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档案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8-01 18:15:43

病人档案管理

病人档案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档案管理;医院档案;改革应用

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存在着管理不到位、管理效率低下、忽视病历资料的弊端,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耽误病人的治疗,使病人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档案管理模式改革旨在通过提高管理人员水平、融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加强档案制度管理等措施,方便病人的就医与治疗,既能节省时间又能够确保数据的精准无误。本文从医院档案管理改革的重要性、医院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弊端,以及如何进行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等方面出发,浅析档案管理在医院运营中的重要性。

一、医院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了各个领域当中,传统的手写档案材料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医疗的发展模式。档案材料包含的内容十分重要并且十分广泛,通过档案材料,可以了解医院整个的发展历程、医院的医疗服务设施建设以及病人的病情情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病人的病历,通过病人的病历,医生可以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进行现代化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可以让医生在短时间内了解病人的具体情况,有助于提高诊治效率,节省就医时间。档案中所留存的病历以及诊治情况可以为医院的科研活动提供依据,医生可以总结整理病历材料,总结临床经验,在特殊性中总结出一般性经验从而提高医疗水平。最后,由于医患关系在现代社会愈演愈烈,医院可以把档案材料当做凭据,维护双方的利益,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在短时间内解决医患关系。

二、医院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弊端

(一)档案数据复杂,管理不到位

医院大都是属于非盈利性的机构,必要时需要获得政府的财政支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医院的发展需要依靠自身的运营管理,管理措施不到位就会使医院面临倒闭的情况,因此医院运营将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医院档案涉及的范围变得广阔,不仅需要记录病人的病情情况还需要记录医院的成本预算、采购、会议组织、医疗服务等信息,记录的信息繁多而且复杂,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医院的需求和发展。面对复杂的数据信息,传统模式下档案管理人员习惯于“等、靠、要”的工作模式,采用封闭式的档案管理,没有充分发挥档案资料的实际价值和用处,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的不到位。

(二)管理格局存在不足

管理格局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文书管理与病历管理等被分割,没有统一交由档案室进行管理,这种分散式管理的方法不利于医院集中掌握完整的医院档案,不掌管病人材料、对于病人的病历资料置之不理并交由各科室负责,这样的情况下病人的档案则比较分散,不利于各科室医生了解病人的整体情况。各科室独立掌管病人的材料,再加上各科室之前信息沟通并不及时有效,给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分散的档案材料不利于医生的科研工作,统一档案管理制度,将档案材料统一交由档案室管理,这样可以明确责任主体,不至于形成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并且还可以有效提高工作的效率。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形成了错误的管理格局,没有意识到统一管理的重要性,这样分散的管理格局只会降低工作效率,不利于医院自身的经营运转,也不利于病人的就医。

(三)管理队伍素质不高

由于档案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较为宽泛,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由于缺乏必要的档案管理知识,不了解档案资料的科学分类标准,工作人员在开展相关工作时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资料的开发与使用效果,降低了档案管理的效率。现如今的档案资料已经改变了传统的纸质档案形式,使用更多的是电子档案,这就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掌握具体的图像等档案资料的储存技巧,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医生需要的档案材料检索出来。档案管理队伍素质不高会阻碍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进度,不能及时为医生提供详细的档案材料,降低了看病效率。医院也没有合理配置院方资金,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理论知识培训,在工作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低级的错误,给医院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三、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一)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水平

医院要引进一些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为专业人才合理安排岗位,提高薪资待遇这样才能激发许多专业人士报名档案管理工作。医院应该合理配置院方的资金,给档案管理部门提供资金支持,要为工作人员提供多种学习机遇,除了增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还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让工作人员始终以高昂的情绪对待这一份工作。医院可以定期组织开展一些档案管理知识竞赛活动,丰富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真正让员工热爱这个职业。必要的奖惩制度可以促使工作人员不断创新,对于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表现优秀的个人或者组织给予奖励,对于一些表现差、工作效率低的个人或者组织要进行惩罚或者进行淘汰。时代在不断向前发展,管理模式也要不断进行创新,鼓励档案管理人员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现有的档案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力求创造出适合本医院发展的具有独有风格的档案管理模式,提高医院的档案管理水平不仅可以为医院赢得一个响亮的名声,而且还可以丰富医院的医疗文化。针对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医院要让管理人员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能够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记录纷繁复杂的医疗档案,注重提高档案记录的精准度,分门别类的记载有关的档案信息,方便医生今后治疗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

为了方便病人的就医,我国已经大力实行网上挂号、网上预约等环节,提高医疗工作效率。医院要引进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将网络信息技术大力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当中,逐步实行智能化管理的措施,减少人力物力,节约档案管理的成本。为了加强医院的信息化管理,一方面要加强医院的信息化基础建设,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配置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并且注重信息化设备的保存。医院要成立专门的网站或者数据库,保持档案信息的独立性,医院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发展情况配置先进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做到信息化录入、管理与检索等工作环环相扣。并引进专业的人才进行网站的管理工作,定时检测网站的建设情况,防治病毒或者黑客的入侵,使得档案信息资料丢失,给医院造成一定的损失。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标准,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收集各科室的档案资料,将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会议结论、科研结果、教学资料等进行扫描转化成电子材料进行保存。做好档案资料的检索工作,完善档案资料的收录程序、目录以及查询系统等,及时检索档案材料,为医生提供精准的档案信息,提高医疗救治的效率。由于档案管理需要涉及多个部门,因此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包括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便于医生全面掌握病人的情况。对于一些比较珍贵的档案材料,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好备份工作,防止出现资料丢失,给患者或者医院的科研带来重大损失的情况。

(三)促进医院档案管理改革

为了给病人提供现代化的医疗服务要强化医院的服务意识,需要医院领导阶层全面掌握医院的发展情况,看到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的弊端,积极进行制度和技术上的变革,通过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引进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不断创新信息管理技术等,逐步开展档案管理模式的改革工作。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定期整理医院众多的档案资料,将使用价值较小或者没有利用价值的档案进行及时的清理。提高利用档案资源的意识,在处理医患关系或者进行医疗科研工作时要发挥档案资料的价值。统一制定标注的档案管理改革制度,让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了解自己的责任和职能,主动完成自己岗位上的任务。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医院要落实好责任到人的制度,避免出现工作人员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建立开放性的档案管理制度,加大档案管理制度的宣传,让病人全面了解档案管理的流程,以便病人今后的就医。针对医生的诊断工作,医院可以将病例资料的记录和归档工作列为医生考核绩效工作的一部分,这样从源头做起保证档案工作的精确性,借此形成一个完善的精准的档案管理体系。

四、结语

医院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改革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摒弃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做好医院资料的记录、整理以及检索工作。医院要提高医护人员对于患者档案资料的重视程度,保证档案管理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做好各科室之间的配合交流工作,力求做到信息资源共享,这样可以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整合各科室的力量解决病人身上存在的问题。医院可以制定必要的奖惩制度,开展各项有趣的培训活动,丰富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做好医院的宣传工作,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口碑。

参考文献:

[1]文秀娟.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运用[J].办公室业务,2020(20):140-141.

[2]王芳,马起龙.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兰台内外,2020(29):40-42.

[3]张欣欣.档案管理改革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办公室业务,2020(11):119+121.

[4]朱印.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兰台内外,2020(13):35-36.

