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配备方案十篇

时间:2023-10-07 18:08:55

医疗设备配备方案

医疗设备配备方案篇1

关键词:医疗设备档案作用

中图分类号:C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5-113-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医疗设备的高科技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设备档案作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但是医疗设备管理的基础,更是在医疗设备的采购、管理、使用、维修保养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要重视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工作,作为绍兴市的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疗设备档案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作用,尤其是在医疗设备维修方面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1建立医疗设备档案的意义

医疗设备档案是指医疗设备出厂时随机的原始文件资料和医院从设备立项申请、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到最终报废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参考价值和保存价值的所有材料。它不仅能为今后的医疗设备的购置提供信息服务,另一方面也是判定仪器设备论证效益与实际效益是否相符的依据之一;同时为今后医院是否需要对同类医疗设备进行更新提供可借鉴的经验。由此可见一卷完整的医疗设备档案,它不但涵盖了医院从购置设备前的科室申请报告、可行性分析论证报告、批准文件、采购计划表、招投标文件、采购合同、验收报告、商检证明、出厂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图纸等等文字、图表资料,另一方面它还包括在设备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保修合同、维修保养记录、强制计量检定证书等等一些动态的资料。所以在医院的医疗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科技含量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医院只有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的科学化管理,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才能满足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需要。

医院只有对已形成和正在形成的医疗设备案卷资料进行有效的利用,把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真正融入到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整个过程,把医疗设备的基本情况、故障维修、日常维护保养等各个方面真实地反映在医疗设备档案中,才能真正管好用好医疗设备,从而促进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全面发展。

2医疗设备档案在医疗设备维修中的作用

我院的医疗设备从几千元的小设备到上百万元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甚至上千万的核磁共振仪等大型医疗设备都有,在日常工作中,由于使用率较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故障报修,有些故障工程师可以凭借工作经验进行维修,而有些故障工程师只能从医疗设备档案中去寻找答案,所以我们档案管理人员只有把日常的医疗设备档案工作做细,做完整,才能发挥它们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而医疗设备档案作为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在医疗设备的维修中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

(1)为工程师在进行医疗设备维修时提供技术支持。

(2)为医院节约维修资金。

(3)给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提供参考依据。

(4)避免医疗设备零配件的闲置、积压和浪费。

2.1为工程师在进行医疗设备维修时提供技术支持

一卷完整的医疗设备档案,在医疗设备维修过程中会发挥积极的作用,它就像是一位“不说话的老师”,在医疗设备出现故障报修时,能给工程师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帮助,从而保证医疗设备的开机率、使用率。首先当医院购进新的医疗设备后,临床使用科室对医疗设备的熟练使用需要一个过程,同样,维修工程师对新的医疗设备的性能熟悉也有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档案管理人员在医疗设备进院后,对医疗设备的随机资料特别是使用、维修手册,图纸,电路图等,有些进口的医疗设备还必须要有原版的使用、维修手册,要进行及时的收集整理归档,因为完整详尽的档案资料能够为今后的检修提供技术支持。其次设备检修过程中,经验是无法衡量的财富,它是设备检修过程中的关键。所以我们档案人员要把在日常工作中的保养记录、检修维修记录、安装调试参数等资料,以及相关文献当中的技术资料等也要及时收集归档。当医疗设备使用到一定年限后,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故障,而这些档案资料对工程师在进行故障维修时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能为工程师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从而缩短维修时间,保证医院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2.2为医院节约维修资金

我们要认识到,医疗设备档案完成一系列的组卷后,并不是摆设,它不能一直躺在医院的档案室里,要经常出现在设备使用、维修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它的实际作用。

我们绍兴市人民医院是绍兴的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的医疗设备每年都在更新、增加,医疗设备的维修费用同样也在增加,特别是一些大型的,金额比较大的进口设备,换一个零部件就要好几万,甚至几十万,如果在医疗设备档案组卷中保留了经销公司或厂家投标时的文件和相关的承诺,就可以在碰到实际问题时及时查找核对有关的内容,尽量为医院节约维修资金。比如,在2011年9月份,我院的进口病床出现了故障,经医院工程师维修后,无法进行修复,经过查找相关的设备档案,得知该批进口病床是在我院2007年10月迁入新址后购进的,购进时保修时间销售公司承诺为4年,所以还在保修期内,应该由销售公司负责联系厂家进行维修,这样就给医院节约了一笔维修费用。又如,同年的9月份,我院检验科的一台五分类的血球仪的主板烧坏了,如果重新购买一块不仅需要很多钱,而且还影响到检验科对该设备的使用,后来工程师经过查找该设备的档案资料,还是因为在保修期内,医院经与公司进行确认,最后由销售公司免费对血球仪的主板进行了更换。类式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完整的保留一份医疗设备档案资料对医疗设备维修产生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实际工作中是很有必要的。

2.3给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提供参考依据

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故障,对医疗设备的故障进行及时的维修是保障其正常使用的前提。

建立医疗设备档案是设备日常保养、检修和管理的必备条件。医疗设备在运转和使用过程中,过了一定的年限,由于它的使用频率和人为操作的因素等各方面原因,一些零部件会磨损、老化和松动,将会影响设备的精度、性能和工作效率,这就必须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比如我院放射科的设备,都是大型进口的设备,像CT、核磁共振仪、DSA等等,由于我院是当地最大的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每天需要检查诊断的病人不光光是门诊病人,还有大量的住院病人,设备的开机每天都处在饱和状态,一旦碰到设备出现故障,造成检查中止,就会影响病人的诊断和治疗,给医院带来损失。如果我们档案人员把在日常工作中对这些医疗设备故障进行维修过的一些记录,如故障的分析,解决的办法,修复后的调试结果等等,及时收集整理并把它们完整的保留在相关的医疗设备档案中,在遇到故障报修的时候,工程师就可以根据我们保存的这些维修记录,对设备采取预防性维修,充分做好维修前的准备工作以缩短维修停机时间,就能为医院对病人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保障,减少医院的损失。

2.4避免医疗设备零配件的闲置、积压和浪费

随着当今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设备不断更新,一些大型医疗设备,特别是进口的大型设备,如CT、核磁共振仪、直线加速器等的零部件是十分昂贵的。比如我们医院就经常遇到大型设备需更换零配件的故障报修情况,像核磁共振仪的碳刷、电磁阀,多尼尔肾碎石机的电子管,CT机的球管,由于设备使用的频率较高,这些零配件使用到一定次数就需要进行更换,价格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如果我们把平时进行更换后的相关维修记录,及时进行归档,在遇到维修需要更换或配置设备的这些零配件时,工程师只要查询设备档案中的随机技术资料和详细的维修记录,了解零部件的使用周期,便可以知道是由于零配件的使用次数已经达到了极限,还是另外的原因引起的故障,从而决定是否需要重新购买零配件进行更换,可以避免造成零配件的闲置、积压和浪费。

医疗设备配备方案篇2

传统医院设备管理模式已力不从心,为实现持续改进,以评促改,进一步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水平,我院引进HRP系统,对医疗设备采购、使用、维护、处置等全过程进行管理。

〔关键词〕

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

随着我国医疗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对设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设备数据量越来越大,价值越来越高,单靠传统医院设备管理模式已“力不从心”[1]。另外,原国家卫生部2011年制定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指导医院加强日常管理与持续质量改进(PDCA),该标准对医疗设备管理流程化、精细化、精确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实现持续改进,以评促改,进一步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水平,我院引进HRP系统,对医疗设备采购、使用、维护、处置等全过程进行管理,现将主要做法报道如下。

1HRP系统

HRP系统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是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大革新,有着高度集中的管理平台,将信息高度共享,可为设备的分析统计、资源配置以及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2]。该系统采用C/S结构,安装部署在服务器端,用户通过客户端输入特定的IP地址访问使用。主要编程语言采用VisualBasic,数据存储采用SQLServer2012数据库。客户端(工作站)通过局域网访问数据服务器,将获得的结果实时传递至客户端。

2医疗设备采购模块

设备采购一般主要包含技术评估、采购执行两大过程[3-5]。HRP系统授予相关部门、科室不同权限,开放相应功能模块。分别完成申请、汇总、论证、审批流程,生成医疗设备采购计划。整个流程环环相扣,公开、透明,为医疗设备追踪溯源打下基础,防止腐败漏洞产生。

