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心理健康教育十篇

时间:2023-07-25 17:18:50

病人心理健康教育

病人心理健康教育篇1

【摘 要】目的 探讨住院期间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心理变化特点及心理护理对策。方法 病人入院后48 小时内由病区心理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计划和措施,采取阅读、交谈、讨论、问答等形式多样的方法与病人或者家属进行心理沟通,并对病人实施健康知识宣教。结果 所有住院肺结核病人由于对结核病的相关知识不了解,患病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忧愁、急躁、烦闷的消极情绪;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必须由专人负责,着重向病人介绍结核病的发生、传播及防治措施、预后和抗结核药物主要不良反应等。结论 健康知识缺乏是结核病患者产生消极、多疑、恐惧、悲观等心理状态的主要原因,精神因素与肺结核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对住院结核病人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可促进病人主动配合医生,有利于病人康复。

【关键词】住院;结核病;健康教育;心理护理

健康知识缺乏的住院结核病人会产生消极、多疑、恐惧、悲观等心理状态,精神因素可使结核病患者病情加重,形成病理、生理之间的恶性循环,因此,在采取有效抗结核治疗措施的同时,必须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1 住院结核病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计划

1.1 指定兼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人员

科内确定2~3 名沟通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主管护师担任病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士,入院后48小时内与病人或者家属进行心理沟通,并请管床医生进行专业指导。科内定期对护士进行心理护理理论和结核病相关知识培训,帮助她们提供专业护理水平。

1.2 选择有效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阅读、交谈、讨论、问答等形式多样的方法,便于患者接受和取得良好实效。

1.2.1 将入院介绍、住院须知、出院指导等制成宣传册,分阶段让其阅读,解释重要内容;无法接受宣传册教育者,护理人员将内容讲解给病人及家属。

1.2.2 利用工休座谈会进行讲座,授课者准备充分,文题清楚,内容简练,语言通俗,避开专业术语。听课者可以就授课内容提问,授课者与大家讨论后作答。

1.2.3 个别交谈是解决病人心理问题的主要教育手段,交谈前应有所准备,掌握交谈技巧,引导病人交谈,及时发现病人的问题,给于心理疏导。

1.2.4 随时宣教 健康教育并不完全是刻意安排的,它贯穿于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护士应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面,以满足不同的病人对健康教育的需要。

1.3 确定主要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内容

1.3.1 疾病常识教育

着重向病人介绍结核病的发生、传播及防治措施、预后和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等,并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和进行健康指导,包括辅助检查注意事项、消毒隔离方法、病情变化的特点及防范措施等,以满足不同病人的心理需要。

1.3.2 帮助病人熟悉住院环境

主要通过入院介绍及评估,向病人介绍病区环境、责任医生与护士、就餐制度、物品管理、作息时间、便民措施等,使病人尽快熟悉就医环境,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1.4 明确具体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目标

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消除病人紧张、焦虑、忧愁、急躁、烦闷的消极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病人主动配合医生,坚持规则全程使用抗结核药物,有利于病人康复,真正实现对病人“从具体的帮助到精神的依托、从人文关怀到心灵的抚慰、从简单的疾病护理到高层次的整体护理”的护理模式的转变,达到提高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和不断丰富护士的知识面,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的目的。

2 住院结核病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措施

2.1 根据每个病人的性格特征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病人入院后,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就是希望医护人员同情帮助自己,把自己的生命康复的希望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初发病人对肺结核病感到害怕,复发病人又担心不能治愈,而悲观失望,护士应该用良好的神态和语言,使病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对初次发病者要以安抚为主,对复发的病人则着重于鼓励,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根据长期住院病人的心理特征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肺结核病人病程长,情绪上的变化也是多种多样的,护士及家属应主动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对症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必须紧紧围绕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的给患者讲述肺结核的病程规律,有时为了能使病人安下心来积极治疗,宁可把治疗周期说得稍长一些。心理护理的关键是控制好病人的情绪,指导帮助病人做到情绪上的自我节制。

2.3 根据心理学的特点去接近病人

做好病人的重大生活护理,应细心观察病人的举止、言谈,以了解病人的生活需要和心理特征、病情的由来和经过,抓住病人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方式和心理护理措施。

2.4 根据不同情况将心理护理与生理护理结合进行

当病人病情发生变化时易引起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在亲切安慰的同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病人的痛苦,病人的情绪自然会好转。如病人出现发热时应采取相应降温措施控制体温;对咯血者应嘱其侧卧位,并轻拍患者背部有利积血咯出,防止窒息发生;当病人感觉胸闷、呼吸困难时,应帮助病人采取较舒适的体位和遵医嘱给氧来缓解症状。又如部分结核病需要长期接受输液,这对于那些痛阈低的患者来说也常常引起焦虑,甚至害怕打针,因此应安排静脉穿刺技术娴熟的护士为其输液,确保一次成功,减少病人的痛苦;对于病情反复和病程长而失去治疗信心的病人,更要多安慰、多鼓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并及时报告好消息,以增强其信心。

2.5 根据心理特征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

病人心理健康教育篇2

随着护理模式由只重视“病”转向重视“人”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我们又开展了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患者实行全程优质服务。每个人包括患者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其健康除了受生物性因素影响外,还受到社会环境、精神、文化、经济、年龄、家庭、心理状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存在着不同的心理状态又因她们不懂人体生理结构,缺乏恢复健康知识,所以影响术后健康恢复,尤其体现在妇科再次手术病人身上。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从2005年-2008年3年间,我院妇科共收两次以上手术病人共128例。其中剖宫颈产36例,子宫全切12例,子宫次切30例,卵巢瘤切除20例,宫外孕切除术30例。一律采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同时对病人进行护理。

2 术前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2.1 术前心理分析

2.1.1 紧张、焦虑、恐惧心理

因为她们做过一次手术,有的做过2次甚至3次,所以怕开刀、怕出血、怕切口不愈合、怕手术效果不好,担心手术会不会出现意外及并发症等。精神极度紧张,自我调控能力差,情绪波动大,易怒,发脾气。

2.1.2 妇科手术对病人而言是身心两方面的应激,由于病人对生殖器官的认识不足,若经妇科手术切除卵巢或子宫后,担心失去女性特征。

2.2 护理措施

患者最基本要求是安全,不出现意外,这固然要靠精湛医护技术作保证,但同时也必须有良好的医患关系来促成,因此我们医护人员在患者面前表现出充分的自信。我们的一言一行,一说一笑都应给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在和她们交往中有意介绍主治医师和麻醉师情况。耐心倾听她们提出的各种疑问,用友善亲切、同情的言语不厌其烦地为其解释。请已做过同种手术病人和他们交流、激发她们意志,建立起信心,对手术充满希望。通过上述护理的患者情绪稳定,较好地配合手术。

