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十篇

时间:2023-04-11 05:12:43

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篇1

在上学期期末,我、邵艾雪、陈戈巍连续三年被评为“局级三好生”,在这个学期,“市级三好生”的名额只有两个,结果我落选了。

我心里非常委屈,心想:我哪点比他们差?想这想着眼泪便溢满了眼眶。可我不能当着同学们的面哭,我仰起头,硬把眼泪灌了回去。我心想:我还要不要再帮助同学?我从上学期就开始帮助一位同学复习功课,期末他还得了“突出进步奖”呢!可我已经不是三好生了,干吗还要费力不讨好?可是我很清楚,帮助同学是每一位同学应该做的啊!我的心里就像有两个小人在打架。当我把目光投向那个被我帮助的同学时,我想:班里那么多同学想帮助他,他选择了我说明他信任我,我应该继续帮他。

这时我抬起头,只见老师正在看着我,目光里充满了理解和鼓励。老师对我也是对大家说:“人生中的挫折,使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大家应该好好地享受这笔财富。就像小树要经受风雨才能长高成材……”老师讲了很多。

听了老师的话,我心里一亮:对呀,这不就是老师说的挫折教育嘛!那我就来接受这次教育,享受这笔财富吧!

回到家,我对爸爸说起了这件事,爸爸听后,说:“我们家长希望孩子们一生中都是一帆风顺的,遇到挫折不能退缩,要敢于面对。”我听后,心想:原来老师和爸爸一样,都是为了我健康成长啊!

挫折教育篇2

关键词:挫折教育机遇性注意事项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题记

现在城市中,“四二一”式家庭居多,所以家长们对保护孩子的安全成了第一要务。家长们过度的保护,过度的迁就,因噎废食、过分规避风险,目的在于能让孩子健健康康地长大。试想在“温室”里长大的这些“独苗苗”们能有多少自我保护能力呢?“跳楼一族”的出现使我们不得不对他们的成长有些担忧。所以我们不妨在幼年时期就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早一些磨炼他们的意志。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就业和创业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是我做为一名幼儿教师,更是一名普通的家长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一点不成熟的观点和一些尝试。

一、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在非洲的奥兰治河的两岸,有野生的羚羊群。动物学家们对它们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发现生活在东岸的羚羊不仅奔跑速度比西岸的羚羊快,而且繁殖能力也比西岸的羚羊强。为了研究两岸羚羊的不同之处,动物学家们在两岸各捕捉了10只羚羊,分别送到对岸。一年后,由东岸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16只,而由西岸送到东岸的羚羊则只剩下4只。究其原因是东岸不仅生活着羚羊,还有一群狼,羚羊们为了不被狼吃掉,不得不每天练习奔跑,从而使自己强健起来;而西岸的羚羊因为没有狼的威胁,过着安逸的生活,奔跑能力不断降低,体质也不断下降了。

这个研究发现告诉我们,人类和动物在生存能力方面是一样的,只有不断经受困难和挫折锻炼的人,才能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生存能力。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可能一辈子替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生活在温室里。

二、挫折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

1.利用乡土教材进行挫折教育。我的老家在农村,7岁的小侄子就一直生活在那里,他和我女儿同岁,于是我把他们带到一个小山坡上,我为他们安排了这样一项活动:摘一把酸枣,捉三只蚂蚱。结果我侄子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而我女儿却遇到了很多困难:在地瓜地里让长长的蔓子缠住了脚,拌了好几个跟头,在酸枣丛中,她的裤子被枣树上的钩刺钩住,急得大哭。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出手帮助,而是热情鼓励。经过努力女儿终于把一把酸枣和三只小蚂蚱交到我手中,女儿脸上也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2.选用合适的周边环境利用孩子所掌握的技能进行挫折教育。孩子到了六七岁,就有了一定的生活知识,比如他们能说出父母的名字,自己的家庭住址及父母的电话号码。一旦在街上走失,知道找警察帮忙。那我们就可以试着锻炼一下孩子:那天天色已晚,街上亮起了路灯,我趁她不注意悄悄躲了起来。她先是一愣,四面张望,接下来是一阵大哭,大约5分钟后,突然停止了哭声,她大步向前走去,我在夜色中跟踪着。她在一个电话亭前停住了脚步,怯怯地往里望望,慢慢地走了进去,不一会儿,我的手机响了,我打开手机,里面传来电话亭老板的声音……3.机遇性的挫折教育。和孩子一起观看一些耐挫折教育影片,进行适时教育。比如电影《小鬼当家》,这就是典型的耐挫折教育,孩子们或多或少地会从中受益。还可以组织孩子们爬山、搞种植、养殖小动物、小制作、游戏比赛等等,这些活动中孩子会受益多多,无论从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会变得坚强一些。那是在我女儿12岁的时候,我突然生病住进了医院。我想借此机会锻炼一下孩子。于是洗衣、做饭……所有家务活都由她承担下来。特别是晚上,她害怕一个人呆在家里,就请了邻居的小姑娘为伴。一个月过去了,我女儿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学会了做饭,在星期天还把她包的饺子送到了医院,我吃着略有咸味的饺子,我连连称赞:我女儿真棒。

