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技术十篇

时间:2023-09-21 16:57:41

畜牧业技术

畜牧业技术篇1

关键词:现代畜牧业;发展;畜牧技术;提升

1 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畜牧技术推广现状

1.1 实用技术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缺失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畜牧技术推广主要是围绕畜禽品种改良、提升畜禽生产水平的一系列单项技术开展的,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但是,30年的畜牧技术开展也存在着诸多缺失,如畜禽品种质量较差、采用简陋的畜禽舍、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未被全面利用、没有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等,这些都说明了现代畜牧发展没有将实用技术全面整合利用,导致肉、蛋产量不高,畜牧发展受到制约。另外,畜牧业发展环节中的品种选择、饲料应用、饲养管理、环境控制、实验推广等一系列标准化生产技术没有落到实处,也导致畜牧业不能全面发展。

1.2 标准化畜牧小区与污染治理技术的缺失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当下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的县、乡两级由于资金短缺、小区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并没有将畜牧小区科学规范化的特点体现出来。畜牧业的生产范围扩大及生产方式的转变,促使其污染的量与质已经达到了工业污染的水平,在危害与治理难度方面甚至已经超过了工业污染程度,而我国对畜禽污染防御及治理的水平正处于刚刚发展的地步,技术还没完全得到开发与施展,于是,县乡中的畜牧区的畜禽粪便等污染物对周边的空气、河流的污染影响日益加剧,致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创新污染治理技术的实施。

2 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畜牧技术提升方案

2.1 推广实用技术是基础

2.1.1 重视畜禽品种质量 选择仔畜禽时,应该从正规的有种畜禽生产许可证的场家引种,这样可以优化整个畜牧环境,降低畜禽死亡率,提高畜禽出栏率。

2.1.2 采用先进的畜禽舍,引进带有先进设备的畜禽舍,让畜禽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 尤其是在寒冬季节,更应该确保畜禽舍内的保温设施齐备,保温效果得到提升,畜禽生产性能也会随之提高,其生产周期会随之缩短。

2.1.3 使用正确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科学管理 把握创新管理技巧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认识畜禽饲养与饲料应用之间的关系,引进优质饲料,让畜禽更好的长肉、产蛋,提升饲料转化率,促进畜禽质量不断提升。

2.1.4 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 在生产中不仅要抓住重点,还要通盘考虑预防问题,将治疗与预防两个重要的内容重视起来,加大防治费用的投入,不断提升畜产品质量。

2.2 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是重点 采取标准化的生产管理方法,从环境控制、饲养管理、卫生消毒、疫病控制等重要环节入手,促进畜禽生产在量与质上实现新的突破;在蛋鸡、肉鸡、肉羊等养殖小区实行综合性的生产技术规范,发展现有技术的创新之处,对于各省、市、县、乡进行标准化生产试验的推广,将其中存在的产品污染与药残等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总结,及时做出调整,加大试验过程中的改善力度,使新的生产技术能够获得大家的公认;建立省、市、县、乡畜牧业信息服务网站,将新型的畜牧业技术发展试点中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进行总结与交流,并在专门人才的帮助下将畜牧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实处,促进标准化生产技巧的完善。

2.3 推广标准化畜牧小区是核心 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让畜牧生产小区化的生产方式变为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主要动力,使更加完备的小区化畜牧管理技术能够渗透到县、乡的畜牧业发展中去,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并促进畜牧业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应该对小区化的畜牧业生产建设标准与创新实施方案认识清楚,选取的小区地址应该与周边的公路干线、农村居住区的距离适中,尽量符合现代病害防疫的要求,在布局方面,要将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与污道分开,并且配备粪污无害化处理场所及相关设备,将畜牧小区中的联动式的管理技巧顺畅地运用到细节中去,确保管理者能够将卫生防疫与严格的畜牧管理技术结合起来。

2.4 推广污染治理技术是保障

地方性的污染危害主要是由于畜牧业发展导致的,尤其是畜禽粪污与有害气体,都严重影响着周边的空气、水环境,所以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刻不容缓。

2.4.1 从生产源头上来减少粪污及有害气体的生产量与排放量 必须推广先进的生产工艺,提升饲料的转化率,降低氮、磷及其他恶臭气体的排放量,对粪污等污染物进行有效分离,采用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粪尿分离的办法,将畜禽产生的粪污进行一次性处理,不给周边环境带来危害。

2.4.2 推广先进的粪污处理工艺 对液体分级沉淀的污水处理技术、强制通风防渗静态垛堆肥等固体粪便处理技术、沼气技术、干燥技术等进行应用,提高污染废物的利用率,给民众带来更多的经济实惠。

2.4.3 将畜禽粪便中的可用微量元素提炼出来,制造有机、无机复合肥 因为畜禽粪便中多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可用的微量元素,制成肥料对农作物生长有很好的帮助,所以增强提炼技术,改变现有模式,是当下的一个重点。

3 总结

通过对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中我国各地存在的整体缺失现象进行了总结,将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预防性、施治性的技术缺失点呈现出来,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将畜牧小区建设中的畜禽生产、生活促进标准重视起来,提升污染治理技术,保证畜禽养殖在最优良的环境中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我国在现代化的畜牧业发展进程中走在世界前列。

参考文献:

[1] 刘春燕,黄国桢,周培. 都市畜牧业功能定位与可持续发展新路径――以上海市为例[A]. 生态环境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和第七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T04家畜健康养殖模式专题[C]. 2012

畜牧业技术篇2

关键词:畜牧产业化;现代化;高新技术;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2-0005-02

资源短缺、需求量大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的可耕地面积正在以33.3万 km2的速度减少,而中国的人口和粮食需求分别以每年1 600万人左右、100多亿千克的速度在增长。若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特别是农业中畜牧业的科技含量,走科技与资源有机结合的发展道路。

1 发挥主导产业和商品基地的优势

中国畜牧产业化发展,首先必须建立在发挥主导产业和商品基地的独特优势的基础上,在市场经济严峻的竞争环境下,应该不断推出品牌、优等、特新产品,开发新产品来取代过时产品,形成良性循环,力争实现畜牧业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发展。这将成为未来几年中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目标。

通过近几年的创新发展,中国在畜牧业的消费水平上得到了明显改善,肉类和蛋类的消费都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畜牧业的生产水平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在肉类和蛋类的生产水平已经处于世界第一位。通过调查显示,中国畜牧业生产总值和人均消费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科学技术的融入发挥了重要作用[1],畜牧业产值和主要畜产物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连续17年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畜牧业科技进步所发挥的作用。但是,从畜牧业生产先进水平看,中国的畜牧业生产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2]。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畜牧业占有重要的位置。据统计,畜牧业的从业人数一直处于增长状态,而种植业的从业人数却在不断减少。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的肉类、蛋类、奶产量都在不断增长,这都是科技的进步在起着重要作用。

