滑稽可笑,却说明了糖果的一定的刺激作用。

平日一般父母也常对孩子说:“如果你得到了一百分,我就给你买支钢笔”,或者别的什么孩子希奇的东西。于是孩子为了得到自己所希奇的东西,认真做功课,拼命争取一百分。

这种鼓励的方法与前面讲的赏一粒糖实质相同。它们有时可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过,在这样的激励下,孩子虽然认真学习,在一段时间里提高了成绩,考了一百分;但是孩子们并不看重功课,看重学到的知识,为学到了知识而高兴,而是一心想着的是奖品。奖品一旦得到了,也就不再读书了。同时,由于他们并没有一个正确的读书目的,或者说父母并没有帮助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读书目的;因而孩子也不能真正养成读书的兴趣。此外,由于父母要求的是分数——一百分。有的孩子用了功,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也可能只得了九十分或九十几分——实际上这已经是很好的成绩了。一个认真读书的孩子也应该可以为这样的成绩而高兴了——但是由于它与父母的要求还相差几分,因而仍然得不到父母许诺的奖品。于是孩子产生了一种不合理的闷闷不乐。这是一种完全不应该的偏差心理。孩子本应以念好书学好知识为追求的对象,这样却变成了孩子为获得奖品而上学、读书。

同时,由于孩子急切地想获得父母允诺的奖品——他们早就渴望获得的东西。因而一旦他们也努力了,而分数仍达不到父母定的指标,他们就会怨恨老师,而且会促使他们在考试中弄虚作假,涂改成绩单。

目前一些富有的家长,他们动辄以大量的钞票来作为奖赏,后果只会更糟,对孩子们的心灵毒害更大。这些父母在看了儿女成绩不够理想后,为了鼓励孩子学好功课,想给儿女一个强刺激,于是大口许诺:“只要你能考一百分或九十分,妈就给你钱”。这种把分数与钞票直接挂钩,在短期内也许可能得到一点强刺激的作用,鼓励孩子进行一次最后的冲刺;但很容易使孩子忘却学习的真正目的,掌握有用的知识。而且孩子拿多了钱也不好,容易走上邪路。孩子一旦养成了大把花钱的习惯,而成绩又一时不理想,分数上不去,得不到那笔奖金,孩子可能就会去偷钱!因为学习成绩——有时不是一两次冲刺就可以上去的!

这还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有奖也就会有罚。父母为了督促孩子学好功课,有的父母也常采用一些惩罚。“你下次再考不及格,我就不给你买新衣了!”或“下次你再考不好,就打你的屁股!”

这样讲,父母原是想吓一下孩子,想让孩子用功读书,认真做功课。

但是,不论是用糖果或金钱作为奖励或惩罚,父母们都忽视了一个根本的问题。那就是孩子为什么不好好学习,为什么考不及格?是单纯的好玩,没有做功课,或课堂上没有听讲?还是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呢?这些问题如不逐一解决,孩子的学习成绩无论如何也提不高的。许诺或恐吓只会使孩子更加痛苦且厌恶读书,厌恶老师。同时,他们为了获得父母许诺的东西,或者逃避挨骂挨打,他们会撕毁成绩单,涂改分数、偷东西,甚至离家出走。

这些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屡见不鲜。所以我认为在子女的教育中奖罚虽然不可无,但一定要使用得当。绝不能滥用金钱物质作什么强刺激。要想使孩子学好功课、努力学习、成绩好,主要的应是帮助孩子明确学习目的,启发孩子的求知欲,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养成孩子自觉地读书做功课的习惯。对已经懂得用功读书的孩子,则不必过分看重分数,例如九十五分与一百分之差等等。对于成绩不好,没有上路的孩子,则首先是了解孩子不念书或学习不好的原因。如果只是听课不认真、贪玩,父母应耐心说服,帮助孩子明确读书的目的。如果是听不懂,学不好,父母就应具体帮助,并给以正确的指导,设法帮助解决孩子学习中的具体困难:“现在你可以自己做做看。不要着急、不要慌。……不久你就能赶上其他的同学的!”以增强孩子的信心。

其次,再谈一谈九十分与一百分的问题。有些父母在孩子得到九十五后,仍然要求孩子得一百分。这种要求并不为错。它可以使孩子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继续进步。不过,对分数也不应迷信或绝对化。因为有的考试的试题全是书本上的死材料。有些不大喜欢死记硬背的孩子尽管学得很好;但对有些部分没有死背,于是丢失了几分。这里面就有一个读死书和读活书的问题。我们在工作中和生活中也都曾见过或听说过这样一些人。那就是他们在学校的成绩很好,是高分满分,而一到社会上工作中他们的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却很差。

