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笔记十篇

时间:2023-07-31 17:42:11

初中地理课堂笔记

初中地理课堂笔记篇1

在过去很长时间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关注的是学生是否在集中注意力的听讲,是不是目不转睛地在“盯着”教师,而且很多教师以此来评价学生是否在认真听听课。其实,学生即使再认真听讲,他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教学实践表明,初中学生注意力连续集中的时间一般都不会超过20分钟。另外,45分钟的课堂,学生只能记住75%,48小时后再测试则只能记住10%,所以,课堂笔记在帮助学生记忆课堂知识方面的意义是巨大的。课堂笔记,从表象功能来看,可以记录课堂学过的知识,课堂曾经出现过的一些思路,有助于学生对过去的知识进行整理。从内在来看,记笔记是一个技术生成的过程,它可以指引个人注意和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而建立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前人经过调查发现,笔记的连贯性以及笔记状况记课堂笔记与成绩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通过观察学生的笔记,可以非常有效地反映学生上课思路的连续性与学习态度,学习思路以及学生课堂上听课时的闪光点。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思维连贯性要求很高,而且章节之间的知识具有紧密的延续性,因此,笔记在初中数学中的意义是巨大的。本文针对初中数学课堂笔记的意义及改进策略开展分析,旨在进一步发掘课堂笔记的意义,促进学生更好的整理课堂笔记,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2.初中数学课堂笔记的改进策略分析

2.1采用科学的措施引导学生记笔记

教师培养学生记笔记,首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笔记的意义,并且有兴趣学着去记笔记。尤其是对初一新生,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定要多次强调记笔记的重要性,指导学生适应初中课堂,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记笔记比较有效的方法可就是板书,因为我们一个一个的去教学生怎么记笔记,这个不太现实,而板书则可以让所有学生都能看见,并加以模仿。但以前我们教师在讲数学的时候,板书随意写,想到哪写到哪,龙飞凤舞,似“天书”一般,尤其是数学有很多符号、数字,学生们更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所书为何物,看都看不懂,别说做笔记了。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板书,标题明确、字迹清晰、布局合理、速度适中,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示范,并让学生记笔记“有章可循”。一般来讲,数学课堂的板书设计类型可以包括:规范式、提纲式、对比式、构图式、表格式等等,通过多样化的板书设计,不断的调动学生记笔记的兴趣,慢慢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2.2传授合理的方法促进学生记笔记

初中的学生,很多仍不习惯记笔记,或者说是不会记笔记,也不了解笔记到底有什么用处。尤其是初一的新生,在小学阶段根本就对笔记没有什么认识,不少初一新生都认为数学学习就是会记题,只有会做题才能考高分,记笔记有什么用,又不能得高分。抱有这种心态的学生不在少数,因此很多学生都不会记笔记。教学实践中也的确发现,很多学生在数学课上记笔记,都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即“写”的时候,“听”跟不上;“听”的时候“写”跟不上;又听又写的时候来不及“看”,导致很多学生记笔记要么是应付了事,要么就是成了“复写机”,把老师讲的都记下来了,但一句也没理解。记笔记,是一个考验“心、手、眼、脑”复合能力的工作,所以记笔记离不开合理的方法。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让学生记提纲、记问题、记疑点、记方法、记总结这“五记”来记录数学课堂的笔记,重点在于笔记的整理要结合课堂进展,学会协调听课与记笔记的精力。另外,记笔记的地方也可以有很多种,比如正规的笔记本记笔记、“空白”处记笔记等方法。另外,教师还需要给学生补充一些记笔记的技巧,这对于记笔记时间不长的学生来说很重要,可以让他们少走很多弯路,更快地对笔记产生兴趣。比如,笔记不要记得太紧太密,每页右边留下约13的空白处,以便日后补充、修改;可以“创造”一些自己的语言符号、代号,自己能看懂就行了,这样可以节省课堂记笔记的时间。还可以用不同的颜色的笔记笔记,不过自己预先要规定不同颜色的意义,比如一般的用蓝色笔写,重要的内容,如概念、公式、定理用红色笔写,把自己的一些思想、观点以及课堂上的闪光思维用绿色笔记下来,这样便于以后复习只需看一下提纲然后进行联想。

2.3通过适当的手段评价学生的笔记

科学的评价方式对于学生记笔记是一种积极的促进,尤其是初中学生,他们主体性非常强,迫切需要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样的心理,把学生笔记的记录情况纳入学生平时成绩管理中,不记笔记或笔记数量不足课时一半的同学不加分;笔记超过一半但不完全的加3分;笔记连续完整的加5分;笔记连续完整而且能够有效地反应课堂重要知识,且有自己思路的记忆和后续补充完善的8分。然后教师可以把这些成绩在成比例的折算后加到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中,一方面完善了原有的考核模式,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新课改中“注重教学过程”的理念,对于促进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有很重要的意义。最终,通过这种课堂笔记的评价方式,学生们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很多都会积极地做笔记,整理笔记。教师为了考核学生笔记的利用效率,可以定期的检查,并配合优秀笔记展示,让学生们相互学习。但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学生最终把记笔记流于了形式,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课堂光顾着记笔记,忘了听课那就得不偿失了。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笔记更有效的巩固课堂知识,而不是单纯为了记笔记,这点需要教师们注意。

3.结语

总之,数学课堂笔记需要形成良好的习惯,而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离不开教师科学合理的技法传授。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笔记记录习惯的方式也有很多,但其核心都离不开教师要更多的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多研究不同年级、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结合不同章节的数学内容,才能真正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笔记记录方法,才能真正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蒋雪微.生物学课堂笔记与学习成绩关系的调查[J].生物学教学,2002,27(2).

[2]殷雷.学习态度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以学习考勤记录与课堂提问成绩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初步探讨[J].心理科学,2008,31(6).

[3]王广恩.如何指导初一新生记数学笔记[J].学周刊(教育科学),2011(11).

[4]夏飞.谈谈数学教学中板书设计的几种类型[J].黑龙江教育(中学),2010(6).

初中地理课堂笔记篇2

关键词:做好;数学;课堂;笔记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近些年来,初、高中数学的教学连接问题,越来越引起各地各级教研部门和高中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初、高中的数学衔接教学,不仅体现在初、高中教材衔接上的不连贯,基础知识、学习目标要求的不同,也包括初、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及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水平不同,以及初、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和习惯的不同。因此在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了解学生、走近学生,弄清学生的数学实际水平,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能促进学生很快适应新的数学学习模式,从而可以提高效率,顺利地吸收新知识和发展的能力。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订周密的数学学习计划、课前做好预习、认真仔细听课、课堂做好笔记、独立完成数学作业、解疑答惑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记好课堂笔记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正确舆论,阐明做好课堂笔记的重要性

