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教学十篇

时间:2023-07-25 17:18:50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唐诗 语文素质 人文性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蕴涵的价值

1.以古诗之美丰富学生思想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诗歌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里面富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与审美观念,作为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应将这些思想与审美观念,通过对学生的讲述与引导,对其加以熏陶、传授,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帮其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初中古诗词中蕴含的思想与审美观念可分为以下几种:

(1)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这类作品在古诗词里面占据多数,其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读者读来荡气回肠。比如:在国家动荡不安,战乱四起、民族危难的年代,诗人用行动,用诗歌表达自己誓死卫国的决心,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大诗人杜甫因国家动乱,到处漂泊,但无时无刻不挂念国家安危及黎民百姓生活,“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句句无不反应了作者的悲愤与痛彻心扉,表现出了杜甫本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对理想执着追求的意念。大诗人李白虽然满腹诗书,却一生潦倒,怀才不遇,空怀一腔为国建功立业的情怀,但他仍然对追求理想拥有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执着,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乐观心态,等等。

(3)向世人传达一种纯洁美好的人间真情。古人用大量的古诗词不断歌颂着人世间的亲情、友情、爱情。《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达了男女对纯真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老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与依恋。友情在中学生阶段很重要,古诗词中有不少表达友情的美好词句,如“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等等。

(4)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古诗词中有不少写景的诗篇,从古代诗歌中可感受到古人对祖国江山、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比如教材中的《钱塘湖春行》《西江月》《题破山寺后禅院》等。里面蕴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只有留心身边一草一木,关注生活点滴,才能将生活如此美妙地传达出来。

2.以古诗之美发展学生语文能力

古典诗词体现着丰富的艺术美,其表现主要如下:

(1)音乐美。古典诗词最早就是以歌唱的形式表达出来,每首古词都配有曲,曲就是配乐唱的,其音乐性也就不言而喻。古诗多音律和谐,章节复叠,有着浓烈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在唐朝之前成为古诗,之后成为格律诗,古诗多不讲究平仄和对仗,律诗对格式要求十分严格,必须讲究平仄,以求得声调的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2)语言美。诗歌是最精美的语言艺术,诗中的每一个字对诗整体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古诗词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作者经过千锤百炼、反复推敲得出来的,诗中每一个字都有不同的韵味,饱含了不同的意境。比如可比较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与“悠然望南山”中“见”与“望”的区别。很明显,“望”字缺少一种悠闲的意蕴。

(3)意象美。诗歌形成过程中需要诗人精神情感异常饱满、激烈,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这种广阔深远、自由新奇的审美想象。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抓住诗歌这一特点丰富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幻灯片、讲述诗歌写作背景、诗人个人经历等措施,积极调动学生想象力,使其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感情体验与经历去感受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意蕴与丰富画面。

(4)结构美。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诗歌的意境,还应在教学活动中让他们了解一下诗歌的构思结构特点。古典诗歌的构思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叙述故事情节的构思方法(《木兰辞》),写景抒情或怀古抒情的构思方法(《钱塘湖春行》《赤壁》),以幻想结合现实的构思(《雁门太守行》)等等。除此之外,托物言志、情境交融等抒情方式,想象、以小见大、动静结合等表现手法,拟人、对比、双关、夸张都是修辞手段的有效运用,使得古诗结构与意境更加丰富。所有这些在古诗词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都应向学生加以传授,进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艺术结构与思想意境。

二、实现古诗教学价值有效性的途径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底蕴,不仅如此,它也有助于培养初中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学习习惯。

1.吟诵朗读

诵读是学习古诗歌的有效途径,它能让学生在吟诵过程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韵美。出色的诵读不但能够让学生读出诗歌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也能将学生引入到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之中,从而加深学生对它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诵读诗歌要讲究节奏,各词字的语音、语调都会有轻重之分,这样既能读出音律美,也能传达诗人的思想情感。不仅如此,在吟诵过程中还能加强学生古诗词量的积累,为今后的学习及写作打下基础。

2.通过比较联系法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积累

比较联系法可有效减少学生古诗词书写过程中的错别字的现象,比如“亲射虎,看孙郎”与“西北望,射天狼”中的“郎”与“狼”的书写。通过平时的比较联系可有效帮助学生区分并理解。

