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十篇

时间:2023-05-31 15:22:09

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

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篇1

【摘要】目的:转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方法:在住院期间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注意建立护患关系。亲切而又耐心的解释并尽可能地解决患者存在的思想问题,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鼓励患者自觉配合各种治疗。结果:患者由最初对疾病认识不足出现异常到引导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结论:良好的护理指导对防止血压升高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高血压;心理护理;护理对策

高血压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是常见的代谢失常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防治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环节,应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指导。

1 心理护理

1.1 心理指导

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对待已出现的症状进行解释。让患者解除由疾病伴随而来的不愉快情绪和各种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1.2 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尊敬患者、爱护患者、耐心宣讲住院规则、周围环境、作息时间。部分患者的隐私要保密、解除思想负担,使患者感觉到住院如在家里一样。视患者为亲人、朋友,从而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理解,对患者不论身份、文化水平、社会地位高低均应同等对待。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一切治疗成功的保证。

1.3 创造良好环境

病房舒适、环境幽雅,给患者以赏心悦目的感觉,病房要求清洁、整齐、舒适、美观、空气清新,尽量做到轻重患者分开,以免互相干扰。恢复期患者病房可配电视或收音机以分散患者注意力,使患者感到生活在富有生活气息的环境里,增强患者对生活的热爱和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念,使患者早日恢复。

2 护理对策

2.1 积极治疗原发病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针对病因采取治疗措施,遵照医嘱合理服用降压药。定期测量血压,使血压保持在正常或稍高水平。但不宜降的过快、过低。有高血脂或糖尿病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调脂或降糖药物治疗。目前,降压药物的应用仍为治疗高血压病的主要措施。因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病,病程长、发展较慢,需长期服药,因此,在服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2.2 保持良好心态、克服悲观失望的不良情绪

如果患者有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焦虑不安、大喜大怒等不良心理,会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使病情加重。因此,高血压患者必须改变急躁脾气,学会沉着冷静,自我控制情绪,不让各种强烈的精神刺激引起剧烈的情绪波动。总之,健康的心理对防止高血压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而平衡的情绪有助于维护血压稳定。

2.3 坚持锻炼

高血压患者不宜进行剧烈活动,以免血压突然升高而加重心脏负担,应开展适合自身活动的项目,如体操、太极拳、散步、慢跑等。根据患者的体力、病情、心功能情况量力而行,适当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2.4 合理饮食

原则上以清淡、易消化、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为宜,少食多餐、多吃水果及蔬菜。尤其芹菜、卷心菜、白菜等以及豆制品。由于钠盐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故饮食不宜太咸,尽量少吃咸菜、酱菜、咸鱼、咸肉等,大米含钠较面粉少,故吃米饭较面粉为佳。牛奶富含蛋白质,而胆固醇与钠盐含量并不多,可适当饮用。应改变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

2.5 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便秘也是高血压患者的大敌,预防便秘除日常多吃粗粮和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外,还适量饮水,如出现便秘,应早晚各饮一杯蜂蜜水以肠道,刺激肠蠕动,以利排便。上厕所应注意大便不宜过分用力,以免引起血压升高,病情加重,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必要时可服用一些缓泻剂。家属与之密切配合,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孤独之情绪。护士应教会患者家属一些基本护理常识,以便科学地协助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祝惠民。内科学[M]。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42 151.

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篇2

【摘要】 目的: 分析和探讨慢性肝病病人的心理状况及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调查,对186例慢性肝病病人的心理进行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指导,加强个性化护理。结果与结论: 通过对慢性肝病患者心理问题的分析、评估及护理,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解除心理压力,使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慢性肝病;心理问题;护理措施

慢性肝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临床上,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临床表现,多表现为起病急,出血量多,自觉症状明显,因此病人的心理变化极为复杂。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给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临床资料

我科于2009年7月—2011年7月共收治了186例慢性肝病病人。其中男105例,女81例,年龄( 23 ~74) 岁,平均年龄52.4岁,18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水、黄疸,肝功能异常等。

结果

经调查慢性肝病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恐惧、焦虑、抑郁、孤独、自卑、绝望、不合作等。本组15. 8%的病人受到社会歧视,75. 6% 的慢性肝病病人出现过紧张、焦虑、恐惧,失望等不良心理状态。56% 以上的病人更需要心理支持、被人理解和尊重、与他人交流,听其倾诉。通过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后,90%以上的病人能够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护理

1、尽可能给患者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就医环境,尊重、关怀、同情患者,鼓励患者相互交流,克服自卑心理及消极情绪,经常鼓励患者力所能及的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分散注意力,提高生活质量。及时发现每位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评估恐惧、焦虑程度以及心理改善情况。在与患者交谈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倾听其陈述,尤其是文化程度低、不善言者。