孩子学习范文篇7

一、教师要善用教学语言

教师一生“以舌耕为业”,其教学语言的运用是否精确,恰如其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接受力、审美力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在我看来,优秀的教学语言应似春风细雨,浸入学生的心脾,滋润学生的心灵,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学习的快乐,排除成长的烦恼,体味人性的光华,塑造健康的心理。如:课堂导语应像磁铁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精力从喧嚣的课下拉回课堂。在讲初三思品第二课“伴我们一生的权利”时,我是这样开场的:“如果生活只允许你拥有一样时,在‘生命、财富、权力、美丽、荣誉……’中,你最渴望拥有什么?为什么?”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再如,课堂评价语应像熨斗一样熨平学生胆怯自卑的心灵皱折。不是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吗?教师如果能以一种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以欣赏的语言评价学生,就会给学生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也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产生表现的欲望,感受学习生活的快乐。实践证明,在校学习生活中,体验不到成功的学生,对待学习就会有一种失败感、挫折感,学生的自信心、乐观的人生态度就可能丧失。

总之,教材内容须经教师创造性的思考、处理,以教学语言呈现给学生,所以教师应努力练就这一基本功。

二、教师要拥有阳光心态

由于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与教师接触的时间最多,所以教师的言行举止,心态觉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记得有一次,我的心情不好,接着上了一节课,课堂上似乎感觉学生哪有点不对劲,下课后我刚走出教室,有两个学生一块跑着跟上来,问我“老师,您怎么了?”我震惊之余忙说“没什么”。此时的我感觉到我的不良情绪影响到学生了。第二节课我赶紧对同学们道了歉。我想,没有快乐的心,就没有积极的思维,就不会认真地投入到学习中,所以教师应当抛开生活中的烦恼,带着乐观的心态,积极的情绪走进课堂,以自己的快乐、阳光和自信感染和打动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地学习。

三、教师要学会信任学生

有位名人说过:“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学生也越来越喜欢能够张扬自己个性,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本学科的优势,大胆地放手,把时间和权力放给学生,让他们在活动中去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激活他们的创造性。曾经上了一节课让我感受颇深。那是一节辩论课,我给学生的辩题是“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发展,从中国故事到外国谚语,从弘扬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到保护环境家园的法定义务,从倡导恒心做事,坚持不懈,到鼓励创新思维,另辟蹊径,简直让我大开眼界。正反两方每提出一个新的观点,我都适时板书到黑板上。自由辩论激烈而有序,辩论结束后同学们还选出了最佳辩手。一堂辩论课下来,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锻炼了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还树立了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结束语时,我感慨地说:“同学们,你们今天的出色表现,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为我的轻视感到惭愧,看来,我确实应该对你们刮目相看。”课堂结束在一片欢快的掌声中。

孩子学习范文篇8

怎样才能学习好?这是家长们的一个老话题。现在,大多数家长都已明白,想要孩子学习好,最关键的是孩子要“学会学习”。家长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学会学习”呢?这里有必要提几点建议供家长参考。

一是培养孩子兴趣,养成学习习惯。家长要千方百计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的学习兴趣,往往是从一个问题一门课程逐步扩展的。孩子对学习有了兴趣,家长就可乘势引导孩子树立学习观念,让孩子明白他的主业、他的责任就是学习。有了责任意识,这时再引导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而然地会内化为孩子的学习自觉。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学习习惯”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引导,家长一开始就劈头劈脑地要孩子“自觉”学习是很难奏效的。

二是启发孩子思考,掌握学习方法。与人鱼不如教人渔。孩子自觉了,学习就成了平常事,而且在学习时还会产生新的乐趣。帮助孩子解答学习中遇到的所有难题,这不是家长的责任,也不是家长力所能及的。而启发孩子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帮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倒是家长应尽力而为的事。什么是良好的思维习惯?简言之,就是在学习时能思考,思考每个知识问题的三个方面——“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因为这种思考,能帮助孩子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勤于思考并且善于思考的孩子,就会逐步掌握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预习的、复习的、听课的、背记的、思考的、解题的、考试的等)方法。有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孩子的学习就游刃有余了。学习也不会成为孩子的难事了。