比较联系法可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蕴含的传统意向。比如古典诗词中常见的“燕”与“雁”的区分。通过对含有这两字的诗句进行分析发现,几乎所有含“燕”字的诗句都有春天有关,代表了春意盎然,成为春天的象征;带有“雁”字的诗词多与秋天相关,出现意象多为大漠、边塞等,通过类似比对,学生对古诗句的意象理解也就更加深刻。

总之,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联想与想象,使其认识到古典诗词的存在价值及其所能产生的影响,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情感教育;问题;措施

古典诗歌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在积极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古典诗歌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

1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情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教材内容陈旧、落后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歌一般分布在第六单元和第七单元,是一个独立的古文单元,与现代文学教学相分离,而且古典诗歌具有晦涩、难懂的特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语文教学的质量不高[1]。另外,古典诗歌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较少,一个学期仅仅学习十篇古典诗歌,不能让学生全面把握古诗歌的内涵,没有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不足,语文综合素质较低。

1.2不重视情感教育

目前,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初中生把升入重点高中作为学习的目标,一味强调考试成绩,忽视了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导致语文教学的效果不明显。而且,古典诗歌教学只在语文教材中占有极小的部分,许多学生主要通过考前突击的方式,回顾一下可能考到的内容,没有正确理解古典诗歌的深层内涵,使得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不高。

1.3没有适当进行人文关怀

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许多教师往往带有功利性的色彩,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导致教育质量的较差。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些初中语文教师过度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忽视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没有深入讲解古典诗歌的内涵和意蕴,未能让寻死寻活充分感受传统优秀的文化的独特魅力,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语文综合书素养较低。

1.4教学方法不合理

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许多教师一味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没有正确认识到学生的参与作用,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2]。而且,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主要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要求学生背诵、记忆古典诗歌中的名句,没有带领消火栓深入分析古典诗歌的意境、情感,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足。

2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渗透情感教育的具体措施

2.1明确教学方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典诗歌的内容丰富、意境繁多、感情深厚,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出,在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明确古典诗歌教学的方向,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古典诗歌教学的效果,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歌的不同风格特征、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等,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为古典诗歌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3]。同时,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详细讲解古典诗歌的题材和流派,让学生理解不同题材、不同流派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2.2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学生的体会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古典诗歌教学过程中,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仔细揣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营造教学氛围,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古典诗歌具有言浅意深的特点,许多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觉得晦涩难懂,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古典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意境特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2.4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

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意境,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所以,在古典诗歌教学活动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诗歌的具体内容,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体会、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4]。

3总结

总而言之,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诗歌教学不仅仅担任着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重担,而且具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古典诗歌教学的重要意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展古典诗歌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古典诗歌教学的质量,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天日.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渤海大学,2014.

[2]石春艳.中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信阳师范学院,2014.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篇3

关键词:古诗文;文化熏陶;学习效率

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明史,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使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不断地发扬光大。古往今来,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在基础教育阶段,国学和传统文化课堂的大背景下,我国古代优秀的诗文作品大量地收编到教材中,构成语文教学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那么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怎样才能提高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文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受到古文学的熏陶,下面就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一、古诗文教学要把好诵读关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灵魂,尤其是古诗文的教学,如果缺少朗读的训练,那么教学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古诗文大都具有一定的韵律性,适合诵读,特别是古诗词,充满韵律和美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诵读这一环节的训练,让学生在充满情感的朗诵中感受古诗文的美,接受古典诗词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的阅读品味,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重音和断句,是古诗文朗读的重点,教师在教学前要充分熟悉教学内容,并能将围绕本课教学相关的内容做到烂熟于胸,在教学中能够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因此,重视古诗文的朗读,是古诗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古诗文教学要把好理解关

目前的学生从幼儿阶段就开始国学的启蒙学习,对古诗词的积累已经是非常可观。但是由于学生的阅读经历和学习生活经历很肤浅,他们对古诗文的理解尚不能很充分和很深刻,所以,教师的教学要将理解作为重点,让学生在诵读之后做到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将古诗文的精髓融化在脑海中,成为日后反刍式学习和理解的过程。对古诗文的理解是对文字的理解,更主要的是透过文字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对作者要抒发的情感的理解,对文字中蕴含的意境的理解,在这众多的理解中提升学生的古文学修养。理解关,是古诗文教学的重点,需要教师好好把握。

