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管理方法十篇

时间:2023-10-11 17:24:26

医疗质量管理方法

医疗质量管理方法篇1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医疗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医疗质量作为医院的灵魂,对医院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以医院管理数据库为基础医疗质量的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医院管理数据库;医疗质量;方法

医疗质量水平的提高能够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扩大医院的影响力,有效地预防医疗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病人的安全并减少经济损失,使医院的医疗资源能够得到优化,而运用医院管理数据库提供的信息对医院的医疗质量进行评价,是一种有效的低成本的评价方法,但在这一方法的使用还存在着一些缺点。

一、 医疗质量与这一医疗质量方法的概述

狭义的医疗质量是指诊断治疗是否及时、有效及正确,有没有差错事故,医疗的工作效率高低等。广义的医疗质量是指能否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以使伤害最小,能否在各医疗环节上对收益及平衡两方面来解释。以医院管理数据库为基础评价医疗质量所指的是比较和测量不同医院之间、同个医院中的不同时间、同一疾病而不同的医疗措施时,病人在某一特定且不期望医疗结果标化的发生率,从而分析医疗安全及医疗服务质量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运用这种医院管理数据库提供的资料进行研究,所需要的经费及时间较少,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病例样本,这对选择的偏移能够进行很好地控制,现在很多国外医院就在使用管理数据库对医院的病人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设备的使用情况及重复住院率进行着监控,我国也正在逐渐地应用管理数据库提供的信息进行医疗服务评估及医疗质量的管理,当然它也还存在着一些缺点。

二、 以医院管理数据库为基础评价医疗质量存在的不足

现在还有很多医院管理的研究者不赞成根据医院管理数据库里的数据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价比较,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仅运用医院管理数据库里的数据并不能对各医院间的病人情况差异进行很好的控制,在临床中存在着很多的变量,像实验室的数据、生命体征及功能能状况估计值并不包含在医院的管理数据库中,这些没有被测量的关键变量对医院住院病人患病的程度有着很大的影响,有些不良医疗结果就是由于这些原因导致的,并不是医疗服务水平下降了。二是医院管理数据库中的数据质量并不能得到保证,由于研究目的及意图的不同,一些群体是要被排除在外的,像医疗救济机构,医疗救济机构的高死亡率是不能成为医疗质量不高的标志的,它需要有一个概念框架,以确定医疗机构的类型、指标的原则及方法的效度等。

三、 以医院管理数据库为基础评价医疗质量的方法

为了保证数据分析结果的效度,应该选出疾病和不良医疗结果配对,并依据管理数据库里的信息对医疗服务质量及安全进行监控,这种方法可以对卫生服务评价本质假设进行最大限度地满足,也就是根据患者所接受的服务水平了解患者治疗结果变化,有效地运用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卫生服务问题进行反应,在运用医院管理数据库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价时,涉及到选择的疾病状态、选择的医疗结果、医院管理数据库的局限性及质量评价法的局限性四个方面的因素。运用医院管理数据库对疾病的状态进行评价时要遵循三个标准,一是选择的疾病类型的定义必须明确,同时还要容易诊断,诊断的参数必须要一致并客观;二是当分析是运用的分组系统进行的,这些选择的疾病分组在临床上是要相对同质的;三是疾病的状态应该是常见的。对医疗结果进行选择时也要符合三个标准,一是要符合过程与结果的合理关系;二是在进行某些医疗服务时,虽符合操作标准但还还会导致关注的医疗结果,它们应该在分析之外;三是临床的结果应该是常见的。在运用医院管的理数据库进行分析时,要对那些局限性较大的指标进行排除,不列在研究之内,同时还要对数据库中这个临床结果是否一直存在并被精确记录着进行关注,数据库的结构对再次住院率产生影响,从而对医疗质量评价产生影响。质量评价法的局限表现为,对卫生服务过程进行数据分析时,不仅要使其在卫生服务质量及医学上存在关联,还要对服务过程导致的结果要存在一致的疾病与结果的对子,现场观察与病例分析是对医院管理数据库为基础评价医疗质量服务的金标准,在判断一个不良医疗结果发生率较高的医院时,其服务质量是否真得比发生率较低的医院要低,这需要对其卫生服务指量直接进行评价。PSIs是病人安全指标,能够根据它对医院管理数据库的资料进行筛查,从而设计出符合标准的指标体系,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价,只不过这种方法也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规范。

总结:

运用医院的管理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时,必须要对疾病的状态、管理数据库的局限性、质量评价法的局限及医疗结果这四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这样才能对医院的医疗安全及医疗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价。

参考文献

医疗质量管理方法篇2

努力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近几年来,我市始终把加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作为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扎实有效地组织开展了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等活动,形成了每年一个主题,多种形式培训,强化制度建设,依法监督管理的工作路子,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我市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对医疗质量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医院管理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各医疗机构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环境,简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越来越高。同时,卫生改革不到位、卫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双重矛盾逐步凸现,医患矛盾愈演愈烈,医疗纠纷事件时有发生,给医患双方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损失,严重干扰了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损坏了卫生系统的整体形象,给社会造成不稳定因素。为了切实解决这些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我市从2000年起,把医疗质量管理摆在了重要议事日程,贯穿于卫生工作的全过程,坚持每年组织开展医疗质量管理活动。为加强对活动的领导,我局专门成立了医疗质量管理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市医疗质量管理活动的督导,定期检查、考核和调度活动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要求各医疗机构建立健全院、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明确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职能科室分工明确,精心组织,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活动开展情况的督导检查,确保了活动顺利实施。

二、明确主题,确保医疗质量管理活动内容丰富

2000年以来,我市以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政策为指针,以整顿医疗秩序、保证医疗安全、强化内涵建设、杜绝医疗差错事故为目的;以加强思想教育、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法制意识为重点;以完善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严格诊疗护理常规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为主要措施,每年明确主题开展医疗质量管理活动,引导、带领各医疗机构抓质量、抓管理、抓发展,使医疗质量管理逐步推向深入,努力塑造卫生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要求。

2000年,组织开展了以“全面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切实加强医院管理;从思想政治工作入手,强化法制教育,搞好医德医风建设;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技术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医疗质量安全年”活动。

