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十篇

时间:2023-09-06 17:43:08

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篇1

1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教育研究人员在对高职教育,尤其是对实践教学进行研究时,多以高职实习实训、教学实验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时空和研究层面过于狭窄,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对高职院校而言,实习和实验固然是其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绝不是实践教学的全部。因此,在对高职实践教学进行研究时,研究者仅仅研究高职的实习实训是不够的。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建构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中隐含着实践教学思想,特别是在对理论与实践、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关系的处理上,确立实践知识的核心地位,从根本上摆脱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这些无疑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了适合的课程框架。随着对职业教育教学认识的不断深化,研究者尝试从系统论视角展开实践教学,如依据构建主义实践教学论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制定完善的职业能力发展目标体系、实践课程结构与内容体系、教学运行与保障体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立起了实践教学体系的框架,但还有诸多细节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如知识经济时代实践教学的界定、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高职实践教学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的异同等。

教学体系是由众多教学活动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研究教学体系要素构成能够使我们进一步明确其特点,从而制定科学的发展计划。在构成要素研究领域,李秉德先生提出了著名的七要素说,他认为教学体系是由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反馈以及教师构成的,这一学说在研究界具有较大影响力[1]。也有学者提出了新的划分标准,即以实体和非实体为依据进行划分。按照实体标准,我们可将教学系统要素分为教师、学生、教学媒介。其中,教学媒介包括教材、教具、教学设施和设备等。而按照非实体性可将教学系统划分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目标、学生学习能力、思想道德意志发展、教学水平、校风、学风等内容[2]。

可见,从不同视角对教学要素的考察就会有各不相同的侧重点和分析结论,这里就会涉及到一个问题,即我们根据什么来确定要素,如何在把握要素的基础上,更好地对要素进行比较分析,进而选取最适合系统的要素来促进教学系统的优化。而以前人们对教学要素的研究处于直觉研究阶段,没有对教学系统的层次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指明各要素在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对教学要素的探讨基本处于一种局部的、片面的认识阶段,缺乏整体性考虑。对教学要素的分析在于更准确、全面地认识和把握教学这一事物,通过要素的分析更好的优化教学结构,从而有效地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

2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内涵

2.1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概念界定

高职实践教学是一种侧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它要求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课程学习计划,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内容,突出专业特色。此外,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必须积极提升其专业实践能力和业务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教学活动的发展需求,保证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有效提升。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更为完善,它是根据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制定的[3]。

2.2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原则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有其独有的原则性要求,这是与其实际人才培养相契合的。详见表1。

2.3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要素

根据职业教育目标,可以绘制出教学要素结构图,如图1。从实体层次来看,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明确的了各要素之间的地位和关系,有利于教学工作者更好地展开教学活动;从过程层面分析,教学工作者可以依据各个环节的构成成分以及其关系的抽象性改革教学模式;从教学活动的总体层次分析,教学工作者可以更为准确地把握各构成要素的内在联系,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5]。

高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以能力提升为原则进行的,它更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它是由知识、技能、态度三个维度构成的,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一是实现职业目标所需要的专业实践技能;二是完成职业发展任务所需要的基本业务素质;三是适应岗位发展和变动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四是在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上做出重大改革与创新,突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动态性、应用性。[6、7]

3 构建化工类专业“三维四层”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定位,就是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质量决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化工行业特点,贯彻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不断持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初步构建了以技能维、技术维和素养维三个维度为取向,具有针对课程及课程群的项目化实训室,针对专业及专业群的综合化实训中心,跨系部、跨专业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具有真实职场氛围的校外工作性顶岗实习基地的“四层”结构。形成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与岗位技能四层能力递进,形成具有高职教育职业性、生产性与实践性、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8、10]

以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为例。针对专业面向的行业(产业)与岗位群,以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岗位通用技能与专门技能训练为基础,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分类组建实训条件。针对化工生产特点建成真实产品生产的小型装置实操、真实企业环境计算机虚拟运行操作相结合系列化的实训装置,形成“真实企业环境+小型装置实操+计算机虚拟运行+三维动画模拟”实训格局。按照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通过“模块化”和“项目化”的形式,开展实训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建设,形成满足专业共性需求与专门化(或个性化)需求的、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训体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优质资源的充分利用与高效共享,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知识、技能、素质螺旋上升的“三维四层”实践教学体系(见图3),“四层”是指针对课程及课程群的项目化实训室、针对专业及专业群的综合化实训中心、跨系部、跨专业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具有真实职场氛围的校外工作性顶岗实习基地。

项目化实训室:主要以项目化的基础性验证性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关于化工单元操作、精细化学品生产仪器设备、精细化学品合成、精细化学品配制的基本技能,通过培训,学生能够查阅文献,根据具体反应原理,选择使用适当的仪器设备,进行精细化学品的小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

综合化实训中心:主要在小试验的基础上,通过“真实企业环境+小型装置实操+计算机虚拟运行”的系统训练,把握精细化学品生产中反应、分离和精制过程的一般规律,形成技术思维。通过培训,学生能够根据小试工艺对同类生产工艺过程进行放大的能力。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能够在生产岗位跟班操作,直接从事顶岗生产活动。通过培训,学生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正常开车、停车和运行操作,对紧急事故进行正确的判断与处理。

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在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基础上,完成半年以上校外实习基地的顶岗实习,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和培养职业岗位能力,同时形成良好的职业综合素养。

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篇2

【关键词】实验动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1]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各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具体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要素。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运行中各组成要素既要发挥各自的作用,又要协调配合,构成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功能。[2]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动物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熟悉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基本知识,掌握实验动物饲养、管理、模型及标本制作和动物实验等基本技能,适应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药品检验及评价机构、兽药或生物制品厂及相关行业部门从事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动物实验、模型及标本制作等工作岗位变化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验动物专业能否真正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也关系到实验动物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本研究力图通过建立一套适合实验动物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出适应实验动物行业发展、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1.实验动物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1.1实践教学以达到毕业生可直接上岗为目标

“ 拿过来可以直接用”是大多数企业用人的基本要求,因此实验动物实践教学的目标就是要使经过专业实践培养的学生毕业后无需培训,或仅需短暂培训就可以上岗,这样就大大节约了企业用人的成本。因此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会非常畅通。

1.2 实践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岗位需求为目标

近些年来,实验动物专业毕业的学生主要从事的岗位有医学院、医院、生命科学研究单位的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岗位;食品、药品安全评价动物实验员岗位;动物药理与毒理实验员岗位和生物制品及药品研发辅助和生产制备岗位这四大类岗位。在设计实践内容时紧贴岗位需求,做到岗位需要什么,学生就实践什么。

1.3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化,实践中学习、感悟和升华理论知识为目标

充分利用课内课外一切可能的时间,校内和校外一切可用的资源,开展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的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在日常教学中,有些学生觉得理论知识枯燥无味,甚至一些学生认为高职就不应当学习理论知识。可一进行实践,发现自己的理论知识非常欠缺,甚至实践活动被迫由此而停止。因此,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把原来老师传授的知识得以巩固和升华,同时会自学或向他人学习一些新的理论知识。

2.实验动物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

根据实验动物专业就业特点和学院内外的实践环境,课题组确定了校内和校外两大实践板块。校内实践板块包括专业素质和技能训练单元、专业技能强化单元、模拟企业的专业方向综合实训单元三部分;校外实践板块包括企业初步认知卧、企业实习周单元、订单实习单元、职业生涯规划与社会实践单元和毕业顶岗实习单元五部分。具体内容表1。

2.1 校内实践板块

2.1.1专业素质和技能训练单元。

利用为期两周的入学军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基本专业素质,这些基本素质是学生日后学习和工作中最为宝贵的素质,军训在培养这些素质方面发挥着其他任何实践都无法取代的作用。