重视和提高古诗文教学的效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教师多多研究和探索。古文学的博大精深是学生学习语文最好的范本,教师要做好古诗文教学的各项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篇4

关键词:品味;感受;想象;比较

诗言志,诗是诗人志趣的反映,是诗人灵魂的闪光。她寥寥几言,款款数语,就能把人带进美的境界,或石破天惊,或余音袅袅,她堪称语言艺术中的最高艺术,她的每一个字都凝聚着诗人的心血,是诗人智慧的结晶。因此,很多诗人不惜做到“吟安一个字”而“拈断数茎须”或者“一字未安”而“绕室终日。”

然而,我们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古诗的时候总爱把古诗当作古文一样,一字一词地去讲解,然后把她翻译成现代汉语,叫学生背诵。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按照这样的方法去讲就是:枯藤缠着老树,老树上有一只乌鸦,远处有小桥、流水和百姓家。在荒凉的古道上,有一个人骑着马在走。本来这首曲子描写的是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却被老师隔离得支离破碎,一幅美丽的图景顿时黯然失色。她圣洁的灵魂因此而玷污,她那博大精深的意境因此而变得平淡无奇,她的韵味已不复存在,她不再给人以美的遐想,不再给人以细嚼慢咽的满足。她已面目全非,失去了她夺目的光泽,失去了她的原汁原味。

那么,怎样才能让古诗这一最高艺术以她原来的姿态去走进读者的心里呢?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就是要在读中去品尝诗的韵味,在读中去感受诗的意境。古之学者读书大都摇头晃脑,而且颇为陶醉,其神情难以言表。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这样去写老师读书的神态:“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我想此时的这位先生肯定已完全融入了书中所描绘的那种意境之中,他此刻的心情恐怕比吃了任何一种美味佳肴还要舒爽。

当然,作为一名初中生,他们是不会在读中领会诗的深邃的内涵,也不会在心中勾画出蕴含在诗中的美丽图画。教师应以读带讲,讲中再读。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把学生带入那神奇而优美的画面之中。如:初中语文第二册中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边读边作如下讲解:“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的景色美妙绝伦,而西湖六月的风光更是无与伦比,美不胜收。红日当空,莲叶满湖,似与天相接。朵朵荷花姹紫嫣红,娇艳欲滴。莲叶上露珠晶莹,在阳光的映射下,闪闪发光,像一粒粒珍珠。微风吹来,一阵沁人心脾的花香,就像喝了一口陈年的老酒。那珍珠也一粒粒的滚动,显示出无穷的生机。此时,天空日丽,那红碧交辉的彩色画卷,令人心旷神怡。你会感觉到:此时的我已并非凡夫俗子,而已飘飘欲仙了,似在天上走,何似在人间。在这如诗如画的场景中送别友人,心中是何等的惬意,没有丝毫的哀怨和忧伤。”

经过上述讲解,师生共同走进了天堂般美丽的西湖,共同去领略西湖那“淡抹浓妆总相宜”的胜景。这样,我们既走进了诗的意境,又带给了学生无穷的美的遐想。如此讲读结合,学生易于理解,易于成诵,培养了学生欣赏古诗的综合能力。

另外,我们在讲古诗的时候,并不是单纯地只讲一首,而应联系其他与之内容相关的诗一起讲。这样,既可扩大学生知识面,又可激发学生欣赏古诗的兴趣。如讲《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送别诗时,让学生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的是细雨如丝,繁花似锦的三月,表现了作者和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送元二使安西》描写的是在古道西风,杨柳依人的初春送别友人,作者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凄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的是在奇寒无比,冰天雪地的隆冬送别友人,作者心中满怀惆怅。这样,一组送别的场面像放电影式的在眼前浮现,清晰而生动,这不仅加深了印象,而且还展示了古诗的无穷魅力与生机,带给了学生美的享受。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篇5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初中语文;古诗词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文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就可以根据古诗文的教学来很好地实现。教师要将教学文本充分利用起来,不仅要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当做教学目标,还应该引导学生通过经典的篇目深入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古诗文的教育意义和作用进一步地发挥出来。