2001年,组织开展了以“医疗质量控制、评价、监督、管理、奖励、责任追究”为主要内容的“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

2002年,组织开展了以“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职责常规、规程规范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医疗质量教育年”活动。

2003年,组织开展了以“延伸医疗质量教育年”为主要内容的“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

2004年,组织开展了以“环节质量控制、服务模式转换和合理用药”为主要内容的“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

2005年,组织开展了以“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学习,急诊急救技术比武,完善和执行制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

2006年,组织开展了以“提升医疗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十项适宜技术推广,镇街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

2007年,准备开展以“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职责落实,实施十、百、千培训工程,镇街卫生院规范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通过以上活动,使我市的医疗质量管理达到了思路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得力、效果明显的目的。

三、强化培训,努力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能力和水平

医务人员只有通过不断地培训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和水平才能得到更新和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才能不断增强。为此,在每年组织的医疗质量管理活动中,我们始终把医务人员的培训放在重要位置,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开展业务技术人员培训,努力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能力和水平。具体做法是:

一是组织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职责规程、常规规范的学习。我们编印《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文件汇编》、《医院管理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要求各医疗机构所有人员人手一册,通过聘请专家讲座、单位集中学习、医务人员自学、专题讲座、典型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使各医疗机构所有人员了解掌握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职责规程、常规规范,强化其法律意识,增强依法执业的自觉性。

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几年来,我们组织了院长培训、业务骨干培训、病例书写培训、“三基”“三严”培训、护理培训、药品培训、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医疗纠纷防范等培训活动,使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明显提高。

三是实施科技兴医战略。牢固树立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卫生事业的思想,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学科带头人选拔和培养、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措并举,着力抓好人才培养、科研和特色专科(项目)建设,提高卫生技术队伍的整体水平。

四是规范医疗文书,加强病历质量控制。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山东省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诊疗护理常规与操作规程》,规范医务人员的病历书写,提高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质量;从2001年起,每年坚持实行了病历质量逐级控制和评审。在各医疗机构院科两级病历质量评审的基础上,我局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出院病历,抽调专家集中评审,结果全市通报,按规定处理,并与医务人员的工资福利挂钩,有效地促进了病历质量提高。

五是组织理论考试和技术比武。近三年来,我们以培养提高镇街卫生院医护人员急救技术、程序、常用方法和治疗方案的应用为重点,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每年遴选适宜技术向镇街卫生院医护人员推广。方法是:局里组织专家,采取理论讲座和现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组织镇街卫生院医护人员培训、应用;年底,对所有参加培训的医护人员的掌握应用情况进行理论考试,在此基础上,选3-5常用技术组织竞赛比武。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六是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讲座。对省、市两级组织的各种有关医疗质量管理和业务技术培训讲座,积极组织各单位参加学习,使医务人员学习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新观点。

四、依法监管,全面提高医疗质量管理和服务水平

为了确保各项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得到落实,我们一直坚持“依法监督为主、行政管理为附、管理和处罚并举”的医疗质量管理监督机制。首先,坚持依法监管。变事后的被动说教检查为事前的主动依法监督,把医疗质量的综合监督检查与专项重点工作监督检查紧密结合,通过日常工作中依法下达监督文书,严格对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监督管理;其次,注重各项制度、措施落实。从制度、职责完善到执行,加强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管理,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安全隐患;第三,健全组织,明确责任。要求各医疗机构建立健全院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达到人员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工作协调,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院长为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领导组织职能科室,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指导检查、监督考核;第四,形成制度落实监控体系。局和各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制定医疗质量考核标准,采取专家组质量考评、科主任座谈会、医疗质量警示谈话、医疗质量院长大查房、查房参观学习等形式,广泛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和监督工作。

五、工作成效和体会

通过以上措施的积极开展和有效实施,使我市各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各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依法执业意识明显增强,医疗服务质量得到很大改善,医疗纠纷的发生逐年减少,特别是事故性医疗纠纷一直很少,医患关系明显好转,连续三年保持了滕州市民主评议行风前三名的好成绩,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多年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

(一)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是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只有树立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生命线这一理念,坚持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满意的医疗服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得到持续增长。

(二)技术创新是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和不竭动力。技术创新、特色诊疗、科教兴院是医院经营管理的三大战略。只有坚持院有优势、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发展思路,医院才能在竞争中形成和保持学科学术地位和技术水平在同行中的优势,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才有可能在市场中立足和发展。

(三)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是促进医院发展的根本理念。在深化改革中,转变观念,改善服务环境和服务态度,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有助于医疗服务水平上新台阶、上水平。

医疗质量管理方法篇3

2011年,医院创新医疗质量管理,让临床科室质控管理人员全程参与医疗质量管理,通过近一年的实施,医疗质量全面改进,医疗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成效显著,具体如下:

一 建立组织机构

医院成立医疗质量专家组,将科室质控管理人员纳入专家组成员,医疗质量专家组长由业务院长担任,副组长由医务科长担任,医院拨付了专项基金,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 选拔标准

将科室质控管理人员纳入医疗质量专家组成员,要求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一线业务技术骨干,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较强的沟通能力。

三、 管理办法和考核方式

(一)将医疗质量专家设为三个组,一组由业务院长牵头,一组由医务科科长牵头,一组由病案管理人员牵头,每个小组科室质控管理人员不少于两人。

(二)医务科组织专家组讨论修订医疗质量考核标准,重新制定考核办法,完善医疗质量考核体系。

(三)考核方式:三个小组每周轮流督查环节医疗质量,不定期组织专家对输血、医疗安全、死亡病历、手术病历等进行专项检查,科室之间交叉检查,终末病历质量专项点评等,医务科对所检查的情况进行汇总,并及时反馈到各科室,由科主任和科室质控管理人员督促并加以落实。

(四)定期召开医疗质量专家会议,总结和分析近期医疗质量,充分听取意见和要求,尤其是科室质控管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考核管理办法。

三、 运行效果

医院通过改进医疗质量管理方法和考核模式,让科室医疗质控管理人员全程参与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科室医疗质量明显改进,全院医疗质量明显提高,医疗安全得到保障,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四、 体会