利用各类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的实验和或实训课来训练学生专业的基本技能。教学计划规定每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时不能少于课程总学时的50%,所有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均直接在实验实训室进行。能施行项目化教学的课程都施行理实一体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以《实验动物》这门课为例,在项目一任务三实验动物给药为例 采用了如下教学模式,见表2。

2.1.2专业技能课余实训单元。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动物国际培训是与美国GR8培训机构、国家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等单位进行合作,引入美国实验动物网上课程和国际标准的教材,在暑期由GR8公司提供师资和教学材料,学院提供教室、实训场地、相关的动物和实训器械等,共同组织开展实验动物饲养、设施和动物实验等基本理论和操作培训,包括实验动物法律法规、小鼠、大鼠、兔、犬的饲养、护理、动物试验基本操作,动物福利等内容。培训已经进行了三届,每届为期2周,每届人数在20人左右,获得相关证书,受训学生大部分进入相应跨国企业或行业内大型企业工作。

利用学院的”五四文化节”每年举办一次实验动物校内技能比武,预赛要求所有实验动物专业学生必须参加,选拔项目是实验动物专业的重点技能,选出优秀的选手在决赛中向全体学生展示技能。通过这样的比武,再次训练和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将全部的实训室开放,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可以自愿到实训室参加实验实训材料的准备,成立专业学生社团,在实训室开展学生科研活动。

学院的实验动物实训中心的运作主要由学生来参与,学生负责实验动物的日常饲养管理,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这样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1.3岗前专业核心技能综合实训单元。

实验动物专业的核心技能见表3。

在第五学期,根据学生日后就业岗位所需的综合技能,结合实验动物上岗证考证要求,分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动物模型制作、动物试验基本技能和动物试验设计这四个模块进行岗前专业技能综合实训,为期九周,之后学生要参加实验动物上岗证考核,考核成绩作为学生毕业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既确保学生都能掌握相关技能,又使学生在上岗前拿到了从业资格证书。

2.2校外实践板块

2.2.1企业初步认知单元。

在入学第一周的专业教育阶段,选取几个典型的合作企业,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认识性参观,参观中由企业专家对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岗位的要求、工作流程等进行详细的介绍,为学生初步了解专业,了解日后的工作场所奠定坚实基础。

2.2.2企业实习周单元。

从第二学期开始,每学期抽出一周的时间,派学生到相关合作企业实习,要以观看企业员工操作,熟悉某一岗位操作流程为主,企业师傅认可下才可以动手操作,实习完成后要求学生撰写实习报告。

2.2.3订单实习单元。

与国家新药安全评价中心合作,每届选出15名学生,组成实验动物专业订单班。这些学生作为企业的准员工,由企业发放补贴,专业实践操作主要在企业进行,由专门的师傅指导,毕业后必须在企业至少工作三年。

2.2.4职业生涯规划与社会实践单元。

社会实践是广大学生从事生产实践、巩固理论学习的有效途径。利用寒暑假,结合所学专业, 开展学习参观、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活动,并提交调查报告。[3]社会实践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接触的实际现象进行对照、比较,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锻炼,让学生养成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品质,使学生练就了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2.2.5毕业顶岗实习单元 。

从第五学期的后三个月和第六学期,学生经过面试到相关企业进行至少为期6个月的顶岗实习。实习单位及岗位如下表4。实习结束时上交一份实习报告。

3.实验动物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和保障体系

无论是校内实践板块还是校外实践板块,都制定了严格的实践教学管理和保障体系。

3.1 校内实践教学管理和保障体系

3.1.1编写实践教学材料,保障实训内容、形式和考核评价有合理依据。

每门专业课都编写了实践教学大纲、实验实训进度表、实验实训指导书。校内技能比武编写了详细比赛方案。实验动物实训中心管理人员制定日常运行和实训管理规范。综合实训教师团队编写了较为完善的实训大纲和综合实训指导书。这些教学材料有效地确保了校内实训的顺利进行。

3.1.2 任课教师和实验员共同负责管理学生实践。

校内实践主要由任课教师、实验员和辅导员共同负责。任课教师主要负责实验实训课现场的组织、管理和考核。部分核心专业课教师还要负责校内技能比武的组织,学生专业社团的指导和实验动物实训中心学生的管理。实验员主要负责准备和指导学生准备实验实训材料、协助教师管理课堂实验实训活动和在开放实验室指导学生课余的实践活动。

3.1.3 实践的考核评价。

课堂实践的考核主要包括技能考核、职业基本素质与态度考核两部分。技能考核包括日常课上的每个实训项目,都要在每次实训结束前进行逐一考核,记录成绩;期中和期末的技能考核。职业基本素质与态度的考核是指在平时技能操作的过程中考核学生的纪律性、认真程度、耐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报告书写、团队协作能力等进行考核见表5。

3.2 校外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3.2.1制定校企合作实习教学文件。

校外实习文件主要包括社会实践表、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记录明细表、学生顶岗实习记录明细表、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表、校内指导教师实习指导记录、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表、毕业实习鉴定表等多个有效保障实习效果的文件。

3.2.2 “三师制”的校外实习教学管理体系。

三师制”是指在校外实践期间,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业老师和辅导员共同指导和管理学生,严格考核。具体分工见表6。

“三师制”让学生在实践期间接受企业的严格培训及企业和学校的共同管理,从而使学生圆满地完成实习任务,顺利地走入工作岗位。

3.2.3明确对实习单位和学生的要求。

实习单位是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直接管理者,校企p方共同制订的实习计划、共同确定学生的实习岗位、实习内容、考核目标等。

对学生的要求如下:(1)学生离校前须认真学习顶岗实习的有关规定,了解实训任务,并签订《学生顶岗实习协议书》。(2)按规定时间到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无正当理由不得擅自离开实习单位。未经实训单位同意擅离岗位者,实习考核按不合格处理。若由于顶岗实习单位单方面原因,必须上报校内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与顶岗实习单位联系证实后,方可办理相关的离岗手续,并调换到新的顶岗实习单位,不允许先离岗后报告。(3)学生到岗两天内必须报告校内指导教师,一周内将实习的作息时间安排告知指导老师,以便指导教师抽查指导;可通过电话、短信、QQ、E-mail、网上留言等多种方式,每周至少与校内指导教师保持联系一次。(4)顶岗实习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一名学生,又是实习单位顶岗实习的一名员工,要服从实训单位和学院的安排和管理,尊重实习单位的领导、实习指导教师和其他员工。(5)按照顶岗实习计划、工作任务和岗位特点,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刻苦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6)收集好有关顶岗实习资料等,按要求写好顶岗实习毕业论文和学生顶岗实习小结,完成各项实习任务。(7)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有事必须向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双方请假,不得擅自离岗,不做损人利己、有损实习单位形象和学院声誉的事情,不参与一切违法犯罪活动。

3.2.4“校内、校外”双考核和评价体系。

比如在顶岗实习结束时,由企业师傅给每位学生填写“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表”客观地给出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该部分成绩占学生顶岗实成绩的70%。校内的专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共同填写“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表”,其中学院指导教师评价占30%。学生顶岗实习成绩合格是学生毕业必须条件。

4.实验动物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4.1建设合理的实践教学团队

利用特色校建设的契机,通过让专业教师和实验员定期到实验动物相关企业顶岗实习、让专业教师和实验员攻读学位和参加国内外各类学术研讨会和培训会、聘请企业专家来校上实训课和讲座等形式逐渐形成一支年龄、学历、职称和专业资格结构合理,能理论联系实际,富有实践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团队,保障实践教学工作正常运行 [4]。

4.2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校内,利用085和特色校建设的经费,新建和扩建了实验动物实训中心,中心按照企业运行模式管理。校外,通过与多家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与一家企业合作建立双主体的订单班等多种途径建立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基地。

参考文献:

[1] 焦茂兴,刘苏铭,陈琨.与产业结合的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宜春学院学报,2013.9期(35).