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热情为患者服务,让病人感觉医护人员可信,愿意主动表达内心的感受。忽视病人及其要求会增加病人的不合作,应主动关心病人,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3、协助患者自我调整心理状态,我们制定了针对各型肝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针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如责任护士和患者一对一交谈,通过宣传栏,健康教育讲座,发放肝病宣传册,每月一次的公休座谈会,出院指导、咨询电话等。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如发病诱因、疾病的传播途径、饮食、休息、用药、预防、消毒隔离、检查及疾病的预后等知识。尽量满足病人需要,患者有权了解疾病诊断、治疗、护理等,及时告知疾病信息。

4、慢性肝炎无特效药,病情进展性加重,治愈难,治疗过程较长,经济负担较大,且多有一定的传染性。患者往往有烦躁、焦虑、恐惧、抑郁等心情,很难配合医生的治疗,对患者疾病的康复带来严重的影响[1]。对此类患者根据其具体的病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等,向其介绍慢性肝病的相关知识,消毒隔离知识,介绍病情的发展演变规律,使其知晓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危重型的机率极小,保持心情舒畅,经过积极合理的治疗可以阻断或延缓病情的进展。热情耐心地回答患者的提问,使患者保持舒畅、乐观的心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的配合医生的治疗。

5、丰富患者的住院生活,如提供报刊杂志、电视。晨晚间鼓励轻症患者到院中散步和病友聊天交流,协助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与家属合作,减轻病人的陌生感和孤独感。

6、给予积极地心理暗示,我们给每一位患者发一张温馨提示卡,卡片上有主管护士及护士长姓名,背面写上各种积极的暗示性语言,鼓励患者每天读两遍,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心态。

7、豁达人生,提高生活质,慢性肝病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为。因此.树立正确的疾病观,豁达人生,提高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患病后不要怨天优人,应当正视疾病,积极投人到治疗、护理、康复中去。其次,不要对彻底清除肝炎病毒报太高的期望值,事实上达到临床治愈已不再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与学习。

体会

慢性肝病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因此长期受疾病折磨,而目前国内对此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随着肝功能降低,病情迁延不愈,产生各种心理症状,病人普遍存有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为自己病情忧虑恐惧,为长期治疗的经济负担和恐惧被社会家人嫌弃而自卑孤独甚至厌世弃世。传统中医学认为一个人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气血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情态变化对各脏腑产生影响,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易被饮食、、情态所伤,而致精损、气耗神散。因而,不同的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过程,均有重要的影响。慢性肝病患者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抑郁、孤独、自卑、绝望等心理,要使患者走出心理阴影,正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很重要,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正确对待自身疾病,乐观、向上。对提高治疗效果、疾病康复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篇3

关键词:老年精神分裂症;心理护理;生活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35-02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精神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目前临床并没有明确该病的具体病因机制,一般患者的病程比较长,极易复发,治愈难度较大[1]。老年人由于年龄比较大,心理、生理上都会有所退化,加上病程较长,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极易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导致社会功能严重缺损,使病情进一步加重。精心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控制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院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干预措施后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我院74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心理、生活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对比。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74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现将我院74例患者根据随机分配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实验组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介于60-75岁之间。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介于62-76岁之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通过统计学处理并没有很大差异(P>0.05),可比性较高。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应的抗精神药物治疗,并且进行常规基础护理,主要包括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生活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干预前,医护人员应该全面、深入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生活背景以及实际病情,同时应该向患者及其家属强调心理护理干预、生活护理干预的重要意义、主要目的以及具体方法,争取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配合。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全面了解患者的背景资料以及生活经历后,通过劝解、启发以及开导等多种方式尽可能打消患者的抑郁、焦虑以及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使患者得到充足的支持。每周应该进行1次个体心理治疗,每次在1h以上。同时,医护人员应该鼓励患者之间多交流、沟通,让患者能够融入到大的集体环境中,如果发现老年患者普遍具有某种消极情绪,一定要及时进行介入治疗,尽可能消除患者的消极心理情绪。每周应该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心理治疗,每次治疗时间应该在1h以上。其次,医护人员应该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让患者家属多陪伴在患者身边,多和患者聊天,营造一种良好、温馨的家庭氛围,使患者慢慢回归家庭生活,每个月应该进行2次以上家庭心理治疗,每次持续45 min以上。

