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5 17:32:39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汇总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汇总篇1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历史教材 主题构架

历史教材反映了历史知识,呈现了历史内容,满足了对学生能力培养和价值观教育的需求。纵观目前的初中历史教材,其编写思路均是按照主题构架式进行,这似乎已经成为初中各版本历史教材的编写共识。

一、初中历史教材主题构架的含义

主题构架反映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是指单元编排历史和社会某一阶段发展特征的过程。历史教材编排主题构架的大致流程是:首先,划分总体框架,明确学科体系,将中外历史的发展历程贯穿于整本教材之中。其次,详细划分,突出不同阶段历史知识的学习重点。再次,把单元形式作为主要呈现形式,以时间顺序为基准,结构性地呈现符合初中教学要求的历史知识。最后,从不同角度出发,在每个单元构架单元主题。比如在初中历史教材的学习中,教材内容便依照古代―近代―现代的方法,把我国和世界的历史知识分割成不同的单元和版块。由此可见,我国的现行历史教材偏向于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和阶段化,能让学生站在客观、真实的角度学习历史。

二、初中历史教材主题教学的措施

(一)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具体学习教材内容前,教师向学生整体导读主题单元的过程。比如在学习初中北师大版教材中的“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单元时,教书可以先让学生浏览教材的目录和导语,以此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然后,从导语部分出发,以多媒体教学、人工讲解和交流讨论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单元知识线索,形成知识逻辑链条,从而加深学生对教材的印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外,在开始新单元的学习时,教师还要引领学生回顾上个单元的知识内容,并科学合理地提出课外学习要求,指导学生拟订主题性的学习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基础。

(二)分步学习

分布学习只有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在实施分布学习措施时,一方面,教师可以严格按照课时顺序对学生进行具体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不违背教学规律的情况下,重组教材内容,打乱课时顺序,再结合贴合教材的课外学习资料,开展历史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清楚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因材施教原则为基本,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突出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在备课方面,教师的教学目标不能脱离单元主题,这样才能向学生反映出每个单元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单元的核心观点才能一目了然。

以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中的“民族汇聚”为例,“民族汇聚”是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中的一个版块,该版块涉及一个重要知识内容,即“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为了让学生加深记忆和便于理解,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第一,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第二,民族融合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有什么意义。第三,对民族融合加入自己的思考。通过以上问题可以发现,前两个问题能使学生牢固掌握该部分的基础知识,最后一个问题能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把自身理解与教材知识有机融合,从真正意义上理解“民族汇聚”对魏晋南北朝产生的巨大影响。

(三)总体感悟

分步学习后,教师可以开始进入总体感悟教学阶段。总体感悟教学的核心是复习,其教学内容是以教材的单元主题为中心,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与回顾。因此,在结束主题单元的学习后,教师要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比如本单元的重点知识有哪些,历史线索的具体分布是怎样的,有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等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安排学生制订单元学习计划,并在单元学习结束后,指导学生之间互查计划完成情况,帮助学生养成查漏补缺的良好学习习惯。此外,总体感悟不要只面向课堂内的知识,还要把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多面性和趣味性。

(四)综合运用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运用,因此,完成以上三个教学步骤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历史知识,以此让学完成社会实践活动。由于历史具有相似性,因此在历史知识的记忆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以联系和比较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这样才能使学生正确分析历史现象,并透过这些历史现象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主题活动版块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比如在初中北师大版历史教材的“成语历史故事竞赛”中,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借助字典或辞海等工具书,寻找该单元中出现的成语,并再深度挖掘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实质上是从成语角度出发学习教材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此教学方法中,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且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融合。

三、结语

主题构架式的历史教材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也有利于学生系统化地学习历史知识。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不断加深对教材主题构架的理解,使其更好地成为教师教学的工具。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汇总篇2

关键词:历史教学;高效课堂;合作学习;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372-01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实施,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愈发显得重要,而能否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集体智慧和创新意识就成为关键,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变得重要。

合作学习就是倡导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相互切磋,彼此交流学习经验,以增加学习的效率,而合作学习呈现的形式最常见的则是分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学习成绩、能力、性格、特点等诸方面的差别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每组6人左右,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将小组成员的合作性活动贯穿课堂教学之中,以小组学习目标的完成作为标准,对各小组在课堂教学中的整体表现进行及时评价,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根据各自的能力学习新的知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各小组之间的开展学习竞争,充分体现小组成员的群体智慧,从而激发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合作教学需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合作学习的初始阶段需要努力构建每个学习小组的自信心,除了正确引导小组骨干成员发挥作用,还应该细致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1、分析班级中每个学生历史课程学习的实情进行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办法要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切实做到:第一,为了保证分组后每个小组的结构均衡,多数情况下不提倡学生自由选择本组成员;第二,细致分析班级中每一个学生历史课程掌握的程度,使各学习小组平均成绩大致相同;第三,为了提高每一小组学习效率,防止不必要的“内耗”,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也要合理搭配;第四,根据班级人数科学合理地划分,一般每组成员为6人左右,学习小组的成员不能太少,否则不利于交流;也不能太多,造成不利于控制的局面。

2、合作方式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由于学生对合作学习具体方法的陌生及合作意识的淡薄,因此这一阶段合作学习“以师生合作为主,生生合作为辅”。组织学生逐步尝试多种合作学习方式,以师生的共同活动来熟悉教材的基本内容,共同分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作为主要目标,训练学生学会基本的技巧,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习惯。

二、合作学习通过第一阶段的铺垫,围绕历史教学课标,结合历史课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要尝试采用多种方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让学生熟悉历史课堂合作学习的相关过程,从根本上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

1、历史课堂教学中突出体现合作学习的原则,强调师生合作与生生合作并重,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小组探究成果展示,来理清教材的基本线索;共同讨论解决教师提出的各类问题或相关课题。

2、根据历史课程的特点,结合地方历史教师从教材中挑选1一2课适合进行“团体探究”的课题,让学生小组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合作探究,收集、分析、整理资料,提炼观点,撰写探究报告并在课堂上汇报交流。

3、结合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课程,让学生自行组织合作小组,自主选题,协作探究,撰写报告并于一定阶段后汇报交流。

三、灵活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采用多种形式的合作方式,切实提高历史课程教学的效果,打造真正的历史教学高效课堂

1、每学期精选若干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课题,在教师讲明总体教学目标后,基本上由小组合作探究来完成各种教学要求。主要有:归纳重点并说明理由;提出难点,并说出自己的初步见解;对史料进行分析,总结出对历史规律性和历史现象本质的认识;撰写探究报告并汇报交流。

2、进一步引导合作小组进行课外研究性学习,并强调选题的开放性、探究方法的多样性,尽可能加大探究的广度和深度。

另外,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一般可以采用的教学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合作学习精心设计,科学布置合作学习任务:

①课前安排各小组明确课程学习目标,做好合作预习,熟悉合作学习的内容;

②根据课程教学的内容积极准备相关素材,挑选学生较感兴趣的、了解较多的、与历史学习方法和历史思维能力密切相关的、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兴趣的、适合团体探究的课题,让合作小组着手准备,上课过程中由各小组轮流展示历史教学实施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初探究的课题,让合作小组着手准备,上课过程中由各小组轮流上台汇报成果。

(2)积极引导,使合作学习的课堂有序、有效;

(3)合作学习的过程要合理安排,环节清晰,可以将小组合作活动的操作流程设计为:提出问题―>研讨问题―>展示结果;

(4)历史课程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需做好总结提高,教师可以适当引导;