一、古代心理文化

在一些古诗文的内容中还体现出了古代的心理文化,特别是一些将作者内心情怀表达出来的文本,学生通常都可以通过对这些文章的学习而感受到古代文人内心的情怀和他们的风采。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更加深入的解读,这样一个教学过程才能让学生对古人的一些典型心理状态以及古人的价值观念进行更好的认知,这对于学生的古代心理文化教育渗透来说是很重要的。对文本核心思想的理解是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古诗文内容时的一个难点,造成这一点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古文人的心理钐不够了解。所以,这部分内容的认知是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加强的,这样才能有效推动古诗文的有效

教学。

对于一些非常典型的古代心理文化,为了更好地加强学生对这方面背景知识的认知,教师可以找出相应的文本范例来进行教学。比如,古代酒文化在《醉翁亭记》和《水调歌头》中很好地表现出来;还有隐士文化也是其中最典型的一种,陶渊明的隐士情趣在他的《归园田居》中就反映出来,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则将一种淡泊名利的高雅之情表现了出来。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之后,教师还可以让他们选择一些课外的古诗文进行学习,使学生对古代心理文化的认知得到拓宽。比如,古代的民间艺术文化和民间文学:介绍一种民间表演艺术的《口技》,还有具有浓郁民歌气息的《木兰诗》。这些内容都值得学生去认真学习,也是对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渗透的优质素材。

二、把握精髓

学生在对古诗词进行学习的时候,要懂得把握其中的精髓,不仅要了解古诗词和诗人的精神,还应该品味诗词中的古典韵味,从而使自身的文化气息得到提高,这就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作用。在对古诗词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诗文进行朗读,通过朗读方式的变化来更好地体会和品味诗词中的情感。对于古诗词中的情感,教师通过节奏、语调、语速、重音等朗读方式让学生体会和品味,从而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比如,在对《渔家傲・秋思》进行教学时,语文教师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就要引导他们体会词中征夫的艰苦生活和将军的英雄气概;再比如,《卖炭翁》的教学,对于诗歌中描写的卖炭老翁为了将炭卖一个好价钱,大雪天早早起床烧炭卖炭,最后却被抢走的辛酸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卖炭翁的艰难和辛苦进行体验,了解当时平民百姓的悲惨情况以及当时社会对平民百姓的压榨,最终深切地体会作者在创作诗词时的心情。

又如,在教学《武陵春》@首词时,该词表现出的忧愁之情学生都可以感受到,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作者怎样借助景色表达自己的忧愁之情进行思考,使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体会诗词情感,还可以了解作者的表现手法,使自身的文学素养得到充分的提高。

三、介绍创作背景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 诵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2-0057-01

在我国初中语文的教学阶段中,古诗词一直都是一个教学和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是纵观我国目前初中语文教育界,教师对于古诗词诵读的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也有待提高。目前,中考已经把古诗词的默写列入了考试的范畴中,但是对于古诗词的诵读仍缺乏相应的考核指标与标准。因此,如何提成初中语文古诗词的诵读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古诗词诵读能力,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重点思考的一项教学内容。

一、加强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的主要意义

(一)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太多的文学艺术瑰宝,历代的文人墨客留给我们后人很多的优秀的古诗词。这些优秀的古诗词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哲理,给中华儿女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因此,在初中语文学习的阶段中,加强对学生的古诗词的诵读教学,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例如,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有着各个时代不同的优秀作品,从《诗经》到汉乐府和建安风骨,再到唐诗宋词元曲等,这些历代的优秀诗歌作品无不蕴含着我国传统的文化精髓,让我们后世子孙能够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精华与灿烂璀璨的优秀文化。

(二)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古诗词中情感体会

诵读是一种饱含感情的朗读方式,正确的诵读既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古诗词中蕴含的真情实感,又能让学生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古诗词的意境进行自我设定、通过诵读古诗词,学生能够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进而产生深切的身历其境之感。

例如,学习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这首古诗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诗人当年所处的边塞风情进行充分想象。秋天里,大雁北飞,诗人坐在群山峻岭的孤城中,马嘶声、风鸣声、号角声此起彼伏,边塞的苍凉与豪迈通过诗人的字里行间被清晰的传递给读者。学生理解这些意境后,进行反复诵读,“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的慷慨激扬之情油然而生。这就是诵读带给学生的内心震撼,通过诵读,学生对古诗词中的情感有了更深的感受和体会。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的诵读教学策略