2.3 术前健康教育

2.3.1 给患者及家属讲解女人生殖器官和术后对身体影响,得到家人的支持,以减少心理压力。

2.3.2 让患者戒烟戒酒以减少术后咳嗽和影响麻醉效果。

2.3.3 介绍患者吃易消化、高营养、含维生素丰富食物,有利于术后恢复。

3 术后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1)术后疼痛的心理:一般术后疼痛6小时出现,但第二次手术病人有的术后1小时就出现疼痛。这种情况就看我们护士的护理水平,护士的心理素质。

(2)护理措施:我们护士应了解麻醉作用消失时间,伤口疼痛的程度,有无恶心、呕吐反应。护理原则是因人施护,掌握病人性格特征,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工作及医疗咨询,帮助病人消除顾虑,丢掉包袱,同时使病人感到医务人员的亲近和依赖,精神舒坦。医护人员的语言对疼痛症状有强烈的暗示作用,良好的语言能使病人精神振奋,促进抗痛。

(3)悲观、消抑郁的心理:患者身体逐渐恢复,但对自己所患疾病缺乏正确认识,特别是宫外孕,子宫全切患者,尤其是年轻女性,未生育过的,终日闷闷不乐,少言寡语,不愿与人交谈,活动减少,对医护人员的帮助要求增多,猜疑心很重,主观感觉异常,甚至怀疑病是不是医生诊断错了,对前景忧心忡忡,消极厌世,对治疗失去信心,不能很好配合治疗。

(4)护理措施:主要是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关心体贴病人,调整病人积极向上的心态,振作精神,让家属及亲属安慰她,配合治疗。告诉她只有心胸开阔,乐观,保持良好心态,才有利于健康。

(5)术后健康教育

1)术后:全麻的患者要去枕平卧,头偏一侧,防止发生呕吐;腰麻加硬膜外联合麻醉的去枕平卧1.6-8小时,垫枕头过早会引起头痛。

2)术后活动:患者回房间后下肢一般1-1.5小时后逐渐恢复知觉,如自己腿有知觉,就让患者自己活动一下,让家属帮助按摩一下,后腰及尾骨突出处,以免压出褥疮;10小时后可以翻身活动;第二天患者取半卧,导尿管取下后可以下床活动。

3)术后饮食:术后当日禁食水,术后1-2日进流食,忌牛奶、糖等产后食物,防止肠胀气,以后逐渐改为高热、高蛋、高纤维素的半流质和普通饮食。

4 讨论

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是由生理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这三个既相对又互相联系的部分组成。

(1)加强心理护理,增进护患关系:医护语言对患者心理有重要影响;医护语言对患者有治疗作用;心理护理主要就是通过语言来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使患者舒心。亲切和蔼的语言可使患者的病情缓解,早日康复;护士一定要掌握患者的心理情况,灵活运用语言的灵活性、规范性、幽默性、情感性、道德性的特异,使良好的语言在医疗和护理中产生积极的作用。

病人心理健康教育篇3

【关键词】高原牧区 结核病人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270-02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可感染全身多个脏器,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其流行状况与高原牧区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相关。人感染结核杆菌后不一定发病,而仅于抵抗力低落时方始发病,这是造成结核病低发现率的主要原因,也是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难点之一。我院地处青藏高原地区,由于牧区群众生活条件差,文化素质低,缺乏必要的卫生知识,自我防护意识薄弱,长期与结核病人共同生活,增加感染机会,婴儿出生后卡介苗得不到及时接种,等到接种时部分儿童已经被结核菌感染,以上原因均可导致结核病发病率显著升高,严重影响了牧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牧区群众受民族生活习惯、观念及影响,住院期间不良心理状态会多于汉族,如果不掌握高原牧区病人这种特殊群体的心理状态,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抵触情绪,不配合治疗,这就要求护士应该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语言的情感性与道德性,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及用药情况,并根据患者的个人资料制定系统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要彻底治愈结核病,应用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固然重要,但对病人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8年11月―2011年3月,我院传染科收住结核患者67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21例,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10岁,平均年龄44.2岁,其中汉族4人,回族6人,蒙古族2人,其余均为藏族,他们居住于高原牧区,平均海拔2800-4000米左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状态。

2 心理状态

通过观察、家属或懂藏语的人员翻译或直接与牧区病人交谈,了解到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主要有:紧张、焦虑、恐惧、急躁、烦闷、言语少等消极情绪,而不稳定情绪已成为躯体致病的主要原因,而躯体病症又会加重情绪反应,如此便形成恶性循环。分析原因主要与对结核病相关知识不了解、因传统习惯或语言不通沟通困难、以及对住院环境的陌生感而引起,具体表现在:

2.1 沟通困难,心理适应不良:高原牧区病人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多数病人听不懂汉语,交流非常困难,又由于住院改变了生活环境,一时难以接受结核病人这一角色,显得不适应,加之患者对结核病隔离措施不理解,认为家人和朋友嫌弃自己,自觉受到冷落和歧视,而产生自卑孤独情绪及多疑敏感心理。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情绪,更影响到疾病的治疗和效果。护士应与患者多沟通、多交流、多接触,以温和的微笑、亲切的口吻、恰当的握手等方式,多询问了解病人的自觉症状,生活习惯,安慰鼓励病人,使他们感到护士尊重他们,不嫌弃他们,从而心理得到安慰。积极愉快的情绪可以促进疾病的痊愈。向病人做好入院宣教,介绍病区环境、主治医生、责任护士、探视制度、作息时间等,对因语言不通沟通困难者,我科邀请我院蒙藏科护士进行翻译,使其对结核病的一般知识及消毒隔离有所了解,不失时机的与患者家属、朋友、同乡进行一些必要的沟通,获得其对病人的支持与关心。[1]并告知他们,探望结核病人时只要做好呼吸道隔离措施,如戴口罩就可切断传播途径而避免传染。

2.2 缺乏相关疾病知识: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性消耗性疾病,为了防止病情的传播,对病人要进行隔离治疗。牧区病人因缺乏相关医学知识,对结核病的认识不足,护士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疏导,帮助患者了解结核病的发生、发展、治疗预后及各个环节如何配合,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对待疾病,消除不良心理状态,以最佳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对于病情反复和病程长而失去治疗信心的病人,更要多安慰、多鼓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并及时报告好消息,以增强其信心,并告知患者长时间的心理压力会影响机体免疫力不利于疾病康复。

2.3 经济困扰:高原牧区经济相对落后,牧区群众收入较低,结核病人不仅要支付长期治疗费用,营养补给又会使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这些均给病人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特别是年纪较大的牧区病人,常为医疗费用而忧心,导致不能安心治疗。