传统的医疗质量管理模式主要靠职能科室进行管理,去年将科主任纳入医院质量管理,医疗质量有一定的提高,但范围较窄,深度不够,科室之间交流较少,医务人员思想认识程度不深,医疗质量改进有一定的局限性,传统的医疗质量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医院的发展。今年医院创新管理模式,将科室质控管理人员纳入医院质量管理,全程参与质量控制,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具体体会如下:

(一)领导重视,成立组织,加强管理。医院成立以业务院长为组长的医疗质量专家组,医务科制定详尽的考核办法和管理措施,不断加强对专家组的培训和管理,并拨付专项基金,从而保障了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有效的实施。

(二)医院让科室质控管理人员代表医院全程参与医疗质量管理,全面提高了质控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科室质控管理人员在一线开展质控工作就不会流于形式,会更加注重从源头上抓好医疗质量。

(三)让科室质控管理人员全程参与医院医疗质量,医院更能抓住医疗质量的实质性问题,对全院医疗质量有了更全面的掌控;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地修定和完善管理措施,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更好地保障各项管理措施地落实。

(四) 科室质控管理人员更多的在临床一线工作,通过全程参与医院质量管理,在思想上进一步提高了认识,会更加注重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在科室能起到带头作用。

医疗质量管理方法篇4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

“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是在医院管理年和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基础上,针对医疗机构存在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开展的改进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疗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局高度重视,将“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安排部署此项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活动的开展。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 “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领导小组,明确职责;二是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重庆市合川区2010 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实施方案》,并向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下发;三是利用局党委中心组学习的时机,召开了“医疗质量万里”活动动员大会,对活动的开展进行了周密地部署。目前,我区“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已进入组织实施阶段,各项具体工作进稳定实施之中。

二、全力以赴,真抓实干,全力做好“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各项工作。

(一)以“持续改进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为主题,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安全就医意识。

“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重在制度建设和宣传教育,对内要强化医院内涵建设,突出医疗质量管理,对外要注重社会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按照这一要求,将主要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大力开展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医疗风险、安全责任意识,要加大对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和全体工作人员的管理、教育力度,更新质量安全观念,提高质量管理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二是开展公众就医知识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采取现场讲座、展览展示、专题报道等多种宣传、培训形式,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识医学科学和医疗风险,正确择医、就医,提高群众医疗安全意识和甄别假医、假药、虚假医疗宣传的能力,保障患者合法权益。三是加强舆论引导,围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主题,组织协调区级新闻媒体,做好我区“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大力宣传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绩,宣传开展本次活动的意义、要求和好做法、好经验,宣传管理规范、质量可靠、群众满意的先进典型,营造有利于促进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的舆论氛围。四是要加大对非法行医、虚假医疗广告宣传的打击力度,对非法行医、虚假医疗广告宣传等行为予以通报、曝光,并按规定严肃处理。

(二)以排查治理医疗安全隐患为重点,深入开展专项检查活动。

今年5月份至今,我局结合前期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对全区主要是公立医疗机构进行了全面地医疗质量督查,各医疗机构就医疗安全隐患进行了一次排查和整改。然而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是需要持续改进,结合这次“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要求以医疗技术、合理用药、血液安全、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医院后勤治安保卫和消防安全等工作为重点,我局将继续通过深入开展专项检查治理活动,以查促建、纠建并举,对暴露的突出问题和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梳理、排查整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消除隐患;对机制和体制、制度不健全的应当加以完善;对有关规定和工作措施执行不力的,要进行全面清查和治理。

(三)以抓住重点环节,落实具体措施为抓手,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外科、妇产科手术病例是医疗安全隐患较为突出,医疗纠纷发生机率较高的专业,是医疗安全的重点环节。鉴于我区近期发生多起外、妇科纠纷均与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或基层医务人员超越自身条件或技术水平开展手术有关的实际情况,我局在认真研究、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制定了《重庆市合川区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暂行)》,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对医师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审核并通过后,方可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并实施动态管理。有效地杜绝了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或基层医务人员超越自身条件或技术水平开展手术的情况。

(四)加强血液质量管理工作。

我局认真贯彻执行《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一步规范采供血活动和临床用血管理,保证临床用血安全。今年9月,重庆市合川中心血站接受卫生部血液质量专项督查受到好评。

医疗质量管理方法篇5

1疗养院质量管理的内涵

质量是指某种产品或某项服务工作的优劣程度,是一种产品或一项服务满足规定要求特征的总和。疗养院已由过去吃好、住好、玩好的疗养模式,转变为获取心理与精神关怀,获得预防保健知识,疾病得到康复的医疗场所。疗养质量是疗养员在疗养过程中接受疗养院的医疗服务、生活服务、健康保健、身心放松的程度。疗养质量是医疗技术、服务规范、管理方法、经济效益和疗养员对医疗、护理等各项服务是否满意等综合指标的体现[1]。高质量的生活服务、优美的疗养环境、超前的技术水平等均成为评价疗养效果和质量的重要因素。疗养院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研究如何科学有效地运用现代医学保健成果,通过适当的组织形式、管理方法和医疗工作的实践,使医疗技术充分发挥作用,为疗养员提供全方位的疗养服务,提高疗养工作质量[2]。加强疗养质量管理是疗养院综合性系统化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工作,是各部门和各科室管理工作的综合反映,是对疗养院人、财、物等发挥作用的集中表现。

2疗养院质量管理的重点

近年来,疗养模式的转变和健康的需求对从事疗养工作的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因此,疗养院的质量管理重点要以满足疗养员在疗养过程中的特征和精神需求为基点,主要包括院管理人员对疗养院质量管理的宏观控制管理;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疗养员服务的思想意识、职业道德观等反映精神文明建设的质量管理;疗养员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最终评价;思想政治工作、健康知识辅导、行政管理工作、后勤保障的效果等对疗养质量的保证程度;全院各科室、各部门是否齐心协力,满足疗养员医疗保健、康复疗养需求的管理活动等,质量管理必须重视以下几点。

2.1转变重点观念疗养院医护人员要做好疗养员健康促进工作,就要不断提高疗养质量。首先必须转变服务理念,将以“病”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其次不仅要治疗疾病,还能够教给疗养员学会预防和健康保健的方法。为疗养员服务过程中时刻体现人文关怀,时刻践行华益慰医生的高超技术、高尚医德的“两高”精神。