2 明确推进畜牧产业发展的技术重点和项目

在新的“科技兴牧”阶段中,其目标和畜牧业的推广都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心任务,着力推进把畜牧业建设成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中去,牢牢把握畜牧产业的竞争力、畜牧业的增效成果和增收主攻方向。要想促进畜牧业产业发展,就必须构建畜牧科技的运行技术,要以推广和增收为主,把各种高科技先进技术集成组装,这样可以形成完善的配套技术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从目前形式来看,畜牧产品要依靠高科技的发展来将新农村经济及农村先进的生产力要求作为一项重大的首项任务,因为现阶段的畜牧产品竞争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通过将高科技的先进技术运用到畜牧业中去,可以大大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益。要按照“高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和知识推广面大”的原则,及时促进各种先进技术在农村中推广,用高科技技术发展提升畜牧业。

畜牧业科技主要是围绕着畜牧业的产业化、标准化和优质化来发展的。首先要大力推广畜牧养殖科学技术、规范饲养技术,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技术和优良牧草技术;第二要积极的开发畜牧业新技术,并加以示范推广,如说胚胎养殖技术,动物免疫监测技术,饲料生产监控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畜产品深加工技术等;三是要建设畜牧科技示范园,对产前、产中、产后实现预期安排,使畜牧业各个环节都能稳定的发展,全面提高成产水平;四是通过我国的信息技术力量,推动畜牧业的智能化发展,使网络资源信息深入到乡镇,并建立重点示范场户供养殖户参考;五是根据畜牧生产的实际情况,配置高科技设备;六是培养一批高技术、高素质的养殖专家,对养殖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七是要把先进的养殖技术尽可能的普及到大众人群,使人们可以熟练掌握,灵活应用先进技术,整体提高畜牧业的养殖技术水平[3]。

3 迫切需要优化资源配置

近年来,中国畜牧业的科技发展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但是中国畜牧业在资源的使用和储备上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1)畜禽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在中国大约有280多种畜禽资源,但是得到利用的数量很少,对于不常见的品种不仅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并且相关的养殖知识体系也不完善,严重阻碍了畜牧业的整体发展。

(2)饲料粮短缺。随着我国工业科技的进步,农业一直没有得到较好地发展,粮食生产量逐渐减少,畜禽的饲料与人粮严重冲突,再加上中国巨大的工业用粮消耗,使得人粮与畜粮都不充足。

(3)饲料蛋白质资源匮乏,因此也造成了近年来饲料的成本逐年上升。

(4)畜种选择结构不合理。在中国畜牧业养殖结构中,猪的养殖比例接近80%,而牛、羊、鹅等品种的养殖比例较低。如果要缓解粮食短缺局面,改善城乡食品消费水平,必须尽快调整畜种养殖结构。

科技含量低、生产周期长、饲料成本高等因素严重影响着中国畜牧业的发展,建议成立相关的国家畜牧科学实验机构,培育新品种,研发新技术。要从减少养殖成本,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科技含量,加强畜禽疫病防治等方面综合考虑,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畜牧业发展问题。

4 加速生物技术应用推广

在现阶段中,科研成果的转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畜牧业跨越性发展的关键,可使高科技的成果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所以说,高科技的发展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是畜牧业发展的关键。

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率和主要农产品的效率的最佳选择方式是运用高科技来开发畜牧业。让生物技术和畜牧业生产技术相结合运用到畜牧业产业化的开发和应用中去,这样不仅能加快畜牧业的发展步伐,还能使畜牧业的产业内涵和外延有更大的变化。同时,为新的科研技术的应用提供更高更多的依托和载体。

(1)可以采用体外受精技术获得优良的胚胎,提高畜禽的繁殖率和良种率。

(2)可以根据性别控制手段,获得最佳的雌雄配对,提高经济效益。

(3)通过核移植技术建立无性繁殖细胞系,可以在无需公畜提供的情况下,获得与母体生产性能完全一致的后代,从而可以在较短的时期内获得优质畜群。

同时,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各种基因工程疫苗,对畜禽疾病的防治也极为重要。

根据专家研究和试验结果,证实生物技术的使用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可利用资源丰富等优点,经过生物技术催化的畜禽,不仅保留了优良的质量,而且其生长和繁育周期都大大缩短。现胚胎工程技术和基因改造这两项技术也已经在中国畜牧业成功应用,对新品种的稳定遗传起到了重要作用,相信在未来的几年,生物技术一定会为中国的畜牧业带来新的起点。同时,现代科技将对中国畜牧业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并推动畜牧业生产发生革命性变革。

参考文献:

[1] 孙耀华,杨奎林.现代畜牧业高新技术的应用及展望[J].中国科 技信息,2001(4):42-43.

畜牧业技术篇3

    关键词:畜牧业;现状;手段

    现代畜牧业是综合应用多种学科研究成果组合而成的产业,需要掌握大量技术含量很高又复杂的实用技术。由于农业全面进入市场经济,畜牧业技术推广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畜牧业技术,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积极作用,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我国畜牧业技术推广发展现状

    过了长期数量增长型发展,我国畜产品产量已经是世界之大国。应该说已经基本完成了畜产品从无到有、从供不应求到供求平衡的数量型发展阶段,逐步进入从数量型向数量质量并举、追求优质安全的跨越发展阶段。但要从畜牧大国向畜牧强国迈进,将畜产品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还任重道远。当今养殖业面临着空前挑战。面对国内养殖业的实际困境,以及诸多因素的叠加情况,

    总结生产实际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表现在以下方面:

    1.牧业管理重视不足、引导不力

    畜禽普遍处于亚健康或是病态、疫病防不胜防,稍有风吹草动便容易造成不可收拾的被动局面。这种结果的出现又蕴含着必然。因为长期以来,行业管理、技术研发往往不够重视,又放松了相应的防范、储备工作和警惕,没有形成根除后患的强有力防线。基层职能部门缺乏长效经济支持,导致急需开展的工作难以进行,造成工作者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疲于应付上级的行政命令。

    2.行业政策和资金投入方面也存在后滞、偏差和不足

    对健康养殖的引导、指导和重防,但在防上过分强调疫苗的作用而忽视了防系统性运作的作用,重治疗轻预防,往往是疫病暴发后, 才加大投资力度, 研制疫苗兽药和应对措施。畜产品出现严重影响到人的健康安全问题时, 如病死畜禽肉、抗生素残留超标等直至产生极大危害时, 再采取各种“补救”行动。不仅时间迟、效果滞后, 损失已经形成,造成投入则更大。为什么不是做在问题出现之前呢?提前预警的事到底该谁来管? 管得如何? 谁来监督和过问?这都是我们职能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

    3.生产者、管理者健康养殖思想意识薄弱

    在规模化生产中, 健康养殖的思想意识缺乏。高密度规模养殖易使畜禽整体健康水平低, 抗病力差, 再加上偏重于依靠疫苗的保护, 错误认为接种了疫苗便可高枕无忧了。所以在饲养管理上则比较粗放, 如设施落后简陋, 动物生存条件恶劣,卫生环境没有保障,饲料安全堪忧、营养不足或不合理,用药不规范、粪污处理不当,生物安全体系不健全等等对畜禽造成生存、生长威胁的应激因素随处存在,放松甚至忽略了精细化、标准化、生态化、人性化管理,对提高畜禽肌体健康和免疫力的根本性作用。至今中、大型企业大多尚不具备各种疫病抗体检测条件, 防疫程序的制定和使用主要凭主观和经验实施,拿不出可靠的免疫依据, 致使免疫失败或抑制无效, 造成增加成本的浪费和对养殖环境的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从而发生不应有的惨重损失。