1.2.2生活护理。医护人员应该结合患者的职业、生活兴趣爱好、病情严重程度等各方面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计划,并且请求患者家属能够积极配合实施。每天应该指导患者锻炼生活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自主进食、穿衣、洗漱、个人卫生等。同时,应该由医护人员或者患者家属陪同指导患者进行一些基础运动,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加强运动强度,每天1次。如果患者表现良好,应该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时应该鼓励患者积极回归社会生活。

1.3 评价指标

分别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以及社会功能评定量表(DAS)等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精神状况、生活能力以及社会功能,分别越低,说明患者的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采用P

2.结 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BPRS评分、DAS评分以及ADL评分并没有很大区别(P>0.05),经过3个月护理随访后实验组患者BPRS评分、DAS评分、ADL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偏低(P

3.讨 论

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相应的精神药物治疗后基本上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精神症状,但是患者的精神残疾以及社会功能缺损情况不能得到有效改善,这就需要加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尤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程较长,很容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不佳,因此非常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患者的心理干预以及生活干预措施[2]。本组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以及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以及生活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患者3个月后的BPRS评分、DAS评分、ADL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偏低(P

总而言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生活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社会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明园.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及其评估[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2,45( 1) : 4-6.

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篇4

【关键词】 老年心血管疾病;护理体会;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7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17-02

我院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曾经收治的12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的方法特点,总结患者经过治疗以及相应护理干预后的康复效果和患者对于医院护理干预措施的满意程度,讨论并且分析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特点,总结相关护理经验,寻找针对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作为临床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曾经收治的12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患者74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最小的患者60岁,年龄最大的患者74岁,平均年龄为67.5岁。

1.2 护理方法

1.2.1 一般护理 医护人员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该时刻保持着热情的态度,对于患者的疑问要及时解答,对于患者的合理要求要及时满足,同时要保持服装的整洁同意,要时刻保持微笑,使患者感受到来自于医院的关怀,病房要保证干净整洁,通风良好,问询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病情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相应治疗以及护理干预。

1.2.2 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进入医院,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难免感到不安,再加上人在老年,心理上比较脆弱,容易对病情产生担心、焦虑、甚至是恐惧、愤怒等等消极情绪,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不利[1],这时需要医护人员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对其进行心理护理,打消其焦虑、恐惧的心理,使其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调整心理状态,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康复。

1.2.3 生活护理 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对于生活护理的质量要求非常高,饮食上要做到低盐、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多吃水果蔬菜粗纤维,少食多餐。同时尽量食用易消化的粗纤维食物。

1.2.4 病情监测护理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常会由于某些因素导致病情的加重,所以需要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实时监测,严格关注患者的血糖、血压、心率等生命指标,如果患者发生不舒服的状况如气短、胸闷等要引起重视,及时报告给主治医师,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的变化,对于患者的治疗护理方案,要根据老年人的特殊情况以及患者的自身特点进行制定。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3.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且利用卡方检验以及t检验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

2 结 果

全部12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经过一系列的治疗以及精心的护理干预之后,病情康复顺利最终达到痊愈出院的患者有118例,剩余两例患者经抢救无效后不幸死亡。对于医院医护人员护理措施感到满意的患者有86例,对于医院医护人员护理措施感到基本满意的患者有27例,对于医院护理人员的护理措施感到不满意的患者有7例,总满意度达到了94.2%,见表1。

3 讨 论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影响老年人群的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同时也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又被称为循环系统疾病[2]。他通过影响老年患者的循环系统导致患者发生心悸、呼吸困难、紫绀、眩晕等病症,严重影响到了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以及生命安全[3]。近几年来。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呈现上升趋势,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同时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干预也就越发受到重视[4]。我院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曾经收治的12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的方法特点,总结患者经过治疗以及相应护理干预后的康复效果和患者对于医院护理干预措施的满意程度,发现全部12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经过一系列的治疗以及精心的护理干预之后,病情康复顺利最终达到痊愈出院的患者有118例,剩余两例患者经抢救无效后不幸死亡。对于医院医护人员护理措施感到满意的患者有86例,对于医院医护人员护理措施感到基本满意的患者有27例,对于医院护理人员的护理措施感到不满意的患者有7例,总满意度达到了94.2%。综上所述,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以及病情观察护理的护理干预手段能够有效的增加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患者对于医院医护人员的满意程度,是一种临床上针对老年心血管患者的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茵,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生活质量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9):85-86.

[2] 周丽霞,等.对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09,8(27):185-186.