2.1医疗设备申请

使用科室负责人登陆HRP系统,填报医疗设备申请表及论证报告。内容包括:医疗设备名称、数量、估计价格、申报理由、意向品牌(三家)、意向型号及主要参数;被申购医疗设备社会效益分析、经济效益分析、科研教学、人员配置、场地需求、主要配置、科室内部采购意见等。负责人确认后数据传送设备科。

2.2医疗设备技术评估

设备科通过系统汇总各科申报计划,生成年度医疗设备申购汇总表,组织医院医学装备委员对拟购设备的技术参数、性能、配置、品牌、型号、参考价格以及售后服务等内容进行比较,对设备先进性、安全性、可靠性及可维护性进行评估。结果上报医院院长办公会讨论审批。设备科根据审批结果,在医疗设备申购汇总表后录入同意采购与否,生成年度医疗设备采购计划。医疗设备配置计划网络流程化,使整个过得公开、透明,可避免现象发生。

2.3医疗设备采购

根据医院管理制度,5万元以下设备由设备科、财务科、纪检科、医务科、护理部、使用科室组成的采购组共同议价采购。5万元以上设备报市招标办,由政府集中采购。招标后,设备科组织医院采购小组与中标销售公司共同签订采购合同。在HRP系统通过审批的医疗设备条目后录入合同内容。包括:设备型号、生产厂家、销售公司、合同价格、设备台套、付款方式、到货日期、质保期限、配置清单等。并设置付款日期和质保期提醒,为财务付款和保修查询提供基础数据。合同录入完成,HRP系统根据国家医疗器械分类编码加流水号生成医疗设备设备编码。从采购环节对每台医疗设备进行唯一编码,编码内容涵盖设备的基础信息。编码转换条形码,设备验收合格后作为标签粘贴在机身上。通过查对编码和扫描条形码均可查阅该台医疗设备的基础信息。医疗设备编码和条形码的使用是实现医疗设备精确管理、数据追踪溯源的基本条件。

2.4建立医疗设备电子档案

扫描医疗设备相关资质证件,上传HRP系统,建立永久电子档案,档案编码与医疗设备编码一致。主要内容有:销售公司及生产企业营业执照、经营(生产)许可证、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生产企业及公司给销售公司的授权书;销售公司对业务员的授权书、业务员身份证复印件;产品技术样本、合同及配置清单;其他相关证件和验收后包装箱内文件;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许可证等。电子档案取代传统纸质档案管理,节省了存储空间,实现档案资源共享,为工作人员查阅档案提供了方便。

2.5医疗设备验收

医疗设备到货后,维修人员和使用科室负责人、操作人员、送货公司共同对设备外观、性能、配置进行登记验收。给医疗设备粘贴条形码,在HRP系统对应设备条目录入验收结果,为下一步的资产清查及设备维护打下基础。设备科固定资产管理员确认后完成资产出入库手续。

3医疗设备使用管理模块

利用HRP系统强大的数据库及自动统计、汇总、分析功能进行使用管理,实现医疗设备绩效评估自动化。

3.1医疗设备使用记录

在医疗设备购置目录后增加收费项目、使用人次、开机时间、使用耗材品种名称及单价、折旧年限;维修次数、维修费用、更换零配件价格及数量;水电费等字段。与医院临床使用HIS系统对接,直接提取收费项目、使用人次、开机时间数据;设备科录入使用耗材品种名称及单价、折旧年限;修理组录入维修次数、维修费用、更换零配件价格及数量;总务科录入水电费。一方面实现使用情况登记电子化,另一方面为医疗设备效益分析打下数据基础。

3.2医疗设备绩效评估

医疗设备绩效评估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6]。HRP系统可按时间段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自动生成单机或科室效益分析报表,实现效益分析动态管理,解决传统手工统计费时、费力、数据模糊、统计困难等问题,把工作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设备科、使用科室、医务科、财务科、院领导共享数据。有利于使用科室合理安排资源;设备科、医务科、财务科和院领导可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清楚的了解医疗设备使用情况,为下一步医疗设备采购、资金预算指明方向。

4医疗设备维护模块

医疗设备维修、保养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保修合同的管理,维修申请及维修进度均需要实行信息化管理[7-9]。HRP系统的运用填补了我院这项空白。

4.1医疗设备维修

使用科室通过HRP系统申报设备故障,维修人员上门维修。完成之后,工程师在系统录入故障原因及维修情况,更换零配件情况,使用科室确认生成维修记录。按时间段自动生成维修报表,维修人员可通过系统分析医疗设备故障发生主要原因及主要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操作人员培训,或者主动定期维护,变被动为主动,进一步提高医疗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

4.2建立计量设备登记系统

计量器具基本信息录入HRP系统,根据计量器具分布、分类、单机的查新,能够快速查到每台计量设备的计量检测情况。根据不同类别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自动根据上次检定日期,生成计量器具日程表,对系统设置自动提醒功能。计量完成后设置检定合格标志,并将原始计量信息记录在案[10]。做到强制计量器具百分之百不漏检。

4.3医疗设备保养

医疗设备保养包括预防性保养,即三级保养和购买维保两种类型。在每条医疗设备信息后设置三级保养记录电子表。使用科室的一级维护保养及维修人员二、三级保养情况录入电子表。对购买维保的大型医疗设备维保合同进行扫描录入电子档案,维保价格和维保周期录入系统,并设置周期提醒日期,为下一次购买维保做准备,避免维保过期现象发生。

5医疗设备处置模块

HRP系统设置调配处理和报废处理模块,使医疗设备处置网络流程化,缩短部门反应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实时统计医院固定资产总值。

5.1调配处理

使用科室对功能完好的闲置医疗设备通过系统填报医疗设备调配申请,申请调配处理,维修人员鉴定后,报领导审批后收回设备库房,扫描二维码入库,同时减去使用科室固定资产。如有其他科室需要则调配使用,再扫码出库投入使用。对功能完好,但不适应医院技术发展的医疗设备,考虑捐赠。合理调配,避免设备资源浪费。

5.2报废处理

使用科室对故障频繁、老化、无维修价值医疗设备通过网络填报设备报废申请,申请报废处理,维修人员鉴定属实后,报领导审批后收回设备库房,扫描二维码入库,已过折旧年限的直接减去使用科室固定资产,不到折旧年限的要分析原因,一次性扣除折旧,再减去科室固定资产,及时报废,防止设备残值流失和场地占用。我院利用HRP系统进行医疗设备管理以来,实现了数据共享、追踪溯源、精确管理,避免重复劳动。与HIS系统融合,使使用人员、采购人员及管理人员都能方便查询医疗设备信息和状态,实现闭环控制[11]。促进了各部门互相配合以及流程再造等工作模式的重大转变,合理利用设备资源,有效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杨琼 单位:孝感市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王一栋,陈刚,牛伟新.医院设备信息化管理及系统架构设计[J].中国医学设备,2016,13(3):43-46.

[2]刘元明,刘欢.医疗设备资产信息系统管理平台的构建[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1):54-56.

[3]祝海洋.医疗设备采购管理信息化[J].医疗装备,2015,28(6):75-77.

[4]曹少平,印春光,张力方.现代医院设备采购管理的探索[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4,35(2):104-107.

[5]栾琳.医院设备器材采购管理规范化的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8):185,193.

[6]李远洋,王新沛,王晓民.RFID技术在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4):100-102.

[7]徐锋.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2,9(8):32-34.

[8]张红侠,刘勇,卢中凯.关于提高医疗设备维修效能的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3):105-106.

[9]蒋忠伟,方梅华,陆明.大型医疗设备售后维修管理中的难点及对策[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1):102-103.