一些学生片面地认为,教材的内容什么都有,上课时,只要认真听讲就行了,没必要认真做数学课堂笔记。这种观点很明显是错误的。古人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实践证明:对于同一小结的数学学习资料,做笔记的学生明显比不做笔记的学生的数学成绩要好。这是什么原因呢?做好课堂笔记的优点如下:①做好数学笔记有利于引导和引起学生的注意。要想在数学课堂上,既能听课也能做好笔记,必须做到紧跟教师的数学讲课思路,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数学学习的内容上,只听课不做笔记,学生的注意力有可能分散到数学学习以外的其他方面去。②做好数学课堂笔记,更有利于对数学学习内容进一步的深入理解。做好数学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努力思考、加深印象的过程,眼、耳、脑、手一齐全部活动起来,大大促进了学生对数学课堂讲课内容的理解。③做好数学课堂笔记有利于对数学知识的复习和对所学知识点的记忆。如果不做好数学课堂笔记,等到数学复习时,只能从头到尾地去通读一遍教材了,这样既花费了大量时间,又难以学深学透,学习效果当然也不会很好。在听课的同时,做好课堂笔记,对数学课内容的纲要、重点及疑难问题,记下自己的理解及体会,这样在进行复习时,既有系统性和条理性,又觉得非常熟悉,复习起来,轻车熟路,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④做好数学笔记有利于数学材料的积累,扩充数学新的知识点。做数学课堂笔记可记录下课本上没有的,而教师在数学课堂上重点讲解的新的知识点、通过不断地积累,积少成多,使学到的新知识更加系统化。

二、重视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课堂做好笔记的技巧

1.各门课程的笔记本要分开。有时记在书上,有时记在笔记本上,千万不要在一个笔记本上语文、数学、英语等随便写,导致学习笔记乱,影响学习效率。因此,学习笔记本要选择厚一点的,并且要好好保存,最好每科一个笔记本,以便复习时得心应手。好的课堂笔记应该有个规范的格式。比如,右侧用于做笔记,左面可用来提示应该注意的哪些方面、要突出的重点和难点等。其次,笔记本每页的上下、左右都应该留出一定的地方来,不应该在一页上写得太满。最好的方法是:笔记本上每一页都用一条竖线划分为两大部分。两个栏的内容之间最好一一对应,也就是说,教师课堂讲的内容和自己理解的对应相同章节的内容要在相同的横向行上,这样便于对比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2.在课前预习时,对于没有搞清楚的容易出错、容易混淆的、理解不到位的或模棱两可的部分,特别是通过教师讲解后仍存在着不太明白地方的,更要及时地记录下来,等到下课后,再去请教教师或与同学们沟通交流,同时也可以尝试带着笔记本和笔,边听边记,写下知识要点及典型的例题。

3.记录课本上没有的、教师补充的知识内容。这些内容常常是最重要的考点,你也许会因记录下了这些关键的知识点而取得好成绩。若当时有来不及记录下来的内容,应该留出空白的地方,以便课后及时补充上,以保证课堂笔记的完整性,便于日后复习。

4.不同的课型和讲授内容的侧重点不同。比如:教师讲解概念或公式时,应该要主要记录知识的发生背景和实例、思路分析及关键的推理步骤、重要的结论和注意的事项等;在复习讲评课上,重点应该记录解题的策略(比如审题方法及思路分析等)以及典型错题与原因分析,总结解题的思考过程,揭示解题的规律。

5.重点记录教师讲的提纲、图解及表解。若纲要与课本不同,教师对课程的内容要进行重新编排,像这种纲要就要完整地记录下来,作为自己复习时和总结时的参考。不需要做课堂笔记的是:①不太重要的知识点;②一看明白的内容;③课本上有的知识,基本上容易理解的内容。

6.做好课堂小结。一般情况下,在每节课下课前,教师都会对该节课所讲内容进行总结。大家都明白,课堂小结是本节课内容的浓缩,是精华所在。这时,学生一定要在课堂上,集中所有的注意力,紧跟着教师的讲解思路走,最好是多记多听,事实上,这个过程就是自己检查对本节课所学的第一步。

三、展览、评比优秀课堂笔记,激发学生做好课堂笔记的积极性

美国教育学家詹姆斯说: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受过激励后,他的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展览学生的课堂笔记,可以增加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对于学生来说,既是对学生在做好课堂笔记方面的肯定,又是一种鼓励和鞭策,从而激励学生把课堂笔记做得更好。

四、做好学生课堂笔记检查

习惯的养成在于多次的重复。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过,同样的事重复72次就可形成定式。教师持之以恒地坚持每天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学生就会觉得做课堂笔记像吃饭、穿衣一样,成为了一种精神需要。偶尔没有做课堂笔记,便感到心里空落落的,抽空也要补上。

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认识到了做课堂笔记的重要性,掌握了做好课堂笔记的方法,也有了做好课堂笔记的热情和信心,这样数学成绩就会提高很多,初、高中衔接教学也就不再困难了。当然,数学课堂上的主次,还必须要掌握好。在数学课堂上,还是应该以听课为主,积极地参与课堂发言,认真地思考,同时还要做好数学课堂笔记,让课堂笔记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喻平.基于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的课堂教学即时性评价[J].江苏教育,2014,(02).

[2]刘渊枢.数学解题错误分类例析――知识性错误[J].课程教育研究,2013,(35).

[3]方跃飞.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探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11).

[4]唐录义,王龙跃.基于自觉纠错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建构[J].福建中学数学,2013,(11).

[5]刘渊枢.数学解题错误分类例析――心理性错误[J].课程教育研究,2013,(32).

[6]林佳乐,汪晓勤.美丽的错误[J].中学数学月刊,2013,(10).

[7]王莉.倡导个性张扬力避能力统一――浅谈高中数学个性化教学[J].数学教学通讯,2013,(27).

[8]马文杰,罗增儒.高中生解答数学选择题的常用方法和猜测性问题的实证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3,(04).

[9]兰诗全.换元法的解题功能[J].中学数学研究,2013,(07).

[10]朱雁.调查研究法之问卷调查法(1)[J].中学数学月刊,2013,(07).

初中地理课堂笔记篇3

关键词: 初三化学教学 “登门槛”效应 巧用

一、什么是“登门槛”效应

心理学家费里德曼(J.L.Freedman)和费雷泽(S.C.Fraser)进行了一项实验,让两位大学生访问郊区的一些家庭主妇。其中一位首先请求家庭主妇将一个小标签贴在窗户上,或在一个关于美化加州或安全驾驶的请愿书上签名,这是一个小的、无害的要求。两周后,另一位大学生再次访问家庭主妇,要求他们在今后的两周时间里在院内竖立一个呼吁安全驾驶的大招牌,该招牌很不美观,这是一个大要求。结果答应了第一项请求的人中有55%的人接受了这项要求,而那些没被访问的家庭主妇中只有17%的人接受了该要求。该研究证明了让人们先接受较小的要求,能促使其逐渐接受较大的要求,这就是“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

化学是初三学生的起始学科,江苏省每年九月一日开学,第二年的六月十六日中考,上下两册书,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足十个月,如何让学生对化学充满兴趣,上课效率至关重要。教师可借用“登门槛”效应引导学生迈入化学学科的大门。

