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景观设计方案十篇

时间:2023-07-25 17:20:44

道路景观设计方案

道路景观设计方案篇1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有效;设计方案

1、城市道路绿化的发展

道路绿化是在建立了城市和城市交通,有了交通空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同时间, 不同地点的城市, 道路绿化的规划布局,形式都不同, 所形成的城市人文环境也不同, 它集中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市民的审美意识、生产习俗、精神面貌、文化修养及道德水准等等。道路绿化最初是以行道树种植的形式出现, 其后在秦朝、三国、晋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都有称之并木、并树、街道树、行道树等名称的出现和记载。在1986 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列有“街道绿化”的目录中, 解释为: “在城市的道路用地上采取栽树、铺草和种花措施, 以改善市区的小气候、降低车辆和人流的噪声, 净化空气, 划分交通路线、防火和美化城市”。

2、城市道路绿化的作用和功能分析

城市道路绿化对城市的作用和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改善城市气候, 降低车辆、人流的噪音、降低扬起的尘埃, 净化空气, 使城市空间洁净。

(2)以种植绿化来划分交通线路, 不但起着指示路标的作用, 还可以起着防火及美化城市的作用。

(3)城市市区内道路绿地与绿地之间建成一个整体, 还可以起着美化街景、衬托和改善城市面貌的作用。

(4)城市道路绿地还可以起到遮荫、降温、调节气候的作用。

3、城市道路绿地绿化设计的应用实例

3.1 城市道路绿地绿化设计实例

道路绿地是城市空间的重要景观因素。作为道路, 与建筑物、广场均为建筑材料构成的硬质景观, 无生命活力的表现。绿化绿地是种软材料, 它具有生命活力, 可以人为地进行种植修整, 移动、改造, 创造出优美的景观, 这种美丽的景观其它材料不能替代的。因此, 在道路绿地绿化规划设计中, 一定要掌握与城市建筑、与道路、与交通、与周围环境相结合的原则。如改造拓宽后的韶山南路路幅宽60m,双向8 车道, 道路中间还设有宽达10m的中央绿化带, 两侧还设置了彩色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根据城市道路的特殊要求, 从交通分流和道路美观两方面综合考虑, 分别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以及机动车道的中央隔离位置设计了绿化带。沿线绿化带内、地道与挡土墙位置以及沿线绿地的绿化苗木配置、亮化的选型以及整体线型都进行了认真地斟酌, 达到了良好的美化效果。为了让市民和游人在闹市中有一个休闲的处所, 建设者还在道路全线两厢设置了20 余处庭院式绿岛。拓改后的韶山路车水马龙, 人们在闲瑕时出门漫步, 映入眼帘的绿地中一丛丛月季、海栀子、美女樱、月月桂等花卉姹紫嫣红; 一行行高大挺拔的玉兰与香樟树相得益彰, 给人一种目不瑕接的感觉; 到了夜晚, 中央绿化带内整齐而柔和的景观灯与两侧明亮而壮观的道路照明灯齐放光华, 更给人带来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感觉。

3.2 城市道路绿地绿化设计应选择好适宜园林植物

从以上可以看出, 道路绿地设计要结合城市特点特色选择好适宜的园林植物, 形成优美、稳定的景观。因树形、叶形、叶色、花色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景观, 不同的效果。根据道路景观及功能的要求, 要实现道路绿化四季常青, 经常有花的景观, 就需要多品种的配合与栽植的多种形式相协调、相匹配, 才能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因此, 在设计和种植的时候, 就要显出春、夏、秋、冬均有的相宜景色。同时, 还要根据不同的道路, 不同的交通线路, 不同的视线和不同的观赏要求, 处理好植株与植株之间的间距。还要考虑各种不同树木品种的不同生长特性、树形、树的景观及树种植之后长大长高的因素。不同的城市, 应有不同的道路绿地形式、不同的植物品种。同时, 还应考虑有些已选取和评定有市花、市树的城市, 均可以将这些市花、市树作为城市地域的象征。如长沙杜鹃、香港紫荆、洛阳牡丹、梧州荫香、昆明茶花、南京雪松等, 都能使绿地显示富于浓郁的地方特色。这种特色使人感觉它特有的特色, 十分耀眼美丽。值得注意, 不要搞单一化, 要选配品种, 如: 除以香樟为主要树之外, 还可选取具有地方特色的细叶榕、大叶榕、高山榕、白玉兰、大叶紫薇、盆架子、桃花心等进行搭配。同时, 还搭配和种植棕吕料植物, 如金山葵、霸王棕、老人葵、鱼尾葵、蒲葵等, 显示出南方城市特有的丰富多彩的特色。不同的城市, 不同的立地生活环境条件,不同的气候条件, 因地制宜, 适时适地地选择树木品种, 使不同的城市, 有不同风采的植物, 构成美丽的景观。

另外,不同的路网产生不同的绿色植物种植不同的方式, 特别是在城市内的人行道、公共汽车道、残疾人通道等这些特殊的道路, 种植的绿色植物都要符合这种特殊用途的特殊道路。另外, 为了解决道路拥挤和分流的作用, 高速汽车行驶的高架桥、快速干线的道路绿地绿化, 在设计时着重点放在尺度、比例上。也就是说所选的树木品种不宜高大,不宜过密。力求规格一致, 整齐排列, 使驾驶员视线不受任何阻挡。城市地下的土壤成份, 十分复杂, 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应进行换土, 加强水、肥。种植前还对种植现场的垃圾杂物, 进行清理,加强对病虫害的观测, 一旦发现, 立即喷杀。种植后要做好修剪整形工作, 保证树木有优美整齐的景观。管养工作是一件十分重要的细致工作, 一定要做好, 才能保持道路绿地景观的长期优美状态。

4、城市道路绿地绿化的生态功能作用

城市道路绿地绿化对城市起着重要的生态功能作用, 主要的生态功能有:

(1)道路绿地犹如过滤器, 可以减低尘埃、净化空气。根据有关资料显示, 长沙市绿化街道上, 距地面1. 5m的高处, 含尘量比没有绿地的街道上含尘量低56. 7%。而显著的是草坪, 草坪的飘尘浓度仅为地面的五分之一。

(2)特别是种有行道树的街道, 乔木的树冠具有遮荫降温的功能。当夏天的太阳光辐射到树冠的时候, 20%~25%热量反射回天空, 35%被树冠吸收。加上树木的蒸腾, 作用所损耗的热量, 都有助于降温。据有关部门测定, 夏季有树荫的地方, 一般比没有树荫的地方要低3~6℃。

(3)道路绿地的植物还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根据有关部门测定资料的显示, 草坪的地面大约20 倍左右。行道树通过叶, 枝茎的蒸腾作用, 能使周边的空气水分增加20%。

(4)道路绿地的植物能吸SO2、CO2 等有毒气体, 有树木如白千层、桉树、桂树还能放出杀菌剂将有害有毒的细菌杀死。

(5)绿色植物还能制造氧气, 供我们人类吸收。

(6)道路绿地、绿带、绿篱还可以起着隔音和降低噪音的作用, 根据有关部门测定资料显示, 通过2m宽的行道树、1. 8m宽的绿篱可减少噪音30~40ab。

(7)道路绿地的绿化带还可以起到防风、防暴雨的作用。

结 语

综上所述, 与人为本, 创造一个适应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绿色优美空间环境, 城市道路绿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也是创建绿色环保、模范城市的一个重要目标内容。

参考文献

道路景观设计方案篇2

对于园林景观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对其进行分析说明。我国西部某城市的道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采用了景区分界方法。即将整个规划设计工程分为四大景区。每一景区的规划设计情况如下:第一景区为路侧绿地。之所以将其划分为第一景区,主要是因为该条道路与机场和高速公路相衔接。因此,在具体的规划设计时,首选方案为图案式园林规划设计法。图案式园林规划设计不仅具有整齐、严肃的观赏效果,而且在植物方阵的排列上会呈现出一种特有的大方的感觉。除此之外,由于该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比较深厚,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上一定要体现出城市风貌。具体的规划设计方案为:将路侧绿地的植物分成4个层次,分别为落叶乔木层、常绿乔木层、常绿灌木层以及色叶灌木层。在以上4个层次中,落叶乔木层和常绿乔木层以及常绿灌木层充当背景,色叶灌木层为主体。这样的园林规划设计方案不仅保证了所选植物的多样性,而且做到了群落的稳定性。最主要的是,以上四种植物均具有良好的观赏特性,而且在具体的布置过程中采用了列植的方法,充分渲染出整个道路庄重而不失灵动的气氛。第二景区为另一路段的路侧绿地。该路段的园林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园林本身的观赏性,而且要结合路段所处位置的特点做到统筹安排、整体规划,需要照顾到路段附近居民休息、娱乐的需求。

二、第二景区园林规划设计的方案为规则式植物配置

在其中穿插了一些路侧游园的元素。该路段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层次分别是:高大乔木层、常绿乔木、常绿灌木以及色叶灌木层。第三景区为生态长廊路侧绿地。该路段园林植物的配置主要为生态群落。要求园林规划设计既体现出自然景观自然性,又不失生态长廊的整洁感。需要注意的是,该路段的设计重点是交叉路口。因此,整体的园林规划设计以植物造景为主,这样不仅能够展现出整个园林的特点,而且能够营造出一个小型的生态群落。具体的设计方案为:道路最外层为新疆杨,并且贯穿整个第三景区。与此同时,在新疆杨前面,种植一些常绿植物、花灌木以及地被植物。通过以上几种植物的精心搭配,从而营造出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第四景区为文化游园路侧绿地。该路段的园林规划设计一定要体现出城市文化。具体的设计方案为:将日晷、迎宾马车以及迎宾方阵作为整个园林规划设计的主线,以上元素都是该城市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缩影。整个第四景区的园林规划主要为乔木,同时根据多样化的园林规划特点进行综合的植物配置。这样不仅做到了群落景观的丰富,而且保留了整个群落的原始性。除此之外,正是由于石雕、日晷、驿站等装饰品的设计,才使得整个园林规划更加生动。

三、结语

道路景观设计方案篇3

关健词:风景区入口、景观、尊重场地、地方特色

Abstract: the JiangLang mountain scenic area entrance location path analysis, leads to the entrance road design thinking of scenic spot, think scenic spot entrance road design should be fully respect, pay attention to the size, emphasize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dhere to the ecological and landscape sex, shielding the disadvantage factors, and must also take into account the land and relocation, masses relationship, capital, etc.

