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重大事件十篇

时间:2023-08-18 17:50:04

初中历史重大事件

初中历史重大事件篇1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重大历史事件 评述方式

重大历史事件的评述是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初中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想合适恰当的评述重大历史事件,首先要采用合适的评述标准,只有在科学的评述标准之下才能完成历史事件的评述。

一、评述重大历史事件的标准

1.生产力的标准

生产力指的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界和获得各种资料的过程中,人类的能力,代表着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生产关系是我们在生产过程之中的经济关系。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我们在评述重大历史事件的时候一定要把对生产力的分析放到关键的位置,只有弄清楚生产力与重大历史事件的关系,才能保证透彻评述历史事件。例如我们评述英国历史上著名的“羊吃人”事件,也就是所谓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让很多农民破产,生活潦倒,从道德上讲贵族是不仁的,但是如果从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角度,圈地运动实际上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运动,对英国的农业进行了一次资本主义改造,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做好了物质上的准备,同时也给工业革命提供了条件。

2.实践的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评述历史事件时,坚持“不唯书”,“不唯上”。例如当我们讲到19世纪末的时候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我们在看到帝国主义对内压迫工人对外掠夺落后国家的时候,更应该从实践的角度去分析,垄断的经济模式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在掠夺落后国家的同时也刺激了这些国家的改变和觉醒,从历史的实践进程来看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评述的效果标准

重大历史事件的评述是初中历史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只有对重要历史事件真正掌握了,吃透了,才能学好历史。因此我们的历史教师在进行重大历史事件的评述时一定要坚持以下几个标准。首先,一定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我们历史老师在做历史事件的评述的时候一定要善于使用通俗易懂,学生容易理解的表达方式,切忌照本宣科,否则学生难以记住,即使记住没有理解也不会达到历史教学的目标。再者,一定要客观,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在形成的时期,我们的历史教师在评述历史事件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尽可能的客观,不要灌输个人的观点,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这样才利于学生的成长。

二、评述重大历史事件的方法

只有采用正确的评述方法才能将重大的历史事件评述到位。

1.坚持正确的立场

历史教师在评述历史事件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人民的立场、进步的立场、爱国的立场、全球利益的立场。例如在评述希特勒的相关事件时,希特勒完全站在了世界人民和历史的对立面,无论其做什么,都应当批判。

2.坚持历史评价

对于重大历史事件涉及的历史人物,一定要根据他们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在客观上所起作用进行评价,不能用道德来衡量一个历史人物。例如,在评述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从道德上讲李世民是负面的,但是要是考虑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环境,李世民只能那么做,否则对于中国的历史进程反而是不利的。

3.坚持效果第一、动机第二

历史总是非常复杂和矛盾的,在历史的场合中,往往一些历史人物主观上积极善良的愿望并不能达到好的效果,有的时候坏的动机反而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因此我们在进行重大历史事件的评述时,一定要把效果和动机相结合,不能只侧重一方,而且要把效果放在第一位。因为只有效果才能最后真正影响历史发展的进程,但是动机又与效果紧密相连,所以也要兼顾。

4.坚持阶级分析法

历史人物生活在阶级社会,客观上都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因此,只有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才能更深刻地揭示其活动的本质。在评价历史人物和组织的时候一定要结合他们所处的阶级去分析他们的言行和活动。如康有为出身封建官僚家庭,自幼饱读四书五经,一生从未当过资本家,但其思想主张和行为却符合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因此他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人物。如太平天国之所以失败,从主观原因来讲,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另外,在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时,注意不要简单化、一刀切,如认为只要是地主阶级就一定反动、腐朽,只要是农民阶级就当然肯定。我们评述任何历史事件的时候都要把阶级属性贯穿其中。

初中历史重大事件篇2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故事;运用;原则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200-01

对于初中生来讲,开设历史课程是他们首次接触到历史,他们对于历史具有好奇心,但是对历史的内容比较容易产生偏差。一些学生认为历史都是神秘的,难以将历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再加上传统的历史教学都是照本宣科,这样很难让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兴趣。通过运用历史故事的讲授来让学生了解历史,让学生更加集中于课堂内容的学习,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一、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

1、讲故事的方式比较适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故事是人类最常用的一种传承民族记忆的手段,通过口头传播历史故事的同时,人们也在传递着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与记录历史相比较,故事更加倾向于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增添一些演绎的因素,增加故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这是历史所不具有的。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为了满足初中生对历史好奇心的欲望,讲故事的历史教学方式更加有效。初中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阶段,他们的记忆力处于黄金阶段,对于历史故事能够深刻记忆,因此通过历史故事教学可以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加深记忆和印象。

2、通过历史故事可以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为具体。将复杂的变得清晰明了。讲故事是讲述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对于历史事件的细节描述的非常细致和生动,而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有很多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等内容难以记忆,而将这些复杂的内容转化为故事的细节就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记忆。初中历史教师通过讲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脑海中重现历史事件的画面,从而加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对历史课的兴趣。