2.4 躯体疾病影响:结核病人常有低热、乏力、盗汗、咳嗽、咯血等症状出现,结核病化疗时药物的不良反应使得他们不得不忍受疾病治疗带来的痛苦,具体表现为:忧愁、悲观、落泪和失眠,有的病人常因暂时失去自理能力而闷闷不乐,护士要给予他们极大的关怀、温暖和鼓励,对他们实施人性化服务,经常巡视病房,为病人解决实际困难。在治疗、护理时,护士要态度认真,操作轻柔,动作敏捷,以理解的心情,亲切的语言,精湛的技术,使患者产生信任、安全感,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生活难以自理的患者,护士应细心主动的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并做好亲友工作,主动关心病人,消除其不良情绪。

3 健康教育

3.1 健康教育的作用和必要性:医院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地,以病人及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病人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改变其健康行为或问题,使之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2],健康教育是促进医院由单纯治疗服务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转变的手段。结核病的低发现率一直被认为是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难点之一。由于我院地处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干燥、高寒、缺氧、昼夜温差大、牧区人群多为群居、生活条件差,由于经济相对落后、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必要的结核病知识,自我防护意识薄弱和对结核病的严重性、危害性认识不足、长期与结核病人共同生活,均可导致结核病发病率显著增高,严重影响了牧区群众的身体健康。由于人们对结核病不了解,只要说到结核人们就认为会传染,因此,人们不愿接触结核患者,从而使患者及家属有很大的压力,加之结核病对患者身体损害大,治疗时间较长,易使患者身心疲惫,失去治疗信心,所以在此病的治疗过程中,健康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

3.2 健康教育的方法:

3.2.1 床头宣教,一对一讲解,口头交流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基本形式,健康教育并不完全是刻意安排的,它贯穿于日常的护理工作中,主要通过翻译将最基本的需要掌握的结核病知识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给病人和家属进行讲解,从而指导病人的行为,达到传递知识的目的。

3.2.2 定期利用公休座谈会进行知识讲座,语言要求通俗易懂、态度诚恳,避开专业术语,邀请家属参加,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生活上的难题,通过有效的沟通使患者及家属信任护士,使健康教育顺利全面实施。

3.2.3 书面教育,在健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护士为病人及家属准备健康教育材料,结核病防治知识、保健知识等,对不识字的患者,利用漫画的方式,使病人对结核相关知识一目了然。

3.3 健康教育指导:牧区结核病人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多数人不了解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对健康人的危害,不了解进行隔离的意义,不能克制自己的不良行为,护士应不失时机的对这些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增强病人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其自我保健意识,帮助病人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培养他们的健康意识,树立健康的责任心,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

3.3.1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自身隔离,进入公共场合自觉佩戴口罩,以防传染他人,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要避开他人,与人说话时要保持一定距离。出院后尽可能与家人分室居住,分床就寝,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每日通风2-3次,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夜间尽量少开窗,防止感冒。

3.3.2 用药指导:结核是慢性消耗性疾病,病程长,一些病人往往因自觉症状消失,或由于药物不良反应无法耐受而自行停止服药,中断疗程,故而对化疗中的病人及医护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对促进患者规律治疗,减少产生耐药菌,提高发现率和治愈率,可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护士应根据医生制定的医疗方案,了解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对病人用药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随时向病人反馈治疗效果,使病人清楚自己目前的病情与治疗效果。从而以平静的心态配合治疗及护理。护士应反复、耐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中断疗程,不仅达不到全部杀灭结核杆菌的目的,还易使原来对结核杆菌敏感的药物产生耐药性,变成复治病人或难治病人,使治疗时间延长,从而加重精神、经济负担。在日常护理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病人每次服药都在护士的面试下完成, “吞服到口,咽下再走”,鼓励病人继续坚持抗结核治疗,不能随意停药,要坚持化疗,必须坚持早期、联合、规则、适量、全程的治疗原则。

3.3.3 饮食调理原则: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常因情绪差及抗痨药物的不良反应导致食欲差,为补偿疾病引起的消耗,增加抵抗力,加强其免疫系统,护士要给予饮食指导,结核病人的饮食以适合口味,清淡为原则,食物的种类应多样化,并供给平常喜欢的食物,才能促进食欲。如有大咯血应禁食,咯血停止后,给半流饮食,饮食营养搭配要均衡,嘱患者家属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

3.3.4 休息指导:结核病人病情进展期,毒性症状明显,发热、肺代偿功能不全者应卧床休息,当毒性症状消失,病灶活动减退时,可适当运动,活动以不感到疲乏为宜,冬天外出活动要戴口罩。

3.3.5 对病人家属的健康教育:结核病人与家属密切接触,要让他们掌握只有进行规范治疗,对家人才不会造成危害,同时对病人是否规律用药进行监督。

3.3.6 针对不同心理特点开展健康教育:我院因地处高原地区,住院病人多来自牧区,往往住院时,结核症状较重,而语言不通,对疾病的认识不足,为治疗带来不便,加之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较多病人会出现恐惧、紧张、自卑、孤独感等不良心理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疾病的转归。我们在护理工作中,针对语言障碍导致交流不便,努力克服语言上的困难,专门邀请蒙藏科懂藏语护士与之交流,对初发病人以安抚为主,对复发病人则着重于鼓励。同时运用肢体语言,对心理问题实施有的放矢的情感支持,鼓励病人倾诉内心感受,增进感情交流,与病人做朋友,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生活上的难题,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通过细致的心理护理,病人情绪稳定、心情愉快,从而使食欲增加、睡眠充分,躯体得到充分的调养,抗病能力恢复,药物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3.3.7 出院指导,门诊随访,定期复查,结核病是慢性传染病,病程长,整个过程需要家属的理解和支持,护士应根据每个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出院指导,病人出院后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沉,注意药物不良反应,抗结核药物对人体的肝、肾、胃肠道、听力、神经、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损害初期病人不易察觉,因而复查的目的不仅是让医生了解治疗效果,而且也是对出现的药物不良作用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复查的结核病人配发宣传资料,详尽告之应掌握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解除病人及家属的紧张焦虑状态,并能遵照医嘱积极主动进行合理、全程化疗,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康复。将我科电话告之患者,便于患者联系和获得更多的健康知道信息,对路途较远的病人,开展电话咨询,并做出具体指导。

4 讨论

目前,结核病已成为全世界公认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要彻底治愈结核病,应用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固然十分重要,但对病人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有长远性、针对性、专业性、反复性的健康教育,在结核病人接受抗结核治疗之前,对病人进行必要的结核病知识宣传教育,让病人充分认识到坚持合理正规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我院的结核病人以牧区藏族居多,语言沟通方面存在障碍,经济文化落后,甚至有的还处于半蒙昧状态,并受着种种成规陋习的影响和约束,内容较深,方式一般的宣传很难让他们接受。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因人而异,内容具体实用,便于理解、掌握。在具体护理工作中,通过翻译及肢体语言,用各种形象比喻来说明深奥的卫生原理,达到讲得清楚、听得明白的要求,尽量不使用专业语言,使病人及家属正确认识结核病对家人和周围人群的不良影响,克服不良生活习惯,改变错误认识和观念,减少结核病的传播。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的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去除致病危险因素,增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坚持化疗,使其向着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3],提高治愈率及生活质量。在病人出院后,通过住院时获得的健康教育知识,给身边的亲属、朋友、同乡也进行结核病健康教育宣传,挺高了社会人群对结核病的了解和认识,并能主动积极的配合,从而做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2008年11月至今,我院传染科收住结核病人67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许翠萍. 盛金燕 肺结核患者不规范服药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中华护理学杂志 .2007;42(2):142-143