病人档案管理范文篇2

一、目前医院在病案管理方面的现状与不足分析

(一)病案存储空间不足。近年来,医院每年的纸质病历档案的数量快速剧增,使得医院的病案存储压力日益加大。在这样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辅助档案管理的需要,但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严重滞后,在技术和资源以及人才方面较为缺乏,导致很多病案的信息化转换和建设的难度较大。(二)原始病案存在安全隐患。病案作为十分珍贵的原始材料,必须要得到妥善保管,才能将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发挥出来。但是就当前来看,由于病案数量巨大,信息化建设又处于初级阶段,经常出现由于保管不当和不到位,导致其得不到妥善的保管而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导致病案丢失、损坏、盗窃和篡改等,而这就会导致很多病案资料应有的作用和价值难以有效的发挥出来,同时还有巨大的医疗纠纷。(三)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时展的需要。目前,大部分病案管理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工作内容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回收;二是整理;三是装订;四是分类;五是上架保存;六是借阅。而这些工作不仅技术含量低,而且劳动量较大。同时还要占用大量的人力资源。(四)病案资源利用率低。病案库中的病案是宝贵的信息资源,由于采用的纸质病案不仅占据的空间较大,而且浪费的人力资源较大,检索和查询的难度较大,使得病案信息资源的提取和利用难度较大。很多时候只能按照传统的方式来处理,极大的影响了资料的利用,从而影响病人的治疗,对病人的信息也难以全面的掌握[1]。

二、病案管理中电子病历档案的作用

(一)诊疗信息标准化。通过加强电子病历模板的建设不仅能有效规范文字书写和完善诊疗信息,而且还能有效的引导医师和护士与其他操作人员能及时地录入病案信息,从而有效的减少病案管理的随意性,这样既能确保临床诊断更加正确,同时也能给诊断与处理提供有效的保证,预防差错与医疗事故的出现。(二)病案资料完整。电子病历档案不仅具备传统纸质病案的作用,而且还有声像和图文等方面的信息。对于各种医疗检查而言,不管是根据时间顺序得到的相关信息资料,还是静止、动态图像均能利用网络进行实时在线处理和传输数据,进而有效的发挥出病案利用价值。比如在诊疗时过程中,利用其能提供三维影像,从而将医学检查进行真实的再现。此外,在疑难病例的会诊和重大疾病的治疗,提供有力的保证。(三)便于查询和检索。借助信息数据库平台,比如HIS系统,不仅能快速、灵活地查询有关病案资料,而且还能将医疗信息进行及时地进行调用。在系统中,能对疾病、手术、病人进行有效的分类,而且还能通过输入关键词来检索,同时还能对病案的去向、状态进行追踪,有助于对病案信息的检索和查询,实现信息资料的共享。(四)实现信息共享。电子病历档案由于便于检索和查询,所以能有效的实现信息共享,因此在诸多的医院医疗活动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为实现远程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以互联网为载体实现异地远程会诊。(五)信息存储及处理能力强大。电子病历档案因为在储存方式和空间上更加科学,布局更加节约空间,并且其安全性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加上电子病历档案能有效的减少库房的使用面积,而且不能减少对纸质档案的消耗和保管,对于促进病案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六)便于质量控制。HIS是利用网络与软件的支持下,能有效的实现对医疗全过程实施立体化的监控,又能对每个医疗环节实现在线监控,使得病案质量得以有效的提升。电子病历档案利用现代化手段对病历进行数字化加工,从而有效的提高病案信息的可利用程度,来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全方位信息化管理服务理念,是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2]。

三、HIS在医院电子病历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一)注重归档方式的完善和优化,促进归档用途的拓展。在医院电子病历档案管理中,加强HIS的应用,给医院在电子病历档案管理方面提供了专属的通道,确保HIS满足当前医院病历档案管理之需求,是电子病历档案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所以在电子病历档案管理中应用HIS时,需要引导不同的业务科室,将归档后的电子病历档案实施编目整理工作,并以HIS为载体,将其及时地传输到医院档案室之中,再根据实际情况,对电子病历档案管理的软件类型进行适当的优化和完善,尤其是电子病历档案的文档格式需要统一和规范,利用HIS进行集中处理后得到的电子病历档案,需要及时地做好与医院每个业务科室信息系统之间的对接,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时共享患者的电子病历档案。而在此基础上,电子病历档案管理人员,还要根据统一的格式,就每年的新增电子病历档案信息实时鉴定与编目工作,并对HIS的电子病历档案信息进行实时在线更新,以确保数据信息变得更加真实而又完整和准确。(二)注重档案制度的完善和对部门职责的高度明确。从当前来看,很多医院在电子病历档案管理中还存在信息录入残缺和不规范的情况与问题,所以在利用HIS加强电子病历档案管理时,需要对不同科室和人员在对电子病历档案进行生成、归档、立卷时的行为,采取完善的制度来规范,根据HIS在电子病历档案管理中的需要,对现有的电子病历档案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同时,将其作为医院电子病历档案管理的考核体系之中。而在此基础上,由于HIS在电子病历档案管理中应用时涉及一线业务科室,所以需要HIS和一线业务科室以及医院档案室三个方面共同努力,将各自的职责进行明确,并尽可能地将自身的专业优势发挥出来。就业务科室而言,需要严格把控病历档案的内容和质量。就HIS而言,就需要为电力病历档案提供良好的系统运行环境,保证系统信息的安全性。对于档案室而言,需要强化病历档案的管理工作,比如编目和整理,以及归档和编研与借阅等方面的工作。(三)强化资金、技术、人才投入,致力于队伍素质水平的提升。在医院电子病历档案管理中加强HIS的应用,需要医院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大力支持,而且三者缺一不可。所以医院需要在这三个方面加大对其的投入。就资金而言,主要是加大软硬设施的投入,在档案管理方面投入一定的资金,注重档案场所的建设,严格根据相关标准强化安全保障。而在技术方面,主要是切实注重HIS系统的维护,确保系统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得到有效的提升,将电子病历档案风险有效的降到最低,以更好地确保医院电子病历档案中的信息安全。而在人员方面,主要是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收集人员、HIS系统维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按照医院电子病历档案管理规范,切实做好各方面的配合工作,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切实提升整个医院电子病历档案管理水平,以管理队伍素质水平的提升适应新形势下医院电子病历档案HIS管理的需要[3]。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电子病历档案管理中,加强HIS的应用,具有十分强烈的必要性。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医院病案管理现状的分析,并发挥好HIS的优势,切实加强对其应用要点的掌握和应用质量的控制,才能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医院病案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江敏.HIS在医院电子病历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档案时空,2019(6):34-35.

[2]邵丽君.电子化管理在医院病历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陕西档案,2017(4):29-30.

病人档案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档案管理;医疗服务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提升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保证医院能够对人民群众持续地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有必要提升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当前,档案管理的最新方向就是依靠现代信息化设备与网络管理系统,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通过推进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可以有效的提高档案收集的可靠性、档案储存的稳定性、档案利用的高效性,为医疗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提升医院档案管理水平的必要性

1.医疗服务工作复杂性的要求。医疗服务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与人进行互动、诊断、医治的工作,其要面对的患者众多、各环节涉及的医护人员数目众多、医疗保险或工伤报销所涉及的部门与流程众多。因此医疗服务工作是一项涉及到众多主体、诸多利益的重要工作,必须要注重对档案的留存和应用。在治疗中通过对病人备案,保障配药工作、检查工作、手术工作等医疗工作能够严谨开展;在医保报销或工伤报销中,通过对具体病情、发生费用、报销情况留档,以备社会保险经办的上级部门进行检查,确保社保工作能够依照规定有序开展;通过对稀有病例或典型病例医治方案的存档和科学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同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效率,保障治愈率。2.医疗服务工作精确性的要求。从检查工作到用药工作,再到手术和住院工作,医疗服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均不可马虎大意,只有对病人的医疗信息进行系统全面化的备案,确保检查结果与病人能够精确配对,病人领用药品——处方——实际病情——病人过敏情况能够精确匹配,术后处理手段与病人手术情况能够精确匹配,用药与检查报销项目能够与“三目录一规范”相匹配,才能够保障医疗服务不出错、社会保险报销不偏差。3.医院所有制的要求。公立医院是社会主义医疗健康服务的重要环节,更是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的基层经办单位。因此,本着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和国家社会保障资金负责的态度,必须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保障准确的记录患者的医疗检查情况、用药情况、住院情况、医保报销情况,确保治疗工作能够精确地开展,社会保障资金能够依法依规的支出。4.明确责任的要求。医疗机构收治的病人分散性强、流动性强,涉及的科室部门众多,因此必须要加强对病患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从而划清各检查治疗环节的责任范围,强化各环节医疗人员的责任意识与重视程度。一方面保障医疗工作开展的质量,另一方面确保医保报销环节能够严格按照规定开展,杜绝医保报销中出现的骗保与贪污现象。5.提升工作效率的要求。医疗服务是一项涵盖了多流程、多科室的工作,并且就诊人员数目众多、流动性强。因此,只有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够保障病人在各个环节的流转中能够实现无缝对接,保障医疗服务工作的效率。