[2]顾力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05.11期(67-67).

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篇3

对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构建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便显得极为重要。通过探究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构建,进一步实施,使得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构建思路如下:

1.1强化基础实验教学模式

对基础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进行强化、培养。一方面,对实验课程体系、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整合、改善。在基础课程实验方面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本验证型实验,主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基本操作训练的掌握;第二层次为综合设计型实验,主要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第三层次为研究创新型实验,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改善传统模式注重理论教学内容而忽略实践教学内容的现象,增加实验项目教学环节。另外,还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善,避免单独使用传统模式下的灌输式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仿真技术的融合教学,使基础实验教学更具有效性、科学性。

1.2对临床检验技能训练进行强化

强化临床检验技能训练,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强化基本检验技能训练,要强化训练临床检验基础的基本技术内容,增加血液标本采集训练、微量吸管训练以及各类液体试剂的配制训练等,使学生的基本检验技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强化临床岗位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临床血液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以及微生物学检验等检验技术的训练,为学生临床检验技能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

1.3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法

进行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法之前,需要构建三级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即为“学院(学校)部系(附属医院)教研室(科室)”三级管理体制。进一步对实践教学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具体内容为:其一,对学生进行水平测试,主要是医学检验课程的掌握程度,侧重知识的运用能力。其二,能力测试,重点评估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估学生在医学检验中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考核过程中,需要设置相关考核制度,按考核制度设置严格执行。

1.4对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构建

在实践教学中,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构建督学督导制度、质量标准制度以及教学检查制度,以此保证实践教学的开展。在构建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方面,涵盖了《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技能考核与评价体系》等[6]。定期进行实践教学检查,以此保证该项工作的有效性。另外,全程监控实践教学各环节,使实践教学的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2.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效果探究

2.1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主要是青年教师的临床技能、业务能力要加强培养提高。在对教师实施规范化训练过程中,更加规范实验带教教师的标准化操作水平。增强教师教学责任心,形成了优良的教学意识,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教师的整体工作水平、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2.2学生综合素质方面

实施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学生基本操作、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操作水平能很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培养,学生在自身专业领域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方面得以充分锻炼,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思维能力。

2.3平台构建方面

充分实施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参与科研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改革教学体系,有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实验室实践技能操作,在获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生的实践经验更加丰富。在参与开放式实验室(在保护生物安全基础上)操作学习过程中,让优秀的学生参与教师自主设置的科研课题,可使学生的实践经验更加丰富,为培养医学检验专业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3.结论

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篇4

[关键词]专业硕士、实践教学 课程设置 实践基地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245-02

1 概述

2009我们国家开始全面招生专业硕士研究生,并且每年以5%的比例在逐年提高,到2015年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学术硕士研究生比例达到1:1[1],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们国家的专业硕士人才培养存在的弊端越来越来越显现出来了,特别是在实践教学方面。因此我们通过实地调研,全面、客观和具体了解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现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问题的进行分析研究,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建议,提高专业硕士培养质量。

2 专业硕士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作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符合我国国情和教育实际。专业硕士学位本质是职业学位,强调的是实践性。我们国家的专业硕士招生时间较短,没有经验,培养方案和教学方法都是由传统的研究生培养计划调整过来的[2]。虽取得了很好效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传统实践教学理念影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

我国教育领域传统是“重理论、轻实践”思想,普遍认为学校就是将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学扎实,忽视了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没有认识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统一的辩证关系,更没有把实践教学放在主要的地位;对专业实践教学在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地位没有充分认识。导致学生专业方向不明确,阻碍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专业硕士招生规模与实践教学的规模和投入之间的矛盾

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原有的实践教学条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校现有实践教学需求。有的高校为满足实践教学需求,建立实验中心,综合模拟实验室、案例分析室等等,有的为了改善学校实践教学条件,还与一些企业合作建立了不少校外实验实习基地[3]。但是从操作的过程和结果看,许多基地都是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

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实验设备更新较快,原材料的需求量较大,大型设备的要定期保养和维护,专用的设备要配备专门的维护人员,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由于招生规模扩大较快,高校的办学资金很难满足这一快速增长的需求。

(3)缺乏专业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

传统的教学理念,导致高校教师不爱从事实践教学指导工作。原有的教师知识结构明显不适应这种全面推行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开展和落实。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教师虽然具备较高的学历和教学水平,但是没有经过专业技能训练,缺乏实践经验,而教师的实践经历是否丰富,直接关着实践教学的成效。实践经历较少的教师,难以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虽然不同类型研究生导师自身知识结构优势的侧重点不同,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则更需要提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知识结构。

(4)实践教学课程结构和实践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满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已往偏重于学术的研究生教育之间缺乏整合,实践课程的设置、教学与学生未来就业目标的培养出现脱节,很难实现较好的教学成效。实践教学环节无论从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基本要求、考核方式到教学评价内容都不同于课堂理论教学。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对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如何相互协调,缺乏全面控制和反馈。

(5)现行的教育管理机制滞后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现阶段,由于实践教学调研不充分,规划对全局考虑不够,不够贴近实践,规划内容不饱满,经费保障不到位等情况导致多数实践教学仅仅流于形式,不利于社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一些高校的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多数高校的实验室,技术条件落后、适用面窄、规模小、利用率低,完全达不到实验要求,严重阻碍着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有部分高校让学生自己寻找社会实践活动,难以保证实践活动是否有效进行。同时,也不利于教师及时指导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另外,实践教学过程缺乏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

3 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教学机构是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前提

实践教学管理要制度化: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主要工作,但是很多高校都是把管理的重点放在本科理论教学和实践,而研究生的教学管理重点大部分是研究生的科研管理,而忽略了研究生教学管理的部分,更谈不上研究生实践教学的管理。所以要强化研究生的教学管理。高校的内部管理应以科学化、制度化、民主化为目标,充分发挥内部监督和控制机制的力量,围绕教学这项中心工作,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效率,提升对学生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明确岗位责任,落实奖惩措施,激发实践教学人员的工作激情,确保资金、措施优化运行,实现实践教学活动效益最大化。高校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宏观管理,做到人人有其职,人人尽其责,构建一个富有活力、精干高效的组织结构,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

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和管理:实践教学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与实践经费的及时、足额到位密切相关。日前的高校经费除了国家财政拨款外,其他渠道都很难有额度较大的资金。在这样的环境下,高校就应该努力开拓其他的资金渠道了,设法争取资金,更重要的是科学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首先要做好合理的预算,其次力争将现有资源所创造的科学成果和结晶通过与企业合作,将其转换成高校所需的物资。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我们开展实践授课、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高校应该在高度重视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技能培养要求为标准,内外并举,优势互补,建立稳定的,突出实用性、规范性和先进性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我们可以合理规划,用科学的方法提高活动场所和实习基地的利用率;也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模拟实训室,使学生在可控状态下、在模拟的岗位环境中完成实践学习等。

(2)教师是实践教学质量的保障

师资队伍的规划建设对实践教学至关重要。教师肩负着培养社会适用人才的重任,教师的素质和教师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质量。充实学校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培养一批专职实践实验指导教师,能够让高校的实践教学更有活力。在对教师的管理方面,教师自身素质和实践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师的引领作用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自身素质和实践能力: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参与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具备过硬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然而,这也正是目前许多高校教师所欠缺的。虽然部分老师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但这并不能等同于实践经验。因此,学校应多为教师提供的锻炼机会,以及参与企业的科研和技术开发等工作。教师们更应当抓住机会,刻苦钻研,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把握学科和专业发展前沿,然后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向学生传递必要的基本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实践技能,以使学生有能力进行实践活动的设计和操作。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要探索研究新的方法和内容完成实践教学内容,发现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实践学习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分析实践活动出现的问题,启发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分析实践方案的可行性。对学生的实践方案要加以分析和评价,并提出有效的指导方案。