病人心理健康教育篇4

【摘要】目的:规范冠心病(CHD)患者健康教育程序 提高健康教育质量。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接受健康教育后,患者掌握(CHD)相关知识及自我管理能力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开展冠心病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冠心病;健康教育路径

健康教育是冠心病综合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但目前冠心病健康教育缺乏计划性连续性及动态性,没有一种公认的模式。鉴此,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我们将临床路径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冠心病病人的健康教育,获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间在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病情状况等资料方面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别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程序: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病人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由责任护士按照科室已制定的冠心病健康教育路径,每天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同时进行效果评价,护士长定期检查健康教育实施情况,对不能按时完成的,找出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实施,直到完成。

1.2.2健康教育方式:采取一对一的方式,由责任护士为病人指导,采用口头讲述和书面材料的方式,反复对病人进行教育,回答疑问,进行保健指导,帮助病人认识危害个体健康的环境因素和不良的行为及生活方式。

2结果

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出院前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提问测试,得分≥80分的患者为健康教育达标。观察组达标率 68.96%,对照组达标率91.67%,X值9.69,p

3讨论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1]。也是一项投资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2]。使病人了解有关疾病和康复保健知识,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路径是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3]。由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病人掌握冠心病相关知识、心理状态、和自我保健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

以前由于健康教育工作缺乏规范化,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存在较大差别,健康教育的效果较差。实行健康教育路径后,使病人得到了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了临床护士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病人的健康教育知识得到了提高,缩短了平均住院日,降低了医疗费用,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病人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总之,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使病人系统的了解了疾病的治疗、护理和预防保健知识,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促使病人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4],提高了病人的健康意识,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也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人员的素质。参考文献

[1]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2-5

[2]赵秀荣等.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5,19(9B):1809-1810

病人心理健康教育篇5

关键词:老年病人健康教育

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病人了解掌握有关疾病的病因病理知识和康复保健知识。笔者通过对老年病人健康教育实践,意识到健康教育对老年病人的康复起着有益和有效的作用。但由于老年病人的生理、心理问题以及护士健康教育能力问题,直接影响着健康教育的开展,现分析如下。

1一般资料

2007年-2009年内科老年病人,年龄在60a以上的住院病人,年龄最大达92a;文盲半文盲占75%。护士不定时进行住院病人健康教育,检查反馈与其它项目相比,令人不满意的是老年病人的健康教育:发现病人对疾病的病因病理、症状,体征、诊疗、检查项目、目的、药物、饮食、活动、潜在并发症等方面的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掌握不够,达不到充分调动病人积极参与活动,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能力的地。

2老年病人生理、心理特点

2.1记忆力差、认知力差及感知觉减退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及生理功能衰退,使身体患有多种疾病如脑萎缩、糖尿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均可导致老年病人不同程度健忘、耳聋、视力减退、感知觉减退、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认知力差,易引起误解或曲解别人的意思。

2.2易怒、固执、疑虑等不良的心理反应老年人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年龄大,但社会经验丰富,心理活动复杂。由于生理性衰老、视、听不灵、体弱多病,加之社会和家庭角色改变,适应能力减弱,一旦住院,心理压力增加以及对医疗费用的负担和对疾病的认识不足等原因,使他们对病情的估计多为悲观和对抗意识,而出现易怒、固执、多疑等不良心理反应,对治疗护理疾病的康复失去信心。

3护士在健康教育时可能存在着不足之处

有的护士可能缺乏沟通技巧或不熟悉沟通技巧,影响着护患之间的关系;有的护士在运用护理程序方面存在着入院评估收集资料不全面,如病人的身体情况、疾病过程、文化程度。社会背景、经济状况、行为方式(生活、饮食习惯),和社会心理因素等情况的收集不完整或欠认真细致,评价不及时或未能做出恰当的效果评价;有的护士对老年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不全面;有的掌握疾病健康教育的内容不全面。如:入院教育、有关疾病的病因病理知识教育、检查项目介绍、治疗药物知识的宣教、饮食指导、活动指导、危险因素的防治及出院指导等。基于这些原因,而导致护士在进行有关疾病的健康教育时不能根据病人接受知识的能力和病情各阶段有的放矢地进行健康教育,显示不出个体差异。

4讨论

4.1护士应具备健康教育的能力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首先应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多种边缘学科知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掌握护患沟通交流技巧,按照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病情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使他们对护士产生信任感,愿意接受护士传授的健康信息。健康教育形式要有针对性,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内科老年病人病情复杂多样,不同疾病的病因、诱因各不相同,着重的预防保健措施亦不相同,因此要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知识教育。例如:阻塞性肺气肿的病人,住院后主要与病人讲解采取有效的半卧位休息的目的,低流量吸氧的目的,指导有效排痰的方法以及吸烟、有害气体、粉尘及气候对疾病的影响,同时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和饮食的指导,并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诱发因素及改善个人体质。而支气管哮喘病人住院后主要讲解哮喘发作时取端坐位舒适的目的,用B受体激动剂、茶碱类、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以及鼓励病人补充水分,每天2500ml-3000ml的目的,指导病人不宜食用鱼、虾、蟹,猪肝、蛋白质等易过敏的食物。避免诱因:避免密封门窗及花草、地毯、皮毛、异味气体接触,防止情绪激动等。因人而异:对记忆力减退,认知力差的病人要利用每日治疗,护理查房的时间,反复多次强调并且耐心细致的教育指导。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个体化教育是健康教育工作获得成功的基础。

4.2护士应具备良好职业道德水准在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要求护士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评估收集病人资料,护士不仅要向病人灌输健康知识,包括生理、心理健康保健知识,而且还包括形成人们的健康意识、健康责任和健康行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正确应用护理程序及马斯洛层次需要论,根据不同个体,不同层次的需要删减或增加教育内容,及时评价,反馈调整教育计划。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社会责任感,护士对病人的照顾既有权利又有专业和法律的责任[1]。只有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护士,才能积极参与这项工作,完成对病人的健康教育,达到病人满意的回报。提高护理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是保证健康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4.3健康教育是一个护患双边活动的过程一个完事的质效优良的健康教育活动应该是双向的,即应包括医护人员和病人双方,美国教育家B.S布理姆认为:教育活动是一个双边活动,应该是双边人员都得到激励才会产生“自动力”[2]。心理学家R.A布朗汉认为激励等于效价一手段-期望的乘积。其中效价是指对所获得报酬的需要程度,手段是为获得报酬而努力的方式,期望即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目标的可能性,三种因素之一为零,那么激励也为零,就无法产生“自动务”。例如:一位高血压病人因头晕、呕吐、心悸、BP180/100mmHg而入院,如果护士缺乏护患沟通技巧和因病而异、因人而异的健康教育水平,而不顾病人当时的病情、心理,盲目地进行入院教育,结果会使病人产生烦闷的情绪,对医院的服务水平产生怀疑,对以后护患双方合作产生一定影响,此时效价为零。既然健康教育是护患双边活动,那么如果只有医护人员的“自动力”而得不到病人的接受和配合,或只有病人的“自动力”而得不到医护人员的耐心指导和训练,都不可能取得好的结果。