Key words: scenic spot entrance, landscape, respect venue, local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0年8月列入“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江郎山,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石门镇境内,是浙江省首个世界遗产,部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部级AAAA级景区。江郎山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面积11.86平方公里,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山形主体为三个拔地冲天而起的三巨石,高360余米,自北向南呈“川”字形排列,又称“三爿石”,被称为“神州丹霞第一峰”。

1江郎山景区入口道路选线分析

1.1基本概况

“申遗”成功后,江郎山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游客人数急剧增加,给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景区的基础设施,2011年3月,江郎山游客中心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及时启动,确定余家坞(松泉农庄附近)为该项目选址位置,范围为东临东干渠(原生态良好的小山包),南到景区管委会办公室处,西至余清线,北接达坞垄水库。

1.2方案分析

目前,江郎山入口道路选线已有三个方案,分别是:方案一是沿花峡线从住蓬—余清线道路—江郎山入口区;方案二是从花峡线—长山头村口—江郎山入口区;方案三是花峡线—现景区主入口改道至余家坞村道—江郎山入口区,如下图所示:

方案一优点:一是走余清线通景公路,道路弯曲变化丰富,沿途自然景观较佳,景观视线通透,与当地过往车辆分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干扰;二是能合理有效地连接清漾、江郎山景区,形成区域游线;发展空间大,更有利于景区长远发展。缺点:一是住蓬进入余清线时需过隧道口,因此需调整隧道口高度,以保障旅游大巴安全通行,从而增加投资费用。二是从花峡线进入住蓬道路过窄,且两侧民居较为杂乱,景观视线不通透,环境需加以整治,又需增加投资费用。三是余清线道路现状宽度约6.5米,全线都需加以拓宽改造,以保障车辆安全通行,因涉及到农保田,工作难度较大,建设周期较长,且投资费用大大增加。

方案二优点:一是沿花峡线至景区入口区周边自然环境是农田,可打造优美的农田风光,增加自然风光景致。二是将原有村道拓宽,结合村民出行道路做好规划,做到惠民利民。三是观察江郎山远景的最佳观景处。缺点:一是花峡线两侧景观较差,需加以改造,需屏弊破坏景观效果的界面。二是牵涉到部分农户房屋环境整治等问题,投资费用较大。三是部分用地是农保地,土地性质调整时间较长,短期内较难实施。

方案三优点:一是沿花峡线至景区入口区周边自然环境是农田,可打造优美的农田风光,增加自然风光景致。二是能观赏到江郎山三爿石全景——天半江郎的最佳角度,打造成最佳观景点。缺点:一是花峡线两侧景观较差,需加以改造,需屏弊破坏景观效果的界面。二是俯视景观效果差,从问天亭、一线天休息平台、原江郎山庄处、盘山公路等几处重要节点俯视,都可见该道路,过于突兀,与整个自然环境景观不相协调。三是现主入口道路除入口其它需废除,还需另开辟道路,需征用土地,涉及到农保田、房屋拆迁、安置等问题,建设周期长,投资费用大大增加。

2关于风景区入口道路选线规划的思考

风景区的入口道路是游客进入风景区后的第一站,相当于一首美妙音乐的的序曲,优秀的风景区入口设计亦能激发游客的兴趣,引导其深入整个风景区而流连忘返,所以风景区入口道路选线规划在整个景区的开发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值得深入研究,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2.1尊重场地、因地制宜,以最少的干预创造人与自然协调的景观环境

景区入口道路的选线应充分尊重场地,与风景区的环境相协调,并尽最大可能的利用原生态,将人工化地形与自然地形结合起来,减少大面积的人工开挖的痕迹,使得入口道路融于风景区的大背景之中。具体而言,设计应在满足入口道路的功能的基础上,利用原有道路或路基,适当增加些曲折变化,避免道路过于直白而直接到达风景区入口区,让游客在入口道路上便能体会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2.2强化交通流线的动态视觉景观

在设计景区入口道路时,对美丽的自然景观不应有太多的遮挡,必须考虑视线的通透和景观层次的丰富,同时必须考虑到路段上行驶的车流中人的视觉景观效果,考虑到动态景观与静态景观引起的视觉景观差异,考虑行进中景观的变化和延伸性,以及动态景观序列的组织。

2.3体量适宜,体现地方特色

作为连接城市或乡镇与风景区的空间节点,是风景区形象对外的一种最直接的表达,与风景区入口区一起构成了对外宣传的窗口。因此,风景区入口道路相对城市道路,应具有醒目性与观赏性,并以地方特色为设计的立意点和出发点,创造一个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入口景观。同时,增加休闲性与观赏性,但体量要适宜,不宜过大,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即可。

2.4屏蔽破坏景观效果的界面,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

风景区一般处于郊区,自然条件相对优越,但居民建筑等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景观的整体视觉效果较为零乱,因此,在进行景区入口道路设计时,应最大限度上屏去破坏景观效果的视觉败笔,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

2.5妥善处理好居民出入与游客进出之间的关系

风景区入口道路设计时应尽量避免与当地居民出行交叉,在资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将景区入口道路与居民出行道路分开,给游客一个独立的空间,做到人车分流,以保障居民及游客的安全,还居民一个安静祥和的空间。

2.6坚持生态性和可持续性,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

景区入口道路选线在满足功能和景观需求的同时,应坚持生态 性和可持续性,同时需考虑土地征用指标、拆迁安置、资金方面的因素,尽可能地得用原路基、少拆建筑,少安置,最大限度的降低土地征用指标和投资费用。

参考文献:[1] 林箐王向荣:鸡公山风景名胜区入口区设计

道路景观设计方案篇4

关 键 词:城市道路绿化;环保;价值;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道路是城市交通的基本设施,搞好道路工程建设关系着城市经济及交通事业的改革进程。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人们对于社会交通环境的预期要求更高,积极构建绿色和谐的道路环境是必然的趋势。城市道路走“绿化”线路已经成为规划改造的重点内容,配合园林景观设计有助于道路绿化效果的改善。现分析了道路绿化的环保价值及景观设计方法。

一、城市道路绿化的价值

道路工程是现代交通系统的基本构成,调整道路结构的布局与规划工作,可推动着车辆交通行驶的有序进行。“绿色城市”是社会变革的必然趋势,其要求各项基础设施在建造阶段均能朝着绿色化方向发展。道路绿化对城市改造有着多方面的价值意义,主要表现:

1、美化环境。经过绿化改造的道路区域,其周围环境变得更加优美完善,且不同地段有绿色植物为铺垫,整体的美观价值较高,如图1。这改变了传统道路交通的不足,为车辆行驶创造了安全可靠的运输环境。新景观融入城市交通系统,优化了城市绿色环境的改造效果,使交通景色呈现了环保、绿化等形态。

2、减小污染。划分园林景观区域对降低城市污染有着明显的作用,特别是对尾气净化处理的效果甚佳,这是防范空气污染的有效方式。众所周知,汽车尾气在空气污染中占有一定的破坏作用,若不及时处理对环境的净化程度造成不利影响。融入绿色景观在降低空气污染方面具有显著的环保价值。

图1某道路景观设计样图

二、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方法

面对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大环境,我国城市地区面临着全新的运营环境,以此来为广大社会群体提供优质的生活及活动场所。交通是决定区域经济收益水平的关键要素,城市地区交通越发达,其创造的产业收益额度往往更高。鉴于道路工程在城市改造中的社会价值,未来工程改造应当注重道路的绿化设计,坚持以生态环保为指导思想完善设计方案,如图2,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交通环境。笔者认为,城市道路经过设计应注重以下几点:

1、物种多样性。城市景观环境中要坚持生态优先,保证生物的多样性,这样才能满足道路绿化改造的要求。生物的多样性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是稳定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具体内容之一,同时也构成了自然景观。对于道路绿化工程来说,为了保证植物景观呈现出绿色特点则要选用多种不同的景观搭配,就必须建立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基础上。

图2景观设计的原则

2、环保持续性。城市道路是一个有机整体,道路景观设计中要协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保证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同时要协调保护与开发、景观与生态、投人与产出、建设与养护的多重关系,保证道路绿化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还应协调道路沿线各功能地块的总体景观建设。设计人员需从长远角度考虑,提出切实可靠的绿化方案。

3、布局全面性。由于地理区域的特殊性,道路景观绿化在物种选择上也要坚持全局化的思想,根据地域环境特点配备不同的园林植物,使绿化景观在品种、布局、色调等方面都符合要求。设计人员要坚持宏观思想,从整体上控制景观设计的线路,并拟定与公路线路牌相对应的绿化面域。如:在高速公路两旁设置绿化带等,这些都有助于公路的绿化改造。

4、投资经济性。城市交通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创建现代化道路交通环境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不仅要立足于公路交通功能,还要考虑后期景观建造的成本耗资。设计单位在编制绿化方案时要顾及到方案执行的资金消耗,在保证道路绿化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项目的耗资额度,以发挥出最大的项目经济收益。