    4.业自律性差, 专业主管职能部门执法不严、监督无力

    我国在饲料添加剂、兽药、疫苗研发、使用过程的剂量、停药期、违禁药物等方面,国家早就颁布了各种规定、标准、操作规程以及相应处罚条例。受利益驱使相当部分饲料、兽药、养殖、肉类生产加工、销售企业, 漠视法纪、行规,扰乱市场,使用违禁添加剂、药物和不按时停药,是造成耐药菌蔓延、畜禽抗药性增强、打破生物代谢平衡、造成产品不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二、如何推广畜牧业技术

    出现今天的结果,毋庸置疑一定是畜牧业在重要而关键性的环节上,出现了极其失衡的问题了。面对畜牧业发出的长长的呻吟,产业如何发展,至此,政府、行业管理、技术研究、生产加工以及市场监督等关键性环节,应认真集体反省我们自己的工作了。

    1.发挥好畜牧技术支撑部门的基础性作用。

    畜牧技术支撑体系积极推进改革,业主要主动配合行政部门,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了大量扎实有效地工作。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推广基层农技体系改革,积极落实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保护畜禽遗传资源利用工作要使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2.强化措施, 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

    全国畜牧技术支撑体系要顺应形势、抢抓机遇、增加本领,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要继续推进基层畜牧业体系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服务三农本领;主动争取投入和支持,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切实发行职能,发挥好技术支撑作用、开阔视野、 拓展发展空间。

    3.进行科技兴牧,促进畜牧业增效

    实施科技兴牧战略,以科学技术为先导,推动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牧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要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实情的技术发展规程。规程要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操作技术规范;二是积极推行四统一科学技术管理模式。即:统一供应种苗、统一疫病防治、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组织营销的科学管理模式;三是加速品种改良和良种繁育技术开发和应用;四是合理布局,优化组合,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五是积极探索高效饲养管理技术及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模式技术研究;六是培育畜禽产品品牌,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产品档次;七是出台科技创新奖励的激励机制,提高畜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八是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生态畜禽养殖小区;九是加强科技教育培训建设,提高基层畜禽养殖技术水平。

畜牧业技术篇4

关键词: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6-84-1

现代农业的发展,主要以畜牧业为主,以种植业为辅,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朝市场化方向发展。畜牧业发展的好坏,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发展程度。因此,畜牧兽医推广体系在我国农业推广中占据着重要的组成部分。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采取的西部大开发、调整农业结构战略,更加突出了畜牧业的地位和作用。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我国广大农民的增收、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所以,大力加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进行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是目前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1 我国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乡镇畜牧兽医推广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基础设施不健全

由于我国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性质是属于全民所有制单位,在经济上是自收自支的状态。为此,我国相关部门对其并不重视,没有对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另外,各级部门对乡镇基层站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进而导致农村畜牧兽医基础设施比较简陋、不健全,缺少专业设备,技术水平不高。

1.2 缺乏高技术人才

从乡镇畜牧兽医的发展历程可以了解到,乡镇畜牧兽医站是在民间兽医、煽畜兽医组建兽医协会的前提基础下建设的。因此,乡镇畜牧站的大多数职工是通过子承父业或者拜师学艺的方式进入的,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另外,受到乡镇畜牧站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设施条件差的影响,很难吸引畜牧兽医专业的毕业生去乡镇站就业。

1.3 防疫工作没有保障

根据我国相关的动物防疫法律制度可以了解到,对于具有危害养殖业生产、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要实施计划免疫制度,强制免疫。在实施该制度时,要得到上级政府的批准后方可进行。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县级实施了该计划,大多数乡镇畜牧兽医站没有落实到实处。其原因在于:乡镇政府重视度不够,思想存在麻痹现象,并且人们的防疫意识不高。

2 加快我国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对策

针对在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进行解决:

2.1 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提高农民的收入,就要加快畜牧业的发展。在促进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快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另外,在畜牧兽医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因此,各级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乡镇畜牧站的资金投入,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保障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制定相关的政策,加强政策的投入;然后,增加科技的投入力度,通过聘请国内外的知名畜牧兽医专家,或者畜牧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定期的组织相关的培训工作,提高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另外组建一个科技顾问团队,专门负责回答在畜牧兽医技术推广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其次,乡镇畜牧站加强与科研单位、专业院校的联系,收纳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引进先进科研技术、成果,以推广乡镇畜牧站体系、提高畜牧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水平为目的;最后,健全完善投融资机制,以财政投入为发展方向,吸引广大业主或者企业单位积极投入资金,建设信贷、民资、外资等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快畜牧兽医推广体系的建设。

2.2 全面提高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

全面提高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素质,建设一支专业水平高、素质高的畜牧兽医队伍,有利于促进畜牧经济的发展,实现畜牧生产的跨越发展。首先,调整工作人员的比例,转变非专业人员人数多的现象,引进畜牧专业毕业生,加入到乡镇畜牧兽医建设队伍中;然后,通过组织业务培训班、岗位培训班等,加强对畜牧站工作人员的培训,着重于对饲料饲养、禽畜产品加工以及防疫检疫等内容进行培训,以提高畜牧站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另外,对于高中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进行教育,使其业务能力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其次,让广大畜牧兽医工作人员能够具备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对其进行市场经济理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政策以及畜牧业发展等方面的培训。

3 结语

通过对我国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加快畜牧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其朝标准化、区域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以及提高畜牧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杜友敏.我国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9,01(19):54-56.

[2]张振锋,银光荣.加强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上半月),2012,10(2):33-35.

畜牧业技术篇5

关键词:畜牧业;生态养殖技术;经营

畜牧业养殖在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受到养殖技术、饲养方法、添加违禁饲料以及滥用抗生素,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肉质恶劣,畜牧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比较严重;另外,在一些养殖场内,环境脏乱差,对农畜养殖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要采用生态养殖技术,规范养殖行为,加强对饲料的监管,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采用畜牧业生态养殖技术的必要性

生态养殖技术就是利用生态经济学和生态学的理论方法进行畜牧业生产的全过程,利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健康养殖,不断创造出优质蓄产品。畜牧业生态养殖具有低消耗、高效率以及低排放的特征,常见的生态养殖模式包括农-林-牧-渔形式,从而保证动物安全、食品安全。

长期以来由于由于受到养殖设施比较差、养殖技术较低、缺乏相应的科学管理以及片面追求短期效益等原因,导致农民在进行畜牧养殖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整个养殖链比较脆弱。同时养殖方式通常是一家一户,多为外行转业,没有对具体的养殖规模进行全方位和多角度的了解,对市场需求和行情进行合理分析,导致出现很多决策上的失误。为了有效提高农民收入,保证畜产品质量,要采取有效措施,要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技术。

在通常情况下,养殖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第一,自然放牧和种养结合模式,主要采用植物种植和家禽养殖模式,减少化学物质和药物对环境的污染;第二,可以采用立体养殖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损耗和环境污染,增强动物抵抗力,比如常见的模式有猪-沼-果模式,可以节省饲料的投入,又可以使粪尿得到循环利用。第三,沼气为主导的种养模式,就是利用畜禽粪便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从而转化成沼气和沼液,这些可以用来生产有机肥,产生的沼渣还可以用于低等动物的养殖,有机肥可以利用在无公害绿色食品上,能够有效形成综合利用生态链。