医疗设备配备方案篇3

关键词: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管理制度

在医院发展中,医疗设备的主要功能是为了医生为患者诊疗、检验或者对实习者进行教学等的重要设备,目前,随着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涌现,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也在医疗服务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对这些医疗设备如何管理与维护,使其充分发挥功能呢?本文对此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提高其管理水平。

一、医疗设备档案的主要内容

1、对全医院购进的所有设备进行全面调查,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与每个科室的医疗人员进行沟通,了解每种医疗设备,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医疗设备的名称、型号、价格、功能、购进日期、使用的时间、购进经费来源等,然后进行整理并归类保存。

2、医院每年都会展开一次设备管理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需参与到会议中,了解医院医疗设备的采购情况、各种设备的出入库登记等各类事项,然后将记录的信息进行整理并保存。

3、在医院购进医疗设备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将进行的所有程序记录下来,形成一个报告,例如医疗器械购进的审批表、对医疗设备的考察报告、讨论会记录、医疗设备三证并要求供货单位进行盖章等资料。另外,如果购进的是进口医疗设备,那么我们还需要收集并保存其外贸协议、海关报关单、货运单等各种证明,从而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并保存,以便后期在医疗使用的过程中作为参考性依据。

4、当购进医疗设备之后,工作人员还必须要将医疗设备的鉴定书、配置配套清单、产品价格、维修手册、使用说明等资料保存下来。

5、为了能够让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医院必须要根据其特点以及功能制定相应的操作与维修章程,并将其保管下来,已做后期维修所用;另外,我们还需要将医疗设备的维修情况进行记录并保存。

6、医院每年都需要对医疗设备的性能与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此时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将这一实际情况记录并保存。

7、当医疗设备改装之后,也要将其改装实际情况进行记录并保存。

二、医疗设备档案的主要作用

1、通过医疗设备档案可以按照医院的需求购进医疗设备

医院中的医疗设备非常多,根据医疗设备的使用功能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型:诊断设备、治疗设备、辅助设备。在实际工作中,医院可以通过医疗设备档案了解全医院医疗设备的拥有情况,了解哪些设备是可以购进的,而又有哪些设备是必须要采购的。医院管理者都可以直接通过医疗设备档案了解。因此,为了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节约医院的资金投入,我们就必须要对医疗设备档案进行全面的管理,避免在实际工作中因为盲目购进医疗设备而导致过多的损失与浪费。在整个过程中,医疗设备档案可以使医院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而购进合适的设备,这样也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医疗设备的重复购进,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金,还不利于医院正常有序的发展。

2、通过医疗设备档案可以对医疗设备进行良好的保养与维修

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保证其完整性,这样可以间接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医疗设备出现故障问题,那么可以通过医疗设备档案来对其进行维修,这一维修方案仍然需要归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这一整个过程虽然会给医院的正常运行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这只是暂时的,并且还能够使医院降低购进设备的成本,有效的提高了其经济利益。在日常工作中,很多科室的医疗人员由于对医疗设备的长期使用,而没有对其进行定期维护,这就导致设备磨损较快,又由于缺少相应的文件,很难对其进行维修,这就需要医疗人员再次购进医疗设备,这就会导致医院资本的极大浪费,还会影响到医疗人员对患者的诊疗,极不利于医院的健康发展。

三、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具体措施

1、强化归档意识,建立健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1)制度化管理。制度建设是做好档案工作的有力保障,建立并完善设备档案的保管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使设备档案处于最佳保管状态,便于随时开展有效的服务。建立并完善设备档案的借阅与使用权限制度,严格控制设备档案的查阅,严禁非技术人员未经允许查阅设备档案,加强设备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2)标准化管理。设备档案管理正在纳入医疗质量目标管理制度中,从档案的收集、整理到最后的分类、编号及案卷目录、卷内目录的书写符合档案局对设备档案要求的规定及标准,做到条理清楚、目标明确、保存完整,为今后的提供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3)现代化管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部门需要不断更新技术和设备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同时档案人员也必须具备现代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科学的管理和保存档案,逐步提高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水平。通过互联网建立统一的医疗设备档案数据库,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便于医疗设备使用效益的分析,充分发挥档案的潜在价值,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事件提供信息保障,为医疗工作提供高效、优质、快速的服务。

2、将设备档案的管理纳入医疗质量目标管理

设备档案应纳入医院的医疗质量目标管理,建立健全专职档案人员目标管理体系。要设立档案管理委员,由主管领导和有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综合档案室下设设备档案分室及兼职档案人员,建立科学的、完整的档案管理网络。

3、提高医疗技术人员对设备档案知识的认识

通过对医务人员宣传档案方面的知识,提高医疗技术人员的档案意识,进一步了解设备档案的范围、类别以及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途径,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注重档案资源潜在的知识价值,注重原始资料的积累与保存,为今后仪器设备的良好运行提供更好的保障,进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结束语

在实际工作中,专职档案人员定期对设备档案工作进行督察指导、业务培训,从购置仪器立项到仪器运营,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收集内容,明确分工,落实到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相关人员要积极配合档案人员做好设备材料的收集、整理、分类等工作,掌握仪器购置进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原始记录及随机材料,避免材料的缺失。■

参考文献

[1] 惠前林,王显刚,赵琦,鄢泽松.医疗设备维修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探讨[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5(02)

医疗设备配备方案篇4

随着现代医疗的迅猛发展,医疗设备及技术的长足进步,尤其是手术内贵重仪器越来越多,动辄上百万仪器十分常见[1]。医疗设备质量与安全的管理时医疗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2],其决定医疗过程的正常运行。目前部分医院将医学设备质量安全管理纳入科主任、护士长工作能力考核指标中,从而更好的提高科室对贵重医疗设备的质量安全管理[3]。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高精尖医疗设备的临床应用,在显著提高临床救治效率同时[4],给医疗设备的管理带来新的挑战[5]。本研究总结本院关于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的经验及体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医院为大型省属三甲医院,估算资本接近3个亿,设床位1500张,拥有大量的高精尖影像学检查与治疗设备,其中超过500万医疗设备有40台以上。本研究主要将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本院100例次大型医疗影像设备相关档案资料管理经验进行总结,按照不同资料管理方式分为两组,其中2015年1月之前者为对照组,2015年之后者为观察组,各100例次。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主要以保存相关资料,并监测仪器设备运行状况,一旦发生故障及时维修或报厂家修理;观察组实施近年来针对医疗设备资料的集中管理措施,首先分析医院现有医疗设备档案资料管理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制定相应解决对策,比如提高工作人员操作规范性,加强对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观认识性,促进其主动参与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同时建立并健全相关医疗设备档案资料管理的相关工作制度,并严格依据已经制定的制度规范实施。同时对医院现有医疗设备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相关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干预前后相关医疗设备的运转情况以及医疗工作完成情况。其中医院医疗设备档案资料管理的主要包括:相关仪器设备采购及安装、调试过程的原始资料,主要有设备采购过程的申请单、上级批准文件、招标投标中标书、购买过程签订的合同、安装调试过程相关报告、仪器设备的发票原件及其复印件、使用说明书、使用操作手册、仪器设备的合格证等等相关资料均进行存档备用。在相关医疗设备投入使用后,定期监测其运行状况,并对维修记录进行统计,其中包括维修时间、维护人员、维修原因、是否更换配件以及所更换配件名称、维修结果等,做到有据可查,且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定期对大型医疗设备资料进行定期清查与整理,达到有效规范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

比较干预前后医疗设备运转情况,并对干预前后两组医疗设备整体运行状况进行评价。

1.4 评定标准

医疗设备整体评价:由设备科主任牵头对全院在运行医疗设备进行抽检,并进行环节质控,根据可使用科室提供的每月?|控评分进行总结与计算,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整体医疗设备运行状况越良好。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医疗设备运转情况比较

两组干预前医疗设备运转情况中资料齐全率、资源浪费率及正常运行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资料齐全率、资源浪费率及正常运行率均高于干预前及干预后对照组(P

2.2 干预前后两组医疗设备整体评价比较

两组干预前医疗设备整体评价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医疗设备整体评价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水平的提高,高精尖的医疗设备不断更新,其作为现代医疗技术发展的标志,而被认为是现代医疗的重要领域。以往理论提出,医疗技术发展的基础取决于医疗设备的发展。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院对于医疗设备的引进不断更新,新设备贵重设备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旧医疗设备逐渐被更新换代,从而给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作为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缓解,其起到规范医疗设备管理,更利于加强对医院医疗设备掌控及科学配置,保持医疗设备正常运行,提高医疗水平及工作效率的目的。

医疗设备配备方案篇5

关键词:档案管理;医院设备档案;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K20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有利于对全院的医疗设备进行全面掌控和科学配置,有利于保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有利于医疗工作的顺利完成。为了充分发挥此项工作在医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医院管理者及档案工作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严格遵守各项档案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有效加强对医疗设备档案工作的日常监督与实时指导,切实提高医疗设备使用的效率与效益,为实现医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医院医疗设备仪器档案,简称设备档案。设备档案管理在医院经营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设备档案的完善与应用,为医疗仪器设备的合理、高效使用及维修保养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医疗仪器设备是医院开展诊疗、科研和教学等各项工作的重要工具。设备档案正是医院正确使用医疗仪器设备、降低其故障发生率、加强维修养护的重要资料;另一方面,设备档案的完善与应用,为医院的科学管理、顺利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医疗仪器设备是医院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和完善设备档案,可以全面掌握医院现有仪器设备的基本情况,为正确处理设备购置商务纠纷、制定更加优化的购置更新计划、做好预防性设备维修及养护工作等,提供了更多详尽的资料。因此,加强设备档案管理工作是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创造更大社会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经过规范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规范后医疗设备的运转情况及医疗工作完成的顺利程度较规范前改善明显,规范管理前后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分析见表1。