2.2提高知识水平疗养院要想为疗养员提供优质的服务,就必须不断提高知识结构和层次,增加疗养服务的技术内涵。管理人员不仅要学习掌握疗养管理知识,而且要更新和运用疗养质量管理的基本措施和方法;技术人员不仅在知识结构上要具备疗养学、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等相关知识,而且要不断掌握医学高新技术,不断增加技术服务内容。

2.3正确把握疗养院质量管理的方法针对各疗养院的性质、功能、任务特点,确立正确的质量管理思想,形成具有疗养院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主要是正确把握疗养院质量管理的方法,采取加强疗养指标、标准化管理、质量目标管理等手段,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的同时,逐步形成疗养质量管理网络,以不断提高疗养效果。

3疗养院质量管理思路

随着我国经济和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疗养院的管理模式和疗养需求的变化,疗养质量管理的内容、评价方法也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在内容上,强调精细管理;在评价方法上,注重院内院外的双向评价;在管理方式上,强调预防为主。根据疗养院工作特点和管理现状,各疗养院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管理体系,才能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

3.1在疗养理念上要树立高起点根据疗养院生物-心理-社会-环境模式的建立,疗养院的工作不仅仅是热情和微笑服务,还应注重疗养人员的生物机能、社会心理和环境的变化,服务保障人员应改变思想观念,加深疗养功能定位,走出以往“宾馆式”和“治疗医院”模式,改变以往吃好、玩好、住好的疗养观念,走进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一体化的疗养模式。

3.2在提高能力素质上要确立高要求疗养院的质量建设涉及方方面面,需要诸多要素的组合。这些管理要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这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人员要从自身的管理职能出发,在提高能力水平、整体素质上下工夫,使自己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其他工作人员要从自身岗位出发,在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作风,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工夫,才能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为疗养员服务的保障工作。

3.3在管理资源上要追求高效能疗养院的质量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包括医疗管理、护理服务,还包括政治建设、后勤保障等。要提高全面质量管理水平,就需要各部门的团结协作、相互配合。例如:疗养员从入院到离院,既需要优质的医护服务,又要有营房、车辆以及伙食保障。这些环节都会影响疗养效果,影响到服务水平和声誉。只有把设施设备、人才技术进行科学配置、优化利用,才能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管理效益。

4提高疗养院质量管理的措施

疗养院的质量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疗养服务技术管理、环境设施管理、疗养院保障系统管理、疗养信息质量管理及组织管理等。这些不同的管理在疗养院系统建设和工作中可同步实施,同向运行,从不同侧面发挥其重要职责,才能保证以疗养为中心,提高疗养效果为目的的疗养保障任务完成。4.1抓好疗养质量管理过程中的阶段性工作随着疗养院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及经营管理需求的不断增大,必须加强疗养质量管理过程中的阶段性工作。定期进行各种质量检查、统计质量控制,完成全面质量管理等阶段性工作,是疗养质量管理的标志。

4.2运用好疗养院质量管理技术与方法疗养院疗养质量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其各环节是在一个系统内互通信息,周而复始的进行。要根据疗养院工作实际,按照疗养院质量管理方法分析疗养康复工作的效果、质量,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等。

4.3强化疗养服务质量的控制全面疗养质量管理的一个主要观点就是预防为主,事先控制。控制疗养服务质量的内容包括对疗养设施、设备、器材、资源及其组织方式,以及疗养过程和疗养效果分别进行评价和控制。同时按照工作特点规律,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才能达到提高疗养质量的目的。

疗养院的信誉靠质量、发展靠质量、效益靠质量,疗养市场竞争的关键也靠质量。近年来,疗养院通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打造服务品牌,提高服务水平,以高质量的优质服务为动力,走出了促进疗养院全面发展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高显恩.现代疗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68-209.

[2]刘继武,姜勇智,郑曙峰.疗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65-79.

医疗质量管理方法篇6

关键词:我国医疗机械管理;现状;改革措施

引 言:

现在我国的医疗市场竞争猛烈,想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就必须要在医院的范围、服务质量、现代化的医疗水平和严谨的管理团队等方面进行不断强化。可是,现在我国的医疗机械管理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在就医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医疗机器有问题从而导致手术无法正常进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最后还有可能受到受害者家属的投诉,要求医院进行赔偿。对医疗机械进行管理,其管理的内容包含药监部门、医疗机构、卫生主管部门和病人等多个方面。强化医疗机械管理,是医院进行工作的根本保障。

一、我国医疗机械管理中的现状

为了强化医疗机械管理,我国的监管体系也逐步的走向完善。对于医疗机械市场的进入和管理检查,主要的负责部门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有一些国务院综合经济管理部门、计划生育管理部门、海关检查部门、产品检验部门、质量认证部门、质量技术监管部门以及工商管理部门等的协同配合。从国家到省,再到市,甚至到县,每个区域的食品监督管理局按照它们的权利来分别承担各自管理的医疗机械监督工作的责任,它们的责任分别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主要任务是拟定国家相关标准,对于一些卫生材料、医疗器械的达标准则、生产质量等方面的条款进行拟定和修正,并且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国务卫生院行政部门对于医疗机械的产品进行分类管理;对于有的项目要更为严谨,这些项目包括医疗器械的注册和监管、机械中存在不安全隐患的评价和监管、生产医疗机械的许可规定、对于医疗器械的评定和管理,还包括对于医疗器械的实验检查、检测机关、质量检查等方面,对于承办局交代的事物要认真处理。

那么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负责省区域行政监督、生产经营许可证,行政审批,审核和备案,二类产品注册、临床、说明书,医疗器械注册产品标准以及一类生产经营企业备案等责任。

还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责任由本市区域行政监督、行政审批和复核和一类产品的注册、说明书和医疗器械注册产品标准等责任。县内的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责任有本县(市)区域内行政综合监督的责任。

相关条例的器械监督管理中规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是对于医疗器械进入市场进行核准的部门,其中的审批是实行分级管理:首类是设立市级的食品药品监管局,二类是设立省级食品药品监管局,最后一类就是进口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

