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十篇

时间:2023-09-20 17:55:21

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篇1

一、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必要性

体育活动与心理活动两者的关系相辅相成,同步进行,因此,体育教学的本身就有德育的内涵。比如,体育教材中的田径项目是一项单调枯燥的运动,学生普遍都不愿意参加此项目的练习。要完成这项教学任务,并保证一定的教学质量,老师必须要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因此,在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必然的,体育教学不可能脱离德育渗透而独立存在。

二、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内容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包括政治思想的认识和道德行为等方面,可归纳为:学习目的性教育:明确学习目的,把学习提高到对社会的责任感的认识;组织纪律性教育:自觉遵守纪律,听从指挥,严格执行课堂常规和体育游戏、体育比赛的各项规则;集体主义教育:热爱集体,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增强集体观念;意志品质教育:勇敢坚毅,竞争进取,吃苦耐劳,自尊自强,自信自制。

三、体育教学中德育的途径

1.转变教师观念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德育渗透的前提。让任课教师充分认识到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以改变教师光抓智育,忽视德育和体育的旧观念,提倡德、智、体、美等共同发展。让学生在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正常的情况下,促进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体育教师不但要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更应该在“育体”的基础上“育心”。

2.重在课堂教学

(1)结合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渗透。课堂常规教育是体育教学的要求,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的教育过程。如,在课的开始部分,我们常做一些队列练习。在进行练习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大家做动作时要时刻想着集体,按照口令做到步调一致、精神抖擞。”因为通过这一要求,不仅能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而且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使学生做到动作整齐一致。同时既达到了体育课的要求,也使学生有一个严而有度的良好上课氛围。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学生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如跑、跳、掷、游戏、球类等。在这些内容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往往是游戏,因此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游戏教学中渗德育无疑是最好的捷径之一。如接力游戏“抢运伤员”,这个游戏在进行之前教师可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一个白求恩大夫火线救伤员的事迹。要求学生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严肃认真地完成“战地”抢运“伤员”的光荣任务。

(3)结合组织教法进行德育渗透。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非常重要。因为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完成各种练习任务时,必须用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难,圆满完成。如,在“跳山羊”教学中,往往会有不少的学生由于恐惧心理而完不成学习任务,这时教师应及时加强保护措施,用行动和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勇敢、果断、不怕困难的精神,消除他们对山羊的恐惧心理,增强自信心。

3.抓好以“点”带“面”

学校的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学校组织的各种代表队是由学校各类体育优生组成的。做好这一部分学生的思想工作,对促进学校群体工作的开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因为这些尖子在各自的班级中往往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他们的一举一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班级中其他同学对体育的态度。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可以促进学校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为群体水平的提高打下扎实基础。

4.教师应树立良好的形象“身教胜于言教”

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篇2

关键词: 初中体育 渗透 德育教育

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处于首要地位,也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可以渗透到各个学科教育中。体育课作为初中课程的一个学科,也应当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和意志,还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诚实机智、服从组织、积极进取、遵守纪律的心理品质。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在体育课上表现出来的行为、思想、意志、情感,遵循其规律、掌握其特点,认真把德育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本文主要结合体育教学和初中生的特点对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的途径进行探讨。

一、从实际出发,在体育教学中合理的渗透德育教育

1、根据初中生的特点进行渗透。初中生一般年龄在15岁左右,处于少年和青年的临界点,在这个阶段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心理上还不成熟,性格还没有固定,是幼稚性、依赖性、独立性、自觉性错综矛盾的时期。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和独立个性,但是遇到困难,很难自我解决,容易灰心丧气。在这个时期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教育,同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合理安排体育教学,结合德育教育全面发展学生体格。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和疑虑心理,使他们信任老师,利用教学形式和内容去引导教育,教育的内容应当包含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思想品德修养,根据德育内容要适时进行教育,使学生认识、体验不同角色的人所要求的不同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2、根据教材内容特点进行渗透。初中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可以结合体育教材的特点选择好结合点再进行。体育教师在课前必须了解教材特点,吃透教材,分析教材各环节的教学特点,充分考虑思想道德教育与体育的结合点,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科学有序地进行德育渗透。例如中长跑锻炼了学生的吃苦耐劳的品质;接力跑培养了的集体主义精神;跳跃项目、各种器械体操培养了学生的勇敢精神;排球、篮球项目培养了学生的败不馁、胜不骄和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