(一)明确古诗词诵读的主要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时候,应该对教学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1.在每个学年之初,教师应该将古诗词的诵读列入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中,并根据总共的教学任务安排每周的古诗词诵读量。

2.初中语文教学组的教师可以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对本学期的古诗词诵读的教学要求、教学进度、教学作业等做一个统一的讨论。并在讨论中确定该学期古诗词诵读的疑难教学点,并将教学措施进行一一落实。

3.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古诗词诵读教学。因为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减少诵读过程中的枯燥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

(二)针对学生个性的不同,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每个学生的学习素质高低不一,学习能力参次不齐。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诵读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个性和特点的不同采取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可以引导他们将古诗词诵读应用到他们日常生活中,在生活中品味诗歌的美好,在生活中提升自己的审美境界。而对于学习基础较为落后的学生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多一点的耐心和细心。

例如,教师在要求学生诵读曹操的《观沧海》的时候,很多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会觉得是一个学习难点。因此,针对于此,教师应该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给学生讲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曹操这个人的人物特征。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了解了相关背景知识,对于其理解诗歌内涵并进行诵读有着非常巨大的帮助。

(三)将“背诵”作为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身临其境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将古诗词通读一遍,对诗中的难点、疑点进行勾画,等待教师进行讲解。接着要求对古诗词的内容进行精读,在精读中启发学生全情投入,放声朗读。通过多遍的朗读后让学生掌握古诗词中蕴含的精妙意境,并在潜移默化中将古文用语转化为自己成为自己的语言,并提升自己的古文功底。其次,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背诵古诗词的良好环境。可以引导学生将背诵的场地设置到学校的广场上、池塘边、花园内等。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呼吸着新鲜空气,感受着和煦的阳光,自然能够很好的体会诗人诗情画意的情怀,更好的完成古诗词诵读。

例如,教师要求学生背诵白居易的《钱塘江春行》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学校的景观水池边进行古诗词诵读。在这种情境下,学生看着身边的美景,感受着诗中钱塘江的春天的气息,仿佛自己也已经身临其境的到了钱塘江和白居易一起来了一趟“春天的旅行”。这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往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必要性;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全脑记忆法;移情理解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7-062-01

汉语言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其中重要的精神瑰宝就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无数诗词歌赋。本篇文章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主要从初中生学好古诗词的必要性和教师应当教授给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策略和方法入手,对初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初中生学好古诗词的必要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古诗词就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这种精神遗产对学生的能力发展和身心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感染和熏陶作用。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诸如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各种能力都潜移默化地提升和增强。我们在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古诗词对初中生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1、古诗词有益于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教学实践证明,古诗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影响作用是显著的。无论是学生记忆诗词时的右脑开发,还是学生理解分析诗词时的左脑开发,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相应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具体说来,古诗词的学习对学生在字、词和语法等等的学习具有极大的正面影响,一系列的古诗词的语言分子的作用特点决定了它时刻对学生的直觉能力和思维感受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记忆和融会贯通相关的语言知识,思维能力自然而然发展和完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诵读和记忆古诗词的时候,是左脑的思维能力不断发展的最佳时期之一。一个能够学好古诗词的学生,不但具备完整的记忆水平和能力,而且还有敏捷的思维和反映能力,能够轻而易举地学好现代汉语等其他语文知识和常识。总之,古诗词的学习对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的提升都是非常明显的,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关注和重视。

2、古诗词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有益影响

古诗词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升是比较容易理解的。简单地说,古诗词给学生审美感受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就是古人所书写的古诗词语言优美、耐人回味、朗朗上口。中国的古人在遣词造句时,往往会考虑很多的因素,包括语言的听觉美、意义美和押韵美。很多的古诗词读起来都非常得流畅,充分体现了我们汉语言的无限魅力和感染力,这是很多现代汉语中无法比拟的。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会发现古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想象起来意境优美,时刻被美好和谐的氛围熏陶,这也是很多学生都非常喜欢诵读古诗词的原因之一。古诗词对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第二个关键途径就是其字里行间所营造的意境更是给人以无限美的享受。在我们现在的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材中,多教授给学生的都是一些描写家国情怀或者是风景名胜的古诗文。诗人们就像画家一样,巧妙地使用字词,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运用自己想象的翅膀,遨游在先人给我们营造的画面当中,不用亲自去那个地方,就能够将当中的美景尽收眼底。总之,古诗词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包括了学生对字词的美的感受和其中意象的美的感受,是提升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最佳内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将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都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让学生终身从中受益良多。