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对于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我国实行了较为完善的相关条令和配套法规,进行一些医疗器械GMP的监督管理工作。在2000年4月1号的有关《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在该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食品监督管理局对于医疗器械的分类有很明确的规定,主要规定有医疗器械的分类准则、对其医疗设施的许可管理、医疗设施的注册问题、有关医疗质量的考评和监管、医疗设施的包装和说明管理、该器械的生产监管、医疗器械的准则规定、医疗器械的实验标准以及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要注意的方面等有关准则。

二、我国医疗器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医疗器械管理法规中存在的不足

提升医院的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主要是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管理,但是却没有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对此国家卫生部和其他大型的医院就针对医疗器械管理的问题实行了相关的法律规定。但是整体来看比较抽象,医院还是缺少一些细致的日常管理体系。比如按时维护,那么时期是多长,需要修复的部位是哪些,修理的记录内容有哪些,使用率较高的准则是什么等,都要通过不同的情况来进行考量,但是现在很多医院都未按照标准来实施。没有合理的制度和有效的政策来维护,没有合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探讨,也没有科学的标准来衡量,那么就不能很好的改善医疗器械的管理工作。[1]

2.对于医疗器械检测工作的性质较模糊

在进行医疗工作的时候,会存在哪些不良的医疗器械事故?出现不良事故之后,其中哪些问题属于医疗器械问题,哪些不属于医疗器械问题,那么哪些是应该报销的,哪些是不能报销,又有哪些问题是医生的责任,哪些问题是机器的问题,哪些是基础设施的问题,哪些是病人自身的问题,如果使用了多种医疗器械,究竟是哪种医疗器械的问题,如果在该过程中使用了药物,那就要进行检测来断定其中医疗器械的问题还是药物的问题,对于检测工作的对象不清楚,也是现在我国医疗器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医疗器械的工作人员的意识模糊不清

有的医疗器械工作人员在该方面的专业知识不到位,有的还是基础知识都不过关,不明白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有的甚至不知道使用什么样的手续;有的却是知法犯法,因为贪图便利和金钱等方面的原因,从而犯错;有的对于产品的标志、说明和装备不够了解,无法区分其中药品的好坏,对于保护和加强药品方面的知识也不到位;有的相关人员其意识不到位,认为其医疗机械多为外用的,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于是对于质量方面的要求不够严格,也没有进行及时的检查和管理。

4.医疗器械管理方面缺少全面的管理系统

现在,就我国的医疗器械治理情况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相差很远,没有完全按照法律法规来实行,特别是在系统的、动态的管理方面都存在很大的缺陷,在医疗用品的采集、使用、修复和跟踪采访等方面还是不够完善,一次性医疗器械的使用有时还会造成其他医疗机构出现不良事件,因此医疗器械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很多不安全因素,还可能对于人们的生命安全存在不安全因素。所以,现在的医疗条件迅速发展,一些新的医疗技术和业务的不断更新,购买医疗器械的设备也逐渐增加,对于资金的支出量也在增长,如果还是使用传统的手工操作的模式,就会影响各地资金的管理效率,容易造成误差。药品的质量和计算成本不容易掌握,就需要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媒体手段来进行合理的管理。[2]

三、对于我国医疗器械管理管理的新思路

1.逐步完善应用管理,明确管理规定

现在的医疗器械应用管理的不完善已经严重阻碍了整个医院的管理和发展。为了完善医疗器械的管理,就必须要制定出合理的法规制度和管理制度。在医疗器械的生产、销售、还有使用方面、保养方面等都要加强管理,强化检查力度,要从医疗器械的特征和效用出发,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像是一些有风险的医疗器械,要随时跟踪调查,进行及时的记录等,还有就是一次性的医疗器械在使用完之后,要妥善处理,并且进行专门的检查。[3]

2.医疗器械的质量保障和监控

要强化医疗器械在安全方面和效用方面的作用,对于大型的医疗设备要严格遵守“三证制度”,还有“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要严格执行。在技术和制度上面进行严格的规范,对于设备的建立、耗材安装、质量的检验、验收的形式以及性能测试等方面都要进行严格的规范。而且,要强化意识,完善条例,强化对基础医疗设备的检查,医用设备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保养,进行有组织和系统性的研究,主要包括检测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技术几方面。而且,现在的医疗器械也不可能做到每天都进行监督,主要有以下的原因:首先是拥有专业技术的人少;然后是医疗器械检测机构的规模和部门较少;还有就是对医疗器械进行日常检查所需费用较多。因此,现在很多地方的医院也只能采取抽样调查,但是这就使得医疗器械在平常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所以,就需要在每次抽样调查的时候,严把质量关,按照程序走,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为了长远打算就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而且还要争取建立检测机构。

3.培养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法律意识

修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都要拥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进行合理的分配,全面培训,持证上岗,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不得随意简化步骤和数据。加强法律意识,强化医学知识,重视管理,规范医疗机械的操作方法,要从实际出发,丰富操作经验,对于医疗机构的相关人员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并且进行存档。

4.医疗器械的现代化管理

利用现代化的科技,针对医疗器械的使用状况进行监控,通过药监局质量控制的标准,在医疗器械管理中加入法律因素,对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进行掌控,严格按照药监部门的标准和要求来实施管理,尤其是在材料的使用、一次性材料、器械的出入状况、监督、收回和检查等方面要格外注意;按法律走;提高警惕;严格管理等方面进行加强。[4]

四、总结

医疗器械是为了更好的开展医疗行为的基础,是其医疗事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其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医疗器械的技术支持才能更好的发展医疗事业,否则现代医学也没法进行。因此,要保障医疗质量,强化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督和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帆;关于我国医疗器械在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研究[J],2012(06)

[2]曾向武;论我国医疗器械管理的现状与革新[J],2010(09)

医疗质量管理方法篇7

【关键词】 医务管理;医疗质量;纠纷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65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98-01

医患关系是当今社会和卫生系统的敏感话题之一,医患之间的矛盾纠纷也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现象,给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带去不可估量的影响[1]。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安全也成为目前医院管理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医务科对医疗质量监管的监管有着重要作用,我院从2012年开始采取“加强医务管理,严格控制医疗质量”相关措施,现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分析内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实施“加强医务管理,严格控制医疗质量”措施前后的472例患者。实施前的236例患者中男性121例,女性115例;年龄18-69岁,平均(36.92±7.41)岁;内科86例,外科92例,妇科41例,传染科17例。实施后的236例患者中男性120例,女性116例;年龄19-70岁,平均(37.06±7.93)岁;内科87例,外科91例,妇科40例,传染科19例。均为住院患者,排除文盲、意识障碍、精神类疾病患者。实施前一组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011年1月――12月;实施后一组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012年1月――12月。