二、巧用“登门槛”效应

(一)巧记课堂笔记,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

1.学记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心不及墨。化学第一节课就要求学生记好笔记,没有准备笔记本的直接用学校发放的练习本。笔记要记两部分内容,因为教师的板书内容往往有正板书与副板书两类。其中正板书是教师课上的讲授要点,其内容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备课时要精心设计,并保留到上课结束。副板书是课堂上教师临时发挥的内容,可以即写即擦。一般学生都会习惯性地记正板书内容。成绩好的学生有良好的记笔记习惯,学习缺乏恒心的学生往往在学期开始时记笔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笔记越记越少,甚至不记,接着就游离于课堂,学习兴趣逐渐丧失,最终沦落为学困生。现在的社会提倡节约资源,这在笔记中也能有所体现。学生记笔记一般都会顶左写,右边留有许多空白处,我们可让学生把它开拓成“副笔记”,记的内容可以是一个字、一个化学符号、一个仪器名称或某个特殊现象,复习时“副笔记”能勾起学生对课堂的回忆,重现课堂情境。另外因学生的注意力基本集中在听、看、勤于笔记、思考等方面,所以课堂上学生易与教师产生共鸣。

2.查漏补缺。

新学期没多久,我就听到同组的老师抱怨,说许多学生听写过不了关,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实验现象全乱了,之前明确告之听写的内容,在他们的笔记本上居然找不到该记忆的内容。翻开学生的笔记本,还惊奇发现有少数学生将MgO记成了MgO, Cu(OH) CO记成Cu(OH)CO。化学是一门起始学科,显然这些学生还没登入化学的“门槛”,就已经被吓得不敢登门,更别谈兴趣的培养及化学素养的提高了。

开始时课堂笔记最好每周一查,查标注是否清晰,是否有漏记、记错的地方。这个工作要非常仔细,细到错别字的更改。如果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的第一手学习资料都有误差,以后的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另外凡是课堂上开小差的学生几乎很难有笔记记得详细的,他们直接漏记甚至不记。每周一查,遇到问题用红笔标注,对于不会记笔记的学生老师要当面辅导,每周一清。任何一个调皮的孩子,只要他坚持在课堂上做正确的事,就能专心致志地跟着老师教学步骤走。鼓励孩子多记“副笔记”,字迹不求美观但求工整,不求详尽但求准确。对于笔记条理清晰的学生,老师以课堂投影的方式予以表扬,尤其表扬有问题能不断改进的学生,让他们认识到只要努力也可以做得更好。

3.坚持笔记。

一节课45分钟,要求学生每分钟都全神关注、保持高度紧张是不现实的,适当给学生“无意注意”的空间,让学生适当放松是必要的,但是底线是必须记好笔记。教师在课堂上应将百分之九十的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百分之十的注意力放在知识传授上。所以教师备课要十分充分,教学内容要熟烂于心,只有熟悉了教材和教法才能有足够的精力关注学生,才能观察到学生的表情是思索的、微笑的、发呆的、痛苦的、瞌睡的还是专注于别处的,透过这些现象教师瞬间可以读懂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调整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确保学生的注意力跟着老师转,才能真正引导学生逐步探索化学的奥秘,化学课堂才能永葆生机。

(二)及时归纳整理,培养良好的复习习惯。

1.布置作业要定量,忌笼统。

初三学生学习任务较重,大多数学生仍习惯于手写作业,加之学科多,有些学科作业量又偏多,笼统的复习作业往往流于形式。若学生没有及时复习,会使前面所学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每次检测成绩都不理想会直接导致他们丧失学化学的信心。所以复习也要定量,有布置就要有检查,检查的方式一般是默写。比如让学生复习初中常见的化学仪器,自己要能说出所有仪器的名称,并能正确书写,课堂上以默写的方式来检查。这样学生就不敢偷懒,而且不增加学生额外的学业负担,学生也易于操作。

2.化学实验要回忆,忌死记。

化学实验最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实验既要让学生感到惊奇,又要让学生学会思考。一节课安排的演示试验不宜过多,用保存下来的实验现象尽量延长学生观察的时间,把完整的装置放在教室的某个安全角落半天至一天。由于空间的限制,课堂上许多学生并不能完全观察到实验现象,这样能起到弥补的作用。只要条件允许,教材中的实验都要演示,让学生感到所有的实验内容都是真实的,实验现象可以借助于笔记能清晰地回忆出来,千万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否则只会消减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致。

3.所学知识要整理,忌懒惰。

初中化学教材的每一节每一章的内容,教师都要舍得在课堂上花时间帮助学生整理。如沪教版上册书第一章,学完后许多学生觉得乱,原因是他们没有及时归纳整理。这章一共三节内容,每一节标题都以具体问题形式给出的,其实学生只要把三个问题弄明白就行了。另外所涉及到的化学物质尽量以实物的不同形式展现给学生,让他们从学化学开始就构建实实在在的化学世界。再如学完氧气化学性质时,避免学生懒惰,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动笔整理“剧烈氧化”的文字表达式和“缓慢氧化”的实例,这对氧气性质及其用途的巩固都能起到较好的作用。时间长了,学生自然养成归纳整理的习惯,学习能力必然会大大提高。

总之,在初三化学教学开始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个明确具体的力所能为的小要求,并帮助学生努力实践并实现,这样做定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初中地理课堂笔记篇4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学习笔记;策略;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102-04

一、缘由

要提高学习学习效率,学生必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笔记策略是学生英语学习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然而,处于初中阶段的不少学生还不善于在课堂上做笔记。据本人调查发现,学生利用学习笔记策略的效率极为低下,究其原因有三:

1、生性特点的使然

十三四岁的中学生生性好动,上课喜欢口头回答,很难静心做笔记。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诸多知识点还需不断复习、不断记忆,才能掌握到位。因此,书面检查时,学生往往漏洞百出,未能真正掌握知识的各个环节。再者,初中生自我监控能力较差,有时面对大量的文字书写,会产生惰性,待惰性完全战胜自觉时,学生就抛弃了做笔记的习惯。随着课堂节奏的加快,学生觉得更没有时间做笔记。据学生反映,做笔记太花时间,又误了听课内容,得不偿失,还不如复印他人笔记。

2、教学媒体的影响

多媒体教学因自身所具有的鲜明特征能使学生在更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体验和感知语言,更有利于真正激活课堂,因而深受师生的欢迎。以电子书写代替教师的粉笔板书,以漂亮的动画点缀代替粉笔呈现的圈圈点点,这些的确有可能为课堂教学节省大量时间,使学生在相同的课时内学到更多的知识。然而,屏幕上纷杂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大多是过眼云烟,稍纵即逝,根本无法做笔记。于是,他们摒弃了做笔记的传统习惯,以脑子的暂时性的知识储存代替了笔记本的永久性的记录保存,这必然违背了学习和记忆规律。

3、方法指导的缺失

小学初中衔接阶段是培养初中学生形成许多良好习惯的关键阶段,学会做笔记首当其冲。然而,许多初一教师并未对学生进行认真、详细、系统的笔记策略指导,学生对初中阶段做笔记的方法、作用和意义认识模糊。

二、认识

1、学习笔记:新课程实施的指向

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继续收集资料,积累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总结中外许多学者的经验,可以说,做笔记是一条成才的途径。指导初中学生如何做课堂笔记是英语教师学法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必须对此加以重视。《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记笔记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是掌握知识的一个主要环节,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表现。学习笔记不仅是学生语言知识的记录本,也是学生探索学习的基本过程,更是学生不断完善、健康成长的学习档案。

2、学习笔记:学习过程的灵魂

十八世纪著名作家塞谬尔・约翰逊称做笔记为“必要的痛苦”。的确,做学习笔记是件比较痛苦的事情,但是非常必要。做好学习笔记,能使学生眼、耳、心、手统一,达到注意力高度集中,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学习笔记指导的重要性可概括如下:

(1)做学习笔记的过程是一个由感知转化为联想、分析、综合,再转化为文字表达的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是学生筛选、浓缩信息的过程,加强笔记指导有利于锻炼其思维,提高获取信息、浓缩信息的能力。

(2)加强学习笔记指导可以使学生与教师的思想进程保持一致,抛开与听课无关的杂念,集中思想,学会用关联词和线索性语句提纲契领地记录。

(3)学习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系统性的记录,对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和克服头脑记忆储存知识的局限性非常重要。

(4)加强学习笔记指导有助于积累资料,扩充新知。

三、设计

笔记策略是精加工策略,是在意义理解基础上的一种更高水平、更精细的信息加工策略。要使学生掌握学习笔记策略,笔者让学生会用笔记、用好笔记和用活笔记等策略加以指导与训练。

策略一:让学生会用笔记

不同的笔记指导策略可以从不同程度上促进知识的获得、储存以及利用。根据英语学科教学的特点,笔者认为有必要让学生从四方面了解和会用学习笔记。

1、阅读课要旨笔记

阅读课要旨笔记是理解英语课文内容,是讲解知识点的前奏,做好笔记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文章篇章结构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做好阅读理解题,大部分教师都需一课时,而大部分学生不习惯于阅读课做笔记,一节课往往未留下片言只语。下面笔者以人教社出版的初中英语《Go for it》九年级Unit4“What would you do?”的阅读课文What would you do if…?为例,介绍三种常用的笔记格式:

(1)非正式纲要笔记

非正式纲要笔记是指采用浓缩的形式标明主要观念和与之相关的细节。学生可按照教师提问的顺序或者段落的安排,按照要点细节的结构,记录课文内容纲要。

表1 非正式纲要

(2)网络化笔记

网络化笔记是指采用大小不同的方框标明概念的重要性,用线标明其间的关系。较为重要概念的方框大于不重要概念的方框。方框之间连线表明其中的概念有某种意义联系。它的优点是提供了信息的可见性表征。

(3)合并性笔记

合并型笔记是采用非正式纲要和网络化笔记相结合的方式。采用这种方法时,每页笔记要被分成三部分:从中间画一条纵线,靠近地底部一条水平线。左边用于记笔记时采用非正式纲要或其他 类似形式。右边用于记笔记时采用网络画或类似形式。最后,底部可用作总结性陈。

Martin Robinson’s book

1. Cut yourself by accident

2.Fell downstairs and wasn’t moving

3.Burned yourself by accident

4.Injured your knee Was given cigarettes

Have medicine as candy

Was asked to meet internet friend

Get pimples

The information about Martin’s new book

2、知识点表格笔记

课文中知识点的讲解主要是英语短语的理解与举例方面。课堂中,教师详细地解释用法,学生多少也做点笔记。但许多学生记得杂乱无章,所谓的笔记根本无法作为复习时的材料和依据。笔者准备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即表格笔记,指导学生如何记录课堂中的知识点。表格分三纵栏,左栏记短语,中栏记例句,右栏记学生的心得。心得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受,要求学生主要写下两部分:质疑和总结。

短语或单词 例句或用法 心得

1.rest What do you think I should tell the rest of the students? 区别have a rest,rest

2.deal with How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What to do with the problem

3. put…under… Put the burned area under cold running water Put…in ,put…away,

4. find out

Find out how bad it is when you burned your knee. Find ,look for,watch ,notice …

3、语法课板书笔记

语法讲解课笔记较多,学生无法判断知识点的重要性,笔记的思路显得混乱。因此,指导学生做语法课笔记,教师的板书就是典范,将教学内容的精华凸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一览无余。

4、“大杂烩”风格笔记

除上述几种笔记之外,笔者还要求学生留出笔记本的一小部分,称为“知心港湾”,记录身边的英语词语或英语有关的任何事情。主要类型有:励志篇、口诀篇、美句篇、病句纠错篇及身边英语。

(1)励志篇

收集平时在书本或报刊杂志中读到的能够激励自己的格言、座右铭,并要求学生经常翻看,鞭策自己,作为学习的精神动力。例如: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就是力量。)

(2)口诀篇

以口诀的形式简化的较难的知识点,不仅朗朗上口,终身难忘,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兴趣。如:哪些动词后在主动语态中用不带to的不定式作补语,但在被动语态中要加上to?它们是“吾看三室两厅一感觉”:5看(look at,watch,notice,observe);3使(make,let,have);2听(listen to,hear);1感觉(feel)。

(3)美句篇

凡在书本或练习中发现任何值得自己欣赏的句子,都可以记录在笔记本中。书本中的长句大多是美句,足可以让学生品味数遍。欣赏句子时,学生往往会以分析句子结构的眼光审视句子,这对于学生迅速、正确理解文章中的长句大有帮助。

策略二:让学生用好笔记

学习笔记不是简单地把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记载下来。事实上,学生借助学习笔记策略进行学习,可以让学习目标更清楚,注意更专注,方法更多样,思维更活跃,效果更显著。

1、在课堂中掌握知识要点

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锤炼听说读写各种技能的重要阵地。建立良好的课堂笔记习惯,必然会极大地帮助学生把握课堂重点和方向,提高课堂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下表是我设计的学生课堂笔记,它不仅让学生关注课堂的语言知识的重点、难点,更体现了学生课堂的活动内容与课后的反思。学习笔记设计简单明了,易于操作和检查。

2、在阅读中把握主旨要点

训练Fast reading能力时,不要求学生过多地使用笔记,目的是让学生以最快的速读完成语篇的阅读,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然而在Detailed reading训练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笔记策略来进一步掌握材料的整体内容,领悟文章的细节和深层含义。

如议论性的文章可使用表格式笔记:

Main idea Supported facts

Para.1

Para.2

Para.3

若是细节性很强的课文,可让学生使用网络性笔记。

3、在听说中记录关键内容

记笔记是认知策略中的一项技能。以训练听力理解为例,在精听或半精听要求边听边记笔记,因为它需要听懂文本的绝大部分信息,理解语篇的内涵,并在头脑中建立相关内容的图式结构。

(1)教师朗读或播放听力材料,让学生边听边记。若听力材料是对话式,可引导学生用表格笔记加以记录,如让学生重点关注对话中Who,when,where,what,howmany等信息;若是独白式材料,可通过记录关键词(动词或名词)来把握材料的发展线索。

(2)通过上述笔记引导学生进行复述、问答等任务性活动。

4、在写作中追求高质优品

学生在书面表达练习中总是感觉困难很多,因而错误也层出不穷,如意思不全、逻辑混乱、语无伦次等。指导学生写作的基本流程如下:

(1)在笔记上梳理所要表达的主题和相关的要点。

(2)联想以往笔记中记载的好的句式或习惯表达法应用于这些要点的表达中,再考虑选择吻合上下文逻辑的联接词语,让语句的表达自然、流利、顺畅;

(3)之后,在确定时态、语态无错误的情况下,把写成的文章抄写到练习本或答题卷上。

5、在改错中获得反思比较

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和实情建立自己的纠错笔记,让学生向错误学习,从对错误的认识、纠正与反思比较中完善自己的英语知识体系,提高使用英语的准确性。