3、初中历史教学运用故事讲授法是历史教学中运用最为普遍的方法。长期以来人们对比较模糊的历史事件就是通过采用故事讲授和故事解读的方式来传承,故事是最为普遍的历史记录方式。在故事中,不仅包含了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发生的过程、还附带着人们对历史的评价和判断,并且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和总结经验教训。因此,故事本身就是传承历史经验和知识的一种途径,它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涵盖的历史从人类文明起源到现代生活的每个方面,其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都较强,因此,每一段历史都是一个故事,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内容讲授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运用讲故事的方式。

二、历史故事的主要类型

历史故事的类型可以根据不同的依据进行划分:

1、分局历史学阶段研究的分期。我国当前初中历史课本教学内容是根据历史研究学中的阶段分期来进行划分的。按照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将我国的历史划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部分。相应的,初中历史故事也应该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这是目前比较具有权威的分类方法。

2、根据故事的内容来划分。根据历史故事的内容来划分可以分为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故事和以事件为中心的历史故事两大类。人物为主的历史故事主要是采用传记的方式记载,以事件为中心的历史故事则被称为“记事本末体”,这是我国历史常用的两种记录历史的主要方式。其中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故事主要是围绕人物的历史贡献和行为壮举展开的,而以事件为核心的历史故事是揭示历史中重要事件的过程和细节,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不论以历史人物为中心还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形成自己独有的感受和理解。

3、根据故事与史实的关系来划分。依据故事与史实的关系可以将故事分为史实性的、传说性的以及虚拟性的几类。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主要是史实性的历史故事,但是由于故事本身具有夸张和演绎的成分,因此,真正的历史细节是无法得到证实的。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应该在尽量保障历史事件真实性的前提下进行。

三、选择和运用历史故事的主要原则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一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挖掘和了解,根据教材与教学目标的要求在选取与教学内容具有紧密关系的历史故事作为辅助教学,但是,在选择历史故事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具有真实性和带有趣味性的故事。真实性是历史课程的前提条件,也可以保障故事的合理与实际,让学将历史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能够更好地通过历史来反观现实。而选择具有趣味性的历史故事是由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因此,通过选择具有趣味性的历史故事可以引发学生对历史内容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至课堂上来,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教师在选择历史故事时应对大量的历史故事进行筛选,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故事,确保能够促进学生对历史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思辨的能力。

1、选取的历史故事要生动,具有趣味。运用故事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情与兴趣,因此,教师选择的历史故事必须具有趣味性,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审美需求。

2、选取的历史故事必须具备主体明确,细节和结构清晰的特点。这是由于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决定的,历史教材中选择的教学内容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选择历史故事的过程中应该明确故事的主题、厘清故事的结构、组织好故事的细节,要给学生讲清楚故事的来龙去脉。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在选取历史故事的同时应该关注故事本身是否具有鲜明的主题,故事的内容是否紧贴主题展开。

参考文献:

[1] 沈丽英.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J].新课程(下),2012(09)

初中历史重大事件篇3

【关键词】故事;初中历史;不同教学阶段;运用

美国德育学家里可纳曾说:“故事曾经是世界上许多大教育家最喜欢用的教育手段”。历史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内容丰富,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是一个动人的小故事,都能给人以启迪。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值得注意的是,运用历史故事一定要恰当,不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心理特点滥用故事,就有避重就轻之嫌。

新课程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情绪体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生尚处于少年时期,他们好奇、好问,富于想象力,如果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在不同阶段恰当使用故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就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不同阶段的运用谈些体会。

一、起始:讲故事

之所以一开始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是因为初一学生刚入学,对初中生活充满遐想,做事有热情,最易被调动。根据初中历史科的具体特点,讲故事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一是结合正文,教师讲解与正文有关的历史故事,以便让学生加深对正文的理解掌握。例如讲《商鞅变法》这课时,我就讲了“悬木赏金”和“处罚太子师傅”两个故事,突出商鞅赏罚分明的个性特点,这样就引起学生对商鞅的钦佩之情,从而加深了对商鞅变法的重要作用和变法内容的了解。二是对那些学生非常熟悉的历史故事,让学生自己讲解,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培养学生讲演能力,同时又能扩大其知识面。如在讲《秦未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时, 我让学生讲了“鸿门宴”、“四面楚歌”等几个历史小故事。由于学生亲自参与教学,提高了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果非常好。三是利用一些课余时间组织专门的历史故事会,发动全体学生参与,拓宽和深化了课本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二、初一:编故事