结论

总之,城市道路走绿化改革线路是必然的趋势,也反映了未来城市发展的理念和建设绿色城市的夙愿。城市道路绿化建设,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做好绿化方案的编制工作,认知道路绿化价值背景下提供可靠的景观设计模式。城市道路工程改造期间,设计单位编制的绿化方案应坚持多项原则,既要保证道路景观的绿化价值,还要顾及到项目建造的最终收益,同时要走经济使用的建设之路。

参考文献:

[1] 霍宇.浅谈城市道路绿化设计[J]. 广西热带农业. 2009(02);

[2] 曹利华,安永新.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J]. 中国市政工程. 2009(03);

[3] 王虎彪.城市道路绿化的几点思考[J]. 山西建筑. 2009(16);

[4] 梁瑞明,禹兰景.城市道路绿化中的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J]. 河北林业科技. 2009(04);

[5] 樊剑锋.浅谈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营造的作用[J]. 广东科技. 2009(14);

道路景观设计方案篇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公路网中部分国道公路通行能力不足、路况水平偏低、路域环境较差等问题逐渐凸显。本文以工程实例,对公路景观设计进行探讨。设计通过挖掘公路所在区域特色,结合沿线周边环境,借景造景结合,通过三个层次对沿线景观进行全线控制。既考虑了征地线内力所能及的景观处理,也兼顾了征地线外目力所及的景观控制,同时还在全线设计中融入了不同的地域特色。

关键词:道路绿化 地域特色 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 S731.8 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概况

某国道天津段工程横跨宁河、北辰、静海三个区域,对路域环境及绿化方面的指标要求是可绿化路段的绿化率达到100%,使公路与周边环境和景观相协调。同时提出加强公路绿化美化,坚持人工造景与自然景观相结合。

全线的景观控制及景观处理对路段而言主要为中央隔离带、边坡二台绿化、边沟绿化、路侧绿化;对节点而言主要为交通导流岛、景观节点等。设计要求:

结合沿线周边环境,借景造景结合,控制全线景观。对公路途径区域进行主题挖掘,使得各段特色明显,识别性强,反映地域特色及公路文化。

二、现状分析

结合沿线周边环境,借景造景结合,控制全线景观:

(1)宁河段26.8公里,界内绿化空间小,路肩宽度小,只能集中在边坡边沟。

(2)北辰段16.325公里,周边环境有鱼塘,沟渠,村庄,农田等。鱼塘农田可借景。

(3)静海段28.398公里,界外环境鱼塘农田面积广大,借景效果好。界内绿化用地为路侧5~10米,绿化潜力较大。

针对公路途经区域进行主题挖掘,使得各段特色明显,识别性强,反映地域特色及公路文化。

(1)宁河地貌属海积、冲积平原区。县内自然资源丰富。其中七里海极具开发和旅游价值,从而确定以大绿为主色调,表现清新和谐的自然生态。(2)北辰的农民画较有特色,具有浓厚乡土气息。该段以大红为主色调,表现生机盎然的农家生活及欢天喜地的节日庆典。

(3)静海,古为浅海,地势低洼,现状农田面积广大。以多彩为该段色调,表现舒朗野趣的田园景观。

三、实施策略

1、设计定位

为达到 “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的设计要求,绿化改造工程以“因势利导、自然和谐”为总体思路,力图打造生态的,自然的,郊野的且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公路景观,着力打造一条亮丽大道。具体手法有: “融”、“顺”、“借”、“遮”、“引”、“造”。

2、设计原则

1、保障视觉畅通,保障行车安全原则

绿化工程的设置不应对司机构成视觉上和交通上的阻碍。应注重中央隔离带的防眩功能。

2、生态优先、 物种丰富原则 基于本土物种丰富多样的地域特点,大量使用本地植物,少量引用已经驯化的外来品种,优化植物配置。3、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原则 沿线针对道路途径不同区域特点,展现当地地域文化生物特色。

4、自然郊野、景观协调原则 国道绿化景观力图自然郊野,同时针对道路周边不同性质用地的环境特点,选用不同植物品种、配植方式,力求与周围景观协调。

3、设计思路

结合沿线周边环境,借景造景结合,通过三个层次,即分地区、分路段、多节点进行全线控制。

(1)按地理空间位置,地域特色进行设计,分三地区,分别体现宁河,北辰,静海地域特色。(2)根据段落长度,车速,及道路红线外环境,合理分段,主要为穿村段、农田段、鱼塘段、片林段等。穿村段主要将紧靠建筑的基础绿带与防护绿带合并,可作墙面绿化。农田段、鱼塘段主要满足防护功能,且外借农田景观。沟渠段重点是处理生态边坡边沟。片林段则外借片林为公路景观的背景。(3)全线绿化设置多节点,根据节点位置及现状条件,分为位置关键点,交口导流岛,绿化关键点。其中,位置关键点是路段起终点及特殊位置需强调的点,通过景观处理起提示作用;交口导流岛是道路红线内面积较大的交通导流岛,需确保安全功能兼顾景观;绿化关键点是绿线内点状分布较大绿化面积的点,在设计中必须强调。

四、方案设计

1、路侧绿化设计

宁河段、北辰段路侧绿化空间较小,大部分为边沟边坡绿化,静海段路侧除边坡边沟之外,部分路段有5-10m的路侧绿带。

宁河根据外界环境分路段: 河道段(54%)、农田段(9%)、穿村段(30%)、片林段。在满足一定防护功能的前提下,外借现状景观到公路景观中。边坡种植五叶地锦等护坡植物,兼用马蔺,鸢尾,珍珠梅等,水边选用芦苇等体现地域特色。

北辰根据外界环境分路段为湿地段(30%)、农田段(17%)、穿村段(35%)、片林段 (7%)。在满足一定防护功能的前提下,采用借景的手法。边坡种植火炬等护坡植物,兼用蜀葵,多花蔷薇等,营造热烈的氛围。

静海根据外界环境分路段:农田段(50%)、穿村段(8%)、片林段(14%)。外借现状景观到公路景观。边坡种植金叶莸,兼用千屈菜,萱草等,从边坡体现多彩。界内绿化用地为路侧5~10米, 路肩宽度0.75~1.5米,在此区域内可造景体现地域文化特色。选用猬实,狼尾草,碱蓬,珍珠梅、绣线菊等植物,采用流畅的大色块花境式种植,体现多彩的自然野趣。

2、中央隔离带设计

该项目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车速为80km/h--100km/h。中央隔离带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功能原则。

(1)中央隔离带绿化首先满足防眩功能。采用桧柏,侧柏,龙柏等常绿植物,10m间隔种植,使之在隔离带形成植物防眩骨架。在骨架基础上做其他变化。

(2)设计应该在统一中求变化,沿途景观的节奏,多变能使司乘人员心情愉悦,消除疲劳,达到行车安全的目的。

(3)在车速较快的情况下,司机注视点远,视野狭小,考虑司乘人员动态视觉的需要,设计采用较大尺度,并力求设计内部比例协调。

在常绿树种形成的防眩骨架上进行设计。根据需求采用高配、低配两种方案。低配方案可采用常绿防眩骨架加花灌木的种植形式,该方案养管费用较低,同时成活率更高。高配方案则采用常绿防眩骨架加花灌木配合底层绿篱的种植形式,使得色彩层次丰富,造型多样,但需多修剪。

3、节点设计

节点设计需体现地域特色,加强识别性。道路交口的导流岛景观设计以地被灌木为主,也可视情况种植大树,在不影响行车视线的前提下,起一定提示作用。

五、理念创新

回顾整体景观设计,亮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从设计思路上看,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公路绿化,而是结合外环境对公路沿线进行景观把控。公路穿越宁河,北辰,静海三个不同区域,通过对周围环境元素的统筹考虑,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公路景观。

(2)从服务对象上看,不再局限于司乘感受,而是结合沿线居民活动需求,更加人性化。穿村段设计充分考虑周围居民的活动需求,通过植物组团的设置起到防尘减噪的作用。

(3)从设计范围上看,不再局限于征地界限,而是将外界环境纳入其中,整体考虑。按周边环境分为不同的段落,采用不同的设计策略。

(4)从设计手法上看,不再局限于绿化防护,以挡为主,而是借景造景手法结合,佳景则借,俗则避之。

(5)从设计主题上看,不再局限于单一主题,而是全线融入地域特色及公路文化。通过挖掘体现各区不同的地域特色,赋予不同的设计主题。

【参考文献】

1.汤振兴.高速公路与沿线景观协调性研究.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8.6

2.胡安兵.宁杭高速公路(江苏段)设计理念探索.公路.2005(3):6-8

道路景观设计方案篇6

关键词:景观铺装;园林;应用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一系列环境问题接踵而来,大气污染、水污染、植被破坏、热岛效应等都对城镇居民的工作生活造成了影响。为了有效缓解环境与发展间的矛盾,尽可能满足人们日益高涨的物质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政府部门已经逐渐认识到城市绿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着手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将城市绿化建设当成重点问题进行监管,有效增加了城镇绿化面积,对环境的改善与人民健康水平的提升皆具有重要意义。景观铺装作为园林绿地路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全面提升园林建设格调,在市民休闲娱乐的同时,为其提供必要的休息停留场所,如何突显出景观铺装的基本功能与艺术感成为设计人员探讨的重点问题。

1 景观铺装的功能

与各城镇的主干道铺设与广场道路铺设一样,园林的道路景观铺装也需要讲求基本的稳固性、安全性、耐用性与抗滑性,必须具备低变形、高强度的特点,有效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确保行驶车辆与人员的安全,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升美观性与舒适度,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停歇需求。