三是辅导帮助孩子,学会使用工具。学习是孩子的工作。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就必须掌握一些学习工具。笔和尺是工具,各种字典词典也是工具,都有一个怎样使用的问题,会用善用,就能促进学习。现在还有电脑、电子教育软件等,这是更高级的学习工具,怎样使用要学习,怎样利用更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安排。家长在这方面,也要通过咨询学习,才能履行辅导帮助孩子掌握这些学习工具的职责。

总之,孩子的学习涉及的内容实在太多。但仅从家庭教育规律来说,有一句话是一定要强调的,这就是——想要孩子好好学习,家长更要天天向上。

孩子学习范文篇9

关键词:农村教学;语文;兴趣;策略

小学语文在教育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现阶段,在农村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的兴趣是受什么支配的呢?又该怎样在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成长呢?在此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精心设计导语,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中

一节课有一个好的开端,对于课堂的顺利进行和提高课堂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一节课的开始,教师要精心地设计好开场白,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中。例如,在学习《司马光》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做过见义勇为的事情呢?在平时学习或者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和看到别人需要困难会怎样做呢?文章中的主人公值不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呢?”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会想着问题和文章的关键性,进行仔细的阅读。

二、注重情感教育,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曾有心理学家研究过,学生成绩的好坏和该科目授课教师的受欢迎度有很大关系,简而言之,学生喜欢这个教师,自然会对该教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然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此看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对教师没有距离感,而且教师还要为学生构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此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而不是因为自己是教师就要凌驾于学生之上,任意训斥学生。再者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对好学生不过分褒奖,对学困生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扶持,让学生感受到被教师重视。最后,在课堂上,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互动,课下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秉承为学生服务的态度进行教学。

三、运用趣味性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环节是对识字写字的教学,而且新课标中指出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趣味性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刚升入小学的学生来讲,对于拼音,汉字的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对于稍有难度的知识就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也因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时教师如果运用趣味性的语言,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那么在学习汉字的环节中,也会轻松很多。例如,在学习“己”和“已”的时候学生特别容易混淆,教师就可以运用顺口溜来教授学生认字。再如,有的学生写字的时候笔顺老是不对,教师可以编小故事来教育学生,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开展适当的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标中指出,在教学活动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开展教学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例如,在早读时间,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种形式的阅读。首先,在班级设立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看过的书和自己喜欢的读物带到学校,供学生在早读期间相互借阅,同学之间也可以进行读后感的讨论。在经历过一段时间后,按照学生的借阅情况,评出班级的优秀阅读者,加以鼓励,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其他没有评选上优秀阅读者的学生也是一种激励。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在小学教育阶段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新时期背景下,对于学生的培养不能只限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而是应该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最终目标。语文作为语言类学科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多方面改革教学模式。教学中在课前做好设计指导,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课中注重师生互动环节,为学生构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适当开展教学活动,丰富教学资源,做到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赵新侃.避免陷入五大误区[J].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09(Z1).

[2]陈晓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外知识引入语文课堂之我见[J].福建陶研,2008(2).

孩子学习范文篇10

一、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

医学临床实验也证明了大脑两半球的不同功能:左脑的损伤会引起感觉性或运动性失语症、文字不识症和抽象逻辑思维方面的障碍;而右脑的损伤则会造成相貌不识、结构性失认等现象和空间定向思维方面的障碍。如果将“铅笔”两个字分别投射在病人左、右眼半视野内,铅在左,笔在右,那么病人能说出“笔”,不能说出“铅”,这是因为“笔”投射在左半球,所以能命名,而“铅”投射在右半球,因而不能用言语描述。如果把一支铅笔放在病人左手上,他可以用动作表示铅笔的用途,但不能用语言描述它。如果把铅笔换到右手上,病人马上就能用言语做出报告。如果让病人根据积木的颜色来排列某种图形,那么他可以用左手而不能用右手完成任务。这说明,两半球确有不同的功能。但从系统论角度来看,二者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比如,语言虽然主要由左脑管其词义和连续性,但右脑也分管其情感和声调;而图案设计虽然主要依赖于右脑的视觉和想象,但也依赖于左脑的分析和排列。然而,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由于教学内容的偏颇,人们对大脑左半球的功能较为重视,使之长期以来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对右脑的开发则始终未能落到实处,所以忽视甚至压抑了右半球的“能动性”,使其潜在功能长期以来未被人们所充分了解。而美育,则可以激发和调动“右半球”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使两个半球平衡协调地发展,充分挖掘大脑的潜力,全面开发学生的智能,特别是注重开发学生的右脑智力潜能。美国著名教育家艾德勒教授曾设想了本世纪末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模型。他特别强调设置“美育”课程,以提高学生对人类艺术活动作品的观察力、理解力、鉴赏力,最大限度地拓展儿童智力活动的广阔空间。加拿大温哥华教育委员会研究员拉脱尔也指出:人的左脑管抽象逻辑思维,右脑管具体形象思维。他在如何训练大脑的研究中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长时间坐在教室左侧座位上而不得不经常把头和眼珠转向右侧的学生,在那些语言和分析能力起作用的课程中,学习成绩较为出色。反之,坐在教室右侧的学生,在那些形象化和整体性能力起作用的课程中,学习成绩高出一筹。这是大脑左右两半球活动不均匀、发展不平衡的一种必然结果,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开发右脑、善用左脑,使两半球协调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我国当前的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中,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导致个别学校只重视那些高考应试课程,而将那些具有美育功能的音乐、美术、体育视为“小三门”,更谈不到充分利用美育途径开发学生的右脑智力世界,致使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受到了一定的局限。这种状况亟须改变。