二、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价值

1.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降低档案管理改革的成本。要提升传统纸质档案的管理质量与管理水平,必须要建设恒温、恒湿、低尘、避光、防火的档案储存室,打造严苛权责分明的档案储存管理制度,严格使用碳素墨水、无酸纸张进行记录,使用无酸档案袋进行分类储存,使用黑白胶片进行翻拍备份并放入无酸底片袋储存。这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录用众多的专业人才才能够实现。相较而言,在如今信息化办公较为普及、网络通讯成本较为低廉的时代背景下,以医院既有的信息化办公工具为基础,进行档案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的完善,专业信息化管理软件的采购与培训即可完成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这是成本最为低廉、取得成效最优、性价比最强的档案管理改革方式。2.有利于保障医院档案的全面性。由于纸质档案具有不可复制性,且需要医师或相关经办人员进行手工填制、汇总、保管,充满主观性的工作方法就使得档案难免会出现不完整、不连贯的问题。同时,由于近年来医疗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医保制度不断的完善,也使得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与填写格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也出现了格式不统一、信息不对称等现象,使得后期在查询档案的过程中遇到了众多的问题。为提升医院档案的质量,保障档案的可靠性与系统性,有必要推荐医院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使用信息化系统做到病患信息的实时收集与储存、诊断方案与工作流程的完整记录、医保报销的联网上报与记录,全面提升医院档案记录的全面性、可靠性。3.有利于提高医院档案的时效性与真实性。使用信息化系统进行档案记录,在挂号、用药、检查、住院、结算、报销等各个流程的工作第一线对信息进行直接留存,有效提高了医院档案的时效性。及时且不易更改的档案,极大提升了医院档案的真实性,可以有效降低档案记录中存在的篡改、编写、错位等问题,杜绝档案留存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乃至腐败问题。4.有利于提升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性。信息化的档案收集与管理系统具有直观且易操作的特性,通过推进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利用专业的档案管理信息化软件,可以极大地提升医院档案管理的专业性,保障档案储存与使用能够更加高效、专业。5.有利于提升医院档案的有用性。进行档案储存与管理工作,不仅是为了留存医疗服务、医保报销的过程以明确权责。通过引入信息化的医院档案管理系统,提升对病患档案的利用效率,可以极大的促进各个科室之间的配合,科学配置病人的检查项目顺序,根据科室压力调整检查项目的优先度,从而做到有效的分流,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诊治效率。使用信息化的大数据分析工具,还可以有效将已经归档的医院档案进行充分利用,总结以往诊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医疗服务工作提出针对性的调整方案,保障医疗服务工作质量的不断提升。6.有利于医院档案的长期储存。档案保管环境,应该严格保持恒温、干燥、防火、低尘,使用无酸纸与档案袋进行记录与储存。但不少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硬件设施差、档案存储室面积小、防火防潮防霉条件差,不能为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给予很好的硬件基础保障,不利于医院重要档案的长期储存。引入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工具,借助如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可靠的互联网云数据储存平台,可以极大地提升档案数据的长期储存质量,且信息化的数据存储方式还有助于降低档案储存的成本。将纸质档案与信息化档案互为备份进行储存,大大增强了医院档案保存与管理工作的可靠性。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医院建设工作中的地位

1.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推进档案管理工作迭代的重要工作。固有的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由于载体所限,其不易复制、实效性欠佳、不利于跨部门沟通,且传统纸质档案的管理方式经过百年以来的研究已经没有太大的进步与创新空间。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引入信息化工具,则是对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的颠覆性迭代。通过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档案管理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档案管理方式方法的巨大创新,低成本、高质量的完成档案管理工作的升级迭代。2.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推进医院服务现代化的重要工作。通过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医疗服务中引入信息化工具,通过网络预约、智能分流、远程获取结果、全自动取药、物流配送等方式,利用信息化的医患档案管理系统,全面提高患者的检查与治疗效率。可以极大地提升病患挂号、检查、领取诊断结果、住院、探视、缴费、报销等工作的效率,从而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现代化水平,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3.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推进医院管理科学化的重要工作。要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开展科学化管理,必须要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只有通过可复制、利于读取与查找、便于开展分析工作的信息化档案,使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手段对既有的信息进行更为科学全面的分析,才能对医务人员的工作情况、用药与检查项目的运营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实时监测以及科学的评价与调整,以对医院的管理工作进行针对性的科学化调整,全面提升医院管理工作的水平。

四、传统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档案难收集。由于医院每天会接待大量病患、且每个病患都会涉及到多个诊治流程,因此病患的具体病历与单据档案易于在各科室流转中发生记录过于简略甚至是缺失的现象,造成最终档案留存不完整、不连贯的问题。此外,由于纸质档案与票据不易复制、缺乏流动性,会导致档案的收集工作变成各科室各自为营的工作,割裂了整体的档案收集工作,这为之后的档案整理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2.时效性不强。由于部分相关工作人员缺乏档案意识,会造成“补档案”的现象大量发生,后补档案填写势必会受到经办人员本人记忆力、管理者与一线医师的信息差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这极大的影响了整体档案成果的质量,使得档案的监督作用大打折扣,滋生虚假信息与腐败,导致用药、检查、手术等流程中出现“吃回扣”、套取医保资金的现象。3.专业性较差。医疗服务人员由于并非是专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者,若强制要求他们完全依照规定连续填写大量的纸质档案,在就医数量巨大的今天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导致了传统纸质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缺乏专业性,大量纸质档案的填写较为潦草和随意,为后续的整理与数据分析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4.传统纸质材料的固有性质缺陷。纸质资料有难于涂改、易于普及、审批真实性强等优点,但其因为不易保存、不易流转、不易复制、易丢失、易变造等缺点,势必为时代所抛弃。在过去的档案收集与整理工作中,各单位原始档案传递与收集工作未能很好地与信息化技术相融合。人力整理、审核纸质资料,成本高、效率低、不易查找,耗费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

五、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强医院档案管理

1.科学打造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要对抗档案收集与整理工作中的分散性、流动性、不规范性,抵御档案流转中的丢失风险,杜绝事后补录档案、篡改档案,建设有利于医疗卫生服务的信息化医院档案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缜密的电子化档案管理系统,促进资料的流转、汇总与查阅,以提升工作效率。由于电子档案具有时间戳明确、管理权限严苛、载体形式丰富等特性,有利于规范基层中的档案记录行为,提升归档的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此外,电子化的档案收集与整理,有利于降低档案保存成本,提升单位面积的档案存储量,更有利于其依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为医院整体决策、布局与管理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2.规范工作流程,统一档案格式。科学规范的系统化工作流程,与统一明确的不同种类档案格式,是档案收集与整理工作的首要前提,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工具,对医疗工作的原始数据进行格式化处理,留存具有记录价值的治疗数据、医保报销数据等诸多医院档案。以既有的数据上报与处理软件为基础框架,通过统一的档案格式和规范的工作流程,全面提升医疗档案的规范性以发掘其中的附加价值。3.重视档案工作,提升人员能力。相关档案收集与整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责任意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份原始档案资料与最终档案成果的质量。而其专业能力的提升,除了严格把握相关从业人员的入职门槛与学历以外,还要相应提升其待遇、明确奖惩措施,从而倒逼其重视工作、担负责任。此外,还要积极组织相关培训,让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学习最新档案收集与整理技术及工作方法,并付诸工作实践中去。通过开展适当的培训,可以有效地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水平,让他们帮助医院建设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系统,以档案管理人员为核心,推动档案管理工作向着信息化、高水平迈进。4.优化档案结构,保障信息有用性。通过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方式,一方面增强了各环节档案留存的完整性,另一方面由于留存的档案数量巨大,使得相关数据不便于进行人工处理。因此,必须使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对档案的结构进行优化以及初次处理,通过原始数据分析出当前医疗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优秀的经验,提升数据的指导意义与有用性,为日后的工作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此外,对特殊的病例档案,也可以特别挑选出来,通过医院内部的信息化系统进行共享,便于医疗工作人员进行借鉴与学习。通过使用专业信息化处理软件优化档案结构、利用信息化的传播手段进行快捷高效的指导,可以有效提升信息的有用性,充分发挥医院档案的价值。