经过几个月左右的实践,“讲故事”成为学生非常期望的教学形式,也成为历史课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时教师应该更进一步,根据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自编历史故事在课堂上讲。事先由老师讲清重大历史事件、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学生以此为线索,把这些历史事件、人物编成故事。如在讲《三国鼎立》一课时,我就选择“曹操”作为主题人物让学生编写故事,并积极鼓励学生在尊重客观史实的基础上加入个人的感情色彩,并在结尾加上个人的主观评述。这样一方面学生很感兴趣,在编故事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记忆,弄清了它们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三、初二:演故事

到了初二,我发现愿意讲故事编故事的学生积极性不高了,学生听讲故事的新鲜感已经消减了。此时教师要独辟溪径,在课堂上增加演故事的教学环节,也就是编演历史课本剧。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探究的兴趣,促使学生很快进入历史情景之中,从而激活思维,主动去感悟历史,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得到强化。如在讲授《戊戌变法》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编演课本剧。学生把“戊戌变法”历史事件分成“翁同龢力荐康有为”、“康有为舌战顽固派”、“光绪面见康有为”、“谭嗣同夜访袁世凯”、“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六君子血洒刑场”等几幕演出。演出结束后, 我还就“谭嗣同为什么有心杀敌, 无力回天?”等问题向同学们发问,同学们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跃。

四、初三:用故事

这里讲的“用故事”是指利用历史故事命题,提高学生解题技巧。到了初三,学生面临着历史中考,学习压力比较大,再也没有精力编演历史故事了。其实教师此时应把学生在课内和课外阅读过的历史故事巧妙地运用到试卷命题上,这对启迪学生思维,提高解题大有裨益。例如我把“岳飞抗金却遭秦桧陷害”的历史故事改编成一副对联进行命题。“秦桧祸国殃民遗臭万年众口谴斥;岳飞精忠报国名扬天下百姓颂扬。”我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①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与对联相关的历史事件。②谈谈你对联中岳飞和秦桧两个历史人物的看法。由于题目运用了学生非常熟悉的历史故事,学生感觉很亲切,答题时也有话可说。

总之, 故事的魅力是无穷的, 把故事恰如其分地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不同阶段,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理解历史的能力。愿我们的历史教师能把故事在课堂上的作用发挥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于友西,历史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初中历史重大事件篇4

关键字:历史教学 历史故事 教学 初中

历史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科目,如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是新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我国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无法达到这一目标。教学内容单调乏味,知识点零散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是一项非常可行的策略。如果能够将这一策略落实到底,无疑是初中历史教学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

1、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在新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下,我国现阶段初中历史教育过程中的弊端日益显露,很多中学校还不能摒弃传统老旧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严重影响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效果,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单纯的历史知识点罗列,过于枯燥乏味,无法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大多数初中历史教材语言严谨,但是过于生硬难懂,学生很难理解;三,教学方法传统老旧,与学生互动少,课堂氛围低沉。例如,内蒙古某中学的历史课堂上,课程内容是秦始皇统一六国,教师完全按照教材按部就班的进行讲述,从公元前230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依次战胜韩、赵、魏、楚燕、齐。经过多年的战争,史上第一个强大的多民族国家诞生了。没有更多的故事导入,仅仅是历史事件的罗列,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让学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运用的重要性

2.1适和初中生的心理成长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刚刚走出充满童话故事的儿童阶段,依旧对故事充满兴趣,而历史故事将重要人物、重要的事件、发生的时间及地点等巧妙的结合起来,可以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欣赏故事的同时,加深对历史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初中生刚走出小学的“清闲时光”,面对内容丰富,知识点琐碎,信息量巨大的初中课程,必然有些吃不消,甚至会出现上课走神,学习积极性降低。如果在历史课程教学中适当的加入历史故事,不仅可以让学生进行短暂的放松,还能在欣赏故事之余,加深对历史的领悟。

2.2符合新阶段教育改革的要求

新阶段教育改革要求教育事业要重视“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往的初中历史课堂往往是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的理解和思考,如果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入历史故事,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故事的讨论,不仅加深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还激发了学生的独立思维。

3、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运用的相关方法

3.1讲述历史故事引出新课程

以往的历史课程都是在简单的回顾和提问后直奔主题,大部分学生还无法集中注意力,这样迅速进入正题,不仅不能节约多少时间还会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如果在课程内容开始之前,加入一些相关的历史故事,让学生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使思维自觉进入“历史范畴”,可以提高学生对之后课程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到秦始皇攻打燕国时,可以在开课之前讲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在学生感叹荆轲英雄气概的同时,也会对秦国和燕国产生基本的印象,对于之后课程内容的讲解无疑有辅助作用。

3.2适当引入历史故事,帮助学生把握疑难点

初中的历史教材大多是依照历史资料编写的,语言相对严谨,简练,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理解起来具有一定难度,长此以往,不仅降低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还会使学生被迫的形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如果能将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用相关的历史故事讲述出来,让学生在欣赏故事的基础上,主动去思考,加强对疑难处的理解,加深记忆,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3.3组织编排历史故事,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历史真谛

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课很枯燥无聊,其原因之一就是历史课上大多数老师都是站在前面从头讲到尾,和学生的互动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低。如果让学生讲述所知道的历史故事,或者组织学生对重要历史事件进行编排表演,如让学生在荆轲刺秦,鸿门宴等经典事件中亲自扮演历史人物,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激发思维。

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对于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创新科学教学方法等方面具有巨大作用,希望各个中学校能够切实将这一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效率,进而达到新阶段教育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云洁.优化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初中历史《红军不怕远征难》课后说课[J].内蒙占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6).