5总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促使老年病人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使老年病人获得有关疾病的健康知识,使老年病人形成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养成缝康的生活方式,其主要因素是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健康教育能力以及病人的“自动力”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依赖等综合因素的结果。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病人心理健康教育篇6

关键词 健康教育;方法;探讨

医院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产物,是指对特殊人群在疾病状态下进行的与疾病有关医学与护理知识的教育[2].是以医院病房为教学基地,以病人和家属为教育对象,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3]。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学的发展,人们新健康观已深入人心,目前全国各地医院的健康教育已逐步由“以疾病护理为中心”的医学阶段,过渡到“以健康护理为中心”的社会阶段。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人员的重要任务,护理的功能已由单一的护理转向预防、康复和保健等综合性领域,由单纯的疾病护理拓展为生物--心理--社会多方位护理。护士的职能已不再是单纯地照顾患者,而还必须同时向患者、家属、甚至社会群体提供卫生咨询和健康指导。可见,护理人员是病人教育的主要施教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采用哪些教育方式和途径?在哪些问题值得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病人教育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是当前基层医院护理工作中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对200多病人、家属和护士进行健康教育问卷调查和座谈,结合自己多年来临床健康教育实践,说说下列几点粗浅的做法与探究。

1基层医院护理健康方法

1.1多种形式并举,提高教育质量

1.1.1计划性教育

科室针对病人和家属的各方面具体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

1.1.2随时性教育

护士要理解病人和家属的感受,尽可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并根据不同时段、不同个性、不同健康和心理状态,及时地、恰到好处地宣教。可在给病人发药、换药、打针、量血压等时间提供大量有关疾病和自我保护技能的教育活动,也可在病床前、家中或其它场合用随便、轻松聊天谈话等方式进行宣教。

1.1.3 书面形式教育

结合各种疾病的特点,整理成健康资料手册和卡片发给病人和家属阅读学习。要求文字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并插上与宣教内容向匹配的图片,让资料手册图文并茂、生动具体(有趣),方便于病人随时的、正确的理解相关知识,从而达到宣教的目的。

1.1.4交谈答疑式教育

是在文字配讲方式基础上,侧重教育信息沟通的双向性。一方面,让病人根据其他知识或信息提出疑点或难点,护士给予解答和质疑,帮助病人提高认识,加深理解。另一方面,护士可选择已讲内容进行提问或相互间进行讨论和分析,也可以测试病人掌握程度,从而提高病人积极性和主动性。

1.1.5示范性教育

针对病人水平受限制,健康知识缺乏,技巧掌握深浅不同,护士应先做示范,然后由病人独立操作,在护士的指导下反复实践,直到掌握为止。

1.1.6小组性教育

把共同健康问题和需要的病人或家属成员组织在一起,分成小组。根据他们的教育程度,对相关知识、技巧掌握方法等进行示范、咨询、回答式教育,再由她(他)将这些知识传给其他病人,从而达到共同掌握健康医学知识的目的。

1.1.7实物性教育

运用模型向病人展示和讲解,教会疾病预防方法和自我保护措施。模型的真实感教育能启发病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尽快地达到宣教的效果。

1.1.8出板报、播放电视录像教育

医院可根据季节性或每个月出版带有共性的健康内容板报或宣传之窗,在每个科室大厅有计划的播放健康教育录像带或VCD光盘。

1.1.9开展咨询热线电话

定时解答病人各种疑问,指导有关健康知识及相关应对措施,使其能针对性地了解疾病知识,改变不良卫生习惯,消除心中的忧虑,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1.2抓好三个宣教良机,寓健康教育全过程

1.2.1入院宣教

病人一入院就感到护理人员对他的关心,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前提,更是为进行健康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一个健康人住院就转换成病人,不管从哪个角度想都是可以理解她的内心世界,所以,护理人员应在讲话的态度、方式、语调下功夫,力争创造和谐融洽的气氛,用亲切和热情的语言介绍周围环境、全体医护人员、住院注意事项,饮食起居,作息时间等医院规章制度,并向郑重病人承诺:“您在诊疗期间,如有困难、要求等任何问题,请随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力为您提供满意的医疗护理服务和生活上的照顾”。从而消除病人对医院陌生感和孤独无助感,尽快进入角色。

1.2.2住院治疗阶段宣教

从病人住院到康复需要一段时间,在这阶段里,护理人员应因人而异即根据不同病人的心态、行为情绪和治疗效果等分别实施治疗知识和病因的宣教。普通病人在进入病房后马上宣教,急性病病人应安排在初步诊疗后进行,高危病人则应该在抢救处理后重点对家属进行常规健康教育。

在疾病恢复时期,病人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为加速疾病治愈,病人对有关健康问题求知欲较强,这是健康教育最有利时机,护理人员可采取多种教育方式并举,有计划、有系统、分阶段,由浅入深地进行疾病知识的防治、保健、康复训练、自护知识和自控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如,向病人宣传所患疾病的病因和诱发因素,临床症状等等,使病人自己了解所患的病和预防发病的注意事项,能较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避免病情复发;向病人解释辅助检查、特殊诊疗、进行手术、常规化验等意义和必要性,使病人和家属支持合作,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缩短了病程;向病人宣传用药知识,如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用法、时间、副作用及注意事项,使病人按时按量服药;向病人进行饮食指导,尽可能使用他们熟悉的常用语,避免医学术语。重视病人的饮食,纠正病人的不良饮食习惯,讲解不合理饮食带来的后果,使病人的饮食合理化,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向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指导,要求病人在疾病的不同时期不同程度进行功能锻炼活动量。病人掌握了这些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就能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1.2.3出院前宣教

病人出院意味着病人重新回到家庭及社会角色,为帮助病人实现这一转变,早日回归社会,主管护士要十分热情欢送病人,并对他们进行出院指导,如制定康复计划、按时服药、运动量适中,合理饮食,定时复查,应急处理等防病保健和加强自我护理能力的指导。

1.3针对不同的群体采用不同的沟通方法

1.3.1实施健康教育要按照人的心理特征不同而方法不一样

对性格外向、开朗者需要多讲道理;对抑郁内向性格者,语言要适度,耐心解释病人的问题;对自己疾病满不在乎的病人,重点讲解疾病的危害和疾防的重要性;对少数民族病人要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