六、结束语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水平飞跃,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与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工作。因此,必须要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巨大价值与推进性作用,通过打造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规范档案工作流程、统一档案记录格式、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优化信息化档案的结构,从而更好的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推进,充分发挥其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医院管理工作水平、医疗服务水平的巨大作用,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何丹,陈礼金,柳霞.机构改革后加强自然资源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若干举措[J].浙江档案,2020

病人档案管理范文篇4

一、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水平不高且推进缓慢。原始的纸质档案,记录的信息非常混杂,且数量庞大,要想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需要大量人力,而且需要进行大量的整理校对,不可以直接交换信息。目前,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多数医院档案管理人员选择了现代管理系统。然而,医院档案的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并不高,专业管理人员也比较缺乏。一些医院和部门仍然使用传统的手工方法获取档案数据,查询档案信息时也主要采用人工方法,这种模式的效率比较低,档案信息的准确性也得不到保证,无法适应新时代人们对档案的需求。(二)人员素质无法适应档案信息化管理。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档案信息化提上日程,很多新的开发软件都用在了档案管理上,这在有利于档案管理的正规化和高效性的同时,也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医院各部门却认为档案管理专业性不强,人人都可以胜任,领导层面也对档案管理投入有限,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导致人员大多兼职或临时充当,甚至还有部分管理人员是从护理科或者从其他科室临时抽调,经过简单培训甚至没有专业培训就上岗,缺乏档案管理的热情,工作积极性和认识性都不足,档案专业性和信息化能力更无从谈起。(三)工作体制不健全影响档案信息化进程。现阶段很多医院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标准陈旧、部门不协调、分工不明确等问题,这就使得档案信息的收集、管理工作更加随机、盲目。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医疗文件没有及时收集、整理、存档,这不仅造成了信息的混乱和查询时的困难,也导致了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极大地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完整性和信息化。再者,医院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病人,病人的诊断信息、住院时日常身体状况等信息均是医院档案的内容。然而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来维护档案管理,需要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来管理档案。这就使得档案信息的收集、管理发生分离,如果缺乏信息化管理,这两个环节之间产生偏差的概率就会增加,将极大地影响医院档案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破解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难题的策略

(一)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为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人力支撑。医院档案管理不仅仅是资料素材的整理与利用,还包括理念输入和意识输送等内容,本质上是一种信息服务和人才教育有机结合的过程。医院应系统地培训档案保管员,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完善档案管理方法,促进其更加科学化,将医院档案人员的培养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中,高度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高档案保管员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实现档案的现代化和信息化管理。(二)收集与管理快速结合,为档案信息化管理夯实基础。档案信息的收集和管理环节是分开的,不能将收集的数据及时上传并进行分析,这是当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所以需要对档案管理方式进行不断的改进完善,以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对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细化与完善,将档案管理工作与医院人员的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医务人员应该成为档案的第一个管理人员,利用现代科技对信息录入过程进行简化,比如医护人员可以利用平板电脑,通过档案管理录入功能对病人情况进行记录,并及时传递到档案管理系统中,这样患者就能够随时查阅,可以很好的解决档案收集慢、程序多、管理难、数据繁等问题。将档案信息的收集、上传整合在一起,不仅能够及时将收集到的档案信息及时传递到档案管理系统,还确保了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同时还能够将上传的信息进行快速分类,确保后续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切实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三)搭建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为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动力支持。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应该整合到档案管理工作中,为医院的档案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实现需要软硬兼备,医院可以在保存纸质档案的同时搭建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利用计算机来管理医院档案,通过电子文件的方式将医院档案进行存储,能够大幅度降低纸质档案所占空间,促进存储范围、内容以及时间的扩大与延长,进而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的网络化、现代化,病例档案和文书管理、图表等分类存储,数字化管理,存储方便,查阅容易,轻松共享,更保证了信息的时效性。纸质档案存储与档案管理信息化相结合,共同为医院档案管理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按照目前医院档案管理的使用情况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子系统:一是档案储存管理子系统。它能够对所存档案进行自动编号分配和管理,在档案出入档案库时进行实时定位,方便档案管理的同时也实现了档案的动态化管理。二是档案查询管理子系统。主要是在工作人员查询档案时,提供档案目录和档案的出库指令,准确的定位到档案位置,工作人员可以很快找到。三是档案销毁管理子系统。它是在档案失去存在价值时发挥作用,每份档案在存储时都设定了存储的固定周期,档案达到设定好的保管时间时,子系统会提醒工作人员进行销毁或者是自动运行程序进行档案销毁。四是档案安全管理子系统。档案安全管理子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保证档案的安全性,通过使用安全监控等现代化的电子安全技术来对档案进行保管,当有非工作人员对档案进行违法操作时,系统会自动进行报警,发送警报至档案管理人员及安全保卫部门,从而实现对档案的安全管理。(四)做好档案的信息保护工作,为档案信息化管理化解风险。信息技术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风险。如果数据库的服务器发生宕机或程序产生错误,将导致数据丢失或泄漏。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据面临着更多的风险,病毒以及其他网络漏洞将给档案管理工作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医院在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的同时,必须重视档案信息的保护工作。医院一方面要致力于利用先进的反攻击和反黑客技术,也要在硬件上加大对防火墙等防御设备的投入,让档案信息的保存更安全更可靠;另一方面,医院要在管理层面上来加强对档案的保护,对电子档案的管理者和设备维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开展工作交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让其认识到自身的重大责任,尽最大努力把档案的管理工作做好做强。

病人档案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新医改;医院档案管理;改进方法

医院的档案管理是针对医院中的各种医疗活动而进行的资料记录行为,做好医院的档案管理,并不断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的信息系统,能够助力医院档案的更加完善化和高效化,从而为医疗活动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参考依据。在当前新医改的环境下,医院单位必须不断改进档案管理模式,学习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推进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从而实现更加高效的医院档案管理。

1当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1档案管理体系有待健全

要改进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首先必须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系。当前,有一些医院由于档案管理方面的制度体系有所缺失,导致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得执行,监督无力,管理不严,对档案管理的开展造成了不容小觑的严重影响。由于一些医院负责档案管理的领导层未对档案管理体系建设予以足够的重视,故而,伴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也许与时俱进,尽快完善档案管理的体系建设。

1.2档案管理存在不规范性

当前,医院的档案管理缺乏统一的规范性,许多医院都是以科室为单位建立档案管理室,不同的科室就有各自不同的档案管理室。或者是根据档案的项目类型来设置,例如将医院的病例档案归到病历档案管理室,人事资料并入人事档案管理室,科研项目资料放入到科教处的档案管理室等等。如此不规范的做法,必然致使每家医院都会存在若干个档案管理室,不仅需要为此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而且还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长久发展。

1.3档案的利用率有待提高

在新医改的形势下,医院进行档案管理的最终目标即为更好得开发和利用档案资料。通过对档案资料的开发,能够大大提升档案的利用效率,提高档案的运用价值,从而为医院日后的医疗行动提供更为有价值的参考。当前,许多医院由于种种现实条件的制约,不得不对医疗建设水平和经济效益有所追求,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加以重视,从而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造成了档案的利用率难以提高,收效甚微。

1.4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

当前,我国有一部分医院至今仍不能很好得开展医疗的现代化改革,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尚未完全认识到档案管理开展的重要意义,对现代化信息建设的投入不够,导致医院的档案都难以真正有效得实现其效用。医院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当前不少医院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导致建设档案信息化的基础设施缺乏,从而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有心无力,难以准确得做好数据、信息、资料等的收集处理工作,严重影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开展;二是,缺乏档案管理信息化方面的相关制度体系,使得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工作当中规范性不足,岗位人员的权责不清,难以提升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际效率。