[2]金玲.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2

[3]刘春华.巧用历史故事,提高课堂效率[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6).

初中历史重大事件篇5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解决方案;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摇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76-02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初中历史的教学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改实施之前为了最大程度的适应考试的要求,历史课上主要是老师讲解,学生则是一个个的听众,而新课改则要求将主动权还给学生,实现老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因此新的形势下,初中历史老师应该寻求历史教学的新方法,最大程度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一、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

不论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忽略兴趣的重要作用,而对于比较好动的初中生来说,其重要性更是不能否认的。因为初中生年龄较小,注意力很难集中,所以调动起他们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对于将来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如今的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知识比以往要丰富得多,这就必然导致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在学习上,所以如何能够调动起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才是重中之重。

1.抓住契机,合理调动。其实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是提出疑问,并最终解决疑问的过程。因此,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之上不失时机地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一课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回答参与这一事件的主要人物,接着可以让学生回答的最终结果如何。当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出失败后,可以追加这次改革为什么会这么快地遭到失败,学生的积极性已经基本上被调动起来了,这时候我们要抓住契机,让学生们讨论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参与之下大家总结出了运动失败的原因是由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过于懦弱,力量薄弱,以及反对派的围追阻扰等等。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唤起了他们对历史的学习兴趣,点燃了他们学习的激情,最终培养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2.引入历史故事,引发兴趣。从人们一贯的思想认知来看,历史不过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发生了某一事件。大多时候由于考试的需要,我们都要求自己的学生按照特定的条条框框机械地记忆这些历史事件,这样的结果就是磨灭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其实,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并不是索然无味的,只是被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有它的客观原因的,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具体情节也在不停地变化着,人物在历史事件中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因此,初中历史老师可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插入一些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中的小故事作为课堂的小插曲,唤起学生对于历史的求知欲,还能适当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比如在讲到春秋战国时期时,有除奸臣、平内乱、中原称霸的楚庄王,其“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典故天下皆知;而晏子使楚、二桃斩三将、田氏代齐等等典故造就了晏子一世名相千古流芳;乐毅不光是军事奇才,也是政治奇才:辅助弱燕、以三国联军一举攻下齐国七十多城池,令齐国将领闻听乐毅之名望风逃窜、献城开降。这样的历史故事有很多,老师要分章节给学生们讲述,让他们记忆深刻,从而对历史感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从封闭的教学环境之中解放出来,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样化。而实现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一步是培养学生的开放性的思维。因为开放性的思维不仅能够起到拓宽学生视野的重要作用,而且还能使学生从自己的视角来看待每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

1.再现历史场景,置身其中。历史课的课堂学习只能让学生对其中的人物事件有一个简单的表面的认识,只能在大脑中停留比较短的时间,作为历史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理解记忆机会。比如说可以举办一些历史事件的编演,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历史角色,可以添加自己对于某一特定事件的理解,把曾经发生在某一历史时期的事件再次呈现出来。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之中,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审美的能力得到了发掘,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某一历史事件的再现,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

2.实物再现,感受历史。博物馆是国家和历史的缩影,在初中历史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历史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向博物馆,让学生们在那里感受历史的步伐。博物馆的展品是历史感性资料的积累,不论是图片还是文物都是史料的一种物质存在形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一些现代高新技术的引入,大大增强了其作为历史资料的感染力。如中国近代军事博物馆运用仿真模拟及光、电、声的结合,实现了让参观者亲眼目睹海战的场景。因此参观博物馆对于学生思维具有很强的刺激作用,通过对不同时代的各式各样的展品进行观察,借助于展品之间的差异对时代的进步进行思考。因为每一件展品都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再现。学生置身于古代的展品中,通过视觉与思维的碰撞,一方面增加了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另一方面还能引发学生联系现实对历史进行深入思考,促进学生的开放性思维的提高。

历史教学对初中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是他们认识历史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是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的。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中不断寻求历史教学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杨同风.初中历史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习之友,2011,(9).