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采取课堂与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模拟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尽可能拓宽学生的获得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途径,使学生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结构. 。此外可以充分利用专业课程互动的数字平台来进行资源的共享,在理论和实践创新中,来增强实践教学的真实性,重点分明、逐步深入,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受和理解,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身潜能和创新思维,促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将学生视为一个主动的学习者,要教育、引导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

(3)学生管理是实践教学管理的表现

实践教学中,对学生的管理主要从兴趣风气、成绩考核、自主参与、模拟实验和毕业论文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进行管理。利用实践教学的特殊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来充分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

对于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及社会经验,影响学生的就业率、工作能力的因素,教师应围绕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积极的改进校内外实践教学活动,使同学们自主的参与进来。实践教学成绩的考核也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因为这是衡量实践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也能让高校管理者从中观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我国高等学校的专业硕士招生比较短,教学体系的建设都是借鉴专业学位的教学体系,并结合国外的教学体系建立起来的,没有足够的经验,并且高校专业学硕士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没有约定俗成的模式可循,良性运行实践教学的必备条件是需要教育工作者逐渐营建。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完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老师的教学水平,强化学生对学习目的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才能真正达到实践教学目的,同时,也有助于加快我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卢均治,刘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实践教学2012.11.总第234期,95-96。

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篇5

一、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及改革思路

(一)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目标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本项目拟构建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是以会计模拟实训为基础,会计信息应用为重点,会计与财务、税务、审计融为一体,实现了会计实训逐步向会计职业的其他应用领域拓展,如财务分析、纳税筹划、预算管理等,满足会计岗位不同层次就业目标的需求;同时,将课程手工模拟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适应实务工作对相应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需要。

(二)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结合会计学专业特点,以课程实训、综合实训、案例分析、社会调研及校外实习等多种形式构建会计实践教学系统,全方位拓展实践教学的空间,建立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平台,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衔接,实践教学与就业目标相对接,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相对应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实践教学体系。“两层”施教,落实了操作层和管理层在实践教学内容上的差异,使学生在会计实践教学中感悟职业需求,增加学习的动力;同时主要实训项目要求学生既能手工操作、又能运用计算机完成,通过“双线”运行,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适应企业管理信息化要求。

二、“两层双线”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策略

(一)完善课程实训内容,满足双层就业目标的需要 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在现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制度设计》等主干核心课程基础上将纳税申报实训、审计流程实训从课内独立出来,开设《纳税申报》、《审计流程》实训,增加《财务分析》实训。同时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研究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专业范围内跨年级有计划地组织企业财务案例大赛、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等开放式实践教学活动。

二是增加综合模拟实训。综合实训在会计学专业学生全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其内容涵盖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信息化、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课程,可安排在学生实习离校前一学期。综合实训包括财务与会计一体化综合业务实训、ERP 沙盘模拟实训等会计学专业技能训练。在此阶段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为学生设计情境,组织、指导、监控、考核学生的学习活动。财务与会计一体化综合业务实训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结束前,目的是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本实训需仿真企业运行环境,模拟企业经营过程的多人协同实习。主要内容包括企业业务实训,使学生了解工作岗位的业务衔接,更深入了解企业财务活动;企业财务实训,进行手工模拟实习,了解会计数字的来龙去脉,进行电算化模拟实习,熟悉软件操作;财务相关服务窗口业务实训,解决学生毕业后上手慢的问题。ERP 沙盘对抗模拟实训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式互动学习模式,它不同于一般的以理论和案例为主的课程,该课程涉及整体战略、产品研发、生产、营销、管理、物流、财务、团队沟通与建设等多个方面,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操作全部展示在模拟沙盘之上,每个学生都能直接参与企业的模拟运作,亲身体验复杂、抽象的经营管理理论和完整的企业管理流程。ERP 沙盘模拟对抗实训课程的开设,不但培养和考察了学生综合各单科知识并运用于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大局意识和创新思维,同时也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了磨炼,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难题,为学生就业和未来成才构建了平台。

三是在确保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效果的基础上,落实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会计学专业学生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的机会实地从事一些专题调查,调查完毕,让学生根据调查目的、调查内容和调查结果并结合自己的观点撰写调查报告。社会调查可以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夯实双线实训计划 “双线实训”即是针对一套数据,同时采用手工和电算化两种实训手段,并将其紧密结合的一种会计实训模式。具体地说,就是使用同一套模拟数据,让学生先手工完成会计循环的全过程,然后利用现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上机操作,从记账凭证的输入到自动登记账薄和生成会计报表,合理地将手工核算的方式与方法运用到电算化实践中。如此,实训内容相同、实训步骤和进度均相同,最终的实训结果应该也是相同的。“双线实训”可以运用到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课程实训中,通过会计核算软件、EXCEL等办公软件的运用,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一过程也可体现在财务与会计一体化综合实训中,学生一方面可以将两种不同的会计模拟实训中生成的会计资料进行互查对比,以检查其正确性,比较两者操作的异同点;另一方面还可在实践中感受到两种会计数据处理方法的转化是怎样实现的;此外,在校能了解企业工作思路,掌握会计实际工作和方法,缩短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的距离。

三、“两层双线”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保障措施

(一)加快会计实训教材的建设 会计实训教材建设要根据实践能力培养的总体目标,依照实践教学逐渐扩充的内容体系的要求进行研制与开发,鼓励本专业教师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重新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使培养的目标落到实处,自主开发实用实训教材,且随着实践内容和设施的更新而不断修订完善。学校与企业实践指导教师每年必须集中修改实践资料,对企业实际资料进行全面加工整理,编写实践教程。保证向学生提供完整、真实、全新的辅助资料,提供企业财务活动设计方案。

(二)构建“双高”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目前高校会计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大多是在传统的会计教育背景下形成的,缺乏会计实践教学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这是制约会计实践教学的瓶颈。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既重视师资结构建设,更重视师资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教学团队的建设。为此提出“双高”(高职称学历、高职业资格)的建设思路。在提升教师实践能力上,可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制定相关政策,激励教师在重视学历学位的同时,重视考取会计职业资格;二是对副教授以下和没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制定实践能力培养方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并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进行实践能力培养。实践内容包括:(1)根据研究方向在实验室亲自动手完成两项以上现有会计专业实训项目;(2)所有副教授以下没有实践经历的教师均承担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师生比达到1:20;(3)进入实习基地参与企业实践,通过去企业实习,参与企业财会实务的处理,为教学搜集实际案例资料;通过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为企业设计或完善内部会计制度,提高自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了解企业需求,实现校企“双赢”发展。

(三)有效实践“双导师制”,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根据学院“立足唐山、面向河北,服务环渤海”的办学定位,搭建实践教学合作平台,将实习基地建设成讲座专家和兼职教师的主要来源地,为“双导师制”的实施创造条件。“双导师制”具体落实是为每位在校生配备二位导师,大二配备校内导师负责其专业学习,大三配备校外导师负责其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其目的:把专业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生的课堂训练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突破了传统的单一的校内实践教学模式,拓展了实践教学的空间,实现了应用型人才的零距离培养。实施“双导师制”长效机制的措施如下:(1)学生接受校外导师指导成绩计入学分;(2)学校拨专项经费用于校外导师的薪酬;(3)建立联系单制度对学生接受校外实践指导进行过程监控。“双导师制”不仅稳定了实习基地,而且创建了依托社会资源的实践教学团队。