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篇5

目的研究为接受腹部手术的病人采取疼痛护理措施进行看护的实际效用。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到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60例,这些病人的手术部位均为腹部。以平均分组的方式把其中的30例病人归纳到实验组中,其他病人则纳入对照组。采用普通看护方式为对照组的病人实施护理,同时采取疼痛护理措施为实验组的病人进行看护,统计并对比两组病人的痛感缓释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的痛感缓释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更佳P<0.05。结论为了帮助接受腹部手术的病人消除腹部的痛感,护理人员要积极采取疼痛护理措施帮助病人进行护理,巩固治疗取得的效果。

关键词:

腹部手术;护理干预措施;术后疼痛

0引言

在临床治疗中,有许多疾病都必须通过腹部进行手术治疗,并且在手术完成后,病人的手术部位会产生剧烈的痛感[1]。为了巩固实施手术取得的效果,护理人员应该运用疼痛护理方式尽量帮助病人消除腹部的痛感。为此,作者立足参与临床看护工作的经历,研究为接受腹部手术的病人采取疼痛护理措施进行看护的实际效用,详细实验情况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到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60例,这些病人的手术部位均为腹部。以平均分组的方式把其中的30例病人归纳到实验组中,其他病人则纳入对照组。实验组有17例病人为男性,其余13例为女性,本组的病人在17.6至70.3岁之间,平均为44.6岁,有7例病人接受剖腹分娩手术,有6例病人接受切除胆囊手术、有9例病人接受阑尾切除手术,有8例病人接受胆结石清除手术。而对照组有15例病人为女性,其余15例病人为男性,本组的病人在18.2至71.5岁之间,平均为45.7岁,有8例病人接受剖腹分娩手术,有9例病人接受切除胆囊手术、有8例病人接受阑尾切除手术,有5例病人接受胆结石清除手术。两组抽样实验的例数相等,同时性别资料、年龄数据无显著差别>0.05,因此作为实验的样本具有对比价值。

1.2实施护理的措施。

1.2.1对照组。对对该组病人实施普通的看护措施。

1.2.2实验组。

(1)科普保健知识:在调理恢复阶段,护士必须给病人开展健康知识信息的科普工作,让病人了解恢复期间,腹部手术创口产生痛感是一种正常的情况,不需要太过担忧,只有随时保持心情愉悦并遵照医生嘱咐定时、定量服用药物,才可以确保手术的效果。此外,护士可以让家属带一些有助恢复的食品到医院给病人食用,使病人可以尽快复原。

(2)调节护理:在手术完成后的初期阶段,如果病人的动作较大或经常移动极有可能会导致腹部创口开裂,使病人感到剧痛。为了防范此种情况,护士要对病人进行调节护理,叮嘱病人尽量在病床上保持平躺,如果需要移动必须通知护士。

(3)心理安抚方法:为了帮助病人消除对手术的阴影,使病人能够分散对腹部手术创口的注意,护士可以采取疏导心理的措施帮助病人消除恐慌、焦急等不良心理情绪。同时,护理人员也可以抽空与住院的病人进行沟通,引导病人回忆一些愉快的事情,从而在心理上达到缓释痛感的效果。

(4)调节进食规律:护理人员要督促病人按时吃饭,同时必须为不同的病人设计有益于身体恢复的进食餐单或食谱,提升病人身体的复原能力,增强病人的抵抗力。

(5)实施用药护理:部分病人在恢复期间腹部的手术创口会产生强超出病人承受范围的疼痛感,为了迅速帮助病人缓释痛苦,护士必须在遵守医嘱的前提下,给予病人适量的镇静药剂。若注射后病人腹部的疼痛没有任何缓解,护士必须立即向医师报告。

1.3效果评定方式。

以病人腹部痛感的缓解情况为标准对护理效用进行评定:①显效:实施干预之后,病人腹部的痛感以及不良情绪完全消失。②有效:实施干预之后,病人患部仍有轻微的痛感,但不阻碍恢复进度。③无效:腹部痛感没有任何缓解。

2结果

采取护理措施之后,多数病人腹部手术创口的痛感均得到缓释,实验组的疼痛缓释有效概率比对照组高P<0.05。

3讨论

当前许多疾病在进行治疗时都必须通过腹部实施开腹手术,因此病人在恢复期间经常会感到腹部的手术创口十分疼痛。如果痛感过于剧烈,护理人员需要采取疼痛干预方法,尽量帮助患者消除身体上的痛苦[2]。在上文中,笔者分析了为病人实施疼痛护理取得的实际效果。由统计数据可知,采取护理措施之后,多数病人腹部手术创口的痛感均得到缓释,实验组的疼痛缓释显效概率比对照组更高P<0.05。

总之,在手术完成之后,为了提升病人身体的复原速率,护理人员要积极采取文章所介绍的疼痛干预措施帮助病人进行护理,这样才能达到巩固手术治疗效果的目的。

作者:姚玉杰 单位: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新林区新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篇6