初中历史重大事件篇6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教学;人物赏析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517(2015)10-0083-02

一、引言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人物赏析和历史事件介绍是最为主要的两个部分。历史教师一方面需要给学生介绍不同的朝代和特定的历史事件,同时又需要为学生们介绍历史上出现的著名历史人物。然而,对于历史课程而言,它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初中的学生很难在短期内对各个方面都有所了解。正因为如此,初中历史教学才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许多一线的历史教师都认为,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教学,存在的显著问题就是讲得太深学生不理解,讲得太浅达不到教学效果。面对着这样的艰难抉择,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以解决。按照教学的基本规律以及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的时候,往往对具体的历史事件不太感兴趣,但是多数学生却对历史书上出现的历史人物比较感兴趣。因此,为了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水平,切实解决好初中历史教师的难题,最好的解决方法之一就是抓住历史人物这样一条历史主线,重点对这些历史人物进行赏析。当学生们对众多的历史人物都有了了解之后,他们就容易思考这些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所做出的政治决策或军事战略。这有利于帮助他们学好历史课程。[1]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人物赏析策略

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水平,我们可以尝试以下人物赏析策略:

(一)真实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

在众多的历史人物当中,有君王、丞相、将军、大臣等政治人士,也有思想家、文学家等知名人士。此外,还有民族英雄、民族汉奸等等。这些风格各异、性格特长各不相同的人,给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果初中历史教师能够抓住这些优势,然后对课堂进行设计,那么历史课程就能够非常生动形象,极富趣味性,能够让学生以听故事、玩游戏等方式学到知识。只不过,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一定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力求客观真实。并且,在分析的时候要从多个方面去正确评价,不能因为某一个方面的错误而否定历史人物对国家和民族所做的贡献,也不能因为某一个人做过一件对的事情就掩盖他的缺点和不足。相反,我们需要将每一个历史人物当中一个活生生的人,然后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去思考他们在历史抉择时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这些历史人物。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历史教师在介绍历史人物的时候,往往会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对他们进行评判。例如:一些喜欢诸葛亮的人会把他评价为神一样的存在,而一些讨厌袁世凯的人则会将他视为魔鬼一般的坏蛋。这样的评价,虽然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难免存在着极端的思想,容易使得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够理性化,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误导。

(二)历史人物评价与历史事件相结合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需要将特定的历史人物与具体的历史事件相结合,让历史事件成为人物评价的论据。例如:当我们在高度评价唐太宗李世民的丰功伟绩时,就有必要对他做出的政治决策进行分析,这就必然要提到“贞观之治”相关的一系列历史事件,这样的人物评价才有说服力,能够让学生信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凭借自己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在那里夸夸其谈,那也达不到历史教师的目标。相反,我们应该借助于历史事件来评价历史人物。一方面,将两者结合起来讨论有利于历史教学课程的全面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历史;另一方面,历史人物评价与历史事件相结合,能够增加历史课程的趣味性,让历史课程更加生动活泼,以带动学生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尽管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太多的历史事件讲解也许会让他们觉得很乱,在短期内也不可能记住诸多的历史事件。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可以充分了解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环境,并对历史人物有充分的了解,这对于历史教学课程的发展也有着非常有益的帮助。[2]

(三)引导学生向优秀的历史人物学习

通常,在历史教科书中出现的人物,多数都对历史的发展产生过或多或少,或正确或错误的影响。例如:政治家推动了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文学家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学作品,历史学家为我们的历史记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当然,一些品德败坏的历史人物,如秦桧、袁世凯等等,他们给历史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同时也伤害了许多的人,成为我们民族的耻辱。因此,教师在给初中学生进行历史人物赏析的时候,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正确分析历史人物的功劳与过失,然后对优秀历史人物的情怀、智慧、才华进行了解,进而向优秀的历史人物学习。由于优秀的历史人物众多,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智慧、勇敢、刻苦专研、刚正不阿等优秀品质,因此是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而通过历史人物的学习,初中生的人生价值观念就容易获得改变,内心的世界会变得越来越强大,最终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据了解,许多初中生在阅读了名著《三国演义》之后,就开始对其中的众多历史人物,如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视他们为偶像,这也是优秀历史人物所具有的魅力。因此,在开展历史课程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忘了引导学生向优秀的历史人物学习,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结语

在初中课程当中,历史课程是一门学习难度较低,但是多数学生并不感兴趣的学科。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水平,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对历史课程感兴趣,我们可以适度强化历史人物赏析的教学环节,让初中学生能够在了解历史人物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历史,以实现历史课程教学的目标。文章认为,真实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人物评价与历史事件相结合、引导学生向优秀的历史人物学习是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赏析的主要策略。如果我们能够以历史人物赏析为主线,再穿插一定的历史事件,那么初中历史教学的效果就有望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振江.初中历史教材改革的几点建议[J].历史教学.2012(12):26-30.

[2]唐秀英.中学历史问题教学法的实施[J].教育评论.2013(02):38-42.

[3]赵恒烈著.历史思维能力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32-35.