1.2 方法 在我院实行加强医务管理,严格控制医疗质量的措施。观察实施前、后医疗纠纷的发生情况及患者对医生的满意度,并进行比较。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1 加强医务管理

1.2.1.1 明确职责 定期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综合水平、业务能力等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人员经培训后再次考核,直至合格后才可投入实际工作;定期对医务人员开展以“职业纪录、法律法规”为主题的教育,使其做到“以患者为核心,并全心全意为其服务”;除此之外,还应对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以培养起的高度责任感、良好医疗作风;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的医疗制度;严格医疗纪律,防止收红包、药品回扣等贪污、受贿现象的发生。

1.2.1.2 全方位管理措施 严格监督药品收入与支出,如将医、药分开核算、管理等;药品招标过程公开化;严格监督,防止乱收费、乱检查及不按原则用药的行为发生;重视全方位培养人才,选送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进行进修、深造;对医疗服务差的现象及时、严格进行纠正;重视对医护人员的关心,建立“以医护工作者至上”的院内文化。

1.2.2 严格控制医疗质量

1.2.2.1 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 明确医院的整体目标,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将评价情况和绩效挂钩;根据医院情况创建相应的考核,具体落实到各科室中,并加强监督;考核后针对医院的薄弱环节,采用“经济杠杆式”的方法将各项目水平程度进行调节,以带动各科室内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各方面的考核,以确保其在正常状态下运行。

1.2.2.2 发挥医师的质控作用 对医师进行培训,使其拥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同时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定期对其开展有关法律法规的教育,使其严格按操作规定进行;鼓励科室、医师之间的相互协作;使其在日常的诊疗工作中时刻保持严谨的态度及极强的责任心;住院医师实行24小时责任制,保证诊断、治疗等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也保证医疗质量;年终对医师的业务情况进行考核,并将其作为升职的依据;刚步入临床的医师采取各科轮换制度,从多方位提高医疗工作的质量。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里所有数据均由 SPSS13.0 数据分析软件处理而得,计量资料用χ±s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

2 结 果

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患者对医疗工作的满意度明显较高,且医疗纠纷事件发生明显较低,见表1。

3 讨 论

医疗质量在医疗卫生系统工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不仅是医疗技术水平的直接反应,且关系到患者的切身利益[2]。医疗质量主要是指利用医学及相关科学的知识与技术,在目前拥有的条件下,通过服务增加患者期望结果和减少非期望结果所达到的程度[3]。因此,医疗质量是患者期望的具体体现,衡量其行为的优劣就必须依据患者所获得的利益。

目前是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及医疗技术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对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政治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医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医疗质量水平的高低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4-5]。因此,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既是社会寄予医院的厚望,也是医院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稳定发展、生存的必然途径。对此,我院采取了一系列的调节措施,在医务管理方面从培养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道德观念做起,并遵纪守法,坚持“患者至上”的原则;在医疗质量方面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并严格执行,同时积极发挥医师的质量调控作用。通过与实施前的一组患者进行比较,实施后患者对医疗质量的满意度都有明显的提高,且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率也有明显的下降,见表1中所述。

综合本次分析,我们认为加强医务管理,明确医护人员职责,提高服务质量,严格控制医疗质量,建立以患者为本、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发挥医师的质控作用是促进医疗质量,防止医疗纠纷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封以生,洪嵘,孙伯青,等.加强六类重点病人管理减少医疗缺陷保障患者安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3):262-263.

[2] 余红星,袁方均,李斌,等.认识医疗质量内涵切实提高医疗质量[J].中国医院统计,2010,17(3):257-258.

[3] 关于转发卫生部医政司征求《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体系(住院临床指标)(2011年版)》意见的通知[EB/OL].2010-01-21[2010-01-25].http:///art/2010/l/21/art_262 j5327.ht-ml.

医疗质量管理方法篇8

【关键词】医院管理 医疗质量 医疗安全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344-02

国家卫生部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明确提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病人安全的要求。提高医疗质量、确保病人安全是医院管理的前提,而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是医院管理的关键。

1 医疗质量管理主要做法

1.1 增强质量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组织及制度,不间断地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质量管理、医疗安全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使全院人员充分认识到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生存之本、发展之本,是市场竞争的源泉。医院建立健全了院级、职能部门及科室三级质量管理组织,共同参与医疗质量管理形成各环节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服务保障工作。各个组织均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职责、考核方案等,院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长任主任委员,抽取机关及相关科室专家组成,办公室设在质管科,对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进行全程有效管控;科室成立质控小组,科主任任组长,负责该科日常医疗质量管理管理。医院每季度按系统进行一次医疗质量管理大检查和召开一次医疗质量管理分析会,检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在国家和军队制定的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病案管理规定》、《医疗纠纷、事故处理暂行规定》、《新业务、新技术管理暂行规定》、《院内、外会诊制度》、《采供血管理规定》等,为医院加强医疗创新和质量管理提供了政策保证。

1.2 抓好基础医疗质量管理,为医疗技术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人才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基础,是最根本的要素,要提高医疗质量管理,首先要提高人员素质。医院要重视人才培养,并把它作为重要战略工程来抓,在搞好人才引进的同时,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抓好年轻医务人员的培养,重点是加强“三基”、“三严”训练,进行年度考核,鼓励撰写学术论文,参加院内外学术交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对科主任、护士长,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技术,还要加强管理知识的学习、运用,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本级质量管理的作用。鼓励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是医院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途径。制定了“准入规定”、“评价标准”、“奖惩规定”等,加大管理和扶持的力度,不仅解决了病人疾苦,同时也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管理,提升了医院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加强劳动纪律和医德医风建设医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劳动纪律管理的规定》、《医务人员医德规范》等规定来规范全体人员的行为,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积极开展“服务承诺”活动,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推行“优质、高效、低耗、便捷”的服务模式,坚决制止医疗活动过程中的不良行为,实行价格公开制、一日清单制、群众举报制,增加了费用透明度,降低了医疗成本,减轻了病人负担,提高了病人满意率。