【关键词】 手术;子宫腺肌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39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26-01

子宫腺肌病疾病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该疾病主要因患者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产生的弥漫或是局限性疾病,月经量过多及继发性痛经等为其主要临床症状,多发生于38岁以上的经产妇,该疾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基于该疾病病理特点,笔者为详细了解分析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特选取我院在2010年10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44例需实施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0年10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44例需实施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患者在实施手术治疗前均采用达那唑、孕三烯酮及米非司酮等药物进行治疗;患者年龄为30-45岁,平均年龄为37.52±1.14岁;患者病程为2-9年,平均病程为5.63±0.17年;并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22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医护人员在两组患者月经干净后一周内对其实施术前常规检查,观察患者凝血功能及心肺功能是否出现异常现象。其中,32例患者实施腹腔镜子宫全切术进行治疗,9例患者实施阴式子宫全切术进行治疗,3例患者实施腹腔镜子宫全切术联合单侧卵巢切除术进行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 果

治疗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其SAS评分为(58.41±2.35)分,SDS评分为(59.76±2.27)分,实施护理后,其SAS评分为(39.66±3.72)分,SDS评分为(41.16±2.51)分;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其SAS评分为(59.22±3.47)分,SDS评分为(58.96±4.39)分,实施护理后,其SAS评分为(49.32±2.27)分,SDS评分为(50.27±1.16)分。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SAS评分及SDS评分,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实施护理前的,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3.1 常规临床护理措施

3.1.1 术前护理 护理人员指引患者做好术前各项检查,加强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营养支持,帮助患者进行心肺功能锻炼。术前4小时禁食禁水,术前对其阴道进行常规消毒[1]。

3.1.2 术后护理 在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指引患者去枕卧床,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每日用稀释后的安尔碘对其会进行擦洗2次,确保其会阴清洁,在大小便后再次清洗,避免细菌逆行感染,术后24小时将尿管夹管拔出,术后48小时阴道没有出血的患者可将其会阴处的消毒垫去掉。在患者排气后,可指引其进食,确保二便通畅[2]。

3.2 优质护理措施 该种护理措施是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进而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3.2.1 心理干预护理措施 子宫为女性机体中重要的生殖器官,将其切除对患者心理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患者极易出现焦虑、紧张及恐惧等不良情绪,该种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及康复效果,基于该种现象的出现,护理人员应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积极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为患者讲解疾病的基础知识、治疗方法及意义,有效减轻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促使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有效提高治疗效果[3]。

3.2.2 健康教育护理措施 在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通过知识讲座、问卷调查及经验介绍等方法为患者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护理,其主要为指引患者规避疾病风险因素,促使患者早日进入正常生活,并有效降低手术对患者性生活的影响,进而使患者健康、快乐生活等等[4]。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措施在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病围术期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本次研究中,采用优质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的治疗组患者,其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P

参考文献

[1] 郑小丹,施文瑶,钱小泉等.子官腺肌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5):40-41.

[2] 曾碧玲.子宫腺肌病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02):185-186.

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篇7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救;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056-02

急性冠脉综合症包括多种类型,例如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等。这种类型的疾病治疗难度很大,它具备病情变化快、发病急、病情严重等特点,死亡率非常高,患者一旦发病后,易突然休克,导致猝死[1]。只有及时对患者采取急救与护理措施,才能够降低死亡率,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本文主要研究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急救方法与护理措施,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0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53.23±2.47岁。男性33例,平均年龄为51.34±2.78岁,女性7例,平均年龄为50.39±1.73岁。在40例患者中,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2例。

1.2 一般方法

1.2.1 急救方法 患者前来医院就诊之后,入CCU抢救室,吸氧,心电图,心电监护,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取约0.3毫克的阿司匹林口服,再取300-525毫克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建立静脉通路,绝对卧床,有心力衰竭者嘱其半卧位,抽血样本进行心肌坏死的生化标志物检测,包括肌钙蛋白、心肌酶及凝血六项等,并且做好相关记录。

1.2.2 护理方法

1.2.2.1 生活护理 每天给患者提供清淡、有营养的食物,确保患者每天都能够摄入足够的食物量,患者不能一次性吃太多,以免心脏承受的压力过大,使其心功能受到损害。通常情况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会伴有“三高”疾病,因此,医护人员要对患者食物中的胆固醇、糖分、盐分等进行合理控制,确保其机体液体的平衡。除此之外,患者必须保持排便的通畅性,排便不能过于用力,否则,患者的血压和腹压会升高,容易导致心肌梗死等突发疾病。