表1规范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前后医疗设备的运转情况比较

二、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相关的操作不够规范是如今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涉及职能科室、使用科室和档案室,但在实际工作中,职能科室、使用科室和档案室的责任和分工不够明确,工作不协调,不能充分发挥各个科室的职能,而医院管理部门也没有对此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协调,导致医院医疗设备档案资料收集困难,档案管理操作不规范,档案借阅查询制度不健全,档案管理人员更换不严格。

(二)、医疗工作人员普遍对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足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设备档案管理规范化是医院医疗设备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医疗设备档案管理规范化还可为医院医疗设备正常运转提供技术支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的医院只重视对医疗设备的考察、论证、引进。引进新的医疗设备后只重视医疗设备的安装、验收和调试,对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抓得不到位,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导致没有专门的领导来管理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工作,导致由于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较为混乱,没有专人负责管理医疗设备档案,导致医疗设备档案资料收集不全甚至丢失。

三、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具体策略

健全完善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体系,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将为医院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维护大修、状态检修提供技术依据,也将有利于医院各项事业的顺利推进。为了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有效措施:

(一)、加强对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

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好坏,直接体现医院管理者和领导者的水平;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医院设备引进、报废和更新。医疗设备档案能为医院提供详尽而准确的设备信息资料,有助于领导合理配置医疗设备,使现有的设备效能充分发挥,避免医疗设备闲置浪费,也避免盲目重复引进同样的医疗设备。医疗设备档案还是处理医疗设备纠纷的依据,可保证医院购买医疗保障设备后的相关合法权益和利益。另外,医院医疗设备档案可以为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提供技术支持,翻阅医疗设备档案后对其进行维修和保养。

(二)、强化设备档案管理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要充分提高医院管理者对包括设备档案在内的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一方面要强化档案管理意识。将设备档案管理纳入到医院发展规划之中,优化设备档案管理流程,规范设备档案管理行为,提高设备档案管理效能;另一方面要强化设备档案应用意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及时掌握全院设备的运行情况,完成档案信息的检索、统计、整理工作,可尝试将常用或重要医疗设备的操作及维护手册到局域网上,以提高档案资料的使用效率,使之为医院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

(三)、规范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规范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首要前提。规范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首先要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指定专人收集和保管医院医疗设备档案,提高管理档案的工作人员的素质,建立岗位责任制。协调好职能科室、使用科室和档案室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各个科室的职能。医院医疗设备档案资料的内容主要包括:有关设备采购安装调试的原始资料,如设备购置申请书、上级批复、招标投标书、购买合同、安装调试报告、发票复印件、说明书、操作手册、产品合格证等。医疗设备投入使用后的监测和维修应主要记录定期维护的时间、维护人、发生故障的时间、原因、厂方维修部门、维修人、更换配件名称、设备修复时间、维修结果等。医院要定期清查、整理医疗设备档案,真正规范医疗设备档案管理。

(四)、加强档案人员队伍建设

档案人员队伍建设是档案工作的人才支撑。一方面,可以采取全员参与的策略,建立分管院长负总责、设备档案领导小组监督、设备部门牵头、档案管理人员实施、设备维修人员参与的管理体系,确保设备档案资料能够准确、完整、系统、安全地归档;另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仍是档案管理的主力军,既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工作,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还应建立起公平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激发其工作热情,使之更好地投入到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中去。

结束语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是医院档案管理乃至医院科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设备档案的有效利用对医院管理具有深远意义。因此,医院必须建立和完善设备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定期检查、研究并总结档案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以积极主动、周到的服务来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有效,使医院的各种医疗设备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结束语

[1] 王春鹤.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中创新思维的运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2,9(12):89-91.

医疗设备配备方案篇6

[关键词] 大型医疗设备; 管理; 问题; 对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3. 035

[中图分类号] R19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3- 0063- 02

大型医疗设备是指列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品目的医疗设备以及尚未列入管理品目,省级区域内首次配置的单价在500 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医疗设备。这些设备是医院正常医疗、科研、教学等活动的最重要物质基础之一,是医院参与市场竞争,创造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影响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大型医疗设备具有科技含量高、投资大、更新周期较长的特点,如何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课题。

1 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购置规划环节缺乏合理有效的论证机制,购置计划不合理,甚至没有购置计划,盲目引进,造成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

(2) 设备使用效率不高。许多医院购置大型设备后,为了尽快收回成本,在未对设备具有的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开发,也未对医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的情况下,盲目迅速地将设备投入使用。这必然会使得一些昂贵的设备由于设备功能得不到全面开发而浪费资金,也容易造成重复购置功能类似或相近的设备。

(3) 大型医疗设备的维护、修理技术人员匮乏。医院在购置了价格昂贵的大型医疗设备之后,因缺乏专业的设备维护和修理人员,不得不求助于生产厂商和供应商,长此以往,必将对厂商产生技术依赖,提高了设备使用成本,给医院和患者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4) 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缺乏主动的质量控制意识,忽视安全保障措施,对诊疗效果存在误差隐患,对患者的健康也存在安全隐患。对于大型医疗设备验收、使用、维护、保养、报废的全过程,缺乏健全的跟踪管理制度。

2 加强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的对策

2.1 合理制订大型医疗设备购置计划,作出科学的购置决策

医院应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购置制度,建立专门的购置计划和执行部门,积极吸引各组织部门、医护人才参与,在购置设备之前,要充分做好可行性论证,由使用科室负责人根据实际需要提出需求,工程技术人员确定技术参数等客观数据,管理人员要进行市场调研、性价比考证,要综合考虑医院的设施配备环境、设备使用人员的技术条件、设备的需求市场,更要做出科学合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进而提出合理的购置方案,在专业的评估小组充分评估论证之后作出科学的购置决策。购置决策要符合医院医疗服务水平,要充分衡量医疗设备的实用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

2.2 加大力度提高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

2.2.1 提高设备使用者的业务水平

具备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员是配置大型医疗设备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充分利用先进设备,提高诊疗水平的重要保障。

在设备投入使用前,医院和设备供应商有责任对设备的直接使用者进行必要的培训,并不定期地组织学习交流和进修,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让操作人员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及结果报告分析。要使具体的操作人员全面了解设备的结构、原理、性能和正确操作方法,必须对医务人员定期指导,尤其是对新上岗的医护人员要重点培训,避免因操作不当给诊疗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对仪器设备造成的损害,降低故障率,进而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同时医院应重视对相关专业医护人员的技能培训。让更多的专业人员掌握最新的专业技术进展和设备应用领域的最新动态,让他们充分利用先进仪器设备所具有的各项功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在降低误诊率的同时,大大地提高了这些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

2.2.2 提高设备维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减少设备的闲置时间

在购入大型医疗设备时,商家除了要对设备使用者进行技术培训外,还需要向设备维护人员介绍有关设备的主要工作原理,有关设备的日常保养、定期保养和注意事项等。医院必须安排维修工程师参加商家的维修工程师培训。一旦机器到货经安装调试,验收合格后即可投入使用,可以尽快取得经济效益,也可以充分利用索赔退货期和保修期,及时发现问题,使医院免受损失。

2.3 完善设备质控管理机制

2.3.1 建立完备的设备档案

大型医疗设备的档案,自申请购置开始,上级批示、招标、采购、入院、说明书、维修等目录都应归档到同一医疗设备的档案中。可以说,医疗设备档案是医疗仪器设备的全部历史记录。每份档案都应收集该设备的全部文件资料。要求客观、完整、连续地反映医疗仪器设备的产权变动、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的全过程。一份完整的医疗设备档案应详细收集记录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采购档案:包括使用科室的申请报告,医疗需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论证报告,资金来源计划,设备管理委员会讨论审批意见,供货商产品介绍,报价单等。

(2) 商务资料档案:包括产品性能、价格、售后服务、联系通讯地址、电话、交货期及地点、付款方式;订货合同、发票,随机全部技术资料(说明书、出厂合格证、线路图,主机及附件清单;进口设备还应附商检证明、国家准批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及资料译文等),设备安装、调试精确度、性能等验收报告,同时将设备拍照存档。