3、根据体育课程特点进行渗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努力去研究教材中的多种教育因素,依据不同项目、不同教材的特点,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初中体育教学中。例如可以通过保护器材、布置场地培养学生的热爱劳动、为别人服务的思想;通过跨栏、体操项目培养学生的果断、勇敢、机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由以上可以看出,体育教师应当尽量研究课程特点,挖掘教材内的德育因素,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时机,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从而达到在体育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

二、对初中体育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做到内容具体化

1、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和爱国主义教育。体育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任务以及各种运动会,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例如女子排球队、国家乒乓球队等运动员,通过顽强拼搏、艰苦训练、自强不息,终于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国家争光。针对当前初中生很多缺乏顽强拼搏、刻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体育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培养顽强拼搏、艰苦锻炼的优秀品质,并且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争取为国家和社会多奉献。

2、对初中生进行精神文明和集体主义教育。体育教师利用体育课堂中的接力跑、校运动会、队形队列、各种球类比赛等体育活动,及时实施集体主义和文明礼貌教育,从而使德育教育能够很好地得到实施。

3、对初中生进行道德观念、组织纪律以及法制观念教育。体育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多了解社会主义道德、法律、组织纪律,利用一些事例让学生讨论个人行为、道德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使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到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能首先想到集体利益。通过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明白教学过程是在有组织纪律、有道德的前提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扬自由民主。如果没有道德观念和组织纪律,就很难有自由民主,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可能发挥。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应该从小事做起,例如篮球教学。教师要求学生要按照一定的要求去训练,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与教进行充分结合,否则体育课堂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另外上课时要学生要按照要求准时集队。教师针对部分学生总是不愿上课、迟到等一些没有组织纪律的表现要进行认真的思想教育。

4、对初中生加强自信心的培养。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们,多鼓励他们,以精湛的技艺感染他们,以高尚的人格感化他们,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对于教学过程中比较难的动作教师可以用“你能行”、“勇敢些”、“放松些”等语言去鼓励他们。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三、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方法要灵活多样化

初中体育课运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认真研究体育项目的要求和特点,使德育教育内容能够科学地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来表达对学生坚强毅力、竞争意识、顽强拼搏精神、合作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器材、天气、场地等因素变化,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组织纪律、爱护公物等方面内容进行教育。由于体育项目的多样化,这样也就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总之,在体育课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具有良好的契机,体育教师要抓住各种有利时机,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确实让体育课成为德育教育的一块沃土,滋养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篇3

1中学体育教师渗透德育教育的理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是学生接受文化知识、技能和进行德育教育的场所,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由教师在学科教学的同时向学生潜移默化的施加影响。体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的优良思想品质,能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让学生过一种好的健康的生活。因此,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对学生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学生体质提高的同时,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依据学科特点,结合课程不同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有机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中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现状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把德育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自我判断、自我教育等品德能力培养上来,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德育资源,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和爱护公物,从实际出发,随时对学生渗透各种教育,并逐步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引导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调查结果表明,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74.8%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等特点,能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22.8%的学生认为教师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把德育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自我判断、选择和教育等品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2.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体育教师很少教自己一些做人的道理,难以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的良好人格。(图1)调查结果表明,德育教育真正实现由灌输性向实践性转变,73.8%的学生认为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德育教育由强制性向民主性转变,24.5%的学生认为教师示范规范、言行一致,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给学生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在体育教学中,1.7%的学生则认为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图2)调查结果表明,德育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自我判断自我教育等品德能力,92.5%的学生认为教师抓住了每节课的内容进行各种比赛,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及竞争意识;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各个教学主要环节,7.5%的学生认为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了他们勇敢、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并逐步形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图3)调查结果表明,德育教育由强制性向民主性转变,67.3%的学生认为进行课堂常规教育,培养自己良好的品德,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有助于学生走出校门后也能适应社会的变化;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实践,31.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体育教师有时会举行各种竞赛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的良好人格;通过师生、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交流与合作,1.4%的学生则认为通过动员,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逐步养成了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了自己良好的品德。(图4)调查结果表明,德育教育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66.3%的学生认为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让学生站在对方的立场感受换位思考,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要实现德育教育由强制性向民主性转变,31%的学生认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换位思考;在体育教学中,2.7%的学生则认为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图5)调查结果表明,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16.3%学生认为体育教师的德育渗透教育在课前进行,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77.2%学生认为体育教师的德育渗透在讲课过程中进行,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以情感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同学,21.4%学生认为体育教师的德育渗透在将下课时进行,培养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能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图6)