1.2.2.2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要善于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若发现患者情绪不稳定,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安抚,耐心为患者讲解病情。同时,医护人员还要给患者家属做好充分的思想工作,帮其减轻心理负担。

2 结 果

通过观察发现,在40例患者中,有38例患者在接受治疗30天后完全恢复正常,治疗成功率高达95%,1例患者因为急性心肌梗塞而死亡,死亡率为2.5%,1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有效率为2.5%。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总体有效率为97.5%。

3 讨 论

急性冠脉综合症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突发性疾病,它具备发病急、病情变化快、高死亡率等特点。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医护人员要着重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采取合理的急救措施。使急救方式产生效果的前提条件就是医护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专业的素养。

除此之外,还要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控。在护理方面,护士不仅要考虑到患者的生活护理,其心理护理也同样重要,医护人员要善于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患者情绪有所变动,一定要及时给与积极引导,矫正患者的悲观心态[2]。患者消极的情绪不利于其病情的发展,若持续恶化下去,很容易引发病变,并且患者会感到胸部隐隐作痛[3],只有采取合理的急救方法与护理措施,才能够降低死亡率,提升治疗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通过采取一系列急救措施与护理措施,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很大好转,并且心态上也产生了变化,他们对病情有了客观的理解,并且愿意积极与人交流,互相分享疗养心得。

当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采取急救措施时,依据人员要以患者的具体病情为依据,迅速合理调配人员,并且为患者安排好相应的医护人员,帮助他们实现正常规律的饮食起居[4]。护士必须也要掌握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在对患者采取急救措施时,一定要做好心理沟通。医护人员与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沟通,这有利于护士更加透彻的了解到患者病情,帮助患者改善临床预后。只需进行合理治疗,类似的突发疾病就一定能够得到合理的解决办法,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放松心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病情。

参考文献

[1] 葛长江,吕树铮,柳弘等.脉血康胶囊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其长期预后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906-909.

[2] 沈航.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术中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3):2741-2742.

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篇8

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核心,是护理管理的重点[1]。护理质量高低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质量,更直接依赖于护理管理的水平,尤其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2]。我院的肿瘤内科和肿瘤外科分开后,护理人员从全院7个护理单元抽调而来,大多对肿瘤护理方面的专科知识了解掌握的不够,在护理管理上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困难性,护士长在工作中应用早晚查房进行病区护理质量控制,无医疗护理事故及医疗纠纷,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护士长早查房内容

早查房:每天护士长07:20到病房巡视病房。护士长早查房时关注前1天新入院病人的入院处置,“三短六洁”,入院宣教是否到位,各种标本的留取是否正确及时。了解危重病人的护理、各项护理措施是否到位,如管道的护理、皮肤护理,夜间巡视是否及时,记录是否及时准确,以掌握夜间护理质量,了解工作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了解病人的睡眠、饮食、疼痛、呕吐情况,倾听病人的主诉,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及时予以帮助、疏导等。了解病房各项设施正常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等。了解病人对病区环境、工作人员的服务满意情况。了解前1天行picc/cvc置管病人和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情况。在床边交接班后,利用10 min~15 min的时间,让每位护士点评夜间工作情况,责任护士接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做得好的及不到位的都予以说出,对所负责病人当天的护理问题一一列出,然后护士长予以补充。

2 护士长晚查房内容

16:00左右巡视病房,检查病人当天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等是否到位。了解白天新入院病人的病情、治疗、护理、心理,病人的特殊需求等。检查危重病人的基础护理及皮肤情况,各种管道护理,护理措施是否到位,护士所做的各项护理有无及时记录。床单元是否整洁、输液巡回卡输液滴数与记录是否相符、翻身卡的填写是否及时准确等[3]。了解各班的每日重点工作执行情况,急救物品器材是否完好,物品的准备等。了解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病人心理情况,有针对性的予以指导,了解明日出院病人,特别是picc带管出院病人健康教育的效果。

3 体会

3.1 护士长通过早查房,对病房所有病人的夜间护理情况有所了解

通过床边交接班后的点评,强化了夜班护士的责任意识、管理意识,增强了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病人的护理问题有清晰的认识,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锻炼了护理人员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①了解夜间护士的工作情况,能及时发现问题。对夜间新入院病人的病情及护理要求等能第一时间掌握,便于根据病人的病情及时安排护理力量。②早查房后护士长对夜间的护理质量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对做的较好的在晨会上予以表扬。对护士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4]。③利用早查房,了解病人的需求及疼痛情况,睡眠、饮食、心理及有无化疗反应等,有针对性的给予宣教、疏导。体现出对病人的关爱,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④对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能得到及时控制,需要护理人员注意哪些晨会上给予及时提醒,需要采取哪些护理措施予以补充,杜绝了医疗纠纷,消除隐患。⑤在夜班护士快要下班且早晨常规护理任务较多的时候,护士长早查房这一时间段往往也是病人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的时间,病人起床,保洁员打扫卫生等,护士长可以及时发现并提醒病人注意安全等。