1.1 交通和休息停留功能

作为园林景观铺装的基本功能,交通与休息停留功能的优劣决定了园林景观设计的好坏。景观铺装本质上就是为园林绿化修建通行道路,在确保实用性的前提下提升其美观性与艺术性。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将交通与停留功能作为设计的前提与基础,充分发挥其引导、疏通、组织划分空间、联通各区域的作用。(如图1所示),重庆九龙坡蟠龙社区公园设有幽静的休闲、休憩场地,为市民提供停留驻足空间,体现出人性化服务特点。

1.2环境艺术功能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城镇居民的活动空间日益狭窄,园林绿化的建设无疑给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的好去处。设计人员在园林绿化用地景观铺装过程中,应当在确保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全面提升环境的艺术表现力,增强景观铺装的美观性,让市民在休闲娱乐之余,能欣赏到人文景观与自然植被的自然交融,带给市民赏心悦目之感。图2为重庆市嘉陵公园二期一角,市民从此地路过之时定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伴随着清脆悦耳的鸟鸣,带给其无尽的宁静祥和之感。

2景观铺装的常用材料

由于园林内部的景观铺装多供行人踏足行走,并不用于行车功能,因此,其相较于正式的通车道路而言,对行车承载力的要求并不苛刻。但相对的美观程度、图案质感、色彩搭配等要求较高,这就要求设计者在景观铺装设计过程中,在确保质量达标与经济性前提下,尽可能充分考虑上述各项要求,根据园林建设实际需求选择最佳的铺装材料。

通常情况下,人们在公园、小区绿化带内随处可见软质铺装,其中以天然草坪植被与人造草坪植被最为典型。但由于城镇人口较为集中,使得公共地段内铺设软质材料的区域常常限制游人踏足,仅作为观赏景观使用,大大限制了市民的活动范围,不利于土地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对此,部分设计者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将软质铺装材料与硬质铺装材料混用,即在铺设草坪的区域内铺设上供游人踩踏的石块或砖块,将空间充分利用起来,实现绿化休闲两不误,甚至还有部分园林将硬质铺装材料装设在水中,显出别样情趣。

3景观铺装应用于园林的设计要素和原则

3.1 景观铺装应用于园林的设计要素

3.1.1 色彩要素。据科学研究表明:色彩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情绪,科学合理的色彩运用既能起到烘托主题、营造氛围的目的,又能有效调节游人的情绪,使其沉浸在舒适放松的环境中,获得身心的愉悦。设计者在选择铺装图案、搭配色彩时,应当以景观道路铺设周边的环境为参照,力求使用的图案与色彩能与环境融为一体,显得和谐而自然(特殊设计要求除外)。通常情况下,设计师会采用既不沉闷,也不跳脱的中性色系为铺设主色系,以此衬托出道路两旁的景致,使景观道路充分发挥出游人活动载体的功能,简洁、美观、大方地融于景观布置中,做好其组织划分空间、联通各区域的作用。

3.1.2 质感要素。园林道路铺装材料的差异使得其整体质感存在区别。粗糙的石板路面由于光感度较差,给人一种沉稳、内敛、深沉之感,可以很明显地突显出历史沉淀后的质朴、怀旧风格。地砖铺设的景观道路相较于表面粗糙的石板路面而言,有一种精致华丽的现代感,时代特色鲜明。要想营造出特定的氛围,设计师在铺装材料的选择上应下足功夫,做好实地探查工作,给设计作品一个明确的定位,并以此挑选出最适合的铺装材料,通过质感的差异向游客传递不一样的表现内涵。

3.1.3 构形要素。设计者在构建道路铺装样式时,应当结合设计空间主题,并以此为切入点,构建出最贴合主题需求的图案样式。在设计过程中,融入不同的构形手法,能最大程度上吸引游览者的视线,使道路与周边的景致辉映成趣,突显出园林景观的独特魅力。若设计者想要营造出一种活泼明朗的氛围,则可以选择相对分散的圈、点组合成的图案作为道路铺设底纹;若设计者想营造出静谧幽怨的氛围,则应当选择相对沉稳规范的直线型、流线型图案,构建出层次感与序列感。

3.1.4 尺度要素。园林景观道路铺装纹饰的规格大小主要由运用场地的宽窄决定,场地宽阔的区域不适合使用过于密集的纹饰图样,相应的,空间过于狭窄的地段也不应该使用规格尺度过大的铺装材料。设计人员在尺度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以空间大小为主要考虑因素,尽可能突显出美感性、和谐性与统一性,即便意图表现出个性与时尚感,也不能显得太过跳脱零碎,以免显得整体空间杂乱无章,影响游客的观赏心情。

3.1.5 高差要素。高差是设计者在园林道路铺装中突显环境空间感的重要手段。园林用地或多或少都会存在高度差异地段,对于存在高差的区域,设计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先对设计整体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决定是突出高差以获得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与空间感,还是隐藏高差,将其与环境融为一体,加强道路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性。

3.1.6 边界要素。边界要素属于视觉形态要素范畴,在园林景观铺设中广泛存在,是设计者需要重点把握的关键环节。通常情况下,道路边界的界定与实际走向应由环境及设计需要决定,并不能让园林内所有地段都使用一种边界形式。设计者应当进行实地考察后,确定下边界的走向与范围,选择最佳的形式让道路隐匿于自然景观中,既不显得突兀,又不显得拘谨,寻求最平衡的状态。

3.2景观铺装应用于园林的设计原则

3.2.1 个性化原则。每一座园林都具有其独特性,因此,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个性化原则,把握好个性与共性间的关系,充分尊重园林的地域风格及整体艺术表现风格,尽量做到“和而不同”,既能在设计中找寻到普遍性特征,又存在个性差异,为其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让游客漫步其中时能体会到设计者传达的别样情感,使之成为独一无二的园林。

3.2.2 地域性特色原则。除了个性化原则之外,设计者在设计建造园林景观道路铺设的过程中,还应当遵循地域性特色原则,通过选用该地区独有的石料作为道路铺装的硬质材料,选择本地较为传统的纹饰图样作为道路铺装底纹等方法,突显出园林的地域特色,最大程度上将其与同类型的其它园林区别开来,表现出独有的文化底蕴。重庆市地域特征明显,九龙坡的园林在建设过程中,可以适当参考重庆的历史典故,并将其引入设计中,尽可能营造出一股浓郁的重庆风情。

3.2.3 生态性原则。当前各地区都在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环保理念更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为了迎合科学发展观,园林景观道路设计师在构思方案时,应当将环保理念融入设计中,充分利用环保型建材、建设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减少硬质铺装建材的使用量,全面提升景观道路修建的生态性。

4景观铺装在园林中的应用

4.1古典园林的道路景观铺装

尽管重庆市不似苏州没有大型古典园林,但部分园林融入了古典园林设计元素,有意营造出古典、典雅的风格。设计者在古典风格园林的道路景观铺装设计过程中,应当坚持生态性原则,促进园林内的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确保土壤的透气性与透水性,不让土质不断退化,提升其新陈代谢能力,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除此之外,设计者应该将古典元素融合到设计中,使其与园林的主题相映成趣,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了做到“和而不同”,突显出一定的时代感,重庆市九龙坡园林道路的铺设工作必须具有自身独特的风格特点,必要时可融入现代元素。

4.2公园的道路景观铺装

公园是城市绿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市民多会利用闲暇时间入园休整身心,放松心情,还有部分老年人每日于园中散步健身,因此,公园的道路景观铺装应当要在确保基础功能的前提下进行统一规划调整,充分发挥其空间分割、空间连接的作用。设计者在道路铺装时应做到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到环境特点,顺应地形与植被种植走向,结合公园的实际建设需求设计铺装方案。

5结语

综上所述,景观铺装是园林绿地路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人员在设计方案时应当充分考虑到色彩、构形、高差、质感、边界、尺度等各项设计要素,时刻遵循个性化、生态化、地域风格突显化设计原则,选择经济、实用、环保型的铺装材料,使其迎合设计风格,将道路铺设与园林环境有效融合成一个整体,在确保建设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突显其美观性,让游客感受到园林之美。

参考文献

1王中松.探析园林景观铺装的营造[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18)

2张继东,杨忠亮.浅谈景观石材铺装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J].城市建设

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

3刘华,郭志芳.浅谈中国古典园林铺装设计的继承与发展[J].中华民

居,2012(3)

道路景观设计方案篇7

关键词:园林景观;铺装形式;铺装材料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1铺装形式和材料应用

1.1广场铺装

1.1.1广场铺装要将其看做一个具空间属性地整体,其颜色、图案、材料都要符合空间特质,不能仅仅把它当做基底,整个铺装图案应是囊括了整个广场的空间,不应只是广场水池的周边或者雕塑的周边。

1.1.2首先要解决广场的铺装与周边道路的铺装交接问题,此区域铺装是首先要接触的,也是最先能感受广场的气氛位置,因此必须精心处理;不要仅从广场整体性来考虑,广场以外的部分铺装凡碰到了广场的边缘会断掉,这样使得感觉效果僵硬,若处理不好将导致粗制滥造后果。

1.1.3广场的铺装图案要有整体主题,应与整个广场的空间主题配合,不能与广场的主要建筑物或者景点不相协调,也不可只围此焦点来考虑,其起统一广场的整体空间,进行各空间关系联系的作用。

1.1.4广场铺装图案一定程度起界定空间作用,广场具多个功能,有大小不同各种空间,除靠雕塑、花池、树阵、挡墙等立面构筑物的分割外,铺装界定也是非常重要,各个空间的铺装材质与颜色可反映该空间功能属性。