1.3 实施有效管理,加强环节质量控制

重视门、急诊工作门、急诊是医疗工作的最前线,也是医院的对外窗口,是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多发地。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专科会诊制,防止跨专业收治。对门诊病历、处方质量,按标准定期检查,奖优罚劣。成立了急救领导小组及急救分队,制定了突发重大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了应急救治能力,确保快捷、准确、有效地抢救病人,增强了病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加强病房及手术室管理实行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职能科室检查与科室自查相结合:(1)抓好制度的落实,如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三查七对制度、急危重病人抢救与管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手术审批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技术准入制度等。(2)抓好住院病历书写质量,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制定具体评分标准、奖惩措施,坚持科室、医院两级审查在院和出院病历,保证了住院病历甲级率达标(3)加强院内感染的管理和控制,针对重点科室、重点部位、重点人群进行监控,降低院感率,减少漏报率。(4)加强毒麻药品和抗生素的使用管理,保证急救设备处于良好状态。这些管理,均对住院病人的诊断、治疗、康复各环节质量起到保障作用,为取得预计的终末质量提供了保证。抓好疑难、危重病人诊治疑难疾病的诊断水平和危重病人的抢救能力是衡量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和质量的标志。

2 制定服务质量的评价标准

必须在了解医疗服务质量内涵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笔者认为对医疗服务质量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 安全性医疗服务最大收益特点就是与患者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密切相关,所以安全是第一要素。

2.2 有效性患者到医疗服务机构来就医就是为了解除病痛,医疗机构应当提供有效地医疗服务,使患者的病痛得到解决或缓解,如果提供的医疗服务是无效或低效的就谈不上优质。

2.3 价谦性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集中表现在服务价格上。能达到同样效果的医疗服务,以价谦者为质优。如果某项医疗服务有效但价高,群众有需求但不可及,同样不能提供优质的服务。

2.4 便捷性医疗服务机构应当以最快捷的方式向患者提供服务、方便患者。患者有病但不能就近诊治,就不方便,不方便就不是优质。同样,急救不能得到及时处置,或病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而使病程延长,就是不快捷,也不能说是优质。

2.5 效益性就医疗机构而言,如果投入与产出成正比,则该项服务有效益,可以持续,反之,该服务不可持续。而患者支付的费用相对其受益而言要“值得”,只有这样,该项服务才有持续性、反之亦然。

2.6 忠诚性患者通过就医过程的感受,对该医院服务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深信不疑,且乐于向周围的群众宣传,更好地树立该医疗机构的形象,同时也体现出服务优质。

3 注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途径

3.1 首先要提高各级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改变和纠正不合时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陈旧理论。

3.2 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在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方面的先进思想、先进方法和先进技术,如持续质量改进、全面质量管理、临床审核等,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价和管理体系。

3.3 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素质培养,重视医疗服务质量教育,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没有高素质的医疗、护理、技术队伍,就不可能有优质的医疗服务质量。

3.4 注意加大医疗服务信息公示范围和力度,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让医疗服务质量更好地在市场竞争和市场选择中起作用。认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和出院病人回访活动,征求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全面推行医院院务公开制度,增强医疗机构院务公开意识,推动医疗机构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和内部民主管理决策。

3.5 要建立健全医疗服务费用的控制机制。控制不合理医药费用过快的增长是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重点之一。

3.6 更要加强对员工的医德医风教育、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这是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素质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管理内容。

医疗质量管理方法篇9

关键词 病案管理 医疗纠纷

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健全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增强,尤其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他配套文件的相继出台,明确提出了医疗纠纷的“举证责任倒置”制度[1,2],因此,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严格控制一切薄弱环节,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病案作为医疗与法律文件,是医务人员对患者诊疗过程的记录,是医院进行科研、教学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是医疗保险、伤残鉴定、意外伤害、医疗纠纷等处理中的重要证据文书。

所以,要严格加强病案质量控制和病案的环节管理,防范病案管理不当引起的医疗纠纷,维护医院和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合法权益[3]。为了减少医疗纠纷,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重视。

控制环节质量,促进病案质量的提高

医疗行为的内容都可以体现在医疗环节质量中。环节质量的有效控制:一是要抓好两个方面:①各临床科室对诊疗工作各环节的质量控制。②影响全院整体质量的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是医院管理者对环节质量控制的重点。二是抓好细节落实,通过检查发现问题,通过控制解决问题,要查实、管严才能达到环节质量的有效控制。环节质量的控制主要体现为对医院医疗行为核心制度,包括诊疗常规、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重大手术讨论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等的控制和监管。只有通过对医院核心制度的贯彻和落实进行监督和管理,规范科室人员的行为,保证每个医务人员都遵照医院的规章制度、诊疗常规进行治病救人,才能体现医疗环节质量控制的过程和效果。而医院的核心制度中已经包含了大量病案管理的要求,比如“三级医师查房制度”需要在病历中体现,“重大手术讨论制度”需要在病历中记录,“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也需要在病历中反映等。这些核心制度实际上从另一个方面管理着病案的质量。所以,环节质量的控制,既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提高,也促进了病案质量的提高。

抓好中高级职称人员对病案质量的管理和环节质量控制

许多医院目前有这样一种现象,病历多是由初级或是低年资医务人员书写,各种考核和考试也多是针对这些人员;监督病历书写和执行各种考核的人员虽多是中高级职称人员,却不够重视对中高级职称人员的考核和管理。放松和轻视对医院中高级职称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实际上也就是放松了环节质量控制的重要一环,是“控而不严、不落实”的一种表现。一份完整的病案,是各级医务人员共同的劳动成果。作为初级医务人员,他们的能力水平有限,需要上级医务人员的指导且上级医务人员应起决定性作用[4]。因此,一份病案质量的好坏也取决于中高级职称医师。针对这种情况,医院一方面要加强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在科室内部自控的职能,对科室内中高级职称人员负责的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工作进行质量控制;另一方面要加强科室之间的横向联系,提倡互相检查、互相监管,包括科室之间,医师之间、医护之间,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风气,从而促进环节质量的不断提高,保障医院医疗质量的持续进步,同时也促进病案质量的进步。医院中的中高级职称人员是参与医疗行为和监督医疗行为的中坚力量,站在医院环节质量管理和监督的第一线。他们的职责决定了他们负责各自科室内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工作,及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和落实。所以,抓好中高级职称人员的病案质量管理和环节质量控制,强化其医疗质量责任和法律意识,是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一环。