(3) 设备信息资料档案:购买时会附带的各种信息资料,包括操作手册、维护检修手册、光盘、维修附件、维修工具等多种资料。

(4) 设备维护维修及报废记录档案:包括登记账、登记卡、操作规程、三级保养、使用记录、维修记录、性能动态记录;月记录,报废报停设备应有报废报停申请和工程技术人员鉴定意见及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意见和监测记录等。

2.3.2 建立严格的使用规章制度

(1) 建立大型医疗设备专管专用、专人责任制。大型医疗设备的管理,要坚持专管专用,专人负责,设备专地存放的原则。应明确各级机构、科室领导和操作者的责、权、利,做到领导、科室人员各负其责。在使用科室配备有责任心的兼职设备仪器管理员,要求熟悉设备性能、操作方法,每台设备配备操作规程,以便正确操作和维护,并及时做好使用和维修保养记录;在工作中发现异常及时与专业技术人员联系进行修理,或采取紧急措施关机断电、断水、断气以防扩大损失或意外事故发生。在维修管理、医学计量和更新报废等各个环节中强化法律意识,加大落实规章制度的力度。大型医疗设备的工作环境相对于其他设备要求更高,因工作环境可能直接影响到诊疗测试的精度,所以要坚持大型医疗设备专地存放,必须满足设备对电压、温度、湿度的要求,避免因环境变化导致设备测试结果的波动,进而导致临床病情诊断失误。

(2) 建立完善的设备维修和保养制度。 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要制度化,要建立设备维修档案,设备管理部门要定期到使用科室调查监督保养情况。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养,强化维修工程师的责任意识,做好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修,适当预备维修材料,出现故障及时抢修,保证大型医疗设备能正常运转。大型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维修要记录在设备安装时配发的卡片上,详细记载故障发生的时间、故障情况、维护维修人员姓名、更换的零部件、费用等内容,这样可以随时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并对厂商起到监督作用,为以后的设备维修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2.3.3 加强设备报废管理

大型医疗设备的报废工作是医疗设备管理的最后环节,当科室提出报废申请后,设备管理部门要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鉴定,填写“固定资产报废鉴定表”,经专家论证,做出设备严重老化、无修复价值或修护后不能达到临床应用要求、自然淘汰、维修困难、技术落后、安全性差等结论,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报废。

如果报废的设备是放疗设备,务必请当地省疾病控制中心放射源管理部门作放射源或放射源污染物的放射性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按照放射源管理部门要求来进行妥善处理,以免发生放射事故。经报废的放疗设备应交由设备主管部门进行统一处理,及时办理财务销账手续。

3 结束语

约占医院医疗设备总资产80%的大型医疗设备,对提高医疗水平,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举足轻重。医院管理者需要更加重视大型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制定合理的对策,让这些先进的设备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造福于广大患者。

主要参考文献

[1] 胡煜. 浅谈当前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处理方法[J]. 健康必读,2010(7).

[2] 牟丽娟. 浅析我国医疗设备管理问题及对策[J]. 企业导报,2011(20).

[3] 袁红静. 强化医疗设备管理提高医院科学化管理水平[J].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

医疗设备配备方案篇7

一、总体思路

(一)建设目标

聚焦肺炎疫情暴露的发热门诊收治能力、可转换传染病区收治能力、可转换ICU收治能力、实验室能力、传染病检测能力、医疗废弃物处置能力、急救能力等“七个能力”不足和重大疫情救治、应急医疗物资、应急医疗资源启用预案等“三个保障”短板,立足防治急需,着眼长远发展,调整优化区域医疗资源布局,提高平战结合能力,强化中西医结合,集中力量补齐公共卫生防控救治短板弱项,用2-3年时间构建基本完善我县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全面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救治能力,构筑起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有力屏障。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底线思维。立足严峻复杂局面,防患未然、常备不懈,按照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建设标准,积极谋划项目建设,全面提升疫情防控救治能力。

二是坚持合理布局。着眼疫情防控需求,结合我县脱贫攻坚任务,统筹医疗资源配置,加快补齐县域医疗卫生短板。

三是坚持中西医并重。着眼我县经济社会和卫生健康发展实际,加快县中医院中医药服务及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切实改善中医药疫情防控救治基础条件,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优势,建立中西医结合的应急工作机制。

四是坚持平战结合。既满足“战时”快速反应、集中救治和物资保障需要,又充分考虑“平时”职责任务和运行成本,推动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完善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

五是坚持防治协同。推动疾控机构、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整合协同,促进区域医疗资源梯次配置、开放共享,实现预防和医疗协同发展。

二、建设任务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结合国家《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省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实施方案》和《市卫生健康领域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及相关建设标准,强化“七个能力”、完善“三个保障”、加强基层卫生机构建设,全面推进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

(一)强化“七个能力”

1.发热门诊收治能力建设。

任务目标: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需设置发热门诊,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要求,具备为发热病人及时开展传染病检查复查的能力,确保应设尽设、全部达标,筑牢传染病患者收治的第一道关口和重大疫情预警监测关键哨点。

建设内容:一是根据《发热门诊设置和管理规范》,改善发热门诊条件,确保可以与其他区域物理隔离,设有直接对外的出入口,尽可能留有足够的室外场地,为快速扩建提供便利条件。二是配备符合规范标准的检验、影像、急救、核酸检测设备,建设集接诊、化验、影像、观察等功能于一体的发热门诊。三是按照传染病医疗流程和安全等级要求,落实“三区两通道”设计要求,合理布局诊室、留观室、候诊区,扩大等候间距,配齐筛查所需的设施设备。四是加强乡镇卫生院传染病哨点建设,强化与本级疾控机构和医院发热门诊的联动衔接,提高疫情监测和处置能力。

建设任务:实施县人民医院异地新建项目组合类医疗专项工程、县医院诊断救治能力提升项目、县中医院救治能力提升项目,确保如期完工。

完成时限:2020年年底前。

2.可转换传染病区收治能力建设。

任务目标:落实“三区两通道”设计要求,加强传染病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升级,扩大传染病集中收治容量,全县设置传染病床位不低于20张。县中医院占有一定比例病床。

建设内容:一是坚持“可转换”原则,优化医院建设布局,确定相对独立的区域、建筑、病区、房间,合理配置门急诊、检验、检查、手术、重症监护、住院等医疗功能,提前设计预留好“三区两通道”区域。二是在隔离设施、医疗设备和人员配置方面做两手考虑,既要考虑平时承担常规医疗服务的需要,降低运行成本,又要考虑到疫情期间独立运行、封闭管理的要求,确保设施便于改造、设备便于进出、人员便于调换。

建设任务:一是县医院谋划包装传染病楼建设,推动项目尽快实施。二是加快推进县中医院救治能力提升项目实施。

完成时限:2021年年底前。

3.可转换重症监护病区(ICU)收治能力建设。

任务目标:县级公立医院按照编制床位的2%-5%设置ICU病床,取下限,县人民医院按照300张床位计算需设置6张ICU病床;县中医院按照130张床位计算需设置3张ICU病床。并配置呼吸机等医疗设备。

建设内容:一是加强重症监护病区(ICU)建设,按不同规模和功能配置床旁监护系统、呼吸机、心肺复苏、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相关设备。二是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区设置一定数量负压病房和负压手术室,或预留出可紧急进行负压改造的条件。

建设任务: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实施重症监护病区(ICU)建设。

完成时限:2022年年底前完成。

4.实验室能力建设。

任务目标:全面改善疾控机构设施设备条件,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达标建设生物安全二级(P2)水平实验室,具备传染病病原体、健康危害因素和国家卫生标准实施所需的检验检测能力。

建设内容:按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和《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查缺补漏、填平补齐,建设功能完备的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点提升疫情发现和现场处置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设备配置,满足现场检验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等需要。鼓励县中医院建设P2实验室,健全完善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研支撑平台。

建设任务: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购置检验检测所需设备,提升快速检测能力。推动县中医院建设P2实验室。

完成时限:2020年年底前完成。

5.传染病检测能力建设。

任务目标:县人民医院作为传染病定点医院具备已知传染病的常规检测能力。

建设内容:一是县人民医院配备聚合酶链式反应仪(PCR)等检测设备,建立达到生物安全二级(P2)水平的实验室。二是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满足突发疫情时的检测能力需要。