1.3.2实施健康教育要因人而异

对文化层较高的可采用书面材料,讲解及征求意见的形式;对文化低的多用讲解与示范的教育形式;对儿童要采用直观形式带有故事性教育方法,有些内容应让家长了解并掌握;对老年人常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重点反复强调,增加记忆力。

1.3.3不同的病种教育方式也不同

急性病多讲解避免疾病再复发的方法,减少合并症的发生以及预防措施;慢性病多采用电教化教育,以教会自我护理的方法,以预防保健措施为主。

总之,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方法,全面了解国内外对该项目的开展情况,将科研结果作为实证与临床经验以及患者各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相结合,寻求最佳的教育方法,使患者受益[4]。

2基层医院健康教育探讨

我国基层医院护理教育工作还处在起始阶段,各方面工作还有待于探讨。

2.1临床护士学历层次偏低

绝大多数护士未接受正规的健康教育知识培训[5]。从长远来看,医院管理者要在物力、财力和精力等方面加大投入,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培训教育,举办学术讲座和经验交流会,组织她们有计划地学习各种护理健康教育知识,使护理人员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学会护患沟通技巧,从根本上提高了综合素质,真正适应新模式下的角色多元化。同时,可以借鉴国内外经验,对医院中老年护士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学习有关专科知识,如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疾病预防、卫生保健、营养学、药理学、伦理学、行为学、社会学、教育学和传播学等等。充分挖掘这个年龄层次的潜力,让她们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巧,培养她们成为专科护士或健康护理专家,既为基层医院解决难题,又为社区护理的顺利开展储备健康教育人才。

2.2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开展病人教育要求护理人员要转变思想观念,用全新的角度去认识护理基本概念,人的健康概念及新医学模式的关系,树立新的护理模式观,把健康教育从“普及卫生知识”转变到“建立健康行为”上来。护士要通过系统学习理论和培训,真正学会以“健康”为中心去认识和思考问题。对病人,一方面实行疾病教育,以掌握疾病知识为目的;另一方面,高度重视病人心理护理,特别是出院后指导病人消除疾病的危险因素,建立健康行为的健康教育。

2.3尽量符合个体化病人的需要,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育,避免枯燥、单调的说教[6]

从我们对200多位病人(家属)、护理人员、社会人员调查问卷中发现,医院护理健康教育形式和方法单一,资料根本无量化,宣教内容枯燥、单调、不具体。护士在宣教中都用口头解释为主,几乎不规范,有一定的随意性,同时受知识深度和广度等因素影响,健康指导不通俗,没有量化,导致病人对健康教育内容不能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因而达不到真正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蔡文珍.骨科病人健康教育探讨[J].家庭护士,2008,6(8):2155.

[2] 钟勤.社会发展对医院健康教育的需求[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64.

[3] 黄静亨.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

[4] 叶秀燕、洪琼琼.循证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2):170.

病人心理健康教育篇7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脑力劳动增加,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其年龄跨度增大,发病率增高。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护理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变革。由此我科加强了脑血管护理中的健康教育,对预防脑疾患,提高病人的保健自护能力,减少并发症和致残率的发生,促进康复,收到了良好效果。笔者通过 2011- 01 ~ 2012 - 12 两年间神经内科 840 例病人开展的健康教育实践,谈几点体会

1 改变观念,提高护士素质,提高教育质量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健康教育已是现代医院满足病人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能。能否满足健康教育需求,取决于护士有无健康教育的意识和履行教育的职责能力。要认识到护士对病人的直接帮助,并不能完全解决健康问题,重要是指导病人进行自身护理,正确理解健康的定义。

1.1 继续教育是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条件 知识更新是转变观念的基础。对脑血管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护士首先要从预防知识着手进行宣教,逐渐扩展到心理卫生保健、老年卫生保健、

安全教育,再从新业务、新技术脑血管治疗及其新进展方面进行教育。护士要做好健康教育还应具备一些边缘学知识,如行为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才能满足不同层次患者需求,使他们认知疾病与健康,从而接受宣传教育。

1.2 良好的职业素质是开展健康教育的桥梁 脑血管病人的基础护理工作特别繁琐,病人后遗症多,交谈和配合都有困难,病情变化快,观察和治疗都要及时准确。因此,护士付出大于索取,这需要护士具有爱岗敬业和奉献精神,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用“天使”形象来挽救患者,使患者坚定战胜病魔和死神的信心。

2 健康教育需要护士、医生、患者及其家庭共同参与一个完整优质的健康教育离不开护士、医生、患者及其家属的共同参与。首先,通过互相沟通了解,护士才能制订符合病人的健康教育内容,只有相互配合,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实施,达到预想效果。

3 健康教育方式要合理

由于脑血管病人病情复杂,有精神因素,也有病理因素,且年龄和知识层次差别很大,故健康教育方法应符合个体化的需要与期望,才会达到满意效果。

3.1 随机性教育 针对患者及其家属不同时期的健康问题及心理状态进行随机教育,是一种非正式的教育,可贯穿于晨晚间护理、巡视病房及护理操作过程中。如作输液治疗中,给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讲解,应在健侧肢体进行输液的原因,是为了避免病员出现肩手综合征,勿因患侧肢体不动,易于输液而在患肢进行,这样,患者容易配合治疗,其家属也能理解。

3.2 示范性教育 示范性教育适用于某些基础护理和康复锻炼方法,引导病人及其家属方法和行为规范化,如瘫痪病人的摆放,要预防功能障碍:长期卧床病人的翻身和拍背,可避免褥疮、尿路感染和坠积性肺炎产生;运动障碍病人要减少长期不运动引起的关节粘连和肌腱挛缩,做好被动运动,注意操作要点及幅度和数量;对感觉障碍病人的教育,要注意防止意外伤和烫伤,保证治疗顺利。护士通过早期给予的被动活动护理,逐渐教病人及其家属协助,再转变为主动自护,使病人及其家属受益,护士也减轻了部分工作量。

3.3 计划性教育 根据入院时资料收集教育内容及其计划的制定,对有共同性问题的病人,进行有计划和循序渐进的群体教育,通过宣传卡、健康教育处方和工休座谈会的方式,对有不同问题的病人面对面解答,让其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治疗,预防疾病不同阶段的注意点,使病人通过转变行为和自我防护达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目的,取得康复效果。

3.4 现身示教 把有关的疾病知识和康复技巧教给知识层次高、宣教能力强的病人及其家属,由他们现身说法,将健康教育传播给其他病人,达到普遍掌握自我保健方法的目的。

4 健康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健康教育要程序化 护士在准确评估病人的健康需求后,制定可行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措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使病人及其家属积极参与健康教育,了解脑血管病的先兆症状、早期信号和预防措施。