当然,挫折教育并不仅仅是让孩子吃点苦,挫折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面对困难并战胜挫折,建立自信、乐观的品质,培养起一种耐挫折能力和品质。

三、挫折教育应注意的事项

1.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各不相同,尤其是孩子,超度的挫折会给孩子造成身心上不必要的伤害,使孩子产生消极心理。因此,作为家长首先应全面了解孩子,知道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从而掌握好挫折教育的“度”。既要有一定的困难和压力,又要让孩子经过努力后能感受胜利的喜悦。

2.安全第一,排除危险,这是实施挫折教育最关键的一条。

挫折教育篇3

全国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几家欢喜几家忧。不少考生费尽心思想出路,有人选择复读,但也有极个别选择结束年轻的生命。这再一次提醒我们对孩子的挫折教育有多么重要。事实上,挫折教育也是国外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很多学校开设专门的课程,培养孩子坦然“接受失败”。

英国:失败周

英国家长们常常把“给孩子失败的机会”这句话挂在嘴边。孩子做某件事失败了,英国人的观念不是索性不让孩子去做或干脆家长包办了,而是再提供一次机会,让他学会避免失败的方法。

同时,学校教育也十分重视“接受失败”的学习。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一所顶级中学推出了一套极富挑战性的数学考试试题,校方坦言这份试题的难度远超过中学生的解题能力,声称考生“不可能拿满分”。据称,此法是为了让学生从小就摆脱完美主义思想,了解“失败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另外,英国牛津中学是国内顶级的私立女子中学。这所学校设计了一套数学测试题,难度循序渐进,直到超过中学生的能力极限。校方负责人表示,该校绝大多数学生都很优秀,校方担心因为自身完美而产生的优越感会让她们今后经不起挫折、或裹足不前。学校表示,希望通过这种挫折教育法让这些“完美小姐”从小认识到“完美是求知的敌人”。

今年年初,英国另一所顶级女子学校——伦敦温布尔登中学推出了“失败周”活动,邀请了很多成功人士出席。活动中,这些特邀嘉宾和学生们分享了自己人生当中的失败经历,告诉学生们“偶尔失败完全可以接受”,关键是如何正确面对失败。

德国:死亡课

有人说教育孩子应该尽可能地展示一个真善美的世界,然而,德国的家长与老师们却另辟蹊径,让孩子们直面人生和社会的阴暗面。

据报道,德国柏林的一所小学竟邀请殡仪馆的工作人员来课堂上讲述人死时会发生的事情。讲完后,孩子们轮流扮演角色,模拟诸如父母因车祸身亡时如何应对。该校老师称,通过这样的课程孩子们体验了突然成为孤儿的感觉,这有助于他们体验遭遇不幸时的复杂心情,以及怎样控制情绪。像这样的挫折模拟情景和角色扮演在德国的学校中十分常见。

挫折教育篇4

关键词:青少年;挫折承受力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0-D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80611021

一、相关概念的诠释

什么叫挫折?在社会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中,挫折指一种情绪状态,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遭遇到无法逾越的困难障碍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消极的情绪反应和情绪体验。 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在遇到挫折情境时,能经受住挫折打击从而不产生不良心理和行为的耐受能力,也就是个体面对挫折或适应挫折、抵御或应对挫折的能力。挫折承受力是维护个体心理健康的一道防线。何谓挫折承受力教育呢?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青少年进行挫折认知理论教育,并利用或设置相关挫折情景,让青少年在体验与困难和挫折作斗争的过程中经受磨炼,受到教育,不断增强挫折承受力,形成适应、抵御和应付挫折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

二、挫折承受力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挫折承受力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教育形式化

挫折承受力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的专家学者也在重视研究挫折承受力教育的对策和措施,而教育者和家长也开始认识到挫折承受力教育的重要性,但到目前为止,挫折承受力教育还停留在形式工作层面,没真正落到实处,以致于和实施素质教育一样,雷声大,雨点小。

2、资源整合欠缺,教育孤立化

挫折承受力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良好的综合教育环境,要求社会、学校及家庭等各教育资源整合,优化组合,各学科相互协调以及课堂教学全面渗透。而目前却存在这样的现象,我们的教育是“学校非常艰难进一步,在家里退两步,在社会上退三步”,社会、学校及家庭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教育网络。许多家长没有认识到挫折承受力对孩子的重要性,生怕孩子吃苦、遇挫、“受罪”;社会媒介也没有相关的宣传,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实施环境。

(二)挫折承受力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从历史的角度看,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教育目标存在偏差

自近代中国科举制产生到新中国的应试教育,考试成为人们改变命运的工具,形成了“一考定终身”的局面。由于教育体制的不完善以及社会期望目标的偏差,导致教育目标、重点的转移。长期以来,教育管理部门及学校形成了重智能轻情感意志、重文化知识灌输轻能力训练、重知识轻人格、重分数轻素养、重传承轻创新、重言教轻身教……心理健康教育几乎一片空白。