2 畜牧业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采用生态技术能够有效摆脱传统污染、浪费的恶性循环,实现畜牧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1 资源化利用技术 养殖蚯蚓等低等动物,这种动物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还包括人和动物所需的氨基酸和抗菌肽,同时还可以有效处理养殖场产生的粪便;还要不断开发抗生素的替代品和保健品。在养殖过程中可以利用牲畜粪便和农副产品等废弃物饲养蚯蚓和蝇蛆,这样就可以降低废弃物对养殖场的污染,还能把粪便有效用在优质的生物肥料。蚯蚓等低等动物可以有效增强动物的免疫能力,提高畜禽的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水平,保证产品品质。另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进行深加工,不断开发任何动物所需的营养保健品。因此,要合理利用养殖场内的资源,提高生态养殖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养殖生态环境。

2.2 禽畜尿粪的科学处理 首先,要科学调控畜禽日粮的配料营养,根据畜禽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日粮配方,在饲料中添加环保型的添加剂,这样就可以有效降低动物粪便中硫化氢和氨气等有害气体的排放,起到除臭和节约饲料的作用,有利于改善养殖场的环境;其次,要合理有效的利用畜禽粪尿的利用。在进行沼气处理过程中,要采用当前先进的生物发酵技术,把畜禽产生的废弃物作为原料,然后配合多功能的发酵菌,在通过连续池发酵过程中,是废弃物经过有益微生物的处理,在经过腐熟、除臭以及脱水等一系列化学反应后,最后形成沼气和活性有机肥。再次,科学合理的处理污水。在通常条件下可以采用生物和化学方法,生物处理方法就是通过微生物将粪尿中的有机物质进行降解,形成无机物和微生物体,保证对粪尿和污水进行合理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化学处理的模式就是采用厌氧和好氧的处理,这种方式具有占地少,适用性比较广,但是同时投资较大,能耗很高。最后,要建立环保型的畜禽养殖场,采用先进粪尿回收技术对养殖场进行清洁,对污染各个环节和步骤进行全程的管理控制。

3 生态养殖的对策和建议

就目前而言,面对着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因素,采用生态养殖技术过程中,要加强各养殖场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不断及时有效解决出现的技术难题。

(1)生态养殖业要从养殖场的实际条件出发,不断探索生态养殖规律,需找出实现良性循环的模式,实现生态、环境、社会以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建设生态养殖场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机制,促进科学合理的发展;要加强对集约化养殖环境进行控制,合理建设基础设施,建立生态养殖场,最大限度的降低粪尿的排放。

(2) 要采用生态饲料。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可以采用微生态制剂和中草药的添加剂,促进朝着有机养殖方向发展,实现饲料喂养和日粮配合真正融入到整个生态系统中,走向生态性畜牧业方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降低废弃物的排泄。

(3)要对粪便进行无公害处理。为了科学有效的处理养殖场内的粪便,养殖户就要改变利用粪便喂养的做法,要采取措施避免疾病之间的交叉感染,出现一些有害物质超过相关卫生标准。在实际过程中,一般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牲畜生产粪尿比较多,久可以采用干清粪工艺,将堆肥和厌氧进行有效的发酵,同时要与制作生物有机肥技术结合到一起,通过综合利用方法科学开发,就会产生大量商品,具体包括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以及基质肥,还包括生物好氧发酵制造高效活性有机肥,在经过各种栽培基质和营养土或无害化处理后,才可以用于再生饲料,在很大程度上优化畜禽粪便资源,实现分层次、多元化利用。

(4)增强整个养殖场的共生系统,发展低等动物食物链环节,在喂养过程中不断采用可再生资源,科学合理的将畜禽粪便和秸秆转化为营养价值高和无公害的动物饲料。另一方面,可以将其人工生物链将作为生物工程代替现有的饲料工业生产体系,在保护环境同时不断,提高畜禽产品质量。还要不断加强人工生物链出现的薄弱环节,在养殖过程中,挑选出易于生产和质量良好的品种,并采取合理的方式不断强化培育,从而形成新的健康产业链,为动物饲养提供更加优异的环境和充足的饵料,在很大程度上就会降低饲养成本,保证养殖场优质高产。

4 小结

随着我国养殖业迅速发展,畜禽养殖粪尿对不良影响和产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要大力推广和应用生态养殖技术,保护与改善养殖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要根据自身实际环境和养殖条件,采用科学合理的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畜产品品质,促进畜牧业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海军,张圣尧,葛凯,夏伦斌,柏小三,胡海艳.土鸡规模化高效益生态养殖技术[J]. 中国动物保健. 2013(06)

[2] 肖学玲.鹅生态养殖技术初探[J]. 农村养殖技术. 2013(04)

[3] 李天,Max Troell.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分析[J]. 中国渔业经济. 2011(01)

[4] 王晓东.高效生态养殖技术机理与操作方法[J]. 生物技术世界. 2012(10)

畜牧业技术篇6

关键词 GIS技术;草地畜牧业;应用

中图分类号 TP391;S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011-02

Research Advances on Application of GIS Technology in Grassland Livestock Husbandry

DUAN Qing-wei 1,2,3 XIN Xiao-ping 1,2,3

(1 Hulunber Grassl and Ecosystem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Station,Beijing 100081; 2 Key Laboratory of Resource Remote Sensing and Digital Agriculture,Ministry of Agriculture; 3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GIS technology in grassland livestock husbandry was overviewed,including forage production,grassland resource survey and graphing,paddock assessment,grassland monitoring research,decision-making in recovering forest and grass,WebGIS in livestock management,grassland disaster monitoring and forecast,GIS model using,etc.

Key words GIS technology ;grassland livestock husbandry;application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是20世纪60年起的一门介于地球科学、信息科学、空间科学之间的交叉科学。它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各种空间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决策服务建立起计算机技术系统。随着该技术不断成熟,其在草地管理方面的应用将日益广泛。

1 在牧草生产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邹金秋等[1]开发了基于GIS的牧草适宜性决策支持系统。该决策系统的用户群是政府决策领导、科研人员和一般使用人员(包括普通牧民)。为了适应于不同应用人群,该系统具有数据库管理功能完善、界面简单、使用方便、评价模型科学合理等特点,并且具有“查询现有结果”、“修改属性评价”和“空间叠加评价”3个功能。

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区划所唐华俊、辛晓平主持的项目“数字草业技术平台研究与示范”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数字草业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在草业信息元数据标准、牧草生长和评价模型构建方面实现了创新,构建了草业信息管理、监测更新和决策服务等一套完整的草业信息集成技术体系。在理论与技术层面,研发了草地生产力遥感监测模型,采用GIS技术开发了牧草适宜性评价空间模型,为牧草科学评价和生产管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了构件化的草地信息监测平台、草业智能管理决策平台。在应用与示范层面,运用项目开发的数字草业技术平台,二次开发了9个实用的草业信息化管理系统[2]。孙 娟等[3]关于退耕还草专家系统的研制与开发研究表明,适宜草种的选择在退耕还草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依据牧草生物学特性和牧草与诸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确定牧草的适宜分布区间能够为退耕还草工作提供决策支持。该研究利用GIS与牧草生长适宜度模型相结合,采用模糊逻辑推理机制开发了退耕还草决策支持系统,用户可以查询到甘肃省任意一点的气象信息、土壤信息和草原类型,咨询到适宜种植的牧草品种及其栽培管理技术,系统还将22种牧草的适应性分布成图。样本运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较好的决策功能,可以为甘肃省的退耕还草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2 在草地资源调查与制图方面的应用