1.1.5广场铺装材质与广场的构筑物或者小品风格及材质要相同,通常情况下,为烘托广场的气氛,铺装用色较鲜艳,但要符合小品风格;若构筑物是欧式风格,铺装时要以石材做主,铺装的图案也要按欧式的古典图案进行设计,用小料石做收边材料及分割条;若构筑物是中式风格,铺装要以青砖或者石材为主,铺装的图案要多是网格状。

1.1.6广场的铺装要注意材料的规格及尺寸,通常要大小搭配着使用,如果用的全是大规格的石材,则广场会缺少生气,相对比较呆板;如果用的全是小规格的材质,就会显得很混乱、零碎。广场铺装要以大规格的材质做主,小规格的材料通常选色彩鲜艳品种做点缀或收边使用。

1.2园路铺装

1.2.1园路走向及竖向变化都是依据园林的整体景观的需要来设置的,各园路的铺装要依据道路走向及竖向进行铺设,铺装方案方向要与园路的大体走向配合,才可增加园路流畅感,让园区的硬质与软质景观互相映衬,若园路的铺装图案与走向不符,除降低景观的整体品质以外,还会使游人产生错觉,从而影响了游览情绪。

1.2.2园路铺装材质选择要与周边的景观协调,若园路是设在水边的,材质要与驳岸或者压顶相近,若园路设在绿地当中,材质应选择块料的规格不是很大,且交易清洗的。淮安城开御园水系边用米黄色水洗石路面,体现出细腻的一面,又与水景中的假山石相呼应。,

1.2.3整个园区园路的铺装要进行整体规划,依据游览的路线或者交通的路线分类进行设计各园路整体的风格走向,做到同一天园路或者统一类型园路整体风格的一致,或者颜色、材料、铺装方式的选择,会让游人随时掌握园林游览路线,于无形当中对整个景观序列展开进行了组织。

1.2.4园路铺装通常依据道路的等级不同,图案和材质选择不同;车行路要以整体的面料做主,若是用块料来屏贴的,图案要简洁,并遵循道路的走向;楼间的消防车的道路面应采用块料拼贴或者整体材质,注意道路及各建筑的出入口的前庭铺装过渡;游步道通常选规格不大块料材质,为增加游览的情趣,图案的设计要丰富。

1.2.5园路两边路缘石是材质分界线,体现设计的细节主要位置,所以千万不得忽视。路缘石要根据道路等级、周边环境及铺装材料慎重的选择,路面两侧的界面及路缘石高差要进行仔细研究,路缘石材质和宽度可与园路整体效果进行统一考虑,若路缘石可与雨水口、道路收边等功能、用途进行结合,充分显示园路设计品质。

1.3水池铺装

水池通常在园林当中起重点点景作用,特别是北方的缺水城市,水池深度、水池设置,池底铺装都需反复的琢磨,但在以往工程实例当中,很少重视水池铺装研究,通常是同种颜色、规格材料进行满铺,此后果是自秋季至来年的夏天大部分时间,水池变成了灰色“垃圾坑”。

1.3.1水池铺装设计需跳出固有界限,通常做设计的时候只把水池的池底和池壁铺装当水面以下部分,未当观赏面考虑,且完全未考虑防水后的效果。当水池在蓄水期的时候,池底和池壁铺装效果可影响整个水景的效果,因此,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水景的设计,水池各界面同样是关键。

1.3.2池壁贴面要兼顾池底和压顶材质,因水池的池底通常是灰色调,压顶颜色与材质会与周边的材料互相配合,可能造成两者之间的反差太大,因此,靠池壁进行协调和过渡,池壁图案设计主要是围绕水位线的位置来展开的,对两个界面的交界处进行仔细勾勒会增加水景整体效果。

1.3.3池底铺装设计要依据广场铺装设计进行考虑,要有整体图案,但不要过于复杂,要选择交易清洗材料,对长期的进行水景效果维护非常重要。水池铺装在设计之前,要先有明确定位,确定此水池是游戏水池还是观景水池,是动水池还是静水池,有了方向才可配合功能并设计出合理铺装效果。

1.4小品铺装

园林小品各种各样,主要铺装在界面之上,极少数的是在绿地里。因此,小品与铺装关系十分密切,不过很少有人会注意小品的基座周围铺装,并没有对这一块进行单独设计,常常造成的结果是小品的基地周边铺装切割十分零乱,对整体的景观效果造成了影响。

1.4.1园林小品的基底附近铺装要单独进行考虑,不可忽略,可确保铺装的材料整体性,体现了整个景观品质。

1.4.2小品的基底周边铺装自材质选择至颜色确定要与小品风格相对应。

2结 论

园林已成了我们生活当中不可分割一部分,不应处处的或者大手笔不从使用者角度来设计,也不应用奢华用料而不考虑生态可持续发展彰显园林美。园路的铺装是园林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从材料的选择还是铺装的设计都应从园林功能出发,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从使用者角度出发。有关园林铺装学问仍很深、很多,本文只从作者本身工作经验阐述了园林景观铺装形式及材料设计和应用,有关铺装于实际的施工当中问题及解决的措施仍在摸索当中,此方法技巧是确保铺装的最终效果最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欧灿坤.浅谈园林铺装艺术[J].广东科技,2010,1:61~62.

[2]李 宇.浅议园林铺装景观的设计[J].温州农业科技,2006(4):122~123.

[3]欧阳烈.园路的特色铺装浅析[J].新闻天地,2007,2:137~138.

道路景观设计方案篇8

关键词:道路规划 ; 合理 ; 桥梁景观

中图分类号:U41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市政道路工程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市政道路工程现代化建设的开展、桥梁的景观设计如火如荼,其工程质量与建设速度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市政道路工程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主要包括三大部分:道路的纵、平横断面的设计、路基路面工程和道路的配套基础设施。其中,路基路面工程必须根据市政道路工程的总体规划原则进行设计和规划,市政道路工程的设计原则包括:

首先,要在满足城市的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设计道路交通,土地的使用要满通运输需求。要充分发挥城市的道路交通对于土地开发强度的制约与促进作用,完善和优化城市的用地布局,使城市的运转效能得到提高,改善城市的环境,提供高效、经济、低公害、舒适和安全的交通条件。

其次,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同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结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形成个体交通和公共交通优势互补的多元化客运网络。

再次,要充分考虑道路的无障碍设计,保证行动不便者能够安全、方便地使用城市道路,达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互结合的目的。

最后,城市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城市的道路交通要紧密结合。与城市的主干道相互结合的城市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电信管广电线、电力管线、雨水管线、污水管线、给水管线,结合城市的美化亮化道路灌溉及绿化设施、景灯设施、路灯及交管红绿灯控制设施等。

对各基础设施进行综合规划,除景灯、路灯、绿化及部分电信、电力设施设计在路面以上,其他的管线设施都在路面以下,以保证道路的视线通畅、环境良好,道路设施功能完善、齐全,环境优美,引导城市的空间向纵横延伸,确保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2.市政道路工程路基路面设计关键点

2.1控制路基面层裂缝

根据实践总结的经验,市政道路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当中的裂缝控制,关键要采用稳定性能较好、收缩性较小的结构作为基层,而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对这种类型施工材料裂缝的原理给予充分考虑,其出现裂缝最主要的原因是材料收缩。材料收缩有两个主要方面:温缩和干缩。无论是哪种收缩,都同施工材料塑性指标和含水率有关。另外,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添加具有减水、缓凝性能的外加剂来确保施工材料能达到符合施工要求的含水率。只有保证了施工材料这两方面的指标参数,才能够保证很少甚至避免出现裂缝。

2.2控制基层平整度

路基是道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稳定性和强度是确保路面稳定的条件。所以,在设计与施工上都要保证路基质量。而面层平整度的好坏对行车的安全和舒适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控制路基路面的平整度,要对不同的基层区别对待。

为了保证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和强度,必须非常严格地控制路基压实度,尤其要注意路堤与人工构造物衔接处的压实,减少衔接处沉降错落影响。路基经碾压以后要进行密实度、纵横坡度、几何尺寸、标高等指标的检测,检测合格后才可以进行路面结构的施工。对于各种路面材料要进行必要的试验与施工检测,对不符合要求的,要果断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2.3对软土地基的处理

通过对大量的市政道路工程调查表明,软土地基的路段由于地基沉降引起跳车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施工图的设计过程中地质钻探的布孔太少,钻探不深,软土地基没有被及时发现,或者对软土地基的深度、范围和物理力学性质等没能准确探明,致使没有对软土地基进行相应的加固处理或处理方法不够完善。

另外,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计算参数和计算方法与软土地基实际情况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差距,软土地基的处理很难达到技术要求及预期效果。另外,雨水侵蚀导致路基填充材料流失和强度降低,也是导致市政道路工程的路基沉降一个主要原因。各种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适的适应性和机理各有特点,在施工的过程中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有选择地采用。

2.4路基路面排水

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受到水的影响,很多路基的病害都是水的侵蚀导致的。另外,从不损害当地的农田水利设施和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必须要做好路基的排水,并且要与地区的排水规划相互协调,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在路基施工中要重视施工排水,避免水患给路基和路面的施工造成多余的损失。

3.城市桥梁景观设计方法探讨

在城市新城区建设开发的过程中,特别是地处江南区域,待建的桥梁很多,这些桥梁如何与城市景色融为一体,如何与老城区的古桥相得益彰,如何延续地方文化,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3.1桥梁的环境景观