2、从现实的角度看,受市场经济体制的冲击,教育急功近利思想严重

这些年,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教育也“产业化”起来,教育管理也“企业化”起来,教育急功近利思想严重,而“素质教育”,只听“雷声”响,不见“素质”来,造成青少年不能面对挫折、心理承受力差的严重后果。

三、加强青少年挫折承受力教育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挫折承受力教育的认识

首先,领导是关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形成共识,对青少年实施挫折承受力教育的宗旨和目的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提高其挫折承受力,实现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二是青少年挫折承受力教育不仅仅是因为青少年挫折承受能力差,心理问题突出才要开展的工作,也不只是针对挫折承受力差的青少年的工作,而应面向全体青少年,以预防和发展为主。三是对青少年的挫折承受力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哪一个部门或某几个教育工作者的事情,也不是某一阶段的事情,而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的长期的任务。

(二)加强挫折承受力教育内容研究,形成科学体系

近些年,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和城市,开始在学校教育中实施挫折承受力教育。但是由于对挫折教育缺乏深刻的认识,对挫折承受力教育的内容缺乏深入的研究,在实施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误区,如简单地把挫折承受教育简单等同于磨难教育或吃苦教育。这样,就导致了挫折承受力教育的内容单一,琐碎分散。虽然说让青少年在挫折中得到磨炼,对青少年挫折承受力的增强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挫折承受力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绝不是仅仅靠开展几次吃苦的活动能完成的,它不仅有自己完整的内容体系,且同样要遵循教育的循序渐进规律。因此,我们要在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理论基础之上,加强挫折承受力教育内容的研究,开发挫折承受力教育课程,并将之形成科学的体系。把挫折承受力教育课程纳入青少年整体教育体系中,并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对挫折承受力教育课程进行系统设计。课程的内容应贴近青少年的生活实际,具有连续性、层次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状况,由低到高,挫折承受力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挫折认知理论教育;2、生命教育;3、人生观、世界观教育;4、社会责任感教育;5、法制教育;6、挫折承受力养成教育 。

(三)建立配套的教育评价机制,使教育目标明确、具体

现行的教育评价机制,抹杀了人的个性,忽视教育中人的因素和生命价值,与应试教育以“甄别、选拔”为主要目的有很大差距。具体来讲,教育评价机制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就评价内容而言,对青少年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角度的,首先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而且要关注学习过程,尤其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气质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即使在对青少年的学习成就评价范畴,也不能仅仅依靠成绩测验,成绩测验只能是学生学习成就评价中的一种,偏重于认知上的测量,对学习成就的评价,也应涵盖与认知有关的态度、兴趣等行为的考查。其次要以多视角的评价内容和结果,综合衡量青少年全方位素质的发展状况,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对青少年的心理状况、挫折承受力做出评价,以起到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隐患进行预防、矫正、培养的作用。最后,青少年学生参与评价,可以使他们学会认识自己并正确估价自己,对自己确立一个合理的目标,这样青少年就不会因为抱负水平过高而产生挫折感,避免承受不必要的精神及身体上的压力。

参考文献

挫折教育篇5

Abstract: Entering the 21st century,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is volatile, direct or indirect impact on our college education, students face many unhappy situation, students and anti-setback setback education training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aims to setbacks from the status of students, causes frustration, and frustration the significance of educ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methods of education on the education of students setbacks, to help guide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guidance Frustration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关键词:大学生 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方法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setback education frustration educational methods

作者简介:张耀东(1981-),男,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规划。

*项目来源: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编号是200806,项目名称:大学生挫折教育研究。

一、大学生遭遇挫折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进一步深入,大学生自我实现愿望的提高,理想与现实差距越来越大,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受到了挫折事件的干扰,遭受到挫折感的困扰。在《大学生挫折现状问卷》中,我们发现:

1、大学生对“近一年内在学习、人际交往、情绪、生活、家庭等方面遭遇挫折的频率”(题一)和“在遭遇挫折后所产生的挫折感强度”(题二)的回答见表1。

有表1可见,有21.8%的学生遇到较多的挫折,仅仅只有15.6%的学生说没有遇到过挫折。有19.5%的学生有较强或很强的挫折感,仅仅只有14.8%的学生说没有挫折感。

2、在调查统计中发现,大学生遭遇挫折的类型主要集中在人际交往,学习方法与现状、家庭及个人经济地位、恋爱、生理健康以及就业等方面;就挫折感的高峰期而言,主要集中在大一和毕业班;不同年级挫折感轻重也不同,大一新生挫折感主要源于人际交往和学习方法,毕业生挫折感主要来源于就业和家庭及个人经济地位。