二、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传授给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方法

很多的学生也并不是完全对中国的古诗词没有任何兴趣,其实很多的初中生都正处于身心成长发育时期,对很多事物都非常地好奇,恰恰是学习学好古诗词的最佳时期。他们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尝试学习这些文化瑰宝,但是学习的成果并不明显。这正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正确的学习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所在,我们总结出了以下两种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及时传授给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方法:全脑记忆法和移情理解法。

1、全脑记忆法

在我们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我们一般都强调学生使用记忆的方法来掌握古诗词的知识点。这样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讲过于单一、缺乏趣味,也不符合心理学的相关学习理论的指导。人类学家已经论证过,一个人学习的最佳状态应该是左脑和右脑都得到充分开发的状态。一个人的左脑一般是掌握人的逻辑能力,右脑一般是控制着人的形象机能。左右脑全脑学习的方法正符合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将文字和已经结合起来的学习方法。如果学生只是死记硬背的话,不但投入和产出的性价比很低,而且也没有开发脑,是不完整的学习方法。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指导学生利用诸如疏通文意、理清脉络、情景结合的方式全面开发大脑。总之,全脑学习法是学生轻松学好古诗词的重要方法。我们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不遗余力地将好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为学生的快乐学习的实现尽自己的能力扫清障碍、添砖加瓦。

2、移情理解法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古典文学;诗歌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诗、唐诗宋词元曲,其间有“红笺小字,个个含愁”的幽会弃妇怀情之唱;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情壮志之辞;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寄情山水隐遁山林之章;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羁旅思乡之作;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感时怀世哀伤民生之音……直教人挑灯夜读百般琢磨。面对着如此晶莹夺目的文化瑰宝,该如何去品析研读教学呢?

一、扩大学生古诗文典籍的阅读,将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

首先要学好课本,课本中的古诗文要学精学透,然后将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教师要制订计划,循序渐进,切忌贪多喜大,欲速则不达。方式如组织学生收看《百家讲坛》,感受大家风范;教师可以把自己喜欢的短小精悍文质兼美的古诗文推荐抄写或印发给学生;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取长补短。用分组比赛的方式进行:比比谁摘抄得多;比比谁朗诵得好,比比谁赏析得好,比比谁唱得好;比比谁演得好,比比谁编得好……这些方法我都采用过,学生参与积极,情绪高涨,效果非常好。

二、充分利用但不拘泥于教学资料

无论教学现代文还是古诗文,一定不要先看教参,先看教参会掩盖许多疑问,先入为主会左右教师的思维,没有了阅读初感。而阅读初感对任何读者尤其是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的感觉和疑问可能也是学生的感觉和疑问。整体读,逐字逐句逐段读,细细地读,标出来疑问,做出批注,写出心得感悟,然后去查资料,解决疑问,比较理解的差异,修正补充自己的理解,由点到面开阔视野开拓思维。这些做透了,再结合其他因素决定怎么教学。

上课时,是照本宣科,还是独出心裁呢?是照搬教参,还是自有见地呢?是光图热闹花样,还是内涵丰富呢?这都取决于教师研读教材的本领,解读文本的水平,课前功课做得如何。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但资料是留给老师课前用的,不是留读给学生听的。上课时课本资料中的东西已经在我的头脑中了,大可不必整堂课“我来念了啊,听好,这儿重要记下来,那儿重要记下来。”整堂课就是我念你记,学生再把记的背下来,你说字字珠玑的古诗文韵致何存?学生能不厌学吗?一位老师说得好:“‘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教师应当以自己个性化的解读带动学生多元化的阅读,这一点,是衡量一堂语文课境界高低的重要标志。”