3结语

德育渗透,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把德育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等,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从根源上寻求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实施对策,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使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并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展,从而更加注重体育锻炼并积极参与,更好地将德育与体育教学相融合,使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有机渗透,从而提高德育效能,

参考文献:

[1]张香兰.当前中国道德教育的文化使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4).

[2]张香兰.中小学德育管理创新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观[J].教育科学研究,2010(1).

[3]杨艳红.试谈小学体育课中的思想品德教育[J].教师,2010(13).

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篇4

关键词:学科教学;思想教育;德育渗透

一、寓德育于学生的思想教育之中

现在的教材中贯穿思想教育的不多,那些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很难寓学生的德育教育于一体,除了思想品德课以外,所有学科肩负着相当的分量。好的作品本身就有育人价值,所以我们必须明白这一点才能理解所有学科的育人的功能的。所有都具有一定的学科育人功能。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在备写教学目标的时候就要在脑子里面想清楚:这节课我们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德育,计划在哪个教学目标上来实现这个目标。比如在时代背景的结束当中来实现,那么在介绍人物精神品质的时候,就突出这方面的功能。又如在教名人名言,当讲解到朱自清、鲁迅、李四光、徐霞客等的人品时,就不能不谈到他们的民族气节、人生信念等问题,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民族气节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如果没有了这样的民族精神,那我们怎么能够战胜外敌呢?我们的民族怎么能够复兴呢?中国梦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所有这种精神依然是我们今天所必备的素质之一。

二、寄德育于教学的情感当中

德育学科课的最大特点就是情感教育,其他学科没有德育学科这么强烈的情感功能,德育学科老师要抓住这方面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强化教育。德育学科的情感最能打动读者的情感,从而对读者熏陶感化,形成无形或者有形的影响。一个好的事例,其思想情感一定是非常感人的,教师要借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孝德故事里的思想情感,感动了历朝历代的天下孝子,使其如醉如痴。我们教学的时候可以引用,如《卧冰求鲤》里的王祥,生病的继母想吃活鲤鱼,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就要让学生学习王祥的这种胸怀父母的思想,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教师能把这种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末,我想学生的世界观将会产生巨大的变化。所以,将德育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思想情感教学中去,是水到渠成的事,教师要常抓不懈,以一贯之。

三、寓德育于课文内容教学中

教学中,少许作品是政治味儿很浓的,好像这类作品就是为政治服务的,不是为文学艺术殿堂增砖添瓦的。如《乳姑不怠》里的崔山南,遵照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的德育教育。但是如果仅靠课文内容来展开教学,那么我想老师的水平再高,也永远跳不出说教的模式。假如我们围绕中国二十四孝的故事来说事,我想问题就好解决了。文学作品中有关孝敬父母的作品很多,我们可以拓展延伸到其他的作品当中。在大量的阅读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心里要有阳光,不管外面的世界怎么变化,我们心中的阳光不能黯淡,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心中的明灯时时刻刻要点燃。这样的话,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在阅读赏析当中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岂不是两全其美!