2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方法

2.1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系

要改进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首先必须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系,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系,改善医院档案系统。必须按照一套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来开展管理工作,并且要求负责档案管理的人员对制度体系中的条例了如指掌。此外,档案管理的体系制度必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加以完善,从而保障档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第二,必须充分运用信息档案科的作用。要重视信息档案科的价值所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信息档案科主要是负责档案的审核和管理,并给予一定的指挥和培训,是医院中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部门,必须引以为重。第三,要加强医院中各个科室之间的协同合作。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离不开医院中各科室各部门的帮助和支持,只有加强其协同合作,才能保障档案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2.2医院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方法

做好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不但需要做好各方面数据、资料、档案的收集、整理,还需不断强化对医院档案信息化的开发和利用,并不断提升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可以借助现代化的信息分析软件,不断提升医院档案的信息化水平,及时总结经验,从而助力医院的发展和进步。故而,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对档案管理工作予以重视,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素质水平,在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时,更要结合本医院的历史文化、时事动态,从而更深层次得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从而更好得为医疗事业服务。

2.3不断更新管理观念,提升管理意识

要不断改进档案管理水平,必须从思想观念上不断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并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和完善,促使档案工作者更加积极主动得进行档案的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更加认真负责得开展相关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做好宣传,提升整个医院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从而有助于各科室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配合和支持。只要充分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才能从根本上重视起来,不断提升档案管理的水平。

2.4管理方式上要加强信息化管理

在当前新医改的大环境下,医院档案管理的目的是要促进医疗卫生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从而能够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加便捷、安全、实惠的医疗卫生服务项目。为达到这一目标,医院需要从管理方式上不断推陈出新,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强化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大夫在诊断病人时,能够快速得通过平台调出以往的治疗方案和病情发展,还可以获知病人的医疗花费情况,从而更好得为病人提供治疗服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避免重复治疗问题,更加快捷更加为病人着想。此外,实现了医院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共享,还有助于更好得促进医生多点执业的发展。

3结语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和推进,人们愈发意识到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对医疗体制改革带来的巨大影响。医院档案管理内容十分广泛,这些档案的建立和健全能够为医院的各方面工作开展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医院档案因其庞大的数量,繁复的内容,无不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阻碍,故而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改进档案管理的措施,从而共同助力于我国医院档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作者:商友坤 单位:青龙满族自治县医院

参考文献:

[1]何姝婧.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中国医药科学,2012(15):163~164.

病人档案管理范文篇6

(一)实现档案无纸化办公

电子病历档案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方便医务工作者查阅。1960年,美国电子病历EMR,1991年产生,国外早于我国的医院病历档案信息化建设。检查申请与结果的无纸化传递,降低医疗成本、缩短医疗时间,可以加快结果的汇报速度,病历电子化可以是实现病人信息随时随地可得,医生可以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查阅病人信息。

(二)病历档案信息化完整性,提高甲级病历合格率和医疗工作效率

建立医院病历档案信息化是计算机应用向临床发展的需要,将健康档案信息录入计算机化,它可以显著的提高医疗工作效率,为医生护士提供日常工作有力支持,辅助医师写病历,将医生从繁重的医疗文书工作中解放出来。解脱出来医护人员,集中精力关注病人的诊疗,通过模板书写的病历更加完整、规范,同时有利于医生更多精力用于自身的业务提高。提高病历规范化,避免了纸质病历的自由文本形式,采用病历档案信息化对提高病案质量电子病历,提供完整、权威、规范、严谨的病历模板,避免了书写潦草、缺项、漏项、模糊不清等常见问题。通过可行的电子病历技术途径整合各种资源,提高医院对病案质量的管理能力,通过统计、分析、预警、三级治疗评定等事前控制手段,能有效的提醒和督促医务人员按时、按质完成病历归档工作,提高甲级病历合格率。

(三)减少病历档案信息出错率,提高诊疗水平

计算机自动处理医嘱,减少了不必要的转抄工作,降低出错概率,避免严重的医疗事故,档案集中管理,数据化管理,减少空间,即使病人多,档案资料多,也可把门诊病人信息资料做到及时收集整理。

(四)加强病历档案质量提升,是确保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为医院管理服务

传统的医疗管理主要是终末式管理,也就是各种医疗指标在事后统计出来,然后再反馈回医疗过程管理,而这样的管理相对滞后,电子病历档案的实施使得各种原始数据可以在医疗过程中及时地采集,形成管理指标,并及时反馈,达到控制的目标。

(五)病历档案信息化为国家医疗宏观管理提供了丰富的原始数据库,为医疗科研教学提供第一手资料

从宏观医疗管理服务,在医学统计、科研方面,通过病历档案信息化平台不仅可以快速检索各种病历,而且把医学统计做到非常的简单快捷。通过病历电子版原始数据的积累,临床和科研人员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在循证医学上有重要的意义。

(六)提高医疗纠纷举证能力

病历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医学记录,为医疗事故鉴定、医疗纠纷争议提供医疗行为事实的法律书证。较为全面、清楚的提供规范的病历记录,维护医院和医务人员合法权益。

(七)病人信息达到异地共享实现远程会诊

随着远程医疗的快速发展,有效集成区域,集中控制数据,快速实现共享,一站式管理,进行远程会诊。在共享病人的全部信息同时,也避免检查的重复性,避免浪费,获得授权者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可以调阅病人的保健信息系统。减少某一医生依赖对某一局部的症状孤立或片面的诊断,不同的医院也可以共享病人信息,使诊疗工作更加简便和快捷。根据医院病历档案的特殊性,医院拥有病人信息资源,对稳定和扩大病源提供支持,病历档案信息化为患者提供长期的健康记录,快速检索,为医务工作者的决策提供更多的病史参考资料,提高患者对诊断的认可度,确保医疗质量和病历质量,大大减少医疗差错和事故。

(八)病历档案信息化统计,有助于发现疾病暴发或生化袭击为建立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系统的功能,提供了资料库的支持。

二、医院病历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受到各方面经济条件因素的影响,加上对人民健康信息保存的重视不足,我国的病历档案信息化起步较晚,跟国外仍有较大的差距,对于病历档案信息化在我国的发展,存在以下瓶颈。

(一)电子病历档案的安全性不强

病历档案的安全问题是医患双方共同关心重视的,病历记录了患者的病情和整个诊疗过程,是患者的个人隐私,其内容具有法律效应,但由于个别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病历档案资料的保存中易出现修改,泄密等情况。

(二)信息化系统存储硬件、软件不够完善

电子病历不易管理和保存,有电子漏洞的存在,同时网络病毒和网络安全是对医院病历档案信息最大的威胁。电子病历以数据库的形式进行存储,这些信息的存储管理是以支持日常业务管理为目的,对数据库效率和容量管理方面也要提出一定的要求。信息的处理量和信息的交叉使用对信息的硬件、软件要求更高。

(三)电子病历档案的法律效力

目前尚未得到法律足够的认可与保障电子病历档案容易更改且不留痕迹的特点,对其安全性没有统一的法规,对病历的所有权授权范围没有统一明确的界定,尤其在处理医疗事故的时候,举证倒置制度的实施,医患双方围绕病历举证的真实完整性将会引发更多的医疗纠纷。这也是医疗病历档案资源的特有性。

(四)电子档案管理标准存在差异

电子病历档案所涉及的部门比较多,所执行的电子病历档案管理要求不一致,电子病历档案的整合紧靠档案室无法独立完成,受制约因素比较多,在电子文件收集、整理、归档、信息处理每个环节都要涉及,建议一套统一可行的电子病历档案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五)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强

医院病历档案管理人员学历知识能力参差不齐,在计算机应用及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等需要得到及时地补充,对现代化信息档案理解也不够充分。

三、讨论及建议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对医院病历电子档案利弊探析,到底医院病历档案信息化能走多远,能多有用,能用多久,能存多久,该怎么管,有谁来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完善电子档案信息化。

(一)正确处理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管理的关系

电子和纸质病历档案统一管理,既要重视传统纸质档案技术的保留和改造,也要强化档案信息化管理观念,两者合并使用,确保医院病历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建立一套完整的统一档案管理制度,为医患双方保驾护航。