二、大学生产生挫折的成因分析

一般而言,大学生产生挫折的成因分为外在客观因素和内在主观因素。

1、外在客观因素分析。从空间的维度来看,大学生产生挫折的原因与生活环境的地域环境、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家庭环境乃至班级环境和寝室环境都很有关系,例如在海边生活的人心胸较开阔;在动荡的社会中生活的人精神更加紧张;在幽美恬静的校园里学习更有动力,在不和谐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人心理容易出现问题;在积极向上的班级中同学之间更加团结等等。大学生产生挫折的成因之一便是所处的环境没有起到良好的正面的积极的引导作用。

2、内在主观因素分析。从主观上讲,大学生的挫折产生并存在的重要原因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种。仅对大学生而言,对专业认知的不足、学习方法的缺陷以及对自我认知的不正确或不完全等智力方面的因素是造成挫折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个体本身潜在的心理冲突、个人理想、抗挫折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等非智力因素也是造成挫折的原因。其中,大学生对自我认知的不正确或不完全是所有产生挫折的首要原因和关键原因。

三、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方法研究

挫折教育就是有意识的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正确的认识挫折、预防挫折、对待挫折,增强对挫折承受能力的教育。

在校园事故频发的今天,高校必须担当起教育提高大学生抗挫折的能力、缓解心理矛盾、强化抗挫折的意识和技能,调节压力和释放负面情绪的重要任务,培养身心健康、发展全面、品德高尚的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大学生。

1、通过高校“人文教育”,教会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成人”和“育才”。“育才”教育需要有较高专业知识的老师传授,而“成人”教育则更多的是倚重高校的“人文教育”。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它更强调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它使人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并给社会多一份人文关怀,在根本上体现教育的本质人与理想。 这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最重要最关键的方法,是挫折教育的基础。

在日常“两课”教育中,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可以借助“霍兰德职业性格理论”,“乔韩视窗理论”等多种方式指导教育学生从性格、能力、兴趣、价值观等方面认识自我,教会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和知识认识生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和社会的自我。在教学中要避免枯燥空洞的理论讲解,采用辩论、调查、研讨、情景再现等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要赋予人文教育新的时代特色和道德理念,如08奥运火炬受阻,汶川地震,金融危机,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等都可以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进而引导学生在面对挫折时,从人文角度,从人本角度分析考量,从主观上辩证的认识挫折具有的两面性,消除面对挫折时的悲观情绪,树立战胜挫折的必胜信心。

2、通过“责任意识教育”,贯彻挫折思想,端正对待挫折的态度。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上大学,很多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第一次住宿舍过真正的集体生活,第一次自己分配生活费,第一次独自面对林林总总的事件。三四年的大学时光,很多棘手问题集体暴露,如果在之前的成长过程中他没有学到如何处理负面信息的技能,那么就很容易采取消极处理。轻者逃离回避,重者滋事生非,甚至厌世轻生。作为高校,有必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贯彻挫折思想,端正大学生对待挫折的态度,其中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和途径。

责任是指任何一个有担当能力的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应承担的角色义务。责任意识是个体对角色职责的自我意识及自觉程度。可分为自我责任意识、家庭责任意识、集体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四个方面。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和自律教育提高自我责任意识,通过感恩教育和珍爱生命教育提高家庭责任意识;通过健全的班级制度和和谐的校园文化提高集体责任意识;通过爱国教育和历史文化教育提高社会责任意识。通过这种责任意识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挫折是人生中必然存在的事物,是可以化解和处理的,面对大学里的种种挫折,要多从责任意识的角度分析认识挫折的产生具体是哪种责任意识的淡薄或缺失,虚心向同学、家长、老师或亲友咨询,增强或弥补这种责任意识。要通过这种责任意识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和职责,将重心和主要精力转移到学习和能力培养上,合理分配时间,充实个人生活,培养积极乐观豁达的态度,对待挫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至于在遇到挫折时手足无措。让学生有勇气面对现实,能够激情满怀的拥抱生活。

3、通过制造适当的“人为挫折”,磨砺大学生抗挫折能力。

家庭和学校是施予教育行为的重要组成方,但是从目前教育现状来看,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过于爱护,或者说是不太舍得,使得在很多孩子的成长环境里顺境多于逆境。考虑到家庭、经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在的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遇到挫折的可能性就更低了。那么这时就需要学校或家庭人为地设置些障碍制造些挫折,以此来锻炼学生们对于逆境的承受能力,培养他们更好的适应变化无常的生活,正确面对挫折。

在设置挫折时,要注意把握尺度,不要为了设置挫折而设置挫折,不要设置平白无故的挫折,不要设置不切实际的挫折,要尽量贴近实际,贴近现实。在应对挫折的过程中高校教育者和家长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指导,就事论事把指导的重点放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不要轻易指责学生甚至否定学生。

当学生顺利地战胜了“人为挫折”之后,要记得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这里的奖励并不是指过多的物质奖励或过分的赞美之词,而是要给予学生适当的空间来体验这种战胜了挫折之后的成就感,品味那种成长的愉悦。当然适当的鼓励和物质奖励也是必要的,作为一种经历的纪念,同时实物更便于留存,方便学生以后拿来激励自己。

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永远是曲折的,但总是在前进的。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要积极的充分的全面的认识自我,提高责任意识,掌握战胜挫折的办法和能力,高校和家庭要给予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多鼓励,多支持,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让学生在挫折中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宋守信.直面挫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挫折教育篇6

既然挫折,或曰“钉子”,在孩子成长中无法避免,那么,孩子应该如何面对挫折呢?