学生在课堂中对学习的相关知识点总结展示后,教师应引导反思,适时总结,巩固提高,并提出新问题启动新思维。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汇总篇3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奋发前行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更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我们唯有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党史中汲取不断前行的力量,才能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一、学党史以坚定理想信念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支柱和前进的灯塔。确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精神支柱。有的党员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在困难面前消极悲观,在诱惑面前不能洁身自好。究其原因,是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坚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就要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入思考、联系实际,在政治理论的学习中学出对党的忠诚,学出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定,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只有从学习党史中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修炼自身道德品质,方能稳住心神、守住清白。

二、学党史以推动方法创新

从浙江嘉兴南湖之畔的一叶红船,到今天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中国号”巨轮,我们党之所以能破除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一个又一个挑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立足实际、守正创新,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

当前我们党正面临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双重挑战,不论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或是开展反腐斗争等各项工作,要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为人民谋幸福的新征程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党和人民的事业等不得、慢不得,消极懈怠换不来美好生活。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事业发展就会原地踏步。我们决不能被既有的成绩蒙蔽双眼、捆缚手脚,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和拼搏斗志,唯有不断开拓创新,才能更好开创未来。

三、学党史以践行为民初心

强调:“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盼、解群众之所忧,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学习党史的成效如何终究要回到为民解忧的实践中接受检验,在为民担当作为中得到体现。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汇总篇4

活动方案

 

为迎接和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促进全市中小学艺术教育,促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展现新时代学生精神风采,我局决定组织举办2021年台山市中小学生美术书法现场比赛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校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以普及促提高、以提高带普及,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展示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全面展现新时代中小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努力学习、全面发展的精神风貌,促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

二、比赛主题

本次美术书法现场比赛的主题为“颂百年党恩·永远跟党走”。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台山市教育局

承办单位:台山市少年宫

协办单位:台山市东晖小学

四、比赛时间及地点安排

高中组、初中组比赛时间:2021年5月25日上午8:30—11:30。

地点:台山市东晖小学体育馆。

小学组比赛时间:2021年5月25日下午2:30—5:30。

地点:台山市东晖小学体育馆。

五、参赛对象

台山市在读中小学生。

六、参赛要求

各普通高中、职校、初中、中心小学、直属学校积极开展选拔推荐工作,各中心小学汇总下属学校参赛报名表格,建议1000人以下学校选派4人参加,其中书法1人以上;1000人以上学校选派6—8人参加,其中书法2人以上。

七、比赛项目

书法、绘画作品。

八、参赛要求

(一)书法类:分为硬笔和软笔两类作品,现场即席,字体不限。硬笔作品要求为钢笔字(参赛者自备钢笔),纸张大小要求:硬笔书法专用纸26.5cm×19.5cm。毛笔作品要求用宣纸书写,纸张大小要求:4尺横、竖幅对开均可(现场比赛纸由组委会提供);参赛者自备毛笔及墨。

(二)美术类:国画,水粉,水彩、素描,漫画,简笔画、钢笔画等均可,现场即席,风格不限。纸张大小要求:国画宣纸31cm×41cm,其它画种四开画纸39cm×54cm,(现场比赛纸由组委会提供)。纸张可根据作品的内容与特点自行安排。

(三)特殊画种纸张自备,但必须经组委会检查加印后才能使用。

(四)各参赛学生比赛期间须独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参赛学生必须有教师陪同,教师在比赛场外等候。

(五)请于5月12日前填写好报名表并报送电子邮箱jmtssng@163.com(各中心小学负责汇总下属学校参赛报名表)。比赛当天请派一名教师代表到东辉小学体育馆签到并领取号码牌。

(六)现场比赛用时:120分钟。

(七)现场作画时,参赛者将参赛序号写在画纸背面右下角。

九、比赛规则及奖励办法

(一)本次比赛为现场进行,每位学生只能选择一个项目,并统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组委现场评分,现场颁奖。

(二)选手按年级分组进行评比,高中组、初中组和小学组(小学A组:一、二、三年级,小学B组:四、五、六年级。)

(三)根据事实参赛人数,分组别(高中组、初中组、小学A组、小学B组)、分项目(软笔书法/硬笔书法/绘画)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各奖项占比如下:一等奖占10%,二等奖占20%,三等奖占30%)。

(四)评选优秀指导教师,获一等奖作品指导教师为优秀指导教师两名,获二等奖作品指导教师为优秀指导教师一名。

(五)评选优秀组织单位。

十、评委安排

组委会聘请台山市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进行现场评奖。

十一、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供保障。各校要切实加强领导,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和防疫安全预案,落实经费,为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二)认真组织,注重实效。认真做好组织工作,形成良好工作机制。坚持勤俭节约和量力而行的原则,力戒形式主义,杜绝功利化、时尚化、成人化的现象。

(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各校要围绕今年的主题,积极开展校园书画创作比赛活动,通过书画形式,引导广大学生学党史、知国史、颂党恩、跟党走。

(四)注重总结,促进发展。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对活动的组织、实施、成效、特点、经验等进行总结,促进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同步健康发展。各校要以此次比赛为契机,大力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美得熏陶,享受艺术的快乐。

联系方式:市教育局 阮燕芳:5516142;

市少年宫 王慕怡:18922053123;

东晖小学 梁球庆:13802612366;

报名邮箱:jmtssng@163.com。

 

 

 

 

 

 

附件2

 

2021年台山市中小学生美术书法现场比赛

参考内容

(以下内容仅供参考,可自选,自选内容要积极向上,突出爱国爱乡、奋发向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槛联:

百年奋斗路,启航新征程。

百年风雨兼程,世纪沧桑巨变。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砥砺复兴之志,永葆赤子之心。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

重要讲话内容(节选):

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强调,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强调,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从党史中汲取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全党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附件3

2021年台山市中小学生美术书法现场比赛报名表

 

序号

学校

组别

项目

选手

组别

选手

姓名

作品名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联系方式

 

 

 

 

 

 

 

 

 

 

 

 

 

 

 

 

 

 

 

 

 

 

 

 

 

 

 

 

 

 

 

 

 

 

 

 

 

 

 

 

 

 

 

 

 

注:

1.请各学校于5月12日前发送到邮箱jmtssng@163.com;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汇总篇5

关键词 黑格尔 有机论 英语词汇

中图分类号:H31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5.018

Abstrac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take Hagel's organic theory as an example, to examine the role of philosophy as a methodology for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vocabulary. Hegel's organic theory can help us get rid of the traditional mechanical theory of constraints, the whole vocabulary as a generation, connection, and the movement of the organism, the order to introduce some novel feasible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in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Hagel; organic theory; English vocabulary

哲学和语言学,在现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之前两者似乎并无交集。但这只是对两者不甚了解的情况下所做的皮相之见。哲学早已退出科学的领域,不再奢望做“科学的皇后”,而自马克思以降的哲学家们也失去了建立任何哲学体系的热情。哲学正当的作用是作为一般的方法论,用以指导各门具体的科学。语言学是专门研究人类语言的科学。语言学与心理学的关系素来比较密切,心理学的许多理论已广泛应用于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心理学。殊不知心理学的理论通常出自哲学。遗憾的是哲学史上众多睿智的思想尚未转化为心理学的理论,更不消说将它们运用到语言理论和教学中了。所以尝试以哲学为指导思想,反思语言学中的语言与存在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走出传统思维模式和教学模式的藩篱,启发新思维,换一种视角洞察语言学研究和教学中的老问题。本文以黑格尔的思想为例,试以他的辩证法思想指导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黑格尔(Hegel 1770-1831)是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辩证法思想将一无所有却又无所不包的绝对精神设定为世界的创造者,具有能动性,能够通过对象化自身的方式将自身中的潜能外化,展开自身,然后进一步扬弃对象化所创造出的物相,最终恢复自身的同一性,从而完成了一个从以预设的终点为起点,以终点为目的的圆圈运动。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将世界视为一个有联系的由于自身矛盾而无限地从低级到高级的上升前进运动的整体。他的辩证法中的有机体思想可以从一种全新的角度考察词汇。