(四)推进情景教学方法,提高理论教学效果 情景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很直观地了解会计的核算对象,便于掌握会计核算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容易树立全局观念;同时情景数学还可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灵感,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当前的大学生缺乏工业企业的生产实践,有的甚至从未走进过工厂的大门。如,在《成本会计》这门实务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学中,学生很难理解生产的特点与成本核算程序、方法的关系,缺乏对成本核算环境的了解。因此,通过对钢铁、陶瓷、电力、机械制造等典型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组织方式,成本控制的方法和内容,成本核算程序与方法的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需求,正确理解生产特点、管理需求与成本核算之间的关系;并将与教学相关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采编整理,作为会计专业进行专业教育、成本会计教学的情景资料,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

[本文系唐山学院教育科学基金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00133)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篇6

1概述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人们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各高校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抓好自身专业学习的同时,对其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教学中不断强调突出实践的教学观,注重培养计算思维,锻炼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以及将计算机技术和方法用于自身专业的综合应用能力。近年来,各高校有关计算机实践教学的研究越来越多,然而,作为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要建立一个适合自身学校和专业发展的有效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还需要一定过程。

2存在的问题

当前,不同类型的高校,根据学校性质不同,专业不同,其计算机实践教学均呈现出各自的问题,然而,也存在较多共性的问题,如下面几个方面。

2.1缺乏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大多实践教学主要以随堂实验练习和测试为主,对课程间连贯性、持续性的实践教学,以及面向岗位需求的任职实践教学研究和改革力度还不够,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的设计和指导。

2.2教学内容多而教学学时少

计算机学科课程体系所涉及的课程模块类别多,各模块本身就是一个知识体系,知识点繁杂分散,对部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

2.3专业及分班情况不利于实践教学

计算机公共课大多采用大班授课,一方面,学生专业背景各异,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大班授课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堂管理的难度,难以更加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实践应用的指导,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

2.4缺乏科学的实验环境和考核机制

拥有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对实践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对实验场地大小、机位数量、软硬件环境等都有一定要求。诸多高校的实验室环境还不能够满足需要,无法准确考查学生过程性操作和应用的掌握情况,既不科学又不高效,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的实施和考核。

3 研究依据和理念

以教育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在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中坚持“紧贴需求,注重应用,突出实践”的理念。

3.1内容的系统性

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进行体系设计时既要考虑到单元性设计,又要考虑到整体性设计,既有分解又有整合,要全面、系统、科学,体现系统性的理念。

3.2对象的主体性

对于各专业,要适应其知识结构、专业特点、学生特色,充分体现对象的主体性理念。

3.3实施的开放性

实践教学不是一个封闭和一成不变的过程,内容、对象、技术、方法等都在不断更新演变,因此,在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适时调整,体现开放性的理念。

4 构建计算机公共课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计算机公共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环境,进行系统规划,逐项实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构建。

4.1理论体系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首先需要以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和理论方法为指导。如系统论、混合式学习、建构主义、体验教学、翻转课堂等。

系统论认为世界上的各种事物都不是简单、机械的堆积或偶然、随意的组合,它是由各种要素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而且事物的这种整体性只存在于各组成部分(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1]。混合式学习是“一种将面授教学与基于技术媒介的教学相互结合而构成的学习环境”,它充分发挥面授和网络各自的优势,重新组织教学资源、实施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效率[2]。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新精神[3]。体验教学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让学生经历“已有经验-体验-感悟-新经验”的过程,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积累正面积极的体验,进而对知识内化并达到实际应用的能力[4]。翻转课堂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微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微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索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5]。

4.2目标体系

根据《教学基本要求》,和就业需求,以及不同层次和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技能定位,对计算机公共课各课程特点进行分析,确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目标体系参考《教学基本要求》知识点分级的情况,进行系统性整合,采用分层和分类的思想。分层中包含三个层次的目标,即基本目标、一般目标、较高目标,如表1。

4.3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的制定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前提,也是重点。《教学基本要求》提出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达到的4项“能力结构”要求,即对计算机的认知能力、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能力、基于网络的协同能力、信息社会中终身学习能力。将涉及的课程模块进行归类有:基本知识和使用、程序设计基础、应用基础(网络应用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学校性质、专业类别,确定各自的计算机公共课课程体系之后,再对应制定其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在制定实践性教学的内容体系时,按课程性质对应有必修课和选修课;按授课模式对应有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按不同层次的目标体系要求,将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也进行分层,分层体系从两个方面进行设计,分层后的内容体系为基本实践内容、综合实践内容和应用实践内容三层。对于分层实践内容,要科学设计各层中的实践练习题目,对练习题目按知识单元进行划分。在设计实践练习题目时,参考杨金山指出的“从能力层次来看,可以将实践项目分成 4 类:专业基础实验(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专业技能实验、专业综合设计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专业研究创新性实验等类型。”[6]的思想,分为演示型、验证型、综合型和研究型。在设计知识单元时,依据实践教学内容应用于学科专业和就业需求的高级目标,按照系统论思想,以及计算机课程特点,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和整合,知识单元分为四级,即知识点、模块、课程和学科。最终形成既包含简单实践操作又具备综合应用实践的实践内容体系。

4.4考核体系

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是促进实践教学质量,衡量实践教学效果的标准和手段。考核的重点是学生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应用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核体系的制定从考核内容、考核比例、考核形式、考核手段等几个方面考虑。

考核层次要系统,分几个层面,包括:单门课程实践知识点的考核;单门课程综合性考核;学生整个人才培养中整体性综合考核。考核内容应全面科学,包括:将理论知识和方法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核;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核;设计能力的考核;创新能力的考核等。考核比例要明确,包括:单门课程中理论和实践和比例;单门课程内部多个实践内容之间的比例;整个人才培养中多个课程及其他拓展性实践内容之间的比例。单门课程的实践考核形式又是多样的,包括:阶段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综合性考核,具体形式有随堂实验考核、课下实践作业考核、项目设计、课程设计等。考核手段中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保证科学高效,例如,利用机考系统平台,及时更新题库,合理组织试卷库。

4.5师资体系

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应用技能,了解岗位任职实践技能需求,这就需要加强计算机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走出去”,即通过实训、进修等,根据教师专业特长,发挥优势,在各实践课程组中重点培养实践应用人才。另一方面,要“引进来”,加强与校外的合作,以讲座、交流等形式,引进或聘用外来实践应用人才。

5 措施与建议

依据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内容、考核等方面,提出了三个“三合一”的策略,并给出了具体可行的实施措施。

5.1“教学资”三维合一

三维即教师、学生和资源。将实践教学中这三个维度的要素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建设体系。根据计算机公共课大多分多个平行班授课的特点,授课班次一般以院系和专业为对象分班,一门课程一般既有主讲教师,又有辅导教师,各类教师要切实起到主导作用。作为授课对象的学生是整个实践教学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学资源是实践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之一,教师通过合理构建各类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

具体的措施有:以课程建设为依托,成立各课程组,从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实践教学方面的建设研究。其中,资源建设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手段,注重资源的多样性、开放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以保障学生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和自主学习的需要,如项目式教学的实验指导教材,微课程建设中的微视频,案例式教学的案例库等。

5.2“教练考”三位合一

三位即教学、练习、考核。在实践教学的实施中,使教与练相结合、教与考相促进、练与考相一致。

具体的措施有:调整实践课时,强化实践教学,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比基本达到教育部要求的1:1;针对教学环境,大班采用“一主多辅”,小班采用“一主一辅”的师资配备,加强实践教学的指导;练习环节根据学生培养进度,合理设置基本、综合和任职实践内容,并按照考核机制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进行系统性的考核。