建设任务:一是加快实施县人民医院异地新建项目组合类医疗专项工程,确保如期竣工并投入使用,完善县医院检验检测能力。二是根据疫情发展需要,采取政府委托、市场化运行方式,购买第三方企业(机构)开展PCR检测服务。

完成时限:2020年年底前完成。

6.医疗废弃物处置能力建设。

任务目标:总体上,现有医疗废物处置能力要扩容50%,进一步健全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国家将出台具体指导意见)。

建设内容:一是参照《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确保医院配套建设医疗废弃物和污水处置设施,并与医院其他建设内容要同步完成。二是完善全县各医疗机构医疗废弃物转运体制,采取委托、市场化运行方式,购买第三方企业(机构)开展医疗废弃物处置服务。三是科学谋划,适时实施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

建设任务:加强医疗机构医疗废弃物和污水处置设施建设。

完成时限:2022年年底前完成。

7.急救能力建设。

任务目标:将急救能力建设作为本地“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依托现有医疗机构、加强急救体系统筹谋划,推进急救能力建设。

建设内容:一是加强急救设施配置,设立统一的急救指挥调度信息化平台,依托各类医院、乡镇卫生院建设急救站点,完善120急救网络,提升呼叫满足率、缩短响应时间。针对重大疫情,足额配备负压救护车、负压担架。二是加强急救队伍建设,依托县人民医院,组建传染病、呼吸、重症医学、院前急救等专业医学救援队伍,定期开展实战演练,提高协调和联合作战能力,增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三是加强县中医院急诊急救能力建设,承担紧急救治任务。加强中医院急诊科建设,设置布局合理的医疗区和支持区,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配备必需的仪器设备、急救器械及药品,满足日常急救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需要。将中医院纳入全县急救医院网络,确保院内急救与院前急救无缝衔接。

主要任务:实施县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应急能力建设,购置负压救护车和负压担架等必要的医疗急救设备,建立统一的急救指挥调度信息化平台。

完成时限:2022年年底前完成。

(二)完善“三个保障”

8.重大疫情救治保障。

任务目标:完善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并在省域内其他地方发生疫情时,第一时间发挥快速支援和应急医疗物资储备的作用。

完成时限:2022年年底前。

9.应急医疗物资保障。

任务目标:统筹做好疫情发生时医疗机构所需的防护物资、重点药品等应急物资储备。

主要任务:一是做好各级各类防护物资、重点药品、救治设备的储备,充实实物储备品种规模。二是建立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体系,加强公共卫生防控救治物资储备,确保医疗机构储备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医用口罩、隔离衣、眼罩等防护用品,原则上满足不少于10日用量。

完成时限:2021年年底前完成。

10.应急医疗资源启用预案保障。

任务目标:一是以投入换机制,建立普通医疗机构转化为应急医疗救治设施的预案,真正起到“平战结合”的作用。二是结合人口分布情况,选择1-2处体育场馆等公共建筑作为应急状态时转为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方舱医院或后备救济救灾场所。三是借鉴方舱医院和人防工程改造经验,推进体育场馆等公用设施两用改造,在相关设施新建或改建过程中充分考虑应急需求,完善场地设置、通风系统、后勤保障设计,预留管道、信息等接口和改造空间,具备快速转化为救治和隔离场所的基本条件。

主要任务:一是全面梳理县域内各类医院以及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可以转化为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方舱医院情况,形成一个应急医疗设施分布图、一张启用次序清单表。二是建立详细可行的应急医疗资源启用预案。

完成时限:2021年年底前。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任务目标:统筹做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强化兜底保障功能,形成县域内医疗救治、中医药服务和疫情防控合力。

建设内容:落实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主体责任,按照国家要求和标准,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传染病防控相适应的基础设施,配备相关医疗设备。根据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将维修改造和更新替换所需资金纳入年度预算,给予充分保障,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持续发展。

主要任务:推动实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救治能力建设。

完成时限:2020年年底前。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主体责任

一是建立由县卫生健康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业务科室、医疗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工作专班,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调度进展情况,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确保全面完成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目标。二是健全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体系建设,提升应急反应速度。三是抓好防治力量区域统筹,加快建立中西医高效协同、优势互补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机制。四是强化医疗机构生物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实验室操作规程,加强实验室和聚合酶链式反应仪(PCR)等大型仪器平台相关环境、试剂等管理,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

(二)加强项目储备

一是按照区域卫生规划以及国家和省有关建设标准,立足地方工作实际,按照“平战结合”原则,聚焦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重点围绕“七个能力”、“三个保障”任务目标要求,着眼当前和长远,加大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项目的谋划和储备,坚决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疫情防控救治第一线,确保储备项目符合防控救治能力建设要求。二是严格按照国家医疗机构有关建设标准以及中央管理要求,合理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严格按照人员编制和床位编制核定业务用房面积,确保项目符合实际、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满足公共卫生达标建设要求。严禁借机盲目上马与疫情防控工作无关的项目。

(三)加快项目实施

聚焦我县公共卫生防控救治短板,推进实施县人民医院异地新建项目组合类医疗专项工程、县医院诊断救治能力提升项目、县中医院救治能力提升项目,确保如期完工。

(四)严格项目管理

一是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批复的建设规模、内容和建设年限加快推进实施,确保项目早日建成使用。二是严格履行项目建设程序,严格履行项目建设程序,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三是认真履行监管主体职责,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保障相关资金专款专用,杜绝挤占、挪用和截留现象发生。

(五)多方筹措资金

一是建设所需资金由中央预算内投资、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省市县三级财政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筹措安排。各级资金安排重点支持疫情防控救治急需、各项条件成熟、能够在短期内建成投入使用的项目。二是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三是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入库和资金争取工作。四是加强与本级发改部门和省级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衔接,积极争取省级各项资金支持。五是强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造血功能,尽最大努力自力更生,将自有资金更多用在疫情防控和救治上。

(六)加大人才培养

一是加强应急卫生救治队伍管理与培训,加强与国家、省市疾控机构联系,积极邀请高水平救护专家、检测专家开展医疗检测人员培训锻炼,提高实际操作水平。二是定期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完善公共卫生防控信息共享机制。三是加大人员招聘力度,加快补齐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检测人员缺口。

医疗设备配备方案篇8

关键词:医学装备;质量管理;评审;应对措施

一、评审表达方式

1、评审采用A、B、C、D、E五档表达方式。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E-不适用(是指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院功能任务未批准的项目,或同意不设置的项目)。

2、判定原则是要达到“B-良好”档者,必须先符合“C-合格”档的要求,要到“A-优秀”,必须先符合“B-良好”档的要求。

3、细则条款的性质结果

二、医学装备管理评审应对措施

1、医学装备管理部门的建立

根据“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管理、责权一致”原则建立医学装备三级管理制度。

1)组织领导。由医院科主任以上级别的分管院领导组成,负责全院资金的预算管理、统筹安排。

2)医学装备管理部门。由医院设备科各成员组成,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参加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全过程。

3)使用部门。由各医学装备临床使用科室组成。使用部门应当设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在设备科的指导下,具体负责本部门的医学装备日常管理工作。

2、医学装备相关制度及流程制定

1)制度

有医学装备三级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的购置论证制度、医疗设备决策管理制度、设备器材购置制度、设备验收制度、医疗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设备报废更新制度、保障医学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和规范、医学装备档案管理制度、计量设备监测管理制度、计量仪器周期检定制度、医学装备使用评价制度、医疗设备使用人员操作培训和考核制度、医学装备使用人员再培训考核制度、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相关工作制度、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监测与报告制度。

2)流程

有大型设备招标工作流程、设备采购工作流程、设备到货验收流程、设备维修工作流程、设备报废报损流程、设备不良事件报告流程、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相关工作流程。

3、医学装备的配置管理

1)配置原则及配置标准

要优先配置功能适用、技术适宜、节能环保的装置。注重资源共享,杜绝盲目配置。在考虑医院设备的装备时,有两个原则应共同遵守,一是经济的原则;二是实用的原则。对单价在50万元及以上的医学装备有完善的可行性论证资料。

2)大型医疗设备年度使用评价分析

设备使用:使用科室要进行本月的使用情况统计,开机时间,检查人数,月收入的统计,报职能科室,作为年终对设备的效益分析评估。

功能开发:使用科室应积极在原有的功能基础上开发新的检查项目,扩大对病种的检查范围,增加对该设备的使用率,提高设备的使用价值,提高医院的综合检查能力,更有利于病人的全面治疗。全面的参考信息,更有利于病人的全面治疗。