首先,词汇是一个生成的有机体。传统的词汇教学以机械论为指导思想,仅考察作为结果形态的词汇,将词汇视为静止不动的、超历史的一大堆的偶然性。而黑格尔辩证法中的有机论思想却可以把语言及其各组成部分(如语言、语法和本文重点讨论的词汇)视为发生学意义上的有机体。语言是一个“活的实体”,有一个自我生成的过程。该过程就像一粒橡树种子长成大树一样,是一个从潜能发展为现实的生成过程。种子具备了大树的一切内在因素,它不在大树之外,它就是那棵未来的大树,它与大树是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

语言究竟是如何从一粒种子生成大树的呢?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语言是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生产和再生产而出现和不断发展的。人必须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从事物质生产实践,而这种集体劳动不仅提供了语言产生的社会需要,而且也改善了原始人的发音器官,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生理条件。一言以蔽之,劳动创造了语言。就本文所涉及的词汇而言,它也随着人类的劳动实践史经历了由简到繁的漫长历史。英语词汇的发展史分成四阶段,包括古英语时期(450-1066)、中古英语时期(1066-1500)、早期现代英语时期(1500-1800)和现代英语时期(1800至今)。从词汇数量来看,根据牛津英语词典,目前英语词汇总量约为630,000!新词汇的来源杂多,有从外来文化引入的新词,有从本土核心词汇派生出的新词,更多的词汇是为表达新事物新观点而历史性地创造出的;从词义方面考察,大多数单词都由原初的概念意义逐渐发展出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联想意义、搭配意义和主题意义,①从而由一个单义词进化成多义词。多义词现象是英语词汇最显著的特征。

其次,词汇是一个有联系的有机体。如前所述,在机械论指导下形成的皮相之见认为,所谓词汇无非是由于某种外力作用偶然产生的一大堆互不依赖的碎片,但是根据黑格尔总体性规定看待词汇,这些词汇却构成了一个有着内部的普遍联系的有机体,其中每一个体的规定性都是由整体所赋予的,只有在整体中才能把握其意义。故词汇不只是具有脱离与整体(即该单词所处的语境)的关系的最基本的概念意义。它所蕴涵的丰富意义只有对于这些关系并在这些关系之中才能够表现出来。每个单词都处于一张复杂的网络之中。这张网络包括了两个方面的联系,首先是语言内部联系,即意义上的联系(如同义、反义、上下义)、结构上的联系(如派生、复合、转化),和单词之间的搭配关系。其次是词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指词与使用者以及语境的关系。

再次,词汇是一个运动中的有机体。在机械论看来词汇是以单子式的个体方式存在的,其特征是静止的和超历史的。但是用有机论的眼光来看,词汇恰恰是变动不居的,它是语言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世界上所有正在使用的语言之所以称之为活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它们在词汇始终处于不断生灭变化的过程。黑格尔在《逻辑学》中提出了著名的质量互变理论。黑格尔认为事物的变化不仅有康德所承认的量变,还应该有质变。质变意味着事物的突然产生和消亡。否定质变就是否定变化。由于语言外的自然物理世界及其身处其中的思维世界和语言文化世界(即波普所称的“三个世界”)的其他部分在发展变化,因而相应地在语言,特别在词汇中必会有所反应。所谓质变指词汇的突然产生或消失。特别在现在的信息时代,不断地有新词横空出世,通过网络变得一夜之间家喻户晓。不仅有新旧词汇的生灭,已有词汇的词义也无法保持静止,同样会随着“三个世界”的变化而发生量变。量变形式包括词义的扩大、缩小、转褒贬等。量变性质包括词义的历史性变化、地域性变化和职业性变化。总之,词义的质变和量变反映了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交流的加强。

黑格尔有机论为词汇学习提供了以下几点启示。第一,寻找词义“多”中的“一”。一词多义是英语中的普遍现象。词汇是文化历史思想的载体,具有越来越多的丰富涵义。如何记住一个单词众多的意思并在具体语境中正确使用,这是教学中的难题。在形而上学传统中二者不可通约,哲学家们历来否定感性世界的多样性(“多”),苦苦追寻现象背后不生不灭的永恒存在(“一”)。而黑格尔的有机论则认为两者是一体两面:“一”是本质,是长成参天大树的那颗橡树种子,也是创世的绝对精神;“多”是现象,是绝对精神为了发展自身而对象化出来的物相。由“一”发展出“多”来,而“多”必经无数中介最终复归于“一”。因此以他的视角,我们会发现多义词各个义项存在核心和边缘之分。边缘词义项不断生成变动,正是现象的“多”,而岿然不动的核心义项则是现象背后本质的“一”,是所有处于生灭变化中的义项所由来和复所归的对象。在此意义上韩国的词汇教学专家文德老师提出 “所有英语单词都只有一个意思”。以discharge一词为例,在字典上通常给出如下的几种解释:①卸货 ②发射 ③排出 ④解雇 ⑤出院 ⑥解放 ⑦履行。它核心义为“向外(out)”。派生出的①卸货 ②发射 ③排出均有向外排出(事物)之意,而④解雇 ⑤出院 ⑥解放均有向外排出(人)之意。⑦履行则指“把该做的事情做出来(out)”。②词汇手册上所列的单词含义一般就是核心词义。总之,在黑格尔思想指导下学习多义词的策略是第一步是确定核心词义;第二步是梳理核心词义与各种派生词义的内部联系。

第二,联系的方法。如前述,语言学的理论大都来自心理学,而心理学的理论源头又追溯到哲学。如语言学中的语义场理论源自认知心理学中的信息加工理论,如果再追源溯流的话,就可以回到黑格尔的辩证法。语义场理论认为语言中的词汇不是孤立地储存于人的记忆中,而是分门别类地储存,某些词可在一个共同概念或核心词的支配下结合成语义场,形成记忆中的词汇模块。故记住该语义场中的一个成员即可联想其他的成员。学习者在学习词汇时,应尽可能将习得的零碎知识进行深加工,通过发散性思维,围绕某个核心词汇以词源联系或主题与情境来建构一个个语义场。建构语义场能扬弃机械论的词汇学习方式,将目标词汇置于整体(语义场)之中,通过词汇间的种属关系理解词汇,从“零售式”的单词记忆发展成“批发式”的记忆,并提供机会重温已储存的旧词汇,通过与旧词汇的结合输入新的目标词汇,从而增加词汇系统组织的心理词汇量。

第三,关注新词的产生和词义变化。除了利用词汇共时性联系建构语义场之外,学习者还需关注词汇历时性的变化。在黑格尔的视角下词汇是一个运动中的有机体。尤其目前随着各种传媒的迅猛发展,新概念层出不穷,其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这个有机体正是处在最活跃的阶段。各种新词一夜之间家喻户晓。不仅有新词的产生,而且旧词汇也不能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人们将原初的词义进行加工,从而使词义发生各种变化。所以学习词汇时不仅要及时关注新词的出现,还需要了解词义的历史性变化,掌握其变化的基本规律,如词义扩展、缩小、升格和降格。掌握这些规律就能在变化中掌握词义发展的基本趋势。

英国语言学家Wilkins说过:“没有语法,表达甚微;没有词汇,表达为空。”由此可见词汇在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性。但是词汇研究直至20世纪末才开始得到重视。研究者大都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出发。目前已普遍应用于词汇研究的心理学成果仅局限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三种理论。笔者认为词汇研究可以拓宽思路,从心理学的源头――哲学出发,直接从哲学方法论中汲取新思路。西方哲学源远流长,流派众多,百花争鸣,笔者在此文中仅以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对词汇学习的指导作用为例,抛砖引玉,希望今后能够从不同的哲学视角下研究词汇的教学。