在草地资源调查方面,通常是RS与GIS技术相结合,利用纸质地图,结合遥感影像,进行植被制图。如苏大学等[4]快速完成了全国草地资源面积、类型与分布的调查,初步建立了中国草地资源本底数据库。

3 在牧场评价方面的应用

李华雷等[5]用土壤侵蚀危险评级的方法对Williams军训基地的土壤侵蚀进行了评估。用GIS及修订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和侵蚀量估计值对该地进行分组定级。评估结果指明了发生侵蚀问题的区域及相对的侵蚀危险,但定量分析缺乏精确性。除了无防护性植被的区域外(如道路),其他场地不存在土壤侵蚀问题。从综合结果的精确性比较来看,将GIS采集的3个因子值与来自田间的因子值进行比较,其结果表明了前者在综合结果上更精确。西澳大利亚州(西澳)大部分为年平均降水量200~500 mm 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其农田草场面临土地退化,包括植被衰败、地下水上升和土壤盐渍化等,主要由土地开垦及过牧所致。西澳在解决此问题及草场管理、矿区植被重建方面取得许多成功经验和相关技术。当地科学家应用GIS、空间分析和野外监测充分研究树木生长与地下水位、含盐量、土壤质地及地面坡度的关系,最终确定适宜树木生长的土地景观[6]。

4 在草地监测研究方面的应用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陈全功使用3S技术建立了监测草地生产力的方法和程序。封建民等[7]在软硬件系统支持下应用GIS 和遥感技术,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野外调查,通过基于知识的多重判据复合分类实现多源信息的集成,对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现状及沙地演变进行了系统研究。奈曼地区的沙漠化以固定沙丘的活化为特征。研究利用陆地卫星资料监测地被物和土地利用变化的方法以分析沙漠化的进展。天然植被、结构和土壤红度指数对分析沙漠化现状及发展趋势很有效。研究证实,典型区的沙漠化程度有明显变化;对居民区、公路及铁路沿线附近地区的土地管理比较重视,并对沙漠化土地进行改良。应用上述方法可以分析沙漠化现状及发展趋势,但不能确定其面积的变化。其次,根据调查分类提出了地被物和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法。此法要求提供1年中2次不同时间的数据。文中还分析使用此法的可能性。最后,根据陆地卫星红色谱带反射率与实测生物之间的高度相关性可估算草地的生物量,并得出结论,从奈曼北部至中部的大部分地区都处于过度放牧状态[8]。

5 在退耕还林还草决策方面的应用

杨存建等[9]探讨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确定需要退耕还林还草耕地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包括4个步 骤。一是建立土地利用、土壤侵蚀、数字高程、坡度、坡向、植被指数、降雨和温度等数据库,并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从而得到生态环境质量数据库;二是从土地利用数据库中提取旱地的数据,并与坡度数据、土壤侵蚀数据、植被指数数据和生态环境质量数据进行叠加分析;三是确定退耕还林还草的原则,并在GIS的支持下,确定需要退耕还林还草的面积及其空间分布;四是利用降雨数据进一步分别确定退耕还林或还草的面积及其空间分布。该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国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6 WebGIS在草地畜牧业方面的应用

张保辉[10]利用WebGIS技术建立了管理草业信息的中国草业网,该网提供牧草的基本生态和生产信息(包括牧草生物学信息、牧草物候信息、牧草适宜性与引种信息、牧草营养价值信息、牧草水肥管理数据和牧草生长/收获/产量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包括牧草国内流通数据和牧草进出口数据)、文献数据(包括模型数据库、文献题录数据库和文献全文库)、图像视频(包括牧草基病虫害图像和生态区景观/资源图像)、生态区基础数据(包括省/县级农业经济数据、省/县级畜牧业数据、国际畜牧业生产贸易、气象/气候资源数据、耕地资源与土地利用、草地资源数据、土地资源数据和地形数据)等,实现了空间信息的浏览、查询、统计绘图及牧草生产管理。王加亭等[11]采用空间数据库技术、Web技术、系统开发语言(JAVA语言)、Visual C++语言、遥感技术与WebGIS技术相结合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方法,以空间信息的完全共享为出发点,从用户的需求、空间数据的特点和信息服务等3个紧密联系的层面及其相关的技术支撑方面,探索WebGIS环境下草地资源空间数据的共享、分析及其专题应用,可以为各种Web用户提供方便、有效的图文查询,使其便捷地访问分布式的异构空间数据库,并为各终端用户提供均质、集成和无缝链接的时空数据服务。预研究表明,运用上述技术组合构建草地生态系统的虚拟多维空间的方案切实可行,能够为业界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信息查询和空间分析共享平台,对实现中国数字草地具有重要意义。

7 在草原灾害监测与预报方面的应用

7.1 草原火险预报

中国草原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频繁发生的草原火灾给畜牧业生产、人民生活及草地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还可能引起森林火灾,加重经济损失程度。草原火险等级预报技术可以预测和预报草原火灾的发生和发展,大大减少火灾的发生次数及其带来的损失。根据中国北方草原生态和环境特点,综合影响草原火灾发生和发展的因子,选择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降水量、枯草率、可燃物干重和草地连续度共7个基本指标构造了基于遥感的草原火险指数。根据计算得到的草原火险指数,将研究区域的火险状态划分为低、中、高和极高4个等级,用来预测草原火灾发生的可能性、扩展速度和扑灭难度。草原火险等级预报可以为草原火灾管理者提供有力的管理工具[12]。

7.2 草原雪灾监测

利用NOAA/AVHRR晴空气象条件下的影像资料,建立积雪监测反演模型,动态监测雪灾期间大范围的积雪空间分布状况,对牧区雪灾综合评价及防灾救灾具有重要意义。使用北疆地区1996―1997年2次雪灾期间的4个时相的晴空NOAA卫星数据及20个地面气象台站观测资料,研究了云与雪的判识及图像去云处理方法,提出了云层覆盖下图像缺值插补处理的一种新算法;采用线性混合光谱分解方法,研究了基于像元的积雪覆盖率及积雪空间分类算法,模拟出北疆地区积雪深度遥感地学反演模型。研究结果可为牧区雪情动态监测、分析与综合评价系统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13]。