4.2 教育要循序渐进,注意语言沟通 成年人平均一次只能记住 5 ~ 7 点内容〔1〕,为增强病人及其家属的记忆,每次教育指导 3~ 4 点或操作的某一步骤,不益多教,以免因烦琐而导致其失去学习的信心。如脑卒中病人家属刚学会了翻身和拍背,紧接着又学肢体的运动和头部的防动,这会给病人及其家属造成心理负担和护理压力,既担心褥疮,又怕加重出血,结果一点也不配合,反而疑问重重。语言是心灵的窗户,是护士素质优劣的标志。护士重视语言的学习和修养,自觉运用文明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去护理和复苏病人的心灵,特别对智力和心理障碍的病人,交谈时宜用轻柔口气,但绝不能用与孩童说话的口气进行(小孩病员例外),否则会加重病人的心理障碍,影响健康教育。

4.3 加强对健康教育的评价 健康教育不是一种形式,应注重实效,真正让病人得到康复。了解病人及其家属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掌握的程度,作出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直接观察、问卷调查、直接提问等方式了解,且通过每月之间的病人的并发症和康复率变化作出效果评价,以促进脑血管病人健康教育的完善,达到更好的社会效益。通过对 840 例病人实施入院、住院和出院的全程健康教育,256 例绝对卧床一月以上的重危病人,发生褥疮 4 例,烫伤 9 例,尿路感染 3 例,肺部感染 5例;370 例偏瘫病人经健康教育,297 例恢复健康,58 例能自我护理,5 例发生肌萎缩不能自我护理;其他脑血管病人未发生临床并发症。840 例病人出院时健康教育问卷调查,满意度 90%,直接反映了科室的健康教育质量。

病人心理健康教育篇8

[关键词] 健康教育; 医院

[中图分类号] R16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191-01

我院是一所二级综合性医院,地处汉口的闹市中心。流动人口居多,他们对身体的疾病也常常以大病化小,小病化了的方式来处置,故而我院的门诊量大大超过住院量,在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模式转变的新形势下,人们对健康的需要已不仅仅停留在维持生命和没有病痛的水平上,而是需要不断的保持和促进健康。健康教育是一种增进健康的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1]。在这样的环境中,在医院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就很有必要,现将实施及体会介绍如下:

1 方法

1.1 广开渠道,强化卫生宣传工作

1.1.1 我院从2008年开始,即规定各临床、医技和门诊科室按月出版健康教育宣传板报,向病人和群众宣传防病保健知识。门诊护士长制订了全院宣传方案,加强了对板报宣传的督查力度。据统计,2009年全院共出版健教宣传板报12期。此外还编印《健康教育》小报5期共2000余份,分发各近郊区,深受干部群众欢迎。

1.1.2 在门诊各大厅的墙壁上,在人流量较多的地方设立资料架,定期补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架上的健康教育资料保持不少于4种以上。医院门诊部的宣传栏根据季节、科室、病区特点,体现健康教育的内容,版面整洁、图文并茂、美观大方。利用院内的电子显示屏幕及墙报进行健康知识宣传;

1.1.3 组织医院资深专家每月开展一至二次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现已成功举办60余场次;门诊常年开设健康教育咨询岗位。

1.2 集体化教育与个体化教育相结合 对门诊病人共性问题采取集体教育。建立病人联系方式,集中邀请病人到院进行健康讲座,对同病种、同治疗方案的病人采取相对集中进行教育;根据病人的不同职业、文化、所处环境、心理等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教育。

1.3 检查落实 责任到人 护士长根据健康教育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人。组成健康教育质量检查小组,负责全院健康教育质量控制。负责资料数据的收集及保存。

2 结果 通过科学的实施医院健康教育,使受教育者进一步掌握了医疗保健的常用知识,帮助患者建立了自觉的护理意识,有效地控制了病情的发作,降低了发病率,对人们的健康及疾病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 结论 由于受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护士的职能往往被局限在“保护生命,减少病痛”的层次上,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未被列入重要的护理内容,而现在的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满足病人的身心整体护理需要,为病人减轻痛苦,增进健康,护士既是组织者,又是教育者。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它的内容十分广泛,且形式多样,要针对受教育者的需要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活动[2]。护士要根据病人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病人及家属进行相应的护理健康教育,同时注意对他们身心的保护,避免不适当的打击而增进病情发展情况,这种教育在护士的日常工作中很重要.

参考文献

病人心理健康教育篇9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人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快速变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的与高血压、冠心病、肥胖、高血脂、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病有关。这些越来越常见的慢性病直接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并导致医疗费用上涨人们的经济负担加重等社会危害。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认知教育和行为干预等方式来帮助群体或个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从而树立健康观念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或消除不健康的行为因素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专题讲座、挂图、墙报、示范操作、电视录像等;在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中应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但针对年龄、文化层次及疾病的不同阶段又应采取与之相适应的重点突出的方式使健康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慢性病防治管理形势严峻存在以下情况

据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达1.6亿高血脂患者达1.6亿超重者达亿肥胖达6万糖耐量低减达万。

据资料显示9年我国城市居民前5位死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这5种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阵容的疾病谱。

以高血压病的流行现状为例慢性病管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高血压属于慢性病病痛、伤残和昂贵的医疗费用不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还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高血压病的流行现状存在着:三高(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三低(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和三不(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服药不爱服药)现象。

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

慢性病管理工作没有被社会所重视慢性病管理知识没有被群众所了解及认识。大家不懂得慢性病形成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忽视不健康生活方式对人体的危害从而导致疾病。

慢性病的发生除与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等不可改变的个体情况有关外还与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饮酒长期低钾、低钙、高盐膳食肥胖缺乏体力活动长期精神紧张等危险因素有关。

慢性病形成时间长预防与控制措施需要坚持不懈始终如一的进行。没有良好的健康教育工作来指导群众很难坚持预防和治疗措施从而导致慢性病的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能够积极预防慢性病的发生与危害针对以上原因参考国内外许多成功范例我认为慢性病的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对大众进行慢性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防治能力。②对具有高危行为的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工作;使其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当运动禁烟限酒心理干预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与危害。③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指导其规范用药;防治并发症有效降低慢性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以上情况说明健康教育对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性应得到人们的充分理解和认可。社区作为防治慢性病的主战场应该对其辖区内居民有计划地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改变其卫生观念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控制慢性病发生和发展的行为危险因素使自我保健模式从“依赖型”向“自助型”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的保健潜能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有效预防控制慢性病的发生与危害从而有效地促进社区人口的健康。

针对慢性病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

以患者俱乐部为突破口不断完善慢病工作:俱乐部逐渐成为一个集医疗咨询、慢病防治、健康宣教、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受社区群众欢迎的健康活动场所。经常组织学习进行健康干预。并针对每个人实际病情及时给予相应建议指导意见发放健康处方等。为照顾部分行动不便的患者我们还主动上门测量血压。