注释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汇总篇6

关键词:九年级;语文复习;积累;策略

语文是学生时代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涵盖面广,内容丰富,考试涉及知识面广,针对学生的各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都有极高要求。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讲,他们正处于即将离开初中,步入高中的关键时期,担负着中考的重任和压力。语文作为中考的一门主要科目,其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对于学生的语文成绩有决定性作用。

一、积累基础词汇,打好语文复习基础

集字成句,积句成段,语文的基本单位便是语文词汇。作为基础内容,没有良好的词汇积累对于学生写作、阅读等都有很大的阻碍。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学生词汇的积累情况,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时对重难点词汇仔细讲解,不仅停留在记忆阶段,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其涵义用法,从而达到学以致用。单纯说教形式的教学方式,因为词汇本就繁多复杂,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降低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方式方法,大胆改革创新,力求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例如,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课程时,可以采用《汉字英雄》的节目模式,组织课堂活动,由于新颖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好胜的心理,不仅激发学生积累词汇的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及提升语文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此外,教师还应当将学生课外时间利用起来,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面临中考,固然是时间很宝贵,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观察积累,切忌临时抱佛脚,面对自己不懂不会的疑难词汇应及时向老师请教,不要应付自己,最终形成包袱。教师也要多用巧思,丰富学生积累词汇途径,让学生日益积累基础词汇从中受益。

二、积累成语典故,巩固语文复习基础

中华历史悠久,成语典故作为历史存留下的瑰宝,无疑是语文学习中的一大重要内容。学生成语典故的积累对于自身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S富的成语典故积累可以在学生阅读、写作过程中运用得更得心应手。成语蕴含渊源历史,后由于时展渐渐具有其他引申意义从而拿来使用。

成语由于其特殊构词方法,很多成语并不是其表面意义,从而容易使学生步入望文生义的误区。例如,“万人空巷”,表面意思是指巷子里空无一人,看似是描述凄凉荒芜的,然而其真实意思是用来描述盛大、欢腾的热闹场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仔细区分学习,可以侧重从以下几点展开教学:

首先,要从了解成语源头入手,成语大多出自我国古典文献,要想掌握学习成语,应当清楚其出处及含义,透彻剖析其口语交际以及书面表达的用法,避免张冠李戴现象的发生。例如,学生很容易书写错误的成语,如“黄粱美梦”“偷梁换柱”,这些成语由于学生并不了解其含义很容易混淆,从而出现错别字甚至误用错用现象,倘若教师能够将相关典故进行讲述,就能够避免这种弊端。其次,教师应当立足课文教材,熟悉掌握从而丰富学生获取知识途径,剖析编写教材其中录用文章的用意,深入挖掘以及利用课文中的大量成语,适当延伸拓展。

倘若学生不了解成语蕴含的历史典故,将不利于学生古诗词理解、阅读写作运用等。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师生交流、点评等形式形成良性互动,渐渐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积极自主性,久而久之,学生的成语积累也将变得十分可观。在成语积累过程中,学生体会到语文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积累名人名言,拓展语文复习范围

名人名言蕴含着其成功的感悟、实践所得结论、警示提醒等,能够流传至今自然有其道理,可谓是浓缩的精华。学生在写作表达、口语交际时要运用名言警句,可以谈吐生色,文笔增辉。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做好名人名言的积累,拓展语文知识面以及复习范围,从而为语文写作打下坚实基础。例如,教师仔细给学生讲解教学《论语》十则,向学生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对《论语》这本经典进行了解,并摘录其中对自己有很大影响意义的语句,并能够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样教学培养学生积累名言的意识,丰富学生写作素材,日后运用能信手拈来,从而使学生的道德修养潜移默化得以提升。

总之,初中是学生语文知识积累的黄金时期,教师开展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做好基础词汇、成语典故、名人名言等的积累,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丰富其学习体验,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知识面,让学生提升自身语文综合素养,以自信积极的精神面孔迎接中考的挑战!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汇总篇7

关键词:汉语史语料学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单音词 复音词

汉语言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代汉语、近代汉语传承下来的现代汉语,不免带有历史的印记。不论是语音、词汇还是语法,现代汉语仍然保留了许多古代汉语的特征,所以以现代汉语为主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仅仅从共时角度着眼是不够的,从历时角度加以考察才是科学的研究角度。其中,汉语词汇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与古代汉语的联系最为密切,也较为容易通过语料进行考证,现代汉语词汇是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下不断变化的产物,与历代的汉语词汇均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借助汉语历史语料分析现代汉语词汇,不仅可以探索古代文言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影响,加深我们对现代汉语中各种词汇现象的认识,而且对汉语的教学与研究有着莫大的帮助,甚至现在许多网络上流行的新词新语也和古代汉语延续下来的构词法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高阶学习者需要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识和相关文化背景的原因。

一、古代单音词与现代复音词的比照

单音词、复音词是就词的音节构成情况划分的。古代汉语单音词占优势,但在向现代汉语演化的过程中逐渐实现复音化,这也是为减少同音词及歧义必然的趋势。当然,这并不意味古代汉语中就没有复音词,只是表明现代汉语中许多复音词都由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词发展而来,其中很多现代汉语双音词的不自由语素仍保留文言中的古义。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古汉语单音词和现代汉语复音词语料的对应情况,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义、扩充词汇量。我们将古代汉语单音词和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复音词进行比照,主要有如下三种情况:

(一)古代的单音词与现代对应的复音词没有相同的语素

这种情况下的古代单音词一般都有较为生僻的涵义,或是多义词中表示较不常用的意义,因此被完全不同的复音词取代。例如:

因退立,股战而栗。(《汉书》)股:大腿

惟仲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师。(《尚书》)师:军队

上例中的“股”“师”在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不再是“大腿”“军队”的意思,日常会话中也很难用到。在《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词汇大纲》(以下简称为《初级词汇大纲》)中,含“股”的词项仅在例句“一股冷空气正缓缓向东移动”中作为量词出现,“师”出现在“老师”“教师”“师傅”三个词项中,并不涉及“军队”这个义项。因此,在初级词汇教学中并不需要特别涉及此类含生僻义语素的词汇教学,但是随着教学的深入和阶段的提高,当遇到“悬梁刺股”“兴师动众”这类成语教学时,就有必要联系历史文化背景来解释词中各语素的含义,而且特别需要提醒学生辨别其与通常意义的区别,以免发生混淆,破坏对词义的正确理解。同样的例子还有“救火”的“救”,意为“阻止”,这符合其在《说文》中的解释“救,止也”。对于这部分不自由语素还保留古义的现代复音词,是不能只凭英语翻译或是现代汉语的常用义来解释的。

(二)古代的单音词,加上前后缀,成为现代的复音词

这种情况下,古代的单音词不改变原意,添加一个词缀以便发音和组句,顺应词语复音化的趋势。例如:

虎兕争兮於廷中,豺狼斗兮我之隅。(《楚辞》) 虎:老虎

先陨而后石何也?(《谷梁传》)石:石头

上例中的“虎”“石”在现代汉语中意义没变,只是在形式上增加了词缀,变得更加口语化了。《初级词汇大纲》中,“虎”出现在“老虎”“马虎”两个词项中,“石”出现在“石头”“石桥”“石子”三个词项中,均保留了古义,都是在原词干的基础上添加了前后词缀而成。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英文词根、词缀的原理,定期、集中为学生列举一些含有相同词根或者词缀的例子,培养学生的认词猜义的能力,这对于学生的日常阅读无疑会有一定的帮助。

(三)古代两个同义或近义的相关单音词组成一个现代的双音词

这种情况也是为了顺应词语双音化的潮流,用古代汉语中意思相近或相关的单音词来共同构成现代汉语的复音词,例如:

朋、友——朋友 道、路——道路 婚、姻——婚姻

减、少——减少 洪、水——洪水 事、业——事业

艰、难——艰难 知、道——知道 衣、裳——衣裳

学、习——学习 恐、惧——恐惧 城、市——城市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这些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并不是凭空造出来的,而是经常在古代汉语中以词组的形式出现,后来凝成一体,引申成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比如“婚姻”,在《史记》“寡人与楚接境壤界,故为婚姻,正义婿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妇之父母婿之父母相谓为婚姻”中,“婚”“姻”作为近义的单音词还是有些微的区别的,在现代汉语中才合成双音词来表示“嫁娶、结婚的事”。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适当分解语素来讲解词义,加深对词义来源的理解。同时,也需要分辨现代汉语双音词中近义语素的区别与联系,特别是对学习古代汉语的二语学习者来说,不能将古代连用的两个单音词误解为一个现代的双音词,避免以今释古。

二、古代复音词与现代汉语词汇的融合

复音词是顺应历史潮流、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增多的,古代复音词相较于单音词来说还是占少数。复音词可分为单纯复音词和合成复音词两大类。单纯复音词只含一个语素,包括联绵词和外来词,联绵词是汉语固有的,音译外来词则是通过译音方式吸收的其他民族语言词汇。合成复音词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语素,古汉语的合成复音词主要包括重叠词和复合词。通过研究不难发现,古代复音词通过长期的筛选和进化已逐渐融入到现代汉语的词汇中。

(一)联绵词

联绵词是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的单纯词,从语音出发可分为双声、叠韵、双声兼叠韵、重言、非双声叠韵几种类型,现代汉语中也仍保留这个定义及分类,不同的是旧词的淘汰和语音上的变化。对外汉语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主要还是语义方面的问题,需要提醒学生不能拆开连绵词解释,切忌望文生义,如“望洋兴叹”中的联绵词“望洋”,出自《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不能误解为望着海洋,而是指目光呆滞、神情迷茫的样子。

(二)外来词

语言作为交际工具,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也必然会不断受到他国语言的影响。相比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的外来词相对来源较少,也留有许多历史变迁的印记。汉代佛经的传入,使汉语中增加了一些梵语译词,如“玻璃”“浮屠”;少数民族的融合以及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也使不少民族词、外语词进入汉语,如“骆驼”“葡萄”“喇嘛”“可汗”。虽然有些古代外来词现在已不常用,但是吸收外来词的传统依然在继续,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不仅有音译形式,还有音译兼表意、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直接借用等形式,如“沙发”“纽约”“芭蕾舞”“卡片”“积极”等。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解释外来词的来历,吸引来自不同国家、民族学习者的兴趣。

(三)重叠词

古汉语中单音词的重叠形式颇为常见,如“朝朝(每天早晨)”“人人(每人)”,而现代汉语的重叠词则更加灵活多样,有AA、AAB、ABB、AABB、AABC、ABAC、ABCC等多种形式,如“悠悠”“兴冲冲”“清清楚楚”“默默无闻”“无影无踪”“虎视眈眈”等。因为现代汉语叠音词结构较为松散,所以比起古代汉语,不仅数量上有明显增加,也较容易找到规律,构词能力更强。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举一反三来学习叠音词,如量词重叠含有“每”的意思,部分双音节形容词可以变成AABB的形式表示强调。

(四)复合词

古汉语中的复合词从语法角度可以分为主谓式、偏正式、并列式、动宾式和附加式,这种构词法在现代汉语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并列式复合词的两个语素并不都参与表义,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显性意义,而另一个语素的意义是隐性的,这就是偏义复词。偏义复词作为古代汉语学习的一个难点,在现代汉语中也会经常出现,如“无足轻重”,“轻重”偏指“重”,意为“不值得重视”。对比古今偏义复词,可以发现其在古汉语中偏指义语素相对不固定,更需要依赖上下文来进行判断,语素之间的结合也较为松散。多数情况下现代汉语对偏义复词的判定不需要语境,如“国家”“窗户”等,它们的意义已经固定,不像在古汉语中仍保留选择性。但是有一些偏义复词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需要借助语境来进行判断,例如“长短”,《史记》中“而朱公长男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的“短长”即偏“长”;《脏腑记叙》中“余刻此图,并非独出己见,评论古人之短长”即偏“短”。现代汉语中“一较长短”就是“比较谁更好”的意思,“长短”偏“长”,但在“他很小心,生怕有个长短”中,“长短”偏“短”。古今比较之下会发现,现代汉语对古代汉语词汇词义进行浓缩简化的同时,也有着继承和发展。在汉语教学中,对于有固定偏义的复词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但是对于需借助语境来判断的偏义复词就要提醒学生特别注意一下。

三、汉语史语料学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及意义

通过简要对比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词汇关联情况,我们可以大概了解汉语词汇的发展方向,即词语的复音化。具体的关联发展情况和相应的汉语教学方法总结如下图所示:

随着多个复音词代替一个多义的单音词及复音词本身的更新变化,加上社会改革带来各种各样的新词新语,汉语的词汇越加复杂多样。但语言的变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进行的,特别是词汇,作为其中更新最快的部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以偏概全。

借助汉语史语料学来收集词汇资料,了解汉语发展过程中词汇的变化情况和词义来源,无疑可以为我们的二语教学工作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方向,其作用大致可以概括如下:

(一)有利于更好地理清词义。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而言,我们不仅要关注正在变化更新的词汇,也需要考察历史。一方面,现代汉语构词能力最强的字义系统来源于古代汉语;另一方面,现代的书面语中也依然保留大量古汉语词汇,特别是古汉语中的成语、名句现在仍大量沿用。所以通过借助汉语史语料学搜集词语例证、对古代文献的词语进行归类整理,可以帮助学生总结构词规律,探求词义理据,并学会通过分析、预测来理解、记忆新词。同时,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词汇中语素义的把握,也便于学生正确分辨同义词、近义词。

(二)有利于奠定良好的汉语基础。通过历代语料的考证,不仅可以使学生准确把握词汇义,扩充词汇量,也能够让他们对词源有一定了解,这无疑对汉语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入古汉语的词汇语料,可以使汉语学习者接触到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汉语语言风格。对词语的追根溯源及古汉语的天然美感,都可以吸引已有一定审美能力的二语学习者继续学习、探索下去。

(四)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对比古今词汇的变化,可以窥见中国历史的变迁,词汇是时代的忠实折射物。中、高级的汉语教学中就包含许多中华文化因素,真正理解现代汉语的语言,还需要从古代汉语中寻求答案,古汉语的词汇就是学习的入门。对一些保留古义的词汇的熟练运用,耳濡目染中国古代的思维方式与语言习惯,可以让学生从文化层面上理解和运用汉语,这也是对外汉语教学希望达到的最优教学目标。

当然,古汉语史语料繁多,而留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有限,在词汇教学中如何合理引入并分配涉及古汉语词汇的学习内容,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分类搜集语料来分析特定的词汇现象,都是值得我们继续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崔雪梅.训诂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

[2]高小方.古代汉语[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3]李冰燕,杨英法.古今偏义复词的对比分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4]瞿秋石.汉语词源学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复旦大学,2011.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汇总篇8

[关键词]英语专业 词汇学课程 历史回顾 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059-04

一、引言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成和实体表征,是语言实践(听说读写译)的重要基础。历来的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都对学生的词汇学习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但学生的词汇学习往往处于自发状态,缺乏早期专门系统的课程学习和指导,英语专业的词汇课程研究也始终是一个比较薄弱的领域。从目前的研究状况看,关于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学习的课程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词汇学”方面,但已有研究大多关注教材或教法,缺乏对课程设置历史轨迹的追寻,也没有较大范围的实证调查。本文基于外语教育史和国家英语专业教学指导文件,对英语专业词汇学课程设置的历史予以追寻,利用网络平台对国内高校英语专业词汇学课程设置的总体状况与具体维度予以探析,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视角来审视英语专业词汇学课程发展状况,以此扩展和丰富英语专业词汇学课程研究,为词汇学课程改革提供历史与现实理据。