桥梁景观分解成线型设计、造型设计、平面布局设计、色彩设计、肌理设计、装饰设计等六大部分。桥梁景观总是与地景、城市景观相伴生,有时其复合景观意义更大。如悉尼大桥与悉尼歌剧院的景观伴生成为悉尼甚至澳大利亚的标志;武汉长江大桥与与龟蛇两山的景观伴生一直为武汉城市的骄傲等。景观的伴生效果实质为环境中的景观和谐与有机,这里的环境既包含自然环境因素又包含人文环境因素。

3.2桥梁景观元素的组织与设计方法

桥梁景观首先是慎重处理桥梁形象的定位;第二步就是依据形象定位及分析得出的概念进行图式化处理;第三对桥梁的标志性组件依据上述结果进行设计;第四确定桥梁景观的标志色;第五桥梁景观元素的设计。

形象定位:包括城市精神、市民行为准则、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等,从中形成桥梁景观理念。

标志物与标志图案:包括标志物与标志图案的多样化比较设计;根据桥梁尺度确定的标志物及图案的尺寸要求;标志物与标志图案的适合纹样设计等(可考虑方形适合、圆形适合甚至椭圆形等不同的类型)。桥梁标志物可以是桥塔、桥台、桥头堡或其他对桥梁有景观制高作用的构件。

标志色:可沿用城市标志色,也可根据城市的环境、文化确定标志色,选用的色彩应有一个量化标准,并要与标志物与图案纹样的色彩设计配合,同时还应与桥梁防腐涂装结合。

桥梁景观元素的设计:包括桥梁附属的花坛、座椅、栏杆、广告牌、电话亭、公交车站、人行天桥、垃圾桶、指示标牌及灯具等元素,也包含地面铺装、窨井盖板、建筑小品等。其设计要以标志色为统一,以标志图案为特征。

柯桥的桥梁在传统的风格中,特别强调简练的风格,如石雕的桥拦、望柱、龙门等构件都极少装饰,这使柯桥的桥梁显得简繁有序、对比恰当,在某种程度上,这种风格与现代设计的理念较为融洽。它所反映出的民间桥梁的个性特色对新桥的设计具有很好地示范作用。

柯北新区所做的概念设计01号方案,其灵感即来自小江桥和华春桥方墩式望柱与石栏杆的造型特色,考虑到现代工业的特色,通过加入古铜色铝质扶手及在桥板上预留槽灯的形式,力求表现出现代桥梁与传统元素相结合的语言特色。同时,中央部分的栏杆连续设置,使方墩式望柱的节奏更强,简洁的抱鼓石及序列的方墩,又使桥梁具有对比的韵味。

3.3桥梁景观设计协同机制的建立

路、桥设计与管理部门应完善机制,鼓励专业设计部门与景观设计单位的联合,以吸纳更多的建筑师、地景师、环境艺术师、雕塑师介入,使桥梁在决策伊始便体现景观与技术、经济、功能的和谐、优化,从而提高景观本体的内在“素质”。

4.结语

总之,如何合理规划设计路基路面,避免市政道路的路基路面建成后发生病害,我们需要根据以往的始终能够道路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当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经过深入地分析、总结,在施工过程中把握每一个环节,控制路基路面工程的施工质量。而道桥景观问题是道桥工程美学、城市规划学、环境美学、人文地理、民族心理、历史文化传统、民族经济等方面知识在工程建设上的综合体现。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道桥景观问题必将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道路景观设计方案篇9

关键词:山地城市老城区;道路绿化;改造设计;重庆市彭水县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城市道路的网络规模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对城市道路的要求也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通行功能,而是把道路看作是城市景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很多山地城市老城区的本身复杂特殊的道路空间已经无法满足逐渐加剧的交通需求,并且由于山地城市老城区道路绿化前期的规划设计欠缺考量、植物的配置不到位与后期的不当维护等因素使老城区道路绿化现状不容乐观。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城区的道路绿化空间更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改造。笔者以重庆市彭水县老城区道路改造设计为具体案例,详细探讨了山地城市老城区道路改造设计方法、构思,以及主干道路、滨江路、节点等的具体绿化改造设计内容,以期达到为现代山地城市老城区道路绿化改造设计提供借鉴的目的。

1 山地城市老城区道路绿化现状分析

1.1 特殊的地理地貌造成绿量严重不足

山地城市老城区由于受到其特殊的地理地势的制约,地形起伏大、山岭沟谷相连,为了克服高差,道路走向多沿坡蜿蜒盘旋。由于自然条件决定了道路形式,因此,山地城市的道路布局比较曲折多变,两侧用地变化不一,在陡坡或山崖,有的半边开敞或完全封闭,很多道路绿化根本不能形成绿化带,偶有孤株挺拔则是沿街变成独矗。甚至有些老城区中心街道宽度本身不足1m,根本没有办法栽植行道树,这些都是造成山地城市老城区道路绿化的绿量严重不足的原因。

1.2 前期缺乏整体的规划,后期养护不到位

很多山地城市的老城区道路绿化都是始于20世纪70、80年代,缺乏整体规划思想,并且由于山地城市老城区道路系统通常比较狭窄,很多道路绿化形式都是一板两带式,绿化景观趋同、单一,不仅没有标志性树种,忽略了乔、灌、草的综合造景,也没有彩色植物的配置,毫无季相景观。而且由于后期养护不及时,使得原有绿化植物损毁严重,整体植物生长势较差,道路绿化景观破碎、凌乱。

1.3 缺乏安全防护、安全感设计

山地城市道路不同于一般的平原城市,它对于安全视线及防护设施的要求更高,因为山地道路往往转弯较多,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应该慎重考虑这一点,引导车流方向,保证车行人员的视线安全距离。但是有些道路却存在安全隐患,如有下降趋势且又转弯的路段,没有连续地种植或视觉的中断,不容易让车行人员判断道路的方向,从而造成事故。所以在考虑安全视距的同时,也要考虑安全防护设施的设计。

1.4 乡土树种的应用较少,地方文化特色表现不足

山地城市老城区行道树种选择随意性较大,没有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不注重乡土树种的应用。在规划发展过程中盲目引种,只注重了树木本身的景观效果,忽略了树木的生态学特性和功能,这样不仅失去了地方特色,还失去了地方文化风貌。

2 山地城市老城区道路绿化改造设计原则及依据

2.1 设计原则

2.1.1 尊重历史文化、保持整体性原则。城市景观环境中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往往给人们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也为城市建立独特的个性奠定了基础。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同时也要向前发展,探寻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形式与风格,塑造新的形式,创造新的形象,特别要突出植物文化的地方特色和造景的美观性[1]。

山地城市老城区道路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原则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第一,从城市整体出发,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体现城市的形象和个性。第二,从道路本身出发,将一条道路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统一考虑道路两侧的建筑物、绿化、街道设施、色彩、历史文化等,避免其成为片段的堆砌和拼凑[1]。

2.1.2 保持连续性原则。山地城市老城区道路景观设计的连续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视觉空间上的连续性。道路景观的视觉连续性可以通过道路两侧的绿化、建筑布局、建筑风格、色彩及道路环境设施等的延续设计来实现。二是时空上的连续性。城市道路记载着城市的演进,反映出某一特定城市地域的自然演进、文化演进和人类群体的进化。道路景观设计就是要将道路空间中各景观要素置于一个特定的时空连续体中加以组合和表达,充分反映这种演进和进化,并能为这种演进和进化做出积极的贡献[1]。

2.1.3 注重安全性原则。植物选配以适应当地生长条件的本土植物为主,外来植物为辅。注重植物合理搭配,所有用地尽量使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合结构。由于山地城市特殊的地理地势原因造成道路系统本身较为狭窄,道路景观设计更要注重有利于汽车安全行驶[1]。

2.2 设计依据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依据一系列标准、规范进行,包括《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3 彭水县老城区道路绿化改造设计方案

3.1 项目概况

彭水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处乌江下游。全境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为构造剥蚀的中、低山地形。地貌类型复杂,“两山夹一槽”是彭水地貌的主要特征。地形地貌受北北东向构造控制,主要山脉呈北北东向延伸,成层现象明显,谷地、坡麓、岩溶洼地及小型山间盆地相间,逆顺地貌并存。各类地貌中丘陵河谷区占13.39%,低山区占52.88%,中山区占34.03%。彭水县老城区的道路情况相对比较复杂,道路布局比较曲折多变,两侧用地变化不一,在陡坡或山崖,有的半边开敞或完全封闭,很多道路绿化根本不能形成绿化带,甚至有些老城区中心街道宽度本身不足1m,根本没有办法栽植行道树。这些特殊的山地地形,都给彭水县老城区道路绿化改造设计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2 改造设计方法和总体构思

3.2.1 改造设计方法。以安全设计为前提,以生态设计为根本。在设计方法上,总体而言是整个道路的线性景观设计要重在“势”,节点处景观设计要重在“形”。在“势”和“形”上的结合,从而实现彭水县老城区道路绿化景观整体改造的目的。

3.2.2 改造设计总体构思。在改造过程中,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彭水县城道路环境条件,且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

(1)狭窄人行道绿化:在交通量大,行人多而人行道又窄的路段,尽量采用树池式设计。设计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空地,种植花草树木,形成池式绿地。如道路旁有护坡,则护坡绿化应结合工程措施栽植地被植物或攀援植物。