通常情况下,面对挫折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积极的情绪,遇到问题知难而上,越挫越勇,这便形成一种动力,使人奋起、成熟,变得坚强起来。英国作家萨克雷有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另一种情况是一种消极负面的情绪,悲观、失望’痛苦,甚至是对抗、暴力。孩子成为困难的奴仆,整天陷入痛苦的沼泽不能自拔,其终生一事无成。

显然,第一种情况是正确的选择。家长要尽可能强化孩子的理,尽可能避免消极负面情绪,使孩子正确对待问题,正确对待挫折。

家长应该把挫折教育贯穿于孩子成长的每一天。

一、 家长不做孩子的保护伞。

孩子集百般呵护于一身,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过度的宠爱与保护,孩子不仅各方面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培养,而且容易错误的认为自己的想法总可以一帆风顺的实现。而事实上挫折乃生活的常态。家长要真正爱孩子,应彻底改变观念,讲究爱孩子的方法,要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在做中不断体验生活的艰辛,激发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真正享受到战胜挫折取得胜利的喜悦,从而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和本领,将来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

二、家校形成合力。

挫折教育是贯穿于学生每一天每一处的。在学校,各科老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适时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尤其是班主任,可利用班会,各类活动挖掘挫折教育素材,开展针对性教育。家长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利用家庭中的时机,开展抗挫教育。家校都可通过身边人的经历来教育孩子。

三、挫折教育并非一挫就灵。

教育孩子直面挫折,克服困难要讲究方法,孩子面对的困难要适度,否则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既然困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那么增加面对困难的勇气,总结抗挫的经验,学会坚强,愈挫愈勇。

挫折教育篇7

当前,中小学普遍开展的快乐教育、亲情教育、赏识教育已为广大教师和家长所关注,但对于挫折教育的关注显得相对不足。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挫折教育不是批评、罚站、不给吃饭,与孩子对着干、让孩子服输,也不是单纯让孩子吃点苦。其实,挫折教育是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面对困难并战胜挫折,培养孩子的一种耐挫折能力。它不仅包括吃苦教育、生存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育,也包括独立、勇气、意志力及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的培养。

一、挫折教育的功能

1.正心功能。良好的挫折教育能矫正儿童的不良心理,调节心理平衡,产生新的情绪体验,以增强耐挫折力。教师或家长若能向中小学生传授一些诸如转移、代偿、幽默、宣泄等应对挫折的方法,就能达到降低学生心理压力、调节心理平衡、增强耐挫能力的自我教育效果。

2.美德炼才功能。东方古圣孔孟二人早在两千年前就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洞察出了艰难困苦能催人立志、逼人自强、迫人生智、导人修德的育人规律,挫折和挫折教育能造化出“降大任,得天命”的治国人才。这是因为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才,往往经验丰富、老练成熟、体察事理、善解人意,容易变压力为动力,化挫折为契机,以迎接新的挑战。

3.促“五育”功能。进行一次完整的挫折教育,在许多情况下实际上是“五育”共同参与进行的,只要教育者是有心人,将学生身上平时难以避免的各类挫折当作教育中难得的活材料、好机会,就容易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

二、挫折教育的原则

1.因人施教原则。要了解孩子的性格类型,看孩子的性格是外向型、内向型、还是抑郁型。外向型可直言不讳,内向型要旁敲侧击,抑郁型要讲求策略。

2.人际和谐原则。要营造好和谐的人际环境,亲子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邻里之间一定要做到和睦相处。如家长可邀请孩子的朋友到家中聚会,让孩子与同伴间多一些交流的机会,遇到挫折有寻求帮助和宣泄的对象,还能培养孩子的友谊、依恋和安全感。

3.协调一致的原则。家庭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一定要做到协调一致,不能让孩子无所适从。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进行及时、必要的沟通,家长也要主动与学校沟通,变家访为校访,经常联络,达成共识,形成教育的合力。

三、挫折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下面来看看国外一些家庭的挫折教育经验:

1.澳大利亚――再穷不可穷教育,再富也要“穷”孩子。比如,有一个两岁女孩要喝水,自动售货机正出售一元一杯的橙汁,可父亲拿出免费纸杯,走进洗手间接了一杯可饮用的自来水给孩子,而这位父亲年薪15万美元。又如,澳大利亚中小学生午餐都是在学校餐厅购买或自带。自带的占大多数,一般是一瓶可乐、一个汉堡包和一个水果。家庭贫富的孩子都如此。