二、国内高校英语专业词汇学课程设置的历史回顾

高校外语专业教育史料表明,解放前我国高校外语专业教育“重文学轻语言”。建国后,仿效前苏联模式重视语言理论教学成为词汇学课程得以独立设置的重要契机。这首先体现在国内的俄语专业,然后推及英语专业。我国于1955年在苏联专家协助下制定了三、四年制俄语专业学计划,弥补了我国无学计划的空白。其中现代俄语理论课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等。国内大学外语专业开设词汇学课程沿袭了苏联高校外语专业的做法。这与当时中国大陆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开展向苏联学习、与苏联进行全面合作所形成的苏联教育模式这种时代大背景密切相关。

我国高校英语专业英语词汇学课程历史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南京大学已故著名英语教授陈嘉先生于1983年12月在为《现代英语词汇学》所写的前言中明确指出:“我国英语教学……关于英语词汇的规则一般都并入英语语法中讲授,仅占语法的一小部分。解放以后,传人苏联斯大林语言学学说,语法和词汇被并列为语言的两大组成部分,而苏联高校内英语词汇学独立设课讲授的方法,也同时介绍到我国各高等院校的英语专业。”北京外国语大学是国内较早开设英语词汇学课程的院校。根据《北京外国语大学志》,早在1951年,北外英语系就建立了基础英语、口语、翻译、词汇4个专业教研组,在一定程度上为词汇学设课做了前期的准备;1956年2月,北外英文系在苏联专家杜陆尼娜的指导下率先开出了一些语言理论课程,比如语言史、文体论、理论语法,词汇学课程则由著名语言学家许国璋先生负责。

尽管建国后有关部门颁布过一些关于高校外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文件,但具有实质内容的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则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颁布的。相关研究表明,教育部在召开全国外语教育座谈会之后的1978年12月制定并完成了3个不同类型(外语学院、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这些文件在课程设置中都将英语词汇学作为语言类选修课程,对该课程的开设学期与课时分配也做出了一些说明,比如规定词汇学可开设在高年级,课时为36。

1983年12月初,高校外语教材编委会英语编审组和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在北京召开的25所高校外语院系代表参加的英语专业高年级教学座谈会对高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及设课的指导思想、高年级的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会议认为,读写译和文学、英语语言学基础作为必修课程,而其他文学、文化课程和词汇学、文体学等可列为选修课。显然,在20世纪80年代,词汇学仍然是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的选修课程之一而加以设置的。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到80年代,“英语词汇学作为高等院校英语々业课程在我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很长时间没有自己的教材,且开课的院校亦寥寥无几。直到80年代中后期,该课程才逐步走向普及与繁荣”。因为这个时期出现了多部由我国学者自行编写的英语词汇学教材,比如汪榕培和李冬的《实用英语词汇学》(1983)、陆国强的《现代英语词汇学》(1983)、林福美的《现代英语词汇学》(1985)等,这使词汇学课程得到了较大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试行本)》规定,除了语技能(阅读、写作、翻译、学十论文指导)为必修课,其他关于语言、文化、文学的课程都作为选修课。英语词汇学与英语语言学概况、英语语音学、英语语法学、英语文体学都是作为语言学类选修课程来设置的。大纲对选修类课程的教学目的、课程实施(课程描述、课时、教材、教法和测试)给予了简要的描述。

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思想,将英语专业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三种类型。其中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是指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将语言学概论、英美文学、英语国家概况列入必修课;关于语言、文学、文化的具体分支学科课程则作为选修课程,比如英语词汇学与英语语音学、英语语法学、英语文体学等均列人选修课程。但就这些选修课程如何开设,大纲并未做出进一步的规范。

除了上述普通高等教育英语本科专业可开设英语词汇学课程之外,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本科段)也将英语词汇学课程作为选修类课程加以设置,旨在培养和检验自学者词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语言能力。

综上所述,根据建国以来国家关于英语专业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词汇学始终属于英语专业语言(理论/知识)类选修课程,但缺乏关于其作为选修课的具体规范。比如,从课程论的角度而言,选修课程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指定限制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但以往文件都未做出任何阐释。国家已有关于英语专业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对于词汇学课程作为选修课的规划,使各个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在词汇学课程设置上有了很大的弹性,这可从下而的调查数据中得到反映。

三、国内高校英语专业词汇学课程现状调查

2000颁布的英语教学大纲给出了英语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参考性和指导性方案,但同时也指出:“各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专业技能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进行调整,确定教学时数,开设时间和教学内容。”那么,英语词汇学课程在全国各地高校英语专业的开设情况

究竟如何?针对此问题,笔者于2010年12月采用网络调查方式,对国内本科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简介或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收集。鉴于一些高校没有提供网络版课程设置信息,笔者最终获得国内54所高校英语专业词汇学课程设置状况详略不等的基本数据。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对国内部分高校英语专业词汇学课程设置的状况进行描述与分析。

(一)词汇学课程设置总体印象

近年来,有两项研究对个别省份或部分高校英语专业词汇学课程设置状况有所报道。比如,乔相如借助调查问卷对湖北省17所高校的340位学生和12位教师(共计352人,实际332人)进行的英语词汇学教学现状调查发现,英语词汇学课程目前在湖北省高校的开设比率较高,但也有少数学校没有开设该课程。郝红梅基于全国各地115名英语专业教师和全国11个省市42所高校的42名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关于我国各类高等学校(外语类、综合类、师范类、理工类)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调查的相关数据显示,高校英语专业英语词汇学课程的开设比例为62.3%,但该课程在不同类型院校英语专业的开设率存在差异:外语院校38.1%,师范院校84.2%,理工院校68.0%,综合性院校65.6%,重点院校58.1%,一般院校70.5%。重点大学和外语院校词汇学课程设置比率明显低于其他类型院校,这可能与前者学生的英语水平整体高于后者有着直接的关联,也反映了学校层次与课程设置之间的关系。

从英语专业词汇学课程设置的历史发展来看,由于建国以来国家指导性文件并没有要求各个院校必须设置该课程,所以该课程的实际设置与否完全是南院校自行决策。本文基于网络调查的英语专业词汇学课程设置涉及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4所院校,已有调查(乔相如2009,郝红梅2009)与笔者的研究都表明,词汇学课程在国内绝大多数高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都占有一席之地,这也反映了英语专业教育对词汇学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

(二)词汇学课程设置具体情况

1 课程名称使用

从本文调查情况来看,97%的院校英语专业词汇学课程采用了“词汇学”或“英语词汇学”的名称,仅有个别院校使用了其他称谓。比如,中国科技大学设置了“实用英语词汇学”,“实用”二字彰显了该课程指向语言实践和指导语言运用的价值取向。再如,西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课程计划中有一门“英语词汇学习”课程,其课程内容提要是:学习词的基本概念、词义的演变、词素、构词法、同义词、反义词、词义与语境、成语、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词典学等。据此可以认为,该课程即为“英语词汇学”课程。不过,该课程的冠名也体现了一种课程价值取向,即希冀该课程有助于促进英语专业学生的词汇学习与发展。

此外,吉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设置了“词汇语义学”课程。显然,从学科关联来看,词汇语义学既是词汇学的分支和细化,也是词汇学与语义学的交叉。词汇语义学虽然仅仅是在两所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得以体现,但也反映了英语词汇学课程设置有进一步细化的趋势。