7.3 蝗灾监测

蝗灾属于毁灭性的生物灾害,其与水灾、旱灾一起构成人类社会的三大自然灾害,一旦暴发,可对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社会安定造成严重的影响。将遥感与GIS结合,对蝗虫生境特征、历史蝗灾记录、蝗害发生时有关数据进行集成和分析,可提供蝗灾时空变化、蝗灾范围、蝗灾程度、灭蝗的最佳时段等重要信息。韩秀珍等[14]研究了遥感与GIS在蝗灾中的应用,以遥感反演的温度和水分为例来讨论蝗灾前后生境的变化状况,依靠遥感等高新技术实现飞蝗灾害监测的信息化。信息化监测与防蝗站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已经成为监测蝗灾发生的最有效途径。通过2001―2002年连续实地对渤海湾夏蝗孵化期、生长期和成虫期等7个阶段的野外观测,对蝗虫生境物理和生物依赖条件样方统计、光谱测试和遥感机理实验,提出了“飞蝗生育周期遥感三段监测”的论点,根据这个论点将遥感监测设计为3个阶段:一是孵化期水热条件遥感反演;二是生长期食量猛增遥感监测芦苇叶面积指数和植被盖度变化;三是成虫期寻找新食源对芦苇盖度(温度)和地表水条件,进而对聚集条件和迁移方向进行分析,以指导灭蝗。这种新模式有效发挥了遥感结合GIS连续动态观测的技术特点,为建立环渤海湾东亚飞蝗遥感监测体系提供了基本技术路线,介绍的思路与方法也可以对森林病虫害等大规模突发病虫灾害起到借鉴作用[15]。

8 GIS模型的应用

木本植物入侵草地和萨瓦纳草原是一个全球现象。Briggs et al[16]研究利用航空影像数量化了1940年和2001年的入侵情况。并利用GIS模型预测了这60年来的林地植被增长状况。用历史的航空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研究了树木入侵草地的过程。利用GIS建模来描述树木的入侵草原的位点、变化和格局[17]。运用GIS技术将自然保护资源的分布数量化,并将其连接到水模型和植物水需求区数据库。模型预测1年内每10 d间隔的田间水位,并完成了洪水制图。应用每一个研究单元的田间数据,结合GIS判断允许承受洪水的程度及其带来的风险[18]。

9 参考文献

[1] 邹金秋,吴文斌.基于GIS的牧草适宜性决策系统构建[C]//中国草学会.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北京: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2004:512-519.

[2] 孟秀华.数字草业技术平台研究获重大创新[N/OL].中国农业科学院院报,2006-07-24(2).[2011-03-01].http://省略/caas/newspaper/news-text.asp?id=3308.

[3] 孙娟,蒋文兰,陈全功,等.基于GIS的退耕还草专家系统的研制与开发[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259-263.

[4] 苏大学,刘建华,钟华平,等.中国草地资源遥感快查技术方法的研究[J].草地学报,2005,3(S1):4-9.

[5] 李华雷,黄毅.美国应用RUSLE及GIS评估军训基地土壤侵蚀危险程度[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3(2):24-27.

[6] QIAN YIBING,WILLIAMS A.Practices and Technoiques about Land Use In West Australia -That Could be Useful in Xinjiang[J].Arid Land Geo-graphy,2002(25):121-126.

[7] 封建民,王涛. 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现状及历史演变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4,27(3):356-360.

[8] TOSHIAKIIMAGAWA.A Collaborative Research on Combating Desertifi cationin Naiman,Inner Mongolia,China with Institute of Desert Resea rch,CAS[J].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00(20):108-112.

[9] 杨存建,刘纪远,张增祥,等.遥感和GIS支持下的中国退耕还林还草决策分析[J].遥感学报,2002,6(3):205-211.

[10] 张保辉.基于Web的中国草业网设计及实现[C]//中国草学会.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北京: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2004:508-512.

[11] 王加亭,袁清,徐柱,等.基于WebGIS的草地资源空间数据共享解决方案[J].中国草地学报,2006,28(2):66-70.

[12] 周伟奇,王世新,周艺,等.草原火险等级预报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4,13(2):75-79.

[13] 梁天刚,吴彩霞,陈全功.北疆牧区积雪图像分类与雪深反演模型的研究[J].冰川冻土,2004,26(2):160-165.

[14] 韩秀珍,马建文,罗敬宁,等.遥感与GIS在东亚飞蝗灾害研究中的应用[J].地理研究,2003,22(2):253-260.

[15] 马建文,韩秀珍,哈斯巴干,等.基于东亚飞蝗生育周期的遥感蝗灾监测新模式[J].遥感学报,2004(8):4.

[16] BRIGGS J M,CHAAFSMA H,TRENKOV D.Woody vegetation expans ion in a desert grassland:Prehistoric human impact?[J].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2007(69):458-472.

畜牧业技术篇7

关键词:新疆;节水灌溉;畜牧业;现状;前景

1 前言

新疆深居欧亚太陆腹地,远离海洋, 四周环山, 地形闭塞。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是祖国东联西出的桥头堡,与周边八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5,600 多公里。新疆国土总面积166万km2,现有耕地6038万亩,人均占有耕地3.12 亩,为全国人均数的2.1倍。有天然草原8.6亿亩,其中可利用面积达7.2亿亩,占全国可利用草原的14.5%,广阔的草原不仅为新疆草原畜牧业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为祖国西部边陲筑起一道绿色生态屏障。新疆共有86个县(市),其中牧业县22个、半农半牧业县15个。37个牧业县及半农半牧县绝大多数地处边远山区,自然条件恶劣,有部级贫困县10个、自治区贫困县3个、易灾县27个。

草原是构成新疆生态环境的主体,也是新疆草原畜牧业的基础资源和生产基地。新疆牧区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加上人口和牲畜的不断增加,导致草原超载过牧,草原退化、沙化、荒漠化问题日趋凸显。且新疆草原牧区生产方式单一,牧民主要依靠四季游牧进行畜牧业生产,缺乏饲草料生产和畜产品加工的支撑,牧区经济严重滞后。

发展牧区节水灌溉饲草料地,建立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家庭牧场,可提高饲草料产量,为实施草场轮牧、休牧、禁牧提供了物质保障,促进了天然草场的保护和生态恢复,有效缓解草原超载过牧,草原退化、沙化、荒漠化问题,实现牧区的和谐、健康、跨越式发展,为牧民定居和致富奔小

康提供基础保障。

2新疆牧区节水灌溉的发展现状

新疆牧区多处是干旱极干旱荒漠区,没有灌溉就没有种植业,建设饲草料基地必须水利先行。过去,由于新疆经济发展滞后,地方财政困难,牧民收入低,饲草料地建设进度缓慢。2001 年国家启动了牧区水利试点项目,经过几年的实施,我区以节水灌溉饲草料地为重点的牧区水利试点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人工饲草料地为核心,保护、建设和恢复草原生态的成功之路。

目前,新疆11个地州、35个县(市)的牧区进行了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常规节水渠道防渗灌溉、自压喷灌、自走式喷灌机、低压输水管道灌溉等。截止2008年,共建设灌溉草料地23.89 万亩,其中喷灌面积5.17万亩,渠道防渗工程面积17.5 万亩,低压管灌面积为1.22万亩。项目实施完成定居牧户为3,000 户,项目区牧民人均收入比项目建设前增加1,200 元左右,干草饲料产量为8.58万吨,预计置换保护天然草地176万亩,其中禁牧面积为49.4 万亩,休牧面积为95.35万亩,轮牧面积为32.42万亩。

3新疆牧区节水灌溉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新疆的牧区节水灌溉饲草料地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项目投资规模较小,一般一个项目只能建成3000~8000 亩人工节水灌溉饲草料地,不能集中连片,定居牧民户数有限,辐射带动面窄,难以发挥规