2.日本――吃苦教育。日本一所学校给学生做糠菜饭,开始孩子嚎啕大哭,拒食三天,但校方毫不妥协,到第四天,孩子接受了。在日本孤岛上或森林里,人们常见日本小学生的身影,他们无老师带领,进行野外生存训练,自找水源,寻野果,营救自己。

3.美国――“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要花钱,自己挣”,美国家长从小就给孩子灌输这一思想。美国哈佛大学专家分析说,让孩子从小干家务,有助于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珍惜家庭亲情和尊重他人的品质。他们对纽约地区456名儿童作了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最后得出结论:干与不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失业率为1∶15,犯罪率1∶10,前者比后者的平均收入高出20%左右。

挫折教育应从小开始,从生活开始,从家务劳动开始。父母在安排孩子做家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制订日常工作表,家务应适当适量,目标越具体越好;第二,安排一些任务,培养责任感;第三,父母同孩子一起做家务;第四,尽量让孩子独立完成。挫折教育应从身边的人和事开始。挖掘周围下岗人员、残疾人员、身残志坚的患病人员自强不息的典型事例,请他们讲述他们的成功故事,把他们作为战胜挫折的楷模。挫折教育还应从组织活动开始。组织学生参加野外生存训练、登山及探险活动,郊游、夏令营、拉练集训活动,进工厂、进社区、到农村体验劳动等。

挫折教育篇8

【关键词】人生观;一分为二;磨难教育;挫折教育

有两件关于优生的事例使我的心情颇为沉重。一是城关某小学一名中队长因不能接受课堂上老师对他的当众批评,竟从四层高的教学楼上跳下去。另一件是某镇中学一名成绩较好的优生在家睡懒觉,因不能忍受其母的责骂而服鼠药自尽。以上两事例警示广大教育工作者:优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可忽视,培养优生的挫折承受力是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般来说,对待老师提出的批评,后进生普遍能接受,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也较强。但对优生来说,由于他们遇到的挫折少,批评少,得到的表扬多,加之个别教师有“一好遮百丑”的心理,只要成绩好,对其他的缺点、错误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时间长了,部分优生就形成了一种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心理。他们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看重自己的长处,对缺点视而不见。对自己缺乏客观理智的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力。长期的优越感导致了他们虚荣心的膨胀,心理却非常脆弱,容不得小小的挫折。一旦他们遭遇厄运和挫折,他们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心理便失去了平衡,显得非常沮丧、失落、情绪低下;有的甚至一蹶不振、自暴自弃;更有甚者,由于承受不了突来的挫折而放弃了花一般鲜亮的生命。这些所谓“优生”,已经形成了一种畸形心理,长期下去,将影响他们的全而发展。

由此,对优生,教师首先要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客观的、理性的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能力。让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敢于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其次,教师应坚持运用辩证的眼光,全面地“一分为二”地看待优生,正确评价优生。既要发扬他们的优点,又要正视他们的缺点,及时对他们的缺点错误提出批评指正。

再次,教师要适时适度地对优生实施“磨难教育”、“挫折教育”。教师课堂上突发性的提问、口头作文等可以锻炼他们对突发事件的承受力。他们考试的失败;被老师、家人、同学误解;竞选班干部落选;父母离异;失去亲人;家庭突遭横祸等都是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的好时机。通过这些不愉快的心理体验,教师再引导、启发他们,使他们懂得:在成长的道路上,既有成功的甘甜,也有失败的苦涩;生活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一马平川,随时都可能遭遇厄运和挫折,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正视困难,战胜困难。在挫折中磨炼他们的意志,增加他们对挫折的承受力。

最后,教师在培养优生的挫折承受力时要在方法、技巧上下功夫。优生自觉性强,不必过于表扬;他们自尊心强,因而批评时应注意策略、时间、场所等,说话留有余地。教师应对他们采取个别谈话法、书信法、暗示法等收到很好的效果。

挫折教育篇9

【关键词】大学生;挫折教育

一、引言

近年来,大学生暴力、自杀等极端事件不断发生,例如2004年发生在云南某大学的马加爵杀人案,全国各地为之震惊。同年5月16日,江西医学院在校大学生薛某,1小时内持刀砍杀7人,致2人死亡、5人重伤。2006年春天,华南农业大学竟在10天内相继发生四起跳楼事件;2006年甚至被媒体称为“中国大学生的自杀年”……接二连三的恶性事件给教育界敲响了警钟,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尤其给高校挫折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育部文件明确规定,大学里要设立心理咨询中心;有学者指出,自杀是中国青少年最大的心理问题,并在青少年伤害事故中位居第一;一些高校开始启动“健心计划大行动”;另据调查资料显示:“全国大学生中近四分之一的学生心理承受力差,经不起挫折”[1]。种种迹象表明,越来越多的人们清楚地意识到:加强挫折教育势在必行。笔者认为,一味地等出了事故再想办法处理为时晚矣,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学校和家庭大力推行“挫折教育”,使之成为每一个人的人生必修课。惟其如此,才能防患于未然。