(二)注重电子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

档案信息的内容数字化,文、档处理一体化,需加强培养一批电子档案管理人员,这是当务之急。许多国家的实践证明,对电子文件的“单套制”归档需求已经是一件“刚性需求”。国外发达国家逐步或已经实现了电子文件的“单套制”归档管理模式,对我国来说是迫在眉睫。培养出档案管理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三)完善信息化设施建设是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重点抓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是存放信息资源的仓库,是整个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核心,网络安全将成为影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问题。档案信息的上网管理及其安全性,可靠性等问题,日益突出。制定严格的档案信息化安全保密制度,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

(四)档案管理提前介入为档案质量控制提供保证

信息化建设的培训和信息化管理意识提升,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树立档案信息化观念,对信息化档案的管理奠定基础。同时加强电子档案的伦理道德意识。

(五)建立医院档案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是实现规范化管理的根本

档案管理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层层递进,保证电子文件的形成部门、档案部门、计算机与信息管理部门三结合的方法,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不露项,合理配置与科学管理,强化体制变革问题,将档案信息化管理上升到国家战略管理的层面,统一制度、统一规范、统一要求、实现电子公文处理程序化、标准化、制度化。

(六)病历档案信息化开发利用

病人档案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存在问题;信息化建设;应对措施

随着信息化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档案管理实行信息化建设成为医院现代化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实现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环节。当前医院信息化档案管理仍存在部分问题,阻碍医院现代化发展与管理步伐,需及时解决。

1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意义

1.1实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从根本上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档案管理作为一项复杂且工作量庞大的工作,涉及到医院职工酬劳计算、编制、岗位变动、工作经历、病人资料等多个方面,若仅使用人工统计,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增加成本,还会加大差错率。通过建立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可实现医院资料共享,提高档案整理、存档速度,有效提高档案管理效率[1-2]。1.2提高医院自身实力。医院建立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可有效实现医院档案共享,为医院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准确、真实的信息,为相关科室研发新技术或临床治疗病人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资料[3]。1.3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信息化建设可使档案管理规范化,对医院人力资源数据进行科学处理及有效维护,防止人力资源信息遗失。同时还能规范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使其有序开展。

2当前信息化档案管理存在问题

2.1档案管理观念较传统,缺乏信息化档案管理意识。当前大部分医院仍保持传统档案管理思想,没能意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医院现代化管理与发展的重要意义,过度重视医院医疗水平提升及经济发展,仍使用传统手工模式进行档案管理,缺乏专业硬件设备与技术人员,导致医院信息化档案管理出现弊端[4]。2.2缺乏专业性人才。档案管理工作复杂,要求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管理知识,将信息化融入其中后更对管理人员计算机技术要求严格。当前医院大部分档案管理人员都是受教育程度低、年龄大的人员,缺乏专业性管理知识,学习接受能力差,计算机操作水平低下,日常管理工作仅凭经验操作,导致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难以开展。2.3缺乏健全的档案管理信息化体系。健全完善的制度是医院开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5]。当前大多数医院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室,将档案放于一般办公室或各科室分散管理,导致档案管理格局混乱,未能将档案统一集中管理,且各部门管理风格存在差异,可能出现交接不明确等现象,管理缺乏规范性、标准性、完整性,职责缺乏明确性。

3加强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3.1打破传统观念,树立全新档案管理信息化思维模式。首先要使医院管理者意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将档案管理信息化与医院发展结合起来,促使两者共同发展[6]。对医院全体员工加大宣传力度,使每位工作人员将档案管理信息化从内心深处重视起来,了解档案管理信息化相关知识,意识到其与自身日常生活及工作的紧密关系。构建全新档案管理信息化资源系统,实现医院档案资料共享。建立科学、可靠的思维管理模式,构建医院管理者职责分层管理体系,有效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与质量,为全体员工营造优良的工作环境[7]。3.2提高档案人员综合素质,培养高复合型人才。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对医院实现信息化档案管理有直接影响,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管理知识与信息化技术,综合素质低下,导致信息化档案管理缺乏实质性进展。医院为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需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可通过公开招聘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对其进行强化培训,开展专业档案管理知识讲座、计算机技术培训、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培训,提升档案人员专业档案管理水平,加强档案人员计算机操作能力。不仅使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对于医院档案管理的实质性作用,还利于医院高复合型人才养成,实现医院人才储备。3.3建立健全制度健。全的档案管理体系是实现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条件。医院应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制定规范、标准、健全的档案管理体系。对所有档案资料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并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室,严格要求档案人员遵守相关管理制度,实现档案管理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完整化,提高信息化档案管理水平。

4结束语

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成为医院现代化管理客观需求,医院管理者应加强自身及全体员工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意识,建立全新档案管理思维模式[8]。加强高复合型人才培养,不仅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有重要意义,还能有效实现医院人才储备。健全的档案管理体系是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基础条件,促使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有序开展,提高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与质量。

参考文献

[1]郝小艳.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现代交际,2016,30(7):235.

[2]王泽蓓,杨志滨,刘英霞.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34(13):80.

[3]毕琨艳.浅谈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21):206-208.

[4]党传玲.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与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5):1-2.

[5]刘芳.医院档案管理中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价值分析[J].心理医生,2016,22(8):224-225.

[6]寿春艳.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2):197.

[7]杨忠雍.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6):174-175.

病人档案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医院建设;电子档案;信息管理;安全保障

医院建设发展中涉及到了多方面的工作内容,其中为病人的信息建档就包含多样化的信息数据,包括病人的个人信息,病例信息等,为建立互联互通的数据信息库,医院需要加大对电子档案的建设,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采取提高档案信息的建设度,同时需要为档案信息的安全提供保障,以此实现医院信息化建设目标。

一、医院电子档案信息管理原则

(一)真实完整性原则

医院档案管理的完整是指在实施电子档案信息管理中,需要确保所有的信息文件数量,内容及相关文件数据没有损坏,更改,丢失等情况的出现,确保被记录的档案信息是真实且完整的。但是目前医院实施档案管理工作通常是在综合档案室集中进行,电子档案所采取的是全程管理方式,一般情况下,医院各科室在将所有需要整理的信息数据归档之后就会移交给档案室,但通常科室会设立属于自己的档案资料室,便于工作,在病例档案移交中会留存一部分,这种操作模式会对电子档案的信息完整性造成影响。

(二)全程管理原则

我国现阶段对电子档案的管理实施以全过程为主,即自电子文件的形成指出,一直到其被销毁或者被永久保存,在整个过程中的所有阶段都需要保证电子档案信息的一致性,不能更改。电子档案在实际的运作中通过展开全过程的管理方式保证电子档案的完整性,但是由于医院档案信息数据量庞大,且来源十分广泛,因此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缺少人力资源的支持,有的档案管理人员能力水平不一,无法为电子档案的全过程管理实施提供保障,导致电子档案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受到影响。

二、医院电子档案管理与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对策

(一)维护安全稳定的数据库环境

由于电子档案是全部存储于网络之中,且数据量的庞大运行可能会对电子信息的安全造成影响,为此需要对电子信息档案的安全运行环境提供保证。为电子档案信息数据建立独立的运行设施,构建数据库,在运作中确保数据库等设备远离磁场,避免受到磁场干扰。同时,电子档案数据库需要24小时不间断地运行,因此需要对其电源的运行状态加以保护,为数据库的安全运行提供独立电源室,避免由于突然断电造成数据损坏,为数据库的安全运行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二)做好网络上信息技术安全保障

医院实施电子档案管理模式需要对网络安全加以保障。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首先是对所有电子信息进行备份,通过备份能够确保电子档案即使丢失损坏也可以进行恢复,是电子档案管理中确保信息安全的基础方法。备份主要分为本地与异地两种操作形式,同时还有线备份与离线备份两种方式,现阶段在电子档案管理中由于信息数据量过于庞大,通常是将其存储于磁盘阵列中。其次是加密档案信息,避免计算机被黑客或病毒入侵,通过加密能够防止泄密或者信息被篡改。通常所采用的加密方式为:软件加密、硬件加密、混合加密等。就现阶段而言所采取的主要是混合加密,需要用户认证,身份密码以及权限分配等结合对档案实施数据保护。

(三)制定完善规章管理制度,提高管理者素质

人为因素是电子信息档案的数据管理与信息安全的保障工作中最大的影响条件,为此需要对档案人员的管理能力加以提高:首先,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度规范行为,根据医院电子档案信息管理要求制定管理工作的规范章程;此外,还需要对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加以提高,定期对其专业管理能力展开培训,包括档案管理能力,计算机网络技能,以及相关医疗专业知识。为电子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提供保障,避免人为因素在档案管理中产生破坏影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的不断建设,在医院管理工作的开展中,档案的建设与管理工作需要引入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对其进行更好的创新发展,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同时档案管理人员也要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提高自身管理技能,适应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吴丽霞.医院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陕西档案,2015(06):52-53.