每个月举办健康教育大课堂活动:制定计划举办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预防知识健康讲座开展“健康教育大课堂”活动;通过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教育提高了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和控制率。加强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普及了慢性病防治知识。

通过入户建档开展慢病健康教育:入户建档时发放慢病知识宣传折页等向广大居民传递了高血压病和其他慢性病的防治知识走出了对高血压及其他慢性病认识的误区和盲区给任重而道远的社区预防保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同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区居民看病难、看病烦的问题真正架起了医患之间、社区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为社区居民的健康撑起了保护伞。

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共发放家庭健康档案的宣传资料万余份;建立居民健康内容包括测体重、血压、血糖等还为居民进行了疾病防治、卫生保健知识的咨询指导每位居民的健康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责任医师对慢病动态管理定期开展随访工作:辖区内重点人群(老年、妇女、儿童)、弱势人群(孤寡、残疾、低保)、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人是我们重点管理对象。每年对社区居民、高危人员、特困人员进行两年1次的健康体检常年坚持儿童预防接种和体检、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常见妇女病检查、临床诊断治疗、职业体检和健康随访服务等资料内容及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对体检和随访发现的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一般慢性病每年最少免费随访次对于比较重的如:高血压三级的居民坚持每个月随访服务1次高血压二级的居民坚持每两个月随访服务1次对慢病病人进行随访7658人次。

健康教育在慢性病管理中的意义

健康教育是初级卫生保健的首要内容:阿拉木图宣言指出:健康教育是初级卫生保健要素中的第一要素是其他各要素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而初级卫生保健特别强调对慢性病的防治和管理将慢性病看作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因素。

健康教育是一项高效益的卫生保健措施: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在总结了各国防治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等慢性疾病的经验后意味深长地说:“是花很多钱建一所心血管医院好呢还是使群众不吸烟从而避免心血管病好”健康的生活方式比任何复杂的医疗技术更重要健康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向群众宣传什么是有益健康的因素什么是有害健康的因素让群众自己保护自己的健康。可见开展健康教育极为经济不论贫富各国都能承担得起是一项高效益的卫生保健战略措施。

健康教育是有效的治疗因素是最根本的医疗预防保健措施:①当居民受到慢性病的危害时可能产生强烈的被理解、被安慰、被鼓励的心理需求以及了解病情、早日康复的愿望健康教育可满足这些需求是有效的心理保健措施。②健康教育可矫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健康行为从而降低人群由于不健康行为导致的患病几率。

参考文献

1孙昕霙,王培玉.健康教育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9,():178-179.

王睿,孟健民.发挥一级医院功能搞好慢性病的管理(社区实践).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9,(7):179.

病人心理健康教育篇10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191-02

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在整体护理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显重要。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我院目前开展的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病员身心、社会、文化需要提供优质护理。满足病员的健康需要,并为病员解决健康问题。而为病员解决健康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健康教育。在整体护理中,健康教育贯穿于病人住院的各个阶段,成为检验整体护理效果,评价整体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现对我院2年来在整体护理中开展的健康教育工作报告如下:

1 健康教育的内容

1.1 入院后教育 病人入院后,由于环境改变,疾病的痛苦,精神应激反应较大,心理上产生焦虑情绪,失去安全感,影响病人的治疗和康复。责任护士热情接待是全程护理服务的基础,并能够使病人尽快适应环境,同时通过护患交流、护理查体,了解病情和心理状况,联络感情并收集有关资料信息,评估病人的需求,以便系统地对病人进行全面健康教育。

1.2 满足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

1.2.1 住院期间的教育 病人在住院期间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需要了解大量的信息,如对自身疾病的诊断方案、治疗效果、病情的转归预后及各种检查结果等信息,所以责任护士应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和治疗方案,制定相应的宣教计划,在理解、关心、支持、帮助病人的前提下,设法帮助病人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1.2.2 心理支持 向患者介绍手术医生的技术及同病房患友成功的事例,责任护士及时解释麻醉、手术过程、术后止痛情况等,同时关照家属及亲人,多来陪伴患者。

1.2.3 术前教育①手术病人术前 1 d介绍术前准备的项目、目的及手术治疗经过,让病人了解手术的必要性、手术方式、技术水平及治疗效果, 以稳定情绪, 使病人思想放松,解除恐惧顾虑心理。② 让病人注意休息,防止感冒,以最佳状态去应对手术。③如对腹部胃肠道手术的病人, 告知灌肠、留置胃管、尿管的目的及意义,教会病人床上翻身/有效咳嗽、排痰及保护切口的方法。④向病人说明手术后可能疼痛的程度,可以采用一些缓解疼痛的措施,帮助病人做好充分思想准备,增强手术治疗的信心[1]。

1.2.4 术后教育 让病人及家属懂得怎样预防后并发症,术后禁食及进食的时间和要求,取各种卧位的意义及目的。熟悉术前训练的床上翻身及有咳嗽的临床使用,鼓励病人早期活动,有效预防术并发症的发生。

1.2.5 恢复期出院前教育 病人进入恢复期,告知其饮食应循序渐进,适当增加活动量,如胃肠手术的病人应告知:术后1个月内应少食多餐,禁食生、冷硬、粗糙、辛辣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应戒烟、戒酒。

2 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2.1 专题讲座 充分发挥护士长及护理骨干的潜能,用文字与口头讲解相结合,对本科常见病及专科共性特点的内容进行宣教,如产科的母乳喂养,传染科的隔离要求,糖尿病的饮食护理等。

2.2 提问与讨论法 由责任护士把多个病人(同病种、 同手术、同检查项目)组织到一起进行宣教,向病人提出相关问题,让病人各自复述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对病人最关心的问题共同讨论,护士给予针对性解答,这种方式因病人之间可以互相提醒、交流、讨论、提问,故可达到较好的指导效果[2]。

2.3 图片讲解与示教法 利用科室的黑板报、宣传卡片、健康教育小册、图文并茂等书面形式,将教育内容教给病人自己阅读,对于不识字或者阅读能力低的患者,护士结合图片进行讲解、示教、直观教育,如产科的母乳喂养宣教等。教育中重点突出、语言简练、通俗易懂,提高病人及家属的学习兴趣。

3 在整体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事健康教育的护士, 应通过继续护理学教育,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技术,促使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加强疾病防治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不断培养和提高护士健康教育意识,加强专科健康教育,作好出院健康教育,使患者更好地掌握自我护理及健康知识。

4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已由传染病转变为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病,如心血管、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对自身疾病保健知识的欠缺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一种潜在的因素。通过健康教育引导和促使人们自觉养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并且掌握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提高自我保健能力[3]。增加护患交流与心理沟通的机会,从而为患者解除不良心理, 使患者在疾病的治疗中积极配合,提高疾病的防治效果。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是引起和加重某些疾病的主要原因,通过科学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习惯,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确保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李曼琼, 罗旭华. 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