二、智力是智慧和能力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感受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而以思维力和创造力为其核心。美育过程,实际上就是发展和提高各种认知能力,形成完整的智力结构的过程。美育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六个方面:

(一)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感受力方面

感受力,心理学上称之为感知觉能力。人的智力的开发与其感受力的高低密切相关。因为缺乏足够的感性材料,抽象思维活动就不能进行,就无法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更难以进行科学的发明与创造。诚如列宁所言:“不通过感觉,我们就不能知道实物的任何形式,也不能知道运动的任何形式”。而美育则有助于人的感知觉能力的提高,进而扩大和深化学生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因为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获取文化知识,不仅要依赖于各门理论学科,而且需借助于文学艺术。艺术形象积极地揭示生活的真实,概括并反映出现实社会生活的本质。通过艺术认识世界是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的,也是富于理想和充满激情的,是以美自身的魅力去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以愉悦的心态、理智的情感去获取有关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人生的种种认识。正因如此,马克思在谈到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夏洛特·勃朗蒂女士和喻克尔夫人时曾说过:“现代英国的一派出色的小说家,以他们那明白晓畅和令人感动的描写,向世界揭示了政治和社会的真理,比起政治家、政论家和道德家合起来所作的还多”。

(二)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方面;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活动参加的高级形式的知觉过程。观察力是指人们通过观察、感觉和知觉,使自己同外部世界联系起来而认识客观世界的带有个性特点的能力。学生正是通过良好的观察力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而美育又正是培养、发展和提高学生观察力的重要途径。审美教育中的美术和音乐,不能只看作是一种供人娱乐和消遣的活动,而应将其视为训练视觉和听觉、增强观察力的必要科目。比如,在绘画过程中,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比较、分析、描绘,使学生较全面、准确、迅速地了解其状态、结构、色彩等特征,掌握其比例、明暗和空间等关系,以便在二度空间内再现、描绘事物的纵深和各个侧面,造成视觉上的空间立体感和逼真效果,这就使学生的观察力和敏感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培养了马克思所说的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至于文学艺术的欣赏和创作活动,也有利于促使学生观察人、自然和社会生活,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而通过美育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本身也就促进了其智力的进一步发展。

(三)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方面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等方式,在人们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记忆力是指把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或从事过的活动在头脑中贮存起来并再现出来的能力。学生正是凭藉着记忆才能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思维、想象、创造等高级的心理过程。没有记忆,感知觉就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智力也就不可能得到发展。记忆可分为语词逻辑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学校中的智育一般着重于强化学生对概念、数字、命题、逻辑推理方面的语词性记忆,而美育则可以利用其显著的直观性、感受性特点,借助艺术手段培养和训练学生对于具体事物的形象记忆。比如,通过美术教学使学生将看见过的物象和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把听到过的旋律进行回忆或再认,然后进行描绘或演唱。如此反复训练,便能不断提高他们对图象、色彩、音调、旋律等方面的形象识别与形象记忆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强化与深化其它形式的记忆,提高记忆力,增强创造力。此外,这种形象识别与形象记忆能力,也是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天文、地理、考古等学科所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实践证明,美育有助于通过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而促使其智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