病案是医院极其宝贵的医疗信息资源。它作为载体,真实、完整、客观、及时地提供医疗的各种信息和数据,并真实反映了医疗质量的管理。在医院实施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数据已成为比较、评估事物的标准。现在的病案首页录入统计系统。为医院管理的诸多方面如:单病种质量控制数据、住院病人疾病谱排序、住院病人手术谱排序、择期手术日监控、3日内确诊率、抢救成功率、术前与术后诊断符合率、平均住院日、医保病人住院相关数据查询等检索查询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通过这些统计资料,上级部门可以对医院业绩进行评估;院领导可以对临床工作效率、医疗质量进行适时监控;特别是从全院疾病谱、各科疾病谱每年度比照分析中,可以发现重点科室的投资方向、人力资源的配备、技术力量的调整、先进技术的引进等一系列涉及医疗质量提高与持续改进的数据支持。

总之,医疗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医务人员对此需引起足够重视,提高病案质量,加强病案管理,防范医疗纠纷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余永明.中国病案管理.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

2洪嘉铭,杨琳.书写性医疗纠纷及防范探讨.中国病案,2003,4(2):14-16.

医疗质量管理方法篇10

论文摘要:医疗和服务质量是医院的生命医院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新时期各级医院必须密切关注医院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广泛吸收国内外医院质量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结合本院特点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以便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一、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价值观的变化,社会的综合期望值在不断地提高人们对医院的总体服务方式、服务质量要求、服务的可靠性、安全性、文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质量观,势必要求医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化质量管理。特别是在多元化医院的激烈竞争中,最关键的是质量竞争因此,竟争靠质量,质量靠管理,管理出效益,优质高效低耗,既是医院运行机制的核心,也是医院管理的目的。

二、当前医院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医院质量管理的问题:一是大部分医院的管理者对医疗改革后的医疗市场的严峻形势估计不足;医疗质量管理标准不规范,缺乏经常性质控活动,协调工作不到位;缺乏防微杜渐的组织管理措施,普遍存在着主观考核、扣分、奖罚代替标准化质量管理的现象二是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流于形式,上级强调时严一阵子,下边出现问题抓一阵子,不抓不管松一阵子实践证明,在没有健全的质量监控手段的情况下,感觉没问题的时候,可能潜伏更大的问题,孕育着巨大的风险三是查房制度落实不彻底;疑难病例、死亡病例等重要案例讨论不够及时、不够认真;医疗文书书写不严谨,病史描述不确切;会诊抢救互相推诿,基础护理不到位这些医疗工作中的存在问题,是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主要隐患

三、改进医院质量管理方式

综观几十年来我国医院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走的是外延扩展,内涵加深的轨道。传统的医疗质量限定为对医疗效果的评价,是一种狭义的医疗质量管理概念。广义的医疗质量管理还包括:工作效率、医疗费用是否合理、社会对医院整体服务功能的满意度。它将医疗质量的内在特性与外在特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新时期对医疗服务的新要求因此,现阶段有效的医疗管理策略主要表现在从质量概念、管理结构和控制体系及服务质量的深化,并形成厂多种管理方法如实时控制的医疗质量管理,持续质量改进与质量管理创新相结合的质量管理,引人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质量管理,引人循征医学思想的质量管理

1.实时控制的医疗质量管理。实时控制的医疗质量管理是指遵循医疗质量形成的规律,对影响医疗质量的各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它促进了目前医疗质量管理二级结构的形成。即基础质量管理、环节质童管理、终末质量管理。医疗质量管理的汽级结构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以提高医疗质量为最终目的

传统的医疗质量控制以终末质量评价的反馈为主,较少涉及基础质量和环境质量控制对于这种以事后管理为主的质量管理而言,病人已出院,病人信息也为出院的终末信息,尽管可以通过终末质量评价在一定程度上积累经验,通过信息反馈间接控制一下一个医疗环节,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但并不能很好地预防医疗缺陷,给病人造成的不良后果通常难以弥补。 而医疗质量实时控制是运用控制论和信息论的基本理论,采用决策技术、预测技术和模拟技术,把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建立一种新型医疗质量管理方式,即通过综合医疗过程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和现场控制的医疗质量实时控制系统,实现医院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对医疗质量实时信息的有效监测和控制。克服传统质量管理只注重“治”的缺点,而建立一个既可“治”又可“防”的质控系统,通过加强过程管理和发挥“预防”作用,以期达到更有效地提高医疗质量水平的目的。

2.持续质量改进与质量管理创新相结合的质量管理。持续质量改进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更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对质量提出的新要求是质量改进和质量管理创新的最直接的动力之一。来自病人、社会公众、政府、医疗保险部门和医院自身的高质量需求都要求医院持续不断地进行质量改进和质量管理创新。

持续质量改进要求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以顾客的需求为动力,改变传统事后管理的回顾性个案分析方式,而采用持续地针对具体过程问题的资料收集、质量评估方法进行质量改进,从而提高质量。同时,强调医生、管理者、病人及其家属乃至社会均应参与质量控制活动。

3.引人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质量管理。医院要加强质量管理、要开拓国际市场就应引人IS09000的先进管理思想和方式,建立医院质量保证体系,推动医院医疗行为以及医院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更好地提高医院质量,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然而,IS09000的标准毕竟是以管理企业为基础的,缺少对医院的针对性,其原标准在医院管理范围内的等同理解尚待进一步深人,同时也迫切需要制定一个适用于医疗行业的质量体系标准。医院开展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经验也是不成熟的,仍需不断总结。可从省时、省力、增强个体适用性角度考虑,如通过1509000质量体系认证,达到质量管理的规范有序,从而省时、省力;通过适用于不同人群的医疗服务策划和实现,达到顾客需求的个体化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