四、寓德育于各种形式的学科活动中

1.班级活动。班级里面大大小小的活动,都是绝佳的机会,因为这是彰显班级凝聚力的机会,也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的机会,更是对学生的心灵、思想、情感、行为、意志等方面的影响,所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要借助每次班级活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渗透教育。班级活动最常见的就是每天的晨会,有的学校是集体朗诵古典诗词,有的是班级朗诵,这是很好的德育渗透的时间段。对学生进行传统思想的教育,使他们具有尊老爱幼、关爱生命、热爱自然、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像这种活动如班级朗诵比赛、书法竞赛、文艺晚会等,都是非常合适的活动。

2.学校活动。学校活动是学生都愿意参加的活动,因为是班级和班级之间在竞争,对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是很好的锤炼。如像每年的清明扫墓活动,就是对学生爱国思想最好的教育。我们这里的红西路军烈士纪念馆,是部级的爱国教育基地,这对学生理解当年的历史来说,是很好的地方,通过这样的教育,爱国的元素就渗透到学生的骨子里头,将伴随他们的一生,影响他们的一生。比如风筝比赛活动,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很好的机会,尤其是现在崇洋的风气盛行的时代,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像这些点点滴滴的思想因子,在大大小小的活动中渗透,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这种思想的渗透,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是任何说教无法替代的。因此,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就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作者:盛红星 靳红梅 单位:甘肃省高台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篇5

一、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为了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疑虑心理及对立情绪,首先要使学生信任教师,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循循善诱,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以情达理。要对学生的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表现出来的思想、言行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这样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很多学科所不及的。例如在体育课上学生一般表现为如下几种现象:上课迟到、纪律性松懈、课堂上说粗言秽语、对身体练习存在畏难情绪等,那么第一堂课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平时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初中生个人自主意识较差,易于受他人影响,只要教师长期注意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教育和培养,其功效将会事半功倍。

二、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必须精心备课,充分挖掘体育教材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内容。体育教材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它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着手,做到训练与娱乐相结合,让学生乐于学习。教师在平时的课堂训练中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关心爱护学生,让自己要达到的德育教育目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德育教育落实到平时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去,使体育课堂教学发挥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作用。例如:在比赛项目中要求学生做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严禁学生出现粗暴动作、危险动作,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竞赛道德。在集体类项目的比赛中要求学生团结协作,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精神,同时要注意对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教育。在中长跑项目中有些学生意志不够坚强,教师应建立激励机制,既要鼓励同学与同学之间的相互竞争,又要教育学生自己与自己竞争,做到突破极限、创造佳绩,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另外,初中学生两极分化较严重。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成绩差,升学没有多大的希望,什么都无所谓,这种思想是不对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明白体育课的目的主要用于调节人的精神状态,既要达到锻炼身体,又要培养自己的坚强意志,我们读书的目的并不是完全为了升学,主要是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并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多学知识。将来走向社会,既有健康的身体,又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服务于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三、根据具体目标进行德育渗透

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篇6

关键词:初中体育;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一、引言

新课程改革更加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德育教育被提升到新的教学高度。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的特殊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体育教学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将德育教育与体育教育相结合,成为当前初中德育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初中体育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阻碍德育教育渗透的因素,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改善传统教学中的弊端,以促进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质量的提升,为初中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二、结合教学内容加强德育教育

初中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可主要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两方面,其中理论知识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德育来说也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可以以学生的正确的思想认知的养成为目标进行教学目标的初步形式设定,促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积极意识。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体育锻炼,其在德育方面的作用也不可小觑,体育活动的自身特点能够锻炼学生意志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挑战精神等。例如,在篮球和羽毛球等运动的教学中,由于以上两种教学活动都属于团队协作的竞技项目,需要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充分团结内部力量,战胜对手,因此教师可以事先为学生讲述团队合作取胜的实例,将团队意渗透在体育教学中。