5.3“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网络课堂”三课合一

第一课堂即实际到堂课;第二课堂即拓展型的课下第二课堂活动,如院内外各级各类比赛、讲座等;网络课堂即利用校园网或互联网开展的网络课程平台。在实践教学中运用混合式学习的方法,使得课上与课下、传统与网络、通识与专业有机结合。三课合一的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课内学时有限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具体的措施有:第一课堂以重难点知识和实践为主,包含教师讲授和随堂练习;第二课堂灵活创新,院内可开展开放性、设计性的竞赛活动,主题不限,学生以2~3小组的形式组队参赛,最后集中展示评比。如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开展“Office设计比赛”,学生综合应用Office中Word、Excel、PPT三大常用工具设计同一主题的作品。《程序设计基础》中开展“程序设计比赛”,学生利用已学以及自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实用的应用程序。《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中开展“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比赛”,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和日常实际应用,设计一个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网络课堂中,以网络课程为主要模式,研究哪些课程适合开设为网络课程,逐步展开网络课程建设,采用微视频、微课、在线学习、在线答疑、在线测试等形式,提供学生课余自主学习的平台,进行预习、巩固练习、讨论交流、拓展知识等。

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篇7

【关键词】实践教学;机械电子工程

1、我国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

当前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正向着复合型和应用型的方向发展,这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也需要学生能将相关专业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方面的锻炼,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应用型学院的办学理念是培养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应用型高等学校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向社会输送了一部分人才,但也确实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方面,这类院校虽然开设这个专业,却没有建立一套严谨的实践教学体系。这包括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另一方面,三本学生相对基础薄弱,院校没有因材施教,只是一味的沿用重点院校理论深度的内容教学体系培养,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所以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最重要的是该专业的建立旨在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专业化应用型人才,工程应用能力一定会是他们的强项。但目前很多院校在教学实践体系中没有增加工程实践的课程更谈不上提供给学生工程实践的一线实习经历。另外,实践基地和实践目标的矛盾,新的理论和落后的教学设备之间的矛盾也是目前机电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

2 我国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方法

从我国当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来看,工程实践教学环节是改革的重中之重。笔者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些意见,希望有助于构建完善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1)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高等院校应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对实践教学的要求与培养目标准确定位,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工程实践的内容要靠制度来体现,目标要考考核体系来保证。制度要准确、合理。目标要明确、可行。

(2)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根据研究数据来看,一名合格的工程师的培养过程大约需要七到九年的时间,这其中包括工程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工程实践的训练。其中工程实践的训练是这个培养过程的重头戏。在制订工程实践教学内容时应该多方面考虑,既要保证学生的基础知识稳固,又要保证其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

将部分传统的理论性教学课程转设为小班教学,理论教学和现场操作结合,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单片机、PLC这类课程课堂配备相关教学仪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学习与操作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加深对理论理解;实验教学方面,将具有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替代部分验证性实验,这样更有利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实习是每个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必要环节,它对提升学生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应多给学生提供各类实习机会及充足的实习时间。

(3)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目前,学院存在实践教学的“软”、“硬”件层次欠缺的问题较突出。

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效果。打造一支训练有素的师资队伍是改革工程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之一。教师不仅要做到精心把握策划每个教学环节,编写实用的实践环节教材。还要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两者缺一不可。当然要想把这两方面做好,一方面教师本身需要不断的实践学习,校方也要定期培训教师,及时将新的理论、技术引进教学体系。另一方面校方要有计划地引进一批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这些教师不仅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还应有工程实践一线工作的经历,以便将实际生产与教学相结合。这将是工程实践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实践基地与实践教学目标难匹配是应用性高等院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机械电子工程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教学的每一步骤都不能缺少工程实践的教学。这样既可以巩固理论知识也可以提高操作能力。学校应在教学设备、设施上积极升级、扩充。综合光、机、电、计算机、信息控制等方面来考虑,提供计算机测控系统、自动化仪表及装置、机电工程智能检测、光电转换与通信技术等系列实验设施及相关实践环节,建立优势明显的实验室及实习基地,以供学生参与实践学习。还可积极开启合作教育的模式。即校外企业教学和校内课堂教学相结合。

3 结束语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综合学科。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以学生为中心,以向社会输送优秀的应用型人才为宗旨,逐步将院校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走上正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本文针对该专业当前教学体系现状,在实践教学体系上做一些研究和探讨,希望对应用型高等院校实践工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尽一些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卢美俊.浅谈如何切实加强机械专业实践教学[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2012(31)

[2] 周立新.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探析[J]. 硅谷 2009(24)

[3] 林贤进. 新建工程类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2009

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篇8

关键词:审计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3-0242-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不同的层次要求,在高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就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合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合格人才。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完成的《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调查研究报告》来看,高校培养出的毕业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突出的问题就是本科毕业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创新能力较差,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不满。问题出现在哪?主要原因还是高校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体系阐述,轻实践体系探索。要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有创新能力的审计人才,就必须创新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当前审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他们亲力亲为的实践锻炼,来自于模拟现实工作环境场景下手与脑的互相配合以及知识的灵活运用。实现这些,就必须依托于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安排,而这正好是现有审计实践教学体系的薄弱所在。具体表现在:

1.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确。审计专业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既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对实际业务的操控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来自于学生在实践中的锻炼和感悟。在实践教学中,学生才是教学的真正主体,然而,当前的实践教学中,还是教师讲得太多,学生的主体地位还不明确,这种教学观念是迫切需要改变的。

2.模拟实验的教学软件缺乏。所开设的课程,除会计类课程的模拟实验稍微成熟些外,其他许多课程的实验软件都很缺乏,且从目前少有的模拟实验软件来看,他们涉及的内容也大多往往限于某个企业在某一个时期的个案分析,时间也较滞后,不利于学生对企业各个环节的熟悉了解,而且由于时效性的滞后,其指导性也不强,不利于学生对前沿经济管理的了解。

3.实训基地缺乏,师资队伍相对落后。实践教学中的资源配置包括人的因素,比如师资情况,也包括物的因素,比如实训基地、业务状况等。由于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必要的教学活动,这种专门的训练设施和场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实践教学的老师很多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从学校到学校,不能很好的胜任指导实习的工作。受经费等各种条件的限制,上述两个环节的建设制度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使得实践教学的质量受到影响。

4.忽视了审计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2007年来新的会计准则和2006年新审计准则的实施,是应经济全球化潮流而生,这势必导致审计研究对象更加复杂。对于一名审计从业人员来说,不仅要掌握这些复杂多变的经济业务,还要善于沟通:与工商税务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会计事务所交流顺畅。学生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形成自己的体会和认知,才能培养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审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探索

(一)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现代审计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在审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中,建立一套既能巩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审计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层次:认知与验证性层次、综合与仿真性层次、创新与设计层次。一条以审计设计为主线,以科学研究和审计实务训练为依托、以综合实践为助推的现代审计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构成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内容,体现了层次分明、循序递进、能力提升的设计思路。

1.认知与验证性层次。该层次主要是依附课程的单项性实验,针对审计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如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主干课程(如审计学、财务审计等)单科结束后,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基础性实验。在实验资料的选择上,应选择企业真实业务和数据,以增强学生对审计专业的认知性和相关业务的验证性。同时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综合与仿真性层次。该层次主要是在专业主干课程的理论教学基本完成后进行的课程和专业的综合性实验,主要还是依托学校的综合实验室。在综合实验阶段,应以企业真实业务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地进行实验程序的操作。针对具体业务处理,充分发挥学生职业判断能力,鼓励学生发挥,发表个人见解。这个模块由专业综合实验组成,其目的主要是通过这模块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在获取必要的专业基本技能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本阶段在教师的配备上,要优先选择有科研项目的教师或者是具有双师资格的教师。通过此层次的实验训练,学生已基本具备独立完成企业一般审计业务的处理能力,为下一步进入企业开展实践实习做好铺垫。