(1)记录。引导学生注意收集自己在练习或测试中出现的较为典型的错误,完整地记录在自己的错误录中;

(2)分析。让学生清楚说明正确表达的形式与要求,同时对相似相近相反的语言现象进行比较与分析。

(3)反思。通过对错误的剖析与比较,提醒自己,启发自己,提升自己。

6、在复习中构筑知识体系

每学完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就做个提纲或表解形式的小结,既是一次阶段性复习,又可以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建构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便于在以后的学习中按图索骥。

7、在课堂外扩展英语广度

课内学习毕竟只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方面,课外拓展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升英语的高度和宽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1)扩充词汇量。学生在生活中必然会接触到众多英语使用的情景和场合,如果老师注重指导学生把在生活中遇到的感兴趣或觉得很实用的词语通过学习笔记形式积累起来,这将是一个广阔无垠的学习资源。

(2)增加阅读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不可能一朝一夕可以提高的,而是一个不断强化的渐进过程,因此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必经之途。

(3)提高实践量。学生的英语学习如果能做到课内与课外的统一,那将是英语学习的美妙境界。

策略三:让学生用活笔记

法拉第在《回忆马克思》一书中写道:“……他(指马克思)有那么一种习惯,隔一些时候就要重读一次他的笔记和书本中做上记号的地方来巩固他非常强而且精确的记忆。”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渊博的学问与他重视记笔记、善于整理笔记是分不开的。整理笔记是把知识简化、深化、系统化的过程,是学习获得高效益的组成部分,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我从两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笔记整理:课内整理和课外整理。

1、课内整理。

做笔记关键在于理解所记的信息,每节课教师都应留给学生三至五分钟让他们依据笔记内容,回顾所学的知识,“趁热打铁”。通过看笔记,学生就能迅速地回忆起有关学习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也可在这段时间内记下对所学知识的反思内容,对材料进行进一步的精细加工和整和。

2、课外整理

为巩固学习效果,学生需要对笔记做进一步整理,使之成为比较系统的复习资料。整理、加工课堂笔记的方法有:忆、补、改、编、舍。“忆”即对照书本、笔记,即时回忆有关信息,是整理笔记的前提。“补”即补充课内因教师讲课的速度而无法跟上导致的缺漏、条约、省略等情况,使笔记完整。“改”是改正笔记中的错字、错句及不够确切的地方,使笔记精确。“编”指用统一的序号,对笔记内容进行提纲式的、逻辑性的排列。注明号码,使笔记有序。“舍”为舍去无关紧要的笔记内容,使之简明扼要。

参考文献:

[1] 贾香芸“初中英语笔记策略的指导”,《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8期

[2] 吴本虎《英语学习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 刘邵忠《中学英语课程理念与实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初中地理课堂笔记篇5

关键词 小学生 小学语文 笔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笔记是指学生在对语文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以课本或笔记本为载体,以笔墨为工具,对所听到、看到和想到的内容的一种记录,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

语文笔记的记录有助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对知识的领悟、积累、巩固和拓展,并且它能使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聚精会神,处于高效率的学习状态,从而使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对于正处在从小学阶段过渡到中学阶段的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记好笔记,形成自己的知识链、知识体系,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那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应该如何记笔记是有必要要学习的。

1步步深入的三种笔记

语文笔记地记录是一个由表及里、不断深入的过程,预习笔记、课堂笔记和课后整理笔记这三种笔记正是一个层层递进的整体。

1.1预习笔记――夯实基础

预习是指学生为初步理解新课内容在课前自学新课知识学习过程。预习的内容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能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思路更加清晰,对新课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也为上好新课夯实基础。

1.1.1生字词的记录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小学阶段学生要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小学高年级学生应该加强对生字词的学习,在预习新课的时候,生字词是应该首先学习的内容。学生要充分利用手中的参考书,清楚明白字的“音、形、义”,词的含义和用法,还要利用这些生字词组词造句,以检验自己学习的效果。

1.1.2文章主要内容的记录

学生在预习新课的过程中,要记录下文章的六要素,并且用自己的语言把六要素串联起来形成一句完整的语句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自己的思考标记出文章结构,这样的记录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1.1.3文章重点、难点、疑点的记录

大量的参考书是学生的预习新课的好帮手,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能力从参考书里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能够借助参考书对文章的重点难点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和领会,但是毕竟能力有限,自己的理解和老师的讲解之间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偏差,预习阶段学生要记录下自己对文章重点、难点的理解,以便和教师讲相关内容时做对照,进而深化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还要记录下自己在预习新课过程中所遇到的疑点,以便在教师进行新课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听讲。

1.2课堂笔记――扩充知识

课堂笔记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扩充和丰富。记录课堂笔记究竟要记录哪些内容才能达到丰富知识体系的目的是我们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1.2.1板书的记录

板书是教师运用文字、符号、图表简明扼要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行为方式,记录板书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清晰地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框架、重点要点,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领悟和相关知识的记忆,同时也便于课后的归纳和复习。

1.2.2重点、难点和疑点的记录

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学生已经在自己的预习笔记中有所体现,但是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对问题的理解和领悟程度并不深刻,所以在听课的过程中要着重听教师是如何讲授文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并且要把教师讲授的思路和方法以及独到的见解记录下来,特别是对自己不理解的、预习时遗漏的以及自己理解与教师讲解有偏差的地方记录下来,以便课后可以与预习笔记上的相关内容做横向比较,丰富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

1.3课后整理笔记――归纳升华

笔记的记录如果止步于课堂笔记的完成,那么它还没有发挥它真正的效用。学生要对笔记进行及时整理、归纳和总结,把笔记建立为自己的学习档案和复习时的重要资料库。整理笔记时学生首先要确保笔记的正确性,要对笔记上的错字、错词、错句和其他不够准确的地方进行修正;其次要对遗漏内容进行补充,因为课堂上学生书写速度跟不上教师讲解的速度,笔记的记录会出现缺漏的现象,所以要及时进行修补使笔记更加完整;在确保了笔记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之后,要对笔记内容进行归纳,用统一的序号对笔记内容进行排列,使笔记内容条目清晰方便查看。最后还要总结笔记内容,写下对文章的体会,深化对文章的领悟,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2笔记的两种主要载体

笔记的两种主要载体是课本和笔记本,学生也常常是在这两种载体上记录下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2.1课本

在课本上记课堂笔记有节约时间、方便查找的优点。课堂笔记是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记录下来的,学生书写速度很难跟上教师的语速,直接把要点用以符号、关键词的形式记录在知识点的附近,这样就节约了学生翻找笔记本的时间,把知识要点迅速地记录下来。同时记在课本上可以方便在复习和整理笔记时查找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2.2笔记本

预习笔记和课后整理都应该记在笔记本上,首先在笔记本上记录学生可用的空间较大,不会出现由于留白地方少知识点记录不完整的情况;其次这两种笔记记在一起便于学生对知识点前后理解的横向对比,纵深自己对知识的领悟;最后课堂笔记对知识的记录是很零散的,课后的整理笔记应该记录在笔记本上把知识点归纳在一起,系统完整、条目清晰地呈现出来,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新课内容。