三、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教师在行为方式和教学态度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以身作则,通过实际行动实现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的规范作用。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端正自己的态度,充满教学热情,对于问题采取积极的处理方法,为学生树立其行为榜样。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也会影响德育教育,面对在体育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一定要积极鼓励学生,为学生建立起体育学习的自信心。例如,班级上部分后进生在体育课堂中表现的积极性也不高,部分是由于其自身性格所致,另一部分主要原因是他们由于成绩不好而产生自卑心理,很难在体育活动中融入集体,这时候教师就应该主动与他们交流,为他们营造更加轻松的教学环境;其次,针对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展示,如有的学生喜欢篮球,教师就可以在篮球教学的示范环节,找他们做示范,为他们建立展示自我和融入集体的自信心,其他学生根据教师帮助后进生的行为,能够进一步体会到教师的乐于助人和真诚善良的良好品质,对德育教育的渗透起到重要作用。面对取得进步的学生,教师一定要进行及时的肯定和表扬,为学生提供继续努力学习的动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做好着装榜样,帮助学生养成穿着整齐的良好习惯。总之,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发挥榜样作用,以便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

四、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结合学生实际

现阶段很多初中体育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忽视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重要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低下,也造成了德育教育渗透质量的低下。部分初中体育教师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过于关注体育尖子生,对体育成绩一般或者较差的学困生缺乏有效的关注,导致初中生的体育成绩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针对这一点,教师应该积极理解新课标的思想内涵,将体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按照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展开教学,关注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变化,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例如在跳高课上,学生很容易因为对体育运动难度产生畏惧,而对跳高运动产生抵触心理,甚至有学生主动放弃跳高训练,最终导致跳高训练质量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积极分析跳高训练质量低下的原因,既要从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进行分析,也要针对学生的思想问题进行疏导。为学生讲解跳高的技巧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详细的示范动作演示,为学生做心理建设,在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及时鼓励。

五、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具体化和灵活化,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初中体育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选择学生日常生活的典型事例进行榜样教育,使德育教育更加具体化和灵活化。德育教育主要包括意志品质、精神文明、道德观念、行为习惯、身心健康等,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完成体育教育的教学目标,还要积极地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的提升。教师可以结合国家运动员征战奥运会,为国争光的实例,让学生明白体育运动的作用不止是强身健体,还能够为国家和个人争取荣誉,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品质,强调艰苦奋斗、敢于拼搏的优秀意志;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体育知识讲座等,希望能够让他们明白学校是有组织有纪律的,课堂是需要全体学生共同维护的。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现代教育观念对初中体育教学的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过程中,应该积极将教学内容、形式与学生特点相结合,促进体育教学的具体化和灵活化,全面提升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慧珍.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体育教育,2013,(72):117-119.

[2]邢华国.析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青春岁月,2013,(23):340.

[3]郭健跃.浅谈农村中学教研工作的现状及改进方法[J].湖南中学物理,2013,(11):29-30.

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篇7

数学教学德育渗透的关键在"渗"而"透"至学生心灵。那么"渗"的途径怎样?该运用哪些手段和方法?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教师在德育教学时要注意策论性与可行性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一定要注意策略性与可行性,不能喧宾夺主。只要认真贯彻"教育法"和"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及知识能力水平,循序渐近,潜移默化,就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数学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完成课程所设定的目标。只有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渗透的才能称之为有效,被人所接受。

二、根据高中数学新课改的要求,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互动的课堂中生成德育体验的生动细节

1.利用创设情景渗透德育。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但情景的创设不能随心所欲,一定要处理好广泛性与定向性、探索性与高效性、直观性与思维能力培养的阶段性、生活性与数学性等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生命力,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2.利用史料激励渗透德育。所谓史料激励法,就是运用数学史实、数学家的事迹激励学生,促其积极向上,形成良好品德素质的教育方法。

3.利用数据材料渗透德育。教材中,有许多反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说服力的数据,有许多应用题是描述我国工农业生产及生活方面的发展变化的,其主要方式是前后、左右对比,通过数据对比,反映变化的大小和快慢,使学生加深了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4.利用知识迁移渗透德育。数学知识具有思维性,抓住数学知识的广泛含义,是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力途径和方法,可以收到"治病"的效果。在进行道德教育时,运用数学知识对生活事物进行推理,会使原本直线型的教育变得弯曲、生动且易使人牢记于心,从而达到教育之目的。