模效益。二是牧区水利管理粗放,水利工程完好率、利用率低,现有水利工程老化、失修问题突出。三是牧民群众对节

水灌溉新技术认知程度不够,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工作,努力提高牧区水利科技含量。四是由于资金有限,

只能建设主体工程,不能解决灌溉观测试验站点布设等问题。

4新疆牧区节水灌溉产生的效益

牧区节水灌溉饲草料地示范项目的实施,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4.1 经济效益

节水灌溉饲草料地建设项目实施后,灌溉饲草料地单位

面积产草量达到了400~500kg,与天然草地的对等置换比例达到了7~15倍,从根本上改善了牧业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牧民生活水平。

4.2 生态效益

节水灌溉饲草料地的建设,提高了饲草料产量,增加了饲草料有效供给,为实施草场轮牧、休牧、禁牧提供了物质保障,促进了天然草场的保护和生态恢复,生态效益显著。

4.3 节水效益

我区牧区草场既是干旱缺水区,同时也是水资源浪费严重的地区,畜牧业用水面临资源短缺和浪费严重的双重困扰。

一方面,牧业生产用水资源短缺,旱灾频繁,各地每年都要

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抗灾。另一方面,牧区灌溉用

水有效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率不足45%。节水灌溉饲草料地的建设抓住了这一矛盾,大力发展喷灌、管道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率,节约了水资源,亩均节水130m3 左右。

4.4 社会效益

通过节水灌溉饲草料地的建设,实现了牧民定居,冷季舍饲圈养,从根本上改变了牧区传统落后、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抗灾能力,牧民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定居下来的牧民还配套解决了人畜饮水、广播电视、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5 新疆牧区节水灌溉的发展前景

5.1 高效节水灌溉是未来水利发展的趋势

新疆是一个内陆干旱区,降雨稀少,蒸发强烈,水资源严重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新疆的现状农业用水量占全社会总用水量的95%以上,为高效利用、合理配置水资源,满足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以及农民增收的需要,新疆将农业高效节水建设作为了一项根本性措施加以推进。“十一五”以来,农业高效节水建设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从2000 年地方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累计不足100 万亩,到2010 年一年就新增农业高效节水面积400 多万亩,累计达到了1,400 余万亩,新疆的农业高效节水灌溉走上了快速稳步发展的道路。

新疆的牧区大部分位于地势高的山区、丘陵或沙漠、戈壁的边缘地带,这些地方相比农区大多水资源相对匮乏,更应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已成为实现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节水型社会建设的

必由之路。因此,今后新疆的牧区发展也必将以高效节水灌溉为主流。

5.2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新疆已趋于成熟

近十年来,以大田膜下滴灌为主导的高效节水技术在新疆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节水技术方面,已形成膜下滴灌、低压管道灌溉、自压喷灌、常压软管灌溉等工程技术与抗旱品

种选育、水肥调控技术、高产栽培技术等农艺技术相结合的

技术体系。节水工程材料、器具已做到区内生产,供应有余,全疆具有高效节水工程施工专业资质的企业已达100 余家。加上近10 年来牧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积累的经验,进行大规模牧区高效节水饲草料地建设在技术上是有保障的。

5.3 定居兴牧水利工程为牧区节水建设提供了水源保证

牧区水利建设一直是我新疆水利建设中的“短板”,2010年6月,新疆在《牧区草原生态建设水资源保障规划》基础上,启动了定居兴牧水利工程,共建设27项水源工程,其中小水库25座、渠首1座、引水工程1项,工程涉及7个地州,25 个县市,总投资19.46 亿元,计划新增人工饲草料地98.8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60.9 万亩,为2.5 万户牧民定居提供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工程的建设,破解了牧区水利工作中水源工程长期难以突破的难题,为全面实现牧民定居创造了条件,也为大批节水灌溉饲草料地建设提供了水源保障。

5.4 保护环境、减少地质灾害

通过牧区节水灌溉饲草料地工程的实施,可有效缓解草原超载过牧,草原退化、沙化、荒漠化问题,保护天然草场,促进生态恢复,还可减少水土流失及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对牧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6 结语

新疆牧区节水灌溉饲草料地工程的建设对缓解牧区草畜不平衡,草原退化、沙化、荒漠化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促进新疆草原畜牧业传统生产方式转变,促进牧区经济发展,增进边疆稳定,加强民族团结和实现牧民定居致富奔小康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建设高标准的饲草料基地是加快牧民定居、推进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而新疆牧区所处的水资源相对匮乏的现状,决定了今后牧区水利的发展将以高效节水为主,因此,节水灌溉在新疆牧区水利发展中必将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新疆水利厅. 新疆草原生态保护水资源保障规划 [M].2004.

畜牧业技术篇8

1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畜牧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

畜牧专业是安徽生物工程学校涉农专业的主要专业,开设课程有动物传染病、猪的生产与经营、畜禽产品加工等,此外增设选修课普通动物学。选用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配套教材。动物学是研究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和有关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是生物学的重要组成。中专生步入生物学领域后,主要通过“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分界”对生物界的全面认识,并通过“动物分类的知识”寻找入门的“金钥匙”[2]。普通动物学课程涉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动物的分类、动物体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动物进化等内容,整体上与中学生物学教材衔接,在保持专业系统性的基础上,增加了国内外动物学研究进展、发展趋势等。其中动物细胞周期、侵袭性变形虫的发病机理、动物进化、胚胎发育过程等运用多媒体图像处理技术、图像的浏览及图像处理软件,可以清楚地演示教材图示的演化过程。运用传统的板书教学难以满足教学要求。

多媒体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热点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文字甚至视频由计算机集成,使得信息的表现更加丰富多彩、逼真、 “拟人化”。多媒体技术融知识与技能于一体,可以生动活泼地探讨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和学生的需要,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多媒体技术可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的电子教学手段,适应多种教学手段的需要。畜牧专业课程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图像处理、信息设计,与教材的交相补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熟悉步于养殖企业的各个环节。因此,在畜牧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专业特点、教学要求,采用相应的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教学沟通,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畜牧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1方法灵活,拓宽知识体系

现代化养猪业的发展是以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基础,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技术工艺,选择优良的品种,采用先进的设备、完善的管理体制,不断地改装饲养环境,广泛地进行杂交实验,合理地配制日粮,严格地执行卫生防疫制度等一系列科学管理措施实现的[3]。例如,猪的生产经营课程对猪的主要解剖生理特征按照教材内容运用板书即可满足教学要求,而对猪的生产技术(选种选配及杂交利用、猪的繁殖、饲养管理、猪舍建筑与设备、发酵床养猪的基本原理)必须按照模块化的设计思想,运用多媒体数据制作技术、多媒体创作工具,结合安徽省畜牧养殖龙头企业或畜牧产业化典型介绍与教材内容交互讲解,拓宽教材内容,增强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对“实验实训”,如猪的生物学特征观察、外形鉴定、仔猪保温箱的制作等内容,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以形象、生动地让学生了解关键技术。

2.2形象直观,刺激视觉听觉

动物传染病是畜牧兽医专业的必修课程和主干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职业技能鉴定、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验员考试必考的知识和技能[4]。对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牛羊传染病、家禽传染病的防治是板书教学难点,运用多媒体的AnimatorPro软件,应用视频编辑软件结合教材提供的图示制作成幻灯片,可以将疾病感染过程一一播放出来,对教材所列的病原特征、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技术和预防与控制措施等进行的画面定位、自动生成动画等,采取重复、暂停、重点显示、难点反复播放等方法,使学生在图文并茂、交互动感的环境中领会新知识。