(2)道路节点景观设计:①交叉路口景观设计:交叉路口是两条以上道路相交之处,是交通的咽喉。种植设计需先调查其地形、环境特点,并了解“安全视距”及有关符号。安全视距是行车司机发觉对方来车、立即刹车而恰好能停车的视距距离。在视距三角形内布置景观要素时,要使其高度不得超过0.65~0.7m,宜选矮灌木、丛生花草种植或者低矮的景观构筑物进行造景。②交通岛景观设计:交通岛设在道路交叉口处。主要为组织环形交通,使驶入交叉口的车辆一律绕岛作逆时针单向行驶。中心岛不能布置成供行人休息用的小游园或吸引游人的地面装饰物,而常以嵌花草皮花坛为主,或以低矮的常绿灌木组成简单的图案花坛,切忌用常绿小乔木或灌木,以免影响视线。③街旁绿地的景观设计:街道小游园以植物为主,可用树丛、树群、花坛、草坪等布置。乔灌木、常绿或落叶树相互搭配,层次要有变化,内部可设小路和小场地,供人们入内休息。设一些建筑小品,如花架、宣传廊、坐椅等,丰富景观内容,满足群众的需要。

3.3 改造设计内容

主要包括主干道鼓楼街、汉关路、插旗街、绸缎街和老城区南滨路、北滨路以及道路交叉口、转盘的绿化改造设计。

3.3.1 鼓楼街。①现状分析及评价:现状道路两侧基本无绿化,目前正在进行管网与道路改造,建议利用此次改造机会,将两侧管线向外侧偏移,便于靠近道路一侧可以种植行道树。②改造措施:道路两侧种植广玉兰与天竺桂作为行道树,对本段道路有堡坎处进行垂直绿化处理,堡坎上方栽植迎春,堡坎下栽植油麻藤或常春藤进行攀爬。③改造设计前后效果对比(图1)。

3.3.2 汉关路。①现状分析及评价:现状左侧人行道较宽栽植有小叶榕行道树,树形效果一般,右侧人行道距离建筑较近,又有大量管线通过,不便于挖坑栽植植物。②改造措施:将左侧小叶榕更换为景观效果较好的银杏,右侧利用活动树池栽植桂花作为行道树。③改造设计前后效果对比(图2)。

3.3.3 插旗街。①现状分析及评价:现状道路无绿化,两侧人行道距离建筑较近。②改造措施:建议采用活动树池种植10~12cm桂花或者天竺桂作为行道树。③改造设计前后效果对比(图4)。

3.3.4 绸缎街。①现状分析及评价:绸缎街是彭水老城的商业与行政中心区域,人流量与车流量都较大,目前部分地段,人行道较开敞处只有单薄的行道树,大部分区域无绿化,景观效果较差。②改造措施:将绸缎街改造成为步行街,将车行路利用铺装与两侧找平形成步行街广场,在广场两侧利用树池栽植银杏、黄葛兰、桂花等景观树。树池设计成为可坐式方便居民休息使用。同时广场中间可以利用柱墩等小品管理车辆行驶。③改造设计前后效果对比(图4)。

3.3.5 南滨路。①现状分析及评价:南滨路道路两侧绿化带较宽,为了提高南滨路景观效果,建议对目前植物种类进行改造处理。②改造措施:种植池内利用银杏与桂花间隔种植形成数列,银杏规格15cm以上,桂花选用胸径12~14cm的规格。灌木层种植修剪整形的红继木,春鹃与黄金叶搭配,前后要具有层次感,同时种植美人蕉等开花地被进行点缀。③改造设计前后效果对比(图5)。

3.3.6 北滨路。①现状分析及评价:行道树为小叶榕,规格较小,景观效果一般,车型路外侧有块小场地,场地内绿化较为单薄。②改造措施:将现状小叶榕行道树替换成12~14cm胸径的银杏,行道树栽植采用平地树坑式,树下栽植地被植物,车行道外侧场地,改造成为以绿化为主的游园,靠道路一侧栽植桂花与前排银杏形成效果对比,同时在游园内栽植一颗40cm左右的银杏树,作为主景树。③改造设计前后效果对比(图6)。

3.3.7 节点A——高城环路节点。①现状分析及评价:现状道路交叉口处有一棵大黄葛树长势较好,树下灌木层杂乱,道路两侧无绿化。②改造措施:保留原有大黄葛树作为此次主景,在树池内放置景观石,石旁配置红枫作为配景,地被层种植整形金叶女贞。在道路右侧人行道较宽种植12cm天竺桂作为行道树。③改造设计前后效果对比(图7)。

3.3.8 节点B——转盘节点。①现状分析及评价:无景观,绿化效果较差。②改造措施:转盘作为城区道路重要节点,应该丰富植物种类,做重点打造。方案1在转盘中心种植3~5棵,胸径15cm银杏作为主要景观,中景选用整形12~14cm桂花,前景选用3~5株一组的紫叶李。地被层植物选作整形黄金叶,红檵木和时令花卉。方案2主景选用40cm皂角树,中、前景同方案1。③改造设计前后效果对比(图8)。

4 结语

通过重庆市彭水县老城区道路绿化改造设计的案例,探索我国现代山地城市老城区道路景观改造设计的实现途径。山地城市老城区道路绿化改造设计和新建道路绿化设计有着很大的不同,改造设计既要考虑原有设计的现状,但也要加入新的设计思想和理念。目的就是要改变山地城市老城区道路原有落后、单一的景观,使城市自然景观与道路工程结构物尽可能协调,满足道路景观的基本功能和优美外观,并从使用者的视觉、心理出发,使道路空间具有功能、美观及经济的一致性,并且达到可持续发展。(收稿:2013-08-08)

参考文献:

[1]刘滨谊.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

[2]刘异婧,沈一.中小城市道路绿化与植物配置—以四川安岳县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557-1559

[3]朱敏.南京江宁老城区道路景观绿化的提升改造设计[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4]熊广忠.城市道路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赵国亮.陵川县城道路绿化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山西建筑,2010,36(33) :28-31

[6]郭春华,周厚高,游天建等.广州道路绿化景观改造分析及启示[J].园林与绿化,2011(19)

道路景观设计方案篇10

城市道路改扩建工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改扩建中重要的一部分,要想结合城市道路改扩建做好道路绿化:

首先,需要道路改扩建建设单位从源头抓起,系统管理,综合考虑,认真落实规划设计方案,避免出现市政管线设施和规划路树位置冲突;协调各市政管线及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单位,同步完成各类管线和公共设施的建设。

其次,需要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协调道路绿化的投资主体,落实投资渠道,逐步实现投资一步到位,建设一步到位;协调树木产权单位、道路绿化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管护单位全程参与道路改扩建施工的全过程,落实设计方案,联系市政施工单位做好上水管线套管预埋,了解道路绿地原貌、绿地内各类管线和设施的基本情况,认真做好记录,为今后的绿化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后期养护提供借鉴。

再次,需要政府部门确定投资主体,规范投资渠道,确保投资到位,避免重复投资;制定各级城市道路的投资标准和建设规范,消除区域和管辖差异,为整体提升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城市道路,改扩建,绿化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绪论

城市道路绿化是北京市城市园林绿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的窗口;近十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海淀区的市政道路建设也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道路的改扩建给道路绿化景观和品质的提升提供了条件,使得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和品质不断提升,整体景观效果逐步凸现出来,城市道路绿化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城市景观的重要标志(如:中关村大街、学院路、北清路);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效果好,不仅可以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大道,美化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还可为广大市民提供艺术的享受。

过去的十年是海淀区城市建设飞快发展的十年,也是城市道路改扩建和道路绿化相互促进的十年,通过城市道路的改扩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品质的同时,也给道路绿化景观的提升提供了条件,各级园林主管部门已经将一批精品大街和景观大道呈现到了广大市民面前。

回首过去的十年,结合道路改扩建进行道路绿化过程中,我们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到位,这给城市道路绿地的后期管护带来了一些麻烦。近七年来,本人通过参与和负责海淀区主要市政道路改扩建工程的前期施工配合,城市新、改扩建道路的绿化、改造和节水设施安装工程,城市道路绿地的后期养护管理和执法监督等工作,在工作实践中,逐渐发现在市政道路改扩建施工和道路绿化工程的配合协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找到了一些症结所在,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方法,希望为指导今后城市道路改扩建与道路绿化的配合工作提供借鉴。

一、城市道路改扩建和道路绿化配合协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城市道路改扩建施工中缺乏对原地保留树木的保护意识

在城市道路改扩建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缺乏保护现场树木的意识,施工现场没能对原地保留的高大乔木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市政施工势必造成保留树木的主根系受损、生长空间狭小、生长衰弱,使其逐步出现枯死、折枝,甚至倒伏伤人、毁物等安全事故。如:2002年在圆明园东路改扩建施工过程中就曾发生过隔离带大白蜡因市政施工断根造成倒伏,伤及路人、致人死亡的恶性安全事故。

2、市政公共设施的建设不能随道路改扩建施工同步进行

在城市道路改扩建过程中,建设单位缺乏对各种市政管线和公共设施建设的系统管理,由于各种市政管线和公共设施的投资主体不一,相关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不能随道路改扩建施工同步进行,这样就会随后出现“道路拉锁”现象,在破坏市政道路的同时,许多也会涉及占用绿地和破坏园林景观。如:中关村东路、北清路公交站台、港湾及过街天桥、人行横道都是道路建成后再不断完善的,在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直接加大了公共设施建设的投资。

3、城市道路的施工规范和园林绿化的建设标准相互矛盾

在城市道路改扩建过程中,相关城市道路和市政管线的建设标准(如:基础、背灰和管线的埋深)和园林绿化的施工规范存在相互冲突,不可调和的矛盾,需要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在市政道路和绿化施工两者的标准规范之间寻找最佳的结合点。如:道路隔离带路牙护肩基础和背灰的规范要求:路牙外基础为30cm,护肩为混凝土斜八字,这样沿路牙30cm部分绿地的覆土都只有0-30cm,根本无法实现绿地内“黄土不露天、绿化到边缘”的要求,如果破除路牙外侧基础或背灰则会危及道路设施的牢固和安全。