5.利用多媒体技术渗透德育。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三、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有趣的数学课外活动,在提高能力中受到德育教育

教师不仅在课内寓德育教育于数学过程,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占有资料,动脑编应用题,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不仅智力得到发展,学生还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四、具体教学的一些措施:

1、热爱祖国教育方面,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把反映祖国建设成就、家乡变化的数据、我国工农业、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数据和学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例编成相应的习题,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幅度,感受祖国发展的时代脉膊,激发学生爱祖国的热情。从而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2、热爱科学教育方面,在课堂数学教学过程中,我经常结合有关数学史料,说服力较强的有关数据和引证等教育学生,在让学生热爱祖国的山水、土地、资源;热爱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基础上。渗透热爱我国古今科学家良好的高尚品德和杰出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增强学生对古代科学技术的自豪感;对未来的事业有一种危机感,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激励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

3、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数学的发现,数学的发展,数学内在矛盾的运动,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等等,处处皆含"实践第一""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等客观变化发展规律。这些都是客观的、都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师要结合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公式、定律的推导等自然地渗透这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掌握一些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抓住主要矛盾等科学的思想方法。

4、正确的学习目的性教育,让学生知道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篇8

一、提高教师素养与能力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主要渗透者。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德育教育的实施,关系到学生的发展与教学的成败。因此要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注意教师的形象与语言。小学生有着较强的可塑性,他们善于模仿,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体育教师,教师的素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身的形象,注意言行举止。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像其他教师一样举止文明、言行大方、衣着整洁、礼貌待人,给学生以良好的印象,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尊重与热爱。而且要对学生倾注爱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热爱、信任与期待,使学生真正喜爱上老师。同时作为体育教师还需要体现出职业特点,即:健康而又富有活力与朝气。通过教师良好的外在形象来感染学生。

2.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在小学生的眼中,教师就是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往往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取得较好的德育效果,首先需要自身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第一,要热爱学生,热爱体育事业。如果教师不爱学生,不热爱自己所任教的学科,那么他在教学中就会把自身消极的情绪带给学生,学生也就无法激起对教师,对体育学习的热爱。第二,具备高尚的人格。教师要讲诚信,要遵纪守法。对于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带头执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迟到,首先自己就要遵守时间,这样才能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与管理学生。第三,处理好同事关系。学校是一个大集体,教师在处理与同事间的关系时,往往会使学生由此联想到社会的人际关系。教师之间要相互尊重、密切配合、互帮互助,体现出团结精神与集体意识,从而使学生学会团结,学会互助。

3.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体育教师要具备扎实深厚的体育专业知识,以此来吸引学生。教师要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正确规范地完成各种动作,要学会开展各项适合小学生的体育活动,对活动的各个方面全面掌握。同时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还要让自己的知识处于永不停止、不断更新的状态,要在教学中及时引入当前体育发展形势,尤其要深入了解我国体育文化发展史,将这些内容及时补充到教学中来,以渊博的知识、宽广的见闻、完美的动作等来吸引学生。以良好的形象来感染学生、打动学生。

二、结合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与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1.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体育文化作为其中一个旁支,不断演变、传承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为学生讲述体育文化发展历史,从民国时期的“东亚病夫”到现在的体育强国。回顾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盛大场面和历届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获得奖牌时的感人场面等,这些都可以加深学生对我国体育发展的认识,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2.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现在的小学生心理素质整体不高,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我们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有机渗透,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要让学生学会用体育活动来缓解消极的情绪,来调整自己的心态,要培养学生勇敢、坚强、乐观、自信的品质,要学会自我减压,要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一切事物。