3.创新与设计性层次。经过在校的基础性实验和综合实验后,学生对一般审计操作流程和方法已经较为熟悉了,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水准,可以带着一些创新项目设计性实验到实习单位实践锻炼。通过在社会这个更大的专业背景中探究,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积极倡导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创新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让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的科技创新活动,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教务处与公教部外语教研室联合举办的大学生英语风采比赛,与基础部合办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商务系举办网页设计大赛,参加全国大学生用友杯会计信息大赛等系列科技创新活动,加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施实验室开放,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积极鼓励各系部、实验中心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科学探索和科研创新,学生的科研素养和综合能力得以明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得到提高。

三、加强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建设

高等院校实践体系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相应的保障体系与之相配合。目前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相当落后。实践教材、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师资实践经验培养、综合平台建设均不完善。缺乏自成体系的实践教材,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缺乏统筹思想。更重要的是,很多老师自身的实践经验不丰富,学校也没有相关政策支持,导致实践环节教学效果得不到提升。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的与实践教学配套的保障体系,包括配套实践教材的建设、开放式综合实践平台的建设、审计专业师资队伍的实践培训和知识整合、多功能审计实验室的建设、实习基地“产学研”模式的构建等。

1.高校要主动与企业建立起合作平台。这种合作平台的搭建,是以双赢为基础的,高校对企业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向企业输送高质量的毕业生,为了适应企业的需求,高校应主动与企业建立良好联系,对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做出必要的调整,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为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短期培训和在职教育机会,为企业举办员工培训班,做专题学术讲座。相对应地,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实训、实习场所、资料,增强学生的综合业务处理能力,使学校教育与岗位需要为零距离。

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篇9

关键词:高职 实践教学 质量保障 指标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我们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和感受逐步加深,实践教学改革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但是到现在为止,高职实践教学存在不少的问题。如:实践教学设施设备投入不足、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紧缺、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独立完整、科学权威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缺乏。基于上述实践教学质量的现状,有必要对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研究,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建设,使实践教学向着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更好地发挥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二、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建立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落实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建立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必然需要,高职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环节,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这种导向也要求高职院校注重对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保证人才有较强的竞争和就业能力,高职院校就不能忽视对实践教学的质量保障,保证高职实践教学环节有理、有节、高效、实效的开展。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最重要和最显著的特征,是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教育的最重要的方面,也是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否顺利融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构筑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势在必行。

三、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主要功能

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功能问题是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功能就是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本身所起到的作用,它是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所具有的功效以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所具有的能力的总称。

1.鉴定功能

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一经建立,学校有关人员就可以根据学校既定的目标与标准,对学校的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评鉴,进而判断学校的实践教学活动是否达到预定的最低标准,起到鉴定学校的实践教学质量水平是否达标的作用。

2.诊断功能

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履行其鉴定功能的同时,还具有诊断功能。即这一体系在判定学校实践教育质量是否达到既定目的与标准的同时,还帮助学校分析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得与失,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并且深入分析得与失的深层次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供有关决策人员参考。

3.调控功能

首先,是高职院校自身的调控。高职院校通过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可以获得及时准确的反馈信息,然后根据这些比较科学可信的信息,调整学校的实践教学活动,对整个实践教学过程进行及时的调控,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其次,是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的调控。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可以依据实践教学质量评估结果,适时地调整、改进有关决策。再次,是教职工与学生个体的调控。教职工与学生是实践教学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他们的实践教学活动与学习质量的高低是影响教育质量好坏的主导因素。他们可以通过健全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全面了解自己的教学与学习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针对性地采取一定的措施,力求使自己各方面的活动按既定标准进行。

4.监督功能

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后,学校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与保障活动就有了制度上的保证。政府与社会可以通过学校自身或外部评审专家的质量评审报告,了解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质量状况。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外界对它们质量状况的了解和认识及学校在社会中的形象,对于学校在教育资源上的竞争力乃至于学校的生存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因而高职院校不能不重视自身教育质量的提高,不能不重视学校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活动,提高自身的人才培养质量,使学校自觉地处于社会监督之下。另一方面,在高职院校内部,全体教职工与广大师生也可以通过制度化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监督学校的日常实践教学活动,确保学校的各项教育工作按预定计划进行,一步一步地逼近学校教育质量目标。

5.导向功能

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导向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是导教师。健全的、制度化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高职实践教学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明显:一方面,是隐性引导,这是指高职实践教学的质量政策与质量文化对实践教学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显性引导,这是指高职实践教学硬性的质量保障举措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的约束、制约与规范,引导他们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其次,是导学校。高职院校通过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可以发现自己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优点与不足,还可以发现本校与其他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差距,进而引导学校明确自己的实践教学目标,确定本校实践教学的发展方向。

四、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的组织体系

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必须综合学校内各部门、学校所有成员的力量,使学校各组织部门相互分工、互相协作,共同履行教学质量保障的职责。因此,学校需要建立自己的质量保障组织体系,以提高学校实践教学质量的组织管理效率。

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信息收集系统。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信息收集系统是实践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正常运转的前提和基础。在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活动中,必须十分注重信息的采集,建立学校实践教学质量数据的收集系统,以保证准确、完整、及时、有效地采集和保存有关教学质量的各种信息,定期实践教学质量的状态数据和活动信息。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信息收集系统应由学校教学职能部门,如学校教务处、具体的学院与系部等牵头,由从事信息管理的专职人员负责,与日常教学管理活动结合起来进行。在高职院校信息管理日益“电脑化”的今天,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信息收集系统网络化也是大势所趋。它的任务是收集学校实践教学活动的信息,以及来自各方面的反馈信息,从而为学校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事实依据。

实践教学质量保障评价与诊断系统。这一系统可由分管校长负责,聘请一些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实践教学教师组成,此外,还包括一些从事教学统计、测量与评价的专家。他们可以直接下到实验、实习、实训场地,经常参加实践教学质量评估的活动,以及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以及其他方面对学校实践教学质量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对学校实践教学质量状态作出评价,对学校实践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并对学校实践教学的改革提出建议。

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信息反馈与调节系统。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信息反馈与调节系统是通过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反馈信息渠道,及时准确地收集整理教学反馈信息,随时调节实践教学教育工作,使其始终处于良性运行状态。这一系统由学校教务处负责,具体的学院与系部等牵头,信息管理专职人员构成,其主要职责是把专家处理分析后的实践教学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地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如学校院系领导层、学校管理人员、实践教学教师、广大学生及政府和社会公众。由于反馈信息事关学校各级领导层的决策,它们与学校利益、教师个人利益、学生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对教学质量反馈信息必须严格要求。

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支持系统。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并不是某些人的事情,而是高职院校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职责。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支持系统可由学校党群组织的负责人、部分教师参加,其任务是开展质量宣传,创建质量文化,动员群众参与质量保障活动,培育一种积极进取的、强势的学校质量文化,树立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责任感。

五、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原则

1.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采取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全面地考察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活动的各个要素和要素关系,使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各个因素、教学过程各环节紧密联系、形成有机整体,以便进行有效控制。

2.目标性原则。目标性原则是指学校在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紧紧围绕质量控制进程合理地选择体系要素、组织协调各种保障力量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以形成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贯彻目标性原则,是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活动有目的、高效益运行的客观要求,是实施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条件。

3.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构建的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必须切实可行。首先,要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设计要适合质量保障的目的和功能,能为理论和实践检验和证明。其次,在操作上具有可行性,要有较明确、便于操作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再次,在效果上具有可行性,质量保障过程要为学校各部门及个人接受和认可,并能积极参与到质量保障的过程中来。

4.持续性原则。持续性原则是指构建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从持续提高质量的发展管理观出发来把握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持续发展和变化,及时了解实践教学质量需求,进行持续管理,并从组织制度上确保实践教学质量持续提高。学校实施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的目的是实现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持续性原则是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必须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5.动态性原则。实践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质量也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人们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所建立的体系要充分考虑最终目的与当前实际,根据内外部条件和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地整与完善。

六、结束语

建立一个相对完整有效的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高职实践教学质量的建设有积极的指导意义。首先,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质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以及指标内容和等级标准的确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有利于正确、客观地评价学校的实践教学质量,强化实践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参考文献:

[1]俞仲文,刘守义,朱方来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8.