病人档案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基层疾控机构;科技档案;档案管理;发展

一般来说,疾控机构的科技档案,泛指机构于疫情防控、学术研究期间所形成的,具有一定价值的资料,包括文献、图像、音视频等等。一套系统性且内容详实可靠的档案,有助于帮助疾控机构总结相关经验,明确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对于疫情监测预报、流行病学分析以及维护公共卫生均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即便是在日后暴发类似的疫情,也能够为其提供相应的参考,推动疾控业务水平的提升,完善基层疾控机构的管理架构。因此,做好基层疾控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重大。此外,在疫情暴发后,基层疾控机构大多处于一线,通常会面临繁多且复杂的病例,这无疑会进一步加大基层疾控机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为了能够对基层疾控机构的阶段性工作作出总结分析,并为日后的发展提供全面可靠的规划,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尚需承担更多的责任,发挥其积极的价值。

一、疾控机构科技档案的特点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长期的工作活动中,不仅形成了大量的业务技术档案,而且产生了诸多的预防医学科技档案。这些档案资料包含着大量的科研成果、技术专利和高新科技等信息,它们既是科研工作者智慧的结晶和宝贵的财富,也是疾控机构科学技术储备的重要形式。因此,疾控机构要注重对这些科研档案的管理和保存,建立专门的科研档案管理部门,科学、规范、系统地管理科研档案,提高科研档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好地促进科研水平提升,推动学科建设及发展。

(一)科技档案形成的周期长

预防医学科研成果取得的周期长,科研课题从选题、立项、结题到成果鉴定少则2-3年,重大项目3-5年或甚至更长时间,研究成果在发表后科研人员还要进行累计及后续研究,形成更加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科研课题的内容资料也随着课题时间的长度增加而增多。

(二)专业性强,项目协作多

医学科研课题研究以应用性研究为主,专题的研究储多,项目均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有的还会涉及多学科、多专题交叉,与其他单位开展学科融合,通过共同组织科研攻关,综合研究,多领域、多角度去论证才得出科研成果。因此课题研究所形成的载体具有形式多样、数量大、综合性强的特性。

(三)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科研档案是经过收集、归类、整理、鉴定等科学方法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资料,是科研项目成果最真实的反馈及水平体现,它能为科研管理机构和科研人员在科研管理、科技决策、科学研究、技术交流、著书立说、职称晋升、经验总结等方面提供信息和依据,起到凭证和参考作用。

二、当前基层疾控机构科技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档案管理重视度不足

当前,由于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基层疾控机构所需面临的病种日益增多,故而疾控机构需要一个更加全面、细致、稳定的科技档案管理模式。不过,透视当下基层疾控机构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不难发现多数机构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有限,对于档案的收纳、存储以及管理处于一种混乱失序的状态。一旦暴发疫情,想要调取相关档案作为参考借鉴时,却难以及时检索调用,这就是基层疾控机构对于科技档案管理缺乏重视的集中表现。健全、稳定的档案管理系统,能够协助基层疾控机构明确疫情控制的主体方向,及早控制病情的蔓延,更为妥善地处置疫情所带来的一系列灾难。而当下我国基层疾控机构却并未认识到这一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于机构领导将档案管理视为辅助性工作,未能制定系统化的科技档案管理计划,档案管理编制同档案管理的需求不相匹配,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素质不足,这就导致基层疾控机构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设发展,始终处于一种停滞的状态,档案管理工作投入的时间、精力较为有限,故而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也无法得以发挥,这就使科技档案管理工作陷入了步步荆棘的困境当中。

(二)档案管理团队建设滞后

从现状来看,在基层疾控机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之中,所涉事项复杂,档案管理内容繁多,绝大多数档案隶属于办公室管理,缺乏一个独立且专业化团队的引领,这就导致基层疾控机构科技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陷入空白。由于未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导致档案管理的技术性偏低,部分档案的存储系统过于简陋,导致后续档案调用受阻,使管理系统不仅未能发挥其高效化管理的特征,反而成为阻碍科技档案管理发展的累赘。此外,对于科技档案管理的硬件配置不足,只是档案管理团队建设滞后的一个方面。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基层疾控机构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也缺乏足够的深度。须知,疾控机构科技档案的管理,均是与疫情的暴发及应对相匹配的,旨在为日后的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故而科技档案的管理同时也伴随着内容的详细记录与实时更新,这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基层疾控机构档案管理人员的待遇偏低,专业化素养不足,并不具备承担上述责任的能力,因而影响了档案管理团队的建设。

(三)档案管理的内容问题

不同于上述制度亦或是建设方面的问题,档案管理内容上所呈现的问题往往更加严重,因为它较为严重地影响了科技档案的实效性。首先,科技档案当中,理论性及结论材料占据多数,对于研究过程的叙述则十分有限。这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尤其在研究过程当中,档案管理人员大多往往只注重对于档案结论的收纳、整理,对于研究过程中的各项细节则弃之不顾,致使很多珍贵的图表、手稿流失,导致日后无法在此基础之上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其次,科技档案之中多为普遍性的材料,独具创意以及前瞻性的材料则相当有限。在对科技档案所需的材料加以收集整理时,工作人员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公共疾病的研究资料上,对于地域性、突发性的公共疾病研究材料则相对较少,这就导致此类疾病暴发之际,无法找到对应的研究材料加以支撑,难以在短期内拟定妥当的应对措施。第三,科研档案利用率较低。科研档案主要是为科研工作提供参考利用,让科研人员了解与其研究方向相同的科研工作发展情况,避免重复,在此基础上为更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数据资料。但是由于科研档案的完整率和归档率低,质量不高,资料不全,难以为科研人员提供借鉴。因此,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工作时很少到科研管理部门查询相关的档案,这也是科研档案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为了科研档案的保密性,要查阅和利用档案,需要经过层层的审批,这样严格的审批会使很多员工利用科研档案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影响。

三、基层疾控机构科技档案管理的发展策略

(一)树立良好的科技档案管理理念

科技档案管理理念的树立,需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深化领导,落实责任。由上级疾控部门着手,指导基层疾控机构将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列为重点工作加以实施,并建立定期考核检查制度,确保各项措施贯彻落实。同时,建立科技档案管理责任制度,明确不同岗位所需承担的任务及其责任,并将科技档案的考核结果录入年度考评当中,将其视为基层疾控机构建设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二是树立科技档案的权威性,帮助工作人员建立良好的档案意识,密切关注科技档案存储、管理、调用以及借阅的具体动向,深化对于档案管理回收重要性的认识。对于科技档案真实性与可靠性的评估,也是档案管理理念严谨化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大多数科技档案的基本价值,主要是用于对疫情暴发的把握与预测,将科技档案所记述的内容同现今的情况加以合理的分析与对比,拟定可靠的防控措施。对于基层疾控机构而言,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在某种程度之上也是疫病防控的基本准备,需要加以关注、重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展开,最大限度发挥基层疾控机构的作用。