3.增强学生自信心。自信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一切困难,调动积极因素来获取成功。第一,为全体学生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在体育活动中我们要创造机会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如训练队行,可以让学生讨论采取什么样的训练方式最好。不管是训练活动还是比赛项目都要让学生有主动参与的机会,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发挥主动性与能动性,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第二,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每个学生的接受水平不同,身体素质也不同,在学习知识或完成某个动作时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唯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只会打击那些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我们要兼顾学生的差异,区别对待,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都能享受体育活动所带来的乐趣,以此来增强全体学生的自信心。

4.增强学生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具备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是现代社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我们要将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有机渗透于各项体育活动中。在一些竞技项目,如田径类项目,要在学生间展开激烈的竞争,看谁能成为最后的获胜者,以此来激励学生、鼓舞学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在一些集体项目,如排球、篮球等的比赛中,既要竞争,又有合作。在各小组间展开积极的竞争,但各小组要取得成功,仅凭个人高超的技术,不加强团结,不注重成员的合作,也是无法取得成功的。只有小组成员齐心协力,才能发挥小组的优势,战胜对方。这些项目既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培养了合作能力。

5.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现在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生活中父母的溺爱中,条件优越,大部分学生缺乏锻炼,缺乏吃苦耐劳、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力。而体育课中,课外活动占很大比重,夏天热冬天冷,再加上某些体育项目强度大,使得学生望而生畏,以各种理由来逃避。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我们要在相应的体育活动中加强学生意志力地培养。如耐久跑,要帮助学生认真分析各种不能完成的原因,加强教学与指导的针对性,在心理上鼓励学生,在技术上指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呼吸的方法,掌握体力的合理分配等。教育学生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与坚忍不拔的毅力,要勇于挑战自我、奋力拼搏,要有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劲头,不畏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

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篇9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

新编中学英语教材是一套系列教材,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思想性、知识性和真实性。这些教材的内容涵盖了名人传记、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能源与交通、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音乐体育、妇女权利等诸多方面,其中都渗透了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可充分地挖掘利用教材中这些德育素材,强化其感染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联系自己的实际去思考和讨论,使其思想得到升华。

二、注重语言教学的情感教育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身心整体发展的过程。有研究表明:中学阶段正是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该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渗透在英语教学之中,从而把语言教学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联系起来。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斯基说过:“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到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进行心灵接触。” 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不但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1.教师应具备较强的亲和力,能够走近学生并与他们和谐相处,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同时,教师自身要热爱英语教育事业,要以投入和热情感染学生的学习情趣。教师更要努力创设趣味化、活动化的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喜爱课堂并能积极投身于英语学习和自主发展中。

2.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通过游戏、唱歌、比赛、表演等教学形式,可以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巧妙地结合起来,同时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极好机会。

三、精心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

寓德育于英语教学的过程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但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其侧重点也因有所不同。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要在语境中、在活动、在模拟交际中学习英语,感受语言。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以学习情趣为主线,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

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质,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要对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这是渗透德育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同时活跃了课堂氛围,又让学生充满了上课的激情。

四、教师要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以爱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师的职责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激发者、组织者、引导者。教师是课堂德育的实施者,他们的世界观、情感、品行及教态,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

1.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树立教师的角色规范,树立威信。

2.教师要从学习和生活上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乐于与他们交往,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师爱去包围他们。当教师的这种情感一旦触及到学生内心的情感需要时,学生会处于一种积极的接受状态,并对此有强烈的表示,亲其师而信其道,爱屋及乌,爱教师,爱学科。

五、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扩大德育的渗透范围

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篇10

现行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不少学校和教师把智育凌驾于一切工作之上。如果把素质教育当做一项完整的工程,那么,现在社会上呼唤最强烈的德、体、美、劳这些方面的教育不能令人满意。这样看来,我们的现行教育并没有完整地实施素质教育。各学科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同样有着德育、智育、美育的义务和功能。德之所以放在首位,并不是轻视其它方面,而是只有在“有德”的前提下,人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才能实现和谐的发展。不如一些数学教师认为: “数学课就是要培养学生‘数与概念、测量与计算、解题与应用’等能力, 至于德育, 那就是思想品德课和语文课的事了。”这种人为割裂德育与数学学科联系的做法, 必然导致学生德育的不完善。