二、挫折心理的成因探析

心理学家认为,所谓挫折是指一个人的目的受到阻碍或中断时所感受到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引起大学生心理受挫的原因多种多样,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和就业压力巨大

大学与高中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大学的教育方式更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学生如果不改变原来的学习方式,依旧对老师有着强烈的依赖心理,那就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从而产生挫败感及紧张恐惧的心理或不知所措。而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期望值过高,一贯争强好胜,一旦受挫就悔恨、责怪自己,以至于在此后的学习生活中高度紧张,生怕错误重演。心理学研究表明:愿望和动机越强烈,遇到挫折时遭受的打击也会越大,就越容易出现心理障碍”[2]。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他们感受到的压力也益发沉重,甚至从踏进大学校门就背上了就业这个沉重的包袱,对就业市场存在的一些不公平竞争的无能为力,和对未来生活的迷茫,使得学子们整日惴惴不安,有可能一遇到挫折就崩断原本脆弱的神经。

2.人际关系的障碍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现代人最大的挫折是感到孤独无力与被疏远。多数大学生盼望能够有知己,期待被人理解和接纳,有与人交往的需要。当人际关系融洽、和谐时,容易产生快乐、满足、幸福的感觉;而当与周围的人发生矛盾、分歧时,也容易产生难过、痛苦、失望的感觉。虽然大学能够提供给学生充分展现自我个性和风采的平台,但是不少学生由于人际交往的经验不足,不善于在公共场合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华,所以面对各种各样的活动,既想尝试参加,又害怕失败,久而久之,便从“叶公好龙”变得对集体活动失去兴趣,渐渐关闭了自己的心扉,如果心理矛盾无法排解,得不到别人理解时就容易产生孤独感,甚至导致心理障碍。加上同学之间在多方面的竞争不可避免,在心理上自我封闭的人很容易产生挫败感。

3.失恋后产生的绝望和自弃

爱情是男女之间社会交往的一种形式,是每个青少年在青春期来临时都会发生的情感活动。正因如此,大学生谈恋爱现已成为大学校园里的普遍现象。他们渴望与异往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都是正常的,本来无可厚非,问题是有些学生只想追求爱情的甜蜜和美好,却无力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也无法承受失恋的痛苦。一旦和恋人分手成为失恋者,或追求不到喜欢的人,就很难接受现实。他们对现实缺少正确的认识,不能及时调整低落的情绪,容易因为绝望而自暴自弃、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甚至产生极端行为,或者干脆放弃生命。

4.源于疾病或生理缺陷的自卑心理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可能存在一点疾病都没有的人,人们只是所患病症及病情轻重不同罢了。大学生身体有疾病或生理上有某种缺陷,也属于正常现象。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都不应因此大惊小怪。可是,有些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病症或生理上一些小缺陷。尤其是诸如身材较矮、较胖、较瘦、相貌不佳等等,存在这些问题的学生有的特别不自信,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一截,甚至在同学中间抬不起头来,因而不喜欢同别人接触,更不想参加集体活动,整日沉默少言、郁郁寡欢。长时间的个性压抑,进一步加重了自卑心理,很容易形成卑微人格或畸形心态。

此外,当代大学生挫折心理的成因还有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因素,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列举。

三、相关对策建议

“挫折教育”也称抗挫折教育、磨砺教育或磨难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正视挫折,增强对挫折承受力的教育[3]。自从1993年2月《中国妇女》杂志发表文章呼唤“挫折教育”至今,挫折教育逐渐渗透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教育工作。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1.引导学生更新观念,提高心理承受力

“真正引起心理障碍的不是挫折本身,而是对挫折的不正确认识。”依据心理学的这一理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开展挫折客观性教育,让大学生认识到挫折的不可避免性,做好应对挫折的充足准备。如果大学生把个人遭遇挫折与实现理想、报效祖国和奉献社会融合在一起,就会明白生活中的困境和磨难并不都是坏事,挫折能够促使人思考、成长,使人变得更坚强,关键是在更新观念的同时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2.帮助学生自我调节,使其学会心理防御

受挫的大学生,其消极情绪反应往往是由于不善于自我调节而产生的,因此,教育者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自我调节,是应对挫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4]。所谓心理防御,是指个体陷于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有:(1)转移,即在挫折太大、对心理冲击过强时,抛开它不去理睬,而把注意力放在感兴趣的其他事情上,以此改善不良情绪。(2)补偿,原先的预期目标未达成,可以改换其他可能成功的新目标,获取新的胜利,即“失之东隅,收之桑榆”。(3)升华,原先行为直接表现出来可能会产生不好的后果,于是把它转向比较崇高的方面,从而有利于自己和社会,这也就是升华。比如把嫉妒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使自己变得更优秀。善于升华不仅能够达到心理平衡,同时又创造了积极的价值,因而是一种非常可取的心理防御。(4)幽默,即遇到挫折或处境尴尬时,用诙谐的语言方式、解嘲的处事态度给自己以良性刺激,摆脱内心失衡状态。

3.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其宣泄不良情绪

人的心理压力需要通过正确的途径排解和释放,否则有可能酿成不该发生的悲剧,如鲁迅先生所谓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当学生遭遇挫折,我们应为他们创设情境,引导他们通过正当渠道及时宣泄不良情绪,如听听音乐、跳跳舞、打打球,使紧张的神经放松;面对性格安静的受挫者,则可采取心理热线、面谈沟通、意见征求会、意见箱等方式,为他们提供发泄不良情绪的场所和机会,同时在交流中给出建议,使其感受到群体的温暖,从而消除烦恼,走出困境,恢复理智状态。

参考文献

[1]张艳丽,段静.加强大学生的挫折教育的思考[J].中国科学信息,2009(13).