[4]白月桥著.历史教学问题探讨[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25-32.

初中历史重大事件篇7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故事运用探析

一、历史故事对初中历史教学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成熟度还不够,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没有对学习的目的进行明确,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也不集中。再加上历史课程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枯燥,历史学习在学生看来,是对久远的事件进行分析和探索,本身就具备一定的难度,如果不是学生自己对历史事件感兴趣,则很难主动对其进行学习。目前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手段,与初中生的发展规律以及对知识的容纳方式不符合,这也导致了历史教学的课堂效果不佳,历史课程氛围沉闷。初中历史教师在对历史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应该采用适当的手段,让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得到提升,从而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故事性的知识非常感兴趣,因此将历史故事在课堂中进行运用,可以让学生对于学习历史知识的欲望增加,并对学生主动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历史课堂知识讲解与历史故事相结合,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通过故事对历史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

初中历史重大事件篇8

关键词:农村初中;历史教学;教学质量;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针对于初中学生这一生源群体而言,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在教学环节中需要老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良性的灌输。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内容的连贯性较大,历史人物、事件以及时间上的知识结构跨度较大。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参与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而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进行相对来说就更具一层的难度性,教学质量上不去直接影响农村学生平等学习的机会。农村初中学校在地方教育部门得不到一定的重视,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相对薄弱等问题一直存在,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研究对象。初中历史课程在客观上理解,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固定的史实灌输,注重历史发展观的因果教育。拥有一套完备的教学方案,在根源上对农村初中生的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行研究。

一、初中农村历史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校方对历史教学课程不够重视,教育意义认知不高

由于农村的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化,在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上与城镇相比较为薄弱。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对数学、英语等主干科目投入的关注较高,从何忽视了历史副科课程的学习。对历史课程学习的重要性认知度不高,历史学科过去不参与高中升学考试范围,现在在高考中占据的学分比例也相对较少。学校对主干课程的重视关注,导致老师在教学学科上产生教学倾向。校方在没有全面认知的前提下,对历史课程的教学条件,任课教师安排,教学器具配备等问题上的制定都缺乏正视性。农村历史教学过程中,学校一再缩减教学课节数量,导致老师在既定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无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讲解。进而导致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效率的下降,制约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办学条件制约教学效率

目前我国乡村与城镇的贫富差距两级分化严重,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很多,在办学条件上跟不上新教学形式的发展需求。农村课程教学过程中,辅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学课件等)的配备设施不齐全。由于历史课程教授的史实内容本身的久远性,导致学生无法对时代背景构成情结认知。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对史实资料、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在农村对辅助教具的缺乏现象,极大的影响了教学速度的进展。办学条件的滞后,导致学生无法对历史课程进行深度的理解和研究,阻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地方政府对于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在缺乏教育资金的前提下,学校无法对副科课程展开积极的教学投入。

(三)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内部队伍建设相对薄弱

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办学条件的影响,学校无法对历史课程进行大规模的教学投入。校方的不重视直接影响老师的教学态度,进而导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挑战。很多历史课程的教学老师都不是历史专业毕业的师范老师,在对任课教师的安排上不够严谨。教学水平相对较高的老师不愿意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导致农村的师资力量极度薄弱。很多历史任课教师在教学课节上相对很少,教学薪水挣得不多。一些老师选择兼职第二学科教师的职务,以此来谋求更多的教学酬劳。这样一来,教师就会减少对历史课程的精力投入,从耽误学生的学习效率。老师的业务教学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相对城镇教师比较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薄弱很多。

(四)在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设计上过于单一化

由于本文对前三点提及的农村初中发展现状因素的制约,导致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教学重点内容出现差错。教学方式和方法能否在历史课上正确的运用,对提高农村历史教学质量起着关键作用。由于农村初中师资队伍建设的滞后,导师老师的教学理念无法迎合新教改内容进行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过于传统化引导。学生仍旧停留在背东西收知识的学习状态,老师进行硬性的理论灌输。文科学习的死记硬背理论内容的现象仍旧存在,导致教学形式无法迎合现代学生的教育培养目标。历史教学开展的方法过于单一化,直接导致学生在历史课的学习上无法施展思维探索能力的培养。农村初中的传统历史教学方法中,过多注重老师主动灌输式知识渗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充足的空间对历史内容展开自我探索。

二、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方法策略研究

(一)地方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政策扶持

想要真正意义上促进农村教学水平的提高,必须首先从根源解决辅助教学内容的重要影响元素。加大地方政府对农村教育工作的政策扶持力度,对教学资金和教具设施问题良性处理。提高农村的办学条件,对农村历史任课教师进行定期的教学经验交流培训工作。地方政府的相对重视必然会提起农村学校对历史课程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对于任课教师的安排和要求上认真对待。严格要求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注重现代教育模式的观念渗透工作。对农村初中学校给予充足的教育经费拨款,让学生在历史课程内容的学习上更好的理解。地方政府要加强历史课程学习作用的意识认知,针对新教改的培养目标对初中学校进行严格要求。积极支持历史课程在初中教学中的教育地位,促进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注重对学生历史课程学习兴趣的引导