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老师往往会忘记进行德育教育,即使能够想起来往往方法也是不够恰当的,可能有些老师会采取比较死板的说教方法,甚至可能会出现打骂等体罚现象,但是德育不是靠简单的说教,而是需要一定载体、一定情感的投入,才能让受教育者有所感悟。小学各个学科中的德育素材(特别是数学),相对来说, 显得比较隐性和单调。即使在教材中存在的一些德育材料,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太远,致使德育与学生生活的断层。

那么怎样才能在各个学科中悄然无息地渗透德育教育呢?这是笔者思考许久的一个问题,在下文笔者主要探讨语文教学、数学教学和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1.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有人曾经用雨水渗进墙壁的说法来诊释“渗透”,这是非常形象的,也是十分恰当的,只不过待到晴天时,墙壁会有明显的痕迹。而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应当是一种有意识地去达成“无痕”、 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效果的举措。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凸显以下策略。

1.1钻研教材,寻找德育渗选点

钻研教材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这一项工作尤为重要。要上好一堂好的语文课,最重要的应该是钻研教材,把握文本,寻找德育的渗透点,可以这么说,教师在课堂上的调控、渗透能力完全取决于对教材的钻研和解读程度。因此,教师始终要把这个工作放在第一位,要研究教材的依凭性、前瞻性和德育渗透性。我们要钻研教材、寻找文本的德育渗透点,不能光停留在“文本说了什么”的层面上,而是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了解“文本是怎么说的”,甚至要让学生知道“文本为什么这样说”。这正是文本的价值所在。

1.2课堂互动,生成德育渗透点

课堂互动是教师教学智慧与学生学习智慧的碰撞,通过课堂互动,能够生成德育渗透点,成为文本价值的拓展和提升的引子。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考虑课堂的互动,课堂如果没有了互动,学生的学习就肯定会显得枯燥、无味,教学将会陷人呆板的僵局.“三维”目标也就不能有机地结合。课堂互动与德育目标渗透并不是不可预测的。笔者认为,课堂互动与生成在于教师课前对教材文本的钻研程度,在于对学情的掌握程度,在于对教学环节的预设程度,在于课堂对文本价值的引导程度。课堂上,只有围绕文本的价值趋向,做到有效互动,才可以及时生成、有效生成,那么文本的价值达成才不会太远。这样,德育渗透也就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1.3明理导行,落实德育渗透点

明理导行是指在语言文字的教学中逐渐明白道理,并内化为自己自觉的个人品德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得以落实。例如,在教学《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时,需让学生深切领悟作者赤诚的爱国之情。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情感线去理解作者——20世纪20年代的革命志士,了解他当年的处境,体谅他的远行,体会他的心情。文中三次出现“别了,我爱的中国、”但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第一次是一种“离别泪”,第二次是一种“爱乡情”,第三次则是“报国志”。这里的明理和导行必须建立在朗读的基础上才能落实,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从而内化为自己自觉的个人行为,养成爱祖国、爱学习、有理想的新一代的优秀品质。

2.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学

2.1通过教材挖掘德育教育素材

在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是明确提出的,并不象语文文本内容那样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德育因素。例如,在圆的教学中,可举一出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伟大成就;再如教三角形,举出“勾股定理”等,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伟大数学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为祖国建设事业刻苦学习的责任。

2.2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

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教学应与时俱进,注意把握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以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不仅要发扬优良传统,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充分自由地发展;不仅要教学互动,还要引导学

转贴于

生讨论,建立学生之间的互助协作关系,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盲从、不迷信、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

2.3利用研究型课题进行德育教学

德育不能只局限在教师的说教上,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汲取营养。一个研究性课题,一般要经历选题、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制定研究计划、课题研究、课题结题等阶段;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传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而学生投入到更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当中,教学过程更能体现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密切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尊重知识、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3.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3.1课型的选择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如:《大鹿》、《生日》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今年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3.2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