(二)制定基层疾控机构科技档案管理标准

要想实现科技档案管理的持续发展,基层疾控机构必须要对新档案的生成、档案借阅查询、旧档案维护、阶段性档案统计分析等工作的流程进行全面的规范。其中,在进行新档案的管理工作时,还要同时建立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将必要的纸质档案扫描存档,此时还需要对现有的档案分类进行适当的改进与调整。对于档案的借阅查询,查询者应认真填写借阅信息,明确负责管理的工作人员,便于日后发现问题时寻找责任人。在进行旧档案维护时,首先需要确保纸质档案的保存质量,然后对旧有档案进行定期维护与更新,并对新近年限和时间久远的档案区别保存。对于阶段性档案统计分析工作,管理人员应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对重点疾病控制工作的相关档案进行仔细的统计、分析,并生成相应的统计报告,为基层疾控工作提供参考。严谨的档案管理标准的制定与实行是确保管理工作效率提高,节省资源、避免管理漏洞发生的重要保障。因此,基层疾控机构不仅要实行与社会发展相符合的管理流程规范与档案信息化建设,还要明确规定档案生成的时效、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文本形式、数据库标准、借阅人员的登记和权限、档案定期维护的时间、维护的具体内容、统计报告的生成周期、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等,从而使现有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在依据实际情况建立新的档案管理流程之后,要立即公示,带动基层疾控机构各部门尽快使用新的管理流程。通过激励政策的不断完善,可推动档案管理人员主动、积极地投入工作中,但需要同时做好精神与物质上的激励才可,具体来说就是使其不仅在精神上得到鼓励,在政治待遇和物质上也能得到保障。

(三)推进科技档案管理的制度化、信息化发展

当前,随着信息化技术与档案管理工作的融合,它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方向以及可能性。档案管理工作不再局限于书面,电子档案的管理也纳入其范畴之内。为此,我们要加大信息化技术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之中的应用,将所录入的档案一一编号,妥善存储,并将存储信息录入计算机当中,便于日后调用、查阅。将所有录入的科技档案予以扫描、备份,避免因原件遗失导致重要的阶段性科研成果荡然无存。此外,在基层疾控机构档案管理体系的建设上,需从内部不断完善档案管理的结构,建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行为章程,使之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科学化系统,以此来为所属地区的新生儿童、各类疾病的发病人群制定专项管理卡片和配套电子档案。对于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应当包括信息录入、分类查询、统计分析、提示预警等功能,然后还要依据未发病人群、发病人群的详细信息,创建分类统计,并将性别、年龄、疾病控制过程、防疫情况以及人群类型等作为重点统计分类的对象,从而确保新生成档案和数据库的直接关联。此外,如果出现防疫、疾控指标波动的情况,还可由系统做出提示,管理人员也可依据不同的周期生成统计报告,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者能够依靠管理体系的运行,逐步深化自身的档案管理意识,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在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之中,需同自身实际需求以及当下的政策相结合,使基层疾控机构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更为严谨、细致、全面,制定与之相匹配的管理人员考核制度,确保所有管理者均能严格遵照制度行事,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标准性,使其工作质量得以提升。换言之,科技档案管理体系的建设是基础性内容,而管理人员考核制度的确立,则是维护管理体系的必要保障。考核制度的贯彻落实,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便同考核挂钩,这会使他们以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到档案管理工作当中,严格遵照相关规章制度来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档案管理实效性的同时,强化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素质。在科技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上,首先要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及其重要性,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能够立足于工作需求,利用专业化知识,秉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使自身的优势得到最大的发挥,这也是基层疾控机构科技档案管理建设发展的一大要点。

(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档案管理人员

基层疾控机构科技档案管理的基础单位在于人,也就是说,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素质直接决定了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劣。考虑到当前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故而档案管理人员也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以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其次,基于基层疾控机构工作的特殊性,档案管理人员或不必具备完善的医学知识体系,但对于医学知识的基础了解却是必要的,只有具备基础医学知识的管理人员,才能够对基层疾控机构的科技档案予以有效分类,避免档案管理混乱或是档案遗失情况的发生。此外,可鼓励档案管理人员积极汲取国内外优秀的档案管理经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改善自身工作状态,广泛借鉴优秀的档案管理工作理念与模式,使基层疾控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更为有序、高效。最后,可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接受信息化教育培训,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信息技术功底,能够娴熟操作各类档案存储管理软件,对新增的科技档案进行扫描、编码、存储,如机构内有调用科技档案的需求,也能及时找到档案存储的位置,供人取阅。综上所述,要想有效提升疾控机构科研学术水平和学科影响力,就需要加强对基层机构科技档案的管理,这也是我国基层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确保档案内容及其研究成果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传承,在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及时调用过往的科技档案,从中汲取经验,从而更为从容、冷静地应对,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高春晖.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探析[J].管理观察,2017(22).

[2]李凤勤.河南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档案管理情况调查[J].档案管理,2016(05).

[3]李凤勤.河南省辖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档案管理情况抽样调查[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6(08).

病人档案管理范文篇10

1.1减少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错误

计算机管理医嘱,只要输入者输入无误,计算机就能自动打印各样的执行卡和药物信息与医嘱记录单,避免了因为工作人员反复转抄而引起的错误遗漏情况。

1.2加强了医疗收费的清晰度

计算机的自动核算、划钱,能让医护人员和病人时刻了解支出情况,而且给病人提供了住院费的每日清单,加强了医院收费的清晰度,进而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以提高。

1.3提供可信、便捷的数据与信息

经过计算机医护人员可以时刻了解医疗变化、库存状况、用药状况,给予决策管理便捷、可信的数据与信息。

2计算机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2.1财务收费信息管理

在使用计算机之前,医院住院部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是管理费用单据与现金。在患者办理了住院手续后,住院部工作人员要用手工记账的方法把患者的住院信息储存起来,患者出院时,要把帐单信息采取分类、计算、累计,才能取得患者的住院总费用与分类费用,还需要更多个工作人员共同工作才能完成,工作量很大。引进计算机技术收费管理后,住院部工作人员的基本工作只是管理现金,病人的费用管理全都由计算机处理。既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劳动程度,又规划了收费业务程序,很好的避免了错误的发生,计算机依据工作人员输进的有关数据进行自动分类、统计、汇总,来保证数据的及时、正确、规范,有益于医院对所需要数据的全面分析。

2.2门诊信息系统管理

门诊运用计算机网络后,医生可以从手写处方的劳累工作中得到解放,可以运用电脑开处方,直接把检查检验申请与开出的处方送达到有关的职能科室,有关职能科室收费员可依据处方信息迅速处理,并且也有利于医生随时了解到药房药物的库存状况,以免出现处方开出后而没有药品的现象。通过计算机医生开出影像与检查申请和处方,迅速地查找病人的既往史、就诊记录和影像及检验检查报告等,还可运用计算机对难治疗的病进行辅助分析。有利于医生把节省的时间用在病人或医学研究上,很大提高了医生的诊疗水平与工作效益,使排队现象减少。

2.3药品管理

药品管理信息系统变换了原有的主推手工的药品管理方法,完成了药品信息收集、加工、处理的精确性、及时性、规范性与完整性。能对医生的处方用药及各类药品使用程度进行科学评估,对医生的用药水平和治疗方案做出评价。还可以提醒各类药物使用量、剩余库存、所用金额等情况,协助管理者准确作出购药计划和选购药品种类,让药品管理工作的精确率和效率得以提高,完善药品管理与采购工作。

2.4病例管理

病例是记录病人疾病变化和治疗全过程的关键文件,是一种累加性的资料,信息量十分大。电子病例库管理系统可以让医生快速精确地检索相关疾病的所有病例号以及住院病人的既往病史、自然情况、手术的具体情况与住院期间治疗,为接下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科学的数据和信息,并且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管理工作者建卡、索引、上架等各项工作的劳动程度。

2.5病区管理

病区管理系统有医院床位管理、住院患者转院、住院病人费用计算以及医嘱处理等各系统,病区管理系统可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思想得以落实,可统计住院患者医疗状态和查找各种费用明细资料,经过很大程度的给医护人员提供帮助,提高给患者服务的工作质量与效率,因而,增强了医院对病人的透明度,使住院系统的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也得到提高,加快了病床的周转速度,避免了病人漏费、欠费的现象,既使病人方便,又减少了医疗事故。

2.6行政后勤信息管理

现在行政后勤信息管理主要是处理档案管理、病例统计、物资管理信息。医院的病例信息量是庞大的,运用计算机管理案例信息,可以让各种医疗数据精确地反映出来,例如:床位的转用次数、使用率、人均医疗费用和患者的治愈率等。而且,使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可以迅速便捷的查找、分析、调阅、汇总有关数据,节省档案储存需要占用的房间,减轻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