挫折教育篇10

关键词:挫折 教育 机遇性 注意事项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题记

现在城市中,“四二一”式家庭居多,所以家长们对保护孩子的安全成了第一要务。家长们过度的保护,过度的迁就,因噎废食、过分规避风险,目的在于能让孩子健健康康地长大。试想在“温室”里长大的这些“独苗苗”们能有多少自我保护能力呢?“跳楼一族”的出现使我们不得不对他们的成长有些担忧。所以我们不妨在幼年时期就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早一些磨炼他们的意志。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就业和创业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是我做为一名幼儿教师,更是一名普通的家长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一点不成熟的观点和一些尝试。

一、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在非洲的奥兰治河的两岸,有野生的羚羊群。动物学家们对它们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发现生活在东岸的羚羊不仅奔跑速度比西岸的羚羊快,而且繁殖能力也比西岸的羚羊强。为了研究两岸羚羊的不同之处,动物学家们在两岸各捕捉了10只羚羊,分别送到对岸。一年后,由东岸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16只,而由西岸送到东岸的羚羊则只剩下4只。究其原因是东岸不仅生活着羚羊,还有一群狼,羚羊们为了不被狼吃掉,不得不每天练习奔跑,从而使自己强健起来;而西岸的羚羊因为没有狼的威胁,过着安逸的生活,奔跑能力不断降低,体质也不断下降了。

这个研究发现告诉我们,人类和动物在生存能力方面是一样的,只有不断经受困难和挫折锻炼的人,才能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生存能力。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可能一辈子替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生活在温室里。

二、挫折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

1.利用乡土教材进行挫折教育。我的老家在 农村 ,7岁的小侄子就一直生活在那里,他和我女儿同岁,于是我把他们带到一个小山坡上,我为他们安排了这样一项活动:摘一把酸枣,捉三只蚂蚱。结果我侄子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而我女儿却遇到了很多困难:在地瓜地里让长长的蔓子缠住了脚,拌了好几个跟头,在酸枣丛中,她的裤子被枣树上的钩刺钩住,急得大哭。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出手帮助,而是热情鼓励。经过努力女儿终于把一把酸枣和三只小蚂蚱交到我手中,女儿脸上也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2.选用合适的周边环境利用孩子所掌握的技能进行挫折教育。孩子到了六七岁,就有了一定的生活知识,比如他们能说出父母的名字,自己的家庭住址及父母的电话号码。一旦在街上走失,知道找警察帮忙。那我们就可以试着锻炼一下孩子:那天天色已晚,街上亮起了路灯,我趁她不注意悄悄躲了起来。她先是一愣,四面张望,接下来是一阵大哭,大约5分钟后,突然停止了哭声,她大步向前走去,我在夜色中跟踪着。她在一个电话亭前停住了脚步,怯怯地往里望望,慢慢地走了进去,不一会儿,我的手机响了,我打开手机,里面传来电话亭老板的声音……

3.机遇性的挫折 教育 。和孩子一起观看一些耐挫折教育影片,进行适时教育。比如电影《小鬼当家》,这就是典型的耐挫折教育,孩子们或多或少地会从中受益。还可以组织孩子们爬山、搞种植、养殖小动物、小制作、游戏比赛等等,这些活动中孩子会受益多多,无论从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会变得坚强一些。那是在我女儿12岁的时候,我突然生病住进了 医院 。我想借此机会锻炼一下孩子。于是洗衣、做饭……所有家务活都由她承担下来。特别是晚上,她害怕一个人呆在家里,就请了邻居的小姑娘为伴。一个月过去了,我女儿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学会了做饭,在星期天还把她包的饺子送到了医院,我吃着略有咸味的饺子,我连连称赞:我女儿真棒。

当然,挫折教育并不仅仅是让孩子吃点苦,挫折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面对困难并战胜挫折,建立自信、乐观的品质,培养起一种耐挫折能力和品质。

三、挫折教育应注意的事项

1.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各不相同,尤其是孩子,超度的挫折会给孩子造成身心上不必要的伤害,使孩子产生消极心理。因此,作为家长首先应全面了解孩子,知道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从而掌握好挫折教育的“度”。既要有一定的困难和压力,又要让孩子经过努力后能感受胜利的喜悦。

2.安全第一,排除危险,这是实施挫折教育最关键的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