3.2 通过晚查房可以了解早查房时布置的护理措施的执行情况以及护理效果

①危重病人的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等可以及时进行。各种管道护理、皮肤护理能按规范要求去做[5]。②能够督促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病人的各项护理相关的记录完善,能体现出写我所做,做我所写。③督促对病情危重及次日需要做特殊检查的病人的交班,使病人的护理需要得到及时地满足,保证护理措施的完整性、延续性。④保证了各种急救物品完好备用状态,为晚夜班物品的准备充分,保证了正常的护理工作的进行。除了每天的早晚查房外,护士长还要利用其他时间对各项护理、操作及护理文件书写和专科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抽查,使护士的护理措施到位,操作符合规范,护理文件书写能体现完整的护理过程,提高护理人员对专科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小结

通过护士长早晚查房,对病区的各项护理工作情况有了全面的掌握,对护士的工作质量能够及时的予以准确的评价。病房的管理仅靠护士长一人是远远不够的,调动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使所有护理人员积极参与病房的管理,使我们的护理质量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01212.

[2]周枫.护理质量管理发展的趋势[j].现代护理,2002,8(10):798.

[3]王斌全,赵晓云.护理质量管理的发展[j].护理研究,2008,22(9a):2349.

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卵巢囊肿患者60例。患者年龄均为25-60岁,平均年龄为40.1岁。患者病程有半年至5年不等。所有患者中已婚55例,未婚5例。其中,卵巢浆液性囊肿患者11例、巧克力囊肿患者48例、卵巢畸胎瘤患者1例。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接受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

1.2方法

在所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期间,均对其实施全面性的护理措施。其主要包括了手术前的护理措施和手术后的护理措施。

1.2.1手术前的护理

(1)入院时的护理

患者在入院时,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病患,询问病患病情,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热情亲切,以此能够提升病患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在询问病患期间,应始终运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与病患进行交流。根据病患的文化程度、年龄特征、社会背景和心理需求对病患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根据病患的病理特征向病患介绍相关的术前护理知识。同时向病患及其家属说明该护理措施的必要性。

(2)心理护理

由于卵巢囊肿这一疾病具有其特殊性,女性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的心情。因此,女性患者在手术期间具有极大的心理压力,消极情绪的产生对手术的成功率具有严重的影响。因而,在治疗初期,护理人员应当有意识的对病患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对患者讲解基本情况,消除病患不安的情绪。鼓励病患积极乐观的对待治疗,在病患出现好转的情况时,及时向患者提及手术操作的带来的好转情况,增强病患对治疗的信心。护理人员在对病患进行护理时,应从细节中观察病患的需要,认真倾听病患的意见,及时为病患解决疑难问题。微笑面对病患,将乐观情绪感染病患,影响病患的心情,使得病患能够积极地面对治疗。

(3)术前准备护理

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接受手术前晚应保证充足的睡眠。病房环境应干净整洁,光线良好,病房周围应保持安静,针对术前特别紧张的病患在遵医嘱的前提下可以对其注射镇定剂。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术前检查。同时,主治医生应简单介绍手术的流程,手术的方式及名称,病患积极配合手术能够产生的良好效果,在手术前期,应最大限度减少病患对手术的紧张感。手术前半小时使用镇静剂,并告知病患手术是在充分麻醉的条件下操作,消除病患手术中的紧张情绪。

1.2.2手术之后的护理

(1)一般护理

在患者手术之后应及时监测患者心电和血氧饱和的情况。让患者保持畅通呼吸,指导患者采取平卧、头向一侧偏,避免患者吸入呕吐物。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当注意给予患者低流量的氧气吸入治疗,在提高氧分压的情况下,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在患者平卧6h后引导患者翻身,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的恢复。

(2)伤口与疼痛护理

护理人员应当在患者手术的当天让患者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活动量。严密观察患者伤口渗血的情况。在患者伤口出现流脓和红肿的情况时,应及时告知医生。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注意保持伤口的干燥和清洁。在患者伤口愈合之后进行洗澡。术后患者也应严密观察伤口的变化,避免感染和发炎的现象出现。患者在术后伤口出现疼痛时,通常情况下不予特殊的治疗。护理人员在此期间应与患者多进行沟通,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必要情况下按照医生的嘱咐给予镇静剂进行止痛。