两种载体上的三种笔记,层层递进、步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三种笔记的记录使得学生经历了“夯实基础――扩充知识――归纳升华”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对知识不断精炼和强化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学生要合理利用这三种笔记随时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断总结学习经验、改进学习方法,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佟士凡.语文学习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初中地理课堂笔记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习方法;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212-02

初中生在小学阶段虽然接触过一些零散的物理方面的知识,但是却没有专门的物理课程,进入初中阶段后才开始正式进入物理知识的学习,正式系统地接触物理知识,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物理知识不是很容易,很多初中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不高,在学习中被动消极,特别对于很多初中阶段的女生来说,她们的理性思维稍弱于男生,学起物理知识来会更加困难。因此,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就应该要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以便更加轻松更加快速地学好更多的物理知识。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根据自己的学习、教学经验谈谈物理学习的方法。

1.明确基本概念

在物理知识中有很多的专有名词,比如电流、速度等概念都需要经过专门的物理学习才能够对其有正确的理解,才能够对这些概念相关的知识进行透彻的学习。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学习的第一步,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想办法明确概念。明确概念的方法有很多,通过教师的讲解是明确概念定义的最直接的方法,教师在进行新课讲解的时候都会对概念进行界定,以利于对后面新知识的讲解,学生要抓紧在课堂上的时间尽量学好概念,再在课后进行复习就能够对其有基本的了解。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师的进度,对教师讲解的概念还含糊不清,那学生千万不能含糊过去,而要在课后采取各种方法,争取在头脑中形成明确的概念定义。学生在自己进行概念学习的时候,可以采取举例法,也就是说学生可以通过某个具体的例子来理解概念,学生也要主动地向教师请教,要积极与同学们探讨,直到将概念弄清楚为止。

2.上课认真听讲

上课认真听讲是作为一个学生应该有的最基本的学习态度,对于初中物理这种难度比较大的学科,学生就更应该在上课期间集中精力,利用好课上的四十分钟,在这段时间内尽量吸收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当然,认真听讲并不是说初中生要完全"两耳不闻窗外事",坐的端端正正,不动手不动笔,而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教师所讲的知识用自己的方法内化。首先,学生在课上要勤动脑,动脑也就是说要勤于思考,思维要跟着教师走,对于教师所讲的知识要有自己的思考,对于某个知识点懂还是没有懂都要有清晰的认识。其次,学生在物理课堂上要勤动手。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忆不是万能的,在不经意之间就有可能忘记,所以,在物理课堂上学生要将教师所讲的知识点认真地记录下来,以免忘记,以便课后能够全面地复习课上教师所讲的知识。最后,学生在物理课上要勤动耳。很多时候教师的授课都采取语言性的讲授方式,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就要全神贯注地听教师讲解,以免漏掉重要的知识点。

3.课后认真复习

课上的学习时间是短暂的,学生学习新知识后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因此,学生就要利用课后的自习时间及时对课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首先,学生在课后要重温教科书上的知识。一般情况下,教师所讲的知识都是基于教科书上的知识点,教材上的知识点是其他展开知识的基础,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知识,所以学生课后复习的时候首先要再次熟悉巩固教材,扎实基础。其次,学生要复习课上所作的物理笔记。笔记上的知识点一般都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点的补充,是教师在经过多年工作、学习后总结出来的认为应该教给学生的知识,在教科书上找不到直接的文字性记录,因此,学生在课后进行物理知识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拿出物理课上的笔记本认真复习,丰富自己的物理知识。而且,课堂上做笔记可能会比较匆忙,有些知识可能没有记完全或者比较凌乱,因此,学生在对课堂笔记进行复习的时候还要对笔记进行整理完善,要让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后都能够看到笔记就能够清晰地回忆起相关知识。最后,学生还要在课后认真做练习。物理是一门需要较多练习才能够对知识有熟练掌握的学科,因此,学生在课后除了要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必要的练习作业外,还要根据自己的薄弱点,自己在网上,在参考书上找一些相关练习题进行练习,以巩固自己掌握得不熟练的知识点。

4.理清物理知识的结构

物理知识不是零散的,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知识点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学生才进入物理知识的学习,不能养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习惯,而是要将头脑中的物理知识形成一个整体,让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这样才不会让自己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猴子掰玉米,掰一个掉一个"。理清物理知识结构的方法有多种,比如,学生可以试着自己建立物理知识结构图,将学到的知识按照某种依据划分成几个板块,再找到板块之间的知识的内在联系,并用括号,直线等符号标出相关知识点的联系,这样就会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强大的知识网络,知识点之间紧密相连,不会有所遗漏。学生在初中三年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学习了初二的知识就忘记了初一的知识,学习了初三的知识就忘记了初二的知识,这是三个阶段的物理知识是紧密相连的,是前后相继相辅相成的,因此,学生要不时地将各个阶段的知识点进行整理融合,既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又达到整体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

5.要善于观察生活

初中地理课堂笔记篇7

在初中课程中,有部分家长和学生认为地理课是一门副科,学不学不重要,学好学坏也不重要.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这门科目时,出现诸如不听讲,不做笔记,甚至做其它学科的作业等现象.这有违国家课程设置精神,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在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时,地理教师就应该给学生讲一讲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例如在现实生活中,地图的应用:我们去公园玩耍要用到导游图;去一个城市办理事务,要用到城市地图;去郊区游玩,要用到地形图等.学习了地理中的地图,同学们就能够更加清楚的知道如何用地图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同样,地理学科还为学生讲解了地球的基本情况如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地球上的一些奇特景象,如极光、海市蜃楼、“两个太阳”等,这样让学生更加了解地理要学习的内容,使之对学习地理产生浓厚兴趣。

第二,提出适当的课堂要求。刚进入初中的学生,还保留着小学生好动,记不住教师课堂要求的情况.所以要给学生事先讲好课堂要求。例如针对地理学科,我们要求课前学生需准备好相关书籍和学习用品,将其它的书和物品均收到课桌里。这样做的好处有以下几点.1、提醒学生本节课要上的是地理,要做好相应准备。2、收下与地理无关的书籍和物品,这主要是为了在上课时避免个别学生,趁教师不注意做其它学科作业。这一个方法是十分有用的.我上课时就一直要求学生这样,这暗示在这堂课上学生不应做与地理课无关的事情,这样就很好地提高了地理课的课堂效果。

第三,课堂教学要精致。教师的讲课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课堂没有吸引力,学生会认真学习吗?怎样让学生有兴趣学习,那就需要教师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课上精讲,设计好相应的教学环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用具展示地理知识,多角度吸引学生们喜欢地理课学习。

《地球的运动》这一小节知识点的教学,因为人教版和星球版教材的编写,均把它放在了初中一年级上册,而学生在此时还没有学习空间几何,所以在学习这一部分的时候很多学生没有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学习时十分吃力.如果我们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用地球仪来演示,不论演示多少遍,总有大部分的同学听不懂,学不明白。这是一个重点知识,必须要掌握.。在学这一部分时,我用Flash课件演示地球的运动,这样学生能直观的看到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运动方向、地球的南北两极以及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运动方向、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地球公转的学习同样也是如此。这样直观的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第四,注重课堂提问和笔记检查。在课堂教学中,总会有回答问题的时候。在地理学科学习中,总会有学生回答不积极的情况。怎样来提高呢?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加分和加个人操行分的办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加学生个人操行分,这是学生喜欢的形式。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使得课堂效率得以提高。在晚自习或课堂空余时间,我们可以检查学生的笔记。因为检查笔记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否将笔记做好,做完整,了解学生课堂听课情况;二是可以提醒学习不认真的学生,不要等到教师检查笔记时再抄笔记,这样会被扣掉操行分。这些方式有利于学生学习地理。