社会效益:要考评该设备在本地区为患者起到的作用,能为患者解决的诊断价值。

成本效益。年终效益分析,设备的折旧费,年保修费,维护修理费,材料耗损费,工作人员工资奖金,请专家费这几大费用的总和,同年设备收入的总费用相比,确定设备的成本效益。

4、医学装备相关人员管理

1)人员的配置。建立医学装备管理组织技术队伍,队伍组成有大学医用设备相关医师、操作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负责医学装备的管理与维护、维修等工作,人员分工明确,职责清楚。

2)相关人员的培训。定期对每台医学装备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新进设备必须经厂家工程师对操作人员进行现场培训,并填写培训记录表,待操作人员培训合格签字方可验收,新设备培训完成之后一个月内对培训人员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者颁发设备操作的岗前培训合格证。

3)相关人员的考核。按季度对各科室设备使用人员进行相关制度职责及设备操作流程、使用保养等考核,对考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医疗器械提供技术支持、业务指导、安全保障与咨询服务,提出改进措施并查看持续改进与落实情况。

5、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

1)质量保障合格的使用登记。有医学装备质量保障,医学装备须计量准确、安全防护、性能指标合格方可使用。有急救类、生命支持类、灭菌类和大型医用设备等医学装备的临床使用合格登记记录。

2)鼓励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事件监测和报告的措施。对医学装备临床使用人员进行医学装备不良事件相关知识的培训,相关临床、医技使用部门与医学装备管理部门的人员均能知晓,并制定相应的不良事件报告的奖惩规定,鼓励装备使用人员及时上报相关不良事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与应对方案。

3)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事件监测与报告的追踪分析表。职能部门建立对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事件监测和安全事件报告分析、评估、反馈机制,根据风险程度,风险预警,暂停或终止高风险器械的使用。有对发现问题的分析评价、改进措施及落实情况的追踪记录。

4)特殊装备(如高压容器、放射装置等)的自查和监测资料。放射与放疗等装备的机房设计、建设、防护装修和设施符合安全、环保等有关要求。机房显著位置有规范的警示标识。医学装备管理部门与机房工作人员知晓防护有关要求和措施。有对特殊装备的定期自查和监测的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发现的问题、对问题的分析以及改进措施和落实情况记录。

5)计量设备监测记录。有记录设备的清单,清单内容包括计量设备的定检测记录、监测日期、有效日期、监测结果、设备的放置科室等。计量设备随时保持在待用状态,无因“计量错误”的原因所致的医疗安全事件。

6、医学装备的应急管理

1)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完好情况和使用情况的实时监管。有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装备要始终保持在待用状态,有每个月一次的设备完好率和使用情况以及设备操作人员的记录。

2)医学装备应急调配演练。建立医学装备应急预案的应急管理程序,装备故障时有紧急替代流程。制度医学装备应急调配方案,进行实地模拟医学装备的应急演练,并有对演练过程的记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落实情况的记录。

7、医学装备的质量管理。

1)有由科主任、工程师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医疗装备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人员分工明确,并附有相关资质的原件或复印件。

2)对质量与安全小组进行每季度一次的培训与教育并有相关资料。

3)有明确的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指标,根据指标规范对质量管理过程进行每季度一次的监管分析,对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缺陷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改进措施,查看落实情况,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相应的制度与规范。■

参考文献

【1】 徐海琴,曹铁军.抓住医院等级评审机遇 提升医学装备管理水平【J】.科学管理.2012,12;

医疗设备配备方案篇9

[关键词]仪器设备;资产管理

医院是以解除病人痛苦,救死扶伤为宗旨。而实现这个宗旨除了医护人员具有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护理外,伺时也需要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医疗仪器设备来帮助医生们进行诊断、治疗,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和治愈率。如何让医疗仪器设备在医疗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抓好医疗仪器设备的管理是关键。主要休现在选购、订购、验收、资产管理等四个环节。

1 选购

这是个首要环节,确定了要买何种仪器设备后,面临选择何种型号、规格的产品,要做到:第一,要考虑可行性、适用性、是否适用于医疗,教学和科研的需要。第二,要明确订购的产品应该具备的性能和技术指标。第三,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选购好型号和规格。第四,货比三家,原则上选择3-4个在国内外事有信誉,有生产许可证,有经营许可证及质量好,售后服务好的企业和厂家,向对方发出邀请,进行招投标事宜。首先听介绍,了解报价,医院订购医疗设备的决策人员经过认真论证、比较,做出决定。经过以上四个步骤,合理地、正确地选好所需购的仪器设备。

2 订购

选购好产品的厂家、型号、规格接下来的工作是订购。订购过程必然会产生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订购合同。合同的内容包括品名、型号、规格、生产厂家、价格、付款方式、到货日期、包装要求、售后服务、所购产品的配置和性能要求及其它附加事宜等均要考虑周详。一份有效合同应该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上,公平、透明、合理,明确供需方的权力和义务,同时体现出订购过程和规范性和严肃门生。

3 验收

到货后是验收,包括物资验收和性能验收两方面。验收要求验收人员认真负责,以本医院的利益为重,坚持原则,实事求是。

在物资验收过程中原则上要按有效合同和配置清单验收的要求验收。具体包括:(1)外观是否有损坏;(2)物资是否齐全;(3)是否符合订购的配置要求;(4)详细记录,记录其型号、规格、系列号或出厂编号、安装和验收时间;(5)资料收集,随机资料均要登记。

性能验收,是在仪器设备完全安装调试好后进行,由专业人员或操作人员、使用科室领导把关。对仪器设备按性能指标的要求进行逐项测试。

物资验收和性能验收两方面达到要求后才可以正式验收。

4 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是以上选购、订购、验收三个阶段的延续,仪器设备管理中的资产管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需要医院领导、管理人员及设备使用人员有较强的管理意识,并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完善。我院从1993年创三甲医院以来,医疗仪器设备资产管理工作开始步人正轨,经近十年的探索,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管理工作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建立医疗仪器设备的资产管理制度,设立一套完整的账、物、卡,一式两份(设备科一份,使用科一份),同时实行电脑化管理,每月定期增添新购的财产账,详细记录每台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出厂编号、厂家、价格、购置时间、使用科室等;每年对全院的账、卡、物核对一次。

4.2 万元以上仪器设备效益分析。每月做好在用的万元以上仪器设备的单台效益分析工作,使用科室每月要将仪器设备使用的病人数、时间、收入、支出、机器运转等情况上报设备科,然后用电脑进

行效益分析、对比,报院领导提供参考;通过效益分析,加强了对医疗仪器设备的管理,大型仪器设备由专人负责,及时维护和保养;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延长使用寿命。

4.3 做到合理、充分利用医疗设备。对一些科室使用率不高的设备甚至个别闲置的设备在全院范围内进行调配如呼吸机、常规设备等尽量不浪费设备资源。

4.4 医疗设备的报废。可随时申报。对于使用时间过长,几经维修不好,无使用价值的设备,必须经维修专业人员鉴定,认定没有维修和使用价值的才同意申请报废,经主管设备科科长(1000元以上

经主管院长)批准后正式办理报废手续,对部分符合报废条件但可用于教学的设备按报废留用处理。

4.5 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归档的材料包括从申请购买设备到验收整个过程中所形成的所有材料和设备的随机资料。主要包括:可行性论证表、申请表、招投标事宜、谈判记录、标书或合同、装箱清

单、验收安装报告、随机资料以及办理进出口手续的相关材料等。

归档文件按照国家一级档案单位的建档要求,对全院在用的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进行档案管理。当时,这是一项偿试性工作,因为全国没有一家医院的医疗设备按国家一级档案单位要求立档,所以没有经验供参考学习,在具体立档工作中是走一步、看一步,有点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经过了:(1)、收集资料;(2)分类,按仪器设备的性能进行分类;(3)、编码,编码在分类的基础上主要的要考虑到计算机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数字化的要求;(4)、整理、装订;(5)、归档等五个步骤。历时半年,于1995年通过了国家一级档案单位的评定。

医疗设备配备方案篇10

关键词:中医药法;中医师;中药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7.01.002

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7)01-0005-03

Discussion on the Draft of Chinese Medicine Act WU Ying-xiong, TIAN Kan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3, China)

Abstract: Publishment of the draft of Chinese Medicine Act shows that the legislative work for TCM has achieved substantial progress. But after careful analysis on the legislative bills, there are some controversial questions, such as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 setting of Chinese medicine clinics, Chinese medicine personnel training, the prescription-based processing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pieces and dispensing Chinese materiamedica preparations by medical institutions. These all need to be further perfected.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 Act; TCM physician; Chinese materia medica