2 课程类型定位

基于课程管理方式和学生学习选择自由度,课程可以划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类型。一门课程属于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其定位是由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生需求分析来确定的。必修课是指确保人才培养规格的强制性修业课程,往往包含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选修课则是扩展学生学科和知识视野、培养其在特定领域的兴趣、偏好以及未来职业发展指向等方面的拓展性和发展性课程,可细分为指定/限制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选修课通常与一个专业的学科类课程或方向/倾向类课程相关联,因而成为模块课程的有机构成。词汇学作为必修课或任选课,反映了该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以及对学生学习权利和自由的考虑。

那么,国内高校词汇学课程设置的类型定位情况如何?已有专题问卷调查表明,一些省份的高校(如湖北省)开设词汇学课程,其课程类别或者作为专业必修课程,或者作为专业选修,但必修比率高于选修比率。而基于更大范围的相关问卷调查则显示,在开设词汇学课程的院校中,必修类型比率为26.5%而选修类型比率是73.5%;英语专业学生对词汇学(选修课)的选择比率则在54.8%。

本文所调查的52所院校(共54所,其中2所院校缺乏课程类型信息)中,词汇学课程作为必修类型的院校仅为8所(15.38%),其余44所(84.62%)院校的词汇学课程均为选修类型。关于词汇学作为选修课程,除23所高校的词汇学课作为选修课的具体类别信息不明而无法做进一步的分类和分析之外,5所高校将词汇学归人专业“任意选修课”,16所学校把词汇学作为英语专业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经贸英语、法律英语、双语、翻译等方向的限制选修课。

词汇学作为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对语言学习和应片具有理论指导实践的意义和价值。现行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建议,将作为英语专业知识核心的语言学、文学、义化各取一门课程作为必修课程,而将基于三类学科领域的分支学科的课程作为选修课。这种课程安排,从保障专业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的习得、遵循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认知流程以及考虑专业教育课时的分配等角度来说都是较为合理的。总体而言,本文所调查的多数高校英语专业词汇学课程设置的类别定位与既往和现有的英语专业教育国家指导性文件所拟定的课程类型定位基本上保持一致,即将词汇学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程加以设置。至于一些学校自行将词汇学作为必修课程予以设立,从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和学生词汇习得和发展需要的双重角度去审视,仍然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究的话题。

关于词汇学作为选修课的具体划分,相对于强制性的必修课,任意选修课赋予学生的学习自由度最大,可以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意愿。学生可以在任意选修课模块中自南选择欲选修课程,只要修满规定的学分即可。但调查所涉及的词汇学作为限制选修课的设置却存在一些问题。(1)词汇学课程在同一学校英语专业的某些方向开设而另一些方向却没有开设。那么,词汇学课程是否适合于英语专业的某些专业方向而不宜另一些专业方向的学习?词汇学课程是否具有专业方向区分性?是否在学习对象上应该窄化?依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以及现行大纲关于英讯专业人才培养多样化的要求,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各地高校英语专业大都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英语专业的方向/倾向设置呈现出多元格局。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案也根据专业分流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设计,但课程设计的专业方向性区分却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话题。(2)个别学校对词汇学课程在相同专业不同方向的模块课程中给予不同的课程类别定位也是值得商榷的一个现象。比如,某师范大学的“英语词义学”和“英语词汇学”在师范类和非师范类课程计划中的课程类型划分就出现了既是限定选修课又是任意选修课的情况。课程类型如此划定的依据是

什么?显然,这种课程设置既缺乏词汇学与词汇学习的关系考虑,也没有课程论的相关依据。

3 课程时间分配

一门课程的设置时间,其内涵包括开设课程的学期划定、每周课时、总学时以及学分赋值。目前,国内高校英语专业词汇学课程开设的课时分配情况如下:

(1)学期分配。在21所提供相关数据的高校中,词汇学课程除了1、3学期之外均有设置,其中在高年级开设该课程的院校有16所,在基础阶段设置该课程的有5所。由此可见,词汇学课程的学期安排大多在大二三或大四。该课程的学期分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词汇学课程作为专业知识课理论性较强的特点所决定的,也与部分高校英语专业将该课程与高年级专业方向设置有一定关系。至于部分学校将词汇学课程下移至基础阶段则可能与该课程的实用性价值定位有关,即希望尽早通过词汇学理论的学习来指导和促进学生的词汇学习。

(2)学时规定。调查证实,词汇学课程周学时为2。由于各个高校学期教学周数存在差异,因此调查中发现词汇学课程每学期总课时在各所高校中少则24学时,多则56学时,但以30-36学时居多(18所高校)。由于词汇学课程设置的学期局限――倾向高年级阶段以及大多历时一个学期,所以该课程的学时有限。

以往有些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文件涉及对词汇学课程学期和学时的规定。比如,教育部于1978年颁发的三个文件都有相关描述:在《外语学院英语专业四年制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中,作为语言方面选修课程之一的英语词汇学总课时为36,在三四年级开设,但具体学期未作规定;在《综合大学英国语言文学专业四年制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中,词汇学被安排在5-6学期,周学时2,总学时72;在《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四年制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中,将作为选修课程之一的英语词汇学设置在第6学期,周学时2,总学时369。此外,1990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试行本)》对所有选修类课程的课时做出过指导性规定:周学时为2,开设时间为一个学期。从目前国内部分高校英语词汇学课程设置的学期分配和学时规定调查来看,其情况与以往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文件的相关规划基本一致,即词汇学课程在高年级设置,历时一个学期,每周学时为2。

(3)学分赋值。学分制是基于选科制而产生的一种将课程学习时间换算成学分、学生修完该课程考核合格即可获取该课程学分的课程管理制度。因此,学分是指学生成功地完成某一课程学习所获得的分值,是用于计算学生课程学习量和达到合格标准的一种计量单位。从相关研究来看,基于规定学习量和考核合格底线的学分制在计分方法上较为简单易行。比如,潘懋元认为:“每门课程每周上课一学时,自学二学时,修满一学期,经考试及格,即可获一学分”;也有研究指出,国内“大学选课和课程学分计算的差异不大”,“大约16个学时计1个学分”。相关研究似乎都倾向于将一个学期的课时量转换为一个学分的标准。在本文所调查院校中,除词汇学课程在临沂师范学院和西北师范大学的学分为3、河南工业大学为1.5学分之外,其他院校均为2学分。这表明,绝大多数院校对一个学期的选修课的学分赋值定为2个学分。由此可见,课程学分赋值的具体标准可能与各个院校规定的学分制度及其专业教学计划有着直接关系。

四、结语

要认识现实必须首先了解历史,历史研究是作为现实研究的基础并为现实研究服务的,而且纵向的历史研究和横向的现实研究是任何系统研究的基本向度。“当我们在进行任何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研究时,必须对该课题进行纵向的历史研究和横向的现实研究”,“历史研究和现实研究,正是我们探讨任何教育问题应把握的两条基本线索”,“只有使二者结合,才能理清事物发展的基本线索,抓住事物发展的各个环节阶段和联系”。这是进行教育研究时必须掌握的一个基本思路,也是本文开展研究的逻辑起点。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工作小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试行本)[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

[3]林福美,现代英语词汇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

[4]汪榕培,英语词汇学在西方开始引起重视[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汇总篇9

【关键词】历史课程;初中;现代教育技术

前言:新课标的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当堂讲解、演示的内容,与学生的问题探究结果、材料研习结论等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设备,如投影设备、录音影片、模型等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以及历史课件的开发和制作。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应兼具多样化和现代化。