三、质疑、讨论课

教学中,教师只起“适时点拨,相机诱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质疑,就是为了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潜能。众所周知,教育的本义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利用计算机网络功能,通过人机对话,让学生在教师帮助下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最后互相补充,集思广益,得出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这种协作学习方式无疑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重构。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对古诗文中的问题学会质疑,还要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开展辩论赛,将所学应用到辩论中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有一次,我们从《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受到启发,定立了“学习与思考哪个更重要的”的辩题,在组织学生开展了辩论赛,在全校师生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二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不再是过去那种“老师教”“学生学”的单边局面,而变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让学生根据课文注解、借助工具书来疏通文意,这不但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如何阅读古诗文,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课堂效率,把时间留给对古文、古诗文本的鉴赏和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上来。因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明白”与听教师“讲明白”的教学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充分利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提出问题、解决疑难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五、探究,让思维的品质提升

和其他文体的阅读教学一样,古典诗词教学同样也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国古代大学问家张载则说:“学则须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平等的首席,关键一点是如何帮助学生找到合作探究的切入点,因为恰到好处的切入,不仅能使探究活动兴味盎然,而且能使教学事半功倍。如我在教《赤壁》一诗时,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二句可看出诗人是在嫉妒英雄周瑜吗?此问一出,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经过讨论并逐步明确:此处诗人并不是在嫉妒周瑜,而是借史咏怀,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抑郁情怀。

六、仿拟,让积累兴趣高涨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篇9

一、沉潜诵读,熟背于心

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诵读能力、赏析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其中诵读是基础,《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初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不仅可以扩展学生视野,夯实语文功底,而且能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对学生人格的造就和发展亦有重要意义。欣赏古代诗词,首先是诵读能力的培养。1999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我国青少年中发起的以少年儿童诵读、熟背中国古诗文经典的方式,最便捷地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活动,便是提高学生诵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朱熹说:读诗“须是沉潜讽咏,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诵读是读诗词的基础,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感受古诗词的语言之美、节奏之美、音韵之美和意境之美,体会诗词浓郁的感情。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体会到了苏轼那恢宏的气势;读“念天地之悠悠”、“西出阳关无古人”,品味到的是不尽而永恒的孤独感;读“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体味到的不仅仅是日暮春愁,而更重要的是诗人对国是日非的殷忧和感慨。所以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让学生放开朗读,尽情投入;让学生在朗读中把握古诗词的节奏;让学生在朗读中融入感情,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情到”, 而不是随意的毫无目的诵读,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要有个渐进的朗读层次。先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读出韵律,进而达到体悟感情。除了指导学生诵读外,也可以通过教师范读、吟诵,或用与教材配套的教学朗读磁带,营造良好教学情境,令诗歌形象更有立体感,使诗歌情感更能震撼人。

诵读不仅在于读和品味古诗,诵读更在于熟背于心。海外学人刘铭绍先生认为:读诗“除了复古,别无他法”,“复古之意,乃背诵也”。如果说我们的学生学习语文有问题的话,最大的问题就是积累太少。只有通过大量的背诵,记住了优秀的语言材料,积累储存了大量的语言模式,才能形成语感,品味诗意,增加人文底蕴,真正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

二、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平、生活经历、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鲁迅说得更为精辟:“世间有所谓‘就事论事’的办法,现在就诗论诗,或者也可以说是无碍的罢。不过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我们赏析古诗词,必须知人论世,才能对作品才能有个全面的深刻领悟。

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人生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不同的作者,其人生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各不相同,其在作品所形成的风格也各不相同。如陶渊明的脱俗与田园情结,李白的大气豪放,李清照的闲适与愁苦。我们赏析作家的某一作品,就要先对作者的生平、人生经历、思想情感、社会政治背景及创作的背景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所以研赏古诗词前,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作者的人生经历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等,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已经对作者、作品以及作者所处的时代有充分的了解,并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文学常识、古诗词基本知识,了解不同时代的诗词的不同特点,便于以后的学习。比如南宋的一些诗词,诗人多有矢志报国、收复失地的情怀;陈子昂、李商隐等人的诗,多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与心理,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怀才不遇的孤独士大夫形象。

《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以意逆志”的“逆”是“迎合、揣摩”的意思,“志”是指诗人写诗的目的意图。对“意”的理解,一般认为“意”是指客观地存在于诗篇中的意,如清代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诗缘起》中说:“以古人之意求古人之志,乃就诗论诗,犹之以人治人也。”己意是建立在对作品的客观分析基础上形成的。我们在引导学生赏析一首作品时要从诗歌的主题、语词的选择、表现手法的运用等等,去探索诗人的个性和情操,去还原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再现诗人当时的“心境”。