兴趣是教学过程中最好的引导老师,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历史课程的故事性质较强,对人物生动形象的塑造空间范围宽泛。注重对历史事件学习之前的课堂导入环节,结合历史事件与现代生活方面的联系进行课前引导。与现代实际生活实践相联系可以充分调动初中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历史实践的整个发展过程有兴趣的去研究了解。借助多媒体等辅助教具丰富课堂知识涉及内容,通过对相关史实资料的展示促使历史事件的情景再现,通过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对历史事件产生极强的画面感。有助于农村学生在较窄的视野面内,了解更多的历史课程教学涉及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才能让学生自愿的参与到历史教学环境中来,从而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进一步引导工作。

(三)丰富历史课堂教学的引导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由于农村学生的视野范围相对较小,无法对现代生活中很多社会环境有全面的认知机会。对于书本的学习过于理论化,实践能力得不到良性的施展空间。这就要求老师要不断地探索历史课程内容的引导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授《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内容时,多对学生进行史实提问。南京大屠杀的真正导火线是什么?南京大屠杀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带来了怎样的发展变化?除了书本上介绍的内容,你还知道哪些与南京大屠杀有联系的事件或是人物?通过创新性问题的提问,让学生们自行搜索资料,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更好的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让学生在农村相对传统的学习模式下,创新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注重丰富农村初中历史的教学形式

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老师的教学技巧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教学形式的丰富化、多元化越加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宗旨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充分的运用到农村历史课程中去。在可能的条件下,带领学生到当地的历史博物馆进行历史文物参观,把课堂搬到博物馆中进行真实感极强的教学形式渗透。学校积极举办“了解历史,振我中华”的演讲比赛,在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了解历史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在价值观赏做出积极地认知引导。老师可以布置给同学们课后作业,自行历史所学内容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话剧的编排。让学生通过角色表演深入到历史人物和事件当中去,更加深刻的掌握学习内容,从而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

总结: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各个教育机制的协调配合。在根源上找到致使农村教学水平滞后的因素所在,及时制定相关应对措施提高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老师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断地丰富和创新,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教育引导农村初中的学生,对农村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最大化。根据农村初中的实际教学水平和办学条件,对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做出科学性的方法调整,以此来促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2012.

初中历史重大事件篇9

【关键词】历史教学;历史意识;培养方法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和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意义

初中的历史课涉及到了一些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变迁,每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对应这个时期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的背景,学习历史知识不通过事物发生的本来面貌去了解,学习就成为了形式,在每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中,都有起主导因素的历史推动力和破坏力,从哲学上说,历史意识本身也是对立而统一的,历史事件发生过程充分体现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状况,由这种状况所形成的价值观决定了历史意识的形成,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就是要通过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从而分析出这种历史背景下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历史事件。而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又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自然学生更能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意识的形成的条件和意义,从学习思维上说,这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教学往往能唤醒学生对于历史的好感,对于历史人物的评论,不管这种评论对与错,都与学生本身的世界观形成了对照和冲突,把历史还原为历史,把文化还原为文化,把历史文化与学生自我的世界观相互作用,就能发现,历史并不是古老的,古老的并不一定是历史,从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哲学观来看,过去的历史对学生的世界观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初中学生的世界观还没有完全的形成,他们通过知识的学习,通过知识的积累,更通过思维和训练和历史意识的培养来达到对自我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和完善,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学除了授知也要授智,这个智是智力的智,更是智慧的智。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和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存在问题分析

1.历史教师缺乏历史意识的教学意识

许多历史教师,非常认真的进行备课,很用心的在课堂上讲课,把历史知识传播给学生,但是并没有意识到在传播历史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历史意识并培养历史意识,这与我国教育方式有关,我们更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播,目的是为了考试过关,缺乏通过历史课的学习来达到和满足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历史意识的深入了解,什么样的历史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历史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历史意识也是世界观的一部分,历史教师的这种缺乏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深度不感,更无从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许多成年人可能会有这种体会,当我们今天再回顾历史知识时,或者我们看到某部由历史事件改编的电影时,我们会记得这个人,这个事件,但是很少有人会说出这个事件和人物的历史意识,这就是我们教学的不足和遗憾。

2.历史意识并不是历史事件的起因

许多历史老师也会讲到历史事件时去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讲到为什么会引起这个事件,这就是历史事件起因说,把起因说定义为历史意识是狭隘的,历史起因可以说是历史意识的一个变因,但并不是成熟的历史意识,成熟的历史意识是由真实不可逆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及社会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哲学的、社会的、心理的、政治的、文化的诸多因素对立和统一形成。那么教师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历史意识,从历史意识形成的条件入手,去寻找和发现当时社会的历史意识,从历史意识进行深入解剖,深入浅出,让学生掌握这些历史意识对当时社会所形成的冲击以及由这些冲击决定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和终结。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和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方法