一、如何让现代教育技术快乐地融入初中历史教学

1、利用历史影像资源,指引学生走进历史。笔者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可谓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简单的说,现代教育技术合理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图文并茂、声色并行将历史活脱脱的呈现于学生眼前,不仅能够极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具体可感的实质画面,让单调乏味的历史知识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以多媒体设备为例,全方位立体式的重现历史场景,给予学生直观感受历史的真实体验,使其感官得以充分调动之余,也让历史有了更宽的角度,得到了更多层次的解读。由此一来,不仅提高了历史教学效率,也满足了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启动要求。此外,多媒体特有的情感渗透力,不仅能为学生再现历史真实的发展轨迹,让他们亲临其境般地感受历史事件中的波诡云谲,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熏陶与启发。比如,讲授“鸦片战争”时,教师可选播影片《鸦片战争》,再挑选其中几个特写镜头:国库白银外流,百姓家破人亡;大量官兵吸食鸦片,清兵溃不成军……种种令人扼腕的画面能够轻易地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感知国弱民贫,痛恨鸦片对人类的荼毒,由此对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与抵触。

2、借助历史教材插图,培养学生历史兴趣。历史课本上都会有许多插图,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些插图往往能够吸引住学生的目光,有的甚至只顾着看图而忽略了听课。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就此改变教学思路,将插图合理地利用起来,以此为例来详细讲解插图中的故事,描绘的是何种事件、什么人物、所处何地等,将学生注意力最大程度地集中在图画上,由此产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此刻,教师再通过对插图的简介,将课程环节平和过渡到教材中。例如,学习“唐朝期间民族关系”时,可利用教材中穿插的各类图片来解析当时复杂的民族关系,有如“大昭寺”图、“回纥贵族”图、“突厥骑兵”想象画、“渤海石灯塔”图、“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壁画等,透过这些插图来折射历史的真实,揭开唐朝当期盛世开放的民族关系所呈现出的恢宏画卷,使唐代各民族其乐融融的交往和交流真实、形象地展现。

3、改良历史作业布置,辅助学生轻松作业。实践中,有的教师精心设计的作业题目并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导致他们不愿意去做,从而相互抄袭,应付了事。作业作为堂教学中最后的一个环节,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与课程教学同等重要。由此,要改良作业布置方式,首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教师可以尝试布置形式新颖、贴合学生学习水平的习题,使其由对作业的兴趣转化为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此外,历史不同于数理化,不需要题海战术,作业布置得多了不但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还会增大学生的压力,所以作业要注重少而精。比如,在学生学习“新疆的收复”后,作业可以设计为学生自行搜索新疆的相关历史信息,整理汇总成一个新疆地区发展表。由此让学生在好奇心和探索欲的驱动下,完成对某一地区或时期形成系统的认识。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对初中历史教学的现实意义

首先,结合初中生特有的认知结构,借助多媒体技术设置生动可感的德育教学场景来充分挖掘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因素,激发他们在心理上的情感共鸣,最终实现学生思想品德内化和升华的德育教学目标,有益于对学生得以更加深刻的德育教育。其次,动画、视频、声音、图像、图形等现代教育技术媒介能够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具体可感的生动画面,将单调乏味的历史知识变得更有吸引,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活动,活学活用,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1、发挥技术优势,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任务不仅是掌握基本常识,更要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比如,当讲到“全国大动乱”课文时,教师可以预先安排学生搜集时期的史料,如老照片、旧报纸、故人回忆录以及流传的民间故事等,再指导学生将这些资料汇总成电子文档在课堂上展示,糅合成共享教学资源。通过这一多渠道搜集、自主思考、广泛交流,再借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媒介而铺展开的自主学习,为每位学生都提供了自我表达的空间,突出了学生的自我意识,也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有效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与快乐的课堂气氛背景下融入现代教育技术,能够让历史借助不同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他们能够设身处地体会历史人物在历史情境中的心理活动。不仅为枯燥乏味的历史课堂注入了一股强劲活力,还激发了学生对历史事件与人物的研究兴趣,准确的理解历史发展轨迹,以史为鉴,培养博大而宽广的处世胸襟,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3、重现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信息储存量大、表现力强的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再现真实的历史场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的风云变幻,引导他们想象英雄人物的雄才大略、不凡气度,培养其对历史的理解力、洞察力,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能力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汇总篇10

大学生党校学习思想汇报范文篇【一】

敬爱的党组织:

今天是我们xx学院党校第42期培训课的第二次课,我们在9202教室观看了记录共和国60年重大历史事件的文献纪录片《沧桑巨变》。这部影片全面回顾了建国以来各个不同时期的中国历史画卷,再现了中华民族及这块土地的百年沧桑,我看完后深受感动。

第一集《共和国奠基》展现了从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开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结束的全过程。新中国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有效的把全国人民组织起来,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迈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步伐。我们顶住了帝国主义对新生的共和国的压力,完成了抗美援朝的国际使命,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

第五集《改革初亮剑》从1979年1月邓小平访美开始,展现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次在世界亮相的过程。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开始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第十集《继往开伟业》主要讲述2014和2014这两年中国的风雨历程,由于我们都亲自经历过,所以感受特别真切。在2014这个不寻常的年份,我们遭遇了年初的冰雪灾害,目睹了3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见证了北京奥运会胜利举办和神舟七号升天的伟大历史时刻,之后又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雪灾、地震的灾难我们挺过来了,奥运会成功举办了,神舟七号也顺利升天,这一桩桩令人难忘的历史事件,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生动画面,一幕幕催人奋进的记忆瞬间,都鼓舞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看完影片后,我对中国共产党的敬意油然而生。正是因为有了党的正确领导,我们才得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长达八十多年的岁月中,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最大执着和坚强信念,追求、探索和领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终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2017年xx月xx日

大学生党校学习思想汇报范文篇【二】

敬爱的党组织:

自从进入党校学习以来,我的学习和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对党章的学习和理解使我对中国共产党这个先进的组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对 三个代表的学习,使我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员,就必须作到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学习上要刻苦钻研,生活上要艰苦朴素,要团结同学,乐于助人.

深入学习******总书记 七一讲话和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即要在理论上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更要在实践上身体力行,我们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优良作风.这是深入学习的基本和根本目的. 七一讲话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它以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科学地回答了我们在新的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重大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从根本上回答了我们在新的实践中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历史课题,成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纲领,它并且十分准确而且具体地提出了按照 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各项工作的实践要求,使我们在思想理论上更加清醒坚定,在实践行为上更加明确自觉,因此, 七一讲话和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既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又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通过初步学习,我已经对 七一讲话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具有的鲜明的实践特征,有了基本的认识,那么.我该如何贯彻执行 三个代表的思想呢?我认为要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就要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实践要求,努力当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就要牢牢地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努力当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就要大力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文明,加快文化事业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把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努力当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就要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地获得切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利益.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实务真,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维护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并不断增强党的活力;必须坚持党的以严治党的方针,各级党组织必须对党员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监督,坚持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现象,还要认真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联系思想实际,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自觉克服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和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牢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把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作为衡量和检验一切工作根本尺度,严格要求,符合就要坚持,不符合的就要改正。

我就是在这个时期担任学生会自律部长的职务的,这是领导和老师对我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的信任。我认为做学生会的工作,首先要以广大同学的共同利益为最根本的出发点,这一点正是符合了三个代表中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随着我过加入WTO,我们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进程。我们学生会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就是从长远发展角度看,提高思想意识,增强思想转变,在严峻的生存考验中,多学习适合国际法规的经营管理知识,利用一切有效途径和手段,加强调研,规范行为,提高自身技能,为自己的发展赢得更大空间。

我们新一代大学生正式处在这么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审时度势,坚定信心,抓住机遇,面对挑战,务实创新,为我们的事业全面振兴而奋斗。

我一定会时时刻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争取早日入党。

以上思想工作汇报,如有不妥之处,请组织予以指正。

此致

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