2.结果

本次治疗结果现实,卵巢囊肿患者在手术前后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所有患者均已痊愈出院,治愈率达到100%。

3.讨论

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篇10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护理; 肺心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缺氧、缺血性肺源性心脏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善变、并发症多和病死率高等临床特点[1]。因此,科学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对改善临床症状和预后尤其重要。笔者回顾本院49例经临床确诊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住院病历,分析综合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本院2011年5月-2012年6月49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住院病历,经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和胸部X线检查确诊,符合叶任高著《内科学》[2]中关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本组49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42~78岁,平均(53.4±12.6)岁;原发慢性支气管炎28例,哮喘16例,矽肺4例,陈旧性肺结核1例;病程3~24年,平均(8.7±3.5)年;并发心衰25例,肝功异常13例,肺脑7例,低钠血症3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心电图显示RV1+SV5≥1.05 mm,肺型P波;胸部X线显示肺纹理加深或肺气肿影像,右肺下动脉干扩张。几乎所有的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反复咳嗽、胸闷或气促症状。

1.2 护理措施

1.2.1 基础护理 嘱咐患者采取舒适,卧床休息以减少机体耗氧量和改善心肺功能;保持病房安静,空气清新,湿度和温度适中;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详细记录神志、呼吸深浅、水肿、液体出入量等变化。

1.2.2 心理护理 由于本病迁延不愈和反复发作,多数患者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多疑、敏感、焦虑和恐惧,尤其在行为退化、角色减退或缺如等方面表现明显。因此,护理人员要以和蔼的态度、通俗的语言耐心讲解疾病发生、发展、治疗、预后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嘱咐家属配合以稳定患者情绪,降低情绪波动引起心率加快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树立信心以最大程度配合治疗。

1.2.3 呼吸道护理 多数患者平素体虚,久病体弱,尤其是老年患者肢体活动较少,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痰不畅会加重肺部感染和气管堵塞。因此,护理人员要嘱咐家属定期为其翻身、扣背,让患者练习咯痰动作以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自主咳痰无力或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给予雾化吸入抗生素和祛痰剂,必要情况下配合机械吸痰,注意无菌操作、负压强度和抽吸时间,抽吸时要轻柔。

1.2.4 用药护理 常规给予扩血管、抗感染、强心、解痉平喘、利尿、化痰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措施。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需要限制输液量,补液≤1000 ml/d,严格控制滴速;遵医嘱给药,密切观察临床疗效和药物毒副作用;监测电解质以预防低钾血症等症状出现;使用抗感染药物时应预防真菌感染;使用强心和扩血管药物时,密切观察心率严防心律失常和氧分压降低等副作用。

1.2.5 吸氧护理 患者肺部通气低下极易引起通气血流比失调,从而加快病情发展。因此,在呼吸道护理基础上,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配合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改善通气血流比尤为重要,吸氧流量控制在1~2 L/min,浓度控制在25%~30%为宜,面罩给氧不足情况下给予鼻导管吸氧。对于PO2≥50 mm Hg或症状较轻患者,根据病情需要予间断给氧或不给氧。

1.2.6 并发症护理 肺心病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护理人员应强化呼吸道护理、吸氧护理和药物护理措施,预防因高浓度吸氧或镇静剂使用不当均可导致肺性脑病的发生;嘱咐舒适或半卧位以减少回心血量,稳定情绪,控制滴速和观察药物毒副作用以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

1.2.7 营养护理 根据患者体质、饮食习惯和病情需要制定科学的膳食计划,常规宜清淡、高营养、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如青菜香菇汤、小鲫鱼汤、瘦肉粥等,少食多餐以补充营养,提高机体抵抗能力。心衰水肿明显的患者,根据需要低盐饮食。

1.3 疗效评定 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者为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轻微改善,心功能改善1级以上者为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未见任何改善,心功能改善不足1级,甚至加重者为无效。

2 结果

本研究中49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在常规扩血管、强心、解痉平喘、化痰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基础上,配合系统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其中显效32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84%(45/49)。

3 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原因与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导致肺结构和肺功能异常有关[3]。因此,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科学的综合护理措施改善肺功能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强化基础护理以确保生命体征稳定;心理护理以树立治疗信心;呼吸道护理和吸氧护理以改善肺部氧气供应,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用药护理以降低药物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并发症护理以确保治疗安全可靠,疗效确切;营养护理为后期治疗和预后提供营养支持。本研究49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1.84%,与吴霞[4]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值得临床对护理措施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 沈红梅.慢性肺心病病人的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09,7(36):3358.

[2] 叶任高,陆再英,谢毅,等.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0.

[3] 李新珍,吴渭芳.人性化护理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732-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