1.让学生扮演历史事件中的人物角色

让学生扮演人物角色只是第一步,最为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在扮演前要掌握这个历史人物的特点以及由这种特点决定的,思维和语言的习惯,特别是要对学生扮演人物角色进行人物解读,包括人物的心理动态、人物的社会地位决定的社会价值,以及人物对过去和未来的判断,这种判断是基于什么样的历史意识,所以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展现人物的历史意识对人物所掌控的事件的作用。对于扮演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历史知识并从中明白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历史意识。

2.初中历史教学“三七理论”

初中历史重大事件篇10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教学;问题;对策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初中历史的教学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改实施之前为了最大程度的适应考试的要求,历史课上主要是老师讲解,学生则是一个个的听众,而新课改则要求将主动权还给学生,实现老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因此新的形势下,初中历史老师应该寻求历史教学的新方法,最大程度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一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新的课程标准出炉以后,初中历史的传统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除了要传授学生基础的历史知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答题技巧以外,必须加入一些新的教学内容与之有机结合,以达到更好的历史教学效果。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师备课。研究发现,教师的备课环节对初中历史教学来说起着关键性的重要作用。历史教师在授课之前做足授课准备、精心的计划和组织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在上课时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认真听取教学内容,有效地减少了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时间,腾出更多的时间给教师更加深入的讲解历史知识,可以明显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然而从近段时间以来的有关调查和研究来看,大多历史教师对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把握的程度还远远不够,教学思想仍停留在传统的历史教育观念当中,还不能适应新课标所提出的各种新的具体要求,对于课前备课之一重要环节还不够重视和用心,对教学内容的精心准备极度缺乏。

(三)学生对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性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同样重要的,二者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发挥了主导性的作用,还发挥着主体性的作用,大多数

的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了近乎整堂课的教学时间进行历史知识讲解,学生失去了主体性地位,成为了被强行灌输历史知识的客体,在课堂上没有自我思考的时间,听完就算,就算是教师安排了时间进行讨论和思考,也只是流于形式,起不到实际作用。

二 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

不论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忽略兴趣的重要作用,而对于比较好动的初中生来说,其重要性更是不能否认的。因为初中生年龄较小,注意力很难集中,所以调

动起他们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对于将来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如今的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知识比以往要丰富得多,这就必然导致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在学习上,所以如何能够调动起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才是重中之重。

(一)抓住契机,合理调动。其实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是提出疑问,并最终解决疑问的过程。因此,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之上不失时机地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一课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回答参与这一事件的主要人物,接着可以让学生回答的最终结果如何。当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出失败后,可以追加这次改革为什么会这么快地遭到失败,学生的积极性已经基本上被调动起来了,这时候我们要抓住契机,让学生们讨论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参与之下大家总结出了运动失败的原因是由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过于懦弱,力量薄弱,以及反对派的围追阻扰等等。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唤起了他们对历史的学习兴趣,点燃了他们学习的激情,最终培养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二)引入历史故事,引发兴趣。从人们一贯的思想认知来看,历史不过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发生了某一事件。大多时候由于考试的需要,我们都要求自己的学生按照特定的条条框框机械地记忆这些历史事件,这样的结果就是磨灭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其实,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并不是索然无味的,只是被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有它的客观原因的,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具体情节也在不停地变化着,人物在历史事件中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因此,初中历史老师可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插入一些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中的小故事作为课堂的小插曲,唤起学生对于历史的求知欲,还能适当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

(三)注重培养学生主体的创新意识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涵盖政治、经济、自然、科学、文学等领域,在进行素质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和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推进,要加强初中历史创新教学。利用历史课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该在课堂上树立学生的创造性的人格。历史地课堂,教师应该对于学生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信赖,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机会,只有学生大胆的质疑,大胆的提问,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才能够使得学生消化和吸收历史课堂的知识,从而推动学生的对于历史的充分认识,促进自身的人文素质的提高。另外,培养学生创新的坚强意志,创新是一个社会的普遍行为,但是,知

识的创新是非常困难的,在求知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有坚韧的意志和精神,才能够不断的收获创新带来的成果。在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只有充分的学习和借鉴历史,以历史为基础,不断的提高创新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应当以科学的思想观念为指导,立足于教学现状,运用发展和辩证的眼光去探知目前及预测未来即将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运用各种资源和手段,不断地完善和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作为湖南地区的教育工作者,更应当有机结合本地的历史信息和其他资源。

参考文献:

[1] 张剑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新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2.6.

[2] 饶燕.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