2.3情景交融,激发学习兴趣

畜禽产品加工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的配套教材。全书分乳与乳制品加工、肉与肉制品加工、禽蛋与蛋产品加工、原料毛加工及毛皮鞣制等章。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安徽省畜牧业发展资料,让学生亲身感受畜牧业发展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畜禽产品加工对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教材中凝固型酸乳的工艺流程内容繁杂,难以讲解,但运用多媒体数据制作技术的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安徽农网”和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可以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地向学生讲解这一工艺过程:原料配合过滤、均质杀菌冷却接种(发酵剂制备)灌装发酵冷却冷藏成品。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复杂的工艺流程快捷、方便、互动、直观地在课堂展示,调动了学生视觉、听觉,可有效增加信息容量,提高了教学效果。

3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措施

多媒体运用是多方面的,运用于畜牧专业教学要注意几个重点环节:一是明确目的。对于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中专学生可以借助计算机接受大量的与专业有关感兴趣的知识。教师要认真研讨教材,区别重点,结合当地产业的发展实际,把书本知识与学生兴趣相结合,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二是扩展知识。教材的知识系统而又全面,要将经典的知识做好多媒体软件,扩展教材内容。三是挖掘潜力。不能用扫描的方法将教材照搬进课堂,要将静止的知识融合为灵活、错综的知识,进而提炼为趣味、交互型的知识,使课堂教学变成生动活泼、有趣的过程,将传统教学中由单一教师讲课变为多媒体与教材相互补充。四是注意每门专业课不能全面应用多媒体教学,要启发学生预习下节课的重点,缓急相宜,使学生在解决重点问题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科普文章,扎实掌握与专业相关的知识。

4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多媒体、网络和数码技术的运用,使书本知识转变为形象直观的感性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畜牧专业的兴趣,增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教学质量,毕业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畜牧产业的发展。安徽生物工程学校与安徽畜牧龙头企业的合作实践证明,畜牧专业在畜禽养殖企业实习过程中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能在专家的指点下解决问题,获得好评,多数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相关工作后成为技术骨干。

5参考文献

[1] 宋箭,秦月琴,李二涛.多媒体技术及应用[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5.

[2] 张训蒲.普通动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畜牧业技术篇9

关键词: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存在问题;建设对策

乡镇畜牧业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为农民收入水平的增高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是乡镇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以为畜牧养殖者提供动物疫病检测、预防的服务,保证乡镇畜牧业能够顺利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文章就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对如何加强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进行分析。

1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1缺乏保障制度,防疫工作很难落实

目前我国没有完善的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制度,并且在《动物防疫法》中规定,动物疫病预防,由县级以上政府畜牧兽医行政部门制定计划,导致乡镇政府对动物防疫工作很多情况下处于被动状态,加之乡镇工作任务繁重,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被其他工作任务牵绊,不能全身心投入到专业技术工作中,对我国乡镇畜牧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1.2国家对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投入不足

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收支来源单一,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基础设备的更新,国家也没有对乡镇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引起重视,甚至很多乡镇兽医没有固定办公场所,制约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1.3乡镇畜牧兽医队伍素质较低

首先,我国大部分乡镇条件较差、交通闭塞,很多高校兽医专业的毕业生没有投身乡镇畜牧兽医的意愿。其次,由于畜牧兽医的社会地位不高,学习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少之又少。大部分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人员都是初级技术人员,不具备专业的畜牧兽医技术和素养。

2加强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

2.1加强乡镇畜牧兽医队伍建设,提高乡镇畜牧兽医素质

乡镇畜牧兽医站应该积极吸纳高校兽医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乡镇畜牧兽医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并且地方政府应该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优惠条件,加大乡镇牧兽医的吸引力。其次,要对原有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技术和综合素质,促使其能及时把握市场动态,了解国家政策、制度,推进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1]。

2.2加强资金和技术的投入,推进畜牧兽医推广体系发展

畜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并且畜牧业的发展与畜牧兽医推广体系的建设有着密切联系。各级领导应意识到畜牧兽医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如:社会信用资金、民营资本等,加大对乡镇畜牧兽医体系的技术和资金投入,更新改进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基础设施设备,加强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为我国农村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2]。

2.3建立完善乡镇畜牧兽医管理体制

我国乡镇人事、财务等都由乡镇人民政府统一协调管理,并且侧重于农业、水利等方面的发展和建设,没有完善的乡镇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体制。我国各级政府应该制定完善的乡镇畜牧兽医建设发展政策,积极展开对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调查和分析,促进管理体制和政策计划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促进乡镇畜牧业和兽医服务事业的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为畜牧养殖者提供养殖新技术、动物疫病检测、预防的服务,促进乡镇畜牧业顺利的发展,各级政府应加强乡镇畜牧兽医队伍建设,提高乡镇畜牧兽医人员素质;加强资金和技术投入;建立完善乡镇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加强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作者:程忠权 单位: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

参考文献:

畜牧业技术篇10

关键词:凌海市;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设;成效

我市从2012年开始,五年以来,通过与十一个乡镇区域所共同联动,按照农业部和省、市畜牧局有关要求,在全市实施了基层畜牧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大力提升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公共服务能力,强化畜牧科技服务网络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1 生产经营模式发生实质性改变

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以“专家定点联系到市、养殖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试验示范基地+技术推广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形成,并建立健全市、乡、村畜牧科技试验示范服务网络。通过“讲给养殖户听、做给养殖户看、帮助养殖户干”的脚踏实地的做法和全程参与的技术服务方式,促进畜牧实用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推进畜牧业增产增效,推进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进程。

2 结合畜牧产业发展实际,确定畜牧主推技术

结合畜牧产业发展实际,确定生猪、蛋肉鸡为主推品种,将健康养殖技术、中高档生产技术确定为畜牧主推技术,邀请省、市的专家教授为基层农技人员和养殖户授课五年以来在全市培育了11个畜牧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近1000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了万个农户,专家教授21场、发放各类技术材料近3.0万份,培训人员8000余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统计,仅生猪一项,仔猪成活率提高5个百分点,保育猪日增重提高8%左右,料重比降低5%左右;育肥猪日增重提高10%左右,料重比降低8%左右,养殖户户均效益提高10%以上,极大地促进了全县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 规范了养殖模式

形成了养殖良种化、条件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良好格局,加快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健康养殖,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 实施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

通过实施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切实理顺了畜牧推广机构管理和运行机制,发挥了社会各个方面的潜在力量,提高了广大畜牧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快了新技术、新品种的社会转型进程,得到了养殖户的认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通过培育科技示范户,出现了“村看村、户看户大家都看示范户”的养殖新景象。

综上所述,全市实施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有利地改善了生产经营模式,促进全县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顺了畜牧推广机构管理和运行机制,发挥了社会各个方面的潜在力量,大力提升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公共服务能力,强化畜牧科技服务网络体系。

参考文献:

[1]2014年《当代畜牧》(中)总目次[J].当代畜牧,2014,35:90-96.

[2]钟秋波.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3]孟祥海.中国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