2015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并向社会征求意见。《草案》共八章四十六条,内容涉及中医药服务、中药发展、人才培养,以及继承创新与文化传播等,与2014年7月国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相比有较大变化,既有突破性的亮点,也有明显不足,须进一步完善。

1 关于中西医结合

中医药界对“中西医结合”问题的争论至今尚未平息。无论是《征求意见稿》还是《草案》都明确提出“中西医结合”,如《草案》第三条规定“鼓励中医西医相互学习,促进中西医结合”,第二十三条规定“鼓励开展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教育”。但笔者认为,《草案》有关“中西医结合”的条款应当删除。首先,“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是《草案》立法目之一,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政策研究项目(ZYYP-2015[6-5])

通讯作者:田侃,E-mail:

其本质是要求中医医疗人员应当使用中医理论、思维、方法及纯中药治疗疾病,而不是西医诊疗思维和治疗手段。从当前医疗实践情况看,相当一部分中西医结合类医疗人员只是借“中西医结合”之名行西医诊疗之实,甚至连望、闻、问、切都存有问题。这样的“中西医结合”不是弘扬中医药,而是弱化中医药。其次,“鼓励开展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教育”同样不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医药。当前,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普遍设置了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培养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但实际情况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培养出了大量中西皆可、中医不精的人才,中西医结合变成了“中西医凑合”,且因学生入学后先学习西医基础知识,还可能导致临床诊疗思维混乱,影响中医临床水平。最后,“中西医结合”在学术上仍有争议,而《草案》以法律形式将有争议的学术问题一锤定音亦有不妥。因此,《草案》宜删除有关“中西医结合”条款。当然,中医药学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反对“中西医结合”入法并不意味着反对中西医互相学习,中西医也不是对立存在的,两者仍可以相互借鉴,促进中西医并重。

2 关于中医医疗人员执业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中医医疗人员必须取得医师资格并经注册后方可从事中医医疗活动。但是,中医药领域除了接受院校教育取得中医医师资格的医疗人员外,还存在大量通过师承、家传等传统教育方式学习中医药且能提供安全、有效中医药服务的人员。因此,《征求意见稿》对中医医疗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将中医医疗人员分为中医医师和传统中医师。但此规定引起了非常大的争议,其争议点在于传统中医师执业过程中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可控的安全风险。可能正是基于上述原因,《草案》对相关条款做了修正,规定“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实践技能及效果考核合格后即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此条款看似是回应《征求意见稿》中关于传统中医师的争议,但其实施后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安全风险。因为《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传统中医师仅从事传统中医药服务,对传统中医师的执业权限(如诊疗方式、处方权限等)严格限制,而《草案》对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取得执业资格后的执业权限并未限制,也就意味着只要师承或确有专长人员取得医师执业资格,其执业权限就与经院校教育取得医师执业资格的中医医师相同。上述两种制度设计相比较,传统中医师制度设计所带来的风险相对较小,毕竟其执业权限受到限制。因此,《草案》可以延续《征求意见稿》关于“传统中医师”的立法思路,但应当慎重考虑其准入条件。

3 关于举办中医诊所

根据诊所类别的不同,诊所大体上可分为西医诊所和中医诊所两类。《草案》第九条规定:“举办中医诊所的,将诊所的名称、地址、诊疗范围、人员配备情况等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即设置中医诊所只需备案,而设置西医诊所需按照原有规定进行审批以获得许可,这就建立了两种不同的诊所设置标准,必然会引起公众对该制度设计的公正性的质疑。其实,关于中医诊所的制度设计仍可遵循《征求意见稿》的立法思路,但应略作调整:①将中医诊所分为一般中医诊所和传统中医诊所;②一般中医诊所的设置按照现行制度予以审批,但为降低医疗风险,设置传统中医诊所不宜实行备案制,而应当采用许可制,降低传统中医诊所准入门槛,并明确传统中医诊所只能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

4 关于中医药人才培养

中医药教育对中医药传承和创新至关重要,甚至是中医药兴衰成败的关键。因此,《草案》第四章的章名为“人才培养”,章下所有条款均与中医药教育相关。结合目前中医药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本章相关内容较为完善。如第二十四条规定:“中医药教育应当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以中医药内容为主,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注重中医药经典理论和中医药临床实践、现代教育方式和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目前,中医专业学生除学习中医类课程外,还需修量西医类课程。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2011年该校中医课时总数为1206课时,西医课时总数为882课时,中医课时数占总课时数57.76%,西医课时数占总课时数42.24%[1]。这未必符合“以中医药内容为主”的标准。1977年,党中央遵照的指示,高等医药院校要培养出又红又专、身体健康的中医师,中西医的比例在原则上达到7∶3[1]。这可以给我们评判“以中医药内容为主”提供参考。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类似的课程设置也使中医专业学生耗费大量时间学习与中医不甚相关的西医类课程,最终导致“中医不精、西医不通”,这与上文述及的中西医结合问题是通病。原卫生部部长崔月犁也认为中医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达到“两个中专”的水平,即中医是中专水平,西医也是中专水平[2]。

另外,多数中医药院校的西医课程与中医课程同步开设。由于西医理论比较直观、清晰,易于接受,中医理论相对抽象、模糊,难以理解,从而导致部分学生以西医眼光审视中医,对其科学性和价值持怀疑态度,甚至批判态度。因此,《草案》在规定中医药教育以中医药内容为主的基础上,应当明确以西医药内容为辅,设定中西医课程比例,该比例应当体现“以中医药内容为主”的原则,并要求中医药院校必须先开设中医药类课程以培养学生中医思维。

5 关于中药发展

5.1 临方炮制

临方炮制中药饮片对临床辨证施治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具有重要意义。《草案》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对市场上没有供应的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可以根据本医疗机构医师处方的需要,在本医疗机构内炮制、使用。医疗机构对其炮制的中药饮片的质量负责。医疗机构炮制中药饮片,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总体而言,《草案》对医疗机构临方炮制中药饮片行为予以规制具有积极意义,但其条款设计仍值得商榷。第一,《草案》规定,提出临方炮制中药饮片要求的主体是医疗机构医师,但并未明确医师的类别、年资等。因此,《草案》应当明确只有取得医师执业资格的中医师并具有一定从业年限才能提出临方炮制中药饮片的要求。第二,临方炮制中药饮片只需向县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亦须慎重。临方炮制中药饮片本质上是药品生产行为,而从事药品生产须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许可。从维护药品监管的统一性和权威性方面看,从事临方炮制中药饮片也应当由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许可。但是,临方炮制中药饮片毕竟与其他药品(化学药、生物药等)生产有较大的差别,风险性也明显低于其他药品生产,因此可降低其准入门槛,简化审批许可程序。

5.2 医疗机构配制中药制剂

《草案》第二十二条是关于医疗机构配制中药制剂的规定。根据该条规定,医疗机构配制中药制剂向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即可。虽然近些年来“中药制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以逾越的鸿沟’,呈现出老制剂品种骤减且特色缺失、新制剂研制基本停止的态势”,其法律制度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医疗机构在参与中药制剂申报、注册、配制和监督的过程中被等同西药标准来衡量,监管方式也逐渐向GMP模式靠拢,其中不符合要求的制剂室不得不被淘汰”[3]。但这不足以支撑对医疗机构配制中药制剂实行备案制,且实行备案制还可能造成一系列问题。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简称《药品管理法》)规定医疗机构配制制剂须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并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那么《草案》颁布实施后将与《药品管理法》产生冲突,人为地给药品监管实践带来麻烦。第二,医疗机构配制中药制剂实行备案制,医疗机构配制其他制剂仍需审批许可,对同一性质的药品生产行为采用不同的监管方式也会引发公正性质疑。因此,对医疗机构配制中药制剂仍应实行许可制,以与《药品管理法》相统一,但考虑到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特殊性,应降低中药制剂配制的准入门槛,以体现中医药特色。

6 结语

《草案》的公布表明中医药立法又向前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但是,《草案》中某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依然值得商榷,需进一步完善,以便该法案的颁布实施能更好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静.中医何以西医化[D].南京:南京大学,2013.

[2] 刘博智,杨国营.中医教育如何打通“任督二脉”[N].中国教育报, 2014-11-13(5).

[3] 王阶,乔夕瑶,林飞.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现状研究及发展对策[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1):4117-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