三、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古诗词最强调的一个是形象,一个是情感。引导学生的情感介入,是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基础。所以教师应该尽量创造条件,拉进时空距离,引导学生置身诗境,发挥想像,用自己曾经有过的类似的阅读体验和生活体验,与诗人取得共鸣,走进作品中去想象去认识作者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个想像的世界之中,得到美的享受。正如古人所说的:“宛若身当其处,而几忘其事之乌有;能使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如我们在赏析张继《枫桥夜泊》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时,先通过教师的分析,构建一幅意境优美的秋江夜泊图,引导学生“入乎其内”,置身诗境。出现在画面上秋夜景物,有远处的霜天、残月、栖鸦、古寺、钟生;有近处的江畔枫树、渔舟灯火、桥下客船。这些景物的远近、明暗、位置、层次都被诗人形象地勾画出来。特有的夜色气氛,已使客船上的旅人愁思难眠,而乌鸦的不时啼叫和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又加深了深夜的孤寂气氛,给人一种贯穿全诗的忧愁。

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作者对诗中的景物越是写得美好,越是可以感受作者内心的无奈和悲痛。因此,我们在赏析作品时,要从景入手,置身诗境,去感悟诗人内心的情感,去理解诗歌丰富深沉的内涵。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前两句写景:渭城,早晨,雨,尘土,客舍,杨柳。“客舍”是羁旅者的住所,“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两者结合,虽不着“别”字,却已将离别之意写尽。

四、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在诵读能力、赏析能力和迁移能力的提高上,有着不可推卸的引导责任。要想发挥主导作用,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对古诗文教学价值的认识,提高对古诗词鉴赏素养。教师要不断的学习,要围绕教材阅读大量的各种不同风格、不同个性诗人的诗词及赏析文章,丰厚自己的文化积淀,提高驾驭古诗词的能力。同时,还须深入学习《课程标准》,领会新理念,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教法,避免单一教法,机械灌输,并且通过各种途径,比如教师开设全校性的古诗词鉴赏讲座、开展古诗词书画比赛、古诗词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古诗词朗读背诵比赛、古诗词研究性学习等活动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同时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古诗词环境,比如在校园、校道、教室中悬挂张贴古诗文书法作品,定期更换,校园广播时常播放古诗文朗诵文章等。

古语云:“授之鱼不如授之渔”,古诗词鉴赏教学活动中,学生是鉴赏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遵循学生言语能力发展的客观规律,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教师应教给学生积累知识的方法,指导学生开展自主自由的赏析探究活动,或者研究性学习课题。如学过李白的诗文后,可以要求学生收集、阅读李白的作品,以“走进李白”为课题探讨“诗仙”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探寻李白追求自由思想轨迹。

五、学以致用,古为今用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篇10

关键词:初中 语文 古诗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多篇古典诗词。这些古诗词多数是中国古代杰出诗人的代表作,在经过时间长河的洗礼后,依然熠熠生辉。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充分感受中国古典文化,欣赏古人的悠然自得,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从意象入手挖掘诗歌意境

无论是现代诗歌还是古典诗词,最讲究的无疑是意境。所谓意境是将诗人的个人感受蕴含在诗歌意象之中,从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感受诗歌的内涵,历来是鉴赏诗歌的有效方法。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带领学生找出诗歌中的意象,通过对诗中描写的意象具体的分析,就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为学生进一步感悟诗歌奠定基础。例如,在学习杜甫的《登岳阳楼》时,此诗是杜甫在历经漂泊,身患重疾的情况下,登上岳阳楼所作,诗中抒发了作者遥望故乡,触景伤怀之情。全诗通过“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孤舟”这几个意象的描写,隐含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自己孤单漂泊的凄凉。而在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莺”、“燕”、“暖树”、“春泥”都体现了早春来临的景象,而“乱花”、“浅草”则描绘出来早春的大自然中花草的特点,全诗通过早春时独特的意象展示了西湖初春的景象,寄托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现实政治的不满情绪。

二、吟诵感受,品读诗词韵律美