初中地理课堂笔记篇8

论文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对永嘉县四所农村中学学生科学课堂参与模式现状的调查统计.了解当前部分农村学校科学课堂活动学生的参与模式特点。统计研究袁明,在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选择课堂参与模式和学科成绩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一、引言

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科学课堂活动参与模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影响参与模式的心理因素是多方面的,家庭教育背景、学科基础水平、学生的个性等都是影响学生课堂参与活动的重要因素。根据我的教学经验,研究当前的教学课堂活动,学生在进入初中阶段之后课堂参与活动发生了一些变化:课堂参与的主动性有所下降,主动发言的人数减少.并且和年龄成反比例增长。如何把握初中生课堂参与活动的特点.并采取相应措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是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我在对初中生课堂参与活动重新分类的基础上.对初中生科学课堂参与活动的现状,与学习成绩的联系性.以及影响学生课堂参与活动的因素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查目的与方法

(一)调查目的

了解当前部分地区农村初中生科学课堂活动参与模式的基本情况,进行当前部分地区农村初中生的课堂参与模式与科学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查找影响当前农村初中生课堂参与活动模式的主要因素。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我于2009年l2月对永嘉县上堂学区4所农村初中八年级的200名学生(每所学校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中男女生各占50%。

2.调查工具

(1)课堂参与活动问卷

由于课堂活动涉及心理内在活动,问卷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的外在和内在的心理活动.因此采用调查问卷作为参与模式的调查工具。将学生的课堂参与活动按照言语活动和非言语活动分两大类共十二小类(见表1)。

针对每一种科学课堂参与模式设计相应问题,利用量表根据使用频率,设置5个选项,若学生参与某一课堂模式的频率最高,则所得分值为5;若根本不参与该模式,则所得分值为1。由此可对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量化统计。

(2)成绩调查

本调查以2010年2月的永嘉县八年级科学期末质量检测试卷作为调查成绩的测试工具。

三、调查数据分析

将回收到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得到以下数据(见表2):

*p

(一)基本情况分析

平均值计算反映出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模式的基本情况。表2数据显示,被试者的主动性言语活动较少,“课堂提问”(2.877 ) .“小组讨论”(2.811) ,“课后提问”(2.869) ,“主动回答”( 2.887 )等参与模式的出现频率都较低,大多数是被动地参与课堂的言语活动,如“齐声回答”(4.142 ) ,“老师提问后回答”(3.925)。主动性言语参与活动较少并不意味着学生在科学课堂上是消极的,因为他们可能以非言语活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作笔记和练习”(4.491)出现的频率最高,“倾听同学回答”(4.217)位居第二,而且“作笔记和练习”标准差值很小(0.959 )。这说明,“作笔记和练习”还是为学生普遍采用的课堂学习方式。

上述情况的出现可能有以下原因:农村初中生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课堂学习风格,学生愿意也能够进行较为积极的认知活动,如做好课堂笔记、注意倾听教师授课和同学的回答。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自我意识心理加强,这是他们主动性的言语活动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与学习成绩及性格的关系

从上述调查中发现,课堂参与模式与学科成绩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齐声回答”(0.483)与成绩的相关性最高,其次是“点名后回答”( 0.444 ) ,“课后提问”( 0.406 )。此外,“课堂提问”、“课堂质疑”、“作笔记和练习”、“倾听同学回答”都与学习成绩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这说明,学生使用上述课堂参与模式越多.成绩就越好。

四、结语

调查结果表明:

(一)农村初中学生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课堂学习风格,他们能够以积极的认知心理参与课堂活动。针对学生的课堂参与这一基本特点,科学教师应当积极地进行任务型教学活动,比如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人的认知思维活动等。

初中地理课堂笔记篇9

一、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今中外无数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有丰富的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它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对事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和内容。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以及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就是最基本的人们的衣、食、注行都离不开化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化学课的学习,要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为今后搞科学实验打下基础。

因此,通过初中化学课的学习,初三学生不仅能学到初中阶段的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外化学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和对科学的不断进取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及严谨学风的教育,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前要预习

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预习的好处很多:

(1)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

(2)有利于做听课笔记,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

(3)它可以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通过预习时的独立思考和听课时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缩短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

(4)它可以培养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就是自觉或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自学能力会得到提高。

预习的方法是:

(1)通读课文。通读课文,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或用铅笔在书上作一些记号,以提醒自己,上课就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这样就容易弄懂不懂的地方,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扫清障碍。在读课文后了解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已学过的与之有关的基础知识,如果有遗忘的就要及时复习加以弥补,这样有利于新旧知识衔接,以旧带新,温故知新;

(3)确定重点、难点和疑点。在通读课文和扫清有关障碍后,在对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后的习题,试着解答,在此过程中找出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三、听好每堂课

听课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所以,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是学习好功课的关键。听课时,一定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过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课、边笔记,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作些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问同学。同时,还要注意听同学对老师提问的回答以及老师对同学回答的评价:哪点答对了,还有哪些不全面、不准确和指出错误的地方,这样也能使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自己能判断是非。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听课时,一定要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眼睛要盯住老师,要跟着老师的讲述和所做的演示实验,进行积极地思考,仔细地观察,踊跃发言,及时记忆,抓紧课堂上老师所给的时间认真做好课堂练习,努力把所学内容当堂消化,当堂记住。

四、认真记好笔记

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因此,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应该记好笔记。

记笔记的类型有:

(1)讲新课时做笔记。就是边看书,边听讲,边在书本上划记号,标出老师所讲的重点,并把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写的提纲和重点内容抄下来,还要把关键性的、规律性的、实质性的内容和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扼要地在书本上或笔记本上写上几句,把老师讲的但书上没有的例题记下来,课后再复习思考。(2)记实验笔记。记录老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重在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原理或掌握化学性质或物质的制法操作。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图边上记下老师讲的重点:①药品不能堆积在试管底部,而应平铺在试管底部,记:“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药品受热均匀,气体容易逸出”;②给试管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加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记:“让试管受热均匀,不易破裂”。(3)纠错笔记。习题课、试卷评讲课是老师纠正学生在作业、试卷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并指导解题思路、规律、技巧和方法的课。在听课时,不是只抄正确答案,关键是要纠正,不要擦去自己的错解,以利于与正确答案作对比,找出答错的原因,过一段时间还应把以前做错的题再重做一遍,看看现在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这种笔记是在作业或试题空隙处做简明的“注释”。(4)归纳总结笔记。复习小结课时,老师把课本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是书上没有的,因此要做系统归纳总结的笔记。将笔记每面一分为二,一半写板书的内容,一半记讲解,课后结合复习加以整理、修改和补充,成为一个整体,以利于加深、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和全面的复习。。

笔记的形式有:

①提纲式,以文字表述为主,适用于概括教材的主要内容或归纳、整理公式、定理和概念要点;②纲要式,以化学式、关系式或关系框图来表述,适用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取及相互间的变化、计算知识的概括等;③图表式,以文字、表格、线图来表述,适用于有关概念、化学基本原理、物质的性质、实验等进行归类对比。

五、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

在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编入了很多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学生选做实验,还安排了家庭小实验。因此,通过这些演示和学生实验,学会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的操作、现象,独立地做好学生实验,上好实验课,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首先,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化学实验是很有趣、很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学生只看热闹,不动脑子思考。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实验前,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观察的重点进行观察。观察时还要仔细、全面。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观察时先看清反应物是无色的氢气和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的条件是加热,生成物是水和亮红色的铜。

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六、课后及时复习

一堂课的内容,十多分钟就可以复习完,有时也可以像过“录象”一样地过一遍。复习要及时,不能拖,只有这样才能加深理解,才能巩固知识。复习中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不在学习上留下障碍,不留下疑点,为以后顺利学习打好基础。当然复习要重视教科书,也要复习听课笔记,要反复读,边读边回忆老师的讲解,同时理解书上的内容。

七、认真完成作业

做作业是巩固新知识的极好机会,也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一定要亲自动手做,绝不能抄别人的作业。做作业要在复习好了以后做,才能事半功倍。每一节后面习题和每章后的复习题一定要认真完成,不能马虎,一定要主动地、独立地完成每次作业,多思多问,不留疑点,并尽可能地把做过的作业都记在脑子里,因为没有记忆就没有牢固的知识,只有用心记忆才会熟能生巧,才能在勤练的基础上“巧”起来。

八、学会阅读课本

读书一般分为粗读和精读。粗读主要用于预习,通过粗读,了解基本知识的一般内容,掌握整章、整节或整个小标题的内容轮廓、大致思路,了解有什么实验内容,这样,课堂上看老师做演示实验时心里就有了底。精读,可以了解教材的重点和发现不理解的问题,听起课来心中就有数。

精读时要在理解概念的定义或定律全文的基础上,剖析具有关键性的字词,强化对关键字词的认识。例如催化剂的定义:“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关键性字词是“在化学反应里”、“改变”、“质量和化学性质”、“都”等字。像“改变”包含“加快和减慢”两层含义。对这些关键字词要认真思考,并把它标出记号或作眉批,以备以后再次复习时注意。

九、读化学课外读物

学好化学,要重视阅读课外读物,例如《中学生理化报》初三化学版、《中学生数理化》、《课堂内外》等报刊杂志和科普读物,它们的内容紧扣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其针对性和适用性很强,配合教学进度,指导解析疑难,注意智力开发,重视能力培养;它们的题材广泛新颖,内容丰富多彩,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它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透彻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培养探索精神,它们是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好朋友。

初中地理课堂笔记篇10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不教的境界从学习方面来说实际上是指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形成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可以不需他人的帮助进行自主学习。所以,知识的积累只是学习的一部分,更重要的部分是方法的掌握和习惯的养成,因为这样才能真正形成长久的学习能力。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有句名言说“重要的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的成败取决于课堂上程序性和方法性的知识,而不是陈述性、结论性的知识。常规的阅读教学是“教中学”,以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是“学中导”,它还原了学生的主体角色,还原了“教学”的本真。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按正确的阅读程序和方法自主参与阅读过程,在自主合作中获得阅读的结果,展示阅读的收获,交流阅读的体会,解决阅读的困惑。课堂教学由侧重教师的教转为侧重学生的学,由重视知识的传授转为重视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教师由授业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与指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所学知识由陈述性知识转化为方法性知识,由结论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学习过程成为学习方法、养成习惯和训练能力的过程。这对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必备的阅读能力将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笔者在实践中也渐渐收获这一做法的有益成果:还学生以主动,学生便愿学;给学生以时间,学生便会学;让学生有收获,学生便乐学。学生的愿学、会学和乐学,不正是我们所期盼和追求的吗?所以,对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应是教之本,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则为学有成。

那么,怎样做读书笔记呢?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这样。小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做读书摘记,许多初中教师也在继承运用。但读书摘记只是积累性的初级阅读,如果只是继承,没有改革创新,没有提高要求,没有加深程度,这对初中学生而言,又太小儿科了,它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为让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顺利地从小学过渡到中学,并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好基础,笔者安排了三个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

第一阶段,初一上学期,深化读书摘记。在摘记中,通过好词好句欣赏等形式,进行语言的积累。通过联词成句、仿写等形式,在积累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培养并形成初中的文章阅读和语言鉴赏与运用的能力,为做读书笔记作必要的准备。

第二阶段,初一下学期,学做读书笔记。教师首先对怎样做读书笔记进行指导,提出基本要求,形成基本格式,便于操作。课堂上,对各种文体,按正常阅读程序和方法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并有意识地选择各文体浅显易懂的自读课文,让学生独立做读书笔记,而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评价,肯定学生学习所得,纠正学生阅读中方法和理解上的偏差,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并逐步迁移到名著阅读中。让学生在阅读名著后,做一份读书笔记,每月对优秀的读书笔记进行表扬和展出,学期结束进行评比,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笔记的有效性,促进习惯的养成。

第三阶段,初二和初三,强化读书笔记。灵活运用读书笔记的方法进行课内外的阅读,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并在读书笔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作品的改写、续写、仿写及写读后感等,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可有意识地选择部分课文让学生进行分工上课,让学生展示交流学习成果,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这三个阶段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从初中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规律出发,按新《课标》对各年级阅读水平的不同层次要求,进行梯级训练和培养,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有循序渐进的过程,还需有操作性强的有效训练方法。笔者设计的读书笔记,按“读、查、思、记”学习方法和由浅到深的阅读过程,主要由“题目猜想、初读收获、语言品读、拓展阅读”四大板块组成。

题目猜想:为引起学生对题目的重视,寻找阅读切入口,学习拟题方法,鉴赏命题效果,提高审题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前仔细审题,把握题目关键词和主要信息。可以从文体、内容、结构顺序、作者情感、自身感受、拟题方法等方面提出疑问,大胆猜想,在阅读文章后,判断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合理;也可以进行同题写作构思,在阅读作品后,将自己的构思与作品进行比较,在比较中领悟作者的创作方法,这样既加深阅读,又更好地将作者的创作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初读收获:阅读是学生的主体活动,应是个性化的,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应是有规律的。先是通读,边读边圈出读错或不会读的字词、读不通顺的句子和重要的词语,通过查注释、查字典、朗读、造句或联词成句等方式,学习字词,读通句子;再是研读,用圈点勾划法梳理文章的结构,概括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而后是学习小组阅读交流,互相补充,并提交学习困惑。教师的责任是适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困惑或把握不准的地方进行针对性的点拨和指导,补充材料,指导方法,总结规律,帮助学生形成能力。学而后教的目的是让阅读主体主动获得内心的感悟和阅读的体验,主动进行文化的积淀和写作的借鉴。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语言品读:语言是语文学习的落脚点,课文只是语言学习的范例。让学生学会选择写得生动的形象,精彩有趣、能集中表现文章主题,体现文章风格的句或段,进行写作内容、方法和效果的鉴赏,进行朗读技巧的点评和练习体会,进行句式的仿写运用,使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品析中理解,在写作中运用,从而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