4、道路绿化的投资主体很不统一,建设标准有待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作为城市道路改扩建的一部分,他的投资主体很不统一,投资渠道较多,有的是负责道路改扩建的建设单位,这其中包括市交委、路政局、公联公司、首发公司或区市政管委、区建委,有的是市、区两级政府或园林主管部门,也有很多是街、乡绿化管理部门投资建设或改造,建设标准和设计风格各不相同,后期养护管理水平更是参差不齐,造成了“当年看效果,次年没效果”重建轻管的局面。如:学院南路两侧绿地,知春路、海淀南路北侧绿地等街道改造后的养护管理不够规范,人为破坏和侵占比较严重,给城市主干道的园林景观品质要求不相协调。

5、道路绿化前期的初步设计方案有待完善

城市道路绿化前期的设计方案很少考虑树木和各种管线之间的安全距离,对道路绿地内和路树沿线地下管线的具置掌握不够清楚,初步设计方案不够完善,在施工中容易出现很多树线矛盾,致使许多设计方案不能实现,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还会造成工期延误。如:西外大街西延隔离带设计栽植的玉兰路树因为与现状自来水管线冲突而不能实现。

6、道路绿化的投资不能一步到位,绿化设施建设滞后

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时投资不能一步到位,节水设施、桥下立体绿化设施和绿地围护设施的建设不能与绿化同步,造成重复建设和对道路景观的二次破坏。如:北清路、永丰路、学院路等城市主干道改扩建和绿化时,由于投资或其他原因,没有考虑安装或完善节水设施或绿地护栏,造成在后期养护管理中水车浇水费用巨大,部分相邻村庄或商业网点的绿地没有安装防护设施,人为破坏较为严重,增加了后期养护管理的投入,如果后期完善相关设施,势必会破坏现有道路绿化景观,造成二次破坏,增加建设成本。

7、道路绿化时缺乏对绿地地下条件的了解

城市市政道路改扩建施工过程中因施工工艺或其他原因会在道路隔离带、绿地边缘、步道树池等绿化区域内遗留很多渣石和无机料基础,路树和隔离带苗木生长空间狭小,不透水、不透气,苗木生长衰弱,成活率低,年年都需要补植。如:圆明园东路公交车道两侧隔离带的大叶黄杨绿篱,在排除融雪剂和雨季积水的影响的情况下,每年都大面积死亡就是因为隔离带太窄,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道路基础是连成片一起施工、碾压的,即使隔离带大部分的无机料垫层都拆除了,但底层土壤密实度很高,不透水、不透气,俗话说就是没接到“地气”,出现“水多就涝、水少就旱”的现象。

8、结合道路改扩建进行的节水灌溉设施安装不到位

城市道路绿化施工和养护管理中最关键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解决绿化用水,然而在城市道路改扩建和道路绿化施工前,如下几个节水灌溉设施安装的环节最容易被忽视,导致节水灌溉设施安装不到位。其中包括:

(1)对道路绿地中现状绿化水源缺乏保护意识

道路改扩建过程中对道路绿地中现状绿化水源缺乏保护意识,或不能为今后的使用及时改移,致使原有道路绿化水源在道路改造后不能使用,造成了资源和资金的浪费。如:西外大街西延道路改扩建后原有的绿化水源都不能使用或废止,只能报装新的绿化水表。

(2)道路绿地中新绿化水源的建设相对滞后

市政道路施工期间园林主管部门或道路绿化施工单位不能提前做好道路绿化所需水源的报装、设计,并结合市政施工进度安排上水水源井施工,致使部分道路绿化水表安装施工滞后,最终因道路施工已经完成而不能安装绿化水表,只能用水车浇水。如:首体南路南段绿化水源井没能在辅路铺沥青前完成施工,致使该路段道路绿地养护一直依靠租赁公共消火栓,用水车浇水。

(3)道路绿地节水灌溉设施的过路套管预埋滞后

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经常忽视了道路两侧各条块绿地间过路套管和上水管线、绿地照明管线的预埋工作,给后期道路绿地喷灌、浇灌管线和绿地景观照明管线的铺设造化了很大的困难,也加大了各方面的资金投入。如:北清路市政修路时和绿化前各条块隔离带绿地间没有过路管连接,现在要作节水喷灌设施需要掘路或非开挖顶管1000多米,增加投入数十万元,其他还有西外大街两侧各路口没过路管,学院路、车公庄西路在道路大修时没能借机埋设隔离带间过路套管等情况都增加了绿地改造中节水设施和绿地照明设施的建设成本,造成了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二、针对城市道路改扩建和道路绿化的配合协作提出的建议和改进方法

1、园林主管部门认真分析道路改扩建方案确定“保树方案”

园林主管部门在道路改扩建前须认真分析道路改造方案和市政管线设施的施工方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保树方案”,避免出现本意想使大树在城市道路中展现“老树新绿”的风采,由于忽视了市政施工与保留树木的安全距离和现状树木的生长情况,使这些大树在狭小的空间内受尽折磨、奄奄一息,最终事与愿违,给市政道路改扩建施工和道路绿地的养护管理带来很多安全隐患。

2、树木产权单位对道路改扩建时保留的树木采取保护措施

树木产权单位在市政道路改扩建施工前须配合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做好道路两侧原有树木的移伐,在施工中做好原地保留树木的保护、支撑和疏剪,在道路施工期间加强巡护管理,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道路施工完成后要结合立地条件及时做好保留树木的树势的复壮等工作。

3、相互协调,确保各类公共设施同步建设、互不影响

城市道路改扩建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建设单位应该努力协调各市政管线和各类公共设施的投资建设单位,力争做到各类市政管线和公共设施都能随道路改扩建施工同步完成,避免出现二次建设,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另外,城市道路绿化作为道路改扩建中重要的一部分,园林主管部门应协调市政道路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道路树木产权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管护单位全程参与道路建设,找到各自施工标准规范的最佳结合点,在符合各自建设规范,互不影响的前提下营造清新、典雅的园林景观大道。

4、进一步整合道路改扩建和道路绿化的投资主体

城市道路改扩建和道路绿化的建设单位和投资主体需要进一步整合,避免出现投资渠道过多,各自为战,造成资源和资金的浪费;逐步完善和落实各级城市道路改扩建和道路绿化的建设标准和养护规范,逐渐消灭区域和管辖差异,为整体提升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5、道路绿化的设计人员需要深入现场、完善设计方案

城市道路绿地改造或新建工程设计前,设计人员应该提前向市政施工单位了解道路绿地内和路树沿线的各类市政管线的具置和埋深,并到现场确认,在绿化设计前充分考虑树木与各种管线之间的安全距离和相关设计规范,使设计方案具有可操作性,避免盲目施工和设计变更造成的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6、城市道路绿化建设的投资要一步到位

城市道路绿化建设的投资应一步到位,尤其是绿地内用于后期养护管理的节水灌溉设施,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和对绿地的二次破坏;如果因为资金不足或其他原因,也应该加大绿化施工中必须设施建设的投资比重,而不是将资金一味的用在表面的景观建设上,忽视了绿地内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样将为今后的养护管理增加了负担,当具备资金条件,再次完善绿地设施时,势必会对绿地造成二次破坏,加大绿地恢复的投资。

7、城市道路的绿化建设应该延伸到道路改扩建施工中去

市政道路施工期间,园林主管部门或道路绿化施工单位、管护单位应全程参与和监督市政道路施工全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了解每一条块规划道路绿地在道路建成前、建设中和建成后的特性,确认绿地内的地下设施和障碍物,从而在绿化施工时采取针对性的施工方案,避免出现原有路面因路面抬高没有破除干净就直接覆作绿地,最终使栽植的绿化植物无法成活,造成资金的浪费。如:温阳路北段中间隔离带是原有的道路路面,因路面基础没有破除干净,使2006年新栽植的二月兰次年“全军覆没”。

8、城市道路绿地中节水灌溉设施的安装要提前安排

道路改扩建过程中绿化施工单位要加强对道路绿地中现状绿化水源的保护,或改移到规划绿地内,如果道路沿线没有绿化水表,应提前做好新增绿化水源的报装、设计和施工安排,在道路施工完成前,完成绿化水源井的建设和验收,同时结合市政道路施工做好道路两侧各条块绿地间过路套管、上水管线和绿地照明管线套管的预埋工作,并标注在施工图纸中,为今后节水灌溉设施的安装施工提供依据。

三、结论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改扩建工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道路绿化已经成为城市道路改扩建中重要的一部分,要想结合城市道路改扩建做好道路绿化:

首先,需要道路改扩建建设单位从源头抓起,系统管理,综合考虑,认真落实规划设计方案,避免出现市政管线设施和规划路树位置冲突;协调各市政管线及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单位,同步完成各类管线和公共设施的建设。

其次,需要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协调道路绿化的投资主体,落实投资渠道,逐步实现投资一步到位,建设一步到位;协调树木产权单位、道路绿化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管护单位全程参与道路改扩建施工的全过程,落实设计方案,联系市政施工单位做好上水管线套管预埋,了解道路绿地原貌、绿地内各类管线和设施的基本情况,认真做好记录,为今后的绿化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后期养护提供借鉴。

再次,需要政府部门确定投资主体,规范投资渠道,确保投资到位,避免重复投资;制定各级城市道路的投资标准和建设规范,消除区域和管辖差异,为整体提升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韦俊良.城市道路绿化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 强健.倡导节约理念 进行可持续园林绿化建设.中国建设报

[3] 节水型园林城市可持续发展必然.中国园林

[4] 王贞.以生态的观念关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装饰》2006年第8期

[5] 车生泉 郑丽蓉.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