[2]程宝虔.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及对策,职业时空,2007,(21):121.

[3]郑永江.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析.高教探索,2007,(6):118-121.

[4]陈玉馄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

[5]田恩舜.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研究.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45-47.

[6]伍波.浅论高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济师,2008.

[7]邓英剑,刘忠伟.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中国电力教育,2008,(9):89-92.

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篇10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ocial change, and to cooperate with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to cultivate a large number of high-quality practical talents who not only maste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theoretical knowledge, but also have strong practical ability, the students should have basic practical ability in the aspect of e-commerce. Aiming at training students' electronic commerce practical ability, this paper designs and researches the teaching system from the angle of practice.

关键词: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Key words: electronic commerce;practice teaching;system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4-0210-02

0 引言

电子商务将人们带入了数字化商业时代,它是未来企业发展和生存的主流方式。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提高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更是学生进入社会的重要基础,因此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要充分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突出行业特色,适应典型岗位群、典型业务流程和典型工作任务的技能需求。具体而言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围绕电子商务专业典型岗位群的基本业务流程和典型工作任务所必须的技能和学生今后职业迁徙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而建立。

1 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遵循的原则

①特色性原则。实践教学的设置要充分体现电子商务专业办学特色――管理与技术相结合,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②层次性原则。实践性教学的设置要充分体现能力发展的要求,先基础后专业,先总括后具体再综合,使学生的专业技能逐步提高,从“学徒工”逐渐演化为“高级工程师”;③多元化原则。实践教学模式不应是单元的,而应是的多元的。就方法而言,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可以划分七种:演示型实验、操作型实验、制作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创新型实验、模拟型实验、创业型实验;就电子商务的实践途径而言包括校内与校外等多种途径。就实践教学的内容而言包括:岗位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顶岗实践等。

2 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框架图与内容研究

2.1 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框架图

目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中的《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营销》、《网络程序设计》、《电子商务运营与管理》、《电子商务数据库技术》、《网络广告策划》、《市场营销》、《商业自动化》、《市场调查实务》、《信息收集与审核》等课程完成了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其中《商业自动化》课程获得该院第三届教学成果奖,2009级、2010级、2011级、2012级、2013级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通过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以及训练,100%的学生都获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且在第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意、创业、创新”大赛中分别荣获特等奖,以及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这说明我们实践教学体系安排是合理的,同时也对应了相应的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2 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研究

2.2.1 商务及计算机基础实践

实践内容主要包括商务技能实践、计算机和互联网技能实践、计算机和互联网技能实践、建立网上商店实践、电子商务模拟教学软件的操作,通过实践使学生建立初步的专业意识,围绕市场营这一核心概念,结合相关管理类专业知识,进行初步的商务实践,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并在实践中提炼应用能力。以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和网络应用为主线,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方法及网络信息技术,锻炼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2 电子商务实践

实践内容主要包括网上商店经营实践和大型市场营销活动的策划和实施,通过实践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商务策划、市场营销、网站营销和企业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2.3 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实践

通过实践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商务网站的规划、设计与开发能力。实践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网站的规划与实现:选择某种行业,规划和实现一个该行业的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对电子商务网站的需求分析,网站的内容设计与开发进行实践,熟练使用至少一种网站设计和开发工具。掌握脚本语言及能够进行动态网站的设计。实践初期,每人设计并提交一套“网站规划方案”,同时要通过网页制作工具制作电子商务网站的每个栏目,在实践结束后提交一套根据自己规划书开发的网站程序和一份“网站规划实施分析报告”。

②网站的策划与设计:在自己的网点运作及发展理念的基础上,进行电子商务网站的策划、分析与设计,形成网站建设的方案书,包括网站需求分析、网站内容设计、网站维护管理和实施方案。

2.2.4 电子商务综合实践

在掌握了各门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基础上,通过电子商务综合实践与练习,使学生能将所学的各门课程知识、实践操作综合结合起来运用,解决开展和应用电子商务的有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表达能力。实践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电子商务综合运营管理实践:利用所学知识,从电子商务项目选择、商业策划到系统的建设、管理、实施,以及长期发展进行合理设计,综合以上方案,形成一份“XX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策划书”。并选择其中的某一环节,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形成电子商务实践论文。②大型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学生可以与相关企、事业单位联系,结合学生对特定行业或商业的理解,并于所学电子商务知识结合,与相关企业或单位达成合作,独立设计并开发一套较大型的电子商务系统。在实践初期每人设计并提交一套“XX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案”。

3 关于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研究

3.1 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阶梯性电子商务实践体系研究

技能培养是实践教学的目的,我们认为学生技能应包括通用技能、专业基础技能、核心技能和综合技能,因此实践教学内容应是围绕这四方面技能训练进行,由通用技能、专业基础技能、核心技能到综合技能训练,由低到高,由单项到综合,突出核心技能的训练。

例如:对于通用技能的训练。通用技能是相对于专业技能而言,对于任何职业都是适用的技能。是职业人取得成功的基本能力。是个体对环境适应能力、学习能力、表达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的综合体现。具体包括:责任意识、表达沟通、人际交往、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学习和创新、团队合作、组织管理等技能。因此我们在实践教学中主要设计了四个训练项目: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训练、英语应用能力训练、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礼仪训练与素质拓展模块来进行训练,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主要是通过淘宝网让学生建立自己的网店,然后通过“网店策划、网店平台搭建、网店运营与推广”这三个项目来进行训练。

对于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主要训练的项目有网站运营与管理、网络营销与物流管理实训、企业运营与管理沙盘实训,同时借助于一些相应的实训软件来进行。

对于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主要是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和拓展技能的综合训练,是技能训练的最高层次。我们设计了行业电子商务实训和网上创业项目实训两个项目。

3.2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构建真实的电子商务实战环境

构建真实的电子商务实战环境,建立电子商务实战平台,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训练。例如:大学一年级让学生在淘宝等较为著名的第三方平台开设网店,以网店经营业绩做为考核学生标准,以一定比例,记入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运营与管理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学期成绩。大学二年级,参与校外实训基地经营管理,让学生真题真做,真正的与企业接轨,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由企业给学生评价,记入小学期等相关课程。大学三年级,以团队的形式组建股份公司,以业绩和经营总结作为学生设计成绩,毕业后公司可以继续进行,也可以拍卖个下届学生。

3.3 完善实践教材资料,提高实践教学师资水平

目前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材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系统的实践教学指导书以及实际训练项目,实践教材极为匮乏且跟不上电子商务实践发展需要的现状。因此电子商务实践教材应突出企业岗位要求、职业技能特点,具有系统性与可操作性。同时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不但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而其要有较高水平的实践技能才能胜任,一方面,可以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在实践中提高能力,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可以聘请行业或企业专家来校兼任实践教学指导员,帮助教师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3.4 加大校企对接力度,搭建学生实践锻炼平台

探讨校企合作的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为学生实习与就业搭建一个切实可行的平台,能够让学生在企业中训练职业岗位技能,提高职业素质与综合技能。

同时与相关的企业与单位,与企业与行业专家建立广泛的联系,共同努力,通过实践不断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满足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实习,通过企业教师指导学生技能训练的相关规定、制度、考核标准等规范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达到实际训练效果。

为了适应社会和技术变革的需要,电子商务相关知识与应用已成为各个专业的学生必须要了解的内容,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实现网络商务的建设和管理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通过电子商务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一批既懂得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贾丽飞.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